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孤独的我作文(最新20篇)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下面是开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孤独的我作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浏览

2839

作文

849

孤独的滋味作文600字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我早已习惯孤独滋味,那感觉像喝中药似的,非常苦涩,然而你却不能一口将它吞下,非得让你细细品味,去感受那份苦涩。

我没有什么所谓的朋友,就算有也都是假的,我最讨厌的课是体育课。当老师说自由活动时,我那些所谓的“朋友”,他们去找他们的朋友,总把我晾在一边。每次上体育课我都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听着旁边同学的欢声笑语,我便靠近他们,想融入他们,可我不是被无视,就是被赶走。

渐渐地我不再去找他们,不敢靠近他们。习惯性的一个人孤独的坐在观众台上。看着他们三五成群,开心地聊天,玩耍,时常有同学在我身边经过,可我像空气一样透明地被无视着。记得有一节体育课我因为忍受不住孤独,随手捡起一块石头狠狠砸向自己手臂。痛,很痛,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

从前我天真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去付出就一定会得到回报,只要去真心对待一个人别人一定也会真心地对待你。现在,我否认了这个想法。没错,也许你对人家再好,对人家掏心掏肺,可是人家却还是会嫌弃你,从骨子里发出的那种,嫌弃你肥,嫌弃你学习差。表面上看似特关心你,当你相信地把心里的“秘密”告诉他。可转眼你的“秘密”公之天下,被当做大家课余时间的“开心分享”。每天在学校要面对同学们的无视嘲笑和身上贴着差生标签的我,该如何走出这“迷雾森林”?

原来小学里的人情味都消失了吗?原来那个开心快乐的我去哪了?我无数遍地问自己,难道跟同学之间发生的种种,自己就没错了?就不用反思一下吗?丑小鸭都是在嘲笑和冷漠下才成长成天鹅,那么我呢!

孤独的滋味,太苦涩,太难受,使人难以承受,但我相信我一定会走出迷茫。

是的,不经历在茧中的孤独,何来振翅高飞的惬意。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高二百年孤独读书笔记

全文共 1287 字

+ 加入清单

真是一本好书,当我决心要写这本书时,我竟不知道我的文字够不够分量去评价它。自己不是一名专业的文学评论者,不过作为一名学生,一位读者,我觉得,这本书写的真不错。借鉴一位网友的话,读外国名着,翻译者很关键,而我好像是恰恰读了一本不错的译版,整本书从头至尾,就像是作者的经历过的生活,虽然是第三人称写的,但还是有一种真实而奇特的感觉。

说实话,第一次读这本书时,翻开第一页,看到第一段文字,脑子里顿时一片发麻,虽然开始是一段优美的环境描写,但看着密密麻麻的文字,还有绕来绕去的语言,感觉这本书一定很难读。后来我发现,书真的不好读,可是我居然停不下来,一口气读完了全书。读完全本,合上书,再看看书的封页,“百年孤独”四个大字,顿时有一种难以表达的惆怅与失落感涌遍全身,这可能就是整本书的伟大之处吧,让人从书中感受到现实。

偶尔在另一本书中看到了作者的简介,我感到大为震惊,原来作者和中国还有一段崎岖历史。在1990年,作者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曾到访过中国,然而看到了当时中国随处可见的盗版作品,愤怒至极,并表示他死后150年内不授权中国出版他的作品。2008年,马尔克斯再次到访中国进行两个月的考察,并在2010,中国才终于获得的出版授权。看来在中国并不是一帆风顺,不过这些丝毫不能影响一本着作的质量,相反,这段崎岖的历史更给了这本神秘着作,更加丰富的神秘色彩。

,全书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的兴衰历史,从定居马孔多,到全镇消失在大风中;从第一代人的探索与衰败,到后来六代人的奋进与颓废;从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村落,到后来变成一个复杂奇特的“人群聚集地”,整个家族与村落的发展,细腻的与整个世界的变化结合到一起,既是对孤独的诠释与理解,又是对当时世界的映照与感触。全书充分发挥了魔幻现实主义的独特魅力,既像是对一个家族的真实描写,又如同一个神话故事,书中语言巧妙,神奇而不可思议的故事几乎每一章节都有,但在传奇中不失真实感,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环境描写,让情节有条不紊的发展下去,在看似普通的家族发展过程中,让读者感受到一点点侵来的孤独之感。直到读完全书的最后一刻,一种强大而又莫名的感觉出现,于是自己终于明白了,这就是孤独,这就是百年孤独的灵魂所在。

不过说实在的,读这本书真的需要强大的想象力和耐心,因为作为一本大书,语言说不上优美,结构说不上巧妙,而唯一却又最能吸引人的,就是故事看似平常却有极大吸引力的情节,一个家族的一个个小故事,一章一章,好像平平淡淡,但就是这种平淡让读者能真正进入到书中,直到读完,才发现原来家族变化了这么多啊。可又是这种看似平淡的描写,要求读者有足够的耐心,又因为这是一本外国名着,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最头疼的就是相似甚至重复的人名了,再加上复杂的人物关系,没有强大的想象力与耐心,真的很难把全书读完。可这又正是一本着作的伟大之处,只有读完了全书,书中的灵魂才会一下子贯穿读者全身,让读者感受到书中浓烈的精神。

值得庆幸的是,我确实把书读完了,我确实没有半途而废,所以我能看到了如此震撼的故事,如此伟大的着作。今天我又再一次拿起这本书,又再次认真的看了看极富震撼力的文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孤独的高中

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两条小路在树林中分叉,而我,选择了一条人迹稀少的小路,人生从此变得截然不同。

——题记

走上一条分叉路口,当所有人结伴同行,认为那一条路是光明大道,都携手准备走出一路锦秀前程时,而我,选择了另一条路,虽然前方路未卜,虽然路上偶有荆棘,有猛兽,虽然,路上只有我一人。但我愿意披荆斩棘,做一位勇士,而且我相信,这路上,决不止我一人,前方后路,都有人与我同行。那么,于你,又会做出何种决择?

是随波逐流,与众人一同踏上那“光明大道”么?跟随世人的脚步,在选择时停步踌躇,思考着“哪一条才是我想走的路呢,是那条荒无人烟,还可能布满荆棘的小路,还是那人满为患,看似坦途的大道呢?”然而,当所有的方向都朝向一边,只剩你一个时,你也毫不犹豫地跟上了他们的脚步,将自己心中的选择隐藏。为什么呢?因为你害怕孤独,因为你耐不住寂寞,你没有勇气去面对困难,因为你不是个勇士!

