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孔子纪录片观后感【优秀20篇】

“一带一路”战略是造福沿线各国家和地区人民福祉的重大举措。开学吧小编整理了孔子纪录片观后感,欢迎欣赏与借鉴。

浏览

8046

作文

1000

舞台剧话剧孔子观后感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孔子话剧,看完后我深有感触,本场话剧先从几个现代人的不良习惯开始,步步引入正题。孔子少年时目睹春秋时期鲁国的人们没有礼节,不注重礼貌,他非常深沉,于是立志重新建设鲁国的文化,恢复礼仪。经过他废寝忘食、专心致志的学习,终于成为了传播仁、义、礼、智、信教育思想的教育家。

为了让更多的人成为有知识的学者,他开设学坛讲学,并起名为“杏坛”,教授六艺,分为:礼、乐、射、御、书、数。后来鲁齐联盟,面对齐国各种挑衅时孔子依靠智慧挽回了局面,并要回了被齐国强占的三座城池,后期由于鲁国内乱孔子开始了周游列国,回到故乡后著书立说直至病逝。

看完后我不仅知道了做人要谦虚,不要自满,不能因为一点成绩从而就骄傲,理解了“少而则倒、中而则立、满而则溢”的道理。

还懂得了做人要讲诚信,鲁国与齐国联盟时说好一国有难,必出援军,然而鲁国饱受战争苦难时,齐国不但没有出兵相助,还显现出很悠闲自得的样子,这样不讲诚信、失信于人的的国家以后谁还会和它联盟呢?

话剧《孔子》中还有很多深刻的道理,希望大家都来观看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其他地理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地理·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科普类电视栏目。该栏目以地质科考为线索。以普及地理学知识为宗旨,介绍地质学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质地貌的新、奇、特、美。它在带着观众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时,传播科学知识,并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对于我们正在汲取知识营养的青少年来说,观赏性特强。 《地理·中国》栏目,采用外景行进式拍摄与主持人演播室串联的形式,展示地质科考的过程,讲述地质科学的原理。演播室部分,主持人要对关键的科学知识、原理进行介绍,并通过道具、实验进行演示,展现地质地貌的结构、成因及演变,展示地质学的魅力。

首先它题材宽广,观赏性强。中国的辽阔大地,蕴涵着全世界最丰富的地理、地貌资源,这为《地理·中国》栏目提供了丰富的选题内容和创作空间,大自然神奇、瑰丽、壮美的景观,也会使节目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其次它解密自然,知识性强。《地理·中国》栏目,以对自然现象的探问为发端,以地质科考为线索,通过展示地质科考的推理和求证过程,揭示科学原理,普及科学知识,以满足观众对自然的好奇和求知心理,具有很强的知识性。 其三它行进式科考拍摄,可视性强。 “以行进中的地质科考”为主线,摄制组跟随地质专家,在科考行进中发现问题,求证问题,解答问题。既有科考问题求证过程的悬念吸引,又有行进式拍摄的新奇看点,使节目具备很强的期待性和可视性。 通过观看《地理·中国》,使我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更加培养了我的学习兴趣,更加坚定了我成为祖国建设有用之栋梁才的理想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纪录片《中国战疫录》最新观后感

全文共 706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中华人民再一次面对病毒危机:新型冠状病毒。距离上次2003年非典仅过去17年,刚好降临在春节之际。

我们在过年,而另一群人却在过关,在这病毒肆虐的惴惴不安里,他们一路上披荆斩棘,无所畏惧。在新型冠状病毒面前,是他们冲到了一线,是他们,不畏艰难。他们,就是来自各个省市的白衣天使,是抗病毒路上的逆行者。

八十三岁的钟南山爷爷,本来可以避开病毒的危险,安度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站了出来,就跟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发的时候一样。十七年前,他曾坚定的说:“把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这斩钉截铁的话语,带给全世界无比的震撼。十七年来,这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始终未改,为人民的安全逆行的志,始终不变。还有许多医生与护士,在大年三十,当我们吃着团圆饭,阖家欢乐的时候,他们却义无反顾地离开家人,踏上去武汉的战场。这些逆行者在医院战地中,为人民安全而战。

这是一次严重的危机,作为人类的我们不应该反思?如果疫情无法控制人类将何去何从?如果我们管好自己不贪嘴吃野味会有这等事?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我希望全国人民手拉手携手共抗此次危机,都好好在自家呆好,不乱跑。武汉小可爱,不要害怕,有祖国在,我们一定可以度过这次危机,很多医护人员已经放弃了和家人团园的机会奔赴疫场一线,我们更应该相信他们!致敬最美逆行者,敬畏自然,守护生命。是他们用执着和坚守诠释着“爱的奉献”,诠释着“大医精诚”。我们由衷的向他们致敬。让我们众志成城一起战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期待着他们早日归来阖家团圆,一起走上街头,繁花与共!

