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观后感通用3篇 作文最新20篇

成功的过程可能有点苦涩,但成功的滋味肯定能带给你惊喜。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观后感通用3篇 作文,欢迎大家浏览。

浏览

1535

作文

89

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的意义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一号”是中国建造并发射的第11艘太空飞船,也是中国第6艘载人飞船,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早晨7点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神舟十一号”飞船充分继承了“神舟十号”飞船的技术状态,主要功能和技术指标保持不变。在此基础上,为满足任务要求,进一步提高可靠性安全性,以及验证未来航天技术,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技术改进:

一是为满足本次任务要求,调整了轨道控制策略和飞行程序,使“神舟十一号”飞船能够适应本次任务交会对接轨道和返回轨道高度由343公里提高到393公里的要求;优化调整了货物装载布局方案,进一步提高了这次飞行任务的随行运输能力。

二是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可靠性,新配备了宽波束中继通信终端设备,显著扩大了测控覆盖范围,提升了飞船姿态快速变化时的天地通信保障能力,从而提高了航天员的安全性和飞船的可靠性。

三是为验证未来航天技术,满足未来空间站交会测量设备长寿命使用要求,对“神舟十一号”飞船的交会测量设备进行了升级换代。

刚刚过去不久的2016年10月8日,是我国航天事业创立60周年的纪念日。60年前的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航天一甲子,辉煌六十年。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十三五”,多个航天重大工程进入关键阶段,“神舟十一号”飞船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年神舟十一号飞船观后感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神州十一号发射的日子!我和家人一起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打开了电视机,刚好播到发射前1分钟,那神州十一号静静地矗立在酒泉发射中心,播音员说倒数,1分钟准备!……10秒……9秒……点火!随着倒数员的话音,神州十一伴随着一条长长地火焰,飞向那浩瀚的宇宙,屏幕转到了指挥中心,指挥官宣布:“神州十一进入预定轨道!我宣布,神州十一发射成功!”神州十一的成功发射,预示着我国为来空间站的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象征着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体现了我国科技的发达,国家的繁荣昌盛。祝愿远在太空的宇航员叔叔阿姨们能够凯旋归来!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观后感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7时20分许,李克强、刘云山等来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观看飞船发射实况。

7时30分,随着一声“点火”口令,承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火箭,在巨大的轰鸣声中冲天而起,飞向茫茫太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大厅现场的电子屏幕上,显示出火箭和飞船运行的轨迹和参数,工作人员密切监视各项数据,不时发出一道道指令。扬声器里不断报告火箭和飞船的运行状态: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整流罩分离,船箭分离,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帆板展开,航天员飞行乘组状态良好……

7时49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宣布: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大厅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里一片欢腾。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神舟十一号发射观后感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妈妈让我去屋里看电视,电视里正在播放“神舟九号飞船”飞天的实况转播呢。

当时电视里正在播放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前的准备工作,我瞪大了眼睛仔细的观看着发射的全过程,我们国家的航天科学家们真是太伟大了,在他们的共同的努力和忘我的工作下,神舟九号终于圆满的发射成功了。这是一个多么鼓舞人心的时刻呀!我想我一定会永远记住这个难忘的日子。在电视里我还看到了“神九飞船”里,唯一的一名女航天员——刘洋,她让我想起了古代的女英雄“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刘洋阿姨就是我们的榜样,她是我们国家第一位女航天员呢!

我们中国人就是聪明能干,不但现在的中国人有智慧,而且古人时他们就有很多的发明。比如:在西周时期我国的能工巧匠“偃师”研制出了中国最早的机器人—— 伶人 ,而且能歌善舞。木匠的祖师鲁班造出的“木鸟”,可以在天空中飞三日不下。今天我们的飞船发射成功了,它可以载人在太空遨游!

