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移步换景写黄河(精品20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今天小编就来分享移步换景写黄河,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浏览

7902

作文

530

黄河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黄河是中国人民的母河,大家都知道。那你知道黄河为什么变成黄色吗?我们应该怎样治理它呢?让我来告诉你吧。在几千年前,黄河的河水是透明的,那时候森林茂密,土地肥沃。许多人都来这里旅游。两岸的人们过得非常地好。

可是几百年后,黄河变了,以前透明的江水现在已经变成含沙的黄水。把两岸的百姓折腾得民无聊生。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大河。而且听说黄河每年的泥沙总重量达17亿吨。有时候在汛期,水会比平常升高很多,所以年年都闹水灾。

为什么透明的江水会变成含沙量高的黄水呢?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秦朝以后,黄土结构松散,又下了暴雨。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流进黄河。第二个是人口迅速增长,开始放牧。草原破坏,而且又砍树。没多久环境的破坏非常严重。

要把黄河治理好,就是在两岸多种点树和草。不要乱砍树木和草。否则最后糟的还是人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心中的黄河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我虽然没有目睹过黄河的雄姿,但我却为自己练了八年的钢琴而感到庆幸--此刻,我正弹着心仪已久的《保卫黄河》。

刚一开始就是双重的震音,好比千万个木桩在振击地面,发出排山倒海般的巨响,让人顿时联想到黄河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磅礴之势:河水奔涌向前,不时拍打出泥黄色的浪花。浑浊的河水滚滚而过,诉说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

接着,一段像大波浪似的乐曲由低到高,层层渐进,直至掀起又一个高潮。弹到此,我仿佛看到黄河后浪推前浪,一波连着一波,一波推着一波,一路翻滚,奔向大海的情景。

突然,“砰”的一声巨响,仿佛是古老的黄河岸边抗战的第一声枪响,奏起了中华儿女共同抗外敌的壮美乐章。黄河沸腾了!五千多年古老文化的尘封爆裂了。此时的黄河似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像一股激流,冲击着中华儿女伟大坚强的心脏,共唱悲壮的歌。黄河在翻腾,中华儿女的心也在激荡,战乱的年代将母亲河与中华儿女的心连得更紧了。

黄河毕竟是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带着对黄河的向往和敬仰,一曲终了,我奏出了我心中的黄河。在冼星海谱曲的这首《保卫黄河》中,我感受到了他对黄河的激情,也是千千万万华夏儿女对黄河母亲的热爱,这种爱是质朴而炽热的,是与生俱来的。

我虽然没有亲眼目睹黄河的雄姿与气魄,但她已永远留在了我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黄河成语

全文共 1213 字

+ 加入清单

河清海晏 河:黄河;晏:平静。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河清海竭 黄河水清,大海干涸。比喻难得遇到的事情。

河汉江淮 黄河、汉水、长江与淮河的合称。比喻胸怀宽广。

河汾门下 河:黄河。汾:汾水。隋末大儒王通(文中子)在黄河、汾水之间设馆教学,远近来此求学者达一千余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程之、薛收、温大雅等都是他的门徒,而这些人都是唐初的功臣,时称“河汾门下”。后用以比喻名师门下,人才济济或人才辈出。

河不出图 河:指黄河。黄河当中没有出现河图。古代相传每当圣明之世时,黄河便出现河图。因此黄河不出河图时则不是圣明之世。指时当乱世。

海晏河清 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负石赴河 河:这里指黄河。背着石头跳进黄河。比喻人以死明志。亦作“负石赴渊”。

砥柱中流 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带砺山河 带:衣带;砺:磨刀石;山:泰山;河:黄河。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带砺河山 带:衣带。砺:磨刀石。河:黄河。山:泰山。黄河如衣带,泰山像磨刀石。这是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旧时表示所封爵位传之久远。含有江山永固之义。亦作“带河厉山”,“带砺山河”。

中流砥柱 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鱼烂河决 鱼肉腐烂,黄河溃决。比喻因自身原因溃败灭亡而不可挽救。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论》附录汉班固曰:“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

问鼎中原 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跳进黄河洗不清 〖解释〗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同“跳在黄河洗不清”。

俟河之清 俟:等待。等待黄河变清。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实现。

砺山带河 砺:磨刀石;山:泰山;带:衣带;河:黄河。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砺带河山 黄河细得像衣带,泰山小得像磨刀石。比喻封爵与国共存,传之无穷

鲤鱼跳龙门 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黄河水清 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也比喻罕见的、难得的事情。

河山带砺 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河清云庆 黄河水清,云呈五彩。古人以为太平祥瑞的象征。

河清社鸣 《文选·李康〈运命论〉》:“夫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刘良注:“里社,神祠也。”后以“河清社鸣”为太平祥瑞的象征。

河清人寿 古时传说黄河水千年一清,因以“河清人寿”极言人之长寿。

河清难俟 俟:等待。很难等到黄河水清。比喻时间太长,难以等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描写黄河壶口瀑布的作文400字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8月5日这一天,我和妈妈坐了四个小时汽车,终于来到了壶口瀑布。还没看见瀑布,就先听到了瀑布咆哮的声音:如同龙吟虎啸、万马奔腾。我循声望去,黄河水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我兴奋不已,只想赶快见到瀑布。很快,响声越来越大,我踮着脚,向远处望去,只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侧瀑布群:一道道侧瀑布从峽顶砸入深谷,激起的水花,如烟,如雾,如雨,如尘,那声音震耳欲聋,犹如千军万马的呐喊声,震得我两腿发颤。激起的水花如雨洗晴空,把我们的身子全打湿了。虽然是侧瀑布,也非常气势磅礡!我想,侧瀑布都这样壮观,主瀑布该壮观成什么样呢?

我们继续向前走,看见比侧瀑布更大更高的瀑布出现在我们眼前:它如刀劈一样从悬崖顶上直劈而下,激起万丈高的水花,在阳光之下形成一道道彩虹。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又如闷雷炸响,震耳欲聋。那瀑布如同黄龙出山,惊涛骇浪,又如千万匹穿黄色战甲的战马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惊讶!壮观!震撼!即使你有千万双眼睛,也分辨不出哪是水,哪是天!

