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作文提分策略(汇总20篇)

导语:作文,一直以来都是众多考生与家长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语文成绩高低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作文的优劣。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作文提分策略优秀作文,欢迎查阅,希望能帮助到您。

浏览

3712

作文

85

教学策略

全文共 1635 字

+ 加入清单

1、运用多媒体课件渲染气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2、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榜样感染法,正反事例对比法。

4、自己动手收集资料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VCD,欣赏歌曲《大中国》。

2、师导入:大家都喜欢这首歌吗?歌中的“兄弟姐妹”指的是什么?(生答:56个民族)那么56个兄弟姐妹生活在祖国大地上,怎样才能使祖国繁荣富强呢?

3、生答后,板书课题:民族团结。

二、学文明理,激情导行。

(一)学习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

1、师:今天老师邀请了6位同学在我们课堂作客。(出示课件)请根据他们的服饰打扮判断他们是哪个民族的?

2、生答:汉族、蒙古、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傣族。

3、师:你们回答得不错。那么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生:高山族、土家族。

生:朝鲜族、苗族。

生:白族……

4、师出示课件(中国地图),简要介绍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汉族、少数民族所占的比例及少数民族存在的优势。

(二)国家的民族政策;

思考: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民族政策?看谁说的最多。

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二、民族区域自治

三、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五、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

六、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七、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八、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三)畅谈民族团结的故事:

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一小组收集的最多。

三、民语亲密大接触

让我们一起先来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子叫——双语词汇大竞猜。

女:下面我来说一下游戏规划:

1、请各小组派一名民族同学站到台前来,面向大屏。

2、小组其他成员背对大屏。

3、民族同学用民语说出物品的名称,并同时可用手比划,由汉族同学用汉语说出名称。

4、每组5个名称,时间为50秒,说出最多的为优胜。

5、如果民族同学用汉语不小心说出的物品名称或用汉语说出物品名称所含的字则不得分。

男: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活动学会了几个物品的名称,谁来说一下。

四、语言对对碰。

男:语言是交流之门,我们班中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的同学比较多,那就让我们通过下面游戏体会一下,学习非母语语言有多难,那么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同学学习汉语就有多难。到底有多难还是让我们亲自试一试。

女:下面我说一下游戏规则:

1、每组派出一名民族同学,说一句民语。

2、另一小组同学说出这句话的含义。

3、猜对的给该小组加分。

4、猜错,则由民族同学教大家这句民语,学的最快的同学,为该同学所在组加分。

男:通过刚才这个游戏我们都收获了什么呢?请大家谈一谈。

五、“7•5”事件性质:

乌鲁木齐“7•5”事件是一起由境内外“三股势力”精心策划组织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给各族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给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破坏。已经造成150多人死亡,1000余人受伤。

六、背后实质:

据了解,民族分裂分子热比娅为首的“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近日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渠道煽动闹事“要勇敢一点”、“要出点大事”。7月5日20时左右,一些人在乌鲁木齐市人民广场、解放路、大巴扎、新华南路、外环路等多处猖狂地打砸抢烧。截止到23时30分,已造成多名无辜群众和一名武警被杀害,部分群众和武警受伤,多部车辆被烧毁,多家商店被砸被烧。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指出,事实表明,这是一起由境外遥控指挥、煽动,境内具体组织实施,有预谋、有组织的暴力犯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调集警力处置。目前,事态已经得到控制。

5.请同学们谈感想;

七、活动导行,深化情感。

八、设计小活动:

假如班上来了很多不同民族的同学,你怎样与他们相处?指名答。

九、班主任小结:

今天我参加你们的活动后和你们一样触很深,我更相信这次主题班会后无论是民族同学还是汉族同学,我们都会更理解对方,我们班再不会出现下课时,汉族同学和民族同学各聚一堆的场景了,因为我想大家一定和我一样更加坚信各民族是一家人,只有各民族之间彼此团结,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共同繁荣昌盛,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我们伟大祖国繁荣富强的脚步才会更强、更快、更有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数学中的“策略”作文700字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电影《战国》,里面有一个很厉害的人叫孙膑。他用了一个小小的计谋,就打败了敌人的千军万马。妈妈告诉我,孙膑是我国古代一个著名的军事家。

我说:“我也要学习孙膑的这些策略,成为一个聪明的人。”。妈妈笑着说:“其实在我们的数学中,也有很多策略,只要用对了策略,你就能变成一个聪明的小朋友。”我开心地说:“那妈妈快教教我啊!”。

妈妈出了一道题:小动物们排队做操,从前往后数,小狗排在第9,从后往前数,小狗排在第5,这条队伍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这还不简单,9+5=14、”

妈妈说:“别急,先想一想,有什么好的方法帮助我们来理解:从前往后数,小狗排在第9,从后往前数,小狗排在第5,这几句话的含义。”我想到了用小圆点表示小动物,按照题目要求画了出来。(图1)

可是小狗只有1只,于是,我又调整了:(图2),这样,就符合了题目的要求。画好后我一看,奇怪了,原来是13只而不是我算出来的14只呢?原来呀,9+5的话,小狗就多算了1次,得把重复的1只小狗去掉,所以14-1=13、我看着图,又想了想,在图上添上了2个信息:

从前往后数,小狗在第9,那么连小狗在(图3)内有9只,从后往前数,小狗在第5,说明,小狗后面有4个小动物,9+4=13,也可以解决问题。

妈妈笑着说:“真聪明,这就是我们数学中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画图,利用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告诉你的条件,这样就能解决问题了。你用一个小小的策略就打败数学里的大难题。以后,我们还会学到更多的策略,打败更多的数学难题。”我开心地说:“那我要快快长大,快快成为一个聪明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策略提醒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日记体文章是利用日记的形式,围绕一个中心,选取记录几个生活片断或心灵感悟来完成写作,‘教案’创新作文教案、日记叙写式。

日记体文章感觉亲切,小巧玲珑,新颖别致,同时容纳面广,表达方式灵活,能理想解决容纳大量材料,跨越长远的时空,巧妙过渡等问题,能灵活选用自己擅长的表达方式来完成主题的表达。日记体写作虽省去了诸多谋篇之烦,但仍需仔细考虑其它问题:选材要切题、典型、新颖;材料间的关系既要求相对独立又有内在联系;语言要避免生活日记般的平淡,更不能写成流水帐。

采用日记体写作时格式要求并不严格。有时只简单标注日期就够了。但也有一些小技巧可以采用,如天气的阴晴可做心情的暗示,题记、后记、感悟类文字的出现可显露主题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高考议论文的加分策略

全文共 2501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试卷是一张纸,但铺展开来就是一条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考议论文的加分策略,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议论文通用的写作路径是:以议(剖析)带叙(论据)论证观点。为此,从实战性出发,在高考中可以实施如下三条增分策略:

一、论点要有一点自己的想法

高中生限于既有的认知水平,要想在议论文中提出石破天惊的论点实非易事,但在大家都能提出的论点基础上有那么一点自己的想法还是可望亦可即的。那么,怎么来想呢?可以运用如下四种思维模式:

1.向深处想,揭示本质。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为此,我们必须开动脑筋,向深处想,从而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如:梦想与理想不同,不用负责的是梦想,要去做、去负责的是理想。

2.换角度想,提出新论。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地球人都知道”,没啥意思,你何不到秃子的“背面”看一看他脑后那一两根可贵的“青丝”呢?角度改变观念,换一个角度,可以有新的发现。如: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

3.切开来想,分清析透。许多事物都具有复杂性,如果让它就那么缠成一团,就很难看清道明。为此,必须将它切割、分解开来,然后一一地加以思辨。只有这样,方能将之分清析透。如:每一个人都有一块必须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这土地是贫瘠还是肥沃我们或许无法选择,但荒芜还是繁茂将由我们自己来决定。

4.合起来想,统筹立论。对事物的观照,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我们只有将从各个维度观照、思考后作出的判断加以统筹,才能形成对一个事物全面而准确的判断。如:

在工作的时候创造的是意义,在休闲的时候创造的是意思,当意义与意思能平衡的时候,这就是生命的意境。

二、论据要有一截“新鲜的甘蔗”

广大考生在遴选论据时,一定要嚼别人没有嚼过的新鲜甘蔗。如果你选用的论据是拾人牙慧,哪怕再精彩,阅卷者也会产生审美疲劳,大倒胃口。为此,考生在遴选论据时,不仅要想到自己可以用什么例子,而且要想到其他考生会用什么例子。只有这样,才能“爆”出让阅卷者来电的“猛料”来。在论据的选用上,广大考生要有一点国学大师陈寅恪的积淀和气魄:“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遴选“新鲜的甘蔗”可以走如下三条路线:

1.在“同类”与“另类”之间遴选“另类”。如在新材料作文“走自己的路”的写作中,绝大部分同学都选用了“人”,但就有一位同学选用了“物”,让人眼前顿时为之一亮:

地球、太阳等亿万个星球,亿万年来,为什么能在宇宙间相安无事地运行,而不发生冲撞呢?

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因为地球、太阳等亿万个星球都运行在自己的轨道上,都走在自己的路上。

2.在“熟人”与“生人”之间遴选“生人”。如在新材料作文“沉着·机智·大气”的写作中,许多同学都选用了“熟人”艾森豪威尔,他在初任西点军校校长时曾沿着学生践踏草坪留下的足迹修筑了“米”字型步道,从此草坪再也无须派人看守,尽显领袖机智。但就有一位同学选用了“生人”拉齐斯,直让人惊叹“亏他想得出来”。

他在担任巴格达医院院长时,为了另选一处新院址,曾把一些新鲜肉条分挂在各个城区。不久,他查看到某处肉条腐烂的迹象最少,断定那儿的环境最卫生。这样,新院址便选好了。

3.在“热事”与“冷事”之间遴选“冷事”。如在新材料作文“感念”的写作中,许多同学都选用了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培育之恩等“热事”,但就有一位同学选用了开国总理周恩来的一件感念战友同甘共苦、生死相依情谊的“冷事”,让人心头顿时为之一颤:

1935年,周恩来在翻越夹金山时落下病根,剧烈咳嗽,终于拖成大病。过草地前,周恩来高烧不断,根本无法行走。彭德怀只说了一个字:“抬!”萧劲光从迫击炮连抽人组成担架队,把带不走的迫击炮弹埋掉;陈赓自告奋勇,担任担架队长;兵站部部长兼政委杨立三坚持要给周恩来抬担架,他们一步一步把重病中的周恩来抬出了草地。

19年后,杨立三去世,时任共和国总理的周恩来,无论如何,要亲自给他抬棺送葬。

三、论证要有一个说理的过程

有些考生在论证中喜欢“一步到位”,直接从原因到结果,从起点跨向终点,其基本模式是“因为……,取得成功,所以我们应该……”,既没有“剖”开演绎的步骤,也没有“析”透事理的逻辑。他们忽视了一个核心问题,论证的根本目的不是“说事”,而是“说理”。为此,广大考生在论证中应该有步骤地说理,从而凸显高中生议论文应有的“理”性色彩。具体操作路径有三:

1.向前面推理,生成原因。我们只有探明事物呈现性状的原因,才能探寻出事物发展的真正机理。如: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这句话主要是针对艺术家而言的。对于我们常人而言,面对同样的事物,为什么有人从中欣赏到了美,而有人就欣赏不到呢?向前面推理,就可探寻出其因在于有没有欣赏美的心态。据此即可画出“走两步”说理流程图:

有一颗感受美的心(生成原因)→有一双欣赏美的眼→发现大千世界的美

2.向后面推理,生成趋势。我们只有既“高瞻”,又“远瞩”,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才能发人深省,给人启迪。如:

