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名人朱德谢绝国家主席的故事(汇集20篇)

导语: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名人朱德谢绝国家主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861

作文

1000

四精神讲中国抗疫故事做奋进青年心得体会

全文共 69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既是护士,也是母亲,当病区里一名4个月大的婴儿需要隔离护理时,我当起了临时妈妈……”今天下午,在团省委、省委直属机关工委举行的“送荣誉到基层”青春故事分享会上,省人民医院西院区护士刘胜芳用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再次将大家带进了难忘的抗疫日子。

今天下午3时许,团省委书记蒋小丽、省委直属机关工委副书记李国胜一行来到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一科,为重症科医生郭龙飞颁发“甘肃青年五四奖章”。随后又来到日间病房,为甘肃省优秀抗疫青年志愿者集体获得者——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抗疫青年突击队送上了锦旗。

之后,主题为“绽放战疫青春、彰显时代担当”的青春故事分享会在省人民医院多功能厅拉开序幕,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甘肃省第一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队长蔡辉讲述了他与队员“心系陇原,情洒楚鄂”的故事,省人民医院支援武汉第一批医疗队队员代表郭龙飞、支援武汉第二批护理医疗队队长宋霞、省人民医院西院区抗疫一线医护人员代表刘胜芬、临床研究与转化医学研究所优秀青年代表王安奇、后勤优秀青年代表王润民、优秀青年志愿者代表马克文等一一分享了他们的抗疫故事。

团省委书记蒋小丽说,近日团省委领导班子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在五四青年节前夕,分别到我省14个市州,同步开展“送荣誉到基层”青春故事分享会,将荣获第24届“甘肃青年五四奖章”和荣获甘肃省优秀团员、团干部、团组织称号的奖章、证书、奖牌送到获奖者所在单位、生产一线,并在基层广泛开展第24届“甘肃青年五四奖章”代表、抗击疫情青年代表、脱贫攻坚代表讲述自己的“青春故事”分享会和座谈会,用身边的榜样引领和带动广大青年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和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生动实践,同时广泛听取青年意见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名人白求恩的故事介绍

全文共 1378 字

+ 加入清单

诺尔曼·白求恩(NormanBethune)(1890~1939),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着名胸外科医师。1890年3月3日生于加拿大安达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一个牧师家庭。青年时代,当过轮船侍者、伐木工、小学教员、记者。191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曾在欧美一些国家观摩、实习,在英国和加拿大担任过上尉军医、外科主任。1922年被录取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1933年被聘为加拿大联邦和地方政府卫生部门的顾问。1935年被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他的胸外科医术在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医学界享有盛名。

1935年11月加入加拿大共产党。德、意法西斯支持F.佛朗哥发动西班牙内战,他于1936年冬志愿去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斗争。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援助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38年3月,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延安。8月,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悉心致力于改进部队的医疗工作和战地救治,降低伤员的死亡率和残废率。把军区后方医院建设为模范医院,组织制作各种医疗器材,给医务人员传授知识,编写医疗图解手册。倡议成立了牿外科医院,举办医务干部实习周,加速训练卫生干部。组织战地流动医疗队出入火线救死扶伤。为减少伤员的痛苦和残废他把手术台设在离火线最近的地方。11月底,率医疗队到山西雁北进行战地救治,两昼夜连续做71次手术。

1939年2月,率18人的“东征医疗队”到冀中前线救治伤员,不顾日军炮火威胁,连续工作69小时,给115名伤员做了手术。有一次,当某伤员急需输血时,他主动献血300毫升。他还倡议成立并参加了志愿输血队。有些伤员分散在游击区居民家里,他和医疗队冒着危险去为他们做手术。4个月里,行程1500余里,做手术315次,建立手术室和包扎所13处,救治伤员1000多名。为了适应战争环境,方便战地救治,组成流动医院,组织制作了药驮子,可装做100次手术、换500次药和配制500个处方所用的全部医疗器械和药品,被称为“卢沟桥药驮子”;制作了换药篮,被称为“白求恩换药篮”。7月初,回到冀西山地参加军区卫生机关的组织领导工作,提议开苏卫生材料厂,解决了药品不足的问题;创办卫生学校,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编写了《游击战争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战地救护须知》、《战场治疗技术》、《模范医院组织法》等多种战地医疗教材。还将自己的爱克斯光机、显微镜、一套手术器械和一批药品捐赠给军区卫生学校。

1939年10月下旬,在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后给一个外科传染病伤员做手术时受感染,仍不顾伤痛,坚决要求去战地救护。他说:“你们不要拿我当古董,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随即跟医疗队到了前线。终因伤势恶化,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于11月12日凌晨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17日,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和驻地群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大会,并于12月21日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号召中国共产党员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1940年4月,在河北省唐县军城南关建立了白求恩墓。晋察冀军区决定将军区卫生学校和模范医院分别命名为白求恩卫生学校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1952年,白求恩的灵柩迁入石家庄烈士陵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影响李嘉诚一生的茶客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李嘉诚三岁时,家道中落,后来得了重病,不久离开人世,刚上了几个月中学的李嘉诚就此失学。在兵荒马乱的年月,李家孤儿寡母生活艰难。李嘉诚是家中长子,不能不帮母亲承担生活的重担。一位茶楼看他们可怜,收留16岁的小嘉诚在茶馆里当烫茶的跑堂。茶楼天不亮就要开门,到午夜还不能休息,小嘉诚也抱怨过自己命不好,甚至希望哪天日本鬼子的枪走火,把他打死算了。直到一次偶发事件,才使他不再自怨自艾。

那天,因为太疲倦,他当班时一不小心把开水洒在地上,溅湿了客人的衣裤。李嘉诚很紧张,他等待着客人的巴掌、的训斥。但让他没想到的是,那位客人并没有责怪他的意思,反而为他开脱,一再为他说情,让不要开除他。

“没关系的,我看这挺有出息的。只是以后要记住,做什么事都必须谨慎,不集中精力怎么行呢?”

