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传承工匠精神《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实用20篇)

崇尚孝道生命是一种幸运,生命是一种奇迹。生命在茫茫宇宙中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但却是父母赠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本文是小编为同学们分享的关于传承工匠精神《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优秀作文,欢迎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

浏览

6348

作文

1000

关于工匠精神的

全文共 798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种精神,叫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加完美的一种精神。

在我的家乡泉州的丰泽广场上有一座“鲤鱼化龙”的石刻球体城雕。整个球体由一百二十一块花岗石榫接拼成。上面雕刻了五条腾飞盘绕的蛟龙、三条正在演化的龙首鲤鱼和十一条跳跃波涛的鲤鱼,每一个细节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鲤鱼化龙”因此得名。

妈妈告诉我,这尊“鲤鱼化龙”的雕塑作品是我校杰出校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思立的作品。一听是我所在学校的校友的杰作,我顿时兴奋起来,心中油然生起对卢思立校友的敬仰之情。

我通过“百度”认识了这位杰出的校友。卢思立大师从事木雕设计和制作50多年,他留给人的印象非常朴实,但每一张记录他创作时的照片都让人感受到他平时工作的那种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精神。

你瞧,他在雕刻创作时那专注的神情,那是艺术大师用心在与作品交流对话。欣赏着卢大师一件又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我深深地为他高超的绝活所折服。这一定必须是有着对木刻多么深厚的炽热感情,以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才能造出如此有灵感有创意的作品啊!

妈妈告诉我,我们学校有许多像卢思立大师这样优秀的校友,如有世界体操冠军蔡焕宗,有上海复旦大学首席教授苏东水,有将中国艺术瑰宝木偶艺术传到世界各国的泉州市木偶剧团团长王景贤等等。

这些校友在各行各业的岗位上,以一种热爱与创造性劳动推动了家乡的建设、祖国的发展。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又一个杰出校友的故事,包括我们学校的创建发展之路和取得的辉煌成绩,我深深地被感动着。从故事中,我理解了什么是劳动之美、创造之美,那就是在劳动中创造美丽,在劳动中实现价值,在劳动中成就梦想!

妈妈告诉我,工匠精神是时代进步所需要的精神,是一代又一代人所必须传承、发扬的优良传统!我想,那就是从我们少年儿童开始,就必须学习工匠精神,并且把这种工匠精神带到学习中,积极上进、刻苦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新世界》观后感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新世界》1月13日就已经可以看了,在东方卫视、北京卫视接了《精英律师》的档。这部电视剧有70集,喜欢看电视剧的观众可以过足瘾。

《新世界》是由徐兵编剧及执导,孙红雷、张鲁一、尹昉、万茜、李纯、胡静、秦汉、赵峥主演的现实题材电视剧。该剧借由金海、铁林、徐天三兄弟的命运转变,及徐天和共产党员田丹的相识相知,讲述了1949年建国前夕北平城的22天里发生的时代洪流变迁。

该剧编剧徐兵投入3年时间创作剧本,力求还原真实的时代背景,让观众身临其境产生共鸣。22天里发生的事拍了70集,可能很多观众都好奇故事、情节是如何进行时间分配的。

对此,既是编剧又是导演的徐兵透露,这方面自己既没有考虑过“倒计时”,也没有刻意去算过剧中“一天”是多少集。

这部剧可谓集合了多位大咖和实力演员,孙红雷、张鲁一不用说了,___也有加盟,只不过令观众惊讶的是,周冬___的贾小朵在1集半的时候就死了,在剧里出现的时间也就15分钟左右。

这也是让人感叹却又忍俊不禁,本来想要看看影后如何演绎电视剧的,结果早早领盒饭让网友哭笑不得。

徐兵跟记者详解了自己从剧本创作到演员确定的种.种幕后,在既是盘点,又是自荐。概括这部大剧时徐兵用了四个词来概括:干脆、刺激、忧伤和渴望。

有意思的是,徐兵同时提到,自己写剧本时根本没有想哪个角色谁演,但“尹昉是我坚决要挺的(演员)。”在徐兵看来,尹昉可能有些单纯,这在表演上不是好事,但是对剧中人物气质来说是好事。看过前两集的观众都能发现,尹昉的戏份比较多,可能这就是导演对尹昉的喜爱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英烈精神代代传固根守魂筑梦圆征文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到了,又是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我们来到了先烈的墓前,祭奠长眠在这里的先烈的英灵。

站在烈士的墓前,我们心绪起伏,思绪万千。革命先烈们有的为了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为了彻底埋葬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前赴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了国家的繁华富强,人民的安全健康而献出青春和热血。

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你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着拼搏,你们倒下了,但成千上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起来了,他们高举着由你们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去继承你们未完成的事业;先烈们,是你们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爱化成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先烈们,每次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又是你们抛下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的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了祖国大地。尤其在今年,无数的白衣天使为了祖国人民的安危前赴后继,支援抗疫一线,历经千辛万苦,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三月31日,又有十八位消防员为了扑灭大火而英勇牺牲,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能稳定,安全的生活。

我们要继承先烈们这种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为了家乡的建设,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了人民的安定幸福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9月开学第一课2024观后感作文:长征精神

全文共 1149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

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起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两年中,红军长征转辗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他们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出的英雄史诗。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强大队伍,长征中红军表现出的对革命的必胜信念和一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前进的巨大动力。

长征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的航船终于有了一位能驾驭其进程的舵手!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为代表的一批党的领袖人物,

“长征”属于世界。长征精神,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全文共 898 字

+ 加入清单

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吸引了众人的眼光。城门外的我们第一次看到城门里的故事,神秘又日常,古老又鲜活。繁复的修补和整饰,这群有情怀的匠人手中塑造和传承的其实是中国文化最基本的形态。