还有苏联,他们发射的飞船在降落时,因为工程师点错了一个逗号,就造成了机毁人亡的事故。但中国人没。

展开阅读全文

篇4:17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观后感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两天后,飞船将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将进驻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并在那里工作生活30天,为建设空间站、实现太空长期驻留奠定基础。

又一“高大上”的“大国神器”直上九天揽月,在太空中写下中国名字。此次太空飞行将长达33天,是我国迄今为止最长的一次航天飞行,这充分展现了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最新实力。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每一次飞行都会运用一些新技术,解决一些老问题;每一次验证的技术都比上一次更先进,更完美。未来,神舟家族成员注定将源源不断进入太空,一步步实现中国人自己的航天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神舟十一号成功返回观后感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时间11月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身体状态良好,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3时11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出返回指令,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此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13时59分,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着陆场站及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第一时间到达返回舱着陆现场。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身体健康,并向任务总指挥部报告了情况。

神舟十一号飞船于10月17日7时30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宫二号对接形成组合体,2名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进行了为期30天的驻留,在轨飞行期间,完成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有关负责人表示,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取得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成果,为后续空间站建造运营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观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有感

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一号升空,升起中国航天梦,也升起了中国制造强国梦。中国能够掌握前沿航天技术,表明中国人有能力也有实力,在更多领域取得更大突破,逐步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两天后,飞船将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将进驻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并在那里工作生活30天,为建设空间站、实现太空长期驻留奠定基础。

又一“高大上”的“大国神器”直上九天揽月,在太空中写下中国名字。此次太空飞行将长达33天,是我国迄今为止最长的一次航天飞行,这充分展现了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最新实力。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每一次飞行都会运用一些新技术,解决一些老问题;每一次验证的技术都比上一次更先进,更完美。未来,神舟家族成员注定将源源不断进入太空,一步步实现中

国人自己的航天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自造卫星成功发射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日前,南京理工大学学生自造卫星成功发射,名为“南理工一号”的自主研制卫星成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这是由南理工微纳卫星中心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微纳卫星。

据了解,“南理工一号”卫星仅重2.2千克,“造星”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仅23岁,包括硕士、博士和教师。

“南理工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11号”运载火箭成功搭载发射,将用于全球海上船舶自动识别、星间信息交换在轨演示验证。

几天来,卫星从太空成功发回数据,可对海洋、大气、飞行物等实施监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南理工研制的这颗卫星包含了卫星所有功能系统:电源、结构、热控、姿态、通讯、星务等一样都不少,星上系统全部采用商用器件,自主研制。

作为上科大二号的B星,这颗立方星将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研制的2颗立方星进行组网,用于全球海上船舶自动识别、星间信息交换在轨演示验证。这个卫星上搭载有一个船舶识别系统,在大海里跑的船,发出信号,这个系统可进行信号搜集,万一有船在海上失踪,可以进行定位识别。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全程视频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景海鹏与陈冬终于成功“入宫”啦!

据新华网10月19日消息,19日3时31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这是天宫二号自9月15日发射入轨以来,与神舟飞船开展的首次交会对接。随后,两名航天员也成功从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天宫二号实验舱。

一起来回顾下整个“牵手”过程吧。

在科技人员精确控制下,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经过多次变轨,于19日1时11分转入自主控制状态,以自主导引控制方式向天宫二号逐步靠近。

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对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寄语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此刻,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船遨游太空,航天员准备实施太空行走。宇航员的一举一动,时刻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探索宇宙奥秘的脚步吸引着全世界凝望。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业绩,来自中国几代航天人50多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执著追求和不懈努力,也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与科学精神结出的丰硕成果。

从抗震救灾、北京奥运成功到11飞天,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还是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世界总能从中国人身上得到一个相同的回答,那就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建立在民族精神基础上不断超越自我的发展与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观后感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11月18日)下午,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大草原的落区,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凯旋。他们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工作生活了30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记者了解到,湖北广兴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也就是七一一厂,也为这次神舟飞船提供了重要的通讯技术保障。

