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万年桥的来历(20篇)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明节的来历,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5006

作文

856

拗九节的来历

全文共 1745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二十九,是福州的“拗九节”。是日清晨,各家各户都像煮腊八粥一样,煮拗九粥过节。粥以糯米、红糖、花生、红枣、桂圆、荸荠、莲子等料(多亦不拘)混合煮成。煮好之后,上面再撒上炒好的黑芝麻,其色泽虽然难看,吃起来却很可口。凡已嫁的女子,是日必提粥回家探望父母与尊长者。盛粥的容器,必须用面积较大的海碗或小钵,粥面上用花生或红枣等排成“福”字或“寿”字图案,以示祝福之意,是谓“孝顺粥”,再佐以猪脚等美食。若遇父母或尊长者岁数逢九或九的倍数的,还要兼送线面与太平(鸭蛋)。她们把这些食物装在以竹蔑做成的漆有生漆的精美掼盒(礼盒)内,掼回娘家,献给父母与尊长者,以表孝心,是为拗九。

福州过拗九节还讲《目连救母》的故事。故事说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的母亲因违反佛规而被打入地狱。孝子目连每天都给母亲送好食的。但到了地牢门口都被小鬼食了,母亲都不能食到儿子送来的食物。后来目连想了个办法,在食物上面撒些黑芝蔴之类看似很脏的东西。小鬼不敢食,于是母亲食到了儿子送来食物,这一天正是正月二十九日。后人学习目连的孝心,择这一天为为父母和尊长者送九。清施鸿保《闽杂记》云:《窈九》:福州俗:以正月二十九日为“窈九”,人家皆以诸果煮粥相馈,如吾乡十二月初八僧尼所送之“腊八粥”。俗谓目连僧救母之遗,故亦称“孝子粥”。然《续通志》引《四时宝鉴》云:“高阳氏之子,好衣敝食糜,是日死,世作糜粥破衣,祝于巷,曰‘除贫’”。此其遗俗,则又不始于目连也。又有称“下九粥”者,初九为上九,十九为中九,二十九为下九也。福州人十分忌“九”。人们认为九是奇数,为阳数之穷,阳是旱灾,初入元一百六岁中,旱灾有九岁,称为厄会,亦称阳九。因此人们逢九就犯忌,迷信地认为人的岁数逢九则不吉利,会逢到厄难。故而在拗九节这一天,都要吃猪脚太平面和拗九粥。更有甚者,此日须向十家不同姓氏乞讨十种不同的拗九粥,混合而食之。希冀食了之后,能摆脱厄运与灾难,故拗九又称过九。但文人雅士既没有宦海风波,也没有商海风浪,故他们对拗九的理解不同,多把拗九视为“穷九”,认为逢九必穷。于是他们利用拗九节这天,打扫室内尘秽,把不同的破旧东西扔掉,以示送穷迎富之意。在他们眼里,拗九节是送穷节。这种看法有清林祖焘一诗为证:“相传拗九饴芳辰,各煮粥糜杂枣榛,推尽尘封投尽秽,送他穷鬼迎钱神。”

千百年来,“百善孝为先”一直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农历正月二十九是福州的“拗九孝敬节”,榕城依然春寒料峭。这天一大早,出嫁的女儿用糯米、红糖、花生、红枣饽荠、红豆、芝麻等做成“拗九粥”,送给父母品尝以表达孝敬双亲之情。一碗甜粥赠老人,不忘父母养育情。福州这一特有的民俗习惯一直延续至今。一碗香气四溢的“拗九粥”凝聚着子女们的孝心,体现着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美德。 从2005年起,每年“拗九孝敬节” 期间,市委文明办、市老龄委等部门都联合发出倡议,在全市开展“弘扬孝敬美德、共建和谐社会”主题系列活动,以倡导敬老爱老的道德风范,培养公民良好道德修养为重点,弘扬和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开展一系列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充分发动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参与,让他们从中受到感染、得到教育。

每年的“拗九孝敬节”都很热闹。在福州大饭店,光荣院的老人欢聚一堂,青年志愿者为他们送上了节日礼物,学生们表演精彩的节目;在仓山区城门镇泸雷村的陈氏祠堂里,2000 名老人参加了 “孝敬宴”,声势浩大的“孝敬宴” 共举办了225 桌;市公交公司 300辆的“两岗”、“两号”(党员示范岗、巾帼文明岗、青年文明号、工人先锋号)公交车的司乘人员,为每位乘车的老年人,发放了精心制作的吉祥果、心愿卡,让老人在出行中感受着浓浓爱心;百年老店“安泰楼”酒家门口支了一口大锅,为过往的老年人赠送“拗九粥”;中小学生开展为老人制作一份贺卡、煮一碗拗九粥、梳一次头、说一句感恩的话、倒一杯热茶、整理一次房间、陪同上一次公园、演一组节目等“八个一”敬老爱老活动,学生还撰写了活动心得体会,主办单位共收到学生真情实感“拗九”活动感言3500多封。