加油武汉!加油白衣天使!加油!中国!!愿世间的美好与你们环环相扣。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964 字

+ 加入清单

一九四九年末春,一个国民党老兵随一艘军舰由上海转退到台湾,此后近三十年听不到家乡父老妻小的音信。为了生计,流浪到美国。那时中美正在朝鲜酣战,当地一些仇华反华分子见到这个中国流浪儿威胁道:不知天高地厚,敢同美国较量,中国佬,滚回去!

老兵觉得天地之大,竟无其容身之处,家不能回,父老妻小不能相见,又恨又恼。回想当初在上海,见到的洋人个个趾高气扬,心中倍感伤痛酸楚,他不明白为什么在自己的国家还受那般恶气,不过那时毕竟还能和家人相通,如今……竟不如当初,连父老妻小的生死都不知道了。他恨国民党无能,让国家战乱不断;他恨共产党无事生非,让他远离家乡。他实在不明白国家为什么这样懦弱,共产党又为什么要和美国人打这必败必羞的一战。老兵的烦恼担忧太重了。

美国,是他的伤心之地,不是他的留根之地,南下吧。但他不知道终点何在。途径中美洲,小国夷民同样鄙视他这个中国人。老兵只是想找一块安身谋生之地,并无他求,可前无去路,后无归路,他开始恨自己是中国人!

一天,孤独的老兵实在太累太累,第二天起床很晚,顾不上吃饭直奔南下的班车,恰共产党胜于国民党,好赶上刚刚启动的汽车。一个黑人双眼直直地盯着他,还不停的摇头。老兵毛骨悚然,想不出自己又犯了什么大忌,看来麻烦又来了。黑人慢慢的移到老兵身旁,满脸不解的样子,轻轻地问道:“中国人吗?”“是的。”话音刚落,黑人猛一转身,挥动着有力的拳头抬高嗓门对着满车箱的人大声说:“朋友们!朋友们!这位先生是伟大的中国人,中国替我们在韩国恨恨地教训了美国这个恶邻。三天前美国佬和他们签定了三八线停战协定,美国佬软啦!”他带头鼓掌,众人稍静,突然整个车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车嘎然而止。老兵就在一瞬间产生了不曾有过的自尊、自信,他自豪地站了起来,忘却了对家人的担忧,忘却了共产党把他赶出国门的愤恨。应黑人、司机等满车人相邀,他兴奋地讲起了自己亲历的以往缄口难开的国共决战史,倒像一个共产党人,顿时,满车箱的小国夷民都成了他的友好。后来,老兵第一次回国探亲前夕,这当中还有五人向他祝福。

怀着自尊、自信、自豪和众人的劝导,老兵依然重返美国谋生。他常常默默自语:“打得好!打得及时!”

一九七八年仲夏,中美尚未建交,老兵冲破重重障碍,辗转月余,第一次回国探亲。他始终认为那场朝鲜战争,为中国人找回了失落一百多年的自尊、自信、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望长城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885 字

+ 加入清单

过了多年后再回看这个页面,发现看过的人很少,很是遗憾。看过不少国内的纪录片,我认为是中国最好的纪录片之一。

如果用几个词语来形容,我会选择真实、自然、亲切、乡土气息,那种朴素的人文视点令人动容。拍摄于21年前的记录片,现在看来有些粗糙,但它有种内在力量打动了我。我喜欢穿插在片子当中的陕北民歌,更喜欢片中出现的许许多多普通人的形象和片段。它虽然是关于长城的记录片,但却没有忘记捕捉人们的生活状态,毫不吝啬的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大量的镜头。而他们在面对镜头时,也一扫拘谨和僵硬,谈吐朴实自然,摄影机虽然跟踪拍摄,但却能让人忘了它的存在,想必影片背后有一段相当长的沟通过程。

在华山脚下的韩城司马迁祠,一个修鞋的老汉和主持人交谈的场面,让我忍俊不禁:"这里没有长城嘛,这里主要就是一个司马迁。我们这地方文人多一些。上了死牛坡,秀才比驴多。"主持人没听清后面这句,询问的时候,老汉埋怨他说:"怎么没听清啊,还是拍电视的呐,连那么几句话都记不住--"然后乐呵呵的笑了,主持人也哈哈大笑。我好久没在电视节目中看到这样融洽、自然的采访场景了。这种与群众真正打成一片、不分你我,不端架子的采访风格是我所喜欢的。

