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有关惊蛰的古诗词【推荐20篇】

浏览

2488

作文

468

遇见最美古诗词

全文共 1063 字

+ 加入清单

古诗中蕴涵着的花 “古诗”,虽只有两个字,却包含着无限的情怀,无尽的美景……其实,你要是仔细寻找,还会发现,古诗中还蕴藏着一片大自然! 要说花,就必须得说说花王——牡丹。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那句“天下真花独牡丹”更是证明了牡丹百花之王的地位。

唐朝,牡丹更是王室中的“宠儿”,刘禹锡就曾说:“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瞧,小小一朵牡丹花开花时节竟能震动京城。牡丹的雍容华贵,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贵妇,古时的美人杨贵妃就最喜欢北平稀有的绿牡丹,怪不得唐朝的罗隐在《牡丹花》中写到: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与牡丹相比,桃花就像一位小家碧玉。虽羞答答的却有股清秀非凡的感觉直逼而来。桃花妹妹可真爱美,浓妆艳抹打扮得花技招展,艳而不妖,恰到好处

。我现在终于明白什么叫“每对春风竞吐芳,胭脂颜色更浓妆。”桃花色彩缤纷,红似火,粉似霞,也有素面美人,白似雪……每种桃花都让人爱不释手,真是“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

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从古至今就是诗人名士所赞诵的对象。荷花凭借婷婷玉立的姿色,心旷神怡的芳香,吸引着无数人,荷花,哦不,就是花蕊,含苞欲放的花骨儿躲在茂密的荷叶中,可那尖尖的头儿藏不住,就成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像水一样清嫩的荷叶就如一池无暇的翡翠,绿得沉迷,绿得心醉。绿叶陪红荷,好一幅“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那楚楚动人的花瓣,新雨后梨花带雨的脸蛋,婀娜多姿的身材,亭亭玉立的气质,无不在诉说“出污泥而不染, 清涟而不妖。”岁寒三友也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先说梅吧!《梅花》中立在墙角迎着严寒盛开的梅花,有股高洁坚强的意志。

《墨梅》中只愿留下清香的梅花,抒发了梅与世无争的高尚品德。《红楼梦》中“千红万紫,终让梅花夺魁”的诗句,同样写出了梅花与世无争的品德,却隐约流露出一种自有专长的傲慢。有些梅花却平白无故地遭受百花的嫉妒,就似“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喔,这朵梅花却又是这样的傲骨,这样的无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再说说竹!民以食为天,可大诗人苏轼却说:“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听,多有趣,吃饭时可以不要吃肉,可居住时却不能没有竹子。《竹石》中写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把竹子不畏风雨,不怕困难的顽强品质,描绘得淋漓尽致。

古诗是一个放大镜,帮助我们仔细寻找大自然中的美。古诗奇就奇在用朴素的文字描绘不平凡的情操;妙就妙在能借用普通的事物,抒发出不平凡的感情;美就美在使人意犹未尽,回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惊蛰养生食物

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早春时节冷暖变化无常,昼夜温差大,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该院心内科专家吴瑰丽说,春季气温不稳定,气压变化大,气候也比较干燥,体内的血液粘稠度就会增高,血液流动速度减慢,加上血管收缩时间相对延长,一些人尤其是老年人因为血管硬化,难以适应环境温度变化,容易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的,甚到还会诱发脑溢血、中风、心梗等。因此,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的病人尤其需要注意。

穿衣以捂为主

惊蛰时节尽管天气转暖,但气温变化较大,尤其晚上和中午的温差相当大,大家在穿着上要注意保暖。因此,此时节在穿着上还是要以“捂”为主。

饮食清淡多吃梨

中医专家腾劲松说,春季饮食调养要注意投脏腑所好。春季阳气初生,应该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为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可适当多吃能升发阳气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荠菜、花生、虾仁等。但此时正值仲春,肝气正旺,易伤脾,故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多吃大枣、锅巴、山药等甜食以养脾,可做成红枣粥、山药粥、芝麻粥等。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等。

早睡早起去“春困”

春天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在春光中舒展四肢,呼吸新鲜空气,以顺应春阳萌生的自然规律,使自己的精神愉悦,同时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保持身体健康。