是选择面对孤独,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路么?因为没人走过,所以满怀期待。是“曲径通幽处”的可能吗?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吗?非洲国王不走寻常路,好好的国王他不当,却偏要跑去德国当汽车修理工。当众人笑骂他时,他已娶妻生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很幸福,因为有一个爱我的妻子和我爱的女儿,现在做的都是我喜欢的事情,我不后悔我的选择,反而感激我自己。”多么令人感动的话,正是因为他当时的“不寻常”,才能有今天令他幸福的生活。

有人说,那是一条孤独的路。

不,他们没体验过,走出一番新天地的感觉,自己一个人行走,才能不被纷华所扰,才能感觉到心灵的那一方净土。

有人说,那是一条艰难的路。

不,他们不懂,自己战胜了困难,才是真正的赢家。即使路的尽头是一片荒原,我也亲自体验过这来路的历程。

请相信,来路也许并不美好,选择也许很痛苦,但只要自己认定,就会勇敢走完。一个人的路途,并不是孤独,那只是我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无边无际的孤独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一上灯塔就是11个月,只有海风只见海水

叶超群,这个家族最年轻的守塔一员,仍在镇海坚守着传自父辈的这份灯塔情怀,“我刚踏上灯塔的时候,就倍感亲切,可能骨子里头就和灯塔有一种不解之缘吧。加上我性格比较内向,喜欢安静的地方。爷爷提议的时候,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新一代的灯塔工,生活不再像原来那样艰苦,电视机、电脑已经普及。但白天看海浪,晚上看星光,孤独如影随形。刚到七里屿灯塔的那段日子,叶超群却有些不适应,“不知道怎么打发时间。整个岛上,走上一圈只要五六分钟。除了熟悉的几张面孔,只能听大海的声音。很难想象,爷爷一辈子呆在灯塔是怎么熬过来的。”

记者注意到,叶超群用了一个字眼——熬。没错,那个年代的灯塔工要艰苦得多。那时候,他们的生活所需主要依靠补给船,每月一趟。如果碰上台风天,补给船来不了,他们只有挨饿的份。“有一次刮台风,补给船到不了。当时岛上只剩一个冬瓜,五个大男人就着一个大冬瓜,吃了整整一个多星期。”叶中央说,遇到紧急情况需要与外界联系,只能点烟,“有一次我发高烧,连着烧了三天,到后来整个人昏迷了。他们就在岛上放三把火求救,我算躲过一劫。”

然而,最难熬的还是无边无际的孤独。灯塔工要在孤岛上连续工作11个月才有20来天的休息,这11个月时间里,只有海风,只见海水,“唯一能解闷的就是抽烟,那时候烟瘾很大,一天要抽三包,现在落下了病根。”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一点儿也不孤独,脑子里好些事”

全文共 1306 字

+ 加入清单

她本可以得到很多荣誉,几十年里,无数协会想让这个能量超大的老太太当会长,她都拒绝了。她唯一拿到手的是一个长寿老人之类的奖牌。

因为访客太多,李先生家客厅的角落摆了很多小板凳。有小朋友来看她,八卦地问:“您爱郭永怀先生什么?”她答:“老郭就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人,不会讲假话。老郭脾气好,不像钱学森爱发脾气。”

曾有人把这对夫妇的故事排成舞台剧《爱在天际》,有一次,李佩先生去看剧,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人们从她的脸上,读不出任何表情,那似乎演着别人的故事。

这群年轻演员曾拜访过李佩先生。一位演员说,当他见到了郭先生生前最后一封家书,见到了郭先生的自画小像,郭先生不再是那个遥不可及的雕像。他开始明白李佩先生的那句台词了:“我等你,你不回来我不老。”

可“不老”的李佩先生确实老了,她的背越来越弯,开始只是小锐角,后来角度越来越大。

曾经在学生眼里“一周穿衣服不重样”、耄耋之年出门也要把头发梳得一丝不乱、别上卡子的爱美的李佩先生,已经顾不上很多了。

她曾趴在窗边送别客人的阳台蒙满了灰尘,钢琴很多年没有响一声了,她已经忘了墙上的画是她曾和郭永怀相恋的康奈尔大学。记忆正在一点点断裂。

早些年,有人问她什么是美。她说:“美是很抽象的概念,数学也很美。”如今,她直截了当地说:“能办出事,就是美!”

很少有人当面对她提及“孤独”两个字,老人说:“我一点儿也不孤独,脑子里好些事。”

“与其说她忙碌,不如说这是一种忘记。”马石庄评价。

她也过了说理想的年龄。“我没有崇高的理想,太高的理想我做不到,我只能帮助周围的朋友们,让他们生活得更好一些。”她淡淡地说。

相反,她感慨自己“连小事也做不了”。看到中关村车水马龙,骑自行车的人横冲直撞,甚至撞倒过老院士、老科学家,她想拦住骑车人,但“他们跑得太快,我追不上了”。

尽管力气越来越小,她还是试图对抗着庞大的推土机。

在寸土寸金的中关村,13、14和15号楼也面临拆迁命运。李佩和钱三强的夫人何泽慧院士等人,通过多种渠道呼吁保护这些建筑。2012年,北京市政协通过动议案,要求将中关村“特楼”建成科学文化保护区。中关村的居民们感慨:多亏了这两位老太太!

何泽慧院士几乎成了李佩先生仅存的老邻居。院里的老人纷纷走了,钱学森走时,李佩先生还能去送行,等到钱学森的夫人、她的挚友蒋英去世的消息传来时,她已经没力气去送最后一程,只能让李伟格代表她送去了花圈,伤心的她连续3个月没睡好觉。2015年她又给老朋友、101岁的张劲夫送去了悼词。

何泽慧曾对多次登门、甚至有次坐着小马扎的温家宝说:“在这里住惯了,哪儿也不去了,除非上八宝山。”

李佩先生也对旁人说:“现在,除了到力学所,我就待在家里,哪儿都不去了。”

如今,“内心强大得能容下任何湍流”的李佩先生似乎越来越黏人,有好友来看她,她就像小孩一样,闹着让保姆做好吃的,离开时,她总是在窗边看好友一步三回头地走远,一点点变小。

摘下助听器,李佩先生的世界越来越安静。似乎也没有太多年轻人愿意听她唠叨,知道李佩这个名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但每一个踏进13号楼李佩先生家的人都会很珍惜拜访的时间,会努力记住这个家的每一处细节,大家都明白,多年后,这个家就是一个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孤独修行者

全文共 1712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个粗枝大叶的人,不擅长生活,应对平日里的大小事也总很愚笨,不喜生人。母亲把这称作孤僻,她在我还不大的时候曾说我是心冷之人,并且很是痛心疾首。她和我骨子里是不太亲近的,她坚定我孤冷,这是她不欢喜的。对此,我也总以沉默相待。倒不是真的孤冷,我从来不爱繁复的辩白,这些大抵是本性,有些东西,天生是不爱的。我总觉得凡是辩白解释都是多余,是白费口舌的事。

近日在读张爱玲,也不是她的著作,只是后人对她倾城的往事一个再度的叙述罢了。我是认为凡是有关张爱玲,都是要深刻地以咬文嚼字之法去读的,不是平淡的看过就算,最好要在一个平宁的午后,有暖阳柔风,但不冷的时候,温一盏清茶,细细地品。那个宠辱不惊的绝代女子有惊艳世人的才情与性情,她淡漠地走过民国世界的烟云,成了不朽。说来,我是欢喜这样的女子的,我爱她孤傲清冷,亦欣赏她面对爱情的痴心不悔。虽是如此,我却又觉得张爱玲也不都是好的,对于她离群索居的人生迟暮,除去悲悯,我是不屑的。纵算历经劫数,洗尽铅华疲惫了心,没了任何尘世的留恋,我仍觉得离群索居是懦弱的逃避。张爱玲,何等孤勇的女子,偏在迟暮之时选择避世。我是以为这样的女子,即便是老去,也该是华丽惊世的。这样萧索的结局,安放在一个傲然一时的才女身上我始终觉得突兀。