临洮教地理的孙老师也让我感动。为了找到秦长城的西端,孙老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己调查了近20年、把周围地区都跑了个遍,家里桌上摆满了各种地图,地上堆满了寻找过程中发现的秦代器物。过去普遍认为岷县是秦长城西端的起点,但孙老师经过不懈的实地调查,确认临洮三十里铺才是真正的起点。

还有带主持人上土龙岗的农妇和她的女儿、司马迁祠"讲古"的老人、临洮中学一脸灿烂笑容的孩子们、拨开长城梁夯土的老乡、用手讲价的地毯市场的年轻人-- 出现在镜头里的每个人都那么亲切、实在。主持人也一样,如果不是他质朴、真诚、风趣(有时候还挺可爱)的采访作风,我想这部片子带给我们的感受会逊色许多。这个主持人叫做焦建成,一副西北汉子的爽朗、憨厚模样,这部片子播出后很多人喜欢他。查了下,他竟然是出生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纳达齐牛录乡的锡伯族人,也有自己的blog。现在年近50了,还在cctv工作,只是很少出境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孔子电影小学生观后感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业发展至今,数不尽的风云人物被搬上了银幕,在那黑白的方寸之间重领风骚;却少有人问津儒家始祖孔圣人;一则是孔子已不是单纯的一个名字或是一个人物,而是代表了一种精神和思想;再则该角色实在是难以驾驭。我们可以天马行空的去想象神怪仙魔。可以凭着照片和文字去模仿伟人的风范;可对于这位孕育出了现今华夏数千年文化于思想的孔圣人这一角色;令多少影视人望而却步。

不得不承认周润发的精湛演技,不愧是在演艺界的顶尖大师,他将孔子对世间生灵的珍惜,对家人的慈爱,对知识的求索。均展现的淋漓尽致,特别是孔子的强大智慧生出了对人世苍生的悲悯之心令人刻骨铭心,那眼神中所透出的忧伤与智慧之光,让人过目难忘。

遗憾的是,《孔子》也存在着些许瑕疵。比如在前期宣传时力捧的南子与孔子的感情戏份反倒是枯燥乏味,饰演孔子的发哥和饰演南子的周迅只有一场对手戏,且台词只有寥寥几句。南子乃孔子红颜知己一说根本就站不住脚,整个剧情发展下来,南子一角完全成了“鸡肋角色”可有可无。还有片中出现了像连环弩这样的大汉朝以后才有的“高科技”武器却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多少让人有点接受不了,好看是好看了,可还是注意点尊重历史吧。不过该片的可圈可点之处也颇多,时不时的插进一些典故如“朽木不可雕也”、“苛政猛于虎”,颇有教化人心的意思。

《孔子》从总体上来看还是不错的,也得到了孔圣人后人的认可。当然,跟历史较真的观众也大有人在,指出了片中各人的称谓不合情理等细枝末节的问题。我奉劝各位,切莫计较这些,就当这又是一场豪华的商业巨片又何妨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观后感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一大波登山运动员聚集在珠穆朗玛峰北坡大本营,为着同一个目标:不惜一切代价,登上珠穆朗玛峰。

这是因为珠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境,划界谈判时,中方提议将边境线划在珠峰顶峰,但尼方却主张珠峰完全在尼泊尔境内,这个我们怎么可以答应。尼方认为中国人没登上过珠峰,所以珠峰与中国无关。

中国人怎可忍受这般挑衅,为了国家主权,在1960年,国家组织200多人集结珠峰北坡大本营,只为冲上峰顶,让五星红旗在世界之巅迎风飘扬,证明珠峰的一半是属于中国的。最终三位勇士成功登上珠峰,本以为各国终于可以承认这个事实,可惜,我们登顶时并未留下影像资料,这给别人留下了怀疑的把柄。

所以1975年,一波新的登山队再次为了这个目标聚集在一起。这一次,多了些年轻力量,李国梁、杨光等,还有为登山队保驾护航的以何缨为首的气象队。他们登山队面对的是狂风,路滑,陡峭,低温的恶劣环境。每次狂风都会给登山队的前行带来巨大风险!屏幕前的我随着他们时而高兴时而担心难过。正当我为李国梁到达第二台阶时欢呼雀跃时,他们竟因为意外滑下第二台阶,导致李国梁即将坠入悬崖,为了保护相机,他为此牺牲自己。看的我心如刀割。可是悲伤并未停止,随后何缨为了保证登顶的顺利进行,拖着肺水肿的身子爬到风口联络方五洲,只为他可以安全登顶,可以重新测量山的高度。

