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历史人物故事作文合集10篇 优秀作文大全三年级精彩20篇

每篇故事都如同一个个智慧的锦囊,帮助开启小朋友人生的智慧之门。下面是历史人物故事作文合集10篇 优秀作文大全三年级,欢迎欣赏与借鉴。

浏览

1423

作文

740

历史人物对联集锦

全文共 1982 字

+ 加入清单

屈原: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清湘应识九歌心”。

诸葛亮:

“收两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设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思三顾;取西蜀,征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按金木土爻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辛弃疾: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杜甫: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文天祥: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岳飞:

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可至南渡

罪名莫须有,忠冢栖霞山,长留人愿,国魂几时北来。

徐锡麟:

“登百尺楼,看大好河山,天若有情,应识四方思猛士;留一抔土,以争光日月,人谁不死,独将千古让先生” (孙中山挽联)

“ 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纵九等论交到古人,此才不易;试问夷惠谁贤,彭殇谁寿,只十载同盟有今日,后死何堪” (黄兴挽联)

郑成功:

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旧江山,为天下读书人顿增颜色;驱外夷出境,自辟千秋新事业,语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厦门郑成功祠)

蒲松龄: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郭沫若挽蒲松龄)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曾作自勉联)

鲁迅: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宋教仁:

“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孙中山哀挽)

黄兴:

“ 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纵九等论交到古人,此才不易;试问夷惠谁贤,彭殇谁寿,只十载同盟有今日,后死何堪”。(孙中山挽联)

“公谊不妨私,平日政见纷驰,肝胆至今称挚友;一身能敌万,可惜霸才无命,死生从古困英雄。”(湘人杨度挽联)

“ 以勇健开国,而宁静持身,贯彻实行,是能创作一生者;曾送我海上,忽哭公天涯,惊起挥泪,难为卧病九州人”。 (蔡锷挽联) “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章炳麟挽联)

袁世凯:

一代奸雄,复辟称帝,不得人心。死后,对联纷仍:其一“假冒共和虚名,别具肺肠同路易;倘讲君臣大义,有何面目见德宗?”其二“曹操云勿人负我,宁我负人,惟公能体斯意;桓温谓不能流芳,亦当遗臭,后世自有定评。” 其三“公生则人民死,公死则人民生,死生相关,互为因果;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视听洞彻,不爽毫厘”袁世凯死前最后一句话是“他害了我”,“他”指的是谁?曾为袁世凯策划称帝的“筹安会六君子”之首的杨度,自我多情,觉得指的是自己,便写了一幅引人注目的挽联“共和误中国?中国误共和?百世而后,再平是狱;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

瞿秋白:

“人生得一知己足已;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 鲁迅赠联)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鲁迅挽联)

李大钊:

中共的缔造者,英勇牺牲后,北平青年挽:“为革命而奋斗,为革命而牺牲,死固无恨;在压迫下生活,在压迫下呻吟,生者何堪”。王麓水挽李大钊曰:“社会历史原空白,你一笔,我一笔,写到悠长无纪极;壮士热血皆鲜红,这几点,那几点,造成全球大光明”。杨铨挽李大钊:“南陈已囚,空教前贤笑后死;北李犹在,哪用我辈哭先生”。这里的南陈、北李指陈独秀、李立三

张自忠:

“ 一战捷临沂,再战捷随枣,伟哉将军,精神不死;打到鸭绿江,建设新中国,责在朝野,团结图存” (朱德、彭德怀挽联)

“降志图存,岂让汉奸轻借口;盖棺论定,只须殉国便成仁”。(吴玉章挽联)

孔子:

(1)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

(2)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

(3)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于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孟子:

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孔颜

老子:

法天法地法自然,抱元守一;说道说气说阴阳,返朴归真。

庄子:

看破生死界,识得天地心,梦里迷蝶知忘我;学来养生法,去做逍遥游,濠上观鱼能齐物。

嬴政:

身前一把火,焚书坑儒,一统列国情何壮;身后一把火,阿房成灰,二世亡秦事可哀。

李斯:

敢谏《逐客令》,曾将乾坤运于掌;惜贪相国位,竟被阉竖弃之市。

曹操:

老骥伏枥,烈士长怀千里志;大盗移国,强者固为一世雄。

将军横槊,额上气概可走马。豪杰赋诗,笔底风姿能回湍。

谁谓能臣堪治世?我叹奸雄竟移国。

刘备:

三结义、三顾茅庐,三分天下,堪称绝代佳话;得关张、得诸葛亮,得天府地,可谓旷世奇缘。

武则天:

蛾眉惑主,星眸偏黯日月光;粉面临朝,花容尽吞须眉气。

曾国藩: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左宗棠挽联)

于谦:

(1)赖社稷之灵,国已有君,自分一腔抛热血;竭肱股之力,继之以死,独留清白在人间。

(2)千古痛钱塘,并楚国孤臣,白马江边,怒卷千堆雪浪;两朝冤少保,同岳家父子,夕阳亭里,心伤两地风波。

韩愈:

天意起斯文,不是一封书,安得先生到此;人心归正道,只须八个月,至今百世师之。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悠悠千年,历史被每一代人记录,绵绵千载,每代人都在创作一段多彩的历史。时至今朝,翻开历史的记录薄,感受历史的万般变化,也不由得崇尚孔子的儒家思想,惊叹武则天的贞观遗风,佩服项羽的勇气及武功,羡慕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才智,更喜欢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张良。

张良,字子房,汉初政治家,军事家,史称汉初三杰之一,秦末汉初谋士。

记得在《圮上敬履》这一课中学过关于张良的故事,当时很佩服张良的诚信和忍耐力,尊敬老人,觉得他是个真正的人才,但并没对他了解过多,而当在电视中偶然遇到一个关于秦汉的故事时,才让我真正佩服与喜欢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

秦灭韩后,身为大韩三朝宰相的他,为光复韩国也为贫民百姓消灭一个暴君,在泊浪沙阻击秦始皇,但并没成功,后在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因他隐忍的性格,遵守诺言,尊敬老人诚实守信而得到黄石公赠于的《太公兵法》。

在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提出很多战略,而且把韩信的征战之勇推荐给刘邦,为刘邦出了不少力,虽然没有韩信的征战之勇,却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打败了项羽,终为刘邦赢得了天下,为天下寻求了一个明君,汉朝建立后封他为留侯,不久后归隐田园,刘邦称他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个典故也开始被人们广为传颂。

从“最喜欢”的那片天空,摘下一颗历史的星,认真观察他身上的光辉,阅读他的事迹,学习他闪闪发光的精神,将他刻在内心世界的一角。

喜欢他坚韧的性格,喜欢他恪守诺言的人品,喜欢他的善良与智慧,古人不远,张良就活在我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四面楚歌的故事主要人物:项羽

全文共 2067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yú姬jī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释义: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着又失败自杀的情节,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周围环境,而导致自己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在我们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若是日常行为表现不好,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喽。

2、高枕无忧(主要人物:孟尝君)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位叫孟尝君的人,他在家里养了三千个门客,孟尝君把这些人分成上、中、下三种等级。上等的门客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鱼大肉,出门的时候还有车子可以坐;中等的门客每天只有吃到鱼和菜;下等的门客每天吃到的就只有蔬菜而已。

有一天,孟尝君的朋友介绍一个名叫冯谖(xuān)的人到孟尝君家,孟尝君问他的朋友:“这个叫冯谖的人有什么专长呀?”朋友想了很久说:“好像没什么专长耶!”孟尝君听了之后,就不怎么理会冯谖,家里的佣人看到孟尝君不理会冯谖,以为主人瞧不起冯谖,便纷纷把冯谖当下等的门客招待。冯谖心里很不高兴,天天发牢骚:“既然大家都瞧不起我,我干脆离开算了!”孟尝君知道以后,就把冯谖由下等的门客升为上等的门客,还送给冯谖的母亲吃的和用的东西,冯谖心想:“孟尝君对我这么好,我一定要找机会报答他!”