爱之深,责之切。——古语

爱得越深,就会要求越严;要求越严,只要符合规律,切合实际,掌握尺度,产生的“正能量”就是发展越快。为人,则走向成熟越快;为学,则登堂入室越快;为事,则建功立业越快。据此即可画出“走两步”说理流程图:

爱之深→责之切→功之速(生成的发展趋势)

3.向中间推理,生成进程。我们只有既放眼已走的“一步”的功效,又探寻将走的“一步”的先决条件,让两者产生交集,才能生成进程。如: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为什么事物不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就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呢?中间还有哪一个进程在起着关键作用呢?是“实情的掌握”。因为,“实情”从“目见耳闻”而来,又决定着判断的正确方向。据此即可画出“走两步”说理流程图:

目见耳闻→掌握实情(生成进程)→正确判断

当然,在说理过程中,论证具体步骤只是一个起点,但只有把步骤走坚实了,我们才能走好第三步、第四步……从而形成严密的逻辑推理链,让人心悦诚服。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全文共 3457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全国高考共有9套语文试卷,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三套,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分省自主命制6套。9套语文试卷中共有作文试题10道。其中北京卷采用二选一模式(议论文与记叙文二选一)。10道作文试题中有8道采用材料作文题型,2道采用命题作文题型,即北京卷的“‘老腔’何以令人震撼?”、“神奇的书签”。材料作文题型仍然居于主导地位。下面试对2016年高考作文试题特点作扼要解析。

一、命题彰显“立德树人”导向

通观9套试卷10道作文试题,命题的“立德树人”导向非常鲜明。“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是中国写作教育的传统。高考作文命题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修德砺行,陶冶心性,这是应然的选择。如全国卷III“小羽的创业故事”这一作文材料取材于当下社会真实的新闻人物事迹,它给人以多样的启迪,诸如分享、合作与共赢,创新、规则与诚信,团队意识与领导意识,市场竞争与规范等等,考生通过写作,能从中开阔视野、受益匪浅。又如山东卷的“行囊”,以象征性意象“行囊”为载体,引导考生思考该如何度过人生,如何迎应旅途中的风雨,让考生在写作中自省人生的态度、感悟生命的意义。又如上海卷的“评价他人的生活”,这道作文试题引导学生去主动观察周围人的生活,去审视社会,学会关爱他人,体察现实,走出自我封闭的狭隘圈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围绕着学生自我、家庭、学校、社会这四个层面取材,角度各异,但都聚焦于“立德树人”这一核心,旨在让考生在书面作文的过程中也经历一次思想的淬炼与情感的淘洗。

二、材料作文命题形式灵活

从材料呈现形式看,有文字材料,有漫画材料;有“材料+直陈话题”(命题者在题干中直接标明“话题”)的形式,如天津卷的“我的青春阅读”,上海卷的“评价他人的生活”;也有“材料+内隐话题”(在材料的引导语中给出写作的话题范围),如全国卷II的“语文素养提升”,浙江卷的“虚拟与现实”,江苏卷“彰显个性与创新意识”等。有故事性材料,如全国卷III的“小羽的创业故事”;也有导语性材料,如山东卷的“行囊”等。此外,北京卷作文题虽然采用的是完全命题类型,但在标题之前还是给出了引导语材料,或者巧妙地与试卷内的阅读文本关联,构成读写迁移的写作模式。

三、材料作文取材丰富多样

1.关注学校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如全国I卷的漫画作文“奖惩之后”的试题材料取自学校生活中大家司空见惯的关于考分高低与奖惩不一的现象。这道题取材贴近学生学习实际,具有纵深的思维空间,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思维深度的考生自由发挥。又如天津卷的“我的青春阅读”,这道作文试题朝气蓬勃,切合阅读方式多元化的大时代潮流,它要求考生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自己的青春阅读,这直接指向了学生的阅读素养,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

2.紧扣时代脉搏,突出焦点问题。如江苏卷的“是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创新是当下时代的主潮,追求“个性”、标新立异是年轻人的标识之一。作文材料引导语从“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与“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两句矛盾的俗语中导出“个性”与“创新”的话题,由浅入深,这对于激发学生的言说热情无疑具有有极大的诱惑力。又如浙江卷的“虚拟与现实”,材料摄取当下时代的科技新潮——VR(虚拟现实)设备的应用前景,由此导出一个值得思辨与探究的热点话题: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3.回归学科本体,反馈学习体验。如全国卷II的“语文素养提升”,要求考生就“课上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实践活动”这三种学习方式,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谈如何提高语文素养。这道作文题与语文学科无缝衔接,引导学生反思、总结、梳理自身的语文语文学习体验,这样的作文命题返璞归真,正本清源,意在让考生人人有话可说,能说得实在、具体、自然。

4.折射社会生活,联系当下现实。如全国卷III的“小羽的创业故事”。该材料是对福建福安一位茶农——薛舒云创新致富先进事迹的改写,洋溢着当下时代的生活气息。材料内涵一个多层次的具有复杂因果关系的故事,蕴含有“创新”“规范”“个体”“团队”“市场”“应变”“合作”“分享”“共赢”等显性或隐性的关键词,可以充分激活学生探究本质的审辩式思维。又如上海卷的“评价他人生活”,引导考生关注身边的人,关注他者,关注社会,这对于培养当代青年的公民意识、社群意识、克服极端自我中心的倾向是很有启示与引领作用的。

四、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积淀

纵观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素养的指向极其鲜明。如天津卷的“我的青春阅读”,要求考生围绕“阅读方式”谈自己的阅读体验;北京卷的“神奇的书签”,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全国卷II的“语文素养提升”,要求谈自己的语文学习经历;这些都指向了学生的阅读积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是写作的重要源泉,高考作文命题指向学生的阅读素养,这一导向善莫大焉,它对于培植书香人口,营造书香社会,无疑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五、着重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今年高考作文试题都不约而同地呈现出着重考查学生思维品质的鲜明特点。

1.思维的深度:作文命题给考生预留了纵深的思维空间,可以检测不同层次考生的思维水平。如全国卷I的漫画作文试题“奖惩之后”,首先检测的是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转换能力。考生对漫画内容解读深度的不同,就可能形成深浅不一的认知。再如全国卷II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语文学习经历阐述三种途径对自己语文学习的影响,体验之深浅、经历之丰瘠不同的考生,自有深度有别的言说。

2.思维的广度:作文命题给考生预留了立意与选材的广阔空间,可以检测考生的思维广度。如山东卷的“行囊”,题干中提示道:“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随着我们走向远方……”“行囊”是什么?“行囊”与“旅途”有怎样的关系?你应该怎样准备行囊?考生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淀,选择自己有切身体会的事来写。

3.思维的批判性:作文试题给考生预留了争议、论辩、深入探究的思维空间,可以检测考生的批判性思维。如江苏卷的由“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与“无话则短,有话则长”这两种对立的观点,可以引发出考生的批判性思维,由此引申出有关“个性”与“创新”话题的深入论辩与分析。这要求考生能在对司空见惯的观点的重新审视与思辨的过程中,彰显自己批判性思维的锋芒。

4.思维的求异性:作文试题着重引导考生以“我手写我心”,能基于自己的独立思考作出权衡、判断、分析、阐释、论证。如上海卷的“评价他人的生活”,由于个人生活经历、家庭与教育背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的不同,对于他人生活的评价,必然是见仁见智的。

5.思维的创造性:作文试题突出对考生创造性思维的考查,检测其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北京卷的“神奇的书签”这道命题作文,题干要求写成记叙文,它侧重考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立意、构思与选材,都应扣住关键词“神奇”,应将“书签”的与众不同的特异的功能、材质等方面的特点通过具体的情节或细节表现出来,这需要考生的创造性的思维。比如,这枚“书签”是高科技装备的的,具有判别书籍内容优劣的功能,具有时间管理的功能等等,考生完全可以采用科幻或童话体式来叙述“神奇的书签”与“我”之间的故事,从而表达热爱读书这一主题。

六、充分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

纵观2016年10道高考作文试题,可以看出,充分激活学生自由表达的欲望,释放其书面表达的创造性潜能,这是高考作文命题演进的大趋势。为此,命题者在鲜活材料内容,降低审题难度,增加选择自由度这三方面作了改进。

首先,作文试题素材的选择上努力向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靠拢,引入学校、家庭、社会现实的鲜活材料、时新话题,让学生觉得有话要说,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其次,作文试题在材料内容的剪裁与题干要求的语言表述上,力求简约、明了,降低审题难度,减少审题障碍,利于考生临场快速立意构思成文。命题者或在题干中用排比句式给出多个立意切入点。或用对比句式给出思辨的争议点,或用设问句式点拨考生以思维的突破口,或者直接用短语明示话题,或者在提示语内涵隐性的话题关键词,这些都为考生快速、准确地审题与立意作了很好的铺垫。

此外,命题者在文体选择、题目拟定、立意指向,都给考生腾出了充分的自主选择与自由发挥的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探小学古诗文拓展教学策略

全文共 1939 字

+ 加入清单

翻开中国文化的历史,古诗文作为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瑰宝,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句格言,传遍穷乡僻壤,市井俚都。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文传情。常吟古诗文,可以增长学识,陶冶性情,还可以培养对中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或许,古诗文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中华民族的魂魄。“小时能背,终身难忘。”在孩子们古诗文的积淀过程中,经历着“学知―习行―养性”的过程。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志趣?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我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趣浓劳轻,乐学不倦

(一)“晨读乐”。每天,我安排了“课前一诵”,利用晨读和课前5分钟的时间进行教读,朗读,齐诵,并安排学生依次到讲台上声情并茂地朗读、领读或者背诵,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让学生广泛搜集诗文故事和作者趣闻,通过班级故事会的形式,评选出班级“故事大王”,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对表现出色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

(二)“诗配画”。古诗词具有音美、意美、形美的特点,我提倡学生根据诗意,为古诗配上图,展开合理的想象,以画来体会诗文的意境,体会诗人丰富的人生感悟。这一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为了使自己绘制的作品能为大家所喜爱,他们投入了极大的热情,逛跑书店、请家长上网查找、收集相关资料,精心设计画面,规范工整的书写......最后,我们在班内举行展评,被选入的学生其高兴程度可想而知,从而掀起了学生学诗的热潮。

(三)“我是诵读小能手”。随着学生对古诗文兴趣的不断提高,他们积累的古诗也日益增加,这时我就在班内举行形式不一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如两人赛读、小组竞赛、男女生对抗赛,进行限时背、轮换背、接力背等形式,激发了学生的背诵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每一个月,我还在班上举行“诵读小能手”比赛,评选出班级中背诵古诗数量最多的同学,并给予表彰奖励,一张小小的喜报,一本薄薄的练习本,一颗小白兔奶糖,一阵掌声,一个拥抱,这是多么的微不足道的奖赏,却让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鼓励,使得同学们背诵的积极性日益增加。一年级上学期,我们本班的孩子已经背诵完《百家姓》,本学期,我们还邀请到了古诗文讲解专家亲临班级对学生进行《弟子规》的解读,现在我们即将背诵完《弟子规》,正打算向《千字文》进发。

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音画共享,感受意境美。古诗文有很强的音乐美和节奏美,而且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根据这些特点,我在教学手段上采取相应的音画措施,力求达到入情入境的教学效果。如我在教学《画》《咏鹅》《春晓》《春居》等古诗时,我会精心选择适合古诗意境的古典音乐,让孩子在美妙的旋律声中去感受古诗的魅力,不用老师过多的讲解,孩子们在曼妙的音韵声中自由徜徉,自行感悟。

