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17年两会ppt讲解(合集20篇)

浏览

2842

作文

453

2024年全国两会委员医药行业座谈会名单

全文共 1852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3月4日,两会召开期间,由中国医药行业24家协(学)会共同举办的2015年第七届"声音·责任"医药行业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将在北京国宾酒店召开。

谁会来?他们会来:

注:此前在业界流传的名单有部分人员变化,如鲁南的赵志全已去世,华润的宋林已经肯定不会参会……

据2014年“声音·责任”会议现场统计,来自医药行业的40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委员本人到会29人,委托出席会议的11人)参加了本次座谈会,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卫计委、人社部、国家食药监管总局等7个与医药行业相关部委的13个 部门负责人以及45位行业专家、企业界人士应邀到会旁听。而2015年会议规模将比2014年更大。

2014年回顾

一、会前扎实调研

2014年,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国家多项改革措施全面深化的第一年。已经步入深水区的医疗体制改革,如何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作用,关系到这项浩大工程的方向与成败。本次座谈会旨在通过医药界两会代表委员研讨分析医药产业发展现状,按照十八大确定的医改方向、目标、原则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的改革要求,找出影响和阻碍发展的问题,向相关政府部门提出建议,以营造出更有利于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为了使座谈会开得更有成效,2013年末,各协(学)会通过下基层调研、召开座谈会、网上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了扎实的会前调研。如:企业管理协会的同志先后走访了山东、浙江、江苏、上海、河北、云南等地,召集了160余家医药企业座谈;化药协会、中药协会、北京医药行业协会分别在京召开代表委员提案建议素材收集讨论会……以充分汇聚产业一线的声音,了解当前医药行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最终,各协(学)会将基层企业反映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出了83份提案建议的素材资料,供与会医药界代表委员讨论参考。

二、充分凝聚共识

凝聚共识、发出声音、履行责任是"声音 责任"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一贯倡导的宗旨。第六届座谈会与会者近400人,创参会人数新高,足见座谈会的影响力正与日俱增。

第六届座谈会上,医药界代表和委员们围绕医改与行业发展热点话题畅所欲言,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如何全面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促进医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等相关问题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各协(学)会在广泛听取并收集代表委员建议的同时,结合行业发展现实,分别就药品价格管理、药品招标采购以及药品监管的法律法规等问题提出了供代表委员参考的《关于加快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建议》、《关于取消政府统一的药品招标等制度的建议》和《关于修改药品法完善药品监管体系的建议》三份材料。这三份建议提出:应当适度放开药品价格管制,将基本医保药品的价格由制定最高零售限价改为制定最低基准价并尽快推出廉价药品必备供应目录;取消政府统一包办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规范医院药房托管,防止医药分开中衍生出变相的"以药补医";进一步完善药品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以促进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这三份建议会后均被医药界代表委员联名提交至全国人大会议议案组和全国政协会议提案组。

三、政府反馈积极

2014年代表委员联合签名提交的提案和建议,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并且及时进行了认真回复和处理。

由多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交的《关于修改药品法完善药品监管体系的建议》,于2014年8月收到来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回复。针对建议当中提出的关于"减少准入审批和简化许可管理"、"建立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互联网药品销售管理"等具体问题,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表示,将认真参考并将其用于正在修订中的药品管理法当中,计划于2014年年底前提交国务院法制办。

另外,多名代表在座谈会上联名提交的《关于加快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建议》中提出应"尽快制订并推出廉价药品必备供应目录",亦获得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积极响应。2014年5月,国家发改委已经正式出台《发改委定价范围内的低价药品目录》,鼓励药企生产低价药的积极性,减轻患者使用高价药的负担,取消533种药物的最高零售价。

四、会议形式有所创新

第六届"声音·责任"医药行业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的会议形式较以往也有所创新,在主会议基础上,将重点议题进一步延展,针对《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法》修订,会议承办方《E药经理人》杂志又组织进行了专题讨论,40余位来自内外资制药企业的高管与药审中心、药典委主要领导一起进行讨论,受到与会代表的欢迎。

【温馨提示:以上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传达会发言提纲

全文共 1089 字

+ 加入清单

过去四年的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每年都会在3月5日下午如约前来,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今年,他希望上海继续按照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在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上有新作为,在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有新作为,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上有新作为,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有新作为。

四个“有新作为”,虽然是习总书记对上海这个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提出的与时俱进的新要求,但其精神对其他城市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每个城市,都有各自不同的着力点,都有自己奋斗的目标,也都要“有新作为”。其中三个环节,对每个城市同样适用——

解放思想。也即打破旧有思维,不固步,不自封,不满足于已经在创新驱动发展、优化经济结构、深化改革等方面取得的那些成就。那已是“过去时”,需要以“现在时”继续发力,恪守定位、擘画新图。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解放思想、勇于突破、当好标杆,对照最高标准、查找短板弱项,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作用,向世界亮明我国全方位开放的鲜明态度。

勇于担当。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承担起这个战略任务,必须有担当精神,必须有责任自觉,必须有使命意识。要看到这是国家赋予试点省市责无旁贷的重任,广东、上海、福建、天津、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包括所有定位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城市——都要自觉担当好这一使命,不负国家重托,不负人民期望。

敢为人先。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抑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社会治理创新,都是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拿来,因此特别需要敢为人先、勇吃螃蟹的精神。缺乏这种敢试敢闯的劲头,就别指望能把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开放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成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也就不可能实现实验区改革同全市改革、同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联动,不断放大政策集成效应,并在社会治理创新上有所斩获。

总之,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步伐,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是关系国家发展的大问题。对此,要持续用力、不断深化,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同时也要强化智能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标准,更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蓝图绘定、目标确立,跟进的应该就是实干,用实干推动发展、用实干赢得未来。还是那句话: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实干为中国2016书写了沉甸甸的答卷,也会为2017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带来惊艳的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全国人大代表王凤英2024年两会议案建议

全文共 3844 字

+ 加入清单

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群众购车刚性需求旺盛,汽车保有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4年,我国新注册汽车2188万辆,保有量净增1707万辆,两项指标均达历史最高水平。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64亿辆,其中汽车1.54亿辆;机动车驾驶人突破3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超过2.46亿人。

关于加强城市交通综合治理法制建设的建议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作为城市中重要交通工具的汽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大规模进入家庭,可以说,我国正在跑步进入汽车社会。然而,有限的城市道路通行能力与不断增长的城市交通流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社会公众感触最深、影响最大且难以回避的问题。

近年来,为了缓解交通拥堵,一些城市纷纷推出不同程度的汽车限行和限购政策。目前,上海、北京、广州、杭州、贵阳、天津、深圳等城市已先后出台不同程度的限行和限购政策,而其他大中城市推行汽车限购现行政策的预期也在不断升温。

对于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汽车限购政策,具有简单、便利、易操作、见效快等特点,因此被一些交通压力较大的城市所效仿。然而,汽车限行和限购政策对“治堵”在短期效应结束后,其持续治理效果并不乐观,所谓“治标不治本”,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其科学性与合法性也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和质疑,尤其是引发公众对政府“懒政”的质疑。如何更有效地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难题,已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道路上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1、各地陆续推出的限购和限行政策难脱“懒政”之嫌,并衍生新的社会问题,城市交通综合治理亟需国家立法规范。

过去两年间,每当一地推出自己的汽车限购限行政策,得到的往往不是叫好声,而是广泛的社会各界和公众质疑。公众质疑的包括:相关政策的出台似乎缺少必要的法律程序约束,地方行政权力的发挥空间比较大,对于什么情况下可以限购、什么情况下需要限行,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更为合理有效,地方相关政策制定的依据是否科学合理,似乎缺乏足够的公开论证。问题的核心还在于相关配套法律和制度规范的滞后,如何引导各地更高效地进行城市交通综合治理,急需国家在立法层面进行规范,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依据。

