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精选(优秀20篇)

蔚蓝色的天空,漂荡着白白的浮云,像撕薄了的棉絮,铺在倒悬着的碧海上。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精选,欢迎阅读。

浏览

6805

作文

551

2024年扶贫工作民情日记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9月9日上午,我和陈进、岩桥村支书刘学文碰了一下头,对产业扶贫推进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商议。扶贫工作,最重要是的实现“造血”,“造血”的良方是发展扶贫产业。我们已经在村里建立了20多亩黄秋葵科技扶贫示范基地,最近成立了“兴创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准备作为向上报告,将其列为重点扶持的扶贫合作社,吸纳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作为社员,充分利用好小额信贷金融扶贫政策,让扶贫户用贷款入股,实行分贷统还,让贫困户通过股金分红,获得收益。光伏发电扶贫产业也正在正行手续报批中。这项工作开始了两个多月了,光选址就几易其址,但是手续一直没有办下来,扶贫项目迟迟不能落地发挥效益,让人不禁有些焦急。

之后,我们到村部整理了扶贫档案,联系了扶贫政策解读和漫画宣传挂图制作、张贴事宜。处理完以上琐事,便到了第八村民小组宾远福、李祖斌等危房改造户家中实地察看,一色的红瓦灰墙,房屋整修一新,看得出来,均是按照住建部门要求进行的改造。我们再到五组,金可贵家的房屋修建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村里今年已动工改造的危房户有8户,有3户已经通过了验收,第二批将有30户以上进行危房改造。一路上,不时有村民看到我们,围拢过来,问询危房改造的政策。我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当下,会慢慢成为现实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党员干部走访民情日记

全文共 1006 字

+ 加入清单

6月5日上午,天空下着蒙蒙细雨,在千佛塔村支部副书记杨礼彬陪同下,本人先后走访了该村子冲组老党员、老村干胡应文和大塘组草莓种植大户方元胜两位同志。在胡应文同志家,我们说明来意后,这位身材高瘦、头发花白的老人显得有些激动,他说,自己现已70岁,从事村级工作38年,全家5人生活,夫妻二人年迈体弱,家里经济来源主要靠儿子和媳妇务工,收入不高。他本人患严重支气管扩张,经常咳血,去年至今,除去新农合报销外,个人承担住院治疗费达7000多元。当问及现在的生活状况时,他显出欲言又止之态。之后,这位性情耿直的老同志告诉我们,他去年通过“一卡通”领取了800元离职老村干生活补贴,同时夫妇俩还享受个人养老保险,家庭收入虽略有提高,但是,由于人口多,底子簿,夫妻俩体弱多病,家庭生活压力仍然较大,请求镇党委、政府提高离职老村干生活补贴标准,加大对离职老村干的关爱力度。使他们老有所养,安度晚年。听了老村干的话,我的心里受到巨大的震动,我说,请你老人家放心,党委、政府始终惦记着你们,将通过各种途径逐步解决老村干的待遇问题。

离开胡应文同志家,我们步行来到该村大塘组党员示范户方元胜家。通过交谈,我们得知该户现有8人生活,四世同堂,母亲83岁,长子在外务工,次子在镇电管站做临时工,家庭收入较好。本人系致富能手,现已发展草莓6亩、茶叶10亩。该同志充分发挥党员示范户作用,积极带领本地及周边8户,种植草莓和茶叶18亩,使之成为当地受益农户家庭经济主要来源,从而大大提高了群众生活水平,现在本组所有农户均建起新居。当我们问及存在的困难和建议时,方元胜同志说,他想合租本组几位农户的水田,修建永久性大棚,扩大种植规模,规范经营,请求镇、村干部帮助做好相关农户的思想工作,同时请求政府能帮助解决一些发展资金的难题。根据该同志要求,我建议杨礼彬书记和村两委对该户发展项目认真进行调研,并答应尽力争取上级专项发展资金予以扶持。

通过上门走访,我深有感触:一是开展机关干部大走访活动,是广大机关干部深入基层“零距离”接触群众,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二是广大干部要牢固树立亲民爱民的思想。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我们的工作宗旨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心里想着群众、脑子装着群众,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造福百姓,为群众所拥戴。三是开展大走访活动,领导干部要模范带头。要真心实意,扑下身子、放下架子,与广大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他们打成一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驻村干部走访记录民情日记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7月27日

感激与承诺

昨天开始的人代会,今天是选举日,自我安慰着,选不起,有点丢脸,老百姓都不要,留在这干嘛!也正好借这机会回城,心里盘算着最下策的棋局,心里也就淡然了。

但我真的没有想到,结果出来竟然是满票,50个代表有两个公假外出学习,48票。对高票都只是一种奢望,结果却是满票,的确是出乎意料的,那一刻心里除了感激那份满满的信任,忽然感觉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没有任何的豪言壮语,只能发至内心真诚而坚定的作出承诺:任期,一定用我的正直去引领人,用正气感召人,用正派去规范人,踏踏实实做事,坦坦荡荡做人,除了尽职尽责努力工作,我别无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2月23日上午,星期四,阴有雨。我们走访组一行四人去得胜村走访。据村党总支书记钟雪根介绍,得胜村共有11个承包组,369户,总人口1328人,现有耕地面积2314亩,共有党员49名。当前党员干部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房搬迁方面。据了解,作为海盐县“两分两换”整村搬迁的试点村,目前得胜村已完成3个承包小组、计104户农户的搬迁工作,其他8个承包组、计269户农户还未搬。由于这些农房大都建在八、九十年代,现已破旧,正面临翻建等问题。而且广大未搬迁农户看到新小区已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希望搬迁的情绪十分高涨,已经多次向村里反映,要求继续实施“两分两换”工作。

走访回来,我们立即把在村里走访了解到的情况向镇党委、政府进行了汇报。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专门召开班子会议进行研究,决定提前实施得胜村剩余8个组的搬迁工作,并研究制订了相关政策。同时,抽调机关、中心(站办)16名党员干部会同走访组成员组成得胜村“两分两换”工作组,帮助做好得胜村的“两分两换”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联村联户民情日记

全文共 2409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年7月,在这杏熟麦黄的收获季节里,为了有效落实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7月6日我们再次来到双联帮扶点庆阳市宁县焦村乡宫刘村。当天下午省人防办一行15人在督查组长窦永毅副主任带领下来到扶贫联系点宫刘村新建村委会建设工地,查看施工进展、工程质量等情况,窦副主任对施工人员强调要保质保量、安全施工。同时还了解了村上菜籽、麦子的收割情况,其它农作物、药材的长势等。返回住地,双联工作负责人谈可峰处长召集驻村干部、村书记、村主任等开会,协调产业开展、村庄建设规划等事宜,明确此次入户调研任务,强调注意双联政策的宣传,准确了解村情民意。晚饭后,督查组5位同志前往宁县进行督查工作。其他同志开始驻村蹲点,入户对接、了解情况、宣传政策、帮扶调研。