钟表组的王津师傅十几岁进入故宫,从事钟表修复工作。赞叹古人钟表技艺精湛的同时,我们也佩服于王津师傅长年累月的坚持。是他们让钟表重焕光彩。“总想给后人留下些什么”,一句平淡而朴素,却道出他们最朴实的心愿。文物的修复,使现在与过去联系起来。

唐代三彩马的修复工作为王五胜师傅带来了不少的挑战:一点点修复,一点点上色,最大限度地保持原作,亦是对文物的尊重。为了精益求精,他还去参观了许多陈列馆,使作品达到极致。他们长年累月专注于他们的修复工作,每一个小小的细节,他们都一丝不苟地对待,这都是匠心的体现。

木雕组的屈峰是一位很有思想的修复师,他对文物有着自己的见解:文物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在修复文物的过程中,不断地对文物体悟。文物是为了传播文化,不断地传承下去。还有漆器组的闵峻嵘,纺织组的陈杨,他们都是有深厚的职业责任感的,不断的付出着。无论是哪一个修复组,他们的匠心精神令我们感动。

工匠精神在这个时代十分的可贵,更十分需要。他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他们苦心技艺、甘于寂寞、坚持不懈。工匠的日常生活让浮躁的心平静下来,让快步走的人且行且欣赏,让一味追逐潮流的人,感悟到真正的美。

说到这些,想起了李宗盛的《致匠心》,他说:“一个人的天分与出什么样的作品并无太大的联系,我有耐得住性子的天分”传承工匠精神。文物修复也是如此耐得住性子才能成就一件好的作品。

我们需要有工匠精神,对待任何事情不着急,不匆忙,静下心来,静静地感受;我们要有追求完美的态度。另一方面,我想《我在故宫修文物》还想告诉我们的是:传承文化。我们痴迷于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是否渐渐淡去了对“过去”的怀念呢?

殊不知,真的美就是那些传统!那些文物一直都有鲜活的生命,它们赋予我们了解过去的方式,使我们感悟美,使我们喜爱那些文化。因此,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做一个爱传统文化的人。

这个世界,需要匠心精神,也需要传承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传承长征精神

全文共 799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国家,有一种精神最宝贵,那就是对历史的认识。把握与躬身力行……虽九死而不悔,历千难而不覆。

——题记

长征从1934年开始,2万多人长征,到1936年10月,历经2年的磨难,最终只有大约1000人顺利走完长征的路途,这是多么惨重的损失呀。如今的草地已没当年那么多沼泽;岷山已不是当年的那座岷山;泸定桥失去了当年的那种寒冷;金沙江已不像当年那样湍急。

想当年,中国工农红军过草地,吃树皮草根,体现的不正是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吗?长征时,战士们能吃到一点儿的野菜、喝一滴汤都算是山珍海味了。而我们这些天之骄子吃肥肉说腻,喝汤说淡。而这些东西在红军眼里是求之不得的。我们却那么奢,这么挑。跟红军比起来,真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呀。当年红军过草地的时候,死后为了不让队友伤心,又怕队友冷着,在死之前自己把自己的衣服叠好,然后用草把自己盖起来,把叠好的衣服放在身旁,这样,自己的衣服就可以帮别的战士保暖了。我们这些没体会过红军生活的宠儿,穿衣服穿一件扔一件,总是要穿好的,赶时髦,见了别人穿得比自己好马上要买新的,比吃穿。如果红军能得到乞丐穿的衣服都笑了。如今我们和红军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呀,我们穿得好,吃得好;红军吃树皮草根,穿破烂衣衫。每当想到这是,都有一丝愧疚在拨动我的心弦。

我还记得我学的一篇文章——《金色的鱼钩》:老班长钓得的鱼煮熟后,让战士们喝汤、吃鱼肉,自己却吃鱼骨头和鱼刺。就这些已经让我不禁流泪了。这体现的不正是老班长先人后已、团结友爱的融融真情吗?就拿生活中的来说吧,父母有好的也给我们,我们却不知把好吃的给父母,这是多大的罪过呀,父母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难道不应该有所回报吗?

红军的精神是伟大的,是我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确,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要俱备的确实是红军那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那先人后已和团结友爱的融融真情。

如今,我也向红军精神进军。长征精神随我心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弘扬工匠精神

全文共 1757 字

+ 加入清单

工匠,一种信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什么是工匠精神?核心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或者说一种情怀,是把一件工作、一项事情、一门手艺当作一种信仰,一丝不苟把它做到极致,做到别人无可替代。30年间,何世良从一位初中毕业生成长为省级非遗传承人、岭南民间雕刻工艺大师,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奉献了不少大型作品,体现的不正是我们当下念兹在兹的工匠精神么?

走进沙湾何世良工作室,记者目光立马被一幅砖雕作品所吸引。作品呈现了香蕉、荔枝、龙眼、洋桃等岭南佳果,构图疏密有致,密处叶果层叠,疏处大量留白,颇富中国画意蕴。最诱人处当属细节,香蕉的饱满、荔枝的粗糙、小鸟的顾盼,甚至蕉叶上的虫眼都栩栩如生,在青砖上表现如此精妙细节需要何等功力。感叹之余,不禁好奇,是什么让他对砖雕艺术如此痴迷。

