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国学的作文(热门20篇)

国学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华儿女的精神支柱。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关于国学的作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浏览

6157

作文

1000

读国学经典《孟子》有感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孟子非常重视民心民意,所以才会大胆提出“民为贵,社稷其次,君为轻”的理念,以彰显民心的重要性,他在政治上推行“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有推崇孔子,攻击杨朱,墨翟。从这里也足以看出孟子对于平民百姓的热爱之心。

孟子继承了孔子,并提出了“忧患”的概念,他认为人的生命之所在,事业之兴败,国家之存亡,都与是否具有忧患意识相关联。忧国忧民之心也便是责任意识与承担意识的重托。“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其意为:君主若把百姓的忧乐当作是自己的忧乐,这样百姓也会把君主的忧乐当作是自己的忧乐。这也是孟子对于君主寄以希望,可以仁政为国,爱民如子。

《孟子》一共七篇,主要的两个方面内容,一为孟子与君主讨论政治,另为孟子与儒家其他门人、弟子相互交流行事为人知道。《孟子》的文笔犀利,富有说服力,奈何孟老夫子的良方,和战国各诸侯国所走的霸道路线合不到一起,因而不受欢迎,这也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真实写照。

“以意逆志”便是孟子在《万章·上》中所提出对于诗理解的方法。“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评论诗的人,既不能根据诗的个别字眼就断章取义,曲解诗句,也不能有辞句的表面意思曲解诗句的真实含义,而因根据作品的全篇立意,来探索作者的所思所想。“知人论世”也便是评论他人作品的原则。

对于孟子,我们并不能以三言两语概括全部,因为他的思想,使我们根本无法理解透彻的,他的精神和气魄,犹如拨开云雾的万丈光芒,哪怕他存在的时代已经距离我们1723年了,但我们局限于世的视野和眼识,亦能感受到他散发出的耀眼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国学四题作文小学生优秀篇

全文共 4948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又热了

以儒学为代表的“国学”在上世纪曾经几落几起:“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狠狠地砸了一下;二十年代复兴至鼎盛,到“文化大革命”几至摧毁;八十年代有了“寻根”热,自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掀起延续至今。自从2006年北师大才女教授于丹讲《论语》一炮打红之后,又给“国学热”加了一把猛火。于是,各路学者各个流派纷纷登台演讲,“国学热”便更加轰轰烈烈起来。

也可能有人嫉妒于丹教授一场演讲两万元“束脩?”,或许是勇士们维护经典意切,说不准也是想借此出名机会跟着热闹热闹,于是就出了“十博士炮轰于丹”的故事,博士们披挂上马一起叫阵,要求他们的于老师“快快下课”。紧跟着北大又杀出一员猛将,大号名叫李零的,仓促间出了一部叫《丧家狗》的大作,把个孔夫子从内到外大大奚落了一番。要说心平气和稳腔稳板气定神宁,那要数凤凰卫视请来的台湾国学教授傅佩荣了,他在“国学天空”专题节目里每次七八分钟讲解,倒是言简意赅,给了人许多的思考和启发。

也许是受了潮流的蛊惑抑或引诱吧,我闲来无事,便把蒙尘多年的《论语》找出翻了翻。孔子的门徒们记下来的老夫子的那些话确实难懂。先前虽然读过一两遍,大都是结结巴巴糊里糊涂;后来又听老师讲过《论语集注》之类,那也是“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再后来自己做了老师,又得给学生讲《论语》选段了,老实说,除了照本宣科,看家本领也就只是强迫学生们背背背考考考了。

读《论语》读得最“深刻”的要数“大革文化命”那年头了。年轻朋友要问,那时“国学”不是“革命对象”了吗?确实,当时什么“封资修”书籍都焚得差不多了。忽然一天一声令下,“批林批孔”运动爆发,不知一下子从哪里冒出那么多《论语》版本来,成了全民“研究”的大学问了。有“学者”带头,有后生闹腾,寻章摘句,刨祖坟,挖根子,旁征博引,上纲上线,横批竖批,把个孔老二批得是臭不可闻,把当时还属“年轻人”的我等“批”得一头雾水。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如今“国学”又热了。这次“热”得当然与以往是绝不相同的。漂亮端庄的才女教授把《论语》讲得出神入化,讲得那么好懂那么有趣那么结合国人当今的实际,这就是于教授的过人之处。于教授的读《论语》心得发行上千万册,使印了书卖不出去的广大著作家们不能不眼红;于教授的演讲一场一场座无虚席,使招不来听众的专家学者的演讲心理难以平衡。

国学到底如何学?尚无定论。只是听讲者决不可认为只有国学才是救世秘笈,其它古今中外诸类学说都是旁门左道;更不可像媒体披露的某“大师”那样让成群的小学童子集体向孔夫子下跪;这和那个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让成百上千的娃娃向英格里士下跪一样,从小处说都是误人子弟,从大处讲是要误国误民的。

恩施晚报 2008.3.24

断 句

孔夫子的弟子们记录老师的话语时还没有电脑,甚至连文房四宝也还没有发明,自然他们编书刻字比他们的后辈子孙舞文弄墨或敲敲键盘就可以批量生产不知难到哪里去了。那时节是先要把竹子削成竹简,再用刻刀把古里古怪的象形文字或篆字刻在竹简上,那该要费多少笨工夫,自然是只能简而又简;再说,那时也还不兴按字数计稿费的。直到汉字进化印刷术发明,印出的文章也还没有标点符号段落层次之类,这就给几千年后子孙们的阅读带来了不少麻烦;当然同时也养活了数不清的文人学士,使他们得以借考证研究养家糊口。

不说别的,“断句”就是可以申请专项经费的重要研究课题。

我们还是就着“国学热”以《论语》为例罢。《论语·泰伯篇》: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个句子,该怎样来点断呢?