李嘉诚把这些话记在了心间,之后,他把“谨慎”当成了自己的信条。久而久之,竟使他练出了一种眼光,一个人是什么,特征、生活习惯、为人处事,一见面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这一切对他后来的起到了很大作用。

随后,李嘉诚辞掉跑堂的工作,从塑胶厂推销员开始,一直干到了业务。三年后,20岁的他做好了准备,要大干一番。白手起家的他,在维多利亚港附近的一条小溪旁,租了一间灰暗的小厂房,买了一台老掉牙的压塑机,办起了“长江塑胶厂”。随后,经过反复考察,他认为塑胶花市场需求很大,于是大量生产,这为他带来了可观收入。30岁的李嘉诚,已成了千万富翁。正在塑胶花畅销全球时,李嘉诚却敏锐意识到,越来越多的人拥入这个行业,“好日子很快会过去”,如果再不调整,引起的后果不只是“溅湿衣裤”了。有人认为他太保守了,但他认为这是经商中必须具备的素质,那就是谨慎和预见性。

随后他找到的是房地产。60年中期,内地的局势令香港社会人心惶惶,富翁们纷纷逃离,争着廉价抛售产业。李嘉诚正在建筑中的楼房也被迫停工,如果按当时的地产价格来算,他简直可说是全军覆没了。但他沉着应变,仔细分析局势。认为内地肯定会恢复安定,香港将进一步繁荣发展。在别人大量抛售房地产时,李嘉诚却反其道行之,将所有资金都来收购房地产。们纷纷劝他不要做傻事,他说:“我看准了不会亏本才敢买,男子汉大丈夫还怕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卡耐基与继母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77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很欣赏成功后的卡耐基,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小时候是一个淘气的坏孩子,也很少有人知道,他有一位非常心疼他的继母,更少有人知道,是继母改变了他的一生。

在卡耐基9岁的时候,他父亲把继母娶进了家门。当时他们是居住在维吉尼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较好的家庭。他父亲一边向她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郡最坏的孩子,他可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总之,让你防不胜防。”

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看着他,接着又说:“你错了,他不是全郡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但还没有找到发泄热情的地方的孩子。”

继母说得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落下来。就是凭着她的这一句话,他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也就是这一句话,成为激励他的一种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因为在继母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他聪明,他的父亲和邻居认定他就是坏男孩,但继母就只说了一句话,便改变了他的一生。

卡耐基14岁时,继母给他买了一部二手打字机,并且对他说,她相信他会成为一名作家。他接受了她的想法,并开始向一家报纸投稿。他了解继母的热忱如何改善了他们的家庭。来自继母的这股力量,激发了他的想像力,激励了他的创造力,帮助他和无穷智慧发生联系,使他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是的,卡耐基的力量,来自于继母的激励。的确,有很多时候,我们的成功都来自于家里人的鼓励和支持,哪怕是一句话的鼓励,也能够温暖我们的心。卡耐基的继母对他的鼓励和爱护,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

卡耐基的继母改变了卡耐基一个人,而成人之后,卡耐基的28项关于成功的黄金法则改变了千千万万个人,使他们走向成功之路。我一直以为一个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其实,一个人的力量也可以是无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名人故事300字茅以升立志建桥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就是他设计的。

茅以升十一岁那年的端阳节,南京秦淮河上举行热闹非凡的龙船比赛。

他和小伙伴约好,一块儿到河畔看个痛快。但不巧得很,头天晚上,他突然病了,不得不憋在家里。

端阳节一天,茅以升身子躺在床上,心儿却飞向了秦淮河。他多么羡慕自己的小伙伴啊!

晚上,小伙伴回来了,一个个无精打采,眼泪盈眶。茅以升很是奇怪,一问才知道,原来秦淮河上出了事。由于看龙船的人太多,把一座叫做文德桥的古老拱侨给挤塌了,许多人掉到河里淹死了。

这太不幸了。茅以升直愣愣地望着天花板,好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来:“我长大了一定要学会造桥,为大家造最结实的桥!”

从此,茅以升的头脑几乎被桥占据了。他出门只要见到桥,总要上上下下看个仔细;读书读到有关桥的内容,就立即将其抄在本子上。他收藏的各种桥的图画、照片,更是数不胜数。因为这个,他还得了个“小桥迷”的绰号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当代游学生名人故事

全文共 1856 字

+ 加入清单

与一般大学生4年读完一所大学不同,张文用4年时间“读”了4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

2007年6月,张文高考发挥失常,怀着进京求学的梦想,他来到北京的一所民办高校。进校后不久,张文就感到失落:身边的同学整天抽烟、喝酒、打牌、逃课、通宵上网……张文说:“我不甘平庸,我要走一条自己想走的路。”

张文决定退学。他说:“我要走访国内各顶尖大学,遍访名师。”从2008年起,他在京沪的4所名校各旁听一年。4年下来,张文听了200多门课、100多场讲座,积累了50万字的课堂笔记,还加入了100多个社团。

一年用了6支录音笔

积极、刻苦,是张文游学生活的写照。在复旦大学的课堂上,张文总是积极提问。中文系骆玉明教授的《古典诗词导读》是复旦大学的精品课程,骆教授主张“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他常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朗诵,但响应者寥寥。在一次课上,骆教授再次邀请学生朗诵诗经中的《蒹葭》,按捺不住的张文举起手,登台朗诵起来。

在北京大学时,因为觉得“好课实在是太多了”,他上午同时选了3门课,所以准备了3支录音笔。课前,张文在3栋教学楼间一路小跑送录音笔,自己听一门,下课后再跑到另外两间教室取录音笔。晚上9点下课后,他来到未名湖畔,一边散步,一边听白天的录音。晚上12点回到燕南园继续听,有时他听着听着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醒来又倒回去继续听。在北京大学一年,张文先后用了6支录音笔。

清华大学让张文感受到另一种不同的氛围:“教室里坐得满满的,老师讲得激情满怀,同学们奋笔疾书记笔记。”

“中国人民大学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在中国人民大学的课堂上,同学与老师之间总是有着激烈的争论,这种争论从课堂延续到老师的办公室。”张文说,“该校密集的讲座让我大开眼界,好多外国的总统、中国的部长、经济学家、商界名流登上了中国人民大学的讲坛。”

全方位参与大学生活

上课、记笔记、听录音,并不是张文游学生活的全部。在北大,张文报名参加了100多个社团,足迹遍布各种学科兴趣小组、文艺演出、讲座论坛、体育运动、志愿服务等。用张文的话说,加入这些社团是为了“完善人格、砥砺品德”。

张文做事积极主动、随叫随到。社团负责人觉得张文不知疲倦、任劳任怨,于是给他一定的职位,为社团做事。

张文认为,最值得他骄傲的一件事是去内蒙古一所高中捐赠图书。他从一名家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根河市的学生处得知,根河市有半年时间是被冰雪覆盖着的,教育条件极差。

于是,张文找到办活动时认识的两位公司老总,希望他们能出资给根河二中图书馆添置图书。他又辗转联系上文化部前副部长丁一先生题写馆名,并邀请清华大学前校长顾秉林院士题词。最终3500册图书送到了根河二中。

张文的积极参与,也曾遭到过其他学生的质疑,甚至引起相关学生组织的不满。2011年12月,有人在北大BBS上发帖说张文不是北大的学生,却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在很多社团担任职务,发帖人声称要把他赶出北大。这件事深深地伤害了张文的自尊。