何世良说,生于斯长于斯,自己从小就“流窜”在村中大大小小的祠堂中,放眼所见皆是在少年眼中充满神秘感的砖雕、木雕、灰雕,长期浸淫在岭南建筑艺术中,让他从小涵养了一种古典情怀、雕刻情结。从16岁初中毕业到今天,从木雕到砖雕,从家具到大型砖雕作品,从个人到团队协作,从默默无闻到行业翘楚,他一直在坚持,未离开过半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之”“乐之”,方能不改初衷,一以贯之。那些杰出工匠一辈子,甚至一个家族几代人都做一件事——如清代负责宫殿、皇陵修缮的“样式雷”家族,在200多年的时间里,传承8代,为大清帝国营造了数不清的经典建筑——正是有这着这样一种信仰,一种耕耘不辍的愚公精神。

创新,一种品格“不敢越雷池一步并不是工匠精神”,何世良说,“如果师傅教会我雕荷花,我一辈子只会雕荷花,雕一朵牡丹都不行,那有什么用呢?一辈子都不能超越师傅,机械式传承意义不大。师傅教你的是技法,你用技法去创新,这才是徒弟的使命。”

何世良这种观念深深融进他的砖雕创新实践中,譬如砖雕工具改良创新,采用电动工具雕刻,速度提高一倍,提升了效率;譬如技法创新,在长50米、高9米的大型砖雕作品《百福晖春壁》中,因此壁雕幅面积甚大,为增强立体感和克服平板之弊,他把雕刻深度大大增加,千方百计让雕刻物“凸”出来,成为砖雕技术上的一大突破。由于青砖质地松脆,容易崩折,故一般砖雕镂空较浅,此壁镂空度极大,深厚而面广,景物内部结构通空如蚁穴,把镂空技术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因陋就简,不是不能超越前辈,否则技艺就不会进步。当传统工艺遇上新工艺、新技术,传承与创新有机融合便成为一种必然,这或许可以称为新工匠精神吧?在“中国制造2025”中,创新是勾勒蓝图的一条主线。其战略任务和重点,第一项就要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这表明,创新是提升中国制造的基础,没有创新带来的活力和动力,中国制造只能原地踏步。

传承,一份责任

传统工匠讲究师徒之间口授心传,随着老一辈工匠离去,后辈一旦跟不上,这门手艺就有失传的危险。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岭南砖雕作为岭南建筑文化的一朵奇葩,不仅面临着制作材料的枯竭,还有人才断层之虞,能够掌握在砖上进行雕刻技艺的人已经很少了。如再不重视,和许多老手艺一样,砖雕这种岭南所独有的民间艺术面临着消亡的危险。为了让传统工艺薪火相传,不让砖雕后继无人,何世良成立砖雕工作组。由于砖雕市场日益萎缩,愿意学艺传承者并不多,很少人能坚持下去。

不但砖雕,包括岭南风格特色建筑,也因受到现代建筑冲击,人才不足而日渐式微。何世良举了一个例子,某单位需要设计一个传统岭南戏台,但许多设计院都无法胜任此项任务,这个侧面足以窥见岭南风格特色建筑的尴尬现状。

让“工匠精神”渗透进各个行业中,培养出更多的大国工匠,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人观念的更新,更需要国家战略、国家意志,如提升职业教育地位、重视技能型人才培养、提高工匠福利待遇、重点扶持某些行业,使工匠安心在自己的领域里追求极致、精益求精,并将技术与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工匠精神有多重要?举个例子说明。坐过广州地铁的人都听过“车门即将关闭,谨防夹伤”这句提醒,可谁又知道,广州地铁二号线首次引进国外屏蔽门时,单维修一扇屏蔽门就得花8万元。9年后,经过广州工匠努力,维修价格已降至不足1万元。2007年起,广州地铁工程师成功促使屏蔽门国产化。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

全文共 885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跟我说,有人相信,我的汉家儿郎。他的子孙最终躲进了人间天堂。然而血色夕阳中,那是将军用过的,我们拥有音乐神童,护了信仰,却莫名其妙的心伤。

在哪里,我穿起古奇牌的时装,依旧有余音绕梁,一缕忠魂终于消散在西湖之傍:忘了吗,一个民族的精神就这么无可逆转的消亡,它化作一只巨鸟,乃至他身上的衣裳,为纪念这个悲剧建起一座祠堂,你竟说它属于扶桑。残酷的杀戮,敌人都说,为我们塑造一个博大恢弘的殿堂。

我记得了,我坐进麦当劳的厅堂,长风吹开他的发带,一支宁折不弯的缨枪?为什么我真诚的告白,在天地之间翱翔、高歌吟唱,我们能建起高楼大厦,那个礼仪之邦,却忘了纲常,他临刑前当我登上那古老的城墙,谗士高张:记得吗,把大片的土地拱手相让,当我抚摸着腐朽的柱梁,当我兴奋的倚栏远望,拆了我们的庙宇。于是百年之后的今天——

我们懂得民主自由,毁了我们的殿堂,我随口唱着myheartwillgoon,千百年后,你却说我行为异常,只是他不知道,摒弃了武将。我曾见他在月下徘徊,你总当它是笑话一场,他用来下酒的是剑锋上的寒光,弹奏了一曲绝响。巨鸟有如垂天之云般的翅膀,和一个叫李白的诗人云游四方,并不能把民族的精神埋葬,却没了自己的衣裳,因为我听到一个声音大声的说。

可是后来换了帝王,他用了最优雅的姿态面对死亡,梅花岭上。

就在千百年后的今天。然而在寒冷的北方,虽九万里亦可扶摇直上,他用一杯酒捧起了文人,他不愿散开高束的发髻。

我也曾梦回大唐,我依稀见到?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为什么我穿起最美丽的衣衫,更不能脱去祖先留给他的衣裳,丢了性命,我们打不了胜仗,有岳家军在,它依然会在中华大地上熠熠发光。于是瘦西湖畔。

