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目送》的好词好句(最新20篇)

《目送》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了《目送》的读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206

作文

140

目送读书笔记800字

全文共 912 字

+ 加入清单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这句话是我看这本书的初衷。

不喜欢离别,更不用说目送,无论是送与被送。总觉得亲友离别很难过,这个送别的形式更让人伤感。所以我远行是很少让人来送的,我害怕在我的一个转身会看到落泪的双眸;我也很少去送别人,我恐惧自己那种无奈的不舍。但龙应台让我对目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目送》中的孩子告别母亲,一个人踏上那条每个人必经的道路。在告别的时候,母亲目送着孩子渐行渐远的背影,站在斑驳小路的这一端,看着背影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眼睛里流露的风霜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她舍不得孩子去受苦,去接受岁月的洗礼。母亲太懂得这条路上的艰辛,当年的她也向往过,义无反顾过,然而也跌倒过,流泪过,但,不后悔。如今她只能放手,让孩子自己走,因为--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我是准备要一个人踏上征途吗?

前边的孩子转身离开的时候眼中有不舍,有对前方未知事物的畏惧,但更多的是喜悦憧憬和睥睨一切的自信。他面带微笑迈出了第一步,留给母亲一个“不用追”’的背影。哪怕前方荆棘遍地,被扎得遍体鳞伤,也绝不回头。

这条路上的艰辛,只有自己懂;这条路上的风景,也只有自己欣赏才能会心一笑,这条路上的果实,只有自己采摘才更觉得甘美,这条路的尽头,也只有在别人最后的目送中,自己走。

世间大小小起起落落的事,最后还是沉寂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目送》所描写的都是人们所经历的,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读《目送》总有想流泪的感觉,为逝去的或正在远去的亲情,挽留不住的是匆匆的生命脚步,能留下的就是记忆;读《目送》懂得了对于生命,最好的态度不是挽留,而是珍惜;读《目送》有些更深的感悟:再多的遗憾不舍都不过是生命的过程,我们只能往前走,用现在来填补过去的空白和伤口,带着爱和释怀与生命和解。

书的封面是大块大块深深浅浅的绿,这是大自然的颜色。时间在流逝,物是人非,只有足下的这片土地没有变。这片绿浓得化不开,诚愿一切都好,一起解开这个世界的绑起的结。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目送》读后感

全文共 1016 字

+ 加入清单

闲来无事,随手翻开台湾作家龙应台的《目送》,深深地被文中:“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们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的,不放心的,满眼的目送。最后才渐渐明白,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样,爱我如生命。”所感染。特别当自己也开始孕育新生命,情绪随着新生命的起起伏伏而跌跌荡荡,更能体会父母那化不开的深沉的爱。

龙应台在《目送》七十三篇散文里,写了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一向“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龙应台笔锋一转,忽然“俯首甘为孺子牛”,成就了这本堪比《背影》般动人心弦的温情《目送》。书里写的都是一些平常琐事,却处处闪耀着爱的光辉。

整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也是《目送》一文。初读这篇散文,让人仿佛又见朱自清笔下父亲的《背影》:父亲拖着臃肿的身子,费着劲翻栏杆为即将远行的儿子买橘子,同以人间亲情为切入点.龙应台这篇《目送》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份血浓于水亲情的感慨和温暖,更有一份对生命本质,生命起点与终点的深刻思索。

《目送》中的龙应台,作为母亲送儿子去上学,“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几条街”,直到“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那时的儿子一边往前走,一边不断地回头;而待到华安十六岁赴美去做交换生,已是“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了,“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而她心头的落寞,也跟另一个背影有关。记得自己当年由父亲送去任教的大学报到,直到他的小货车不见了,她还站在那里,怅然若失。数十载后,她目送了自己的父亲最后一次的离开。由于父亲是随国民党撤退来台,所以在台湾,除了兄弟姐妹,她并无多少亲人。父亲的离世是她第一次直面亲人的离开,她也渐渐理解了生命中目送的含义。

她最后一次目送完父亲,目送长大远行的儿子,有太多的无奈和失落,却必须放手。正如书中所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书名“目送”,目送亲人远去,目送时间流逝,目送历史苍茫。其实,生活中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更多的时候是我们承受爱我们的人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的,他们不放心的,满眼的目送。但我们从小到大只管着一心离开,从未回头张望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目送作文800字

全文共 914 字

+ 加入清单

生命中总有那么些人,见证我从年少无知的小女孩长成亭亭玉立的小姑娘,并且目送着我的背影一次次消失在小路的尽头。

小时候,父母工作忙,我便住进了乡下爷爷奶奶家。奶奶疼我,平日里,她总牵着我的手,带我去便利店挑选五颜六色的糖果。每到夜晚,我总早早地搬好藤椅放到小院内,缠着奶奶放下还在洗的衣服。坐在奶奶腿上,轻摇着小扇,听树上知了聒聒,听田里蛙声一片。奶奶会指着夜空中的星星告诉我:这是北斗七星,它能指引走夜路而迷路的人找到正确的方向;那是牛郎星还有织女星……”与城市璀璨的灯光相比,我更喜欢乡下的夜,这里多了一份自然与亲切。

时光残忍,催促着我快快长大,我也到该上上小学的年龄。奶奶亲手为我整理好了行李,把我送上了车。我坐在车上,嚷着哭着要回奶奶家去。可成长的路上,小车终究要向前驶远的。渐行渐远的途中,我不停伸出头往回望,只见奶奶站在小路的拐弯处,慈爱的眼神目送着载着我的车子渐行渐远。她的目光中透着浓浓的不舍。我在窗口拼命地向她挥手道别,直到她像天边的夕阳那样慢慢变成一个小点,消失不见,我才肯好好坐回到座位上。

上小学的第一天,我紧紧地牵着父母的手不肯松开。前方是一条迷茫未知的路,小小的我怎能不心生畏惧呢?可终究要分别,要独自一人面对前方的坎坷。父母放手了,留我一人在纷乱的人群中迷离徘徊。我犹豫不决地往前走,并且不断地回头,好像正穿越着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视线和父母凝望的眼光隔空交汇了,我清晰地看见母亲秋水般的眼眸中盛满了担忧,那焦虑的目光始终追随着我……校门缓缓关闭,那束焦灼的目光,却和窗外的景物一起在我的心中定格。

那年盛夏,我们结束了六年的漫漫征程,六年的青葱岁月我们一起在二小度过。我们一起走过校园中的每一层,一起看过校园内的银杏树的繁盛与衰败,如今,我们在校门口分别。望向熟悉的校园,不禁泪眼朦胧。与朋友紧握的手,最后还是松开了,正如这句话所说:我们都是彼此生命中匆匆的过客。现如今,属于我们的剧情都已落幕,朦胧的泪眼中充盈着不舍与留恋。这最后一程,还是只能目送着彼此的背影,在不同的道路尽头远去。

