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朗读者第十一期主题词实用20篇

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朗读者第十一期主题词,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浏览

6775

作文

264

《读者》的读书笔记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我看了一本杂志——《读者》,里面的每一篇文章很精彩,其中有一篇让我至今难忘。故事大概是,在美国加州的一个大草原上,生活着两种不同的动物,一种是温顺的长颈鹿,另一种是凶猛的美洲豹。长颈鹿天生就是教育家,它教它的孩子任何生存技巧,而美洲豹却不怎么管刚出生的小豹,甚至丢弃它们。就算有别的动物吃小豹,母豹有时也不会管,小豹只能靠自己。可是,长颈鹿用千百次的告诫换来的仅仅只是基本生存,而美洲豹因为拥有痛苦的经验,成为了强者之中的强者。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要想成为强者,就必须经过一番磨难。像音乐家贝多芬,他的一生就像是为了演绎生命的悲剧。他从小就被他的的父亲逼迫去学习音乐,长大后,他的耳朵也聋了。可他却没有向命运妥协,而是向命运抗争,创作了惊世之曲--《命运交响曲》。现实生活中不也如此吗?一个农民的孩子,天生就是口吃,可他却立志当一名主持人。

因此,他被所有的人耻笑,可他却没有认输,而是以坚强的意志,向命运发出挑战。他将小石子放到嘴里含着,不停地练习发音。他的舌头不知被磨破了多少次,最终,他成功了。他就是央视着名主持人白岩松。每一个成功的人,在成功前都会有许多困难在等着他们。所以命运是很公平的,他不会同情弱者,它使你悲痛,让你受挫折。是为了让你战胜命运,成为强者。困难固然可以打击我们,让我们内心受挫,可困难也可以锻炼我们,让我们变得坚强。要相信,当一切暴风雨过去之后,你的世界将变得很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朗读者第九期观后感模板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从文字中获得过快乐。与其说朗读者在传播文字,不如说也在传递文字背后的人生”。董卿的话道出了本次寻找的意义,声音传播情感,情感滋养人生,“我就是想好好读书”,董卿寻找的是朗读者,更是关于文字、关于阅读最原始的热爱,最原始的快乐。

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对于创新节目的要求,首先是从社会价值出发。习书记曾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目前电视市场中沉得下心的文化节目却是稀缺资源。大型文化类节目《朗读者》的出现,正是在喧闹娱乐中的一股清流,是一种社会责任的担当。

央视资产管理中心主任任学安说:“《朗读者》的出现绝对不是孤立的,中国的电视节目太需要一档有文化价值的节目来滋润我们的心田。《朗读者》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来朗诵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朗读者》是董卿从主持人到制作人的转型之作,她坦言这档节目对她来说是一次难度极大的挑战,朗读的文章必然是温暖的,有态度的,具有撞击灵魂的力量;嘉宾的标准更不是一般综艺节目和娱乐节目的要求,“朗读者”要有丰富的阅历、动人的人生故事和真诚的情绪感染力。

在已经结束的前几期《朗读者》录制中,很多参与嘉宾的动情朗读让全场震撼,斯琴高娃朗读贾平凹《写给母亲》,更是让董卿当场泪奔。“文字的背后是情感的承载,而朗读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爱”,董卿希望《朗读者》能够像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推动人心相互靠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朗读者第十二期观后感

全文共 709 字

+ 加入清单

我非常认同董卿创办这个节目的初衷,我很微小的做过《言情录》这个节目,当时的目的,也是希望倡议“诗意的说人话”。至于董卿,相信她经过了央视这么多年的沉淀,以她一姐的地位,很难有让她心动的尝试。正如同崔永元,辞职,公益,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未必,会取到早年的节目成绩。但是于内心,他一定是满足的。正如同罗永浩说过:“做锤子科技的四年半,虽然是他遭遇最大的商业危机,却是他最快乐的四年半”。比起朱军的安逸和央视现在一些不知所云水准的青年主持人,董卿的这种尝试,是极为了不起的挑战。

青春的时候,你依靠的努力,得到了一些社会地位和认可,当你名气在身,你就应该思考,如何去为新的青年,和小到行业,大到时代和国家做些什么。

这才是一个有为青年的血性和灵魂,这才是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里的少年。

与此来说,董卿,也算得上是一个灵魂有趣的人。

只是我仍然想说,节目的创意是好的。但是在内容,还是需要很多的改良。比如董卿本身,在主持的腔调上,要更为放下她曾经主播的状态。我曾经说过大不敬的话,就是播音专业的学生,会在积累专业技巧的同时,剥夺自然的情感表达感觉。这是中国播音学最大的病灶。我并不反对播音练习的技巧,和口齿清晰。但是情感的真实,自然,始终是说话,最好的方式。比较而言,濮存昕作为老一辈的话剧名家,以他岁月的沉淀,和对人生的领悟,在朗读时,就多出更多长辈在身边读书的感觉。

至于那些素人,虽然有很多励志和社会辐射效应,但是朗读水准实在太低,这是很矛盾的一件事情。

你选择了社会新闻性,就会失去专业性。如果不考究这个问题,节目的人文影响力,就会大过节目本身的质量。比起《见字如面》明星效应的朗读,《朗读者》目前的尝试,仍然属于稚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是朗读者作文600字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看一场姹紫嫣红的春光,读一卷赏心悦目的诗词,行走在盛世的你我,可愿做个朗读者,做个古今过客?

