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热点时事论据素材:七十年前,洛杉矶是怎么奇迹告别雾霾的(通用20篇)

导语:历经苦难、磨练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不是说不经历苦难、不经历磨练就不能成功成材,但经历了苦难、经历了磨练至少使人积累了经验,增强了毅力,从而使人更懂得珍惜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下面是开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高考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浏览

7126

作文

1000

走出雾霾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灿烂的阳光终于驱散层层,照射在了我的身上,我又见到了久违的太阳,尽管太阳的笑脸还没有那么灿烂,但是我的心里已经感受到了阵阵暖意,倍感舒畅.

回想起刚刚过去的十几天雾霾天气,真可谓苦不堪言!记不清从哪天起,本该迎着灿烂的朝霞去上学的我,却是在浓浓的雾霾中摸索前进,心情很压抑,严重影响了我的学习兴趣.连续几天过去了,天空依然雾霾重重,不见消散.

我无意中翻了一下报纸,才知道现在这种天气叫雾霾天气,它不同于普通的大雾,雾霾天气对我们的身体尤其是呼吸道系统有着严重的危害.雾霾天气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环境的污染,各大媒体呼吁,减少私家车的运行.

对,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心动不如行动,上周六,妈妈正准备发动汽车送我去上课外班,我在一旁大叫到:“妈妈,不许开车,减少排放.”妈妈只好把我包裹严实后,骑着电动车出发了.尽管瑟瑟的寒风伴着电动车的疾驰打在脸上很疼,但我的心里却觉得坦然而温暖,只是这雾霾中的空气吸到肚子里,让人感到憋的慌.

急切盼望着这种天气快点结束,那样我就可以再次自由自在的进行户外玩耍,那样我就可以再次享受快乐的体育课,那样我就可以再次迎着灿烂的朝霞快乐乐的上学……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关于雾霾的作文

全文共 719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持续的环境污染,明天的将是千年一遇的。请市民朋友出行时做好防护准备。”电视台的气象预报先生忧心忡忡地说。

第二天早晨,我出门一看,雾真大呀,简直是伸手不见五指。打开汽车防雾灯,灯光像照着一堵墙似的。好不容易到了学校,只见校门口贴出通知:“因雾霾太大,学校放假三天。”

这可真是难得的空闲机会,正好坐飞机去我向往已久的上海科技馆玩。到了机场,只见工作人员正人手一台大风扇,呼呼呼地使劲儿吹大雾。吹了半天,跑道上方总算被吹出了一片晴空,让捌门的飞机上了天。

雾霾之上是晴空万里,飞行十分顺利。一想到梦寐以求的上海科技馆,我的心跳就越来越快。忽然,空中小姐一阵慌乱,原来因为雾霾太浓,雷达信号无法穿透,飞机和塔台失去了联系,迷路了!幸好飞行员很快找到了解决方法:雾霾太厚太密,密实到可以停飞机。飞行员放下起落架,让飞机在雾霾上滑行,雾霾上立即留下三条溜冰似的痕迹。我们刚停稳,另一架飞机从左边滑了过去。不一会儿,又一架飞机从右边滑过……哇,飞机全当汽车使啦!

这时,我们发现机长下了飞机。空姐对迷惑不解的乘客解释说:“机长想下去看看我们到哪儿了。”乘客们都挤到舷窗边,看着机长挥舞铲子,在雾霾上挖洞。机长一铲一铲地挖着,挖出的雾霾像雪似的堆在旁边。乘客们纷纷给机长加油,有几个身强力壮的男士还跑下飞机和机长一起挖。很快,他们就消失在了雾霾洞里。当我们等得打起了瞌睡时,这几个勇敢的人突然从雾霾洞里冒了出来。跑在最前面的机长挥着胳膊大喊:“我们在非洲的上空!”他们慌慌张张地向飞机冲来,身后居然跟着一群雄狮!原来,非洲的野生动物都通过那个洞跑到天上来溜达了!天上可没有食物,那它们饿了吃什么呀?难道是……我们?

不要啊!我要回家——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雾霾,总算走了作文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你不能看到狗,狗绳在手里。看到绳子看不到狗,狗告诉我去。这是以前的叮当在线传播期,是我们宁波的真实写照。当时的天空灰色,严重的空气污染,这是的责备。

那些日子,因为霾的到来,汽车在路上行驶,几米远的东西都不清楚,不得不发挥双跳光,减慢速度。这使得原来拥挤的道路,变得更拥挤,汽车迅速排队。 12月5日8时12分,宁波环高速公路,因为阴霾天气和七车后端严重事故的发生,十多人严重受伤,真是骇人听闻。

那些日子,因为阴霾到来的人出去,大多数人都戴着防护口罩,把自己包裹在一个大饺子里。尽管如此,医院还是充满了呼吸道感染的人,早晨锻炼没有痕迹,而且otaku房子女人更多,跳舞广场舞的人都走了。

那些日子,因为霾到来,那些清朝喉咙白菜:白萝卜,白菜,白梨......已经成为人们购买食物,价格激烈 转了几次。这是令人难以置信!

前几天,雨了,冷空气来到北方,发动了一次攻击,终于晕了。雾霾终于看到了蓝天和白云,看到了明媚的阳光。

[雾霾,总算走了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中考作文热点素材:在宪法日举行青少年“成年礼”

全文共 1021 字

+ 加入清单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在宪法举行‘成年礼’,可以使青少年明确其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13日,全国人大代表、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坚江表示,为树立青少年法制意识,建议在“宪法日”倡导举行成年礼,确立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随着社会进入转型期,青少年问题已经成为考验全社会的“时代病”。郑坚江就提到了“啃老族”,在他看来,一些青少年没有抗压能力和担当精神,吃不了苦,成了“啃老族”。“‘啃老族’的出现使劳动力和资源闲置,不仅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且影响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而更为严重的是青少年犯罪问题,“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不光是数量上升,而且花样百出,探其究竟,无外乎由内因与外因造成。”郑坚江表示,内因是一些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刺激,很容易走向犯罪道路。外因是家庭对孩子缺乏关爱,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却忽略了法制教育,社会中“黄色”、“灰色”和“黑色”“三色污染”对青少年的严重侵蚀。

为此,他倡议在“宪法日”举行“成年礼”,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所谓的“宪法日”,即12月4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所以将宪法实施日定为“宪法日”。

为何要举行成年礼?郑坚江说,“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延续至今已长达两千多年。成年礼作为中国传统礼仪,对于弘扬中华道德文明,起到很好推动作用。”他希望,通过成年礼活动,可以使青少年明确其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从而加强其个体进入负有使命的成人社会时必须具备的道德感和责任心。

郑坚江还说,在“宪法日”倡导举行成年礼,更有利于确立青少年的法制意识,法制观念,进一步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使青少年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和建设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至于成年礼的形式,郑坚江提出,以成年礼的仪式,倡导以学校为主体,召集刚满十八周岁的青少年进行升国旗、奏国歌、手持宪法宣誓(誓言由相关部门统一制定,仪式流程由相关部门统一确定)。在条件成熟的学校,可以邀请学生家长以及相关部门人员参加,举行法制讲座。

“党政有关部门要主动作为正确引导,学校要积极发动科学组织,社会要协同作战全力支持,家长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把青少年的法制教育、责任教育抓好管好,以宪法意识、法制观念引领一代一代的青少年,家庭才能幸福,社会才能和谐,国家的法制建设才能得到长久的保证。”郑坚江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优秀论据素材:假造“善良”是大恶

全文共 987 字

+ 加入清单

有时候善良和丑恶只在一念之间,下面是语文迷为大家整理的时事论据素材,希望对你有帮助。

这个故事的最初版本是:一名满头白发的老人眼巴巴地盯着快餐店里的盒饭,被一名过路的女孩文芳瞅见了。女孩当即买来盒饭,并单膝跪地将饭一口一口喂进老人嘴里。报道称,老人口齿不清,且双手均有残疾,“看见他,我就想起了自己的爷爷。”出生于1991年的文芳说道。

故事图文并茂,在所谓“有图有真相”的“定理”之下,人们无不为这个女孩所感动。于是“深圳90后女孩当街给残疾乞丐喂饭,感动路人”的微博被广为转发,“最美女孩”、“正能量”之类的赞美之词也充满了跟评。

但在一天之后,网友“幽壹”发帖说,这个故事已被多家深圳当地媒体记者证实为“假新闻”。记者们调查后发现,该照片拍摄地点是在深圳东门老街,而不是欢乐海岸。而且,该“正能量新闻”是事先策划出来的。据闻,照片主角,一为策划公司员工,一为常年行乞老人,目的纯粹为了某景点宣传……

这就像有人用粪便制作成精美蛋糕诱惑人们一样,当人们用足溢美之词大加赞赏之后,却被告知“这只是看起来像蛋糕的粪便”,人们没理由不感到奇耻大辱……

从前天的详细报道中不难看到,作者利用“90后女孩给残疾乞丐喂饭”这种易于博人同情和感叹的桥段,“巧妙”地把广告融入其中。但百密必有一疏,图片地点与广告地点出现了错位,这个破绽逃不过网友的火眼金睛。

这个“广告桥段”也许是受到美国青年陪南京老乞丐吃薯条新闻的启发。去年5月,美国青年陆杰森在南京一家麦当劳门口,买了两包薯条分给乞讨的老奶奶一包,两人席地而坐边吃边聊。这个图片故事一时成为热点。

深圳的那个通过编织“爱心故事”植入广告的团队或个人也许没有想到,利用“爱心”来骗取爱心一旦露馅,由爱变恨所释放的就不是正能量,而是“震能量”了。这种爱心被利用、智力被羞辱的震撼式能量,足以彻底摧毁企图传播的对象。一个众所周知的恶人和一个满嘴仁义的“慈善家”干同样一件坏事,人们更痛恨哪一个?这个问题应该不难回答。