公众的质疑还包括,限购现行政策造成公民买车、用车权利的不同程度受损,对于已有车家庭还好,面对的主要是限行少开车的问题,对没有车而想买车的家庭,限购政策显然造成较大的不便。由此衍生出来的一系列社会公平问题也不容忽视。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与管理上缺乏统一协调和整体战略。

当前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主要是由于城市布局不均衡、中心区功能严重集聚造成的,人口和工商业活动大都高度集中在狭小的市中心区内,郊区和周围卫星城镇的发展则相对滞后,由此导致中心区与边缘区在人口和产业活动密度上严重失衡,中心区的人口和工商业活动过度拥挤,而边缘区的发展受到抑制。

此外,很多城市的城市建设规划和道路交通规划缺乏前瞻性与科学性。很多地方的发展过度依赖于房地产业的发展,导致形成道路交通规划被动地适应城市商业功能开发和房地产业的发展,造成不合理的路网分割 ,最终影响整个城市的运营效率。

3、新型智能化科技手段应用不足,城市交通综合管理滞后。

此外,业界对限购限行政策的质疑还包括:限行限购政策不是在积极探索合理进行城市规划与区域功能布局、创新交通管理、以及运用最新的网络信息科技手段等进行智能化的交通综合治理,难脱简单粗暴的“懒政”之嫌。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形成的原因错综复杂,治堵过于依赖“限”,限制的只是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幅度,没有充分利用好现代智能化交通等高科技成果,基于最新现代化科技手段的智能交通系统的优势在于:不仅可缓解交通拥堵,而且可在经济、环境和安全上提供最佳解决手段。但各级地方政府对智能交通系统和智能科技技术应用的研究不足,制约了公共道路的有效利用。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城镇化继续稳步推进,汽车社会规模必将进一步扩大,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简单的汽车限购限行政策已经不能平衡解决我国我国汽车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问题, 应该站在更高的国家法律、制度层面对城市交通综合治理进行具有前瞻性的顶层设计,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国情的相关法律和配套制度体系,让各项交通治理措施的推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更好地保障最大多数社会公众的相关权益。

各地政府在应对“治堵”时,应该尽可能避免使用这种存在“懒政”嫌疑、简单粗暴的汽车限购政策,通过制定更加合理的城市和交通发展规划,运用智能科技技术手段创新城市交通综合管理办法,建立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潮流和公众需求的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管理体系,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城市交通拥堵情况,提升社会经济运营效率。

如何破解汽车社会前提下的城市交通综合治理这个难题?建议站在国家法律、制度层面进行具有前瞻性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国情的相关法律和配套制度体系,保障各项交通治理政策措施的推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并在符合法律框架的前提下,积极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智能交通等科技手段,对城市发展规划、道路路网建设、市政交通管理等进行系统性创新管理,从而全面、高效地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难题。

综合建议如下:

1.基于中国特殊国情下的汽车社会宏观背景,站在具有前瞻性的国家发展高度,对城市交通综合治理进行法律、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和配套制度体系,保障各项交通治理政策措施的推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通过相关法律、制度的快速健全完善,进行城市交通综合治理的法制规范。比如,地方政府出台汽车限购限行等相关政策必须符合法律设定的科学的技术参数标准,并严格设定政府推出限购、限行措施的具体条件、可采取的政策措施也要更系统,避免一刀切导致的有失社会公平问题。

建立真正的公众参与机制,监督政府依法行使相关权力。除了所依据的空气质量数据、机动车污染的危害程度等技术指标信息要公开,还应定期公开限购、限行政策实施后的效果评估数据等,以便公众监督相关措施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2. 通过完善城市规划和道路交通相关法制配套法制规范,指导城市建设和道路交通硬件设施建设,科学分配城市资源。

加强城市交通规划立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路网结构,以路网建设规划为“本底”规划,一切其他规划以其为基础。道路交通规划是主规划,房地产规划是次规划,房地产建设规划以必须以道路交通规划为“本底”, 即住房是逐步地填在已经规划好的路网结构中。首先,在城市的新建和改扩建中,城市路网的规划建设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制体系的规范约束,必须是有前瞻性、科学的,可提供可持续的城市发展需要的路网。如果已有符合基础规划的“路”,就得依路而建房,无“路”,必须按“本底”规划的要求补上“路”,然后依“路”建房。

改善大城市的空间结构,发展多中心的网络城市,提高城市的自然和环境承载能力。同时,要加强对城市周围卫星城镇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改善其工作和生活居住环境,并创造较多的就业岗位,以疏散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和工商业活动,缓解过度拥挤的状况。

3、建议加强城市交通综合治理的决策协同和保障机制。

从整个国家层面制定有关城市交通的法律法规,指导地方立法和执法,通过立法对停车场、道路停车等重新进行定义。建议出台和修改配套的城市交通规划管理条例,调整不合时宜的技术标准。

建议加强综合协调和治理城市交通的决策协同和保障机制,规范停车行业管理和准入制度并且建立交通影响评价制度,同时赋予城市规划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在相关问题上的法定强制执行权。

建立立体交通设施,逐步形成地下、地面、空中三维一体的路网新格局。在区域建设中尤其要做好“最后一公里”的交通疏导解决方案,做好各种停车场和停车设施的合理布局。

4.创新交通管理组织模式,成立组织多部门协同运作的交通综合管理办公室,建立多部门联手整治交通秩序的长效机制。

对于道路交通,国际上通常采用的管理方式是“纵向管理”,即所有涉及交通运输产业的法律、法规都由一个部门来执行,而我国采用“横向管理”,即依据某一条法律,某一个执法部门可以管理所有行业。由于管理部门繁多,各部门的权责划分很难明确,各项资源的调配也存在冲突,难以形成统一的统筹管理。因此,建议改革我国现行的道路交通“横向管理”模式,尝试进行统筹管理。

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参与,建议成立由公安局、行政执法局、规划局、交通局、市政园林局、运管处、财政局、交警支队等多个部门组成的交通综合管理办公室,建立多部门联手整治交通秩序的长效机制。

5. 加大对智能化交通的研发投入和广泛应用,加快各地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建设,充分利用智能交通系统,实现道路资源的高效利用。

智能交通是一个大课题,随着以信息技术、移动应用、卫星定位和导航技术、车联网技术等的快速发展,智能交通新技术也日新月异。欧美有关发达国家的研究表明,采用以信息技术和智能交通技术为基础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可使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提高一倍以上,对解决城市拥堵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意义。

通过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包括但不限于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流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发布系统,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停车诱导系统,出租车智能指挥调度系统,综合信息平台等,从实现拥堵路况实时提示等简单服务开始,进行城市交通资源的合理调配,有效缓解交通压力。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和综合治理,逐步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堵车”与汽车社会和谐发展的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五年级讲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600字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重庆山清水秀,有着许多风景名胜。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去了重庆人引以为傲的大足石刻。

我们来到大足石刻风景点,整顿集合后,工作人员便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套古色古香的汉服。穿上汉服,同学们各个都像古代汉人一般。第一站,我们前往孔庙。在走向孔庙的路上,我们听到了悦耳动听的鸟鸣声,闻到了浓郁的花香。孔庙是祭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其建筑精致且具有特色。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恭恭敬敬地叩拜了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像,而后谢师恩,诵经典,仿佛回到了古代私塾!