有一次,冯谖自愿替孟尝君到薛地去收租讨债,结果不但没有把租子收回来,反而假装是孟尝君下的命令,把收租的契约烧掉了。薛地百姓以为是孟尝君让他那样做的,所以对孟尝君非常感激。后来,孟尝君被齐王免去了官职,只好回到薛地,却受到当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孟尝君这才明白冯谖烧契约的目的。冯谖声称薛地所有欠孟尝君钱的人不用还钱,替孟尝君买了个“义”的好名声!

过了不久,冯谖又对孟尝君说:“一只兔子要有三个洞藏身,才能免除被猎人猎杀的危险。您现在住在薛地,就好像兔子只有一个洞,是很危险的!万一齐国国君对您不满意要杀您,您连其他躲的地方都没有呢!所以,您现在还不能把枕头垫高,安心地睡觉!”孟尝君一听:“那我该怎么办呢?”冯谖回答说:“这件事就交给我去办!我会让您像狡兔一样,有三个安全的洞藏身!”

于是,冯谖就跑去找梁国的国君梁惠王,告诉梁惠王孟尝君非常能干,梁惠王听了之后立刻派人带着一千斤黄金、一百辆马车去请孟尝君到梁国做相国。接下来,冯谖抢在使者前面回到薛地,建议孟尝君不要接受梁国的聘请。因此,梁国的使者跑了三趟,都没有把孟尝君请去。梁国聘请孟尝君的消息传到了齐国,齐国国君马上慌张起来,赶快用隆重的礼节请孟尝君回去齐国仍做相国。

冯谖又建议孟尝君向齐王请求赐给他先王传下来的祭器,让他把祭器放在薛地,并建立庙宗,这样就可以保证薛地的安全了。等到薛地的宗庙建成时,冯谖就对孟尝君说:“现在三窟已经完成,从今天起,您可以‘高枕无忧’了!”

高枕无忧的意思: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思想麻痹,丧失警惕。

成语故事出处:《敦煌变文集·山远公话》:“但贱奴若得道安论文;如渴得浆;如寒得火;请相公高枕无忧。”

3、势如破竹(主要人物:司马炎)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统一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吴国衰弱立即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为征南大将军。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兵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士气高涨,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三年级的童话故事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动物学校的同学们来到学校,个个显得局促不安!原来今天就是期末考试,这是个令人渴望,又使人惧怕的日子。

丁零零……上课铃响了,羊老师拿着试卷,走进了教室,对大家说:“今天,我们来进行期末考试!”接着,羊老师就把试卷发了下去,并再次嘱咐:“大家一定要认真考,不能作弊哟!”可狐狸却一句也没听进去。考试进行到了一半。狐狸却碰到了难题,这时,它便想到了老师手中的答案。于是,等老师走到他旁边时,它就两脚一蹬,伸手悄悄地把一张答案从老师手上轻轻地抽了下来。可没想到的是,小熊把这一幕用照相机拍了下来。狐狸看了,心想:不好!他会不会去告状?想着,想着,狐狸越来越怕,于是,它连忙小声地对小熊说:“小熊,你可千万别告发我呀!只要你不告,我什么都答应你!”小熊看了看,狐狸可怜巴巴的样子,就答应不告它的状。

过了几天,当狐狸还沉浸在快乐之中时,老师却又发下了一张练习。可他遇到和上次考试同样的题目时,他却怎么也做不出来。

哎呀呀!可怜的狐狸因为一时的贪念,把老师的话抛在脑后,抄袭害了谁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文明故事三年级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文明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在每时每刻,都要友好地对待人。不说脏话、下流话,也不动手,这些都表现了一个人的高尚品质。有时,用礼仪对待别人,来请求别人的帮助,比强逼有效得多。 那一次,我在回家的途中,在无意之间看见又许多人围在一块,旁边的警车所发出的警铃声被人群的争辩声盖过了。人群之中,几顶醒目的警帽在来回游动。我感到好奇,走到一边,见一位胖乎乎的小男孩从人群中钻出来。我走向前去,询问是发生了什么事?使这么多人挤过来。男孩告诉我,事情发生在五分钟前,在人行道是路灯的时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迈着沉重的脚步,拄着拐杖,走着。在警戒线后面,一辆小型货车因为等不住了,驾驶员冲出警戒线,车子的边上一点,正是那位老人。老人被撞倒了,货车的驾驶员一脸惊慌,想开车逃走,副驾驶员很冷静,连忙制止。人们围到老人身边,不停地摇晃着老人的身体。老人眼睛微张着,正是这个原因,人们才不停地摇,生怕老人一闭上眼睛,睡着了,就再也醒不过来了。

我看着四周,见一辆小型货车停在了人群旁边,不知是谁喊叫着:“就是他们,是他们撞倒了一位无辜的老人!”货车上,门打开了,俩人匆忙跑过来,在人们的责骂声中,不停和那位老人说对不起,说要老人去医院。而老人,微弱的声音,笑着说:“我没关系的,我一定能挺住。”老人想站起身,证明自己还好,可是在那已眨眼间,老人昏过去了。

看着驾驶员把老人送往医院,我就放心地回家了。时间一久也慢慢淡忘了。

一个月后,我去阿姨家玩,在楼下的小花园里,看到了那位被撞的老人坐在石凳上晒太阳,我万分惊奇,飞奔到阿姨家,告诉她那天我看到的情景,阿姨说是有那回事。

原来,那天等老人醒过来,正躺在医院病床上,医生说他只是受到了惊吓和皮肉伤,没什么大碍,可两位驾驶员硬是一个劲地道歉着。老人也原谅了,可他们,还说觉得不好意思,要送很多东西,老人说:“你们的道歉已经说了千万遍了,你们的心我懂了,东西就不要买了,你们的道歉已经比东西贵重了。”两人很感动。

在以后的日子里,俩人一有空,便来和老人说话聊天,经常陪老人散步,老人很开心。

文明就在身边,愿文明之花开放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文明故事三年级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人物故事作文600字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的生活周围,有很多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虽然振振有词,却不愿意付出任何努力;有些人不求回报,却总是默默付出。他们风雨无阻,只是为了给后人一个更好的归宿,他们的善行值得效仿。