“孝老爱亲”不仅是美德和责任,更是城市魅力和内涵的体现。在这个福州特有的“孝敬日”里,榕城处处洋溢着“拗九粥”的芳香,涌动浓浓的敬老情。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国际护士节的来历

全文共 1796 字

+ 加入清单

弗劳伦斯·弗洛伦斯·南丁格尔(1820年5月12日—1910年8月13日),生于意大利中部历史名城佛罗伦萨的一个富有移民家庭,后来随家迁居英国。幼小时就勤奋好学,遍览各种经典名著。曾就读于法国巴黎大学,操英、法、意、德诸国语言。她的父母希望她发展文学、音乐才能,跻身名流社会,而她对此兴致淡薄。她在日记中写道:“摆在我面前的道路有三条:一是成为文学家;二是结婚当主妇;三是当护士。”她不顾父母的反对而毅然选择了第三条道路。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女士,在幼年时就怀有一颗慈祥仁爱的心灵。她爱护生命,家里饲养的小动物受伤了,她细心给它包扎,让伤口慢慢愈合起来。弗洛伦斯·南丁格尔怀有一个崇高的理想、认为生活的真谛在于为人类做出一些有益的事情。做一个好护士,是她生平的唯一宿愿。1844年,她从英国出发开始了欧洲大陆的旅行,足迹遍及法、德、比、意等 国,对各该国的医院进行了考察。1850年还到德国一所女护土学校,接受短期的医护训练。她的才智被发现了,1853年受聘担任伦敦患病妇女护理会的监督职。

1854到1856年之间,为争夺巴尔于半岛的控制权,土耳其、英国、法国、撤丁先后向沙俄宣战,进行了有名的克里米亚战争。一开始,法国陆军医院就有护土护理伤病员;而英国的战地医院管理不善,条件极差,又没有护土护理伤病员,土兵死亡率高达50%多。弗洛伦斯·南丁格尔主动提出申请志愿前往战地担任看护工作。在英国政府的邀请下,她率领护士38名抵达前线,在四所战地医院服务。当时前线用品蹬乏,水源不足,卫生极差,医生还怀有敌意,但她毫不气馁,竭力排除种种困难,为伤病员解决必需用物和食品,组织士兵家属协同工作,增加他们的营养,从而使战地医院面目改观,在半年左右的时间里,伤病员的死亡率下降到了2.2%。她的功绩顿时传播四海。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慈祥可亲,热爱伤病员。她工作严肃认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卓越的组织才能。她日以继夜地不停工作着。每次,当她手持油灯巡视四里长街的伤病员时,身影所到。士兵们都以亲吻她的身影来表示对她的崇高敬意,并一致亲切地称呼她为“提灯女士”。一时成了英国传奇式的人物,美国著名诗人朗费罗,还特地写诗赞颂她的功绩。

1856年,弗洛伦斯·南丁格尔任陆军医院妇女护理部总监。战后回国,被尊为民族英雄,但她谦恭礼让,自束很严,谢拒了官方的交通工具和一切招待盛会,决心为改善英军的卫生条件而继续努力。1857年,她促成皇家陆军卫生委员会的建立,同年还开办了陆军军医学校。

1860年,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用英国政府奖励的4400英镑公众捐款,在英国圣托马斯医院内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土学校--弗洛伦斯·南丁格尔护士学校。随后又创办了助产士及济贫院护士的培训工作。她对医院管理、部队卫生保健、护土教育培训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后世誉为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

1901年,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因操劳过度,双目失明。1907年,英王颁发命令,授予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功绩勋章,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接受这一最高荣誉的妇女。她逝世后,遵照她的遗嘱,未举行国葬。

1912年,在国际护士理事会倡议下,世界各国医院和护士学校以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的生日5月12日为国际护士节,以此纪念这位英国护理学先驱、人类护理事业的创始人。5月12日是全世界护士的共同节日。在这一天,世界各地举行纪念活动,激励广大护士继承和发扬护理事业的光荣传统,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做好治病救人工作。护理战线上的“白衣天使”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把真诚的爱心无私奉献给了每一位患者,她们学习和发扬着近代护理学创始人弗洛伦斯·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的精神。

