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记叙文常用的写作方法(精品20篇)

导语:有志者事竟成,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可以收集一些高考作文素材大全,以应对考场上变幻莫测的题目,这样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提升文章思想的高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考写作素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浏览

4808

作文

1000

班主任工作计划具体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1525 字

+ 加入清单

班主任工作计划是每一名班主任教师在每一个学期开始之前都要完成的工作,班主任工作计划也是教学大纲中要求班主任必须要做好的功课。不过班主任工作计划分为不同形式,并不是要求写的意义,班主任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不同格式的工作计划。不过在我总结了很多的情况后,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分学期具体工作计划和工作计划两种。

1、具体工作计划的写法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不必像制订学期工作计划那样详尽。其基本结构有如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标题

第二层次:内容,即计划的正文

具体计划的正文,不必像制订学期工作计划正文那样详尽,一般地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教育活动内容。可用一句话表述。

(2)教育目的

(3)时间安排

(4)活动准备和要求。涉及较多人参加准备时,应列出负责人姓名。

第三层次:计划制订人姓名与制订日期

具体工作计划要简明扼要,可以提纲挈领地写。具体工作计划,既可用文字表达,也可以列表表述。列表形式内容:活动内容、教育目的、时间安排、活动准备与要求、完成情况、备注。

2、学期工作计划的写法:

学期工作计划没有严格,固定的格式,一般地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标题 即计划的名称

标题要写在第一行正中,标题中要把班级的名称、计划的主要内容、计划的时限准确地概括进去。如:《xx年xx班200x-200x学年度x学期班级工作计划》。

第二层次:内容 即计划的正文。

计划的正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前言

简述计划制订的依据,交代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本学期教育计划要求,概括、准确地提出制订本班工作计划的指导思想。前言的文字要简明、扼要。

(2)本班的基本情况与分析

本班的基本情况包括:本班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本班学生的特点及倾向性问题;学生家长情况及社会影响情况等。

本班情况分析主要包括:抓住全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正反两方面,对反面的主要倾向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的分析。做好分析工作的关键在于:深入地调查研究,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善于透过现象抓本质,分清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情况分析要求准确、简明。

(3)本学期工作目标

目标的提出,以准确的基本情况分析为依据,针对本班目前带有共性的、倾向性问题及发展要求提出目标。

工作目标要突出重点。一学期要抓的工作很多,不能件件平均使用力量,要抓主要矛盾,抓主要问题,以求举纲带目。

(4)主要措施

措施,即实现目标的具体活动安排。措施要具体;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要生动活泼、形式多样,为学生所喜闻乐见;要注重教育效果,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措施定了就要执行,不能执行的就不要写进计划。

(5)时间安排

为保证计划的切实落实,对具体的活动要安排具体时间,标明周次及起止月日,时间安排要注意与学校教育活动协调,相互配合、相互衔接。时间安排要注意科学性,一周内不能活动太多,要考虑学生的负担。时间要有预见性,如要在五月开运动会,班级前两周安排相应的活动为校运动会做准备。时间安排既可用文字表达,也可以列表表述。表内容包括:周次、起止日期、教育活动内容、具体准备工作、完成情况、备注。

第三层次:计划制订人姓名与制订日期。依次分行写在正文下方。

制订计划要留有余地。因为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工作计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调整、变更工作计划要经学校领导批准。

工作计划完成后,应一式两份抄清,一份交学校领导做检查、督促、指导工作用,一份留自己实施。

班主任工作计划对班主任教师来说,写出来只是一种形式,一种可以让人看的形式主义。班主任要做好的事情,就是按照工作计划中所写,认真努力的工作,帮助学生尽快的走出阴霾,让整个班级充满了学习上进的最好气氛,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在知识的海洋吸取更多的知识,这是最起码的,相信这样可以做的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年小升初作文指导:叙事文具体写作方法

全文共 1166 字

+ 加入清单

在记叙文我们一定要理清思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叙事具体写作方法,欢迎阅读。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在写记叙文的时候,我们要有条理性,先要想好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安排好记叙的顺序,不然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那么我们要怎么写才能让文章条理清楚呢

一、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三、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写作方法:展现环境烘托人物

全文共 88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的描写和自然环境的描写。下面我们来说说怎么通过展现环境去烘托人物

社会环境即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一 人都生活在一定范围内,身边的亊身边的人、特定的环境、特定的背贵,会对人造成不 同的影响。在刻_人物时,如采把这些社会环境交代清楚,就能够展示出人物生活的特定 社会背景,揭示出人物活动的特定历史背景。

自然环境是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自然环境描写是$章的 有机组成部分。在写人的作文中,自然环境的描写是作为人物活动的背贵存在的,它可以 制造气氛,衬托人物的悄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更好地突出主题思想。好 的自然环境的描写往往离情于最,情诰交融,随人写景,为人取设,人、贺融为一体,为 塑造人物形象、刻_人物性格更好地服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中就有大量的环境描写,而且逛出色的环境描写, 它为人物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芦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 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宵怕、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洱面对这浩浩荡满 的芦苇吋,就不再恐慌了。