一般是“点”成这个样子的:

1、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它的意思是:“孔子说,对于老百姓,可以任由他们处于自在状态,不可让他们知道国家的重要事情。”

查阅三十多个出版社出版的《论语》,所有的版本都是这样解释的,可见其断句的权威性。

这样解释的话,就是十足在推行愚民政策了。

等到尊孔了,有人就主张用另一种方式来点断,这就是:

2、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一“点”,意思就变成:“孔子说:老百姓表现不错的话,就放手让他们照样做;如果他们表现得不好的时候,那就应该教育他们使他们明白道理。”

这样一来,意思完全相反,孔子又不失其作为教育家的本色了。

此后,又出现专家学者的许多“点”法:

3、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翻译为“孔子说:老百姓,若可任使,就让他们听命;若不可任使,就让他们明理。”

或译为“孔子说:如果有人可以做使者(有出使的条件与能力),就应当授以特权,由他全权处理,不要过多地限制;如果他条件不具备,就应当告诉他,他有哪些方面不足,哪些地方应当改进。”

4、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译文:“孔子说:如果老百姓可以被支使,放任自由是不行的,必须加以引导。”

在这里孔子又主张对老百姓加强领导了。

5、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6、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两种断句法,解释起来意思差不多:“孔子说:老百姓可以放任不管吗?不。还是要进行教育。”

专家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只是有一点没能弄明白:孔子为什么讲这句话,在什么场合讲的这句话,又是对谁讲这句话,原文没有交待。

既然原文没有交待,也就给后人提供了活学活用,各取所需的机会了。

到底怎么解释最恰当呢?那就看时代背景和解释者的意图罢。当年为了“批林批孔”,当然专家们会取第一种解法;而今要读经尊孔,自然是第二种断句最适合了。第三种解释呢,用在对出国考察人员的培训上则最为恰当。至于第五第六种断句法,拿来加强对老百姓的管理教育再好不过了。到底何种诠释合适,专家们都会根据授意者的要求去做的。

请看,《论语》的“精神”是多么博大精深啊!“国学”怎么学怎么用,由此可见一斑。

恩施晚报 2008.3.31

辨 字

孔子的一句名言“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批孔”时曾把它作为轻视妇女的典型语言“批倒批臭”了的。“国学热”起来后,各路学者又打起口水仗来。专家们“辩”起“论”来起码是洋洋万言,只因为文章短了好像少了点“论文”的架势,不“引经据典”说服不了PK对手;同时,评职称都是要长篇大论才有分量,短了就上不了档次;加之当今发表论文已经不是按字数计稿酬,而要自己出钱才能刊登,自费发“论文”大多是论篇计算的,交了那么多银子,文章写短了划不来,因此就越拉越长。

本人这篇短文不要自费发表,也不为评职称。正因为“短”,就只能是把他们的观点“借”来,说说学国学“辨字”有多么重要,有多么难。

专家考证孔子这句话大体有四种理解。

第一种是“卫灵公和南子”说——

据说孔子周游列国到卫国,卫灵公的宠妾南子见到名闻天下的孔子,觉得可以借他来抬高自己的身价,便怂恿灵公带孔子出游,自己同车。弟子子路以为先生想以此而出仕做官,“夫子矢之曰:‘天厌之,天厌之。’”孔子指天发誓予以辩解。可能南子早有“淫行”的名声在外,后人以为孔子鄙视其为人,故将南子和灵公纳入难养的“女子与小人”之列。

第二种理解为“女”、“子”拆开说——

康子墨认为这句话其实是标点上的错误,应该“断章取义”,将“女子”折断分开为“女、子”二字。“女”是指君主的妻妾,“子”是指君主的儿子,而“小人”则是指君主周围的宠臣、佞臣、优伶、宦官之流。因为这类人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却靠着能说会道和会揣摩君主心事而深得君主宠幸,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左右君主的思想和意志。《韩非子》的“八奸论”说到“同床”、“在旁”、“养殃”等条,影射宦官、优伶、幸臣三股势力对君主的影响以及对国家的危害性,认为其小可以祸乱宫廷,大可以毁家亡国,并举出春秋时晋献公之宠妾骊姬逼走重耳,汉初吕雉嫉妒成仇将戚夫人断手剜眼割舌药耳成“人彘”——为“女”、“子”的分开定义提供了佐证。

第三种理解是“女”为“汝”说——

孔子全句是:“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新出版的《〈论语〉新译》作了全新翻译:“只有你们(几个)学生和小人一样是不好教育培养的,(传授给你们)浅近的知识就不谦逊(说会了),(传授给你们)深远的知识就埋怨(说听不懂)。”认为“女”作通假字“汝”用。《论语》中“女”字一共18个,都是代词,译为“你”或“你们”,并不是指“女人”。觉得拿现代文汉语中的“女子”来套2500多年前春秋时期的文言词组“女子”,失之偏颇。

第四种理解为“鄙夷”说——

大多数人认为这段话是孔子鄙视妇女和体力劳动者的论据。孔子弟子三千没有一个女的,老先生歧视妇女恐怕是不争的事实。学者钱穆认为这句话指“家里的妾侍和仆人最难养,和他们接近的话,他们将不知道谦让;疏远了,他们会怨恨你。”还认为孔子瞧不起体力劳动者,弟子樊迟想学种庄稼,孔子说那是小人(即体力劳动者)做的事,认为只要做个好礼、好义、好信的官,自然会有很多小人(下等人)来为你稼穑。君子在上位,小人在草野。

看看,孔子说的这句话竟有如此多的解释!这种现象倒比较好理解,因为“谁来解释,针对什么解释,什么时候解释,在什么背景下解释”结果往往大不相同。专家们辩来辩去,我注六经也罢,六经注我也罢,很难有一个权威解释让大家认同。至于一般人倒不必那么较真,觉得谁的解释有理就采信谁的吧。

“国学”学起来可真不易啊!

