0

朗读者第十一期主题词最新19篇

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朗读者第十一期主题词,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浏览

6734

作文

264

2024年朗读者观后感勇气

全文共 786 字

+ 加入清单

在最近一期的《朗读者》节目中,江一燕朗读了《晶莹的泪珠》,感人至深!

2006年,因为拍一部文艺片,江一燕来到了特别贫困的广西山区。虽有思想准备,但当她到达实地后,还是傻眼了。每天爬山拍戏,大巴车开在悬崖一样的山路上。也正是这次经历,让她整个人突然被打开了,在这里感受到了孩子们的能量,“他们就像石头缝里的小草一样,一出生就要自己学会努力地去寻找阳光,而不是别人给予他”。

在大山里,她不施粉黛、素衣素颜,和留守的孩子们一起上课、游戏、洗漱、抱着吉他歌唱。

她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有洁癖。可当她和山区的孩子们在一起时,却仿佛忘了一切,细心体贴地照顾着他们的日常生活。

五年弹指一瞬,转眼间已是2017年。江一燕在这五年间也确是在涵养才情。

除了做演员,她还有许多不同身份:拍照拿过《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奖,做公益支教入选过《感动中国》候选人,此外,她还写书、拍电影,生活丰富多彩得令人羡慕。

关于摄影,她曾如此说:“一个人旅行的时候,拍拍;一群人被撼动的时候,拍拍。也曾问过自己,为什么如此喜欢摄影?细想,时光易逝,来去无形,又或许,时光凝静,流逝的是世界和我们。按下快门的瞬间,一切被定格在时光里,不再有熄灭的从前,不再有缺席的未来,于每一天的自己,于每一刻的生命,相遇,即成永恒。”

2015年11月,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赛区颁奖典礼上,唯一一个属于女摄影师的奖项,被江一燕捧走了。

获奖后,江一燕向曾经师从的知名摄影家董建成致谢:

“我的老师董建成,很多年都在拍摄老桥和古建筑,他说随着城市的变迁它们随时可能消失,很可惜。他告诉我按下快门的时候要有心,真心。虽然后来我改行了,但老师的话影响我艺术创作的各个领域。我会把今天这个奖杯给我的老师。谢谢他教我摄影和教会我爱这个世界!”

心中有什么就能看到什么,美丽的心灵才能看到美丽的世界。她的作品有着深刻的人文精神,悲悯而惊艳。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朗读者观后感第3期400字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许多人的答案才决定说一些自己的观点。

任何事情都是开心最重要,可能题主面临两个开心与否的选择,

一是日本环境太压抑让题主已经感受到了不开心,

二是国内环境未知而可能或者必然遇到的不开心,

前者不开心的程度已知而且目前难以改变这种内心的抑郁,后者不开心的程度有待探索但是回国熟悉的环境可能很容易适应改变这种不开心,有投资必然有风险,如果把回国当做快乐的投资,收获是摆脱了日本苦闷的环境以及回到家人旁边,风险是工作的前景以及国民素质或者国内环境不适应等等等,但是事实上国内环境没有那么勾心斗角,薪水也是与个人能力挂钩……

能理解题主患得患失的心情,但是凡事都是小马过河,深浅每个人的说法不一,为什么不试着请一个长期的假期或者通过其它方式回国内生活一段时间再做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朗读者观后感第3期400字

全文共 865 字

+ 加入清单

前晚,随着李云迪的钢琴伴奏,《朗读者》在安静的氛围中开播,6组嘉宾依次登台朗读。他们来自社会各界,有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有表演艺术家濮存昕,有企业家柳传志,有大众明星,也有普通夫妇。

一期节目,六组嘉宾、通过朗读六段文字,将六种不同的情感与人生体验如画卷般铺展于观众眼前。“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也一定很可爱。”普通的夫妻对念着朱生豪的情诗,那一刻他们眼里只有彼此。“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濮存昕借老舍的《宗月大师》感怀曾经改变自己一生的人。“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张梓琳将刘瑜的《愿你慢慢长大》娓娓道来,表白的,是每个为人父母者对子女的一颗爱心。围绕第一期主题“遇见”,前晚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分享家书,让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随一幅幅深情画面潜入千家万户。

明星在观众的眼中去掉光环,以最平凡的状态示人,文字被以最朴素的朗读形式,诠释出深藏的情感、使命与价值——这大概是《朗读者》和其他节目最大的不同之处。

“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如一股清风唤醒了大众许久未被触摸的文化脉搏。”首播期间及播出后,《朗读者》刷爆了微博、朋友圈等公众交流平台,普通观众好评不断。

“感动,感悟人生!”西安年近七旬的卫腊梅奶奶在朋友圈里这样感慨。豆瓣网友“miss pear”则说:“无意中看到这个,一下子被吸引,然后真的看得热泪盈眶。虽然是朗读,但更注重人,也因此让情感更深入内心。看许渊冲老先生那段我哭到不能自己,先生虽已96岁,心里依然住着一个少年,那般灿烂。可以感受到每一个朗读者都是那么热爱生活,读的字也因此鲜活感人。”