在写人的文章中,运用晋物描写的目的是为更好地塑造人物,表现主题。丨对此’写作时要根据内容的猫要,有选择地进行环境描写。不能见到什么写什么,觅不能脱离中心大 段大段地写景。这种漫无目的的盲目写景,不会使文京增加文采,反而会界巧成拙,成为累赘,破坏了文竞的连贯性。除了明确目的外,在写贵时还应该注意一些问题:首先要选 择好观察的角度。角度就是指观察者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朝一定方向观望,看到的设物 就是自己应该描写的部分,观察角度一定要选好,由此决定描写贵物的正面还是侧面,全 景还是部分景。其次还要注意描写的顺序。或者按照设物本身的空间顺序,从上而下,从 下而上;或者按照观察者的移动顺序,移步换景;或者按照景物本身的变化进行描写。这 样文章层次分明,脉络淸晰、最后注意,平时应善于观察,观察不同季节、不同地点、不 同时间的景物,抓住其特征。在此骓础上,写出来的贵物才会逼真、感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记叙文的写作如何巧妙的开头

全文共 2951 字

+ 加入清单

记叙文是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重点训练内容,记叙文不仅应用范围广,而且是其他题材文章的基础,因此,写好记叙文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至关重要。人们往往对美的东西最感兴趣,对于优美的文章更是似醉如痴,拜读得手不释卷。

人之美,先显露于头部面貌,头部美了,才会吸引旁观者坚持看完整个身躯,所以“美人之美”头部之美,才是关键。一篇好文章的开头就如“美人之首”,开头写得好,则已拴住了读者的心,牵着了读者的鼻,吸引其往下看文,在读者的脑海中,此等文章印象必然深刻,赞美之辞必不少矣,真可谓“文章开头妙,印象自然深”啊。然而,文章开头怎样写才能扣人心弦,吸引读者,获得好评呢?

古人言之:“文无定式”,然又有式可循,文章类型有异,开头写法亦有所不同。以下所述招式,均为记叙文开头好的招式。

1.开门见山式

文章一开头,就点明题旨,即开笔入题,此为开门见山。

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是这样开头的:“我与父亲不想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便是开门见山:“我”思念父亲,最难忘怀他的背影,它凝聚着父子间深厚、真挚的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着全文。

如课文《秋魂》开头“人们啊,你可知秋天为何有一个丰厚的收获?因为它有着一个成熟的头脑。”这里“它有着一个成熟的头脑”就成为全篇的文眼,课文以此为纲,从“秋实”“秋色”“秋味”“秋风”“秋叶”“秋土”“秋景”七个方面来歌咏秋魂,文眼可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描形绘神式

文章在开头便描绘出主人公外貌神形方面的特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恰当的表达方式,描绘出主人公外貌神形方面的特征,此为描形绘神式。

有个女同学在写《向大家介绍我》这篇文章时就用了这种写法:

站在你面前的是个初二学生,个子较高,脸型圆圆的显得有些胖,一对不大不小的眼睛上横卧着两道浓眉;血色不多的嘴唇经常抿着,下唇常有着比上唇突出的倾向,显出一副永远也不服气的样子,黑发理得短短的像个男孩子——这就是我。

3.按埋伏笔式

文章开头叙述了一些使读者一见字句便知主人公后来境况的一种方式,比如要写一个不幸的母亲,开头便可这么写:

25岁时,一场不幸的车祸,夺去她亲爱的丈夫的生命,留给她的是无尽的痛苦和两个年幼的孩子。

读者一见开头片段,就会断定这个妇人在丧夫子幼的情况下,后来的情境会更加艰难,但为了把孩子培养承认,定会饱经沧桑,久经磨难,深深的爱子之情,崇高的母爱,体现于字里行间。然而,深深的慈母情换来的确实不幸的回报,真是太不幸了。

4.抒发情感式

文章开头时作者以饱满的激情,抒发出强烈的情感,或表达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或流露出人世沧桑之间的伤愁,或显示出壮志难酬的悲切,或抒发出对社会新人的赞颂。

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开头一段,作者以迫切的心情,用热情洋溢的语言抒发在朝鲜战场的深切感受,为全文讴歌我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境界,伟大的牺牲精神而营造了浓郁的情感氛围,使得全文情感凸现,令人动情,催人泪下。

5.欲扬先抑式

作者要达到称颂主人公的目的,开头便极力贬低主人公,说他这也不行那也不是,然后一百八十度转弯,从相反的方面,揭示出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品质。此种写法,即欲扬先抑式。一个学生在写《我的父亲》一文时,为了塑造一个因小孩子不争气,成绩顶差,于是恨铁不成钢,对自己小孩子要求非常严厉,后阿里终使小孩子成材的父亲形象,便成功地运用了这种方式。

我从小就恨我的父亲,父亲也同样恨我。

简短的两句,欲扬先抑,写出了“我”对父亲的恨,是因为父亲对“我”严厉要求,写父亲“恨”我,因“我”贪玩不争气。然而正是由于父亲对“我”的严厉管束,才使我改变了坏习气,学习进了步。这种开头式,可说妙极了。

6.对比映衬式

即开头运用对比手法,陈述两种于主人公截然不同的情状,来衬托主人公某方面的优良品质的写法。

如习作《美丽的朝霞》一文叙写了以为纤弱而勇敢的姐姐,未救一误入车道的小男孩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博爱之歌的感人肺腑的故事。开头是:“我常常到西边山头,看那美丽的朝霞。我站在这里,望着远方想念着你——姐姐……”小作者由绚丽的朝霞想到正值青春年华的姐姐,想到她如朝霞般美丽的品质,过渡自然而不露斧凿之痕。