心平气和,慎动肝火

惊蛰时节,人的肝气旺盛,往往易出现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血压升高等表现。

因此,要注意避免过量饮酒、熬夜;随时保持心平气和,不要大悲大喜,戒躁戒怒,否则肝气升腾太快,易患眩晕、中风之病。同时可以每天饮用冲泡的玫瑰花水,以起到疏肝解郁、养颜美容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遇见最美古诗词作文600字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卷帘西风,人比花瘦。

——题记

雨后的梨花,或浓或淡一色的浅素淡白,口中默念着李清照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却全然没有李清照的那种洒脱和悠然。微风吹过,一团团一簇簇的梨花随着雨滴飘落在水塘中,但见那“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的景象。

在第一次感受到李清照的美时,就十分的喜欢上了这种婉约的才女。第一次读到的便是李清照的《鹧鸪天》,在不停地朗读之后,深深地记住了这个词中的景。每每在梦中梦到的便是那阳光照射着的镂刻着花纹的窗子,和李清照描绘的那棵怨恨昨夜寒霜的梧桐树。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每当读到这句词,便开始想去体会团茶的那份苦涩和李清照心中的悲凉。回想《点绛唇》中的那份初恋的美好“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而李清照又是怎样在哪悲凉中写出这样青春阳光的语句来的呢?

留一点诗意给自己,像李清照那样向往着用酒和诗意,来摆脱忧愁的生活一样。喜欢着李清照的心境,却又有一丝忧愁,为什么他不能走出那份悲伤,去面对明日的阳光,体会生活中的美好?她曾在黄昏之时东篱把酒;她曾在醉意中误入藕花深处;它曾在酒醒之后询问海棠依旧。但做了那么多,她也依然没有忘记心中的悲伤,尚未经历过这种夫死流离,国破家亡的我,又有什么资格去为李清照叹息伤感。

愿她留一丝阳光给自己,忙时井然、闲时自然、顺多偶然、逆多必然、得之坦然、失之怡然。愿自己能真正读懂他的悲伤,愿自己遇见黄昏之后,东篱把酒。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遇见最美古诗词

全文共 771 字

+ 加入清单

恋不完的,如画江山;说不尽的,盛世中华;美不过的,悠悠诗词。

——题记

是什么,如动人的乐曲,辗转千年仍悠扬婉转;是什么,如壮丽的山河,磅礴大气摄人心魂;是什么。从历史的长河中缓缓走来,印在了被风霜渲染发黄的纸页间:又是什么,千百年来在神州大地潺潺地流淌,生生不息——是动人的悠悠古诗词,是如诗如画般的语言,是铮铮作响的呼唤呐喊!

我爱你,唐诗。爱你令人如痴如醉的古淡清醇,爱你带给人无法言说的美丽和忧愁,爱你留给世间难以忘却的厚重与大气。古老的音律开始变奏,你浑厚如黄钟大吕般的音符直贯苍穹,响彻历史!我用心聆听你呼唤灵魂的声音,通过想象去触摸你的轮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我听到李太白的豪迈与自信。梦回唐朝,我想与李太白一道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我想与他并肩走天下,学诗问道:我更想与他在花间对酌,在月影下舞剑。太白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从字里行间中我见识了唐朝的情,唐朝的气度!“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我看到了唐玄宗的痴情,听到了马嵬坡下的一声声悲叹。唐玄宗,你的声音,诉说着一种沧桑,诉说着一个泱泱大国的故事!

我爱你,宋词。我爱东坡的豪迈奔放,也爱易安的婉约深沉。东坡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他不被“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触动,只愿“江海寄余生”。我爱他这份淡泊与豁达。易安挥洒愁闷,舍掉了手中易逝的黄花。看透了沧桑变幻的她,在雁字回时,勤修《金石录》,在梧桐冷雨之夜,考撰《漱玉词》。她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孤灯,蹒跚地走过,走过了一个词的时代。我爱易安的黄花,随风而逝,哀而不伤。它的颜色虽与世人心中的颜色不同,却总能显出奇异的光彩。