我还要去香港大学、去哈佛、去耶鲁

张文喜欢和各种各样的“牛人”打交道,他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在张文看来,到一所大学首先要认识其校长。他在复旦大学时,就去杨玉良校长的办公室请教过问题。他曾经让周其凤校长给他推荐精品课,周校长勉励他要好好利用北大的资源,广泛接触名师,并说:“你这样的学习方式比那些只想拿文凭、整天混日子的同学更能学到真东西,北大学生应该向你学习。”张文也曾给顾秉林先生写信,顾先生回信鼓励他:“不管你能不能拿到文凭,都要练就一身真本领。”

总结这4年的收获,张文说:“复旦大学让我认识了自己,自我觉醒;北京大学拓宽了我的视野;清华使我懂得要脚踏实地,知行合一;中国人民大学让我从个人奋斗转变为关心国家、社会,立学为民,治学报国。”

现在张文在某大型地产集团兼职做董事长助理。他找工作的经历也很传奇:张文在中国人民大学听该董事长的讲座,并与其建立了联系,该董事长知道了他的游学故事,被他的毅力感动。

如今,下班后的张文还是会去学校听课、读书,但这不是张文的终点。

刚刚参加了托福考试的张文,准备明年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香港委员会做义工,之后还要去美国。这个机会源于他的毛遂自荐:“听说基金会招募义工,我就给在美国的执行主席雷克先生写信表达了我的意愿,并介绍了我游学和做公益的经历,不久,雷克先生就回信了。”

张文的梦想是在香港做义工之余,去香港大学听课;等到了美国,他还想去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见识一下纯正的美国精英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成语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买了一本《中国成语故事》,妈妈说,只有正确地理解成语的意义,才能恰当地灵活地使用它,为自己的口头交际和书面写作增添文采和活力。这本书中精选了两百多则常用成语,简明生动,通俗易懂。使我增加了古代社会政治、军事、文化、民俗等各方面的知识,还从中学习借鉴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其中我最喜欢读的是“机不可失”。

这个故事讲了唐朝初年,李渊为了平定天下,就派大将李靖统率大军去攻打蜀都的萧铣。当他的大军来到江边,只见大浪滔天,势如千军万马,奔腾咆哮,看得人心惊胆颤。这时候有位将军说:“等江水退了,再打过江去吧!”可李靖语气坚定地说:“兵贵神速,机不可失,敌军一定认为我们被江水阻隔,不会马上进攻,我们必须在他还没有调集兵马之前,趁着这江水猛涨的大好时机迅速渡过江去,攻到城下,这才是用兵的上策。果然,在李靖的强大攻势下,萧铣被打败了。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只要有机会,就一定要牢牢地去把握,这样才能取得成功。否则失去了,就后悔莫及!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也一定要“机不可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国名人故事:金岳霖的故事

全文共 1080 字

+ 加入清单

金岳霖十几岁的时候,按照逻辑推理出中国俗语“金钱如粪土,朋友值千金”有问题。他发现,如果把这两句话作为前提,得出逻辑结论应该是“朋友如粪土”。“朋友如粪土”,这样的发现,也只有享受思维的乐趣的人,才能获得。

1955年,金岳霖离开北大,调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另一位副所长告诉他应该坐在办公室办公。他在办公室待了一上午,也没弄明白如何“办公”。有的人简单,有的人有趣,又简单又有趣的人,只有金岳霖。

金岳霖曾细心地去分辨“爱”与“喜欢”两种不同的感情或感觉。他说,爱是父母、夫妇、姐妹、兄弟之间比较自然的感情;喜欢是朋友之间的感情。二者经常是统一的,那就是既是亲戚又是朋友。

金岳霖某日打电话给陶孟和,陶的服务员问他:“您是哪位”。他忘了,答不出来,于是说:“不管它,请陶先生说话就行了。”因为他不好意思说“我忘了”。可那位服务员说“不行”!他请求两三次,还是不行,只好求教于王喜(金岳霖的洋车车夫)。王喜也说“我不知道”!金岳霖说“你没听见人说过?”车夫说:“只听见人家叫你金博士。”一个“金”字才提醒了金先生。

在西南联大时,听金先生课的有个学生叫林国达,是位华侨。他喜欢提一些很怪的问题。有一次他问了一个逻辑上不错而意思却不对的话,请金先生解释。金岳霖想了一想,反问道:“我问你一个问题:‘Mr.林国达is perpendicular to the blackboard(林国达君垂直于黑板),这是什么意思?”一下子把学生问傻了。因为这句话逻辑上没有什么错误,但林国达也不能垂直于黑板。

1926年,金岳霖留学回国后,先受聘于清华大学教授逻辑学,并受校方委托创办了清华大学哲学系,担任系主任。当时的哲学系只有金岳霖一个教师,也只招到沈有鼎一个学生,当时一师一生,号称一系,成为美谈。

徐志摩当年曾描写过金岳霖与一位名叫丽琳的西方女子“初到北京时的妙相”:“老金他簇着一头乱发,板着一张五天不洗的丑脸,穿着比俄国叫花子更褴褛的洋装,蹩着一双脚;丽琳小姐更好了,头发比他的矗得还高,脑子比他的更黑,穿着一件大得不可开交的古货杏花黄缎的老羊皮袍,那是老金的祖老太爷的,拖着一双破烂得像烂香蕉皮的皮鞋……虽则那时还在清早,但他们的那怪相至少不能逃过北京城里官僚治下的势利狗子们的愤怒和注意。黄的白的黑的乃至于杂色的一群狗哄起来结成一大队跟在他们背后直嗥,意思是说叫花子我们也见过,却没见过你们那不中不西的破样子,我们为维持人道尊严与街道治安起见,不得不提高了嗓子对你们表示我们极端的鄙视与厌恶!在这群狗的背后,跟着一大群的野孩子,哲学家尽走,狗尽叫,孩子们尽拍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名人尊师的故事汇编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江泽民在百忙中看望老师

江泽民同志只管工作很忙,但一直惦念着曾教导过自己的老师。1990年9月13日上午,江泽民同志乘车到当年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去看望老师,牢牢握住严格教授的手说:“严老师您好!”并讯问了教师们的身材状态、工作和生活情况。学校的钟教授住院期间,他屡次到病院看望。1995年,当江泽民同志得悉老师沈教授逝世的新闻,心情非常悲哀,立即请沈传授的妹妹传达他对老师支属的亲热慰劳。江泽民同道访美时,在百忙中,带着可贵礼物,亲自登门去看望拜会他的老师顾教学及师母。

足见,尊师重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露易沙·梅·亚寇德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714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一流的少女小说家,但却不喜欢这一类的作品。

自基督诞生的500年前,古希腊剧作家伊斯基拉斯在雅典上演他的永恒悲剧之后,安。尼可拉斯所作的喜剧“埃比的爱尔兰玫瑰花”,于1924年获得破纪录的成功。此纪录仅有于纽约无线电城连续演出三周,而且场场客满的“小妇人”,可与之媲美。

