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抗日英雄赵一曼的故事简短【汇总20篇】

导语:猫和老鼠本身就是一对天敌,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抗日英雄赵一曼的故事简短,欢迎参考!

浏览

3559

作文

203

战斗英雄拉玛扎布英勇牺牲的故事

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1948年10月15日,我军解放锦州之后,又在沈山铁路线的黑山、大虎山一带与援锦之敌展开了激战。

10月25日凌晨5时,困兽犹斗的廖耀湘兵团为打通逃往营口的退路,命号称“虎”师的新6军22师向大虎山我军阵地再度发起进攻,敌66团向大虎山右翼青苔泡村我内蒙骑兵1师2团防守阵地涌来。持续3个多小时的激战中,敌人在飞机和重炮掩护下多次发动集团冲锋,但是都被来自内蒙草原的蒙古族勇士英勇地击退。损失惨重的敌人久攻不下,就在我军正面构筑重机枪阵地,调集兵力,准备发动更凶猛的攻击。这时,我2团由于连续作战,弹药不足,局势十分险恶。为扼制敌人进攻,坚守青苔泡阵地,上级决定派骁勇善战的3连长拉玛扎布率队在敌进攻时实施乘马反冲锋。

拉玛扎布率领3连风驰电擎般地冲入敌群,马刀翻飞,左劈右砍,杀得敌人哭爹喊娘,狼奔豕突,仓皇溃退。拉玛扎布跃马挥刀,一连劈死十几名敌人,马刀和衣服上溅上许多鲜血。当他发现一片坟堆后的敌重机枪阵地还在喷吐火舌负隅顽抗时,便怒吼一声:“拔掉它!”他毅然催马,箭一般冲去。在距敌阵地30米处,冲在最前面的白马突然被密集的子弹扫中,拉玛扎布猛地被掀下马来,他趁势就地滚了几滚,看到伴随他冲锋陷阵的战马倒在血泊中,心疼得掉下眼泪。

这时,我冲锋的队伍中又有人接连落马,拉玛扎布心急如火,他从腰间拔出手榴弹甩向敌人,“轰”的一声,敌人的一挺机枪哑了。拉玛扎布又投出两颗手榴弹,随着爆炸声,他像一只猛虎从地上跃起,一手挥着马刀,一手举着手榴弹,带着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冲上了敌人阵地。“哒哒哒……”魂飞魄丧的敌人慌乱中开了枪,拉玛扎布前胸多处中弹,向前扑倒,一腔热血喷洒而出,染红了身下的土地,马刀和手榴弹仍紧紧地攥在手里……

拉玛扎布的英雄事迹,迅速在部队传开,为表彰他的卓越成绩,部队给他追记战斗三大功(相当于特等战功),并授予“人民烈士”的光荣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爱国小英雄故事二:小交通员潘冬子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1934年秋,主力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参加了主力红军的父亲出发前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冬子把它当作宝贝似的收藏了起来。

红军一走,大土豪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又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冬子的母亲作为游击队的交通员,走东村奔西庄地传达着党的精神。在一次行动中,冬子妈被胡汉三的“靖卫团”围困在燃烧着熊熊烈火的草屋内……母亲的从容就义,使小冬子突然长大了许多,他怀揣爸爸留下的红星,承担起了游击队交通员工作。他为山上游击队筹盐,巧妙地躲过了“靖卫团”的搜查。冬子还机灵地做了米店的伙计,搞到了确切的情报,破坏了胡汉三的搜山计划。冬子在沉着自如地对付了胡汉三的多次试探和盘问后,抓住良机,砍死了胡汉三。

1938年,江南游击队准备开赴抗日前线,冬子和父亲又见面了。他带上那颗保存了多年的红星,成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作文:让我感动的抗日英雄——邱少云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怀着敬佩的心情,读完了邱少云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了解到了更多邱少云的感人事迹。1952年10月12日,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不幸被敌人的燃烧弹击中,全身被火焰燃烧,但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始终趴在火中,纹丝不动,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整场战斗的胜利。

读到邱少云在烈火燃烧的情况下却纹丝不动时,我羞红了脸,上课时,在那么舒服,在没有火焰的焚烧的情况下,我都会做小动作,有时还会和同桌讲几句空话,更何况是趴在地上,忍受背后那熊熊燃烧的大火呢?如果被火燃烧的是我,我恐怕不到一分钟就把整个队伍全暴露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个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哪怕轻轻碰到了,都会哇哇大哭一阵,恨不得泪水像瀑布一样奔流不息,可邱少云呢?他可是在烈火的焚烧下死的,若是一枪打过去,那也好,因为只痛了短暂的几秒就死了,可是他是被火烧死的,要在忍受痛苦的情况下,还得不出声,不能动。这跟把你绑在铁架子上,捂住你的嘴巴,尽情的折磨你到死有什么区别?邱少云死了,但他的精神,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抗日名将张自忠的悲壮故事

全文共 110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荩臣,后改荩忱,汉族,山东省临清人,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参与临沂向城战斗、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2014年9月, 张自忠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抗日名将张自忠的悲壮故事

张自忠将军,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

第四分队的藤冈一等兵,是冲锋队伍中的一把尖刀,他端着刺刀向最高指挥官模样的大身材军官冲去,此人从血泊中猛然站起,眼睛死死瞪住藤冈……”这是一名日本士兵的口述档案,它记录了抗日爱国将领张自忠生命中的最后时光。昨天,北碚区烈士陵园管理所主任陈尚利说,这份珍贵的历史档案来自南京市档案馆,在张自忠牺牲70周年之际,它首度走出档案馆,现身张自忠将军纪念馆。

将军英勇,吓呆日本兵

这份源自日军《231联队史》的珍贵档案,以日军官兵的亲口讲述,再现了张自忠以身殉国的全过程。

“当冲到距这个高大身材军官只有不到13米的距离时,藤冈一等兵从他射来的眼光中,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威严,竟不由自主地愣在原地。这时背后响起了枪声,第三中队长堂野军官射出了一颗子弹,命中了这个军官的头部。他的脸上微微出现了难受的表情。与此同时,藤冈一等兵像是被枪声惊醒,也狠起心来,倾全身之力,举起刺刀,向高大的身躯深深扎去。在这一刻,这个高大的身躯再也支持不住,像山体倒塌似的,轰然倒地。”

陈尚利说,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为国捐躯后,遗体当天晚上被日军13师团草草埋葬在陈家集(现湖北省襄阳县内)。18日,张自忠的遗体被找到,当医疗队人员用酒精擦洗遗体全身时,看到他全身共负重伤7处,最重的是一处洞穿胸部的炮弹伤。

“随后,将军遗体被运往当时的战时首都重庆安葬,路经宜昌时,十万军民恭送灵柩至江岸,其间日机三次飞临宜昌上空,但祭奠的群众无一退却。”最后,日本飞机一弹未投,盘旋而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抗战英雄故事

全文共 1420 字

+ 加入清单

高志航大队长首战击落日本轰炸机六架,创下中日空战全胜纪录,打破了"皇军无敌"的神话。

芦沟桥事变后,日本立即以海陆空三军,展开对上海大规模攻击作战,日军在开战之初,就企图以优势的航空兵力,歼灭刚刚培训成立的中国空军。事实上,日本空军当时根本不认为"年幼的"中国空军有任何的战斗力。

因为就两国兵力比较,日本拥有自行生产的先进战机三千二百架,而中国只有购买拼装二手各国杂牌战机三百架,训练与后勤均落后于日本许多。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清晨,中国空军主动对黄埔江上的日本海军舰艇发动攻击,日军盛怒下立刻调动从台湾飞来的木更津联队与鹿屋联队战斗机,企图一举消灭南京、上海地区之所有中国空军基地。出国留学网不料当天入侵的日本机动群,遭到中国空军第四大队长高志航率领的战机反击,结果,中国空军以六比零击落日机,首开中日空战全胜纪录,打破了"皇军无敌"的神话。