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壶口瀑布,远处的黄河像一条巨龙一样奔腾而去。啊!黄河壶口瀑布,你是祖国大好山河最璀璨的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黄河在呻吟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有感于《让人心痛的母亲河》

震惊哪!!!读了《让人心痛的母亲河》这篇文章,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出那种莫名的激动,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只想对全世界炎黄子孙说:口口声声地说爱祖国母亲,而真正对于祖国又做出了什么?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一开头写的一句话:“黄河让人心痛,这钟心痛要站在黄河岸边才能深切感受到。”或许真的是这样吧,我从没到过黄河,对于黄河有着太多太多美好的想象,也许是我太纯真,没有像作者那样身临其境,而看了作者对黄河的描述,我的眼前浮现了黄河的真正面孔。“河床底的淤泥形成一块块鬼裂状的干泥,两岸的崖壁经过千年雨水冲刷,日光风沙侵蚀,形成一道道巨大的沟坎,极目望去,几乎看不到绿色,船不是在水里划,而是在旱地上走……”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啊!

不难想象过去它那慈祥而美丽的面孔,然而那已成为一段永久的历史,展现在面前的却是被儿女们折腾成的千苍百孔的模样。我们可以为过去的历史所骄傲,而不能忘却如今,永远也逃避不了现实。难道炎黄子孙后代们就真的见不到神话般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大海不复回”的气势了?

历史上的农耕民族都是河流用它们的乳汁哺育出来的与其说挽救黄河,不如说挽救我们的整个民族。

黄河在呻吟,或许挽救黄河真的太难太难了,不过把它作为一次教训,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铭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节日的黄河大桥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黄河大桥是连接兰州黄河两岸的重要桥梁。

春节其间,黄河大桥被打扮得焕然一新。每根灯柱上都挂了一对火红的中国结,每个中国结下都挂着一颗小灯笼。在相对的灯柱上空悬挂着一条条造型独特的彩灯。桥头的梅花“开放”了,红的,粉的,虽然是人工制造,但是完全可以以假乱真,引得行人纷纷驻足观看。

夜幕降临,我专门来到黄河桥看夜景。桥上的灯全部点亮了,中国结流动着红光,小灯笼放射出异彩,大桥上空的彩灯五彩缤纷,眼花缭乱。桥南的花坛里闪烁着蓝色的灯光,变成了蓝宝石的海洋。花坛中间的雪松上有无数的彩色“星星”在闪闪发光。那几棵梅花树在灯光的照耀下,变成了灿烂的火树。

缓缓流淌的黄河水倒映着桥上的彩灯,波光粼粼的。桥上桥下一片流光异彩。

节日的黄河大桥真美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常见的作文写作方法——移步换景法

全文共 986 字

+ 加入清单

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常见的作文写作方法——移步换景法的内容,欢迎大家的查看!

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帐。

移步换景法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当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学家吴功正的《阿里山纪行》就采用了这种结构来描写阿里山美丽的风光。其主要表现在:

(1)把行踪交代得清清楚楚:台北—嘉义—坐火车进山—阿里山—神木—林区—曲径幽路—看到神木—下山。

(2)进山时抓住林海幽深的特征来写:原始森林广阔无边—清澈的潭水—宁静的林区—山间的青苔树—无边无际的森林—受巨创后的神木。

这样,作者以自己的行踪为线索,表现了不同时间里多种景物的风貌,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一种动态美、整体美。

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游踪线索一以贯之,来去分明。因游踪主人翁多是作者自己,所以一般都宜用第一人称。这样文章以“我”的游程为线索写,不会杂乱。

②立足点的变换必须交代清楚。移步和换景必须保持一致,决不可超越立足点去描绘景物。也就是说,随着主人公的“移步”,不断地变换立足点,有怎样的“立足点”,就应当有怎样的“观察对象”。

③要形神兼备。形,指外部状貌;神,指本质特征。描写时既不可只求“形”似,也不可有“神”无“形”,形神兼备,似“神”为主,尽量凸现被描写对象的独特性。因此,“移步换景”就绝不是自然主义的游踪写景,必须写出作者独特的感受。

④粗细要结合。粗略的勾勒和细致的描摹应辨证地统一起来,使人们对被描写的对象既有概括的轮廓印象,又能具体地觉察到景物细部情形,以便对描写对象有较全面的了解。

⑤实写与虚写要辨证地结合。描写要有虚有实,这是一般要求。“移步换景”则应以实为主,虚实结合,使读者既能看到实体,又能调动起主观联想和想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心中的黄河作文400字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叙不完,她身边发生的千万万悲欢离合的故事;描不出,她绘就的一幅副摄人心魄的图画;说不清,她成全了多少英雄豪杰的千秋大业;数不尽,她埋葬了多少暴君和奸雄……

黄帝、炎帝就曾率领着他们各自的部落,在黄河流域,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他们的子孙构成了华夏族的主体;大禹曾疏通九河,走遍了黄河下游的每一块土地;汉武帝时,曾测量地形,开凿山阜,疏决壅塞,从此以后的八百年,黄河未曾改道;河阴之变,演义了惊心动魄、你死我活的改朝换代的更替……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虽或穿过只有蓝天黄沙的莽莽荒漠,或流淌于只有高山峡谷的青藏高原,但始终却流淌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梦里,渗透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底……

我们为黄河骄傲,骄傲她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文明,骄傲她气贯长虹,一泻千里的襟怀与气势;我们为黄河而自豪,自豪她百折不挠,誓死入海的执着与忠诚,自豪她不舍昼夜,始终如一的韧劲与坚强……

但,我们应该为母亲河去思索,去反省,去觉悟……思索母亲河给我们付出了几多血汗与乳汁;反省我们又为母亲河做了哪些回报与抚慰;觉悟我们在以后该做些什么又该怎么做?

