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诵国学经典作文汇总六篇 作文范文【汇编20篇】

导语:国学是一种经典的中国文化,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诵国学经典作文汇总六篇 作文范文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6699

作文

1000

国学经典伴成长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经典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人生。国学经典就像一双巧手,打开心窗。有人会疑问了,什么是国学?其实我们身边就有很多。例如:我们熟知的《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都是国学。但是准确点讲是《论语》《孟子》等。

大家还记得小时嘴里碎碎念叨的“人之初,性本善……”吗?这就是国学。国学不一定说就是看书,其实告诉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什么《三字经》《弟子规》都是这样的,所以说国学经典伴成长

我有一个坏毛病,如果考试考好了一次的话,第二次就不行了。那是为什么呢?想想一句话就知道。“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也是出自于国学里的。国学还可以告诉我们做人的品质。所以说国学经典伴成长。

还有人说国学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还有人说国学太深奥,根本读不懂,我只能说一句,你错了!因为国学是要读的,读懂了,自然就理解了,并不是在心里默默的读一遍,而是要反反复复的读上一遍又一遍。你才能真正理解含义。

国学中还有几句话深深的打动了我。“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确实是这样。妈妈为了我们可以什么不顾,所以我们要替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捣乱,主动分担家务。还有古诗所表达的意思。“不是庐山正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这也告诉了我们,观察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结论就不同。这再次印证了国学经典伴成长。

国学使人进步,国学使人明智,国学使人高尚。让我们不辜负老师,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学习国学让我们更加高尚。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心中的一本国学经典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微风轻轻地走过我们的身旁,留有一丝芬芳;鸟儿快速地飞过我们的身旁,留有一丝交响曲;花儿对我微微笑,留有一丝清香……我朗诵我们中华民族的国学名著——《古诗词》。

——题记

它主要讲述了:诗人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再用简练丶优美的语言写成一首拥有四句话的诗。它的每一句话都十分优美,蕴含着诗人给予的情感,闭上眼,那美丽动人的情景就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我读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我仿佛看见作者看见这一幕的时候。

我看见了:六七里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长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牧童放牛归来饱饭黄昏以后;牧童不脱蓑衣望着皎洁的明月便睡了。

诗是诗人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简练的语言组成的四句话。你知道吗?做一首诗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哦!它虽然看似简单,实际它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啊!如果那个诗有一字不对就要修改一百次。为那首诗锦上添花,使它变得更加“完美”。

我们在五年级上册的《泊船瓜洲》资料袋中看见诗人王安石因为“春风又到江南岸”的“又”不好,曾改为“过丶入丶满”字最后从一句诗中受到启发,用“绿”字。王安石的经历告诉我们:做事儿一定要认真。

这就是我眼中的国学经典。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继承发展国学经典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陶渊明说过:“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这个世界总在不断发展,如果我们停住了脚步,就会错过许多的知识。所以我们应该向海伦凯勒一样,即使无光、无声、无语也要继续学习。只有“学无止境”,学问才能“步步高”。

“每个人学习的态度不同,学习到的知识也不同。”这是我们从课本上的第一课文言文的《学奕》中学到的知识,也是老师经常训诫我们的话。即使我们没有很高的智商,但只要一直认真的积累,就可以像朱熹、辛弃疾等人那样,拥有学富五车的智慧了。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里面的内容少数我们都接触过了,但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渊源。《诗经》仅仅只是中国文学一部分的缩影。除了《诗经》,还有《大学》、《孟子》、《论语》等不计其数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所以我们应该不能仅限于课本上的知识。

诸葛亮的《诫子书》中讲到:“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如果我们现在不认真学习,以后就不能体会到国学的经典,学会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拥有属于自己的真才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作文: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

全文共 1321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第三模块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孔子与儒家思想》《老子与道德经》《唐宋诗词》《红楼梦与红学》等七部国学经典,虽然学习时间不长、断断续续,但觉着收获很多。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证明,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园长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现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谈两点体会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身素养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作为园长,我们除了在能力、知识方面外,还应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一个园长的权威,说到底就是"权力+人格"。尽管园长不是官,是教育家,是学者,但是园长要想管理好幼儿园,就要真正地为教职工办实事,善于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

二、学习国学可以提升幼儿园的管理水平

“入则孝,出则弟”。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首先应该具备的品质。为此,我镇组织了对幼儿进行爱心、孝心教育的活动。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劳动,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

首先制定了幼儿文明礼貌、爱心、孝心细则,并发放到家长手中,让孩子在园在家对照执行。其次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营造“孝”的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与教育相适应的,具有“孝”文化特色的、富有童趣的室内外环境,形成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氛围。三是围绕“孝心献给父母”进行了一系列德育活动。