我们所经历过的感情,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片段。而目送离开,是一个阶段的结束,是生命前进的必然,也是蜕变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读《目送》有感1000字

全文共 1113 字

+ 加入清单

目送》一书,作者龙应台。翻开目录,七十三篇散文,描写了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同行……百般情感纵横交织,牵扯不清,终究融为一体,无时无刻不勾起作者的情愫,牵引作者的思绪,困扰作者的内心,萦绕作者的身旁。

书中第一篇《目送》,作者回忆了自己目送他人远去时的情形:儿子第一天上小学,不停胆怯地回头望向母亲,边望边大步迈向教室;作者第一天到大学报到,父亲用装饲料的小货车送她,碍于面子而迟迟不肯送到校门,待作者下车后,驶出巷口,只留下一团黑烟……无论是父亲还是儿子,都静静地消失在某个角落,而作者便伫立凝望,直至再也看不见身影。

人的一生便在一次又一次目送中度过,目送意味着离别,伴随着思念,诗词中也往往蕴含着呼之欲出却又如鲠在喉的离别与思念之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我们常常目送身边的人远去,有时给予一声不舍的道别,一句亲切的寒暄,一抹真挚的目光……目送一个人,看到他的背影渐行渐远、逐渐消失时,又会是什么滋味呢?

不清楚,亦难言。

目送,或在人影绰绰的街道,或在车水马龙的站台,或在曲折迂回的小路……无论在哪,往往是你站在路的这一端,看着他人逐渐消失在路的尽头。那个背影离你越来越远,似乎非常倔强的对着你,并默默地告诉你一句——“不用追”。

尝试放下种种情感的纠葛,不去细想目送的滋味,而是全心全意地目送一个人,便是成长。

《十七岁》一文也是非常精彩,作者叙述自己到赴德国与儿子相遇的经历。作者与儿子一同漫步,好似孩子一样,对一路上看到的种种事物指手画脚,满心欢喜,而儿子却总是“嫌弃”她幼稚,努力显出成熟的样子。

他们沿着康河走,走到一条分支的小溪时,作者望见溪水面上隐约漂浮着一件衬衫。离近看,竟是一只睡着了的白天鹅!它的脖子蜷在自己的鹅绒被上,沐浴在波光粼粼的水中。作者不禁泫然欲泣,激动地拿出相机定格这精彩的一幕。身旁的儿子却淡淡地评价:“小孩!”

仔细想想,儿子何尝不是个小孩呢?我们有时在不经意间也像作者的儿子那样,有意或无意的效仿着成人,妄图褪去幼稚的皮囊,穿上所谓成熟的新衣。其实啊,真正的成熟不只表现在外在身高和体形的成熟,更是心智的成长。文中儿子的种种行为为本文增添了许多乐趣,我不禁哑然失笑。

何为成长?在我看来,成长是放下,放下情感的纠葛;成长是成熟,告别幼稚的内心;成长是接受,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接受别人的不完美,学会体谅和关心一个人,学会包容和爱,懂得责任与感恩。成长是用历练开出的一条叫阅历的道路,踩在磨砺的石子上谦虚低调,踏实做人,腹有诗书却不张扬。这是我能想到的最温柔的成长,也是我的人生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目送好词好句摘抄读书笔记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1、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2、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

3、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4、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痛,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

5、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

6、太疼的伤口,你不敢去触碰;太深的忧伤,你不敢去安慰;太残酷的残酷,有时候,你不敢去注视。

7、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懂’,作最后的转身离开。

8、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9、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10、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

11、我们都知道了,母亲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

12、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13、凡是出于爱的急切都是可以原谅的。

14、贫穷的记忆,在事过境迁之后,像黑白片一样,可能产生一种烟尘朦胧的美感,转化为辛酸而甜美的回忆。

15、母亲,是个最高档的全职、全方位CEO,只是没人给薪水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目送读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097 字

+ 加入清单

那本书讲述了父母亲情、闺蜜友情,每一个篇章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有一个耐人寻味的道理。没错!它就是台湾作家龙应台的人生三部曲之一《目送》。

有一种舍不得你走叫《胭脂》。“妈,我明天我就要走了。”她也许正用空蒙蒙的眼睛看着窗外的天,这时立马把脸转过来,慌张的看着我,“要走了,什么要走呢?”这个场景多么熟悉,每次去外婆家,临走时,外婆总是那么说“这不才刚来吗?着急回去干嘛?再玩儿会儿。”,每次我们必须离开时,从后车窗回望,准能看见她那孤单落寞的身影。也许几十年后,我们也会这样吧!

有一种铁闺蜜叫《牵挂》。“拜托,洗衣机里有洗过的衣服,忘了拿出来晾了,请你处理!”“还有冰箱里过期的东西全部丢掉,都发霉了。”“你要保重,要保重!”这是闺蜜间最平常的对话。我也有好几个好闺蜜,我们相识七年了,这七年里我们吵过,闹过,但更多的是幸福着,我为有这些闺蜜而幸福。她们在我难受时就会陪在我身边,在我开心时,总会有她们与我一同分享喜悦;我们中一人获了奖,其他人便都像是自己得了奖状那样开心自豪,这大概就是闺蜜吧!

有一个温暖的家叫《寒色》。家是什么?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有了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是啊,这都是家,是一个温暖的栖息所,是累了可以回去休息,痛了可以回去治愈,是我们永远的港湾。如果人是一片叶子,那家就是那棵遮蔽风雨的大树,如果人是一条鱼,那家就是那片温暖自由的海洋,如果人是一叶小舟,那家就是那个风平浪静的港湾

有一种遗憾叫《如果》。每个人都有离开世界的那一天,这是一种自然规律,我们谁都无法改变。如果有一天亲人离开了,我们也许会埋怨自己,为什么没有在他年轻时逼他少抽点烟?如果亲人离开了,我们也许会后悔,为什么当初没有控制着他少喝点酒?如果亲人离开了,我们也许会抱怨自己为什么没有留在他身边?可抱怨和后悔又有何用?我们都清楚的明白,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趁我们和亲人在一起的时间还很长,就从今日开始行动吧!多么希望亲人,能永远在我们身边陪着我们呀。

有一种担忧叫《牵挂》。牵挂,因放心不下而想念。放心不下,是啊,年幼的时候,父母在出门前提醒我们带好钥匙,却总是放心不下,一遍又一遍的询问;在快要下雨时提醒我们带伞,却总是放心不下,再打个电话确定一下;我们出门在外时总放心不下我们的衣食住行,“吃饭了吗?吃的什么呀?住在哪里”?这是我们最常听到的字眼,父母年迈时,人生就会反转,给父母打电话时总会问,“最近身体怎么样啊?没感冒吧,加没加厚衣服啊?自己做没做饭啊?”幸福在彼此的牵挂中流淌。