我深知一个人要从开场走到落幕实属不易,世海茫茫,有太多变数由不得自己。我是矛盾的,既觉着张爱玲的这记收尾来得不够漂亮,却又以为对她来说是最完满的落幕,毕竟她是一个那样洞明世事的人。清绝如她,若换作我,且不说是否选择最后的离群索居,就是与胡兰成的那段,纵算他是无情薄幸之人,纵算他遭世人唾骂,我亦不会轻易妥协。然而张爱玲终究是张爱玲,纵算曾为胡兰成低到了尘埃里甘愿卑微,到底还是害怕伤痕累累,她还是太过清醒,选择利落转身。在这点,我是觉得遗憾的,若不看得那么透彻,也许光阴流转,浪子回头,她还是他最终的归人,毕竟这一生,最懂她的人到底是胡兰成。可那到底是张爱玲的人生,她不曾悔,又或许在后来艰难的人生里有那么似醒非醒的瞬间她悔过,只是命运让她不能回头。也许张爱玲的离群索居以及干脆的割舍是正确的,也许她只是一个渴望现世安稳的普通女子,愿为所爱之人烟火,当胡兰成给不了她安宁的时候,她自愿萎谢。而我只是观者,那不过是别人的人生,幸运或者不幸,对还是错,到底轮不到我妄自评断。

作为草草观看了张爱玲一生的后人,我所有的遗憾,也不过是用自己的活法与她的作了番比较罢了。我始终认为,一辈子不用活得太清醒,把世事看得太透彻不算太好,那样活着,太容易疲倦。我自知是个偏执的人,不爱妥协,纵算错也乐于一错到底,也许自欺欺人当个清醒的傻瓜也不至于太坏。

前面提及了我母亲对我孤僻的看法,她始终认为我是个寡淡的人随了我爷爷。我爷爷,年过花甲生得高大精神,年轻的时候从军当过我也不甚清楚的什么部长,一生孤僻,骨子里有与生俱来的孤傲,他的一生不屑与旁人交心不喜与人打交道,有时我亦觉得他是可悲可哀的。但他到底是耐得住寂寞的人,不信随意的依偎可以取暖,我看不懂他,可有时我又觉得自己和他是一样的。

我清楚自己要什么,我终是承受不了孤身一人的冷落。我需要喧嚣,它让我触摸到自己是真实的。纵算明知周围的热闹不属于我,再热闹的剧场躲不过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的冷清结局,但宁静太容易带来庞大不可收拾的不安,而我不要。热闹反而让人感到安全,即便世间的热闹终归不过一场浮华,我宁愿我不清醒。

虽然我是知道温情的表象不能长久地取暖的,清醒还是有必要。人生是一场注定孤独修行,每个人都是彼此生命的过客,即便是最亲的人,血管里淌着他们的血液,相伴一生也是不能的。这世间,光怪陆离,旁人的事,我们分明是无能为力的,安慰不过是杯暖胃的开水,做不了止痛药。旁人给的温暖,长久不了。岁月漫漫,我们拥有的只有自己,天地很大,而我们要徒步天涯。

还是如张爱玲所说,“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这一生没人能活得行云流水,总有命定的劫数是人生的必然,长路漫漫,知己难得,我们都是注定孤独的修行人。在这条山迢水远的修行路上,还应当自求多福,冷暖自知。

才女也罢,凡人也罢;惊世也罢,平庸也罢;清醒也罢,沉溺也罢。我们都不过是孤独的修行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孤独的我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孤独使我成熟;孤独使我面对天地;孤独使我面对心灵;孤独使我面对生命。

——题记

孤独的我用浪漫装饰着我的世界;用清雅熏陶着我的心灵;用信念支撑我的生命。我在我的世界里吟我的诗词;我在精致的日记里抒发着我的情怀,我在柔柔的月光下放飞无边的遐想,我在幽静的石径上捕捉浪漫;我在濛濛的细细雨中感受梦境。我甚至想:我的世界只要一本书,一杯茶,一扇窗户,一盏灯,一个安静的屋子就行了。夜深人静时,我在我的那方天空做着我痴痴的梦。我用无彩缤纷的梦幻做翅膀,让它在蓝天白云下自由地飞翔。即使孤独,仍然美丽!

孤独,使饿品尝到了奋斗的艰辛,以及艰辛后的喜悦;孤独,使我在长途跋涉中懂得如何让心灵不老。我,只携一屡孤独的风,只身前往茫茫未知的远方,前进无边且遥远的扑朔迷离的地平线。不为别的,只为我一个喘息的歇处,不必再长途跋涉,不必再餐风露宿;不为别的,职位那颗被现实的利剑刺痛千百遍而今仍隐隐坐痛的心;不为别的,只为那颗孤独的心的期望。

穿过漫长的时空与黑夜,只等我的双足迈开征程的第一步,无情的风霜便一根根浸染了我的黑发,直到那它们后浸成白霜,但哪怕这样也好。我依然寻找,不停止,为我的孤独,我的理想,我的梦。即使孤独,依然执著!

孤独,让我的生命走向成熟。人生是由许多大大小小的感悟组成的,每一份感悟都代表着一份成熟,在经历风风雨雨之后,在我孤独的世界中,细细品味每一份挫折,每一份喜悦。得到的感悟是生活赠予我的最慷慨的礼物!

孤独,让我懂得了生命的价值。那就是精神上的高度克己与执著。这也是我永远追求的目标。

孤独的我不是最优秀的,孤独的我却是最执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战胜孤独600字话题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除了穿越黑夜的路,人们不能到达黎明。

纪伯伦

我曾经一度认为,我们是被抛到这世界上来的。只因世界偌大却空旷,我们无处躲藏,从而衍生了胆怯与孤独

可当我阅读到《孤独之旅》中杜小康的成长蜕变的片段时,我才渐渐清晰地意识到,我错了。生活中处处充满阳光,就算是黑夜里也会有影子,身处黑夜里也不至于被黑暗侵蚀、吞没,更何况,我们还能穿越黑夜,去寻找黎明之路。

正如经历暴风雨洗礼后的杜小康把脸埋在鸭的蓬松的羽毛里哭泣一样,这哭,并不是悲哀,而是他穿越黑夜,战胜孤独后的喜悦。而我呢,我何时才能把头埋进臂弯像杜小康那样好好地哭一场呢?