在登上路上,还有数不清的人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可是他们死的光荣,英勇为国。看了整部影片,只想说身为一名中国人,倍感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央视纪录片镜子观后感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由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出品的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纪录片《镜子》,通过客观冷静的真实纪录,呈现3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让人重新审视当今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等情感问题,给观众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

影片讲述的是3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

“现在我们的很多纪录片提供的是巧克力,而《镜子》是一味中药,给人们提供镜鉴、给生命提供力量,让社会更加和谐,这是纪录片本身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学习心得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2021年的《开学第一课》迎着秋天凉爽的微风,再一次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在2021年这么值得纪念的日子里,《开学第一课》也给我们带来一场难忘又值得回味的视觉盛宴。

《开学第一课》作为一档开播长达十几年的大型公益节目,几乎每一年的九月,它都会准时与我们见面,给我们带来丰富的节目与历史革命精神,既让我们看到精彩有趣的节目,也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体会到祖国发展历程中,有多的不易与艰辛,但正是在无数优秀的党员努力下,即使面对重重难关,也依靠他们坚强的意志,无坚不摧的爱国之心,顽强的带领着我们的祖国,一步步想新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推进。

我们能够拥有如今这个美好的生活,正是因为有这些《开学第一课》展示的先辈们,用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求回报的思想境界,才能创造出这个人人赞颂的新中国,成为如今世界上谁都不容小觑的强大新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

全文共 1639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柴静概念在网络迅速火爆起来,在网络和股市几乎无人不知,在这个视频发出后几天时间环保B 股票连续涨停,相比与降息这种重大利好,柴静概念完胜之,也因此让一个大家熟悉的名词再次成为媒体焦点,就是霾。

什么是雾霾呢,我们生存的这个大气中悬浮着许多颗粒物,是肉眼看不到的,这种颗粒物有自己的专业名词就是PM,一般当PM>2.5微米以上的,人的鼻孔和呼吸道绒毛能够阻挡过滤,但对于PM

雾霾的源头,60%来源与燃煤,燃油,这些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污染物,发电,炼钢,暖气,汽车排放物,等等成为雾霾的主体,工业化革命以来,大多数的研发创新都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人在享受这些便利的同时必须为此承担后果,十九世纪的英国是如此,现在的中国也是如此。

从演讲学角度来看柴静的这次主题演讲,绝对堪称经典佳作,他从切身体验来开场,朴实不娇做,瞬间引起人对信息的认同感,而在表述过程中有理有据,言简意骇,整个演讲时间不足1/3,却通俗易懂,完全发自内心的一种真诚表述,而口语化的演讲更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

另一个亮点就是多媒体的使用,数据,访谈,动画的完美结合,让这场演讲更具说服力,其实多媒体真的是非常棒的讲道辅助工具,却经常被传道人排斥,他们总用不属灵作为理由将这个工具束之高阁,工具其实是中性的,是否属灵取决于使用它的人是否属灵,和工具无关,在圣经中,当参孙被捆绑在非利士营盘内,神甚至使用一个驴腮骨作为兵器,帮助参孙大大击杀非利士人,想不明白为什么现代传道人却一定要排斥多媒体呢,作为工具,多媒体对讲道时视觉化的传递信息有很大帮助的,听和看同时接收信息,印象会更加深刻,我们真的不应该盲目去反对,旧约时期神让何西阿先知去取一个将来会成为妓女的女子为妻,向以色列人传达信息,告诉以色列,你向假神行淫,如果愿意回转,神也愿意接纳,这种视听例子圣经有很多,包括亚哈王,大卫王,都有这样的经历。

但是这些不是重点,重点的是从这场演讲中看清了人性。

十九世纪之前,几千年里大自然几乎没有任何变化,然而之后的不到两百年时间,整个自然界已经被人破坏的千沧百孔,到了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步,这种破坏之快,让人难以想象。

从工业化革命开始,人的智慧已经开始发挥到极致,各种创新层出不穷,人开始骄傲的以为,自己将主宰大自然,开始否定神的主权,高举自己的智慧,以自己的肚腹为神,无神论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人用自己的智慧发明来满足自己那已经被激活的无止境欲望,人追求享乐,抗拒神的约束,人性也因此变得更加残暴,历史上唯一的两次世界大战,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人开始狂傲不拘,目中无神,但是那坐在天上的必发笑,主必嗤笑他们,神真的嗤笑人的愚昧,因为人完全忘了,自己只是大自然的管家,不是主人。人肆意挥霍不属于自己的资源,必将遭受自然的强力报复。