之后,我们参观了大足石刻博物馆。博物馆建筑宏伟,里面收藏着价值连城的宝贵佛像,完整展现了佛教由西向东逐渐发展的过程。每尊佛像都栩栩如生,有的双手合十,有的双手举过头顶,有的面带微笑儒雅大气,有的眉毛上挑严肃凝重……老师告诉我们,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很好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也成为了我们中国人重要的宗教文化之一。

随后,我们进行了别致的女红课程体验。女红,是缝纫的古代称呼。针、线、纺织、缝纫,对于青少年的我们来说,那是非常陌生的词汇,而且鲜有体验的机会。每个同学都兴奋不已,跃跃欲试。看完工作人员一丝不苟地演示后,我们开始亲自实践了。我拿起针,小心翼翼地一针一线地缝着。不一会儿,线就不听使唤了,全部从针眼滑落了。我拿起线,对准针眼,可就是穿不过去啊,我急得满头是汗,最后还是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才把线穿了过去。经过大约半个小时的穿针引线,一个展翅欲飞的蝴蝶便“诞生”了。在一针一线的女红中,我体会到了古人的智慧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经过一天传统文化的洗礼,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下定决心要更多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两会热点论据素材: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的“丝绸梦”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3月5日开幕。此次赴京,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再次带来他的“丝绸梦”。他建议,将每年“丝绸之路”世界遗产跨国申遗成功日即6月22日定为“国际丝绸之路日”。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2013年,中国领导人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认可;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也通过审议,正式列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赵丰认为,丝绸之路是一个起源于中国、但由国外学者提出、由国际组合认可的概念。设立“国际丝绸之路日”,可率先在国际社会表明中国作为丝绸之路的主体,具有一定的担当与责任,同时对此后丝绸之路世界遗产的拓展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6月22日是丝绸之路跨国申遗成功、正式成为世界遗产的日子,说明丝绸之路是大家的丝绸之路,具有较大的号召力。”

他为设立“国际丝绸之路日”作了设想:在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由中国政府联合出席国家政府提出设立“国际丝绸之路日”的倡议,并写入共识。

在赵丰的愿景中,还需设计并明确“国际丝绸之路日”标志,率先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共同策划和连续实施“丝绸之路日”系列主题以及配套活动,从而逐步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认可、支持与参与。

在他看来,借助“国际丝绸之路日”的设立,无论是对大力开展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项目,还是整合和协调“一带一路”相关举措,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平台、夯实民心,都可起到举重若轻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中国两会心得体会

全文共 1659 字

+ 加入清单

又近全国两会时。临近3月,各地代表委员即将聚首北京,赶赴这场“春天的约会”。共商国是、建言献策,热烈的讨论、频繁的互动,反映着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可喜变化,也折射出未来中国发展的走向。

两会年年开,时势各不同。今年两会最重要的议程之一,就是审议“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翻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映入眼帘。你的期待,我的关切,“以人民为中心”谋划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由是成为本次两会的关键看点。

逾百万名网友参与的人民网“两会调查”中,“社会保障”“居民收入”“医疗改革”,成为目前排名前三的热点话题。网络民意的集中流向,反映了当下社会的普遍关切:如何让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如何充分体现全面深化改革的含金量,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呼应公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应当充分体现在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里,体现在会场内外互动、讨论的细节中。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起步之年,各项改革都进入“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攻坚期,谋民利、惠民生需要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予以整体考虑、综合推进。尤其要看到,今年我们既有“四个没有变”的整体经济良好形势,也有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风险和挑战,会给造福于民带来一定压力。“合军聚众,务在激气”,正因如此,才更加需要通过两会这个“中国式民主”制度平台,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提振发展精气神,从而为奔向全面小康提供重要的牵引力和推动力。

落实有力,发展才有含金量。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民生建设的巨大进步,或许不难理解,为何有外国民众会发出“学中国把钱花在民生上”的感慨:2011年到2014年,累计减贫5221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总量;2015年,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人均预期寿命预计比2010年提高1岁;截至去年末,全国96%的县城实现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连通……然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成绩属于过去,未来只会垂青永不停步、勇于进取的探路者。让幸福的阳光照射到每一个角落,尤须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忧患意识与紧迫感,在怎样打通全面小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多做谋划,多下苦功。

系统改革,发展才有持续性。以农村精准扶贫为例,无论是实现贫困地区7000个建制村通硬化路,还是推进农村物流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要害都在于通过协调谋划,让贫困人口连上生产、消费网络,进入整个社会的分工系统,从而共享改革红利。从消除信息联通障碍,到协调解决改革推进难、落实难,补齐管理短板、提高部门运行效率,着眼于完善整个社会治理系统工作的转型升级,改革举措才能早落地,见实效。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群众视角来看,判断政府工作好不好,服务到不到位,最主要的就是看承诺兑现了没有,生活改善了没有。正因如此,那些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的干部,总是能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和支持;那些遇到“复杂问题”先算百姓利益大账的改革,也总是能收获群众的点赞和口碑。同样的道理,当今年两会这个政治生活的窗口,再次与时代风云际会的大窗口重合,代表委员们更需要展现自己“为民代言”的智慧、决心和勇气,汇集众智,凝心聚力,奔向“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小康。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以百姓之心为心,唱出民情民意“真声音”“好声音”,方不负代表、委员身份背后的万千期待。

1.2016年全国两会召开心得体会

2.2016年观看全国两会心得体会

3.2016全国两会精神内容学习心得体会

4.2016全国两会观后心得体会

5.2016全国两会内容心得体会精选

6.2016全国两会内涵心得体会

7.2016年全国两会精神内容心得体会

8.2016全国两会会议心得体会

9.2016全国两会精神学习心得

10.2016最新全国两会心得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全国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全文共 805 字

+ 加入清单

全国两会召开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高度重视。这使我们一方面关注国家的政策方针,了解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和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说说自己对一些关键问题的个人看法,在关注的同事培养自身思考和相关意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它既是老百姓最重要的生活内容,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解决好吃的问题,民生问题就有一个稳定的基础。

我认为食品安全问题多发的原因,主要是执法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相关法律不健全,惩罚力度不够。使得食品行业的企业家利欲熏心,无视社会道德法律,为获最大利益,添加一些不该添加的东西,简化加工设备,不注重加工环境,钻法律的空子,更有甚者以假乱真,以次充好,造假泛滥。

通过这次的两会的学习,提高了我们党员对国家的信心,感受到每一个议案都是代表们经过深思熟虑,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为了老百姓生活更好。只有这样的党和国家才能为解决人民的困惑而明确前进的方向,走向光明的彼岸。

关注源于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办成一系列大事,办好一系列喜事,办妥一系列难事,在灾难中挺立起不屈的中国,在危机中挺立起强大的中国,在辉煌中挺立起清醒的中国,党和政府的出色表现不仅赢得世界的赞叹,更赢得了人民的信任。这种信任,不仅促进着人们对两会的持续关注,更汇聚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学习全国两会心得体会范文由精品信息网整理!