除了穿越黑夜的路,我们不能到达黎明。

或许行走在黑夜里,潜伏在黑暗中的孤独会从四面八方袭来,如同四堵高墙困住你,让你只看到长方形的四角天空。你推不开的是墙,推得开的也是墙。只不过一种是由砖堆砌而成的石墙你推不开。而另一种是衍生胆怯、孤独的心墙你推得开。

我轻轻苦笑,只把头埋在书堆里。我知道,我必须安于这种单调,琐碎的生活。正如《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一样,耐得住寂寞,学会坚强,微笑面对生活,才不至于被孤独所侵蚀、吞没。

黑夜里,我静静听着那些漫长的岁月。或许昨天我还在被孤独所牵扰,此刻,只瞬间就被冲散得支离破碎。因为我在推开心墙,穿越黑夜后,蓦地,看见刺眼的倾城之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对孤独的理解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黑夜的沉默带来了孤独的情思,也许是孤独成就了无奈的习惯,花开花逝,谁的心捧起了那黯淡的月光,洒下点点落红,将花引进了无边的思绪……

——题记

小学的时候,我是一名转校生。来到一个陌生的学校,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我被遗弃到一个角落里,像丑小鸭似的,看着同学们谈天说地,嬉戏玩耍时,我只能默默地忍受着。我在这个班级里没有朋友,只能独来独往。优异的成绩更让我遭到同学的指手画脚,每当老师在班级里夸奖我时,同学们都用一种轻蔑的目光盯着我,我只能默默地忍受着。

回到家里,我趴在床上,眼泪终于忍不住,我号啕大哭。为什么?为什么?在学校里为什么没有人同我玩耍,为什么老师表扬我时,却遭到同学的白眼?这个心境持续了半个月,直到有一天——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我像以往一样背着书包来到校园,走到班级时,我们班的一位同学笑着走过来,说:“我能和你做朋友吗?”我深深地看了她一眼,虽然皮肤十分黝黑,但是她的眼睛充满着睿智的光芒。我说:“好啊!可是我从来没见过你啊!”她笑着说:“我和你一样,也是坐在角落里,我没有朋友。”我被她乐观的心震撼了,她同我一样孤独,但是她却十分乐观。

从此之后,她成了我最好的闺蜜,在学习上,我为她做辅导;在生活中,她为我做助手。我和她成了形影不离的好姐妹,一起上学,一起做作业。她在我的帮助下,成绩很快提升了,老师表扬她时,我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因为,有了她,我不再孤独!

从那以后,越来越多的同学同我做朋友,我也成了这个班级中的一员,与同学们快乐嬉戏,快乐玩耍,在这个和睦的班级中,我不再孤独!

是的,我原是只孤独无助的丑小鸭,但需经过许多磨练,最终我蜕变成了一只天鹅!令我欣慰的是,我,虽是一个转学生,不再孤独无助了!

后记:终究是黎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走在大街上的孤独少年作文800字

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家,我再也不回了!”他抓起书包,头也不回地冲出家门。可冲出家门后,被街上凉风一吹,他才发现,自己除了刚才的那个家,还有哪个可遮风挡雨的家呢?

漫无目的在街上闲逛时,他不禁想起了两个月前发生的事。那时因为一次意外,老师决定将他们寝室的某位同学调走,从另一个寝室调一位同学过来。虽然舍不得,但是师命难违,他们还是换了。男生们的铁哥们儿总是在室友中诞生,想到自己或许会因此而丢失一个哥们儿,心里十分不爽,但能说什么呢?新来的室友叫慕轩,长得比较清秀,因为是学霸,在班上是个话唠,和原寝室的人一向没有什么交集。原以为慕轩初来乍到,融洽也得有个过程,那料到,才两天,慕轩就和室友们便相处得十分融洽,反倒让他觉得有些尴尬。看着室友们与慕轩勾肩搭背,一边说说笑笑的进出寝室,似乎全然忘记了他这个老室友,怨气就不打一处来,可又找不到发泄口。

读小学的时候,自己就是这么被大家渐渐淡忘了的人!他又不禁想起,那时,他朗读课文发音不标准,经常被同学嘲笑:“看哪,他连音都发不准,还读什么书啊。”“哎呦,你看,说他还不服气呢,哈哈哈,太搞笑了”。一幕幕倒映在他的脑海中。本想着这所学校会好一些,哪想竟然又会变成了这样,连一向呵护自己的铁哥们儿也被抢走了。

每天放学回家,他就压抑着自己,在爸妈面前挤出一个个欢快的笑容。可惜他总是那么倒霉。学期第一次考试考差后,母亲就开始拿他和慕轩比。“你看看人家慕轩,多努力,哪儿像你,一天到晚不知道在干什么。”一次又一次的对比,让他的心理负担越来越沉重,成绩也日益下滑。今天下午,母亲一看到期中考试成绩单,又当着邻居大人小孩的面,破口大骂他:“你个小兔崽子,不学好,专学坏,你看人家慕轩,又是全班前几名,你咋就不能在读书学习上多用点心给我争口气呢?”……

堆积了两个多月的情绪一下子终于宣泄了出来。于是,便出现了他抓起书包甩门出走的那一幕。走到了一家面店前,闻着飘出的一股股诱人的清香,他才觉得自己有些饿了,一摸衣篼,不禁又垂头丧气起来。这么办?他问自己,又像问他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那一次,我读懂了孤独作文500字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手捧一本好书,用心灵去感悟朋的朦胧,星的灿烂,花的嫣然,泪的晶莹,用孤独去感悟生命的沧桑与美丽。

伴着书香,像是独自在如画美景中拾捡朝花,寻找生命感悟的花絮。远方有青山绿水,红莲婷婷,枫叶彤彤,梅花傲雪……这里没有喧嚣,没有繁杂,只凭着心与心的沟通,便能领会一切。我想,这该是一种孤独,一种于无声处让人心领神会的孤独吧。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如同在雪峰上攀登,在凛冽的寒风中感受青松的坚强、红梅的不屈。这儿没有掌声,没有浮华,只有长绵无尽的孤寂,然而孤寂中却有着一股不屈的毅志,将人生的不屈和坚强在雪峰上深深地定格。

在古诗中随古人游山玩水,更是一种孤独的享受。时而和李白一起攀登天姥山,采摘白云红霞,时而和李清照共赏绿肥红瘦,梅子黄时雨,和她在荷花丛中争渡。让心灵畅游在诗意的长廊里,在孤独中体味那一份宁静实在是美不胜收。

月光下,呷一口浓茶,聆听诗人作家们用笔敲响的岁月之声,激起心海浪花朵朵,让浪花撞击心灵,闪烁出五彩的火花,汇成一道美丽的彩虹,连接着心与月亮,它诠释着孤独的阅读中不可言传的美丽。

那夜,我读懂了孤独,伴着春花秋月,落英缤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孤独作文500字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孤独和喧嚣都难以忍受,如果一定要忍受,我宁可选择孤独。

——题记

孤独对于我来说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十五、六岁的我们大都喜欢集体生活,害怕所谓的孤独,也不敢直面它。但是比起孤独,我更害怕的是被集体的喧嚣弄得面目全非,在集体的喧嚣中迷失自我。

我宁可孤独,也不愿将就。不愿自己去管连当事人都不以为然的事;不愿去和三观不合的人争论,去迎合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更不愿因为别人的事而影响自己的情绪,所以我选择远离。

