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西红柿炒鸡蛋的说明作文汇总20篇

浏览

3552

作文

328

说明的方法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1、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

2、明白各种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这里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 作比较:这里拿?和?作比较,突出(具体)说明了?? 列数字:这里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

例:1 “湖内有大小港岔200余条,半岛50多个,回水长10公里。”(列数字)

2 “即使人类不努力登上月球,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高科技也会得到发展,但发展速度要比现在慢很多。”(作比较)

3 “例如研究人类暴露在强辐射条件下的后果,寻找避免辐射对宇航员的血液造成危害的方法,使人们找到了治疗白血病、贫血等血液疾病的手段。”(举例子)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说明文的10种说明方法

全文共 878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是属于文章体裁的一种,与记叙文、议论文相比较,它有着自己的文体特征。说明文主要是给人以认识的一种文体。说明文主要有十大说明方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说明文的10种说明方法:

举例子。

就是举出实例说明事物,为了说明某一事理,举出相应的例子使读者加以理解。

作用:有利于读者对事理的认识和理解。

打比方。

即我们常用的比喻的修辞方法。在说明文中不叫比喻,而叫作“打比方”。

作用:同”比喻“修辞手法作用一样,它使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分类别。

即按照事物的性质、形状、体积等特征把事物和事理分成若干类来进行说明。

作用:它使说明的事物或事理更有条理性。

列数字。

顾名思义就是用数字来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

作用:把事物特征描述得更加的精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作比较。

通常为了突出某一事物的特征都会拿其它事物来与它作比较,使要说明的事物特征更加突出。

作用:能够突出所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地位等。

画图表。

画图表是说明文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也就是用图表的形式表示事物的相关特征。

作用:使读者更直观的掌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方便理解并记忆。

摹状物。

对说明对象形象、外貌特征详细的描叙。

作用:它能把说明对象的特征详细的描述出来,使它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引资料。

就是引用名人名言、诗歌、典故、谚语等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作用:使文章具有说服力,也增强了文章的文采和可读性。

下定义和作诠释。

这两种说明方法较难区分。

下定义:是对说明事物做简洁扼要的归纳。

作诠释:解释说明事物事理的特点。

作用都是:能帮助读者了解某个概念或事物。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

下定义的语言要求比作诠释语言要求更严格。

下定义要求完整的解释某个概念,并且主语和宾语能倒过来说,例如“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我们也可以说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这则是下定义。

作诠释虽也要能简明的说明某个事物,但它的主语和宾语是不能倒过来的。例如“常青树,是一种绿色植物。”但我们不能说“绿色植物是常青树”。

注意事项

说明方法是说明阅读中常考的考点,需要学会判断说明方法和熟记说明方法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划线句子考核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1.要指出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不要遗漏)?

2.要指出运用这种说明方法说明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3.要指出运用这种说明方法带来怎样的效果?

例如: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135.46亿吨氯化钠(食盐);有63.7亿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这样,就使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无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起来,沉不下去。

1.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引资料、分类别、列数字;

2.主要说明了:死海的咸度高、浮力大。

3.效果

(1)引资料:突出材料的科学性、准确性,增强说服力;

(2)分类别:将死海中的矿物质分成若干种类一一说明,条理清晰,层次井然;

(3)列数字:准确具体。

整体答案就是:这句话运用引资料、分类别、列数字三种说明方法,说明了死海的咸度高、浮力大这一突出特点,说明过程引用材料、数据科学、准确、具体,增强了说服力,同时把复杂的内容说明得条理清晰,层次井然。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说明方法

全文共 1089 字

+ 加入清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等10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1、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如:一般人总以为,年龄稍大,记忆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实不然,请看实验结果:国际语言学会曾对9至18岁的青年与35岁以上的成年人学习世界语作过一个比较,发现前者就不如后者的记忆力好。

2、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如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

3、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下定义的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的着重说明特性,如关于“人”的定义;有的着重说明作用,如关于“肥料”的定义;有的既说明特性又说明作用,如关于“统筹方法”和“应用科学”的定义。

①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②肥料是能供给养分使植物生长的物质。

③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④工程技术的科学叫做应用科学,它是应用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来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学问。

无论从什么角度考虑,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只要是下定义,就必须揭示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的定义才是科学的。比如,有人说:“人是两足直立的动物。”这个定义就是不科学的,因为它没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才是科学的定义,因为它揭示了人的本质。

4、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下定义和作诠释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5、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6、引用: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7、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摹状貌使说明语言富有形象性,直观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美味的西红柿作文400字

全文共 40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阅读创作班开班的第一天,老师给我们讲解了西红柿的来历,还给我们每个人都分了一个西红柿。要求我们仔细观察。

