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合集20篇)

时间的流逝是那样的悄然无息,我们不知不觉已经步入了中考的门槛。小编整理了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欢迎阅读。

浏览

6058

作文

530

“感动”话题作文的写作指导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面对着优美的自然景观,你感动过吗?面对着精美的艺术品,你感动过吗?面对着崇高的精神和伟大人格,你感动过吗?面对着真挚的亲情、友情和浓浓的乡情,你感动过吗?面对这古今诗人的名篇大作,沉浸其中,你感动过吗?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③800字左右

写作指导

人自生下来,情感、情绪就受到客观坏境的影响,受到偶发事件的牵动,感动就是人的感情受到冲击时的一种反应。

考生要想写好这篇文章,就需要从材料出发,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回忆曾让我们为之感动的人或事,景或情,力求从中选取内蕴丰富,值得我们咀嚼、玩味的材料,把它们组织到文章中来。此外在充分领会感动的内涵基础上,还要从全新的角度,选择一个新视角,去抒写真情。生活中处处涌动着令人感动的事情,只有善于用心捕捉,就能找到写作的切入点。

内容上,我们即可以写伟人的壮举,也可以写凡人小事;还可以写造化奇观,鬼斧神工。但切记,所写的这些都必须是令你感动的,能与读者用心交流的。要让读者感动,让生活感动,让世界感动。

写法上,既可以抒情,也可以议论。但组织起来的材料作为文章主体框架必须都是抒情、议论的基础,否则,所抒之情,所议之理,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起不到感染读者的作用,反而会让读者望而生厌。无论采取何种表达方式,都必须要把握住情感的基调,以真情感人,以深邃的思想感人。

总之,只要文章内容能恰当地围绕话题,阐发感动的深层内涵,表现积极的价值取向,就都符合要求。

[“感动”话题作文的写作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中考英语写作指导:作文为什么被扣分

全文共 980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试卷写作的分数各个省市有所不同,一般在15-20分之间。下面从阅卷老师的角度分析一下中考英语作文的得分点和扣分点。

中考英语作文对考生的要求有四点:1、内容要完整。 2、语句流畅。3、没有语法错误。4、书写规范。能达到上述要求的作文,都会得到相应的高分。

一:先看一下扣分点:

1.内容方面:要点缺失,可酌情扣分。比如中考作文“I want to do something for my school”,若没有写一件具体的事情,是要扣3分以上的;若写的事情太过于虚幻,没有实际内容,也会扣1-2分。

2.字数:少于60字的作文要酌情扣分。

中考英语作文要求60字以上,标点符号不算,少了就要扣分。但是60字的作文能不能得高分?从我们拿到的实例作文来看,16分以上的作文,没有少于75字的,甚至少于80字的也少之又少。当然,也极少有超过100字的,因为中考试卷的短线格一共80个,在格子下面大约还有2行的空间,可以加20字左右,再多阅卷人就很难看清了,也会影响卷面的美观。所以,同学们如果想让作文得到高分,最好是让字数在75-100字之间。

3. 语法和拼写错误:每个扣0.5,重复错误不计;

4. 标点错误:每4个扣0.5.

二:加分点

除了这些扣分点,还有一些得分点:比如说作文的组织结构分,就是根据学生使用复杂句型、单词和谚语、俗语的情况来加分。

只要文章中有1个亮点,基本就可以争取到1分(3分的文采分是很难全部拿到的)。而这1分的亮点,是可以提前准备的。例如,有一些“万金油”式的复杂句型,例如强调句型、only相关的倒装句等,只要同学们多操练几次,几乎是一定能用到作文当中,从而为自己争取到这1分。

其次就是卷面分

很多家长和同学,尤其是部分书法并不是十分整洁的同学,都会关心是否真的有“卷面分”的存在。虽然在阅卷标准里面并没有卷面分这一项,但是这个分数却真切地反映在了同学们的分数里面。

据阅卷老师的经验,在阅卷的时候并不是按这3个部分逐项打分的,而是在第一遍读完全文之后,心里已经形成了一个“印象分”,然后再细读第二、三遍,把印象分分配到各个打分部分。因此,这个“印象分”就非常重要,而同学们的书法,也正是在这个环节,影响到了自己的分数。所以初三的考生,如果书法不好,一定要注意。所谓的书法并不需要写的很漂亮,符合3个简单的标准即可:没有斜体、没有连笔、涂改较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优秀英语作文写作指导:六级写作高分七大技巧

全文共 4291 字

+ 加入清单

不管做什么是,找对技巧很重要。下面语文迷网整理了英语六级的写作技巧,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 长短句原则。

工作还得一张一弛呢,老让读者读长句,累死人!写一个短小精辟的句子,相反,却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如果我们把短句放在段首或者段末,也可以揭示主题:As a creature, I eat; as a man, I read. Although one action is to meet the primary need of my body and the other is to satisfy the intellectual need of mind, they are in a way quite similar. 如此可见,长短句结合,抑扬顿挫,岂不爽哉?牢记!

强烈建议:在文章第一段(开头)用一长一短,且先长后短;在文章主体部分,要先用一个短句解释主要意思,然后在阐述几个要点的时候采用先短后长的句群形式,定会让主体部分妙笔生辉!文章结尾一般用一长一短就可以了。

二、 主题句原则。

国有其君,家有其主,文章也要有其主。否则会给人造成“群龙无首”之感!相信各位读过一些破烂文学,故意把主体隐藏在文章之内,结果造成我们稀里糊涂!不知所云!所以奉劝各位一定要写一个主题句,放在文章的开头(保险型)或者结尾,让读者一目了然,必会平安无事!

特别提示:隐藏主体句可是要冒险的!To begin with, you must work hard at your lessons and be fully prepared before the exam(主题句). Without sufficient preparation, you can hardly expect to answer all the questions correctly.

三、 一 二 三原则。

领导讲话总是第一部分、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第二部分、第一点… 如此罗嗦。可毕竟还是条理清楚。考官们看文章也必然要通过这些关键性的“标签”来判定你的文章是否结构清楚,条理自然。破解方法很简单,只要把下面任何一组的词汇加入到你的几个要点前就清楚了。

1)first, second, third, last(不推荐,原因:俗)

2)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finally(不推荐,原因:俗)

3)the first, the second, the third, the last(不推荐,原因:俗)

4)in the first place, in the second place, in the third place, lastly(不推荐,原因:俗)

5)to begin with, then, furthermore, finally(强烈推荐)

6)to start with, next, in addition, finally(强烈推荐)

7)first and foremost, besides, last but not least(强烈推荐)

8)most important of all, moreover, finally

9)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适用于两点的情况)

10)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thing(适用于两点的情况)

建议:不仅仅在写作中注意,平时说话的时候也应该条理清楚!

四、短语优先原则。

写作时,尤其是在考试时,如果使用短语,有两个好处:其一、用短语会使文章增加亮点,如果老师们看到你的文章太简单,看不到一个自己不认识的短语,必然会看你低一等。相反,如果发现亮点—精彩的短语,那么你的文章定会得高分了。

其二、关键时刻思维短路,只有凑字数,怎么办?用短语是一个办法!比如:I cannot bear it. 可以用短语表达:I cannot put up with it. I want it. 可以用短语表达:I am looking forward to it. 这样字数明显增加,表达也更准确。

五、多实少虚原则

原因很简单,写文章还是应该写一些实际的东西,不要空话连篇。这就要求一定要多用实词,少用虚词。我这里所说的虚词就是指那些比较大的词。

比如我们说一个很好的时候,不应该之说nice这样空洞的词,应该使用一些诸如generous, humorous, interesting, smart, gentle, warm-hearted, hospitable 之类的形象词。

再比如: 走出房间,general的词是:walk out of the room 但是小偷走出房间应该说:slip out of the room 小姐走出房间应该说:sail out of the room 小孩走出房间应该说:dance out of the room 老人走出房间应该说:stagger out of the room 所以多用实词,少用虚词,文章将会大放异彩!

六、 多变句式原则。

1)加法(串联)都希望写下很长的句子,像个老外似的,可就是怕写错,怎么办,最保险的写长句的方法就是这些,可以在任何句子之间加and, 但最好是前后的句子又先后关系或者并列关系。比如说:I enjoy music and he is fond of playing guitar. 如果是二者并列的,我们可以用一个超级句式:Not only the fur coat is soft, but it is also warm. 其它的短语可以用:besides, furthermore, likewise, moreover

2)转折(拐弯抹角)批评某人缺点的时候,我们总习惯先拐弯抹角说说他的优点,然后转入正题,再说缺点,这种方式虽然阴险了点,可毕竟还比较容易让人接受。所以呢,我们说话的时候,只要在要点之前先来点废话,注意二者之间用个专这次就够了。The car was quite old, yet it was in excellent condition. The coat was thin, but it was warm. 更多的短语:despite that, still, however, nevertheless, in spite of, despite, notwithstanding

3)因果(so, so, so)昨天在街上我看到了一个女孩,然后我主动搭讪,然后我们去咖啡厅,然后我们认识了,然后我们成为了朋友…可见,讲故事的时候我们总要追求先后顺序,先什么,后什么,所以然后这个词就变得很常见了。其实这个词表示的是先后或因果关系!The snow began to fall, so we went home. 更多短语:then, therefore, consequently, accordingly, hence, as a result, for this reason, so that

4)失衡句(头重脚轻,或者头轻脚重)有些人脑袋大,身体小,或者有些人脑袋小,身体大,虽然我们不希望长成这个样子,可如果真的是这样了,也就必然会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文章中如果出现这样的句子,就更会让考官看到你的句子与众不同。其实就是主语从句,表语从句,宾语从句的变形。举例:This is what I can do. Whether he can go with us or not is not sure. 同样主语、宾语、表语可以改成如下的复杂成分:When to go, Why he goes away…

5)附加(多此一举)如果有了老婆,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再讲某个人的时候,她会插一句说,我昨天见过他;或者说,就是某某某,如果把老婆的话插入到我们的话里面,那就是定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或者是插入语。The man whom you met yesterday is a friend of mine. I don’t enjoy that book you are reading. Mr liu, our oral English teacher, is easy-going. 其实很简单,同位语--要解释的东西删除后不影响整个句子的构成;定语从句—借用之前的关键词并且用其重新组成一个句子插入其中,但是whom or that 关键词必须要紧跟在先行词之前。

6)排比(排山倒海句)文学作品中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此,如果非要让你的文章更加精彩的话,那么我希望你引用一个个的排比句,一个个得对偶句,一个个的不定式,一个个地词,一个个的短语,如此表达将会使文章有排山倒海之势!Whether your tastes are modern or traditional, sophisticated or simple, there is plenty in London for you. Nowadays, energy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various sources such as oil, coal, natural gas, solar heat, the wind and ocean tides. We have got to study hard, to enlarge our scope of knowledge, to realize our potentials and to pay for our life. (气势恢宏) 要想写出如此气势恢宏的句子非用排比不可!

七、挑战极限原则。

既然十挑战极限,必然是比较难的,但是并非不可攀!原理:在学生的文章中,很少发现诸如独立主格的句子,其实也很简单,只要花上5分钟的时间看看就可以领会,它就是分词的一种特殊形式,分词要求主语一致,而独立主格则不然。比如:The weather being fine,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went to climb the Western Hills. Africa is the second largest continent, its size being about three times that of China. 如果你可以写出这样的句子,不得高分才怪!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写作指导

全文共 1181 字

+ 加入清单

立意:主要抓住“子藄得出结论:这是一棵无用的树,所以能够长得这样的高大”一句中关于“无用”的结论,由此生发开去,探讨“有用”与“无用”的问题。

结构:什么是“有用”“无用”(摆出论点)——为什么“有用”“无用”(两者关系)——怎样才能正确认识“无用”(结论)。

论据:

1、庄子在《人间世》中庄子对这种“无用”的啧啧赞言,不由得我思考起这无用中所蕴含的深意来。何为无用?《庄子》成书已达千年,茫茫时间阻隔,但人们仍可以从字里行间里去揣度思想家所表达的深意和韵味。“无用”是什么都不擅长吗?什么都不去干预吗?成天无所事事,一无所成吗?从庄子在《人间世》中举的几个例子,比如前面举的南伯子薺到商丘看到的那颗硕大无比的树,似乎是这样。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能,也不争强好胜,反而能够消除烦恼,免除嫉妒者的排挤和迫害,精力反而旺盛,能够长生久视呢!但我们断不能如此断章取义,仔细阅读全文的话,我们会发现这样的判断实在是太草率,太幼稚了。庄子以硕大无比的树为例,只是为了说明当人以“无用”的心态、方式去生活的时候,便可以做到不被人侵犯,无忧无虑,长生久视了。

2、“天生我材必有用”,在人们的心目中,这似乎已成定理。人生而有用,一无所用的人总被人无情地唤作“废人”,毫无余地让人怀疑其作为人的价值和意义。人似乎只有建立一番功勋、成就一番伟业,才算得上是无愧于自己、无愧于他人,不枉此生了。因此,人生在世,十有八九的人都在汲汲进取、不敢松怠地追逐所谓的“有用”。不知疲倦地追求所谓的“有用”的人,往往容易陷入迷途之中,找不到方向。或殚精竭力,机关算尽、或心胸狭窄,排挤诽谤、或阿谀奉承,委曲求全、甚至作奸犯科、无恶不作……一些聪明的人开始审视,开始反思,这有用是否真的“有用”?无用是否就是无用?