电影“小妇人”上演17天之后,门票依然供不应求,购票的观众大排长龙,当时正逢圣诞节期间,前往附近购买圣诞礼物的人,都对这种盛况大感惊讶,这是纽约史无前例的景象。

“小妇人”是由长篇小说改编而成,作者名叫露易莎。梅。亚寇德,年轻时是个顽皮少女,成年之后却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也丝毫不予关心。对于写作题材,则尽量避开与女孩有关的事情,但出版社却一再要求她写有关女孩们的小说,亚寇德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好勉强答应,但心中却是十二万分的不愿意。

若非作家由衷所写的作品,绝对不会受到读者的欢迎——这是作家们公认的当然道理;但是露易莎。梅。亚寇德写“小妇人”时,不但毫无笔兴,甚至还有厌恶的感觉,曾经数次掷笔不愿再写下去。当她把笔及稿纸扔到一旁时,就吹声长长的口哨,把心爱的小狗叫到身边,然后飞也似地奔进森林中;再不然就跑到朋友家,找个问题和他辩论。这个朋友就是有名的思想家拉弗。华尔德。爱默生。

“小妇人”完成之后,她自认为是部失败的作品,但出乎意料的,刚推出就成为畅销书籍,不但如此,100年后的今天,它的畅销程度依然维持不坠,仅美国就有2000万名读者。根据数年前全国图书馆馆员大会的投票结果,“小妇人”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少女小说。

露易莎。梅。亚寇德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肯客德镇。年轻时是个相当活泼的少女,甚至被当地人视为怪人,她经常边走路边吹着口哨——这是一般少女不被允许的事;或者穿着短裙、露出脚踝和男孩子赛跑——这也是一般女孩不可能做的事;有时候还会爬上苹果树,坐在树干上看书。这种种行径都非镇人所能接受,他们认为这个女孩的将来实在大有问题。

露易莎。梅。亚寇德之所以从事写作,是因为母亲体弱多病,家里还有好几个年幼的妹妹,为了帮助生计,只好以写作赚取稿费。她的父亲是个好好先生,但也是个毫无现实观念的空想家,他平常什么事都不做,只是偶尔从事布道,赚个5元、10元的,认为能过简朴的生活就该满足了。但这一家的贫穷程度,几乎已到随时都可能断炊的地步。

虽然生活这么窘迫,她父亲却是相当的慷慨,有一次竟然把所剩无几的薪柴通通送给附近的贫困人家,太太及女儿都阻止:“我们自己也要用啊!”

他以不在乎的口气说道:“别担心,到了半夜神会赐给我们许多干柴。”大家只好无可奈何地躲进被窝,咬紧牙关度过这个寒冷的漫漫长夜。

那天晚上,大风雪袭击了新英格兰一带,这家人早上起床一看,竟然有一堆木柴堆在家门口,这可能是行人正背负着木柴经过,因为风雪太大行走不便,只得丢弃这些木柴自己离开。父亲看到这堆木柴,便得意地说道:“你们看,神果然赐木柴给我们。”说完便把那些木柴搬进屋里。

露易莎。梅。亚寇德将完成的作品寄给出版社,但过不多久就如球般地弹了回来,尝试过好几次,都遭到同样的命运,有个好心的编辑甚至劝她道:“你绝对无法写出受大众欢迎的小说,不如放弃成为作家的野心,去做裁缝等工作。”

亚寇德一家所住的白色老旧木造房子,至今仍留在马萨诸塞州的肯客德镇,每年拜访这座房子的小说迷多达2.3万人之多,对其中的大部分人而言,这座房子无异于圣地一般。有一次我前往拜访时,看到有位女性读者,流着眼泪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显然地,她是因为能亲眼目睹美格、乔、贝丝等住过的房子而兴奋地流下眼泪。

有位立志成为作家的年轻人问露易莎。梅。亚寇德:“请问如何才能成为作家?”

她答道:“算了吧!如果能够做其他的工作,我劝你还是打消这个念头吧!即使当个清洁工人也好,千万不要想当个作家。”

〔补注——因为“小妇人”的成功而成为名作家是1868年的事,后来又陆续出版了许多作品,但一般皆认为“小妇人”是最佳杰作。她几乎从未接受过学校教育,仅在孩童时期接受父亲的教导。一个小女孩竟会和大思想家爱默生成为好朋友,是相当令人意外的,主要是因为他是父亲的友人且住在同村。LouisaMayAlcott(1832-1888)〕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

全文共 1085 字

+ 加入清单

**战争那会儿,英国商人把**卖到中国,不仅赚取了大船大船的白银,还使很多中国人染上毒瘾。

林则徐妙用竹筷子因为吸**烟,中国人体质日渐衰弱,被洋人称为“东亚病夫”。

当时有个大臣名叫林则徐,他主张禁止**买卖,皇帝同意了他的意见,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派他到广州去禁烟。

刚到广州,英国的大使便发来请柬,请林则徐到醉仙楼吃饭。

醉仙楼是广州当时最有名的酒楼,既有做中餐的名厨,又有煮西餐的大师。

话说林则徐刚刚坐下,英国大使就说:“林大人,难得你远道而来,我们一定要好好招待——我们英国有一道甜点,味道甜美可口,象征甜蜜快乐的生活——请大人品尝。”

大使一挥手,英国厨师端上来一盘冰淇淋,他在英国大使面前放一套刀叉,在林则徐面前放一双竹筷子。

林则徐从没吃过冰淇淋,见它在冒烟,以为这东西肯定很烫,于是他把嘴巴凑近冰淇淋,使劲吹使劲吹,等冰淇淋不冒烟,就融化了。他用竹筷子挑了一点放进嘴里尝,发现它跟冰雪一样凉。

在场的洋人齐声大笑,嘲笑他说:“林大人,你不免太谨慎了。”

吃过冰淇淋,林则徐说:“我们中国人重视礼仪,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也要请你们吃一道甜点。”

林则徐把中餐厨师叫过来,吩咐他做一道福建甜点“芋泥”。

过了一会儿,中餐名厨端上来一盘“芋泥”,那“芋泥”看上去跟雪糕倒有几分相似,闻起来香喷喷的,只是不冒烟。

英国人一见芋泥,食欲大开,马上大口吃起来,没想到,那“芋泥”外冷内热,里面原来是滚烫的,洋大使被芋泥烫伤了舌头,呲牙裂嘴,忙不迭把芋泥吐了出来。

林则徐微笑说:“大使大人,你不免太心急了。”

吃过甜点,便要上正菜,林则徐让厨师做了一盆发菜,他向洋人介绍说:“这道菜是有名的海味,它的名字叫发菜,谐音‘发财’,意头很好,是广东人爱吃的名菜。”

发菜细细的,软软的,用筷子夹十分方便。

林则徐一夹一小把,吃起来津津有味。

洋人用刀子和叉子,无论怎么切、怎么叉,都不能把发菜弄到碗里,洋人手忙脚乱,忙得满头大汗,连一丁点发菜也吃不着。

“一道好菜讲究色、香、味三美,这发菜黑不溜秋,卖相不佳,即使味道鲜美,也说不上名菜。”英国大使说着,把洋厨师叫上来,吩咐他做一道大青鱼头。

不一会儿,大青鱼头烧好了,每人面前都摆上来一份,每一份都是一个圆骨碌的大鱼头,洋人用刀子切开鱼头,用叉子一块接一块吃,吃得得意洋洋。他们一边吃,一边想看林则徐出丑。

圆骨碌的大鱼头,用两根竹筷子,怎么吃呢?