7.由物及人式

开头写记者看到一件所叙述主人公有关的物品,睹物思人,从而引起下文对主人公事件进行叙述的一种写法。这种写法在追叙昔人往事时用的很多。有同学在写《卖豆腐的小姑娘》一文时,开头成功地运用了这种写法。

当我看到白嫩嫩的方块豆腐时,那位卖豆腐的小姑娘的身躯,就会从我的记忆深处跃现出来。

8.先闻其声式

指开头写主人公说的一句能表现主人公性格或心理特征的话,紧接着下文便是主人公出场内容,即先声后人的写法。鲁迅先生描写《故乡》中杨二嫂,《红楼梦》里王熙凤的出厂,就巧妙地运用了这种写法,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9.设置悬念式

文章开头叙写一些引起读者对主人公所从事件的发展和主人公命运满怀关切心情的语句,造成一种悬念。这种开头能激发读者急着往下看文的欲望,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如习作《“常胜将军”生死转》一文开头如下:“这常胜将军是何许人也?别忙,你且听我慢慢道来……”

这一开头很新颖有味,颇能吊人胃口,然后自然引出下文“常胜将军”生的威武,死的悲壮,并悟出一个道理“凡事都要慎重,来不得半点浮躁”。很值得借鉴。

又如课文《枣核》开头的“再三托付”“蹊跷”使人觉得如此牵挂一枣核简直不可思议,非要刨根揭底,看它个水落石出不可。

10.渲染气氛式

如习作《美,向我走来》记叙的是一位受伤的小女孩由悲哀、暴躁走向坚强的故事。文章这样开头:“秋深了,梧桐的叶子飘然而落,凄凉地在空中打着旋儿。天空是灰色的,空气冷冷的。偶尔飞过一只麻雀,传来的也是无奈的叫声……”极力渲染了一种感伤,映衬出下文中的主人公遭遇不幸后的落寞、悲凉。

11.巧妙诗句,活泼流畅

一些文质兼美的或蕴含哲理的诗句、名言、谚语等如果引得恰到好处,能为文章增色不少,世人眼前一亮、精神一振。语言亮丽优美的诗句能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如习作《春天如诗》开头顺手拈来一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是引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的名句,自然地引出如诗般的春天迈着轻盈的步子走来。蕴含哲理的名言名句则能使文章显得厚重、有高度。

12.娓娓道出,顺理成章

以一种平稳的语调讲故事般地和盘托出,不显得故弄玄虚,不突兀离奇,能使读者感受到亲切、宁静。这话总手法常用于记叙故事情节明显的文章中,如小小说、寓言、童话等,显得落落大方。读者便自然沿着作者的思路去感受、去思考。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发生的地点、菲利普一家家庭背景,娓娓叙写他们拮据的家境,初步揭出他们爱慕虚荣的性格特征,如此,后文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的故事情节顺理成章,耐人询问。又如课文《最后一课》《皇帝的新装》《盘古开天辟地》等。

13.挑起争端,初见端倪

“文似看山不喜平”。正如戏剧文学中的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生命,能揪住读者的心。根据内容的需要,可以在文章开头猛地摆出一个矛盾争端,造成石破天惊之效,使文章显得跌宕起伏,有波澜。

如课文《羚羊木雕》开头:“‘那只羚羊哪去啦?’妈妈忽然问我。”开篇便写出一种紧张气氛,显出妈妈的惊慌,“我”的惊吓,暗示了下文中的一场家庭纠葛,火药味浓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小升初作文叙事文具体写作方法

全文共 1158 字

+ 加入清单

在会写记叙文之前我们首先要学会怎么去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情: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在写记叙文的时候,我们要有条理性,先要想好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安排好记叙的顺序,不然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那么我们要怎么写才能让文章条理清楚呢

一、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三、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老人与鸽子文章中值得借鉴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在学习了老人鸽子这篇文章后,可以从这篇文章中的写作方法上看出有什么值得学习借鉴的?小编跟大家分享一下!

写作方法属于艺术表现方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首尾呼应(也叫前后呼应)、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老人与鸽子”,可以写出老人养鸽的经过,可以写成--------------记叙文!

写出“老人与鸽子”是最好的搭配,从正反面去分析,可以写成------议论文。

“老人与鸽子”,鸽子可以为老人寄信,写成---------------------说明文

“老人与鸽子”,可以写老人与鸽子之间的感情,写成-------------抒情散文!

如果你情感丰富细腻,你可以写成-----------------------------------------诗歌!-----老人与鸽子!

好啦,以上就是老人与鸽子这文章中值得学习借鉴的写作方法,有没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雅思写作介绍:it的实际应用方法

全文共 1880 字

+ 加入清单

一、引言

在看学生的雅思写作文章过程中,总会看到这样的文字,“College graduates are difficult to find jobs. ”,“Parents realise the needs of their children is extremely important. ”,“Students cannot focus on their study because of tiredness is a fact. ”, “Clearly, rush hours emerges in the early morning as well as early evening which is most busy in a day as a whole in London.” 这几个句子,虽然长短不一,结构不同,话题各异,但是,学生对形式主语it的驾驭能力的欠缺,是可见一斑的。

二、形式主语

(一)什么是形式主语

作为形式主语的it并无实际语义,是为满足语法上的需要,避免句子头重脚轻,它代替的是句子的逻辑主语。

(二)形式主语it所在的句型类别

1、作不定式的形式主语

(1)句型

It is + a pity/a pleasure + to do sth.

It is + wrong/right/wise/cruel/naughty/selfish + of sb. + to do sth.