第二天一大早,在驻村干部和乡村干部的引领下,到九、十、十一、十二组四个居住较远村组中的6户贫困家庭入户了解情况,与去年相比较,每个家庭状况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经济收入较去年相比有所提高。这些村组地处沟边,距离塬上较远,道路还不是很顺畅,依然存在青壮劳动力长年在外打工,仅剩老弱病残人员留守家中,土地也不很肥沃,家庭面貌改变不明显等状况,他们仍然居住在破旧的依山而建的土窑之中。第三天对一、五、七组5户农家进行了走访,这几个户居住在塬上,条件相对沟里的住户要好得多,有的人家盖了新房、有的人家添置了新农用车,有的人家增加了牲畜养殖的数量,因为水源充足,夏粮丰收,秋季农作物长势喜人,收益较去年要好得多,只是普遍反映种麦不如种菜籽和药材收入高。

紧张的走村入户,了解民情让我们脚不停步,上高塬、下川道,一会到窑洞炕头,一会又到田间地头,脚走疼了,脸晒黑了,但心里却特别充实,感触也很多。

感受之一:农民真心拥护党的惠民政策,真诚欢迎联村联户行动,要求尽快脱贫致富心愿非常强烈。结对帮扶的每一户,尽管都是贫困中的特困户,但是他们都用朴实的话语表达了同一个想法,那就是这些年党的惠民政策让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联户调查中,农民最满意的是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最欢迎的是联村联户行动;最大的愿望是尽快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我感到,农民的真心拥护和积极配合是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力量之源,也是搞好双联行动的基本前提。

感受之二:乡村干部热情高、情况熟,与农民打成一片。在走访对接户时,乡村干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村书记、村主任非常熟悉我们对接的每户人家的家庭成员、农户现况、经济收入、存在困难等情况,介绍起来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这让我们非常佩服。我想,如果没有对这片土地和乡亲们的深厚感情,没有千百次的入户了解,村干部是做不到这种程度的。我感到,乡村干部是做好党的农村工作的基础之石,必须建设好、培养好、使用好这支队伍。

感受之三:单位挂职驻村干部认真负责,熟悉政策,与村民融洽和谐。3位同志经过半年多的乡村挂职锻炼,适应环境快,角色转变快,工作热情高,人也成熟了很多。他们克服困难,想方设法开展工作,发挥了准军事化单位人员效率高,作风严,素质强的优势,保持了严谨的态度、务实的精神,自觉维护单位形象,积极宣传各项惠农政策,广泛摸底调研,形成工作计划。在有效改善民生、全力推进村级经济发展、村内文化建设、促进村民和谐稳定等方面,经常征求村党员干部和村民建议。在工作中,他们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处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事情;为解决群众一些纠纷,他们认真做思想工作,通过协调沟通,达到双方满意;一私人煤矿钻探队在钻探过程中排放废水污染了村民的饮用水源,为抓现场,驻村干部吴宜峰带领村民夜守堵截,获得15000余元的赔偿款,补偿给村民。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及时向单位领导请示汇报,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寻求政策、技术、信息和资金等支持,尽心尽力为村民服好务。

感受之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扎实,对接单位办实事,帮扶见成效。总的感受:省人防办领导重视双联工作,多方筹措资金,组织人力、物力扶持,同时,办领导多次实地调研了解联系村需要解决的难题,寻找解决的办法,使双联工作得到扎实有效的推进。时隔一年,我们再次来到双联帮扶点,贫困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土路变成沙石路、又变成水泥路,不但看着舒心,走着更舒心!道路平了、宽了、好走了,土特农产品向外运送方便了,收益就大了,村民出行难,行路难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水管通了,水清了,解决了部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养殖户增加了,牛羊多了,解决了养殖户的技术问题;田间的植物品种增多了,解决了农作物品种单一的问题,得到了老百姓称赞,帮扶工作获得显著成效。

感受之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需要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循序渐进。联村联户中,我有两个很深的体会,一个是导致村子和农民贫困的主客观原因多种多样、各不相同,就村而言,有地处偏僻、交通不便造成的,有耕地面积狭小、村级集体积累匮乏造成的,也有村级班子软弱涣散、领导不力造成的;就户而言,有因疾病劳动能力缺失致贫的,有因供子女上学致贫的,也有因土地贫瘠及缺乏、青壮劳力外出打工致贫的。另一个体会是村子和农民贫困并非一朝一夕造成,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所以我感到,开展双联工作需要只争朝夕、时不我待地推进,但也不能操之过急,要在统筹中推进,在循序中渐进。

此行虽然短暂,但总的感受是,要做好党的农村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加强农民思想教育,提高农民思想觉悟,一刻也不能放松。二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尤其是建好、管好、用好乡村干部这支队伍,一刻也不能放松。三是加强农村先进典型的总结推广,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一刻也不能放松。农民有了正确的思想认识,有了好的带头人,有了典范,就有了改变家乡面貌的动力。经济发展了,家乡面貌逐步改善了、富裕了,在外打工的人就会被吸引回乡,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建设家园的队伍中,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也就见到了更大的实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干部联系群众民情日记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3月7日 小雨

今天天气有点寒冷,淅淅的小雨依旧下个不停。我们早早地就起床了,因为今天的任务很重,我们第一批队员的任务是察民情,摸清村里的基本情况,了解群众疾苦。 匆匆地吃完早餐,我们就在振衡副局长的带领下出发了。村里在家的人不多,大多都出去打工或做农活去了。我们走访的第一户是十组的邹学富。我们到他家的时候,他刚从外面回来。看到我们的到来,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振衡局长向老人说明了我们的来意后,老人连忙招呼我们进屋坐。屋子很小,也很乱,因为老人的老伴患有先天性精神病,老人除了忙农活,还要照顾老伴的饮食起居,生活很不容易。在交谈中,我们得知老人有二个女儿,均已出嫁。老人自己的房子已经倒塌,现在住的是老人叔叔的房子。老人现在主要收入靠种一亩田,生活非常困难。幸运的是老人目前已经办理了农村养老保险。 离开老人家后,村书记带着我们查看了村里需要修的两条马路、村部地址等。振衡局长承诺一定会尽全力为村里做点实事。接着我们又访问了老支书邹高亮、军属成汉生、困难户邹学卫、邹德宝等。在走访中,听取了许多群众呼声,我们都一一记录了下来,我们知道,走访的这段时间的经历,将是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三联四做民情日记

全文共 1613 字

+ 加入清单

为使“三联四做”活动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三基”建设紧密结合、有序推进,切实发挥工作组作用,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果洛州通过做好“三个结合”,进一步深化“三联四做”活动。

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实“三查两帮一党课”。紧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围绕做合格党员这个着眼点和落脚点,引导农牧民党员干部学而用、学而行,推动每一名党员干部提振精气神、展示新作为,在“三联四做”活动中当先锋、做表率。一是落实“三查”。坚持以“找问题、理思路、强班子”为目标,查村级组织制度是否健全、查基层党员管理是否规范、查问题整改是否到位。二是落实“两帮”。在查清问题、摸清情况的基础上,以帮助基层理清工作思路、解决问题为落脚点,抓好整改工作,重点要落实好“两帮”任务,即:帮助基层干部理清党建工作思路,帮助村“两委”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实现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讲好一堂党课。结合村情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牧民党员讲一堂生动的专题党课,引导广大牧民党员把做合格党员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用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