(二)及时推荐,有机训练。自从开展古诗文吟诵以来,学生会读、会背大量的古诗文,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是在唱读,没有读出诗的韵味来。只有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才能更有效的接受诗词的熏陶。因此,我充分利用班级文化阵地,营造吟诵诗文的氛围。将老师和学生推荐的古诗文题目荟萃于黑板的一角,每周定期更换内容,每日利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有感情诵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地吟诵。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声情并茂。在帮助学生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我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诗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陶行知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实际教学中,我切实做到解放学生的双手、

让学生在行动中产生思想与智慧。长时间的诗文诵读使学生的积累量不断增加,俗话说“熟读古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我在学生熟读、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今后试着创造写诗,这样学生不光深刻地体会了古诗内涵,也表现出了求新、求异的创作精神。正如新课标所说:“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习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因此,应当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收获。”

古诗文是中国最早的一种文学样式,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让“古老”的歌谣传唱、延续下去,让我们借用诗的甘霖去滋润学生的心田,让每一个孩子都徜徉在浩瀚的诗海之中,让他们的心智沐浴在诗风里,使他们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让学生从多彩的古诗文中去谛听到落叶的叹息、感受溪水的欢畅,探寻春花的芳踪!让孩子们在古诗文的百花园中深情诵读唇齿留香,看尽那满园春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浅谈小学作文教学创新的策略探究

全文共 3494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作文教学要从封闭走向开放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一、人本策略:小学作文教学实现创新的前提

封闭型的传统作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已经异化为学生攫取语文高分的手段,成了传授写作知识和纯技巧的训练,背离了作文教学的根本要求。学生习惯于奉命和应付,作文成为教师意图的代言人,假、大、空;缺乏灵性、生气、情感,灵魂被扭曲,创造性被扼杀,造成个性的缺失。其实,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主观见解和感受的直接方式,学生通过作文进行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反馈、自我调节,了解自己的个性情感和心理需要,给自己的成长塑造出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作文教学固然要培养技巧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但最本质的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因此,作文教学必须以人为本。

素质教育以改善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为最高目的,以人为本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作文是表现“真我”的需要,而不仅仅是一种训练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想写这是张扬学生主体性的前提;其次要让学生独立写作,保护学生的主见意识,培养写作独立性。敢写这是张扬学生主体性的基础;第三要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感受悟、有所创新,培养创造性。能写这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

以人为本还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作文教学好象只要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学生的水平似乎就能突飞猛进,一日千里,其实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才是制约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深层因素。为适应考试的需要,人为地拔高要求,揠苗助长式地开发,将极大地损害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特级教师斯霞曾经指导低段学生写话时,不去删改“法国阿姨是个女的”一句,认为这个话出自学生天真幼稚的脑海,是他们认识水平的真实反映,而且闪动着孩子追求“进一步认识”的思维火花。这对今天的作文教学应该有所启发。尊重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应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

二、开放策略:小学作文教学实现创新的核心

革新陈旧的作文教学模式构建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是作文教学实现创新的核心。

1.开放作文内容和立意

有的学生写命题作文绞尽脑汁,一筹莫展,私下写的日记却灵气飞扬。本来学生的生活是很丰富的,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也有自己的视角,不愁没东西写。但现实给了他们太多的限制,如泛化的政治论调,使得丰富的现实生活进不了作文。写母亲,没有不勤劳的,做好事不是让座就是拾金不昧,以司空见惯的所谓“好人好事”来服务于预设的光明主题,自欺欺人地演绎着这可怕的流行病,于是在高考的作文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许多考生因为“死”了母亲而悲痛欲绝。虚拟的伟大掩饰不了情感的苍白,苍白成了现代学生作文的流行色,更可怕的是导致思维的萎缩,语言的发展也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拆除束缚学生作文的“紧箍”,首先要开放作文内容和立意,让学生敢于反映真实的生活,表达真实的情感。

2.开放作文过程

“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种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则是很有限的。先导后作,引导学生明确目标,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是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一开始就给学生定下许许多多的条条框框,学生只能按教师的意图行事,作文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哪里谈得上创新?而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己的写作活动作为教学的主线。其基本模式是“搜集材料—尝试作文—分类指导—协作修改—完善提高”。在这里,摒弃了教师先行指导的条条框框,实施先作后导,放手让学生尝试作文,学生能想自己所想,说自己所说,写自己所写。然后,教师按照作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训练,对遇到不同困难的学生,给以明确、具体、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或者组织引导学生互相帮助,这样的指导更有针对性,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写作主体得以确立。

3.开放作文时空

作家陈燕丹曾这样评论上海《萌芽》杂志发起举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让我吃惊的是,那些在拾到一分钱的主题上开始写作文的孩子们,一旦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写作,他们还是会迅速地洗尽铅华,表现出一个原生的自己,那些长长的句子,纤细的伤感,那些富有含义的、幽暗的多愁善感的细节,那些欲说还休的情致,甚至是那些与作文训练格格不入的词库,他们在作文的覆盖下还有一个秘密的写作世界。”学生拥有很大的写作潜能,问题是他们受到僵化的思维模式的束缚,不能拥有一颗自由飞翔的心灵,没有一个自由的写作空间。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现代生活的一种需要。学生的作文水平不能依靠那几次集中的作文教学来提高,要突出实用性,提倡随机作文,化整为零,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开放作文写作空间,让学生时时感到作文就在身边,渗透随时运用作文表达的意识,强化作文的实用意识。像结合学习写观察日记、学习日记等,结合阅读写摘记、读书笔记、读后感等,结合影视观看写内容提要、情节记录、感想体会等都是好形式。

4.开放作文评改

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应该参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不仅引导学生参与命题,以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而且引导学生参与评改。“改”的优先权应属于学生自己。为了让学生能有效参与作文评改,教师先可以让学生学会批改方法,让学生能用常用的比较统一的方法进行评改,并能熟悉批改过程。在批改过程中,尽量让批改者能和写作者面对面协作批改,改的人能知道习作者的意图和想法,习作者能明了批改一方的心思。让评改成为下一次作文新的起点新的开始。

三、信息策略:小学作文教学实现创新的关键

作文涉及到一个人搜集、贮存、加工、处理、检索、利用和传递信息的方方面面,作文教学实现创新的关键问题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信息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于学生自觉寻求各种信息,正确吸收、利用有益于自身成长的信息,从而促进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

其一是拓宽素材积累空间,促使学生建立素材“信息库”,对素材进行分门别类,提高信息的搜集、贮存、加工、处理能力。首先是拓展素材积累的事实空间。给学生提供交流各自生活经历的机会,对学生间接获得生活经验进行指导,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奠定素材积累的基础。比如,班里经常性地召开新闻发布会或者素材交流会,同学自行交流自己的近期所得材料和感想,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其次是拓展素材积累的幻想空间。幻想是一种与自我生活愿望相结合,指向美好未来的想象。富于幻想是小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滋养学生作文成长的这一方沃土。开发好这一土地,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大有可为。第三是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学生许多的素材来源于他们的阅读,加强课外的导读活动可以弥补学生生活的单一性和见识的狭窄性之不足。

其二是丰富语言积累,加强获取语言信息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语言的积累、转化、创新、运用,实现语言个性化的能力。

四、语感策略:小学作文教学实现创新的基础

作文教学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就不可避免地要谈到语感。语感能力好坏表现在听说读写任何一环之中。语感就是语言操作者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是语言操作者与语言发生联系时,对语言文字的含义、正误、情味等,迅速地、自动化地作出判断的一种能力。语感源于人的感官和心灵对语言的感受,并由这种感受不断积淀而成,一个人的个性品质就蕴含其中。学生要突破“语言面具”,语言表达充分个性化的根在于良好语感的形成和发展。当作文教学的新理念定格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之上时,培养语感就很自然地进入作文教学改革的视野。

第一,增强阅读体验,培养语感。语言是相当复杂的信息载体,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一种符号。什么概念,用什么符号表示,是约定俗成的,而字、词、句的隐含意义在于使用符号的人和环境所给予它的影响。也就是说在具体语境中,语言具有特定的潜在意义。语感的培养就必须培养学生对这种潜在意义的感知和理解,没有对这种潜在意义的感知理解,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语感的形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特别要挖掘语言文字的深层意义(潜义),只有把具体的语言文字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才能实现,从而更好地感受这些语言,进而把共同的语言转换成富有自己个性化的语言。

第二,联系生活情境,培养语感。联系生活情境我们更能把握语言的得体与否。作为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如果离开了现实生活这个第一信号系统,良好的语感就得不到培养。叶圣陶先生认为,“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语感是不能单靠翻查字典来培养的。

五、评价策略:小学作文教学实现创新的保证

完善评价机制是作文教学实现创新的重要保证。

1.成功激励。

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写作策略

全文共 796 字

+ 加入清单

记叙文就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写人记事的文章。主要分为两大类:写人的记叙文和叙事记叙文。

写好记叙文要记住记叙文的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写人的记叙文应该立足于所写的人——对象,确定明确的中心,选取有代表性和来自生活的真实素材,来刻画人物形象,写出人物个性。写人的记叙文应该紧紧围绕着所写人物,选取对人物的第一印象或最深印象的事件来突出人物的特征,记事是为了写人服务,写人要注意使用各种描写手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手法来塑造鲜活的人物。

叙事性的记叙文应该立足于写事——选择典型的、有现实意义的事件入笔,以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作为贯穿全文的要素,写出事件的经过,写出事件的波澜起伏,突出事件的曲折性和内涵性,人物描写属于从属地位,是为事件服务的,写事的记叙文不能把运笔重点放在对人物的塑造上。

记叙文写作的基本格式是:开头(引出事件,渲染气氛)——故事开端(平淡中蕴含矛盾)——发展推进(矛盾产生,初起波澜)——高潮(矛盾尖锐,人物性格充分展示)——结局(矛盾解决,风平浪静)。

目前很多学生不会写记叙文,或者说写出来的记叙文不像记叙文,因此记叙文的写作要立足于写好一个人或叙好一件事。

写人的记叙文,有两种写作模式:一是集中笔墨写一个人,通过几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人物的一个特点或几个特点;二是运用对比的手法,写两个人,通过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来突出所写人物对另一个人物的影响和帮助,借助衬托的手法,达到刻画人物的目的。写人时最好采取以小见大的手法,不求全面,面面俱到,只求突出特征,着重写一个局部更能增加人物神韵。

叙事性记叙文,也有两种操作模式:一是集中笔墨写一件事,把一件的具体经过和场景进行详细的描绘;一是简笔勾勒写几件事,几件事表达的是同一个中心或主题。无论是那种格式,所写事情一定是典型的、有现实意义的、最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推荐阅读:高考作文策略

全文共 1221 字

+ 加入清单

针对作文判卷的运作方式,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写作策略,争取在作文上多拿10-15分。

策略一:书写认真、工整

判卷老师不会给一份阅读都很困难的作文打高分的。

策略二:开篇入题,吸引眼球

判卷老师不可能仔细读你的全文,如果开篇不能扣题而且无新意,那你的作文很容易被扔进40分的那一堆里。

策略三:语言生动,切忌啰唆

纵观历年满分作文,没有一篇充斥口水话的,洗练是高考作文必须具备的。

策略四:多准备素材

这不是写作的好方法,高考拿分却很有效。有专家也曾批评过现在的语文教师违心教学,称他们鼓励考生大量使用名人名言,并用猜题的方式给学生指导作文。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么做很合多数阅卷老师的口味,至少现在如此。