下午两点,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返回舱主降落伞打开,地面搜索人员前往返回舱预报落点,返回舱顺利着陆。为了保障神十一顺利凯旋,七一一厂派出了六人专家组,在两个月前已经与搜救大队汇合。今天一大早,技术人员进入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进行飞船返回后搜救的最后准备。

据湖北广兴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王硕介绍,今天当地阳光明媚,风也不大,天气状况良好,搜救工作进展顺利。当然,除了良好的天气外,专业的技术也必不可少。为了保障搜救工作正常进行,前期他们进行了多次演练。

王硕称,他们进行过九次演练,除了陆地上的演练,这次考虑到复杂天气,还在水里和沼泽地进行过演练。

七一一厂技术人员在现场,主要是保障通讯系统语音清晰,图像优质稳定,确保将飞船回收的场景实时传输到北京。搜救顺利完成后,技术人员还将进行一些收尾工作。

据了解,本次七一一厂提供了两套神州通讯保障设备,超短波通讯系统和413通讯系统。今年6月,技术人员就完成了对所有通讯设备的返厂检修和保养工作,9月份完成了现场安装。

七一一厂生产的神州通讯保障系统,从神州二号到神舟十一号,一直为神舟飞船保驾护航。今后,他们也将继续研发新技术,为神舟号提供更加优质的通讯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飞成功观后感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据国家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介绍,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实现了我国液体运载火箭直径由3.35米至5米的跨越,采用5米直径芯级,捆绑4枚3.35米直径助推器,全长约57米,起飞重量约870吨;具备近地轨道25吨级、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级的运载能力,比现役火箭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提升了2.5倍以上。

长征五号代表了我国运载火箭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填补了我国大推力无毒无污染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空白,首次采用芯一级2台50吨级氢氧发动机与4枚助推器各2台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组合起飞方案,10台发动机同时点火,起飞推力达1060吨,实现了我国异型发动机起飞技术的重大突破。

长征五号是实现未来探月工程三期、载人空间站、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工程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保障。按计划,2017年嫦娥五号落月采样返回、2018年发射空间站核心舱、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等任务都将依靠长征五号来实现。

据介绍,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工程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立项研制,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牵头组织实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遵循“发展航天、运载先行”“运载发展、动力先行”的理念,2000年,我国先行启动了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和50吨级液氢液氧发动机研制攻关,其科研成果直接转化支撑了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等新型运载火箭研制并首飞成功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观后感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时间11月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身体状态良好,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一号飞船于10月17日7时30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宫二号对接形成组合体,2名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进行了为期30天的驻留,在轨飞行期间,完成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有关负责人表示,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取得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成果,为后续空间站建造运营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天宫二号发射成功作文700字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昨日中秋佳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每家每户都充满着欢声笑语,庆祝中秋。就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正在发生一件震惊世界、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迹。是的,2016年9月15日晚10时04分,万众瞩目的“天宫二号”,在一声点火命令之下,伴随着隆隆响声,直冲云天,奔向太空,一道美丽的光弧从天空划过,这是中国航天梦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新突破。

“天宫二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梦想不再遥远。从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历经46年的峥嵘岁月,弹指一挥间,中国航天事业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巨变,有了巨大的进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3次发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1次发射成功;从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到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从航天员成功往返太空到“嫦娥”探月传回五星红旗的图像……这一切,都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每一步的腾飞和跨越,见证着中国人航天梦的一步步变为现实。

“天宫二号”的成功发射,令国人兴奋不已并感到无比自豪。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已不同的方式庆祝,掌声再起!欢呼再起!喝彩再起!掌声、欢呼、喝彩都是对国家航天事业的肯定与自豪,彰显了我们国家综合国力,有能力、有条件攻克高端艰难技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天宫二号”的发射成功,无疑是给中国人民的节日献上了一份伟大厚礼,为中国“航天梦”的进一步实现奠定坚实步伐,为“中国梦”的实现增添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发射天宫二号观后感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月1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T2火箭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中国再次在全世界面前展示出“太空强国”的实力。