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在外婆家住过一段时间。我祖母旁边住着一位老妇人。她个子矮,行动很慢,但每天早上都会在路边捡垃圾和塑料瓶。我心想,她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呢?于是,我好奇地问奶奶,这位老太太的生活背景。问完之后才知道,这位老太太从小因为家境贫寒,从来没有读过一本书。她结婚后生了两个儿子,儿子结婚后搬走了。她的丈夫从来不在身边,留下老妇人一个人住在家乡。我以为她没钱,就去捡垃圾换钱。直到有一天我才恍然大悟。

那是一个下着倾盆大雨的早晨。我和奶奶去附近的早餐店买早餐。我们碰巧看到那个老妇人在大雨中捡塑料瓶。我很不情愿地看了看,就上前问:“奶奶,今天下这么大的雨。你为什么出来捡垃圾?”容易感冒。老婆婆羞涩的笑了笑,对我说:这些不是垃圾,是宝贝。虽然这些瓶罐看起来不显眼,但是只要洗干净就可以重复使用!奶奶还跟我说,老太太虽然节俭,但总是把资源回收的钱捐给慈善机构做善事。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她每天都要那么努力的去收集宝藏了。

回家后,我一直在想老太太说的话。虽然她已经到了可以享受生活的年纪,但还是愿意贡献自己微薄的努力。从那天起,我就把老太太的话记在心里,立志做一个珍惜资源的人,比如从便利店买矿泉水,把空瓶留着再用。

老太太虽然只是一个小老百姓,但她愿意为这个世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她从未读过书,知道如何让世界变得更好。她珍惜资源,做好事不为人知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模仿。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古人不远,我眼中的历史人物

全文共 1057 字

+ 加入清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首词,写出了历史人物的兴衰荣辱,需要多大的气魄。曾今有这么一个人,13岁登基,22岁君临天下,39岁一统中国。而他又及千古一帝与暴君于一身,评价不一,他创建的大秦帝国不可一世,可仅仅只存在了15年,他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中华民族的奠基人。德国驻华大使康拉德赛茨说过:“中国是唯一一个不把其奠基人称作英雄,而看作为暴君的国家。”深深地刺激过我,秦始皇打破诸侯封建而建立的郡县制度,一直延续了两千年,至今格局犹在。当秦始皇将历史的巨大车轮扭向全新的轨迹时,秦帝国自身却成了过渡王朝,成了先烈。有谁知道,一个人,在两千多年前,在飒飒风中,一统环宇,受着敌视与暗杀,在他身后,又有怎样的辛酸,这是真正的伟人啊。知道英文中china怎么来的吗?是秦的音译,在剑桥大学有专门的秦汉研究所,清政府有着殊荣吗?没有。诚然,秦始皇有他的错误,焚书坑儒,可这也是无奈之举啊。六国秦虽然用武力征服,人心叵测,要不然祖龙一死,陈胜吴广就揭竿而起了,天下大乱。战乱谁最受苦了,是老百姓,是人民。毛泽东说过:“百代犹行秦政法,孔学名高实秕糠。”秦始皇不带减速的紧急大转弯,把自己的大秦帝国从驾驶室摔了出去,而留在车里的人们,则继续前行,火车头朝着正确的方向驶向历史的未来。海内为一,功齐三代。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秦始皇的一生,是缺乏理解的一生,帝王的性格让他变得多愁善感,谁也不信,这是封建帝制的悲哀,面对荆轲时,他又该是怎样的深思呢?面对高渐离他又该是怎样的怅想啊?面对一切他的敌人,他又能做些什么呢?杀仲父,烧邯郸,淹魏都,杀宗室。这是童年时在赵国流亡时的反映啊。到秦国又受到华阳夫人的挤兑,促成了他一生的复仇心理,他需要爱。纵观当今,世界纷争不断,利比亚、伊拉克、阿富汗哪一个国家都没有信任和理解,只有猜忌和尔虞我诈,人类怎能进步,我们只需要一个国家,一个元首,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有嬴政更有。世界在于一,谁懂得了这个一,谁就能顺应大势,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厚古薄今是不可取的。嬴政少年苦难,青年磨练,中年大成,晚年大悲。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秦皇雄宇,一统天下。让历史铭记住他吧。为了历史的进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九九归一。记住雄狮的怒吼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历史名人郑成功造福于台湾人民的故事

全文共 989 字

+ 加入清单

成功收复台湾后,派何廷斌前往高山族聚居的山村了解情况,并向当地民众说明义军来此是为了赶走荷夷,收复国土,拯救人民的。

原来,荷夷利用传教士散布谣言,说“国姓爷”打来,为的是抢夺财物,见土番就杀,见番舍就烧。吓得高山族同胞人心惶惶,把粮食都藏起来,把壮丁送往深山石洞里躲避,不敢呆在村社里。

何廷斌回来把详情报告以后,郑成功屈指一数,登陆已经十二天,该到高山族同胞那里走走看看了。于是就携带烟、布,由何廷斌带路,往新港、目加留湾、萧垄和麻豆四大社去了。一路上,何廷斌向郑成功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物产资源。高山族的酋长,召集全村同胞,载歌载舞,欢迎郑成功到来。

酋长恭恭敬敬地献上了四项礼品:黄金、白银、稻草、泥土。

郑成功收下泥土,高兴地说:“我们都爱土地,这是祖先开拓的土地,闻到泥土的香味,我们的心就贴在一起了。”

酋长问:“四项礼品,黄金为先,怎么不收金,只收土?”

郑成功满脸笑容,回答说:“土地里面出黄金呵!”

酋长说:“那么就请再选一项礼品,作成双吧!”郑成功就又收下稻草,激动地说:“我们一起在土地上耕种收获,年年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该多好呀!”

酋长明白了郑成功的心意,再也不劝他收金银了。

另外,民间还流传着郑成功帮助当地同胞发展生产的故事

相传,郑成功收复台湾,常常带杨英他们在高山族聚居的山林察访。一路上,他只见刀耕火种,农作活儿未免吃力费事,心里惴惴不安,说道:“应该帮他们改进农技!”杨英提出了倡议,给高山族村社每处送去一付铁犁铁耙,一头耕牛;同时选派一些熟悉农耕的士兵,赶牛犁田耙地,好让高山族兄弟看得懂,学得来,推广农耕操作技术。

水虞厝是最早学会使用耕牛犁田、深耕细作的地方,这里年年农业丰收,粮食成倍地增加,日子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喝水不忘掘井人,农业收成好,当然忘不了郑成功的恩德。

因为水虞厝和虞溪两岸,住了一些来自晋江、泉州的居民,开拓荒地。郑成功特地送来了八头水牛,鼓励发展农耕。这八头水牛越繁越多,替附近的高山族兄弟耕田犁地,处处生产都有了好收成。

不久,当地人募钱盖了座大庙,要给郑成功塑像。可是长辈们说:“郑成功再三嘱咐,开发祖祖辈辈的土地,是中华民族的大事,决不能把功劳归给他一个人。”为了尊重郑成功的叮嘱,水虞厝的大庙就塑了一头大水牛,让人们祭祀。

不过每当人们朝拜大水牛的时候,都会记起郑成功赠牛送犁耙的功绩,都会讲述郑成功造福于台湾人民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周朝的历史典故故事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成康之治指西周时成王、康王相继在位的四十余年间,形成了安定强盛的政治局面。