——题记

书页轻卷,流转着的是古今多少佳话。清朗明净的月下,我是朗读者,读岁月,读过往人心。

李白诗云:“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苏子曾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知那遥挂在中天的那轮满月,是否真的可以守住古老的誓约?缓缓开口,轻声诵读,读中增添了些许关于那轮满月的一点思绪。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历史的血雨腥风没有消沉了他的心,雨中拾捡起的仍是那惶惶岁月里?的背影。“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不由自主地开口,便想到了他,想到了这阙词,辛弃疾不也愿做闲云野鹤,在淙淙潺潺的光阴里,与草木随遇而安?

读“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不禁为她而叹。她只想做个洗尽铅华的女子,看尘土飞扬,听草木呼吸,愿清风帘幕,明月枕头,与衣袂飘然的他一起,渡山长水远。可曾想?李清照想要的幸福和安稳,就那样交付给了铮铮作响的年代,只得看那满地黄花堆积,守着窗儿,独自踏秋风古道,碎了满地的记忆。

读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心中泛过一阵酸楚。海子,你的满颜笑容隐匿着什么?你说,明天…明天…可你的明天,为何就那么在铿锵中化为泡沫?烟岚雾霭间,我读不懂你的心,只愿你安好,去面朝大海,看属于你的春暖花开。

在古人的诗韵间流淌,在今人的追寻里回转,我愿用一首诗换一壶佳酿,用一阙词换一盏香茗。我是朗读者,我淡品唐诗的风雅,静守宋词的清韵,于月下轻捻古人的思绪…(微信公众号:涵城语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朗读者观后感500字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朗读是一件人人都会做的平凡事,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读恨不得天天必做,对朗读无比反感,但今天我在《朗读者》节目听到这段朗读时潸然泪下。

朗读者是斯琴高娃,她扮演的孝庄太后已是家喻户晓。她读的是贾平凹献给母亲的一篇散文,声情并茂,句句动人心弦,微微颤抖的声音却坚强有力,当我听到“我在地上,她在地下。”一句心灵一震,想起了那一幕。

那时我还小,那天的事已很模糊,记得是我做错了事,母亲罚我面壁思过。我不高兴,一心想着玩儿,便开始闹。踢坏了小板凳,弄翻了花瓶,踩脏了沙发……躲在卫生间里大哭大闹,突然我听见了几声抽泣—是母亲在哭,我不知怎的,心痛了,一下冲出来,紧紧的搂着她,莫名的乐了……记忆的长河中这段已是记不清了,也很少回忆它,如今竟因看一个节目,听一段朗读,唤起了那段儿时的记忆。现在拨开母亲的黑发,那一根根银丝闪烁的岁月光芒,有几根是那时添的呢!去问那已逝的光阴吧,我也猜不到啦!时间啊,慢下你的脚步,让我再多看几眼母亲那年轻的容颜;记忆啊,慢下你的流逝,让我再多回想一下母亲那灿烂的笑脸…………泪花在我心头绽放。那是一朵坚强的花,一朵充满爱的花,一朵永不枯萎的花。

晶莹的泪花里有多少讲不完的故事呢?母亲坐在阳台上读着海子的诗,让她静静地读下去吧!我愿做她永远的听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朗读者第七期主题观后感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似乎一夜之间,人们都从撕名牌的狂热爱好者变成了诗词歌赋和历史正剧的拥趸。无论综艺节目,还是电视剧,突然发生了一次风格上的逆转。《朗读者》《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刷爆朋友圈,《大明王朝1566》十年后复播被重新发现,惊为神作,《大秦帝国》引起的诸多热议与争议,这一切似乎都在证明着某种“正剧”的复兴。

看似巧合的背后其实有着深切的原因。政策的推动、大众接受美学的嬗变、文化心理的基础,都在这个时刻与那些节目的风格互相印证。这是娱乐至死的拐点,还是多元化选择的开端,或者只是附庸风雅的昙花一现?答案只能留给时间。

《朗读者》舞台上的董卿和春晚舞台上的董卿不太一样。她不再身穿华服,也不再把发髻高高竖起,她穿着一身浅粉色套装,搭配白色的丝质围巾。她所讲的那些话也不再是导演给她的主持人文稿,她开始讲她心里的话。这一次,她的身份是主持人兼制作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朗读者第九期观后感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样的家国天下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尊敬和学习!

——兹心

在清华园里,曾经还能看到年近九旬的潘老骑着电动自行车带着年过八旬的李老在校园的林荫道上兜风。人们纷纷感叹,这不就是神仙眷侣的样子吗?