由于公正与善良的稀缺,时下的人们特别容易冲动和感动。人们对不公义愤填膺,就像找到了愤怒的出气口;人们对善良感动莫名,就像见到了“道德救生圈”。那些心怀叵测的人正是通过操纵冲动和感动的情绪开关,来实现自己的邪恶图谋。

如果要给邪恶评定等级,那么假造“善良”无疑可以获评恶的“高级职称”了。这样的大恶不除,我们的冲动与感动还将被不断地戏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两会热点素材:40多块钱的盒饭丢高铁的人

全文共 210 字

+ 加入清单

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开幕会,出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铁副总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高铁上的盒饭40多块钱一份是因为包给其他企业了,要加强管理,“这样不好,丢高铁的人”。盒饭应该不超过40元一份,现在正在研究办法,让大家吃上更便宜的盒饭。

在回答记者提问“高铁上为什么没有WiFi”时,王梦恕表示,WiFi频率太多,会影响铁路调速频率,有安全隐患,所以高铁上不搞WiFi。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高考热点素材:定治污“小目标”不能虎头蛇尾

全文共 1051 字

+ 加入清单

2017年,治理环境污染依然是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议题,“治霾”、“落实‘河长制’”等成为关键词,有不少省份明确立下了今年的治污目标。北京市提出,2017年,将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力争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河北省提出,今年PM2.5平均浓度下降6%以上。(1月19日《中国新闻网》)

近年来,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看得见的是,雾霾四伏,河水变脏;看不见的是,地下水和土壤重金属严重超标。各地纷纷定下一个治污“小目标”,应当说这彰显了各地政府治污的决心和魄力,也对政府治污形成了一定的倒逼压力。因为政府在工作报告中公开定下治污“小目标”,实质上就是向社会大众作承诺,不践行承诺就会损耗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政府公开定下一个治污“小目标”,让民众看到了治污的预期,能够增强大众对治污的信心。而且,多年的治污“小目标”汇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长期的治污“大目标”,最终达到治理环境污染的目的。

不过,需要谨防的是,政府定下的治污“小目标”不能虎头蛇尾,有始无终,最终沦为一个空头目标和一张废纸,这也是大众对治污“小目标”最担忧的事。因为近年来有不少地方政府在治霾上虽然立下了环保“军令状”,但效果普遍不理想,大多最终不了了之,雾霾是一年比一年更严重。可以说,大众见过太多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的治霾“军令状”。

政府已经立下了治污“小目标”,制定了治污的狠招数和措施,但要避免治污“小目标”落空,就必须配套“小目标”没完成的铁腕的刚性的问责机制、惩罚措施,要有后续的监督和问责环节作保障,这些环节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踏空。当政府定下的治污“小目标”没有完成,或者地方政府通过数据造假完成治污“小目标”时,哪些领导干部需要为这种结果承担责任,以及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是约谈,还是诫勉谈话,或是年终考核时一票否决,以及给予严厉的党纪政纪处分,都应当以明确的制度说清楚,并按照制度进行严厉处罚。反之,如果地方政府只是随口定下一个治污“小目标”,却没有配套目标没有完成的监督机制、问责机制,那么职能部门或相关领导干部就不太可能积极落实治污“小目标”,反正完成目标与目标没完成之间并没有区别。

总之,只要治污“小目标”没有落实,就要承担责任,就得接受惩戒,才能让大众看到清晰的治污路径,才能让民众对实现治污“小目标”心中有底。当然,政府定下的治污“小目标”在层层分解过程中,也得实事求是,科学合理,不能像过去制定经济指标那么随意的层层加码。否则,一个本来努力就可以完成的治污“小目标”,极有可能加码成一个难以完成的治污“大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年中考热点作文素材:关于科学的名言

全文共 1029 字

+ 加入清单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培根

我们需要真理,仅仅需要真理。千万不可设法逢迎朋友,迁就师长,不得罪任何人。纵然在这条路上,你可能找到宁静平安,但是绝不会得到任何根本的好处。——奥勃鲁切夫

科学是使人精神变得勇敢的最好途径。——布鲁诺

在科学著作中,你最好读最新的书,在文学著作中,你最好读最老的书。古典文学作品永远不会衰老。——布尔韦尔·利顿

一个社会,只有当他把真理公之于众时,才会强而有力。——左拉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恩格斯

科学是使人变得勇敢的最好途径。——布鲁诺

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真正的哲学是写在那本经常在我们眼前打开着的最伟大的书里面的,这本书就是宇宙,就是自然界本身,人们必须去读它。——伽利略

科学的伟大进步,来源于崭新与大胆的想像力。——杜威

科学的惟一目的是减轻人类生存的苦难,科学家应为大多数人着想。——伽利略

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法朗士

如果没有系统的知识的帮助,先天的才能是无力的。直观能解决很多事,但不是一切。天才和科学结合后才能得到最高的成功。——斯宾塞

真理虽然好,但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听上去都顺耳的。有人迷恋它,但也有人觉得它刺耳。——谢德林

科学给人以确实性,也给人以力量。只依靠实践而不依靠科学的人,就像行船人不用舵与罗盘一样。——丹皮尔

科学是人类积累的知识的巨大宝库。——克鲁普斯卡娅

对科学家来说,不可逾越的原则是为人类文明而工作——李约瑟

任何人都承认实验是科学之母,这是确定不移的真理,谁也不会否认。——米丘林

所有的科学都是错误先真理而生,错误在先比错误在后好。——沃尔波斯

真理才是生命之光,斗争才是和平之母……——郭小川

应当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是比科学更强大、更所向无敌的了。——高尔基

没有疑问,哲学与科学在许多方面是互相促进的。——罗蒙诺索夫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天才是不足恃的,聪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顺手拣来的伟大科学发明是不可想象的。——华罗庚

科学是人生中最重要、最美好和最需要的东西。——契诃夫

优秀的科学家必定是某种程度的狂人。——卡皮察

真理的小小钻石是多么罕见难得,但一经开采琢磨,便能经久、坚硬而晶亮。——贝弗里奇

幻想是诗人的翅膀,假设是科学的天梯。——歌德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关于德国推出难民新法的热点论据素材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据外媒报道,德国联邦政府22日就遣返难民制定了更为严格的规定。遣返阿富汗难民一直是德国联邦政府和若干联邦州之间的一个有争议议题。按照新规定,今后所有被拒难民将更快、更有效地被遣返回原籍。遣返前,为防止潜逃,被拒难民失去自由的时间延长至10天。新规定还包括,将扩大对所谓"危险分子"的遣返拘押。

这一新规定的名称是"有关更好地执行遣返义务法律"。该法认为,德国联邦移民和难民署今后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检查避难申请者的手机数据,以查明对方的身份。遣返工作最好在第一个收容站完成。集体遣送将由一个联邦和州成立的"支持遣返中心"协调执行。

政府内阁会议结束之后,联邦内政部长德迈齐埃说,联邦政府的难民政策具有两方面内容:一是让那些需要保护的对象融入社会,二是设法让那些被拒难民离开德国。这两个方面的关系是"相辅相成"。

下萨克森、不来梅和柏林等三个红绿联合执政的州政府强调了反对将难民强迫遣返的态度。来自不同政治营垒的批评者们也纷纷呛声。联邦内政部长德迈齐埃则指责这3个州采取抵制立场。

难民救援组织预期,当地时间22日将继续发生集体遣返阿富汗难民行动。

2016年10月,联邦内政部长德迈齐埃与阿富汗当局签署了一份遣返协议,使集体遣返阿富汗难民成为可能。据此,去年12月,首次集体遣返34人;今年1月,第二次集体遣返25人。

本月9日,德国联邦政府总理默克尔和各州州长达成了这一一揽子措施。据联邦移民及难民事务署提供的数字,至去年12月31日,德国境内共有20.7万人必须离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热点素材:开发商推倒的岂止是抗日名将墓碑?

全文共 730 字

+ 加入清单

“吉林抗日第一人”冯占海将军外孙张先生跟记者取得联系说:“我在网络上看到我外公冯占海将军的墓碑,被吉林市某开发商推倒了。看完网络上的照片后,我很气愤,也很痛心。

吉林瀚星集团买下这片土地,准备开发高尔夫球场。施工人员称是受该集团委托处理墓碑的,“是不小心抬倒”。然而,据冯占海将军外孙张先生介绍,墓碑上留下明显撬坏的痕迹,是被推倒的。可瀚星集团胡副总经理称,他们从没有委托任何人处理过冯占海将军的墓。

这就怪了!难道开发商不委托,施工人员就敢无辜去拆墓碑?这是不可能的。而且据工人介绍,该集团在处理墓碑地之前,就已在吉林媒体上登过通告。由此可见,瀚星集团的“从没有委托任何人处理过冯占海将军的墓”之说或是在撒谎。

“第一抗日将领”冯占海将军的墓碑,是由吉林省政府机关部门给建造的,应属烈士公墓。如果要动冯占海将军的墓,也不是开发商在媒体上登个通告就能随便动的。它应该由政府出面妥善处理,并通知其亲属。如果谁敢擅自处理,就是违反了烈士公墓动迁的相关规定,是非法的毁墓行为。

抗日名将冯占海将军的墓碑被毁,无论是“不小心抬倒”,或是开发商委托工人处理的,都是一种毁墓行为。它推倒的不只是一个抗日名将的墓碑,而是一段光荣历史;推倒的是烈士的英名功绩;推倒的是人们的哀思……