为慑服商顽民而建的成周城落成后,辅政大臣周公还政于成王,周朝进入巩固时期。成王及其子康王继承文王和武王的功业,坚持节俭,克制多欲,缓和了阶级矛盾。又令周公制礼作乐,即王朝各种典章制度的创立和推行,大规模推行自周武王时就开始的分封制。西周分封,是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周天子统辖下的地方行政系统,从而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加强周王朝统治的作用。

康王之世,周还曾命诸侯征讨淮夷、东夷,加强对异邦的控制。康王在位年间,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成康时期,是周最为强盛的阶段,史家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历史故事

全文共 1064 字

+ 加入清单

南朝末期,隋文帝杨坚灭掉了周围的南陈北齐,建立隋朝,此时,南方有好几个小国家并存,国都在建康(今南京)的陈国就是其中之一。隋朝对南方的小国家觊觎已久,随时准备统一整个中国。

徐德言是陈国皇帝陈叔宝的侍从官,他娶了皇帝的妹妹乐昌公主为妻,两人情深意重,非常相爱。但当时陈国朝政腐败,而且天下统一是大势所趋。徐德言预料到,总有一天国家会遭受灭亡之祸,因此非常忧虑。

一天,他愁容满面地对妻子说:“可能不久就会发生兵战,到时我要保护皇帝,我们夫妻将被迫拆散。但只要我们活着,总会有再次见面的机会。我们应该先留下一件东西,作为将来重见的凭证。”随后,徐德言取来一面圆形的铜镜,将它一破为二,一半自己留下,一半交给妻子,告诉她好好保存,并对她说:“如果我们失散后,就在每年正月十五日那天,托人将这半面镜子送到市场上去叫卖。只要我还活着,我一定前去探听,用我的半面镜子为凭,想办法跟你团聚。”

不久,已经统一中国北方的隋文帝杨坚,果然发兵攻打陈国的都城建康,小小的陈国被消灭,陈国国王被杀,徐德言被迫逃亡。隋文帝奖赏攻打陈国有功的人,被俘获的乐昌公主则被赏给了大臣杨素为妾。

流亡的徐德言打听到妻子已到了隋的京都大兴(今陕西西安),便风尘仆仆地赶到那里,打听妻子的具体下落。每当夜深人静,他总是取出半面镜子,回想起与妻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而他的妻子乐昌公主,虽然在杨素的官府中过着雍容华贵的生活,但内心一直惦记着丈夫,也经常抚摸半面镜子,追忆往昔。

正月十五日终于来到了。徐德言赶到热闹的市场,看见一个老人以高价兜售半面铜镜,自然没有人愿意出高价买半面镜子,所以老人就来回在市场上走动。徐德言假装要买老人的镜子,细细察看,果然是妻子的那半面。原来他是杨府的仆人,受乐昌公主委托来卖镜寻夫的。于是徐德言写了一首诗,交给仆人带回。诗写道:

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

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这首诗的意思是,镜子与人都去了,但如今镜子归来而人却没有归来。正好比月中没有嫦娥的身影,只空留明月的光辉。

乐昌公主见到丈夫保存的半面铜镜和写的小诗后,想到与丈夫咫尺天涯,难以相见,更是大放悲声,终日容颜凄苦,茶饭不思。杨素再三盘问,才知道了其中情由,也不由得被他二人的真情深深打动。他立即派人将徐德言召入府中,并为其设宴庆祝。府中上下都为徐陈二人破镜重圆和越国公杨素的宽宏大度、成人之美而感叹不已。宴罢,夫妻二人携手同归江南故里。这段佳话被四处传扬,所以,就有了“破镜重圆”的典故,一直流传至今。

——《本事诗·情感》

【求解驿站】比喻夫妻失散后重新团聚或决裂后重新和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玄奘和尚取经的历史故事

全文共 2230 字

+ 加入清单

玄奘是长安大慈恩寺的和尚,原名叫陈袆(音huī),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缑音gōu)人。十三岁那年,他出家做和尚,就认真研究佛学。后来他到处拜师学习,精通佛教经典,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三藏是佛教经典的总称)。他发现原来翻译过来的佛经错误很多,又听说天竺地方有很多的佛经,就决定到天竺去学习。

公元629年(一说627年)他从长安出发,到了凉州(今甘肃武威)。当时,朝廷禁止唐人出境,他在凉州被边境兵士发现,叫他回长安去。他逃过边防关卡,向西来到玉门关附近的瓜州(今甘肃安西)。

玄奘在瓜州,打听到玉门关外有五座堡垒,每座堡垒之间相隔一百里,中间没有水草,只有堡垒旁有水源,并且由兵士把守。这时候,凉州的官员已经发现他偷越边防,发出公文到瓜州通缉他。如果经过堡垒,一定会被兵士捉住。

玄奘正在束手无策的时候,碰到了当地一个胡族人,名叫石槃陀,愿意替他带路。

玄奘喜出望外,变卖了衣服,换了两匹马,连夜跟石槃陀一起出发,好不容易混出了玉门关。他们在草丛里睡了一觉,准备继续西进。

哪儿想到石槃陀走了一程,就不想再走了,甚至想谋杀玄奘。玄奘发现他不怀好意,把他打发走了。

打那以后,玄奘单人匹马在关外的沙漠地带摸索前进。约摸走了八十多里,才到了第一堡边。他怕被守兵发现,白天躲在沙沟里,等天黑了才走近堡垒前的水源。他正想用皮袋盛水,忽然一支箭射来,几乎射中他的膝盖。玄奘知道躲不过,索性朝着堡垒喊道:“我是长安来的和尚,你们别射箭!”

堡中的人停止射箭,打开堡门,把玄奘带进堡垒。幸好守堡的校尉王祥也是信佛教的,问清楚玄奘的来历后,不但不为难他,还派人帮他盛水,还送了一些饼,亲自把他送到十几里外,指引他一条通向第四堡的小道。

第四堡的校尉是王祥的同族兄弟,听说玄奘是王祥那里来的,也很热情地接待他,并且告诉他,第五堡的守兵十分凶暴,叫他绕过第五堡,到野马泉去取水,再往西走,就是一片长八百里的大沙漠了。

玄奘离开第四堡,又走了一百多里,迷了路,没有找到野马泉。他正要拿起随带的水袋喝水,哪知一失手,一皮袋的水都泼翻在沙土上了。没有水,怎么越过沙漠呢。玄奘想折回第四堡去取水,走了十几里,忽然想起临走的时候,他曾经立下誓言,不达到目的地,决不后退一步。现在怎么能遇到困难就后退呢?想到这里,他拨转马头,继续朝西前进。

大沙漠里一片茫茫,上不见飞鸟,下不见走兽,有时一阵旋风,卷起满天沙土,像暴雨一样落下来。玄奘在沙漠里接连走了四夜五天,没有一点水喝,口渴得像火烧一样,终于支不住昏倒在沙漠上。到了第五天半夜,天边起了凉风,把玄奘吹得清醒过来。他站起来,牵着马又走了十几里,发现了一片草地和一个池塘。有了水草,人和马才摆脱绝境。又走了两天,终于走出大沙漠,经过伊吾(今新疆哈密),到了高昌(在今新疆吐鲁番东)。