全国百姓从广播里知道这一消息后,欣喜若狂,一泄屈辱之气。国民政府宣布八月十四日为"中国空军节",高志航大队长被誉为"空中战神"。

高志航,一九0八年出生于东北一个农户家庭,十七岁获东北陆军军官学校选派赴法国航校学习飞行,虽然是异国学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但他精力充沛,好学不倦,基本飞行技术掌握很快,继而专修驱逐机专科。学成归国后,任张学良部东北航空处飞鹰队少校队员,再担任东北航空教育班少校教官。

九一八事变后,高志航不愿在东北当顺民,登上了满载流亡难民的列车,入关南下投效中央,定下了抗日复仇的决心。一九三三年,高志航进入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高级班学习,毕业后以上尉阶任中央航空学校教官;一九三六年底,高志航调任第四大队队长,他一贯严于律己律人,号召平时如战时,吃饭限时五分钟,加油自己动手,不假手于他人,生活上亦与部属同甘共苦。在他的训导下,第四大队训练精进,成绩特优,成了一支赫赫有名的队伍,他本人也于次年五月晋级中校。

一九三七年上海保卫战爆发当日,第四大队由河南周家口奉命立即迁到南京,担任战场制空任务。八月十四日,高志航在杭州笕桥机场接到警报,驻在台湾的日本海军木更津航空队十八架轰炸机越海来袭,他立即命令第二十一中队"飞机不要停飞,一半起飞警戒,一半加油待机出击",并以信号指示正好赶来的二十二、二十三中队留在空中,他自己架机霍克三式战机升空,率队迎战来犯敌机。当他在空中发现敌机时,便作了一个动作,提醒跟在身后的机群,自己架机直扑过去,瞄准一架敌机,一阵炮火,首创纪录,僚属见状士气大振,纷纷加入战斗,四处开花。短短的空战,高志航击落日机两架,全大队击落日机六架,我方毫无损失。

当晚,日本广播称"十八架飞机中,有十三架失去联络"。

八一四笕桥空战,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重创强敌于空中的纪录,是中国空军史上最光荣的一页。日本则为讨回军威,在第二天即对中国空军作全面报复性攻击,结果,在连续三天的中日密集空战中,日机再被击落四十六架之多,木更津与鹿屋联队可以说出乎意料地被中国空军打得溃不成军。

高志航不久便升任空军驱逐司令,同年十一月,他奉命至兰州接收苏联E-15驱逐机,率机十三架飞抵河北张家口机场,二十一日清晨,遭长城方向飞来日本飞机九架袭击机场,他一面命令飞行员迅速起飞参战,自己不顾日机机枪炸射,飞奔强行登上座机,命机械师开动引擎失败,此刻,一颗炸弹落在他机舱前头,高志航与座机一同被炸得粉碎,机场同胞见状纷纷落泪,烈士时年二十九岁。

高志航殉国后,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并追赠他为空军少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抗日英雄谢传兴的故事

全文共 1319 字

+ 加入清单

因为是穷人家的孩子,谢传兴没能上学读书,每天放牛时,就偷偷到学校听先生们讲课。久而久之,谢传兴懂得了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教书先生也渐渐对这个小伙子有了好感。“一天下午,刘先生问我叫什么,我告诉他说‘我姓谢,母亲是在逃难时一个山洞里生下的我,所以我没有大名,只有小名叫山’。他沉思片刻后说‘我给你取名叫谢传兴,好吗?’我当时高兴极了,又蹦又跳的。”谢传兴回忆说。

1942年,谢传兴15岁,刘先生见小伙子忠厚、老实,就让他帮忙送情报。由于好奇,谢传兴问是什么情报?刘先生严肃地说:“不该问的不要问,情报比命更重要,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只要安全送到对方就行了。”最后告知了相互的接头暗号:双方以各自的姓分解成的名字(如胡字为古月,谢字为言身寸)对接。

谢传兴以卖柴作为掩护,把情报装在猪尿泡(一节洗干净的猪肠子)里,然后藏在一根粗柴的缝里。从石岩寺到胡集街上有35里路程,要经过日本鬼子和伪军把守的黄土包、大浴口和胡集街头3道关卡。过黄土包关卡时,一鬼子用“三八大盖”顶住谢传兴的胸口问道:“你的什么的干活?”“太军,我的卖柴的干活。”谢传兴机智地答道。“我那时面黄肌瘦、皮包骨,黑得像炭一样,身上穿得破烂,一双布鞋没有后跟,脚趾都露在外面。旁边一翻译见状,扒光我的脏衣服,进行检查。我人小胆子大,不惊不慌。那翻译在鬼子耳边嘀咕几句后说‘你快快的开路开路。’翻译还给我写了一张‘已检查’的纸条。此后,这纸条成了我每次过关卡的‘通行证’。”据谢传兴回忆说。

到了胡集街上,谢传兴问了好多家饮食店老板要不要“古月”柴,他们都摇头不要。谢传兴又来到一家做粑粑的门前问:“师傅,你要古月柴么?”店家说只要“言身寸”。在收柴时,谢传兴示意了一下眼色,店家老伴当然也是心知肚明,给了谢传兴两个“粑粑”充饥。并说:“你等会,我去去就来。”不一会儿,店家老板把一张纸条塞给了谢传兴,再三嘱咐要安全交给刘先生。后来,谢传兴知道了做粑粑的人姓“胡”,每次接到他送的情报后,就马上转送到街上一开药铺的老板,而他们都是新四军抗日地下党单线联络的交通员和管胡集、王家集、转头湾3个镇的交通总站站长。

为了以防敌人的检查,谢传兴也是经常变换藏情报的方式。有时藏在鞋帮里,有时藏在打湿了的衣领里或斗笠里。敌人见谢传兴经常挑柴去赶集,也就放松了提防,检查也不像刚开始时那么严了。

1943年,春节临近的一天,学堂的邱先生交给了谢传兴一项特殊任务:要护送一位先生到王家集找一个人。先生是生意人模样的打扮,骑在驴子上,而谢传兴就牵着驴子前行。当走到夏家河日伪关卡时,敌人要检查,那先生就说:“太军、老总,我们是到宜城做生意进盐货去的。”并从身上拿出一张经商的手续,鬼子看后又搜查了两人的全身,没发现什么疑点就放行了。“我们刚跨进一农家大门,就听先生喊了对方一声‘王书记’。原来,我护送的先生叫许超,是北山区委书记,是专程去跟王全国(襄西特委书记)汇报工作的。”谢传兴激动地说,“第二天,我们没有走原路,而是改走大浴口,顺利回到了北山抗日根据地。”

从1942年一直到日寇投降,3年时间里,谢传兴护送新四军抗日情报人员和情报达35次之多,并且做到了“保密无误”,为抗日战争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的故事

全文共 1698 字

+ 加入清单

距这个最早燃起抗日烽火的战场数千公里之外,大后方的四川宜宾市翠屏山半山腰上,坐落着家乡人民为赵一曼建立的纪念馆,馆里保存着新中国开国将领陈毅元帅的题词:“生为人民干部,死为革命英雄。临敌大节不辱,永记人民心中”。

赵一曼,本名李坤泰,1905年10月27日生于宜宾县一个地主家庭。在家乡求学时期接受“五四”进步思想,反抗封建礼教,谋求妇女解放。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在黄埔军校、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23岁的赵一曼从莫斯科中山大学回国,先后在宜昌、上海、江西等地从事地下工作。

在宜宾赵一曼纪念馆党支部书记廖永红看来,赵一曼幼时反对缠足,少年时不顾兄长阻挠坚持读书,成年后阅读《新青年》、《妇女周报》等革命书刊追求平等自由,在那个年代注定了是一名奇女子。

彼时的中国军阀混战不断,内忧外患,国家风雨飘摇。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这个从四川坝上封建大宅门里走出的“大家闺秀”,和千千万万有志青年一道投身革命,在腥风血雨里迅速成长为一名革命女先锋。

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往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她曾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一师第二团政治委员等职务,领导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组织农民建立抗日自卫队开展游击战争。1935年秋,赵一曼在与日军作战中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被俘。

“在狱中,日军为获得情报对赵一曼施以长达9个多月的酷刑,用马鞭抽打,用钢针刺伤,用烙铁烙,烧焦其手指,逼其投降招供。但她宁死不屈,没有吐露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杨帆是宜宾赵一曼纪念馆的讲解员,7年来,赵一曼的故事她讲了上千次,可每每讲到动情处还是会流泪,被共产党人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所感动。