关注源于对美好未来的信心。当前,尽管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题目依然突出,但是,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行动中,从着力解决民生题目的努力中,人们依然对未来布满信心。这份信心,既体现在对党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解决复杂题目的能力布满信心,更体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光明远景布满信心。

从两会受到关注,我们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热度,也看到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巨大协力。这份热度,必将催生春暖花开的中国;这份协力,必将创造撼动世界的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年两会心得体会

全文共 882 字

+ 加入清单

自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以来,全国人民都沉浸在一个兴奋的氛围。在学习、工作之余,人们都在抓紧一切时间,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认真学习李克强总理在大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仔细聆听“两会”代表和委员们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而我也不例外,在认真学习过后,有感而谈。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字字句句暖人心,拨动了人们对早日实现中国梦的心弦,习主席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地交谈也很感动人,听后让人们倍受鼓舞;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字字句句都打动着人们的心,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夯实了基础,百姓们对《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齐竖大拇指,一致认为这是一份非常好的报告。

其次,今年全国“两会”的一大特点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开展小组讨论的形式是开放性的,记者可以进入会议现场进行采访和录像,许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在热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的情景都可以在电视和报纸上直观听到、看到,感到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的距离近了。

再次,我认为国家召开“两会”的过程也是全方位提高自己素质的好机会,应该把握住机会多学习、多倾听、多了解“两会”内容,使自己的思想有一个新的提升。我感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在讨论实事热点和焦点问题时,发言具有逻辑性、条理清晰,而且将问题谈论得极为深刻,对创新发展理念理解得也非常透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最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国家发展建设建言献策,市民们也利用一切机会谈论着自己的感想,“两会”之上和“两会”之下形成互动,相得益彰,出现了一派生气勃勃的场面。百姓们平时最为关注的医疗改革,教育改革、养老、治理拥堵、治理雾霾、老旧小区改造、疏解非首都功能、棚户区改造、就业等这些热点问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充分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用数据进行了科学地分析,摆出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一一说明了如何进行解决的方案,以及多长时间可以见到改进的效果都一一作了回应。

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从“两会”上传递出的信息让百姓们心里更为踏实了,消除了百姓们许多的顾虑,希望政府出台更多的政策和规定惠及人们,在“十三五”收获到更多的福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学习全国两会心得体会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民生是为政之要,必须时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仅需要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更需要民生持续改善。

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更是最大的政绩。回望过去的一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3%;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超过240万;棚户区住房改造600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380多万户;国内旅游快速增长,出境旅游超过1.2亿人次,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可以说,民生工作内涵与外延在不断深化和拓展,13亿多人民越来越有“获得感”。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探索中国道路的过程,就是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尽管过去一年的民生改善工作卓有成效,但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人民群众还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就以与民生改善关系密切的扶贫攻坚而言,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40万人。这既是对人民的承诺,更是对政府的鞭策。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只有不停地奔跑,才能站上更高的起点。只有各级政府干字当头,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干,才能无愧时代、不负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全国两会十大看点

全文共 3220 字

+ 加入清单

2014年3月5日清晨,来自河北邢台的小朋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

许丛军摄

2014年3月1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在北京举行。多位部委领导应邀参加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古 雨摄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纷纷建言。

姚大伟摄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江苏淮安环卫工孙国庆代表正在整理建议案。

李 舸摄

2014年3月6日,河南省内黄县第四实验小学老师在给孩子们讲解两会会徽。

刘肖坤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提出,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更加完整,趋于成熟。

与之相随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正在分享越来越多的改革成果,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了越来越多的期待。恰逢2015全国两会到来之际,社会各界将再次聚焦党和国家的改革发展大计。两会看什么?怎么看?记者围绕“四个全面”的部分内容,尝试提出相关看点,以飨读者。

改革关键年,将有哪些关键之举?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早已绘就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自那以后,每一项改革部署、每一个政策举措,都牵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

如果说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那么2015年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改革征程中我们已经迈出了多少步?开局起步的情况究竟如何?同时,关键之年又会有哪些关键之举?将会开出怎样的改革清单,涉哪些险滩、啃哪些硬骨头?2015全国两会上,党的意志将会再次上升为国家意志,全面深化改革蓝图的部分内容,将会再次转变为具体的政府决策。对于改革,我们始终充满期待。

新常态下,GDP增速会下调吗?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早在三个月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降息”又“降准”,引发社会各界关于中国经济的冷思考、热讨论。

其实,自去年5月以来,“新常态”就成为人们评论中国经济时引用最多的一个词语,其不仅意味着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调整,还蕴含着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要求。那么,“新常态”在2015年会有哪些具体的经济政策体现?特别是“降息”又“降准”后,还会降GDP增速吗?“两会”之中必定有看点。

聚焦“三农”,农村“沉睡的资本”如何活起来?

2015年中央1号文件发布,连续第十二年聚焦“三农”。文件提出,必须把农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文件部署的这些改革,意在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被长期压抑的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和农村产权,让农村“沉睡的资本”得以“活”起来。

同时,“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三农”。文件专章部署依法治农,指出必须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同步推进城乡法治建设,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三农”工作。

一边是改革,一边是法治,相信这些新部署、新思路,必会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热议的话题。

区域协同,会创造哪些发展机遇?

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确定2015年区域经济发展路线图,要重点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按图索骥,记者梳理发现,各地两会也确实不离上述三大关键词,积极部署对接国家战略。比如,今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核心省份新疆,在部署今年工作重点时,就把“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放在首位强调。

显然,“区域协同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其究竟会给国家、各地带来哪些发展机遇?相信在全国两会上,这个问题一定会是热门话题。

制度反腐,“打虎”“拍蝇”还会有哪些动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党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这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力反腐有关,特别是对贪腐高官的查处令人瞩目,仅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就查处省部级以上贪腐高官80余名,这种反腐力度前所未有、令人震撼。

“全面从严治党”的号角已经吹响。2015年,如何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还会有哪些“大老虎”被揪出,如何真正用制度管住权力,切实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进而将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人们无比期待。

公正司法,冤假错案不再有了吗?

设立巡回法庭、清理执法考核指标、推行司法公开……近日,有关法治的新闻再次屡屡见诸报端。其实,法治是近年来社会各界热议的高频词。

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专章部署“建设法治中国”之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做出了全面、系统、科学的部署。说到底,这些都是为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让呼格吉勒图、于英生等冤假错案不再发生。下一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会有哪些新举措、新亮点?对此,“两高”报告自然是必读文件。

立法法修改,“红头文件”能不再“任性”吗?

立法法,一部涉及立法体制、规范立法工作的基本法。根据部署安排,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在此之前,立法修正案草案已经经历“两审”,多处修改值得再思考。

地方立法权真的会扩大吗?草案拟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将较大的市(包括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限修改为“可以对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同时,“红头文件”会得到遏制吗?根据草案规定,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究竟如何定论,让我们拭目以待。

户籍改革,民生福祉有啥新期待?

日前,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发文,将北京通州等62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这些地区将推进积分落户政策。户籍制度改革被称为硬骨头,特别对于特大城市而言,更是难上加难。如今,积分落户总算是为外来常住人口融入北京等地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对生活有了新的期待。

当然,民生福祉绝不仅仅是一纸户口。上学、看病、买房……这些事关百姓的民生问题年年都是热点,也说明百姓期望政府下更大功夫。正如很多网友所呼吁的,期待全国两会涌现出更多的“中国好声音”,促进社会资源分配更公平,百姓生活更如意。

巩固思想文化阵地,如何荡涤“精神雾霾”?