高昌王麹(音qǔ)文泰也是信佛的,听说玄奘是大唐来的高僧,十分敬重,请他讲经,还恳切要他在高昌留下来。玄奘坚持不肯。麹文泰没法挽留,就给玄奘准备好行装,派了二十五人,随带三十匹马护送;还写信给沿路二十四国的国王,请他们保护玄奘过境。

玄奘带领人马,越过雪山冰河,冲过暴风雪崩,经历了千辛万苦,到达碎叶城(在今苏联吉尔吉斯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受到西突厥可汗的接待。打那以后,一路顺利,通过西域各国进了天竺。

天竺是佛教的发源地,有很多佛教古迹。玄奘在天竺游历各地,朝拜圣迹,向高僧学经。有一次,他在乘船渡恒河的时候,碰到一群强盗。他们迷信妖神,每年秋天都要杀个人祭神。船中的强盗看中玄奘,要把他杀了祭神,玄奘再三向他们解释也没有用,只好闭着眼睛念起经来。说也凑巧,这时正好起了一阵狂风,河里浊浪汹涌,差一点打翻了船。强盗害怕起来,赶快跪下忏悔,把玄奘放了。

这件事很快传开了,当地的人都还认为玄奘真有什么佛法保护呢。

天竺摩揭陀国有一座古老的大寺院,叫做那烂陀寺。寺里有个戒贤法师,是天竺的大学者。玄奘来到那烂陀寺,跟着戒贤法师,学了五年,把那里的经全部学会了。

摩揭陀国的戒日王是个笃信佛教的国王,听到玄奘的名声,在他的国都曲女城(今印度北方邦境内卡瑙季)为玄奘开了一个隆重的讲学大会。天竺十八个国的国王和三千多高僧到了会。戒日王请玄奘在会上讲学,还让大家辩论。大会开了十八天,大家对玄奘的精采演讲十分佩服,没有一个人提出不同的意见。最后,戒日王派人举起玄奘的袈裟,宣布讲学成功。

戒日王接见玄奘的时候,说起他早就听说中国有个英武的秦王。玄奘告诉他,秦王就是现在的大唐皇帝。

玄奘的游历,不但在佛学上取得很大成功,而且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公元645年,他带了六百多部佛经,回到阔别十多年的长安。

玄奘和尚百折不挠的取经事迹,轰动了长安人民。正在洛阳的唐太宗,对玄奘的壮举十分赞赏,在洛阳行宫接见了玄奘。玄奘把他游历西域的经历向太宗作了详细的汇报。

在这以后,玄奘就定居下来,专心翻译从天竺带回来的佛经。他还和他的弟子一起,编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在这本书里,他把亲自到过的一百十个国家和听到过的二十八个国家的地理情况、风俗习惯记载下来,成为重要的历史和地理著作。

由于玄奘取经这件事本身带有传奇色彩,后来,在民间流传了许多关于唐僧取经的神话,说他取经路上,遇到许多妖魔精怪,这当然是虚构出来的。到了明朝,小说家吴承恩,根据民间传说作了艺术加工,写成优秀的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那里面的故事,跟真正的玄奘取经事迹已经离得很远了。

[玄奘和尚取经的历史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喜爱的历史人物

全文共 493 字

+ 加入清单

陈*瑜

说到历史人物,大家肯定会想到:大义凛然的关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才华横溢的周瑜……而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一个做事十分精细的人。

他的一个朋友去他家做客,送了一个蛋糕给他。当他的朋友再次来到他家做客时,看见桌子上有一本账本,他的朋友随手翻了一下,发现了账本记着朋友他上次做客的时候送的蛋糕。深知他习性的朋友并不惊奇,因为他的朋友知道他送给别人的东西从不会记在账本上,但朋友送他的东西,哪怕是一支笔,他也会记在账本上。

他不仅做事十分精细,在教育孩子的方面他也很独特。

他的朋友去他家做客时买了一盒鱼蛋,他的孩子打开盒子吃了一个后,立马吐了出来,并说:“不新鲜,不新鲜!”他的夫人也吃了一个,说:“哪里不新鲜!”说着,并夹了许多鱼蛋给孩子吃。孩子说什么都不吃,他的夫人就生气了:“这孩子,鱼蛋明明很新鲜,你却一直说不新鲜!”孩子依旧不吃。他看见了说:“孩子说不新鲜自然有它的道理。”夫人听了笑着对朋友说:“他教育孩子的方式一般人都学不来。”

他在大家的心里是一个用笔当武器,来唤醒人类的心理,但他在我的心里却是一个做事十分精细的人。

你知道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谁吗?下集待续……嘿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历史成语故事600字

全文共 5301 字

+ 加入清单

汉平帝的大司马王莽篡夺汉朝政权以后,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其中声势最大的是赤眉军和绿林军。公元23年,农民军在昆阳(今河南叶县)与王莽的42万大军展开决战,其中一个叫刘秀的将领十分活跃。在这一战役中,王莽被打得惨败,几乎全军覆没。不久,农民军就攻进了京城,杀死了王莽。皇族刘玄被尊为天子,刘秀因立了大功,被封为萧王。

刘秀是一个很有城府的人,并不甘心让刘玄做皇帝。刘秀在黄河以北一边与反对刘玄的零散农民军作战,一边扩充自己的势力。公元24年,刘秀在魏州和蒲阳大败赤眉军,收编了投降的部队,封降军的主帅为列侯,其他带兵的军官也都任命了官职。

可是这些投降的官兵很不放心,担心将来被刘秀消灭。刘秀看出他们的心病,便采取了一项出人意料的措施:下令每位降将仍旧回旧部,统率原来所属的兵马;他自己则只带很少的随从,到各投降部队去巡视,并不对他们加以戒备,以表示对他们的绝对放心。这些投降的官兵见刘秀把他们当作自己人,立刻解除了心中的疑虑,互相议论说:“萧王把自己的心都掏出来了,放在别人的腹中,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难道还不该为他赴汤蹈火吗?”所以,官兵对刘秀十分服从。《后汉书·光武帝本纪》里的原话是:“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报死乎!”