3、如交朋友吧,有的人喜欢“结势”,有的人喜欢“结心”,随着现实势利的考虑,总以为结交有权有势的朋友最受用,结交有财有利的朋友极实用,但是在觥筹交错、谄媚逢迎的场合里,去镜子里照一照自己的样子,就会明白这种友谊并不美的。哪里比得上同心知交,一无互相利用的价值,也一无言谈上的禁忌,心境坦然,不想有甚么用处,才是情谊间最美的。

4、鹰犬是可以作为爪牙之用的,比起舞风唳月的鹤来说,有用多了,但就是少那分带点仙气的逸态。鹅鸭是肉蛋都可以食用的,比起忘机得趣的鸥来说,有用多了,但就是少那分引人远思的翎羽。所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鹤高贵于鹰,鸥高贵于鹅,出尘的东西胜过红尘里的东西,无用的禽鸟胜过有用的家禽。

5、也许有人会说,中国人的“美”字,由“羊大”构成,羊长大了滋味才美,认为中国人的美是起于实用,那是由于美的字义太抽象,不易传述,才找一种具体的滋味来造字,原始人的造字,并不能代表数千年来中国人正统的审美观,中国人是最懂得“无用之用”的民族,只可惜近代以来只顾现实势利,误以“有用”为第一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小升初作文写作指导:写事作文的注意事项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如何写好小升初语文考试中的应试作文,关系到整个小升初的结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写事作文的注意事项,欢迎阅读。

1、如果根据题目的要求选定了某件事,你就要对这件事进行认真的回忆,并仔细琢磨,反复思考,挖掘出这件事中含有的生活道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

2、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让读者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怎样的事。

3、必须把事情发生的环境写清楚。因为任何事情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发展的。环境写好了,写出特点来,还能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使文章更生动。

4、一般要按事情发展顺序,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不能颠三倒四,还应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写清楚。

5、记事中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一般指事情发展高潮处)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6、写事离不开写人,在记事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写好读后感作文的写作指导

全文共 1946 字

+ 加入清单

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小编收集了写好读后感作文写作指导。欢迎阅读。

一、读后感/观后感的概念

读后感的概念有两重含义:一是真实的、不受任何约束的读后感,二是一种作文的体裁,考试时要接受各种条件的约束。下面这篇读后感,就接近于第一种读后感。写这种读后感,主要是给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实,有什么感想(当然感想应当有意义,值得一写)就写什么感想,与心得笔记不同,它要展开来写,尽量像一篇文章,尽量写得生动、实在、深刻。一般应当写清楚读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联想到了什么,对自己有什么作用等。它不追求文体、格式框框,写起来也可长可短。

二、 读后感/观后感 的写法

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在上一讲里说过了,这里就不多讲了。其次,写读后感,有它一定的规矩,有的书上把它归纳为“引、议、联、结”,四个字,想公式一样。对于这些规矩我们不可以不学,考试时只要内容有创意,套用这种公式未尝不可;但我们也不要受其所限,写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也可尝试在结构上有自己的创意,有自己的个性。但不管怎样,读后感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这两个字表达好了,就是好的读后感。

三、写 读后感/观后感 的基本技巧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观后感 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 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四、写 读后感/观后感 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My good friend写作指导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作文是必考项,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也是让大多数学生最头疼的事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练习英语写作也是一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行的,必须得持之以恒的练习,才会有进步。YJBYS中考频道精心为大家汇总了多篇中考英语作文范文资料,可以供同学和家长们参考。

假设Susan是你的好朋友,请你根据Susan的个人信息,以“My good friend”为题,用英语写一篇80词左右的短文。 One possible version:

My good friend

I have a good friend. Her name is Susan. She is 14 years old. She’s from America. She’s a tall girl with blue eyes and she has long golden hair. She likes doing sports, especially swimming and running. She enjoys reading books and listening to music. What’s more, she is very interested in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So she often reads books about China. She’s lovely and friendly. She gets on well with her friends. She’s also helpful. She often helps me learn English. With her help, I made much progress in English. I’m lucky to have such a good friend.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中考环保作文写作指导

全文共 2300 字

+ 加入清单

环境污染问题已然是严重的问题了,我们要重视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应该是并驾齐驱的。没有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就无法实施;而只顾经济发展,不注意环保,对人类来说无疑是一种自杀行为。当某一天,曾经很蓝的天,曾经无比清澈的河水,曾经满山绿色汇成的一片无边的海洋都远离我们而去……我们才觉得今天对自然掠夺式的的索取所导致的资源枯竭,环境恶化是一种犯罪?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破坏环境,不注重环保,到时候,不但经济不能发展,就是人类的人类小命也难保全了。

请以“环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自选体裁。(4)不少于600字。

写作导引】

环保,是当今社会叫得最响亮、在各种媒体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语,也这是摆在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面前的一个最沉重的话题,环保与发展,更是人们关心的焦点和热点。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的发展,环境破坏日益严重,各种污染更是越演越剧,已经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制约着未来的发展。环保与发展密不可分,正如话题导语所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应该是并驾齐驱的。没有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就无法实施;而只顾经济发展,不注意环保,对人类来说无疑是一种自杀行为。”我们不是说要保持经济的高增长吗?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吗?那就必须让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这两架马车并驾齐驱,切不可以厚此薄彼,顾此失彼,倚轻倚重,有所偏废。

写作这个话题,不但能够考查同学们对现实生活的关心程度、队事物的观察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同学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对社会责任的良知。只要同学们平时关心时事,善于思考,注意环保与发展信息的收集,就不愁无话可说。

话题的导语说得很警醒。不但阐明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而且深刻地指明了不注意环境保护会带来的恶果,并告诫人们,必须注意环保,否则“不但经济不能发展,就是人类的人类小命也难保全”。循此,我们就不难早准作文的重点、立意的关键、选材的范围、写作的方向了。

例如,我们可以驰骋想象,将地球比喻为“地球村”,采用对比手法,回忆过去,审视当今。想当年,我们走进森林,可以看到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的欢愉;走进溪流,我可以分享到鱼翔浅底、水流湍急的乐趣;走入大山,可以领略到高山青翠、奇石嶙峋的壮美,而今呢?欢愉在逐渐消逝,乐趣在不断锐减,壮美在不断黯然,以此来唤醒每个“村民”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我们还可以从“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出发,阐明环保的重要,阐明环保与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人类长久的发展和福利,我们必须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

总之,只要我们开阔思维,善于思考,紧扣话题,就不愁造不到灵感,造不到素材。

夺命的雾霾作文

2013年,如果要问哪个词最吸引人们的眼球,当属雾霾二字。它就像坐火箭似的迅速窜红起来,走进人们的视野和生活中去,它太火热了,火热得让人整天提心吊胆,生怕哪天躺进医院。

每天早晨,爸爸骑着电动车驮着我上学,我爷儿俩时常在灰雾笼罩的天气中,穿行于被堵塞在马路上排着长龙的汽车,虽然我戴着口罩,仍然抵挡不住众多汽车尾部散发出浓烈的废气味道。好不容易品尝过汽车废气味,我又迎来路边一个个敝开的建筑工地,那工地上随风卷起的灰尘,向空气中飘散,灰尘毫不留情向我的眼睛灌去,狡滑灰尘颗粒“躲”进眼里就是不出来,害得我用手直揉眼晴,泪水夺眶而出,跟个小泪人似的。

最让我难忘的是今年四月的一天,从天气预报得知,这本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可早晨上学出门,天空大雾弥漫,此时的太阳不知害羞地躲到哪里‘闭门谢客’了。无奈,我还是像往常一样,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当爸爸骑车带着我骑车经过一个路口时,一起车祸发生了,一辆轿车驾驶员由于前方视线不清,将一位正常骑车送孙子上学的老人碰了,老人和孩子裁到在地,老人顾不得还在流血的脚,爬到孙子面前一边抱到满脸是血的孙子,一边向路人求助,原本打电话报警的驾驶员,在路人先救孩子的喊声中缓过神,他赶紧抱着受伤孩子,拦下一辆出租车将孩子送往医院。目睹车祸的一位骑车市民感叹道,这雾霾该死的天气。我至今不知那天在雾霾中受伤爷孙伤势如何,衷心祝愿他俩早点康复。

今年放暑假,妈妈带着我一趟乡下外婆家,虽然,乡下的交通不方便,也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夏天晚上的蚊子特多,但是,我还是喜欢乡下,每天早上呼吸着带有泥土芳香清新空气,望着远处的青山绿水,让久住城市饱受雾霾的人,顿时充满一种心旷神怡的感受。有一次,外婆曾经问我,什么是雾霾。在没有多少文化水平的外婆面前,我装起秀才摇头晃脑,把平常自己在网上看的有关雾霾知识道了一遍,雾和霾两个本不相干的兄弟聚到了一起,对大气造成空前的破坏,雾霾里面却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其含量是普通大气水滴的几十倍,对人体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尢其对人体呼吸系统伤害最大,可以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发作等疾病。面对我的这番解释,外婆听得云里雾里,最终外婆摸着我的头说,我听明白一点的就是雾霾对人体有害,你有时间就多到乡下来住,远离这害人雾霾。

离开外婆家,我又回到城市,面对这座自己生活和学习的城市,我要呐喊,夺命的雾霾,请你离我们生活远点,我们需要的是清新的空气,绿色的家园。为此,我们要让污杂工厂搬出城区,城区不要再出现裸露工地,倡导环保出行,减少汽车尾部排放。

点评:作者深受雾霾之害,因此能用文字来反映自己的所见所感,这对那些总感觉写作无素材的同学来说,应该是个很好的启发,让我们都拿出笔来写自己的生活吧!作者善于对比,行文自然,描写很有功力,能让人对雾霾之害深有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写作指导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材料类话题作文的审题,第一步是“整体感知”,就是全面理解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寓意。阅读本段材料,有两个方面的提示必须抓住:一是“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这句话,它是理解材料中心寓意的线索,橘子有大有小,有酸有甜,就是提示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求本法”,抓住材料的本质即材料的中心寓意,人生有顺利有坎坷,有挫折有失败,有如意有不如意,有句常言不是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嘛;另一提示是“一些人”会“抱怨酸”、“抱怨小”,“而我”“庆幸它是甜的”、“感谢它是大的”,两种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个方面的提示一结合,中心寓意就出来了,人生状况不同是客观存在,无法改变,要想活得轻松快乐,只能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这就是这则材料的中心寓意。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大而甜的橘子,但那只能是我们的美好愿望而已。任何人的一生都不会绝对的完美。这就要看我们怎么个活法,看我们如何对待自己手中的橘子。蔡先生拿到酸的庆幸其大,拿到小的则庆幸其甜。他的做法充满了智慧,而这样的人生就是一种智慧的人生。

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无数个这样的橘子,蔡先生的做法对我们来说犹如一剂良药。倘若我们总是以自己的尺度来衡量万事万物,则我们连一个橘子也拿不到。因此我们不能奢求人生,不能抱怨生活,相反,我们要以感恩的心态来对待这并不算漫长的人生。

审题立意方面,①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得与失,不要患得患失。②处在任何环境中,都要从良好角度寻求优势。这两种为最佳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高考作文指导:读后感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1259 字

+ 加入清单

从结构上看,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的写作方法,欢迎阅读。

首要的一点是“读”。“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写读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 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点。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 。

怎样才能抓住重点呢?