在作出选择时,我犹豫了。我担心自己已习惯三五成群的生活,适应不了独行。这时,我想起前不久在一本书看到的一段话:“也许有时我们只看到了放弃的痛苦,而忘记了那些如果我们不放弃就会得到的更大痛苦,所以我们要学会放弃。”我选择放弃喧嚣,选择宁静,选择专属自己的孤独。

我们这个年纪的孤独,不过就是你做什么事都独自一人。但我个人认为:只要内心丰盈,生活充实,那怕在别人眼中你是孤独的;那怕只身一人,也不会觉得孤独。

孤独能使人处于一个清醒的状态,你能够静下来,清晰地聆听到来自内心深处的呢喃;清醒地知道自己所想要的生活。

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懂得怎样去面对。正处于初三的我,更要学会忍受孤独,因为没有人会为了我的未来买单。我要么勇往直前,要么烂在社会最底层的泥淖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人物阅读素材二:高考人物阅读素材:王澍 孤独是为了惊艳的绽放

全文共 2810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他很孤独,因为没人陪他玩。他喜欢上画画,经常一个人在家涂鸦。稍大一点,他便用粉笔在灰墙上画小人、火车、还有房子。从上小学开始,他就感觉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别人说,这个孩子清高。其实,我跟别人玩的时候,总觉得有两个我,一个在玩,一个在旁边冷静地看着。”他喜欢画画和看书,想着长大后做名画家。

高考完填志愿时,父母对他的艺术梦坚决反对。他不争,朝父母丢下一句:如果理工科能画画他就念。本来只是任性的推托,未曾想父母真找到了个可以画画的专业,叫“建筑系”。

建筑师是干嘛的?当时别说他不知道,全中国也没几个人知道。建筑系在1977年恢复,他上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时是1981年,不只是建筑系,“文革”结束大学复课,社会正处于一个如饥似渴的青春期氛围。他说,当时的校长是钱锺书堂弟钱钟韩,曾在欧洲游学六七年,辗转四五个学校,没拿学位就回来了,钱钟韩曾对他说:“别迷信老师,要自学。如果你用功连读三天书,会发现老师根本没备课,直接问几个问题就能让老师下不来台。”

于是到了大二,他开始翘课,常常泡在图书馆里看书,中西哲学、艺术论、历史人文……看得昏天黑地。回想起那个时候,他说:“刚刚改革开放,大家都对外面的世界有着强烈的求知欲。”

毕业后,他进入浙江美院,本想做建筑教育一类的事情,但发现艺术界对建筑一无所知。为了混口饭吃,他在浙江美院下属的公司上班,二十七八岁结婚,生活静好。不过他总觉得不自由,另一个他又在那里观望着,目光冷洌。熬了几年,他终于选择辞职。

接下来的十年里,他周围的那些建筑师们都成了巨富,而他似乎与建筑设计绝缘了,过起了归隐生活,整天泡在工地上和工匠们一起从事体力劳动,在西湖边晃荡、喝茶、看书、访问朋友。

在孤独中,他没有放弃对建筑的思考。不鼓励拆迁、不愿意在老房子上“修旧如新”、不喜欢地标性建筑、几乎不做商业项目,在乡村快速城市化、建筑设计产业化的中国,他始终与潮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使他备受争议,更让他独树一帜,也让他的另类成为伟大。

虽然对传统建筑的偏爱曾让他一度曲高和寡,但他坚守自己的理想。“我要一个人默默行走,看看能够走多远。”基于这种想法,过去八年,从五散房到宁波博物馆以及杭州南宋御街的改造,他都在“另类坚持”,“我的原则是改造后,建筑会对你微笑。”

他叫王澍,今年49岁,是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

2012年5月25日下午,普利兹克奖颁奖典礼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王澍登上领奖台。这个分量等同于“诺贝尔”和“奥斯卡”的国际建筑奖项,第一次落在了中国人手中。

“我得谢谢那些年的孤独时光。”谈起成功的秘诀,王澍说,幼年时因为孤独,培养了画画的兴趣,以及对建筑的一种懵懂概念;毕业后因为孤独,能够静下心来思考,以后的很多设计灵感都来源于那个时期。

尽管张楚在歌中唱道:“孤独的人是可耻的,生命像鲜花一样绽开,我们不能让自己枯萎。”但我们也不能忘记另外一句话:“真正优秀的人一定觉得自己是孤独的,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秀来源于一份孤独。”

王澍是孤独的,但中国地产第一品牌的形成应该感谢这份独守;张海迪是孤独的,这位轮椅上的作家以惊人的专注和坚守,完成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著作;阿甘和许三多是孤独的,却凭借特有的真诚和韧劲惊艳了世人。

最艰难时候靠她的工资在养我

朱麓冰

当钢筋混凝土打造的高楼大厦在每一座城市拔地而起时,有这样一位具有人文气质的建筑师,和他的“业余建筑工作室”一起,用回收型材料和旧砖弃瓦打造出一批素朴深沉的作品,并因此获得中外评委的青睐,获得了2012世界建筑最高奖——普利兹克奖。他就是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教授。

作为中国获此殊荣的第一人,昨天下午,刚刚从美国讲学归来的王教授在美院象山校区出席了媒体见面会,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崇尚自然的建筑理念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与坚守。本来挺宽敞的会议室被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挤得满满当当,甚至连俄罗斯新闻社和日本《朝日新闻》的记者也远道而来,一睹这位建筑大师的风采。

拿奖的原因在于超越了文化的冲突

无论是充满水墨意韵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古朴典雅的南宋御街,还是唤醒一整座城市记忆的宁波博物馆,都是古典和现代、艺术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散发着温婉优雅的东方气质。

与始终追随国际潮流的建筑师不同,王澍更加注重的是现代与传统、人工与自然的平衡。“我对城里所有高大威武的地标性建筑都很反感,我的很多创作理念都是从农村学来的。”他提倡向乡村学习,选用大自然的材料,造“轻盈”的房子。他也坚守传统,由他设计的宁波博物馆外墙由“瓦爿墙”和“竹条模板混凝土”混合构成,“很多老人摸着墙壁说,这个让他们想起了自己的家。”

拿下普利兹克奖的原因,王澍归结为一句话,他的作品超越了文化的冲突。“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东方与西方的冲突、强势与弱势的冲突……我们要用智慧的方式让它们化解。”作为王澍最大规模的群体作品,如诗如画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就是他对建筑模式的一次深入探索。为充分挖掘建筑材料的可利用和经济实用性,王教授从各地的拆房现场收集了700多万块不同年代的旧砖弃瓦,让它们在屋顶和墙面上重现新生。“我要打造的,是带有中国传统书院气息的校园,不是千篇一律的大学城。”王澍说。

没有她所有的方案就不可能变成现实

王澍获奖时,因为人在美国,他的太太,同在美院教书的陆文宇就成为了媒体竞相追逐的对象。昨天是三八妇女节,在谈到这位成功人士背后的女人时,王澍开心地笑了:“获奖时我就在想,这份荣誉是共同属于我和她两个人的。我的太太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我,和我同甘共苦十余年,拿下这个奖,她功不可没。”