漫步你飘过的地方,我手心的雪花温暖融化,我梦想的枝头缀满星光。中华古诗词,你的美丽,让人心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梅花的古诗词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1、《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梅花绝句》

宋·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3、《卜算子·咏梅》

现代·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4、《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5、《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6、《墨梅》

宋·居简

莫恨丹青废画工,不须求异只须同。

玉容不及寒鸦色,故托缁尘异汉宫。

7、《早梅》

唐·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村前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8、《墨梅》

明·张臬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9、《早梅》

宋·李公明

东风才有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

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10、《墨梅》

金·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夏馥从来琢玉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惊蛰怎么读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惊蛰这个词语,你们会读吗?惊蛰,其中的蛰,肯定会难到很多人,很有多种错误的读法。那么,关于惊蛰怎么读,你们是怎样读的呢?你们想了解正确的惊蛰读法吗?那就来看看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惊蛰怎么读这样的内容吧!

关于惊蛰怎么读,惊蛰,汉语拼音是:jingzhe(蛰是二声)。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蛰是藏的意思。

在讲惊蛰怎么读的同时,也让我们来了解一些惊蛰相关的读法吧!

1.

(形声。从虫,执声。本义:动物冬眠,藏起来不食不动)

2.

同本义 hibernate

蛰,藏也。——《说文》

蛰,静也。——《尔雅》

蛰虫始振。——《吕氏春秋·孟春》

龙蛇之蛰,以存身也。——《易·系辞下》。虞注:“蛰,潜藏也。”

3.

又如:蛰地(谓潜藏在地下)

4.

虫类伏藏洞穴不出 seclude

掌攻蛰兽。——《周礼·穴氏》

5.

又如:蛰户(动物藏伏的洞穴)

6.

喻潜藏而未披露 conceal

久蛰之人心。——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常用词组

1.

蛰藏 zhécáng

torpor 蛰居,潜藏

蛰藏于洞窟之中

2.

蛰虫 zhéchóng

dormant insect 藏在泥土中冬眠的虫子

3.

蛰伏 zhéfú

(1)

torpor∶动物冬眠

(2)

live in seclusion∶指人蛰居

蛰伏家中

4.

蛰居 zhéjū

live in seclusion长期隐居在某个地方,不出头露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惊蛰要吃什么?惊蛰吃梨的原因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至于惊蛰吃梨,有好几个说法:1.是因为惊蛰这个节气万物复苏!惊蛰时节,乍暖还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还因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所以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此时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吃梨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2.古代时生物类别比较多,有些传染病也没有100%的特效药,而惊蛰这一天正是万虫苏醒的时候,吃梨是提醒大家小心并预防。3.惊蛰吃梨可能是因为“梨”和“犁”是同音的缘故!4.节气的习俗:苏北及山西一带有惊蛰全家吃梨的习俗,并流传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也有人说“梨”谐音“离”,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惊蛰这个节气有什么特征?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小升初作文写作技巧:古诗词常用典故

全文共 2345 字

+ 加入清单

在作文中应用一些古诗词,可以让我们的文章更加有层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词常用典故,欢迎阅读。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1987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着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8、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9、螟蛉《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

10、鸿雁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11、神器指帝位、政权。

《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12、月老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官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续幽怪录·定婚店》)。后来因此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13、陶朱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

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14、祝融

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15、秋水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惊蛰的谚语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冬虽过,倒春寒,万物复苏很艰难。

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

惊蛰不藏牛。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天气渐渐寒转暖,华北田野地化通。

惊蛰冷,冷半年。

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立春阳气转,雨水落无断;惊蛰雷打声打声,春分雨水干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惊蛰前打雷,四十五天云不开。

打雷惊蛰前,四十五日不见天。

节到惊蛰,春水满地。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春雷响,万物长。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