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会受到感动,产生许多感想,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闪而失。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第四,要真实自然。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

从表现手法上看,读后感多用夹叙夹议,必要时借助抒情的方法。叙述是联系实际摆事实。议论是谈感想,讲道理。抒情是表达读后的激情。叙述的语言要概括简洁,议论要准确,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体,切忌空话、大话套话、口号。

从表现形式上看,也有两种:一种是联系实际说明道理的。这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具体生动的事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一个道理的正确性,把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动活泼。另一种是从研究理论的角度出发,阐发意义。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阐明一个较难理解的思想观点,或估价一部作品的思想意义。它的作用是从理论上帮助读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这一种读后感的重点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论性较强,一定要注意关照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典型、中心明确突出等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考作文预测与写作指导:勇于担当_高考作文指导500字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某中学读书的一名学生,总觉得自己屈才。和班上同学比,自己成绩稍差,他就抱怨老师“水平太低”,参加市里的中学生作文比赛没获奖,他又抱怨比赛组织者“有眼无珠”;父母都是普通百姓,他就经常埋怨他们没能耐,不能为自己的未来创造优越的条件……

有一天,他的一位朋友倾听了她的叙说,沉默片刻,说:“为什么我听到的全都是别人的错误和责任?个人在他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应该学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让自己对自己负责啊。”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此则材料卒章显志:“个人在他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应该学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让自己对自己负责啊。”可以这样表述最佳立意:

1、 自己的路要自己走。

2、勇于担当,不要抱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考记叙文的写作指导

全文共 7373 字

+ 加入清单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小编收集了中考记叙文的写作指导,欢迎阅读。

一、一线串珠

“一线串珠”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多角度、多方面地展开记叙。这“一线”从文章的内蕴来说就是“中心”,从外在表现来说,它要借助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这就是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各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的、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珍珠串起来的一条线。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取何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下面来欣赏冰心的《笑》: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 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 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

——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垅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 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这篇文章以“笑”串起作者对三幅微笑图景的追忆、描述,表达作者对人生理想境界——“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的追求,抒发作者泛爱的思想感情。

二、镜头剪辑

“镜头剪辑”本是电影制片的工序之一。所谓“剪辑”就是按剧本结构和创作构思的要求,把拍摄到的镜头经过选择、删剪、整理、编排成结构完整的影片。镜头指影视所拍摄的一系列画面。镜头剪辑用于记叙文写作,指选取一组生动的画面来表现主题。这类文章是将所写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画面、或片断,有序地写下来。其间的每一部分都可单独成文,组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篇章。这种又被人们称为“冰糖葫芦式”结构,由于形式新颖,巧妙精致而受到好评。运用镜头剪辑要注意:(1)剪辑的镜头不能只停留在一个层面上,选材须多角度,具有代表性,力求立体、全方位的反映主题。(2)根据主题的需要,表达时,各片段在内容上须有所侧重,即从某一个侧面表现主题。(3)既要把完整的素材分割,又不能剪得支离破碎。留下来的一个个镜头应具有内在联系。(4)要善于选取大镜头。每个镜头都必须是内容充实的画面,具有典型性、代表性。(5)镜头之间要有空白,不要构成一组“连环画”,而应是具有跳跃性的。(6)一般来说有情节的事情,可以纵向剪辑;情节不太丰富,宜用横向剪辑。(7)剪接的镜头排列是有序的,或横向排列,或纵向排列,或按逻辑思维排列。

前面举到的冰心的《笑》,就围绕着“爱的调和”这一主旨横向剪辑了三个生活镜头,让读者在其是感受与深思。

三、时空交织

在记叙一件较复杂的事情时,在同一时间段中,先叙甲地的情况,再叙乙地的情况,转而再写甲地的人事,这就是“时空交织”的文章构制方法。它有利于结构紧凑,文字简练。

原来的高中课本上有这样一篇著名的通讯,题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说的是平陆县六十一个民工突然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作者先写民工中毒的场面,接着写卫生部接到紧急求援电报,再写平陆医院抢救经过,转而写北京有关医药商店调运紧急药品的情况,如此轮留反复交织的叙述,构成了一曲动人心弦的凯歌。当然,采用这种方法有一定难度。

有时,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中,作者运用插叙、补叙等手法,也可以构成“时空交织”的感觉,我们把这种谋篇方法也纳入“时空交织”中。

四、一波三折

“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文忌平铺直叙,忌记流水帐,若能尺水兴波,就能引人入胜。

下面我们来欣赏这样一篇记叙文:

选举风波

魏明湖

临近期末,要选优秀干部了,全班共四个名额,星期三下午由全班同学民主投票选举产生。本来是很简单的事,可第四名的张楠和第五名的王云选票一样,而王云又偏偏是班主任李老师的外甥,这下子,本来很简单的事变得复杂起来。我们推测,只好凭老师那一票来定乾坤了。

大家议论纷纷,究竟谁当选一下子成了全班的焦点话题。

“我看,应该选张楠,因为他无论那方面都比王云强。”

“就是的,我看最后一个名额非他莫属了。”

“那不一定,你们可要知道,王云可有个最大的优势,他是……”

同学们看着王云那洋洋得意的样子,都有些愤愤不平了。也不知是谁竟然组织起几个同学给老师写了一封“敦促书”,这样一来,本来就不平静的教室顿时沸腾起来。有的同学拍案叫绝,称赞写得好,有的同学诚惶诚恐,扯着嗓子喊:“还是别写了,这不是等着挨批吗。”还有的交头接耳,不知在议论什么。

第二天早晨,我走进教室,只见同学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议论着,不知谁还煽风点火:“这下可有好戏瞧了,看老师怎么收场。”看着讲台上的信,我不由打了个冷颤。

上课铃响了,第一堂就是班主任的课。李老师踩着铃声走进教室,同学们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教室静得有些叫人害怕。大家既希望老师看到那封信,又怕老师看到那封信,值得庆幸的是,李老师走到讲台前,放下提包和课本,正好压在那封信上。我松了一口气。开始上课了。同学们一个个缩着脑袋,用书挡着脸,看起来好像在读书,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老师的举动上。老师一面向黑板,同学们就从书缝里偷偷地打量着老师。老师一边领读课文,一边踱着步子走到教室后边,同学们的眼光也跟了过去。老师一抬头,同学们“呼啦”一下子又都转了过来,读书声也洪亮了。老师转过身往教室前面走,同学们听着老师的皮鞋声一点点逼近,自己却又不敢扭头看一眼,生怕老师从起伏不定的读书声里察觉到点什么。我的手心一阵冷汗。下课铃响了。同学们长吁了一口气,心里的石头好像落了地。可李老师并没马上走,开口打破了这寂静:“通过反复比较,慎重思考,我认为张楠的工作成绩突出,我的这一票给张楠。”同学们一下子都震惊了。既而是一片掌声。

“不好!”谁喊了一声。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把目光一下子集中到讲台上。心里默默祈祷着:“千万不要让老师发现那封信。”但事情好像偏偏要和大家作对似的,就在老师拿起提包起身刚要走时,那封信随着提包带起的风飘到了地上,大伙刚刚松的弦一下子又绷紧了。李老师捡起信,打开看了看,笑着说:“有这么多人支持我的观点,我很高兴有这么多知音。” 我心里上下翻腾,不知是宽慰,是惊喜,是懊恼,是信任,还是敬佩……

这篇文章开头写评选的矛盾所在是李老师的那一票究竟投给谁,悬念顿生。同学们愤愤不平的议论和王云洋洋得意的神态掀起了波澜,预示着将要发生什么。同学们的“敦促书”将波澜推起,而课上老师竟然没发现精心设计的“敦促书”,大家收紧的心立即又松弛了下来。眼看就要风平浪静,谁知“敦促书”又飘到了地上。全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波三折,可用巧设伏笔、设计巧合、铺陈误会、着力突转、顺逆法等。

一波三折,“波折”要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方能做到引人入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五、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方法,先“抑”是为了后“扬”,“抑”是为了反衬“扬”。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我们来欣赏下面这篇文章:

我撕掉了扉页

海沉川

我和她相识不到几个月,就匆匆地分离了,她叫什么名字,我从未问过,也永远不想知道。因为记忆深处的回忆是不堪回首的——

我和她是在一次物理竞赛中认识的。她穿着一件红与黑相间的花格子外衣,戴着一副眼镜。说心里话,我并不喜欢她。可是,所有参赛的同学中只有我和她是同校,且同是女生,耐不得寂寞,我就和她聊了起来。尽管这种谈话方式并不高明,但我们毕竟成了“朋友”,这一次的相识,我竟忘了问她叫什么名字。几个月后的团员联谊会上,我和她又见面了。那是初夏的一个夜晚,她身着乳白色的连衣裙,腼腆地站在灯火辉煌的大厅中央,朗诵了她自己创作的一首小诗:“……我赞美雪的洁白,它有着清纯脱俗的美……”这诗,不由使早已厌倦摇滚歌曲的我为之动情。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感到她的美,文静有余。

我偷偷地记下了这首小诗,并把它抄在日记本的扉页上。

毕业前的两个月,是最紧张的。在物理提高班里,我第三次见到了她。那时,练习卷题目很难,我们提高班里的学生好多人不及格,我和她

也不例外。物理老师又出了一份练习卷。测试还未到结束的时候,我早已做完,不耐烦了,东瞧西望。猛地,我看见她腿上摊着一本书,她正紧张地翻着。

我彻底傻眼了,继而是充满内心的忿恨和鄙视。这一次见面,我和她疏远了。我不愿正视她的眼睛,我竭力回避着她,因为我知道多见她一次,就多一分难堪。

可造物弄人,在校辩论赛中,我又一次遇见她,她是参赛者。不可思议的是,她的演讲题目竟是——《谈考试作弊的危害性》。她依然是那身白色的连衣裙,依然带着几分腼腆,不同的是,这一次她更带有几分激动。望着她滔滔不绝地演讲,我感到一阵目眩。

“考试作弊,我以之为耻。靠这样得到的分数并不光……”这一个个带刺的字,如一只只嘲讽的眼睛向我无情地眨着。我乏力地坐着,无动于衷地望着她,心里却坚定了我的想法——“我看不起你!” 这次演讲她得了二等奖。

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唯独我没有拍手叫好。回家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那张记着小诗的日记本的扉页撕碎了……

这篇文章对“她”的描写采用了“抑扬法”中“欲抑先扬”的手法。“我”和“她”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关系。作者在一次试场上初识了她。后来看到她一身洁白如雪的连衣裙,再听到她朗诵的一首赞美雪的小诗,“我”对她产生了好感;但另一次物理考试,她竟作弊,使我对她产生了鄙视的情感,更令我憎恶的是她竟然在演讲中大谈作弊的可耻。言不副实,外表与内心不一致,我看不起她。作者把自己这一感情的变化寄托在一个细节上:把诗记在自己日记扉页上,尔后又愤怒地撕掉扉页,作者的情感变化,顺畅自然合理。

六、穿插流动

七、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的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下面我们来欣赏如下一篇文章:

石榴花开

倪 玲

石榴花开了,层层开满枝头……

暮色中,我拿着几朵刚盛开的石榴花如约来到了云的墓前……

记忆中,我和云的相识是在图书馆里。一切似乎是巧合,我和她同时拿起了那本《无名的裘德》,也几乎是同时,我们都做出礼让的动作,而后又彼此笑了一下。我说:“Lady first.”她说了声“谢谢”,便坐在我对面的桌子旁。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几乎天天都能在图书馆里遇见,相互也只是礼貌的笑笑,并无话语。突然有一天,她问我同情裘德还是哈代,我说两个都同情。她似乎是同意我的答案,微微点了点头,她接着问我是否看过《简·爱》,我说只是听说过,无缘拜读。她说她非常喜欢简·爱在庄园里说的几句话,并即兴为我表演了一番。第二天她给我带来了那本《简·爱》,并且在中间夹了一朵石榴花。她说她喜欢石榴花。那时我一直奇怪像她那样一个感花溅泪的女孩,怎会喜欢石榴花。我原本以为她应该喜欢栀子花、茉莉花那样的洁白、淡雅的。

可以说书籍使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也开始慢慢地了解她了,至少我这样认为。一天午后,她邀我一起看狮子座的流星雨,我满口答应,也许是因为我也是狮子座的。那天晚上,她问我是否喜欢流星。我说虽然美丽,但却太短暂了。她说只要曾经拥有,夫复何求。谈话间一颗流星划破了夜空,她随即许了一个愿望。我说可否说来听听,她没有回答,只是问我如果有一天她如同流星般的逝去,我是否会流泪,我笑她太多愁善感了。接着便套用了一句台词送予她: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那次她笑了,笑得特灿烂,如同那颗流星,也许更像一朵石榴花。