如今,在英国伦敦的街头还竖立着她的一座铜像,在10英镑纸币的背面也印有她的半身像,她就是近代护理学的奠基人弗洛伦斯·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在黑暗的深夜,弗洛伦斯·南丁格尔手持油灯巡视病房,伤兵们为表示对她的崇高敬意,亲切地称她“提灯女士”。英国人把她看做是英国的骄傲,美国著名诗人朗费罗还特地写诗赞颂她的功绩,赞美她的高贵精神,称她为女界的英雄——看,就在那愁闷的地方,我看到一位女士手持油灯,穿行在暗淡的微光中,轻盈地从一间房屋走进另一间房屋。像是在幸福的梦境之中,无言的受伤士兵慢慢地转过头去,亲吻着落在暗壁上的她的身影,那盏小小的油灯,射出了划时代的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作文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有很多节日,有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春节。。。。。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中秋节。

有一次,中秋节的时候,叔叔。爸爸。妈妈。我和妹妹一起去公园玩,我们还带着一盒月饼,五瓶牛奶,五包清香。然后,我们就上车啦。到了那里,我就看见许多漂亮的花,爸爸和叔叔一起对我和妹妹说:"你们先去玩吧!"我们玩了碰碰车。过山车。滑滑梯。跷跷板。。。。。。好玩极了。到了中午的时候,我们该吃午饭了。可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妹妹不想吃,她把大家弄得很不高兴和开心。幸好叔叔是医生,叔叔还偷偷的把他的医生箱带来了,他把箱子打开,拿出温度计给妹妹量。妹妹一看见温度计就跑了,我看见妹妹跑了就快步追去。妈妈心急地说:"万一她们都跑不见了,怎么办呢?"妈妈刚说完,我就拉着妹妹回来了,我生气的对妹妹说:"你给我老实点,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妹妹害怕地说:"没有那里。"我又说:"那你为什么不吃饭呢?"说完,我就拉着妹妹去买东西吃了。吃完后,我们就乘叔叔的车回家了。

我觉得今年的中秋节真是一个快乐。有趣的节日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元宵节的来历

全文共 2194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元宵节来历,民间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传说一: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 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 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 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 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 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 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 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们就 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 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传说二:则和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的个性既善良又风趣.如果宫 里有谁得罪了汉武帝,总要靠东方朔来讲情.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汉武帝觉得有点无聊,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 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的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 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 她进宫以后,就再没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 加的思念家人.她想,既然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还不如一死了之,于是 才来投井.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非常的同情她,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 让她和家人团聚.这一天,东方朔出宫后,便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 .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 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个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 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你们若看到一个骑粉色银驴的红衣姑娘,马上跪地哀求.那姑娘便说:“我是领旨来烧长安的.玉帝还要站在 南天门上观看.既承父老求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 到皇宫去禀报皇上.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六天火,焰红宵夜”.汉武帝一看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 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 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汤圆.万岁焚香上 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六晚 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六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 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到了正月十六日长安城里张 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双亲、妹妹团聚了.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 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 月十六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传说三: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明朝有增加了戏曲表演.灯市所用的彩灯,也演绎出 “橘灯 ”、 “绢灯 ”、 “五彩羊皮灯 ”、 “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始于南宋的灯谜,生动活泼,饶有风趣.经过历代发展创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凤格等一百余种,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横生.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元宵分实心和带馅两种.有香辣甜酸咸五味.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桂花酒酿元宵、以肉馅、豆沙、芝麻、桂花、果仁制成的五味元宵以及用葱、芥、蒜、韭、姜制成的象征勤劳、长久、向上的五辛元宵都各有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八一”建军节的来历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从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南昌起义之日算起的,今年的“八一建军节已经是建军八十六周年了!为什么会把“八一”定为建军节呢,大家都知道,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以周恩来为首的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北伐部队2万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保存下来的南昌起义军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正式组成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那么是什么时候颁布把“八一”作为建军节的命令呢?其中细节又是怎么样呢?很多同志可能不慎详解,今天我就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八一”建军节的来历和一些细节。

那是在一九三三年六月三十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做出了此项决定,并发布命令,确定八月一日为中国工农红军建军的纪念日。更鲜为人知的是,颁布这项命令的人是项英同志。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先来看看当年决定“八一”建军节的那一份命令: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英文介绍中秋节的来历

全文共 2570 字

+ 加入清单

"zhong qiu jie", which is also known as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celebrated on the 15th day of the 8th mon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it is a time for family members and loved ones to congregate and enjoy the full moon - an auspicious symbol of abundance, harmony and luck. adults will usually indulge in fragrant mooncakes of many varieties with a good cup of piping hot chinese tea, while the little ones run around with their brightly-lit lanterns.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这天,每个家庭都团聚在一起,一家人共同观赏象征丰裕、和谐和幸运的圆月。此时,大人们吃着美味的月饼,品着热腾腾的香茗,而孩子们则在一旁拉着兔子灯尽情玩耍。

"zhong qiu jie" probably began as a harvest festival. the festival was later given a mythological flavour with legends of chang-e, the beautiful lady in the moon.