林则徐拿起竹筷子,想了想,先挑鱼眼睛吃了,然后拿筷子从鱼眼眶戳进去,就这样他夹起了整个鱼头,夹得比洋人用刀叉还要稳当。

林则徐用竹筷子夹着青鱼头,慢慢地吃,稳稳当当地吃,他吃得很有风度。洋人讪讪地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名人成功故事

全文共 1883 字

+ 加入清单

马化腾,这个名字你可能有些陌生,但对互联网上那只戴着红领巾的小企鹅QQ形象,你必须十分熟悉了。它改变了数亿人的沟通习惯,创造了一种网络时代的文化,引领出了一种新的盈利模式。QQ的孕育者就就是马化腾。

1984年就随父母从海南来到深圳的马化腾以前很喜欢天文,但那毕竟有些遥远。当计算机出此刻他面前的时候,他的生活中便有了新的主宰。在深圳大学读计算机专业的时候,马化腾的计算机水平已令老师和同学刮目相看,他既就是各种病毒的“克星”,会为学校的PC维护带给不错的解决方案,同时又经常干些将硬盘锁住的恶作剧,让学校机房管理员哭笑不得。

1993年从深大毕业后,马化腾进入深圳润迅公司,开始做软件工程师。1997年,马化腾第一次认识了ICQ。一见面,他便被其无穷的魅力所吸引,就立即就注册了一个号。但就是使用了一段时间,他觉得英文界面的ICQ在中文用户中想推广开来不就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于就是他想,自我能否做个类似于ICQ的中文版本工具呢?

1998年11月,马化腾与同学张志东合作,在深圳注册了深圳的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决定开发一个中文ICQ软件。从此,他踏上了创业征途。

跟其他刚开始创业的互联网公司一样,资金和技术就是腾讯最大的问题。“先就是缺资金,资金有了软件又跟不上”。1999年初,腾讯开发出第一个“中国风味”的ICQ,即腾讯“QQ”,受到用户欢迎。在马化腾为资金犯难的时候,他起了要把QQ卖掉的想法,先后和四家公司谈判,都以失败告终。马化腾只好四处去筹钱。1999年下半年,从美国到中国,互联网开始升温,受昔自老友丁磊海外融资的启发,马化腾拿着改了6次的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开始寻找国外风险投资,最后碰到了IDG和盈科数码,他们给了QQ220万美元的投资。从此,新的一轮创业开始。截至2004年9月,腾讯QQ总注册用户数为3。55亿,活跃用户数1。19亿,QQ最高同时在线730万、QQ游戏最高同时在线78万,跃居中国第一大休闲游戏门户。

马化腾的成功,有人总结原因说就是运气太好。而马化腾总结说,就是对QQ的专注成就了这天的自我。

“他就是一个专注的人”,几乎所有业内伙伴提到这位才34岁的老板,都会用“专注”这个词。五年来,腾讯都在做而且只做完善和规范QQ服务的工作,就是国内唯一专注从事网络即时通讯的公司。

马化腾每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网上,他上网只有一个目的,在互联网的犄角旮旯里发掘新的商机。QQ秀就就是他在网上觅到的一块肥肉。偶然一次,马化腾发现韩国推出了一种给虚拟形象穿衣服的服务,马化腾觉得这个很有意思,就把韩国的那套东西给学过来,搬到了QQ上推广尝试。他同时找一些著名的手机和服装公司,例如诺基亚和耐克等国际知名公司,让他们把自我最新款的产品透过QQ秀用户来下载。QQ秀有这些公司带给服饰设计、手机等多种产品,很快风靡了Q族的世界,而腾讯没有为QQ秀的服装、饰品花费任何的“银子”。

马化腾说,这一块业务的增长目前很快,已有超过40%的用户尝试了购买。马化腾盘算,如果每个用户愿意花1~2元的话,仅QQ秀收入就不敢想象。马化腾那独到眼光又一次为腾讯挣到了钱,2004年前三季度,腾讯盈利到达3。28亿元。

马化腾的经营哲学就是:“三问自我”。

一问:这个新的领域你就是不就是擅长?他的竞争对手多半对商务、利润、资本感兴趣,却不必须能把握客户的真正需求;而马化腾凭着对网络市场一种朦胧却又相当有预见性的理解,用近乎偏执的兴趣和近乎狂热的工作热情搭起腾的架子,牢固坚持以技术为核心的公司理念,专注于技术开发和提升质量,当然能高出对手一筹。

二问:如果你不做,用户会损失什么吗?做软件工程师的经历使马化腾明白,开发软件的好处就在于实用,而不就是写作者的自娱自乐:“其实我只就是个很爱网络生活的人,明白网迷最需要什么,所以为自我和他们开发最有用的东西,如此而已。”

三问:如果做了,在这个新的项目中自我能持续多大的竞争优势?1999下半年,腾讯在网络寻呼系统市场上越做越大,淘到大桶“金银气然而,也面临着重大选取:一方面寻呼行业在走下坡路;另一方面,腾讯的QQ用户数到达了100万,而且还在迅猛增长。早先,QQ只就是作为公司的一个副产品存在的,马化腾对QQ所蕴含的巨大市场价值并没有足够的认识。而且无论从技术上还就是资金上,他对自我究竟能持续多大的竞争优势并没有把握。当时,腾讯所采取的策略就是“三管齐下?:-方面继续巩固传统网络寻呼系统带来的超多利润;‘另一方面将精力更多集中在改善QQ功能和开发新版本上;再一方面寻找风险投资的支持。事实证明,这样的策略就是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因时而化、商鞅变法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因时而化,说的是国家。的政策、法令、体制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商鞅(?一公元前338年),姓公孙,名鞅,战国时期杰出的改革家。他是卫国人,又称卫鞅。后来在秦国变法有功,当上了大良造(相当于相国兼将军),被封为商君,故历史上称为商鞅。

春秋战国时期,是新兴的封建制度取代腐朽的奴隶制度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当时,奴隶的起义和斗争,从根本上动摇了奴主阶级的反动统治,为新兴地主阶级推行法治造成了有利的形势。公元前361年,商鞅到了秦国。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实行了变法。