我拿到的这个西红柿又圆又扁,仔细一看,几条隐隐约约的花纹露了出来。这些细小的花纹在西红柿光滑的表皮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在西红柿的头上有一个小叶子。这个小叶子像一个五角的海星,又向一顶绿色的草帽。在火红、火红的西红柿中,就像被画家涂抹了一个可爱的小绿点。西红柿的表皮有点硬,可以猜测出它的皮很厚,但用力一按,马上感觉到它软了下去。其实,西红柿根本就经不住大力挤压的力量。

不知什么时候,老师已经把西红柿一块、一块地切好了,正等着大家来品尝呢!我也尝了一块西红柿。刚尝了一口,发现是酸的,牙齿差点都变软了。我发现身边的同学也咧开了嘴,在嘶嘶地吞口水呢。我闭上眼睛再尝一口,突然发现,西红柿变甜了。原来它是酸中带,甜甜中带酸,酸酸甜甜的味道,挺美味的呢!

从品尝西红柿这件事中,我明白了,做决定是不能单靠第一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微课制作说明心得体会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接触到一个新名词——微课程。带着迷茫开始了与微课程的接触。通过接触,我似乎明白了:微课程是由文字、音乐、图画三部分组成,。微课程以ppt的形式呈现,它没有解说的声音,在优美的轻音乐中文件自动播放,静静地阅读文字,欣赏画面,引发深深的思考。

通过看几个实例,我感觉到了微课程的魅力所在。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不需要解说,但却使人从故事中收到感动和启发。

通过培训让我了解到创作数字故事,需要发掘教育生活中的素材,提炼出主题,对材料进行组织整理写作,故事内容要深刻,激发人们的情感。微课程虽“微”但内容含量却不小,微课程的内容很具体,它所关注的是“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

这是一个新的学习方式的改变,需要我们在慢慢探索中不断学习,创作出自己的微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经典六、举例说明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A case in point is…一个恰当的例子是……The recent incident happened in … proves …最近发生在……身上的一件事情证明了……A simple example can be drawn from…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According to figures/statistics /the findings/data released by an institute, …根据某机构发布的数据/研究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按说明对象的自身条理性来安排结构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条理规律,把握了这种规律并据此安排结构,能使说明的内容井然有序,条理清楚。一般来说,运动、变化、发展的事物,它的条理性表现在时序上,不同时间有不同的形态,说明时可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就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的,先写文字产生和出现书籍的雏形,再写正式的书籍,最后写现代的书籍,从而说明了书籍演变发展的过程。

处于静止状态的事物,如建筑群、名胜古迹、物品等,常常从空间位置上体现它的条理性。说明这类事物,宜按空间顺序,先表后里、先外后内进行说明。如《故宫博物院》说明一个古代建筑群,这个建筑群处在一定的空间方位上,排列有序,内部建筑有主有次。文章按照空间位置,先写外部城门,后写城内建筑,写内时先写主,后写次。整篇文章层次井然有序。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西红柿作文400字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我家后院里有一块菜地,菜地里种着许多菜,可我最喜欢的要数西红柿了。

每当生机勃勃的春天到来的时候,万物复苏,园子里的西红柿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在春风的抚摸下,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春末了,西红柿的芽儿已长成了小树,金黄的六瓣花儿争先恐后地绽开了,在绿叶的点缀下就像碧空中的星星,一闪一闪的。花儿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引来了无数勤劳的蜜蜂和蝴蝶,蜜蜂唱着歌,跳着舞,采着蜜,显得十分悠闲自在蝴蝶也在花间翩翩起舞,为西红柿,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夏天到了,一棵棵西红柿树上挂着青绿色的圆溜溜的西红柿,它们有的几个亲热的挨在一起,好像挂在一起的风铃,一阵微风吹来,西红柿摇摇摆摆,好像风铃在相互撞击,使我耳边又响起了风铃声,有的独自一个,好像在沉思,有的把肚皮高高得举起,好像在炫耀自己个子大,又好像抬头眺望远处美丽的景色,有的则躲在花丛中,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刚长出来的西红柿是青色的,成熟了的是黄澄澄的,熟透了的是红彤彤的,像一个个红灯笼。刚长出来的是酸的,成熟了的酸里带甜,熟透了的甜里带酸,非常好吃。

西红柿不仅味道好,而且有丰富的营养,是我最喜欢吃的蔬菜。

[西红柿作文4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西红柿的命运邂逅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86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个无辜的番茄。今天,我被命运选中,去和另一颗无辜的鸡蛋约会。约会的地点,是在锅里……

我被一只脏兮兮的手拿了出来,尾随着我,我的弟弟也被带了出来。我哭爹喊娘,可那些番茄一点也不理我,直接无视我。真没茄性!我在心里诅咒着那只手的主人。这是我听到一个声音:“你在干什么?赶快去洗手!”我心里喜滋滋的,多拖延一点时间吧!