中秋节最早可能是一个庆祝丰收的节日。后来,月宫里美丽的仙女嫦娥的神话故事赋予了它神话色彩。

according to chinese mythology, the earth once had 10 suns circling over it. one day, all 10 suns appeared together, scorching the earth with their heat. the earth was saved when a strong archer, hou yi, succeeded in shooting down 9 of the suns. yi stole the elixir of life to save the people from his tyrannical rule, but his wife, chang-e drank it. thus started the legend of the lady in the moon to whom young chinese girls would pray at the mid-autumn festival.

传说古时候,天空曾有10个太阳。一天,这10个太阳同时出现,酷热难挡。弓箭手后翌射下了其中9个太阳,拯救了地球上的生灵。他偷了长生不死药,却被妻子嫦娥偷偷喝下。此后,每年中秋月圆之时,少女们都要向月宫仙女嫦娥祈福的传说便流传开来。

in the 14th century, the eating of mooncakes at "zhong qiu jie" was given a new significance. the story goes that when zhu yuan zhang was plotting to overthrow the yuan dynasty started by the mongolians, the rebels hid their messages in the mid-autumn mooncakes. zhong qiu jie is hence also a commemoration of the overthrow of the mongolians by the han people.

在14世纪,中秋节吃月饼又被赋予了一层特殊的含义。传说在朱元璋带兵起义推翻元朝时,将士们曾把联络信藏在月饼里。因此,中秋节后来也成为汉人推翻蒙古人统治的纪念日。

during the yuan dynasty (a.d.1206-1368) china was ruled by the mongolian people. leaders from the preceding sung dynasty (a.d.960-1279) were unhappy at submitting to foreign rule, and set how to coordinate the rebellion without it being

discovered. the leaders of the rebellion, knowing that the moon festival was drawing near, ordered the making of special cakes. packed into each mooncake was a message with the outline of the attack. on the night of the moon festival, the rebels successfully attacked and overthrew the government. what followed wa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ing dynasty (a.d. 1368-1644). today, moon cakes are eaten to commemorate this event.

在元朝,蒙古人统治中国。前朝统治者们不甘心政权落入外族之手,于是密谋策划联合起义。正值中秋将近,起义首领就命令部下制作一种特别的月饼,把起义计划藏在每个月饼里。到中秋那天,起义军获取胜利,推翻了元朝,建立明朝。今天,人们吃月饼纪念此事。

[英文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元节的来历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中元节

佛教盂兰盆节起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出自《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

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

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目莲遵佛旨意,于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其母,其母亲终得食物。"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名字的来历作文400字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我叫胡梓钺,听妈妈说我名字来历,我才知道我的名字可有着大学问哪!

不要着急,待我一一道来:我姓胡,“胡”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58位。这个姓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前国家主席胡锦涛,著名歌星胡歌、胡彦斌,都是我们胡家的名人。再说到我这“梓”字,那时候,我们老家那边都流行名字中间带个“梓”,“梓”字就荣幸的到我的名字上来了。而“钺”那就更具有深远意义了!我姑奶奶的好朋友经常给人起名,她给我姑奶奶说我缺金。但是,这么多带“金”的字不选,为什么偏偏选了这个“钺”呢?听妈妈说,每当妈妈听到音乐时,我就在妈妈的肚子里乱动。所以,就给我从音乐的yue(乐)的谐音里找带“金”的字。巧了!“乐”的谐音里带“金”的只有“钺”这个字。可是,我觉得给我起名“钺”还有另外一个意思:“钺”本义指古代兵器,爸爸妈妈是想让我遇到困难时要坚强,不退缩,敢于拼搏。

我真的要感谢爸爸妈妈,现在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为父母争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希望草的来历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10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6666年5月12日下午,在火星和煦的阳光里,绿树成荫,我照例走进学校的图书馆查阅资料。忽然,在书架的最顶层我发现了一本落满灰尘的晶石影像册,那是很多年前人们常用的日记本,里面可以长期保存着当时的声像、文字资料。

这么一件老古董会记些什么呢?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我拿下像册轻轻擦去封面上的浮灰,激动的打开了它。划动书页,只见扉页上写着两行字---“2222年、南毅”。

“2222年,难道就是历史书上学到的那次地球大灾难的年份?”我的心不由得提到了嗓子眼。书上记载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这次大灾难中丧生,是地球有史以来仅次于恐龙灭绝的重大自然灾害事件,直接导致了地球最终被人类废弃。想到这里,我的兴趣更浓了,也加快了翻阅的速度。1月1日、1月2日、1月3日……5月12日,周一,在那天的日记里,南毅写道:

“今天早晨,天空灰蒙蒙的,我在上学途中甚至看不清自己脚上这双闪着淡黄色荧光的鞋子,尽管我早已习以为常这样的天气,但内心中仍有一丝莫名的不安。

第二节上课铃声传来,化学课张老师戴着那个“超级防霾面罩”走进了教室。他沙哑的声音从麦克风里传出来,只能看到他面罩内一张一合的大嘴,就像一只关在鱼缸里吐泡的金鱼。今天课程讲述的是“雾霾”的成因。

这时,天慢慢的暗了下来,天空中一团巨大的黑云遮住了昏黄的太阳。霎时间,狂风大作,灰色的颗粒状物质从天而降,敲击在窗户上发出呯呯的声音,教室的音箱里传来了王校长急促的声音:“所有的老师、同学们请注意,接环境应急部门紧急通知,由于空气中的雾霾浓度过高,全市范围内降下历年来最大的一场霾雹,霾雹落地融化分解后会生成大量有毒气体,擅自在室外活动可能引起气体中毒,请立即关闭门窗,千万不要离开教室,等待救援!”

读到这里,点击像册中的实时天气选项,只见卫星云图中有一个巨大的云团,就像《西游记》里妖怪掀起的妖风在空中扭动,从四大工业大国上空升起,逐渐蔓延到了美洲、欧洲、亚洲……。

像册的文字中断了三个多月。八月一日,周五,南毅写道:作为一名幸存者,今天我从医院出院。回家的路上,密闭的车窗外看不到一个行人。听妈妈说,家里已经买好了去火星的船票,准备乘坐诺亚方舟号太空船移民了,我的心里简直有着一万个不舍和无奈,希望火星不要成为第二个地球。

逐渐的我走进了南毅的世界,每天下午都会准时来到图书馆,借阅这本晶石像册,用了一个月时间。今天我终于读到了最后一页。十月一日,周一,南毅写道: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我感到自己将要走到生命的尽头,回首往事,我最自豪的事情莫过于通过自己毕生的研究,终于培育出适合火星生存的绿色吸霾植物——希望草,我想只要我的子孙们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将火星改造成另一个绿色的地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写过年的来历作文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今年的除夕,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然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会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元节的来历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也有说法中元节是在农历7月14日。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在封建时代,地方官府还命令寺庙的和尚道士设孤魂道场,以祭奠阵亡的军士,中元节时,人们要焚烧大量的纸钱。

对于我们南方习俗,中元节前后三天晚上最好都不要出门。而且一定要给逝去的亲人烧纸钱。

中元节的来历: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有些地方,尤以中国南方,是七月十四日,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部分客家人的称谓,相对于中秋为八月半)。节日的庆祝活动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直到七月三十日,长达一个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端午节的来历500字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马上我们又要过什么节了呢?哈!马上就要过端午节啦!咦?那端午节又是怎么来的呢?你想不想知道?想知道的话那么我就来告诉你:

这个大家可能都知道:为了纪念屈原。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投罗江自杀,死后被蛟龙所困,世人很伤心。于是,每到五月初五,便投五色丝棕于水中,以此驱散蛟龙;又有人说屈原自投罗江之后,当地老百姓立刻划船捞救,一直划到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尸体。那时恰巧下起雨来了,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到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大夫时,再次冒雨行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龙舟竞赛。看来吃粽子,赛龙舟都与屈原有关。有人还做了首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文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志诚冤!”

为了纪念屈原是端午节的来历之一我还有个关于端午节的来历的故事呢!那就是恶日说。这个大家可能就不熟悉了那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据《史记》记载,孟尝君生于五月初五,他父亲曾让他母亲放弃田文,理当这一日生的孩子会害父的。为什么呢?因为《风俗通义》中有“五月初五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说法。东晋大王镇恶出生于五月初五,他祖父便给他起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出生于五月初五,从小便寄养于宫外。可见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这样在五月初五插菖蒲,艾叶以驱鬼熏苍术以避邪是顺理成章的。

端午节的来历真多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元节的来历与习俗

全文共 1281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七月十五,古称中元节,其起源应与我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道教盛行后,附会传统,创立了天、地、水三官神祗。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道教书中说,凡是这三天,三官都要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其中地官所管为地府,当然所检的重点是诸路鬼众了。所以这一天,众鬼都要出离冥界,接受考校。道门中於这一天例行设醮为地官庆贺诞辰,同时信众也出资设斋为祖先求冥福,请地官赦免罪过,早升天堂。这是中元节成为民俗节日的主要原因。

一般老百姓要举行祭祖仪式。当然这根据地方习俗的不同繁简也不同。有的地方要举行家宴,供奉时行礼如仪。酹酒三巡,表示祖先宴毕,合家再团坐,共进节日晚餐。断黑之后,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据说在今天的新加坡、马来西亚一带中元节祭祖活动十分隆重。而一些地方,也就是去坟地给先人磕个头、点柱香的事了。