一份尘封的日本档案,记录了赵一曼牺牲前的遭遇:“七月二十六日对赵一曼女士的电刑,操作准确,新式电刑器具功能发挥正常,给了赵一曼女士超负荷的最大压力。在长时间经受高强度电刑的状态下,赵一曼女士仍没招供,确属罕见,已不能从医学生理上解释。”

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日军杀害,年仅31岁。“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廖永红说,赵一曼生前所写的这首诗是她一生最好的写照,她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实现了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

在英勇就义前,赵一曼留给唯一的骨肉一封家书:“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这封160多字的短信,字里行间透露着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思念与愧疚。虽然从未亲眼见过赵一曼,但在58岁的孙女陈红心中,奶奶的形象崇高而美丽:奶奶是一个女英雄,她为了祖国毅然抛头颅,洒热血,无畏地献出生命。但她还是一名妻子,一个母亲,有着常人的喜怒哀乐。在人生的最后一刻,奶奶最放心不下的还是自己的孩子。

陈红家里珍藏着一张2寸泛黄的黑白照片,是奶奶和父亲仅存的合影。照片上,一位面容清秀,身着短袖旗袍的年轻女子抱着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婴坐在藤椅上。这张照片拍摄后不久,赵一曼就把儿子托付给亲戚,独身奔赴东北抗日前线。在东北,她隐姓埋名和家人失去了联系。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已成年的“宁儿”才在东北烈士纪念馆看到了母亲的亲笔遗书。“父亲常告诉我们无论在何种境遇下,都不要以烈士后代自居,不要给组织上添麻烦,不要对不起你奶奶。”陈红说,每当遇到人生中的坎坷,她就会拿出奶奶的遗书看一看,每次都会感受到心灵的洗礼,获得面对困难的勇气。

走过80年风云岁月驻足回望,当年山河破碎的中国,已在新生的道路上走了很远。历经岁月更迭、时代变迁,女英雄赵一曼仿佛从未离去,她留给后人无尽的精神财富。在她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有以她的名字命名的一座座公园、一条条街道。每年,来宜宾赵一曼纪念馆参观者超过60万人次。一位参观者说,赵一曼舍小我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对今天的共产党员来说,依旧不可或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给抗日英雄的一封信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抗战英雄

你们好,抗战日子里,你们辛苦了。

“忍令上国衣冠沦于戎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我想这就是你们抗战的真实写照吧……

为了保卫神圣的国土,抗击外来侵略者,你们用身躯筑起国墙,用鲜血换来国土。所谓:“十寸青年十万军,一寸山河一寸血。”你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和辉煌的一页。

赵登禹在卢沟桥战役中,一人大刀对付日寇飞机大炮,把日寇驱回一里路,毙敌不计其数,可在向大红门增援途中,不幸中弹身亡,为祖国献出了39岁的生命。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屈,奋战到最后一刻跳崖自尽。鲁迅弃医从文,奋笔疾书,唤醒国民灵魂,呼吁抗战……他们是你们这种“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的代表。你们的行为唱响了中华民族英雄的赞歌,激沸了中华亿万儿女的报国热血,你们是中华人民的骄傲!

身为00年后的我,现已看不到战争的硝烟,也已经听不到战场上的喊杀声。唯有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__周年中,看到磅礴壮观的阅兵仪式,在那里,抗战老兵的热血在寒风中凝成了永久思念。“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口号响彻云霄!为国献身的勇士们,你们是否感受着我们内心的悸动,是否听见我们的深情呼唤。感谢你们的付出让中国领土得以完整,让中国有了未来!

我坚,英雄的鲜血不会白流,我们的热泪也不会白流,你们打下的江山将由我们来守护,来发展,来创造。

“它强任它强,东风拂山冈;它横任它横,月光照大江。”作为中华民族接班人

祝广大抗战英雄精神永驻,浩气长存!

此致

敬礼!

接班人

20_年_月_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革命英雄刘胡兰的故事

全文共 1696 字

+ 加入清单

1932年10月8日,刘胡兰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刘胡兰生下来的时候不叫刘胡兰,按她奶奶的意思,为了吉利,给她起了一个名字叫富兰子。但是,他们家并没有因为叫她富兰子而富裕起来。

云周西村在山西省太原市的东南,汾水河绕过太原,一直流到这里。云周西村是个很不起眼的村子,现在叫胡兰镇。它的东面是太岳山脉,西边是吕梁群峰,这里是一马平川,盛产小麦、棉花,是个金不换的好地方。可是,在以前村东的好水地都让地主富豪霸占着,贫苦农民只能租种村西的贫瘠土地,给地主扛长工打短工,有时还得背井离乡、逃荒要饭,村东村西形成了一个鲜明对照。

刘胡兰的爸爸刘景谦,爷爷刘起成一年四季起早贪黑干活,春天刨盐土,秋天打短工。刘胡兰的大伯在昔阳县一个杂货铺当勤杂工,奶奶是个过日子的能手,整日纺线织布,管家很严,谁要把小麻油灯的灯捻挑大一些,她就要说几句。全家人勤劳节俭,也只能勉强度日。

刘胡兰的降生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一点生气,反而给这个家庭添了一张嘴。后来,刘胡兰又有了一个小妹妹爱兰子,妈妈在月子里又得了病,一天比一天重。家里揭不开锅了,没办法,借了地主石廷濮3袋“驴打滚”的高梁。地主石廷濮害怕红军来了“共”他的产,就发话给向他借贷的穷人提前还债。刘胡兰的爸爸、爷爷没钱还债,只好到外地去躲债,妈妈的病也越来越重,只有奶奶一个人硬着头皮应付。只要院门一响,奶奶就心神不定的说:“怕是催命鬼又来了,这欺杀人的‘驴打滚’。”什么是驴打滚呀,4岁的刘胡兰一直闹不清。有一次,刘胡兰实在憋不住了,就脆生生的问奶奶:“什么是驴打滚呀?”奶奶给她解释说:驴打滚就是借财主家一升粮食,还的时候就要给两升。这次还不起下次就得还四升,越滚越多。刘胡兰一听,气的小脸一扬,说:“咱们不还他!”奶奶听了苦笑了一下说:“那还行,人家有钱有势,谁要是拖欠不还,不是把人扣到大庙村公所,就是用绳子捆到衙门,穷人谁惹得起啊?”。刘胡兰还不甘心,紧接着又问:“那红军也惹不起他吗?”奶奶想了想说:“肯定惹得起,要不石财主为什么一听说红军要来,就紧着催债呢”。“嘿,红军真好呀,红军来了就好了。”这时,奶奶侧耳听到西屋好像有什么动静,就吩咐刘胡兰:“怕是你妈又难受了,快去问问,她喝水不?”

妈妈已经好几天不吃东西了,奶奶从一个紧口小瓦罐里掏出两个积攒下准备换盐换醋的鸡蛋,做了一碗蛋汤。妈妈端起热呼呼的蛋汤,刚送到嘴边,看见爱兰子眼珠紧盯着碗的样子,就把碗放下,难过地说:“富兰子,妈不想吃,你和爱兰子喝了吧!”刘胡兰赶快说:“妈,我不喝,我吃饱了。”“你吃饱了?”妈妈看了刘胡兰消瘦的脸颊,心里一阵酸疼!:“听妈的话,你喝两口,剩下的喂给爱兰子吧!”刘胡兰还是没喝,双手端着那碗蛋汤,看看妈妈,又看看妹妹,然后送到爱兰子的手上。

就在这时候,院子里一阵脚步响,石廷濮的狗腿子又来逼债了,奶奶为难的说:“家里又揭不开锅了,你叫我拿什么还债,富兰子她妈病成这样,也没钱冶……”不等奶奶说完,狗腿子贼眼珠一转,看见爱兰子碗里的鸡蛋汤,冷笑着说:“哼,装穷叫苦,这是什么?”说着,直冲爱兰子走来。爱兰子急忙用手护碗,蛋汤全洒了。爱兰子哇哇地哭了起来。刘胡兰实在气不过,把脸都憋红了,猛跑过去冲着石廷濮的狗腿子喊道:“你赔我家的蛋汤!”