目送着你远去,情愫却在我心中蔓延开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目送作文600字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不光是父女母子,亲人之间的情缘,只不过意味着,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渐行渐远。人的一生,需要经历多少次的离别、目送、伤怀,才能懂得珍惜与放手呢。

读完龙应台的《目送》,我的感触不浅。这篇文章写出了多少人的心声。这一辈子,我们往前走,不断地遇见,可当我们回过头来的时候,有多少人还陪伴在左右?蓦然回首,留下的只不过是一片空虚与寂寞罢了。

我内心触动最深的就是作者目送他的孩子出国的情节。脑海里不停地回放这令人心酸的画面:母亲望着儿子一步步离去的背影,不舍,痛楚,内心波涛汹涌,似有万般语言想要表达,却只有眼中的泪水夺眶而出。母亲的心,宽广得像一条大江大河,纵然有汹涌澎湃的暗浪不可收拾,也只是微笑。儿子长大了,有自己的路,纵然不舍,母亲能做的也只能是目送。

这样的经历,我也亲身体验过。

寒假时,我回老家与奶奶一起过年。我拒绝了和奶奶一起挤被窝的要求,我挑剔奶奶置办的零食,我口口声声的辩诉是:奶奶,我已经不是小孩了。奶奶只有怔怔地看着我。分别时,奶奶粗糙的双手,不停地抚摩我的手、我的背,成串的泪水不断地往下流,划过指尖,又隐忍在眼眶里。我缓缓地拉开了她的手,一头钻进车子里,心像被针扎了那般疼,真的很疼。车子发动了,车窗里奶奶的面容渐渐模糊。隔着车窗,隔着风沙,奶奶的嘴巴还在抽动着,可是我一点也听不到。在我的心里,只有奶奶的叮嘱,和着凛冽的风,唱着一首悲伤的分别曲。奶奶,再见了。

生命如流水,不知哪一天,我们会目送谁离去,又不知道,我们将会被谁目送?所以,在这相聚的时间里,请珍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目送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龙应台的了解是由她的《目送》一文。后来才知道,《目送》是一本散文集。集子里,满满的都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悟。其中龙应台将对亲人真挚、又很复杂的情感表达得十分真实。

朱自清在《背影》中写道,因看到父亲为自己担心操劳的背影而油然而生的心酸;龙应台则写了两种背影。一种是目送父亲离开人世,另一种则是看着儿子慢慢长大。渐渐只能远望儿子高大的背影。文章抒发的是一种不舍,却又不得不舍的心情。作者身为人子,身为人母,经历了大半辈子,回首往事,内心泛起点点涟漪。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在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当作者倏地发现当年的小男孩已经长成大人、自己也无法随时随地的陪在儿子身边了,心里有几分落寞。

全文的感情基调有些压抑,语言却十分真诚。如今我们也生活在父母庇护的翅膀下。却未曾报答过什么,小时候我们总自顾自地一往直前,好像探险之路丝毫不艰险,我们去忘了回头看看保护着我们的父母。我们快要在社会中变得独立,在将来又会目送我们的孩子。或许真的像龙应台所说的那样,我们间的缘分就是在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中行渐远——记得回头看看关心我们的人。

这本集子里更有作者内心的独白——由这个社会联想到的。对于任何事情的相信与不相信,都没有绝对的说法。说爱国、历史、文明、正义、理想、爱情、海枯石烂的永恒都让人不可相信,揭露出社会的黑暗面后话锋一转,提出:虽然我们改变不了过去,干可以控制未来。哪些我们不相信的东西其实有他自己的定律。使得文章一下子明朗起来。作者经历了许多、想要教会我们的是超脱的看待这个尘世。的确,有时候需要的是继续往前走,而有时,需要停下来。正如“相信与不相信之间,仿佛还有令人沉吟的深度。”这便是我们的生活:相信了便是这样,不相信便非得刨根问底,亲身试验。总之,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信心地做事,而不要拒绝困难、甚至拒绝生活……

……

这本书自始而终,像是人生的一个轮回。将人间酸甜苦辣一一尝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目送好句

全文共 2855 字

+ 加入清单

1、歌声像一条柔软丝带,伸进黑洞里一点一点诱出深藏的记忆。

2、所谓了解,就是知道对方心灵最深的地方的痛处,痛在哪里。

3、黑沉沉的海上,满缀着灯火的船缓缓行驶,灯火的倒影随着水光荡漾。十五岁的少年正在长高,脸庞的棱角分明,眼睛清亮地追问你世界从哪里开始。

4、时光,是停留还是不停留?记忆,是长的还是短的?一条河里的水,是新的还是旧的?每一片繁花似锦,轮回过几次?

5、要真正的注视,必须一个人走路。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

6、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

7、夜虽然黑,山峦的形状却异样地笃定而清晰,星星般的灯火在无言的树丛里闪烁。蓦然有白雾似的光流泻过来,那是另外一列火车,由北往南驶来,和我们在沉沉的夜色里擦身而过。

8、在你与世隔绝的修行室外,有很多人希望捎给你一句轻柔的话、一个温暖的眼神、一个结实的拥抱。我们都在这里,等着你。可是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9、难的是,你如何辨识寻找和放手的时刻,你如何懂得,什么是什么呢?

10、两个人一起走时,一半的心在那人身上,只有一半的心,在看风景。

11、所有美好的都已美好的过去了,甚至夜夜来吊唁的蝶梦也冷了。是的,至少你还有虚无留存。你说,至少你已懂得什么是什么了。是的,没有一种笑是铁打的,甚至眼泪也不是。

12、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13、在这里,他可以孤单却不孤独,他既是独处,又是热闹,热闹中独处,仿佛行走深渊之上却有了栏杆扶手。

14、我喜欢走路。读书写作累了,就出门走路。有时候,约个可爱的人,两个人一起走,但是两个人一起走时,一半的心在那人身上,只有一半的心,在看风景。

15、寂寞的感觉,像沙尘暴的漫天黑尘,以鬼魅的速度,细微地渗透地包围过来。

16、陪母亲卧床,她却终夜不眠。窗帘拉上,灭了大灯,她的两眼晶亮,瞪着空濛濛的黑夜,好像瞪着一个黑色的可以触摸的实体。她伸出手,在空中捏取我看不见的东西。

17、回忆真的是一道泄洪的闸门,一旦打开,奔腾的水势慢不下来。

18、贫穷的记忆,在事过境迁之后,像黑白片一样,可能产生一种烟尘朦胧的美感,转化为辛酸而甜美的回忆。

19、你我还会这样相聚吗?我们会不会,像风中转蓬一样,各自滚向渺茫,相忘于人生的荒漠。

20、我坐在风暴中心,四周却一片寂静,这是寂寞的感觉,像沙尘暴的漫天黑沙,以鬼魅的速度,细微地渗透地包围过来。

21、你和风景交流的时间长了,行云流水间,万物映在眼底,突然悟到:真正能看懂这世界的,难道竟是那机器,不是你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