转眼间,我又被拿在了手中,外衣被剥去。我哆哆嗦嗦地站在一块板子上。这时,我看到了我平生最害怕的东西——刀。顿时,我被大卸八块。唉,我说,你要切就切得均匀一点嘛,不匀称多难看,有辱我“天下第一番茄”的美称呐!看着旁边被切成9块的弟弟,唉,面目全非,那是一个惨哟!

我被丢在了一个碗里。暗自窃喜时,我看到了约会的另一个主角——鸡蛋。同样,鸡蛋也有两个,他们穿着泛黄的外套,被捏在一只手中。那只手拿起鸡蛋,将外套碰碎,两个穿着白毛衣的蛋黄就展现在我们眼前。她们也同样被放进了碗中,只不过那只手还给她们加了点白色颗粒。(兄弟,这个是盐。)同样是食物,为什么待遇完全不同呢?

我觉得,应该轮到我出场了,便打起精神,准备去打个招呼。但那只无耻的手却打开了火,把油倒了进去。待油烧热,两只鸡蛋华丽丽地跳进锅里,跳起了华尔兹。在热气腾腾的锅里,打散后的鸡蛋渐渐变得金黄,结成了一个个小块。锅铲不停地翻炒着,鸡蛋们在锅铲间欢悦地跳着。

弟弟突然对我说:“哥哥,你想不想变成一道美味?”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那当然,这是做番茄的本分!”

“那就好好努力吧!”平平凡凡的弟弟口中竟冒出了大道理。

终于轮到我们出场了。我们在空中来回翻转,180°、360°,我俩准确地跳在锅的中央。这成绩绝对比郭晶晶还好,连鸡蛋也看呆了。做美味并不难嘛!

到了锅中,我急切地跑去和鸡蛋搭讪,我正想开口,没想到万恶的锅铲又把我扫开。将鸡蛋乘出锅子。我只好一个人苦闷地跳着舞。锅铲在我和弟弟之间来回翻炒,渐渐地,我闻到了一股浓香。身体也越来越热,我感到体内的水分就要蒸发光了。

我在锅里翻了个身,兹兹地流出了汗水。“啊,要让自己变成好吃的美味,不经过一番锻炼还真不行啊!”我感慨道。

弟弟也冒着生命危险凑过来:“我们马上就可以变成美味了!”

鸡蛋被倒了进来。在浓烈的奇香中,我们欢快地跳着探戈。锅铲就如同舞蹈老师一般,不停地指导着我们。忽然间,一些透明颗粒被热水水冲了进来,我尝了一口,甜甜的。

欢快的时刻马上就到来,我们被盛在盘子里,和其他菜肴一起放在餐桌上。一双筷子伸了过来,夹起我的右手。

“嗯,这番茄不错,很好吃。”

太棒了,我得到肯定了!这可是番茄家族最渴望得到的荣誉呀!

话说,我是不是应该感谢感谢那只万恶的手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观察西红柿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春天还未调谢时,我把番茄籽埋到了土里。

过了大约一个月,一个尖尖嫩芽冒了出来,羞羞答答,过了几天后才敢“伸出“碧绿碧绿的叶片。而其它幼苗也纷纷破土而出,不到一个月不变成了”一碧花盆“。是是有一次,我忘了给番茄浇水,结果番茄倒下一大片,只剩下三株,天!

我还给这三名”幸运者“起了名字,其中长得最高的是”望天“。望天有三片叶子:两片大,一片小。不过不要看它叶子少,它茎的长度高达7厘米!它只是个出生才二个月的幼苗啊。

”叶儿“是它们中间最枝繁叶茂的,我经常忍不住夸它漂亮,每当这时它旁边的番茄”翅儿“总会摇摇,仿佛在说:”叶子多有啥用,生命力强才是生存的法宝。“

的确,它们中间就数翅儿生命力最强了,还记得那次我忘了浇水,番茄只剩下望天、叶儿与翅儿吗?当时望天和叶儿都没精打采地缩在角落里,翅儿虽然叶片也有些耷拉,但还是挺立着,精神抖擞,之后翅儿也是恢复最快的一个。

愿我的番茄们快乐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理清结构,分析说明顺序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的结构并不复杂。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理清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思路,更清晰地领会内容要领。说明顺序是多种多样的。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说明目的。