恩施晚报2008.4.7

释 义

世界上无论哪个民族,对于文化经典,后代人都是要注疏阐释的。这是因为时代变了,形势在发展,当时的东西哪怕再好,要用来指导现实生活,也不能照搬。首先要弄清经典在彼时彼地的意义,同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运用。

《刻舟求剑》的故事是在小学课本里都学过的,但许多人一辈子都没学会。一些自称掌握了真理的人,引经据典就常常出偏差,不是“左”了就是“右”了,这原因当然很复杂——有的经典本来就难懂,后人对产生经典的情形不甚了解,加之往往囿于一己之见,自然就有了众多的解释。更常见的是各取所需,为我所用,以求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革命理论家自己也看到了这一点,曾经不无幽默地解嘲:有些人用我的话去打倒对手,有些人又用我的另外一些话去打倒对方。

还是说《论语》吧。譬如说“仁”,专家们都说这是《论语》的核心内容,一两万字的《论语》“仁”字就提到一百多次。孔子对“仁”的解释也不少,他说“仁”是“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而“仁”的最高境界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执行“仁”必须以“礼”为规范,即所谓“克己复礼为仁”。这些观点一到了当年那位“副统帅”手里,就成了“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行韬晦之计,搞篡党夺权。可见要正确阐释经典,取决于释义者的人品、素质和修养,以及阐释者的动机和目的。在纷繁复杂、信仰缺失、道德滑坡,各种思潮交替激荡的时代,要继承和倡导儒家经典,首先需要道德高尚的理论家做出正确的解释。

闲来无事,又翻了翻《四书集注》。觉得就我等的“水平”,要读懂原文已感到困难不少,借助注释和译文似乎看懂了一些,那也只是一点字面上的意思。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当下,又有多少忙人有闲心去钻研探讨呢?最近看了于丹“论语心得”视频,确实得到不少启发。于丹的“心得”好在紧密联系当今生活实际,通过自己的体会把深奥的经典解释得浅显易懂,这真是不容易。人们评价说,她有“一屁股坐在地板上给大众讲课的姿态”,“讲得15岁的中学生都可以懂”,“咦,原来孔子就住在隔壁呀!孔子很亲切,孔子讲话也很有趣。”《于丹〈论语〉心得》的出现拉近了经典和大众的距离,犹如一缕清风吹开了眼前的迷雾,吹进了迷惘的心灵,让更多的人以更简单、朴素的方式得以再次聆听那久远的心灵之声,重新走进古圣先贤的思想世界,并重新建立起自己的道德准则和人生坐标。这是做了一件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好事,不知道“十博士”等反对者到底是什么居心。

在众多宣讲者中,还有一位也值得称道的,就是台湾大学教授傅佩荣。他说,“我在台湾专门把深刻的东西讲得很浅显”,他将孔孟儒学分成一个一个小专题,在凤凰卫视开的“国学天空”专题里,每天讲七八分钟,语态从容,神情安详,语气平和,深入浅出,娓娓道来,颇有孔子循循善诱的风度,丝毫没有强加于人的意味,硬是说到听众心里去了。只可惜傅佩荣们的讲解听到的人还不多,而一些虚张声势的假大空演说却是太普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国学诵读作文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经典诵读,是我们年段这届读书节的重头戏。为此,老师在班上充分地进行动员:“第一、第二拿不到,总要拿个第三回来吧!”她铿锵有力地用手比划着说。

这次国学经典要朗诵《诗经》、《礼记》里的一些篇目,它们都是含有大道理的精彩片段,比如《玉不琢不成器》,总让我想起台北故宫里的那棵“大白菜”,它的质地本身并不好,却在能工巧匠的手上变成了举世无双的杰作;每当我弹琴的时候,就想起了“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古人话说得真精炼,又让人回味无穷!

为争取好成绩,班主任安排了两次彩排。开始的时候,大家念得有气无力,就像电影里的机器人一样,永远只有一个声调,完全听不出感情,又因为人多,个个便拉长声调,像夏天的鸣蝉,直叫人昏昏欲睡。黄老师一见不妙,心生“数计”,采用二重唱式、重复式、领诵式等种种办法,来调节大家的情绪。果然,同学们一下子兴奋起来,渐入佳境,神采飞扬:念《硕鼠》的时候,听起来很是义愤填膺;读《河广》的时候饱含深情--,总之,诵读比默读大大地加深了我们对经典的感悟。两次排练成效立现!

当我们排着整齐的队列,男生着黑色西装,女生穿白色毛衣,走上大讲台时,我们感到紧张又期待,紧张得面色严肃,但又期待能充分发挥我们的水平。音乐响起,抑扬顿挫、整齐又富有感情变化的朗诵声回荡在大礼堂,不知道古代的孩子和我们朗读时是不是一样呢?不过,经典在哪个时候读都是魅力无穷啊!

比赛结果我们并不知道,但是比赛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感受到了国学的美,经典的永恒价值以及诵读的意义。还有一个最直接的结果:我感冒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国学经典读后感作文500字

全文共 977 字

+ 加入清单

古时候想要把彰明的天赋从个人推广到天下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要先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先要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先要使自己意念真诚;要使自己意念真诚,先要招致自己的良知;要招致自己的良知,先要摒除物欲的蒙蔽而后才能政治自己的家族,整治自己的家族而后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国家治理好才能天下太平。从天子到平民,都是要把修养自身道德作为根本。一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败坏,却要他整治家族、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那是从来也没有过的。这就叫做知根本,这就叫做良知到来。

在这段文字中提出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在《大学》中还有一段话阐明了这个关点,“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意为:所谓整治自己的家族在于修养自身品德,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所亲爱的人往往会偏爱,人们对于自己所厌恶的人往往会偏恶,人们对于自己所敬畏的人往往会偏敬,人们对于自己所同情的人往往会偏护,人们对于自己所轻视的人往往会偏轻。因此喜欢一个人而知道他的缺点,讨厌一个人而了解他的长处,这样的人天下少有。所以有句俗语这么说:“人们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缺点,就不知道自己禾苗的茁壮 。”这就是说不修养自身品德,就不能够整治好家族。文字虽然阐述的是修身齐家之义,但是更深刻提出了人必须克服感情偏私问题。在一个大家庭中,对于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能心存公正而一碗水端平,使长幼亲疏之间、姑嫂妯娌之间同心协力、和和睦睦,是很难办到。所以,要想整治好家庭,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无偏见,无好恶,待人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由此可见,“克服感情上的偏私”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作为一名老师,这种品质显得尤为重要,每位老师应该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谁的家庭富有、地位高低、孩子模样好坏等作为喜欢或讨厌他的标准,这样才不愧于“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从品读、学习《四书》中知道了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感谢《国学经典》,因为有了它,让我的生活不再单调乏味,让我受到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它真是一碗心灵鸡汤。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国学经典作文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记录着远古时代到现在这信息化世界的每个足迹。书在人类生活必不可少。少了历史书,就如同少了一面镜子;少了童话书,就让世界少了几分有趣;少了科技书,人类文明发展就推迟了一大步??在所有的书籍中,最令我陶醉不已以及对我影响最大的要数经典作品了!