我们的先烈们,曾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今天的大好河山和美好生活,他们不应该被遗忘。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开发商擅自毁英烈墓碑,真正是“开发伤”。它伤害了人民的感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对英烈的大不敬,是“坟头著粪”之类的“十恶不赦”之一大罪恶。天理难容,法理不容,这是民族道德良知的坠落。有关部门应及时制止,绝不能容忍开发商做出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来。并尽快出面妥善处理善后,让抗日将领冯占海将军得以安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考热点作文素材2024最新

全文共 1026 字

+ 加入清单

张晓风在《不朽的失眠》中,以丰富的想象,敷演了张继在落榜的不眠夜写下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张继虽然失去了原本期许的马蹄轻疾衣锦还乡的荣耀,却被历史记住了他那晚的失意忧伤,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于是一千二百年后的今天,世人依然在吟诵那晚他写下的诗章,却无人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盛景。

历史也是有记忆的么?如果有的话,历史为什么不记住金榜题名的风光状元,而选择铭记一个名落孙山的落魄士子呢?我们回首历史时可以发现,原来历史本身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遭受宫刑后,身心受到巨大的创伤,但他忍受着耻辱与痛苦,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执着,实现了当初“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誓言。他用自己饱经沧桑的双手,完成了《史记》这一旷世奇着,给后世留下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宝贵文化遗产。而“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已成流传千古的佳话。他用全部精力编写的《太史公书》以及他在谤议和嘲讽阴影中磨砺出的坚强与刚韧,都被历史的记忆深深地镌刻。

几千年来的封建制度,一代又一代的文官武将随春秋代序,又有几个能被历史所铭记呢?而“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在东平仅仅为官七日,有着清风一样的政绩,却处处受人排挤。他穷途无路时狂饮烂醉,放声号哭;他对待他人时爱憎分明,擅用“青白眼”;他处在强权乱世时清正高洁,从不曲意奉承。他放浪形骸的行为与直截了当的表情如婴儿赤子般单纯明快,也同样被历史的记忆清清楚楚地记载。

乌台诗案使苏轼被谪贬到黄州一方窄窄的水土。他的政敌窃笑着,看他不羁的灵魂如何消沉,看他傲岸的头颅如何低垂。那个三月的一天,苏轼在通往黄州郊外的途中,恰巧遇上一阵雨。面对突如其来的料峭风雨,他依然且行且歌,从容不迫地跋涉在泥泞中。是啊,刚刚遭遇过一场政治上不测风雨的他,不也是从那锁定周身的阴冷无情的目光中,从那灭顶而来的流放异地的谕旨中,从那在心头挥之不去的如梦魇般的日子中气定神闲的走过来了吗?现在面对眼前的萧瑟,怎么能不达观从容呢?而就是这灵动的一幕在历史的记忆中永不褪色。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时间像流水一样永不间断。历史的记忆如铜制编钟浑厚而清亮的敲击声,足以穿越中华五千年的悠悠历史。历史所铭记的,不仅是司马迁尽心竭力创作的《史记》,更是他坚强刚韧的意志;不仅是阮籍清廉的政绩,更是他坦诚直率的品性;不仅是苏轼由感而发的《定风波》,更是他达观从容的作风。所以说,历史记忆的选择,必定是深刻而睿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雾霾的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68 字

+ 加入清单

鞭炮隆隆,不知不觉大街上已经荡然无存,归心似箭的游子们,带着老婆孩子,和一年用难以表达的苦赚来的钱,在一度清风中骑着摩托回家了。身处昆山,即清静了许多,可是不知疲倦的依然辛勤的工作着,一层白雾笼罩着红色春地,不以让人失去一丝丝情调,但鞭炮声也不停的铺满了过年的氛围,震响天宇,但是2015年的地球,似乎并不乐意聆听这喜气洋洋的炮声。

2013至2014年,雾霾的身影席卷而来,不时白雾漫天,不时呼吸困难。新春来临之际,鞭炮的引燃必不可少,但现在空气质量就像漏斗一年比一年差,也许你常常在浏览器上看见:今天的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儿童老人不可停留于室外。那么,人们为何还要将鞭炮烟花点燃呢?一旦点燃,空气将会二次污染,全国的排量,将会影响空气!影响呼吸!影响儿童的未来!

保护环境这句话也许已经让人听得厌烦,但是这是人类生存的必备条件,和在地球上生活的资格。放鞭炮也是过年的代表性的活动。那么,又该说到怎么预防,一切切都是我,你,他所有人的“功劳”,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如果我,你不丢掉在手上刚用完的卫生纸,不丢刚吃完热腾腾红薯的塑料袋,但我和你还是没扔向绿色的垃圾桶,让它们躺在了马路。也许你和我要去离家半公里的超市,但我们都选择了坐小轿车,汽车的排放,又一次抹脏了透明的空气。作为小学生,也许建筑不会经常来我们家做客,但我们可以选择实用的,对于自己刚好的,不接近奢华,如果我们要求不高,建筑工们也没必要建造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一切一切都只要我们每一个人,包括老师,教授,领导,明星,甚至习近平,李克强,所有人都应该做好地球给予我们的使命!

虽然放爆竹影响了空气质量,可是爆竹是中华民族的独特的民族风俗,放爆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也增添了世界文化大花园的活力,我们应该不仅用前所未有的韧劲和毅力,心无旁骛,还要用永不妥协的生命力去美化环境,还要去保护好中华民族的独特习俗,不过量排放!

雾霾中的鞭炮,你可以选择污染环境,也可以保护环境以及保护风俗,雾霾影响着我们,刻不容缓的需要我们去保护,空气质量需要提高,雾霾来袭,也是地球危险的警告!现在,收起你正在丢失垃圾的手,扔进垃圾桶,地球将会变绿,everybody将会向你微笑!

保护环境,不说为了别人,就说为了自己吧,让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

更多关于雾霾的作文推荐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雾霾作文800字

全文共 84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风光,千里,万里血飘,望北京内外,大雾茫茫;故宫上下,顿失滔滔。人困机场,高速繁忙,欲与雾霾试比高。须晴日,看黑车黑人,分外耍彪。雾霾如此多娇,引无数汽车竞折腰,喜秦皇汉武,没有雾霾,现代人民,稍逊风骚。一代天骄,男人女人,只识带上3M口罩。俱往矣,数风流人物,别看今朝。”

大家知道吗?2013年,根据Google官方的统计人,除了死去的保罗沃克还有美国GDP的上涨以外,人们,不,是中国人,一直在关心一件事,那就是:雾霾。你们知道中国的雾霾有多严重吗?给你们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在楼下玩,我喝了太多水,想上厕所,结果我找不到裤裆了,这该死的雾霾,天煞啊!对于雾霾来说:我们只不过是一滩水,很快就会被“玷污”这个玷污可不是说让自己变坏,而是让自己的身体变坏,我们一直都在宣传环保,可是人们不听话,国家就有了政策:限行号牌,所谓的限行号牌就是在一段特别严重的雾霾内,只要你的车牌上有这个数字或者字母,那么你就不可以出行。但是,国家上有政策,我们下有对策,我们可以托关系,多办号牌,中国,已经成为了Runawaytrain(失控的列车)无人能挡,即使煞破天劫也不会回头,古人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先得月个屁啊!人找月亮都难,怎么得到月亮?有很多人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为了他人的身体健康,开始少开车,可是,就有那么一些人“不听话”,像煤矿厂、化工厂这些工厂,照样

开着,以前是农村人想到城里,现在是城里人想到农村,这就是现在的变化,我们一直在找这些污染源,而这些污染源就是汽车、卡车、飞机等,这些都是在我们身边最常用的物品,而且,我们离不开它,其实我们本来是有机会改变这一切的,可是,就是有那么一些人很懒惰,不愿意骑自行车出行,而且还要偏偏开车,现在高速上的大卡车,只有%10的车安上了CNG,其他的车,还爱烧柴油,因为柴油比CNG有劲,而且CNG还没有地方加,所以,政府也应该出面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让我们保护环境,珍爱自己生命,保护卫生和环境,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这种境界。

[雾霾作文4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热点时事论据素材:网售生鲜奶菌落数超千,卫生堪忧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有调查发现,由于缺少专业检测设备,杀菌消毒难以达标,一些生产生鲜奶的奶吧所售奶制品质量堪忧。而常温奶,为了延长保质期需采用超高温灭菌法,营养成分也曾遭专家质疑,一些进口奶制品甚至出现胀包现象。“

百分百纯牛奶,无任何添加,不含一滴水,自家牧场直销……”如今打开任何一家大型电商平台网站,键入“现挤牛奶”等字样,立即会弹出几十条售卖这种生鲜奶的商家信息。据了解,这种所谓“原生态”奶品,无论是网上零售还是线下批发,均销量可观。然而,北京某权威检测机构日前抽检发现,多款热销品牌生鲜奶菌落总数是生乳标准的1000多倍!这样“高品质”的鲜奶,你还敢喝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考热点素材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郑伟:做盲人朋友的“贴心人”

郑伟,是一位光影故事的讲述者。从20xx年开始,他在天津开办免费公益影院——“心目影院”。在这里,志愿者为视障人士讲解影片,每月一次,坚持不懈。“心目影院”通过语言描述电影中画面信息部分,弥补了视觉障碍带来的信息缺失。7年来,“心目影院”文化志愿者团队已有180多名成员,服务视障人士超2万人次。郑伟常说的口头禅是:我奉献,我快乐。

为了能将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场景都讲给盲人朋友听,郑伟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由于是同步讲解电影,对白之外的一切需要他来传递。只要对白一停止,他马上抓住这个空隙告诉大家人物的表情、动作、甚至周围环境的变化。只有说得越详细,他们才能越接近“看到”电影。在郑伟绘声绘色的讲解下,大家都听得入了迷。再加上专门为活动配置的专业音响所带来的完美听觉效果,让现场的所有人都为之震撼。电影结束了,大家依然不肯离去,有位盲人拉着他的手激动地说:“我活了大半辈子,还是头一次有人从头至尾给我讲电影啊!”得到了盲人朋友的认可,郑伟心里是甜滋滋、暖融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雾霾作文1000字