这档节目同样受到电视业内人士的关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在节目首播后的第一时间于微博发文点评:“满电视都是明星玩游戏,央视《朗读者》却别具一格, 慢下来 用朗读做电视,真是稀缺而有价值的电视文化。家里人都兴致勃勃地边听边看边议论。《朗读者》证明着文化类节目未必 冷 ,央视文化综艺的集结今年将有新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朗读者观后感600字作文

全文共 925 字

+ 加入清单

“朗读亭是我特别喜欢的设置。当初我们创意是希望能够让普通人也慢慢地开始接受有这样一种传递感情的一种手段。其实朗读真的应该像唱歌说话一样,我们有时候可以用这种方式借文传情。”正如最近爆红的节目《朗读者》的制作人董卿的初衷一样,朗读亭是带着《朗读者》节目的使命,打通线上与线下的距离,走近每个朗读者的身边,将一段六十分钟的客厅文化转变为一场2017最具热点的全民文化活动。它的推出旨在让各行各业的人在步伐匆忙的日子里稍作暂停,走进“朗读亭”朗读名篇片段,用简单的方式呈现内心中最想表达的情愫,用发至心灵的声音朗读自己的人生梦想,感受文字的力量。

作为《朗读者》节目播出后抵达的第一个城市,朗读亭在杭州迅速成为爆款,将杭州人民的朗读热情全数激发,引得媒体争相报道。浙江大学微信号发布关于朗读亭的文章也瞬间突破100000+的阅读量,可见朗读亭的备受追捧。

京杭运河畔,是朗读亭在杭州的第一站,一位大爷在亭前挥毫写意,洋洋洒洒写下“朗读亭”三个大字,引发路人围观。紧接着,朗读亭来到第二站杭州市图书馆,穿戏服的女子、外国留学生各行各业的人都在朗读亭前驻足,其中,75岁的王佩英奶奶朗读了病床上老伴写的情书,走出亭子时,她泪流满面,在场的众人也纷纷为之动容。

前日,朗读亭移动到浙江大学站。这是朗读亭到杭州的第五天,当天寒风冷雨的恶劣天气状况却丝毫没有影响到朗读亭的热度。源源不断的人撑着伞来到朗读亭前排队,仅从从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朗读亭就已倾听了80多位朗读者的故事。他们中有浙大的学子,也有特地赶来的中、小学生,还有不同职业的人、不同年龄的人都聚集在这小小的朗读亭周围,渴望朗读出自己内心的情感。原定晚上十点的录制,也到接近零点时才录完最后一个朗读者。

一天下来,朗读亭已经收录了超过170位朗读者的朗读片段,连节目组的导演和摄像,都被杭州人民的这股热情和毅力吓到,表示:“今天我看到好多教授学者进亭子朗读,这种状况我还是第一次碰到。很多人在冷风里排了几小时队,脸上还是笑呵呵的,这在别的城市也难以想象,没想到,杭州人为了朗读这件事,这么有恒心,有耐力。

杭州朗读亭在哪里?本周末,朗读亭将会移动到浙江图书馆。相信还会有更多的人走进朗读亭,在其中朗读出自己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朗读者家为主题的观后感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新一期的《朗读者》中董卿就邀请来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院士——潘际銮。

他是中国焊接科学的奠基者、学术权威,清华大学焊接专业的创始人。他参与解决了我国众多重大工程问题,我国第一条高铁、第一座自行建设的秦山核电站,都有他的功劳。他开创了高铁钢轨的焊接技术,为中国高铁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他担任了秦山核电站的唯一焊接顾问,为中国核电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如今,潘老研究成果价值早已超过千亿,可他却依然朴实得像个还在奋斗的青年人。90高龄的他,每天还骑着自行车到研究室上班。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在潘老与同侪们的共同奋斗下,当初那个任人欺凌的国家已经雄起于世界的东方,让整个世界为之瞩目。

当年那个立志要救国报国的少年,已经实现了他的诺言,却仍然精益求精,终身奋斗。

他们是民族的英雄,是时代的丰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我们终于告别了吭哧吭哧的绿皮车,乘坐着平稳舒适的高铁一日万里;我们终于不再担心临时停电,能坐在凉爽的空调房里惬意地工作生活;当我们由衷地感叹:“中国,牛!”,为祖国自豪的时候……

别忘了我们的英雄!