“人之初,性本善??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 ??伴着郎郎的读书声,去年,我们班开始了每天必修的课程——国学。老师告诉我们说,所谓国学,就是一些古人的名人名言,但是可别小看了这些古文,它所表达的道理却对现代人很有帮助。在老师逐句逐句的讲解下,我才晓得其内容博大精深,真是受益匪浅,我深深地爱上了国学。

学习国学,让我知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以前放学回家,我总想玩电脑或看电视,妈妈叫我做作业,我总说:“妈妈,我再看十分钟。”十分钟后,妈妈再叫我,我又说再等两分钟,或是又要上厕所,拖拖拉拉不想做作业,现在我认识到时间的宝贵,生命的短暂。

我以前上课时不认真听讲,学习怠倦,考试成绩不理想,但学习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我后悔不已,于是发愤图强,迎头赶上,成绩进步了许多。

我很贪玩,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妈妈教育时我总爱提到好学生韩晨曦又做了什么错事让老师批评,以此来反驳妈妈。“三人行,必有我师,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了国学,我才知道这话蕴含的意味深长的道理。

国学使我懂得要有礼貌,要孝敬父母长辈,要乐于助人,要珍惜时间勤奋学习,要立志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等等,我一定要把这些从书本中学到的道理和知识,用到我的生活中,做一个优秀的好学生。

国学,我的伙伴,我的老师,我的追求!

国学,在我的成长道路上刻上了一个令人震撼的印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国学是一道回味无穷的“风景线”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的世界里有着繁多的知识,深刻的教育。在国学那与众不同的世界里蕴含了学习的快乐。国学是一本厚厚的书,需要我们去吸收它。国学是一个百宝箱,需要我们去开启它。国学更像是一篇文章,需要我们去了解它、读懂它。国学——一张深不可测的面纱。

电视频幕上“强子”哥哥的“国学小讲堂”也让我受益匪浅,一句句条条有理。里面的两个小偶人像钩子一样,勾住了我好奇的心灵,驱使着我去挖掘它。在学堂里,一篇篇《老子》也充满了国学的味道。不用精挑细选,随随便便挑一条出来都寓意很深。其中有一句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吾日三省吾身”教育了我们人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只有具备了不断自我反省的能力,才能不断完善自我,他就会变得谦虚而不傲慢,变得彬彬有礼,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盲从他人。其“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其意思是:人的内在能够自然的展现出来,能够文质彬彬,有修养,懂礼仪的人才称得上是“君子”这些都是精言良语,让我触感深切,倍受打击。

精湛的语句不得不令人叹服,触动人心。每个字都像是魔法小精灵,带着我在国学的世界里遨游,去畅想国学的深邃,品味国学的味道,理解独特的国学意义。

我愿带着国学的气息,在文化的红地毯上,显示出国学的文采。国学的生气。国学的快乐。

国学,一道回味无穷的“风景线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国学的天空读后感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天空是一部国人都应该看并且能看懂的书。

提到国学就不得不提到儒家和道家,他们的思想可以说影响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历史。

对于入世者,孔孟之道可谓必修;出世者则与老庄相伴。

孔子主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性的价值必须由内而发,人道确立则万物亦得以安顿。孟子认为“思诚者,人之道”,只要真诚,就可以体验自我要求的力量,走上人生正途,由此活出人格的尊严与伟大。

老子的修养方法是虚与静,以道为本源,由此孕生智慧,则人生的困境与虚无之感化解于无形。庄子相信人的最高智慧在于明白“未始有物”,既然哪些,在现实生活中,人生何必执着?何不逍遥自得,与道同游。

儒道两家亦颇有渊源,孔子多次问礼于老聃。而在百家争鸣后,唯有儒道两家存在至今。究其因缘,大有说头。

两者既有对立,也有互补。在不同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对中国历史起过很大的作用。在汉初,休养生息的政策之实施正是对道家之学的借鉴。而武帝时期,重用儒生也是国家要强盛的一种思想需要,正所谓不立不破。

对于中国的士人来说,儒家之学可立伟业,道家之学养天年。两家之学为中国读书之人提供了两条可以选择的路,此路不通还有一条,众人又何乐不为呢?

当然了,一般都是先想平天下的嘛,人最初的理想总是很宏伟的。在现实的打击下,理想破灭了,心灵需要慰藉。这就找到道家之学。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道家仍可存在发展。当然也和起清静无为,与世无争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国学启蒙读后感700字

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我如饥似渴地读完《国学启蒙》之后,深知我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只不过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沧海一粟。同时,也深知勤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勤奋就是珍惜时间,努力做好事情,包括勤学习、勤思考、勤探究、勤实践。勤奋不光表现在身体上,表现在行为方式上,还表现在精神上。勤奋靠的是坚强的毅力和意志,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还能让我们获取更多知识、劳动成果。无论你是天才还是普通人都要勤奋学习、勤奋工作,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古代有许多名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有为防止打瞌睡影响学习而用绳子将自己头发绑在房梁上孙敬,也有用锥子将自己大腿刺痛而刻苦读书的苏秦,又有贫穷买不起蜡烛而冒着严寒“映雪读书”的孙康,还有因家境贫寒点不起油灯而“凿壁偷光”学习的匡衡。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博览群书,最终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人。

当然,也有让我们引以为戒的反面例子,比如被誉为神童的方仲永,据说他五岁时就有作诗的天赋,作出的诗轰动一时。但他自恃聪明,不思进取,导致诗越写越差,直到才华消失殆尽,从此由一个天资聪颖的少年变成了一个资质平庸的人,印证了韩愈的那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