结合精准扶贫工作,落实“三有三明一考评”。当前,全州精准扶贫工作进入“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工作组紧密结合精准扶贫工作,落实“三有三明一评”任务,助推“三联四做”活动深入开展。一是落实“三有”。有民情日记,坚持生活困难必记、致富难题必记、邻里纠纷必记、意见建议必记、信访问题必记的“五必记”要求,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真正使民情日记成为反映客观事实、提供科学参考的民心日记;有工作台账,客观反映开展活动的各项任务落实情况,总结活动开展的创新做法,交流经验,信息共享;有考勤制度,逐一对“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成员在岗情况进行核查,实行“日签到、周报告”制度。二是落实“三明”。明任务,按照州委、州政府《2017年果洛州千名干部下乡开展“三联四做”活动实施方案》(果办发〔2017〕15号)要求,明确工作任务,制定任务分解表,细化工作任务;明思路,将帮助牧民脱贫致富、理清发展思路作为此次活动的重要内容,紧盯贫困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方面和农牧民自身发展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帮助基层制定符合实际、针对性强、易于操作的发展规划,理清发展思路;明举措,在明确任务,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帮助基层制定有效措施,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三是落实“一考评”。通过查阅扶贫工作基础台账、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成员驻村履职情况和前期摸底识别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考评,形成村民评—党员评—村委会评—乡镇评的联评机制,确保工作发挥作用、干出成绩。

结合加强“三基”建设,落实“两会一观摩”活动。紧密结合加强“三基”建设工作,落实“两会一观摩”活动,提升村级组织工作效能。一是落实一次基础工作梳理会。组织乡镇“三基”建设工作人员,对2016年梳理的村级基础工作目录进行回头看,按照以会代训的形式,召开一次基础工作梳理会,组织相关人员对村级组织“6类+N项”梳理要求进行学习,并积极征求村“两委”干部在基础工作梳理方面的意见建议,合理划分事权,减少职能交叉重叠,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工作效能。二是落实一次基础信息核查会。召开一次基础信息核查会,与村“两委”负责人、驻村干部和村社网格员核实党建、群团、社会保障、农牧业、教育、卫生、社会管理等基础数据,为后期项目安排、资金投放、精准施策提供可靠资料。三是组织一次观摩点评活动。以村为单位,由乡镇“三基”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村“两委”负责人和驻村干部组成观摩小组,在村与村之间开展观摩点评活动,重点观摩村级基础工作梳理成果,梳理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点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达到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目的,以此增强村级组织各项基础工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全面性,提升基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最新扶贫工作民情日记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选好“领头雁”

今天是凤塔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及村委委员换届选举日。为了保证选举顺利进行,营盘镇党委制定了各种预案,安排充足人手,职责分解到人,召开班子会,要求大家一定要做到程序合法合规,公平公正公开。县、镇相关选举负责人及工作人员昨晚全部进驻村委会,召开工作会议,讲明注意事项,准备选票、票箱等。

06:30,全体工作人员按预定时间在村委会议室集合后分赴各个投票点。我负责的是松坪组,在预定的选票点我们做好了各项准备,就等选民到齐。

08:00,投票开始。首次面对选民,些许紧张,好在程序清晰。我和村组干部一道,按事先的议程一项一项进行,组织选民进行投票。

10:20,投票结束,松坪组选举任务圆满完成。随即,凤塔村“领头雁”选出。

弹指一挥间,工作队驻村扶贫已近3个月,我们目睹并亲身经历了镇、村一级工作人员的工作。深切体会到乡镇工作人员,特别是村一级负责人工作的艰辛,这1个多月大家总是加班加点,每个人都那么扎实,那么敬业。

最基层工作,事具体且小,但有小才有大,无小即无大,基层工作做细、做实、做好,祖国的根基才稳固!这段时间我明白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学到了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民情日记走访困难户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3月28日,冒着毛毛细雨,我来到xx镇xx村进行走访慰问。在xx场穿梭着,寻找走访对象户——贫困户。一栋破旧低矮的房屋映入眼帘,我随即走进那户人家,迎接我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我和她说明了来意,她激动的握着我的手说,“是党派领导来看望我们啦,共产党真好!”老人找了一张板凳让我坐下,我和老人攀谈起来,了解到:老人叫xxx,60岁,看着比实际年龄大不少,也许是家庭条件困难操劳过度的缘故吧。xxx丈夫1985年就因病去世,她独自一人带着两子一女生活,还要照顾95岁高龄的老母亲,家里只有一亩口粮田,现在儿子在外打工,大儿媳妇因为家庭困难,结婚后一直不愿将户口从贵州调到武穴来,二儿子还是单身,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增加家庭收入,解决家庭困难现状,让二儿子早点成家。听完xxx老人的介绍后,我和她说,现在你两个儿子都成人了,家庭条件会越来越好的,你们要同心协力为改变这个家庭现状努力,我再和村里商量下,尽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你们一把。临走时我拿出200块钱塞到老人家手里,说我们也是靠工资吃饭的,钱不多表达下我们的心意,老人说什么也不肯要,但在我的再三劝说下收下了,并不停的说些感激的话,说“共产党员真好,拿自己的工资来资助我们,真的很难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扶贫工作队民情日记

全文共 2664 字

+ 加入清单

按计划,今天下午准备召开村民和党员代表座谈会,评定易地搬迁户,听取精准脱贫有关意见建议。趁上午时间,我和驻村工作队员贺贵修两人一起准备到几户贫困户家走走,再看看生产生活情况。因头天下过小雨,路上还显湿滑,怕今天又有雨,上午八点左右我们走的时候,各自换上了一双胶鞋,带上了一把雨伞。翻过两座山梁,爬过两个陡坡后,我们步行一个多小时终于才来到了居住在虎山村6组的张少应家门前。还没到大场边,老张夫妇俩就跑过来和我们握手。“陆书记好,今天有空来哟,又累了一身汗吧!”见我们满头大汗,老张赶忙跑到屋里头倒了半盆热水端出来,热情的叫我们先洗把脸。看到老张这么热情,我蹬下身去洗了下双手,然后就用手将满脸的汗水搽去。老张又是装烟又是倒茶。我们都说不会吃烟,接过热气腾腾的茶水,拿过木椅,招呼老张夫妇俩一起坐在屋前的大场上拍谈起来。老张夫妇俩今年都快70岁了,名下三个儿子,大儿子几年前在外地务工时被人暗算害死,剩下两个儿子,现在都已成家在外,长年没回过老屋。听说二儿子在外当门卫,每月工资1000多点,勉强糊口;老三在十堰开了一家彩票店,听说前年亏损了30多万元,现在已经关闭了店面。老两口靠老张一人在自家地里种3亩果木树和喂两头猪过日子,谈不上两个儿子照顾和养老。家里现在只剩下三间半干打垒土墙房,因长年无人检修和居住,墙体严重侵蚀剥落倾斜,老张夫妇平时住在墙体勉强好一点的半间偏屋里,靠两口棺木抵住墙体以保证安全。自去年驻村以来,我和村干部已为此上门了几趟,让老张俩先想办法叫儿子回家看看并商量盖房事宜,但两个儿子一直不愿意回来一趟,更不消说翻盖新房了。刚坐下来与老张聊几句,就听老张说最近好像墙体倾斜的更严重些了。我坐不住了。赶紧起身跑到屋里一看,三间房子的山头墙已经倾斜的很严重,上次看的裂子今天看上去加大了不少。“张叔,这房子不能住人了,赶紧想办法搬出去住!”“陆书记呀,我咋不想出去住啥,哪有合适的地方啊,上次你叫我先搬出去搭棚暂住一下,我就在屋头那搭了间草棚,已经把床铺搬过去了,就是白天在旧房子里做一下饭啵!我也怕半夜房子塌了,连死都不知道呀!”。随老张一起我们去看了下老张新搭的草棚。草棚不大,勉强支下了一张床,周围用柴禾拦结实了,勉强挡住了风。