22、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都觉得凄凉。

23、不是渐行渐远,而是有一天终要重逢;你的名字,清楚地留在世纪的史记里。

24、一路上樱花照眼,她静静看着窗外流荡过去的风景,窗玻璃映出她自己的颜容,和窗外的粉色樱花明灭掩映;她的眼神迷离,时空飘忽。

25、每一个被我“看见”的瞬间刹那,都被我采下,而采下的每一个当时,我都感受到一种“美"的逼迫,因为每一个当时,都稍纵即逝,稍纵,即逝。

26、总是有读不完的书,写不完的字,走不完的路,看不完的风景,想不完的事情,问不完的问题,爱不完的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忙,忙死了。

27、火车滑开了,窗外的世界迅急往后退,仿佛有人没打招呼就按下电影胶卷“快速倒带”,不知是快速倒往过去还是快速转向未来,只见他一幕一幕从眼前飞快逝去。

28、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它的内在世界和我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

29、人生就是如此,你以为已经从一个漩涡逃离,其实另外一个漩涡就在你的脚下。用力蹬一脚,就进去了。所以,不需要对生活太用力,心会带着我们去该去的地方。

30、我知道两件事:一个存折里,数字一直在增加,另一个存折里,数字一直在减少。数字一直在增加的存折,是我自己的;数字一直在减少的那一本,是别人给我的。

31、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32、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33、才子当然心里冰雪般的透彻: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34、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35、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懂’,做最后的转身离开。

36、路的地面上,有一条很长很长的白线,细看之下,发现是鸟屎。一抬头,看见电线上黑溜溜的一长条,全停满了燕子,成千上万只,悄悄地,凝结在茫茫的夜空里。

37、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

38、他的坐着,其实是奔波,他的热闹,其实是孤独,他,和他的政治对少们,所开的车,没有"R"挡,更缺空挡。

39、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行走,身上没有一个包袱,手里没有一张地图。

40、理想主义者要有品格,才能不被权力腐化;理想主义者要有能力,才能将理想转化为实践。

41、一阵轻轻的风拂来,我仿佛在闹市里听见树叶簌簌的声音,抬头一看,是一株巨大的玉兰,开遍了润白色的花朵,满树摇曳。

42、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子母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她的背影渐行渐远。

43、人对自然、对生命过度地暴虐、亵渎之后,他究竟还有什么依靠呢?如果勇敢领袖们的心里深埋着仇恨和野心的地雷,敏感的阿拉伯芥又救得了几个我们疼爱的孩子呢?

44、中年人的沧桑中,总有一种无言的伤痛。目送生命的逝去,目送生命的远行,却只能目送,无法挽留。

45、对于行路的我而言,曾经相信,曾经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旧在寻找相信。但是面对时间,你会发现,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了。

46、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日子依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

47、太疼的伤口,你不敢去触碰;太深的忧伤,你不敢去安慰;太残酷的残酷,有时候,你不敢去注视。

48、当他垂垂老时,他可以回乡了,山河仍在,春天依旧,只是父母的坟,在太深的草里,老年僵硬的膝盖,无法跪拜。乡里,已无故人。

49、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50、我们都知道了,母亲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

51、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52、真正能看懂这世界的,难道竟是那机器,不是你自己的眼睛、你自己的心?

53、奢侈,到底是一种被物质撑得过饱的漠视,还是把一切都看的都理所当然的无聊?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目送的作文

全文共 939 字

+ 加入清单

我与外婆已不相见半年多了,使我最不能忘记的她和蔼可亲的笑容。她那满头的银丝下象砂纸一般刻着道道皱纹的脸,一口泛黄的牙齿和一套老土的的红褐色大褂,一直都烙印在我记忆的最深处。唉,真不知何时才能与她相见。

时间如白驹过隙,四千多个日子已从我手中溜去。初中,我从双屿到温州求学。我们的功课日益增多,别说什么学习压力,更别提那些频繁的考试,就连假期都少了许多。自然地,我很少能与外婆见面。半年多来,我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梦见她,或欢喜,或忧伤。记得在九月,我心血来潮,从百忙中抽空赶到了外婆那儿。她依旧亲切地笑着,粗糙的手抚摩着我的头发而我却总是低着头,不敢正视外婆的双眸。我只感觉到她满心的欢喜,就像见了宝贝一样开心。也许是由于我离开她太久的缘故吧,我内心不由得一阵愧疚,在牙缝中挤出了一丝苦笑。

在我们整个大家族的孩子里,外婆最疼爱的莫过于我了。在我还很幼小的时候,我跟外婆一起生活。外婆对我的爱绝不少于我父母,每当妈妈要教训我的时候,外婆总是护着我。我因此跟外婆十分亲昵。但是不知怎的,我跟外婆的距离随着时间的推移渐行渐远了。小时候,我与外婆形影不离;上幼儿园,也是常回去看看;进入小学,大概是一个月见一次外婆;谁能想到,直至现在,一次离别竟有半年之久!时间精灵给外婆刻上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家里除了年迈的外公,无人相伴,这次,我好不容易才赶到这里,一定要多陪陪她才好。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只可惜时间过得飞快,我无法挽留住它的脚步。我和外婆只相处了短短的一天,又要挥手告别。由于学习紧迫,我不得不走了。一听到这个消息,外婆脸上写满了失落,我心里明白,等我离开之后,我留给外婆的只有一屋子的孤独……

我沉重地走在大街上,双腿仿佛灌满了铅水。那速度比爬还慢,我回头一望,看见外婆站在阳台上微笑着目送我们离去,可我看得出来,那上翘的嘴角包含着一丝酸楚。此时,她除了目送,还能做些什么呢!我了解外婆,她一定明白下次相见会在更久之后吧。

“她要的是陪伴……”这是《外婆》中的一句歌词。是的,外婆目送我们的眼神,象深深的潭水,里面有孤独,有留恋,有伤感,也有美好的记忆,可惜我不能多陪她一会儿,再多陪伴她一会儿……

我知道,此时有一位满脸皱纹,手皮粗糙的老人在远方思念着一个人;而她思念的那个人,就是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目送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下课了,五岁的我拉着四岁的悦奔向校门口,站在小池子边上看鱼儿们跳跃。她忽然踮起脚,蹭到我耳边说:“来我家玩吧,明早去公园,然后下午去练琴……反正你妈也没来,叫她别来了。”

正说着,两位妈妈就骑着摩托车来了。这一来计划全被打乱了。我们倒着坐在车后望着对方。车动了,妈妈在路口停下来,与熟人聊上了。我只能无奈地目送着悦,望着朝我挥手的她渐行渐远,消失在远处的拐角,隐隐约约听到“再见!”