(1)利用重大节日、生日音乐会等举行各种形式的亲子活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2)要求幼儿在一周内听一个“孝”的故事、“爱”的歌曲、“为父母做一项洗刷家务”、“帮父母做一种农活”、“给父母做一回健康服务”等。使幼儿学有榜样,爱有行动,真实的感受父母养育之恩,有效的培养孩子关爱家庭、孝敬父母的优良品质。

(3)做小小“孝子”。组织幼儿开展“我自己进教室”、“我是妈妈的小乖乖”等幼儿活动,让幼儿通过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形式,学会孝敬爸爸妈妈,养成良好的习惯。

(4)评“孝”星。通过一定阶段的活动后,组织幼儿及家长召开家园联谊会,由教师、家长、幼儿沟通参与为每个幼儿以打星的方式评出最佳“孝”星,进行表彰奖励。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学习了国学经典后,我认为还可以在我们的活动中加入经典诵读,如《弟子规》《唐宋诗词》《三字经》等适合幼儿诵读的经典;其次让我们的环境与经典对话,收集有关宣传资料、图片、布置幼儿园的环境、氛围;三是利用传统节日对幼儿进行渗透教育。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个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各地风俗习惯等内容,让幼儿在接受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个性品质,促进幼儿园特色办园。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们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国学诵读作文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营造经典文化的学习氛围,我校响应新密市教体局的号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中华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并于10月14日、本周五下午接受了教体局领导的验收。

此次古诗文诵读活动共分为三个篇章。

第一篇章是我们全校师生共同诵读古诗《竹石》和《梅花》,我们雄壮豪迈的声音感染了所有人,赢得了领导的阵阵掌声。

第二篇章是由各个年级分别表演。首先是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朗诵《三字经》,他们童稚的声音听起来非常悦耳,并且个个摇头晃脑,就好像古代的学堂一样。这时我们中高年级的同学也没闲着:中年级负责打拍子,高年级则负责变成“20xx”的队形。然后该中年级表演了:三年级朗诵了《弟子规》,四年级则朗诵了《千字文》。接着该高年级的同学背诵《论语》了,我们意气风发,气势磅礴。

第三篇章是由全体老师慷慨激昂的诵读我们学校自编自导的诗篇《我骄傲,我是二中专人》,随着老师的诵读,我们学生则配合着组成了新的队形----“二中专”字形。我们师生配合默契,赢得的大家的掌声。

诵读经典,可以擦亮眼睛,可以启迪智慧。让我们诵读经典,传承国学吧!让经典国学在我们二中专校园永远绽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968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我是一个很骄傲、很爱炫耀的孩子,从不懂什么叫谦虚,就拿一个故事来说吧!

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级刊物上,我高兴地告诉了父母让父母分享我的快乐。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我,但也不住告诫我:“不能骄傲哟!”我哪里能听进去,因为我早已被骄傲给“驾驭”了!

就在我兴奋的同时,我的性格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变得更加骄傲、暴躁了。一有在比谁的作文写得好时,我就在他们比面前炫耀,若不顺心便“发挥”出我暴躁的脾气;和同学们聊天时也会炫耀我的“光辉”史……我就和同学们比了下去,最后到了一个朋友都没有了,我心里却想:不就是妒忌我作文写的好吗?我还不想和你们在一起呢!从此我骄傲成了瘾,暴躁成了性,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我彻底改变了。那次测验,我原本以为只要一动笔,就能写出一篇文章,可是我错了,上午两节课,我居然才写出了一个题目几句话,结果可想而知,我不仅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还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其实,他们都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呀!记住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千万不能骄傲啊!”我就不名其中的含义。

自从我校掀起了“诵读《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我也积极地参加活动并被《国学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特别是冯异的谦逊把我给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军队有规矩,为人谦逊。特别是每次将军们围坐争功领赏时,只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而刘秀发现他的行为习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道理不但使我学会了戒骄戒躁,而且还让我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本书不仅使我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忠仆”,还让我明白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只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现在我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负担。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使我与骄傲绝交,与暴躁断绝,最后又让我走上了正直、谦虚、诚实与爱国的人生征途,大家都来从这本书里感悟真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作文: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

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论语》的收获是巨大的,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教学中,我们更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但学生树立志向后,又为这个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们是否只是鼓励学生凭空说出的一种空想呢?这个恐怕有人很少考虑。远大的志向谁都能说出很多,也能说得很大、很远,但关键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诸实际行动!