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有时一篇文章可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如《中国石拱桥》一文,除了按先古后今的时间顺序外,又按先概括后具体、先整体后局部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各种顺序在语言上都有一定的标志。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可以更加顺利地分析说明顺序。总之,说明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分析时可同步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元宵节吃什么说明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 元宵节代表性食物

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在南北朝时浇上肉加便便汤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逐段概括要点,理清说明顺序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

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了。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还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国际聋人日的来历说明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聋人联合会(THE WORLD FEDERATION OF世界聋人联合会(THE WORLD FEDERATION OF THE DEAF)成立于1951年,是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其宗旨是造福于世界聋人,捍卫聋人的权利,帮助聋人康复。该会总部设在意大利罗马,每四年举行一次大会。中国盲聋人协会是其正式会员。

1957年,世界聋人联合会根据欧洲各国聋人组织的倡议,决定1958年9月28日为第一个国际聋人节,并规定以后每年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为国际聋人节。

1958年8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教育部、卫生部、文化部、国家体委、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和中国聋哑人福利会等9个单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庆祝这一节日。每年此日,中国各地都为当地聋人组织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如聋人文艺演出、书画展览,以及球类、棋类、田径等体育比赛等,这对活跃聋人生活,促进社会理解、支持残疾人事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大战西红柿作文350字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西红柿简直是我的噩梦。

晚上,我写完作业,来到餐桌前,看到桌上的西红柿,我对妈妈说:“妈,我不喜欢吃西红柿!”妈妈说:“你现在在长身体,必须要吃!”我走到厨房,往碗里夹了几块肉,刚要去房间,妈妈就端着菜走了出来,妈妈看见我往房间走去就对我说:“哎,哎,哎,你要去哪?只能在厨房吃,快回来!”我只好反回厨房,坐在椅子上,妈妈边拉椅子边把菜放到餐桌上,妈妈拿起筷子夹起西红柿往我碗里放,我对妈妈说:“我不吃,快拿走!”妈妈说:“赶紧吃,别讨价还价!”我只好夹起西红柿,慢慢地把西红柿往嘴里塞,我看见妈妈又夹起一块西红柿,连忙吞下妈妈之前给我夹的西红柿,我说:“不,不,不!”我边说边推开妈妈的手,妈妈满脸疑惑地说:“干嘛?妈还没吃呢”我尴尬地放下手。

它虽然是我的噩梦,但这次我也战胜了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元旦的由来作文说明

全文共 1301 字

+ 加入清单

元旦在我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是开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我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有旦的象形字了。

每年公历的1月1日,人们称它为“元旦”,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汉语里,“元”是开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两字合称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但这从一开始就并不是固定的。

在历法上,人们习惯称地球绕太阳转1周为1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历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1月1日为新年。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于是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新中国成立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因为他们多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但也有一些国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历法传统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季节气候的不同,因而他们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样,这也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更显民族的特色了。

元旦是全世界人民传统的新年。元旦,就是一年的头一天。元旦是合成词,拆开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升起。

在中国,元旦这一名称,都说起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他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据《史记》载: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以十月初一为元旦。辛亥革命后,我国把正月初一称作春节,公历1月1日叫新年,不称元旦。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才又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阴历的祖先埃及历,把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的那天作为元旦;阿富汗把春分作为元旦;犹太人把秋分作为元旦;而寒带的爱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们把第一次下雨作为元旦。公元前46年,罗马皇帝儒略.凯撒制定儒略历,开始时他把冬至作为元旦。但是,人们坚持要把朔日作为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后10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西红柿的自述作文700字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Hello!大家好,我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的西红柿,我还有一个小名:番茄。

我长得可漂亮啦!我脸蛋红红的,绿绿的小皮帽子,皮肤娇嫩光滑,算是个大美人哦!

由于长得这么美,被水果和蔬菜两大家族抢来抢去。水果家族说:“西红柿可以生吃、多肉多汁、包含植物的种子,她是我们水果家族的!”蔬菜家族据理力争:“人们常常用它炒鸡蛋做菜吃,当然是我们蔬菜家族的!”

为了我们的家族问题,还闹到法庭了呢!美国1883年的关税法,关税法规定进口蔬菜要缴纳10%的税,而水果不用交。当时纽约海关认为西红柿是蔬菜,需交税。进口商不服,在1887年将纽约港海关税收员告上法庭,要求返还被征收的税款。最后一路闹到了美国最高法庭,6年后,法庭才做出最终裁定。判决我们是蔬菜的的理由是:人们通常对其烹饪食用,就日常吃法而言,西红柿更像蔬菜。

我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营养价值很高哦!富含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有机酸及少量的蛋白质……因此,我们成了人们餐桌上的“常客”——西红柿炒鸡蛋,金黄的鸡蛋,红艳艳的西红柿,使人胃口大开呀!我们还会变魔术呢!我们变成了番茄酱,和薯条组成了黄金搭档;我们和白糖手拉手,酸酸甜甜的;我们还能变成鲜美爽口的饮料……无论我们怎么变,总是会让你的味蕾为之疯狂!