心空了……

我们都上小学了,暑假是最让人兴奋的。每逢周六晚,我们一大家子总聚在奶奶家,围着大圆桌吃团圆饭、聊天。悦也经常被我带来一起吃,就像我的亲妹妹一样。

暑假最后一天,星期六,我们又牵着手一起下课。我俩谁也不肯放手,悦妈只好让我带走她,我们兴奋地冲向了奶奶家。

晚上,本以为悦能住在我家,可半路上送我回家的姐姐把车停了下来。车外站着的不是别人,正是悦妈。悦拉紧了我的手,座椅上好像涂了502胶水,她的屁股粘在上面,就是不下去。爸爸只好抱她下车。我摇下车窗,看见阿姨拉着悦穿过斑马线。而她一步三回头,到了对面与我招手,带着哭腔在嘈杂的马路上对着我呐喊,“下次再见!”接着她头也不回地跑走了,又消失在了一个拐角……

直到现在,空余的时间越来越少,我还经常在下课后目送她离去的背影,看她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并听着那句带着不舍的“再见”!

我渐渐地,渐渐地感觉到:所谓朋友一场,也许就意味着我们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期待相遇又目送对方慢慢远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目送读后感400字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目送》是一本记录龙应台生活点滴的散文。在这本书中,她用优美的文字记录了自己做为一个母亲在对待日益成长的孩子时所遭遇的困惑和小小的失落;记录了自己做为一个女儿在面对日益苍老的父母时耐心温柔的守候;记录了自己做为一个采访者所悉心付出的那份亲切;记录了她做为一个敏感细腻的女人在面朝大海耳闻杜鹃时感受到的那份凄楚和伤痛。

翻开这本《目送》,竟然能让我从头到尾都保持眼睛酸楚的感觉——仿佛一个饱满欲滴的石榴果,轻轻挤一挤,眼泪就要往下掉了。

《目送》,七十三篇散文,文字抚过了父母、子女的亲情,知己好友的友情……用那最细腻柔软的笔触,写尽了幽微处最动人心弦的那种种感觉。读起来,便连呼吸,也充满了共鸣的激动。

在面对孩子时,优雅知性的她,和所有平凡的母亲一样,困惑而挫败。不同的是,她聪明和懂得控制的头脑,使得她在面对孩子的独立和疏远时,懂得用压抑自我的方法去尊重他们做为一个独立的人所理应拥有的自由和尊重。而她的骄傲和锐气,在汹涌的母爱面前,也只能委屈地选择让步。《母亲节》,原本以为会是一个温暖感人的故事,没想到透过安德烈寄来的一封电邮,让人在一篇既凸显了母亲的琐碎,又记录了母亲的无奈的幽默小文中,读到她心底深处那份无从说起的寂寞。

放下书,闭上眼睛,在苦涩的眼泪中,更多的领悟到生与死那一瞬间的界限。无法忍受,却需要面对的是:到底什么才是最宝贵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目送》读书笔记

全文共 1162 字

+ 加入清单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从我们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拥有了爱。我们也许是王室贵族,过着精致奢华的生活;也许我们只是一个平民百姓,过着平凡的日子。但唯一不变的,是家人的爱与关怀。从小到大,我见过多次父母的背影,但每一次的感触都不同。我在长大,他们在衰老,岁月如梭,光阴似箭,时间如流水,一去不返。有时一个人在外,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他们来,是否,我们正在看着同一片天空,同时想着彼此。

正如龙应台所说的,我和他们的缘分,是注定的。我们会目送着彼此的背影渐行渐远,直到他的身影从大到小,从清晰到模糊,在彻底的消失在眼帘中,不再出现。

我们相见又相离,却很默契的,将思念融入在目送里,尽管分分合合,而那份爱却在时间的熬煮中越煮越浓,回味悠远千里飘香。

还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挎着一个小小的书包,不停的回望着人潮后的父亲。我还记得他离开时的背影,微微的关怀中却带着舍不得。那时他的背影很高大,靠在他的背上,就仿佛枕到了全世界。他的背很温暖,很宽大,给予人一种可以放下心的安全感。

可是长大了,家越来越远,可以相见的时间越来越少。在那为数不多的相见里,我知道爱并没有消散,而是愈久愈浓。

还记得一次周末放假,父亲千里迢迢的到绵阳看我。那天突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他送我回学校,我竟不知时间居然这么短暂,相见几时又要分离,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是强忍着不让它掉下。而在我走进校门时,悄悄地回过头去看父亲,却惊诧的发现,他望着我的背影在悄悄地抹泪。

我的泪再也抑制不住,是断了线的珍珠般滚落。父亲是个不爱言谈的人,其实他无声的守护,就是他对我爱的表达。在那一瞬间,我想过,要冲出去拥抱他。可是那仅有的矜持却让我深深地停止了我的脚步。我正在校门内,看着他的背影,目送着他渐行渐远。

如今,我已经长大,而那些小时候经常说的话,却在年龄的增长中变得越来越羞于说出口。我们父女俩,有时只是沉默着望着彼此的眼睛,最后又默默地离开。

也记得有一次周末,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份作业,要求是和父亲看一部电影。我打开了那部当前最热的电影——《摔跤吧,爸爸》。巨大的屏幕在巨大的电影院里面闪着,里面的情节却让我的眼泪一次又一次的落下。我想到了我的父亲,坐在我旁边的父亲,我偷偷的侧过脸去看他,却看到他的眼眶里含着晶莹的泪花。

爱其实很容易表达,而在那一次又一次的目送中,我读出了父亲对我深深的关怀。不是那样的轰轰烈烈,虽然平凡,虽然可以让人不轻易间忽视,但是它含着爱的味道,有着沉重的分量。 爱就像埋于树根的酒,会随着时间的推远,变得越来越醇厚,香味溢出地表,弥漫于树周围,散发至空气中,回荡着悠长的浓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目送作文600字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表弟上小学的第一天,我拉着他的手去校园。一路上,他不停地问着我学校里发生的新鲜事。那时,我六年级,他上一年级。

来到校门口,我放心地把他交给带领新生的老师,望着他跟老师一同前往教学楼,我并没有立刻返回自己的教室,而是站在校门口望着他。

表弟背着沉重的书包,他三步一回头,我突然意识到他已不再是那个永远小我五岁,整天跟在我后面的跟屁虫了;他已不再是那个曾经一摔倒就哭着叫着的小屁孩了。望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我的心里顿时生出一种惆怅又欣慰的感觉来,他在我们不经意间,悄悄地长大了。

偶尔,我会在操场上见到表弟,他和自己的伙伴们开心地奔跑着,有时他看见我,会伸手和我打个招呼,却再也不像以前他见到我时黏着我喊“哥哥”了。他也有了自己的世界,他也有了自己的主见了。我们的关系也许会越来越疏远,而他那快乐的样子似乎在告诉我:不必追,不必挽回。我不也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吗?