全文共 893 字

+ 加入清单

据英国《金融时报》3月12日报道,日本松下集团宣布将向派往中国的员工发放津贴,并将中国部分城市高水平的PM2.5值列为依据,以补偿严重污染对他们的危害,成为开此先河的第一家国际公司。

是什么让日本企业做出这样令中国人尴尬的举动呢?是因为可怕的,已污染许多城市,使人们不能在空气清新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近年来,工厂日夜不加过滤地大量排放废气,污染了空气;冬天,北方烧煤,油,气取暖,却不知同时也排放了污染物;由于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马路上的汽车井喷似的增多,排出的尾气也随之大幅度增加;大量的建筑扬尘……渐渐地,空气变得浑浊,环境被污染,形成雾霾。

雾霾,一个可怕的灰色魔鬼!它在空气中无处不在,它环绕在绿树丛阴中,笼罩着蓝天白云。雾霾天气时,我走在北京的大街上,感觉呼吸不顺畅。注视一会儿,眼前一片迷茫,看不清楚几十米以内的建筑物。路上的行人来去匆匆,捂得严严实实,帽子,口罩,手套是标准配置,身上裹着一层又一层,只露出眼睛,走起路来像一只笨拙的狗熊。被雾霾席卷的北京,像一个奄奄一息的老人,被掐住了咽喉,抓住了心脏。此时我只想赶紧跑回家,关紧门窗。可是,这样就能逃得掉吗?耷拉着脑袋的小树仿佛也在疑惑:蓝天白云去哪儿了呢?我们的美丽家园一去不复返了?

看着眼前的一幕幕景象,我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咦,这不是刚才那条大街吗?怎么完全不一样了?空气自然清新,含着阵阵花香味,放眼望去,一棵棵绿树守护在街的两边,偶尔听见清脆的鸟叫声。抬头一看,蓝天白云清晰明朗,远处的青山用绿色渲染,轻轻流向天空,像是用画笔勾勒出来的水墨画似的。路上的行人悠闲自在。瞧这一家子,脱掉了“狗熊衣”,不再是“蒙面侠”,穿着悠闲装,手牵着手散步。他们大方地露出甜美的笑容,幸福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没错,这就是我心目中的美丽家园!

当雾霾侵入我们的家园时,我们不能坐视不管!我们要做什么?!正值春暖花开的大好时光,让我们迈开脚步,带上工具,为荒山披上绿衣,叫风沙乖乖低头认罪;让工厂严格按照排污标准来排放废气,烟囱不再冒出黑烟;出行时尽量少开车,多骑自行车多走路,既环保又可锻炼身体;建筑工地做好防护措施,减少扬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时事热点治理旅游恶习有那么难吗?

全文共 1180 字

+ 加入清单

每到节假日旅游高峰,常会在媒体上见到各种游客不文明的报道。比如在长城城砖、故宫铜缸上无所顾忌地刻字,在游人如织的道路上随心所欲地扔垃圾,在百年古树或著名雕塑旁自鸣得意地骑上去拍照,在本该安静的地方肆无忌惮地大声喧哗,在需要排队的地方自作聪明地随意加塞,或在光天化日之下旁若无人地干一些其它不文明的事情。

以上诸如此类的不文明行为,如果是一时一地的个例,倒也无需大惊小怪。可怕的是,他已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近年来,各地先后出台了不少治理措施,可上述社会恶习依旧顽强地存在着。这究竟是为什么?

有人说,人们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哪能想改就一下子改了?

也有人说,中国那么大,人口那么多,治理起来哪那么容易?

还有人说,一些大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算什么?

这些说辞,实在让人不敢苟同。

就算是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无论从国家的层面,还是从个人的角度,如果想改,是完全可以很快改过来的。仅从新中国建立算起,已经60多年了。难道还要我们再等60多年,才能将这些不良习惯彻底根除?!“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我们已经没有耐心再等下去。我们期盼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使中国人转变成为懂秩序、讲文明、有礼貌、爱洁净的高素质的人群,让祖国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都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

中国的确大,人口的确多,但它不是上述恶习难以治理的充分必要理由。我们不是有各级人大,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吗?我们不是有法院、检察院、监狱等国家机器,可以行使其职能吗?我们不是有电视、电台、报刊、网站等舆论工具,可以统一进行指挥吗?有这些工具可使,条件可用,加之民心所向,上述恶习怎么就治理不了?!再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有些人口多的大国,不是也治理的不错吗?而有些人口少的小国,不是一样存在上述恶习吗?所以,地方大、人口多,从而难以治理,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不是一个经得起推敲的理由。

至于说“一些大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算什么”,更不值一驳。的确,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还有许多大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去解决。用一句哲学术语,就是“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只要中国还在发展,还要向前走,就会有矛盾、有问题。旧的问题解决了,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我们不能幻想,等大的问题都统统解决了,再去解决小的问题。而且,上述所说的社会恶习,也并非“鸡毛蒜皮的小事”。因为,这些小事,会牵扯到国家的形象,会涉及世界的舆论,会影响社会的风气,会左右人们的情绪,会干扰日常的生活。正如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一样,社会治理也要“大事小事一起管”。

“管”的关键,就是要有法可依。要针对上述恶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严格的、刚性的、具体的、便于操作的法律法规;明确执法单位,从严执法。各级、各类媒体紧密配合,加大力度,对丑恶的人、丑恶的事进行无情揭露和批判。只要下决心,旅游恶习就不信治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时政热点素材

全文共 12880 字

+ 加入清单

1.习近平最近又用了哪些古典名句

(一)“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出处】“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国和澳大利亚虽然远隔重洋,但历史和现实的纽带将我们紧紧连在一起。建交42年来,中澳关系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两国成为好朋友和战略伙伴,两国人民从中受益良多。

—2014年11月14日习近平在澳大利亚《澳金融评论报》发表署名文章《开创中澳关系更加精彩新篇章》

【原典】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晋)葛洪《抱朴子·博喻》

【释义】志同道合的人,即使隔山隔水也不觉得遥远;志趣相悖的人,即使近在眼前也不觉得亲近。

(二)“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出处】“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澳分别地处北半球和南半球,分属东西方文化,两国关系能达到今天的高度,最重要的经验是双方遵循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原则,以对话增进互信,以合作实现共赢,以交流筑牢友谊。

—2014年11月14日习近平在澳大利亚《澳金融评论报》发表署名文章《开创中澳关系更加精彩新篇章》

【原典】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释义】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三)“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

【出处】“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正是两国人民源源不断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汇聚成了中澳友好关系之海。我深深感到,中澳关系发展在两国都有深厚的民意基础。—2014年1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发表题为《携手追寻中澳发展梦想并肩实现地区繁荣稳定》的演讲

【原典】臣闻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释槛囚鲍叔荐仲战长勺曹刿败齐”

【释义】高大的房屋建筑的建成,不是靠一棵树的木材原料就能做到的;大海之所以辽阔,不是靠一条河流的水注入进来就能形成辽阔态势的。

(四)“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出处】中新关系具有开创性、示范性意义。中新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两国关系规划了宏伟蓝图。中新两国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充分展示了两国务实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中国人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毛利族谚语说:“你我篮子在一起,大家生活更美好。”让我们携手合作,谱写中新关系发展新篇章,更好造福两国人民。—2014年11月20日习近平同新西兰总理约翰·基会举行会谈

【原典】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先秦)《周易系辞上》

【释义】二人齐心协力,凝聚的力量就像锋利的刀能斩断金属;志趣相投,同心同德的人互相交流,就好比闻到兰花的香气。

(五)“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

【出处】我们要做同甘共苦、守望相助的好兄弟。“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

中国一贯主张,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中国同太平洋岛国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有着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理想。—2014年11月21日习近平在斐济《斐济时报》和《斐济太阳报》发表署名文章《永远做太平洋岛国人民的真诚朋友》

【原典】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隋)王通《中说·礼乐篇》

【释义】以权势作标准交朋友的,权势失去了,交情也便随之断绝;以利益作标准交朋友的,利益穷尽了,交情也随之结束。

(六)“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出处】我们要做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好伙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当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人民正在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脚踏实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岛国人民也在努力振兴民族经济和推进区域合作。双方完全能够将彼此发展战略对接起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2014年11月21日习近平在斐济《斐济时报》和《斐济太阳报》发表署名文章《永远做太平洋岛国人民的真诚朋友》

【原典】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释义】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2.李克强总理赞誉严复传递三大讯息

据日前的人民日报新媒体报道,正在福州考察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程来到严复故居进行考察。据报道,工作人员说,《政治学》等经典名著都由严复首次翻译引入国内。李克强补充道:还有《国富论》和《论法的精神》。他指着展柜内的《天演论》说,严复的翻译确实做到了信、达、雅,这本书我插队时也读过。

李克强赞誉严复:严复学贯中西,是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向国人翻译介绍西学,启蒙了几代中国人,同时,又葆有一颗纯正的“中国心”。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严复。

具体而言,李克强总理考察严复故居并赞誉严复,至少向外界传递出了三个方面的讯息。

其一,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推进开放伟业,在这个伟大进程中,“开民智”至关重要,人人“放眼看世界”至关重要。当今,我们有必要在开放先驱博大精神的辉映、感召下,强有力地推进开放进程。李克强总理赞誉严复,并不单纯是对于历史人物的臧否,其更代表了一种导向——当今,严复终生的秉守、追求,并未取得成功,当下的中国以及中国人,有必要继承、完成严复未竟的事业,有必要人人成为“放眼看世界”的严复。