1997年,王澍和妻子陆文宇在杭州创办了“业余建筑工作室”。创办工作室的这段时间也是王澍建筑生涯中最艰难的时光,妻子的支持让他感动不已:“主要靠她的工资在养我,我打零工,偶尔挣一笔。我那种文人的孤傲早年就养成了,认识妻子后,抹平了大半。”2010年,王澍与妻子一起荣获了德国谢林建筑实践大奖。“也许没有我,所有的建筑设计方案都不存在。但没有她,所有的方案就不可能变成现实。”

业余时间从不上网也很少看电视

“我一向认为我首先是个文人,碰巧会做建筑,学了建筑这一行。”在一篇名为《素朴为家》的文章里,王澍这么写道。你也许很难想象,这位现在蜚声国际的建筑师,业余时间从不上网,也很少看电视,他的兴趣就是写写文章,练练书法,喝喝茶。不上网怎么知晓时事和了解别人的评价?“对我来说,保持内心的平静是最重要的,无论世界是否刮风下雨。”

王澍热爱书法,喜欢临摹字帖,他说自己现在的建筑风格跟十几年来修习书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学时期,午夜宿舍里其他同学都睡了,只有他一个人在写字,看上去是个“很孤独的身影”。“现在的中国,还能跟传统文化保持密切关系的学者,大多已经去世或者到了将死的岁数。”这位热爱书法和中国山水画的建筑师想做的,是留住文化。“如果不做建筑师,我应该会选择做一个文人吧。”王澍这样说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孤独老人英文

全文共 1533 字

+ 加入清单

in the picture, an old lady is sitting in front of a mirror. she is saying to herself in the mirror: "the children are not in my comopany. i feel rather lonely." the picture reveals one of the serious problems of our modern society.

with better living conditions and better medical care, people can live much longer than before. but how to take care of them has become a big problem, which we must cope with seriously.

it is reported that there are more than 160 million people aged over 60 in our country. the percentage of old people is still increasing and many families are confronted with problems coming along with old people. the fast tempo of modern life has left people little time and energy to look after their old parents. on the other hand, some people take their old parents as their burden and treat them badly. as a result, many old people feel neglected and live in great loneliness and helplessness, especially when they are suffering from poor health.

something should be urgently done to help these lonely old people. first of all, those who have old parents should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to take good care of them. the government should set up more nursing houses for old people, especially for those who have no children and who are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disabled. more importantly, there should be more organizations providing financial, medical and legal assistance for old people. in a word, special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help old people to spend their later years of their lives comfortably and merrily.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孤独的命运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我,就像一棵孤独的小草,在一望无际的草地上,竟然没有一棵草是跟我在一起的,因而,我感到好孤独,好寂寞!

人生就像一个赌局!和命运赌,我是一个失败者;和生命赌,我永远注定是一个输家……

我总感觉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好像可有可无似的,我就像透明的空气,也许连空气都不如吧,大家虽然看不见,摸不到空气,但是都不能没有空气,而我,却……

大家看到我,都跟没有看到差不多,虽然会无意间瞟到我一眼,但之后就跟看不到一样了……也许我就是一个透明的人吧,也许我是这个世界的某一个角落里的一个鲜为人知的thing吧,也许我是一个多余的人吧……一句话,不管有没有我,身边的每一个人都会好好生活的,不管有没有,时间一样会飞流似箭……

在课室里,同学们也许都不会注意到有我这个人的存在,老师总是说我不跟同学们交流,我又何尝不想呢?只是,大家都不喜欢我,我无法融入集体,我是一个离队的小鸟,一条离水的小鱼,一只断线的风筝……一个破碎的玻璃……永远都无法变得完美了!!

就连我的知己,我唯一的知己,也变了……大家都与我无缘,我决定放弃友谊了……我会一个人,一只走下去……

也许这个世界不属于我吧,也许我应该回到我的孤独世界去了……书,等我,大学等我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月与星的孤独作文800字

全文共 882 字

+ 加入清单

在月亮很大很亮的晚上星星会出来吗?在星星很多很闪的夜晚月亮是否依然留在天空?仰望天空星星很多正在使劲的闪烁,月亮却不见了,然而在皓月当空的晚上,又看的见几个星星,月明星稀,月与星的孤独又有几个人能体会。

在皓月当空的夜晚,仰望天空,月亮孤独的挂在天空,它身边发出来的光似乎在述说着它的寂寞,在诺大的天空中,月亮散发的光也是冰凉的,没有星的陪伴,没有星星的衬托,只有孤单零零的散发着寒光的月亮。那时候我便纳闷了“星星在哪儿去了呢?是不是因为冷而躲起来了呢?”可到了后来才知道并不是这样的。

在繁星满天的夜晚,一闪一闪的眨着眼睛,没有月亮在它们身边,星星是否也会感到孤独呢?看着天上的星星虽然有大有小,可是当个体看是它们时时刻刻都在动,时时刻刻都是一个个体,这时看起来它们是多么的孤独。

粤语形式孤独的,可是它们却全身发光,在夜晚照亮人们行走的路,皓月当空时,月亮用它那幽凉而寂寞的光亮散在大地,繁星满天时,星星们也使劲发光,照亮行人前进的路。

记得小时候看星星看月亮大多是在一个大盆子里装上水,搬到院坝里,那样水里就有了星星月亮的倒影,看着星星们慢慢的移动,看着月亮孤独的身影,还有事干脆在院坝里铺上席子躺在上面,闭上眼用心感受着这一切,月光或星光洒在身上,原来就是这么的舒服,周围的虫声、所有的喧闹声与我无关,是那么的安静,只有孤独的它们毫无怨言的陪盼着我,我同时也在陪伴着它们,这样或许它们也不会觉得孤独了吧,至少有我陪着他们。

后来,我要到城里去读书了,可是心里却舍不得,毕竟那是我土生土长的地方,舍不得一草一木,舍不得那可爱的狗与调皮的猫,舍不得小伙伴,舍不得月与星。

到了城里那天晚上,我走到窗边夜幕已经降下来了,我想再看看月与星,可是却失望了,抬头一看没有月与星,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天空被遮住了,五颜六色的灯照亮了城市,月与星的光亮远不及它们,心里就失去了两个好朋友,难过。

我们每个人就像月亮和星星那样,那样的孤独。那些整天把微笑挂在嘴边的人或许只是想掩饰自己内心的孤独感觉。当夜幕降临时才会感觉,天上月与星的孤独很像自己。

月与星的孤独,有几个人能真切的体会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百年孤独读书笔记800字

全文共 945 字

+ 加入清单

在忙碌却又充实的学业后迎来了大学的第一个假期。在这个可以自主调节时间,不必为完成作业而忧心的假期里,我与《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开始了一场邂逅。十本优秀书籍之中,读后想为它写点什么的感觉最强烈。

《百年孤独》和众多外国名著给我的第一感觉一样,内容复杂,人物众多且名字十分雷同,写作顺序也多采用倒叙和插叙,初读甚至一度因为晕头转向,理不清作者的写作意图而放弃深读。但是第二次将人物对号入座后再读,便被书中所渗透和传达的孤独深深的震撼了。《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