中国已为建设空间站做出了一系列准备。继2011年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上天以来,中国又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成功发射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

明年,中国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将带着天舟一号补给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实现对接。如该项任务顺利完成,中国计划于2018年开始建造首座装备全面的空间站,2022年基本建成。

空间站类似于在太空中的基地,可供航天员逗留和生活。国际空间站由美国、俄罗斯和欧洲航天局等联合建设。国际空间站上主要开展太空环境下人类与物质状态变化的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宇航员科特凯利曾在国际空间站生活340天,以了解其身体变化。尽管如此,国际空间站将于2024年结束使命,因此,在这之后中国有望成为唯一运营空间站的国家。

空间站的意义重大,可为探索火星等遥远行星的飞船提供物资补给,甚至可以组建地面发射不了的体型庞大的宇宙飞船。

当问及完成空间站建设所需技术的问题时,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KARI)月球探测研究团团长崔基赫(音译)表示:“最根本的是要具备载人火箭技术。”而在太空中将多个舱段连接在一起的空间交会对接也是必备技术,崔基赫说,“要将以每秒7到8公里速度并排飞行的宇宙飞船连接在一起,操控速度比子弹快20倍的宇宙飞船往正确的方向飞行,误差要保持在每秒几十公分以内。”

人类在空间站中生活需要“生命维持装置”,源源不断地提供氧气和水,处理排泄物。此外,还需要把航天员送回地球的再入返回技术。

而韩国在空间站建设方面毫无起色,目前还处于制造无人火箭的阶段。韩国自主研发的三级火箭“韩国型火箭(KSLV-2)”计划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发射,但其核心部分75t发动机仍在辛苦研发中,今年7月已达成燃烧时间超过140秒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英雄郑成功观后感

全文共 861 字

+ 加入清单

打三岁到十岁,我便一直随同族兄族弟们紧密地团结在以爷爷为中心的武学班子之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但最终没有能够成为一代豪侠。用波士顿咨询工具分析,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战略目标的缺失。你看谁谁谁,人家哪个不是一身血海深仇,咬牙切齿要雪恨的。最重要的是,由于学校的蛊惑,我们一帮人等也就转练第七套人民广播体操去了,说是与世界接轨,不得不说这可是武学界的重大损失啊。另外尤为可惜的是,我们那个村子也没啥奇山异水的,所以一直没有机会错进一什么洞误踩一什么机关巧得一什么秘笈之类的。

所以,谁叫咱生不逢乱世,走不入歧途呢。一呱呱坠地就赶上改革开放的大好时光,学前听奶奶讲了些《山海经》的故事,小学看了两本小说《哪吒闹海》和《水浒传》,害我超级模仿秀了不少神经病。比如学哪吒光着脚丫子踩着火轮子差点没落残;学戴宗在上学的路上腿上绑沙袋经常迟到没少挨老师的臭骂,到后来《哪吒闹海》、《水浒传》被校长给缴了差点没惹我恶向胆边生抄了圆月弯刀手刃了校长,“有心入夥时,把一个投名状来”。上了中学以后,识得字多了成了有文化的人了,便经常性地托父亲去乡文化馆借了一些《说岳通俗演义》、《薛刚反唐》、《杨家将》、《呼延庆挂帅》、《三国演义》之类的小说,现在想来,那真是儿时暑假里最为快活的事情了,据说现在的孩子喜欢在网上看另一群孩子写的魔幻小说,我没有体验过,但我始终认为,当年的那种纯阅读的快感,象儿时的童贞,永远要不回来的。后来,我在家里的米缸口上发现了16开的插图本射雕英雄传,那是相当的着迷,为此香花毒草的也没少看全庸、金庸新等同志的假冒伪劣作品。