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节到惊蛰,春水满地。

惊蛰蛾子春分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行走在古诗词里的秋天作文

全文共 967 字

+ 加入清单

天高云淡,秋意盎然,千古文人为秋色赋词吟咏,我漫卷诗书,行走在唐诗宋词里的秋天,别有一番情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代王维在《山居秋暝》中,以十分清新的格调,将秋天演绎成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把我们带进一幅雨后山村如洗的自然画卷中,令人陶醉神往。皎皎明月,清澄空明;碧碧青松,亭亭净植;幽幽清泉,潺潺流淌……全诗动静结合,含蕴丰富,营造出一个清澄透明、雅致空灵的迷人世界,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作者的高洁情怀。“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宋代范仲淹的《苏幕遮》声情并茂,意境阔大。这里,碧云蓝天,黄叶满地,无边的秋色连着水波,寒烟凄迷。山峰衬着斜阳,一齐倒映于河水之中,无情的芳草铺向连落日余晖都照射不到的天边。面对眼前的悲凉秋景,思乡的情怀令作者黯然感伤。乡思绵绵,乡情依依,都借助对秋色的描写,跃然纸上,构成深邃沉挚、完美融彻的艺术境界,成为千古绝唱。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代杜牧笔下的《山行》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白云升腾处依稀有些人家,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傍晚的枫林,经霜的枫叶如火如霞,竟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艳。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启迪和鼓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宋代柳永的《八声甘州》采用白描手法,融写景、抒情为一体,描绘了深秋凋零寥廓的景象,以“潇潇”秋雨、“凄紧”的霜风、“冷落”的关河、“残照”的夕阳将秋色渲染得凄清寒凉,充满了萧瑟、肃杀的悲秋情调。全诗景色苍茫壮阔,境界高远雄浑,又极富情感色彩,深受大文豪苏东坡赞赏,认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代刘禹锡的《秋词》,另辟蹊径,一扫传统的悲秋之气,唱出了一曲高昂激越的秋的赞歌。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细细品味这唐诗宋词里的秋天,让我的心灵得到诗意的栖居,生命从此多了一份恬淡与静美。

[行走在古诗词里的秋天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800字

全文共 1039 字

+ 加入清单

无聊之时,翻开了你,便被你那优美,富有哲理的语言吸引,很久以前便已购下了你,却从未发现你的美丽,我开始了我有诗意的人生。古诗词是人们抒发内心情感的出口,是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是中华文明的一种美感。学习让我们懂得了许多许多……

记得一次心情苦闷,无意间瞥见了你,你告诉我“长风波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你告诉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你告诉我“李白一生爱酒,爱剑,但在他心中,他希望别人可以看到他的才华,却一生都没有实现做官的心愿,直至近代,我们才发现李白的才华。”这样的好汉都是历经挫折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经历挫折就成功呢?

你告诉了我,失败不必气馁,重新站起才是好汉。让我知道,人生富有诗意,诗意美在书本。

记得一次考试失利,无意间又瞥见了你,你告诉我“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你告诉我“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你告诉我“生活中必然有着艰险、坎坷,但是,我们更要学习古人,学习他们那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习他们那不怕一切,勇敢向前的坚定不移的希望。”,我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你告诉我的这些不同的话。古人遭受挫折,一次次站起,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站起呢?

你告诉了我,失败不必气馁,重新站起才是英雄。让我知道,人生富有诗意,诗意美在书本。

记得一次擅长比赛输了,你已静静躺在我桌上,我想,大概是妈妈放的吧,再次翻开你,希望你给我一些建议,却意外发现,我已看到最后几页,你这次并没有告诉我之前那样的多,你只说了两句话: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起拿起一本古诗词,开始阅读吧,相信你会得到更多,会领会到更多,更会感受到更多,开始阅读古诗词,背会它们吧……”

你告诉了我,失败不必气馁,只有重新站起来才能成功。让我知道,人生富有诗意,诗意美在书本。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只是不愿意站起的人,就好比“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我们在生活中,在学习中历经挫折,也要站起,我们不要做一个被生活淘汰的人,努力去做一个生活的成功者,因为生活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一样的起点,积极面对生活,让世界因我而美丽,让我们的人生,因挫折,而变得更加出彩。

曾经的你,封面布满灰尘,被尘封在书桌的角落,现在的你,已有一个书皮,被风抚在卧室的床头,感谢有你——《重温最美古诗词》,你告诉我的道理,大概,大概永远也写不完吧。

感谢有你——《重温最美古诗词》,人生富有诗意,诗意最美就在你。让我们一起再次翻开它,学习到更多更多的道理,学习中华文化,开始阅读《重温最美古诗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遇见最美古诗词作文700字