It is + necessary/hard/important/difficult/possible/common + for sb. + to do sth.

(2)雅思范文写作实例

A. Beyond this, it is also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to use theaters and museums as the “social classroom" of culture and history education.

B. I think it is by no means pointless in any way to try to keep traditions alive with technology (Cambridge;3,;P162,;Task;2)

C. It is difficult to say who has the rightto judge whether children working is “wrong” or “valuable”. (Cambridge;3,;P164,;Task;2)

D. it is important to remember that need to develop skills other than intellectual ones and …(Cambridge;3,;P168,;Task;2)

E. Finally, I think that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remember that children need to relax as well as work. (Cambridge;3,;P168,;Task;2)

F. Because people interpret happiness for themselves in so many different ways it is difficult to give and definition that is true for everyone.(Cambridge;4,;P165,;Task;2)

G. It is quite common these days for young people in many countries to have a break for studying after graduation from high school.(Cambridge;5,;P165,;Task;2)

H. They may think that it is better to continue in a particular job or to do sth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a university course. (Cambridge;5,;P165,;Task;2)

据本人统计,剑桥官方的雅思真题(剑3—剑8)几乎每一篇Task2考官范文中,都有所使用,甚至在有的文章中出现三次之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文章结尾写作方法

全文共 1095 字

+ 加入清单

文章好的结尾大多是简练的、生动的、恰到好处的。那么我们在作文中如何做到有一个好的结尾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文章结尾写作方法,一起来看一下吧。

1、自然收束式。

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作文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分地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趋势结束全局。

2、首尾呼应式。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3、卒章显志式。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晴式”。如《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4、名言警句式。

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驿路梨花》结尾写道:“驿路梨花处处开。”

5、抒情议论式。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如《花市》的结尾写道:“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再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的结尾。

作文的结尾篇篇各异的,但也有其规律可循。上面的几种结尾方式仅仅只是一些常用的结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结尾存在于我们平时扎实的训练之中,存在于我们的“诗外之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小升初作文开头写作方法

全文共 1643 字

+ 加入清单

一篇文章有一个好的开头能影响到一篇文章的好与次,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小升初作文开头写作方法,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开头抒发真情实感

例:母亲,您是一股清澈的甘泉!我是一棵绿油油的禾苗;您是早晨的太阳!我是一株刚冒出嫩芽的小草;您是湛蓝的大海!我是一条小小的鱼儿……妈妈呀!请接受女儿的这份爱!作文的题目是《……笑了》,小作者写自己为妈妈做了一件事情,看到了妈妈欣慰的笑。在开头中使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直抒胸臆,赞美了妈妈,也表达了对妈妈的感恩之情。抒发了真情实感,打动读者并引起了下文。

二、开头突出文章中心

例:一直以来,我有一个高远的梦想,就是能挺起胸、昂起头,做一个成功者!然而,殊不知,没有洒下汗水的土地怎能收获丰收的喜悦?没有精心培育的大树怎能长得叶繁枝茂?只有坚持不懈、永不言弃,才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作文的题目是《成功其实离我们很近》,小作者在文章开头就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写出了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洒下汗水”、就要“精心培育”;只有坚持不懈、永不言弃才能成功。开头直接进入主题,使中心突出,读者读起来也容易抓住要领。

三、紧扣作文题目写开头

例:成功时,我会听到妈妈的声音:“孩子,你是我的骄傲!”失败时,我会听到妈妈的声音:“别灰心,下次一定行!”骄傲时,我会听到妈妈的声音:“你还可以做得更好!”……

作文的题目是《声音》,小作者紧紧围绕“声音”两个字开篇,“声音”一词出现三次,每一次还都直接写出了“声音”的具体内容。让读者感受到成长中的小作者在关键的时候总会得到来自妈妈的赞扬、鼓励、提醒的声音!显示了审题和遣词造句的能力。

例:生命是一段牵挂的行程,即使是一把伞,也是父母对儿女一份暖暖的爱。在人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是可以淡忘的,但是有些东西却无法忘却,譬如这生命中的伞。

这是一篇课外阅读《生命中的伞》的开头,作者紧紧围绕自己的题目中“生命”和“伞”开篇,强调了一把蕴含父母之爱的伞令作者终生难忘,开篇点题,引人深思。

四、开头渲染环境气氛

例:冬季,雪花翩然飘向大地,窗外是一个粉妆玉砌的童话世界,眼前是一片晶莹的白,我的思绪也如同轻灵的雪花,舞动起来。

作文题目是《财富》,小作者写了雪花纷飞的冬季里妈妈关爱自己的一件事,通过这件事感悟到伟大的母爱是一笔最大的财富。开篇描写了特殊的自然环境,渲染了气氛,为后文对人物的描写,事情的记叙做了铺垫。

例:夜好静好静,月光悄悄洒进我的房间,我躺在床上,想着白天的事情,久久不能入睡。

作文题目是《我做的对》,小作者写的是有一定朗诵水平的自己在朗诵比赛的复赛中被淘汰了,心情不好,但当进入决赛的同学需要帮助练习时,自己经过思想斗争,毫无保留地去帮助同学。同学在比赛中胜出,自己在分享别人的快乐的同时也慨叹自己做的对。文章开头只一句话,描写了“静静的夜”,“悄悄洒进房间的月光”,营造了一个恬静的夜晚,一如小作者“做对了”后那颗坦然、满足、平静的心境。