自从那次一起看流星后,就因为忙着考试,没有去图书馆。一天突然收到云的一封信,叫我去医院看她。我匆忙赶到医院,在血液病房里找到了她。她躺在白色的病床上,整个人显得非常的憔悴苍白,见了我似乎想挣扎着起来。然而事实上,她早已奄奄一息。我见势,急忙把她扶起来。我没有太多话,因为我不想她太累。许久,她要我帮她照顾她的石榴树,她说她很遗憾没能和我终身为友,但愿能变成来年后的第一只石榴。我噙着泪,默默地为她祈祷,祝愿她一切都会好起来……

我精心照顾着云的石榴树,看着它开第一朵、第二朵……并看着一朵朵不起眼的小花结出一只只火红的石榴。我想我已经完全了解了云,如果云活着,至少也会这样认为。

文章开头写了开满枝条的火红般的石榴花与一个女孩凄清的坟墓,两者色调窘异,造成情景上的反差,这是反差悬念。接着回忆与云的交往过程,这是倒叙悬念。感花溅泪的女孩,居然喜欢石榴花,使人感到奇怪,这是物件悬念。文章悬念叠生,却不知作者用意何在。最后读完全文,我们才猛然醒悟,云是喜欢那石榴般火红的生活,然而她却偏偏带着石榴花般的梦如流星似的离开了我们。她那种对生活炽烈的爱,对生命将逝的沉着平静,和她那石榴花般灿烂的笑容,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这里的意蕴是深远的,由石榴花造成的悬念贯穿全文,随物宛转,层层铺垫,清新活泼而又隐隐透出一丝凄婉忧伤,让人在悲喜中禅悟着生命的真谛。悬念的运用使文章产生了震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八、曲径通幽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赞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并表达自己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意愿。但文章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一主题,而是通过展示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主题。作者开头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着写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写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与养蜂人的介绍。文章结尾写作者做梦“变成一只小蜜蜂”。由此可见,“曲径通幽”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

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点:(1)“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为目的服务;(2)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九、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

如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一段极力描绘阿房宫规模的宏伟和建筑的壮丽;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和珍宝之富;第三段夹叙夹议,论述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大营宫室,招致国家迅速覆亡、宫室一旦毁灭的必然结果;最后第四段作者以“呜呼”领起,发出深沉的议论慨叹,指出秦统治者要能爱天下之民,国家就不会败亡,表明秦之灭亡乃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篇赋,前两段的描绘渲染,是为后两段的议论铺垫蓄势,描绘渲染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则揭示主题,突出文旨,这正是铺垫蓄势的用意所在。

运用铺垫手法须注意两点:(1)注意写好铺叙的那一部分,只有将这部分写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积气势。(2)运用铺垫要自然,如果为铺垫而铺垫,过多地堆砌,反会暴露出人为的痕迹,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十、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在写作时选取细微的个性鲜明的事物,通过具体的叙述、生动的描写,揭示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深刻本质,给人以认知、教育、启迪或趣味。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正可概括“以小见大”这一特征。下面来欣赏下面一篇高考作文:

生命的日历

浙江一考生

一张一张撕下来,一张一张寄托了你的希望。——题记

我不知道已经有多久没有去看她了。只是童年还有那模糊的痕迹,她的脸上有着看起来亮闪闪的银丝,有着岁月沉淀下来的痕迹。

“叮铃铃”,早晨的一声电话铃将我从睡梦中吵醒,挂上电话的刹那,我愣住了。感觉世界就在瞬间将我淹没——奶奶出车祸了。当我火速赶去医院时,她已经躺在了重症监护中心。泪水一刹那涌出。我带着爷爷的叮嘱,回老家拿换洗的衣服。

还是那幢老屋,载满了我童年的味道和记忆。踌躇着走上了阁楼。走进卧室,记忆里的味道一涌而出,是她的味道。一瞥眼,我看见书桌上有好几本大大的日历,被凌乱的撕成一张一张。走过去一瞧,日历的正面普普通通,有着普普通通的日期,而反面的字把我愣住了:“2003年2月,囡囡今天和父母回家。”“2003年5月,囡囡今天打电话来让我多穿点衣服。”“2004年7月,囡囡今天升学考。”“2005年2月,我今天看囡囡的照片了。”“2005年3月,囡囡已经三个月没回来了。”“2006年2月,囡囡已经很久没打电话给我了。”我发了疯似地翻动着所有撕下来的日历。上面是详细的日子和我与她之间发生的事,时间到时、分。我有些不敢相信,却又心痛地想起,在昏黄的灯光前,她是怎样带着老花镜在桌前写下这一点一滴的。自己多久没回来了,自己多久没打电话了,是学业的繁忙,还是成长的疏远与冷漠?而她,又怎样把希望寄托在这一张张日历上,期待着我重新做回小时候那个撒着娇的囡囡?

我收拾好这一张张的日历,这一张张载满了她希望的日历回到了医院。望着病床前那个头包白纱仍在昏睡的她,眼泪又一次决堤而出。我紧紧握住她的手,默默恳求老天不要将她从我身边带走。

床上的那张脸仍是小时候疼着我、爱着我的脸,亮闪闪的银丝,眉眼间的沉静。我悄悄将那张饱含我心愿的最后一张日历纸,塞进了她的手里,喃喃道:“奶奶,你快醒醒,囡囡来看你了,囡囡不会再让你数日历了,快醒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之结构安排

全文共 976 字

+ 加入清单

1、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根据文章的不同而变化。开头的方法很多,但可以大致地将其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开门见山"的写法,或"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或"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题;或"言归正传",即速开讲故事;或"单刀直入",挑明论敌谬说。另一类是"形象化"的写法,或描写环境,以引出人物;或抒发感情,以渲染气氛;或先叙委婉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或借诗词谣谚,以为叙事的开端。好的开头,新颖生动,引人入胜。结尾的方法也很多,或总结全文,以揭示主旨;或展示未来,以鼓舞斗志;或抒发情怀,以增强文章感染力;或造语含蓄,使读者掩卷而思仍遐想不已。好的结尾,余味无穷,发人深思。

2、段落和层次

写作时,为了把文章的中心有层次地表现出来,一定要分段。划分段落要根据中心的需要和内容的多少而定。既要注意一个段落只说明一层意思,又要注意不要分得太细,同学们习作常出现两种情况:有时段落包含的内容太多,本来好几层意思,硬挤在一起,弄得层次不清;有时段落又分得太细,本来只有一层意思,硬分成几段,搞得支离破碎。

3、详写和略写

确定材料的主次和详略是结构的重要问题,它对表现中心思想起保证作用。详写,就是把与中心思想关系大的材料写得具体些、详尽些;略写,就是把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太大的材料写得概括些、简略些。详略得当,能使文章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结构紧凑。详略不当,势必造成文章主次不明,使读者无法把握中心。 处理详写和略写,首先要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文章的中心事件或中心议题要详写,其他事件和问题要略写;有典型意义的材料要详写,一般性材料则略写。例如鲁迅的《故乡》是以"我"回乡的见闻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可写的人物和事件很多,但作品只选取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的事来写。这两个人中,又分了主次。杨二嫂的故事,只是在一个场面里,用几句精彩的话,展示了她的性格。写闰土就不同了。作者以细腻的抒情笔调描写了少年闰土活泼英俊的形象,娓娓动人地叙述"我"和闰土三十年前的一段交往。接着作者又精细地刻画了阔别三十年后的闰土的面貌、衣着、动作和性格的巨大变化,诉说闰土所遭受的种种苦难和不幸,抒写了"我"的感慨和希望。这样处理,完全是由"它揭露在三座大山压迫下,农村凋敝,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证明农村需要来个变革,为下一代开辟一条新出路"这一中心思想所决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高考作文系统写作指导:妙用古文作文出彩

全文共 3660 字

+ 加入清单

无论是初中学课本,还是高中课本中的文言诗文是经过时间淘洗而流传下来的、语文界的专家精英反复挑选出来的脍炙人口的精品,有些甚至是诗文中的极品。这些作品千锤百炼的语言,斐然可观的文采,匠心独运的章法,也都足以垂范后世,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藏。当代凡有成就的作家,尤其是散文作家,大多从这个宝库中汲取过丰富的养料。

但我们有些考生,作文虽一味求新却得分甚低,而对于花了很长时间、很多精力积累下来的古诗文,却仅仅用来对付那道5分6分的默写题,这真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但若能将古诗文与写作结合起来,让作文植根于古诗文的沃土中,让古典文化的精华在自己的考场作文中熠熠生辉,便可以增加作文的文学底蕴与思想厚度,让阅卷老师充分体会到中国灿烂古典文化对高中生的有益滋养,甚至看到考生身上难能可贵的人文精神与文学资质。这样的作文,怎会得不到阅卷老师偏爱呢?

一、巧用名句,亮化标题

文章的标题,就像人的眼睛,传递着灵魂的信息。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就是这个道理。要让文章的“眼睛”明亮起来,引用诗词名句拟题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诗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如2003四川省高考优秀作文《只缘身在此山中》,就以苏轼名句作为标题,非常恰切地暗扣作文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2004年福建考生的《一蓑风雨任平生》,引用了苏轼《定风波》中的语句作为标题,既紧扣所选的历史人物、贴切凝练,又昭示文章题旨,写出了苏轼的豁达与超脱,可谓“一石双鸟”。

二、词类活用,现代演绎

在古诗词中,“词类活用”在表情达意上更是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形容词“红”“绿”,用作使动。诗人通过樱桃变红、蕉叶转绿的动态,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又如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中, “老”和“肥”也都属于形容词使动用法,鲜活生动,呼之欲出,有如灵丹,在句中起到了点石成金的作用。在作文中,若如此“活用”一些词语,也是很生动的。

[范例1]

灯光昏暗了四壁,收拾一天的疲惫,独坐窗前,隔帘听雨。

帘外的雨声变得苍老,没有画船的雨声里,飘来唐诗宋词的清凉。

雨声在书中徘徊,轻轻巧巧,从唐诗宋词的韵脚上依次跃过,冷寂了那一地的红莲,采莲人今在何处?江南的雨声空寻千年的寂寞。

早春的天街,细雨燃起一团团柳烟,韩吏部灰白的须发映衬着远处的芳草,细密的雨丝年轻了诗人的眼睛。(《雨落唐诗宋词》)

上例中,“昏暗”“冷寂”“年轻”都是形容词,却都做了带宾语的动词,这就是新的“词类活用”。这样的“词类活用”,确实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能,不能不让人赞叹作者用词的巧妙传神。

三、故事新编,借古讽今

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这样可以避免直接指陈的刺激性,却仍能达到了强烈的讽谏、警戒效果。贾谊的《过秦论》借分析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劝谏汉文帝施仁义于民;苏洵的《六国论》则借六国灭亡的教训,警告北宋统治者勿蹈六国灭亡的覆辙。在议论文写作中,我们不仅可以参考这些古文借古讽今的论证写法,还可以灵活运用自己在文言文中学到的故事或例证来论证所要陈述的当代问题,甚至还可以巧借故事新编,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如下面这段话,则借用了古典名著中的人物角色,编造新版的故事来讽刺当今领导的不良作风。

“悟空,你别急呀,急也没用,你看看你,在领导面前也是一张不服气的脸,像这个样子你怎么做事呀?你平常做得都挺好,只是你太不懂得变通了,得罪了不少天神,大家都多多少少对你有些意见,你不要太放在心上。你下了岗,就跟师傅我一起,以后还有机会。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是师傅我给你的忠告呀!八戒和沙僧虽无建树,但为人处事比你灵活得多,你要多向他们学习学习呀!”(湖北省高考满分作文《孙悟空下岗记》)

四、化虚为实,生动形象

“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客观现实。“虚”与“实”结合,可以收到化抽象为形象的效果。在古典诗文中,最典型的虚实结合,莫过于说“愁”了。“愁”是什么呢?李白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煜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就像那向东流去的一江春水,绵绵不绝、滚滚而来);贺铸说“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愁,就像那江南烟草一样无边无际,就像满城飘荡的飞絮一样杂乱,就像黄梅时节的落雨一样连绵不绝);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诗人把“愁”物质化了,像具体事物一样有重量可称了)。这些都是化抽象为形象的典型诗句。在作文中,尤其是议论文,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只是一味地抽象说理,难免给人枯燥之感。而借助于虚实结合,则可以化抽象为形象,使表达更为生动准确,使自己的观点更易被人接受。