谢谢您!潘际銮先生!谢谢你们,中国的科学家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玫瑰门》5处错误,铁凝感谢读者“咬文嚼字”

全文共 1028 字

+ 加入清单

【素材速递】《玫瑰门》处错误,铁凝感谢读者“咬文嚼字”由《咬文嚼字》编辑部举办的“众矢之的——点击文坛十二家”活动,本期的“挑刺”目标对准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的作品。近日,编辑部把读者挑出的五条差错反馈给铁凝。铁凝很快就给编辑部发来回信,感谢读者对自己的作品“咬文嚼字”。《玫瑰门》第4页中,苏眉小时候到一老头那里去买爆米花,交了钱就可以自己伸手去拿。苏眉觉得老头那小铺便是个“自选商场”可惜的是他没有成为,“自选商场的发明者”“就,像秦皇汉武只知修长城不知出击”。

读者认为,说秦皇“修长城”倒不假;但说汉武“只知修长城”而“不知出击”,这与史实不符,是对他反击匈奴侵扰、保障边疆安宁历史功绩的抹煞。《玫瑰门》第154页中,司猗纹觉得自己随时可能被贴大字报,心总是紧揪着。“谁知人间的事历来都是祸不单行,福至心灵。她没有等来大字报,罗大妈倒通知她参加居委会的读报了。”读者提出,预料中的祸事没有发生,不能称“祸不单行”。没料到的好事发生了,这幸福来得意外,也不是“福至心灵”。“祸不单行”与“福至心灵”意思相差甚远,两者是不能连用的。强调命运的转变完全出乎意料,应该使用“祸福难料”之类的词语。《玫瑰门》第118页写道,司猗纹千里寻夫到扬州,在丈夫庄绍俭的寝室看见纯银烟具一套,底上刻有小诗一首:“鸥鹭鸳鸯作一池,曾知羽翼不相宜。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司猗纹想,这诗本出自《古今小说》。”读者指出,铁凝女士弄错了“鸥鹭鸳鸯”一诗的出处,大概是把《今古奇观》和《古今小说》记混了。在《铁凝散文·疾步热岛》开头,铁凝写道:去年六月,我有十天时间在台湾访问??看宝岛由南向北,节目紧密,令我感到用“走马观花”都不足以表现我们行色的匆忙,或者把此行称作“跑马观花”更为合适。有读者认为,把“走马观花”的“走”理解成“走路”,是犯了以今律古的错。《铁凝散文·怀念孙犁先生》中有这样一段话:“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箐两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

读者提出:已经过世的作家怎么还能嘱人带信呢?铁凝逐条仔细阅读了读者的意见,她在给《咬文嚼字》编辑部的回信中说:“感谢编辑部这样认真对待作家的作品,并请代我感谢读者对我的作品‘咬文嚼字’。作家尤其需要这样的‘挑毛病’,这能让我们在创作时更多一些对语言文字的珍惜和警觉。

【素材运用角度】:错误名人态度知错能改多一份虚心,多一份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读再寄小读者有感小学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再寄小读者》,第一次看冰心奶奶的作品,所以读得特别仔细。

冰心奶奶多么关心少年儿童啊!她对我们报以多大的希望啊!这本书内容具体,文字生动形象,着重指导我们如何写作。主要讲了三点:

第一点,询问少年朋友写信与写日记有无困难。

第二点,以两个孩子游园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第三点,指出了学好语文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其中我体会最深的是第二点。冰心奶奶说:“第一个孩子只写了四五十字,里面还有错字,第二个孩子写了千把字,而且生动、具体。”难道第二个孩子比第一个聪明吗?第二个孩子喜欢语文课,上课专心听讲,认真记笔记。读书认真仔细,还坚持把书里的优美、生动的词句摘抄下来,并灵活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

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平时作文没话可写,主要就是不能抓住事物特点,头脑里积累的词汇太少,另外,上语文课有时不太注意听讲,认为课上只是读读写写、记记笔记,就万事大吉了。一遇到写景作文时,笔下却形容不出来,内容也显得十分空洞,别人看了不知道写的是什么。

我今后一定谨记冰心奶奶的教诲,细心观察,感悟生活,认真学好语文,记好学习笔记,力争当天学的当天“消化”,达到真正理解的目的。我还要博览群书,让自己的头脑充实一些。我想,这样我的阅读写作能力才能不断得提高,写起作文也就不会那么费劲了,也能像冰心奶奶说的那样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读《读者》有感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读者,其实早已经成了我的一种习惯,与其看一本厚厚的书,我更愿意看读者,一篇篇的故事,每次晚饭后随手翻阅,细读,对于亲情,生活,人生,会有种种理解,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它像一股清泉,净化着人们的心灵,让我们懂得去关注亲情,珍惜友情,一篇篇睿智的文章,给我鼓励,看一些漫画,幽默故事,让我开心,启迪心灵,给人以爱心,正义,纯真的引导和熏陶,使我们充满了一颗颗感恩的心。

在无数个与读者相识的日子里,真,善,美在我的心底里升华成了一轮明月,一盏香茗,《读者》有一种神奇的,潜移默化的力量,让我感受到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精神力量,鼓励我"上帝关了一扇门,同时也会打开一扇窗,读《读者》这里有的是一片净土,阳光,干净的空气。

《读者》是本感人至深的杂志,也是给人深刻教训的杂志。

[读《读者》有感作文100字五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朗读者》第五期主题词第一次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节目卷首语:

我们这一期主题是第一次,人这辈子要遇到很多很多个第一次,就像这次节目当中让我记忆深刻的像刘震云,第一次给《安徽文学》投稿拿到了70多块钱的稿费,立马就去请女朋友吃饭,许镜清老人第一次在人民大会堂拥有了属于他自己的音乐会,但是为了这一天他等了三十年,王学圻二十年前就已经当导演了,但是这部电影拍到最后就剩下了三个人,让他欲哭无泪。

这都是非常难忘而宝贵的第一次,因为它们意味着我们的成长,就像作家汪曾祺说的人的第一次往往需要勇气,但是第一次往往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第一次是探索是挑战是机遇,所以说你的人生拥有越多的第一次,也意味着我们的人生越丰富越多彩。

节目开场白:

我们今天这一期节目的主题词是——第一次。我们的一生,会经历许多的第一次,难忘而又宝贵,它意味着我们的成长。其实细想来,每一个人都是在第一次过自己的人生,不是吗?!这条不能回头的人生道路上,正是许多不可复制的第一次,让我们从昨天走到今天,走向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朗读者那一天观后感

全文共 194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当我们见证各类以文字为生的平民明星横空出世、“一战成名”时,应当感谢的绝不是什么“祖师爷赏饭吃”,而是新文化运动的各位先贤干将。没有他们整整一个世纪前的艰难推动,就不可能有现代文学革命,更不可能有这类文化领域的“庶民胜利”。

新文化运动从白话文开始,白话文的推广从标点符号开始。“句读之不知”似乎比“惑之不解”更低级。但是,当胡适等人试图引入现代标点符号来解决这个初级问题,竟然遭到那样强烈的抵触:“秤钩(指问号)也能入文吗?”

白话文革命的最根本动机和最深远影响在于达到“言文一致”的效果。所谓言文一致,简单说来,就是书面语言和口头表达一致。晚清的黄遵宪说“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胡适说“一部中国文学史也就是一部活文学逐渐代替死文学的历史”。人们常常用“说一套做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来描绘人的言行分离。在新文化运动之前,人们的言行分离之间还有一个过渡状态,就是言文分离。说的是一套,写的另一套;日常语言是一套,文化积淀又是一套。

“言文一致”有助于消除言说经过文字最终过渡到行为的中间环节。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并轨,当然是前者对后者的兼容并包、雅俗共赏,让文学飞入寻常百姓家,不离乎人伦日用。由此,从文学革命而至伦理革命,再由伦理革命发展到五四时期的政治革命。五四青年们的街头演说,一定不会是大臣们的奏折体,也不大可能是西游水浒红楼体,而只能是一种更彻底的平民话语体系。只有这种言文一致的文体能够发挥出政治动员的巨大能量。

大俗之中蕴含着大雅。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非要表达出某种民粹主义的腔调,那未免做作,也沦为乡愿。然而雅俗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通道。诗三百篇不过是时人口耳相传的歌谣,传至今日已被人们奉为大雅,正所谓“思无邪”;诗为正统时,词体被认为是轻佻浮躁,太过世俗,陆放翁生逢诗词相交之际,诗有九千首,词却不多,不过是用作世俗消遣;待后人将词奉入庙堂,民间的曲又成为世俗的代表;再后来是小说,然后是白话小说,到今日白话小说也已登上大雅之堂了。这雅俗之辨,实在是亘古不绝,绵绵不断。

为了推广白话文,当年胡适曾与古文派在诗歌层面上“斗法”。相对温和的保守派文学团体“南社”并不反对在小说和演讲中使用白话,但坚持认为诗歌是个例外,因为诗歌是“文学的高级形式”。胡适偏不信这个邪,闲来无事写了不少白话打油诗作,这些当时的旧派文人以为俗不可耐的作品有不少脍炙人口流传至今,其中就包括上世纪70年代的台湾流行歌曲《兰花草》。

我们完全无须抬高这些年不断出现的某些现象级平民文人,他们的文风之所以让人眼前一亮,并非有多么的清奇超凡。恰恰相反,这些“新风气”正合于陈独秀1917年在《新青年》杂志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摇旗呐喊时,所撰的《文学革命论》中那几句标志性口号:“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白话文的推广固然有新文化运动先锋们冲锋陷阵、左冲右突的功绩,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制度背景则是数量庞大的“阅读受众”群体被批量化地生产出来了。各类新式学堂层出不穷,培养出大量现代知识阶层,他们具有一定的购买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是有钱有闲的市民阶层。

在当时的脉络中,农村被视为文化荒漠,没有哪家媒体是旨在为农民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今天则不同了。文盲几乎不存在了,文化传播的载体也一跃进入智能化、数字化阶段。技术进步貌似让世界变得更“平”、也给城乡设置同样的文化议程。因而,掌握了先进的文化手段和工具的农民,也可以在今天写出动人心弦的文字。

问题在于,为什么我们今天热捧的很多平民文人,不过是做到了“我口道我心,我手写我口”这样的最基本要求,平实记述自己生活,居然就被大家如获至宝一般孜孜以求、推崇备至?难道说,一百年来,新文化运动、白话文运动的成果遭到蚕食,以至于我们对这类返璞归真的文字感到新鲜、稀罕起来?抑或是,今天很多专“以文字为生”者,偏离这些基本要求太过遥远,以至于回归到“言文一致”、说真话、讲人话,似乎又成了一个很高的标准?再或者是,我们使用白话文一百年之后,又“增生”出某种文化的“赘疣”(官话、套话、空话、大话),以至于一些朴素的文字扑面而来时,有一种久违的感动,进而视如珍宝?