恍恍惚惚,短暂而又难忘的少年时光就象我那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已削制的木剑一般(学董卓,佩剑上课,很酷!),在无数次往返于上学的途中与玩伴们无数次的切磋中,断了、短了、没了。到了大学,是个扮深沉的年代。都知识青年了还看武侠总认为不靠谱,于是泡图书馆整了一大堆叔本华弗洛伊德老庄李杜鲁迅罗素王小波费孝通等古今中外深而又深的著作啃了又啃,这一伟大转型宣告了我长达二十余年浪漫英雄主义大虾岁月的彻底终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神舟十一号飞船回家观后感

全文共 4355 字

+ 加入清单

11月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身体状态良好,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在神舟十一号顺利回家的背后,有哪些看不见的力量在默默支撑?《经济日报》记者专程采访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探听神舟十一号回家背后的故事。

一项始于1958年的探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自1958年起,一直进行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研究,承担我国各类航天器的回收着陆重任,是保障神舟十一号顺利回家的重要力量。508所相关科研人员向记者介绍了我国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发展历程——

1959年7月10日,508所提出T7M探空火箭研制任务,以此探索液体探空火箭研制的技术途径。该型号是我国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启蒙型号。1960年4月17日,T7M-003探空火箭发射升空,箭体乘降落伞徐徐降落在东海之滨,这是我国航天器回收着陆历史上的首次成功。1966年发射的两枚T—7A火箭,成功实现了我国首批次小狗上天的回收着陆任务。

相关科研人员介绍,在我国国防装备大型实验数据舱回收系统研制中,为摸清有效载荷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的各种情况,需对再入段进行实时测量。当再入速度达到马赫数10甚至更多时,有效载荷与周围空气摩擦产生的温度可达到千摄氏度以上,会出现“黑障”现象。在当时遥测技术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必须将这阶段的数据先存储在有效载荷的数据舱磁带中,在着地前将数据舱弹出,对其实施减速并回收,然后通过回收磁带的方式获取数据。

508所承担了此项任务,先后参加了四十余次发射,全部完成回收任务,为我国国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使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80年5月18日,在我国首次远程火箭全程试验中,南太平洋成功回收数据舱就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成功范例。

返回式卫星的回收是我国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跨越的又一大步。科学实验卫星回收系统是我国第一个卫星回收系统。在此次系统研制中,508所科研人员经过大量理论分析计算、地面试验和风洞试验验证,解决了降落伞、时间机构、真空润滑等多项关键技术。1976年12月10日,508所首次成功完成科学实验卫星回收舱的回收任务,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卫星回收的国家。2016年4月18日,实践十号卫星安全降落在预定着陆区域,我国返回式卫星时隔十年后再次安全回家,为我国返回式卫星金牌回收系统再添一枚新的勋章。

截至目前,508所先后完成了我国所有7个型号返回式卫星回收系统的研制,参加了25次发射飞行试验,成功率达到100%。

载人飞船回收是我国近年来取得的又一大突破。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无人试验飞船发射,次日成功降落在着陆场,回收着陆系统首次圆满完成飞船回收与着陆任务。神舟五号于2003年10月15日发射升空,次日返回舱载着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安全着陆,圆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2013年6月,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载着3名航天员成功着陆,为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飞行画上了圆满句号。2016年6月26日,多用途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首次飞行任务画上圆满句号。

2014年,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在完成近80万公里的绕月旅行后,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进入大气层,并采用半弹道跳跃的方式再入返回地球家园。这是我国首次航天器深空飞行后进行回收着陆,标志着航天器回收技术达到了能够满足深空探测返回的水平,是我国航天器回收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我国后续飞船的论证和研制中,基于返回质量和飞行参数等技术条件的不同,回收着陆系统将采用基于群伞的气动减速方案,并需要在超音速条件下打开稳定减速伞。目前,508所已经成功完成了大型群伞技术的验证和超音速稳定减速伞技术验证,为我国载人航天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多项安返神器显神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面对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十战十捷’所积累下的雄厚技术储备和成熟产品序列,五院没有止步不前,而是针对神舟十一号飞船运行、返回轨道提高所带来的新风险,开展了持续的技术创新,在保证航天员返回生命安全的基础上,自我加码,聚焦保障航天员身体健康这一更高的要求,对成熟技术、产品、工艺进行了创新和优化,让航天员回家之路更安全、舒适”。