那时候,正有一支军队征战沙场,终于在甲申那里失了方向,他的情人是空中的月亮。

时间的车轮悠悠荡荡,有个怪异的青年名叫嵇康,真正断绝的不是曲谱,总会有一丝酸涩冲上喉头,一群褐发篮眼的豺狼,而是他的傲骨?为什么我倍加珍惜的汉装,长袍飘逸宛如仙人模样。可叹英雄遭忌,总听到有一个声音大声的说,于是他决定与城共存共亡,生活在北冥那个地方,却不识角徵宫商,带着尖船利炮。圣贤赋予我们可以囊括天宇的胸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感知红色精神,传承龙舟文化作文800字

全文共 971 字

+ 加入清单

2017年6月10日上午,我们40名小记者整装待发,来到远近闻名的红色之乡——潭王村。

潭王村环境优美,历史悠久。小记者个个掏出笔记本、相机,紧跟着解说员老师,了解潭王村的革命历史:1944年12月9日揭阳沦陷,随后普宁、惠来等地区也相继沦陷,广东地区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日本侵略者无恶不作,残杀百姓,抢夺钱财,将老百姓赖以生存的牲畜、粮食、家禽、棉被等东西占为已有,烧毁房屋、强奸妇女、进行空中轰炸,当时的现象可谓是“尸陈遍野”、“血流成河”、“惨不忍睹”。听完这些,我们都沉默了,在小记者的心中有着一股悲愤的情绪,有的握紧了拳头,有的气得直跺脚,有的甚至忍不住高声大喊“打倒日本侵略者!”

解说员老师继续说道:“到了这时候,中国人民不愿再受屈辱了,终于奋起反抗!1938年,潭王村早期共产党员王液,与其夫人林文斐,受党组织的委派回乡组织抗日活动,并在潭王村创建了革命根据地,也就是现在的蓝康中心学校所在地。这个革命的摇篮结合潮汕抗战形势,对先进分子进行爱国和革命教育,培养出了一代代革命人士。揭阳由此开始了与日本侵略者的长期激战。”

我们还了解到,当时,日军要侵入揭阳,必须经过大脊岭。而国民党的一个旅——陆军157师驻扎在这里,他们在大脊岭埋下地雷,日军久攻不下。可由于一个叛徒的告密,日军获悉了地雷的埋藏地点,因此日军才攻下了大脊岭,2200名战士也因此英勇牺牲,实在令人痛惜和愤恨!

虽然大脊岭一战失败了,但是中国人民的骨气依然坚挺,此后的战争不断,在潭王村也涌现出了一批英雄人物,如王捷生、王声等人,当年来潭王村指导工作潮汕党组织领导人有陈彬、巫志远、林衡、方朗等人。这些革命人士就像黑夜里的明灯照亮老百姓的心坎。终于,1945年9月28日,日军宣布投降,迎来了全国抗战的胜利。

听到这里,小记者个个欢天喜地,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蓝康中心学校这个革命根据地也成为了一道历史的丰碑,向人们诉说着那段艰苦、光荣的红色岁月。

了解了潭王村的革命历史,解说员老师又带领着大家去“龙船厝”,了解谭王村的龙舟文化,看了特别长的“船王”,还摸了摸龙须,划了划船桨,小记者个个心满意足。原来潭王村还有这么有名的历史呀,实在令我们大开眼界!

这次采风之旅,收获满满,特别是潭王村的革命历史、先烈们为胜利抛头颅、洒热血的红色精神对我们是一次多久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话题拓展:爱心、精神食粮、莫丢失灵魂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是时候和“洋垃圾”说再见了!

由于遭中国拒绝,数百吨垃圾于2015年12月被运回它们的老家——英国。但这则消息带给中国人的兴奋并没有持续多久。英国环境部门最近承认,该国每年有1200万吨的垃圾“出口”到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其中,每年运往中国的垃圾约为200万吨。英国方面同时承认,许多垃圾在这些国家只是被简单埋掉了事。

对于这些垃圾输入国来说,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在遭非法掩埋后,电子和塑料垃圾往往经过上百年都无法降解;而如果被堆积,它们会随着风吹雨淋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并滋生各种病菌。在索马里,每当洪水来袭时,“洋垃圾”所含的有毒物质就会渗入地下水,这使得渔业资源遭破坏,成为催生海盗活动的原因之一。

小杂评:当英国政府对垃圾出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时候,我们看到了“生态帝国主义”的影子。然而,这已经不是某个发达国家能够为所欲为的时代。随着中国环保意识的苏醒,“洋垃圾”被输入中国将越来越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工匠的精神

全文共 862 字

+ 加入清单

工匠,早先是指从事手工活动的群体。为工匠者,必静其心,细其意,专于行,略于身外,乃成事业也。如今,工匠早已不局限于手工业群体,他们散布于各行各业,但他们身上,无不散发着浓厚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专注,是细心,是认真。更是一种忽略身外事物而把工作求精求秒的精神。正如钳工高级技师宁展允,手工研磨精度极高,结构复杂的零件,十年如一日,从未出现任何差错。亦或是十万丝中挑一的四川蜀锦,美轮美奂令人叹浑然天成。没有十几位匠人共同“发扬蜀锦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精神,蜀锦这般美妙复杂的技艺恐怕早不流传于世。这一刻,他们不再是身怀绝技的伟大技师,他们只是文化的工匠。

工匠精神是自古传承的。“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鬓脚兵法修列……”纵然他们面对人生种种绝难却没有消沉坠落。他们只是心怀孤愤,倾全部心血于作品。一代宗师,功成名就,而已矣。工匠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之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昌盛繁荣的精神根基。守住工匠精神,守住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守住人民的精神纽带和精神根基,守住一代文明古国!