一天下午,刘胡兰的妈妈忽然病重,又咳又喘,还直说胡话。家里只有刘胡兰一个人,她急得不知如何是好。一会儿给妈妈捶背,一会给妈妈擦汗。忽然,妈妈一阵猛烈的咳嗽,咳出一滩鲜血,刘胡兰吓坏了, 忙把大伯母喊来。大伯母把妈妈扶起来,往背后垫了一床被子。过了一会儿,妈妈的脸色才稍微好看一些,她拉着刘胡兰的手说:“孩子,妈心里火烧火燎的,想吃点凉东西,给妈买几个梨来吧。” 刘胡兰在大伯母那拿了点钱,冒着寒风转遍了全村,一直跑到村外边很远,才买到了梨。刘胡兰手捧着梨,恨不得一步就迈到妈妈跟前,心想:“妈妈吃了梨,一定会好的,”可是,当她慌慌忙忙推开院门时,听到的是一片哭声。她忙冲进屋,一看妈妈直挺挺的躺在床上,闭上了眼睛。“妈妈,你要的梨买来了!”刘胡兰边哭边把梨塞到妈妈的手上,可是妈妈已经永远离开了她。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抗战英雄故事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英雄人物故事的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还记得小时候我只喜欢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像描写抗日战争时期的《小兵张嘎》,《英雄王二小》,描写解放战争的《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以及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儿女》,还有毛泽东,董存瑞,周恩来,黄继光,这些扣人心弦的故事和这些闪亮的的名字,在我那幼小的心里面扎下了根。

那个是候看电影时,我总是要问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但是当我知道好人时,总会在心里为他们默默地想着一定要胜利。但往往都要流血牺牲。他们毫不在乎。所以他们是我心中的英雄。

我最喜欢王二小,他家从小就很贫穷,但为了大家的安全,他牺牲了自己。事情是这样的:王二小在放牛,在这时,来了一群日本鬼子。鬼子让他给他们带路,王二小为了保护群众把敌人骗进共产党的包围圈,敌人知道中计了,便把王二小给刺死了。这个故事我总是百听不厌 我觉得王二小太可怜了他很坚强所以我喜欢他,我在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从前有着伟大理想的人,他的理想是,就是飞上天,他每天观察鸟儿飞翔,一个人说:“你一个傻子是不可能飞天上去的。”不久后世间大战来了,他想到把炸药绑在会飞的东西上,他一直研究终于成功了但他的生命没了。我很敬佩他。

我们每个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也要想想别人,做出贡献。

[英雄人物故事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王二小的英雄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认真地阅读了《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王二小是个放牛郎,在一次日本鬼子扫荡时,为了保护乡亲们,他不顾个人安危,把日本鬼子引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最后八路军把所有的鬼子消灭了,而英雄王二小却被鬼子残酷地杀害了。

读完后,我被王二小的英雄事迹深深感动了,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王二小机智勇敢,在貌似强大、凶狠的敌人面前临危不惧,沉着应对;他为了防止日本鬼子危胁到乡亲们的安全,不顾个人安危,设计引鬼子进入了八路军的包围圈,最后光荣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我要学习英雄王二小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坚决不当逃兵,努力去面对困难,解决困难;我还要学习英雄王二小牺牲自我、保护他人的无私精神,热爱我们的班集体,维护我们班级的荣誉,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协助老师做好班级的各项工作。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不会永远都一帆风顺,我们会在挫折中慢慢成长起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更要加倍珍惜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幸福生活,努力把幸福和快乐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抗日英雄的日记500字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1937年7月7日警钟长鸣,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全面的侵略战争,国难当头,中华儿女挺身而出,救国救民,赴汤蹈火,视死如归,他们就是我们的英雄啊!

如果没有抗日英雄,我们的祖国就没了!他们不畏风险,他们拯救人民,拯救了全中国的人啊!

抗日英雄像夏日中的一场暴风雨,也像一棵抗击风雨的大树……抗日英雄,是我们中国人民的榜样!

抗日__年中有许多故事发生,我来讲讲吧,日军占领南京后3个月几乎把南京的人都杀光了。南京血流成河,鬼子杀了30多万人,鬼子的暴行真是罄竹难书啊!

抗日英雄是一座高高的山峰,我们是一个个艰难地往上爬的登山者。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想起抗日英雄,我情不自禁想起了小学课堂里唱过的一首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首歌,让我们回想起了抗日英雄在战场上打仗。从来不后退,如果有人说要投降,那是不行的,还不如和日本人杀个痛快,同归于尽。

抗日英雄很多很多,很多也默默无闻,他们不会让人看不起,不会让别的国家笑话,只会让子孙后代幸福又快乐。

抗日英雄能在日军进攻时保家卫国,能在危险时刻解救同胞,能让我们子孙赢得和平和幸福。

十万青年十万军,一寸山河一寸血。尽管先烈们牺牲了,但是抗日英雄的精神我们永远永远不会忘记,因为抗日英雄是我们祖国的超级大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名人故事:默默无闻的抗日第一名将——罗卓英

全文共 1473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人叫罗卓英,广东省大埔县人。

相比上面那几位名将,罗卓英的名字好像并不怎么响亮,很多年轻人甚至都没听过这个名字。但实际上,在抗日战场上,罗卓英的大名可谓如雷贯耳。

罗卓英跟陈诚是保定军校的同班同学,还是同桌,因此两人关系极好,亲如兄弟。陈诚是蒋介石最宠信的人,有了陈诚这层关系,罗卓英自然也深受蒋介石器重。

众所周知,陈诚以11师起家,自任师长,罗卓英则是副师长;11师扩编为第18军之后,11师师长的位子就交给了罗卓英;陈诚高升后,罗卓英则接管了18军。陈诚的嫡系俗称“土木系”,即十一为“土”,十八为“木”,18军也成为国民党军五大王牌之一,蒋介石最信任的王牌军。

在18军历史上,共出过5位一级上将(陈诚、罗卓英、高魁元、胡琏、方天)、4位参谋总长(陈诚、周至柔、桂永清、高魁元)、两位海军总司令(陈诚、桂永清)、1位空军总司令(周至柔)、1位陆军总司令(高魁元)、20多个军长,在国民党军中,绝对独占鳌头。而这些名将,可以说大多都是罗卓英一手培养出来的。

八年抗战中,罗卓英率部参与了大多数会战,其参战之频繁、战区跨度之大、战绩之辉煌,可以说无出其右者,比较典型的有下面几次。

抗战全面爆发后,淞沪会战首当其冲,日本集结了30多万精锐,中国则调遣了80多万精兵,以上海为中心展开了铁血厮杀。在淞沪会战中,最惨烈的当属罗店争夺战,镇守罗店的即为罗卓英的第18军,硬是以血肉之躯,将日军的猛烈进攻挡了回去,其惨烈程度,连日军都称为“血肉磨坊”。

此战中,罗卓英几乎每天都在前线指挥,几次都险些被日军击中,但始终不下前线,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以至于“扶桑童稚知名姓”。

接下来是参战兵力更多的武汉会战,此时的罗卓英,已升任第19集团军总司令,先在第三战区作战,又被调到第九战区,后又到第五战区,跨越上千公里,总是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给日军以迎头痛击,也因此赢得了“救火队”的称号。

还有被何应钦誉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的上高战役,总指挥即是罗卓英。上高战役,是@pi名人故事默默无闻的抗日第一名将——罗卓英o@战役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二次伟大的胜利,以伤亡两万余人的代价,消灭了日军1.5万余人,在整个抗战史上也是非常少见的。

战后,总参谋长何应钦给罗卓英发贺电:“捷音远播,举国腾欢,收赣北空前未有之战果,作战国最后胜利之先声。”蒋介石也高兴地称赞此战“空前胜利”,“胜利之年开胜利之先河”。

在抗战史上,中国远征军的意义非常重要,为了配合美英的太平洋作战,蒋介石派出几十万军队,远征印度缅甸,打出了国威。而远征军的总指挥,就是罗卓英。

在罗卓英的帐下,有杜聿明、孙立人、戴安澜、郑洞国、廖耀湘、宋希濂等名将,能带领这些大名鼎鼎的名将出征,足见罗卓英的威望之高。

有人曾统计过,在八年抗战时期,以十项重要指标为依据,即集团军总司令、副总司令、战区司令长官、副司令长官、大型会战总指挥、副总指挥、单位集团军参与会战次数、殉国将领、授衔上将、青天白日勋章,这十项指标累计来计算,罗卓英以21次排名第一,接下来是孙连仲的19次,薛岳等4人的14次,陈诚、王陵基的13次……

罗卓英的21次具体如下:集团军总司令2次、副总司令1次、战区司令长官1次、副司令长官2次、会战总指挥1次、副总指挥4次、亲率集团军参与会战次数8次、授衔上将1次、青天白日勋章1次。

民国元老于右任曾盛赞罗卓英“行三万里程,打二百回仗”,看看罗卓英参与过的战役,确实如此,单以集团军总司令的身份参与过的大型会战,就多达8次,转战于全国5个战区,甚至远征国外,“行三万里程,打二百回仗”,并不夸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给抗日英雄的一封信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敬爱的抗战英雄

你们好!