细读了这些故事,我深知世上其实并没有永远的天才或神童,那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不要让所谓的小聪明误了自己的终身。要知道,创造财富靠的不是先天的聪明,而是后天的勤奋和坚持。只有刻苦学习、研究学问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就算没有天赋或者家境贫穷,只要你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终有一天,你也会成为一个有学问的富豪。

《国学启蒙》让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我也会不断地从中汲取养分,因为,天道酬勤!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踏着国学的脚步

全文共 1043 字

+ 加入清单

儒家文化融合百家而为国学,中国文化海纳百川而成经典。《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菜根潭》……这些都是国学,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国学就好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国学是要读的,读懂了,自然就理解了。

国学是先人用尽一生而总结的道理,那是对人生的品读,那里有人世的沧桑,有历史的痕迹,有生命的真谛,那些都是中国的骄傲,那些沉积着一个伟大的名族不变的精魂,国学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修身养性,教会我们如何做真人,教会我们分清美丑,明辨是非。国学使我们从圣人和智者的叮咛中品位人生的真谛,从一件小事,从一句话,从一个动作,从一个事物中,我们都能够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怀。国学经典总是引领我们不断领悟到生命的意义,端正青少年正确的人生态度。

国学,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体会,而国学中的精华,一生也学不完。

《论语》使我们修身养性,德行人生。《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一生都主张“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教会我们如何做仁人。《论语》的真谛,就是要告诉大家,怎样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峰,怎样才能够体会到人生的意义,怎样才是真正地对人有“仁爱”之心,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菜根谭》囊括了5000年中国处世智慧的奇书。”这是世人对它的评价。“云中世界,静里乾坤;冷静观人,理智处世;水滴石穿,瓜熟蒂落。”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快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无穷趣味。我觉得《菜根谭》它真的看懂了这复杂的社会,教会了我怎样面对生活,面对人生。

《道德经》是我体会最深的,它总能够用一句短小而精辟的话把我们领到另一种美妙的境界,那里都是真善美。这就是国学的力量,在国学中一旦看懂人生,便会使生活升华到另一个水平线——不计较得失,无论世事沉浮,每次都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去看待,以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看轻人生的权势名利,看穿世间的繁华昌盛,看透人生的真谛,超然物外,你就会别有一番滋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这句话,就是真善美的最高境界,这句话也是老子一生的坚守。权势名利都看轻了,世间就安静了。

品读国学,就是在品读人生。

懂得国学,你就懂得了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喜欢这样的国学作文700字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何谓国学?我中华泱泱大国、文化之邦,5000年来孕育了多少文化,留下了多少传承。琴棋书画,此谓国学?孔子、老子、庄子、韩非子……诸子百家,一本本集前人智慧的《诗》《书》《礼》《易》《春秋》……此谓国学?国,是汇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缩影;学,是给懵懂少年知识的传承。此乃“国学”!

我就很喜欢上国学课,去品读那中华5000年的文化。在一次讲课中,老师给我们讲到了明代唐伯虎的《桃花庵歌》,听到诗中的“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的情景,不禁令我浮想联翩:

忽如一夜桃花梦中来,见一桃园,望得桃花缤纷绚烂,只见那花瓣,粉里透白、白里透红,仿佛一位少女那含羞带笑的脸庞。走进其中,便闻花香阵阵,只想醉倒在这花丛。一阵微风袭来,卷起片片桃花,飘飘洒洒地下了一场雨,一场香雨,一场桃花雨!

如此美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处寻!天上天下,一抹桃色定世间!

欲出桃林,忽见一间草屋点缀其中,屋内有一人,乃为唐寅,在此饮酒作乐。歌曰:“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唱完便放声大笑:“我一代才子唐伯虎落得如此下场,为何老天这样对我,我活着还有什么眷恋,要不是社会黑暗,奸臣当道,我早就成为国之栋梁。唉,罢了!罢了!喝酒吧,喝他个一醉方休。醉吧!醉吧!但愿就这样,老死在花酒间!”

桃园再好,也只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梦而已。只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是真正的意境,真正的桃花源!

这就是国学的意境。梁启超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我们只有充满希望、不断进取,才能“更上一层楼”!

这就是国学,我最喜欢的国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山东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名士》经典诵读大赛在我心中播下了国学的种子,它以妙趣横生的比赛展示了中华的风采与魅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唱基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表美德。节目以“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为主题,让我悟出了自己沉思良久的问题——怎样才能用真学实干,酿出国学小名士这杯甘甜的“果汁”。

回味节目,真令人感慨万千。要酿出甜美的果汁,首先要用“诵读经典”播下种子,用“传承美德”栽培果实——知识。然后以“学以致用”为配料,以行动为榨汁机,让“果机结合、知行合一”。知行合一作为四个词组的诠释,使“榨果汁”难倒不少人。记得比赛中有一场考验:在选手考场的门前,放倒一个垃圾桶,看看能否有人将其扶起。哪料到这一组的选手竟没有一人主动扶起,倒是用了许多哲言来忏悔了这一事实。呵,知识的果子甘甜了,行动的机器没榨好,结果终是一无所事。拿扶垃圾桶来说,有了知识却不扶等于0,想去扶起不会扶也等于0。知和行是缺一不可的,有知无行知呆板;有行无知行愚蠢。行动是镜子,映出知识的光辉,知识是音符,谱出行动的韵律。要想知行合一榨出美汁,还须知识贯彻行动中,行动体现知识力。

一次,我在教学楼里发现了一团废纸,白色的污点在干净的瓷砖上各外刺眼。我注意到了它,却压根没在意:一团纸而已,谁不会捡起?可是,当我快走到教室门口时,忍不住停下了脚步。那团纸的身影一次次在眼里出现,“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名言一遍遍在脑海中闪动。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下了楼,捡起了那团废纸。瞬间,我有了一种荡气回肠的快感,心绪一下子明朗起来。我榨了一杯果汁!其间体现的知识和行动虽少,但却饱含知行合一的甘美。