检漏是航天员进入返回舱后的首要工作,只有确保舱门与接口处完全密闭,才能保障航天员在乘返回舱回家时,始终处于一个安全的空间内。“我们研制的载人飞船舱门快速检漏仪,整个仪器不到5公斤,自动完成全部检测所需时间小于8分钟,可以实现对舱门密封情况的快速、准确检漏,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五院510所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舱门快速检漏仪将成为后续空间站和货运飞船等任务的标配,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提供重要保障。

从距离地球393公里的深空返回,对于神舟飞船返回舱而言是一次从未经历过的极端挑战。返回舱身处深空低温环境中时,轨道高度的增加将让返回舱经受更长时间的低温考验,舱内数十台设备存在因低温结露而罢工的风险;返回舱在进入大气层后,又因与大气的剧烈摩擦,表面温度会急剧上升,最高可以达到1500多摄氏度。为让航天员和舱内设施经受得起这“冰火两重天”的挑战,五院总体部勇于创新,为神舟十一号返回舱武装上了“多层防护衣”这一利器。

防护衣的里层是厚厚的划分成网格状的防烧蚀材料,防护衣外表面喷涂了特殊设计的有机热控涂层,在大大提高外热流吸收能力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红外辐射能力。此外,在防护衣内部,五院技术人员还通过增加舱壁加热回路、优化风机管道布局、增加设备单独隔热层等措施,增添了新保险。通过多重保护,科研人员确保了返回舱温度始终维持在30摄氏度以内这一适宜的温度。

为让航天员在返回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也能泰然处之、安全归来,五院502所和西安分院采用更加智能的产品武装神舟十一号,让其具备“出现一个故障系统正常工作,出现两个故障保证飞船安全返回”的本领。西安分院研制的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显著提升了飞船自主运行的能力,确保飞船可以在地面指挥系统无法提供支撑的紧急关头,自主进行应急返回,并通过神经网络计算落点的控制参数,辅助航天员确定落点的优选方案。

在502所自主研制的新一代SoC片上系统芯片和SpaceOS高可靠实时星载计算机操作系统支撑下,神舟十一号返回的制导与控制性能将更为优异:在落地精度上有了大幅提高,优化的轨道方案将减轻失重下高负荷对航天员的压力;并使得飞船具备了“半自动控制模式”这一独特本领,在航天器姿态失控时,航天员只需要操作几个按钮就可以建立正常姿态,为安全回家再上一道保险。

降落伞和缓冲发动机是保障航天员安全返回的重要防护网,他们将联手合作,让返回舱温柔地拥入地球母亲怀抱,减轻着陆冲击对航天员健康的损害。针对飞船回收着陆系统不可测试环节多的特点,五院508所利用仿真手段进行了充分有效的校核验证。γ光子测距技术是决定缓冲发动机“精准刹车”的关键,508所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γ高度控制装置,填补了国内高精度γ光子测距技术空白,通过神舟十号全面验证了产品性能,为神舟十一号返回舱落地前“稳、准、好”的刹车提供了有力保障。

把“3个篮球场”装进“冰箱”

把3个篮球场装进冰箱需要几步?这个听起来像开玩笑的问题,却真真切切地摆在五院508所科研人员面前。原来,神舟十一号飞船降落伞装置主要用于降低返回舱的速度,保证返回舱的稳降姿态,使航天员安全平稳降落。其中,主伞面积约1200平方米,全部展开后可以覆盖3个篮球场。主伞虽然块头大,但重量却不到100公斤,收拢后装进伞包内的体积还不到200升,可以塞进普通的家用冰箱。然而,这种“塞”可不是随便一揉塞进去,而是需要一项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包伞。