全文共 709 字

+ 加入清单

我爱盛唐,因为那儿有看也看不完的风景名胜;我爱唐朝,因为那儿有数也数不尽的奇珍异宝;我爱盛朝,因为那儿有说也说不完的功臣名将;我爱天朝,更因为那儿有最璀璨的文化财富——唐诗。我可以从这里,读出诗人的喜怒哀乐,离别,愁苦与励志。

离别,自古从今都是一个伤感的话题,不论是朋友,亲人,都令人舍不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对好友的离别感到伤感,请友人再尽一杯,以免西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像他这样的好朋友了。又或是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出王勃对朋友的劝勉;只要有知己,在遥远都好似在你我身边。

山水,是游玩时必赏的风景,无论是因景而发的快乐还是触景生情的怨念,都在诗人笔下淋漓尽致。“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边从杜牧游山村时脱口而出。可见,一副美景可以令人多么开心,“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伤感风景伤感情,塞外送别,军中送客之情便由岑参留给了后人。

家乡,一个美好的字眼。父亲的责骂,母亲的呵护,同游的伙伴。实在令人向往,但是,常年在外,回不去家乡,思乡之情便从心而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自己孤身一人漂泊在外,着实令人心疼。孟浩然看到孤帆从天边划过,便心生返乡之念“乡中泪客尽,孤帆天际看。”若你真的思乡,便归去看望吧!

哲理,作为人们吸取教训所生出的感叹与经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便常常教导着我:当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但你还有窗,就算不相信,也至少过去推推看,或许,还有一线希望。

唐诗,透漏的感情,无论是离别,快乐,忧愁,思乡还是哲理,常常令我如痴如醉,沉浸其中,世上优秀的唐诗灿若繁星,星罗棋布,让我们追寻古人的足迹,体会古诗词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遇见最美古诗词

全文共 1255 字

+ 加入清单

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

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

这是陶渊明《连雨独饮》中说过的一种状态。“任真”二字指的是一个人内心的率真性情,天性本真的流露。今天的人上一点年纪就会觉得天真是一种不成熟,其实不然,天真不等于幼稚。天真是那种历经沧桑磨洗不掉的至真至纯的性情。在中国文化中,万物有性,所谓“人性”,是纯粹率真的永不泯灭。

一个人要怎么样才能保持自己内心的天真呢?

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庄子·杂篇·渔父》中“法天贵真”说得好:取法于天的是什么?是人在行为上效法自然,不过多地束缚自己,不太多地压抑自己。在《归去来兮辞》里,陶渊明召唤自己远远地离开社会角色的实现,渐渐地回到天性本真。我们提起田园诗,总会说它的景色写得多么浅淡,它的词句白描般的优美,它的风光让我们赏心悦目。其实这一切还不是它最可宝贵的。抱朴含真才是田园诗真正的核心价值。人怎么样才能够欣赏真正的自然,能够不矫情,不做作,不雕琢,不违心,真正学会与自然相处,取决于他心里的一份天之本真。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说:“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心”与“形”是两个存在,“心”是自我,“形”是需要名与利的外人外物,“心”一旦做了“形”的仆人,自我便被外人外物所奴役,这件事情还不让人失落,还不令人悲伤吗?

好在迷失不久,还有年华回得来。诗人在归乡的路上,不断地问划船的人离他们家还有多远——“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这条归来的路,他难道不认识吗?他为什么要一遍一遍地追问别人呢?这份惶惶然的喜悦只是因为心情实在太迫切。“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这里的“帝乡”是指仙界,人在那儿长生不老当神仙。古时的人无非在求两件事,第一求富贵,第二求长生。这两个心愿我们今天也有,我们此刻能够过得更富足一点,这叫好;我们富足的日子过得更长久,那就更好。但是这两样东西,都不是陶渊明想要的。我们看见富贵的时候,钱财来了,它一定会拿走你生命里的另外一些东西。比如说你要失去悠闲,甚至要丧失一些尊严;你要对一些人去赔笑,甚至要做一些违心的事情,才能换来这点富贵。而陶渊明之所以成为陶渊明,是因为只有他为了不失去宁可不得到,因为失去的是人生命的本真。不是陶渊明不想要富贵,而是他不想用自我与富贵做交易,不想用一个面目全非的自我去换五斗米的富贵。我们都想得到,但我们很少看见失去。人人想长生,想成仙,陶渊明却早看得明白,“帝乡不可期”。真有仙境吗?我们今生可以羽化成仙吗?他认为这件事达不到,所以他就不抱虚幻期待。