在一些地方,中元节晚上有放河灯的习俗。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现代女作家肖红《呼兰河传》中对此有过描述——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七月十五日,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山西定襄一带有将麻、谷悬挂门首的民俗。

七月十五日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包括出嫁的女儿及女婿、外孙,另过的儿子及媳妇、孙子等等),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羊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现在已经不那么严格讲究了,完全依据主人的情趣,羊、虎、牛、鱼、兔、人各种造型的馍都有。人均一兽的花馍捏完以后,还要再捏许多瓜、果、桃、李、莲、菊、梅等造型的花馍,点缀以花、鸟、蝴蝶、蜻蜒、松鼠。个头较前要小,做为走亲戚,看朋友的礼品。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经过五色着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称为绝佳的手工艺品。

七月十五日又是佛教盂兰盆节。「盂兰盆」乃梵语音译,原义是解倒悬,传说佛的徒弟目健连,苦於其母生前作恶,被罚下地狱深处,无由解脱,去问佛有什么解救法门。佛告诉他,於僧徒解制日(在中国是七月十五)斋僧,可救鬼魂脱离地狱之苦。依佛教仪规,四月中开始坐夏,即入寺院清修,日间不准外出,七月十五日结束,叫做解制日,可以出来接受信众布施,所以有此一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寒食节的来历

全文共 1032 字

+ 加入清单

寒食节的来历是怎样的呢?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这是很多人都存在的疑问。寒食节,从词面上来理解,便是吃冷食的一天。但为什么这一天要吃冷食,不能生火做饭呢?中国这些传统的节日,都是历经千年的洗礼之后流传至今,有着深刻教育意义的典故,才会让人们千古颂扬和纪念。

寒食在民间流传中,又被称之为“禁烟节”、“冷节”、“百五节”,一般是在清明节前的一两天。起初的习俗单纯是禁烟火只冷食而已,到了后来不断的变化,而增加了一些元素,例如: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发展两千多年的历史,曾被称为民间最大的祭纪念日。

为什么会有寒食节这个节日,有熟食不吃非常要吃冷食,此不是和自己过不去吗?还是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的?如此典故还是寒食节的来历细细说起。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宫内几位王子为了争取王位而相互算计谋害,而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先下手为强陷害太子申生,太子申生被逼自杀。此事还没有完,此时已经祸及太子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为了躲避骊姬的祸害,没有办法之下只能够流亡在外。在流亡期间,重耳忍辱负重,更让他倍受打击的是原来拥护他的臣子都背离了他,都自寻高就而去。还跟随着他的忠心耿耿的臣子已经极少数。其中有一个臣子叫做叫介子推。流亡在外,一日三餐也没有办法保证,有一次,重耳突然非常的想吃肉,就和跟前的几个臣子说,而这个时候,从哪可以找得到肉呢?介子推对重耳极为效忠,背着重耳偷偷的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并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重耳吃着肉,美味得大为感叹,问介子推哪来的肉。众臣子告诉重耳说这是介子推身上的肉,重耳听后非常的感动,对介子推说:“他日重得天下,必不负你!”

十九年后,重耳果然重得了天下,回国做了君主,就是着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却单单忘记了介子推。有臣子向晋文公提醒当年介子推割肉献主的事,晋文公才猛然省起,心中有愧万分。于是立即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但是介子推为人低调,不愿受封赏,晋文公差人几次也没有办法把介子推请回来。没有办法之下,晋文公亲自去请接。介子推自知晋文公亲自到来,便把年迈的老母亲背上山林,为避开晋文公。晋文公派兵搜山三天三夜依然没有找到介子推,晋文公计上心头,下令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介子推自然会走出来。但没有想到,火烧山后,一直没有介子推的身影出现,待大火熄灭后,晋文公派焦急再派兵搜山。结果发现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活活被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羊的生肖来历

全文共 1009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羊是一位同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一样伟大的人物,普罗米修斯因盗天火给人间而被送上台,羊则因盗五谷种籽给人间而舍身取义。

在远古洪慌时代,人间是没有五谷的,人类靠蔬菜和野草为生,严重的营养不良,使人类面黄饥瘦。

有一天秋天,一只神羊从天宫来到凡间,发现人类面有菜色,神情萎靡。问及原因,才知道人类不种粮食,连什么叫粮食也不知道。神羊善心大发,当即告诉人们下次一定给他们带些粮种来。原来当时只有天宫御田里才种有营养丰富的粮食。吝啬的玉帝不愿把粮食的美味拿给人类分享。神羊回到天宫后,趁半夜守护天神熟睡之际,偷偷溜进御田里,摘下五谷(稻、稷、麦、豆、麻),含在口中,趁天未亮,溜至凡间,人类听说神羊给他们带来了五谷种子,都十分好奇。神羊把种籽交给人类,又吩咐了种植五谷的方法,就悄悄地回到天宫去了。