每年有十六亿吨的泥沙涌入母亲的血液;每年以十公分的高度在母亲河的血管里沉积;每年母亲河都有高低相差竟达白倍的流量……这说明了什么?又预示着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描写黄山黄河的优美段落4则

全文共 1027 字

+ 加入清单

1、黄河可真奇啊!一座座山峰玲珑俊秀。有的像雕刻着精美的香炉,有的像一层层叠叠的彩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说不尽的千姿百态,奇瑰丰美,使人怀疑它不是天然行成的,而是能工巧匠精细雕刻的。黄山啊黄山,你雄奇险峻,奇妙美丽,我深深地爱上了你,我希望能有机会在一次来欣赏你的风姿!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就说仙女弹琴吧,那美丽的仙女弹着琴,悠扬的琴声在山间久久回荡,好像在让人们评赞她的琴声。瞧,那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可爱的小狗,抬头望着月亮,好像是要到月亮上去看看吧,这就是有趣的天狗望月。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狮子抢球、猴子观海、龟鱼对望等,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2、黄山的石头,奇形怪状,千姿百态,有的像报晓的公鸡,嘴巴大大的好像在说欢迎你们呢!有的像仙人指路、有的像孔雀开屏、狮子耍球黄山的石真奇啊!有的像仙人背篓,有的像八戒吃瓜,还有的像武松打虎等等奇峰罗列,形态万千。黄山的四大景观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可我最喜欢的还是奇松、怪石。

3、黄山的松树千姿百态,无奇不有,它们都扎根在悬崖峭壁之上。但最着名的还是迎客松。迎客松的枝叶都朝一个方向伸展,风一吹,一根根枝干摇摇晃晃,好像千万只小手挥舞着,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带来。黄山的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黄山的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被人比作天然盆景,美丽而不妖,清美,挺直的身影留在心头。黄山的松奇,秀,美而挺,看着无不让人振奋。黄山归来已经很多天了,但那秀丽的风景犹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仍时刻浮现在我的脑海,我想告诉大家:黄山值得一游,如果你不去,将是你终身的遗憾。

4、黄山可真高啊!一座座山峰连绵起伏,耸立入云端。从山上好像仙人那样,能腾云架雾,悠然而去似的。黄山可真险啊!我从来没看过这样陡峭的山峰。一座座峰危屹立,怪石嶙峋。崖峭似刀削,几乎是九十度垂真的真梯,隔老远也让人心惊肉跳,好像一失足立刻就会从崖上跌下去摔的粉身碎骨似的。黄山可真险峻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黄山上的怪石,星罗棋布,点缀在波澜壮阔的黄山之中。这些石头,有的大,有的小,造型别致,有的像人,有的像怪兽,有的像物品,非常有趣。我和妈妈站在鳌鱼峰往下望,太高了!如果你一动好像就会从山崖上跌落下去。黄山乃天下第一奇山。在黄山四绝中,黄山的奇松人们更为情有独钟,在黄山的山顶上,陡崖边,滑坡处都有它们的身影,它们的潇洒,挺秀,优美,遒劲而饱经苍桑,它们给人们留下了最美好的印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有关黄河的作文资料

全文共 768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在陕西省黄陵县有黄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一、黄河的介绍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据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到距今10万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由于黄河的洪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迅速沉积,主流在漫流区游荡,人们开始筑堤防洪,行洪河道不断淤积抬高,成为高出两岸的“地上河”,在一定条件下就决溢泛滥,改走新道。黄河下游河道迁徙变化的剧烈程度,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根据有文字记载,黄河曾经多次改道。河道变迁的范围,西起郑州附近,北抵天津,南达江淮,纵横25万平方公里。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的1700多年间,黄河的迁徙大都在现行河道以北地区,侵袭海河水系,流入渤海。自1128年至1855年的700多年间,黄河改道摆动都在现行河道以南地区,侵袭淮河水系,流入黄海。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东坝头决口后,才改走现行河道,夺山东大清河入渤海。由于黄河下游河道不断变迁改道,以及海侵、海退的变动影响,黄河下游地区的河道长度及流域面积也在不断变化,这是黄河不同于其他河流的突出特点之一。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于原始人类生存。黄土高原和黄河冲积平原,土质疏松,易于垦殖,适于原始农牧业的发展。黄土的特性,利于先民们挖洞聚居。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我国古代文明的发育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早在110万年前,“蓝田人”就在黄河流域生活。还有“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等也在流域内生息繁衍。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大量古文化遗址遍布大河上下。这些古文化遗迹不仅数量多、类型全,而且是由远至近延续发展的,系统地展现了中国远古文明的发展过程。

早在6000多年前,流域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大约在4000多年前,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他部族,形成“华夏族”。后人把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黄帝出生地河南省新郑市有黄帝宫,在陕西省黄陵县有黄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迄今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3000多年。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在黄河流域和近邻地区的有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四座。殷都(当时属黄河流域)遗存的大量甲骨文,开创了中国文字记载的先河。西安(含咸阳),自西周、秦、汉至隋、唐,先后有13个朝代建都,历史长达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东周迁都洛阳以后,东汉、魏、隋、唐、后梁、后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阳建都,历时也有900多年,被誉为“九朝古都”。位于黄河南岸的开封,古称汴梁,春秋时代魏惠王迁都大梁,北宋又在此建都,先后历时约200多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最早的地区。公元前2000年左右,流域内已出现青铜器,到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开始出现铁器冶炼,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洛阳出土的经过系列处理的铁锛、铁斧,表明中国开发铸铁柔化技术的时间要比欧洲各国早2000多年。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都产生在黄河流域。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等大量文学经典,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也都产生在这里。北宋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但是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中,黄河流域及黄河下游平原地区仍处于重要地位。黄河流域悠久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十分珍贵的遗产,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二、治理黄河

治理黄河,兴修水利,历史悠久。中国最早的灌溉工程,首推黄河流域的滮池(在今陕西省咸阳西南),《诗经》中有“滮池北流,浸彼稻田”的记载。

到了战国初期,黄河流域开始出现大型引水灌溉工程。公元前422年,西门豹为邺令,在当时黄河的支流漳河上修筑了引漳十二渠,灌溉农田。公元前246年,秦在陕西省兴建了郑国渠,引泾河水灌溉4万多顷(合今280万亩)“泽卤之地”,“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为秦统一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汉朝对农田水利更为重视,修建六辅渠和白渠,扩大了郑国渠的灌溉面积,同时在渭河上修建了成国渠、灵轵渠等,关中地区成为全国开发最早的经济区。