“按专业说法,包伞就是将降落伞的伞衣、伞绳和连接吊带等部件装进伞包内,使之保持一定的几何形状,并保证伞衣等部件在工作前不受气流吹袭和不与其他物体钩挂,在工作时则要保证按预定程序开包工作。”五院508所相关技术人员告诉记者。

原来,降落伞制作完成经检验合格后,就进入了包伞环节。整个包伞流程有几十道工序,主要步骤有:晾伞(用于释放材料内应力和清理多余物)、叠伞衣(将伞衣按顺序整理)、梳理伞绳(确保任意两根伞绳不出现交叉或缠绕)、整理伞包、装填降落伞、封包、称重。每一步都影响着1200平方米的巨伞怎样装进200升的伞包,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梳理伞绳、装填伞衣、封包等环节。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耳机线、电源线、项链等打结的情况,得花不少时间将其解开。神舟飞船降落伞有96根伞绳,伞绳长度将近50米,该如何摆放确保它们不会缠绕“打架”呢?相关技术人员道出了“秘诀”:首先,伞绳采用特殊材料制成,表面光滑,本身就不容易打结。其次,工作人员会用一种叫梳绳夹的工具,将伞绳按照编号顺序依次排列进梳绳夹内。工作人员手持每12根一组的梳绳夹,从头理到尾,近50米的距离来回要走好几趟。梳理之后的伞绳就可以整齐有序地排列在伞包内,保证了伞绳拉出时不打结不缠绕。

要把降落伞装进伞包既需要技术人员灵巧的双手,也需要借助15吨的压力。把伞衣装填进伞包时,需要3个人同时操作,一人为主,两人为辅。辅岗两名人员负责整理伞衣并送入伞包,主岗人员负责将伞衣叠放平整并初步压实。伞衣折叠后像卷起来的棉被一样粗,装填进伞包既要均匀有序,又要充实饱满,不留空隙,这力度的控制全靠包伞人员的双手。压实伞衣时,用拳、用掌还是用手指,要根据伞衣在伞包中的位置灵活使用,不能蛮干,否则会损伤伞衣,一定要用那么一股巧劲儿。当然,只靠人的双手,很难将降落伞全部装填进伞包中,还需要来自压力包伞机重达15吨的压力,将伞衣、伞绳和连接吊带等部件压进伞包内。包伞过程需人工与压力包伞机配合进行,底层伞衣用包伞机压实后,便可以继续手工装填。反复数次,降落伞便全部被装进伞包内。

伞衣伞绳全部装填进伞包后,需要将伞包的口封住,专业人员管这个叫“封包”。由于伞衣伞绳是在压力包伞机的巨大压力下塞进伞包内部,当包伞机压力撤除,伞包内压实的伞衣伞绳也会随压力减小而膨胀。因此,封包就需要在压力解除但伞衣还未来得及膨胀的一瞬间进行。两名操作人员同时抽紧封包绳,要求两人力量均等且同步,慢慢收紧封包绳。围成的绳环大小达到规定尺寸后,第三名操作人员系紧封包绳。整个封包过程持续十几分钟。封包结束,操作人员一般都会甩甩手,缓解一直紧绷的肌肉,强度不亚于在健身房锻炼两个小时。

从200升的伞包到空中1200平方米的巨型降落伞,其展开过程也就几十秒。但这短短几十秒背后,却是包伞人员数天的包装、加工人员数月的缝制、设计人员数年的计算与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观后感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回收着陆是载人航天活动的最后步骤,也是决定航天员能否安全回家的最后一棒。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神舟飞船副总设计师荣伟说,五院508所肩负神舟飞船回收着陆系统研制,先后攻克了特大型降落伞、着陆缓冲、静压开伞高度控制、多模式回收程序控制、非电传爆弹盖开伞等关键技术,研制了目前国内回收质量最大、着陆速度最低、可靠性安全性最高、系统最复杂的一套航天器回收着陆系统。