记得还是去年评议贫困户时,老张一家因危房问题被纳入了扶贫对象,但通过这一轮数据大对比,因他的一个儿子在十堰注册成立过彩票店,老张一家子贫困户又被清除了。“张叔,我们今天来,主要是再来看看你家的房子,顺便通知你下午到村委会参加一个会。上次我给你也讲过,因为你儿子开店的事,你的贫困户名额被取消了,现在你家的住房情况也很严重,我们想办法给上面汇报一下,看能不能帮你解决。但是,你先按照我们说的,先搬到草棚里住一下,或者投靠亲戚暂住一段时间,安全千万要注意啊!我过几天还来看你。”“嗯、嗯,没办法,不怪政府和领导,儿子不争气,没用啵,我就想要求政府能不能把我老两口的睡觉的地方解决下就满足了。”听了这些话,我心里酸酸的不是滋味。心想现在农村条件改善了,很多人都富裕起来了,但还是有部分家庭很贫困。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居住条件恶劣,家中鲜有像样的电器,而家庭成员上有老下有小,缺乏行之有效的增收途径和实力,抗风险能力极其脆弱。

依依不舍的离开老张家时,已经是十点多。走不到半里路,正好遇到我们要去的贫困户任少行。“任叔啊,这么巧,正要到你家去呢,走,到你家再看看!”。“好!”。老任乐呵呵的前面带路。任少行是村上4组人,一家5口,老两口都是70多了,唯一一个儿子自从结婚一年后出门到现在18年没回来过,儿媳朱红梅领着不到一周岁的儿子一直到今年18岁供他上了大学。虽说一家5口人,其实就靠老任和儿媳撑着。儿媳朱红梅是远近有名的“能人”,丈夫离家出走后,18年来从没提出过改嫁,为了儿子和两个老人,她毅然挑起家庭重担,每年喂养5头大肥猪供家庭生活和儿子读书。从最初的每年4、5头肥猪,到今天已发展到每年出栏生猪5-8头、山羊60多只、土鸡200多只。虽说家庭养殖业小有规模,但是考虑到现在还是居住的两间土墙房,一个儿子上大学,加上家庭主劳力又离家出走,在精准扶贫“三评五访”的时候,群众一致评定老任一家为贫困户。今天再次上门,看到老任已经将房屋进行了改造,大场也铺上了水泥,猪圈和羊圈、鸡舍也都进行了加固改造。我和同事贺贵修都不约而同的对老任说到:“老任叔,不错啊,进度蛮快嘛,搞得不错!”“今年开年你们来给我宣传政策后,我先为了孙子读书着想,没有搞大的建设,就只是维修改造了下,能安全住就行,等以后孙子有用了再换楼房!”红光满面的老任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笑容。“老任叔,下午村上开会,你不方便,叫儿媳朱红梅去一哈!”“好的”。一旁一直少言的儿媳朱红梅满口的答应到。

离开老任家已经快到十二点了,老任再三挽留叫我们吃了午饭再走,我们说还要走几户看看,就不打搅了。在回村上的路上,顺便我们来到了公路边2组的贫困户刘自富家门前。老远看见佝偻着身子的老刘正在拆除的旧屋场地上捡拾着。“老刘、老刘!”刘自富耳朵有点聋,我们走到他身边大声的喊几声后,老刘才知道我们来了。“哦,陆书记、贺科长来啦!”。“老刘叔,房子早都拆了,怎么还不动工盖呀!”。“陆书记呀,我们超娃子二月间就请挖机把旧房子拆了啵,屋基都下了,请了个先生算了下日期,说是上半年不能动工盖房立门,他又出门打工挣钱去了,下半年回来再盖。”老刘说的超娃子是指他的二儿子刘超,今年30多岁了,因家里困难一直没说到媳妇。刘超是这一家之主,大哥和嫂子痴呆,一直由他养活。刘超这小子灵光,16岁出门打工,这几年搞养鸡,最好年份达到了5000多只,因为防疫技术等问题,当年走瘟疹一下子死了4000多只,亏损严重。后来,他又引进特色蔬菜“黄秋葵”和小水果草莓种植,获得成功,每年有了一定的收入。但是规模不大,靠种植业仅能糊个口。通过工作队和包保干部上门做工作,他决定借精准扶贫政策重操旧业,规模养殖贵妃鸡。他计划分三步走,先盖房,再说个媳妇,最后根据实际能力发展养殖业。听了老刘的一席话,我们没有多说什么。“老刘啊,不要信迷信哦,钱筹够了快盖起来好说媳妇!”。给老刘打了声招呼后,我们就开始往回走。

也许是经过雨水的滋润与洗涤,今天见面的几位村民言语里少了点顾忌;也许是对我们多次前来做工作的作风表示认可,无论是在村民家中或是屋檐下,我们讲政策、送信息,村民们表现出极大的理解和热情;我们访民情、收集民意,村民们也很主动。虽然今天上午入户数量不多,但感受颇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记录我的一天初中日记

全文共 95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早上,我在闹钟的催促下起了床。我一起来就看到妈妈留的字条:今天我和你爸要去上班,菜我都洗好了,中午自己做饭,乖乖的!

看到这条消息,我精神一振,差点高兴地一蹦三尺高:太棒了!今天可以放飞自我了吗?但看到现在的时间:已经快六点四十了!完蛋,今天的晨跑都拖到这么晚了!我赶忙穿衣下楼,开始晨跑,毕竟,“老樊”的“圣旨”可是万万不能违抗滴。

似乎是时间的催促,又或许是太过兴奋了,我今天跑步的速度竟然也快了不少,稍做休息,我飞奔上楼,赶快打开“空中课堂”,终于是卡点赶上了上课时间。

要说我最喜欢的课程,那就是“喻皇”的数学课了,她讲课的节奏快,独创的讲解公式、定理、解题的方法都特别容易理解,一点都不让人觉得应接不暇,课上的习题具有代表性,查漏补缺,为知识点的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我在她的课上拼命举手,想回答问题,可惜,机会都让给了别人,只能下次再碰碰运气了。

转眼间,到了中午,我的肚子在不停的_着。“自己做点饭吃吧。”想着,我就来到厨房,看到砧板上整齐摆放着的菜,不禁想要大展身手。先切根胡萝卜试试手吧!我拿起菜刀,按着妈妈教我的方法小心翼翼地切了起来。然后我就发现,切菜这种事情,还真不是我一个“手残党”可以驾驭得了的,先是把胡萝卜片硬是切成了大小不一的块,然后在切肉的时候差点把手也给剁了,我不禁想:妈妈是怎么用那么快的速度,切那么均匀的薄片的?好不容易搞成了我想要的样子,我慢慢地打开火,倒上油,按顺序放入一种种食材、调料,慢慢地搅拌起来,当一股诱人的菜香从锅中流出时,我不禁食欲大振。应该是做好了吧?关火,出锅!我慢慢地装盘,这人生中第一盘独自做的菜——“胡萝卜木耳肉丝”就做好了。赶紧乘碗饭,再尝尝我炒的菜。嗯,胡萝卜好像有点夹生,味道还很不错,别有一番风味嘛!不过,我得承认,想要把饭菜做到色香味俱全,真不是一般的辛苦啊!吃完中饭,已经快一点钟了,没时间写作业了,我赶紧定好闹钟,上床睡午觉。