群众不但需要充裕的物质食粮,也需要丰富的精神食粮。对人们的思想阵地,先进的思想不去占领,腐朽的思想便去占领。特别是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恐怖的网络暴力、害人的网络谣言、低俗的网络色情以及其他种种网络丑态,正在影响百姓视听、玷污群众思想。

显而易见,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对于个人成长、家庭生活、国家安全极为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如今,如何让“真善美”发扬光大,让“假丑恶”退避三舍,荡涤各种“精神雾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是值得你我共同研究的问题。

保护生态环境,如何破解“十面霾伏”?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也是一项全民族、全社会的共同事业。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雾霾”“污水”,我们必须形成共识:只有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交出一张足够分量的“生态答卷”,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才是做活“发展文章”的最根本保障,才是国家和人民最大福利。

有共识,更要有行动。每年全国两会上,生态保护、美丽中国、雾霾治理等总是提及频度最高的热点之一。今年应该还会如此,群众依然翘首以盼着一个问题的答案:如何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各方责任,破解“十面霾伏”等一系列问题。

《 人民日报 》( 2015年02月25日 18 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高考作文两会素材:高学历者生三胎

全文共 1023 字

+ 加入清单

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第78代嫡孙孔维克接受采访时说:计划生育工作当务之急是调整人口结构,调整人口结构比控制人口数量更重要。为此,他建议“高学历者可以生三胎以调整人口素质。”

人们对孔维克委员“高学历者可生三胎”言论的“怒点”主要有仨:一是生育权是天赋人权,岂能作为奖励随意奉送?二是生育国策面前人人平等,法治社会岂能允许“铁帽子王”存在?三是将高学历等同于高素质,咋“文盲”到连一点基本常识都不懂?但舆论一边倒地挞伐,甚至演变成人身的谩骂攻击,多少还是有些出人意料。

我一点都不怀疑孔委员在抛出这个观点时,没有过瞻前顾后的权衡;我更不会怀疑他的认识会肤浅无知到将高学历与高素质划等号的地步。他之所以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惹怒舆论吐口水拍砖,这可能跟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以及看到了何种程度有关。

一般而言,高学历往往对应着高智商,而智商的遗传特性也是为生物遗传科学所证明了的。这显然是孔委员立论的逻辑基础。虽有以偏概全之嫌,却也并非全是胡说。而他口中的“高素质”,在我理解,其实也并非通常意义上人之为“人”的“高素质”。比如现实中的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是一种素质,但还应有更独特的高素质,比如“高智商”,因为并非人人可以拥有,而显得更难谋求。他之所以要突出“智力素质”,显然看到了这一“高素质”的最大特质:创造力。创造力于个人而言,决定着他能走多远;对一个民族的未来发展,前途命运,更是举足轻重!换个角度看“钱学森之问”,其实也是“创造力”之问,是对高智商这一“高素质”人才稀缺发出的慨叹和呼喊。

现代文明社会需要观点的碰撞。但碰撞的意义不在于辩出观点高下对错,而在其能产生多大推动力,能带来多少积极效果。“高学历生三胎”言论或因赤裸裸的功利刺痛到了公众神经,甚至伤害了部分人的感情,但在一个读书无用论不时沉渣泛起的时下,这个言论,对于唤醒人们对知识文化的渴求,对人才的尊重爱惜,对全民素质的提升等等,却有积极的一面。尤其其中隐含的人才兴国、科教兴邦等理念,也让奖励“高学历”具有了一定的前瞻性。一个政协委员能以这种忧患情怀观照现实,其意义更是弥足珍贵。

至于有人担心会不会一言成谶,这大可不必。一者,这仅仅是一个政协委员的“建议”,连提案都算不上,如何落地成真?二者,即便真如此,博士们怕也不会当福利去争抢。在新的规则和秩序建立之前,强行“引导”注定毫无效果。当然,对于这一言论中存在的认识上的偏差,尤其与主流价值观悖逆的部分,我们必须予以省察与纠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两会热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3月5日(星期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李克强表示,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我们要做好应对更加复杂严峻局面的充分准备。世界经济增长低迷态势仍在延续,“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主要经济体政策走向及外溢效应变数较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我国发展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经济运行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困难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动摇。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充裕、市场规模庞大、产业配套齐全、科技进步加快、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经济发展具有良好支撑条件,宏观调控还有不少创新手段和政策储备。我们坚信,有党的坚强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依靠人民群众的无穷创造力,万众一心、奋力拼搏,我国发展一定能够创造新的辉煌。

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进出口回稳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符合经济规律和客观实际,有利于引导和稳定预期、调整结构,也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衔接。稳增长的重要目的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今年就业压力加大,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比去年多100万人,突出了更加重视就业的导向。从经济基本面和就业吸纳能力看,这一目标通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两会心得体会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越来越关心两会了。可是当他们在各省分组讨论会上,看到自己熟悉的面孔,知道他的来路和底细,也深知这又是个贪官或腐败分子,这种时候心里就很不是滋味。就知道中央反腐的难度之大,路程之遥远。30年来,腐败已经形成了从上到下的森严壁垒,操纵了相当大部分的经济基础,影响着上层建筑。不反腐亡党亡国,反腐风险重重。可喜的是,两会前公开发布了军中一批虎的名单,会后当天又公布了仇和的下马,让人看出了中央的决心和信心。

现在的当务之急,在打虎拍蝇的同时,更要唤醒百姓的心智,尤其是青年人的政治思想觉悟。有苍蝇不可怕,有老虎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这种政治生态的无奈、甚至认同,认同了就按这种规则去做,无形中就又支持了腐败。倒是一些六十岁左右、七十岁的人更加关注政治和国家命运,而许多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们,对这些似乎并不感兴趣,好像与己无关。其实,腐败的土壤不是腐败分子自身,而恰恰是人们的麻木和奴性。

反腐既然说永远在路上,那么就要从我们的后代抓起,教育和培养敏锐、担当、朝气、向上的一代新人,开一种清明、温暖之国风。这样反腐的目的才会实现。

支持中央反腐,期待国盛民安的复兴大业早日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各地两会召开时间一览附表

全文共 109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从1月份开始,地方步入“两会时间”。经梳理发现,从本周末开始,地方两会将密集召开,各省份开幕时间多集中在23日-26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目前,河北、福建、宁夏、新疆、甘肃等5省已经开完两会。从这些省份的议程来看,主要是总结2015年工作、审议“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以及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河北、福建、宁夏、新疆、甘肃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披露了去年GDP数据,其中,福建为9%、新疆为8.6%、宁夏和甘肃均为8%,河北为6.8%。除了河北略低外,其余省份经济增速均超过全国6.9%的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5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除了河北继续保持7%的目标不变,其余4省均下调了经济增长目标,尤其是新疆下调幅度比较大,由去年的9%调低至7%。

省份

人大

政协

河北

1月8日

1月7日

福建

1月11日

1月10日

宁夏

1月11日

1月10日

新疆

1月11日

1月10日

甘肃

1月16日

1月15日

北京

1月22日

1月20日

内蒙古

1月23日

1月22日

重庆

1月24日

1月23日

陕西

1月24日

1月23日

天津

1月24日

1月23日

上海

1月24日

1月23日

江苏

1月24日

1月23日

浙江

1月24日

1月23日

广西

1月24日

1月23日

云南

1月24日

1月23日

河南

1月25日

1月23日

广东

1月25日

1月23日

四川

1月25日

1月23日

湖南

1月25日

1月24日

山东

1月25日

1月24日

江西

1月25日

1月24日

青海

1月25日

1月24日

贵州

1月26日

1月25日

海南

1月26日

1月25日

辽宁

1月26日

1月25日

吉林

1月26日

1月25日

湖北

1月26日

1月25日

山西

1月27日

1月26日

黑龙江

1月27日

1月26日

西藏

1月下旬

1月26日

安徽

2月17日

2月16日

附注:

2015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27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召开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决定。根据这一决定,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2016年3月5日在京召开。

决定建议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议程是: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审查和批准计划报告、预算报告,审议慈善法草案,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此外,全国政协召开了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主席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的决定》(草案),建议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2016年3月3日在北京召开,《决定》草案将提请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党员关于两会的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592 字

+ 加入清单

在201x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对今年政府主要民生问题所占篇幅长、着墨多。四个方面建议位于报告的第三部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所占篇幅最长,约2000字。

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把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新型农村。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中国将不再强调不惜一切代价实现经济增长,而是转而强调实现社会福利保障;这也体现了中国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工作重点。

报告还特别强调减少能源消耗,着重解决和减少中国面临的严重空气、土壤和水污染。“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子孙后代和民族未来。”