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对“远大”的理想大加赞扬,对现实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认为这是学生胸无大志的表现,没有出息的表现。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的大理想。但是他的内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现实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着边际的。比如:我们教育学生爱国,怎样做才是爱国?什么样的行为是不爱国?学生心目中有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专家提出:学生能主动捡起一片纸,这就是爱国!所以我们教育学生励志,不妨把眼光收回来,放在眼下能付诸行动的,哪怕为了理想只迈出一小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年代已经过去,励志要切合我们的实际,不能盲目地做“假大空”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山东省第二届国学小名士观后感征文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从小就喜欢古文古诗古词,读起来总有一种莫名的浪流在心中涌动,“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高尚追求在我看来,有一种淡雅,竟能从书卷之中,传出一种莫名的奇香……

看过《国学名士》,更加感受到了汉语言的奇妙,这是用别的国家的语言表达不出来的,不由得想起了红楼梦中香菱解那一句王摩诘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她曾说道:“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倒也是了,古文的奇妙,甚至于用白话文都是无言表达出来的,古人的智慧,让我们不禁佩服之至。

经典的那些东西,是无法逾越的,古人们的智慧,是用神奇都形容不了的,孔老夫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给了我们不少的启示,孟子的“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让我们明了了做人最基本的孝,老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又传递出了一种玄妙而又深奥的气息……

简单而又深刻的《弟子规》《三字经》等书籍更是教会我们学得做人的基本准则,先会做人再会做事,“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一个人如果连做人都不会的话, 学习可能就会歪邪不正。在现在,这些最基本的准则却有人做不到。

在我觉得,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必要性非常大,如果没有对自己国家文化的了解与理解,怎么能称作国人呢?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美德。

在这个社会,快餐式的阅读,已经超快的生活节奏占据了我们的生活,不如静下心来,感受国学,让心灵变得纯洁,让思想回归古人,让诗词进入生活。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我们需要笃行之。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国学经典作文800字

全文共 977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是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与学术;是从古至今无数代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是受无数世人所瞩目与敬仰的高尚学术;是经受历史的锤炼打磨与自然的甄选淘汰所汇聚而成的文化瑰宝。大到治国安邦,小到智慧启迪。让我们一起来学国学,品国学,用国学,读有所悟,学有所得。让我们一起来领悟国学的魅力吧!

——题记

阿柴折箭教子这一典故让我感悟颇多。吐谷浑的国王阿柴身染重病时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召集在一起,他拿起一支箭给自己的大儿子让他将其折断,大儿子不费吹灰之力轻松的将箭折断了,接着他又让大儿子将剩下的箭全部折断,大儿子这次却无论如何也折不断。儿子们终是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在阿柴去世后,他们团结一心,致使吐谷浑王国日渐强大起来。

即使自己是一颗星星,也应明白一星独亮不算壮观,浩瀚星海才最耀眼;即使自己是一块石头,也应明白一石之大不算雄伟,高耸入云才最巍峨;即使自己是一艘游船,也应明白一船入画不算风景,千帆竞发才最壮丽。一滴水微不足道,渗入泥土便会消失不见,可汇聚成河却是川流不息;一粒沙卑微渺小,散落风中便会吹落远方,可汇聚成沙漠却绵延万里;一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很难有大作为,可当我们团结起来却可以创造无数奇迹。阿柴折箭教子这一典故正是要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

曾有人问哲学家:“一滴水怎样才不会干?”哲学家回答说:“把它放进海里。”这句话同样简短的揭示了一个道理:个人离不开集体,只有团结互助的集体才会有无穷的力量,反之如果没有团结,即使有再大的力量也会枯竭。

团结是什么?我认为团结就是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同心协力;团结就是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的众志成城;团结就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同甘共苦。团结是五指紧握的拳头,是细线拧成的一股麻绳,是最美的音符弹奏出最动人的旋律。这就是这则典故所带给我的启发。

团结,有的时候不需要长期的合作,但它一定要有瞬间的默契;团结,有的时候没有完美的结局,但它一定需要辛勤的汗水;团结有的时候不需要精湛的技艺,但它一定需要坚定的信念。这就是我通过这则典故所延伸得来的心得。

国学如海,团结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深邃。国学如山,团结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国学如歌,团结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学国学,品国学,悟国学,悟其深理,学有所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眼中的国学经典

全文共 710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中有许许多多的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其中有一句让我感受颇深,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招致疲乏及危险。

我觉得,在我们日常学习中,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味的读书,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为了学习而学习,缺少必要的思考,大脑却一片空白。有的人只读“死书”,而不去深入理解书中的含义,这样就会导致学习的基础不扎实;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学习只为了追求数量,而不在乎质量,结果那就可想而知了。学习在于思考,也在于吸收,二者缺一不可。

还有一句让我感触最深。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它的意思是: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能者为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树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嫌弃每一块小石子;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汇集他们点滴之长。我们必须具有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逆境中不怨不怒的平和心态,并且运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对世界有新的的认识,新的发现,并且有所领悟,有所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优秀党员李保国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2046 字

+ 加入清单

临城县治理干旱丘陵岗地,曾几十年不见成效。忆起当年开荒的艰难,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胜福说:“俺们就像老牛啃南瓜,无处下口。”

他们找到了李保国。

李保国一口答应下来。他每天起早赶晚,踏遍没有道路、满地乱石、荆棘丛生的荒岗,调查十几万亩荒岗的植被、土壤等情况。通过采样他发现,表层是乱石滩,乱石滩不存水,下面是礓石层,礓石强碱性,根本种不活树。

“把礓石刨出来,换上土不就可以了吗?”