后人根据这段历史,将“推赤心置人腹中”句概括为“推心置腹”的成语

——《后汉书·光武帝本纪》

【求解驿站】把自己的心放入别人的体内。比喻待人至诚。

【活学活用】队长经常找队员~地谈话。

【妙语点拨】刘秀的高明之处在于给人以“推心置腹”之感,这是他获得帝位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实上,他称帝后,也没有像汉高祖刘邦那样诛杀功臣,而是赏给他们封地、钱帛与特权,然后劝他们一律回到自己的封地上,去过荣华富贵的生活,不再过问朝政。他还不时派官员带着异域进贡给他的奇珍异宝,去慰问这些隐退的功臣。这样,刘秀既巩固了皇权,又落得个不杀功臣的美名,真可谓老谋深算。

【近义】肝胆相照、赤诚待人

【反义】勾心斗角

【拓展阅读】

汗马功劳

汗马功劳典出《史记·萧相国世家》,里面说了这么个故事。萧相国,也就是萧何,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同乡。当年刘邦起兵反秦时,萧何始终帮着他,筹谋划策,忠心耿耿,是刘邦最可靠的得力干将。后来,刘邦打败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做了皇帝。

刘邦论功行赏,按功劳大小封赏群臣。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便封他为酂(zàn)侯,赐予丰厚的俸禄,食邑也是最多,有八千户。

这个酂(zàn),是中国周代的地方组织单位之一,一百家为酂(zàn)。酂(zàn),就是聚集的意思。

萧何当时被定为首功,刘邦还封了他的父子兄弟10多人,并准许他穿鞋带剑上殿,这样,萧何位列众卿之首,被称为“开国第一侯”。

刘邦那么高看他,其他人肯定不服,当刘邦知道之后,就说了:哎,各位都知道狩猎吧?将军们异口同声地说:知道啊。刘邦说:那你们知道猎狗吧?将军们又点点头,但是猜不透刘邦葫芦里到底要卖什么药。

就在将军们疑惑之时,刘邦接着说了:狩猎的时候,猎狗负责追杀猎物,它们的行动完全按照猎人的指示。你们呢,攻城略地确实有功,但你们只是功狗而已。而萧何呢,他是给猎狗发出指示的猎人,他是功人。而且你们多是单身跟随我,有同族的两三人就算难得了,但萧何叫全家族的几十个男子,都参加了我的队伍,跟着我一同出生入死。你们说,那我给他的封赏要比给你们的厚重,是不是应该的呀?

那些被刘邦称为“功狗”的人,听了这番言论,无话可说,只好屈居于“功人”萧何之下,不再争闹。而“汗马功劳”这个成语也是由此而来。

一马当先

三国时,黄忠的军队来到定军下,黄忠找法正商量攻打定军山的作战方案。法正指着定军山西面的一座高山说:“这座山比定军山高,如果攻占它,居高临下,定军 山上的情况就看得一清二楚,拿下定军山易如反掌。”黄忠抬头观察了一蕃,当天半夜就发动了进攻,占领了山头。法正说:“老将军,请您带领军队在半山腰,我 在山顶监视。夏侯渊的军队来攻打,我就举旗帜为信号。举白旗,老将军就紧守不出击;举红旗,就立即冲下山狠狠的打。这样,一定能取得胜利。”黄忠完全赞成。

夏侯渊得知对面的高山失守后极为偾怒,下决心把它夺回来。张颌劝他说这是法正的计谋,应该坚守,决不可出去。但是,夏侯渊听不进去。他亲自带领一支军队下 山,围住那座高山,大声叫骂,向黄忠挑战。法正在山顶上举起白旗,黄忠看见,守在山腰不下来。到了下午,法正发现魏军已经疲劳,乘他们没有防备,连忙挥舞 红旗。黄忠看到信号后,发起进攻。随着一片喊杀声,黄忠已飞冲到夏侯渊面前,夏侯渊被连头带肩砍作两段。

黄忠斩了夏侯渊,夺下了顶军山,为夺取整个汉中扫除了障碍。

塞翁失马

在两个国家的边境上,住着一个老头儿。有一回,老头儿家的一匹马跑丢了。左右邻居知道了,都来安慰老头儿。老头儿并不着急,他说:“这算不得什

么。跑了一匹马,未必不是件好事。”过了几天,跑丢的那匹马自己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匹千里马。左右邻居知道了,都来向老头儿道贺。老头儿并不高兴,他说:

“这算不得什么。白得一匹千里马,可能会惹出什么祸事来。”老头儿有个儿子,最喜欢骑马。有一天,他骑着那匹千里马出去玩儿。

马飞奔起

来,他拉不住缰绳,摔下马来,折断了大腿骨。左右邻居听说了这件事,又都来安慰老头儿。老头儿仍旧不着急,他说:“这算不得什么。孩子的大腿骨固然摔断

了,也未必不是件好事。”过了一年,两个国家发生了战争。边境上的年轻人有的被这边拉去当兵,有的被那边拉去当兵,十个倒有九个没回来。那老头儿的儿子因

为脚跛了,没被拉去,因而得到了保全。

“塞翁失马”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通常跟“安知祸福”连在一起用。如果发生了一件坏事情,但是事情发展下去,可能有好的结果,就可以用“塞翁失马”来作比喻。有人遭到了什么不幸,通常也用“塞翁失马,安知祸福”来安慰他。

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明书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伯乐相马

春秋时期,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非常善于识别马匹的优劣。于是人们用神话中掌管天马的星官名字伯乐来称呼他。

一次,伯乐路过一个地方,看见一匹很瘦很瘦的马。那匹瘦马拉着一车盐巴,慢慢地向前走着。它越走越慢,已经累得浑身大汗淋漓,几乎走不动了。伯乐乘的马赶上了那匹瘦马拉的盐车。伯乐仔细看了一下,不禁惊叫起来:“唉呀,这是一匹千里马啊。”他立刻跳下了车,脱下自己的袍子盖在瘦马的身上。他为千里马受委屈而难过得痛哭起来。那匹千里马遇到了知音,仰起头来放声嘶叫。那叫声直云霄,好像金石般铿锵动人。

成语故事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

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

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

1、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教学难点 :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媒体设计:

投影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二教时

第 一 教 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6、成语故事三则)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量词,当“篇”讲)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楚国  戳穿  演奏  腮帮  俸禄  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指导书写

“楚”上下结构,上面是“林”,下面是“ ”。

“戳”书写时注意左宽右窄。第一、四笔都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滥”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奏”上下结构,下面是“ ”,最后一笔是“点”。

“俸”左窄右宽。右边注意与“奏”进行比较。

“禄”左边是“示字旁”,右下部不能写成“水”。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第 二 教 时

教学要求:

精读课文,完成作业 。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精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生字词

1.抽读词语卡片。

2.填字成词。

自相(  )盾   画龙点(  )  (  )(  )充数    张口(  )舌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

3.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滥竿充数》

1. 请同学们查,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2. 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竿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精读《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l)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所以人们觉得怎样?(人们觉得奇怪、可惜)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3)“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惊叹不已)

(4)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3. 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一、出自历史故事的典故

全文共 1375 字

+ 加入清单

1、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晋书?张华传》记载:牛、斗二星之间常现紫气,张华请南昌人雷焕来看,雷焕说那是宝剑的光芒上通于天。后来果然在南昌的丰城地下掘出了双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宝剑出土后,星间紫气也消失了。文章借此来夸赞洪州地方很灵异。

2、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后汉书?徐稚传》记载:徐稚是洪州高士,“陈蕃为(豫章)太守……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文章借此夸赞洪州人物俊美。

3、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日下,指京都,云间,指江苏松江。《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张华)坐。张令其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口:‘日下荀鸣鹤。’”文章借此表现作者期望自己被召见的心志。

4、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史记?贾谊传》记载,汉文帝时,贾谊迁谪长沙,四年后,文帝把他征回长安,召见于宣室。作者借此表达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5、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史记》记载,汉武帝时选求贤良,有人举荐冯唐,可是他已九十多岁了,不能做官了。又载,李广是汉武帝时的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文章借此表达年时易往,功业难就。