为了巩固边陲,从秦、汉开始实行屯垦戍边政策,在湟水流域及沿黄河的宁蒙河套平原等地,开渠灌田,使大片荒漠变为绿州,赢得了“塞上江南”的赞誉。

为了保证长安、洛阳、开封等京都的供应,黄河中下游的水运开发历史也很悠久。

大禹治水的功绩,也包括治理黄河,大河上下,几乎到处都有大禹的“神工”。春秋战国以后,治河的文献记载逐渐增多,留存下来大量珍贵的史料。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下游已普遍修筑堤防。公元前651年,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提出“无曲防”的禁令,解决诸侯国之间修筑堤防的纠纷。在此后漫长的历史时期,伴随着黄河频繁的决溢改道,防御黄河水患成为历代王朝的大事,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不断堵口、修防。西汉时期,已专设有“河堤使者”、“河堤谒者”等官职,沿河郡县长官都有防守河堤职责,专职防守河堤人员,约数千人,“濒河十郡,治堤岁费且万万”,河防工程已达到相当的规模。据《汉书·沟洫志》记载,淇水口(今滑县西南)上下,黄河已成“地上河”,堤身“高四五丈”(约合9~11米),堤防也很高。《史记·河渠书》中记载,公元前109年,汉武帝令“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并亲率臣僚到现场参加堵口,说明黄河堵口已经是相当浩大的工程。史书记载最早的一次大规模治河工程是公元69年“王景治河”,“永平十二年,议修汴渠”,“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里”。“永平十三年夏四月,汴渠成……诏曰:‘……今既筑堤、理渠、绝水、立门,河、汴分流,复其旧迹’”。“景虽节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扼制了黄河南侵,恢复了汴渠的漕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北宋建都开封,当时黄河水患严重,宋王朝对治河很重视,设置了权限较大的都水监,专管治河,沿河地方官员都重视河事,并在各州设河堤判官专管河事,朝廷重臣,多参与治河方略的争议。这个时期治河问题引起很多人的探讨,加深了对黄河河情、水情的认识,河工技术有很大进步,特别是王安石主持开展机械浚河、引黄、引汴发展淤灌等,在治黄技术上有不少创新。

明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黄河决溢灾害加重,朝廷更为重视治河,治河机构逐渐完备。明代治河,以工部为主管,总理河道直接负责,以后总理河道又加上提督军务职衔,可以直接指挥军队,沿河各省巡抚以下地方官吏也都负有治河职责,逐步加强了下游河务的统一管理。清代河道总督权限更大,直接受命于朝廷。明末清初,治河事业有很大发展,堤防修守及管理维护技术都有长足进步,涌现了以潘季驯、靳辅为代表的一批卓有成效的治河专家。清朝末年及民国期间,战乱不断,国政衰败,治河也陷于停滞状态。近代以李仪祉、张含英为代表的水利专家,大力倡导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研究全面治理黄河的方略,但受社会经协件制约,始终难有建树。

纵观治黄历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所谓治河实际上只局限于黄河下游,而且主要是被动地防御洪灾。但是,悠久的治河历史,留下了浩繁的文献典籍,为世界上其他河流所罕见,是一份珍贵的遗产,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借鉴。

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关心治黄事业

从1946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黄河,治黄史册展开了新的篇章。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以下简称建国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关心治黄事业。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第一次离京外出巡视,首先就是视察黄河,作了很多重要指示,并谆谆嘱咐:“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以后又多次听取治黄工作汇报,对治黄工作作了重要指示。1964年,他已经70多岁高龄,还一再提出要徒步策马,上溯黄河源,进行实地考察,念念不忘治理与开发黄河。周恩来总理更是直接领导治黄工作,从1949年前的“反蒋治黄”斗争到编制“黄河综合利用规划”和三门峡工程建设,以及1958年大洪水的抗洪斗争等等,所有治黄工作的重大决策,几乎都是周总理亲自主持作出的。直到1976年,他已重病在身,还向去医院看望他的中央领导询问三门峡工程改建后的情况,真是为治黄事业鞠躬尽瘁,操尽了心。

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多次亲临黄河视察,听取治黄工作汇报,作了许多重要指示。

为搞好黄河的治理与开发,1950年1月25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黄河水利委员会为流域性机构,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领导,统一领导和管理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并直接管理黄河下游河南、山东两省的河防建设和防汛工作,两省的黄河河务局和沿河地、市、县的河务部门,既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会)的直属单位,又是各个省、地、市、县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这种条、块结合的独特体制,有利于组织沿河党、政、军、民团结治河,有效地加强了河防管理,对保障黄河防洪安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人民治黄事业,开始就注意调查研究,全面了解黄河河情,注重应用科学技术,搞好全面规划,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科学治黄。早在50年代初期,黄委会和有关部门就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勘测工作和科学考察,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基础资料。1954年初由国家计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计委)直接领导,中央有关部门及中国科学院负责人参加,组成黄河规划委员会,聘请苏联专家组,调集国内有关专家,集中力量,着手编制黄河治理开发规划。1954年10月底提出“黄河综合利用规划”,经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审议通过,决定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批准了规划的原则和基本内容,并责成有关部门按时完成治理开发的第一期工程。

与历史上众多的治黄方略相比,“黄河综合利用规划”的特点是:(1)这个规划的编制是政府行为,批准后的规划就是指导治黄建设的依据;(2)统筹考虑全流域的治理与开发;(3)突出综合利用的原则;(4)对水和沙都要加以控制和利用。规划明确指出:“我们对于黄河所应采取的方针,就不是把水和泥沙送走,而是要对水和泥沙加以控制,加以利用。”第一,在黄河干流和支流上修建一系列的拦河坝和水库,拦洪、拦沙、调节水量、发电、灌溉。第二,主要在甘肃、陕西、山西三省,展开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工作。既防治了上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也消除了下游水害的根源。规划对干流工程、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和上中下游的灌溉发展都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修建三门峡大水库拦洪拦沙,尽快解除下游水患的安排。规划的研究和编制,以及治理开发技术措施的拟定,既汲取了前人的治黄经验,又采用了当时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黄河规划,是治黄事业迈向新时代的一个鲜明标志,对动员全国人民关心和支持治黄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治黄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治黄工作经历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逐步深化了对黄河河情的认识。在治黄进程中,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对黄河治理开发规划和建设安排作了一些重大的调整。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下达了《关于黄河治理开发现划修订任务书》,要求对黄河规划进行一次系统的修订,进一步推进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此后,黄委会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流域内各省区相继开展了各项规划研究工作,通过反复研究和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于1996年初完成了《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并于1997年经国家计委和水利部审查上报国务院。这个“规划纲要”,总结了人民治黄的实践经验,利用科学研究新成果,根据各方面情况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今后进一步治理开发黄河的方向和重大措施,以及2010年前的治黄建设安排,为治黄事业的发展绘制了一幅新的蓝图。