[范例2]

(1)责任感是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写就的《出师表》,责任感是孔繁森离家别母、血洒高原树立的公仆丰碑,责任感是贝多芬挑战人生、超越自我谱写的《命运交响曲》,责任感是保尔•柯察金顽强拼搏、热爱生命铸造的烈火金钢。(《谈责任感》)

(2)尊重,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针催人奋进的强心剂。给成功的人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别人成功的敬佩、赞美与追求;给失败的人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别人失败后的同情、安慰与鼓励。只要有尊重在,就有人间的真情在,就有未来的希望在,就有成功后的继续奋进,就有失败后的东山再起。(《谈尊重》)

五、套用诗句,仿写名篇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好的语言如一支婉转的乐曲,让人陶醉其中;如一杯凉爽的饮料,让人怡然自乐。古典诗词是民族瑰宝、传统精华,名句则有着更为重要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在带给人丰富的美感享受的同时,还启人领悟和思考。套用或者用自己的语言演绎古人现成的诗句,不但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文章显得厚重,充满文化蕴味,还可以扩充文章的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范例3]

(1)生活是坎坷的,但生活又总是充满希望的,“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不要畏惧暂时的困难,“莫听穿林打叶声”,坦然前行,我们总会迎来灿烂的明天的。

(2)通往成功的路总是颠簸不平的,勇往直前,“何妨吟啸且徐行”。在成功的顶峰,“回首向来萧瑟处”,定有独特的景致。

以上是考生在作文中引用苏轼词《定风波》的范例。考生以苏词观照人生,审视生活,这样的作文,写作语言厚重了,思想情感也丰富了。

[范例4]

还记得那支梅吗?凌霜傲立,却引得群芳嫉妒,她不怨;同样是她,即便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她也不恨。因为她的骨子流着一股血,透着一种精神;因为有一团火在芳香中燃烧,那是她的全部啊。是的,她用她的全部正诠释着一如既往的香味--因为执着。(《执着》)

这是考生在充分理解诗词的基础上,围绕话题,用自己的语言演绎陆游《卜算子•咏梅》而创作出来的既有古诗的高雅格调又非常富有新意的一段文字,构思可谓新巧,认识可谓深刻,语言可谓有意蕴。又如:

“忽有一日,从远远的地方向巷中一望,一巷迷迷的黄绿,忍不住叫一声‘春来了!’巷里人倒觉得来的突然,近看那柳枝,却不见一片绿叶,以为是迷了眼儿。再从远处看,那黄黄的,绿绿的,以弥漫在巷中。这奇观儿曾惹得好多人来,看了就叹,叹了就折,巷中人就有了制度:君子动眼不动手。只有远道的客人难得来了,才折一枝二枝送去瓶插。瓶要磁瓶,水要净水,在茶桌几案上置了,一夜便皮儿全绿,一天便嫩芽暴绽,三天吐出几片绿叶,一直可以长出五指长短,不肯脱落,娟秀如女人的长眉。(贾平凹的《五味巷》)”

这段对杨柳“柳色遥看近却无”的绝妙描述无疑是韩愈诗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现代散文版。

[范例5]

清军溃败,非力不足,势不众,弊在技穷。技穷而力亏,溃败之道也。或曰:“清室苟和,怨技穷耶?”曰:“苟和者源技穷也。盖屡战败,不能侥存。故曰弊在技穷也。”

……

呜呼!以奉英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献英之财兴本国之科技,并力反帝,则吾恐英人枕之不得无忧也。悲夫!自诩老大帝国,物华天宝,乃不知老者常思既往,少者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永旧也故技穷,惟日新也故艺高。噫,唯我独尊终酿亡国大辱矣!(黄广川《过清论》)

本文从形式到语言基本上都是模仿《六国论》,而标题却来源于《过秦论》,文末点题时又套用了《少年中国说》的议论风格,很是别致,不禁令人拍手称快。作者将鸦片战争的失败归为“技穷”,虽不完全准确,但也部分地揭示了问题的本质。作者对所学课文不仅有发现,而且更有发展,显示了该生深厚的文言功底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综上所述,古典诗文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实为作文写作的一片沃土。中学生写作,若能让作文植根在古诗文的沃土之中,从中吸取养料,定能让作文之树茁壮成长并开出灿烂之花。当然,妙用古诗文使作文“出彩”的方法远不止上面几种。在备考阶段,如果能将古诗文的复习和作文训练结合起来,不断从古文中掘宝,积累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积淀,也许你能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写作指导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以“深深的脚印”为话题作文,一般应着眼于虚义进行构思。所谓“深深的脚印”,其实就是留下的人生足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从“脚印给我以启示”的角度落笔,可列出3个层次——脚印告诉“我”,人生的路不会永远平坦;脚印告诉“我”,走好人生之路,关键要靠自己;脚印告诉“我”,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2.谈脚印不应该只是人走过后留下的痕迹,而应是真正印在心里的东西。

3.提倡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作风。

4.论述应沿着前人的“深深的脚印”前进,并努力探索新路。

5.抒写“脚印歪斜但那是我的人生”(即坚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高考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

全文共 7784 字

+ 加入清单

高考作文在经历了近几年话题作文的鼎盛与热闹后开始回归,考察2006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开始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两套全国卷和山东卷就是采用的材料作文,其中全国卷对今后高考的导引作用不容忽视。

现在的材料作文并不是传统材料作文的简单回归,而是一种更加开放的回归,是一种介于给材料话题作文和传统的材料作文之间的作文形式。它比给材料话题作文有更多的限制但在选材、立意上又比传统的材料作文更具开放性。

比如2006年全国ⅰ卷作文: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在作文提示语中,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样的要求,不像传统的材料作文那样主旨是唯一性的,而考生就要去准确把握唯一性的主旨,把握不好就会导致偏离正确立意,导致全盘皆输;但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所写内容只要与话题相关就行,而是对主旨的提炼需要从材料中来,较好地预防了话题作文中穿靴戴帽的宿构现象。这种新的材料作文形式既能较好地考察学生的实际理解分析能力,又能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应该说又是一种进步。

材料作文和给材料话题作文的区别在于:

①审题上:话题作文强调的是“相关”,不故意在审题上为难考生,只要或隐或显和话题有关就可以;而供材作文的立意是从材料中提炼出的,虽然可以从不同角度立意,但不管哪个角度都是从材料中来的,因而角度往往也是有限的,不像话题作文那样发散度大。

②材料的使用上:供材作文中的“材料”是必须使用的,所有的立意角度都是从材料中来的,当然在具体的行文中,也可以不写所给材料,只取其立意也可;而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只是给读者一个角度,一个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话题,话题范围要远大于材料所提供的范围,所以材料完全可以不用,学生重点是审视所给话题,由话题展开思维,寻找角度。

③思维方式上:供材作文多为“扇型直线思维”,一般是从不同人物、不容侧面对内容进行审视;而话题作文则多是“圆形发散思维”,一般可以从话题的本义、比喻义及文化内涵等多方面思考,离话题可以较近较浅,也可以较远较深。

如:材料作文

读寓言诗《树叶和树根》,然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晴朗的夏天,

树叶把自己的绿荫撒向谷地。

在树枝上,他们高谈阔论,

极力夸耀自己。

“这也应该对我们说声谢谢。”

从地底下发出了温和的声音,

“是谁说话?竟敢这样傲慢无礼!”

树叶吵吵嚷嚷,在发脾气。

“是我们。”

地底下的声音回答,

“是深深埋在黑土中的——树根。”

审题过程:

客观内容: 树叶 树根 树叶与树根的关系 树叶对树根的态度.。

主观倾向: 夸耀 吵吵嚷嚷 对树根“发脾气”,树根则是“温和的”

多角度立意: 树根可以象征什么?树叶可以象征什么?树根对树叶有哪些作用?树根具有奉献精神,树叶要理解树根,树根也要理解树叶。

观照审题: 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学生,家庭与成员,甚至祖国 民族 人民 组织与个人都具有这种关系.

确定最佳立意: 数典不可忘祖 饮水要思源 功成莫忘本 树高千尺莫忘根

创新立意: 有了成就,得意忘形不好,但兴奋一下,自豪一回还是可以的.

再如:话题作文

生活中我见过各种形状、各样色彩、各种质地的绳,长的短的、粗的细的,绳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假如此时在你面前放着一根绳,你会想到什么?请以“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拟题目,自定体裁。

审题过程:

本义: 纤绳——三峡的纤夫

绞刑架上的绳——受难者

拉风筝的绳——田野里的孩子

挂在悬崖上的绳——登山者

比喻义: “绳”往往具有“束缚”或暗含着“某种关系纽带”的意思。由此可以进一步引申出如:在没有爱情的婚姻里,婚姻是根绳索;

溺爱,有时使母爱成为一根绳索;

在喜欢记恨人的心里,恨是一根绳索;

有时,思维定势也是一根绳索。甚至,自责与自卑也会成为一根束缚心灵的绳索。

一、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审题

“材料作文”因其在考查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还兼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归纳推理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思维能力,而备受高考青睐。就所提供的材料而言,或是名人轶事,或是警句箴言,或是幽默风趣的漫画(照片、图片),或是给人以启迪的小故事、寓言、诗等等,其内涵丰富,范围广阔。如何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

(一)审题的二原则

1、整体性原则

要视文题为一个整体,全方位审题,明确题目、材料及其要求中的限制部分和未限制部分。限制部分必须严格遵守,未限制部分要认真分析判断,充分利用所给的条件。不能只抓其只言片语,以偏概全。

(1)把握材料实质。

提供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相比,看起来像是给考生提供了方便,其实是增加了难度。在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既是考生作文立意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文章的立意必须从材料中来。文题有显性的信息,也有隐性的信息,隐性的信息如言下之意、比喻之意。对此,一定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比如有这样一个材料:

一位父亲在冬天砍掉了一棵枯树,但到了春天却惊奇地发现树桩上又发出了一圈绿绿的嫩芽。于是,父亲对孩子说:“当时,我真的以为这棵树已经死了,现在才知道,它确实还活着。孩子,千万别忘了这个教训——别在冬天砍树。”

按要求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审视这则材料,可以从父亲和树两个角度来立意。从父亲的角度,可以从“不能轻易否定一个人,尤其是在他最困难的时候,要相信他、肯定他,鼓励他”;从树的角度,可以从“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最困难的时候,切不可丧失信心,黑暗过去就是光明”立意。同时要注意隐含条件“严冬”指“人所处的逆境或人生事业的低谷”。

如果不能整体把握材料,从“不要被假像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甚至仅仅从父亲砍树这一行为出发就得出“树是我们的朋友,不应砍掉它们”就更偏离材料了。

再如:《鸟的评说》:

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

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

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

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

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

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

寓言诗中,无论是麻雀说燕子,还是燕子说喜鹊,都有个共同点:每种鸟都只看到别的鸟的缺点而彼此攻击,或把别人的优点当作缺点而互相诋毁,或亦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由此可以联想到生活中有些人对他人品头论足,或出于私利、嫉妒而信口雌黄、颠倒黑白,所以可以确定这样的观点:看人不能只看缺点,不看优点,或看人不能只看缺点甚至把别人的优点看成缺点,或不能抓住别人的缺点而搞攻击,应加强团结,或正人先正己,等等。总之,这则材料是考查考生全面、正确、辩证地看别人或自己。

如果不从总体去概括这个材料的“寓意”,而只是抓住“只字片语”,常常容易陷入误区。“鹦鹉学舌”,确实有些“无原则”;燕子,确实有些“怕冷”,甚至是“怕艰苦”,“见异思迁”。如果这样断章取义来展开议论,势必离题很远。

(2)把握写作范围。

准确把握材料涉及的范围,有利于考生在规定的范围之内找到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切入点。

以“自信”为例,“自信”就是“相信自己”,那么“自己”是不是只包括考生个人呢?不是,小而言之,可以指考生本人,也可以指考生熟悉的另外一个人;大而言之,可以指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考生既可以叙写自己或别人有关“相信自己”的故事,也可以写基于“相信自己”的生活感悟,也可以表达自己对“相信自己”的意见、看法等等。想使文章获得高分,还要把你对“相信自己”之于生命存在方式的意义,以及由此带来的生命价值攀升的理性认识,蕴含在生动形象的故事或深刻的议论之中,不宜在青少年是否应该有“自信”的层面上发肤浅的议论。