下午上过两节课后,进自习室巩固复习一天所学的知识。经历了一天紧凑的学习生活,时间很快就到了晚上七点多钟,父母终于回来了。这时候我才感觉到,有父母照顾的日子是多么幸福!有可口的饭菜摆在桌上等我来吃,可以放心睡觉准时有人叫我起床,在我想偷懒的时候有人督促我学习……这样的日子,充满这亲情、充满着爱,我应该好好珍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社区干部民情日记

全文共 4775 字

+ 加入清单

在霍城县清水河镇最艰苦偏远的地方,有一所村级小学。由于地处两条大沟之间,取名叫双沟小学。在这里有一位朴实无华的教师,他的教龄与学校同龄,他的名字叫刘俊杰。有着30年教龄的他,在今年第32个教师表彰会上,获得霍城县第二届“最美乡村教师”荣誉称号。

1980年6月,双沟小学刚建好,学校非常简陋,没有围墙,在空荡荡的一座土坡上,盖几间房,就算是一所学校,办公桌是从外校要来的旧课桌,学生只能趴在土台搭的木板上学习。由于条件十分艰苦,学校又偏远,没有老师愿意来这里任教。刚刚高中毕业的刘俊杰,听到这一消息后,出于对教师这个崇高职业的向往和教学工作的热爱,毅然来到双沟小学当了一名代课教师。因为缺少老师,他一个人就要带好几个班的课,还要带领学生参加繁重的建校劳动,这一干就是三十三年。三十多年来,他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无论任务有多重,条件有多艰苦,困难有多大,他都坚守在这里,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和学生身上,以一个人民教师的崇高精神和模范行动诠释了自己的神圣职责,得到了上级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家长师生的普遍赞誉。

条件虽然艰苦,但他感到很快乐,也许他天生性格就是勤奋朴实,吃苦耐劳。从他第一次真正站在讲台那天起,就下定决心,要在自己所钟爱的岗位上用心耕耘,无悔奉献。他一面认真教学,一面积极投入到建校劳动中。学校建设初期,百业待兴,全校师生必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精神。无论什么时候,何时何地,学校安排的劳动,他都带领学生认真超量完成,学生小,他怕累着孩子,就自己动手干,一节课干不完,他就利用下午放学或早到学校自己干,无论干什么事情,他总是干得最出色,每次教师会议上他总是受到表扬,让其他人有些嫉妒,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爱操心,学校校园哪里该平整,怎样规划,有啥活他都积极向校长建议。有一年八月份,教育局送来了一车煤,当时正值放假,学校没人,几天后,他看到煤有些风化了,刘俊杰就找到校长说要赶快将煤摸一层麦草泥,校长正苦于找不到人干,刘俊杰就说:“这点活,我干吧!”就这样,他从早一直干到天黑,十吨煤完全用麦草泥抹得严严实实,校长看后非常高兴,赞不绝口,而他拖着沾满泥巴和疲惫的身子悄悄地离开了校园,像这样的例子真是太多了。

几经磨难不改初衷

他在教学工作方面更是认真负责,教育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他非常好学,喜欢读书,钻研业务,他所教的班每次抽考成绩在全镇都是名列前茅,他每次参加代课教师考试成绩都在前列,由于工作认真,踏实肯干,文化素质较高,教学成绩显著,1984年9月,他被清水教管会调到清水四校教初三数学并兼班主任,清水四校也是一所比较偏远的村级学校,既是民汉合校,又是中小学合校,他调到清水四校工作的几年里,是他教学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光,他所教的数学连续三年在全县中考中名列第一,他的名声也从此大振,他之所以能教出这么好的成绩,原因就是他的责任心极强,教学抓得非常严。他曾说过:“四校点名要我,上级把我调到四校教初中数学,这是对我多么大的信任和厚望,如果教不好学生,出不了成绩,我无颜面对寄我于希望的人,也无颜面对所有人,包括我自己。”有人要他介绍经验时问:你是如何教出这么好的成绩来的,他笑笑说:“其实没什么,只要方法得当,功夫下到,责任尽到就行。还有不少人向他问着同样一个问题:你当代课教师快十年了吧?干出了这么好的成绩,工资还是‘四十四’,你这么出力卖命干,究竟图个啥?刘俊杰只是笑笑说:不图啥,只要看到学生出成绩,我就满足了。他们哪里知道,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学生的成绩才是他最高的追求和心理准则。

老师教育学生,关爱学生,学生是懂得感恩的。1989年的一天上午,教育局到四校检查教学工作,听完刘俊杰的一节数学课后,这个班的学生一起找到检查组,对检查组说,刘老师工作太认真负责了,数学教得那么好,班级管理的那么好,每天都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回家,年年都被评为先进教师,可每月的工资还是44元,为什么不给他转正或长工资?教育局领导听后感到很吃惊,学生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在向学生解释后,还心生疑惑,后来经过了解才得知,这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望和真切的请求,他们对当前代课老师生活处境和低微待遇深感同情,更为刘俊杰老师由于工作认真负责,教育有方而得到学生的尊敬和关心深深感动。

1989年,当了近十年代课教师的刘俊杰,终于有了一次带指标进修的机会,这个机会来的确实不易,当初和他一起代课的教师都不干了,而他却坚持了下来。这一次,他在全县300多名代课教师考试中以第三名优异成绩考上了伊犁二师范,1991年毕业后,被分配到清水镇一中教学,当学校将一个初三班的班主任和数学课安排给他时,有几位教师纷纷表示要将子女转入他所教的班级里,可见他教学水平和管理学生的能力得到了人们的肯定和信赖。镇一中是多少人向往的地方,很多有大专和本科学历的人想进都进不去,而他一年后却积极响应镇党委和教管会“扎根边远学校,投身村小教育事业”的号召,毅然向镇党委和教管会提出到当时条件最艰苦的双沟小学去任教的请求,镇党委和教管会立即同意了他的意愿,将他调到了清水双沟小学任教。当时,有多少人对他这一举动都很不理解,说什么话的都有,至今还都有人提及这事,可他却不以为然。他说:“我将一辈子坚持当初的选择。村小也需教师,而且更需尽职尽责的教师,村小也有大事可做,大事可为。只有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才能催人进步,才能体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艰苦创业的实干家