其二,中国将全方位地向世界敞开心胸,将成为现在和未来,世界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分子。中国的开放事业,历经上个世纪最后20年的风风雨雨,以及新世纪迄今依然不平静的历程,纷争、讼论依然未完全平息。中国走什么路,依然严峻而现实。严复认为,即便尧、舜、孔子生在今天,他们也会向西方学习。要救中国,必须学西学和西洋“格致”:“盖非西学,洋文无以为耳目,而舍格致之事,则仅得其皮毛。”“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重要的在于:“体用一致”“本来一致”,要从政治制度上进行变革——“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和”。

以一颗“中国心”“放眼看世界”,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不老子天下、自以为是,汲取人类一切精神养料,吸纳世界所有文明成果,一如严复曾引赫胥黎所言:“读书得智,是第二手事。唯能以宇宙为我简编,各物为我文字者,斯真学耳”。这,或许就是李克强总理吁请所有中国“记住严复”的肇因。

其三,赞誉严复,是一种汲取、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自信——中国的反****,目的还是为了开放,为了将中国引向现代文明国家。而,开放的成功,离不开反****的成功。

从这个意义上说,李克强总理赞誉严复,着实是在为后反****时代、后变革时代的中国计,是在为中国的未来计——在当下大力反****的同时,不忘未来发展,筹谋未来发展,布局未来发展,起步未来发展。

这,或许就是严复浮出当今现实水面的深层内涵。(祝振强)

3.公祭日:以国之名悼,以历史之名缅怀

今天,是首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今天,站在历史的凭栏处,人们以某种肃穆仪式追忆逝者、缅怀英灵。悼以国之名,祭以民族之大义。

民族劫难,无法因时间消逝而抹去;历史疤痕,也被许多人的记忆存档。77年前,秦淮河畔、金陵城中,一场举世震惊、惨绝人寰的屠杀,让三十万同胞惨遭屠戮,让山河为之泣血。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惨烈的悲剧之一,亦是中华民族永远消不掉的伤痕。

77年过去了,时过境迁,可对那些死难同胞的悼念、追思,却丝毫不能因时间河流的冲刷而淡去光色。与追悼逝者伴随的,还有对这场屠杀关联命题的思考,如民族复兴、和平愿景、人道尊严等等。而这些,都始于对历史的铭记,正如某句名言所说的: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也正基于此,让铭记历史找到一个可倚靠的栏杆,让激越情绪得到一个集中迸发的出口,成了我们“以史为镜”“汲取教训”的方式,也是抚慰逝者的必由路径。

如今,终于有了这样一个标注着刻度的日子,能以警钟鸣响,唤醒我们或已沉睡的民族历史记忆,也在传达历史痛感中砥砺我们前行。随着今年2月全国人大对公祭日的立法确认,13亿人民终于得以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用举国同祭的庄严仪式寄托哀思,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共同祭奠中,我们可宣示正义的音量,也凭吊生命的凋零。

要知道,在历史的宏大叙事背后,站立着的从来都是一个个真实的个体,他们的苦难指控着每一份指向无辜者的罪恶,也提示着战争的残酷。我们无法轻易将其简单化约为一个抽象的群体,只能把他们经受的人道主义灾难写进史书。

公祭日是为“溯及过往”,更是为了提醒今人:勿忘历史。一如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出发,铭记历史是为了不重蹈覆辙。当然,这不是什么历史宿怨的低回,也非民族主义的发酵,而是让我们能穿透时空迷障,去打探到历史的幽深之处,对灾难进行记忆的温习,进而知耻而后勇,化痛感为前行的动力;究其旨意,也绝非培养什么仇恨,将民族感情矮化为街头泄愤,而恰恰是让我们在是非之辨中,懂得守护和平。

诚然,我们无法穿越到历史现场中去,去亲历、见证那些罄竹难书的恶,可擦拭掉记忆石碑上的尘埃,至少能让历史被看见。它有利于将罪恶的指证存照,据了解,随着国家公祭日临近,新征集的7602件珍贵文物、《南京大屠杀辞典》等著作及大屠杀死难者姓名,都以较为丰富翔实的确凿事实,向世界揭示了大屠杀的真相,也让罔顾公义、企图歪曲历史的日本右翼分子的谎言不攻自破,让为军国主义招魂者无法讳认那一段历史。

“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抚今追昔,默哀致敬,就是为了照亮未来,让未来不必罩上历史悲剧的阴影,能在明亮的路途上走得更远。

而今,我们集体为过往的逝者悼念、缅怀,在记忆苦难的仪式感召中记住那些伤痕,也在民族情感的共振中找到一种奋进推力,既不忘来时的路,更为找到通往未来的方向。

4.“亚洲版奥斯威辛”应被全世界记住

77年前南京那个最冷的冬天不仅应该被中国人铭记,更应该成为全人类共同的伤痛记忆。12月13日起,时为中国首都的这座城市陷落后的一个多月里,侵华日军血腥屠杀了30多万无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抢劫、焚烧破坏,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77年后,中国将首次以国家名义悼念那场灾难中的死者,在13日举行国家公祭。这意味着中国要进一步固化以南京大屠杀为代表的日本侵华罪行史实,并将其上升为全中国、乃至全人类的共同记忆。

由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决定设立的这个公祭日,将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77年后才来临的以国之名的公祭,正是要与当前一些人的“历史健忘症”针锋相对作斗争,尤其是警示以安倍晋三为代表的日本右翼正视历史,妥善处理现实问题。

南京大屠杀事件被称为“亚洲版的奥斯威辛大屠杀”,是二战期间侵华日军诸多暴行中最集中、最典型的一例。南京军事法庭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判决早已将日本军国主义永远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

但一段时期以来,日本右翼质疑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人数、抹黑幸存者,甚至将南京大屠杀诬为虚构,辩称为是为镇压俘虏叛乱,试图将真实的历史记忆彻底抹去。他们还参拜供奉有侵略并屠杀中国人的日本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

他们甚至篡改历史教科书,企图将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从日本人特别是日本年轻人的记忆中抹去。不少日本人不知道有南京大屠杀,却只记得日本是原子弹爆炸的受害者,认为二战中日本是受害国而非加害国。否认南京大屠杀及其他战争残暴行为,实际上成为日本右翼否认侵略历史、进而挑战战后国际秩序的突破口。

中华民族在二战中遭受了巨大伤痛,在国家层面集中祭奠死难者,这与中国的大国地位相符,也符合国际惯例。二战后,美国、俄罗斯、波兰等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形式祭奠遇难国民,加强民众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的历史记忆。

令人遗憾的是,南京大屠杀的国际认知度比起二战中的其他一些惨剧,要低得多,没有获得相应的历史地位。

在西方,由于战后美国对日态度的变化及东西方阵营的长期对峙,南京大屠杀历史一直没有引起国际社会足够关注。今天,许多人不了解这场灾难。

今天,欧美国家的一些人对中国在二战中的历史贡献刻意漠视,在中日历史和领土主权争端中采取纵容日本一再破坏战后秩序,这就是新的绥靖政策。这是遗忘历史的表现。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忘记历史必将重蹈覆辙。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曾说,如果我们不向历史学习,我们将被迫重演历史。

因此,在明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中国举行国家公祭,是对日本右翼的警示,更是要让这段惨痛的历史在全人类的记忆中扎根,防止历史悲剧重演,从而维护世界和平。

随着越来越多亲历与见证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衰老、离世,以国家公祭的方式掸去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上的灰尘也十分紧迫。

中国人认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只有敬畏死者、追念先逝,社会之风俗道德才可以渐渐笃厚起来。在当今中国,举行这样规格的公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的“爱国”等主张相契合,不单是对死难者的祭奠,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唤醒,以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此间观察家指出,中国强化民族记忆的目的不是为了渲染仇恨。正如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所说:“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

5.聚焦传统文化引发热烈反响

中央电视台2月27日在北京召开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一季)研讨会。

中国现有村庄约60万个,其中古村落约有5000个,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界定为传统村落的有1561个。这些村落大多始建于明清时期,有的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部分村落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从中选取100个以上的传统村落进行拍摄,实地走访,真实记录,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围绕“忠孝勤俭廉,仁义礼智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传统村落的千百年传承,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古今故事。

第一季60集节目于2015年1月1日起,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每晚20点黄金时间首播,目前已播出50多集。节目播出后引发海内外观众强烈共鸣。上海观众赵韬说,《记住乡愁》以家族血缘为纽带维系社群,立规范,建秩序,可供今天大都市中的社区借鉴。深圳观众郝丽萍说,《记住乡愁》是对正在快速消失的中国乡村及民俗文化史诗般的记录,很有史料价值。南非观众陈一凡说,节目每集或以一个村庄,或以一个家族,上溯祖宗之德之源,平叙当世安详和谐,深究根源,娓娓道来,展现了一种安详、和谐、质朴、怡心怡性的乡村生活。

与会专家学者对纪录片《记住乡愁》给予高度评价。古建筑学界专家认为《记住乡愁》是“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记住乡愁》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家认为,在传统古村落中留下了许多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的宝贵智慧和经验,对于当代社会来说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6.邹碧华留下的法治遗产

成熟的法治期待成熟的法律职业共同体,而成熟的法律职业共同体萌芽于对专业素养的深耕和对职业伦理的自觉

上周三,上海一位优秀的法官离开了我们,按中国人的传统风俗来算,昨天已是他的“头七”。7天以来,不分南北,无论上下,法官、律师、教授、学生……整个中国法律界都在惋惜他写下《要件审判九步法》的深厚学养,回忆他维护律师职业尊严时发出的不懈呼声,谈论他殚精竭虑操刀上海法院司法体制改革中的忍辱负重。

如果谙熟中国法律职业发展的个中曲折就自然心下明白,邹碧华身后的哀荣不仅仅是业界向其本人的集体致敬,也是各种法治力量一次不同寻常的和解。尽管分享着共同的知识背景、共同的法治信仰,可这些年法庭之上法官与律师常常势若水火,学院内外理论与实践往往形同陌路,偏见与隔阂深埋在缺乏信任的互相鄙夷中,这种法律职业的四分五裂让人痛心疾首。但是,邹碧华的突然离世,却像是触动了联系着各种法治力量共同的神经,自发地融合成了不多见的同声共鸣。

为什么我们在邹碧华身上求得了最大公约数?