说白了,大赛主题能给我们一个最好的诠释。“诵读经典”就是“传承美德”,“知行合一”就是“学以致用”,“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体现了“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而将知识与行动结合,便酿出了甘美的果汁——你就是国学小名士了!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国学伴我成长初二作文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经典如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珍珠,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国学经典如同我们的精神食粮,能使我们的精神得到升华,心灵得到愉悦,成长得到启迪。

自古以来,许多伟人写下了一部又一部的国学经典,给世人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文学财富。这些国学经典无不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弟子规》里面讲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教育我们要从小树立一个好习惯,应尊敬长辈,孝敬长辈,父母呼唤自己,不要缓慢回答,这样不尊敬长辈,“父母命,行勿懒”告诉我们对待父母的命令不要懒惰、懒散,要立刻去执行。

还有《三字经》里面的“人之初,性本善。”告诉我们每个人从一生下来品性就是好的,只要我们不学习一些不好的习惯或不好的品性,我们就不会被这些所污染。

“人无信不立。”出自《论语》,这句话有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话主要讲的是“信”。“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在古人眼中,“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之要。在现代社会,诚实守信显得更为重要,做人要讲信用才能成为有用的人,讲信用别人才会信服你,才会帮助你,你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如果你不讲信用,别人就会渐渐远离你,你就不能成就大事业。不讲信用的人可能会得到一时的利益,但却失去了人心,讲信用的人可能会损失一时的利益,但却得到了人心。我们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开始做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不光是《弟子规》、《三字经》、《论语》里的语录值得我们学习,只要是国学经典都值得我们学习,国学经典在我心中,国学经典伴我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山东省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前段时间,我看了一个名为《国学名士经典诵读大赛》的节目,使我心情无比激动,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这个节目主要讲了各地热爱国学的学生在一起比赛国学知识,选出最终的冠军。我之所以喜欢这个节目,是因为它能让喜爱国学的人展现自己的才华,勇于表现自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看自己对国学的了解程度,检查自己的国学知识,能让自己进一步热爱国学,了解国学。

我最欣赏的故事叫《晏子使楚》,讲了齐国丞相晏婴出使楚国,楚王看不起齐国,就让晏子走狭小的门,晏子看出了楚王的用心,便答道:“人就要走人走的门,只有到狗国才会从狭小的狗门进入。”楚王无言以对,只好将门打开,楚王又问了他几个问题,晏子巧妙的回答,借机讽刺楚国,令楚王十分尴尬,不得不佩服晏子的才华。

其实以前我非常不喜欢国学,我总是认为国学非常枯燥,以前的旧知识,还学它干什么,又没有用。自从看了这个节目,我对国学的态度以改从前了,原来国学不仅能读,还能讲,能演。通过这些不同的形式了解国学的精髄,乐享其中。

更令我激动的是,国学也是一门艺术,一份文化,它更需要人去传承,去宏扬这种传统文化,让它发扬光大,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能知道我国的古老文化,热爱自己的祖国,欣赏国学其中的魅力与精华。

愿国学能永远传承下去,让我们的民族精神永不磨灭,让祖国的古老国学文化发扬光大,为祖国的明天建设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国学经典作文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块纯天然产生的翡翠玉石,如果不历经细致的打磨抛光,就不容易变成一件价值连城的玉石。人如果不学习培训,不遭受文化教育,他便不清楚做人的道理。

有一个故事讲:有二块具备灵气的大石头,被挑到一座寺院里来打造出佛像。之后,大家发觉第一块石头品质更强,因此先用第一块。但是,在打造出全过程中,那块石头感觉十分痛疼。它对雕刻师说:太痛了,我不会做了!快停下来!雕刻是由于它不协作,只能慢下来。

雕刻师对第二块石头说:现在我要雕刻你,十分痛疼,你可以憋住吗?石头说:我可以承受,你雕吧!果真,在雕刻全过程中,石头沒有叫一声疼。它被雕刻变成一个详细的佛像。

佛像开光后寺庙来膜拜的人许多 ,因此和尚们将第一块石头粉碎把他作为铺路石铺在大门口供大家踩踏。

人如同石头一样,务必要历经打磨抛光才可以变成受数万人膜拜的佛像不然,不历经磨炼就只有变成在一般但是的铺路石了。

在学习方面大家一定要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实质,发奋学习,积极主动发展,塑造好自身的个人目标;长大以后做一个对别人和社会发展有奉献有协助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们班国学课

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论语》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中有许许多多有关学习名言警句,其中有一句让我感受颇深,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意思是:只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招致疲乏及危险。

我觉得,在我们日常学习中,也会遇到这样情况:一味读书,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为了学习而学习,缺少必要思考,大脑却一片空白。有人只读“死书”,而不去深入理解书中含义,这样就会导致学习基础不扎实;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学习只为了追求数量,而不在乎质量,结果那就可想而知了。学习在于思考,也在于吸收,二者缺一不可。

还有一句让我感触最深。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它意思是: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能者为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人请教为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多向我们身边这些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小树苗吸收着丰富养分;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嫌弃每一块小石子;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水。若想具有高山情怀和大海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人身上汇集他们点滴之长。我们必须具有积极向上进取精神、在逆境中不怨不怒平和心态,并且运用适当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对世界有新认识,新发现,并且有所领悟,有所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国学经典作文800字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经典,是一首悦耳动听的歌,唱不尽人性是非善恶,喜怒哀乐;国学经典,是一杯香茗,茶淡雅幽香,宁静至此升华;国学经典,是一幅画卷,绘不尽人间悲欢离合。

每当我手里捧着《唐诗》时,都仿佛置身于其中,千百年前古老的画卷在我眼前展现开来。

那是你吗?迎着春风彼岸而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鲜花是你那绝丽的笑容;“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翠色流欲的小草是你那灵动的双眸。“春风又绿江南岸”,和煦的春风是你乌润和顺的发丝;“春来江水碧如蓝”,碧水是你那俊丽的樱桃小嘴。

春之美,即是唐诗之美。

每当我的手中捧着《宋词》时,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被我翻开,我感受到了它那永不磨灭的豪情壮志,并被深深地鼓舞着。仿佛是一首歌。

那是你吗?踏着秋风落叶而来。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寂寞梧桐是你那难言的凄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满月是你对亲人的思念;“无可奈何花落去”,落花是那对沉默的无奈;“衡阳雁去无留意”,北燕是你思乡的苦涩。