如今,他已经能独自一人去上学了,我那繁忙的学业也使我很少能抽空陪他了,每当想到这些,我心中总会莫名的伤感。

在我毕业考的上午,学校放我们毕业班半天假,我再次送他去学校,这一次,我并没有拉着他的手,他成为一个坚强的小男子汉了。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身影,我慢慢地意识到,我马上要离开这个学校了,当我上了初中后,也许以后目送他的机会就更少了。而我们之间的兄弟之情,也许就是在未来,我不断地目送他成长,目送着他前进,远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目送作文900字

全文共 873 字

+ 加入清单

“爷爷、奶奶,再见——”爸爸启动了车子,车窗被放了下来,家渐渐地离我们远了。后视镜里,我看到了爷爷奶奶站在门口,他们神情黯然目送着我们远去。我似乎看到了奶奶眼里隐隐的泪光……

正月初六,妈妈起了个大早开始收拾行李,因为明天爸爸妈妈要上班了。奶奶也帮忙着一起收拾,但是奶奶说话的语气里似乎少了往常的快乐,反而多了那么一丝丝的悲伤。爷爷也一样,打一早开始就坐在沙发上,一言不语地看着我们,眼中有些不舍。是呀,一年365天,能够回家陪着俩老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足20天。

开始装车了,后备箱被塞得满满的。有奶奶昨晚一个一个包好的土鸡蛋,有她亲手包的肉粽,有刚刚地里采摘的绿色蔬菜……要是后备箱再大一点,估计奶奶把家里能带的东西都塞进去了。这时,爷爷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站在门边,看着我们。自从爷爷病后,他不爱说话了,因为他说话有些含糊不清了。可他还是喜欢和我嗑叨,可我总是不耐烦地应两句,有时还会发脾气。可他总是点点头,笑笑,然后看看窗外。奶奶一直帮忙着搬东西,一丝不苟,生怕落下了什么。这几年,她照顾爷爷,原先的活力仿佛也退了几分。她和爷爷一样,也是这样一直站着,看着,等着,等着车子离开的那一刻。车轮移动了,我们要离开了。在车后是两道目光,温情、不舍、夹着泪光。在我的身后是一场目送,一场无声的目送。

不禁想起来前不久才看的龙应台的《目送》。你无法挽留,只能目送他远去,只留下个背影,消失在拐角。同样有些悲伤难过,不同的只是这一次是老人目送子孙罢了。

其实,这样的目送,不知道已经发生了多少次。每次我们回家,爷爷奶奶欢欢喜喜地迎接我们,好吃好喝地招待,然后到离开的那一天,他们都是这样站在门口,直至车子不在他们的视线里。

突然想起全国各地,家家户户这样的目送不是一样在上演着吗?时代会变,演员会换,但是藏在演员心里的那份赋予目送的真情是不会变的,所以观众总能看到这一场场煽情的目送。

所以,不为什么,就为这无止境的目送,放下手头工作,抽个空闲,常回家看看吧。不需要礼物,不用大包小包,回去看看家里的老房子,回去看看那望穿秋水的老人,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才是最好的礼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目送读书笔记

全文共 1311 字

+ 加入清单

在朋友家小聚,在其书房看到龙应台女士所著的《孩子你慢慢来》,为其所写的温情的亲情和坦率的词汇所感染,于是果断借阅,读后意犹未尽,发现这是她系列人生书作的第一册。于是四处寻找第二册、第三册,偶然在一个高铁站等车时在车站书店发现了龙应台女士所著之人生三书《目送》,于是欣喜之中果断买下。

这本书共有散文七十三篇,有人曾认为它就是二十一实际的《背影》合集,作者以独特的、深邃的视角对父母之情,兄弟朋友之爱,对儿子之念进行阐述和描写。在她的笔下,写到她的父亲用廉价的小货车送她第一次去大学任教时因羞于自己的小货车掉头而去的背景,愧于父亲瘫痪时因忙于工作而未能在医院伺奉父亲而留下父亲低垂的背影,以及对父亲的去世,她目送父亲的棺木在推入火葬场的背景;对于她的母亲的逐渐老去,甚至已经不太记得她的女儿的名字和容貌,作者陪着她母亲去阳明山旅游,第一次带她去坐了捷运快车,看着她母亲坐在凳子上拍照时时亮却迷离的眼睛,她看到了旁边另外一个老人的背影,母亲的形象变得更加娴静,更加清晰,也更加孤单,作者于是花了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她日益衰老的母亲;更是陷入母亲坐火车时记挂着“家”而嚷着“天黑我要回家”凄然声音的深思:母亲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

对于孩子,作者如世间的万万母亲一样,目送着儿子的背影慢慢长大,目送着儿子的背影从蹒跚学步到步入学堂、从儿子刚入学堂时的怯怯眼神而不断回望到十六七岁时埋怨母亲管束太多而毅然离去留下不再回头的背影,到上了大学之后,甚至是连同坐一台车时儿子也是戴着耳机听着只有他一个人呢能听的音乐,留下他高高瘦瘦的背景在公交车开走前的公交站台。于是,慢慢的,慢慢的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她的缘分今生今世就是在不断的目送他的背景渐行渐远。父母永远都是站立在小路的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对于幸福,她说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日子依旧;幸福就是你早上看着她的背影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安安的回来了;幸福就是你还有时间等着头发白了、背已驼了、用放大镜艰辛读报的父母,他们还能走到街角买两副烧饼油条回家再叫你起床。所以,时间,总是无法停留,就如数不清沙漏里边的沙子还有多少粒,也听不见沙漏流沙的速度能否不在加快,但是唯一可以百分百确定的是,那沙漏不停的在漏、不停的在漏。

是的,生活的压力,压得我们有了逃避回家冠冕堂皇的理由,对于我们日渐老去的双亲,我们真正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在他们身上,我们能够给予他们的又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我们能够给予的往往只有逢年过节的回去聚首,甚至是偶尔的几通电话,父母给予我们的却是无微不至的关爱,无穷无尽的牵挂。孝道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立人之本,莫要等“子欲养而亲不在”,莫等闲,不管工作有多忙多累,想想父母送你出去读书时因挥别而吃吃不能放下的手臂,想想父母在你毅然决然转身离开时隐蕴在眼眶中的泪水,多陪陪父母,因为留给我们的时间真的不多。对于孩子,我们如自己的父母一样,开始注视这孩子成长的背影或欢欣或忧伤,我们能交给他们的也是自己逐渐逝去的时光,所以,教育孩子,善待父母,以身作则,从心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目送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93 字