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时,曾在从东京开往京都的新干线上表达了对日本高速铁路的艳羡和不甘落后的心情。

他风趣地对记者说:“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

40年沧海桑田,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的高铁大国。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高铁运量最多、高铁等级最高……

无数的成就和每年超过10亿人次选择乘坐高铁,在我们享受高铁给我们带来便利的背后,是无数个科技工作者日以继夜的心血付出,但他们的名字我们往往无从知晓,更没有办法感谢。

新一期的《朗读者》中董卿就邀请来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院士——潘际銮。

他是中国焊接科学的奠基者、学术权威,清华大学焊接专业的创始人。他参与解决了我国众多重大工程问题,我国第一条高铁、第一座自行建设的秦山核电站,都有他的功劳。他开创了高铁钢轨的焊接技术,为中国高铁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他担任了秦山核电站的唯一焊接顾问,为中国核电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时至今日,中国高铁不仅遍布全国,更开始走向世界。

中国高铁上立硬币能始终竖立不倒的传说曾惊艳全球,国外网友在体验了中国高铁后更是纷纷表白。

这一切,潘老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自豪地说:“中国已经在高铁和核电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焊接技术过硬。中国钢轨焊接的水平超过世界任何国家,超过欧洲,超过日本,超过美国。”

而潘老,就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焊接第一人。

潘老今年90岁了,他在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里投身科学,用知识救世;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时代里,为我们建设欣欣向荣的太平盛世。

他的人生经历不可谓不传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朗读者第八期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比赛的激烈程度能与抢救室里的生死一线相提并论,也没有哪一种竞赛的紧张程度能与抢救室里的争分夺秒相提并论,因为在这里与我们较量的是死亡,谁先触碰到疾病的真相,谁就能赢的生命的希望。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述的正是我们急诊科抢救室里的故事。

只有在急诊抢救室里,你才会真正的感受到什么叫做:“生命转瞬即逝、生死就在一念之间”。每一个抢救患者对于急诊科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每一次抢救对于急诊科的人来说都是一次与时间的赛跑。

呼啸的救护车声由远及近,匆忙的脚步声混杂着担架车轮的滚动声还有家属焦急的催促声,像这样的场景每天每天都在急诊科上演,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一眼望不到头的挂号队伍,永远无法停下来的护士,数小时都没有休息的医生。有的人来了,笑着从这里走出去,而有的人来了,生命便止于此。伤痛、无奈、悲愤、委屈、无助、绝望。这注定,是一个永远都无法让人安静的地方。

汗水一滴一滴的流下,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负责胸外按压的这几名护士早已衣衫湿透,有的人的眼镜更是顺着汗珠从鼻梁滑到了鼻尖。但是,她却都不敢用手去扶一下,生怕这扶眼镜的一瞬间就会左右患者的生,患者的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地震废墟下的深情绝唱》----读者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摘录】她睁开眼,发现四周一片黑暗,同时感觉浑身疼痛。珊德拉意识到自己被埋在了房屋的废墟中,到处都是钢筋、木梁、泥土与石块。她很害怕,大声地叫着雷米的名字,但很久都没有听到他的回应。恍恍惚惚中,她听到有人在大声地叫着自己的名字:“珊德拉!珊德拉!”她幽幽地醒转过来,又仔细地听了听,是的,是雷米在叫她的名字!他没有死!她努力地张开干裂的嘴唇,大声地答应着雷米:“我在这儿,快救我!”珊德拉边说着边试图移动了一下身体,腰部却传来一阵剧痛,手也好像断了,根本抬不起来。死亡的恐惧使她大哭起来。这时,从附近传来了雷米的声音:“亲爱的,别害怕,我在这儿呢!”因为书房与卧室之间的墙壁已经倒塌,雷米离妻子卧倒的地方非常近,如果两人都不说话,他们甚至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声。

【评】有些爱可以超越一切,比如爱情,比如因爱情两人长久相处后收获的亲情,这种情感无关自私的收获,只是心与心的信任,心与心的托付。因为爱,所以相信,因为爱,所以可以打败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方法二: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巧设悬念,就是在开头就陈述要点、提出问题;或是把事件的结尾放到开头,吸引人寻根究底;或是让某个关键环节藏头露尾,产生“雾里看花”的效应。设置悬念的技巧在于有效地“吊人胃口”,因此必须抓住矛盾的集中点,在能引起读者兴趣的地方设疑,才能达到所要达到的效果。有时,突出事件的有悖常理处,往往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例1: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许多次“第一次”,我也不例外。至今,我还记得那次尝试过程中发生的一件可笑的事呢!