人类播下五谷种籽,当年就长出了庄稼。在收获时,人类见到五谷的穗,即似羊头,又像羊尾,收获的粮食又香又甜,收获的麻织成的衣裳又轻又暖。人们在秋收冬藏之后,便举行了盛大的祭祀仪式,以感谢神羊的送种之恩,这类秋收冬藏的农家祭祖仪式至今仍有部分农村在举行。

盛火的祭羊仪式惊动了玉帝,玉帝又想到了人间出现五谷。立即想到神羊把谷各带给人间。查明情况后,玉帝迁怒神羊,命令天宫宰羊于人间,并要人们吃掉羊肉。

第二年奇怪的事儿发生了,在神羊行型的地方,先是长出了青草,后来长出了羊羔,羊从此在人间传宗接代,以吃草为生,把自己的肉、奶无私地贡献给人类,人类则出于对羊舍身这种的感谢,每年都举行腊祭,以示纪念。

当人类听说玉帝要挑十二种动物为人类生肖,并赐为神之后,人们一致推举羊作为这类生肖。尽管玉帝对羊盗谷之事耿耿于怀,但难拗众人意见,只好同意羊当上了生肖。

属羊人常因举止优雅,对人富有同情心而被人称道。属羊人喜欢儿童和小动物,是自然主义者。属羊人们很会理家。属羊人们能轻易谅解别人的过错,理解别人的难处。属羊人们在时间上慷慨,在金钱上大方,当别人落得无处安身、袋空如洗时,别人要相信属羊的朋友决不会见别人处困境而不顾的。无论走到哪里,属羊人都喜欢与人交往,对愿和属羊人合作的人以诚相待。一个人属羊意味着属羊人将来有美满婚姻,属羊人不仅会受到生活伴侣的爱,同样也会受到其属羊人亲属的爱戴。属羊人们不喜欢十分严格的约束,不能很严格地要求自己,对人也很少加以批评。尽管属羊人们温和,不善于反抗,但在压力下要求属羊人们去做事也是不可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农历三月三的来历与习俗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宫观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记”对真武大帝的来历和国内主要的真武道场以及真武“救军旅之祸”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简明而艺术的阐释。说明了人们在三月三纪念真武大帝的来由和意义。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晚上,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说这天鬼魂到处出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复活节的来历

全文共 1792 字

+ 加入清单

On Easter Sunday, Christians celebrate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Lord, Jesus Christ. It is typically the most well-attended Sunday service of the year for Christian churches.

Christians believe, according to Scripture, that Jesus came back to life, or was raised from the dead, three days after his death on the cross. As part of the Easter season, the death of Jesus Christ by crucifixion is commemorated on Good Friday, always the Friday just before Easter. Through his death, burial, and resurrection, Jesus paid the penalty for sin, thus purchasing for all who believe in him, eternal life in Christ Jesus.

(For a more detailed explanation about his death and resurrection, see Why Did Jesus Have to Die? and Timeline of Jesus Final Hours.)

Easter Season

In Western Christianity, Easter marks the end of Lent, a 40-day period of fasting, repentance, moderation and spiritual discipline in preparation for Easter. Lent begins on Ash Wednesday and ends on Easter Sunday. Eastern Orthodox churches observe Lent or Great Lent, during the 6 weeks or 40 days preceding Palm Sunday with fasting continuing during the Holy Week of Easter. Lent for Eastern Orthodox churches begins on Monday and Ash Wednesday is not observed.

Because of Easters pagan origins, and also because of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Easter, many Christian churches choose to refer to the holiday as Resurrection Day.

Easter in the Bible

The biblical account of Jesus death on the cross, or crucifixion, his burial and his resurrection, or raising from the dead, can be found in the following passages of Scripture: Matthew 27:27-28:8; Mark 15:16-16:19; Luke 23:26-24:35; and John 19:16-20:30.

Determining the Date of Easter

In Western Christianity, Easter is always celebrated on the Sunday immediately following the Paschal Full Moon.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春联的来历故事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中,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

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它去喂虎。

因此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

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此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二十三,糖瓜粘”的来历和传说

全文共 2602 字

+ 加入清单

“二十三、糖瓜粘”,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小年,这一天的俗习是“送灶爷”,据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述职,所以家家户户会敬献糖瓜(也有用芝麻糖、花生糖等代替),为的是让灶王爷嘴甜一点,多在玉帝面前说好话,来年给家里一个更红火的光景。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1.【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中国传统文化民间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

祭灶、送灶神、送灶王,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2.祭灶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他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相当丰富的。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对于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