商鞅批判了拘泥古制的观点,提出了“前世不同教”,“帝王不相复”,“治民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世事变而行道异”的进的历史观。从这个观点出发,他总结了前人的理论和实践,制了一条以“法治”和“农战”为主要内容的政治路线,以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壮大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为了贯彻这条路线,商鞅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按军功奖授官爵,废除贵族世袭特权,确立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并乡邑为县,长官由国君任免,以强中央集权;实行“轻罪重刑”、“严刑去奸”,严密户籍编制,推行“连坐法”,以强化专政;废井田,“开阡陌封疆”,承认土地私有,准许买卖,以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生产多者免徭役,以发展封建经济。他还创立了按丁男征赋的故事办法;统一了度量衡。这些改革为了秦国的富强奠定了基础。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在历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名人故事:中国女排袁心玥比肩84年神迹

全文共 90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女排后起之秀当中,最出名的就是朱婷、袁心玥,身高2米的袁心玥被球迷们亲切的称为“小苹果”。袁心玥高点快球和高点拦网威慑力超强,不过中俄生死战郎平并未令其首发,打乱了俄罗斯赛前部署,并且给自己留一张底牌、一个秘密武器。

郎家军连赢两局之后,头号重炮朱婷体力有所下降,俄罗斯队在科舍洛娃、冈察洛娃、谢尔班三叉戟带领下背水一战扳回一局。第四局中国队一直被对手压制,8-11落后局面岌岌可危,一旦被对手拖入决胜局,就将陷入被动。

这个时候,郎平想到了袁心玥,这位绰号小 赵蕊蕊的副攻天才不辱使命,一上来就是一个漂亮的背飞钉地板!尽管袁心玥本届世界杯发球没发挥出来,但大赛气质决定了她越到关键时刻,越敢于下手,两次发球直接得分,帮助郎家军将比分追成12平!挽狂澜于既倒!

这个时候双方球员都极为紧张,中俄无论谁输掉,谁就提前失去了冲冠希望, 刘晓彤就在机会球手软,重扣变成了轻打,导致中国队15-17重新陷入被动。而袁心玥凸显大心脏,短平快命中,紧接着她的拦网直接摁到科舍洛娃的头上,将比分追成了17平!令俄罗斯头号重炮出洋相蒙羞,也极大提升了郎家军士气!

不甘心的俄罗斯19-17再度领先,袁心玥反击快球打长线,球落在后排空当,俄罗斯队目瞪口呆!而随后,袁心玥的近体快又将比分追成20平!最后白热化的比拼,袁心玥发球轮接连破坏俄罗斯一传,中国队奇迹般连得5分,25-20拿下!

袁心玥第四局中段才临危受命,等于只打了半局球,却收获了7分,得分效率比任何人都高!袁心玥5次扣球4次得分,1次被防起,没有任何失误,扣球命中率80%!3次拦网1次得分,两次形成阻挡,没有1次失误!8次发球2次直接名人故事:中国女排袁心玥比肩84年神迹CE球,6次破攻,没有1次失误!2次救球1次成功,1次一般,仍然没有1次失误!换句话说,袁心玥本场比赛竟然没有出现任何错误!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袁伟民换上侯玉珠,她出其不意的怪异发球,帮助中国队拿下关键分,赢得了金牌。而较之31年前的经典一幕,袁心玥表现更为疯狂,她发扣拦全面爆发贡献7分,让女排比分紧咬起势的俄罗斯。20平之后凭借她的发球轮,搞得俄罗斯一传兵荒马乱,从而带领中国队笑到最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个中国成语故事的典故英文版

全文共 1130 字

+ 加入清单

一技之长

Gong sun Long , is a famous scholar lived in the State of Zhao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475-221BC). He had kept a circle skilled people around

him. He often said, "A wise man should welnete anyone with a specialty."

One day, a man dressed in tattered(破烂的) and dirty clothes came to see him

and said to him:" I have a special skill. "

Gong asked: "What is it?"

"I have a loud voice and Im good at shouting."

Then Gong turned to his followers and asked," Who is good at shouting?" But

none of them answered "Yes ". So the scholar took the man in.

Some days later, Gong and his followers went on a trip. They came to a wide

river and found the ferryboat was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river. All of them

had no idea. Suddenly, Gong thought of the shouting expert and turned to him,

"Can you have a try?" The man realized it was the chance to show his skill. He

shouted to the ferryman as loud as he could, "Hey, ferryman, nete here, we want

to cross the river." As his voice ended, the ferryman came to fetch them. Gong

was very satisfied with the new follower.

Later, people use it to describe anyone who has a special professional

skill.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名人故事:我最崇拜的刘翔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他,有矫健的身影;他,有猎豹一般的速度;他,中国人的骄傲——刘翔。我最崇拜的人就是他!

他,肩负起了让中国田径振兴的重任。有人劝他说:“没有用的,黑人太厉害!”他摇摇头说:“中国跨栏有倒下去的力气,就有爬起来的力量。”教练很看好他,经常传授他一些体育知识,跑得慢了总要被罚重跑,刘翔咬咬牙坚持了下来,即使在别人休息的时间他也在训练。面对困难他不屑一顾,面对挫折他从不低头!

在裁判的一声令下,他如一支离弦的飞箭冲了出去。跨过一个又一个栏,如同跨过了一座又一座山。他的汗水如雨滴挥洒出去,为坎坷而漫长的道路增添着辉煌。这一刻全中国人的心都揪着,都在默默祈祷。他用自信的眼神向世界宣告他不会输,因为他脚下有祖国坚实的土地,身后有同胞伟岸的身躯,还有自己一颗怦怦跳动的中国心。他奋力拼搏的那种精神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鼓舞着每一个中国人、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看哪!他超过了黑人,超过了所有的人,他挺直胸脯冲过了终点,那黄色的皮肤鲜明地装点着赛场,他迈出的最后那一小步,使中国田径迈出了一大步。

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仿佛告诉人们:不要向困难低头,中国永远不会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名人故事:沈从文曲折的一生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1917年到1922年漂游在湘西沅水流域;1923闯入北京,1923年至1928年在北京以写作谋生;1928年至1930年,沈从文被徐志摩发现,将这位小青年推荐给中国公学校长胡适,在上海中国公学任讲师,兼《大公报》《益世报》等文艺副刊主编;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讲师;1934年至1939年在北京主编全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939年至1947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1950年至1978年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任文物研究员;1978年至198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任研究员。

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沈从文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作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等学术专着,特别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早年有人劝沈从文入党,他冷笑:没兴趣。建国后一番改造,让他惶恐无地。57年反右,他竟然诬陷自己的弟子萧乾是特务。但是萧乾不敢跟老师计较,多年后去看望沈从文,发现他住在一个小黑屋子里,就出面替沈从文要房子,不想沈从文大怒,吼曰:我还要入党呢!从此与弟子绝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分享名人励志故事