五、结合文章内容写开头

例:小时候,听外婆讲过吃到双黄蛋的人运气好、有福气,偶尔吃到双黄蛋的我总是高兴得不得了。前一段时间尽管我一直很努力,但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很是郁闷。最近,爸爸为我准备的早餐中总会出现双黄蛋,每次爸爸惊喜地把双黄蛋端给我看时,我就会拥有一份好心情,学习状态也越来越好。在我庆幸双黄蛋带给我好运的时候,我发现了爸爸为我“制作”双黄蛋的秘密……

作文题目是《这就是幸福》,小作者的这篇文章是写父亲为了调整孩子的心情,故意买小鸡蛋制作出“双黄蛋”给孩子吃,孩子发现了“秘密”后被父亲感动,也感悟到自己的幸运、福气与双黄蛋无关,自己的幸福是父亲用爱给搭建的。文章的开头将这件事的内容基本概括了一遍,令读者对文章的内容有所了解。

不管是作文本身,还是开头,都没有固定的写法,就看作者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各种重要的元素串联起来。有些人习惯在开头设置些悬念,有些人习惯开门见山点题……不管怎么写开头,都要符合文章的中心思想。大家根据小升初作文的具体要求,灵活运用吧,尽量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开头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求职信写作方法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求职其实就归纳为以下这几点

1.你得知这份工作的管道。

2.学历及职历的概要。

3.你的个性以及能力。

4.联络地点、联络方式,以及最后的感谢语等,但其实这里可以发挥创意的空间非常的大。求职信的诉求在于延续履历表的内容,更清楚的表现工作企图心、个性、特质等。另外,有时写些自己平时喜欢从事的活动来补充 履历也很。举例来说,你甚至可以这么写:「我工作时专注的耐力就是从钓鱼中培养出来的」。

求职信的书写诀窍

1.表现自我的个性及特质  建议使用积极正面的陈述方式。

2.文章不可冗长  控制在总共四段、每段五行以内。

3.前瞻性的气魄  具有勇于突破与开创气质的人是外商公司的最爱。因此并不需要对之前辞职的原委做太多的解释。

4.少用第一人称  为了避免流于自大与主观的缺点,尽量少用第一人称。

第一点---说明你从何处得知这个工作机会

这是最基本的部份。一般来说会将媒体广告的名称改用别的字体书写或用底线加以标记。在这个段落中也可加上你的「career goal」。

第二点---强调自己就是最佳的人选

这是最精华的段落。要依据求才广告的内容,将自己的能力及特色恰如其份的包装起来。不过在工作经验不足的情况下,要避免将自己吹嘘的过分离谱。

第三点---在结尾部份注意应有的礼貌

最后的部份建议要以「感谢对方在百忙之中阅读这份履历」,并且「诚挚的期望能得到面试的机会」、「希望有荣幸能为公司效力」这样的句子作为结尾,让主管留下好的印象。

一定要记住:撰写求职信是基本常识,否则你的求职行动可是不合格的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记叙文开头写作技巧

全文共 13998 字

+ 加入清单

一、什么是记叙文

对中学生而言,记叙文是一种比较熟练也比较容易掌握的文体。然而,我在阅卷中也常常看到文体感不强的记叙文。例如1994年的高考作文,要求以“尝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可是,有不少文章或叙议并重,平分秋色;或议论过多,喧宾夺主;或叙少议多,本末倒置。据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点的粗略统计,该省20万考生中,不符合文体要求的有3%之多。有的考生,其选材的眼光就决定了他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记叙文。例如,有一位考生,写同学到“我”家来玩,因为父母不在家,“我们”就自己“尝试”着包饺子,一篇700多字的文章,用了23个“再”字:先弄一点面粉,再加水,再揉,再搓,再擀成饺皮……先把菜剁碎,再加一点盐,再加一点酱油……尽管文章也是有头有尾,清楚完整,但却很难说是一篇记叙文,而是比较典型的“怎样包饺子”的程序说明文。当年,许多写“尝试”着做一个物理实验、化学实验,“尝试”着解剖一只青蛙、一条鲫鱼的作文,严格地说来都不是记叙文,而是说明文或应用文。

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形象思维的手段,通过叙事、记人、写景、状物等来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二、记叙文的特点

1. 创造性

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记叙文虽然不像文学作品那样,对生活现象进行集中概括,通过典型形象来反映生活;而是常常选择日常生活中的那些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亲自体验过的生活内容作为写作的材料;但是,这决不意味着作者可以把现成的生活材料照抄到文章中去,决不意味着作者不需要对生活材料进行加工改造、提炼生发;相反,这是把生活材料转化成文章的必不可少的“工序”。这种加工改造、提炼生发的过程,包含着作者大量的创造性劳动。以写作成品形式出现的记叙文,不可能是客观生活的翻版,也不仅是作者心灵的视像,它是饱和着作者心血的精神产品,是作者心灵和客观事物遇合所孕育出来的创造物。其次,记叙文是用语言文字作为传达的媒介的,从本质上看,记叙文就是某种经验(外在世界的人、事,内在世界的思想、情感等)的陈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叙述,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语言文字无法代替真实存在,语言化了的世界就不再是真实存在的世界本身。将真实存在转化成语言文字的工作,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第三,把真实存在转化成语言文字可以有千万种不同的方式,选用哪一种方式,即最后完成的文章是何种模样,其中必然包含着作者个人心灵的运作。因此,任何记叙文总是不可避免地带有作者个人心灵的色彩,正如苏联作家秋切夫所说:“我在一切之中,一切之中都有我。”所以,我认为,尽管记叙文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但这种反映,又总是和作者个人的创造性劳动结合在一起的,是通过作者个人的创造性劳动来反映的。