+ 加入清单

看着不同的人,带着不同的情感,像时间从我的指缝中“溜去”一样,而我无能为力——原来,目送是这样一个感觉。

记忆中的第一次目送,在一个特殊的雨天。我蹭蹭上蹿的个子,宣告着我已经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无惧空中的淅沥小雨,我跟着妈妈来到人生中第一个学堂。园内的花朵享受着雨水的滋润,满眼的绿色的爬山虎在风中“沙沙”作响。终于是踏进了那座陌生的大门,妈妈也停下了脚步。不同于周围安慰着大哭大闹的孩子的母亲,妈妈只是蹲下来拍了拍我没有眼泪的脸,嘱咐了几句“要乖”“不要闹”,便转身离开,走出大门。一向乖巧的我一言不发,就这么望着她,或者说是死死地盯着住她,似乎还希望从她身上得到些安慰,可什么都没有。

时间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最终,我还是等到了她回头的那一刻。她转过头时,对上了我的眼睛,雨滴降落的速度霎时变得异常缓慢。凝视着她的眼睛,我慢慢了解了她走掉的原因——这应该让我自豪,因为我拥有她的信任,还有期望。我的目光渐渐变得坚定了,朝她眨巴了一下眼睛,转身走进校园。她也回头离开,暗暗庆幸我没有捕捉到她眼神中的担忧与不安。

五岁那年,我被妈妈目送。感谢她的信任,我也不会辜负她的期望。

姗姗来迟的第二次目送,发生在六年级的暑假。那一年,完成小学学业的我终于可以放松放松,正好小表弟家中有些事,他便被父母送到我们家来住一周。弟弟二年级,在我看来天真可爱,却也纯真无知。他年少贪玩,不愿写作业,我在父母的“威逼”下只好当个“罪人”去教他写,就这么渐渐习惯了他存在于我的生活中。七天一晃就过去了,记得最后一天吃完饭,他的父母要来接他回家。他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紧紧揪着我的衣角,水汪汪的大眼睛哀求地看着父母,撒泼打滚就是不肯走。我强忍心中的失落,口是心非地说道:“好啦快走啦,你住着,我快累死了,总得让我清静几天吧?”一边一把抱起他,把他送走。

我一直送他到楼下,念叨着回家别老贪玩,要像这七天一样安排好自己。而他异常地听话,只是轻轻抽噎着,什么也没有说。在上车的那一瞬间,我心中的失落终于爆发出来,泪水也止不住充盈了眼眶。担忧,感慨,目光渐渐变得沉闷。我别过头去,希望他没有看到这些。

“哥哥!”他突然从车窗探出头来叫着。忍住泪,缓缓回过头去看见他的眼睛,年幼的他,竟然在泪眼朦胧的同时,对我展开了一个微笑,说了声:“谢谢你……”那一瞬间,我感受到阳光照进心底的温暖,像冬日清晨的被窝,像寒风中温暖的奶茶。暖流化解了我内心的别离苦,转而欣慰着并接受他长大的惊喜。我回敬他一个微笑,轻声说一句“小心”,招招手,示意他缩回脑袋。

十一岁的目送,我看着弟弟离开。我感受到妈妈目送我时的难过和不舍,可更胜于此的,是欣慰和责任的担当——我也对弟弟充满期望。

被人目送,也终于送别他人。那一次,打开了目送的序幕以后,我看着一个一个人从我的眼前走远。在梦中,我曾目送过自己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对上目光的那一刻,他告诉我:“请放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目送读书笔记

全文共 675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她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的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题记

一直很喜欢龙应台的文章,以前看过一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你怎么能够不生气呢?你怎么还有良心躲在角落里做"沉默的大多数"?你以为你是好人,但是就因为你不生气、你忍耐、你退让,所以摊贩把你的家搞得像个破落大杂院,所以台北的交通一切乌烟瘴气,所以淡水河是条烂肠子;就是因为你不讲话、不骂人、不表示意见,所以你疼爱的娃娃每天吃着、喝着、呼吸着化学毒素,你还在梦想他大学毕业的那一天:你忘了,几年前在南部有许多孕妇,怀胎九月中,她们也闭着眼梦想孩子长大的那一天。却没想到吃了滴滴纯净的沙拉油,孩子生下来是瞎的、黑的!” 她的文笔让我震撼,那些慷慨激昂的文字,似乎是在控诉,其中也包含了一种心痛。一直以来都以为她是犀利的,只是我读书太少。

《目送》中有太多包含神情的文字,以温柔笔触描写亲子间的亲密互动。父女母子,亲情的线。书里有她的父母,她的孩子。身为父母与子女双重身份的她逐渐明了人世中亲情的牵绊,不仅是当下的感动,亦是渐行渐远的必经路程。不禁想起一句话,父母都是上辈子欠了子女的债,这辈子来还的,很心酸。有多少孩子,到最后的时刻才会真切的懂得“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凉?

我只想,好好的爱你们我的爸妈。这么久了,现在才发现你们是那么的容易满足。一条信息,一个电话,都会让你们开心很久。是我以前做的不够好。

只想,今生,不要留有对亲情的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目送读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060 字

+ 加入清单

说老实话,没怎么看懂。所以,光写读后感的开头就用了良久。

刚开始,一直没弄明白,龙应台写这本书是为了什么,为什么她总是说了这个说那个?为什么书一开头说的“献给我的父亲、母亲、和兄弟们”和后文一点关系都没有?《目送》——这个独一无二的书名又是什么意思?

带着满心的疑问,我开始探索这个奇特的书的世界……

那些路,那些岁月的路

如果我想得没错,那么第一章是写对妈妈,对儿子,对生活的情感。

有些特定的东西,特定的事情,会在特定的时间,让特定的人来完成,而那些人,有时,是一群,有时,仅仅一人,正是有了那些独一无二的人,事,才会有独一无二的果,所以,就有了我们,七彩斑斓的生活。

不知不觉,想起了小时候,上小学时,小升初的那个暑假,读初中的那段时光,路途中www.99zuowen.com的风景截然不同,陪伴的人儿也有了细微的变化,甚至,辞去了旧面容,迎来了新面容,那一段段美好的时光,岁月,心中五味杂尘……

有些路,有些岁月的路,永远不变的主角,是,我自己……

印,音,影

第二章,不得不说,有些杂。从香港到老挝,从词语到诗歌,从保姆到朋友,无所不谈,应有尽有。

像是面对面的,龙应台就坐在我身边,一杯咖啡,一盘糕点,就坐在那儿,看世界,我们聊怎么煮粥,我们聊那些医学常识,聊聊旅行时的见闻,再聊聊二战时期的那些故事。不知不觉,第二章,就这么读完了。

沙中的印,风中的音,光中的影,几人能够一一捕捉?