------《尝试》

例2:“你这书记趁早别当了,半点用也没有!”从学校风尘仆仆赶来的我,离家门还有百来米远,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火药味,听到了妈妈对爸爸的呵斥声,一种“黑云压城”的感觉猛烈袭上我的心头。妈妈也是多事,爸爸干什么她都要干预一通,搞不好就暴跳如雷。好在爸爸宰相肚里能撑船,每次都是任凭妈妈一阵暴风骤雨过后,才用几句绵里藏针的话收拾残局。今天不知又为了什么。

-----《“民主墙”的风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朗读者》第五期主题词第一次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节目卷首语:

我们这一期主题是第一次,人这辈子要遇到很多很多个第一次,就像这次节目当中让我记忆深刻的像刘震云,第一次给《安徽文学》投稿拿到了70多块钱的稿费,立马就去请女朋友吃饭,许镜清老人第一次在人民大会堂拥有了属于他自己的音乐会,但是为了这一天他等了三十年,王学圻二十年前就已经当导演了,但是这部电影拍到最后就剩下了三个人,让他欲哭无泪。

这都是非常难忘而宝贵的第一次,因为它们意味着我们的成长,就像作家汪曾祺说的人的第一次往往需要勇气,但是第一次往往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第一次是探索是挑战是机遇,所以说你的人生拥有越多的第一次,也意味着我们的人生越丰富越多彩。

节目开场白:

我们今天这一期节目的主题词是——第一次。我们的一生,会经历许多的第一次,难忘而又宝贵,它意味着我们的成长。其实细想来,每一个人都是在第一次过自己的人生,不是吗?!这条不能回头的人生道路上,正是许多不可复制的第一次,让我们从昨天走到今天,走向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第九期朗读者观后感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我常常问自己,

儿时的家怎么就不能忘记?

那土窑洞里看不到砖瓦和水泥。

也许是父亲的推车了不起,

供我们读书离开乡村离开了土地。

也许是母亲织的格格衣,

谁见谁夸的感觉怎么都抹不去。

难忘中秋明月夜,

爷爷把月饼六半切。

哥姐不肯来品尝,

那月饼的滋味可是甜中透着香。

难忘看病回家的路上,

哥哥将衣服披在我身上。

上学的机会谁能不渴望?

三姐将自己留在了家乡。

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我看不完住不够的地方,

我愿将心交付的地方,

那就是生我养我的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寄小读者好词好句

全文共 2202 字

+ 加入清单

1923年,冰心于燕京大学毕业,准备前往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留学。此时《晨报》副刊开设了由她倡议的“儿童世界”专栏,于是她撰写了《给儿童世界的小读者》,刊登在7月29日的“儿童世界”上。此后至1926年留学回国,冰心共撰写了29篇通讯以及《山中杂记》10则。

1926年5月,这些通讯结集成《寄小读者》由北新书局出版。冰心用通讯的形式,采取和小朋友谈天的亲切口气,赞美自然、祖国、母爱,文笔清丽、优雅,童心稚趣跃然纸上,是中国较早的现代杰出儿童文学作品。冰心的“爱的哲学”,在《寄小读者》中得到充分表现,影响了一代又代少年儿童。

【好词】:粼粼微波 凉风习习 凝立悄然 海平如镜 斜风细雨 惊天动地 庞然大物 风晨雨夕

膝下怀前 神经错乱 连绵不断 悠然神往 朝露还零 江帆点点 手脚匆忙 谈谈笑笑

【好句】:这次出了吴淞口,一天的航程,一望无际尽是粼粼微波。凉风习习,舟如在冰上行。

到过了高丽界,海水竟似湖光。蓝极绿极,凝成一片。

世上的一切事物,只是百千万面大大小小的镜子,重叠对照,反射又反射;于是世上有了这许多璀璨辉煌,虹影般的光彩。没有蒲公英,显不出雏菊,没有平凡,显不出超绝。而且不能因为大家都爱雏菊,世上便消灭了蒲公英;不能因为大家都敬礼超人,世上便消灭了庸碌。

即使这一切都能因着世人的爱憎而生灭,只恐到了满山谷都是菊花和超人的时候,菊花的价值,反不如蒲公英,超人的价值,反不及庸碌了。

啊,我见到了春天。远处的群山连绵起伏,变得苍绿了。近处山坡上的小草也悄悄地钻出地面,它们嫩生生,绿油油的。肥胖的小叶儿,像一个个刚刚睡醒的胖娃娃。这一片,那一簇,点缀着这陡峭的山坡。山坡上的树木也在不声不响地抽出新的枝条,长出了像小草一样的新芽。柳树的枝条向下垂着,就像一条条线挂在树上。那嫩黄色的小叶片,就像在线上系的花瓣儿。杨树开了花,这些花一串串的,是紫红色的。身上长满很软的小毛,像一只只毛毛虫,真有趣。山桃花展瓣吐蕊,杏花闹上枝头,梨花争奇斗艳……

【原文】

《再寄小读者》

亲爱的小朋友:

读到这封信的时候,你们一定已经上学了;休息了一个暑假,重新回到学校里,一定感到新鲜而兴奋吧。

小朋友,你们的暑假生活过得丰富么?去过哪些有趣的地方?参加过哪些有意义的活动?看了哪些好书或是戏剧和电影?访问了哪些英雄、模范?你们那里下过滂沱大雨了么?河水涨了么?你们参加防涝或是防旱的工作了么?这一个多月中发生过多少值得记忆的事情呵!你们把这些事情,都写在日记上了么?或是写在信上给亲戚朋友们看了么?