另一个大问题是,今天的阅读环境和氛围,在表面繁盛之下,也有着迥异于以往的乱象,这很像波兹曼对奥威尔和赫胥黎的比较:也许今天更值得我们担忧的,是那种淹没在一地鸡毛下的生活琐事、汪洋大海的信息浪潮之中的精神文化需求。每每看到世界读书日所披露的国民阅读质量每况愈下,我就不由得想起那句老话:“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相对于物质需要的满足,文化需要的满足谈何容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读者给朱先泽先生的一封信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朱先泽先生

您好!

98年12月25日大札收阅。兹因拙作是分批到手,未能及时兑现诺言。今天是戊寅年腊月八日,我选择这个日子把《人在风云幻化中》寄赠予您,希望它能多少给您的春节假日增添一些消磨时光的作用。

您是语文教育专家,希望得到您的批评。送人一本书,对作者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得到些见识反馈。

您是一个坦诚而颇有见识的人。您提到的文艺上的某些事情是有道理的。丁玲生前我多次见过,当然在她平反之后。这位老太太对我挺好。她是我所尊敬的非凡女性。她临终前20多天,我到协和医院看望她时,她同我多坐一个沙发谈了一阵,她说的话我只还记得一句,而且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一句是:“一切都是假的。”别的(话)我真的都忘了,但这一句我称为“丁玲之谜”或“丁玲谜语”。您看看我的后记即可知我对她的敬意。她的悲剧的意义也许要过很长时间才可以阐释清楚。您还年轻,应立志做这件事。

拙作中有的篇章有错别字和多字或漏字,我只在1931处更正为1913,别的地方均未动,请您留神。

很想同您探讨某些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这封里就不提了。待您读过《幻化》后,我们也许可以谈得更好。

兔年春节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朗读者第五期第一次观后感

全文共 1264 字

+ 加入清单

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用诗一般的语言指出,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也强调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成风化人”的重要作用cctv《朗读者》第五期第一次观后感cctv《朗读者》第五期第一次观后感。中央电视台开年推出的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节目以“一个人,一段文”,通过讲述中国故事,朗读经典美文,如春风拂面,细雨润物般,温暖着人们的心田,赢得受众与舆论的好评,成功塑造了文化节目的精神品格,树立了文化节目新的标杆。

如果要破解《朗读者》的创新密码,一个“情”字足矣。

用“热情”给“朗读者”最高的礼遇

朗读,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习惯,也是提升一个民族文化品格的重要途径。《朗读者》紧紧抓住“朗读”这种文化行为,在城市中,在人群中,寻找“更多想要倾诉的心灵”。

主持人董卿不仅仅走进北京人艺、走进国家图书馆,也会通过竖立在街头的“朗读亭”,倾听许许多多普通“朗读者”的声音。来自“朗读亭”里的声音有对亲情的表达,也有对友情、对爱情、对成长、对事业的表达。每一种表达,都是一种真挚的情感。

正如《朗读者》节目内五段故事,从价值观角度分析,有文艺家的感恩情怀,有无国界医生的奉献精神,有成功人士的家庭教育,有浪漫幸福的爱情承诺,有最美女神的亲情呵护,也有事业老人的毕生追求。这些“朗读者”的价值表达,都不是“喊叫”似的,而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似的,观众用“眼泪”“掌声”,甚至“起立”来表达对“朗读者”的敬畏。

让“朗读者”得到最高的礼遇,给“朗读者”最体面的尊严。节目给“朗读者”最华丽、最宽广的“朗诵舞台”。节目给“朗读者”最顶级的音乐搭配,比如让钢琴王子李云迪现场演奏节目主旋律,邀请台湾民谣之父现场弹唱充满意境美的经典民谣,用吴彤的《笙歌》为濮存昕朗读的《宗月大师》配乐,形成“有故事的朗读者+经典美文+经典音乐”的跨界艺术融合。

用“真情”讲述“朗读者”最动人的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用真心,动真情。《朗读者》,朗读仅仅是一种节目形态,人是节目的核心,人物故事是节目内容的主体,情感是节目要表达的主旨所在。故事让《朗读者》更立体更饱满,情感让节目有血有肉,价值观表达和精神追求,让节目富有灵魂。

《朗读者》第一期节目中通过主题词“遇见”,展示了五种不同的人生。也许人物嘉宾身上的标签是明星化的,权威化的,但他们的故事却是生活化的。

濮存昕讲述“改变命运的人和事”,不管是“濮瘸子”,还是“荣大夫”,还是老舍先生与宗月大师,濮存昕的成长经历、从艺经历、人生经历,就像一本书,值得人们去阅读cctv《朗读者》第五期第一次观后感中小学辅导