他制订了“挖走鹅卵石、打破礓石层、开沟建立保水层”的治理规划,将省水、省肥、易管理的核桃作为当地主要种植品种。

“保国老师对我说,现在我们绝大多数地方种植的核桃品质差、品种杂,难以实现品种化种植推广。就这样,他开始了艰难的核桃新品种实验攻关。”高胜福回忆道。

2000年,李保国引进19个核桃优良品种和11个山核桃品种,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嫁接组培实验。

他一头扎在核桃林,仔细观察每一棵核桃树的生长。为了掌握核桃开花授粉的第一手资料,从当年3月下旬开始,他每天背一个水壶,从上午10时一直盯到下午4时,中午就在现场啃两个馒头。

“我们不忍心,想替他,让他回去吃个热乎饭,他却说果树的花期一年只有一次,如果错过了,至少要延误一年时间,关键时期必须盯好,结果这一盯就是一个多月。”高胜福说。

有一次,李保国正在进行人工干预实验,突降大雨,他用伞给核桃新苗遮住了雨,把自己晾在了大雨中。

经过五年不懈努力,他成功选育出中国独一无二的核桃品种--绿岭核桃,所推行的“绿岭薄皮核桃矮化密植栽培技术”被认定为国内首创。

李保国先后用10年时间,研究形成了配套的优质薄皮核桃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如今,这些技术成果被我省丘陵地区农民复制。仅邢台市,薄皮核桃年产值就超过20亿元。

李保国用科技之手点石成金,使昔日的荒山秃岭,不仅变成绿水青山,而且变成金山银山。

“生产为科研出题,科研为生产解难。”

他一次次转移“战场”--

2009年开始,在平山县葫芦峪,他把山区“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技术做成了标准化模块,指导园区连片高规格治理荒山3万多亩,探索“大园区、小业主”的园区经营机制,创建了我省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样板。

,在南和县,他开始了红树莓种植技术的研究,建立了全国第一家红树莓组培中心,打算用3年时间实现年产1000万株幼苗。“发展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健康一个民族。”他满怀豪情。

“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

他一次次探索创新--

针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老弱病残”进行农业生产的现状,他推出了省力化栽培技术,一次性整地、见枝拉下垂、架设黑光灯诱杀害虫等省工省力的技术广受农民欢迎。

瞄准太行山区干旱阳坡充足的光热资源和具有自然阶梯的优势,他开发了干旱山区的高效循环利用技术,将平原日光温室错季栽培技术转移到山区,使山地效益达到平原良田的1.4倍以上……

一区一地的成功效果有限,李保国的眼界更加高远。

他奔波在全省各个重点产区和龙头企业间,牵头成立了河北省核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苹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盟的集中生产区域和大型龙头企业总数均超50 个。其中,覆盖核桃产业面积100余万亩,占全省总栽种面积的80%以上;覆盖苹果产业面积30余万亩,占全省总栽种面积的60%左右。

“常年给这些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每年至少也得有几百万元的收入吧?”这些年,这样的问题,李保国不知面对过多少次。

事实上,他既不拿工资,也没有占股份。

他的话,发自肺腑,见心见肝--

“我始终认为,农业是公益事业。给农民服务是公益,给农业企业服务也是公益。农业企业发展了,在自身盈利的同时,还能够辐射带动周围山区的发展,最终还是对农民有利。”

“国家给我发着工资,一个月八九千元,吃不清喝不清。这么多年,名、利,我没追求过。我相信,你只要干事就行了,终究会有人认可。”

他有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以善为本,寻找行善之地。

“前边的善是完善的意思,后边的行善是做事的意思,指的是要不断完善自我,寻找能做事的地方。这辈子,干点自己喜欢的事,干成点有益于人民的事,什么时候想起来,也是值得骄傲的。”

他像一棵大树,扎根巍巍太行,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路子。

生前,李保国曾提到要成立河北省山区现代农业产业集团,把太行山区产业带统一整合,串成一条线,给太行山系上既有显著生态效益、又有显著经济效益的“金腰带”。如今,他虽然走了,但是我们相信,人们将循着他开拓的路径继续前进,他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太行山作证--他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我这儿有一片树,主枝上全是小裂口,裂得多的枝条就死了。是什么原因啊?”