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和支持治理黄河,重大治黄建设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时付诸实施,有力地推进了治黄事业的发展。

以往的治河历史,主要是在下游修守堤防,单纯防洪。新中国的治黄工作,比过去有了质的飞跃。一开始就是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安排,标本兼治,除害兴利,全面开展流域的治理开发,有计划地安排重大工程建设。中央各有关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参加治黄工作,依靠科举技术进步治理黄河,无论是关于黄河问题的勘测研究,还是治黄建设的规模,都是以往任何时代不能比拟的。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建设,黄河上中下游都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治理开发,基本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蓄泄兼筹的防洪工程体系,建成了三门峡等干支流防洪水库和北金堤、东平湖等平原蓄滞洪工程,加高加固了下游两岸堤防,开展河道整治,逐步完善了非工程防洪措施,黄河的洪水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防洪能力比过去显著提高。在黄河上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广泛开展了水土保持建设,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互配合,治坡与治沟并举办法,治理水土流失取得明显成效。截至1995年底,累计兴修梯田、条田、沟坝地等基本农田7755万亩,造林11802万亩,兴建治沟骨干工程854座,淤地坝10万余座,沟道防护及小型蓄水保土工程400多万处,一些地区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开始有所改善,输入黄河的泥沙逐步减少。依靠这些工程措施和广大军民的严密防守,连续50年黄河伏秋大汛没有发生洪水决溢的灾害,扭转了历史上黄河频繁决口改道的险恶局面,保障了黄淮海广大平原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发展。黄河的水资源在上中下游都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利用。流域内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3147座,总库容574亿立方米,引水工程4500处,黄河流域及下游引黄灌区的灌溉面积,由1950年的1200万亩发展到1995年的10700万亩,流域内河谷川地基本实现水利化,黄河供水范围还扩展到海河、淮河平原地区。在黄河干流上于1957年开工兴建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此后,相继建成了刘家峡、龙羊峡、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三盛公、天桥等7座水利枢纽和水电站。目前正在建设小浪底、万家寨水利枢纽和李家峡、大峡水电站。已建在建的干流工程,总库容563亿立方米,发电装机容量900多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336亿千瓦时,约占黄河干流可开发水力资源的29%。这些水利水电工程,在防洪、防凌、减少河道淤积、灌溉、城市及工业供水、发电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促进了沿黄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治黄50年,除害兴利成效显著,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绩,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四、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是关系国家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治理黄河,又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在全国的大江大河中,黄河的治理任务最为繁重。黄河流域西北紧临干旱的戈壁荒漠,流域内大部分地区也属干旱、半干旱区,北部有大片沙漠和风沙区,西部是高寒地带,中部是世界著名的黄土高原,干旱、风沙、水土流失灾害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据目前的调查研究资料,流域内风力侵蚀严重的土地面积约11.7万平方公里,水力侵蚀面积约33.7万平方公里,通称水土流失面积45.4万平方公里。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河多年平均来沙量达16亿吨,年最大来沙量达39亿吨,成为世界上泥沙最多的河流。上中游地区土壤侵蚀产生的大量泥沙不断输往下游地区,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冲积塑造了黄淮海大平原。同时,黄河的频繁泛滥、改道又给下游平原地区造成巨大的灾难,黄河洪水威胁,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治理黄河,是防止荒漠化继续向东南扩张的前哨战,是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再造山川秀美西北地区的重大措施,也是消除下游水患,保障广大平原地区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黄河流域又是资源丰富、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地区,治理和开发黄河,对保证全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黄河流域范围内总土地面积11.9亿亩(含内流区),其中耕地约1.79亿亩,林地1.53亿亩,牧草地4.19亿亩,宜于开垦的荒地约3000万亩。黄河下游现行河道洪泛可能影响范围的总土地面积1.8亿亩(12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亿亩,虽然不在流域范围以内,但仍属黄河防洪保护区。据1991年的资料,流域内探明的矿产有114种,在全国已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中,黄河流域有37种。具有全国优势(储量占全国总储量32%以上)的有稀土、石膏、玻璃用石英岩、铌、钼、煤、铝土矿、铝、耐火粘土等8种。其中,煤炭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己探明煤产地685处,保有储量占全国总数的46.5%,资源遍布沿黄各省区,而且具有品种齐全、煤质优良、埋藏浅、易开采等优点。石油、天然气资源也比较丰富,加上黄河干流的水力资源,实属全国的能源富足地区,也是21世纪全国能源开发的重点地区。

黄河水少沙多,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约580亿立方米,只占全国总量的2%,水资源贫乏,对于西北、华北缺水地区,黄河水资源尤其宝贵,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按照全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发展规划,黄河上游沿黄地带和邻近地区,将进一步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和能源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逐步建成开发西部地带的一个重要基地。黄河上中游能源富集地区,包括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河南的广大区域,将逐步建成以煤、电、铝、化工等工业为重点的综合经济区,成为全国重要的煤炭和电力生产基地。同时要大力开展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黄河下游沿黄平原,仍然是全国工农业发展的重要基地。黄河的治理开发促进了黄河经济带的发展,沿黄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又对治理黄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黄河治理与开发虽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今后的治理任务还十分繁重。防治水土流失、消除下游水患、合理利用水资源等都需要进一步解决。客观情况也在不断发展,对黄河河情的认识也需要不断深化。我们坚信,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经过一代一代人长期地、持续地奋斗,消除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母亲河——黄河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曾有多少诗人抒写它的雄壮,曾有多少旅行家赞叹它的恢弘,它又曾使多少战士斗志昂扬?我多么想一览它的雄姿!