来到双沟小学后,刘俊杰由于敬业精神强,政治思想觉悟高,1998年被镇党委任命为校长职务。他上任的那天,镇党委书记徐杰领着一班人来到学校,在全体教师会议上说:“我来清水听很多人说,在清水教育上干工作最好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刘俊杰,一个是乔世军,我说,难道这么大的清水只能是他们两个人。”双沟小学属霍城县一类艰苦边远学校,经费非常紧张,校舍都是80年代初修建的,已破烂不堪,面临着修修补补的重任。而根据”两基“达标要求,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变化,不断发展。可以说,他担任校长可谓受任与艰难之际。一些好心人劝过他:“一个小学校长有啥当头,看你成天忙的,出力不讨好。”也有人说:“你看人家调出去的老师,混的都比你好,你现在还在村里住着平房。”还有人在观望:“看他有多大本事,能干出什么名堂,不挨批评就是好事了。”刘俊杰却说:“我是一名党员,我有我的追求,既然选择了,我要尽心尽力的干好。”于是他日夜奔走于各部门,找领导找工头,出去一天没有吃饭是常事,多方筹措资金完成建设任务。

学校大大小小的维修活很多,他凭着多年的摸索实践,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技术活,他会些木工,从家中找来锯、刨、锤、钉子,自己修理,修理时一面给学生做示范,一面教育学生要爱护公物,珍惜劳动成果;他会些泥瓦工,学校修房顶修围墙,他带领男教师干,校园四周地面坑洼不平,他带领师生平整,节假日里他跑村委会,找村干部要砖,然后带领师生再拉沙铺地,教师铺,学生搬,校长当师傅,那个场面真是热火朝天,师生干劲十足,看到自己铺的砖地又平又整,一点也不比专业工人铺的差,他们脸上都笑开了花,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现在,双沟小学近1000平米的砖地都是他带着老师和学生铺的。其它如种草、种花、修树、打药、浇水、粉刷、上房泥、平整校园操场、拆房、装煤等都是自己干,为的是给学校节省资金,干些大事。另外,学校还有十五亩勤工俭学基地,说起这十五亩地,刘俊杰感人的故事真是太多了,不知从何说起,他为了这块地不知牺牲了多少个节假日,付出了多少汗水,吃了多少苦。值班老师都说,我们什么时候在学校都能看到校长独自忙碌的影子,真是勤奋的人,但他的爱人却说:“所有的家务事他全然不顾,是家事懒,外事勤。”

他勤俭节约、精打细算也是出了名的,他常说:“学校经费这么困难,要搞建设,改变校园育人环境,改善办学条件,不开源节流能行吗?”所以,自己能干的不找人,自己能做的不请人,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做起。在他担任校长的十五年中,通过节约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资金达30余万元。这对一所不足百人的村级小学校来说,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质量兴校的奋斗者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和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为了这份荣誉和责任感,刘俊杰爱学生如同爱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他最不能容忍的事就是看到有些教师大声训斥学生,没有耐心,他经常教育教师说,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很不容易。孩子他们太弱小,我们要倍加爱护,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爱。在教育工作中,他注重将情感融入教学当中,以“情”字架起和学生沟通的桥梁。一直以来,他把每个学生的性格、年龄、爱好和身体状况,父母的年龄、性格、职业,甚至家里有几间房子、学生喜欢吃什么,全装在脑子里。他常对老师说:“什么是爱生,爱生就是了解孩子的一切”。以此拉近师生的距离,与学生形成亲密、和谐的关系。

2006年的秋天,三年级有一学生得了过敏性紫癜,这个学生是回族,由于家庭困难,拖了几天,结果病情加重,已危及到生命,刘俊杰校长听说后立即骑车去看望该生,劝孩子家长赶快到州友谊医院看病,并给他1000元钱。第二天刘俊杰仍不放心孩子情况,一早就打电话询问,孩子家长接到电话后感动的泣不成声,连声说谢谢,并说:“医生说了如果再晚来一天,孩子就不行了。”

不让一个孩子辍学。每到暑假开学后,经常有个别学生不来报到。刘俊杰总是同班主任一次次劝学,到家里了解情况,得知是因家庭困难,刘俊杰当即表示,孩子的一切费用由学校解决,家里只供应吃的穿的就行。使即将失学的孩子转悲为喜又回到学校。

在刘俊杰的办公室显眼处,记录着全校学生的各种信息,午休时,老师大都午睡了,刘俊杰却在校园到处转,看不回家的学生在干什么?回家的学生有没有晚回早到,滞留在校园。在上放学的路上他又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骑车走路遵守交通情况,最感人的是有一年初冬的早晨,路非常滑,三年级有一个女生在路上很吃力地推车走着,刘俊杰来到跟前,下车陪着这个学生一直走到学校,结果迟到了。后来他在会上向老师说明原由,虽然当时已告诉学生不要再骑了,迟到了不要紧,校长会给班主任说一声,但他还是不放心,生怕校长走远了,该生还会骑,当时路上不时有各种机动车来往,路又很窄,多危险啊!可见,刘俊杰对学生的爱是多细微深刻啊!

他不但是一名好教师,更是一名好校长。“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这是刘俊杰的口头禅。他经常告诫老师们,咱们的家长勒紧裤带建学校,目的是为了培养子女,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为此,学校建好了,我们只有努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培育更多更好的人才,才能回报群众。

多年来刘俊杰呕心沥血抓学校管理,明确了办学思想,规范了教学行为,提高了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学校相继被评为:县级先进学校、文明单位、先进党支部。镇级“先进学校、先进党支部、平安学校、优秀体育学校”等荣誉称号。他个人也被评为县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和三育人先进管理者、多次被评为镇级优秀党员、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管理者。

在他的带领下,全校师生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双小学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如今的校园绿树成荫、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安全稳定;教师勤于工作、乐于奉献;学生有礼貌、爱学习,在构建和谐校园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每一次成功都是新的起点,每一次挫折都是过去的结束。30余年峥嵘岁月,30余年的不平凡历程。作为一名长期在艰苦边远学校工作的老教师和老校长,作为一名党员,他将继续在这块沃土上扎根下去,像一条无限延伸的直线,努力工作,顽强拼搏,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和昂扬的姿态,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事业大发展的热潮中,认真践行不悔的理想和选择,争取为边远学校的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选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扶贫帮困民情日记

全文共 1727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已是深夜,我在桌前坐了良久,却迟迟无法落笔。自10月1日到扶贫办报到,至今已有百日时光了。这三个多月来,千头万绪、忙忙碌碌,业务也从生到熟,由表及里,回顾起来,感慨良多。

今天礼拜天,恰逢手头上几件事昨天加班基本处理完了,好不容易在几个月的忙碌中偷得浮生半日闲,想稍微放松一下。于是自驾车带着孩子出城开往乡下几处景点,顺带也想感受下英山全域旅游给农村带来的变化。

越往乡村走,年味越浓厚,路边不时见到杀年猪、烫豆糕、做油面的场景。孩子对什么都好奇,时不时地要求下车去看,我也乐得趁机和老百姓拉拉家常,了解一下精准扶贫工作情况。一天下来走走停停,看了好些景致,深感农村的的确确有了许多新变化,但也有一些看到的、听到的现象,不得不发人深省。

上午的时候,在一家农户门前偶遇一位认识的村干部,问了问村里的情况,他对村里的贫困现状倒是比较清楚,对贫困户人数、户数、“五个一批”情况、政策落实情况都还说得上来,但是问及2017年村里的脱贫计划时,他愣了半天后才说:“镇上还没有开会,村里的项目建设也还没批,脱贫规划暂时还冒出来。”