成熟的法治期待成熟的法律职业共同体,但它从来不是脱胎自华丽空洞的概念,却萌芽于对专业素养的深耕和对职业伦理的自觉。

多年来司法公信力不高,法律职业的社会形象常常被污名化,个中缘由难以回避法律职业共同体在职业化之路上的跌跌撞撞。职业化如若效果不彰,法律职业共同体内部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伦理就参差不齐,结果将导致即使一批批法律人怀抱着法治理想进入这个行业,却会面临“播下龙种,收获跳蚤”的命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在众人眼中,邹碧华的学识、胸怀、视野和对司法的热情,吻合了人们对成熟法治里一个职业法律人纯粹品格的企盼,他们对邹碧华的致敬也是对自己心中法治的重新确信。

而对于业界来说,这次共同体意识的意外动员,更要归功于邹碧华站在整体的高度与个别陈见拉开距离,由此弥合分歧、达成和解。他清醒地认识到各种法治力量都是为公众输送公平正义的平等一环,唯有珍视这种相生相存的价值纽带,才凝聚起法律职业最大共识、重拾社会对司法权威应有尊重、赢得人民群众对法治未来的真诚信仰。正如他自己曾在一篇博文中写道:“当法官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法庭内就会建立起一种信赖的气氛。当这样的法官多起来的时候,整个司法就会获得受人尊崇的社会基础。”

然而,邹碧华的难能可贵,恰恰反衬出现实中这种职业品格其实并未普遍建立起来。因此,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当邹碧华成为一座为整个法律职业共同体仰望的高峰时,他所留下的法治遗产,他在无数人心中种下的法治想象,却让我们无法仅仅满足于停留在“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复查聂树斌案:正义可以迟到但不能缺席

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博发布消息:根据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和有关法律规定的精神,决定将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的聂树斌故意杀人、****妇女一案,指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进行复查。这一天,最高法此举无疑将重重地载入中国司法发展的史册,也必然会在中国捍卫司法公正的进程中竖立起一座里程碑。

……

“每一个判例,都可能为公众的法律信仰添加一块基石;而每一次失误,也都可能成为这一信仰崩塌的链条”,极为引人瞩目的聂树斌案,如果最终无法得到公正的审理,如果最终不能公布一个符合程序正义的法律结果,中国的司法将无法托起全体公民的信赖。反过来,聂案进入异地复查阶段,尽管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但已经激发了许多失望者的期盼。三年前,南都社论曾经将再审聂树斌案,喻为中国司法面临的自救之役;三年后,最高法指定异地复查,也许可以被看做是中国司法一种迟来的自救。

“正义从来不会缺席,它只会迟到”,但愿这句出自法官休尼特的脍炙人口的名言,最终能在聂树斌案上得到实现。

社科院学者:不应妖魔化“人治”神化“法治”

中国社科院学者房宁认为,不应妖魔化“人治”,神化“法治”。法治和人治的关系,好比汽车大还是司机大。人治就是一个经验性的治理,法治就是一个规范性的治理。法治不是一个点,不是一个线,而是一个可能性的空间,那么在这个空间中就是人治。

法治不是终点

……

在中国,和法治建设一样热闹的是关于法治的思想论争。这个论争主要在“要不要法治”和“要什么样的法治”两个层面上发生,但是在这两个层面上都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达成共识,不论在官方还是在学界,或是在普通民众的理解中,这两个层面都还处于毛坯状态。

我的上述分析角度,是受到康奈尔大学法学院讲座教授於兴中最近出版的《法治东西》一书所启发。这本书提出了被很多人忽略的关于法治的第三个层面的问题—“除了法治我们还应该要什么”。这本书有宏大的思想关怀,构建的是关于多维文明秩序的宏大理论,提出了一个超越法治的理想社会图景。

为什么除了法治我们还需要其他力量?於兴中在书中写道:“一个完全建立在智性和法律之上的法治社会只能造就一大堆现世主义的个人主义者,却孕育不出秉性健全的人来。”

我在这里只用於兴中的理论来分析上述这件生活琐事。当我们面临一个问题时,我们诉诸的终极因素是什么?除了计较功利得失的法治理性之外,还有讲究个人德行、素养、友爱等修为的心性,还有注重虔诚、悲悯和宽容等属于宗教领域的灵性。这些构成了每个人内心的秉性结构。我们在何时何地何事上愿意诉诸哪一种秉性,这对每个人能够获得怎样的人生意义至关重要。

因此,在很多问题上,我们面临着“法治或其他”的选择。按照我对《法治东西》的理解,只有在“人生必需”的意义上,我们才应该首先诉诸法治。这些必需包括构成人的生存和尊严的基本要素,在法律上往往表述为人的各种基本权利,但对于不构成人生必需或是人生必需中属于无关紧要的内容,我们可以甚至应该从其他角度来考虑。

最后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当我在谈“法治或其他”之时,这种选择只限于普通个体。对公权力而言,除了选择法治别无旁路,因为在不受法治约束的公权力之下,没有人的“人生必需”是安全的。(叶竹盛)

7.贪官悔过书的功利性分析

“我头上缺少党纪国法这根高压线,忘记了为人为官的底线,私念像精神鸦片,麻痹了我……”这是昨日媒体披露的南京原市长季建业的悔过书内容。落马官员发表忏悔自白,季建业远不是第一个。《法制晚报》记者从近年来的公开报道中发现,至少有53名落马官员进行过公开忏悔。其中,近六成人回忆了自己的贪腐史,剖析个人贪腐原因。最常见的开头是“我是农民的儿子。”有14人这样表述。

每逢贪官落马,在其受到党纪国法的处理之外,还有道例牌菜,就是写悔过书,或声泪俱下地向司法机关和公众表达忏悔之意。这些人搭乘人生“过山车”直达谷底,台上威风八面,台下泪眼婆娑,对比之大,也常是坊间热议的话题。但俗话说“嘴是两张皮,张口不费力”,有时见到其中某些人忏悔得信手拈来,就像在背台词,我都分不清这究竟是他们掩藏已久的真心话,还是备好草稿的表演而已。

贪官之所以爱忏悔,与我们积累深厚的“忏悔文化”恐怕不无关系。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经验,从小做错事怕家长打,怕老师骂,最好主动认错,并积极表达悔恨。悔过不能光嚼舌头,情绪的配合也很重要,因为一般来说,大人面对嚎啕大哭的孩子很难下得去手。如果你很冷静,说明态度还不够诚恳。而如果你挨了训还要笑,就跟我小时候一样,别说老爹不信你真的知道错了,还会认为你完全是在挑衅。

当然,对于贪官来说,《刑法》并没有把悔罪作为法定从轻处罚的情节,也就是说,你再痛彻心扉也未必能影响判决。但是,一个把自己摆得较低的姿态会影响社会评价,并有助于改善舆论环境。基于此,对于退无可退的落马官员来说,他可能就有一种侥幸心理,如果我的卑微能让办案人员和外界有一丝恻隐之心,那就应该一试。你也看出来了,无论儿时认错,还是落马后悔过,本质上都是功利的。

从语词的角度分析,忏悔者习惯以“我是农民的儿子”来起头,也透出这种实用主义的心态。强调草根出身,表达的是奋斗之不易,容易为人所同情。此外,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这话的意思还包括我虽有错,本质上还是个好人—瞧,这还是在争取宽大处理。还有一点,拿身份作托辞相比指责制度有漏洞也更为安全。忏悔套路如此相同,以至于观者不能对悔过者的真心与否冀望太高,更别奢谈警示作用。

有意思的是,贪官悔过书还经常被人搬出来,与其此前在台上说过的话作对比,有些就是主抓廉政教育的。我看这种对比倒是更有警示意义,应该多做,看哪些同志打自己脸最重,最不怕疼。

8.媒体评“史上最严”控烟条例:有屋顶就不能抽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北京市控烟条例将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4月12日,记者在条例实施倒计时50天宣传活动上了解到,届时执法部门工作人员将走上街头,开展控烟执法。

近年各地纷纷出台控烟条例或禁烟暂行规定,尽管配有罚则,但执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有的地方几年没有处罚过一个人。原因很多,比如取证难,再比如执法主体不够明确、人员紧张,甚至包括执法者怕麻烦等情况。此外,还屡屡出现拒绝受罚的情形,由于缺少专门控烟队伍天天上街巡查,就算是抓到违规抽烟者,罚款执行起来也难。有业内人士感叹:“有的人吸烟了,等你人来,他烟头已经掐灭了;还有的客人在抽烟,服务员说老板不在,就是不给钱……”确有一些经营场所出于利益驱动,不愿劝阻消费者吸烟。

此次,北京出台的控烟法规,被称为“史上最严”,体现在“凡是有屋顶的地方都不能抽烟”,除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之外,以未成年人为主要活动人群的场所、对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体育场、儿童医院等场所的室外区域均为禁止吸烟区域。甚至被冠以“目前国内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最为接轨的一部地方性法规”。但是,最严法规要落到实处,仍需要执法有力。

我国香港地区关于控烟的做法值得借鉴:一是处罚金额高。按照香港的《定额罚款(吸烟罪行)条例》,在指定为禁止吸烟区的区域内或在公共交通工具内吸烟,罚款1500港元。二是欢迎举报。吸烟时间短,“难取证”的问题在全世界都存在,市民举报就凸显了作用,据报道,在2012年,香港的控烟督察共收到约1.8万宗有关吸烟的投诉。所有违例吸烟投诉,控烟办公室都会根据既定程序跟进,向投诉人了解详情,例如违例吸烟的时间和地点,针对投诉内容还考虑日后于个别时段到有关地方进行突击巡查。三是加强巡查。控烟督察的巡查时间除一般办公时间外,也包括星期六、星期日及公众假期、晚间和凌晨时分。对于违例吸烟情况较为严重的公众场所,控烟办公室会重点打击,作出更频密的巡查。这些做法并不难参照,如果内地执法部门择其优点,落地执行,势必能发挥良效。

这些年,一些法律法规或公共政策出台,舆论总不忘冠以“史上最严”的前缀。评价法规、政策是不是“史上最严”,不能光看条款,而是更多体现在执行上。有了钢牙利齿,会不会张嘴?张嘴了,会不会咬下去?如果“史上最严”的控烟法规执行到位,真正成为撒手锏,无疑值得期待。

9.借余秀华打造乡土作家群,靠谱吗?