暑假里,太阳无情地炙烤着大地。我们一家三口和表妹一起顶着炎炎的夏日,去黄河大堤看黄河。

还没到停车的地方,妹妹就嚷着要下车。我虽然制止了妹妹,但心里也想快点见到黄河。这时已经隐隐约约可以听到黄河水不停涌动的声音,湍急的流水声使我的心情激动起来。

终于站在了黄河大堤上,滔滔的黄河水后浪推着前浪。棕黄色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又像千万头雄狮,奔腾咆哮,昼夜不息。它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奔向遥远的东方。新鲜的空气,迅疾的流水,还有眼前的气势非凡,无不激起我的豪情壮志。

正在我心中万分感慨的时候,妹妹打乱了我的千万思绪。她拍了一下我的背,兴奋地说:“咱们一起去那边看看,那里围了好多人啊!”说着便拉着我往那儿跑。原来是一个当地的老爷爷,在讲龙门的英雄故事,他显得有些激动,时不时做个动作,旁边的人纷纷拍手叫好。壮丽的黄河作背景,“哗哗”的流水为伴奏,听着悠久的故事潺潺流淌,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呀!

黄河真是大自然的杰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游黄河石林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早就听说咱们甘肃省景泰县有个黄河石林,因神奇而闻名于世。今年暑假,我怀着好奇心游览了黄河石林。

进了石林,在山间小路中悠闲地走了一会儿,不知不觉中,便到了第一个景点———笑口常开。向山壁上看,只见半山腰有一个溶洞,形状与人在笑的时候的口形十分相似,这张“嘴”似乎是被什么天大的喜事逗得欢乐开怀,正笑得合不拢嘴呢!

走过“笑口常开”我们继续进发,我们又来到了另一处景点———十二生肖。只见在山壁上有一处地方长满了青苔,仔细一看,原来那些青苔的形状正好是十二生肖中各个动物的样子,瞧,那只狗好像看见了一块骨头,正在向前奔跑;瞧,那只老鼠鬼鬼祟祟的,似乎正准备偷大米呢……它们一个个活灵活现地展示自己,像一个个活生生的动物一样。

看完后,我们又踏上旅途,这一路上我们又看了许多景物,大象戏水、美猴王、霸王别姬、龙腾虎跃、猴子偷桃……

它们纷纷排列在你面前,向你微笑,向你絮絮低语,每一个景点都像一幅优美的画,一首优美的诗。

之后,我们又来到了著名景点———四大伟人。只见山顶屹立着四块巨石,人们把这四块巨石以伟人命名,分别是毛泽东、斯大林、罗斯福与丘吉尔,四个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伟人,仿佛在蛲着世界,关注着世界和平大势……

导游告诉我们,这些景物全是自然形成的,“自然形成”这四个字让我对大自然神奇的力量产生了无比的敬畏。

黄河石林真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黄河的成语

全文共 1213 字

+ 加入清单

河清人寿 古时传说黄河水千年一清,因以“河清人寿”极言人之长寿。

河清难俟 俟:等待。很难等到黄河水清。比喻时间太长,难以等待。

河清海晏 河:黄河;晏:平静。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河清海竭 黄河水清,大海干涸。比喻难得遇到的事情。

河汉江淮 黄河、汉水、长江与淮河的合称。比喻胸怀宽广。

河汾门下 河:黄河。汾:汾水。隋末大儒王通(文中子)在黄河、汾水之间设馆教学,远近来此求学者达一千余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程之、薛收、温大雅等都是他的门徒,而这些人都是唐初的功臣,时称“河汾门下”。后用以比喻名师门下,人才济济或人才辈出。

河不出图 河:指黄河。黄河当中没有出现河图。古代相传每当圣明之世时,黄河便出现河图。因此黄河不出河图时则不是圣明之世。指时当乱世。

海晏河清 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负石赴河 河:这里指黄河。背着石头跳进黄河。比喻人以死明志。亦作“负石赴渊”。

砥柱中流 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带砺山河 带:衣带;砺:磨刀石;山:泰山;河:黄河。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带砺河山 带:衣带。砺:磨刀石。河:黄河。山:泰山。黄河如衣带,泰山像磨刀石。这是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旧时表示所封爵位传之久远。含有江山永固之义。亦作“带河厉山”,“带砺山河”。

中流砥柱 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鱼烂河决 鱼肉腐烂,黄河溃决。比喻因自身原因溃败灭亡而不可挽救。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论》附录汉班固曰:“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

问鼎中原 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跳进黄河洗不清 〖解释〗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同“跳在黄河洗不清”。

俟河之清 俟:等待。等待黄河变清。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实现。

砺山带河 砺:磨刀石;山:泰山;带:衣带;河:黄河。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砺带河山 黄河细得像衣带,泰山小得像磨刀石。比喻封爵与国共存,传之无穷

鲤鱼跳龙门 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黄河水清 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也比喻罕见的、难得的事情。

河山带砺 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河清云庆 黄河水清,云呈五彩。古人以为太平祥瑞的象征。

河清社鸣 《文选·李康〈运命论〉》:“夫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刘良注:“里社,神祠也。”后以“河清社鸣”为太平祥瑞的象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寒假游黄河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盼望已久的假期来临,我感到了十分的高兴。这一个假期虽然十分的寒冷,但是我们感到无比的激动,欢快。

假期中,远在东北的叔叔一家来到了我们的家里,我感到了十分的高兴。叔叔他们从来没有见过黄河,我说:“不如我们明天去黄河”。婶子说:“行啊,我可从来没有见过黄河,真想去见一见。”叔叔也赞同。于是我们说好明天就去黄河。

很快的第二天来到了,我一想到去黄河就感到了十分的高兴。叔叔他们忙完自己的事情我们就出发了。我们走是已经11点多了。我献出来借了一辆车子给叔叔。叔叔带着婶子,我带着妹妹。买了一点吃的就出发了。我们顺着公路向下骑。

我们气得很快,于是很快的便带了田山。我们在小卖铺中,买了几瓶饮料,买了点吃的东西当作午餐。我没顺着路器,一会儿便到了黄河。

来到了黄河,看见了黄河。真是感受到了黄河,母亲河的伟大。看不见黄河的两头。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我越来越感到黄河的伟大,感到黄河的奇妙。我们在黄河边上吃完了饭。黄河的那一边,把脚放到黄河里,真是感到无比的凉爽。我们在环河边上玩了很长时间。快天黑时我们又踏上了回家的旅途。