守住工匠精神,首先要“定平内外之分。”就是无论身外发生什么困难阻碍,都不能放弃工匠传统,坚持,恒久。毕加索生前未名,没有金钱,没有爱情的日子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穷愁潦倒,极度困难之境,他没有放弃作画,他以自己作鲜血,尽情挥洒在镀着光辉的画布上,他的坚持与努力,如向日葵一般明亮和倔强,终于照亮了欧洲花坛成为至今难以企及的现代派明星。正如他所说的“我无穷的作画,是在追求无穷的美。”他以画作,充分展现了典型的坚持的工匠精神。守住工匠精神,其次要静心,专注做事。絮絮松烟雾,经过静心的,专注的工匠锤炼研磨,终成一代墨宝。乌亮的是墨汁,更是不朽的工匠精神。

静下心来,克服外物喧嚣,专注的,仔细的做好工职工作,也可谓“工匠”。当今时代的喧闹沉浮之中,太需要如此一种沉静的“工匠精神”了,做一个工匠,就如同在繁华红尘中做一颗最自然质朴的大树,扎根于地,顶立于天,默然生长,把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弘扬工匠精神

全文共 1149 字

+ 加入清单

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年3月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工匠精神”,这体现了国家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和尊重,意义非凡。

什么是工匠精神?就是指企业职工对某一项专业技能学到极致、发挥到极致,或是对某个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据有关资料,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因为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这就是工匠精神!

对我们来说,工匠精神并非一个生僻的字眼。我们常常将那些心灵手巧、具有熟练技术的劳动者称为能工巧匠,这其实就是对工匠精神的一种提炼。对许振超我们大家都不陌生,他原为青岛港的一名工人,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他参加工作三十多年来,以“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精神,立足本职,自学成才,苦练技术,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并带领团队按照“泊位、船时、单机”三大效率的标准要求,深入开展比安全质量、比效率、比管理、比作风的“四比”活动,先后六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使“振超效率”令世人赞叹。在许振超身上,体现的就是一种杰出的工匠精神,他堪称我们学习的楷模。

作为公司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工作岗位,为什么有的人总是原地踏步,而有的人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如鱼得水、得心应手,干得有声有色?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对自身工作的认知和对待工作的态度及处理方法不同。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我们每个人的工作机会都来之不易,如果我们都能以精进有为的精神,火焰般的热忱,投入工作,并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即使是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为能工巧匠;如果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最终也不过是个平庸的员工,甚至会被企业淘汰。

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为了提升职工素质能力,我们需持续对职工开展岗位技能培训,不能只是走走形式,更不能以各种虚名开展所谓花架子培训。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实际,针对企业当前或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迫切需要,制定短、中期培训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职工岗位技能培训。要让企业各个层面的职工、更多的职工,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成为“工匠”型人才,做一个能做事、会做事、做好事,并创造高效劳动价值的新型职工。要通过岗位技能培训,提升产品质量、降低产品能耗及生产成本、持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此助力企业的稳定和高速发展,造就一个充满生机、具有活力的企业。

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要靠一批卓越的工人来造就。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超越平庸,追求卓越,不要满足于普普通通的工作表现,要做就要做得最好,这样,你才能成为企业里不可或缺的人物。让我们深入贯彻企业理念,脚踏实地对待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践行“工匠精神”,努力成为一名新时期各工种的匠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完了《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我知道了:当今的少年儿童应当要将中华文化的精髓化作自己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弘扬时代精神,紧跟时代步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我知道了: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总汇,是汉民族同兄弟民族在不断融合中共同创造的宝贵财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我知道了:从诸子百家到四大发明,从四大名著到数学医学,从书法绘画到建筑水利,无不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我知道了,孔子、老子、屈原、司马迁、李白、苏轼、关汉卿、曹雪芹······他们用不朽的名篇在史册上写下了闪光的名字。而在其中,我最敬佩的就是孔子了。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开创了私人讲学的先河。孔子有弟子3000人,其中优秀弟子72人。他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晚年修订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这是孔子的简介,从这儿就可以看出孔圣人的伟大。然而,他真正让我崇拜的地方在于他不在乎冉雍家境贫寒,接受他,还让弟子们改变对冉雍的看法,让冉雍愉快的学习,而冉雍也不负重望成为了“孔门十哲”之一。

“至圣先师”孔子令我们崇拜,所以,我们要学会做一个像孔子一样的人,即名声远扬,又不会歧视那些弱小的人,只有这样,中华传统美德才能传下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依托、共同传承、共同发扬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的总和,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财富。正因为有了中华传统文化所营造的民族共同拥有的精神家园,才使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和发展壮大有了丰厚的精神滋养。这本书读完了,复杂的心情化为了一句话: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精神家园的话题

全文共 1072 字

+ 加入清单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初春的北京依旧披着寒冷的外衣,虽然草木已开始冒出了嫩芽,仍旧无法拂去冰凉了一个冬季的大地的忧伤,和他内心无法摆脱的难以名状的不安与惊慌。山海关——一个写满屈辱、承载辉煌的地方,重复着历史的过往。迎来一辆辆奔驰的列车,然后,让它们将沉甸甸的重量压过,最后将它们目送至远方。

合眼,耳边隆隆的汽笛声与心中嘈杂的撕裂声混沌地交融,更加壮烈,更加狂放。他努力地用双手紧紧捂住耳朵,尽力地驱散内心中恶魔留下的阴霾,试着去回味安庆那麦浪的暖香

“麦地/别人看见你/觉得你温暖,美丽/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我站在太阳/痛苦的芒上……”

金黄的麦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温煦的芬芳,在飒飒的凉风中,任金色的光辉流淌。安庆的麦浪和北方农村的麦浪并没有什么不同,仍旧是农家人的命根子,仍旧被寄予了生活的希望。然而,它却又显得与众不同。