最有意思的是:在世界各地都兴起了西红柿节呢!随着一声令下,人们立即冲向满载西红柿的大卡车,抓起这些“红色手雷胡乱地向身旁熟悉或陌生的人们身上砸去。一个小时以后,斗士们个个“弹尽粮绝”,精疲力尽,“番茄大战”宣告结束。虽然每个人的脸上身上沾满了西红柿汁,但人们还是乐此不疲。想象一下,大战之后,人们是不是都变成“大红人”啦?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喜欢上了我?怎么表达对我的喜欢呢?

——什么,你们最喜欢我变成“番茄酱”?,好吧,能为你服务,我很荣幸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介绍西红柿的说明文400字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红彤彤的西红柿,是最好的绿色食品之一。

西红柿的幼苗是从温棚里培育出来的。椭圆形嫩绿的小叶贪婪地吮吸着空气中的水分,毛茸茸的叶面上布满着甘露,小枝托着左右对称的叶片,好像在风中微笑。

小苗长到二三厘米的时候,农民伯伯就把它们带土栽到菜地里,浇足水,盖上地膜,过几天施一遍肥。西红柿苗长得很快,大约半个月时间,嫩枝上就开出一簇簇的小黄花,花儿谢了便结出一串串豆米大的西红柿。这时再施一次肥,西红柿渐渐地长大了,圆圆的,像柿子,长到小碗口那么大的时候慢慢由青色变为浅白色,再变为淡红色,最后变成红色。这时候就成熟了。一串串又红又大的西红柿比过春节时挂的红灯笼还美丽,可爱极了。

西红柿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细细品尝,酸中带着甜味。爸爸妈妈爱吃它,我更爱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微课制作说明的心得体会

全文共 1055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晋城市教委组织的微视频制作培训。短短两天的培训却让我感受到了微课的无穷魅力和对教学的巨大的辅助作用。我就参加培训后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

首先由市教育局电教馆张彩云老师给我们分析了微课的现状、问题与趋势。她说到:这是一个“人人为师,人人为学”的时代。这让我明白:今天,我们任何人,只要愿意,我们可以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我们想要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接着由微视频制作专家张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发展趋势,我市教师针对“该如何上好微课”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我们具体学习了如何制作微课。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有很大的收获:

一、我知道了,其实微课是指利用10分钟左右时间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真题、模拟题的一种微视频。这种视频有着短小精悍的特点,即视频长度短,主题小,设计、制作、讲解精良,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二、微课虽然是一个短小的视频,但它也具有环节上的完整性。微课虽展现的是某个教学重难点的知识,但就这个知识点而言,它也有导入、过程和小结。因此,我们在制作微课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这一点。

三、在学习制作微课时,我也有一些小收获。如: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录屏软件来录制微课,也可以使用手机或者摄像机。其实手机和摄像机是最容易操作的,如:平时老师们说,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特别难,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有限,老师兼顾不到每一位学生,也许某个孩子理解能力弱,没跟上老师的思路,这一部分就落下了,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采用手机或者摄像机,准备好纸笔,这个时候老师就只需在纸上进行解题,解一道题最多也就用3、4分钟,既简单又清楚,孩子可以一遍一遍去看解题步骤。

四、之前总觉得微课在我们这个技术相对落后、孩子自学能力较弱的环境下根本就是天方夜谭,但现在我有了一点点转变,当时我们心里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疑惑——孩子课堂上在老师的眼皮底下都不认真学习,在家有可能一遍一遍,翻过来翻过去的看视频学习吗?在与老师们的交流中,一位老师问出了大家的心声。而方莹老师平时也是把视频做好后,让孩子利用微机课或者是自习课去观看,这样大部分人都在学习,避免孩子偷懒的情况。所以,对于我们小学而言,小学生的自制力和学习主动性本来就弱,这种“家校翻”根本就不适合,所以,我们只能利用微机课和自习课让孩子去观看微课。

其实微课的制作相对来说较容易,但是如何设计导学案,在教学内容的哪一环节设计微课,用怎样的方式设计孩子们容易理解才是最难的,也是我学习之后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会不断去尝试、争取能让微课伴着孩子们一起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