作为脱贫攻坚最基层最前沿的指挥人,在这么关键这么紧迫的时刻,还在等开会、等精神、等项目、等资金,那这场战该如何打?村级脱贫规划是全村贫困人口脱贫的战略指导,如果村级没有一个积极主动的态势,没有一个符合本村实际又结合当地优势的完善规划,脱贫攻坚就成了一种形式,建设小康更是一句空话。

再看看贫困户的情况又是怎样呢?今天大概询问了10来户贫困户,他们对国家扶贫政策都基本了解,尤其对教育助学和健康扶贫的政策十分关注,对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的满意度也很好,对产业脱贫则有一部分人并不热衷。而我个人认为,教育助学和健康扶贫是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投入了大量资金,让贫困户真正享受到了真金白银的实惠,这一点勿庸置疑,这可以成为贫困户脱贫的助力,但并不能成为贫困户脱贫的动力。要脱贫,减轻负担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增加家庭收入才是消除贫困、杜绝返贫的根本保障,而产业扶贫,就是家庭增收的重要途径。我县提出的“五位一体”的产业扶贫模式,从根本上决策上是正确的,虽然在实施中与期望的理想值还有一定差距,但只要在后续的跟踪服务管理上下功夫,紧扣一个“实”字,肯定能缩小这个差距。同时将金融小额贷款政策落实到位,扶持一部分有决心有能力的贫困户先富起来,以点带面,一定能达到全部脱贫的效果。

但观现在的贫困户中,还有一个怪现象:比如我今天询问的贫困户中,有三户是在村口小商店中的麻将摊上碰到的。这三户中,有一户是低保户,找到他们时,他们都是坐在桌旁,悠闲地打着红中赖子扛。而据知情人透露,也正是这几户,每逢有单位慰问、赈灾救济或市场主体物资帮扶时总是“奋勇争先、不甘人后”,但凡比别人少一点就缠着村干部不罢休的。我想这样的现象在各村应该都能见到吧?这样一些贫困户不思进取、懒惰成性,整天想着怎样享受国家优惠政策、获取更多的财物,不想脱贫,也不愿改变现状。他们只关注自己有没有被列入重点扶助对象,村里访贫问苦是否来到自家,当得知国家将大力实施扶贫攻坚,他们更是在家坐等、希望能够不劳而获,他们从根子上丧失了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失去了改变生活的信心。这些人不是不能致富,而是缺乏脱贫致富的志向和勇气,缺乏勤劳苦干的精神。

这样的现象,才是脱贫攻坚战中的硬骨头。这样的贫困群体,才需要首当其冲地拔穷根,拔掉“等、靠、要”的惰性穷根。习近平总书记早在1992年的著作《摆脱贫困》中,就提出了“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可见“扶贫先扶志”是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虽然这远比给钱给物难度大,可一旦脱贫的志气扶起来,又远比给钱给物收效大。古人有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因此,在扶贫帮困中,我们不仅要注重财物等有形的东西,更要在精神层面进行帮扶,如果不从内向外进行扶贫,即使他们一时脱贫,以后还会重返贫困。实际上,贫困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甘于贫困,只要贫困户的志气树立起来了,观念更新了,致富的办法和干劲自然就有了,脱贫致富才有希望,扶贫的目的才可能真正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接到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弥勒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开展贫困退出自查评估的通知》(弥贫开发〔2016〕6号)文件后,西一镇和村委会高度重视,为了保障贫困户的切身利益,使上报数据精准无误,镇上迅速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组,对勒色村委会开展2016年贫困人口退出自查评估。

首先,召开村委会干部会议,听取村组干部意见,根据实际情况,初步确定贫困退出名单。

之后,由工作组人员分户到人,逐户走访调查,实地查看了解,重点对贫困户脱贫6项标准进行核实,与“大数据”平台一一核对,确保上报数据精准无误,利用3天时间,最后确定退出贫困人口21户78人。

自查评估工作的开展,既有利于对前期脱贫攻坚工作效果的检验,摸清工作成效,也有利于更加精准的把扶贫工作重心瞄准最困难贫困户,多途径、多方法帮助其脱贫致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乡镇干部民情走访日记

全文共 1354 字

+ 加入清单

一、统一思想,明确走访的主要任务

1、了解所访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走访前,我们首先对所访学生家庭情况进行尽可能深入的了解。因为,家庭情况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教师只有对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做全面了解,才有助于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2、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多报喜,少报忧。向家长介绍学校开展的主要教育活动,在学校与家庭间形成有效沟通。

3、与家长共同研究,明确要求,统一思想,找出学生内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在未来的教育中有的放矢。

4、向家长提出建议,为其实施家庭教育提供帮助指导,必要时还要向家长介绍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并共同商量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走访片段

“您好,您家的刘德华在家里吗?”“哦,奚老师来了,请到家里喝茶,他在房里做作业呢,是不是他惹你生气了。”刘德华爸爸说。“没有啊,他在学校里很听话的,比开学初用功多了。今天,我想了解一下刘德华同学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近几年,特别是今年你们开始走访以来,群众对你们学校、对老师好的呼声大有提高。恕我直言,以前有的家长总是说这说那。说学生回来没有作业做,孩子们到处玩,我们管不着;打他,他不怕,说他,他不听,真是无可奈

何。只找我们借买学习用品之名要钱买玩具,成绩谈不上。现如今情况大有好转,孩子们用功多了,成绩也提高了。”

通过本次走访,我们全面了解了受访学生及其家庭,为在未来教育工作中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走访,我们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起沟通渠道,第一时间了解家长的想法,解除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疑惑和不解。以走访为平台,以学生和家长为渠道,我们对学校进行全面宣传,扩大了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走访,广泛听取社会对我校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

三、走访体会

1、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从小就已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

文化程度不高但为处世有原则的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虽有欠缺,但会以言传身教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这类孩子通常为人不错,心地善良,只要在学习方法上多加以指导,一般会有较大的进步。

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又过于溺爱。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脾气也越来越大,这些家庭往往已出现“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其父母根本管不了,只是希望通过学校教育来改变孩子。

2、学生在校表现与在家的表现通常都有较大的差异。

绝大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各方面表现都良好,但在家里却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一样。放假后,不学习,不写作业,整天看电视、录像,整宿上网,什么家务都不干。这些学生既不关心家事,更对国事天下事漠不关心,这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直接导致其课外知识极度欠缺,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必将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3、家长对学校和老师普遍抱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走访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是做好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一段时间的走访,我们得到了许多收获,并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走访工作,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精准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11月6号

经过全乡干部的调查研究,加之我在双台乡工作的实践经验,我乡初步确立了精准扶贫具体目标。

1.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增强“造血”功能来抓,在罗家村、茅塔寺村、普渡村、水坪村等村,发展5000亩药材,7000亩核桃,2000亩烤烟。

2.坚持把基础设施作为“强身固体”的基本之策,抢抓交通建设,打通向山至水坪断头路,修通青山 、花园等村入户入院路29公里。

3.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改善民生的突破口,让贫困户“居者有其屋”,按照“三个一批”,即拎包入住一批、集中安置一批、分散安置一批,根据搬迁户需求分批次有计划给予安置,积极发展相关配套产业,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目前,全乡已确定集中安置点31个,全乡评定的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1436户,4211人。