4月8日上午10时,阜平县林业局的祁娇娇在“桃‘李’之家”微信群里发图片问大家。

“娇娇的树是一年生枝条时的大绿浮尘子产卵造成的冻害。”

晚上9时9分,“老山人”回复。

“桃‘李’之家是李老师弟子们建的微信群,你看这个‘李’字是加引号的。‘老山人’就是李老师。没想到,只隔一天……”河北农大生命学院教授顾玉红一边掉眼泪一边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走进国学经典伴我快乐成长作文600字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千百年来的历史、汉字、四大发明等,无不体现出中华儿女的聪慧。而国学更是经典,融入了每一位古人毕生的智慧,直到今天对我们仍然深有启发。孔子作为万世至圣先师,他的语录伴随着我慢慢成长,也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正如孔子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没错,每一个人生下来就不可能十全十美,而和我在一起的人中,必有别人懂得的知识可以弥补我的缺陷,同时可以用更多的知识,去培养我、教导我、启发我。这段经典语句,折射促一颗满怀谦虚好学的心,它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可以互帮互助,用你的优点来弥补我的缺点,让我的不足渐渐减少。这么经典的道理,又早在数千年前,就被孔子所悟到。若此看来,孔子是多么的才华横溢啊!

不仅如此,他还教会了我许多道理。让我请教别人时要谦虚,即不失礼节,又可以“补拙”;让我在满怀兴奋中去迎接好友的远道而来;让我明白做事要换位思考,自己都不愿做的事不能强求别人去做;让我认识到做人就要有信誉,对自己的决定要负责任。

孔子门下弟子众多,很多弟子的品德才华都很出众。没错,“孔融让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清楚地告诉了我“做人要宽容、善良、为他人着想”。这些虽然经常说但又常被忽视的道理,一点一滴触动着我的灵魂,让我在国学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慢慢的影响着我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不仅仅是孔子的语录,还有很多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等,无不让我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我喜欢国学经典,它给了我想象的空间和快乐,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我会继续走进国学经典,因为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它将是我勇敢前行的无限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小学生学国学诵经典征文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诵读千古美文,传承华夏文明;共读中华经典,聆听古诗诗韵……”为弘扬国学经典,增加学生文化艺术修养,12月20日,由准旗青少年活动中心语言部组织开展的主题为“经典浸润人生,雅言传承文明”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准旗会议中心精彩上演。青少年活动中心口才班、国学班的近300名学生参加活动。

本次诵读活动共分为“励志爱国”“忧国忧民”“爱国情思”三个篇章,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诗歌朗诵、诗文联唱、亲子共读、漫瀚调、相声等11个节目。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小演员们个个精神饱满,他们用最真挚的情感,以诗组合、表演诵、诗配乐等多种形式表现着诗文的内涵。其中由口才班同学带来的朗诵《雷电颂》,感情充沛,气势磅礴,抑扬顿挫,将整场活动推向了高潮。

“孩子今天的表现非常棒,自从参加了口才班,孩子渐渐变得外向了,平时的话也多了,上台表演也不害怕了。”口才班学生武楷涵的家长说。

据了解,此次活动小演员们排练了近一个月,其中最小的演员才4周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传承国学经典的优秀作文

全文共 153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国学经典,不但给人们学习、生活带来了帮助,还让人都知道了做人的道理,也是人们生命里一盏明亮的灯,照亮了人们前行的路,未来的路就算再崎岖坎坷,我也会迎难而上。

所谓“国学”,即中国之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学术与文化,它的内容涵盖文学、医学、音乐、戏剧、绘画、书法等很多方面,蕴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血脉。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学习、传承、发展国学经典?在教育实践中,我校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一、国学经典进教材,物人交互使国学经典更显生机

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国人对国学经典的继承和发扬。作为炎黄子孙,批判地继承中国古文化,辩证地学习外来文化,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使国学经典得到不断丰富和延伸,从而使中华文化更具有生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纵观中小学教材,内容无不渗透着国学经典的精髓。孔孟之道、国学精粹在每个学科中都不断呈现。在学习的过程中,现实与历史的交汇,学生与国学的交融,让国学经典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得以延伸和发扬而显得生机勃勃。

二、经典诵读进课堂,师生互动使国学经典流光溢彩

现阶段的学校教育中,除了教材中渗透着国学经典外,我校积极探索“经典诵读进课堂”。我们的做法是:

在经典诵读内容上,采取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分配原则,分学段进行古诗文的诵读。低年级的以语文课本、唐诗、《三字经》为主,重点是诵读,意在培养兴趣和习惯;中高年级扩展到《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片段等,其中对《弟子规》的学习纳入每学期考试考核的范畴,重点是理解,意在引导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经典诵读方式上,创造“三条途径”,即“听”“抄”“赛”。听,即听广播。学校开设有“校园之声诗文小广播”,其内容有诗文朗诵、赏析以及有关古诗文的趣闻轶事等。抄,让学生做诗文卡、办手抄报、制诗文集。赛,即按班级、年级、学校逐层举办诵诗会活动,全校师生参加。

在经典诵读过程呈现上,力求灵活、多样、有特色。我们通过“古诗角”“古诗配画”“诗词表演”、伴奏诵读、改编诗文剧表演、书写古诗文等形式,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学生在精彩的学习过程中,兴趣更浓,参与度更高,创新意识更强,达到“抛砖引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三、国学思想进家庭,家校共营使国学经典发扬光大

通过“小手牵大手”“家校联手”等方式,使学校与家庭因教育联系得更紧密。我们学习国学,我们诵读经典,目的就是要让国学思想得到继承和发扬,能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影响社会形成健康的舆论、习俗。国学思想通过学生带到家庭、带到社区,我们欣慰地看到通过孩子,国学经典在影响家庭、影响社会。

家校联手“国学思想进家庭”,我们的做法有:发放或推荐国学书籍资料、影视制品给学生;动员广大学生家长陪孩子一起学国学、诵经典,探讨国学伦理道德精神和哲学内涵;利用寒暑假举办“国学进家庭”主题实践活动;举办亲子诵读活动等。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方面,家长乐于利用国学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家长的言行举止必然受到国学影响,国学思想警示家长,劝诫家长,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样,国学的作用发挥到最佳境界。

国学经典传承文明,接续未来,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盈优雅。学习国学经典,有利于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可以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能促进学校、家庭的和谐,是培育优秀子女的法宝,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武器。在中小学大力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不但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是社会和谐、国家繁荣、民族复兴的重要法宝。让国学走进教材,走进课堂,走进家庭,让国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

[传承国学经典的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看了一个节目《国学名士》,让我感悟颇深,受益匪浅!通过看节目,我知道了很多的历史典故。我们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经典与阅读》我们必须牢记的国学文化,所谓经典是指传统的,对后人影响深远的文化珍品。精美的词句,警示的格言,都给人以文化的陶冶和知识的熏陶。对传统经典做到耳熟能详,无疑是让我们在享用传统文化精华的精神盛宴,可是我们呢?每天都在浪费时间,不学无术,每天昏昏的度日,所以我非常惭愧――对不起老师和父母。当我看到那些选手们激情洋溢的演讲,我的内心备受鼓舞,他们就是我的榜样,我要努力学习。以后我要多看书,读报纸,来丰富我的知。看完后我有了深刻的醒悟:应未雨绸缪――提醒我无论做何事都要首先做好充分的准备。经典诵读是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和民族传统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扬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魅力的法宝。经典诵读中所含的国学文化须牢记。《 经典诵读》中有许多优美的诗词,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在《国学小名士》上有评委说:"松,在古人笔下是一个备受赞扬的一种植物,出了他的本意外还有――高直,坚强,正直等很多美的象征在他身上。另外还暗含着坚持不懈,认真对待事物的精神。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这个节目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 我希望让我们这五千年悠久的灿烂文化发扬到全世界,让世界关注中国文化,因为她就是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化身。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欢乐诵读国学经典小学生作文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宋词300首》。随手一翻,我发现我家墙上的字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在这本书上,一下子就爱不释手了。天天读,天天背。

刚开始我背的很慢,妈妈见了,便和我一起背。妈妈不愧是大学生,指导背诵很有方法,她让我按词牌名去背。我先背《如梦令》,因为她节奏明快,短小精悍,非常好背。如吴潜的《如梦令·江上绿杨芳草》:“江上绿杨芳草,想见故园春好。一束海棠花,昨夜梦魂惊扰。惊晓,惊晓,窗外一声啼鸣。”这首词中“惊晓,惊晓...”的节奏令我大感兴趣。诸如此类的还有“休扫,休扫,管甚落英还好”。“留恋,留恋,待我停杯深劝”等。我一下子就把李清照,秦观等的十来道如梦令全背过了。照此方法,我又背过了《采桑子》《长相思》等词牌下的十几首词。

当我感到乏味时,妈妈又想出了独特的方法—“唱词”,就是把自己喜欢的曲配合以合适的词来歌唱。我便把《山水迢迢》的歌曲配在《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这首难以理解的抒情名篇,顿时化作如泣如诉的相思恋歌。唱到情深处,我禁不住为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处可消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孤寂与惆怅热泪盈眶。