由于各地风俗不同,民间还有“跳灶王”和“打灶王”的活动。

3.吃灶糖

古话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

吃灶糖,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稍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然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清人写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关东糖”、“糖饼”。关东糖在东北的农村、城市里,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贩叫卖:“大块糖,大块糖,又酥又香的大块糖。”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中考作文素材:中秋节的来历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是东亚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起源于中国,为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

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日本、越南、朝鲜半岛等地的传统节日。

起源: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但并没有说明是八月的哪一天。

唐朝以后,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一般认为,中秋节开始盛行于宋朝,元末朱元璋起兵时以月饼秘密传递“八月十五日杀鞑子(即蒙古人)”讯息,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将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明清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大传统节日。《正德江宁县志》载,中秋夜,南京人必赏月,合家赏月称为“庆团圆”,团坐聚饮称为“圆月”,出游待市称为“走月”。 关于中秋节来源的传说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最著名。该传说在民间有多个版本流传,大致内容是:相传在远古时代的射日英雄后羿娶了嫦娥,并成为帝王,可是他愈来愈暴戾,多番施行恶政,成了大暴君。有一天,后羿从王母娘娘的手中求得到一包不死药,只要吃了不死药,就能长生不老。嫦娥知道后为拯救苍生免受后羿永远的统治,就把不死药全部吞下,然后变成了仙女,往月宫飞去。百姓们得知嫦娥奔月成仙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嫦娥祈求平安吉祥,由此便逐渐形成了中秋节拜月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五一劳动节的作文:劳动节的来历

全文共 1454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五一劳动节就要来了.大家知不知到它的来历呢?如不知道,那就听偶娓娓道来吧!

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这次大会上,法国代表拉文提议:把1886年5月1日美国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与会代表一致同意,通过了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决议。从此,“五一”国际劳动节诞生了。

为什么要把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呢?这还得从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工人运动说起。

当时,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国家,逐步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为了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榨取的剩余价值,以维护这个高速运转的资本主义机器,资本家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

在美国,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至16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但工资却很低。马萨诸塞州一个鞋厂的监工说:“让一个身强力壮体格健全的18岁小伙子,在这里的任何一架机器旁边工作,我能够使他在22岁时头发变成灰白。”沉重的阶级压迫激起了无产者巨大的愤怒。他们知道,要争取生存的条件,就只有团结起来,通过罢工运动与资本家作斗争。工人们提出的罢工口号,就是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1877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罢工开始了。工人阶级走向街头游行示威,向政府提出改善劳动与生活条件,要求缩

短工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罢工不久,队伍日渐扩大,工会会员人数激增,各地工人也纷纷参加罢工运动。

在工人运动的强大压力下,美国国会被迫制定了八小时工作制的法律。但是,狠毒的资本家根本不予理睬,这项法律只不过是一纸空文,工人们仍然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倍受资本家的折磨。忍无可忍的工人们决定将这场争取生存权利的斗争,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准备举行更大规模的罢工运动。

1884年10月,美国和加拿大的八个国际性和全国性工人团体,在美国芝加哥举行一个集会,决定于1886年5月1日举行总罢工,迫使资本家实施八小时工作制。这一天终于来到了。5月1日,美国2万多个企业的35万工人停工上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各种肤色,各个工种的工人一齐进行总罢工。仅芝加哥一个城市,就有4.5万名工人涌上街头。这下,美国的主要工业部门处于瘫痪状态,火车变成了僵蛇,商店更是鸦雀无声,所有的仓库也都关门并贴上封条。当时在罢工工人中流行着一首“八小时之歌”,歌中唱道:

“我们要把世界变个样,我们厌倦了白白的辛劳,光得到仅能糊口的工饷,从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思考。我们要闻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我们相信:上帝只允许八小时工作日。我们从船坞、车间和工场,召集了我们的队伍,争取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八小时归自己!”

激昂的歌声唱出了工人的心声,唱出了全世界无产者的共同愿望,也感染了广大的群众,他们纷纷声援工人的罢工运动,将罢工运动推向新的高潮。罢工运动所表现的巨大力量使政府当局和资本家极为恐慌,他们不甘心答应工人的条件,便露出他们狰狞的一面。5月3日,芝加哥政府当局终于撕下了“民主”的假面具,用暴力镇压工人。他们组织罢工破坏者在警察的保护下混进工人的罢工队伍,故意制造混乱,以此为借口,当场开枪打死六个工人。这一暴行,激起了全市工人的极大愤慨,他们决心为死难的工人兄弟们报仇!

为纪念美国工人1886年5月11日的罢工运动,为推动整个世界工人阶级的斗争热情,就把这一天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在以后的每年5月1日,各国的工人阶级都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以争取自身的权利。

同学们你们知道了吗?最后偶诺亚猪各位银节日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