策略五:不要写得呆板、模式化

高考作文阅卷的问题不是标准问题,而是中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求稳求保险”,造成学生作文不敢“出格”,文风普遍四平八稳,八股味浓厚。这就导致了高考作文要么文艺腔十足,要么忧国忧民,显出一种和考生年龄不相符的文风。虽然这种文章前些年被大量当做示范文,但近年来明显风头已变。

策略六:用朴实的语句搭文章框架

文章脉络必须清晰,主架构不要太多修饰。别指望判卷老师有心情仔细揣摩大段拗口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就一篇文章作这样的构思:

第1段150字左右:写出中心论点,首选单句形式,且是判断句或肯定句,绝对不用复句(复句容易走题,影响得分);点出写作的由头,作文题中含有的提示性文字材料,一定要有所涉及。

第2段200字左右:段首讲述分论点一,如第一节的内容是几个分论点的简单组合,则“分论点一”适宜放在段尾。这样和分论点二、分论点三的位置区别开来,使行文有变化。“分论点一”论证不许举例,采用纯分析的说理论据展开。

第3段200字左右:段首讲述分论点二,采用举例论证,首选作文题提示中的例子来分析论证,同时也可辅助一个自己举的例子,自己举的例子要比前例文字少。如没有作文题提示中的例子,则自己举个典型的例子来分析论证,同样要求叙写例子的文字一定要比分析论证的文字少。否则对文体特征会产生重创,影响得分。

第4段200字左右:段首讲述分论点三,采用联系实际举例,这是写作本文的时代意义所在。联系的实际可以是学习、生活、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目的是或提高思想认识,或明确是非正邪,或提出解决的方法途径,或揭示某种疑难迷惑,总之要给人以启发。

第5段150字左右:要再现中心论点,扣住中心论点写出作用、意义、号召、展望等。

策略七:学会把窄题变成宽题

作文教学研究专家王大绩先生更是认为“熟悉的生活的确可以适应所有命题”。他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位著名歌手,最擅长演唱《我的中国心》。我们当然可以为主持人设计一段串接台词,把他请上各种晚会的舞台上。

1.中华民族从来就不缺乏凝聚力,越是危急时刻,我们胸中那颗中国心跳动的节奏就越加铿锵有力。下面请听《我的中国心》。

2.佳节倍思家,天涯共此时。此时此地,我们的心跳动着同样的节拍,让我们同唱这一首心中的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考场应急策略

全文共 5806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中考极有可能考材料作文,面对这样的作文题目,如何快速提取核心思想,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方法有六:一抓关键句,二分析关系,三推敲褒贬,四由果溯因,五推敲命题意向,提炼中心意思

六由物及人,由自然到社会联想。

(一)抓关键句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分析】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二)分析关系

【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分析】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三)推敲明确褒贬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分析】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材料】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

【分析】这则材料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它是“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哑口无言”是贬义词,暗示了命题者对面包师的行为持否定态度。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做人要诚信,如果心怀不轨,居心叵测,自己也必将被背叛和欺骗。

(四)由果溯因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材料】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锯床腿”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小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竟是着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

【分析】赞美的力量

(五)推敲命题意向,提炼中心意思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六)由物及人,由自然向社会联想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二、作文题类型有变化,如何应急?

如果不是材料作文,而是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怎么办呢?

也不用急,下面的方法帮你稳拿高分。这些方法的适用性很强,下面结合过去的中考题作一解说,可仔细想想。

(一)置换法

1.如果所给的作文题目、话题或材料是借喻性质的,那么这时就可使用本体去置换喻体。

如山东中考作文题:

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命题人给了我们比喻的喻体,本体呢,思考可知道“春”的本体可以是信心,可以是毅力,可以是机遇,也可以是改革,是友谊,是爱心,是互助,是合作,是诚信,等等。“草自青”的本体可以是欣欣向荣的局面,可以是辉煌的成功,也可以是双赢的结果,等等。我们展开联想,用一个又一个的本体去置换喻体,写什么的问题也就立马解决了。

2.如果所给的作文题目或话题中的相关词语具有多义性,那么这时可用具有单一语义的词语置换具有多义的词语。例如重庆中考作文题: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③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自然”怎么理解?这是立意的关键。命题人想我们之所想,给了我们三个义项进行诠释。我们只要用其中的一个义项去置换“自然”,那么也就容易迅速立意,打开思路。如果“自然”是指自然界,那么“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在自然界中生活,这样我们可以谈环保等。如果“自然”是指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那么“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在自由发展中生活,这样我们可以谈教育中的张扬、发展个性等。如果“自然”是指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那么该如何理解呢?我们可以通过造句的方式来看一看:态度很自然;他是初次演出,但演得挺自然。这么说来,“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大大方方,也就是凡事能够深入进去融入其中。明白了这些,我们谈什么,也就一目了然了。

3.如果所给的作文题中含有代词,那么这时可用代词所代的事物去置换作文题中的代词。例如上海中考作文题:

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世界就是由“我们”与“他们”组成的,心中如果只有“我们”,自然世界是不完整的。遗憾的是,现在只关注自己的人太多了,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哪里还有他人?这样的世界,又怎么会是一个和谐的世界。我们把视线转向“他们”,会看到什么?会看到贫穷,会看到富贵,会看到不公,会看到进步,会看到文明,等等。会想到什么?会想到共同富裕,会想到平等,会想到感恩,会想到正义等。“他们”是谁?可以是农民工,可以是干部子弟,可以是下岗工人,可以是一掷千金的大款,可以是沿街乞讨的老人,等等。这么一置换,自然也就打开了思路。

(二)补充因素法

所谓补充因素法,是指通过给标题或话题补出相关的句子成分来打开思路的方法。

例如,安徽中考作文题:

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打开思路,写好“带着感动出发”,需要思考三个问题。一是谁带着感动出发。也就是补出标题的主语,可以是你(你们),可以是我(我们),可以是他(他们)。二是什么样的感动,或者说是为什么感动。联系实际,汶川大地震中,老师舍生救学生,我们为之感动;救援人员不怕疲劳,日夜奋战,我们为之感动;群众排队捐款、献血,我们为之感动。具体到个人,温总理第一时间在第一线指挥,我们感动;民警蒋小娟为灾民的孩子喂奶,我们感动。让人感动的原因很多,让人感动的事例很多。三是带着感动出发的结果。带着感动出发,其结果将产生更多的感动,从而使更多的人带着感动出发!

再如广东中考作文题:

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可以通过给标题补充状语的方法来打开思路。不要轻易说“不”,不是不能说“不”,而是不要轻易说。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策略一些,这并不是要接受、认可,轻易说“不”的结果,往往使我们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比如面对同事、同学、朋友、家人的正当请求,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不”,往往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拉大了与他们的距离,使双方变得越来越疏远。不要轻易说“不”,是智慧的表现,是道德的要求。明白了这些,我们的立意、选材也就有了取舍的空间,写出与众不同的好文章,也就成了一件容易的事。

再如浙江中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无论是“触摸都市”中的“触摸”,还是“感受乡村”中的“感受”,都是用心去触摸,用心去感受。即给“触摸”、“感受”补充状语。也就是说,我们所写的,应该是都市或乡村中能够在我们心灵的湖泊上激起波澜最起码是涟漪的人、事、物或观点。这样,我们所写才可能充满与众不同的个性,而不是些人云亦云的内容。具有鲜明的个性,能够给人以陌生的新意,自然会让阅卷老师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策略解读

全文共 1234 字

+ 加入清单

1、广泛积累生活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国际风云、社会生活、身边琐事,留意山川河流、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从中捕捉写作材料。是否能够深入生活,在生活中观察、积累、思索是是否有话可说的关键。广泛阅览也是获取材料的重要途径。只有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提笔时才能左右逢源。我们提倡写自己所历、所见、所闻、所感的材料,把有意义的东西记下来,有意识地抓住大千世界与自我内心世界的融会贯通地带,发现生活的丰富内涵和感受平凡生命的价值。这些的材料最易带有个性色彩,也最易触动情感,而且高考时不易撞车。

2、材料要新颖,而不是别人用滥了的人云亦云的古人、洋人。许多考生作文中,总出现那几个“永久”的例子,如爱迪生不怕多次失败终于找到了合用的灯丝,居里夫人在极困难的条件下提炼出了镭,李白从老婆婆那里懂得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等等,我们应该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现实生活中涌现出的新人新事物。

3、材料要具有典型性,即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能最恰当地表达出作者的观点。自己所历、所见、所闻的材料也不一定都新颖、典型。作为考生,很难找到在任何题目下都适用的、有意义又有个性的材料。不妨借助联想,合理虚构一下。虚构不是胡编乱造,而是遵循生活真实原则的创造,前提是确实可能发生这件事,没有脱离人物的身份与地位,也符合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具体方法有:描绘(以求生动具体);改换起因、情节、结果等(以求新颖);合“多个为一个”(以求典型)。可以对原有材料进行翻新。选取一个全新的角度,从原有的材料中引申出去,赋予新的含义,反用材料。其实,从小学到高三的12年,不谈课外看到、听到的素材,即使是24本语文教科书的材料,也是够考生使用的了,问题是看你会不会用。“材不在多,会用则灵”,善于用例,一个普普通通的事例,可以有多种用途,说明多种道理,只要用得好,同样能取得极佳的效果。这样能有效减少考场作文时用例雷同现象。另外,还可以对原有材料进行适当剪裁。如果把文章比作裁衣,“体”即中心思想;“裁”就是对材料的裁割取舍,只有根据中心思想剪裁材料才能“缝制”出好文章。如果能对考场高分作文中一些剪裁适度的好文章仔细剖析,诸如,出于表现中心的需要文中用了哪些材料,不用哪些材料,何处用笔惜墨如金,言简意赅,何处则又用墨如泼,以繁胜简,从中体会作者的匠心和功力,进而以之为鉴,会在短期内使自己的作文水平提高一步。剪裁的原则:必须服从表达中心的需要,有用的材料应不厌其详;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只字不提,要处理得干干净净。

4、在试题的“开发区”内做文章。一篇文章,尤其是记叙文,常用的材料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物件、景物、感情、道理,可用它们充当衡量试题的尺子,确定试题限制以外的“开发区”,然后大做文章,充实内容。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诚信”“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分别对“事”“理”“情”加以限制,考生可在“时、地、人、物、景”等“区域”做文章,充实试题限定的“事、理、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高考作文多拿分的六个策略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高考,什么科目最容易拉开成绩?不是数学,不是英语,而是语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作文多拿分的六个策略,欢迎阅读。

策略1:书写工整。判卷老师不会给一份阅读都很困难的作文打高分的。

策略2:开篇吸引眼球。判卷老师不可能仔细读你的全文,如果开篇无新意,你的作文很容易被扔进40分的那一堆里。

策略3:严禁啰嗦。纵观历年满分作文,没有一篇充斥口水话的,洗练是高考作文必须具备的。

策略4:多准备素材。这不是写作的好方法,高考拿分却很有效。温儒敏也曾批评过现在的语文教师违心教学,称他们鼓励考生大量使用名人名言,并用猜题的方式给学生指导作文。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么做很合多数阅卷老师的口味,至少现在如此。

策略5:不要写得过于“八股”。高考作文阅卷的问题不是标准问题,而是中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求稳求保险”,造成学生作文不敢“出格”,文风普遍四平八稳,八股味浓厚。这就导致了高考作文要么文艺腔十足,要么忧国忧民,显出一种和考生年龄不相符的文风,虽然这种文章前些年被大量当做示范文,但近年来明显风头已变。