今天是我在放假这几天玩得最好的一天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黄河在我心中作文600字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从我们懂事开始,黄河就围绕在我们的耳畔,她奔流不息,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古国文化。黄河,你从昆仑山脉,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最终注入渤海。你像“几”字一样贯穿了亚洲平原,你像中华民族的血液流经中华大地。黄河,你顽强拼搏,努力积极,永不屈服,这象征这我中华民族的精神。

妈妈告诉过我一个神话,说:“女娲创造了人类以后,但怪兽们经常侵害老百姓,但女娲却不能阻止,女娲觉的自己很无用,便把自己关在了千年屏障里,每当她想起自己的人类是便热泪而下,女娲的泪珠变成了黄河,冲破了高山,跃过了河流。

黄河以她的魄力;带来了诗情画意般长河落日的朦胧;带来的磅礴大气的茫茫九派;带来了秦砖汉瓦的质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返。诗仙李白写出了黄河的气概。又等是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黄河你一丝不苟的为百姓提供了水源,舍己为人,你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顽强拼搏,积极向上。

黄河,你那震耳欲聋的涛声,滔滔不绝。你那波涛汹涌的壮丽景象,气势磅礴,让我想起了一首让我激奋的歌:马在吼,风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黄河之水天上来》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光未然

黄河! 我们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于是饥饿和死亡,像黑热病一样,在黄河的两岸传染!啊,黄河!

你抚育着我们民族的成长:你亲眼看见,这五千年来的古国

遭受过多少灾难!自古以来,在黄河边上展开了无数血战,让垒垒白骨

堆满你的河身,殷殷鲜血染红你的河面!但你从没有看见敌人的残暴

如同今天这般;也从来没有看见黄帝的子孙像今天这样

开始了全国动员.在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

散布在敌人后面;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展开了英勇血战!

啊,黄河!你记载着我们民族的年代,古往今来,在你的身边

兴起了多少英雄豪杰!但是,你从不曾看见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

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他们的热血;

英雄的故事,像黄河怒涛,山岳般地壮烈!啊,黄河!你可曾听见

在你的身旁响彻了胜利的凯歌?你可曾看见祖国的铁军

在敌人后方布成了地网天罗?他们把守着黄河两岸,不让敌人渡过!

他们要把疯狂的敌人埋葬在滚滚的黄河!啊,黄河!你奔流着,

怒吼着,替法西斯的恶魔唱着灭亡的葬歌!你怒吼着,叫啸着,

向着祖国的原野,响应我们伟大民族的胜利的凯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保护黄河倡议书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知道,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发源于约古宗列曲,河水清澈见底,它哺育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哺育了我们炎黄子孙,它无私的奉献着自己,在它漫长的旅途中有许多著名景观可供人们参观,人们还用黄河来发电以及灌溉。可是,人类还不满足,近几年因为人们的滥砍乱伐,使得黄河两岸的植被不断遭到破坏,草木越来越稀少,大量的泥沙使原本清澈的河水变得污浊不堪,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黄河”,为了保护我们的母亲河,为了能让黄河变回到原来的样子,我提出以下几点倡议:

1、不要往黄河里扔垃圾、废电池以及食品包装袋等。

2、选一个好日子拎上水桶,扛几棵树苗,拿上铁锹,到黄河边上植几棵树苗,为防止水土流失尽一份力。

3、如果看到有人往黄河里扔垃圾、废电池等要及时制止。

4、保护黄河里的珍惜水生动物,不要滥捕滥杀,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这样,就可以让母亲河重新像原来那样灵秀和清澈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黄河的咆哮,环保的呼唤

全文共 1089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变得越来越不环保。地球妈妈由蓝色和绿色慢慢变成了黑色,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中国的标志。黄河水养育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子孙,但有时它的肆虐、泛滥也给平民百姓带来了灾难。

从大禹治水开始,黄河就开始危害起周围的平民百姓。许多房子被它的巨浪摧毁,百姓痛苦万分,黄河周围的地方常常有哭声传来。我们与黄河奋斗了几千年,结果还是无济于事。为了不让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成为祸害我们中华民族的大罪人,1998年初,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163位院士,联名向海内外炎黄子孙发出郑重呼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然而,拯救母亲河可不是随随便便说一两句话就可以做到的。首先,就得了解黄河。

黄河母亲像甘肃兰州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长河。它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黄河的含沙量是长江的68倍。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这些泥沙足以形成一个沙漠。问题就在这4亿吨泥沙上。它使河床逐年升高,挡住了黄河水的去路。河水越积越多,结果河水就会漫出来,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了解了黄河,就该看看是什么导致大量泥沙流入黄河了。其实,黄河并不是本身就如此肆虐、泛滥,而是人们的不环保和无知造成的。据科学家研究,导致黄河流入如此大量的泥沙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变寒,暴雨不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黄土高原又有大量黄土,松散的黄土被暴雨一冲,很容易就崩塌,流入黄河。二是中国人口逐渐增加,而且无限制地开垦放牧,黄土高原植被遭到十分严重的破坏,失去了天然的保护层。黄土露出黄土高原的表面,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让稻田的肥力下降,农作物大大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开垦土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越减产越越垦,越垦越减产。黄河里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因而缺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根据以上的原因,我认为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不能让人们无限制地开垦放牧,规划好土地。二是举行黄土高原植树行动,让植被把黄土覆盖。三是管住泥沙。如果做到了这三点,让黄河安静就不再是难题。

黄河就是地球发给人类的一个警告,为了不让我们周围的的河流或树林变成黄江、黄海……我们就必需做到两个字―――环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梦黄河情主题作文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这些年来,我去过许多地方,但令我印象最深的当属黄河九曲第一湾。

俗话说:不到黄河心不死。六年前的暑假,在二舅的邀请下,我们一家来到若尔盖县唐克乡著名的黄河九曲天下第一湾,来看看“母亲河”的上游是什么样子。

我和爸爸坐在马背上,听牵马的人说,我选定的这匹16岁的“白马王子”,叫河曲马,又叫唐克马,传说是天上降下来的神马。我们正准备上山的时候,天气突变,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不一会儿,乌云散去,太阳露出了笑脸。我们继续向山顶进发,前行的道路崎岖陡峭。我坐在马背上晃啊晃啊的,傻笑个不停,爸爸不停地叮嘱我抓紧马鬃,很快就到了第一个山头。听人说,在这里可以看见黄河九曲第一湾和草原的全景。