工业化革命的一个标志就是大烟囱,煤炭成为这个时期的能源主体,炼钢,发电,取暖,都需要大量煤炭,燃烧过后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还有一种叫褐煤的,燃烧过后有一半的废弃物将以颗粒物状态悬浮在空中,为此十九世纪的英国遭受了严重的酸雨,雾霾。至少有几万人因此死亡,随后每一个开始工业化国家,几乎都要经历这个污染,无法避免,而发动机的出现,促使另一个能源的大量使用,石油,飞机,汽车,轮船,都在使用石油,石油燃烧过后产生的碳水化合物和苯并芘,对空气的污染更加严重,并且是强致癌物。

古代流放到偏远的地区形同与死刑,而汽车的普及大大方便了人的出行,偏远地区的流放变成了潇洒的旅行,但是汽车的排放物却在默默毁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冰箱的出现,大大改变人的饮食习惯,可以足不出户每天吃到新鲜的蔬菜和鱼肉,但是冰箱内的氟利昂,却严重破坏了赖以生存的臭氧层,核子裂变的发现,带给人们清洁的电力,也让人好似睡在一个炸弹上,完全没有安全感,人在享受自己的成果的同时,却在为自己埋下死亡的种子。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只是大自然的管家,我们无权主宰一切,现在是最危险的时刻,让我们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共同维护我们自己的家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纪录片冲天观后感

全文共 1209 字

+ 加入清单

看到张导的这部《冲天》,真的是心中激荡着很多情绪。关于家国情怀,关于爱国,关于为国牺牲的这些感动,我也充盈于心,但我现在,想说一点不一样视角的东西。

当我看到飞行员写给妻子的信,我想到了林觉民的《与妻书》,同样是,虽然对妻子有着深沉的爱意,但是为了国家还是要去做牺牲,这一点让我感动,而更加感动的是,妻子遵从了丈夫生前的愿望,创建了学校,服务于飞行员子弟。

很多很细致的地方,包括电影中提到了贵族精神,也提到了人道远征,其实令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日本的神风特工队似乎也是一样的悍不畏死,也是一样的为国牺牲。在日本文化里,他们好像也被认为是英雄,那么,我国的飞行员和日军飞行员,我国人民与日本人民最本质上的区别在哪里呢?其实就在这个“贵族精神”上,在我们的大情怀上。

我其实最感动的是陈曼的那封信,这可能是被很多人忽略掉的细节。她作为一个飞行员的遗属,却将心比心(心理学的同理心)想到敌方的遗孀,对她表示了同情和关怀(在影片的最后有寻找日本遗孀的照片),这种大情怀令人十分感动。

电影中多次提到梁思成林徽因与飞行员的渊源,我也想起来一个他们的故事。林徽因的弟弟林恒在抗日战争中牺牲,按理说国仇家恨,怎样也不该对日本这个国度报有一分同情,可是,在美军轰炸日本的前夕,是梁思成想方设法保存下了京都和奈良的建筑。作为一个爱护家庭,关心妻子感受的丈夫,他不是不知道他的举动对妻子的影响,可是他还是做了,为了他心中的一份大情怀。

爱国情怀是激荡在我们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情怀,可是我还看到了比爱国情怀更伟大的情怀,就是真正心怀天下的一种情怀。我们一直说的是,恨“日本鬼子”,恨日本军阀,可是不恨日本普通民众,因为知道他们也是战争中的受害者。

每个人都在追寻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些年轻帅气的飞行员,他们人生的意义就是以生命来报效这个国家。媒体从业者的人生意义就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就是以艺术手段潜移默化地去影响观众的世界观。心理学者的人生意义就是减少大众的苦难感受,提升生活的幸福感,让社会更加和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认真做好自己的本分其实也是一种爱国,甚至是对这个世界的热爱。

另外,从拍摄技巧上来看,导演的手法很漂亮,动画运用非常巧妙,画面一下子就生动鲜活了起来。用了很多的慢镜头,还有特写镜头,让镜头语言的力量一下子感染了观众。用地图与影像交叉的一个方式呈现画面,直观,立体,生动。

用了很多对比,浪漫的动画画面与残酷的现实影像的对比,让现实更加悲凉残酷,再配上如泣如诉的提琴声,把人的情绪烘托到了一个高度。这不是生硬地煽情,而是润物细无声的一种感动。