策略6:用最朴实的语句搭文章框架。文章脉络必须清晰,主架构不想要太多修饰。别指望判卷老师有心情仔细揣摩大段拗口的“文学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策略思考

全文共 2346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在作文教学中重点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积累和观察,让学生产生对生活的思考进而培养学生写作灵感,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写作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杜绝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多读、多看、多想、多写,积累观察日记、生活笔记、书信和随感。教师应该在实际的教学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到每个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不同,他们对事物的想象结果也不一样,观点也有所不同,所以不能像以往那样要求,应该从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的抒发去引导,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品,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一个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对生活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发现生活中正能量的一面,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在策略上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调整,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和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一、以活动促兴趣发展

1.展开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我们的实际课堂上,通过分组学习和讨论,给学生固定的题目,和让学生自己拟定题目,这样的办法都是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空间和表达想法的方法。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借鉴其他学生的优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延续。学生之间的相互问答,和查阅资料,同时也是学习交流的过程,能够增强阅读写作的浓厚兴趣。教师在组织辩论活动中,一旦遇到有争论的情况,不必简单直白地阐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而是在恰当的时机找准争论的结点,引经据典将双方观点有机统一,客观公正陈述事实,在陈述观点同时也是激发同学们深入思考的过程,这样就广泛调动了同学们发言思考的积极性,通过现场的辩论,所有学生的兴趣都调动起来了,虽然有的说的不是很贴切,但是学生大胆的发言也是一个好的方向,表达好的学生的语言精简,论据充分,同学间也是一个直接的学习过程,重要的是同学们在愉快的心情中接受了训练思维的教育。

2.利用课本剧,提高学生参与度

教材中的有些篇目,场景宏大,人物关系纷繁复杂,内心世界也比较复杂,在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在充分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将课文改编成剧本,设置特定的情境和场景,活灵活现地展示当时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既做演员,又做观众;既做表演者,体会当时人物的亲身遭遇和心理状态,又做旁观者,感悟生活,这样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阅读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写作、表演能力。

3.通过文学欣赏课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单纯依靠语文课本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文学欣赏水平,是绝对不够的。教师要在引领学生进入阅读世界发挥导师的作用,带领广大学生广泛涉猎各类文学作品,吸取更多的精神营养,分享其中的思想体悟,增加各类知识积累,提高审美情趣。通过文学欣赏课,学生阅读量大了,知识素材多了,阅读兴趣自然越来越高,选择性阅读的能力也会增强,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进行想象作文训练

1.利用有关课文内容进行思维训练

小学的语文课本是学生第一接触到的文学作品,是学生开始学习写作的基本的参考内容,通过对课文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写作的方法十分必要,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学完《秋天的怀念》后,要学生运用拟人换位思考,将浓浓的母子情延伸思考,这样学生带着情感去写作,饱含深情,触景生情,感人至深,从而激发学生情感。

2.运用临界思维,激发学生想象

魏巍在《东方》第六部第四章说:“悲苦的回忆与幸福的憧憬交织在一起,真是苦辣酸甜一齐兜上心头。”我们可能一心为了远处的风景,而忽视的脚下的路。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利用临界思维,做一些大胆的假设,鼓励他们结合自身实际,写一些《假如我是……》《我希望……》《写给十年后的自己》等充满设想和想象的作文,也是训练学生想象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启发、捕捉写作灵感

臧克家在《京华练笔三十年》提到:“生活枯竭,灵感不来,虽然有诗,但好的不多。”灵感对于写作非常重要,教师要利用教学活动和生活现象,特定场景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来点燃学生的写作想法,提高他们的写作热情,赞扬他们的写作信心和写作激情,这样学生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写作水平。

1.培养写作灵感

写作灵感要积极培养,而不是被动接受。好的灵感也需要有足够的想象力。有句话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在想一个好的灵感之前要有足够大胆的想象力。培养灵感首先要注重生活点滴的积累,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事物,透过表面看本质,积累材料,量变达到质变,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报纸、杂志,名言警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进行反复的训练。一旦真正写作,头脑里积累存储的材料信息,就会融会贯通,思如泉涌。反之,则捉襟见肘,相形见绌,一潭死水,何谈灵感。

2.启发写作灵感

灵感需要培养,也需要启发。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方面要从学生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尽力将写作范围、思考空间、词汇占有量等因素综合考虑,杜绝又大又虚,少些文体、情景、风格的限制,扣人心弦,诱发其写作灵感,激发写作思维。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联想,保持思路畅通,因为灵感的出现,往往和丰富的联想、想象紧密相连。灵感具有闪念即逝、杂乱无序的特征,要让学生随时随地的记录下自己的写作想法和灵感,然后通过整理资料和自我描述的方式回头再对读书笔记进行整理,会发现很多佳句,正是灵感突现的成果。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更多是需要教师发挥教学主导的作用,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材施教,因地施教,要从具体事物着眼,认清学生的心态,打开学生的心扉,教会他们培养写作灵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鼓励他们热爱生活,他们就会有说不尽的话题,各种思维的花朵就会开放,带领学生走进自己营造的精神殿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浅谈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的重大策略

全文共 2504 字

+ 加入清单

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这是一个重大突破,也是一个重大战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浅谈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的重大策略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2月27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据2月28日人民日报)

可以说,第三次科技革命最突出的核心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给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带来巨大影响,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网络技术在我国也得到蓬勃发展,在短短的20年时间内,我国网民规模突破6亿,网站近400万家,互联网企业总市值超过3000亿美元,2013年网络购物用户达到3亿,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

未来中国如何由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我想至少有三个可以思考的维度:即国家层面、市场层面和个人层面。

首先应该制定国家网络强国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这次中央为什么下这么大决心成立网信组,其重大战略意义就在于要从组织领导层面,加强对未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决策和领导,也为中国走向网络强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其次,要组织国家力量打信息技术翻身仗。如何借助国家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市场两种力量来打好国家信息技术翻身仗,不仅是摆在领导面前的一个大问题,也是所有中国IT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可以预见,随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建立,必将在这方面采取重要举措,组织国家力量打好信息技术的翻身仗。第三,加大与网络强国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宽带建设。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广泛应用等。第四,完善和建立与网络强国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和制度框架。由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如果没有制度和法治体系来保障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不管从立法还是制度建设等方面,都要系统考虑如何由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的问题。

市场的主体是企业,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大突破就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将为我们利用市场走向网络强国提供重要的制度支撑。

第一,国家要营造良好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给各类IT企业搭建创新竞争的平台,鼓励创新,鼓励合作,避免过多的行政干预,尽量用市场化方式和手段思考和解决问题。第二,要推行信息产品的国产化战略。在同等条件下,政府采购要尽量采用国产的信息产品,逐步推进国产产品的替代战略。第三,要鼓励IT企业自主创新,用市场化手段实现国家的扶持政策。未来在国家组织力量进行信息关键技术攻关时,国家的投入肯定不会少,但我以为这个投入不应该像过去完全都给国有的IT企业,要把各种资源向确实有创新能力的、有可能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的企业倾斜,不管是国有的还是民营的,用市场化手段体现国家的扶持政策,不要走传统的老路。第四,鼓励有实力的IT企业进行重组兼并,培植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

个人层面如何体现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转变呢?首先是用法律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空间,一方面要保护正常的网络表达权,引导理性表达;另一方面要打击各种违反法律的网络犯罪,维护网络内容的安全,发挥网络在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巨大作用。其次,要尽快制定个人隐私权法,用法律保护个人隐私。同时要实施网民个人素质提升战略,不仅要注重规范网络参与的行为和秩序,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网民个人素质。从长远看,这是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再次,要规范各种网络交易,维护网络交易秩序。在扩大网上交易规模的同时,要进一步提高网上交易的质量,发挥网络经济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巨大作用。

然而,不可否认,网络技术作为一种“舶来品”,对国内大部分网络行业而言,还是主要靠“拿来主义”,自主创新方面相对落后,特别是核心技术往往受制于人,面临的网络安全方面的任务和挑战日益复杂和严峻。由于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相当一部分是有关国家安全的政治、经济、军事、国防的机密信息,还有公民个人大量的敏感信息、隐私信息,许多隐蔽的危险、潜在的隐患广泛存在着,往往成为敌对势力、不法分子的攻击目标。事实上,我国已成为网络攻击的主要受害国,侵犯个人隐私、损害公民合法权益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另一方面,从国内网络行业的发展来看,区域和城乡差异比较明显,人均带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互联网发展瓶颈仍然较为突出。以信息化驱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效应不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还有很大空间。网络生态环境不够清朗,网络信息泥沙俱流、良莠不齐,网络谣言等有害信息成为一种毒瘤和鸦片,给人们的思想造成一定的混乱,对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还不能完全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与建设“网络强国”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牵涉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我们在新时期面临的新挑战。这次召开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把网络空间安全提升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建设“网络强国”的目标,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网络技术问题,也不是一个浅层的社会生活问题,而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军事等各个领域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标志着我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战略迈出的重要一步,显示出中央高层在保障网络安全、维护国家利益、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这是一个重大突破,也是一个重大战略。推进这一战略,实现这一突破,就要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的顶层设计,把网络安全与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研究制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宏观规划和重大政策,推动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法治建设,不断增强安全保障能力,实现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强大的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信息化保障。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欣赏文言文高效教学策略研究作文

全文共 2323 字

+ 加入清单

文言文是汉语的母语形式,与历史文化密切相关。囿于时代发展,古今汉语之间的差异非常大,这也导致学生学习非常困难。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学生不重视,也不感兴趣。正如钱梦龙老师所言,古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过程的“死角”,古文教学需要创新。那么教师怎样在文言文教学中,打破“一言堂”的沉闷局面,创建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呢?经过六年的实践,笔者所在学校初步建成了高效课堂“115”模式,对于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有较好的效果,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注重预习,加强独学

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预习,这是求知的良好开端。然而,中学生在面对生疏的文言文时,通常会因看不懂而不愿意预习思考,久而久之就对老师的讲解产生了一种心理依赖。“115”高效课堂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高效课堂的第一步:独学,针对课前预习工作的缺乏,在课前,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布置一些导向性的预习题目,先发放导学案,引领学生对所学课文提前预习,让学生清楚每一篇古文应该学什么?如以《出师表》为例,问题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熟读课文;问题二:根据书下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圈划出不会翻译的词语和句子。以上就是第一课时导学案中预习的内容,学生亲自投入阅读实践,独立思考、主动求知。每学一篇文言文都先照注释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遇到不解的字词或问题,便做上记号,第二天拿到课堂上,进行对学、群学,师生与生生之间通过积极的合作讨论、畅所欲言,迸射思想的火花,解决各自在阅读中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此,学生们也获得了学文言文的乐趣,找到了分享的快乐,培养了合作的意识。

二、在合作中分享学习方法,实施对学与群学策略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将独学过程中没有解决的问题解决,再将对学中未解决的问题带入群学中解决。正如台湾学者黄政杰先生在其所著的《台湾省国民小学合作学习实验研究》中所发表的观点,“合作学习是一种有系统的、有结构的教学策略,依学生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异质小组中鼓励同学间彼此协助、互相支持,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成团体目标。”根据此原理及学校指定的教学步骤合作学习,组长安排学习的内容和组内发言的顺序,解决组员的困惑,整合小组答案,以备展示,这种学习模式获得了教师的良好评价。通过组内合作组间交流来解决问题,互相补充,组间交流,教师调控,适时指导点拨。让所有的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怎样得出答案的,让学生将学习内容前后联系在一起,检查并确保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已理解与掌握学习材料,在认真做好记录的基础上,再在全班进行展示准备。