用语言文字把生活材料转化成记叙文,本身就包含创造性因素在内,如果在转化的方式上能够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其创造的程度就愈高。所以,写好记叙文的关键,一是要选择新颖的材料,二是要采用新颖的写法。

2. 形象性

议论文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断、推理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它在许多具体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抽取共同的特点,而把产生这些认识所依赖的一个个具体的个别的表象留置在作品之外。记叙文则恰恰相反,它往往抓住具体的个别的事物“做文章”。所以,它以叙述、描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即使偶用议论,其目的也是为了“画龙点睛”,并且也往往是在画好全龙以后,才去轻轻一“点”。在这里,“龙身”是主体,是基础。记叙文要靠具体的形象去感染读者。叙述,必须清楚地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以及具体的发展过程;描写,必须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触其物,如食其味,历历可感,如在目前。在记叙文写作中,创造场面是最基本的手段。因为说到底记叙文总是要在纵横两个方面来组织结构,纵就是时间的延续,横就是空间的展开,而场面就是对人或物在特定的时空中存在或活动状况的描述。只有组织起一连串的场面,记叙文才能获得生动具体的形象感。

所以,那种连贯、整一、富有动态感的材料,是记叙文最需要的材料。对短小的记叙文来说,就更是如此。那种千里来龙,百年纷争式的材料,不是记叙文的好材料,记叙文需要的是缩时间于一瞬,寓空间于一隅的短小精悍的材料。

3. 情趣性

从格调上来说,记叙文不像议论文那样庄重严肃,也不像说明文那样冷静客观,它追求的是以情动人,以趣逗人。从选材方面来看,记叙文并不要求一定要选择重大题材,而往往是从日常生活中选择富有情趣的凡人小事,作者往往通过对凡人小事的记述,来寄寓自己的感情,来表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的某一侧面。从表现手法方面来看,记叙文追求的是引人入胜的表达效果,它要求把写作内容表现得曲折生动,意趣盎然。有时,记叙文也传达作者对某种事理的认识,但是,它一般不展开直接的议论,而是把这种认识潜藏在具体的生活画面之中。它通过具体形象的描绘,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从情感、情趣方面去晕染读者,让读者用审美的眼光去领悟作品的意蕴。

在写作记叙文的时候,写人,最好要选择那些内心情感丰富复杂的人物作为描写对象;写事,固然要注意事件本身的脉络,但更要注意流荡在事件中的情感线索,特别要注意选择富有情感内涵的细节来充实、丰满事件的血肉;写景、状物,固然要注意准确地描摹景物的外在状态,但更重要的是,要写出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化合”。

三、写好记叙文的关键:选材

写好记叙文的关键是选材,选到了一个好的材料,文章就成功了一半。那么,什么样的材料才是记叙文最需要的材料呢?

1.要选择有较强的情感内涵的材料

老舍先生说过:“小说是情感的记录,而不是事实的重述。”记叙文写作也是如此。事件,线索等等仅仅是记叙文的表层结构,其深层结构是充溢其中的情感内涵。事件、线索等等仅仅是承载情感内涵的框架,真正感动人的是蕴含在框架中的情感。为什么有的文章看起来也是有头有尾,清楚完整,但就是清淡无味,不生动,不感人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其中缺乏深厚的情感。在“记叙经历”的文章中,最好要选择富有情感内涵的经历。那些没有情感内涵的“经历”不是记叙文的好材料。把一次一般性的大扫除的经过记叙得再详细,把一次实验课的过程描写得再具体,把一次郊游的经历写得再热闹,如果其中不流淌在真挚的情感,也是不可能动人的。因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语)。

1988年的高考作文题是《习惯》,文体不限。这与近两年的话题作文有点相似。当年不少写记叙文的考生都选择了写老师。应该说,这是一种比较聪明的选择。因为阅卷的是老师,写老师容易博得好感。然而,写老师的什么呢?不少考生都是这样写的:到了晚上,某老师又习惯性地坐到了窗前的书桌旁,照例开始备课、改作业。这样的材料其实没有什么写头,因为它只是在表扬老师的敬业精神,在情感上没有什么特别的动人之处。试想,一位老师晚上不去备课、改作业,而是去跳舞、搓麻将,会是一位好老师吗?可是,有一位考生的选材却不同凡响,他写道:新学期开学了,王老师又像往常一样来到了学校,当他快到教室门口时,突然想起自己已经退休了。于是,只好悻悻地回了家。第二天一早,他又准备到学校去了,但这一回他记起自己已经退休了,他应该在家“挎垮篮子,生生炉子、抱抱孙子”了。可是,他在家里犹如芒刺在背,坐立不安,什么事也干不了。他老是惦记着他的学生。于是,他又来到了他任教的教室旁。他要看一看他的学生。然而,他又怕影响正在听课的学生。于是,他蹑手蹑脚地来到了教室的窗下,躲在那里听学生上课的情况……这样的选材就要高明得多了。因为这个材料中饱含着王老师对学生的梦萦魂牵的一腔深情,这是一个老教育工作者挥之不去、无法排解的对教育事业的真情。这样的选材与晚上备课、改作业,不是一个精神等级,不可同日而语。由此可见,只有那些饱含情感内涵的材料,才是记叙文真正需要的材料。

那么,在“记叙经历”时,可以写哪些情感呢?