你们很有可能不知道9月3日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个日子十分值得纪念,因为,9月3日是我们中国纪念你们抗战胜利__周年。

这使我回想起了当初我在电视上看到的画面,那时,我们国家并不强大,日本侵略者随便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撒野,他们那嚣张的气势使我每一次想到就十分的憎恨。幸好当初有你们这些抗日英雄在那里为我们的祖国而战斗,从1931年到1945年,__年局部抗战__年全面抗战,你们进行了艰苦的斗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最终彻底地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全中国人民之所以能这么安宁、幸福的生活着,都是因为有你们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不顾一切,只顾和平而战斗。

你们都是英雄,值得尊敬,因为你们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你们也不希望战争一直打个没玩了,你们希望的是停止战争,能够和平。你们也知道,战争对人类的伤害是巨大的,因为战争,有些无辜的百姓就被对方抓去了,或者是被打死了;因为战争,有些小孩失去了情人,变成了孤儿,有的甚至被灭口了;因为战争,有些战后出生的小孩被一些违禁使用的武器所产生的辐射后的,得了怪病,有的甚至没出生就被对方抓去做实验。所以,你们就用你们的生命了解了战争。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战争的危害是巨大的,我想你们知道因为你们,我们才能幸福的生活,应该很开心吧!因为,有了你们才制止了战争,让那娇嫩的和平之花再次绽放。

你们的血不会白流,我们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好好念书,将来报效祖国,让祖国更加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考作文素材之赞美抗日英雄

全文共 514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眼看日寇的铁蹄在中华大地上无情地践踏,百万华南年轻人义无返顾走上抗战的前线,他们中有归国华侨、有大学生、有妇女、有富家子弟、有农民不论何种出身,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1、赵一曼 著名的巾帼英雄。赵一曼,四川省宜宾县人。1905年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五四”时期接受进步思想,反抗封建礼教,走上争取人民解放的道路。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 “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往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斗争。先后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中共滨江省珠河县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领导工人进行罢工运动,组织青年农民反日游击队与敌人进行斗争。1935年秋,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2团政治委员。11月间,第2团被日伪军围困于一座山间。她协助团长指挥作战,与敌激战竟日,连续打退敌军6次进攻。团长让赵一曼带领部队突围,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后在珠河县春秋岭附近一农民家中养伤,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再度负伤,昏迷被俘。日军对她施以酷刑,她宁死不屈。1936年8月2日,在珠河被敌杀害,时年31岁。

2、卫立煌 指挥忻口战役的抗日将领。卫立煌(1896-1960),字俊如,安徽合肥人。青年时期曾在孙中山先生广州大本营担任警卫,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师长,第19军副军长,徐州戒严司令,首都卫戍副司令,第8军军长等职。1937年9月,为挽救山西危局,保卫太原,中国军队决定利用忻口要隘进行正面防御,阻敌南下。忻口战役总指挥由第二战区前敌总司令、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担任。1941年,卫立煌曾因主张国共合作抗战,与八路军建立友好关系而被撤本、兼各职。1943年奉命出任中国远征军司令官,率部打败盘踞于滇西和中缅边界的日军,与中国驻印军一起,打通了滇缅公路。解放战争后期,在担任国民党东北“剿总”总司令时,因没有积极执行蒋介石的“反攻”命令,被蒋撤职软禁于南京。1949年获释,随即出走香港。后拒绝去台湾,于1955年回到北京。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常务委员,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常委。

3、吉鸿昌变卖家产为抗日。“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共产党员、著名爱国抗日将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一首气吞山河的就义诗。吉鸿昌,河南扶沟县人,1895年生。1913年入冯玉祥部,因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从士兵递升至军长。1930年9月,吉鸿昌所部被蒋介石改编后,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奉命“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但他不愿打内战,对“围剿”红军态度消极,1931年8月被蒋介石解除兵权,强令其携眷出国“考察”。1932年1月,吉鸿昌在上海一二八抗战炮声中回到祖国后,即联络与发动旧部,为抵抗日本侵略奔走呼号,并毁家纾难,变卖家产6万元购买枪械,组织武装抗日。1932年深秋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被军统特务暗杀受伤,遭法租界工部局逮捕,并引渡给北平军分会。1934年11月24日,经蒋介石下令,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

4、刘老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地名。1943年3月18日,在呛人的战尘硝烟中,一名叫白思才的连长强撑受伤的身躯,率全连仅剩的20多名战士,默默掩埋着战友的遗体,烧毁地图、文件,砸坏多余的枪支。一切完成后,他们发出怒吼,端起枪和刺刀,向包围他们的敌人扑去。

5、谢晋元 八百壮士的指挥官。1905年出生于贫困家庭,广东蕉岭人。1925年,在广东大学预科肄业。同年12月,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政治科学习。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时,任陆军第88师262旅参谋主任,参加闸北八字桥战斗。后任524团团副,团长牺牲后接任团长,率部驻防北火车站,与日军对峙两个多月,10月26日,日军疯狂向驻地防线发动进攻。他率领第一营的400余官兵,坚守苏州河北的四行仓库,掩护大部队后撤。率部孤军死守危楼,誓不投降的消息,迅速传遍上海,为国内外瞩目,赞誉他们为“八百壮士”。1941年4月,在出操时遇害,消息传出后,举国震惊。5月8日,国民政府通令嘉奖,追授为陆军少将。上海10万民众前往瞻仰遗容。毛泽东高度赞誉“八百壮士”为“民族典型”。

6、张自忠 尽忠报国的一代名将。张自忠(1890-1940),字荩忱。山东临清人。1911年在天津法政学校求学时秘密加入同盟会。1914年投笔从戎。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军事集团被瓦解,张自忠所部被蒋介石收编。 1940年5月,日军调集15万精锐部队发起了攻占枣阳、襄阳、宜昌等地的枣宜会战。身为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将军,毅然率领预备74师和军部特务营东渡襄河,抗击来犯之敌,并截断了日军后方补给线。在日军重兵对张自忠将军进行合围后,为牵制日军主力造成外线我军对日军实施反包围,张将军力战不退,与敌搏杀,最后身中7弹。1940年8月15日,延安各界一千余人隆重举行张自忠将军追悼大会。

7、赵登禹 血战南苑的北方大汉。赵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东菏泽人。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后任冯的随身护兵。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全面抗战爆发后,1933年7月下旬,日寇调集数以万计的日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分别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略要地大举进攻。担任132师师长的赵登禹,率部抗击日军入侵,守卫北京城外的南苑。日军将中国军队切成数段,分割包围。部队孤军作战,在敌人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损失惨重。7月28日,赵登禹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军伏击,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9岁。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赵登禹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称赞“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8、左权 一腔热血洒太行。1942年5月25日凌晨,一场激烈的战斗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展开,3万日军精锐部队将八路军总部包围于辽县麻田以东的南艾铺一带。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八路军总部领导当机立断,分兵突围。几经搏杀,八路军总部安全突围。但是,年仅37岁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率领部分机关干部突围时,不幸壮烈牺牲。作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放弃了一切个人突围的机会,舍生取义,尽忠职守,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太行山脉。