三、采用大、小展示的方式,展现学生的风采

有效性教学的核心部分体现在高效课堂的时效性,变换教师主讲的角色,把课堂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变得自信满满,真正实现快乐学习。第一,通过展示性的朗读,激发学生的热情。对于文言文而言,如若细细品味,就像是美味菜肴一般。在此过程中,老师应当指导学生深入的研读和品味作品,并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兴趣是深入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养成的前提。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应当“品出真情实感”,教师引导学生对朗读的小组做具体的评价,即语气语调、语势语感、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文章的感情、小组的参与度、小组的创意设计等等,充分地调动学生读文言文的积极性。实际上,评价也是告知学生读好一篇文言文的方法,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改变了以前教师单纯灌输知识的被动性。第二,解释句意。中学生在读文言文过程中,品味其形、领悟其意、感受其情,适当地利用中学生的好奇心,自觉地译句解意,最后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实践效果来看,比老师逐句逐字的讲解效果要好。第三,析文悟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某种表现形式来达到教学之目的,表现其主题和感情。在读文言文过程中,老师应当指导学生结合背景资料、背景介绍,品析和感悟文章主旨。通过老师的点拨指导,督促学生们在学习时析文悟旨,丰富思想情感,提高文化品位。第四,词句积累。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学生要学会积累文言实词和一些虚词的用法,包括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都要积累牢记,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外文言文的考试中才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同学进行展示,更能促使竞争,产生怀疑和对抗,使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更为深刻。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加分评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们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通过测试反馈小组合作的信息,进行及时的调整

在新课标背景下,学生必须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动脑,积极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篇课文学完以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和总结所学内容的重点和宗旨,对学习环节进行梳理,然后自己编写习题检测试题。(1)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实践中,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准备好笔记本,暂且命名为“文言文专辑”,在学习一篇课文以后,将本课所学的重点知识归类整理。比如,某个作家所创作的作品,对重点词语进行详细的解释,注意其中包含的通假字、一词多义以及古今异义字和词类活用等,并且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条理化总结,切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死记硬背。(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编习题并开展小组间的检测活动。在学生自主归纳梳理知识点之后,每一个小组成员共同编写习题,然后小组之间交换答题。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同时也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

五、结语

文言文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真正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欣赏文言文高效教学策略研究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小考大指导策略

全文共 1818 字

+ 加入清单

小升初的考试一直在无形中给学生和家长很大的压力,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对语文的作文考试感到不知所措。怎样才能有效得复习小学生作文,下面我们来看看专家们有哪些建议。

一:考试不能乱套背的例文

二:不要请所谓的名师给小学生代写作文

作文的本质,其实是对小学生运用文字的综合能力的一种衡量,在语文的考试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很多家长不太了解作文考试的特点,平时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太重视,临近考试的时候只有临时抱佛脚,寄希望于授课老师能压准作文考试的题目,甚至直接请专家,名师代写几篇作文,让学生死记硬背对付考试,这些肯定都是不可取的方法。

三:考试时不能生搬硬套

谈谈多年作文教学中遇到的实例:

2005年的时候,有老师在考前让学生进行“难忘的事”“关爱”“朋友”题目的作文练习。而那年的作文题目是《给知心姐姐的回信》。很明显,考试的体裁为应用文-书信,考点包含书信的形式。很多学生连题目的要求都没有看清楚,就开始默写自己之前练习写过的作文,作文中完全没有书信格式要求的称呼、祝语、问候、日期等。可想而知考下来成绩不理想。

四:考试作文与平时练习不同

1.考试作文比平时作文难的地方在于,它有时间限制。语文课标中有规定,小学高年级应该在40分钟之内,写出400个字的作文。如果在考试中像平时写作文那样慢吞吞的,那么在语文考试中要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和写作文三大板块是不太容易的。

2.考试作文的时候,学生没有同学,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也没有参考资料,学生必须完全靠自己完成作文。如果学生平时都是靠从网上摘抄,修改范文或是靠家长的帮助完成作文的话,那在升学考试中将会面临很大的困难。而且,如果连小学的毕业考试都觉得吃力,中考、高考的时候又怎么办呢?

3.学生在考试时,自身的心理状态,和临场的发挥,以及考试的经验,都会对考试成绩产生影响。曾经有一位考生在考试后跟我说“当我看到考试的作文题目跟我准备的那些作文不相关的时候,我脑袋就一片空白了。”所以,写作文如果都是依靠死记硬背,后果肯定很严重。

五:了解作文命题规则和有关信息

小考作文命题规则:让学生找得到话说

近几年,小考作文为了不让学生猜题、押题,死记硬背。相关部门做了很多努力,设计的考题都贴近考生的生活,让大家有事写,有情抒,有话说。文体的选择上也以记事写人记叙为主。

六:小考作文评分标准

小考作文评分主要从这个方面来看:文章是否合题意、中心思想是否明确、结构是否严谨、用词是否贴切、层次是否分明。因为每个学生的水平不同,所以平时练习时,应该多分析自己的优劣所在,针对自己的劣势,思考为何会造成这种结果,然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在短期内有所提高。

七:把握高分作文的窍门

留心身边的热门事件

好作文,难在新意,如果能做到别人没有的我有,别人有的我新,别人新的我奇,就非常好了。很多考生都觉得没有素材可以用来写作,其实只是因为他们平时没有认真观察生活,不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对身边发生的那些事情听而不闻。如果能用心感悟自己的生活,会发现生活中很多小事都会带给我们很大的感触,而这些感受,就是你创作的素材。

八:表述自己的感受

每当我们看到新闻上播报的国家大事,天灾人祸,热点事件,我们都该将其与自身的感受结合起来。这样就会产生很多感人,生动的素材,同时我们的思想觉悟也会得到很大提升。写出来的作文也会更有深度。

九:考前强化复习

1.先学会审题

审清题意是作文的第一步,要分析题目的含义、要求和范围,才能保证作文切题意。

2.学会“两审”

一审题眼,就是体现作文主题之关键词,分析题目的主语谓语等等。举一个最通俗的例子:一件难忘的事,其中“难忘”便是题眼。作文重点是描写“难忘”

二审题限,就是题目的限定范围。同样用上面的例子,一件难忘的事,题限就是写事,不能搞成写人作文。

十:想清楚了再动笔

俗话说:“意在笔先”就是动笔之前,先要思考。很多考生看了题目,想到哪就写到哪,罗列材料,东拼西凑,这样写出来的东西肯定是杂乱的。所以我们一般在审题之后,先要确定中心思想,然后选择素材,最后安排文章结构。等这些都有了一个大概的规划以后再下笔开始写作,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算是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当然了,文章写完之后还要检查一下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等细节。做到大体和细节都尽量完美。

最后建议家长和老师们可以参考近年来的小考作文,让学生模拟考试环境,在50分钟内写出500个字的作文,看看学生的真实水平,以此来制定提高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作文启蒙指导策略:在快乐中学写作文

全文共 1737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中低年级是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写作时总是困难重重,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成为普遍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想尽办法引导学生不认为写作文是一种苦事、难事,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愿望,让学生“乐”写。

一、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兴趣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保证。然而,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而有之的,是在他们的大量课内外活动中,通过教育进行激发和培养出来的。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在多种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写“心里话”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低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兴趣和自信心上,使学生从小养成敢于写、愿意写、乐于写的良好习惯。

如果能让写话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他们就愿意写、乐意写、也有话可写。写话后再得到教师的肯定或表扬,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或欣赏,他们会感到满足,感到幸福,会把写话看成一种生活需要,并自发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我教一年级语文时,就鼓励学生给我写心里话,把这项活动作为收集学生信息和习作的途径。我曾这样对学生说:我能看出,同学们都很喜欢老师,信任老师,都很想把心里话说给老师听。老师也很想多听听同学们的心里话,但是这样的机会有限,根本不能满足全体同学的需求。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硬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则是不可能的。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以往的作文教学听出现的问题,首先是缺乏对观察的指导与重视。因此,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启迪学生创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如我教学生写习作《我喜欢的水果》时,我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下手,着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大小,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养成仔细观察事物好习惯。1、看一看:课堂上,我积极引导学生仔仔细细地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果是什么颜色,它们的颜色有没有发生变化,形状是什么样子的?2、闻一闻、尝一尝:让学生知道,光凭眼睛看事物,是了解不全面的。不是我们经常吃的东西,通过我们的鼻子闻一闻,亲口尝一尝,品味一下它的酸、甜、苦、辣如何,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把握这些水果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摸一摸: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自己带来的苹果,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这种水果的了解。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懂得了观察水果不仅要仔细看一看,还要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这样才能较全面地把握它们在颜色、形状、味道等方面的特点,使学生逐渐养成观察的习惯。

三、注重为学生创设情境

“情动而辞发”,大凡写作,都是为了抒发感情,而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总觉得很难找到学生情感的激发点,因而写出来的作文不是形式雷同,就是干巴巴的。而在教学作文时,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写作的热情,让学生想写。从研究学生的心态入手,培养学生愉快的情绪,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在实践中,为使学生感到学习写作是一种乐事,我努力创设适合学生写作的教学环境,以情感设入营造兴奋、和谐的氛围。

四、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到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对于这一点,我在课堂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指导学生练说菊花的颜色时,学生一开始的语言很贫乏:红的、白的、黄的……为了能让学生说得生动具体形象,我通过各种办法加以启发,引导学生说出“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等成语;在形容一串红的颜色时,多数学生又纷纷说“红色”,我又让学生换个词语来形容“红色”,学生马上运用到“火红火红”“红艳艳”这两个成语,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训练了学生多用,会用好词好句的能力,这对以后的写作是很有帮助的。

总之,小学启蒙作文的指导,教师只有从兴趣着眼,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说写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探索和发现适合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和途径,才能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作文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得分点策略

全文共 943 字

+ 加入清单

一是扣准话题拟新题。话题作文需要我们自己拟题,如果将独词句式的话题扩展成短语以此来作为题目,就能将题目限定在命题者设定的范围内。如以 感恩为话题,可拟题为提醒感恩、感恩的心、相互感恩,始得和谐等,突出了话题的重要地位,让后面的构思选材等工作自然围绕题目开展。

二是下笔扣题开一枪。起笔开门见山,直击题目,引得下文围绕这个方向展开。比如,有一满分作文《清晰的面孔》就是这样开头的:人海茫茫,许多 人在你的生命中成为匆匆过客,如天空中划过的流星只留下美丽的一瞬。然而在我的脑海中却保留着一张张清晰的面孔,久久不能飘散。开头强调清晰的面 孔久久不能飘散,很自然地就此展开了话题,引出了下文合乎题意的表述。

三是穿插文中巧切题。可围绕题目拟一组小标题,穿插在文章之中;可根据题目拟中心句子,穿插在文章之中。如满分作文《和谐画展》,分别以婴儿 哺乳图、泪眼朦胧图、夕阳搀扶图为小标题,围绕和谐的主题,着力描写了各图的内容。这样,保证文章运行在题目的轨道里。

四是锁定题目作结尾。文章的题目一定要回扣题目,这一点至关重要的。如满分作文《充满活力的岁月》,在展示了自己沉醉在乐曲境界中与音乐为伴的 生活之后,结尾写道:我就和音乐一起同喜同悲着,她让我的心不曾单调,把我年少的心填满了缤纷的旋律。有音乐在,我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会是充满活力的 岁月。这样一来,很自然地点明了题意,也留给读者很大的品味空间。

三、针对学生的习作,分析在切题方面失分的原因。

1.学生根据失分会诊,对照自己过去的作文,分析失分的原因。

2.小组合作学习,总结本小组在切题方面存在的问题。

3.小组选代表发言。

4.教师选病例文分析。

5.教师总结:同学们在切题方面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因误解而离题。或者对题目的含义理解不准;或者对题目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准;或者 将题目中的局部当作整体,只扣住其中的一部分。这些做法都是偏题离题的。二是因随意而脱轨。作者没有紧扣题目和中心的写作意识,写到哪里就顺势说下去。三 是因忽视而偏向。只重视狭义的题目或话题,而没有认真地读导语或写作提示的限制。希望同学们今后在这几个方面要注意。

四、结合例文分析、掌握提升要诀。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分析例文,掌握提升要诀。

2.教师重点引导分析满分作文的秘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考场作文应急策略

全文共 5834 字

+ 加入清单

一、如是意料之中的新材料作文,出现写作困难,如何应急呢?