秋之悲,即是宋词之悲。

每当我的手中捧着《元曲》时,我都仿佛品到了一杯香茗,在宁静中感受它徐徐升起的芳香。

那是你吗?迎着瑞雪丰年而来。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雪花是你那凄凉的情感;“自修官清煞陶家,为调羹俗了梅花”,寒梅是你那人情中的冷与暖;“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梨花是你那憔悴的痕迹;“絮飞飘白雪,口香荷叶风”瑞雪是你那善良的根本。

冬之叹,即是元曲之叹。

走进国学经典,如畅饮沁人心脾的甘露,我们的内心会变得澄澈而明亮;走进国学经典,如感受熏人心醉的海风,我们的内心会变得纯净而宽敞;走进国学经典,如领略令人心折的“白雪”,我们的内心会变得安静而平和……

走进你,我看到了唐诗之美,宋词之悲,元曲之叹。

[国学经典作文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国学小名士观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30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在网上观看了国学名士的总决赛。经过之前激烈的角逐,杀入总决赛的谢奕辰、李耀宇、田艺萱、高晗、杨晨等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这些耀眼的小名士们个个身怀绝技,锋芒毕露。

首先小名士们一一将准备好的诗歌,朗诵给大家听,他们感情都十分丰富到位,让我们观众完全沉浸在诗的意境中难以自拔,还没等我整理好自己的情绪,令人紧张又充满趣味的比赛就开始啦!

第一个环节的名字叫初露锋芒,在这一环节里小名士们可算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小名士背的很好,丝毫不出差错;有的小名士也会背错字;也有的小名士会出现重复;还有的小名士出现了纰漏现象。但她们会很快调整好心态,继续平稳发挥。终于在这一轮激烈的厮杀后,有六名小名士进入了下一个环节的比拼。

小名士跟观众们刚刚平复第一环节的紧张与激动心情,紧接着第二环节又开始,这一环节叫舞文弄墨,这个环节主要是考查小名士们平时的词语积累,小名士们不仅要知道题目中所问的词语是什么,而且还要用毛笔写,还要写的工整、美观。所以我认为这个环节是很有难度的,词汇跟书写两方面都需做到最好。其中我最欣赏的是五号选手田艺萱,她在沙画题抢答这一轮表现十分突出,还没等沙画画完,她就已经知道是什么成语,而且毛笔字也写得十分漂亮。

观众的掌声刚刚散去,就进入下一个叫做棋逢对手的环节,望文生义最初我以为这是下棋的环节,后来看了比赛规则才知道是答题下棋,答对一道题,才能下一个棋子,如果答题错误,这轮就不能下棋。这可真是在考验小名士们的答题能力,下棋水平与心理素质呀!我在心里默默的为他们捏了一把汗。这一轮的比拼选出了两名优胜者,真的很佩服他们过关斩将进入了最后的环节。这一环节是最有难度,最具挑战性,也是最让人紧张的对决,最后一战决雌雄,我的精神也高度集中起来,仿佛自己身临其境,比赛的是自己一般。这一环节叫做楹联对决,就是对下联,看谁对得好。这可是临场发挥与平时知识功力的结合啊,谢奕晨的剑磨十载方可造就英雄与上联冰冻三尺恰能磨练心志十分对仗。刘康宁的德为善境一生行而无穷与上联心作良田百世耕之不尽相呼应,两人才气十足。最终,谢奕辰不敌刘康宁位居亚军,但是表现也可圈可点,很是厉害,获得冠军的刘康宁在这么多次比赛她都能应对自如,展现风采,更是让人不禁竖起大拇指!

不知不觉国学小名士的比赛落下帷幕,看完比赛,我真的是打心眼里佩服这些小名士,他们不管是什么题都能对答如流,他们知道的知识可真多呢!古诗文是他们的强项,我们完全没有接触的古诗,他们都能背得滚瓜烂熟。他们在第一环节里表现的非常出色。在第二环节舞文弄墨,小名士们用脑一想,便能知道答案。而且毛笔字写得也非常非常好,就连其中一个没有学过书法的同学字体也非常工整漂亮,而我学了书法,毛笔字却浑然不会。这让我真是羞愧,也有点望叹莫及。

第三个环节棋逢对手,看到小名士们惊人的答题速度以及惊人的答题正确率,让我大为诧异。第四个环节楹联对决,下联必须与上联对仗。两位小名士毫不慌张,运用自己积累的知识活灵活现地对着,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赞叹与好评。

小名士们,你们可真厉害!,我们一定要向你们学习,平时好好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成为学校里的小名士,生活里的小名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假期里,在老师的安排下按时收看了经典诵读大赛----《国学名士》。

节目开始了,首先是节目主持人宋磊老师简短的开场白。介绍了参加本次节目的嘉宾和选手们,专家团队有石铃,刘悦坦,魏新和著名电视节目制作人杨波老师。选手们个个精神抖擞,像王梦忆、孙荣忆、于浩凡、周子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任家豪,不是因为他表现多么突出,是因为在五个选手中他是唯一一个男生。

节目共分三个方面内容。

首先是“我爱记诗词”板块,第一回合是接对含有“风雨”的古诗词名句,如果哪位选手在五秒之内接不上来就被淘汰掉。比赛开始,选手们个个口齿伶俐,对答如流。可是一号选手王梦忆有点出师不利,经过几分钟的较量,突然间一时间没想出来就被淘汰掉了。紧接着,三号任家豪,五号于浩凡,四号周子靖都被淘汰了。二号选手孙荣忆暂时领先,嘉宾老师称赞说:“二号选手诗词量多,应变也很机制。”

第二回合是接对包含“江湖”的诗词名句,同样难不住选手的智慧。随着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三号、一号、五号、四号又被逐步淘汰,二号又一次取得了冠军。看来平常的积累是多么的重要,“腹有诗书气自华”临场的机制是与平时的积累分不开的。我今后也要向他们学习,应该多积累古诗词,提高自己的国学素养。

第二轮比赛名称是“名家对对碰”。第一个问题:风筝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一号选手不假思索地回答:“传递信息吧!”