6、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史记?贾谊传》记载,贾谊曾任太中大夫,对当时国

家大事多所建议,一时深受器重,后受谗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文章借此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7、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后汉书?梁鸿传》记载,梁鸿,东汉人,因作诗讽刺君王,得罪了汉章帝,被迫逃到齐鲁一带躲避。文章借此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

8、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后汉书?孟尝传》记载,东汉人孟尝,为官清正廉洁,但不被重用,后来归田。作者借此来反衬自己不甘沉沦的思想。

9、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独自驾车出行,在无路可

走时便痛哭而返。作者借此来反衬自己不甘沉沦的思想。

10、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汉书?终军传》记载,汉武帝想让南越王归顺,派终军前往劝说,终军请求给他长缨,必缚住南越王,带回到皇宫门前。作者借此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

11、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宋书?宗悫传》记载,南朝宋人宗悫,少年时很有抱负,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作者借此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

12、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晋书?谢玄传》记载,晋朝谢安曾问子侄们:为什么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后半句出自《烈女传?母仪传》记载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作者借此表达有幸在宴会上结识了各位

名士。

13、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史记?司马相如传》:“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又云:“相如即奏《大人赋》,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这两句是说,未遇推荐之人,只能赋凌云之赋而自惜。

14、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列子?汤问》记载的高山流水的故事。这句的意思是说既遇知音,就在宴会上赋诗作文,不以为惭。

15、兰亭已矣,梓泽丘墟:《晋书?王羲之传》记载的兰亭集会的情况。《晋书?石崇传》记载:“崇有别馆,在河阳之金谷,一名梓泽。”这句是说,名胜之地,终难免于荒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历史成语故事的意思4:穷兵黩dú武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东吴名将陆逊之后陆抗,有勇有谋,很年轻就被任命为建武校尉。

东吴后期朝败,且国君孙皓荒淫暴虐,滥杀无辜。陆抗对此非常不满,便多次上疏劝谏。但是,孙皓对这些建议置之不理。尽管东吴内政混乱不堪,但由于陆抗谋略过人,善于用兵,因此一直虎视东吴,而欲南下一统中国的晋,也无可奈何。

当时,晋朝的车骑将军羊祜(kù)镇守襄阳。他见陆抗能攻善守,知道要立即打败东吴并不容易,于是改变对东吴策略,采取了和的战略。陆抗也明白羊祜用意,于是也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晋方。在边境,两人还常派使者往来,以示友好。因此当时吴、晋一部分边境竟出现了和平局面。

孙皓听说了边境的情况,十分不悦,派人责问陆抗。陆抗回话说:“我如果不采取这样的政策,反而会助长羊祜的威德。”孙皓听后,也就没再说什么。但他还是想出兵攻晋统一中国。于是频频调兵。陆抗知道后,便又向孙皓上疏说:“现在,朝廷应该加紧农业生产,储备粮食,增强国力。让有才能的人发挥作用,使各级官员不荒怠(dài)职守,严明赏罚以励百官,审慎实施刑罚以戒黎民。如果图虚名重形式,处处用兵,好战不止,耗费的资财动以万计,士兵疲劳不堪,即使敌寇没有削弱,我们自己也会因此受累而被拖垮。”

但是,孙皓对陆抗的忠告仍是置若罔(wǎng)闻,以致于国力日渐衰退。而陆抗死后,晋军便挥师南下讨伐东吴,吴国最终为晋所灭。

成语“穷兵黩武”,现在的意思是使用全部武力,任意发动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历史典故成语故事3:老马识途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期,齐桓公发兵攻打无终国。齐军胜利返回时,因为不熟悉地形,走进了一个峡谷,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谋的齐国军师管仲对齐桓公说:“老马识途,无终国的马很多是从山戎弄来的,不如挑选几匹无终国的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兴许可以找到出去的路。”齐桓公虽然将信将疑,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就同意试一试。

于是管仲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大队人马跟在后头。几匹老马不慌不忙地走着,果然走出了迷谷,回到了原来的路上。大家死里逃生,都佩服管仲足智多谋。

从此,“老马识途”也成为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比喻有经验,能带领新手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卡通人物故事

全文共 793 字

+ 加入清单

老鼠家族最近迎来了一件喜事:鼠老妈生了只小老鼠!这只小老鼠呀,尖嘴猴腮,灰色的短毛,细细长长的尾巴,小眼睛滴溜滴溜乱转,在老鼠家族中可算得上是“小帅鼠”哩!爸爸给他起了个老鼠们叫起来最响亮的名字:吱吱。

吱吱可聪明啦,偷东西的本领一学就会。这可乐坏了鼠爸鼠妈,他们一致认为,吱吱长大了,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不久,人类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灭鼠运动。吱吱的爸爸老妈都被人类消灭了,吱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逃到了荒郊野岭。在那儿,吱吱发现了一间发着光的圆屋子,他从窗户爬了进去。屋子里有几个人在说话。吱吱一听,这才明白自己上了特特星球的飞碟。吱吱稀里糊涂地被带到了特特星球。

特特星球上没有老鼠,吱吱一出现立刻轰动全星球。导演请吱吱去演电影,吱吱一炮打响,并获得特特星球影视界“俄斯卡”金像奖。领奖那天,吱吱穿着西服,打着领带,所有的聚光灯、闪光灯都对着他。吱吱成了特特星球最有名的明星。紧接着,广告公司又找吱吱拍广告!吱吱赚了好多钱,买了大房子,请了个经纪人,他甚至还想进军歌坛出唱片!这时的吱吱,春风得意,已经忘了自己曾经是只“人人喊打”的老鼠。

总统特意邀请吱吱去总统府做客。吱吱被酒灌得晕晕乎乎地在总统府四处游荡。他居然看到了许多木桌木椅。这可乐坏了吱吱。要知道,在特特星球上,树木、木材可是个稀罕玩意儿,只有总统府才有木制家具。好久没磨牙的吱吱可憋坏了,对着一张桌子就大啃特啃起来。 “咯吱咯吱……咯吱咯吱……”磨牙真快活呀!吱吱简直有些忘乎所以了。磨完牙齿,吱吱心满意足的睡着了。哎,吱吱呀吱吱,你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呀!