今年中考极有可能考材料作文,面对这样的作文题目,如何快速提取核心思想,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方法有六:一抓关键句,二分析关系,三推敲褒贬,四由果溯因,五推敲命题意向,提炼中心意思

六由物及人,由自然到社会联想。

(一)抓关键句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分析】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二)分析关系

【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分析】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三)推敲明确褒贬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分析】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材料】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

【分析】这则材料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它是“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哑口无言”是贬义词,暗示了命题者对面包师的行为持否定态度。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做人要诚信,如果心怀不轨,居心叵测,自己也必将被背叛和欺骗。

(四)由果溯因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材料】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锯床腿”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小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竟是着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

【分析】赞美的力量

(五)推敲命题意向,提炼中心意思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六)由物及人,由自然向社会联想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二、作文题类型有变化,如何应急?

如果不是材料作文,而是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怎么办呢?

也不用急,下面的方法帮你稳拿高分。这些方法的适用性很强,下面结合过去的中考题作一解说,可仔细想想。

(一)置换法

1.如果所给的作文题目、话题或材料是借喻性质的,那么这时就可使用本体去置换喻体。

如山东中考作文题:

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命题人给了我们比喻的喻体,本体呢,思考可知道“春”的本体可以是信心,可以是毅力,可以是机遇,也可以是改革,是友谊,是爱心,是互助,是合作,是诚信,等等。“草自青”的本体可以是欣欣向荣的局面,可以是辉煌的成功,也可以是双赢的结果,等等。我们展开联想,用一个又一个的本体去置换喻体,写什么的问题也就立马解决了。

2.如果所给的作文题目或话题中的相关词语具有多义性,那么这时可用具有单一语义的词语置换具有多义的词语。例如重庆中考作文题: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③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自然”怎么理解?这是立意的关键。命题人想我们之所想,给了我们三个义项进行诠释。我们只要用其中的一个义项去置换“自然”,那么也就容易迅速立意,打开思路。如果“自然”是指自然界,那么“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在自然界中生活,这样我们可以谈环保等。如果“自然”是指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那么“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在自由发展中生活,这样我们可以谈教育中的张扬、发展个性等。如果“自然”是指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那么该如何理解呢?我们可以通过造句的方式来看一看:态度很自然;他是初次演出,但演得挺自然。这么说来,“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大大方方,也就是凡事能够深入进去融入其中。明白了这些,我们谈什么,也就一目了然了。

3.如果所给的作文题中含有代词,那么这时可用代词所代的事物去置换作文题中的代词。例如上海中考作文题:

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世界就是由“我们”与“他们”组成的,心中如果只有“我们”,自然世界是不完整的。遗憾的是,现在只关注自己的人太多了,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哪里还有他人?这样的世界,又怎么会是一个和谐的世界。我们把视线转向“他们”,会看到什么?会看到贫穷,会看到富贵,会看到不公,会看到进步,会看到文明,等等。会想到什么?会想到共同富裕,会想到平等,会想到感恩,会想到正义等。“他们”是谁?可以是农民工,可以是干部子弟,可以是下岗工人,可以是一掷千金的大款,可以是沿街乞讨的老人,等等。这么一置换,自然也就打开了思路。

(二)补充因素法

所谓补充因素法,是指通过给标题或话题补出相关的句子成分来打开思路的方法。

例如,安徽中考作文题:

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打开思路,写好“带着感动出发”,需要思考三个问题。一是谁带着感动出发。也就是补出标题的主语,可以是你(你们),可以是我(我们),可以是他(他们)。二是什么样的感动,或者说是为什么感动。联系实际,汶川大地震中,老师舍生救学生,我们为之感动;救援人员不怕疲劳,日夜奋战,我们为之感动;群众排队捐款、献血,我们为之感动。具体到个人,温总理第一时间在第一线指挥,我们感动;民警蒋小娟为灾民的孩子喂奶,我们感动。让人感动的原因很多,让人感动的事例很多。三是带着感动出发的结果。带着感动出发,其结果将产生更多的感动,从而使更多的人带着感动出发!

再如广东中考作文题:

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可以通过给标题补充状语的方法来打开思路。不要轻易说“不”,不是不能说“不”,而是不要轻易说。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策略一些,这并不是要接受、认可,轻易说“不”的结果,往往使我们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比如面对同事、同学、朋友、家人的正当请求,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不”,往往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拉大了与他们的距离,使双方变得越来越疏远。不要轻易说“不”,是智慧的表现,是道德的要求。明白了这些,我们的立意、选材也就有了取舍的空间,写出与众不同的好文章,也就成了一件容易的事。

再如浙江中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无论是“触摸都市”中的“触摸”,还是“感受乡村”中的“感受”,都是用心去触摸,用心去感受。即给“触摸”、“感受”补充状语。也就是说,我们所写的,应该是都市或乡村中能够在我们心灵的湖泊上激起波澜最起码是涟漪的人、事、物或观点。这样,我们所写才可能充满与众不同的个性,而不是些人云亦云的内容。具有鲜明的个性,能够给人以陌生的新意,自然会让阅卷老师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南海问题的解决策略论文

全文共 4518 字

+ 加入清单

南海问题目前已经到了严重危害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程度了,中国要想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大国崛起之梦,必须尽快彻底的解决南海问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南海问题的解决策略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近来,我国的海防由北到南,都出现了一些岛屿问题和能源开发问题的纷争。在东海,韩国济州道议会农渔畜与知识产业委员会当日通过条例案,将1月18日定为苏岩礁日。日本对中国钓鱼岛早已虎视眈眈,并且实际控制着钓鱼岛。在南海,所有环南海诸国,都对南海提出领土要求,并且都出兵占领南海大片岛礁。南海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我国的南大门,本文重点分析南海问题的现状、历史由来和解决南海问题的策略。

南海的历史与目前现状

首先我们看一看南海的历史和地理位置。

南海总面积350万平方公里,有大小200多个岛礁组成,岛屿大都狭小。南海诸岛根据地理位置,分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其中面积最大者为东沙岛,面积12平方公里,其他各岛面积要小得多,其中西沙最大永兴岛1.85平方公里,南沙最大岛屿太平岛0.4平方公里。

据史籍记载,中国早在公元前两世纪的汉武帝时代,通过航海实践发现了南沙群岛。唐、宋以来,中国人民已在南沙群岛生活和从事捕捞等生产活动。宋代,中国将南沙群岛命名为万里石塘;在此之前的汉代,泛称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为崎头;在此之后至清代,又有万里长沙、千里石塘、石塘等名称。明、清时代,中国政府明确将南沙群岛划归广东琼州府(今海南省)管辖。

目前,实际控制情况是:东沙群岛,由台湾实际控制。西沙群岛,经过1974年西沙海战,由解放军控制。中沙群岛,仅露出水面的黄岩岛,目前中国和菲律宾都没有驻军。南沙群岛,情况则要复杂的多。南沙群岛(古称"万里石塘"西方称Thespuyslyis-iands)位于北纬3°37至11°55′,东径109°43′至117°47′,南北长大约550海里,东西宽约650海里的海域;西起万安滩,东至海马滩,北至雄南滩,南至曾母暗沙,总面积达24.4万平方米海里(约合82万平方公里)。南沙共有230多个岛屿、沙洲和礁滩,其中能露出水面的有36个。在南沙又可分为东、西、南、中4个岛礁群。

70年代以来,南海周边一些国家,不顾我国政府的一再声明,陆续侵占吞食了其中的一些岛屿,形成以武力非法侵占我国南沙岛屿的局面,严重侵犯了我国的领海和领土主权。截止目前为止,在南沙群岛中,我海军仅守卫着永暑礁等7个岛礁,国民党海军则驻扎在最大的岛屿--太平岛上;越南已占据了我29个岛礁,菲律宾占据了9个岛礁,马来西亚也占据了5个岛礁,南沙海域的32个主要岛礁,有31个完全在他国的控制之下,南沙海域划界纠纷十分严重!

南海问题的核心:国家利益

总的来讲,南海的利益包括资源利益和战略利益。首先,南海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能源,拥有产量丰富的渔场。根据中国相关部门的探测,预测南沙海域油气资源潜量为320亿吨。

其次,南海拥有重要的战略利益。南沙群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处于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扼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为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国际重要航道,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和南疆安全的重要屏障。在我国通往国外的39条航线中,有21条通过南沙群岛海域,60%外贸运输从南沙经过。[1]

2010年,我过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5%,而原油进口中,70%需要通过海运完成,这意味着,中国有近1/3的原油进口需要通过南海,南海对于中国的国家能源安全,实在太重要了。不仅如此,亚洲的经济强国日本和韩国,进口的原油也全部从南海水道通过。

我国只有牢牢的控制住这条生命线,才能确保能源安全,同时,可以对日本和韩国,形成战略钳制。同时,南海自古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侵蚀这些岛礁,对中国人民的感情上的伤害,是不可容忍的。

正是因为南海拥有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周边各国对南海垂涎三尺,公然抢占我岛礁,开采石油等资源。而美日英俄等国家,通过与这些国家合作取得经济利益,同时从战略角度,加紧对中国南海进行控制,在换取国家博弈筹码的同时,难免不含遏制中国崛起的险恶用心。

南海问题的成因: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

第一,历史上,自中国自清代末期始,积贫积弱,包括陆地在内的领土不断被列强侵蚀,无力守卫海疆。这种局面至少持续到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后,直到1979年,中国的海军建设虽有较大进展,但相对于世界军事强国而言,不可同日而语。1979年之后到2000年,中国忙于搞经济建设,海军发展仍然缓慢。直到近十年,中国的海军建设才刚刚有所起色,新型潜艇、大型护卫舰、航母、舰载机等重型武器陆续得到发展。但与美英俄等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也就是说,从清末一直到现在,我们的海军军力长期处在一个羸弱的阶段,无法有效保护远离陆地的南沙诸岛。

第二,中国的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也使一些国家有机可乘。我们经常看到中国在外交上面所谓的“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之类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发点,固然是为了体现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了给经济发展创造和平的周边环境。但是,面对实用主义盛行的国家间利益,我们的政策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性,也缺乏必要的底线。实际上我们所谓的共同开发,大多数情况下是默认了别人在我国领土上进行开发,通过允许其他国家得到一定的经济利益,换取别国放弃对我国领土主权的要求。从实际执行的情况看,效果并不好,在自己的领土上都没有人跟我们合作开发。像越南等国家不但开发了石油,还侵占了南海大片领土。因此可以说,共同开发的政策是失败的,必须在辅助军事策略的同时,做出外交政策调整。