从阿富汗战火中走来的无国界医生,讲述战地接生经历,让每个普通人都能感受到和平的珍贵和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感。柳传志讲述管理员工和管理亲人的区别,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亲情。鲜花山谷的一对恋人故事,让人感受到爱情承诺的力量。世界小姐的育女观给人天伦之乐般的柔软感。翻译大师许渊冲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事业观,有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是朗读者作文800字

全文共 840 字

+ 加入清单

我打文学走过,那烟雨蒙蒙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题记

我喜欢那翻开书本,大声朗读的声音。

在一个旖旎美好的上午,在一个夕阳无限的黄昏,一堂案木,一杯清茗,一本小书,一溪浮云,读着诗歌,抑或美文,便感人生美妙,吞尽人间真情。这些的方块字啊,你们为我的人生添加了多少璀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读着李白的诗,雄浑健美,铿锵有力,这是来自唐代的发声。

他做官不仕,却“仰天大笑出门去”,他的乐观令我敬佩。他并不孤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很好的例子;他并不悲欢,我尤其喜欢他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笑看人生,游走四方,像个侠客,英姿飒爽。因为他懂得,“我辈岂是蓬蒿人”。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刚读完青莲的豪迈,这回读什么呢?宋词吧。翻开一本宋词,不禁看到“李清照”三个大字。这是一个多么柔情却又刚强的女子!

年轻时的她狂放,“沉醉不知归路”。她追求生活,享受生活,“应是绿肥红瘦”浮现在我眼前。可惜,战争爆发,丈夫参军,她孤身一人变得伤感和惆怅。“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相思肠断,催人泪下,“怎一个‘愁’字了得”!她寂寞,她伤感,她无奈。这是一个怎样多情的女子!但,她也不乏壮辞:“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也正是一个这样的女子,兵临城下绝不投降,慷慨就义。她是个奇女子。读她的词,我感到心酸和悲凉。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读够了古典文学,现在来读读现代文学吧。读着读着,海子的诗映入我的眼帘。

他是一个诗人,一个穿梭在大街小巷的诗人。铿锵铁轨声中,他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心却留了下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句诗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上。与其说他写的是诗,倒不如说他自己本身就是一首诗。这首诗蕴味无穷,它让我明白,其实,世界很大,我们很小。

轻轻合上手中的书本,饮尽青瓷小盏中的清茗,这一刻墨色生香。远方传来悠扬的笛声,余音绕梁。我是朗读者,我读遍古今,读遍历史,读遍人文。我读,我梦,我思,我在。(公众号:涵城语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星光下的朗读者作文400字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牛通社的小记者来到外文书店,开展了“蓝色WE来,星空下的朗读者”的活动。每位小记者都准备了一本关于环保的图书准备和大家分享。

活动开始了,我们也都化身为了一位位星空下的朗读者,来用声音呼吁大家一定要关注生态环境,加入环保行动。虽然我们的嘴边经常挂着“环保”两字,可却一直没有多少人行动过。如今,雾霾越来越严重,它已经破坏了地球母亲的外貌。废水越来越多,它已深深勒进了地球母亲的血脉。垃圾也随处可见,它已稳稳刺进了地球母亲的心脏。

小记者们一一朗读着手中的环保书籍,呼吁人们别在破坏养育我们的地球母亲了,如果不珍惜现在的一切,那这美好的环境一定会早早的离开我们。到那时,我们的地球会伤痕累累,而我们也将无家可归。

最后我呼吁大家:为了我们一个共同的地球,让我们每个人多开始保护环境吧;做到不乱扔垃圾,少开私家车,多种花草树木,避免使用塑料袋等等。我相信大家一起努力,地球妈妈会越来越美丽健康!

今天是“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我和爸爸回到家也把灯关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朗读者的观后感内容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几乎所有优秀的作品,都是从当下社会现状以及情绪的投射。这是个追求"快快快"的信息爆炸社会,精神绷得够紧,压力总是很大,时间过得太快。文化类节目的悄然回暖,呼应着国民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升级,满足了大众对于知识、审美、情感的多重高阶需求,缓解了在信息碎片化时代的"文化焦虑"。

《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生故事。作为一档用文字承载情感的节目,《朗读者》的氛围相对安静,节奏更为舒缓,和追求刺激、热闹的"快消内容"截然不同,恰恰会满足受众在疲惫的忙碌之后回归内心宁静的欲望,感受朗读传达的力量。

《朗读者》不是一档读书节目,而是用文字抵达情感,从每个人真挚的人生故事出发,分享亲情、友情、爱情。这些人世间共通的情感,会帮助观众去了解和理解朗诵文字背后蕴含的宽度、厚度、浓度,遍尝人生百味。

节目每期以一个充满寓意的主题词作为核心线索,有关"遇见",有关"选择",有关"陪伴",有关"眼泪"......名人和素人同台,分别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它可以是一篇散文、一首诗、或者是一封家信,甚至是一段电影戏剧剧本。聆听一段安静的诉说,就仿佛路过一段人生。这些故事看似关于别人,其实映照着最为普世的情感。