(3)辨明材料关系。

高考作文提供的材料可分为单项材料和多项材料两类。单项材料的审题相对单纯。而对于多项材料,审题时要辨析材料的异同,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挖掘材料蕴涵的意义,准确把握命题意图。关键是要找出它们的最佳结合点,即“共性”的东西,综合考虑,这样才符合命题者的意图。当然最佳结合点未必就是立意,议论的角度可结合论题的现实意义去考虑,这样写出来的文章针对性强,有时代气息,也会有一定的深度。

多项材料的关系,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同义关系

指材料的性质、蕴含的意义、体现的观点相同。如2004全国卷所提供的材料中的这两则: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波兰谚语)

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达•芬奇)

类义关系

指材料表面看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深入内里,却能发现,它们所蕴含的意义具有相类似之处。如2004年天津作文题:

有一个木匠到山里选木材,看到一些奇形怪状的树根,觉得没用就走了。后有一位根雕艺术家发现这些树根后,如获至宝,将这些树根雕成了非常有价值的艺术品。

分析:木匠从实用观出发,放弃树根;艺术家从审美观出发,以树根为“至宝”。理解这层意义,对于作文“立意”十分要紧。讨论的重点可以突出实用性,可以突出审美性,也可以两者兼容。

反义关系

指材料的性质、蕴含的意义、体现的观点是截然对立的。例如:

(材料1)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2)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根据“材料1”和“材料2”,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注意把“材料1”和“材料2”结合起来思考。

这两则材料所含的意义是相反的,反映了青年人中一部分人对人对己不同的道德标准。作文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对立点,深刻剖析这种不同所反映的问题实质。

2、多角度的原则

运用“发散性思维”。分析原材料,从不同侧面或不同人物、事物出发,列出多个观点。然后找出一个对自己写作有利的角度去写。

多角度的原则可理解为一种“实效性原则”,写哪个角度对你有利,使你的文章发挥得更好,你就写哪个角度。前提是,一定要扣紧原材料,有思考,有分析,言之成理,持之以故。

(二)材料作文审题类型

1、材料的含义明显

如:球王贝利在比赛中共射进1千多个球,有一次,当记者问他哪一个球最精彩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下一个”。

这样的具体文字材料或画面,不需要怎么分析,一看就明白其主旨,那就是:一个人在功成名就后,不能被鲜花和荣誉所陶醉,应永不满足,不断进取。

2、材料零碎,但有联系

这类材料,少则二则,多则五六则,或互为对立,或互为关联,或互为相铺,或互为统一,但总有其组合在一起的共同性或联系点。这就需要审题时要辨析材料的异同,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挖掘材料蕴涵的意义。

如: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从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到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②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好像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拖后腿,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③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刘白羽《长江三峡》)

这三则材料表面上看各自独立,毫无关系,但只要仔细琢磨一下,观点就会水到渠成。材料①,是讲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具体的奋斗目标;材料②,是讲登山的艰辛;而材料③的中心是掌握规律。至此,中心论点就瓜熟蒂落了,那就是——立志•攀登•规律。

3、材料观点隐晦,但要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

这类材料作文,着重考查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

有位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他的书斋里杂乱地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而且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他零零碎碎地记住了不少知识,可大家问他什么,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他活了六十多岁,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留下来,被人们称为“书橱”。

这样的材料虽好懂,但观点很隐晦,只要通观上下文,认真细致地阅读或观察材料、寻找、抓住关键性字眼或重要的细节,就会挖出材料本身所蕴含的观点。

1.“杂乱地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被人们称为‘书橱’”,说明主人兴趣很广,但读书没有选择。

2.“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可问他“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有留下来”,亚克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只博览群书而不能精读,晴蜒点水,因而学而不成。这样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一分析,观点就水落石出。

依据上述分析,分别可以确立这样的观点:

①学有目的,读有选择;②学之道贵以专。

4、材料是非不清,要求评理

这种类型主要是考查学生分清是非的辩证能力。如:

针对校园罚款问题,学校和社会上都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不能罚,学生是消费者;另一种意见认为不但可以罚,还要重重地罚,罚得他心疼才会吸取教训。对此,你有何看法。

对这样的材料,首先要将两种观点分别进行分析、比较、辨别,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分清是非。

诚然,教育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且思想教育并非万能,当然,作为学校除了思想教育外,还可以采取组织的、行政的、经济的,甚至法律的方法,其中对于与经济有关的劣行,如偷盗、扒窃、赌博、损坏公物等,罚款不仅是应该的,还是必要的,不罚不足以补损失、儆效尤。因此,第一种意见认为不能罚,未免绝对。而第二种认为罚款可以说是对的,但主张重罚未免过分,其效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因此,罚款必须适度。由此可见,两种意见都存在片面性。其正确的观点应是: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适当罚款是必要的。

5、材料角度的多面性,要确定最佳观点

苏轼曾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观点,这就是所说的“见仁见智”。如:

一次,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一台大型电机出了故障,技术人员修理了两个月,也未找到毛病。这时,一位瘸腿驼背的德国移民在电机旁仔细进行观测、记录、计算,时间不长,他用粉笔在电机外壳上画了一条线,很有把握地说:“打开电机,把划线处里面的线圈减少十六匝就好了。”许多人半信半疑,但按他的话做了以后,电机果真修好了。公司非常满意,经理问他要多少报酬,这人毫不客气地说:“划一条线一美元,知道在哪里划线,九千九百九十九美元。”周围的人听了深感吃惊,但精明的公司经理不但照付一万美元,而且还重金聘请了他做公司的顾问。他就是从小被人讪笑,而在逆境中顽强奋斗,最终登上科学高峰的卡尔•斯坦门茨。

这种材料,可以从不同的人物和主旨上分析、研究,列出不同的观点,然后比较,鉴别出最佳观点。

从卡尔•斯坦门茨角度考虑

①逆境可以锻炼人

②成功来自长期的刻苦钻研

从经理的角度考虑

③慧眼识英雄

④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明天的太阳

从“周围的人”,取笑斯坦门茨的人来考虑

⑤人不可貌相

从主旨上考虑

⑥知识的价值是巨大的(或知识就是金钱)

以上的观点都可据以成文,当然前提是能自圆其说。但写作的角度有优劣,文章的立意有深浅。比较一下六个观点,不难看出第②、⑥为最佳。

6、材料属比喻性,需挖掘引伸

这类材料一般有针对性、社会性,实践、思想,尤其具有异向的功能性,如为人处世、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甚至传统的教育意义。对这类“比喻类比型”材料作文题,一定要细审材料,理解比喻义、找准类比点后,才能进入作文的构思。

如:

有个人曾对茧破茧时的痛苦挣扎而于心不忍,于是用剪刀剪破茧壳使之早点出来,结果帮了倒忙,因为蛾只能爬一会儿就不寿而终了。

对这样的材料,首先最关键的是弄清材料的本意,再理清材料的喻意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点,由此及彼地联想现实生活中的与之相关的问题,然后引伸阐发。就这则材料而言,“茧”只有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生命才能发出辉煌,由此推之,一个人欲想成才,就必须经过一番跌打滚爬,经得起暴风骤雨的洗礼,经得起困难与挫折的考验,否则永远不能成为事业的成功者。正如古人所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材料巧妙地对学生进行了成才观的教育。另外,还有一个观点:尊重客观规律,不能凭感情意气办事,否则会事与愿违,严重地受到规律的惩罚。

二、范文赏析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 阿尔卑斯山的山谷中有一条道路,两旁景物极美,路旁插着一块标语牌:“慢慢走,欣赏啊!”它劝告那些过客不要因无暇欣赏而留下遗憾。

(二) 有一句格言这样说:“朋友,快快走,请不要为眼前美丽的风光而驻足。”

的确,对这个话题,人们总有不同的看法。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任选其中一则材料,也可以两者结合进行构思。

②作文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例文:慢慢走,快步走

天很蓝,海很清澈,而他在赶路。他的终点还很远,想停歇,却别无选择,他只能一直走,为了执着,顾不得奔走的狼狈,更无暇留意身边的风景——他期待太阳能远一些,海风小一些,就让他安静地继续奔忙。

他终于到了下一个驿站,疲惫、压抑,他只能静静地坐在窗前,感受着片刻的闲适——很快他又要上路。

宁静中,他闻到了海风送来的潮湿而又令人心旷神怡的气息,丝丝的清凉让他惬意极了。远处传来渔夫满载而归的歌声,海鸟的啼鸣和着波涛,壮美而又悠扬。他看到的是一副风景画,听到的则是绝美的交响乐——原来路途中有这么多风景!他感叹到。

待他再次上路时变轻松多了,他感谢阳光让一切生机勃勃,把一切染得金黄;他感谢海风送来了幸福的音调。在快乐的饱览中,他终于到达了向往已久的山谷。“慢慢走,欣赏啊!”一个标语牌上写道。是啊!路途中有太多的坎坷,但不要被它们遮住心灵的望眼,用心灵去旅行,不是苦中作乐,而是不要将美好遗失。

还要上路吗?是的。饱览了幽幽的林阴,潺潺的流水,聆听了飞鸟欢呼雀跃和鹰击长空时划破苍穹的叫声。他把白帘般的瀑布挂在心里,连绵的山留在脑海中,收拾好行装,再一次上路。他何尝不想留下,而他是执着的,他的目标在更远、更壮丽的地方,而不是为眼前的风景驻足。

斜晖中又见他赶路的身影。体会着路途中的风景,心儿想往着远方,他是快乐的。

是的,每个人都在拼搏,奋斗。有人很累有人却很快乐,为何?在于追逐梦想的心情。抱怨、咒骂,困阻只会使人疲惫不堪,有一天他也许会被压倒在地,绝望中,他是否看到同行的人,歌声载道,继续奔向远方——因为他们感激生命的一切给予,纵使受挫也依然安详,因为他们能发现美,他们心中的天空永远的晴朗。

不沉溺于所拥有的,才会创造出更深微的世界。面对风景,有人驻足;有人则将其当作新的起点——因为向往所以选择远方,面对成功,有志者毅然选择了更高点,鸿鹄之志在乎千里之外,他们一生的风景都在路上。

慢慢走,留心路旁的风景!

加快脚步,收获更多精彩!

简评:这是一篇记叙类文章,用人物赶路过程中既有不懈目标追求,又能懂得欣赏路边的鸟语花香,从中获得力量,减轻路途中的疲劳来形象化的阐述材料所揭示的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写作指导

全文共 888 字

+ 加入清单

一、注意要求,明确文体。

虽然“要求”中说“不限文体”,但从文题的材料以及历年中考潜在规律来看,考生写法以记叙文和散文为主。

根据既定的题目,联系材料中关键词的象征意义。不难得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的理想、信念可以是一个十分宏伟远大的目标,也可以是不断前进、不断深化的梦想,因此可选题材范围很广。

写作过程中可以使用散文的形式,表述出追求“诗与远方”的情感,或写出为了“理想之海”果断抛弃“眼前苟且”所做出的抉择;也可以用记叙文的形式,从学生自身成长故事着手,写出对于某一事物自己付出的不懈努力;创作能力更高的同学还可以从更深层次的“追求精神性灵”方面展开写作……

二、深入剖析,做好审题。

审题,是作文必不可少的环节。首先,通过阅读材料不难发现,这是一个极富象征意义的题目。

通过上面的讲解,我们知道了少年的成长、坚持以及母亲的话语都是为了凸显出对“那片海”的追求和向往。题目中的“海”同样可以象征着梦想、理想。少年成长过程中对梦想不懈追寻,在这过程中历经了生活的艰辛,也有家人的陪伴与鼓励,更有自己不顾一切去追寻的决心。

从引题到题目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引导学生用语言去表达自己对梦想或信念的追求,并且一个“为”字更需要学生写出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

当我们在写作中也要避免以下几个误区 :

误区一:将题目写成了“我心中的那片海”:如果文中没有提到为了实现理想做出的努力的话,就可能形成偏题。

误区二:写作中对“那片海”理解过于狭隘。如果同学联系到“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仅仅将全文的基调定义为:厌倦了重复无趣而又平凡的生活,内心对新鲜事物、对放松生活的渴望,崇尚不顾一切,带着心灵去旅行这类文章时,就显得立意不高,可能会被阅卷老师评为偏题。

误区三:如果文章中抛开了对“那片海”的追寻,反而重点偏向了谈坚持、生活、诗意或者“远方”的意义,都会被视为偏题或跑题。

三、注意细节,精炼语言。

文章语言既要生动也要精炼。就散文而言,一定要注意语言的优美,所有的素材一定要围绕自己想要表达的中心去写作。如果以记叙文为主,最好是在写作中将记叙、抒情结合起来,写出考生的真情实感,紧扣主题,使文章富有层次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一、明确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步骤