小朋友,你们喜欢写信写日记么?你们写的时候觉得有困难么?是不是有时候觉得提起笔来无话可说呢?或是心中有话笔下写不出来呢?或是眼前闪烁着事物的形象、颜色、动作,笔下却形容不出来,而只好以“好看极了”,“好玩极了”,“有意思极了”等等简单模糊的字句,轻轻带过就算了呢?还有,你们是不是也有“提笔忘字”,在信上日记上写下许多错字的时候呢?

今年夏天,我带两个小朋友去逛北京西郊的动物园。这两个孩子都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都很聪明活泼。那一回,我们玩得可真高兴。回来后他俩都写了日记。第一个孩子只写了四五十字(里面还有好几个错字!),他只提到某月某日和什么人去逛了动物园,底下就像记帐似地列举了一些动物的名字,什么白熊、大象、猴子、狮子、斑马、孔雀等等,他觉得“好玩极了”,以后就回来吃饭睡觉了。第二个孩子却写了一千多字,他从那天的天气和动物园里的游人等写起,以及那些动物,如白熊、大象、斑马、孔雀等等的动作、形态和皮毛、羽毛的颜色,都写得十分生动鲜明;而且他把我对他们谈过的话,也记下来了!我说:“我小的时候,也逛过这个动物园,那时它叫‘万牲园’,里面只有几只很平常的动物,还有脱了毛的孔雀、老掉了牙的大象……现在却有这么多的珍禽异兽,而且差不多每年每月都增加新的种类。”还有我对他们谈的许多外国动物园的情形,他也有条不紊地记下了。他的这一篇日记,写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个错字,使人看了很舒服,没有去过北京动物园的人读了,会引起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切的感觉。

这个孩子的老师和母亲对我所说的话,证实了我对他的评价:他是一个好学生。他很喜欢语文课,老师讲课的时候,他总是专心地听,笔记也写得很好,从来没有错字;他尤其喜欢读书,辅导员和老师介绍过的书刊,他总是读得很仔细,不但记住书里的故事,还把书里优美的、有力的字句和词汇,都摘记在一个小本子里。他脑子里积攒的词汇很多,又会灵活运用,因此他写起作文来,毫不费力,每次作文他都写得很好,写信写日记,也是如此。老师对他的学习成绩是很满意的,对于他的作文,尤其称赞,认为他已经找到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门径。

语文是一门基础知识,是一门工具学科。学会了学好了语文,我们才能很好地了解其他的课文,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好“作文”。你们现在的语文课本,里面有许多思想性很高的、写得很好的故事和诗歌,老师们又讲得很好,你们应当抓紧学习的时光,好好地听讲,好好地写笔记,还要细看每个字的写法。把语文学好了,就会同那位写日记写得很好的小朋友一样,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也不断地提高。到了你能够很好地掌握文字这个工具,使它能为表达你的思想感情而熟练地服务的时候,你将会感到无限的快乐,而看你的文章的人,也会感到快乐的。

再谈吧,愿你们在新学年中好好地学习语文!

你的朋友 冰 心

一九五九年八月十九日,北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朗读者第六期主题“眼泪”观后感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在《朗读者》里,倪萍讲述了这段苦难,泪眼婆娑。那10年为了孩子,她债台高筑,迅速衰老,拍杨亚洲的《雪花那个飘》,零下十几度,脚放在冰河里泡太久受了大寒落下的病根,她现在腰不能久坐,腿不能久站。但她说感谢有这份苦难,让她变得更加坚强。

如今,森快考大学了,倪萍有空就会去陪儿子。母子俩有时候也会聊聊未来,“我还是说你放松,你自己去选择考什么样的大学什么样的专业。应该说我们这些年的经历锻炼了我,更锻炼了他,他很坚强。这一点我挺欣慰的。”

如今儿子是倪萍的全部,她对名誉、金钱已不再有任何欲望。未来,她有两个心愿,“一是写长篇,写一个清冷的母亲。写我们姥姥,妈妈,我这一代,以她们为引子吧。我着重写女人与女人之间的感受,亲情和血缘的感受。还有一个,是希望儿子身体健康,等以后让我可以帮他带带孙子……”

在一次电视访问中,倪萍曾说:“我下辈子不想要父母,不想要孩子,不想要爱情,我就自己一个人过。像苏小明一样,舒舒服服泡上一次玫瑰浴,点一支香烟,倒一杯红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第八期朗读者李宁观后感

全文共 407 字

+ 加入清单

继体育人柯洁登台央视《朗读者》节目后,近期又一位体育大咖——李宁参与了节目录制,李宁笑言自己操着负分水平的普通话,就敢登上CCTV朗读者的演讲台。

李宁写道:“如果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回到28年前,我还是会选择做一个战士。真的战士,是敢于直面质疑,挑战自我,就像我,操着负分水平的普通话,就敢登上@CCTV朗读者的演讲台。这就叫一切皆有可能。”

28年前,李宁从获得世界金牌最多的“二十世纪最佳运动员”转型成为了一名商人,从熟悉的赛场走上了未知的商场。28年来,他创办的公司走过了风雨和剧变,每次巨大的挫败都需要“东方不亮西方亮”的乐观和超越常人的勇敢才能重新站起来。