“正确!”

“甲午是采用什么记载方式?”

二号选手同样对答如流:“天干地支。”

“正确!”专家在给予肯定的同时并做了解释。

在这里我明白了:国学知识并不是我以前理解的单纯的古诗词啊!

第三轮是“美德大考验”板块。考查的是选手们待人接物的礼仪,他们表现同样出色。一进餐厅周子靖和孙荣忆就互相谦让起来,于浩凡主动帮同学倒水。菜上来了,面对着五个大虾和五个鸡蛋,六个人的餐桌上选手们的表现是相互谦让,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谦让”的美德。

节目看完了我也收获了很多,我很希望电视台多播一些这样的节目。因为它不仅使我爱上了国学知识,还让我知道了如何做人。

更多热门文章分享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国学经典伴我作文800字

全文共 903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永在我心,永伴我成长。

——题记

每每提及国学,我就会想到诗。唐诗宋词,无时无刻不陪伴着我。

唐诗宋词,朗朗上口。每一首诗,就像一只调皮的小精灵,他在你的脑海里周游,在你的脑海里观光,死拉硬拽都不肯离去。

我喜爱诗的五花八门,像五言绝句,当然,还有七言律诗。我喜爱诗词各式各样的派别,如田园派,豪放派,婉约派,花间派等。种种的形式,满足我种种时刻复杂的心情。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的壮志豪言,总会让失意的我斗志复燃,任前方艰难险阻,我总会“坚持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溪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总会令匆匆的我去更加匆匆地追逐时光的脚步,火热的心在胸膛里剧烈地跳动,胸中的大志从来不肯输于“偷时间的人”;“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一直引领着我在逆境中成长,拨开重重迷雾,搜寻胜利的曙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同样感染了我,让我持之以恒的走自己的路,过随性的生活。

伴随着年级的愈来愈高的,还有那愈来愈紧张的气氛。如若你伫立在深黑之中,蓦然回首,一定会看到我明晃晃的窗户,而如若我蓦然回首,一定会看到妈妈站在我的背后,静静地看着我,有时身后传来轻轻的脚步声,传来阵阵清香,是妈妈端来了刚热的牛奶,我不禁联想到“慈母手中像,游子身上衣”,妈妈如此细致入微地照顾我,我尽不知如何是好,是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词,能缓解我的情绪。当我连连受挫,心情沮丧时,长吟“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细细一想,李白经历了多少磨难,我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真不如用“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这种冲天的豪气来抑制住我焦躁苦恼的心。当我取得优异的成绩后,尽管我愿像孟郊《登科后》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那般骄傲,但我任不断地告诫自己,要平心静气,这般才能永远做得骄傲。

从小到大,诗词是我的伴侣,如花香沁人心脾,如乐音放松身心,如美景赏心悦目,诗词给予了我无限美好的体验,而诗词,就是伴随我长大的国学经典。

有人说一本好书是他的终身伴侣,那么,我的终生伴侣,就是诗词,就是国学。国学永在我心,永伴我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少儿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我看了国学名士的总决赛,一共有12人冲入总决赛。我觉得只要能上总决赛的,就是精英,就算其中有一个人第一个刷下来,我也觉得他比我要厉害十倍。

比赛看是了,第一轮说古诗句只要里面带着国和家就可以,这次有六名选手,有三位会淘汰。前十二轮每个学生发挥都很好,可第十三轮一号选手不小心诗句重复在规定的时间能没能想起来,就遗憾淘汰了,接着在第二十二轮和二十六轮,六号

和二号也遗憾退场了,走后这六个人身下三号刘康宁,五号田艺萱,四号杨晨。紧接着是第二轮六个人,剩下八号高晗,九号谢奕晨,十一号冯浩然。他们就过了一轮又一轮的比拼,就剩下了三号和九号,在最后一轮对对联的比拼下,三号刘康宁以一比二的成绩下赢得了最后的冠军。

我这到了,我们时刻都不能离开书,就像刘康宁姐姐说的我们要多看对我们有益的书,多看古诗宋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我与国学经典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文化渊远流长,《唐诗》、《三字经》、《弟子规》……这些经典告诉了我人生的哲理,纯净了我的心灵,开阔了我的视野,又能让我明辨生活中的是与非,

同时也让我懂得了更多的国学精髓。

中国文化就如一道菜,这道菜的味道如何,还须多品味,这国学也如品菜一般,多品味这书中的内容,就会明白其中的蕴含的道理。

唐诗宋词中,诗人将自己的情感都融入在自己写得美诗中。

曹操写的观沧海中,看似全描写的是景,可你在反复多品味几遍就可以看出曹操他博大的胸襟和想一统天下的志向。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诗人巧妙得用反衬手法衬托出了诗人背井离乡的漂泊之苦。

只是唐诗就以让我们感到中华文化的深奥。

《唐诗》让我们与诗人一起感受诗人的感情,使我懂得了许许多多的知识。《论语》使我们修身养性,德行人生。教导我们如何去做一个讲情讲仁的人,用字体告诉我们如何经过风雨雷电的考验攀上人生的最高峰,怎样对他人有“仁爱”之心,怎样才能做一个一撇一捺的人,做好了这些才能感到生活的多姿多彩,这就是论语》的真谛。

《三国演义》也是中国经典中的一类,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军事政治斗争。文字浅显,人物形象刻画深刻、情节曲折、结构宏大。它为中国宝库中又增添了一点灿烂光彩。

《道德经》是本神奇的书,它总是能用一句简短的话语将我牵引到一个美如天堂的境界,那儿只会看到人们善良的一面,邪仿佛以被那一句句附有人生哲理的“河流”带走了。在国学的长廊中慢慢品味,去理解那一字一句一词,就会懂得人生,就会使自己的品德和生活升华到另一个水平线。不计得失,不怕困难,不退后,无论世事沉浮,都以一种平常的心态,以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不被金钱与权势名利所迷惑,从而迷失自己。如要水的品性一样,不争名利,而是默默的用自己的生命滋大地。

品读国学,就是在品读人生,懂得了国学,就懂得了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