阳光般的质地,安静祥和地在风中飘摇,带来丰收的喜悦,也带来了纯诗歌的感动,更带来了诗人痛苦和愉悦的理由。它每天迎接太阳,拥抱每一束照射在身上的阳光,这是他所想要的,诗的灵感和那瞬间的感触如同幸福的闪电般穿透每一个沉睡的细胞,将它们唤醒。然而复苏之后,却是无法完全表达的苦闷充溢心中,纯诗人的`痛苦,终究无法摆脱。只怨太阳下没有删除阴影的地方,影子的如同黑夜一般的阴暗凄凉始终伴随着太阳,躲在太阳的身后,悄悄地让忧伤袭来。

于是他感慨“麦地啊,人类的痛苦/是他放射的诗歌和光芒”。

家乡的麦香,伴着寒气混合些泥土的味道进鼻,是那样的熟悉,那样的醉心。家园,那是家园的味道,让人不忍心丢弃。

又一辆载满了货物抑或是载满过客的列车奔驰而过,他从乡梦中被拉回现实。

列车将驶向何方?是否没有阴影,只有阳光的净土?他不断地盘问自己。

尘世的种.种依旧在变化中不变地继续,痛苦与快感总是交替频繁划破原本平静的心灵。心中的家园是梵高——阿尔的太阳,笔下是那向阳热烈的葵花地,更是那没有一丝黑暗的绝对的光明。

是否离去?心灵与现实的家园在一条线的两端拉扯着他。身边的汽笛声不断地重复,从远方来,到远方去,渐渐加强,再到消失踪迹。

终于,他选择了冰冷的铁轨,让失去灵魂的躯体,在一瞬间飞驰而来、呼啸而去的汽笛声中离开。这瞬间是痛苦的,是痛到麻木后永远地睡去;这更是幸福的,它让灵魂最终摆脱了沉重的躯壳乘着天梯找寻到那没有阴影的太阳的家园。他做到了,他是太阳最孝顺的儿子。

他告别了浓纯麦香的家园。

他到达了心中拥抱的家园。

那个地方,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2022年度的开学日子,这天晚上八点《开学第一课》也如约而至,这是全国数以万计中小学生期待的时候,而我也早早的坐在电视机前,等待节目的开播,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

《开学第一课》是档公益教育节目,节目通过丰富的典例,真切的感悟,向广大中小学生展示核心价值内容,对于当代学生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今年恰逢党的周年华诞,是极具历史纪念时刻,使得《开学第一课》与往年节目更具教育宣传意义。

随着《开学第一课》内容的展现,让我们见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新中国诞生的艰难历程,也看到了党和祖国的奋斗发展史,让我热血沸腾,热血不断冲刷着我那颗强烈的爱国心,让我觉得作为中国人是件无比骄傲的事情。同时,也让我们明白如今的美好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在享受当下生活时,更应该缅怀曾经为祖国发展做出无私贡献的英勇先烈们,更不要忘记身为祖国接班人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让我受益匪浅获益良多,让我懂得身为新时代的青年,要牢记使命担当,不负青春韶华,努力学习提升个人素养,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展现当代青少年的风采。少年强则国强,只有不断的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才能为祖国美好建设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700字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2021年《开学第一课》在九月一日与我们正式见面了,作为一名中学生,《开学第一课》是我每年都必看的一档节目。今年是我们敬爱的党__岁生日,我们在庆祝党百年华诞的时候,《开学第一课》节目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关祖国发展历程中,很多值得我们学习与致敬的爱国事迹与精神。

《开学第一课》作为全国中小学生新学期第一门课堂,一直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令人深思并感悟的事迹故事,我们通过观看领悟,不仅能清楚的知道祖国发展历程中,都经历过什么艰难险阻,也能在品味节目的同时,开拓我们的眼界,让我们的未来成长与学习,更具方向与目标,只有如此,才能在小小年纪的时候,拥有一颗踏实上进的学习之心。

一个国家的未来,除了看各个领域的建设发展,也要有源源不断的年轻人顶上、替代;只有不断的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我们的祖国才能建设的越来越美好,我们能拥有如今这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离不开一代代优秀共产党员与先进人才的付出与贡献。因此作为祖国新一代的

继承人,我们一定要像《开学第一课》节目的各位前辈学习,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们那为了祖国发展,而不顾自身,不求回报的牺牲精神。

现在也许我们还非常的稚嫩,细小的手臂无法抬动哪怕粗壮一点的枝干,渺小的身躯看起来是那么的不起眼;但我们终究会长大,不断的变高,不断的变壮,直到我们的手臂可以撑起苍穹,我们的身躯可以护于人前,利用自己那仅有的力量,也要不断的为祖国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们作为新中国未来的花朵,时代赋予在我们身上的历史责任,都需要我们拥有过人的学识,充沛的体能才能实现。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断汲取新知识,养成一个好身体,在《开学第一课》先辈们的目光中,一起不断往更好更强的方向跃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清明节缅怀先烈传承精神的诗歌

全文共 221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清明,三月的雨送着湿湿的风情!

持一束鲜花,去看他们,那些长眠在青松翠柏中的先烈们!

伫立在烈士墓前,默然拜谒,穿越历史的长河,透过年代久远的硝烟,仍可见血火交融的光华!

苍穹如水,湛蓝的天空一片镜白,明净圣洁,映著大地之子的坚贞与伟岸,在绿叶颤动的鲜活中,在天地跳动的脉博里,英雄的纪念碑巍然矗立!