9、金方昌狱中蘸血书写壮志:1941年11月,山西代县县城的狱中,寒冷刺骨。一个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19岁青年,艰难地举起仅有的一条胳膊,蘸着鲜血在墙壁上写下十四个字:“严刑利诱奈何我,颔首流泪非丈夫。”他就是回族抗日英雄金方昌。金方昌是山东聊城人,1937年到山西参加抗战。在晋察冀边区,他担任中共代县赵家湾区区委书记。“书生”出身的他亦能上阵杀敌。他曾利用敌人夜间“会哨”时机,率30名民兵伏击敌人,歼敌甚众,成为群众心目中的青年英雄。

10、1941年11月,山西代县县城的狱中,寒冷刺骨。一个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19岁青年,艰难地举起仅有的一条胳膊,蘸着鲜血在墙壁上写下十四个字:“严刑利诱奈何我,颔首流泪非丈夫。”他就是回族抗日英雄金方昌。

11、白思才端起刺刀扑向敌人:刘老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地名。1943年3月18日,在呛人的战尘硝烟中,一名叫白思才的连长强撑受伤的身躯,率全连仅剩的20多名战士,默默掩埋着战友的遗体,烧毁地图、文件,砸坏多余的枪支。一切完成后,他们发出怒吼,端起枪和刺刀,向包围他们的敌人扑去。这是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4连的最后一个战斗瞬间。

1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序厅,有一幅宏伟的浮雕,从正面战场到敌后战场,英勇的战士与不屈的人民站在一起,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民族独立自由而献身的英烈们,在这里接受一个国家的最高礼赞。这幅叫做《铜墙铁壁》的浮雕,正展现了在九一八事变之后的14年里,中国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同仇敌忾地奋勇抗争。正因有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中华民族才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13、王殿元死也要拉上敌人:胶东军区5旅13团7连2排6班班长、共产党员。在胶东地区的马石山上,他用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也让“马石山十勇士”名垂史册。1942年11月,两万多日伪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扫荡”。王殿元和6班战士面临掩护大批群众转移的任务。夜色中,他们分批带领上千名群众冲出了包围圈,自己却被敌人发现,枪弹雨点般扫来。王殿元作出决定:把敌人引到山上去。10名战士且战且退,上了马石山主峰,凭借有利地形和敌人厮杀了5个多小时,最后只剩下身负重伤的王殿元和另外两名战士。敌人冲上阵地,王殿元拾起了最后两颗手榴弹,将一颗扔向了敌群,另一颗拉响,与敌人同归于尽。

14、1942年11月,两万多日伪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扫荡”。这一带的抗日队伍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王殿元和6班战士面临一个异常艰巨的任务——掩护大批群众转移。夜色中,他们分批带领上千名群众冲出了包围圈,自己却被敌人发现,枪弹雨点般扫来。王殿元作出决定:把敌人引到山上去。

15、69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在桂林寻访当年这场战争的亲历者时,他们大多已离开人世,活着的已是八九十岁高龄。我们走访了当年亲手杀死“鬼子兵”的阳凤鸣老人;冒着生命危险战斗在滇缅公路运输线上的张裕华老人;被敌人子弹打穿下颌,失去牙床的黎德老人;当了童子兵后又奔赴抗日战场的郑立志老人;在与敌人搏斗中奋勇杀敌、已于一年前去世的梁辉老人的亲人。无论是他们的亲身讲述,或是其亲人的回忆,都更深地唤起我们对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的记忆,激励我们奋发图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16、高志航第一个击落日军飞机:高志航是第一个击落日军飞机的中国人。1937年8月14日,淞沪会战爆发次日,大批日本海军远程轰炸机进袭杭州、南京、南昌等地。高志航任大队长的中国空军第四大队正从河南周家口机场转场移防,在杭州笕桥机场与

日机狭路相逢。高志航率战友驾驶美国“霍克3”飞机击落一架敌机。最终日机遭受重创,我方四大队飞机无一损失。“八一四”之战轰动全国。

17、时隔69年,今天,当我们再次追忆那段历史,首先浮现脑海的便是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们。在9月1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川籍抗日英烈占12名。其中最小的乐以琴年仅23岁,最年长的李家钰不过52岁。“无川不成军,四川军民对抗战胜利起了很大作用。”四川巴蜀抗战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叶敦序说,人们不能忘记这些为国捐躯的烈士,同时也应给予尚在人世的抗战老兵更多的关注和尊重。

18、“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士抗战之责任,皆因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眼看日寇的铁蹄在中华大地上无情地践踏,百万华南年轻人义无返顾走上抗战的前线,他们中有归国华侨、有大学生、有妇女、有富家子弟、有农民不论何种出身,人人都争先上前,抛洒青春热血,以血肉之躯抵挡侵略者的枪炮。

19、戴安澜 马革裹尸抗敌枭。戴安澜,字衍功,号海鸥,1904年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1923年考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翌年参加了北伐战争。1932年冬,任第25师145团团长,率部移防抗日前线北平。1933年3月,在长城古北口抗击日军。“七七事变”爆发后,戴安澜已升任第73旅旅长,先后参加了保定、漕河、台儿庄、中条山诸役。1938年,在台儿庄对日作战中,因战功晋升为第89师副师长,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1月,升任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200师师长。12月奉命参加桂南昆仑关战役,苦战一月,毙敌6千,击毙日军前线指挥官第5师团第12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写下了抗战史上辉煌的一页。1942年5月26日,抗击东南亚日军的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牺牲在缅甸茅邦。戴安澜将军的牺牲引起了国际的关注,美国国会授权总统罗斯福,向他颁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外国同盟军将领之杰出勋章———懋绩勋章,成为中国受此殊荣的第一人。

20、北方战场的日军占领平津后,组建华北方面军,从1937年8月起发动攻势,相继占领了南口、张家口和大同。9月22日,日军在逼近平型关时,遭到八路军一一五师的伏击。这是国共建立统一战线后的首战,受到蒋介石的嘉奖。同年10月,国共两党军队在忻口战役中相互配合,对日军进行了20天的顽强抵抗。此后,国民政府军各部开始了袭击日军的游击战,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则在华北进行游击战,逐渐开辟了敌后战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疫情期间的英雄事迹和人物故事

全文共 955 字

+ 加入清单

张继先奶奶,1966年出生,今年54岁了,医学硕士,参加工作三十余年。张继先医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此刻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内科党支部书记。

抗击“非典”的故事。2003年“非典”时,37岁的张继先就是江汉区专家组的成员,每一天的任务就是下到各个医院排查疑似者。从那时起她就养成了看病要问病人的住址、职业的习惯,也正是“非典”时期锻炼出来的思维模式,使她养成了对病毒敏锐的洞察力,对疫情高度的警觉性。荣获抗击非典战役“三等功”。

“疫情上报第一人”的故事。去年12月26日上午,张继先奶奶接诊了家住医院附近小区的老两口儿,他们因发烧、咳嗽就医,拍出来的胸部CT片,虽然症状看起来像是流感或普通肺炎,但CT片的结果与两者有明显的区别。他们儿子的CT片,肺上也有特殊表现。同一天,还有一位华南海鲜市场商户,存在同样的发烧、咳嗽和肺部表现。28日、29日,门诊又陆续收治3位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病人。前后7个病人症状和肺部表现一致。张继先敏锐地意识到情景不对,向医院进行了报告。医院高度重视,立即决定上报。张继先的坚持上报,为武汉市、湖北省,乃至全国卫健部门拉响了警报。12月底,国家卫健委派出高级别专家组,赴武汉调查病情,迅速应对处置。张继先成为“疫情上报第一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张继先奶奶“像救火队员一样”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在离新冠肺炎疫情最近的地方战斗。她从网上又团购了30件帆布衣服用作防护。至于为什么团购而不是让单位配发,她说:“如果医院配发的话需要订做,而网上买能够很快到货。”她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张继先的情绪不止一次崩溃。有的病人病情发展太快,手段用尽,还是走了,她大哭;有时防护服快没有了,口罩快用完了,她大哭……“我这次把一生的眼泪流光了!”这一个月来,睡眠严重不足,体力严重透支,她说自我已竭尽了全力。

2月6日,湖北省给予张继先同志记大功奖励。把最高的荣誉给医护人员!把最美的称赞给白衣天使!把最便利的条件给一线的战士!把最优厚的待遇给为这次抗疫做出贡献的人!