201x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新起点,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局之年。今年的“两会”是承前启后的大会,新一届政府按照十八大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框架,制定了201x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路线图。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依靠人民”。因此,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我们必须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紧密联系自己工作实际,紧密联系广大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愿所盼。把人民的信任与重托,转化为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具体行动,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增加党的活力、不断提升国家实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全国两会热点曝光

全文共 3272 字

+ 加入清单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早已绘就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自那以后,每一项改革部署、每一个政策举措,都牵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

如果说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那么2015年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改革征程中我们已经迈出了多少步?开局起步的情况究竟如何?同时,关键之年又会有哪些关键之举?将会开出怎样的改革清单,涉哪些险滩、啃哪些硬骨头?2015全国两会上,党的意志将会再次上升为国家意志,全面深化改革蓝图的部分内容,将会再次转变为具体的政府决策。对于改革,我们始终充满期待。

1.新常态下,GDP增速会下调吗?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早在三个月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降息”又“降准”,引发社会各界关于中国经济的冷思考、热讨论。

其实,自去年5月以来,“新常态”就成为人们评论中国经济时引用最多的一个词语,其不仅意味着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调整,还蕴含着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要求。那么,“新常态”在2015年会有哪些具体的经济政策体现?特别是“降息”又“降准”后,还会降GDP增速吗?“两会”之中必定有看点。

2.聚焦“三农”,农村“沉睡的资本”如何活起来?

2015年中央1号文件发布,连续第十二年聚焦“三农”。文件提出,必须把农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文件部署的这些改革,意在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被长期压抑的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和农村产权,让农村“沉睡的资本”得以“活”起来。

同时,“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三农”。文件专章部署依法治农,指出必须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同步推进城乡法治建设,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三农”工作。

一边是改革,一边是法治,相信这些新部署、新思路,必会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热议的话题。

3.区域协同,会创造哪些发展机遇?

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确定2015年区域经济发展路线图,要重点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按图索骥,记者梳理发现,各地两会也确实不离上述三大关键词,积极部署对接国家战略。比如,今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核心省份新疆,在部署今年工作重点时,就把“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放在首位强调。

显然,“区域协同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其究竟会给国家、各地带来哪些发展机遇?相信在全国两会上,这个问题一定会是热门话题。

4.制度反腐,“打虎”“拍蝇”还会有哪些动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党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这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力反腐有关,特别是对贪腐高官的查处令人瞩目,仅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就查处省部级以上贪腐高官80余名,这种反腐力度前所未有、令人震撼。

“全面从严治党”的号角已经吹响。2015年,如何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还会有哪些“大老虎”被揪出,如何真正用制度管住权力,切实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进而将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人们无比期待。

5.公正司法,冤假错案不再有了吗?

设立巡回法庭、清理执法考核指标、推行司法公开……近日,有关法治的新闻再次屡屡见诸报端。其实,法治是近年来社会各界热议的高频词。

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专章部署“建设法治中国”之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做出了全面、系统、科学的部署。说到底,这些都是为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让呼格吉勒图、于英生等冤假错案不再发生。下一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会有哪些新举措、新亮点?对此,“两高”报告自然是必读文件。

6.立法法修改,“红头文件”能不再“任性”吗?

立法法,一部涉及立法体制、规范立法工作的基本法。根据部署安排,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在此之前,立法修正案草案已经经历“两审”,多处修改值得再思考。

地方立法权真的会扩大吗?草案拟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将较大的市(包括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限修改为“可以对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同时,“红头文件”会得到遏制吗?根据草案规定,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究竟如何定论,让我们拭目以待。

7.户籍改革,民生福祉有啥新期待?

日前,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发文,将北京通州等62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这些地区将推进积分落户政策。户籍制度改革被称为硬骨头,特别对于特大城市而言,更是难上加难。如今,积分落户总算是为外来常住人口融入北京等地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对生活有了新的期待。

当然,民生福祉绝不仅仅是一纸户口。上学、看病、买房……这些事关百姓的民生问题年年都是热点,也说明百姓期望政府下更大功夫。正如很多网友所呼吁的,期待全国两会涌现出更多的“中国好声音”,促进社会资源分配更公平,百姓生活更如意。

8.巩固思想文化阵地,如何荡涤“精神雾霾”?

群众不但需要充裕的物质食粮,也需要丰富的精神食粮。对人们的思想阵地,先进的思想不去占领,腐朽的思想便去占领。特别是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恐怖的网络暴力、害人的网络谣言、低俗的网络色情以及其他种种网络丑态,正在影响百姓视听、玷污群众思想。

显而易见,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对于个人成长、家庭生活、国家安全极为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如今,如何让“真善美”发扬光大,让“假丑恶”退避三舍,荡涤各种“精神雾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是值得你我共同研究的问题。

9.保护生态环境,如何破解“十面霾伏”?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也是一项全民族、全社会的共同事业。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雾霾”“污水”,我们必须形成共识:只有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交出一张足够分量的“生态答卷”,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才是做活“发展文章”的最根本保障,才是国家和人民最大福利。

有共识,更要有行动。每年全国两会上,生态保护、美丽中国、雾霾治理等总是提及频度最高的热点之一。今年应该还会如此,群众依然翘首以盼着一个问题的答案:如何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各方责任,破解“十面霾伏”等一系列问题。

10.怎样坚定不移推进“一国两制”?

2014年,香港、澳门、台湾都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情况。如何汇聚香港各界依法推进政制发展的“正能量”,并使香港进一步在国家战略的“大棋局”中找准定位;如何用好中央支持澳门的政策,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如何确保两岸关系这艘大船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沿着和平发展的正确航道稳定前行,都将是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

11.新形势下怎样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党治国治军新的实践中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进入2015年,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如何将军队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等,都备受外界关注。此外,中国军力和国防预算也是海内外媒体聚焦两会的热点。

12.大外交格局如何打造“命运共同体”?

2014年是中国“主场外交”的丰收年,进入2015年,世界将迎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而推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等,都令外界格外瞩目中国。习近平主席还将应邀赴美进行国事访问。中美、中俄等新型大国关系,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关系,以及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都关乎世界和平发展与稳定,令中外舆论和观察家拭目以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全国两会热点精神解读最新

全文共 250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将在2016年3月5日和3月3日召开,你知道有哪些精神传达吗?下面是yjbys作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全国人代会和政协会将分别于3月5日和3日召开,会议将主要审议《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政府将对外公布今年的工作目标、政策,以及未来五年的经济工作方向。在投资者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不明的情况下,有必要把握好政府的经济目标、宏观政策基调及其决策背后的逻辑。

稳增长的地位上升,经济增长有底线,预计2016年政府GDP目标将从2015年的7%下调至6.5~7%。在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经济增长没有达到政府目标(实际GDP分别增长7.3%和6.9%,目标分别为7.5%和7%;历史上只有1998年因亚洲金融危机和政府解决国企脱困没有实现增长目标)之后,将增长目标下调是合理的选择。但是,鉴于2020年经济增长比2010翻番目标具有约束性,政府仍然希望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而且,今年结构性改革的任务艰巨,保持一定的增长可以为调结构提供一个稳定的宏观环境。另外,今年是第一次将增长目标设定为一个区间,表明政府至少在意愿上,不会过分追求增长,而是希望把更多精力放在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我们注意到,江苏、山东等省份已经将今年GDP目标设定为增长区间,并将供给侧改革列为政府工作首位。