2016年3月8日 天气 睛 晚

今天我和分管交通工作的副乡长张波一起,到向山至水坪断头路修路现场,在现场看到群众对修路非常支持,“做梦也想不到,走了几辈人的山路,现在终于要通公路了,以后出门再也不用绕路远行!”看着这一幕,老党员余楚美笑得合不拢嘴对我说。这条断头路全长14公里,水泥路面宽3.5米,建成后能直接解决周边7个村共8000余人出行难问题。同时还要青山至界岭2.5公里两条断头路的建设,形成一条乡内环形路,使群众不仅出行更加方便,而且致富的门路也更宽广了。下半年,我们还要修通双台罗家至楼台塔院10公里的断头路,实现跨乡交通大联接,不仅能方便本乡群众,还能解决楼台乡上万名群众到十堰难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三年级学生记录夏天的重要日记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夏天是瓜果飘香的,桃、杏、西瓜等水果都是夏天的代表水果。豆角、西红柿、黄瓜等蔬菜也出来迎接夏天姑娘。绿油油的蔬菜,各种各样的水果还有还有热情的主人在你身边,给你讲一些有趣的

故事,还会请你吃新鲜的水果。

夏天是悠闲的,海边人山人海,有的在疯狂地冲浪,有的在沙滩上堆城堡,还有的人躺在沙滩上晒日光浴呢……有些人躺在太阳伞下看漫画,还时不时笑一两声;也有些人开着汽艇,在水面上飞

驰着,后面还会有一串串水花,水花消失后,水面上还荡漾着一圈圈波纹。如果你还要去看大海,带上服装,食品等,你还能玩个痛快,背着救生圈去游泳;带上渔竿在海边钓鱼;当大海平静的时候,

你可以折几只小船 ,轻轻放在海边让它漂到海的中央,在海浪翻腾时,可以听到哗啦啦的响声;还能看到几只小鱼上钩,闲着说话的人们还有一些小孩子嬉戏、打闹。

夏天是喧闹的,知了在树上叫,仿佛在说“天真热啊,天真热啊!”青蛙在荷叶上“呱呱”地叫;小店老板拼命卖冰棍,忙得不亦乐乎。

夏天是瓜果飘香、悠闲的、喧闹的,我喜欢夏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帮扶贫困户民情日记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李鑫是“村官”中的保险人,驻村帮扶自然要与其他第一书记有所不同。他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保险扶贫不仅话要说精彩,事情还得办漂亮。”

2016年夏季的一场暴雨洪灾,彰显了保险在扶贫攻坚的重要作用,更进一步拉近了李鑫与村民的距离。

6月下旬,通江全县普降暴雨,多地暴发山洪、泥石流和山体滑坡,致使道路沉陷、交通中断,长河坝村尽成泽国……那段时间,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李鑫抗洪抢险救灾时第一个冲在最前面,同时要做好受灾群众安抚和转移,提醒村民防灾避险,统计上报灾情数据;作为保险人,李鑫要协助农险承保公司查勘定损,当好保险公司与地方政府、农民群众间的联络员,尽快把保险赔款送到受灾群众手中。

长河坝村作为中华财险定点帮扶村,快查快勘更是使出了“洪荒之力”。查勘农田受损情况时,李鑫一路冒雨前行,车辆陷在泥里走不动,就徒步行进;路桥被山洪冲毁,就迂回绕远;只要有一家农民群众受损,再远的路,再难的情况,都要逐一查勘定损。暴雨过后,又安排无人机航拍复勘,进一步提高定损的速度与精度,加快结案进度。

大暴雨把刘芳家的几亩水稻全部冲毁,损失惨重。她给李鑫打电话报告了灾情,半个月后,李鑫通知她保险赔款已经划拨到她的个人账户。刘芳从“一卡通”取出保险理赔款时,连声向李鑫致谢,对农险撑起抗灾减灾“保护伞”连声点赞。这场水灾,保险公司给全村受灾农户赔款共计5.1万元,为受灾农民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助了一臂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扶贫工作队民情日记

全文共 225 字

+ 加入清单

12月25日,天气晴。我包挂的桑田镇曾家丰村村民用电问题今天终于解决了,心情特别愉快。前不久,在一次下乡中,我了解到曾家丰村和龙家陂村共用一台50千伏安变压器,冬天是用电高峰期,影响村民正常供电。我就决定要帮助协调更换供电变压器,彻底解决村民们用电问题。

后来,我多次与公司业务处联系,督促加快进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协调和工作,帮助村里更换了一台100千伏安变压器,同时更换绝缘导线600多米,现在村民们过“两节”用电不再发愁了,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双联双创民情日记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2012年4月14日 天气:雨

4月12日至13日的两天里,我带着局里帮扶干部第四次来到毛藏乡华山村、毛藏村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对接”行动,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所有帮联干部和他们联系的农户来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共同商定今年及今后八年的帮扶方向和思路。

根据前面我们干部了解到的情况,以及和乡党委、村支部沟通的意见,我们初步提出了几条脱贫思路,包括修建华山村村组乡村道路修建,发展特色养殖业、改善农牧民用电条件、加大劳务输出及劳动技能培训等,一到村上,我们就与乡、村两级干部及部分特困户代表进行了座谈,仔细询问了大家的最迫切的需求,通报了县局“双联富民”工作前期进展情况,并征求大家对我们初步帮扶设想的意见和建议。

华山村党支部王书记听说我们提到村内道路修建时非常激动地说:“我们村四个村民小组,其中两个就没有像样的路,行路难是困扰我们生产生活的最大难题,多少年来都未能得到解决,如今地税局领导提出来要帮助我们办这件大事,我们全村老少真不知道该怎么你们的帮助和关怀。” 我看着他期盼又感激的脸庞,想着有省、市局领导的关怀和支持,立即答应他一定将村上的困难和问题带回去,认真加以研究,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逐步解决。

座谈会后,我们的干部分别深入各自联系农户中,送去准备好的帮扶物品和资金,填写民意调查表,并发放了填写好联系干部姓名、联系方式的“民情连心卡”,方便联系户随时联系。每个联系干部都与各自的联系户结成了“亲戚”,他们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倾听老百姓心声;在心与心的交融中,感知老百姓的冷暖。

两天的入户结束了,毛藏乡乡亲们的勤劳、善良、朴实让我印象深刻,他们缺技术、少文化、短资金的现状让我感触颇深,他们对改变生活的美好目标和十足信心让我久久感动。这次走访“对接”,我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更加重了,一定要帮他们找出路、想对策、增收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最终奔向美好小康,这是我们帮联单位和干部未来几年必须要做好的一件头等大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快乐的冬天记录日记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有四个季节,桃红柳绿的春天,华涛阅历的夏天,秋高气爽的秋天,但我最喜欢的是冬天

冬天一到,那雪白的雪纷纷的下着,有的孩子们在冬天里嬉戏,堆雪人,打雪仗等更是孩子们的业余爱好,地下更是白皑皑一层厚厚的雪,在下雪的时候人们赶忙做好防雪准备。

我爱白皑皑的雪花,冬天的时候出去玩耍,孩子们一起在打雪仗,好似一群士兵站在马路两旁,太美好了,这幸福的时光,也有写大人不喜欢雪,因为下了学,他们家的大棚都会覆盖着厚厚的积雪

!

我爱冬天,我爱冬天里白皑皑的雪,但我更爱那些为大棚梳妆打扮辛勤努力的雪花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