一整季串联起不同的人生关键词。《朗读者》还原着电视人的初心,希望节目带来的触动能溪流汩汩地从观众心灵流淌开来,在沉淀的甜美和安宁中,找寻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朗读者第九期观后感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在《朗读者》节目中,节目组和潘老特意选择的便是当年清华大学学生自治会写的那篇著名的檄文——《告全国民众书》。

节目组除了请来近十位清华校友与潘老共同朗读这篇血泪檄文,还邀请了十多位当年西南联大的清华老校友:91岁的音乐家茅沅、95岁的历史学者胡邦定、97岁的诗人郑敏、91岁的航天科学家林宗棠等等在场外一同朗诵。

老人们的总年龄加起来有1200岁,但当他们读起这一段“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时,依然像几十年前一样心潮澎湃,群情激愤。

是啊!没有国,哪有家?

潘老在节目中透露:经历过卢沟桥事变的他,差点死于日军的轰炸,最后全家成了难民。

他说:我们念书的目的就是抗日,救国,回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学作文再寄小读者读后感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里,我闲来无事,于是到妈妈书柜里乱翻,突然我眼睛一亮,“再寄小读者,作者冰心!”我自言自语道。冰心奶奶是我最崇拜的人,所以我一定要看一看了 。

慢慢地我发现,里面大多数都是有关怎样写好作文的内容,而我的作文水平正好较差,于是我便认真地看了起来。冰心奶奶讲,写作文一定要有重点,详略得当,而且要描写得形象具体,让人看了仿佛身临其境,这才算是一篇好作文。写作文不能像记流水账一样,要写你认为有趣的事。如果作文就像流水账,那么世界上所有人的作文其不是都一样?人人每天刷牙、洗脸、吃饭,如果人人都写这,我们写作文还有什么意思?我写作文也有这个缺点,以后会努力改正。还有一点,我写的字不好。我一定会认真练字,把我的写作水平提高上去。

我读完这本书后,下决心一定要像冰心奶奶说的那个孩子一样,上课专心听讲,多看好的课外书,做一个有理想、有文化的新世纪的接班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读者评价

全文共 968 字

+ 加入清单

这本书的整体脉络,基本上囊括了法医知识的各个方面,首先划定的范围是很全面的。

其次对于文字的把握,我觉得可读性强。

这个并非作为编辑的吹捧,而是我作为阅读者,觉得作者的讲诉态度是非常平实的,知识方面准确、生动,而配合的案例也相当贴切。所以即便是生冷的知识,也可以轻松地啃完。

如果说编辑上有什么特别的或者说困难的,主要是两点。

第一, 在于统领整本书的案例。

之前一直在想,科普要怎么做才能不枯燥呢?因为老秦本身是畅销书作家,所以发挥他的强项,让一个案子来调剂和调动吧。这个老秦很快就搞定了,但是案子本身后面所跟的知识点要插进去就需要重新分配,所以结构是稍微调整了一下的,最后呈现出大家现在看到的模样。

第二, 就是插图了。

有必要哭一下穷了,如果这本书是彩色印刷,大十六开,那么尽情地上图啊木有负担,但是那成本肯定也就蹭蹭地往上涨了,定价也会直接那啥啥……所以最后用了普通的黑白印刷。

不过,因为是科普,所以为了给读者们直观的印象,在需要的地方依然是配了图。而且为这图我没少去骚扰老秦——除了他,我到哪儿去找有授权又准确的现场血迹图啊!因此,本书中的配图请珍惜啊。

不能全部丢上彩色大图是唯一的憾事,好在知识点的叙述很详尽,如果读者不满足,顺藤摸瓜深入研究也有了可靠的路径……

关于这本书的适读范围,我觉得是非常广的。

虽然它是一本科普,但是跟传统的科普比起来,它的生动性和可读性都要高得多,知识不必说,案例是很多而且很真实的。读者从悬疑故事的角度来读,没问题;从了解法医职业来读,没问题;从了解刑侦知识的角度来读,也没问题。

特别要推荐的是:如果你是悬疑推理作者,或者你本身跟这一类工作沾边,读一读这本书不会是坏事。

知识这种东西,多积累一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用上了。(突然觉得用这话说这本书有点乌鸦呢……嗷……)

从每期编辑老秦的专栏文章,到看到这些文章最后集结成书,就好像从起点跑到了终点。编辑固然是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的,然而更多的是感谢作者的努力与付出的心血。正因为老秦对于法医职业和法医工作的热爱,才使得他从网上到实体出版领域孜孜不倦地介绍和宣传这个行业,也才有这本书的诞生。

正如序言中师太所说的,现在许多专业领域卓有建树的人能够有更多的方法将自己的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知道,这是我们的幸运,是每一个希望获得新知从而了解世界的读者的幸运。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寻找南国书香节“最美读者”活动启事