稳增长需要积极的宏观政策。首先,财政政策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预计今年的预算赤字率目标将从去年的2.3%上调到3%。由于加大盘活公共部门储蓄的力度而盘活的资金不计入当年财政收入,去年实际赤字率达到3.5%,预计今年的实际赤字率将进一步扩大。此外,准财政的政策力度也将加大,比如,以财政贴息为杠杆,通过政策性银行发行专项债券支持基建投资的力度加大,预计其发行规模将是去年8千亿元的两倍以上。落实各项减税工作,主要通过金融、房地产、建筑以及生活服务业的营改增进行,预计减税2000亿元左右[1],小微企业的税负也有望得到进一步减轻。为了体现减税意图,预计今年财政部将开始研究降低制造业增值税、减轻企业社保缴纳负担、个人所得税综合征缴等问题,企业部门的税负下调的空间比较大。

其次,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中偏松的态势,支持经济增长。预计今年政府M2和社会融资的目标均将设定在13%左右,M2增长略低于去年13.3%的实际增长,社融增长目标快于去年12.4%的实际增速。按此测算,今年全年社会融资新增目标为18.0万亿元,去年实际为15.4万亿。货币金融环境仍然相对有利,市场利率有望进一步下行。人民币汇率重在形成机制的完善,更加关注一揽子汇率的稳定,但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会有所管理,借鉴去年8月汇改和今年初汇率大幅波动的经验,防止贬值预期的形成。

再次,基建投资的支持力度可能进一步加大。鉴于制造业投资低迷,房地产投资存在不确定性,基建投资有必要加大力度。在具体投资项目选择上,与市政相关的基础设施、城市轨道交通、停车场、地下管廊建设有望加强。

最后,出台保持消费平稳增长的政策,包括税收、金融支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社会福利支出、加大扶贫力度等。

供给侧改革的任务预计将进一步细化,并在国务院层面出台相关执行文件,但具体成效需要看政府的执行力。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加快供给侧改革的意愿,并明确提出了“去产能、降成本、去库存、降杠杆、补短板”的五大目标。我们预计目标会得到进一步的分解和明确,相关文件将在上半年陆续出台。虽然实施供给端改革有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但具体影响需要看具体执行文件的力度。比如,春节前夕,国务院分别发布了关于钢铁行业、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指导意见,去产能力度大幅低于预期,中国产能过剩情况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难以改善[2]。因此,关于后四项目标的具体进展,还需观察后续相关执行文件的规定和具体部门的政策。

“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未来经济转型的方向。首先,预计“十三五”期间政府确定的预期平均增长目标为6.5%左右,但这是一个底线增长目标,如果低于这个目标,翻番目标将难以实现。

其次,“十三五”是落实改革的时间窗口。财税改革重在减税以及划分中央地方关系,今年的减税主要通过“营改增”实现;企业的社保缴费负担较重,将在未来几年逐步解决;房产税草案开始起草,预计将在2017年提交人大立法;环保税有可能在今年提交全国人大立法。国企改革侧重提高效率,国企改革侧重提高效率,减少垄断,建立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虽然国企改革总体方案和有关文件均已出台,但短期进展不尽如人意,预期配合去产能工作,国企的兼并重组有望加快。金融改革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包括金融业市场化、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和风险管理三方面,同时适当调整货币政策框架,构建利率走廊和有效的利率传导机制,更多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管理流动性,影响经济活动。

再次,基建投资将对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新型城镇化特别是大城市的发展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预计市民人口年均增长两千万,是此前十年年均增长的两倍,带来新型基建投资机会。

第四,大力度改善民生,通过人口、户籍改革促进人口的自由流动,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保体系,将养老保险上交中央政府统一管理。

第五,提升消费率,促进宏观经济结构转型,预计消费年均增长率为10.5%,比总体经济名义增速高2个百分点以上。

第六,实现有质量的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淘汰传统产业的过剩产能,促进信息科技、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3]。

此外,预计今年继续规范政府和经济主体行为,降低经济运行的交易成本,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为配合政府部门改革、依法治国和减政放权,全国人大的工作将涉及到经济方面的立法、修法。去年,《商业银行法》、《大气污染防治法》获得修正和通过。预计今年《证券法》、《价格法》等会继续修改,环保税也将在今年立法,房产税的立法工作也开始启动。但由于全国人大会议时间短,大部分立法、修法工作将在会后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更多两会热门时事论据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党员干部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召开“两会”就是为了更好地议事,更直接地解决人民群众所反映的实际问题。在这次召开的“两会”上,无论是人大代表的分组审议,还是政协委员的各界别讨论、以及联组讨论,代表委员们总是积极踊跃“争抢”麦克风。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前瞻的目光、全局的意识,直击遂宁加快发展、弯道超车;精准扶贫,农业供给侧改革;提升城市温度,让生活更美好等热点话题,同绘遂宁发展宏伟蓝图,找准实施的方法和路径。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每年“两会”上听到的那些最真诚、最质朴的话语,正是对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直接反馈。当前,遂宁正迎来新一轮跨越发展的新机遇,结合市第七次党代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大会议,重在抓紧、抓早、抓实的立即行动!而不折不扣落实好相关会议精神,就不能停留在给领导汇汇报、给下级发发文、给干部群众开开会这样有些应付的“浅表层”。

真正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就得深刻领会市委书记赵世勇提出的“围绕稳定增长抓落实,围绕改革创新抓落实,围绕开放合作抓落实,围绕绿色发展抓落实,围绕协调联动抓落实,围绕脱贫攻坚抓落实,围绕基层治理抓落实,围绕提速增效抓落实,围绕管党治党抓落实”九个落实的精髓,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立足各自的本职工作,按照已经制定好的2017年度的各项目标任务,在进行详实调研、归纳总结所收集到的民意中找寻最好的工作方法,逐一“抽丝剥茧”,这样,方能确保各项重大决策不会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变型走样。

盛会启新程。我们期待着众志成城的“新举措、新作为、新发展”迎来遂宁又一个明媚的春天,共同撬起一个更加开放、更加繁荣、更加幸福的崭新遂宁。坚信2017年的遂宁必将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全国两会八大看点前瞻

全文共 2400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长假一结束,中国就进入两会时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提出,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更加完整,趋于成熟。

与之相随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正在分享越来越多的改革成果,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期待。恰逢2015全国两会到来之际,社会各界将再次聚焦党和国家的改革发展大计。两会看什么?怎么看?人民日报记者围绕“四个全面”的部分内容,尝试提出相关看点,以飨读者。

1、改革关键年,将有哪些关键之举?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早已绘就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自那以后,每一项改革部署、每一个政策举措,都牵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

如果说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那么2015年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改革征程中我们已经迈出了多少步?开局起步的情况究竟如何?同时,关键之年又会有哪些关键之举?将会开出怎样的改革清单,涉哪些险滩、啃哪些硬骨头?2015全国两会上,党的意志将会再次上升为国家意志,全面深化改革蓝图的部分内容,将会再次转变为具体的政府决策。对于改革,我们始终充满期待。

2、新常态下,GDP增速会下调吗?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早在三个月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降息”又“降准”,引发社会各界关于中国经济的冷思考、热讨论。

其实,自去年5月以来,“新常态”就成为人们评论中国经济时引用最多的一个词语,其不仅意味着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调整,还蕴含着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要求。那么,“新常态”在2015年会有哪些具体的经济政策体现?特别是“降息”又“降准”后,还会降GDP增速吗?“两会”之中必定有看点。

3、区域协同,会创造哪些发展机遇?

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确定2015年区域经济发展路线图,要重点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按图索骥,记者梳理发现,各地两会也确实不离上述三大关键词,积极部署对接国家战略。比如,今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核心省份新疆,在部署今年工作重点时,就把“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放在首位强调。

显然,“区域协同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其究竟会给国家、各地带来哪些发展机遇?相信在全国两会上,这个问题一定会是热门话题。

4、制度反腐,“打虎”“拍蝇”还会有哪些动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党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这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力反腐有关,特别是对贪腐高官的查处令人瞩目,仅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就查处省部级以上贪腐高官80余名,这种反腐力度前所未有、令人震撼。

“全面从严治党”的号角已经吹响。2015年,如何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还会有哪些“大老虎”被揪出,如何真正用制度管住权力,切实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进而将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人们无比期待。

5、依法治国,还有哪些新举措?