全文共 3346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小伙伴都让小编分享一些名人励志故事,喜欢看名人励志故事还是挺好的,那么分享名人励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分享名人励志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事1:做最优秀和努力的自己

偌大的舞台中央,一个女孩,一头卷发,一袭飘逸的白色上衣,优美的旋律中,她正投入地唱着: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我该如何存在……瘦瘦的她,声音却有如此巨大的力量,有如磁石般的感染力,唱罢,台下是雷动的、经久不息的掌声,很多人都不约而同地起立欢呼。

其实在排练的时候,她很紧张,也很担忧,甚至感觉异常疲累,这使她压力骤增,是否能把自己最好的状态展现给大家,她自己也不知道,但是她说,做自己,只要有进步就对得起自己。其实,这个舞台就是《我是歌手》第二季的舞台,在众多唱功了得的前辈中,她几乎在内地没有太多的知名度,但是节目播出后,却成为最大黑马,并凭借第一期的《泡沫》一夜爆红,第二期翻唱汪峰的《存在》,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于是微博粉丝陡增到260多万,人气直线飙升,很多人开始认识她,却意外发现她是“金鱼嘴”。

她1991年生于上海,4岁移居香港定居,成长于音乐世家,小时候与外婆居住,在家人的熏陶下,自小便热爱音乐,喜爱唱歌,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虽然她是香港歌手,但口音倒是很像海外歌手,因为身上有些“缺陷”:左边颚骨萎缩,令上下颚牙齿不能咬合,导致说话时会漏风,也因此成就了她独特的口音。

因为这个原因,小时候的她也曾经失望过,茫然过,甚至想放弃过,妈妈知道后,告诉她:有些缺陷是上帝送给你的礼物,善待它们,你将会另有意外的收获。于是,怀着那份对音乐的痴迷,也许是天赋,在2009年,她就在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夺得女新人奖金奖,这是该奖项历年来最年轻及第一位未成年的得奖者。

然而,成长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11年3月,从小引领她进入音乐世界的外婆因病去世,这是她第一次体验生离死别的痛,她备受打击,感觉天都塌下来了。5月,红馆演唱会又迫在眉睫,无形的压力,如一张网,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里,无论是亲人,还是工作,还是家庭、情感和生活,一浪高过一浪的波折,她无法挣脱,也无法逃避,令她快要窒息。

偶然的时刻,她在《心经》中看到一则《我所鸟》的寓言,讲的是很久很久以前的大香山,有一种鸟名叫“我所鸟”,看到络绎不绝采果子的人,它总是悲鸣地叫唤:“这山是我所有!这药果是我所有啊!我的心实在痛苦,你们为什么要来夺取我的所有。”它昼夜频频呼唤,最终声嘶力竭,吐血身亡。看到这个故事,她想:如果盲目追逐着“我所有”,执著不已,一朝无常来到,我们究竟还剩下些什么呢?

在迷茫和痛苦的挣扎之下,她幡然醒悟,不能让父母和同事还有朋友们担心,她要调整心态,将每一个伤口,每一个心结,都借助音乐和大家分享。凭借着创作和信仰的力量,她开始急速地成长,开始蜕变,终于,有心人天不负,新专辑《Xposed》成为这一切生命的记录,她变得更加自信,更加成熟,也更加光彩夺目。2013年5月,她凭这张专辑《Xposed》获提名第24届金曲奖最佳国语女歌手奖,以21岁的年纪成为金曲奖有史以来入围最佳女歌手最年轻的候选者。

她就是香港红馆最年轻的登台歌手——邓紫棋,个人影音博客点击量超过6000万,香港90后创作型巨肺小天后,红馆开满10场演唱会最年轻华人歌手。

现在,她参加了2014年湖南卫视真人秀音乐类比赛节目《我是歌手第二季》。名气越来越大,有记者采访她,问她如何成功的。她笑笑说:“我每一天都会搜集新的歌,每一天都会不停地练习,每一次都会燃起唱歌的热情,我是歌手,我就做最好的歌手,我是自己,就做最好的自己。”

是的,如她所说,她是歌手,就尽心尽力,把自己交给舞台,做最好的歌手,她就会散发出不可替代的舞台魅力。

芸芸众生,每一朵花都会遇到狂风暴雨,但是,是花就要绽放,做最美的花;每一棵树都会遇到风吹日晒,但是,是树就要茁壮,做最参天的树;每一颗星都会遇到凄凄黑夜,但是,是星就要发亮,做最亮的星。

所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无论是谁,都或多或少经历岁月的洗礼,甚至生离死别的疼痛,或迷茫,或彷徨,或徘徊,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会过去,只要心中怀着信心之花,相信生命就会绽放,就会大放异彩——要做,就做最优秀和努力的自己!

故事2:季羡林厚待“掏粪工”

春节前夕,一位“掏粪工”出身的书法家、“藏书状元”——魏林海先生,显得有些落寞和失意。他依稀记得,在10多年前,他每年的除夕或春节,都要去北大朗润园季羡林先生家,给他老人家拜年。

季羡林先生已于2009年7月11日,驾鹤西去。从此,魏先生再也见不到那位德高望重、著作等身、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老人了。季老逝世时,他突闻噩耗,不禁悲从心来,痛哭流涕。当时,他写过一副挽联,亲自到设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的季老灵堂前祭拜他,在八宝山的季老送别仪式上,他也特意赶去为季老送最后一程。

魏先生说起了在季老家拜年的一幕幕,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至今仍是感激不尽。每年的除夕,魏先生都会带点水果等,去季老家拜年。季老不但不拒绝,反而总是热情地接待他。季老与他谈学问,谈做人,谈往事,一点架子也没有,老人家很是随和。每一次临走时,季老也都不忘送魏先生一些阿胶、西洋参一类的补品,让他带回家,送给他年迈的父亲,并嘱咐他代为问候他的父亲。魏先生告诉我说:“至今,我的父亲,也已经去世,不过季老礼尚往来、提携后进、尊敬长者、乐于助人的美德,却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记得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魏林海与六郎庄的几位书画爱好者,组织了一个书画展,登门找他认识的知名画家题词,却遭遇了“闭门羹”。他一气之下,就跑到了季羡林先生家,与季老说明了缘由,请求帮忙。季老不以为忤,爽快地为书画展题了字:“六郎庄农民书画展”,并将他的一本散文集,题上“梅花香自苦寒来”后,送给了魏先生。当时他真有受宠若惊之感,心里很是暖洋洋的,有说不出的感激。

魏林海与季羡林先生,有着10余年的交情。他被季老的学问和人格所深深吸引,一听说季老24卷本的煌煌巨著《季羡林文集》出版后,他用节衣缩食,积攒下来的千余元钱,毫不犹豫地购买了一套,珍藏在家,并时时研读它,让他受益匪浅。