张继先奶奶在疫情面前,身经百战的,临危不惧,敢于担当,如今又一次冲在了战斗最前线。她是最美的白衣天使,也是一名抗击疫情的老兵,更是一名勇敢的战士。值得我们每个小朋友学习,让我们向张继先奶奶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抗日英雄的日记500字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给老师的一封信,我的理想,幸福是什么,给校长的一封小抗日战争英雄人物故事满天红云,满海金波,红日像一炉沸腾的钢水,喷薄而出,金光耀眼。抗日战争英雄人物故事。

暗蓝色的高空中闪耀着一颗白亮耀眼如钻石的星星——启明星。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

春雨不停地下着,细细的雨丝织成了一张硕大无比的网,从云层里一直垂到地面上,远处黛色的群山,近处粉红的桃花,嫩绿的杨树,柔软的柳枝,都被笼罩在这张无边的大网里,这张网是春姑娘巧手织成的纱巾,盖在天地间,技在群山上。表姐刚来的时候,身穿一件方格衬衣,补了几块补丁,脚穿一双沾着泥土的白凉鞋,走路说话都不敢大声,我们都说她土里土气。可是现在,我们不敢说表姐了。你看她穿一件漂亮的上衣,一条紧身牛仓裤,一双锃亮的高跟鞋,脖子上戴着闪光的金项链,肩上披着长长的黑发,显得神气大方。回到家里又说又笑,像生活在蜜糖中一样。向党,未来的机器人,给老师的盛夏,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好像怕阳s光伤了自己的翅膀。大姨今年三十多岁,高高的个子,鸭蛋脸上有一个端正的鼻子。眼角上有一个端正的鼻子。眼角上爬上了隐约可见的几条鱼尾纹,但眼睛里还透露出一股灵秀的神采。

渐渐地,残星闭上昏昏欲睡的眼睛,在晨空中退隐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抗日英雄陈怀民生死一刻的故事

全文共 969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67岁的陈德,在华中科技大学工作,是陈怀民的哥哥陈天和之子。陈德告诉记者,他是听着父辈们讲述叔叔的抗战故事长大的。

“叔叔原名叫陈天民,参军后改名陈怀民,意即有所作为、爱国怀民。淞沪会战爆发后,年仅16岁的叔叔,与他的兄长、我的父亲陈天和一起投笔从戎。”

说起陈怀民的经历,年近古稀的陈德如数家珍:“从毕业到牺牲的2年多里,叔叔分别在淞沪、南京、台儿庄和武汉等地参加了5次重大战役,歼灭敌机8架,展示出非凡的空战天赋。”

1938年4月29日,日军36架“九六”战斗机和18架重型轰炸机杀气腾腾地扑向武汉。陈怀民所在的中国空军和苏联志愿队,在武汉上空与敌机展开了激烈的生死搏斗。

“那一战,叔叔浑身是胆,作战十分英勇,开战不到5分钟就咬住了一架敌机。‘哒哒哒’随着一串猛烈的机枪扫射,炽热的弹头击中了敌机的油箱。‘轰’的一声,敌机燃起一团大火,一头栽向滚滚江涛……”讲到动情处,陈德沧桑的面庞上洋溢出自豪的神情。

“空中,叔叔的座机成了众矢之的,5架敌机将他团团围住。突然,机身一阵颤动,一发炮弹击中座机,叔叔的胸部也被一块灼热的弹片击中,殷红的鲜血不断涌出来。此时,飞机油料所剩无几,子弹也全部打光……”陈德揩了揩眼角的泪水,稍作停顿后激动地回忆道,“紧急关头,叔叔放弃了跳伞求生的机会,他驾驶冒着青烟的飞机,向上倒翻180度,猛地拉大油门,呼啸着扑向一架敌机……”

一声巨响过后,两团烈火飘坠长江。一个月后,陈怀民的遗体才从长江中被打捞上来。追悼会那天,2万多人前来致祭,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驻武汉办事处为他敬献了花圈和横幅,挽联和横幅上分别写着:“捐躯报国”“义薄云天”。

然而,比起家仇国恨的血泪心结,陈家人更愿意诉说他们对和平的呼唤。陈德告诉记者,陈怀民驾机对撞的日本飞行员,名叫高桥宪一。后来,人们在高桥宪一的口袋里,找到了一封他妻子美惠子写的亲笔信和一张照片,字里行间流露出美惠子对丈夫的思念和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怨恨。

“看到美惠子写给高桥宪一的信后,我们陈家人感到大家都是这场侵略战争的受害者。”陈德介绍,他的姑姑(陈怀民的妹妹)陈难亲笔给美惠子写了一封5000多字的信,希望化解日本普通民众因受军国主义欺骗而产生的民族仇恨。后来,这封信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全世界传播。

陈德说,世人应当从残酷的战争中得到警示,更加珍惜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抗日英雄人物

全文共 715 字

+ 加入清单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想了很多很多。

《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叙述了1941的秋天,五位抗日英雄胜利地完成了阻击敌人,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弹尽粮绝,就要被敌人俘虏时,毅然跳崖,以身殉国,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乐章。

文中这样一个片断令我最感动:五壮士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然后昂首挺胸,迈开大步,相继跳下悬崖。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喊出了亿万中国人的肺腑之声。多么伟大的五壮士啊!他们毫不畏惧,不怕牺牲的崇高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每当回想起五壮士惊人的壮举我就感到非常惭愧。我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就退却,有时甚至就放弃了。而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赴汤蹈火,为国捐躯。我遇到的这点困难与他们相比算得了什么再说正是因为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如果今天我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那明天怎么去为祖国做贡献呢我又怎么能对得起先烈们的英灵呢我羞愧万分,不断地责备自己。

我们作为新中国的少先队员应该以先烈们的精神为动力,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五壮士的英雄壮举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是中华儿女的楷模;他们的英雄气概将浩气长存,他们的英勇事迹流芳百世,永垂不朽……不知不觉,我心中耸立起一座雄伟而庄严的丰碑,上面镌刻着狼牙山五壮士的名字: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1941年秋日的这一天吧。狼牙山五壮士向我们展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名扬全国的战斗英雄陶宝荣保家卫国的故事

全文共 3461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年过八旬的曹桥街道严家门村三组陶宝荣,当年是威震敌胆、名扬全国的著名战斗英雄。而他的故事要从六十多年前说起……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名扬全国的战斗英雄陶宝荣保家卫国的故事,快来看看吧!

名扬全国的战斗英雄陶宝荣保家卫国的故事

海上激战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951年,作为贫农的儿子,陶宝荣光荣入伍,成为新中国第一代人民海军战士,在东南海防前线保家卫国。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正盘踞在东南沿海列岛,并不时以军舰、飞机和大炮袭击、骚扰沿海军民。陶宝荣和战友们凭借由缴获的敌登陆艇改装的舰船在海上护航护渔,与全套美式装备的敌舰周旋,战斗十分频繁。1952年,人民海军终于有了第一批自己建造的新型炮舰,陶宝荣被编入海军1372部队1中队531炮艇,并担任炮长,和战友们日夜巡逻、战斗在东南沿海最前线。

1954年2月,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代表团将抵达厦门前线,国民党残余军队就更加紧了骚扰与破坏。2月25日凌晨,东方刚露出鱼肚白,陶宝荣所在的531炮艇正巡逻在坞坵屿附近海域。突然,从无线电传来了“东南方向有2艘敌舰迎面驶来,要作好一切战斗准备”的军区命令。果然,陶宝荣和战友们发现对面有2艘敌舰正全速朝他们驶来。当时我方仅是2艘50吨级的小炮艇,而2艘敌舰的吨位都在300吨以上,大有一口把我炮艇吞掉之势。陶宝荣和战友们沉着应战,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全速迎着敌舰冲去。