从程度方面来说,可以写温情、热情、激情等等;从类属方面来说,可以写亲情、友情、爱情等等。要把文章写得激动人心,要使文章具有较强的情感冲击力,在选材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写那些人人都能感知、体会的人之常情。情感虽然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在感觉,但是“人同此心,情同此理”,这就是情感具有可体验性的生理、心理基础。有许多情感内容是人们共有的,共通的,传达这样的情感,就会激起别人的共鸣,就会使人感动。例如,1999年江苏的高考优秀作文《伤心儿女》一文,写三个不孝儿女,在母亲的弥留之际,不是给母亲留下最后一点安慰,而是通过移植母亲的记忆,寻找母亲的遗产,然而,他们在母亲的记忆中,却看到了母亲的艰辛,母爱的伟大,母亲的忍辱负重,看到了自己的丑陋。母亲的记忆,荡涤了不孝儿女灵魂深处的污垢,于是,他们的灵魂也得到了升华。对父母的孝顺,是埋藏在中华民族心灵深处最深厚的感情,写这样的内容,最能激起人的共鸣。这篇作文,在阅卷现场就使许多阅卷教师感动得热泪盈眶,在媒体发表以后,又广为传诵,被视为当年全国高考的最佳作文。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它所传达的情感打动了千千万万人的心。

(2)要写那种超出常规的强烈的反常合道的情感。有时候,人物的所作所为与一般的人不一样,似乎不大正常,但这种反常的行为中往往包含着强烈的情感。这种情感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往往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例如,上面说的那位退休的王老师,在一般人看来是有点不大正常,这么大年龄了,居然蹑手蹑脚躲在窗户下听课。但是,正是从这反常的举动中,我们看到了他对学生执着的爱,看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痴迷,并对他产生了崇高的敬意。相反,那种一到晚上就坐到窗前备课,改作业的老师,正因为他们的合常、平常、正常,反而激不起我们情感的涟漪。当情理冲突,必须舍理取情的时候;当正确与正确之战,必然要舍弃一方,形成悲剧冲突的时候;当人物对某种事物痴迷、执着到难舍难分而与常规的做法不一样的时候;情感就开始动人了。《灌园叟晚逢仙女》中爱花如命的“花痴”,《聊斋志异》中的书痴、石痴、鸟痴、情痴,都是这方面的典范,我们应该从中得到启发。

(3)情感要能产生振荡和分化。文似看山不喜平,那种一览无余的、直线发展的情感,缺少回环蕴藉的美感,很难使人产生情感的激荡。因此,在描述情感的时候,要尽量展示情感的曲折和波澜,一步一步把读者引入情感的旋涡。

2.要选择有较深的主题潜能的材料

所谓主题,是指文章使用的材料所蕴含的基本意义以及作者通过对材料的思考、体验所传达的基本思想和评价。前者是主题的客观性,也就是说,这种基本意义是材料本身所固有的;后者是主题的主观性,是指作者对材料内涵的洞见开掘。主题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结合。所以鲁迅先生要求“选材要严,开掘要深”。选材和立意是记叙文写作中两个重要的环节,他们处于互相影响的联动状态。材料选得好,为开掘主题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主题的开掘和深化,又反过来制约、促进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就选材这一环节而言,和选择矿点的道理是一样的,矿藏的深厚度如何,质量如何,有无开采价值,这都是打井前需要认真考虑的。有些考生在选材时往往只考虑是否切题,却很少考虑材料的主题潜能,正如鲁迅先生批评的那样:“将一些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这样的文章当然不可能获得高分。有时候,同一材料,在不同的作者手里,可以写出主题深浅不一的作品。但是,也有不少材料,本身并不具有什么内涵,无论你怎样妙笔生花,也很难开掘出多深的主题来。这就提示我们,在选材的时候,一定要事先估测一下材料的主题潜能,看看它们有没有可开发性。

举一个例子来说吧。1994年的高考作文《尝试》,不少考生写的都是尝试着学骑车,学游泳,学烧饭做菜,学干农活等等。这样的材料固然也切题,却没有什么可以深层开发的主题潜能,充其量也就是告诉人们“只要去尝试,就可能成功”的道理。而这样的道理是人们共知的常理,是相当肤浅的,它并没有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和新的启示。这是材料本身的局限。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具有丰富的主题潜能的材料呢?

(1)要摒弃老套的选材思路,开拓选材的视野。比如,写《灯下》,就不要只是想到自己或别人在台灯下刻苦读书;写“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就不要只想到不劳而获地去移植名人的记忆。这一类老套的材料本身的主题容量就很小,当然更谈不上新意了。其实,每一个题目,每一个话题,可写的材料很多。就拿《灯下》来说吧;灯,可以有电灯、油灯、路灯、探照灯、聚光灯等等多种多样的灯;人们在灯下也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事。“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本来就是一个开放性极强的话题,可写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为什么非要去一窝蜂地移植别人的记忆呢,可不可以把自己的记忆移植给别人呢?为什么非要去移植名人、伟人的记忆呢,可不可以移植普通人的记忆呢?移植了别人的记忆,人物双方会发生些什么事呢?……一旦把思路打开,选材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当年,有的考生要把自己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的美好记忆移植给自己从来没有出过门的奶奶,让她也体会一下祖国美好河山的大好风光;有的考生要把自己看到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的记忆移植给从小失明的“小弟弟”;有的考生要把自己聆听美妙音乐的记忆移植给从小失聪的“小妹妹”。角度一变,境界全出。