被季老称为“畸人”的魏林海先生,到底是何许人也?他是我的老朋友,今年已50多岁。记得10多年前,我在北大游学时,就在北大的废品收购点,经常看到他的身影。他爬在那堆积如山的废品堆上“淘书”,爬上爬下,搞得脏兮兮的,蓬头垢面,不过他每每都有收获,能够淘得很多书,然后喜笑颜开、乐滋滋地抱着一大叠旧书回家。由于都是爱书的缘故,我们彼此成为好朋友。

他家住北大西门外不远处的六郎庄,祖辈务农,是地地道道的北京农民。令人痛心的是,因为“文革”,他混到初中毕业后,整天造反搞革命,也没学到什么知识,因此失学,只得回家当农民。在田里干活时,村民侃《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他都闻所未闻,深感知识匮乏。他发奋要学好文化,立志做个文化人。

从此,凡是看到书籍,甚至有字的纸张,他都要一一收集,数十年如一日地买书、“淘书”,竟然成了远近闻名的“藏书状元”。我去过他六郎庄的家,家里除了书,还是书,却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电冰箱、洗衣机等也没有购置。他发起组织了六郎庄的公益机构“文化乡村”沙龙,开展“北京土语”研究,与有关部门合作,准备把“北京土语”申报为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魏林海先生,是20岁那一年,赶上了招工,成了海淀区环卫所的一名清洁工。他的工作是打扫街道和厕所,成了名副其实的“掏粪工”。“掏粪”这一工作,一般人也不屑于干,而他却很敬业,一干就是20多年。他的业余时间,就是到处“淘书”,拜访“文化人”,喜欢书法和藏书,至今已有不俗的成绩。如今,他早已办了内退,正全力以赴地从事于他所钟爱的文化事业。

魏林海是一位热衷“追星”的人,不过他从不追歌星与明星,追的都是文化名人。他拜访过臧克家、季羡林、任继愈、启功、李德伦等等文化名流。启功就曾为他题词“自强不息”,臧克家写了“凌霄羽毛原无力,坠地金石自有声”的条幅,勉励支持他。

在此写下大名鼎鼎的大学者季羡林与名不见经传的清洁工魏林海先生的交往轶事,也算是对季羡林先生的纪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这一跪,春风得意遇知音名人故事

全文共 1502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见证了这一刻,世界见证了这一刻!北京时间2月18日,当王濛在温哥华冬奥会女子500米短道速滑决赛中成功卫冕之后,在全世界无数观众面前,她激动地跪在冰面上,冲着自己的教练磕了两个头。

不知内情的人也许会这样想,王濛的这一跪,只是其夺金后狂喜激动的宣泄,而了解内幕的人此时一定明白,王濛的这一跪,是她从一个“刺头青”走向成熟后对自己教练的深深感恩。

用王濛自己的话说:“这两个头,一是感谢教练的知遇之恩,是她让我知道500米短道速滑到底该怎么滑;二是感谢领导、队友和医务人员等所有给予我帮助的人。”她提到的教练,就是中国短道速滑队的主教练李琰,也是在3年前被王濛“炮轰”的李琰。

2006年,在都灵冬奥会上,年仅20岁的王以44秒345轻松夺得女子500米短道速滑冠军,为中国代表团赢得都灵冬奥会首枚金牌,打破了中国代表团在都灵的“金牌荒”,王也因此成为国家队最大牌的队员。2007年,李琰从美国回来担任中国短道速滑队教练不久,就遇上了亚洲冬季运动会的召开。当中国女子队在1500米比赛失利后,王把失利的原因归咎于李琰的执教理念,在公开场合口出狂言:“这是什么战术呀?什么都没有,我觉得自己不适合再在国家队了,我会主动申请回到黑龙江队。”当时,王并未意识到自己这句话会在社会上产生什么负面影响,一时间舆论哗然,王和主教练李琰之间的矛盾,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把狂妄、自大、“刺头青”等词语毫不吝啬地送给了年轻的王。

虽然王濛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队里写了检查公开向李琰教练道歉,最终还是被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下放”回到了黑龙江队。

在被“下放”的那段时间,王濛仿佛变了一个人。她后来回忆说:“从都灵冬奥会所谓的‘一夜成名’到‘亚冬会风波’,我承载了太多人的厚望。我没有被挫折击倒爬不起来,我一直咬紧牙关在努力努力,不停地向前冲冲冲,因为我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和担子。像我这样年龄的女孩子,还在父母身边撒娇、在学校无忧无虑求学、和朋友打闹,但我明白,从自己穿上冰刀,站在起跑线,为短道速滑而生的那天起,这些都不再属于我。”

当王再度回到国家队时,李琰并未计较前嫌,而是大度宽容地接纳了她,并力主王担任了国家队的队长。犹如凤凰涅的王,在李琰的训练下成绩突飞猛进,担负起了“领军人物”这个角色,和李琰相处得像母子一般。王感触颇深地说:“以前确实是我错了,经历了一次大起大落,我才真正看到自己的不足,也深切体会到了李教练一颗慈母般的心。在她的教诲下,我已完全改变了自己。以前,我在比赛时只管我自己,自己赛好就行了,现在看到队友们赛得好,我打心眼里高兴。”

在此后3年的所有赛事中,王濛参加的500米比赛几乎没有让冠军旁落,她甚至成了这个项目世界上能滑进43秒的唯一一人。但她已完全没有了先前的“大牌”作派,相反,成绩越好,对教练李琰就越尊敬。李琰曾私下说:“王濛越来越成熟和沉稳了,她已具备了大将风度。”

当王濛在温哥华冬奥会上夺得500米金牌,从而使她成为中国队首个在冬奥会上卫冕成功的选手后,她首先想到的是和自己3年来朝夕相处的教练李琰,在滑过终点线后的第一时间,她便冲到了教练席,对着自己的恩师李琰双膝跪地磕了两个头,随后一跃而起,紧紧抱住了李琰。

此时的李琰,也忘情地和自己的爱徒紧紧相拥,喜极而泣地开玩笑道:“真是个俏皮的孩子,回去之后就该朝我要红包了,这不是过年了嘛!”

王濛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以最传统最感恩的方式感谢主教练对我的宽容,更感谢教练带给我这么好的成绩,让人看到王濛滑得真不错。我虽然感觉自己比以前更沉稳了,但我认为,人在越接近自己目标的时候,就越容易发生问题,所以,就越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有关名人故事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交响乐指挥家小泽征尔胜于自信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敏锐地发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错误,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还是不对。他觉得是乐谱有问题。

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绝对没有问题,是他错了。应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终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必须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席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

原先,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在发现乐谱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景下,能否坚持自我的正确主张。前两位参加决赛的指挥家虽然也发现了错误,但终因随声附和权威们的意见而被淘汰。小泽征尔却因充满自信而摘取了世界指挥家大赛的桂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名人故事200字:陶行知教育打架的学生

全文共 287 字

+ 加入清单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