于是,带着敬仰,作礼貌的颂扬,让满心的思忆随淅沥的细雨,化一抹淡卷的微云,缠绵成三月不老的情丝。

持一束鲜花,去看先烈,让青春俯首,受虔心的洗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观后感

全文共 2500 字

+ 加入清单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肃纪纪实》这部电视专题片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制定八项规定,以上率下,狠抓作风建设取得的成效。从纪检监察机关执纪监督的视角,反映两年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的工作实践,“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启示我们,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作为一名基层审计工作者,我们要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理念,不间断地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才能适应新环境,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是一条“严以修身”的自省之路。中国两千多年来都是以儒家作为社会道德的核心,儒家强调个人的道德操守,如《大学》就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可见儒家将修身看做是齐家和平天下的基础和保障,是有一定道理的。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风廉政建设的战略高度,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强调修身不论是对领导干部个人的成长进步而言,还是对党的事业和国家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基础和保障作用。正如古人所云:“读书志在圣贤”,严以修身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只有不间断学习才能保持思想不僵化,道德不退步,理念不落伍。严以修身就是要经常用党纪国法自省,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修为官之德。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是一条“严以用权”的自律之路。审计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卫士,是领导决策和民众的眼睛。作为国家审计执法人员,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法律赋予的,是党和人民给予的,决不能滥用职权,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最基本的制约机制就是《宪法》中的有关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当然,除此之外,还应当把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有关文件、财经法规,及有关的地方性法规,作为审计依法监督的依据。从而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准在工作中搞说情、通融,还有如今惯用的所谓“协调”的手段,把查出的违反财经法纪的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更不允许个别人对查出的问题隐瞒不报或指使工作人员将查出的问题小范围“消化掉”。准确把握依法审计的原则,加强执法力度,减少执法的随意性和“关系性”,坚持严格依法从审,公正文明执法,切实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驾护航。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是一条“严以律己”的自警之路。所谓自警是指自我警惕、自我戒备、自我管束的一种修养功夫。简言之,就是自己警示和告诫自己。我们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查出了许多审计案件和问题。要学会从审计案件、经验教训、反面典型、廉审纪律、社会监督中自警,慎权、慎欲。陈毅元帅说:“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审计人员要时常自警,“伸手必被捉”,廉洁从审这根弦必须绷紧,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用廉政建设的要求来约束自己,严格执行审计纪律和各项廉政规定,真正在思想上树立起廉洁自律的防线,在当今物欲横流、诱惑遍地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时刻做到“自警”。

通过观看《承诺与期盼》、《正风肃纪》、《狠抓节点》、《党风正 民风淳》4集专题片,我进一步认识到了“不良作风”给党和人民事业带来的严重危害,大量的事例和数据发人深省,活生生的反面事例,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警示教育课。官员和罪犯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时只是一念之差而已。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国家审计干部,一定要引以为戒,警钟长鸣!

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观后感

准时打开电视,带着期待的心情观看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第一集:承诺与期盼。当看完第一集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想一个问题:中国发展到今天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思了良久就一个字:人,这点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实现新老交替后,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下大力气抓作风建设,足以得到印证。然而本届中央领导班子时间节(2012-2017)已经过半,正如影片主题那样,作风建设只是刚刚开始,没有结束,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通过2年来的作风建设,事实上,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好的,他们能坚持认真学习,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战略部署,坚守工作岗位,兢兢业业,默默奉献。问题在于,如何持续加压,巩固好的作风成果,不反弹,再现作风春潮涌的生动局面?本人认为在当前,应坚持抓好“四立”的辩证关系,既注重立誓、立行内修之德,又注重立标、立规的外修之策。坚持内外兼具,标本兼治抓好作风建设。

“立誓”。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发表廉政誓言活动。各级党委(党组织)全体参会人员重温入党誓词,发表廉政誓言。形成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反腐倡廉新常态。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发表廉政誓言,使党员干部心存敬畏,从思想上、观念上防止思想滑坡,坚决遏制住腐败发生的精神松动基石。

“立行”。在党员干部中大张旗鼓地开展 “作风在我心”的活动,各级纪检组织与管辖干部签订“扬正气、促清廉”反腐承诺书。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特点,深入分析易滋生腐败的工作环节、事项诉求、关键岗位,在“承诺书”中逐条逐项详细列出,采用公示形式面向全社会发布,同时利用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广为传播,以期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不能腐、不敢败的高压态势,从具体执政行为和个人品行上遏制腐败发生。

“立标”。在党员干部中树立勤政爱民、廉洁奉献、作风优秀的标兵,发挥模范引领作用。在“老虎苍蝇“频频被打落马的时候,迫切需要树立能忠实践行群众路线、真正勤政务实、为政清廉、艰苦奋斗、品德高尚的时代标兵,引领风尚,同时形成前进有方向、身边有榜样的良好氛围,以点带面,循序渐进。

“立规”。建立、健全、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尤其要加强惩戒制度设计。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章立制、“回头看“和专项整治工作等环节,抓紧研究建立、健全、完善一批规章制度,形成政出有令、行政有制、行事有规的良好法治环境,提高各级干部法治理念和规章意识,按章办事,按规做人。与此同时,要在中央一系列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条例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一批更为具体、操作性更强的惩戒制度和规定,明确哪些事不能做、哪些是高压线,使党员干部时刻警钟长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精神传承有我2024征文

全文共 1146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当我们步入五月的花海,当我们高歌美好的青春和火热的时代,我们永远忘记不了1919年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悲壮而又雄伟一幕。五四运动,最先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最先吹响了战斗的号角,最先把先进文化的旗帜在中华大地上举起!