全文共 992 字

+ 加入清单

一般说来,一种新的试题形式出现之后,会有一段时间的延续,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会保持相对稳定。2016年高考课标卷的作文试题出现任务驱动型试题形式的机率很大,因此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很显然与传统的寓言类、名言类材料作文题的审题立意要求读出寓意、读出逻辑关系有很大的不同,那么这种类型的作文审题立意有怎样的特点,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呢?下面以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高考作文试题为例对审题步骤做一简要说明。

首先,通读材料,概括要点,分析写作角度。

试题提供的是“女儿举报父亲”引发争论的一个热点社会现象类材料,通读材料后,我们可以将材料概括为三个要点:女儿举报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而屡劝不改的父亲,警方依法处罚并发在官方微博上引发网友点赞与质疑,媒体报道引发更广泛的争论。经过这样的概括,我们就可以发现这正是三个大的写作角度。如果再细分一下,还可以从女儿举报这个角度分解为从女儿和父亲两个不同的角度切入。

其次,审读题干,分析题干的任务指令,明确写作任务。

有研究者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指令分解为四个方面:文体指令,指令写成什么样的文体;内容指令,指令写作内容是什么;思维指令,指令问题的焦点、写作的着力点;对象指令,指令具体的问题。我认为这四个方面就是我们在审题中需要明确的问题。结合本题的题干,我们可以明确题目的任务指令包括了三个要求:一是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这需要表明你的态度。二是需要阐述你的看法。三是请以“明华”的身份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前面两点是对写作内容上的任务要求,第三点是对写作形式的任务指令。

最后,确定写作角度,表明态度,提炼观点。

我们需要从违章当事人老陈、女儿、警察、网友、媒体等五个角度中选择一个确定为收信人来写一封信,这是从形式上完成写作任务;在确定收信人之后,就需要表明我们的态度,如对当事人老陈,我们表明的态度是批评、劝诫和提醒,提炼的观点可以是一个好父亲首先应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再如对女儿,我们表明的态度可以是肯定和赞赏,可以提炼的观点是对父亲的生命负责是真正的爱,也是对社会和他人的负责等。与一般材料作文不同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不是仅仅从材料中提出观点,而是还需要对该事件表明你的态度,再提炼出与你的态度相一致的观点。需要注意的是观点必须从这一事件中提炼,事件实际上为写作划定了边界,超过了这个边界作文就是跑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最新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

全文共 8015 字

+ 加入清单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

一、关于论点

题目:对于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的许多格言和成语,我们今天常常会有不同的思考。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或自拟题),说说你对这条格言或成语的思考。

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A、近墨者必黑 B、近墨者未必黑

②知足常乐:A、知足方能常乐B、常乐者不知足

(一)论点一定要在开头提出

开头三句话提出论点,不要离题太远,要尽快切入话题。

例一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在文化的摇篮中孕育着几千年沉淀下来的哲理、经验。其中,成语是语言文化的一个完美的桥梁,沟通着高深的文化与想了解它的人们,它精炼的将有内含的哲理简单的表述给人们,并引发后者的深思。

“知足常乐”这一成语原意是知足者可常乐。这一简单的道理似乎人人都明白,但细想起来,似乎想常乐,只知足是达不到的。相反,想常乐更应不满足于现状。

这个开头中的有用信息集中在第二段,第一段的内容即属于离题太远。

例二

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成语大致的意思是说:把一种东西和红色的放在一起一段时间后会变红,而把它放在黑色的之中会变黑,引申为一个人如果在一个好的环境中就会变得品德高尚,相反,他如果在一个不好的环境中也会变坏。

这个开头中的“这个成语大致的意思是说:把一种东西和红色的放在一起一段时间后会变红,而把它放在黑色的之中会变黑”也可删去,因为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既不是难点又不是文章要探讨的重点。

例三

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广东一考生

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

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就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对往者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日本在60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

中国在****战争中付出巨大的代价才取得胜利,中国人民自然无法容忍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于是各地都掀起了声势壮大的抗议和纪念活动。但近来这些纪念活动在少数激进分子的鼓动下出现了打砸抢日货商店的不理智举动。群众爱国的赤子之心可以理解,但纪念并不是感情的挥霍,非理性举动无益于解决问题。我国领导人多次表达出严正立场,但同时并不关闭中日会晤的大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无疑就是对过去痛苦最理性,也是最深刻的祭奠。

人不能忘本,“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而高贵的心灵在铭记苦难,咀嚼苦难过后,方能理智地纪念苦难。当纪念的洪波涌动时,勿忘用理性的“闸门”控制情感。

【简评】本文是2005年广东一篇满分作文。作者用议论的写法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更需要理性的引导”,立意较高,观点正确,能针对现实,颇有时代气息。论据鲜活,材料典型,有较强的说服力。文章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分析中肯,论证有力,总分结构,条理清晰。是议论文只的三要素突出、完备的典范的议论文。

例四

干事业需要激情

激情是吹动船帆的风,没有风船就不能行驶;激情是火箭的推进剂,没有推进剂,火箭就难以飞向蓝天。生活告诉我们,灵感可以催生不朽的艺术,激情能够创造不凡的业绩;缺乏激情,疲沓涣散,很可能一事无成。因此,我们对待工作必须始终保持高昂的激情,有了激情,工作才能轰轰烈烈地进行。

对待工作的激情不是心血来潮、兴之所至,而是一种觉悟、追求和境界。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胸怀大志、奋发向上,开拓进取、顽强拼搏,只争朝夕、埋头苦干的人,他们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旺盛的革命干劲,因而工作成效明显,事业日新月异。

高昂的激情来自崇高的理想。没有理想,人就会失魂落魄。一块手表可能有最精致的指针,可能镶嵌了最昂贵的宝石,然而如果缺少了发条,它仍然一无用处。同样,一个人无论怎样学富五车,也不管多么健壮高大,如果对工作毫无激情,甚至连热情都不足,生命就会黯然失色。昆虫学家法布尔正是因为有献身昆虫学的崇高理想,正是因由于对事业有着火热的激情和满腔的热忱,才创造出了骄人的成就。

高昂的激情来自强烈的责任感。责任感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和热情。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会把工作看成追求和奉献,而把名利看得轻如鸿毛,满怀激情地投入工作;一个丧失责任感的人,会把工作当作一种负担,自然就会失去工作的乐趣。田家英同志曾经写过一首诗:“十年京兆一书生,爱书爱字不爱名。一饭膏粱颇不薄,惭愧万家百姓心。”这就是一种高度责任感的写照。由责任感激发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有了强烈的责任感,才会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才能开拓创新,干好事业。

高昂的激情来自自强不息的追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激情不断迸发的动力,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加速器。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你追我赶的时代,是一个大潮涌动、不进则退的时代。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克服知足常乐的思想惰性,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前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辟新境界。

让我们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把高昂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

【简评】这是一篇结构规范的议论文。整篇文章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本论部分又设置了三个分论点“高昂的激情来自崇高的理想”“高昂的激情来自强烈的责任感”“高昂的激情来自自强不息的追求”,层层论证了中心论点,呈现出并列式结构。整篇文章结构严密,层次分明,脉络清楚。

(二)几点提示

1、怎样从材料中提炼观点?

总的来讲,要认真阅读分析材料,把握材料的实质,抓住材料的中心,抓住中心句和关键句。具体来讲,可根据材料性质具体分析:

(1)若材料是写人的,可根据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分析人物的性格,根据性格来提炼观点;

(2)若材料是写事的,应弄清事件的意义,根据其意义来提炼观点;

(3)若给的材料是一些现象,要分析其现象的本质,根据其本质来提炼观点;

(4)若给的材料是结果性的,要分析其结果产生的原因,根据原因来提炼观点;

(5)若材料是寓意型的、象征型的,要通过材料抓住寓意,根据寓意来提炼观点。

此外,观点的表述一定要明确、完整,可以用单句,可以用复句,也可以用陈述句或否定句、疑问句、感叹句。

2、怎样自拟题目?

这个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在考试中有不少考生对题目自拟不重视,因此2分被扣得可惜。拟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可以拟成论题型的。

(2)可以拟成论点型的

(3)可以用上议论型的标志,如“论、小议、有感”等等。

二、议论文结构

议论文写作有没有一个便捷的套路?就一般而言,议论文写作是有一个便捷的套路,那就是古人常说“起承转合”。所谓起,就是开门见山端出论点;所谓承,就是分析论点,指出如此会怎样,不如此又会怎样;所谓转,就是转而说开去,用举例的方式证明论点,因而也是全文的主体部分;所谓合,就是全文结尾,与开头部分遥相呼应,再次肯定论点。运用这样一种便捷的套路,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可以节省宝贵的时间,因为轻车熟路;二来眉清目秀,极有条理;三不会引起阅读歧义。

实践中,可以将“起承转合”具体细化为以下训练思路:

(一)一个原则,两套思路,三种模式

例五

语言,架起沟通的桥梁

人类与其它动物不同的其中一个地方,就是人类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语言为人类彼此间的沟通架起了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我们才能了解彼此的需要,感受彼此的心情,分享彼此的悲喜。

语言,有时是化解误会的良药。赵国的大将廉颇因妒忌相如被赵王器重,扬言要使他难堪。而相如却处处避免发生冲突。众人不解。相如的一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道出了他的用意。这句话亦使廉颇瞬间消除了对相如的偏见,负荆请罪,最终与相如成为刎颈之交。相如的那句掷地有声的话化成了两位大臣心灵的桥梁,使他们的心能够得到沟通,使廉颇能够了解到相如的人格。语言,是传递信息的载体,通过语言,许多误会得以消除,那么,心灵的隔阂也可以被冲移了。

语言,是传递关爱与理解的信鸽。现代许多家长抱怨说孩子总是不听自己的话,许多孩子也埋怨家长老是不理解自己,总是束缚自己。这种状况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太少。有的家长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只要求他好好读书,不要分心,这不能算是关爱。真正的关爱应该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有一些家庭会每天腾出一点时间来,让大家能够说出内心所想的和所希望的,父母仔细聆听儿女的惊讶声,儿女默默记信父母的教诲和期望。彼此的了解促进了彼此的沟通。语言就像信鸽一样,把一方的心声传送到另一方,从而理解得以建立,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理解,令家长找到表达关爱的最佳方式,亦令孩子体恤家长,懂得该如何报答父母,彼此的语言交流,令沟通与理解的大门敝开。

语言上的交流如果不得当,就会造成沟通上的误解。正如冯妇葬身火海的寓言,语言在沟通上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学好语言的表达,对沟通是裨益巨大的,架好这座沟通的桥梁,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彼此理解。

有了语言,沟通才会变得顺畅;有了语言,沟通才会如此的多姿多彩。

【简评】这是一篇很规范的高考议论文,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新颖的材料,更没有惊世骇俗的观点,但它得了57分的高分。凭什么?除了准确的审题、朴素的说理及丰富的材料外,我想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可见,议论文结构的恰当安排也是赢取高分的一大亮点。

写作技巧提示:

⑴一个原则。谋局布篇时,一定要遵循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原则,集中火力,攻其一点。两条要求:完整,清晰。

⑵两套思路。叔本华说:“谁想得清楚,谁就说得清楚。”这话很有道理。考场上,谁想得清楚,谁就写得清楚;谁写得清楚,谁就能得高分。议论的思路有千千万万,但简单典型、适合于同学们训练的就是两种。

一是三段论式,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论证中心论点)——解决问题。前面所引的”一号标文”就是一篇典型的三段论式的议论文: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语言为人类彼此间的沟通架起了一座桥梁,中间两段围绕中心论点从两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最后两段解决怎样沟通的问题。

二是因果分析式,基本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例六

谈坚持

人们都希望驻足金碧辉煌的“罗马宫城”,到达魂牵梦萦的“象牙之塔”,实现自己长久的念想,这就需要不懈的努力,因为坚持就是胜利。

坚持是对极限的挑战,是对心血和汗水的慷慨挥洒,是对理想的执着,是不到长城不止步的豪迈。王军霞在汗水里争渡,在“苦海”里泛舟,最终登上奥运会冠军的宝座,是坚持;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将两万五千里踩在脚下,这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还是坚持。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成功往往就诞生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爱迪生的风骨令人折服,他发明蓄电池历时十年,进行了五万次实验,才取得了成功。这就是坚持的力量。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题是一道漫画题,漫画上那位老兄挖了四口井没有见到井便扬长而去。其实有的井距水层只有一锨之遥,如果再坚持一下,胜利便属于他了,然而他放弃了,于是与成功失之交臂。丢弃恒久长远的坚持,捡起浅尝辄止的遗憾,当然摘不到金灿灿的苹果了。