设立巡回法庭、清理执法考核指标、推行司法公开……近日,有关法治的新闻再次屡屡见诸报端。其实,法治是近年来社会各界热议的高频词。

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专章部署“建设法治中国”之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做出了全面、系统、科学的部署。说到底,这些都是为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让呼格吉勒图、于英生等冤假错案不再发生。下一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会有哪些新举措、新亮点?对此,“两高”报告自然是必读文件。

6、立法法修改,地方立法权真的会扩大吗?

立法法,一部涉及立法体制、规范立法工作的基本法。根据部署安排,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在此之前,立法修正案草案已经经历“两审”,多处修改值得再思考。

地方立法权真的会扩大吗?草案拟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将较大的市(包括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限修改为“可以对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同时,“红头文件”会得到遏制吗?根据草案规定,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究竟如何定论,让我们拭目以待。

7、户籍改革,民生福祉有啥新期待?

日前,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发文,将北京通州等62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这些地区将推进积分落户政策。户籍制度改革被称为硬骨头,特别对于特大城市而言,更是难上加难。如今,积分落户总算是为外来常住人口融入北京等地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对生活有了新的期待。

当然,民生福祉绝不仅仅是一纸户口。上学、看病、买房……这些事关百姓的民生问题年年都是热点,也说明百姓期望政府下更大功夫。正如很多网友所呼吁的,期待全国两会涌现出更多的“中国好声音”,促进社会资源分配更公平,百姓生活更如意。

8、保护生态环境,如何破解“十面霾伏”?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也是一项全民族、全社会的共同事业。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雾霾”“污水”,我们必须形成共识:只有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交出一张足够分量的“生态答卷”,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才是做活“发展文章”的最根本保障,才是国家和人民最大福利。

有共识,更要有行动。每年全国两会上,生态保护、美丽中国、雾霾治理等总是提及频度最高的热点之一。今年应该还会如此,群众依然翘首以盼着一个问题的答案:如何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各方责任,破解“十面霾伏”等一系列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两会全国两会热点教育提案盘点

全文共 2202 字

+ 加入清单

3月3日,2015年全国两会拉开大幕,与往年相比,今年人们对两会热点的看法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据新华网推出的两会热点调查显示,在22万网友参与的投票中,教育公平话题以6.14%的关注度排在第七,这个曾经位居前列的社会热点话题用逐渐降温的“走势”,体现出了国家和地方的众多强力教育改革举措或已初见成效。

教育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教育公益性、普惠性的必然要求。面向未来发展,就让我们共同盘点,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又有哪些教育话题引发了代表委员们的关注,代表委员们又提出了哪些涉及教育的令人期待的议案、提案或建议。

【提案】全面普及高中义务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李和平在提案中建议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延长为十二年义务教育,推行高中阶段(含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全免费教育,彻底解决缺少国家政策和资金保障的问题。他表示,目前我国浙江、山东、深圳、福州、珠海等地已经进行了十二年义务教育(高中纳入义务教育)试点,可借鉴这些地方经验,在全国全面普及高中义务教育。

【点评】普通高中教育是连接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纽带,处于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担负着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为高等学校输送优秀人才职责,将普通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对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健全完善高中教育机制意义重大。

【提案】在中学推广专项体育课

全国政协委员姚明带来了在中学阶段推广专项体育课的提案,他表示,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学校体育课发挥着主导作用,在全民健身提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为了有效达成体质健康促进、运动技能掌握和健全人格培养的三维目标,在中学阶段全面推广“专项体育课”是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突破口。

【点评】“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经验,充分证明了“专项体育课”产生的积极效果,其核心是通过对某一项目相对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锻炼。即使运动能力不一定能达到专业水平,但学生一定会对某个项目有兴趣、懂门道,在赢得自信的同时,也将为终身锻炼奠定坚实基础。

【提案】加强农村教育师资力量

民进中央向全国政协大会提交了《关于进一步调整我国农村教师编制的提案》,认为当前我国农村教师编制测算“标准上超编”,但“现实中不足”,农村教师编制的核心问题是改变教师的配置方式,可采用“基本编+机动编”的方式使农村地区教师数量能满足正常的教学及相关工作的需要,对于结构性缺编严重地区,依据人力资源的市场定价,可建立边远地区从教激励制度,通过提高工资、住房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待遇提升农村教师的岗位吸引力。

【点评】教师稳则教育稳,教师地位高则教育地位高。在我国农村学生还占大多数的情况下,发展农村教育,解决农村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希望能通过加强农村师资的补充与流动,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与收入待遇,真正使农村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提案】提高民办高校教师待遇

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的提案是“提高民办高校教师待遇”,他呼吁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具体时间表,尽快清理并纠正对民办高校的各类歧视政策,并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政策支持与财政补贴。教育部门要打破体制壁垒,在工龄、社会保障、退休待遇等方面实现公办与民办高校的并轨。

【点评】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为我国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现实中,民办高校的教职员工在工资补贴、社会保障、退休待遇、职称评定、评先选优、子女上学等方面,与公办高校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而这种不平等会导致民办高校教师待遇低、保障低、地位低,教师队伍极不稳定,流失严重。如何尽快让民办教育从业者摆脱这种尴尬境地,值得深思。

【提案】高等职业教育应设“工士”学位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在提案中表示,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差异性很大,以单一的学历证书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难以适应现实需要,建议建立高等职业“工士”学位制度,授予优秀高职毕业生“工士”学位,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有利于提高高职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营造全社会尊重技术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点评】目前,不少地区出现企业“用工荒”与求职难并存现象,说明单纯的大学学术教育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而高职教育在这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增设“工士”学位,可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提案】将孔子诞辰日设为国家阅读节

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在提案中表示,如今人们对着手机屏幕的浅阅读盛行,真正对经典的有效阅读却日益式微。他建议把孔子诞辰日9月28日设为国家阅读节,以仪式感对疏于阅读的人们加以警示和唤醒。同时,把国家阅读节设定在9月28日,正值学生上学时期,接下去的国庆假期又为活动的后续开展、为成年人的节后阅读提供了更多时间。

【点评】孔子是我国的文化符号,把国家阅读节定在孔子诞辰日有纪念意义,也能赋予节日更深厚的文化内涵。目前全国各地的全民阅读还很不平衡,尤其出现了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越是着力推动阅读、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越是忽视阅读的两极分化现象。经济与精神的同时失衡让人忧心忡忡,而把推进全民阅读上升到一项国家战略的高度不失为一条值得尝试的路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考点讲解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高考说明》对“有创新”的具体要求是:

⒈见解新颖

要有新颖独到的见解,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

正面思维———立意更高更新更全面;

逆向思维———反其意而用之;

联想悟思创新———变换角度,出奇制胜。

⒉材料新鲜

现实中的鲜活材料;精心比较后选出的典型材料;虽旧而有新意、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的材料。

⒊构思新巧

这是作文创新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也是考生最能发挥创新精神的地方,应该充分展开想象,以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选择新的角度,新的形式,新的体裁,构思出独具慧眼,极富个性,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来。如下面选的几篇例文都是在构思方面各具特色、值得称道的。

⒋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能突破思维定势,推导出与一般人不同的原因或结果:想象奇特、独到,或新颖别致,或含意深长,耐人寻味。

⒌有个性特征

文章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能表现自己独特的人性感悟,能抒发自己真实的喜怒哀乐,不是千部一腔,千人一面,人云亦云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