在这样的历史长河中作者赋予了人孤独,同时又认为人并不是生来孤独的:“即使以为自己的感情已经干涸得无法给予,也总会有一个时刻一样东西能拨动心灵深处的弦;我们毕竟不是生来就享受孤独的。”然而在这本书中反复提及的孤独也与我们理解的狭义的孤独不同。带上时代背景与作者的身世细细品味,孤独似乎又为我们呈现出了另一番模样。在《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接受了采访,对孤独的解释似乎很意味深长:孤独就是不团结。那一刻,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我脑海中逐渐明晰起来:他渴望拉丁美洲的民众团结起来,共同走向文明,开放与繁荣。

此外,《百年孤独》的魅力也在于离奇的故事情节。贯穿整部作品,小说中的人物们不时会见到鬼魂。“这些鬼魂象征着是马孔多挥之不去的过去。事实上,这些重复出现的鬼魂根植在拉丁美洲历史的特定发展之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变化,布恩迪亚和整个马孔多都是鬼魂。他们被自己的文化所隔离和排斥,社会发展落后于其他地区,处处依赖他人。更可怕的是他们已经完全接受这样的现状,不思改变。”书中的宿命论暗喻了古往今来导致了历史不断重复的意识形态,也正是这种意识形态使得拉丁美洲的历史被解读成了一个循环,一个不可能出现变革的循环。书中的旁白也加强了这种宿命论给予读者的压迫感。这些光怪陆离,恰恰是作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所无法隐藏的魅力。

《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完成巨著后曾有一个夙愿:希望一百年孤独的历史永远消失并再也不会出现。但愿,作者的苦心和夙愿能够梦想成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孤独也是一种养料

全文共 781 字

+ 加入清单

我默默地坐在教室的角落,无声地翻着语文书,一切显得那么平凡而又美好。不喜欢春的温暖,不喜欢夏的热情,唯独喜爱秋的凄美和冬的孤傲。我,是一个孤独的女孩。

从小到大,我总是少言寡语,不懂得如何与别人交流,如何讨老师欢心,同学们因我孤僻的性格而远离我,老师也对我的忧郁情绪束手无策。久而久之,我的身旁就只有孤独相伴。可是,又有谁能真正走进我的心呢?其实,孤独也是一种享受。

在一个温暖的午后,冲一杯咖啡,拿起《借我一生》来到属于我的小天地,拂去书面的微尘,打开它那素雅的封面,书香和浓浓的咖啡香在空气中弥漫,合成了一种独特的香味,使人陶醉于其中。一抹冬季的阳光悄然爬上书桌,给整个有着神秘蓝色的房间又增添了几分美丽的色彩。书中那不加装饰的字字句句,如朴实无华的金色的小花,绽放在我的心田,让我躁动不安的心得到安抚,渐渐静了下来。窗外,一棵大树披上了白色的婚纱,显得格外妖娆。在这种环境之中,你是否会承受一种令人害怕的孤独呢?哦,不,它也是一种人生的享受。

享受孤独,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你要在生活中不断磨练,才能获得享受孤独的快乐与惬意。在这个过程中,靠的是坚持不懈的毅力和耐心,你要有一颗强大的心来面对如大浪般扑面而来的孤独,必须有足够的勇气与信心。你不可逃避,这是一场你和孤独之间的较量。你绝不可以落荒而逃,这样只能显示你的懦弱和无能。不要把孤独当作是一种煎熬,这样只能以你的失败为结果,把孤独看作是一种舒适的享受,成功就轻而易举了。

孤独也是一种养料,它让你学会了勇敢面对,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它让你练就了一种坚强的性格和能承担各种压力的强大的心,让你明白了强者的作风,告诉你做人的道理……它教给你的,实在是太多太多……如今,一个孤独的女孩在纸上书写着孤独的文章,室内,只有笔在纸上划过的声音,在紧张的氛围之中,柔和的灯光之下,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凡,那么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孤独是一把双刃剑作文400字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一路走来,谁都不能与谁相伴走到最后。人生终将独行,苍凉又悲壮,但还是要执著地走下去,因为,生活在别处,梦想在前方。

古代的帝王称呼自己为“孤”,多少末代皇帝就是因为承受不住这一个“孤”字,失去了天子的威严和权力,而让列祖列宗金戈铁马打下的江山毁于一旦、横尸他人之手。

历史上,李白曾豪迈高歌:“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他是孤独的;杜甫也曾咏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亦是孤独的;司马迁用孤独写了史家之绝唱—《史记》; 孙武用孤独铸就了兵家地满山遍野尝遍百草,李时珍成就了东方医学的鸿篇巨制—《本草纲目》; 更有屈原,孤独一人忠心为国,最终一边吟唱着“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浊清”,一边孤独一边纵身滔滔泪罗江,一曲《离骚》成了千古绝唱。

孤独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承受得住的人来说,它是通往成功的敲门砖,能让人脱俗独立,在淡然的处世态度里得到自我提升;而对于难以承受的人来说,孤独就像毒药,让人意志消沉、与世隔绝,拒绝自我提升和进步,就离成功越来越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优秀作文:孤独的梧桐树

全文共 829 字

+ 加入清单

暮春的一场大雨冲洗着四月的天空,溅起一层雨雾,笼罩着这座小城,给城市披上一袭乳白的薄纱。往昔炫亮的霓虹灯、光艳的建筑外彩,此刻,都因这层薄纱而格外朦胧,如月光下的荷塘,风姿绰约。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原来很本色的通乡公路全改成了水泥路、沥青路,两旁自然生长的杂树也被意杨、香樟、银杏所取代。乍一看,确实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继而就对这种千篇一律的设计有了审美的疲劳。如同工厂流水线上同一模具压制下的产品一样,给人一种压迫感。

天空依旧阴沉,早上骑着摩托,慢慢驶出小城。在城市尽头,无意间看见一树花。对于这个属于花的季节,出现一株满是花朵的树我并未在意,还以为又是一株为了满足设计师的要求而移栽的名贵树种。走近才发现,它只是一株在乡下最寻常的梧桐树而已。它并非园林部门刻意移栽于此的,因为本无多少观赏价值的它,是不会得到设计师们关注的。它只是被园林修理工手中的锯、斧所遗忘而侥幸存活下来的。虽然饱受磨难,却并没有让它屈从,光秃的枝条上依然缀满了一串串淡紫色喇叭状的花朵,在春雨的浸润下尽情地绽放。一只只小喇叭俨然是在大声地呐喊,一缕缕清香和着春泥的腥气、春雨的清凉,穿过鼻腔、沁入心田,浸入四肢百骸每一个毛孔,让人飘飘欲仙!

在这个喊着“一年小变样、三年大变样”口号的城市里,那些不具备美感的树种是没有生存空间的。它们的生命如同狂风中的烛光一样脆弱,随时都会因为一个新的设计而被抹去。这株被人遗忘而独活下来的梧桐树,却毫不理会自己的生命会在何时被终结,依然让自己的生命之花在雨中悄然绽放,不为别人,只为自己一个生命的轮回!