结尾的,民国风情的歌曲,蓝天白云中,飞行员的照片一幅幅闪现,把人们的情绪烘托到了一个高度,又是一个有力的点题。

觉得以前真的是孤陋寡闻了,确实想象不到纪录片能做到这个水平,观影效果完全不亚于院线大片。由衷地想要致敬导演,致敬所有工作人员,是你们的努力,做出了这么好的作品,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系列六《律令之矩》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任何一个朝代对于贪官污吏都无法容忍,因为人民无法接受,正所谓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的心声是最大的服务对象,纵观历史长河,一个朝代的开始都会政治清明,因为会总结前一个朝代的教训,就如宋太祖赵匡胤就会命人将《戒石铭》(尔俸尔禄 民膏民脂 下移民虐 上天难欺)刻在全国的府衙门外,让每天从这里经过的官员明白:贪赃枉法是天理和国法都难以容忍的行为,而宋朝灭亡的时候呢?诚然被外族入侵并灭亡和自身政治体制国力发展有一定关系,但当时的一些奸臣迫害忠良,则更加促进了这种灭亡。

而运用法律手段惩治贪污腐败则成为历朝历代不容忽视的一个沿用制度,贯穿在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历史之中,见证着一个个封建王朝的兴衰成败。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在惩治贪污腐败方面都出现过科学规范的廉政立法,制定过行之有效的廉政法令,出现过许多典型的人物和事例。从秦汉到明清,法律对贪污腐败的惩处越来越严厉;而越来越严密系统的法律,也成为惩治贪腐的有力武器。不断地继承和发扬不仅在于警醒世人,也更加有利于建立一个更加政治清明的社会。《律令之矩》以历史朝代为序,从惩治贪污贿赂等相关的法律制度入手,形象、生动地梳理出中国古代廉政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挖掘其中的经验教训。正应了那句“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当前不也正在以严厉的惩治手段打击贪污腐败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有关《孔子》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356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他的年代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他和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几年。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仁和。

我带着并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这部影片。两个多小时,和场内的观众一起,很安静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说“《孔子他》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但孔子他带给我的,不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简单。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连同他身后的弟子一起,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你感觉到的必定是如海涛般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电影中孔子他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他的时代还未到来。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随后孔子他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于晚年返乡祖国——鲁国,他归而不隐,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

孔子他力主禁止活人献祭的戏,十分精彩。朝堂之上发哥舌战群儒,圆形的会场,不知道当时是不是这样的,整个场景很像古罗马元老院或者现在英国议会,呵呵,对待公山狃这种小人,最经典的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个话啊”,展现了孔子他的从容和智慧,更大是幽默。

另外就是老子和孔子他那段仙境般的对话,也可在历史上找到印证,史书中有关于孔子他向老子请教学问的记载,而电影中编剧为了剧情的需要,让孔子他去回忆他和老子的对话,此情节并无不妥,反而可以从他们的对话中表现了儒道两家思想的同异。

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他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给出了负面的评价:矫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动了,我相信颜回不顾生命,甚至都没有想到生命,反复潜入水中挽救竹简的那一刻,很多观众也落泪了,我也相信当孔子他一直抱着死去的颜回不肯放手的那个场面,震撼了万千人。

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孔子他的弟子颜回之死,颜回是孔子他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颜回为了抢救夫子的书简,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这点让我很感动,在颜回的眼中,孔子他的书简比自己的命都重要,仔细想想,正因为后来有着无数个颜回,我们现在才可以领悟到孔子他的精神。当我看到孔子他抱着颜回的尸体大哭,弟子们劝他:已经三个时辰了,已经缓不过来了。可是夫子依旧抱着,那个场面真的和悲惨。还有就是子路之死,子路其实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但是他始终记着夫子的教诲,直到死的那一刻,仍记着夫子说过的:“君子正其衣冠”。夫子得知子路的死后,丧徒如丧子,但是夫子没有让泪流下,夫子依然很欣慰,欣慰的是自己的弟子虽然没有如偿所愿,但已得为仁。

我从电影《孔子他》中感受到,我们应当学习孔子他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秉承孔子他“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国家有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国内首档真人秀纪录片《客从何处来》观后感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前一段儿看了阿丘那期的《客从何处来》,比易中天那几期做的好,特别感人,下南洋的那批华人的心酸血泪都浓缩在里面,本来阿丘追寻60多年前在马来西亚惨死的外公外婆,以为外公是英雄或叛徒,反正好也好臭也好总之是历史留名的。后来发现,两个都不是,先人就是在动荡的局势中枉死的普通底层工人。我看到中间还纳闷,为什么当时4个孩子只有一个留在马来,其他3个被姑母接回中国,还在想,可能那时候大姐已经在当地结婚了所以没有一起回到中国来。看到马来西亚的阿丘的表哥拿着从中国老家寄来的破祖屋照片哭得比阿丘还厉害,我还想这表哥情感好丰富啊。后来表哥写的一封信直接让我泪奔了,表哥的妈妈也就是大姐,当时因为路费不够,把自己卖掉换路费让弟弟妹妹回到中国,她在马来卖给人家当佣人,那时候她才11岁,受到很多折磨,后来被福利机构救出,却被福利机构的人霸占继续当佣人,精神受到创伤,直到后来结婚生活才有所好转。看到大姐年轻时候的照片,是个非常美丽温柔的女孩,这样一个女孩,用自己柔弱的双手将弟妹送回家,又用这双手改变生活,看到他们现在在马来拥有一个生活还不错的热情开朗的大家庭,也有所安慰。