突如其来的成名,让湖北农民女诗人余秀华陷入从未遭遇过的一场喧哗。据《南方都市报》等媒体报道,这些天来各路人马纷纷上门拜访,媒体来了,出版商来了……当地有关部门也来了,并“试图借余秀华打造‘乡土作家群’的城市名片”。

这种情形让人既感欣慰又担忧。让人欣慰的是,成名对余秀华来讲终归是件好事,可看作是对她多年来在逆境中坚持写作的一种嘉奖。这既可以给她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也可以带来现实的一些好处。特别是对每月仍在领取60元低保救助金的她,成名可以给她带来必要和实在的物质帮助。让人担忧的地方在于,热议之下,不乏一些不友好乃至于羞辱性的声音。虽然这可说是一个人成名的代价,毕竟余秀华从未经历过这种人生体验,这种过度消费很可能给她带来不小的困扰和伤害。

一个诗人,成名之后引来媒体和出版商竞相拜访,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当地有关部门“试图借余秀华打造‘乡土作家群’的城市名片”的举动,多多少少有将余秀华当作赚取政绩的工具、“消费”余秀华的嫌疑。且不论当地有关部门此举的动机如何,单就此举的可行性来讲就大打折扣。文学艺术类名人或者名作,一般来讲都极具个体特质,很少有什么地域属性。不能用一地“特产经济”的思维来支持文学创作。借余秀华打造“乡土作家群”,有违文学规律。

当然,当地有关部门上门慰问余秀华,这原本不是坏事。就算这是马后炮也好,搭便车也罢,总算是一种迟来的问候。当地若想借余秀华打造“乡土作家群”的名片,也应把握一个原则,就是充分尊重余秀华本人意愿。凡事就怕做过了头,如果纯粹把余秀华当作赚取政绩的工具,而不考虑诗人的切身感受,那样也是在消费余秀华,并且可能对她造成新的伤害。

处于当下社会,信息传播高度碎片化,新闻热点一波接着一波。余秀华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也可能转瞬就被抛下新闻舞台,这可能是没办法的事情。但对她的善意和尊重,要从多关注她的作品,不过度消费她开始。

10.“布衣院士”的最大魅力是“反季节”

我读了媒体关于中科院院士李小文逝世的消息和评论。对于这位特立独行的“布衣院士”,媒体此前早有报道,我也曾经看过相关的报道,略有所知。不过对于这位院士具体是怎么个特立独行,还是直到今天才真正知晓。

身材瘦弱,一袭青衣、不修边幅、光脚穿布鞋,手里喜欢攥着一个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半圆形黑包,估计包上还印着“上海”两个字,看起来特别的“反季节”;另外一方面,他又是才高八斗,学术成就斐然,扬名海内外的大科学家。这样一个“违和感”爆棚的人,怎么能不让人觉得特立独行呢?

由于刚刚读过一篇“金钱颂”,我特别关注了下李院士生前关于金钱的观念。结果发现,这位“布衣院士”也太不给“上帝”面子了。他本是一个完全有能力说“有钱就任性”的人,但他却对学生说金钱的本质是“非线性和非单调性”的,留点钱买酒就行。什么意思呢?就是他愿意把钱拿出来成立奖助学金,资助贫困的青年学生,自己却穿布衣布鞋,一天到晚吃点米粥、咸菜,在社会主义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竟然被医生诊断为营养不良!

如果不是大量媒体的报道,我还真不敢相信在一个几乎全民金钱崇拜、物质狂欢的时代,还有此等奇人,我定会觉得,这是某些部门为了破除“历史虚无主义”在塑造典型呢。我还记得此前有媒体报道过,说有某位占据高位的“工程师”,为了参选院士,不惜拿出几千万来打点,并请来“枪手”闭门造车为自己赶制论文。相对于这样的“聪明人”,李小文真是太“奇葩”了。

今天,会来事的“聪明人”是越来越多,实心人和性情中人却越来越少。像李小文这样的,必然会被很多人耻笑为傻气、孩子气、书卷气,一些“理论功底深厚”的人还可能会劝人家要“成熟点”。现在中国人的“聪明”据说已经远播海外,就连老外也会说“别跟我来中国人那一套”,言下之意是,别跟我耍鬼心眼。

不过在我看来,李小文最大的魅力可能也就在于他的“傻气”、纯真的“孩子气”吧,而他之所以瞬间“爆红”,也正是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缺的就是这个。

我并不反对“金钱颂”。我只是觉得我们已经处于一个铜臭味很浓的时代,实在没有必要为金钱这玩意唱赞歌。我知道一个19世纪末的德国社会学家,名叫格奥尔格·齐美尔,写过一本叫做《货币论》的社会学经典著作。这哥们所处的时代,也是资本主义追求金钱至上的时代,不过他的《货币论》通篇讲的就一个意思:金钱是手段不是目的,别把它捧得比生命还重要。

我们今天需要的是什么呢?绝对不是强调金钱的重要性,而恰恰是要认识到,这世界还有比金钱和物质更重要的东西。吴晓波的文章里有一句话给我很深的印象,他说:“饿着肚子的思想家,最后只能思想自己的肚子。”但是,事情真的是这样吗?至少我从营养不良的李小文身上看到的,不是这样。另外,如果说李小文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例,但你别忘记了我们还曾经走过一个饿着肚子也能思考“哥德巴赫猜想”的时代。

在过去,类似这样饿着肚子搞思想的例子,还有很多,只是在我们这个时代比较稀缺,以至于我们都不再相信这样的事情了。抗战爆发后的西南联大,是再典型不过的例子。正是在那样的一个环境,一个战火纷飞、物资奇缺的时代,产生了无数可观的学术成果:哲学家金岳霖在那个时候写出了一生中最有代表性的著作《论道》和《知识论》;人类学家陶云逵则冒着战火做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调查,创办了“边疆人文研究室”和《边疆人文》杂志;机械工程学家刘仙洲写出了著名的《热工学》……这样的例子,可以在各种回忆录里找来很多,今天的人们可能听了都有点觉得不大真实,可那就是确确实实发生过的。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数学家陈景润:“在科学上是巨人,在生活中是孩子。”我觉得,这句话可能用在67岁便早早离世的李小文身上,也是合适的。在我们这个时代,保持一个纯真的孩子般的心灵,比做一个世故圆滑成熟的人要难多了。真心敬佩李小文院士,老爷子一路走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热点高考素材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年底,国内大城市的共享单车似乎一夜爆红,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大量黄色和橘色的单车整齐地排放在各街道旁。这些单车面向大众,按需使用,服务短距离出行者,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骑上共享单车去往目的地,这种完全自助式服务可以让使用者在马路上看到任何一辆单车都可以骑乘,让出行变得更加便捷。

共享单车在短期内的迅速崛起,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进入,为共享经济点燃了新火种。共享单车的出现既满足了大量短距离出行的需求,又有助于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顽疾,也更契合了“绿色出行”“健康中国”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发展理念。随着“绿色出行”理念不断被认可,共享单车也从北上广深火到全国各地,它已然成为当下最热的“网红”。

然而,不管是摩拜还是ofo的共享单车在管理上都遇到了各式各样的“尴尬”,“共享诚信”和“软件梗阻”成为了最大的难题。怎样让分享经济为城市带来更好的出行方式,还需要创意团队、城市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共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舍生取义的论据素材

全文共 245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舍生取义的论据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2、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梅岭三章》

3、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4、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6、视死如归。——司马迁

7.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8.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舍身取义的事例七则

舍身取义的事例一: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25日凌晨,天还没亮,阵地上一片寂静。战士们焦急地等待着总攻的信号。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我人民解放军强大的炮火,把苔山上的敌人火力全给压住了。在硝烟弥漫、烈火滚滚中,苔山顶峰的砖塔,被我人民解放军的大炮轰倒了,炮楼也被打掉了,不一会儿,胜利的红旗就插上了苔山的顶峰。

下午3点30分,第二次总攻开始。六连向 隆化中学发起冲锋。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原来,这是 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这时, 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白副连长派出 李振德等3名爆破手去爆破,李振德冲出不远,炸药包就被敌人枪弹打中,李振德阵亡,其余两名爆破手负了重伤。这时,团部来了紧急命令,要六连火速从中学东北角插进去,配合已突进中学院内的兄弟部队,迅速解决战斗。白副连长命令 董存瑞去炸碉堡。

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在 郅顺义火力掩护下,他一会儿 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借着郅顺义扔出的手榴弹的烟雾,站起来一阵猛跑。桥型暗堡里,国军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的耳边掠过。在快要冲进开阔地时, 郅顺义指着前面的一个小土堆,对 董存瑞说:“你就在这儿掩护!”一阵手榴弹把敌人碉堡前的鹿砦、铁丝网炸坏了。国军的机枪又慌忙朝他打过来,突然, 董存瑞扑倒了, 郅顺义站起刚要向前冲去,只见他猛然爬起来,一阵快跑跳进旱河沟里,进入了国军的火力死角。