他说,神舟十一号回收着陆的亮点明显,一是全国首创特大型降落伞。降落伞系统是飞船返回阶段的重要气动力减速装置,它可以将进入大气层的飞船返回舱从高铁速度降到普通人慢跑的速度。系统由7000多个零部件组成,是目前我国航天器回收降落伞中结构最庞大和最复杂的系统。其中主伞1200平方米,能铺满一个足球场。二是着陆缓冲技术提升乘坐舒适度。经过与空气的“软”摩擦之后,飞船返回舱进入着陆缓冲环节,这最后一步是硬碰硬的撞击。为了让飞船在“落脚”的一瞬依然保持航天员良好的乘坐体验,研究人员将着陆缓冲技术应用于神舟飞船返回舱的着陆缓冲系统,从而实现返回舱“软着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观看神舟11号飞船发射有感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各号注意,1分钟准备,50秒,40秒,30秒,20秒,10,9,8,7,6,5,4,3,2,1,点火”。听着洪亮的倒计时,我的心激动得一直不能停下来,终于神舟十号起飞了,在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在13亿中国人的期望中顺利地起飞了。

我和爸爸坐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望着屏幕,唯恐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经过四次分离(助推器分离、一二级分离、整流罩分离、目标飞行器与火箭分离)等步骤,神舟十号终于进入对接轨道,它将与在*个月之前发射的天宫一号进行1次自动交会对接和1次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

听爸爸说,神舟十号只是一个步骤,一个中国建立太空站目标的必要步骤。神舟十号一个小型简易空间实验室,以交会对接技术为核心任务,由于在轨时间较长,也将承担一些观测等方面的任务。预计中国在2015年前发射“天宫”二号和“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那时他们重点突破再生式生命保障、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货运飞船等关键技术,同时开展一定的科学应用,2020年前后发射的中国空间站定为“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站的建造和运营技术、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并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

我们想想看,南极咱们有3个站了,北极咱们要有一个站了,深海咱们7千米深潜器已完工,月球的大家都知道,火星的研制中,可能和俄罗斯联合搞吧……一个都不能少!存在就是利益,这都是为子孙后代争夺未来的生存空间!所以神舟十号的发射成功,是为中国之后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中国将在这些基础上更加进步,繁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神舟十一号发射的观后感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此进行了全程直播,据中国之声报道,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宣布:神舟十号飞船已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作为中央台的一名热心听众,我对神舟十号飞船的成功发射进行了认真收听,我认为“神十”成功飞天再度见证了中国航天的实力,这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进步,更标志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

由此我想到改革开放近30多年来中华民族取得的一个个令世 界瞩目的成就,心中无比自豪,从1999年开始,中国成功地进行了“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飞船的发射,中国用了10余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几十年甚至百余年的航天之路。中国航天事业的丰功伟绩说明,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攀登科技高峰。我认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分步实施、积极稳妥的发展思路现在看来是完全正确的,这种小步快跑、先无人后载人的模式,安全、稳妥,尊重规律,必将引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继续蓬勃发展,载人航天工程的稳步推进,是我国国力强盛的标志,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将在当代得到完全的实现。

我们相信党、相信政府,决心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让祖国更富强,再次对“神十”升空表示祝贺,祝航天英雄们顺利完成各项科考任务,平安归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三号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2013年12月2日凌晨2点17分,我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送入太空。由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组成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总重近3.8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后,“玉兔”号将驶离着陆器进行为期约3个月的科学探测,着陆器则在着陆地点进行就位探测。为满足嫦娥三号入轨精度要求,中国目前推力最大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进行了多项技术状态改进,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这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86次飞行。探月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实施的又一重大航天工程。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是中国太空计划的最新一步,也是中国全球地位不断提升的标志。我国有望在2020年前实现月球无人采样返回,从而完成无人探月工程“绕、落、回”三个探测阶段,为下一步载人探月奠定基础。

10、张林琦团队经过三方合作,看清了预防艾滋病的“攀登珠峰之路”。此项科研成果将对阻断和减缓艾滋病毒通过粘膜途径感染(性接触)在普通人群中的流行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社会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