敌我双方在迅速接近,500米……300米,当敌舰一进入我方有效射程,“放!”只听指挥员一声令下,2艘炮艇的前后主炮一齐怒吼,迎头的那艘敌舰顿时冒出了浓浓的黑烟,马上扭头仓皇逃窜。另一艘敌舰发现苗头不对,也想转舵逃跑,但为时已晚,正被我们的2艘炮艇一左一右死死咬住,一阵连续几组的急促射击,使敌舰机舱中弹,顿时失去了动力,在海面上胡乱打转。但敌舰仍在作垂死挣扎,当陶宝荣和战友们更加勇猛地朝敌舰冲去时,一发炮弹打来,正落在主炮旁的甲板上,只听“轰”的一声,炮手小刘壮烈牺牲。在边上的陶宝荣头部、腰部也多处被弹片击中,他只觉眼前一黑便失去了知觉。等他醒来时,才发现自己浑身的鲜血已把呢质的制服浸透。然而,战斗还在继续。于是,他顽强地站起来,挺立到炮位上,把一发又一发愤怒的炮弹连续不断地射向敌舰。艇长见他浑身是血,几次命令他立即下舱包扎。可陶宝荣却说:“不,我是炮长,我不能下舱!我一下舱,前主炮发挥不了火力,胜利就没有保障!”敌舰的火力终于被彻底压住了,可敌我双方也越靠越近,渐渐超出了火炮的射程。陶宝荣就当机立断,一把操起冲锋枪,和战友们一起与敌人展开了海上肉搏战。一连串的子弹,一连串的爆炸,敌舰开始渐渐沉没,敌人也在一片鬼哭狼嚎中纷纷跳海逃命……

一场战斗眼看就要胜利结束,身负重伤、流血过多的陶宝荣已几乎瘫倒在甲板上。可就在这时,战斗警报却再次尖厉地响起。原来在敌舰的紧急呼救下,2架美式F80敌机匆匆飞来助阵,虽然为时已晚,却更加疯狂地对炮艇实施报复。怒从心头起,陶宝荣又一次挺立起来,用火炮给敌机以猛烈的还击。

炮声隆隆,子弹呼啸,火光与浪花交相辉映。陶宝荣事后回忆,说他这个时候觉着自己特别冷静,凭着早已苦练而成的精湛的军事技艺,准确地发射出一发发炮弹,终于,随着半空中的一声巨响,打头的那架敌机拖着长长的黑烟一头栽进大海,掀起了滔天巨浪。战友们一阵欢呼,陶宝荣自己却也栽倒在甲板上,昏死了过去。

当陶宝荣苏醒过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已躺在野战医院的病床上,医生在他身上发现了7处伤口,取出了大大小小10多块弹片。但因伤势过重,不久又被转送到福州军区医院进行第二次手术。住院期间,陶宝荣受到了时任海军政委兼司令员叶飞的专程看望和亲切慰问。

北京表彰

坞坵屿海战大捷,我军以装备相对落后的小炮艇重创和击沉大吨位的敌舰各一艘,击落敌机一架,并俘虏敌舰长等37人,创造了中外海战史上罕见的以小胜大的战例。为此,陶宝荣所在的班荣立集体三等功,他自己则荣立个人二等功,也成了名扬全国的著名战斗英雄。那一年,陶宝荣23岁。当时的《解放军报》、《人民前线》和《人民画报》等全国性报刊先后登载了陶宝荣英雄战斗事迹的文章与图片。

1955年9月28日,陶宝荣作为战斗英雄代表海军出席了在北京怀仁堂举行的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见到了敬爱的毛泽东主席、朱德委员长、周恩来总理以及国防部部长彭德怀等中央首长,并聆听了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耀邦所作的《中国青年为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而斗争的任务》的报告,和时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的邓小平为大会所作的闭幕词。

“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毛主席和我们一个个亲切地握手。我记得很清楚,那次参加大会的青年积极分子一共有1527人。朱德委员长先后两次接见了我们。”说起这些六十多年前的往事,80多岁的陶宝荣依然沉浸在幸福和激动之中,他那张苍老的脸上满是笑意和快慰。“在大会结束时举行的千人宴会上,当人们介绍到我就是击沉一艘敌舰、击落一架敌机的战斗英雄时,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起先是很认真地听着,后来他老人家就举着酒杯特意走过来和我碰杯……”

1955年的北京之行,从此就成为陶宝荣这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而现在唯一能见证这一段最难忘的人生经历的,就是他手头那一本当时发送给他的、但如今早已被他翻烂了的有关这一次会议的资料汇编。从这本汇编中,很容易就找到了陶宝荣的名字。可北京之行后的战斗英雄陶宝荣,似乎很快就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乡间耕种

陶宝荣身负重伤后,虽然进医院动了两次手术,但他的身体总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身体上经常性的虚弱和难以根除的伤痛使他再难适应炮舰上的战斗生活。为了不给部队和组织添麻烦,朴实诚恳的陶宝荣主动申请退伍。

1957年,陶宝荣含着热泪告别了生死与共的战友,又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早被他视为比自己的生命还要宝贵的531号战舰,只带着他二等功臣的荣誉和深受7处重伤、近10块弹片的身躯,悄然回到了家乡。

“刚回到家的那几天,我几乎把村里的每一个地方都走到了,突然间,我感到自己浑身又有着使不完的劲。”陶宝荣笑着回忆道。

而当有人小心地探问他接下来打算做什么时,陶宝荣就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本来就是个农民,还是在这田里做吧。”而且说干就干,他很快就挽起裤管下了田。

回村不久,陶宝荣担任了村党支部委员,并兼村里的治保委员,始终保持着的共产党员本色和再难改变的良好的军人作风,使他自觉地把所有的工余时间和整个身心全部扑在了社会治安和调解工作上。为了社会安宁,他多少次组织民兵和青年日夜巡逻,加强防范,确保一方平安。为了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他更是无数次上门苦口婆心调解纠纷。1984年,因年龄关系,陶宝荣离开了村干部的岗位,但早已是习惯成自然,他还是那样热心地帮助村里做好村民的各种调解工作。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这是历代仁人志士所共有的壮烈情怀。但从战火中浴血生还的战斗英雄陶宝荣在漫长的岁月里始终居功不傲、淡泊名利、默默奉献。在解甲归田后近半个世纪的悠悠岁月中,除了偶尔的几次他被请去作英模事迹报告,几乎所有的时间,他都是在面朝黑土、背对青天的辛勤耕耘着。而对以往的战斗经历,他从不主动说起。他更多的是选择沉默并乐此不疲地与泥土打交道。

由于在那次战斗中陶宝荣的头部中弹较深,他从此患上了永久性头痛病,止痛药片至今从未中断,每逢季节变换和阴雨天气,陶宝荣就更要大把大把地吞服药片,每年花去的医药费也总在上千元。然而在他能自食其力的那几十年里,陶宝荣除了与所有的退伍军人一样每月只拿津贴外,他从未向组织有过另外的要求,也没有报销过分文医药费。在满身伤痛而又生活艰难的那些岁月里,憨厚朴实的他几乎不知道残疾金、抚恤金和补助费为何物。多年前,一位当年和陶宝荣一起在531炮艇上并肩战斗过的战友来看望他,在了解了他的身体与家庭情况后,主张他应该找组织提一些如实的要求。但陶宝荣依然很坚决地摇了摇头,说:“如果大家都因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去找组织照顾,那会给组织带来多少麻烦。生活上的事,能扛的还是自己扛着,这样心里也踏实。”与陶宝荣朝夕相处的村里人也经常这样劝他:“凭你的身份和功劳,完全有理由得到一些应有的照顾。”可陶宝荣也总是淡然一笑说:“相比牺牲的战友,我得到的已经够多了。这镰刀、锄头什么的,我现在拿在手上还觉得很顺手,我凭什么要求照顾?”就经常的听到有人说他傻,可有越来越多的人又对他更显敬重。

如今,陶宝荣有1个儿子、2个女儿,他和老伴与儿孙们生活在一起,有时候,还经常到自家的3亩2分承包田看看,免费乘车去镇上吃茶休闲,过着其乐融融的晩年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