两个愿望都没有了,剩下的是什么呢?“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是陶渊明的日子,“良辰孤往”,独自欣赏美好的时光与风景;“植杖耘耔”,把手杖放下拿起锄头农具,耕作田地;“聊乘化以归尽”,顺其自然地过完自己的一生,乐天命,不怀疑。生命本该如此,那些山间长啸或者清流边写诗的日子,难道不是生命中最好的时光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惊蛰节气打雷农事谚语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一是雷打在惊蛰前,那一年的雨水就特别多,“雷打惊蛰前,四十九天不见天”(杭州),容易产生低温阴雨天气。但对于山区就不同了,“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雨水虽多,但对于山区农田好排水,雨多倒是一件好事。 二是雷在惊蛰当天响起,就不管种什么都丰收,如:“惊蛰闻雷米如泥”“惊蛰雷鸣,成堆谷米。” 三是惊蛰过了好多天都未听到响雷,那就会因缺雨水而影响收成。

惊蛰至,雷声起。

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

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

冷惊蜇,暖春分。

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惊蛰不藏牛。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惊蛰闻雷,谷米贱似泥。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

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二月打雷麦成堆。 惊蛰地气通。

惊蛰断凌丝。

地化通,见大葱。

正月打雷,遍地是贼!

正月雷声发,大旱一百八(即180天)。

正月雷主旱,天旱不可避免!

正月打雷秕壳飞,二月打雷谷堆堆

正月打雷土谷堆 ,二月打雷谷堆堆

正月雷打雪,二月雨不歇。三月桃花水,四月干开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与古诗词共舞作文800字

全文共 872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戏剧、书法、对联、灯谜……不一而足,丰富多彩,而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唐诗宋词。

记得幼儿园时,妈妈就教我背诗。那时我还小,哪会读懂古诗呢?所以妈妈就教一些最简单的五言诗,如李白所写的《静夜思》,然后慢慢地提高难度,开始背诵七言诗,如杜甫的《绝句》……

到了二年级时,妈妈不光让我背诵古诗,还让我了解诗人的朝代以及当时的写作背景。我慢慢地认识了唐宋八大家,认识宋朝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认识了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慢慢地,我与古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

五年级时,听说龙海市图书馆举办了“首届古诗词大赛”,我便迫不及待地报名参加比赛。图书馆还给我们发下了100首古诗词,从那开始,我一天背诵五六首古诗词,“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正如孔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我一边背诵,还一边复习,不然背诵的诗词容易忘记。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我的进步可快了!100首古诗词,基本上可以倒背如流。妈妈一有空就给我抽背,我都能对答如流,妈妈还一直夸我厉害呢!

比赛时间到了!那一天,我胸有成竹地来到图书馆,从容不迫地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我环顾了一下四周,参加比赛的人可真多呀!有大人,有高中生,有初中生,也有像我一样的小学生,甚至还有幼儿园的小朋友。大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考卷发下来了,我认真地写着,仔细地思考,生怕出一点差错。教室里安静极了,只听得“沙沙沙”的写字声。40分钟过去了,我满意地交上了答卷,兴致勃勃地走出考场,期待着能考出好成绩。

两个月之后,考试成绩从微信公众号公布出来了,妈妈兴奋地说:“儿子,你中了进士,真厉害呀!”我无比开心,无比自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真是“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妈妈是我人生的导师,我要感谢我的妈妈,是她鼓励我认真积极背诵古诗词,让我与古诗词共舞,让我在学习古诗词中慢慢成长。古诗词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还给我带来了荣誉和快乐。古诗词让我懂得了“千磨万击还坚劲,任西南北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天生我材必有用”,古诗词让我懂得了许多人生哲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惊蛰期间的谚语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惊蛰描述着雷声将小动物惊醒,预示着春天的来临。关于惊蛰,有不少的谚语。农谚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经验总结,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每年第一声春雷几时打响,在农民眼里是很重要的。在这儿介绍几个根据惊蛰何时打雷,推测未来天气和收成情况的谚语:

一是雷打在惊蛰前,那一年的雨水就特别多,“雷打惊蛰前,四十九天不见天”(杭州),容易产生低温阴雨天气。但对于山区就不同了,“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雨水虽多,但对于山区农田好排水,雨多倒是一件好事。二是雷在惊蛰当天响起,就不管种什么都丰收,如:“惊蛰闻雷米如泥”“惊蛰雷鸣,成堆谷米。”三是惊蛰过了好多天都未听到响雷,那就会因缺雨水而影响收成。

另外,再给出一些与惊蛰有关的其他谚语,供参考:

◇ 惊蛰至,雷声起。

◇ 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

◇ 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

◇ 冷惊蜇,暖春分。

◇ 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 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 惊蛰不藏牛。

◇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 惊蛰闻雷,谷米贱似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惊蛰谚语集锦

全文共 1162 字

+ 加入清单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惊蛰谚语集锦。

打井修渠能防旱,丰收靠人不靠天。

种不好庄稼一年穷,修不好塘堰一世穷。

有地有井人当家,有地无井天当家。

只靠双手不靠天,修好水利万年甜。

靠天吃饭饿断肠,脑勤手勤粮满仓。

旱年收不收,全在井和沟。

种地不修沟,好比遭贼偷。

春天不开沟,夏水无处流。

田间开条流水沟,旱了涝了都能收。

求天不如挖地。

常向天上望,不如地下挖个塘。

有田无塘,好像婴儿没有娘。

旱田变水田,一年顶两年。

小麦连年收,就怕偷懒不挖沟。

旱田靠沟,水田靠埂。

地堰开了口,跑了粮一斗。

东逛西串,不如挑沟垒堰。

明排暗浇有三利,防旱防涝还增地。

黄河水可用不可靠,单纯依靠禾苗焦。

打好机井配好套,不怕黄河水不到。

以河补源,以井保丰,两套准备,不致落空。

来水不过三五天,错过机会河道干。

来水昼夜连轴转,莫待水光干瞪眼。

一年富,拾粪土;十年富,种树木。

种树十年,强似种田。

栽树忙一天,利益得百年。

一代栽树,辈辈幸福。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人要文化,山要绿化。

栽桑栽桐,子孙不穷。

核桃树,万年桩,世世代代敲不光。

柿子核桃寿命长,子子孙孙吃不光。

百株核桃十五年,赛过百亩好良田。

核桃树,摇钱树,哪里栽,哪里富。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

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二月打雷麦成堆。

惊蛰地气通。

冬耕无早,春耕勿晚。

春耕抢墒,秋耕抢时。

先耕高亢,后耕淤洼。

先耕白塘土,后耕淤泥头。

光耕不耙耢,满地坷垃墒跑掉。

胶皮轮,拖拉机,跑运输,耕耙地,抽水、打轧高效益。

挖地如挖粮,整地如修仓。

要想收水稻,田埂先修好。

种稻靠埂,种麦靠沟。

挖塘修坝,旱涝不怕。

水利不修,有田也丢。

惊蛰断凌丝。

地化通,见大葱。

惊蛰至,雷声起。

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

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

冷惊蜇,暖春分。

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惊蛰不藏牛。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惊蛰闻雷,谷米贱似泥。

春雷一响,惊动万物。

春雷响,万物长。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

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二月打雷麦成堆。

惊蛰地气通。

惊蛰断凌丝。

地化通,见大葱。

九尽杨花开,春种早安排。

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地里吃。

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

冻土化开,快种大麦。

大地化,快种葵花和蓖麻。

大麦豌豆不出九。

豌豆出了九,开花不结纽儿。

种蒜不出九,出九长独头。

惊蛰地化通,锄麦莫放松。

麦锄三遍无有沟,豆锄三遍圆溜溜。

麦子锄三遍,麦缝像条线。

麦子锄三遍,等着吃白面。

麦子锄三遍,皮薄多出面。

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锅跑了气。

地化通,赶快耕。

到了惊蛰节,耕地不能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今日惊蛰:减油腻、戒躁怒、降肝火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6日5时56分迎来“惊蛰”节气。保健专家提醒说,此时节气温和地温回升都比较快,公众在慎动肝火的同时,还需防“春困”侵袭。