易中天那几集让人感到一种家族血脉传承的历史隆重感。可是阿丘这集让人觉得,即使先人是普通人,是底层人,那种拼命讨生活的经历那么真实,那么令人心酸,动容,肃然起敬。

你有时候觉得很累,生活是苦的,可是看见还有一些人挣扎着,留着血,顽强地活着,就不敢讲自己经历的那些叫“苦”,那只能叫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孔子

全文共 226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开学第一课观后感400字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2021年金秋时节的到来,我们欢乐的暑假生活已经结束了。每到开学的季节,同学们都会优先关注着一年一度的开学第一课专题节目。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开学第一课已经陪伴着我们很多年了,殊不知已经成为了我们开学前必上的一节课堂。

2021年的《开学第一课》节目主题是理想照亮未来,首先今年参加的节目嘉宾有张桂梅、李宏塔、杨利伟、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巩立姣、杨倩、李亚中、彭洁、谢兴昌、何晓莉。印象最为深刻还是关于今年的奥运会夺冠的时候,能从她们身上看出一颗强烈爱国和为国争光的心,而正是这一份精神才是值得当下学生们学习的。我们都知道2021年是我们伟大的党百年生日,在这祖国日益强大的情况下,身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更应该要不断学习和成长,好为祖国未来的事业做出贡献,从而来报效祖国。当今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上,学生们在努力学习奋进,祖国也在这时间的流逝中,不断的发展壮大,给我们带来和平安乐的和谐生活。

每一年观看着开学第一课节目,都能够使我们受益匪浅,作为新时代的我们除了平常的学习生活外,更是要以祖国未来接班人的身份为奋斗目标,不断学习成长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历史纪录片《永远的长征》观后感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伟大征程,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并通过各种文学艺术载体特别是影视作品得到充分展现。而作为纪录片创作的一次全新实践,《隐秘征程》无论在内容线索或表现形式上都传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该纪录片定位于“弘扬红军精神,铭记红军信念,传承长征品格,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核心宗旨,从独特的视角重组历史线索,以体验的影像再现民族记忆,淋漓尽致地彰显了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忍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伟大长征精神,鲜活有力地展示了四川在红军长征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中国革命胜利的重大贡献。借助本片,今天的观众可以通过新的角度认识长征,感受长征,并从中获得前行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开学第一课》专题片就要播出,《开学第一课》专题片是学生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部分,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开学第一课》呈现了国歌的故事,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我们都知道,党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和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从1921年成立以来,党已经走过了年的艰辛历程。观看《开学第一课》,里面的故事令人感动,把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崇高精神融入真实而生动的故事当中,不仅触发了我们的内心,还激发了广大青年学生对祖国深厚的情感,引领万千学子实干担当。

年来,党直把发展社会主义作为主题,把中国实情和马克思主义很好地结合到了起,并且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于我们这些青年来说,我们必须要认真努力学习、正确认识党的光辉历史和伟大功绩,并且永远铭记在心,我们要心系祖国的同时自身也要确立个远大的志向,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不断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奋斗,现在我们的国家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不断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燃起爱国之火,是我们新代少年必须具备的条件,只有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观看《开学第一课》我们知道爱国、勇敢、团结、自强,这些优秀精神品质是抗战英雄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现在我们之所以可以过平静安稳的的生活,都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定要发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从小事做起,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升国旗时,少先队员要行队礼,在平时日常生活中要爱护红领巾,在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中,充分的体现自己的爱国意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大型纪录片《隐秘征程》观后感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四川广播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倾力合作,精心制作了八集纪录片隐秘征程——红军长征在四川》。作为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伟大征程,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并通过各种文学艺术载体特别是影视作品得到充分展现。而作为纪录片创作的一次全新实践,《隐秘征程》无论在内容线索或表现形式上都传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作为长征题材纪录片创作的一次全新尝试,《隐秘征程》正如片名所言,意在透过大众所熟悉的故事表象,走进历史的深处探微索隐,挖掘最“隐秘”的叙事元素,换一个角度解读历史,实现伟大长征的另类表达与当代诉求。