我激动的吟诵着伟大词人的千古绝句,体会他们的爱国情怀,充分领略到了宋词的雄伟气势。我的胸怀被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激情充满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国学经典书籍:《大学》读后感

全文共 1193 字

+ 加入清单

初次接触《大学》,不求甚解,读完一遍以后最大的感受即是感动。可能有人觉得奇怪,《大学》讲的并不是声情并茂的煽情故事,为何会感动呢?此时的感动不只源于文中所讲,还源于著书者及注疏者。

总结一下,让我感动的有三点。首先,我读的版本是朱熹的《大学章句集注》,一直对宋朝的学者无好感,尤其是朱熹,印象中总觉得他是个迂腐古板,呆滞严厉的学者,毫无灵气可言,看过这篇集注之后才发现人家并非徒有虚名。他的注疏严谨而详尽,对原文的理解深刻而通透。想来能千古留名果然是有它的道理的。朱熹只是古代学者的一个典型代表,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古代文人学者极为严谨的治学态度。他们毕恭毕敬,兢兢业业地学习钻研孔圣之道,几乎是带了一种虔诚的。这种对待学术的虔诚也许在今天的学者身上很难再发现,这是一种不计功利的严肃和认真,也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它纯粹源于治学者本身。

接下来是第二点,《大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个人道德修养与治理天下之间的辩证关系。前面很大一部分讲的是个人道德修养,“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此句同孔子的“君子日三省乎己”道理是一样的。古人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对自己提出了严格,甚至是几近苛刻的要求。“治骨角者,既切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而复磨之。”君子自身的修炼恐怕比治骨角,治玉石更要严厉。这种对于完美人格的执著追求,令人肃然起敬。这是令我大为感动的第二个地方。在当今这个标榜个性的时代,人们我行我素,安于自己的本来状态,“个性”在张扬其魅力的同时也为不少不思进取者提供了放任自己的理由。古人对于完美的极致追求也许并不会实现,实际上实现的人确实很少,但是他们这种对美的人格的不懈追求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尊敬,敬重。

第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从这句话中,我看出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即有所作为,换句话说,就是用行动去改变现实,将目标一步步分解细化,从而逐步实现。与此同时,在实现目标的时候也要注意方法,分清本末然后循序渐进。“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因如此,古人认真而严肃地经营人生,严格要求自己,修身养性。相比之下,我们现代人面对问题要消极得多,颓废与无奈也多得多。许多时候,我们也给自己树立光辉高远的理想,然而却仅仅是止于口头,懒于行动。只是说说而已,真到要为理想吃苦的时候却畏畏缩缩,止步不前。想想古人,再看看我们自己,真是汗颜。

以上三点是我最有感触的地方。此外,《大学》是世界观人生观与方法论的综合,它的“三纲领”,“八条目”论述了一个理想的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该采取的行动。实际上,理想也是《大学》的一个主题。

还有,文中字字珠玑,包蕴万千,读来让人受益匪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心中的一本国学经典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这学期我在妈妈的带领下读了《弟子规》和《三字经》两本国学书,读完之后让我受益匪浅。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现在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吧!

首先,先说《弟子规》,这真是一本好书!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入则孝”和“信”这两篇。让我懂得了如何待人以礼、孝敬长辈和做人应以诚信为先,还教会了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道理。

接下来是《三字经》,其中有句“幼不学,老何为”,提示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用功读书勤奋好学,长大后才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如果从小不努力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只顾嬉闹玩乐长大后毫无用处,那时就后悔莫及。另外一句“亲师友,习礼仪”,教育我们从小要懂得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从小养成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这本书主要是教育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养成优良的品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就能学以所用、为国争光。

这两本书里面的道理不仅有利于我们的学业,更注重人的品德的培养和教育。我们只要做一个有品德、孝敬父母、尊敬师友、爱护兄弟姐妹、认真对待学业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赏识与认可,而且还提高了自身的素质与修养。国学,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体会,而国学中的精华,一生也学不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国学经典作文800字

全文共 993 字

+ 加入清单

民族之根本在于国学,国学之根本在于经典,经典犹如黑夜中的一颗明珠,点缀了天空,国学又好似一个知识宝库,点亮了我的心灵。星期五下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漫游在国学长廊,饱览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古老文化。