呼吸着这饱含生命抗争气息的芬芳,让我想起了家乡的梧桐树——那些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由生长的梧桐树,树荫下满是洒落的七彩阳光,还有喘着粗气的花狗,摇椅里睡眼朦胧的老奶奶,尽情地享受着梧桐和着泥土气息的芳香……

静静地伫立在这株孤独的梧桐树下,任思绪飘荡在故乡的山岗。恍惚间,我也站成了一树梧桐,在故乡的土地上自由地生长,将心事,恣意地挂在枝头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百年孤独读后感

全文共 2284 字

+ 加入清单

《百年孤独》里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布恩蒂亚家族的孤独者们。

乌苏娜是第一种孤独者——天使。她勤劳善良,是母亲的化身。她的孤独是因不能与人分享智慧的快乐而独自寂寞。如果是《百年孤独》这作品还有一丝亮色,让我对世界不曾完全绝望的话,就是发现了这个老妈妈身上闪光的品质。她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但是却有着质朴的本色,无论什么境遇。她一直活到自己的第六代出生,并且在暮年完全变瞎之后仍掩饰这一点,继续自己的操劳和回忆。她可以用皮鞭抽打暴戾的孙子,打得他满街乱窜;也能够去牢狱中探望造反的儿子,虽然对他的革命毫不理解,却毅然偷偷捎给他一把手枪。她招待儿子的死敌,一位政府的将军在她家里吃饭,因为她觉得这将军人品好,为穷人做了许多好事;她痛骂奥雷连诺上校忘记了自己的承诺,骄傲的宣称只要他敢杀害自己的朋友,就把他拖出来亲手打死。我非常喜欢这个总习惯于一个人独处、一个人回忆的老人,因为她真正充实独立。她是伟大的母亲,更是伟大的孤独者。

乌苏娜的大儿子霍.卡迪奥是第二种孤独者——野兽。他的孤独是由于与愚昧并存的感情的匮乏所造成的日常生活中的心与心的离异和隔膜。他的身上野性表现得极为明显,感情也最为炽热。当他的弟弟奥雷连诺上校问他――当时他们都只有十来岁――爱情的奥妙到底是什么,他毫不迟疑的回答:象地震!他得不到理解,在和父亲的对抗中选择了随同吉普赛人的逃亡。然而,数年之后,他结束了流亡岁月,重新回到了家中,重新蛰伏在他憎恨的孤独之中。当孤独变成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时,当孤独已经渗入他的血液时,他竟然无法离开这种孤独了!

奥雷连诺上校血液中流淌着坚强不屈的因子,也许由于孤独把他同纷繁的世俗生活拉开了距离,他获得了一种看待世界和人生的新的、完全独立的眼光。他的岳父是保守党人,想拉拢完全不懂政治的他加入政府,但是奥雷连诺坚定的说:如果一定要选择,他宁愿选择自由党,因为他发现保守党人是骗子,操纵选举;他的朋友是自由党,为了发动暴力革命决定采取暗杀行动,准备杀掉他身为镇长的岳父,奥雷连诺便天天拿着火枪守在岳父的门口保护,因为他坚信“这是屠杀,不是革命”。在他看似简单的行为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和坚定的信仰。

奥雷连诺上校血液也流淌着桀骜不逊的因子。当政府军开始残杀无辜时,他主动纠集了21个年轻人发起了暴动。许多所谓的评论家评论说奥雷连诺是鲁莽的发动了战争,但在我看来这样的爆发绝对是必然。因为孤独的宿命只有三种,第一种是乌苏娜那种在孤独中自得其乐,对她而言孤独是一种具有形而上意味的人生境遇和体验;第二种是象阿玛兰塔那样生活在孤独的阴影里不能自拔,在郁闷中可耻的堕落和变态;最后一种就是象奥雷连诺上校这样充分的燃烧,为了不变质而毅然燃烧。其实他何尝不明白自己的宿命,何尝不懂得人生的没有意义,在他和朋友马克斯上校交谈时就悲叹过自己在革命里没有信仰,但是他就是不能容忍一个没有意义的人生,宁愿去寻找一个假想来让欺骗自己。这个假想,对尼采来说,是美学和艺术,是希腊悲剧里的酒神,对奥雷连诺上校来说,是战斗,是推翻政府,是让工人过上更好的日子。

他的结局如同上天注定一样走向毁灭。奥雷连诺上校最终远离尘嚣,又躲入了小屋,度过了后来无用的数年岁月。仿佛是经历了一次否定之否定,他被一只看不见的黑手又从偏离的轨道上强行拉了回来。然而,这个时候他的重新孤独,和早年的孤独却有了极大的改变。早年的那份孤独,有一种特别的力量,当一切喧嚣静息下来后,它仍然在工作着,穿透可见或不可见的间隔,直达人心的最深处;如今的这份孤独,是绝望者最后的尊严,在最深重的苦难中没有呻吟没有哭泣,是复仇者最高的轻蔑,在最可怕的屈辱中没有诅咒没有叹息。

但是我自己的阅读时的朴素感受告诉我自己,有许多孤独者,并不是不懂得爱情。那个意大利乐手,为失去而孤独,而自杀,他难道是不懂得爱情吗?在这个家族情欲淹没一切的漩涡里,他是一个异数。他的死那么美,“手腕上的静脉已给刀子割断,两只手都放在盛满安息树胶的洗手盘”,连马尔克斯都被他的自杀而感动,写下这么美丽的自杀场景。其实奥雷连诺上校也不能说不懂得爱情,他对雷麦黛丝的爱,那么深沉,“使他经常感到痛苦。这是肉体上的感觉,几乎妨碍他走路,仿佛一块石子掉进了他的鞋里”。

在阅读之后,我所能够得到的印象仍然是片断,依然不太清晰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得爱情如此伟大,最终战胜了一个在家族中延续了百年的莫名的孤独感。“一种休戚与共的感情”,这是作者留给我们的些微的一些线索。从这个意义上说,孤独感原来产生于忘却,如果我们忘却了自己与他人共同的命运之后,我们就会感到孤独。

从这个意义上说,孤独感原来产生于忘却,如果我们忘却了自己与他人共同的命运之后,我们就会感到孤独。从这个意义上,也仅仅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20世纪弥漫着的孤独感是可以战胜的,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对记忆的忠诚来实现,记住我们大家生死与共的命运,记住这个世纪来无数加在我们和祖辈身上的灾难,唯有记忆才能让我们大家团结起来,因为只有这样,永不孤独的传说才成为一种可能。

马尔克斯是乐观的,在刻骨铭心地写就了布恩蒂亚这个百年孤独的家族后,他仍旧满怀信心地认定团结的可能性,爱情的可能性,他让马孔多这个孤独的小镇最终从地球上消失:“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往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

后来马尔克斯凭借这部作品获得了1982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拉美文学风暴”中的代表人物。魔幻现实主义也借此书开山立派。

《百年孤独》一部不可不读的好书,我们打开它吧,让它对我们诉说神奇的世界和人生的喜怒哀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