第二天一大早,警卫员就发现总统先生的办公室损失惨重。吱吱以毁坏国宝罪被判处终身监禁!法律是公正严肃的,大明星吱吱被押解到牢房。吱吱两只小爪儿抓住铁栅栏,眼泪扑簌簌的往下淌。吱吱终于明白了:无论在哪里,无论是谁,只要你做了有损于别人利益的事,都是会受到惩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爱国人物的故事三百字王二小的英雄故事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就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现为保定市离休干部)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历史名人吴三桂和陈圆圆的故事

全文共 1468 字

+ 加入清单

吴三桂(1612年—1678年)字长伯。明辽东人,祖籍江苏高邮。武举出身,锦州总兵吴襄子,以战功及父荫授都指挥,崇祯四年(1631)八月,皇太极发动「大凌河之役」,吴襄在赴援时逃亡,导致全军覆灭,祖大寿降清,孙承宗罢去,吴襄下狱,乃擢吴三桂为辽东总兵官,镇守山海关。史载吴三桂部“胆勇倍奋,士气益鼓”,是明末最后一支有战力的铁骑部队。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逼近北京,崇祯帝飞檄加封他为平西伯,令其放弃宁远(今辽宁兴城)入卫京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吴三桂奉旨入援京师,十六日抵山海关,一路上“迁延不急行,简阅步骑”,二十日抵达河北丰润时,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已进入北京,崇祯自缢景山(煤山),北京失陷,吴三桂撤兵退保山海关。

李自成后曾多次招他归降,吴三桂再三犹豫,因其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将掠去,遂上书清睿亲王多尔衮,请清兵入关讨李。李自成害怕清兵入关,决定灭吴保关,4月13日,发兵二十馀万由李自成亲率大军,奔赴山海关攻讨吴三桂。

22日山海关之战,吴军初败,吴三桂求救于多尔衮,引清兵入关,吴三桂与清军在一片石战役中联合大败李自成,(传说因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掳劫,吴梅村有诗证:恸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受清封平西王。不久,他又为清军先锋,追击李自成,镇压陕西、四川等地的反清农民军。清顺治十四年(1657)受平西大将军,会同清军多尼等进攻南明云贵等地区。

十六年,清廷命他镇守云南,并引兵入缅,迫缅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康熙元年(1662),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被清廷晋封为亲王,兼辖贵州省,形成割据势力。与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子尚之信相呼应,成为拥兵自重的三藩。顺治十七年,朝廷以赋税不足,令吴三桂裁减兵员。吴三桂将绿营及投诚兵从六万人减至二万四千人,汰弱存强,留下的全是精锐之师。清廷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

吴三桂闻讯后叛清。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联合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及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等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起兵反清,挥军入桂、川、湘、闽、粤诸省,战乱波及赣、陕、甘等省,史称三藩之乱。

清政府调重兵全力镇压叛乱,逐渐扭转了战局,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国号大周,建元昭武。同年秋在长沙病死。其孙吴世璠继位,退据云南。康熙二十年(1681年)昆明被围,吴世璠自杀,余众出降。

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一些故事

陈圆圆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艳,能歌善舞,色艺冠时。

外戚嘉定伯周奎欲给帝寻求绝色美女,以舒解皇帝的忧虑之心,遂遗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觅艳。田畹寻得陈圆圆后,被其姿色醉迷,遂私下占为己有。

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吴三桂的父亲投降了起义军,陈圆圆被李之部下所掠。当吴三桂答应投降李自成时,闻圆圆已被李之部将所占,冲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为?”遂投降了清军与农民军开战。这就是吴梅村在《圆圆曲》中所曰:“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顺治中,吴氏进爵云南王,欲将圆圆立为正妃,圆圆托故辞退,吴三桂别娶。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对吴的爱姬多加陷害冤杀,圆圆遂独居别院。圆圆失宠后对吴渐渐离心,吴曾阴谋杀她,圆圆得悉后,遂乞削发为尼,从此在五华山华国寺长斋绣佛。

后来吴三桂在云南宣布独立,康熙帝出兵云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吴三桂死后,陈圆圆亦自沉于寺外莲花池,死后葬于池侧。直至清末,寺中还藏有陈圆圆小影二帧,池畔留有石刻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介绍历史人物赵云

全文共 752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喜欢的一位历史人物——赵云

谈起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时,我一定会说:“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赵云!”

自古以来,赵云就以一个英勇善战、忠心耿耿、智勇双全的人物出现。

作为一个“三国迷”,就不能不了解你喜欢的人物。下面我简要地把赵云的生平说一下。

赵云,常山真定人,字子龙,寿七十二岁,身高八尺余(约合180厘米)。在《三国演义》里面,赵云在袁绍和公孙瓒交战时期登场,刚登场就显示了一下威风,不但救了公孙瓒一命,还跟袁绍手下大将文丑打了个平手,一下就灭了袁绍的威风。第二天,赵云打得袁绍溃不成军,甚至把田丰这个“刚而犯上”的刚烈谋士打慌了,幸好袁绍要死拼下去,才好歹把赵云杀回去了。可是没过几天,赵云又觉得公孙瓒“亦袁绍等辈”,找了个借口回家了,然后投奔了刘备。

从这打住算,赵云已经换了两次“老板”,头一次是袁绍换成了公孙瓒,然后又由公孙瓒换成了刘备。当时刘备跟曹操完全唱反调,一个一贫如洗,一个殷实富裕;一个人才凋零,一个人才济济;一个一无所有,一个土地万里。结果刘备被赶得乱跑,后来总算请来了诸葛亮,没想到还是被赶着跑。

当阳之役也就是长板坡之战可让赵云出尽了风头。一个人救了简雍、糜竺、甘夫人、刘禅不说,还杀了曹营名将五十多名,灭了曹军的锐气。当刘备打刘璋的时候,赵云又把刘禅从孙夫人手里抢了回来。灭刘璋也有赵云的功劳,可他却只得了一个翊军将军的官职。

诸葛亮一出祁山的时候,因为马谡的失误而不得不撤退,又是赵云保护好了物资,理应封一个元帅才对。可是诸葛亮只说了几句好话而已,但赵云也没计较。

赵云最后还是被诸葛亮累死了,从这点不能不为赵云惋惜,也不能不为诸葛亮的笨而遗憾。有一首诗是赵云一生的评价,它是这么写的:“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历史人物对联

全文共 1292 字

+ 加入清单

1. 项羽

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半碎霸图空。

2. 孟子

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孔颜。

3. 屈原

(1)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

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2)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璧,湘流应识九歌心。

4. 孔子

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

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

5. 项羽、勾践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6. 荆柯

督亢图中不杀人;咸阳殿上空流血。

7. 司马迁

(1)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2)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

8. 苏武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9. 王昭君

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10. 诸葛亮

(1)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2)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3)伯仲之间见伊吕;先生有道出羲皇。

(4)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5)三顾频频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

11. 陶渊明

(1)醉眠多似陶彭泽;句法参同李翰林。

(2)质而绮,真而醉,自可传之千古;

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12. 李白

(1)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2)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3)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般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4)长安市上酒家眠,醉后敢将天子傲;

采石矶头明月好,当年犹说谪仙归。

13. 杜甫

(1)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2)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3)草堂留后世;诗对著千秋。

(4)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草堂三五里,春水群欧野老心。

14. 白居易

(1)风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匀留江山别离情。

(2)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亭;

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

15. 苏洵父子等

(1)一门三父子;峨眉共比高。

(2)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16. 范仲淹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17. 沈括

沈酣于东海西湖南州北国之游梦里溪山尤壮丽;

括囊乎天象地质人文物理之学笔端谈论自纵横。

18. 辛弃疾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19. 李清照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20. 文天祥

(1)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2)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法誓扫还金阙;

诗继少陵,派开南宋,列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

21. 岳飞

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可至南渡;

罪名莫须有,忠冢栖霞山,长留人愿,国魂几时北来。

22. 史可法

数点梅花亡国恨;二分明月故臣心。

23. 蒲松龄

(1)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2)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24. 孙中山

英雄作事无他,只坚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

自古成功有几,正疮痍满目,半哭苍生半哭公。

25. 鲁迅

(1)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2)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