一走进长廊,一阵阵浓郁的经典味一直萦绕在我的身边。那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图片映入眼帘,给人一种过目不忘的感觉,这里的一切都使我感受到了国学经典这瑰宝的芬芳。继续向前走,那一部部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再次映入眼帘,有《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大家》《论语》……。这一部部流芳百世的经典名作让我不禁感叹:古人之伟大,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里面的一字一句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在我的脑海挥之不支。我以矇眬的目光向远望去,“唐诗宋词”这四个醒目的大字依稀映入我的眼帘。我信步走上前去。那一首首唐诗与一首首宋词有条不紊地张贴在墙报上。《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让我感受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魄与它的磅礴气势。《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李白浓郁的思乡之情。这平淡的话语娓娓道来,如清水芙蓉,没有任何娇柔做作。“诗仙”李白高超优美的文笔使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唐诗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又好似一封可寄托感情的信。

这一首首小小的古诗再也满足不了我逐渐庞大起来的求知欲。我疾步向前走去,去寻觅那可令我再次留步的经典名作。我的眼睛如激光枪般“扫射”着墙报,我的目光不知不觉地停留在四大名著那儿。《红楼梦》中优美的词句如磁铁般紧紧地吸引住我,是我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我深深地陶醉在经典的世界中,已经进入了忘我的境界,仿佛已经和红楼梦融为一体了。《水浒传》中那108位绿林好汉的深深友谊使我为之动容。《西游记》中的奇妙历险又使我羡慕不已。清风在我脸颊拂过,向前方飘去,好像指引着我向前走去。我顺着风的指引,轻轻走到五常八德那儿。五常八德犹如一道启迪心灵的钥匙,使我茅塞顿开,让我彻底领悟做人之道。那八个小小美德故事勉励着我向诚信、孝顺……发展。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名族精神的源泉!我爱你,国学经典!这一段漫游历程是刻骨铭心的,是永生难忘的! celebrities !I love you, Chinese classics!This roaming journey is unforgettable and unforgettable!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暑假作文:读国学经典《百家姓》有感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大概人人可以脱口诵出这样的句子,也大概没有人不知道这是出自于《百家姓》。

今天我读了《百家姓》,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也知道了中国人早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大约五千年),就有了姓。据传说,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氏族部落不但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冒犯,而且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百家姓》使我知道了中国人的姓氏有四百多个,还有许多稀奇古怪的姓,我还知道了中国人的姓氏中有57个是复姓。如:司马、诸葛等。

我在《百家姓》中找到了我的姓——叶,原来在古代春秋时,楚国国君楚庄王的曾孙,叫沈君戌,有后人叫沈诸梁,封到“叶”地,建立叶国,称叶公,叶公后代以国为姓,叶姓祖先姓沈,所以沈、叶原是一家。

中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每一种姓都包含着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而每一种姓氏都有它的代表人物,没有贫富贵贱、高低之分,如:文天祥、孙中山、叶剑英、毛泽东等。每个姓氏都有着辉煌的历史,而明天的辉煌将由我们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我心中的一本国学经典

全文共 1039 字

+ 加入清单

儒家文化融合百家而为国学,中国文化海纳百川而成经典。《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菜根潭》„„这些都是国学,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国学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国学是要读的,读懂了,自然就理解了。

国学是先人用尽一生而总结的道理,那是对人生的品读,那里有人世的沧桑,有历史的痕迹,有生命的真谛,那些都是中国的骄傲,那些沉积着一个伟大的名族不变的精魂,国学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修身养性,教会我们如何做真人,教会我们分清美丑,明辨是非。国学使我们从圣人和智者的叮咛中品位人生的真谛,从一件小事,从一句话,从一个动作,从一个事物中,我们都能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怀。国学经典总是引领我们不断领悟到生命的意义,端正青少年正确的人生态度。

国学,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体会,而国学中的精华,一生也学不完。

《论语》使我们修身养性,德行人生。《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一生都主张“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教会我们如何做仁人。《论语》的真谛,就是要告诉大家,怎样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峰,怎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意义,怎样才是真正地对人有“仁爱”之心,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菜根谭》囊括了5000年中国处世智慧的奇书。”这是世人对它的评价。“云中世界,静里乾坤;冷静观人,理智处世;水滴石穿,瓜熟蒂落。”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快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无穷趣味。我觉得《菜根谭》它真的看懂了这复杂的社会,教会了我怎样面对生活,面对人生。

《道德经》是我体会最深的,它总能用一句短小而精辟的话把我们领到另一种美妙的境界,那里都是真善美。这就是国学的力量,在国学中一旦看懂人生,便会使生活升华到另一个水平线——不计较得失,无论世事沉浮,每次都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去看待,以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看轻人生的权势名利,看穿世间的繁华昌盛,看透人生的真谛,超然物外,你就会别有一番滋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这句话,就是真善美的最高境界,这句话也是老子一生的坚守。权势名利都看轻了,世间就安静了。

品读国学,就是在品读人生。

懂得国学,你就懂得了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