此前柯洁用一段《哈利波特》节选“献给来自未来的对手”——AlphaGo。柯洁说,“我是个在围棋上尽善尽美的人,希望自己能超越一切。”这一次李宁会带来什么样的演绎呢?网友相当期待李宁的这次登台,表示:“在体操里的历史上永远都有您的光辉岁月”、“实力王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央视一套朗读者观后感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朗读者》是一档全新的大型文化类节目,它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用文学和艺术的感染力满足观众的情感诉求。富有经历的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和不期而遇的平凡素人相互交织,描绘中国人具有时代特征的生活画卷。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同时为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与践行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正如央视资产管理中心主任任学安说:“《朗读者》的出现绝对不是孤立的,中国的电视节目太需要一档有文化价值的节目来滋润我们的心田。《朗读者》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来朗诵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朗读者》制作人和主持人董卿表示,朗读帮我们开启了认识世界的大门,每一个孩子都要出发去看看这个世界,而朗读就是脚下最好的道路。所以希望朗读亭能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让更多渴望朗读的孩子能够满足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朗读者第八期观后感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时间4月8日,“体操王子”李宁参加了近来大热的央视节目《朗读者》,在节目中李宁朗诵了巴金的《做一个战士》。他表示“做一个战士”是帮助自己走出1988年汉城奥运会失利阴影的最重要元素。

李宁还在节目中谈到了自己的品牌出现危机的原因:“因为这个市场同质化太严重,不但是产品同质化,经营模式也同质化,我们希望把自己的产品做得更加运动、更加专业。那个之后我们需要放弃一些之前赚钱的(模式),改为一些更专业的,公司就是在这个阶段产生了亏损。”但是李宁随后从幕后再次走到台前,公司也开始扭亏为盈,李宁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勇气是最重要的。董卿又问道:“有人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会越来越胆小,不像以前那样勇敢,您觉得呢?”李宁坚定地说:“有信心就会有勇气,因为有梦想就会有冲动!”

李宁在访谈中谈到了自己这么久以来的心路历程,他表示从运动员到商人,其实最需要的就是勇气。李宁甚至自嘲的表示,自己就是“无知者无畏”。

李宁随后在自己的微博中自嘲了自己的普通话水平,也重申是勇气在自己敢于面对一切低谷和挑战:“如果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回到28年前,我还是会选择做一名战士,真的战士,是敢于直面质疑,挑战自我,就像我,操着负分水平的普通话,就敢登上央视朗读者的演讲台,这就叫一切皆有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朗读者观后感勇气

全文共 1162 字

+ 加入清单

基于朗读艺术庄严的诗意体验和脱俗的端庄气质,诵读文化一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特别是近些年,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兴盛和传播,《为你读诗》《为我读诗》《我们读诗》《读首诗再睡觉》等微信公众号和各种文学群、诗词文化朗读群相继活跃起来。人们通过手机APP软件录制配乐音频,借此表达对优美文字的赏读和对生命灵性的体悟,为奔忙的灵魂探寻一片诗意的栖息地。此外,北京单向街书店的流动朗读盛宴、北京植物园曹雪芹文化中心的品红课等读书沙龙活动和网络电台,也通过现场和微信平台互动等方式,定期与观众诵读曹雪芹、鲁迅、加缪、海明威、苏珊·桑塔格、伍尔夫、辛波丝卡等大师的作品,通过文字音律之美回望历史、品鉴经典,享受与大师同频共振的情感体验和精神快感。在欧美国家,朗读作为新书销售的“敲门砖”一直是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心灵倾诉和情感交流的有力手段。欧美作家在新书签售时往往要面对公众朗诵自己的作品,借着朗读,作家向读者展示自己的新作和心路历程,读者也借这个机会满足了“看下蛋鸡”的好奇心。在台湾文学界,朗读在有些作家眼里被视为另一种凝视。

台湾文化总会为台湾著名作家录制了“为台湾文学朗读”的录音,为台湾文学界保留了几代文学家真实而深情的声音文本。这其中有黄春明开朗说故事的笑声,郑愁予时而激昂时而柔情的朗读,白先勇用温柔的声音朗读《永远的尹雪艳》,王文兴以地方口音朗读《背海的人》,司马中原用诙谐的声音说鬼故事等,百位作家不同的声音质地和口音,一如他们的作品般特色鲜明,交融出台湾文学深情多彩的面貌。在台北城南历史博物馆到中正纪念堂的南海路一带的站牌边,设置有文化总会“为台湾文学朗读”的录音,只要用户连上手机,就可以聆听郑愁予、余光中、洛夫、痖弦、张默等台湾著名诗人用他们自己的声音朗读的自己的诗作。不仅如此,台湾文化总会为监狱里的服刑人员制作了文学录音节目,以期透过文学艺术这种温柔、安静的力量让犯人们走上新的人生路。