第三,愚民政策所致。我们政府的宣传机构,整天都是宣传国内国际多么的好,多么的和谐,报喜不报忧。很多真相不让老百姓知道。关于南海的现状,我做过一个简单的调查,调查对象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级MBA学员,这些学员可谓社会的精英。但是,结果非常令人震惊,绝大多数不知道中国的南沙群岛有多少岛礁,更不知道有近30个岛礁被越南占领的事实。当我把南海的一些现状和大家讲出来时,惊愕、愤怒的表情溢于言表,那种失落感,让人心疼。如果不是一个军事爱好者对国防建设的关心,如果不是现在信息这样的发达(很多网站,关系到南海的内容都是屏蔽的,需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找到一些资料),我以前也不知道南海的情况,甚至幻想中沙的黄岩岛是一块美丽的岛屿,有解放军驻守(实际是露出海面的部分只有几块大石头,以前是美国的靶场,现在没有驻军)。社会精英尚且如此,普通民众就更难说多了解了。

第四,加上台湾到目前还没有统一,在南沙诸岛上,两岸同胞不能有效的携手保护固有领土。南沙最大的,有淡水的太平岛,现为台湾驻军,如果能够两岸共享这块基地,那么收复南沙诸岛礁的难度会大大降低。所谓家和才能万事兴,两岸互相角力掣肘,造成了越南菲律宾等效果借机获利。

第五,大国博弈。以美国为首的强国,不愿意退出对亚洲的控制。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他们越来越害怕中国国力的强大。出于地缘政治和全球战略考虑,把南海当成了遏制中国并从中获利的筹码。近年来,美国的军舰和侦察机,肆意在南海游弋,刺探我国情报,损害我国的实际利益和国际形象。

解决南海问题的策略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制定一下解决南海问题的策略。

首先,改变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一味的妥协是没有止境的。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历来是不能有半点模糊的。经济上,我们可以让渡一点利益,但是领土上,我们不能有任何的绥靖政策。“主权在我”,就要切实去实现真正的驻军、控制,就是要在领土被侵占的时候,通过必要手段,收回控制权,就是要在我国公民在自己的领土上,被他国侵犯的时候,切实有效的进行保护。并不要害怕战争,有时战争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手段。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为中国赢得了巨大声望和和平。对于像越南这样的国家,既然你占领我的南海,我就占领你的陆地。迫使他不敢觊觎南海诸岛,吐出吃到嘴里不该由他来吃的肉。对于像美国这样的大国,则要综合考虑。两个国家都是核大国,美国不会在这些小岛屿上实行真正的军事占领。实际上,正式因为我们纵容了越南这样的小国,才使得美国有机会通过背后支持的方式,对我主权进行干涉。打掉这些爪牙,美国就没有干涉的抓手了。

当然,我们制定政策,要有全球视野,必须既要考虑现实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利益。现在南海的岛礁该瓜分的都已经瓜分完毕了,我们到了必须做出战略决定的时候了。是通过武力收回这些领土的时候了。

其次,继续发展强大的经济实力与军事力量。一来穷国不一定打败仗,这一点,毛主席时代通过几次重要边境冲突都证明了。二来经济强大不一定打胜仗。过去大宋朝经济强大无比,最终被金国和蒙古骑兵所灭。而讲过初期国内一穷二白,也打败了美国侵略朝鲜。总有一些人担心打仗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事实上并非如此。经济发展和军事发展必须相辅相成,才能铸就强大的国家。从国外看,美国经常要打仗,因为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美国借机刺激经济,发大财;大炮一响,美国人都团结在总统周围。从国内看,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越战争,不但没有让经济停滞,还奠定了改革开放的基础。

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是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必要条件。我们必须要重视军队的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在打造一支强大陆军的同时,建立一支强大的空军和一支强大的海军。发展性能先进的战略和战术武器装备。解决航空发动机的瓶颈问题。海军方面,作战能力强大的航母舰队是必不可少的。

制定相应的收复被占岛礁的时间表和作战预案。不但要打,而且要打赢;不但能打赢周边小国,更要能够打赢大国的干涉;不但要打得赢,还要守得住。

再次,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用在中国现阶段,是有一定道理的。现在政府不敢打仗,很大原因是国内矛盾较多,问题较复杂。担心两国开战后,国内不稳定。依我看,国内稳定的根源不在于是否同外国打仗,而在于国内百姓对政府是否满意。当前,由于贫富差距过大,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压得大部分老百姓喘不过起来,使得老百姓对政府严重不满;另一方面,政府官员严重腐败,公信力尽失。我们的官员,有多少人整天算计怎样弄到很多钱,怎样弄到钱后不让人知道的秘密转移?有多人关心国家大计,有多少人在为国家领土主权完整而鞠躬尽瘁呢?因此,惩治腐败,建立公正公平的财富分配机制,是建立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基础。改变现有的愚民政策,让老百姓知道目前南海的局势,知道真相,万众一心,去争取胜利。

最后,解决能源供给问题。一方面,通过修建巴基斯坦、缅甸、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的石油管道,增加陆路原油供给,降低原油供给海路运输的比例。另一方面,开发节能设备、汽车,提高能源利用率。再者,加快非化石燃料的新能源的开发。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潮汐能,开发利用生物质燃料的开发力度,降低化石燃料的比重。并且,建立满足作战需求能源储存库。

总之,南海问题目前已经到了严重危害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程度了,中国要想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大国崛起之梦,必须尽快彻底的解决南海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南海问题的应对策略

全文共 3091 字

+ 加入清单

中菲友好交往历史悠久,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一个友好、稳定、健康发展的中菲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南海问题应对策略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6月30日,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尔特就任。习近平发贺电表示:中菲两国是搬不走的邻居,睦邻友好是两国关系上千年的历史传承,也是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今天,中菲关系发展面临着重要机遇,我愿同总统先生共同努力,推动中菲关系走向改善,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这是习近平发出的第二封贺电。

一个月前,杜特尔特当选菲律宾总统,习近平发贺电表示中菲友好交往历史悠久,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一个友好、稳定、健康发展的中菲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并深化中菲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是两国领导人的共同责任。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推动中菲关系重回健康发展轨道。

在因南海仲裁导致两国关系紧张的背景下,一月内的两封贺电无疑释放了极大的善意。

事实上,作为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在南海问题上有过很多明确的表态,相信读者可以从中看到他的立场,他的诚意,以及他的思考。

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2013年,长期拒绝与中国进行双边协商的菲律宾,向中国提交了就南海问题提起国际仲裁的照会。这一举动导致双方关系恶化。

七天后,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提出,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今天,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重申了这一观点。

2013年习近平还曾视察海军驻三亚部队,并询问渔民“去南海安不安全?”次年在接见第五次全国边海防工作会议代表时,习近平还强调要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周密组织边境管控和海上维权行动,坚决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筑牢边海防铜墙铁壁。

2015年9月访美前,习近平接受《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表示:“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们对此有着充足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后来又在发布会上补充道:“我们有权维护自己的领土主权和合法、正当的海洋权益。”

2015年10月在访英前夕接受路透社专访时,对此进行了深化:“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这是老祖宗留下的。任何人要侵犯中国的主权和相关权益,中国人民都不会答应。中国在南海采取的有关行动,是维护自身领土主权的正当反应。”

谈岛礁建设:有助于维护航行自由与安全

同样是在接受《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时,习近平指出:“中国对南沙部分驻守岛礁进行了相关建设和设施维护,不影响也不针对任何国家,不应过度解读。中方岛礁建设主要是为了改善岛上人员工作生活条件,并提供相应国际公共产品服务,也有助于进一步维护南海航行自由和安全。”

后来在白宫草坪的记者会上,习近平又谈到:“中国在南沙群岛的有关建设活动不针对、不影响任何国家,也无意搞军事化。”

同时,他还指出“维护各国依据国际法享有的南海航行和飞越自由。”

此后他又以换位思考的角度进行论述:“在中国和南海沿岸国共同努力下,南海局势总体是和平的,航行和飞越自由从来没有问题,将来也不会有问题,因为首先中国最需要南海航行通畅。”

当然,对于某些国家“横行”的企图,习近平在今天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奉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不会动辄以武力相威胁,也不会动不动到别人家门口炫耀武力。到处炫耀武力不是有力量的表现,也吓唬不了谁”。

积极与周边国家沟通 欢迎域外国家发挥积极作用

这一点上,习近平一直通过各种渠道,积极进行沟通。

2014年11月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习近平同菲律宾总统阿基诺简短交谈。

习近平指出,中菲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一直很好。双方在处理分歧问题上也形成了一些共识。近年来,两国关系因南海问题面临严重困难。希望菲方回到过去共识的基础上,同中方相向而行,建设性地处理好有关问题,为中菲关系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2015年11月,习近平出访越南、新加坡。在与越共总书记阮富仲的会面中,习近平表示双方应该以中越友好的基本方向推动南海问题政治解决,防止干扰两国关系。

在新加坡,习近平谈到:中国将坚持同直接当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法,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有关争议,中国完全有能力,也有信心同东盟国家一道,维护好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

对于美国等域外国家的在南海的行为,习近平也曾经专门论述。

“我们欢迎域外国家参与亚洲和平与发展事业,为此发挥积极作用。当前,亚洲各国政府面临的最重要课题是如何实现持续快速发展,这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这是地区国家的最大公约数,域外国家也应该理解和尊重这一点并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样是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中,习近平提到。

解决南海问题的方法:管控争议,解决争议,互利共赢

总的目的很清楚:“坚持通过对话管控争议,坚持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争议,积极探索通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这是习近平去年访美时谈到的。

总的态度也很清楚,习近平今年4月在亚信会议第五次外长会开幕式上提出:我们要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依据国际法,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议问题,以对话增互信,以对话解纷争,以对话促安全,针对复杂的地区热点问题,有关各方要保持冷静,坚守和平,避免采取使局部局势升级的行动。通过建立规则机制管控危机,通过增进互信缓和紧张,通过政治手段化解危机,逐步推动问题的解决。

具体的措施也有不少:“当前,中国正积极努力同东盟国家在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框架下,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中国将继续同南海周边邻国一道,通过机制对话管控争议,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争议,积极探索通过合作和共同开发实现互利共赢,维护各国依据国际法享有的南海航行和飞越自由,努力将南海建设成和平、友好、合作之海。有关方面也应尊重地区国家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努力。”

其后在亚信会议第五次外长会开幕式上,习近平再次提及“坚持通过同直接当事国谈判,和平解决争议”的观点。

当然,谈判要以各方的信心为基础,这一点需要向全世界把中国的立场讲明白。

谈中国立场:“强不执弱,富不侮贫”

习近平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到:中国南海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南海形势总体是稳定的。南海是中国对外经济往来的重要通道。中国比任何国家都需要南海和平、安全、稳定。中国不愿看到南海生乱,更不会主动制造混乱。”在路透社的采访中习近平谈到。

“中国繁荣昌盛是趋势所在,但国强必霸不是历史定律。”习近平指出,中国自古倡导“强不执弱,富不侮贫”,深知“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一些人渲染“中国威胁论”,这或者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政策不了解,或者是出于一种误解和偏见,或者是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们的战略选择和郑重承诺。

他还曾说过:“对本国领土范围外的土地提出主权要求,那是扩张主义。中国从未那么做过,不应当受到怀疑和指责。”

到了2016年4月,在亚信会议第五次外长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提到:“中国一贯致力于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坚决维护自身在南海的主权和相关权益,坚持通过同直接当事国谈判,和平解决争议。”

同样是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还意味深长的指出:“视德者昌,视利者亡,弱肉强食有违时代潮流,穷兵极武缔造不了和平,互谅互让才能带来稳定,坚守道义才能赢得持久安全。”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