全文共 1553 字

+ 加入清单

从1993到2015,从第一届到第十二届,南国书香节已经走过22个春秋。22年的时光会让孩童长成青年,南国书香节亦如一个孩童一般,在过去的22年里不断成长,走过最初的轰动,熬过十年的停办,重新续火,探索借鉴,正着力打造两岸四地最具影响力的华文书展。22载岁月如歌,您是否对南国书香节有铭刻于心的情感,对书香节有无法割舍的眷恋?“闲云潭影日悠悠,物转星移几度秋”,让我们共同回首一起走过的日子。说一说,那些年你与南国书香节的故事;聊一聊,这些年您与南国书香节刻骨铭心的心路历程;分享一下您与南国书香节的点点滴滴。无论是激情燃烧,还是温情如水,都是我们的故事。

诚邀您参加由南国书香节组委会办公室主办的寻找“最美读者活动,有关事项具体如下:

一、承办单位

南国书香节组委会办公室、羊城晚报

二、活动主题

以“我与南国书香节的情意结”为主题,图文并茂讲述读者与南国书香节一同成长,对南国书香节的特殊感情、曾经发生的故事及留下的美好记忆。

三、活动要求

1.紧扣主题,图文并茂抒发作者与南国书香节一同成长,对南国书香节的特殊感情,体现浓厚的书香节情结及认同感,激发崇尚读书、热爱阅读、推动阅读的正能量。

2.主题突出、感情真挚、层次清晰、文字通达,避免内容空泛。作品须为原创,严禁抄袭。

3.即日起至4月30日前收集读者报名表,对符合主题的读者进行联系,邀请撰写1000-1500字征文,将有机会在羊城晚报、部分新闻媒体、南国书香节官方网站、微信、微博及“书香节出版刊物”进行刊登。

四、读者简介表格

寻找南国书香节“最美读者”报名表

基本信息

姓    名

性别

出生日期

年龄

证件类型

证件号码

院校/单位

通讯地址

手机

QQ

邮箱

我与南国书香节的情意结

注:

1.以“我与南国书香节的情意结”为主题,图文并茂讲述读者与南国书香节一同成长,对南国书香节的特殊感情、曾经发生的故事及留下的美好记忆。

2.提供图片、物品数量控制在10件以内,提供物品内容为历届书香节有历史纪念意义的照片或能较好印证当年书香节的图书(有纪念章或纪念饰物)或纪念品等。

3.字数控制在500字以内。

4.以上信息请提供电子文件。

注:

1.以“我与南国书香节的情意结”为主题,图文并茂讲述读者与南国书香节一同成长,对南国书香节的特殊感情、曾经发生的故事及留下的美好记忆。

2.提供图片、物品数量控制在10件以内,提供物品内容为历届书香节有历史纪念意义的照片或能较好印证当年书香节的图书(有纪念章或纪念饰物)或纪念品等。

3.字数控制在500字以内。

4.以上信息请提供电子文件。

五、截稿时间

活动报名截止时间为2015年4月30日。

邀请撰写活动征文时间2015年5月中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六、奖项设置

南国书香节组委会将邀请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对所有报名表及作品进行评选,给予奖励。具体奖项设置如下:

1.从寻找“最美读者”报名表格中,选出符合主题的读者,奖励2015南国书香节一线名家活动门票3张,现场领取一件神秘礼物。

2.符合活动主题的报名读者将邀请撰写“我与南国书香节的情意结”征文,从中评选出若干名优秀读者作品,获奖作品将在羊城晚报、部分新闻媒体、南国书香节官方网站、微信、微博及“书香节出版刊物”刊登,并有可能入选即将出版的全民阅读专著书香节版块内容,奖励书香节一线名家签名图书若干本及颁发荣誉证书(证书加盖南国书香节及羊城晚报奖章),还有机会成为南国书香节特约通讯员或南国书香节志愿者。

七、相关事项

所有稿件一律不退回,请自行做好保留,稿件一经采用,所有权即归南国书香节组委会所有。

请将报名表于4月30日前以WORD文档的形式发送电子邮件到ngsx_ban@163.com,邮件命名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及“寻找南国书香节‘最美读者’”字样。

活动联系人:***

联系电话:020-*****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朗读者第七期主题观后感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维和部队,一个庄重神圣的名称。无数的维和战士前往危险、贫瘠的地区守护世界的和平。2016年6月1日凌晨,中国驻马里维和部队遭到火箭弹袭击,三级士官申亮亮不幸遇难,年仅29岁,危险时刻发生在他们的身边。维和部队的战士们来到《朗读者》的舞台上将朗读献给他们的兄弟。

他是《士兵突击》里的高城,是《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张迷龙,是《我的兄弟叫顺溜》中的司令员陈大雷,他就是张国强。这次来到《朗读者》,他不是讲述自己的故事,而是为了维和部队战士们朗读。

离家与父母的告别,毕业与老师同学的告别,分手与恋人的告别,转身与陌生人的告别……这是生离;还有亲人、爱人、友人离世的告别,这是诀别。那些你还未说出口的告别,我们在这里倾听。本期主题词“告别”,说一说那些来不及说出的告别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