实践证明,他们看到了生命改变的可能。可见,朗读不仅能使语言凝结成诗,使文学插上翅膀,还能消除身体里淤积的浊气,冲刷心灵的尘埃,撞击生命的火花,触动心底最柔软处的神经,使人生的价值得以光亮。更重要的是,它是读与思的结合、口与心的交汇,既悦耳又悦心,兼具美学品格和力量,蕴含着强大的生命感召力。

在当前这个过度娱乐化的年代,综艺节目《朗读者》如一股清流,把人们从单纯娱人耳目的视觉和听觉的暴力中超拔出来,为公众构建了一个朗读的空间,召唤出人们心底潜藏的读书热情,这正是它积极的文化意义之所在。固然,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几档文化综艺节目就能改善阅读的贫瘠并抵达文化的深处,但它至少为诵读营造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情境,用深沉而朴素的情怀守望了初心,让国人从中重拾对生命的感动和敬畏,在淡淡书墨香、琅琅读书声的缭绕中走向雅致、走向深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朗读者第八期观后感勇气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当前大众的这种文化消费心理,可以称之为文化消费的审美需求。从社会层面来说,大众文化消费心理与社会文化心理总体趋势密切相关。当前社会文化思潮日趋多元化,尤其是随着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各类文化思潮和价值观扑面而来,带来众多选项的同时,也对人的文化思想带来了一些困惑,如何把握自身文化定位成为困扰人们的一个问题,而回归传统文化,从传统中汲取文化自信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从个人层面来说,这与观众的文化情感需求也有关系。不难想象,观众在各类真人秀、选秀、网络综艺等娱乐节目的狂轰滥炸之下,感受到越来越多的浮躁和喧嚣,在这种情形下,一档回归初心的文化情感类节目可谓雪中送炭、正逢其时。

艺术存在“通感”之说,文化亦如此。对观众来说,《朗读者》不仅仅是一段“朗读”,更多的是对“遇见”“陪伴”“选择”等人生主题的感触和共鸣。中国是一个具有“文以载道”和“寓情于景”传统的国家,我们的诗、书、画无不寄托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因此,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优势就在于通过文化载体传达给观众深层次的感动和思考,这不同于浅层次的娱乐享受或者单纯的视听欣赏,而是上升到了审美的层次,是把节目作为作品来看待和感受,具有更加长久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朗读者观后感董卿500字

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需要一档如同把花瓣散落发间的节目,听得到心动,闻得到灵魂香气,于是董卿首次担当制作人制作的这档《朗读者》便出现了。接近1年时间的筹备,2月18日晚8点CCTV-1终于要跟观众见面了。

节目每期一个主题词作为核心线索,嘉宾围绕主题词分享人生故事,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邀请了知名演员濮存昕、知名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著名翻译大家许渊冲等嘉宾。

1、朗:朗咏清川飞夜霜,此刻豁然开朗

“朗咏清川飞夜霜。”李白的《劳劳亭歌》让人们仿若能看到声音的响亮清澈,“朗”是独属声音世界的魅力,为了“朗然”,所以需要“朗吟”;因为“朗畅”,所以人生“朗静”。一个“朗”字,是串联声音魅力的纽带,更能唤醒潜在中的本真。我若朗朗烈烈,生命便理直气壮。

匆匆忙忙白驹过隙,却发现自己连回眸的念想都没有,不明不白不清不楚,迷茫由生心境,于是你我,便如同漂泊大海间失去方向的孤舟,手足无措茫茫无期。一个“朗”字,其实是生命中最被人们忽视的财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刹那,应该是幸福的吧。

2、读:那些记载深情的故事与诗篇,都是为了被诵读而存在的

所有的篇章,所有的诗歌,所有的故事,所有的散文,都是为了被诵读。时间可以流逝,但是记忆可以被深刻。文字成为我们记录的方式,古往今来,阴晴圆缺,那些我们未曾谋面的经历,全都以文字的方式邂逅了。但是若不读,这些饱含爱意和心境的诗行和文章,都会被历史尘封,被时间飘零。没有被读过的故事,它们真的存在过吗?

我们的一生,要遇到太多人和事,太多次被冲散,时间久了我们学会了遗忘。当淡忘成为习惯后,生命中才会满是遗憾,这也是为何我们会孤独,会难过,会空虚,会满目疮痍。只有读到最喜爱的文字,我们的心情才会欢畅。

只有那些故事与经历,被我们读过,我们才会用澄澈的双眸和纯净的心灵去追随,去感激。爱让我们的人生完整,而读让我们的爱更加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观《朗读者--遇见》有感

全文共 2131 字

+ 加入清单

前几天,无意中在一个微信公众号上看了一篇关于央视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的推荐文章,其实单单看文字的介绍,感触还不是特别深刻,只是感觉这档节目在现今综艺娱乐节目盛行的当下应该会是一股清流,于是就去网上搜了该期节目的视频来看,看完后,发现远远比想象中的好,很打动人心的一档节目,关乎感恩、关乎和平、关乎成败、关乎爱情、关乎亲情、关乎错过,那份感动让人不禁颤粟。