“惊蛰”时节,天气渐渐回暖,春雷开始震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提醒说,此时人的肝气旺盛,往往易出现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血压升高等表现。

她建议,为防肝火旺盛,要注意避免过量饮酒、熬夜、饮食少辣;随时保持心平气和,不要大悲大喜,戒躁戒怒,否则肝气升腾太快,易患眩晕、中风之病。同时可以每天饮用冲泡的玫瑰花水,以起到疏肝解郁、养颜美容的作用。

惊蛰时节,春光明媚,气候回暖,人们容易感到困倦、疲乏,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民间称之为“春困”。

“春困”虽然不是病,但也会影响人们日常的学习和工作,易使人出现疲劳、瞌睡、工作效率下降等。李艳玲提醒说,消除“春困”,除了保证充足的睡眠、作息规律、加强锻炼外,在饮食上宜清淡,避免食用大油大腻食品,如肥猪肉、油炸食品等。

她提示说,春季膳食要科学合理地搭配,如主食粗细粮、干稀的合理搭配,副食荤与素、汤与菜的搭配等。此外,还要多吃含有维生素B族的食品,如大豆、花生、火腿、黑米、鸡肝、坚果、菠菜、奶酪等。另外,饭量不宜过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与中国古诗词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古诗文的宝库可真是博大精深,星光灿烂,古诗文更是我国文化的精髓。

古诗文有一种精辟的美,一种其他文体无法取代的没,面对那些小说,故事,我更喜欢,喜欢它合辙押韵,朗朗上口,我喜欢它词句精练,通俗易懂,我喜欢它意优美,含有哲。古诗使人心胸豁然开朗,思想为之升华,甚至连外国人都赞叹和欣赏。

我最早的启蒙老师是妈妈,在她的指导下,我从小就对古诗产生了浓厚兴趣,刚上学的时候就会背七八十首古诗了。

古诗文不仅是我的良师,更是我的益友。记得有一次,我与同学为了一件小事闹翻,心里十分生气。这时,我想起古诗,比起古人,我为一件小事与同学争吵,破坏了我与同学之间多年的友谊,实在是肤浅啊,真不应该啊!

学习古诗不仅是一项任务,更是一种乐趣,古人的才情让后人望尘莫及,欣赏古诗文就是享受生活,品味人生,希望更多的人会与古诗为伴,与我国古文化为伍,继承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遇见最美古诗词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这是古诗《秋夕》,是我会背诵的第一首唐诗,就是它把我领入古诗的海洋。

小时侯,我和酷爱唐诗的爷爷住在一起,整日听他吟诵各种唐诗。久而久之在爷爷的熏陶之下,我也变得诗情画意起来,也常常会主动地读起各色唐诗。

一次,爷爷教了我一首《长恨歌》其中一句最令我欣赏:“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简洁明了,一针见血地表达了要我们好好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不要浪费它,要不然等老了再学就来不及了只能留下满腔的悲伤。这首诗中的“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使我很困惑,因为我不懂诗人为什么要写这句话,我觉得这句是多余的。后来我就去问学识渊博的爷爷,爷爷见了便笑着替我解答问题,原来诗人这段景物描写是为了下文的意境更好地烘托出来,能为下文做好铺垫。就这样我又从古诗里面学了一招,这招在我平常的习作中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我的作文加了不少分。所以我越来越爱古诗词了,因为读古诗不仅让我收益匪浅,还让我对习作中的写作技巧运用的更加熟练。比如我从古诗中知道了结尾要写得达到总结全文的作用,这样才能画龙点睛,我知道了写作时有些地方要高度凝练而有些地方要写得细致入微。我还知道了写作时要分段明确,条理清楚才能让人读来舒适,拿到高分。

总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古诗词我爱你!在你的身上我获益良多,我不仅收获了知识,更净化了我的灵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