据介绍,《隐秘征程》纪录片立项之初,就明确了“以体验还原历史、以数据验证奇迹”的创作方向,以实地体验进行原真性模拟,以详实的数据参数传达事实真相,最终推动故事的生动与严谨表达,提升当代受众的观赏体验。为了极尽真实地实现这一目的,本片的拍摄调动了各方力量,努力遵循80年前的自然地理等相关条件,重现了翻越雪山,穿行草地,飞渡索桥,舟船横渡,标语篆刻等重要历史场景……

在以往许多长征题材影视作品中,或者立足于全景式的宏大叙事,或者聚焦于某个故事的典型呈现,而作为一部既要关联全貌、又当立足四川的《隐秘征程》一方面有整体背景的清晰交待,另一方面又没有停留在内容过程的线性描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体会感想

全文共 816 字

+ 加入清单

八月的句号已经圆满画上,我们迎来了秋高气爽的九月。九月来临,《开学第一课》这档节目也与全国中小学生见面了。

9月1号的晚上,我准时守在电视机前,观看了《开学第一课》节目的直播。今年的主题是“少年强,中国强”,普及防疫知识、弘扬抗疫精神。我想,这与当前国家的形势是密切相关的。看完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它让我重新置身于这场水深火热的劫难之中。

2020年注定不平凡,疫情的爆发打破了生活原本的平静,掀起了一场人心惶惶的风浪,无人幸免。街上无一行人,道路上无一车辆,宁静得仿佛时间停住了一切。作为学生的我们,也只能被迫停学停课,呆在家里。

如今,战疫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街上行人驻足,公路上车辆来往,企业复工,学生复课……一切似乎在朝着生活原本的轨道进行着。而这一切主要得益于在这场战疫中为祖国,为人民做出无私贡献的人们,他们舍己为国,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看完《开学第一课》,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首先,是关于防疫方面的知识。这次疫情本身是一件公共安全卫生事件,由于人们缺少对疾病,对健康的了解,导致了疫情的发生。因此,普及防疫知识,加强卫生健康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节目中涉及了很多防疫知识的讲解,比如个人做好自身的卫生,勤洗手,出门在外佩戴口罩,时刻保持室内环境通风等等,保护自己的同时也在保护周围的人。

另外,节目中最重要的是向我们阐述了“少年强,中国强”这个主题。我们都知道,在这场战疫中,青年一代表现出了无私的奉献和无畏的勇气,肩负起了保家卫国的重任,这是我们时时刻刻需要学习的精神和品质。许许多多的90后和00后,尽管稚嫩未经大事,但在疫情面前,披上铠甲,勇敢地冲到战场上。我想,这是时代的进步和必然。少年强,则中国强,年轻一代应时刻担负起这个责任,以这段经历为教训,以抗疫英雄为榜样,大力弘扬抗疫精神,向逆行者学习。

《开学第一课》给了我很大的感触,我们应该督促自己,好好学习,珍惜当下,努力做到“少年强,中国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纪录片《同心战疫》个人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伴随着全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的形势愈加严峻,我被禁止出门。每天只能在家写作业,看书。偶尔会在爷爷的手机上,了解一些最新的疫情动态。有先见之明的爷爷提前买回来了两盒口罩,还好爸爸之前买了两桶酒精在家,奶奶负责每天把酒精,装在小瓶子里,对我们的口罩和衣服一通喷洒,所以家里每天弥漫着消毒水和酒精的味道,久久不能散去。每次喷洒时我和小妹都不喜欢,可是,为了健康我们也只能忍着。

我知道全国每一个人都在紧张着,害怕着,我也不例外,哪怕我和妹妹整天没有出门,我们也会认真打香皂,用手机里学的七步洗手法洗手。后来我发现,似乎洗手这么简单的小事,也能给家里带来一些心里安慰。爷爷告诉我,非常时期,照顾好自己就是照顾他人!

作为一名三年级的学生,在这场激烈的新型冠状病毒战斗中,我一定会遵守法规,在家好好学习,饭前饭后认真洗手,出门戴口罩,不去人多的地方,让抗病在一线的白衣天使叔叔阿姨们放心。

今天是新年的第九天,这个戴口罩的寒假,是我度过最不平凡的一段日子。我希望全国人民守望相助,万众一心,早日战胜病毒!让这戴口罩的日子早点过去!河南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平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