其实单单看这档节目的名字《朗读者》,你可能会以为这是一档侧重朗读的节目,但看过后你会发现,其实不然,原来它更加侧重朗诵嘉宾自身故事的挖掘,而每一篇朗读的文章都是嘉宾结合了自身经历和心境精心挑选的,所以也异常能抵达倾听者的内心。第一期节目的主题词是“遇见”,一开场,在钢琴家李云迪缓缓流淌的钢琴伴奏下,主持人董卿以一连串古往今来的词句诉说着各种各样的遇见,她知性大方、口吐莲花,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来形容她,真是再适合不过了。

第一位朗读者濮存昕遇见了生命中第一个改变他命运的人——荣国威大夫,荣大夫让他从一个残疾的孩子变成了能正常走路的人,他说:“我们需要记住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不要以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而是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记住,尽可能去帮助别人。”所以他在朗读老舍的《宗月大师》时,言语中透露出来的是满满的感恩之情。

“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和意义。”——老舍《宗月大师》

蒋励是一位远赴阿富汗担任无国界的妇产科医生,她在炮火中迎接着新生命,又在炮火中眼睁睁看着生命的逝去,那是常人无法理解的生命体验,更是对生命的无限尊重,现场她和她的无国界医生同仁们朗诵了鲍勃迪伦《答案在风中飘扬》,送给在战乱中降生的孩子们,希望他们将来能远离战乱,在和平的环境中遇见自己美好的未来。

“炮弹要多少次掠过天空,才能被永远禁止,答案啊,它在这风中飘扬。”——鲍勃迪伦《答案在风中飘扬》

遇见成功、或者遇见失败,是每个人都必经的成长过程,在节目现场,柳传志与主持人分享了他曾经失败和成功的经历,让我们知道人生其实是不可预测的,任何时候都要抱着一份希望,现场柳传志朗读了一段在儿子婚礼上的致辞,朴实却又温馨。

“只要你是个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业,你都是我的好孩子;真正理解,有理想而不理想化,也会让你们以强大的心脏面对未来,我想你们会有收益的。”——柳传志《写给儿子的信》

一个丈夫为了一个爱的承诺,倾尽所有,用了十年的时间为妻子打造了一个一年四季花开不败的鲜花山谷,虽然结婚二十六年,但为彼此读情诗却依旧是一种生活常态,在现场两夫妻朗诵了著名翻译家朱生豪的情诗,同时也讲述了自己的爱情经历,彼此眼神里流露出的那份柔情蜜意,无比动人。正如主持人董卿说的,现在的花园就是丈夫的纸稿,那些花就是丈夫为妻子写出来的一首首情诗,最后董卿送给这对夫妻一句沈从文的诗“我们相爱一生,还是太短”。

“我一天一天发现你的平凡,同时却一天天愈更深切地爱你。”——朱生豪《朱生豪情书》

作为世界小姐的张梓琳,曾经遇见的是无数个亮丽光鲜的光环,但自从成为了母亲后,她所遇见的内心的丰富和柔软,母亲这个角色让她变得更感性,生活也变得更加立体,在与董卿的交谈中,你或许完全感觉不到她是一个世界小姐,而是一个谈及自己女儿脸上就会洋溢出无比甜蜜幸福笑容的母亲。现场她为女儿朗诵了作家刘瑜的文章《愿你慢慢长大》。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刘瑜《愿你慢慢长大》

最后一位朗读者是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虽然96岁高龄,但与董卿说话较真的模样却可爱得如同一个孩子,谈及自己翻译的第一首诗——林微因写给徐志摩的诗《别丢掉》,触景生情,瞬间泪洒现场,也难怪董卿对他至真至性的性情有这样的评价:“之前是很佩服他,和他交流后,是很喜爱他,他怎么会有这么充沛的情感,不仅仅是精力,是情感,在说到动情之处,立刻就会热泪盈眶。”许先生在回忆往事的时候,说:“有时候生活的每一天都能欣赏,有时候失败也有失败的美,我认为人生最大的乐趣是创造美、发现美。”现场他还借用了一位作家的一句话“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要使得你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多么可爱并值得致敬的一个老头啊。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许老先生好友和学生在现场轮流朗读了众多许老先生翻译过的作品,场面令人动容。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汤显祖《牡丹亭》题记

董卿结束语:“一位老人,用毕生的心血,毕生的精力,毕生的热情,在东西方的文学世界里架起一座桥梁,让我们有可能到达彼岸,让我们有可能遇见,遇见无声的文字,遇见有声的倾诉,遇见一花一叶,遇见大千世界。”

第一期《朗读者》在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钢琴弹唱《匆匆》中落下帷幕。

初看春花红,转眼已成冬

匆匆,匆匆

一年容易又到头,韶光逝去无影踪

人生本有尽,宇宙永无穷,匆匆,匆匆

种树为后人乘凉,要学我们老祖宗

人生啊,就像一条路,一会儿西,一会儿东

匆匆,匆匆

我们都是赶路人,珍惜光阴莫放松,匆匆,匆匆

莫等到了尽头,枉叹此行成空

人生啊,就像一条路,一会儿西,一会儿东

匆匆,匆匆

人生啊,就像一条路,一会儿西,一会儿东

匆匆,匆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