坚持需要七擒孟获的韧性,需要六出岐山的不坠之志,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孤独,更需要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大智大勇。张海迪从小便患了脊柱瘤,胸椎以下的肢体永远失去了知觉,然而她却以惊人的毅力自学了英语、日语和德语,甚至翻译创作了几十万字的小说。这就是坚持,坚持使她只有三分之一的躯体放射出灿烂的光彩,坚持使它终于托起了一轮不落的人生太阳。

当然,坚持不是固守,更不是画地为牢。试想,如果蔡伦在造纸的多次失败之后,仍坚持原来的作法,而不是大胆的改进原料,那么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四大发明”恐怕就要改写成“三大发明”了。鲁迅若不是认清形势,弃医从文,中国现代史上恐怕就要多一个平凡的医生,而少一个文豪。那种只知在陈迹斑斑的老路上挥汗如雨,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是莽夫,是懦夫,其结果,势必南辕北辙,头破血流。

远方的诱惑是我们之所以忙碌,之所以奋斗,之所以拼搏之所在。当我们遇到困难,遭受挫折,当我们汗流浃背,精疲力竭的时候,我们应该在心中默念一声:再坚持一下。

【简评】此文是严格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一思路来构思行文的,开头结尾照应点题,第二段写坚持是什么,第三段写为什么要坚持,第四、五段写坚持需要什么及坚持要注意什么,即怎样做到坚持。整篇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想不得高分都难。

⑶三种模式。我根据名家所写的经典议论文和近几年高考优秀作文总结出三种基本结构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践证明,也是用之有效的。

模式一:中心论点加分论点式。这是非常典范的议论文结构模式,许多名篇都是采用这种模式的。例如《说“勤”》《谈骨气》等等。下面是《说“勤”》的结构提纲:

中心论点:“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分论点一:勤出成果。

分论点二:勤出智慧。

这种模式最适合高考考场快速成文,也是最简单易学的。因此,教学中指导中要把它当作重中之重来训练。要注意几个细节。首先肯定是要有论点,不仅要有中心论点,而且还要有分论点。论点一定要用一句或几句话明确地表述出来。其次,还要注意将论点放在恰当、醒目的位置。具体要求:中心论点一般放在第一段的末尾,如果句子比较长,还可以单独放一段(第二段);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分论点的提炼和表述是重点。

①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两个分论点,最好有三到四个;

②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内;

③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

④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⑤几个分论点应尽量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问题。

模式二:奇妙的“三三制”式,即开头三句话提出论点,主体三段文论证中心,三个事例充当论据。请看下文(2002年全国卷)

例七

选 择

我们似乎每一天都遇到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选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将会影响人的一生。因此,我们要学会心灵的选择。

我们要选择真理。还记得布鲁诺殉难的故事吗?布鲁诺是16世纪一位著名的唯物主义者,他阐述和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还提出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他的坚持引起了当时教会的强烈不满,而在个人的生命和坚持真理中,布鲁诺毅然选择了真理。于1600年,布鲁诺在罗马鲜花广场上被宗教教徒放火烧死了。布鲁诺虽然光荣地牺牲了,但是清醒的人们深深知道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使唯物主义在后世得到推崇和继承,为科学真理作出了贡献。

我们要选择国家利益。刘胡兰、邱少云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面前,不屈不挠,视死如归,为国捐躯,为新中国的解放贡献力量。还有近代著名作家鲁迅,他为了唤醒中国那部分麻木不仁的人,决定弃医从文,他深知只有医好病人肉体上的病患是不够的,精神上的病患同等重要。鲁迅写下了《狂人日记》、《药》、《孔乙己》等作品,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吃人制度,唤醒千万群众,为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鲁迅选择了国家利益,舍弃自己的爱好,但他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

我们要选择光明的前途。记得一位高考状元是这样说的:“在我的读书生涯中,我舍弃了平凡,选择了读书;舍弃了大量的游戏,选择了学习;舍弃了骄傲和自满,选择了谦虚,我的成功是在选择中获得的!”我们的确要为自己的前途作出正确的选择。在科学技术相当发达的今天是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抵制形形色色的诱惑,不断地实践自己,充实自己,改善自己,为自己的光明前途奋斗。

选择如此重要,我们应当学会心灵的选择,抛弃阻碍自己发展的事物,保持清醒的头脑,作出正确的选择,走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简评】这篇高考优秀作文就是典型的“三三制”式,给人的感觉是清晰明朗,条分缕析,克服了常见的议论文“观点+事例=议论”的毛病,使阅卷人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思维进程,同时又给人内容厚实,论据充分之感,肯定是高分佳作。

模式三:六段定“乾坤”

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论点。或引用,或比喻,或排比,或比兴,总之,三句话即直奔主题,切忌故弄玄虚,弯起绕八,拖泥带水。

第二段:详例剖析,叙议结合。事实胜于雄辩,一个精当的事实论据,往往能够有力地证明论点。只是要写好详例剖析殊为不易,不少学生忘记了议论文的体裁特点,叙事过于详尽,变成了记叙文的写法,这是应该尽力避免的。笔者在指导时,就让学生学会“三明治”式的结构,即首尾是议论评价性文字,中间是高度概括性的叙述(一般不超过120字)。

第三段:略例排比,形成气势。如果说详例是点的勾勒,那么略例就是面的铺展。点面结合能够形成立体感,略例以三四个为佳,若能形成古今中外的格局,则更有全面的代表性了。

第四段:正反对比,凸现中心。即在上面详例剖析、略例排比的基础上,再从反面切入,正反结合,对比鲜明,从而更加突出中心。

第五段:辨证分析,立论周全。任何理论都不过是一种假设,绝对的结论容易产生偏颇,因而一段辨证的分析能使立论更为严密周全。

第六段:联系实际,升华主题。这一段是为了突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从而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这种模式,易于掌握,可操作性强,非常适合考场作文。因为它的优势很明显: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六步模式,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无啰唆拖沓之嫌,使阅卷老师一看即明;论据充实,论证充分,有效地克服了写议论文内容空乏的毛病。

我们看看高考优秀作文《走出旧框框,冲破习惯势力》(1988年全国卷)的结构:

第一段,追根溯源,引出习惯:千年历史,沉重习惯。

第二段,初举一例,习惯可变:人们习惯了“迪斯科”。

第三段,连举三例,强调危害:爱迪生、赵王和猿人。

第四段,辨证分析,指明危害:缺乏创新,永远落后。

第五段,冲破习惯?安于现状?正反对比,敲响警钟。

第六段,联系实际,习惯沉重;呼吁冲破,焕发潜能。

此文就是六段定“乾坤”,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有论据,有分析,论证充分合理,克服了常见的议论文“观点+事例=议论”的毛病,值得借鉴。

议论文的结构模式有许许多多,每一种都要学习,每一种都要掌握,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肯定是不可能的。千万不要让学生什么都去训练,否则可能什么都练不好。上面三种模式,几乎适用于任何作文话题。因此,在备考阶段,我们就让学生反反复复地练这两三种,熟能生巧,一年下来,大部分学生能对这几种结构模式烂熟于胸,考场上也就能游刃有余了。

上面三种模式,几乎适用于任何作文话题。因此,我们要反反复复地练这两三种,熟能生巧,一年下来,就能对这几种结构模式烂熟于胸,考场上也就能游刃有余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四、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离不开有效的写作步骤指导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有效写作步骤,我认为离不开想、说、写、读、改。

想:写作之前先想清楚要写什么内容,作文要求是什么。这时,教师对学生写作选材做及时地指导,引导他们打开记忆,选取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这样既可以紧扣作文要求,又可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说:想好后,同桌先练习说一说,在互相说的过程中,指出对方用词不当之处,交代不清楚、不具体的地方等等,都可以进行再思考调整。这样做,既避免了写作时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写:觉得自己思路清楚,说得通顺连贯,比较满意了,就可以进行写作了。

读:写完后,还要读一读,找出错别字及用得不当的词句等,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改:在认真读的基础上,修改自己找出有毛病的地方,学会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然而许多小学生有这样的问题:若要他把自己写的东西进行修改,那他就找不出毛病来,但如果让他去修改同学的作文,去挑别人作文中的毛病,他倒真能找出许多不当的地方,有的甚至连老师也想不到。根据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我因势利导地让他们通过作文的“互改”去发现问题,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高考材料作文预测及写作指导:人生态度

全文共 1567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如果给你一个选择题,让你选择:南极考察人员在南极生存的最大威胁是什么?冰川、寒冷?还是食物、极昼?相信很少有人选择正确——极昼。极昼就是太阳终日都出现在地平线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在南极,出现极昼就没有了黑暗,人们的生物钟紊乱,任凭多么疲倦困顿,也睡不着,进而焦虑烦躁。黑暗成了生命的急需。人生又何尝不是?昼与夜共同构成了生命,缺一不可。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指导

这个材料所述主题是唱“人生态度”主旋律这个调,贴近考生实际,道理在于引导考生正确处理价值观、人生观。考生可以顺着材料末尾的那个设问句思考,只要能正确理解“昼与夜共同构成了生命,缺一不可”,以“泰然面对人生风雨”“笑对苦难”“乐观”为主题来写,就能写出一篇好作文。当然,想要写出新意和深度还是很考验学生文学底蕴的。最好能体悟到:人生的极昼,就是有时苦难像皑皑白雪一样直炽你的眼,有时幸福又像灿烂阳光一样紧抓你的心,所以对待人生的坎坷、磨难,抑或好运、甜蜜都应该坦然处之。

范文:

在漫漫人生路上,有太多挫折要我们去战胜,人生如一台戏,我们每个人都只是剧情中的一个角色,有时是主角,有时是配角,但每个角色都有深刻的意义。芸芸众生,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有的声望很大,有的却是默默无闻,面对人生道路上的种种障碍,只要一心一意,甩掉多余的顾虑,无论是困难还是挫折都将会战胜,心明则路明,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广,人生道路上的荆棘不是我们没有能力穿越,而是我们有太多顾虑,只要我们甩掉了多余的顾虑,我们将永往直前,风雨无阻。

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地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只要放下内心的顾虑,人生的道路将畅通无阻。世界赋予我们每个人平等的生命,无多也无少,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生命将演绎人生的精彩,人生将为无畏者架起七彩彩虹,也为永往直前,风雨无阻的人们绽放花的美丽,而绽放正是花心的裂变。冲破多余的顾虑,一切将会变得简单而从容。面对人生,我们要有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诚,要有李白“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得,要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潇洒。放弃该放弃的,我们最终将会有所得。

相反,如果顾虑太多,将会导致止步不前,在这里,我们就要学一学我们的前辈陶渊明先生,他没有任何顾虑,不迷恋官场,毅然回乡,享受他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恬适清淡的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就是他没有顾虑,敢于舍弃的表现。正缘于此,他的美名为历史所铭记。身在现代社会的我们,面对生存和竞争,也会碰到很多问题。如果顾虑太多,也会裹足不前。例如,当我们参加高考时,如果顾虑重重就会适得其反,从而导致一连串错误。日常生活也是这样,如果我们想得太多,将会把我们自己锁在一个牢笼中,得不到自由,也得不到快乐,如果我们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才会生活得更快乐、更轻松。就如这则材料一样,这个孩子担心自己的衣服会弄脏而止步不前,当妈妈告诉他,放开心灵,注意力集中,他才毅然担起了担子。并不是他没有能力挑起这个担子,而是他没有轻装上阵,放下心中的包袱和顾虑。因此,只要我们集中精力,放下顾虑,勇往直前,就能迈向成功的彼岸。

面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生活需要勇气,“无臂钢琴师”刘伟值得敬佩,他不会为自己的生活而忧虑,尽管在孩提时代那场严重的事故中他失去了双臂。“没人规定钢琴一定要用手弹!”刘伟如是说。他从未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忧虑,他知道生命不过只是简单的选择:要么死去,要么精彩地活着。放下顾虑的刘伟最终登上维也那金色大厅,当他用双脚演奏时,世界为他动容。

只有我们甩掉多余的顾虑,我们的生活将充满阳光,我们将有能力战胜人生道路上的种种挫折,就没有过不去的沟沟坎坎,生命也将永远精彩绽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