有许多人忙,但是,他们都在忙些什么?我们不知道,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

茶花、昙花、菊花

人的一生,说长也长,说短也短。

设想一下,如果小沈阳的“眼睛一闭不睁”是一位哲学家说的,你是否会觉得,很有道理?

每一个普通人,人生就像花,青年时像茶花,香气扑鼻,含苞待放,渐渐,经过日复一日的努力,汗水,到了昙花一般的中年,很少被别人看到最美丽之处,短暂,无闻;好似浓烈,好似平淡,时间从咖啡的热气中流逝,从斑驳的树叶间像阳光般流逝,不知不觉,皱纹像小鱼游到了脸上。不知不觉,变成了灵魂,变成了人们手中白色的菊花……

但,人们,那些手中捧着菊花的人们,应该怎么面对呢?只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但嘴上说的总比做着容易,最终,还是会晚晚睡不着,顿顿吃不香,真正的平和,不容易。所以,我们才会,苦苦追寻,心中的宁静,才会让自己,像茶花一样芳香,昙花一样清亮,菊花一样蓬勃。

目送自己的儿子去远方发展,目送自己的兄弟去远方生活;同时,又让自己的母亲无奈地目送自己去远方,等待;又是一次的命运,让父亲,在天边,永远目送,自己的儿女,可望,而不可即;一句话不说,却满含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目送》读后感800字

全文共 921 字

+ 加入清单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份就是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龙应台

有些时候,我们总认为大人们不可理喻,自己才是对的;有些时候,我们总认为“亲情”只不过是一句用于不同场合的套语,从没有理解过这个词的真正含义;有些时候,我们总认为亲人的爱天经地义,从未想过要回报些什么……

寒假期间,每至黄昏,阳光洒满阳台,手捧一杯青茗,静读名著。《目送》这本书是我读得最虔诚、最走心的。它让我改变了昔日那些不成熟的、无知的对于亲情的认知。

“我一直在等待、等待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头猛地一震,继而涌出一股莫名的伤感——华安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妈妈的心,可是,他没有再像小时候那样不断地回眸,而是选择了将背影留给妈妈。因为,他已经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了,他早已淡忘那个依赖母亲的小华安了,他不再是那个用怯怯的眼光看周围的那个小孩子了,是这样吗?还是他忘记了?他没有看到,妈妈的眼神一直都随着他的行进而移动,他没有注意到,妈妈的眼神一点点的燃烧希望然后又一点点的黯淡下来。

这难道就是作者所说的那个“父女母子一场”的定义吗?那个被告知不必追的那段小路吗?不,不止这些,还有父女,那个张望父亲背影的女儿……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这句话是这样的简单明了,却带给我深深的思考,作者为了照顾父亲,自己的裙子上沾上了污迹;为了多陪陪自己的父亲,宁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一奔向机场,赶最晚的飞机……

“昏暗的路灯下,雪还在飞舞着。我呆呆地注视着雪地上那渐行渐远的脚步,这脚印,与其说印在雪地上,倒不如说烙在我的心头。这一行脚印越来越远,脚印的尽头,父亲的背影也愈来愈小……”我曾数次这样目送父亲的背影我的视线却也无数次与父亲的回眸碰撞,我能清晰地年到父亲眼中的热泪,坚强的父亲只有在这时候会展现最脆弱的一面。也许这也就是父母与子女的不同,长大后的我们只懂憬前方,而父母却对亲情无比留恋。

所以,珍惜亲情吧,珍惜那一直跟随着你的目光。被目送时,留下一个回眸吧,让目送的人心中留一份温存。

等到日历的记忆不再清晰,徒留下人的喟叹,若把目送的回眸都装进心里,纵使记忆已泛黄,也依旧笑如春风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我想,我应该是目送者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58 字

+ 加入清单

我想,我应该目送者。在生命的每一个瞬间,无语无息,惟有怅然注视着每一个挚爱或陌生的转身,而他或她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题记

火葬场的深夜,冷得好似不带一点温度。

“这里有休息室,请自便。”再官方不过的回答,一身蓝灰色工作服的管理人员带了口罩,声音,眼睛,都是冰的。他们的白手套,就要推走那一方乌桕棺木。门,偌大的门,关上的时候,也没有一丝声线,好像昔日的风光都埋葬在了日复一日的流转中。

一夜无眠。

清晨的些许阳光透过梭梭交织的厚云,不留痕迹地掠过发梢,像梦的碎片,可望而不可及。身上那一卦粗布白衣,一夜的憔悴后也平添了几缕褶皱,手里那张薄薄的流程单,仿佛要被从指间而来的颤抖捏碎。尽管已经被多少双眸子扫过,但仍觉得不大真实。

“来了。”

人群中细小的声音,转瞬就被湮没,但又那样清晰地传遍每个人的耳畔,我恍惚被撞了一下,像《骸骨之城》里的克莱拉,在扭曲房间里大声尖叫,却是另外一个维度的世界。飘荡着,飘荡着,远方的声音一点点传来,逐渐明明:

“你逃去罢,逃去……”

“快,快去罢。”

我才忽而间记起,本地不成文的约定俗成:凡人死了要赶着去投下一胎,火葬场里的一劫尤其凶险,若不快快逃去,可以超度的灵魂就会同肉体一道被烧掉。

棺木还是动了,人们扑上去抢,去拖,去抓,甚而大闹,我只在边角站着,看着白手套将它不留余地的推走。细雨扑面而来,打湿我额角的鬓发,我伸出手,一次次将它拨开,没有言语,没有声息,更不是冷漠,我只是深深而又深深地凝望远去的方向,在两个世界的边际,送去我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看见——

火化室的大门开了又关。

人们的呼喊在层层减弱。

每一个悲伤的脸庞都无限生动。

每一次驻足都心悸得落泪。

我目送的眸光,越过了人群,越过了厚重的大门,直至越过窗口,落到你最后留给我的样子。我不确定你的灵魂是否听话的出逃,也不确定你是否听到了我们。我只在乎,一遍一遍,用最温润的目光,去目送,去告别,去结束最后的目送。我做不了别的,生命的轮回,哭泣,感慨,承诺,陪伴,都在这一轮的目送中渐行渐远。

龙应台唯一一次不尖锐的文笔在我的心中描绘:所谓至亲异常,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我想,我应该是目送者,仅仅在目送中勾勒一面,仅仅是惊鸿一瞥,爱与牵绊,迷茫与孤独,便在缱绻中冰消雪融,如来时般纯净如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