远远望去,一大片壮丽的景色映入眼帘:一望无际的草原分明就是美丽的绿地毯,一汪汪蓝色的河水镶嵌其中,犹如一枚枚晶莹剔透的蓝宝石撒落在绿色的绸缎上;黄河从容地向远方流去,像一条迎风飘舞的水袖,在草原上拐了几个S型的弯,把秀美的草原分割成无数的河洲、小岛;三两成群的马儿在这里悠闲地散着步,时不时低头啃食着美味的牧草;山坡上,不知名的野花漫山遍野,争奇斗艳。我不由自主地感叹道:“这简直是一幅美丽诱人的山水画卷啊!”

下山的时候,我和爸爸仍然共骑一匹马,紧紧地抓住缰绳,叫我也紧紧地抓住他,可能是山路比较陡吧,骑马的人都被吓得魂飞魄散,“啊——啊——啊”的尖叫,我却开心地哈哈大笑。妈妈全程跟踪,把我们的样子全拍了下来。

等我们到了山脚,太阳还未完全落山,我们就在著名的索克藏寺耐心等待,据说这里是看日出和日落的最佳观测点。夕阳又红又大,天边被染成了一片绯红。在落日的余晖下,整个草原变得五彩斑斓,浓淡相间的绿,紫金相间的天空,黄河则变成了一条金色的项链。鸟儿在天边展翅飞翔,欢快地鸣叫着,扑棱着翅膀赶回家里,让人的身心得到前所未有的放松。

天下第一湾,果真令人流连忘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与黄河有关的成语

全文共 1219 字

+ 加入清单

黄河水清 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也比喻罕见的、难得的事情。

河清难俟 俟:等待。很难等到黄河水清。比喻时间太长,难以等待。

河不出图 河:指黄河。黄河当中没有出现河图。古代相传每当圣明之世时,黄河便出现河图。因此黄河不出河图时则不是圣明之世。指时当乱世。

河汾门下 河:黄河。汾:汾水。隋末大儒王通(文中子)在黄河、汾水之间设馆教学,远近来此求学者达一千余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程之、薛收、温大雅等都是他的门徒,而这些人都是唐初的功臣,时称“河汾门下”。后用以比喻名师门下,人才济济或人才辈出。

河汉江淮 黄河、汉水、长江与淮河的合称。比喻胸怀宽广。

河清海竭 黄河水清,大海干涸。比喻难得遇到的事情。

河清人寿 古时传说黄河水千年一清,因以“河清人寿”极言人之长寿。

河清云庆 黄河水清,云呈五彩。古人以为太平祥瑞的象征。

负石赴河 河:这里指黄河。背着石头跳进黄河。比喻人以死明志。亦作“负石赴渊”。

带砺山河 带:衣带;砺:磨刀石;山:泰山;河:黄河。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砥柱中流 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带砺河山 带:衣带。砺:磨刀石。河:黄河。山:泰山。黄河如衣带,泰山像磨刀石。这是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旧时表示所封爵位传之久远。含有江山永固之义。亦作“带河厉山”,“带砺山河”。

不到黄河心不死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中流砥柱 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鱼烂河决 鱼肉腐烂,黄河溃决。比喻因自身原因溃败灭亡而不可挽救。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论》附录汉班固曰:“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

问鼎中原 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跳到黄河洗不清 比喻无法摆脱嫌疑。

跳进黄河洗不清 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同“跳在黄河洗不清”。

跳在黄河洗不清 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

俟河之清 俟:等待。等待黄河变清。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实现。

砺带河山 黄河细得像衣带,泰山小得像磨刀石。比喻封爵与国共存,传之无穷

鲤鱼跳龙门 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砺山带河 砺:磨刀石;山:泰山;带:衣带;河:黄河。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海晏河清 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河清海晏 河:黄河;晏:平静。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河山带砺 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黄河的比喻句有哪些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1、黄河是中国的大动脉,它的周身奔流着民族的热血。

2、黄河是民族的慈母亲,它哺育着千千万万的好儿女。

3、黄河是华夏的飞巨龙,它日行千里注入浩浩的东海。

4、黄河就像仙女舞动的绸,彩绸一拂,便是中华千年的文明。

5、黄河从一个美丽、年轻的姑娘变成了一个布满皱纹满身上很累累的老太太。

6、赞美黄河,这位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母亲,她为中华民族做了多大的贡献啊!

7、下雪了,黄河河面上结冰了,雪花落在了冰面上,它就像一条绵延万里的玉带。

8、夏天到了,黄河水一下变得浑黄起来,他好像一匹烦躁脱缰的野马,向前狂奔。

9、黄河雄壮广博的身驱忽然被痉挛缩短,黄河似地下奔凸起来的岩浆,宣布无尽的宏伟轰鸣。

10、黄河。是一个刚强而又伟大的巨人,呈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樊篱。

11、再看那闻名中外的黄河壶口瀑布,黄河就像一条蛟龙一头钻进壶口又一泻千里翻江倒海地一泻千里。

12、细细品味黄河,它那如巨龙般的躯体拱成的“几”字形的脊梁,仿佛正向人们昭示着黄河的博大与精深。

13、黄河从冰川万丈的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一路上接纳着千溪百川,浩浩荡荡,曲波折折,奔向巨浪滔天的黄海之边,像一条金色的钢铁巨龙,迤逦般地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土地上。

14、黄河,我们的母亲河,我们的民族气魄,以她汹涌磅礴的气势,澎湃的河流,奔流的河水在河塘里川流不息。栩栩如生,犹如千万条张牙舞爪的黄磷巨龙,一路挟雷裹电,咆哮而来。

15、如果说人类是种子,那么黄河便是那湿润的水露,滋润着这颗幼小的种子。如果说人类是树苗,那么黄河便是那温暖的太阳,温暖着正在成长的树苗。如果说人类是一棵树,那么黄河便是那肥沃的土地,帮助着树汲取着土地里的营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