而这时,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他抱着炸药包迅速猛冲到桥下。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怎么办? 郅顺义清清楚楚看着这一切,急得直攥拳头。 突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

董存瑞抬头看了看桥顶,又看了看身后一个个倒下的战友,愣了一下,突然,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了炸药包,使其紧紧地贴着桥底,右手拉燃了导火索, 郅顺义看到后,纵身一跳,朝桥下的战友奔去,董存瑞看见了,厉声喝道:“卧倒!卧倒!快趴下!!”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暗堡被炸毁,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

牺牲时,他年仅十九岁。

舍身取义的事例二:邱少云宁愿火烧也不愿暴露目标

1952年10月12日清晨,浓雾沉积在“391”的山岭峡谷,秋风拽着雾团,如片片烟云,此起彼伏,时隐时现。邱少云和499个战士一起潜伏在敌人前沿阵地。战士们身上的茅草伪装和周围的茅草“混为一体”,连老鹰也分辨不清,一切都正常有序进行着,可事情的发展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转变,一个燃烧弹在离邱少云一米处炸开,这种美式燃烧弹是凝固汽油弹,裂开的油液带着火星溅到他身上,腿上的伪装网和茅草立刻燃起了烈火,那烈火很猛,邱少云全身剧烈的抽动着,脸都痛绿了,双手使劲地插进泥土里,火苗每抖动一下,他的身子就抽搐一下,战友们更是心疼的泪流满面,旁边二米处就一条水沟,只要他一滚,就可以活命,但邱少云深知只要他一动,立刻就会暴露目标,潜伏地立刻就会变成火葬场,导致全军覆没。邱少云为了499位战士的生命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他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烈火焚身的痛苦使他脸都变了形,嘴唇也咬破了,鲜血一滴一滴的落在地上,但他也一动也不动,直到最后一息,看到这里我心里一阵阵发紧,一阵哽咽,眼泪不禁夺眶而出,是啊!让火烧半小时,这哪是平常人能忍受的呀!如果他没有钢铁一般的意志,没有严守纪律,勇于牺牲的精神是绝不可能做到的。

邱少云,你虽然牺牲了,但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一定以你为榜样,做一个勇敢的人,有强烈的集体观念的人,遵守纪律的人。

舍身取义的事例三:苏武牧羊的故事妇孺皆知。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

舍身取义的事例四: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视为国贼。一位洛阳名医名唤吉平,忠汉室,与汉国舅董承等人共谋诛曹。他打算在为曹操送药时下毒,却不慎泄露了天机。曹操命人痛打吉平,逼他招出何人指使。吉平血流满阶仍只是痛骂曹贼,后撞阶而死。在罗贯中笔下,他是有名的忠义之臣。

舍身取义的事例五: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谭嗣同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他坚信“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泰然赴死,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

舍身取义的事例六:黄花冈起义时,大批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林觉民率敢死队冲进两广总督衙门,与清兵浴血奋战,中弹被俘,从容就义。喻培伦胸前挂满一筐炸弹,冲锋在前,弹尽力竭,后被俘,英勇牺牲。

舍身取义的事例七:解放前,由于国民党腐败无能,经济趋于崩溃,洋货充斥市场。著名作家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买美国救济粉,被称为“表现我们民族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考作文热点素材人物:李白

全文共 3194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知道李白被称为诗仙,他的诗集作品无数,向来都是我们写作的参考对象。下面是语文迷网整理的关于李白的素材,供大家参考。

1、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

2、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不能。

3、当李白不被重用时,他却仍能快乐地梦游天姥,却仍能举杯畅饮。他对明天有着乐观的微笑。当苏轼屡遭贬谪,他却仍有“泛舟游赤壁”的雅兴,有“浪淘尽千古英雄”的豪迈。他对明天有着希望的微笑。当屈原纵身投江时,我想他也一定带着微笑,因为他坚信他的“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举世浑浊唯我独清”一定会给后人带来思索和警惕。

4、一勾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诗人一声长叹,涌起层层墨香。李白的一生因为没有模仿世俗的不堪之流而铭留青史,因为舍弃了“钟鼓馔玉”,而做了一回真正的自我。他的人生是成功的。如果他像当时的士大夫之徒一样追求金钱和名利,而违背自己的灵魂,那么祖国的山河里便不再有他的飘逸长衣,历史里也便不再有他的名篇佳作为世人吟咏。历史的雨没有下进太白的灵魂,他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写进了历史。

5、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6、李白策一匹骏马,在昏黄的古道上奔驰。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绊住他奔跑的脚步,无情的现实冷却了他一腔热血。是啊,想当年力士为我脱靴,贵妃为他磨墨,那该是他仕途上奔跑得最顺畅的时期啊、可是,无意间他看到了力士谄媚的丑态和贵妃不可告人的笑,他觉得他应该永远让他奔跑的双脚停滞不前,离开这黑暗的金马门。他清醒地知道,他宁愿散尽千金,只求一醉,也不愿摧眉折腰,做大唐的“御用文人”!于是他带上一把佩剑,把一杯酒去寻访他暂且放在名山的白鹿,永远跨出黑暗的仕途之门。昔日他骑卸赐骠马奉诏奔驰,今日他骑白鹿奔向他梦寐以求的远方。浊酒深酌,重返喜地,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齐叙难酬鸿志。奔跑让他屡跌屡撞,奔跑又让他获得心灵的超越——思想,永远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

7、“不事权贵”的青莲居士,曾放荡不羁地笑骂孔夫子,曾让“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玉环为其碾墨,让高力士为其脱靴。这是多么“异端”之举,多么荒谬之行。然而太白见不容于世之滋垢时,便愤然离去了。没有易安居士那“这次第,一个愁字了得?”的忧伤,也没有柳三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悲哀。一句“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植一杯水”的笑叹而已。

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气风发的李白,对前途充满着无限的憧憬。他想通过官场仕途一展才华,报效国家,挥洒人生。然而,多年的官场生活,多年的仗剑游历,让李白反思起来。有过得意,也有过失意,他终于看清了从仕之路的艰辛与黑暗,高力士为其穿靴实则铐住了他的双脚,朝廷赏赐实际上是主子施舍的乞食。于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以美酒清洗心中的抑郁,以山泉清洗世间的污秽,每一次醉后醒来,他又重新开始放眼世界自然,跋涉大江南北。他始终有一种信念,始终有一种火热的诗情冲动,始终有超俗的“出入”的洒脱!因此,他虽不被朝廷重用,但却不被世事摒弃,也不被百姓遗忘。于是他不断地重拾希望,不断地将自己“大隐于市”,也许他的人生哲学便是“宇宙人生,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吧!李白啊!不愧为“诗仙”,却是个依市而居的仙人。

9、高远恢宏的理想。李白生活在盛唐时代,具有恢宏的功业抱负、”申管仲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这是他执着的人生信念。为此,他“仗剑怯园,辞言远游”,广为交游,诗名远播、以期能入朝为官,实现济世的政治抱负,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为早日平息战乱,复兴大业,在隐逸多年后,又欣然接受玄宗之子,永王李璘的恭请,满怀热忱毅然从戎。即使在“赐金放还”之后,年近六十之时,他仍壮心不已,准备踏上征途,参加李光弼的平叛大军。途中因病折回,不久病死当途。

10、傲岸独立的个性。无论是得意之时,还是失意之日,始终保持傲岸不羁的个性。应诏入京之时,他一路狂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赐金放还”之后,他愤

然呐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面对荣华富贵的诱惑,他不失耿介光明之志。“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中生。”面对炙手可势的权贵,他始终保持着人格的尊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西卒不复。”

11、豪迈超脱的人生。李白一生充满自信。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对未来充满信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去帆济沧海”,这种乐观的情怀,让诗仙在坎坷的人生路上始终豪迈。他从来不怀疑自己的旷世才华,入永王幕府之后,他曾以谢安自比。“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沙。”这与隐居隆中却高吟《梁父咏》的诸葛孔明何其相似。他始终以豪迈而超脱的情怀去拥抱阴晴不定的生活。”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即使是寂寞失落之时,也要“花间一壶酒”,用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何等的洒脱,何等的乐观。

1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的挫折后,他沉寂了吗?消沉了吗?没有。“长安市上酒家眠”,笑对痛苦,面对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

13、在梦中的天姥山的石阶上,脚著谢公屐,看海日,闻天鸡,醒来便仰天长啸出门去,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他选择了骑鹿游名山,失去了权势,却得到了开心颜。不是一切得到都意味着圆满。——话题:得到与失去

14、在那样一个皇命大如天的时代,何人不畏惧高高在上的君主?然而李白独树一帜,带着西域狂放洒脱的气质,拒绝了“摧眉折腰”,他“举杯邀明月”,洋洋洒洒为后世留下多少千古名作。他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芸芸众生都为之一惊。大唐盛世的诗坛需要这样一个个性张扬的李白。——话题:个性的张扬和社会的需要、

15、桀骜不驯的李白把人生看作是一场漂泊,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自己设置的轨道上,不为周遭的一切所牵绊,包括富贵功名——尽管他也曾十分向往功名利禄;而淡泊名利的诗人陶渊明则毅然拒绝了朝廷上的钩心斗角,远离喧嚣,归隐田园,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生活;还有范仲淹选择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态度,辛弃疾选择了时刻准备着为国捐躯,上阵杀敌的人生道路——虽然直到双鬓斑白他仍壮志难酬。无论这些伟人的选择是否高尚,无论最终他们是否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只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选择,就应该义无返顾地走下去。——话题:在……的路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