岁月如烟,流年似水。五四运动所包含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火炬,历经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的接力传递,正与时俱进地在新世纪的大道上阔步向前。

我们知道,今天的大好形势来之不易,是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也深深知道,在今天祖国建设的征程中,有的人正在用自己的青春守卫着祖国的大门;有的人正在大漠深处、草原边疆、基层一线默默地奉献;有的人正在科技的前沿勇攀高峰,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不寻常的业绩;还有的人在服务社会、奉献爱心中赢得了党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他们都集中体现了当代青年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尤其是表现在关心社会、好学肯钻、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我们今后的学习进取和确立人生目标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青春因奋斗而美丽。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接受祖国的考验和挑选,我代表在场的所有共青团员和广大青年决心坚持做到: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石,是前进的灯塔,是奋斗不息的动力。要始终坚定党的正确领导,坚信社会主义事业,在大风大浪中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始终坚持听党的话、跟党走。

二是要做知识的富有者。坚持刻苦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既是实现自我目标的需要,也是党的事业的现实要求。要珍惜时间,不懈进龋要端正学习态度,讲究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胜任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要善于思考,加强修养,努力锻炼自己,矢志成才。

三是要追求真理、要求进步。关心社会、造福人类,是每一个共青团员和广大青年的共同心声。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传统和精神,不仅深深扎根在历史的土壤中,而且与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遵章守纪、服从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热爱劳动,以天下为己任,甘愿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危亡的紧要关头,义无反顾、挺身而出,这是我们始终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和精神风貌四是要坚持奉献为本。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只有在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和智慧的过程中,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奉献意味着奋斗,不奋斗就不会成长、不奋斗就不会前进,不奋斗就不能体现自我的价值所在。惟有奋斗和奉献,才能使我们真正成为新时代的主人。

21世纪,当代中国面临的挑战正是中国青年面临的挑战。新的形势和任务正等待着我们去描绘、去实现。我们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坚持认真学习,刻苦磨砺,加强锻炼,不断改造,才能真正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600字

全文共 1215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篇】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

6月的第二星期六是“文化遗产日”。6月12日,我们将迎来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遗产”吗?你们知道如何继承和保护“文化遗产”吗?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

从万里长城,到秦兵马俑;从剪纸雕刻,到蚕桑丝织……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一地之宝、一省之名、一国之盛,更是整个世界的财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今年的“文化遗产日”正值上海世博会召开期间。从1851年伦敦创办首届世博会到如今的一百多年里,世博会始终保持了文化博览会的特性,被誉为文化、科技的竞技场。已经拉开大幕的上海世博会也必将成为世界文化的一次大展示、大荟萃。你看,异域风情和中国元素正在这里交相辉映,打造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传承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并发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在绵延万里的文化之河上泛起一叶文化扁舟!

【第二篇】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承民族精神!”这响亮的口号声是我们新世纪中学生秉持的信念。我们生活在这片热土上,这片有着千年历史的热土上,我们自豪,我们骄傲。随着国家日益兴旺发达,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在国际舞台上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尊与自信,所以做一名自信的中国人更是我们应当具备的。

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年轻时在比利时留学。同屋的另一个国家的留学生轻蔑地对童第周说:“你们中国人太笨了,不会管理经济,所以,中国的经济太落后!”童第周听了很生气,对他说:“你说中国人笨,有什么证据,我不许你诬蔑我的同胞,我的祖国。”接着,他一字一顿地说:“我们来比一比,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代表我的国家,看谁先取得博士学位。怎么样,你敢吗?“此后,童第周更加发奋读书。他发表的论文,水平越来越高,在欧洲生物界引起了轰动。授学位时,在场的教授、专家纷纷向他表示祝贺。童第周激动地说:“我是中国人!我获得了贵国的博士学位,至少可以说明中国人决不比别人笨!”

一个有强烈民族自信心的人,必定会在国际交往中自觉地展示我们中国人的气度和风采,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绝不会做有损国格的事情,这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啊!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虽然做不出壮烈伟大的事,但是从小事亦能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代表着我们的民族精神。他的精神,指引着我们前进;他的精神,伴随着我们步伐,他的精神,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有的精神!

祖国创造了生活,改造着生活,岁月承载着历史的脚步,大地积淀了文明的精华,走在世纪之初的我们,怀着一颗坚定不移的心,为中华文化,民族精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弘扬工匠精神中学生优秀

全文共 831 字

+ 加入清单

“咔嗒、咔嗒…”一块年龄过百的手表坚定地运行着。这是一块瑞士产的机械手表,不仅承载着精密的.机芯,更是烙下了瑞士表匠那追求极致,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中国古代手工业非常发达,工匠们追求极致,技艺精湛,没有什么做不出来,几乎任何物品都能做成艺术品。《核舟记》中谈到,“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多么精湛的手法呀!一个小小的核桃能做出如此多的造型,技艺之精为人所惊叹。

工业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制造技术丰富多样,制作工具越来越强大,但高精度、高质量的产品却依旧少有。这一现象是生产者对产品缺少精益求精的追求的表现。生活质量高了,社会氛围变得浮躁了,名声本就不好的国产商品依然粗制滥造,这种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提到德国,就会立刻想到人家那尖端器械和精湛技艺,德国是二战的战败国,经济损失惨重,而今经济再次振兴,靠的正是那异于别国的专注和追求完美的精神,精益求精已成为他们的传统。

世界各地都有中国制造,但人们对其印象却很一般,甚至无法让本国人民喜爱,大多数中国人更喜欢外国货。中国制造给人以工匠精神匮乏、低价低质的印象,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吸收德国、日本和瑞士这样有着精益求精制造技术的经验,由追求合格向着追求完美发展,以质量强国,而不是以数量与人竞争。

罗民说: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

做人也要像做工匠,由浮躁变为脚踏实地,由随波逐流变为积极主动工作,真正热爱企业、热爱岗位、全心全意履行职责。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只有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工作,才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出类拔萃,这也是工匠精神的直接表现。

超越自我,追求完美,学习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一生追求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