(2)要善于从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发现具有丰富内涵的材料。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当然不可能太丰富,但是,“对于我们来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语)。其实,具有丰富内涵的写作材料无处不在,关键是作者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也正因为中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够丰富,就更需要从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去发现有意义的材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愈是能从细小的生活现象中发现深邃的内涵,其作品的质量就愈高。“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这是艺术的高致。2001年江苏的高考优秀作文《一毛钱与诚信》,从微不足道的一毛钱中看到了诚信的弥足珍贵,看到了道德的巨大力量,这样的选材是独具慧、颇有新意的。

(3)要处理好虚和实的关系。中学生写记叙文,大多数选材都比较实,都是实实在在地叙述、描写。其实,最具有主题潜能的材料,往往是那些具有象征意蕴的事物。如《白杨礼赞》《荔枝蜜》等都是运用事物的象征意蕴来拓展作品的主题的。因此,我们在选材时,不仅要注意那些写实性的材料,也要注意那些具有象征意蕴的材料。象征的事物往往能使作品的主题具有多义性、多层性、多向性,从而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使作品产生特有的艺术魅力。像《门》《坡》《风》这样的题目,就既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象征的,当然也可以是二者结合的。有时候,在总体写实的情况下,选择一些具有象征意蕴的事物穿插其间,也能使作品荡出虚神,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3.要选择有有初步形式意味的材料

在考虑记叙文选材时,许多考生往往只注意材料内部方面的某些因素,强调选材要积极健康、典型生动等等。这固然不错。但是,如果忽略了记叙文的形式规范对选材的特殊要求,就会造成文体感不强,记叙文的文体特征就会因为选材不当而显示不出来。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记叙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点主要就表现在选材上。

那么,记叙文本身特有的形式规范,对选材有哪些要求呢?概括起来就是三点:连贯、整一、动态。

(1)整一。整一,就是记叙文的材料必须相对集中。这种集中,不是要求作者像写议论文那样围绕中心(主题)选材,而是要求围绕记叙文自身的内部要素选材,或集中于人物,或集中于事件,或集中于环境,这也是记叙文内部又可以分为写人、叙事、绘景等类型的原因所在。议论文是旁征博引,运用零散的、片断的材料来证明中心论点,它是在观点与材料统一的原则之下,靠理性的辐射来集中材料;而记叙文则要靠自身的时空关系来凝结材料。在写作训练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记XXX》 之类的作文,但是,这类作文往往不像记叙文而更像议论文,其原因就在于作者在选择材料时运用的是议论文选材的方法:为了证明xxx具有某种思想品质,于是就从XXX 的生活经历中选择出与这种思想品质有关的“二三事”。其实这正是议论文中的例证法。用这种方法来选择材料、记叙经历、刻画人物,其事件往往是凌乱的,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是浮浅的,主题也往往是直露的。在1999年的高考作文中,运用一连串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排比段来展开记叙的文章,之所以文体感不强,显得松垮,散乱,其原因也就在这里。

(2)连贯。连贯,就是要求记叙文的材料,最好是截取现实生活中连续发生的片断。当然,在具体描写的时候,可以有详略,疏密等。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记叙文的一个重要因素:时间。在记叙文中,要始终潜藏着时间的暗流,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把叙事作品称之为时间的艺术。在议论文中,也往往要叙事,但是,它所叙之事,往往是拧去了时间的抽象的说明性格或主题的例证。无论是整篇的议论文还是作为例证的叙事片断,时间往往消解在议论的逻辑展开之中,它所使用的材料,也没有时间序列的具体要求。

在充分认识到时间在记叙文中的重要作用以后,又必然引出记叙文的另外两个要素:原因和结果。我们强调时间序列在选材时的重要作用,并不意味着一切具有时间序列的“流水账”都可以作为记叙文的材料,相反,只有在时间序列中包含着“价值”的材料,才是记叙文需要的材料。这里的所谓“价值”,就是伴随着时间演进的因果裂变。福斯特曾经打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这叫做“时间生活”,没有入文的价值;国王死了王后也伤心而死,这叫做“价值生活”,就可以入文了。由此可见只有伴随着时间的演进中,产生一系列因果裂变的材料,才是真正适合写记叙文的材料。至此,我们可以说,所谓连贯,不仅仅包含着时间的连续,而且也包含着因果关系的连缀。

(3)动态。动态,就是要求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在动态流程中表现某种主题。因此,只有那种具有动态感、过程感的材料才是记叙文真正需要的材料。从本质上看,叙事都是对已经过去了的事情的追述。但是,这种追述,在不同的文体中有不同的方式,在说明文中,运用的常常是“一般现在时”;在议论文中,运用的常常是“一般过去时”;而在记叙文中则常常要把它转化成“现在进行时”。

我们说,记叙文的真正中心是人,但是,决不是用二三事的例证法就可以把人写活的只有把人放到动态发展的人生中去,放到人的历史性展开的过程中,才能展示人的丰富生动的性格。即使是在写景状物,主要表现空间关系的游记之中,也只有写出诸如曲径通幽、移步换景、豁然开朗等动态景观,写出人与自然景物的沟通、交流、融合等等,才能带来艺术的美感。这也正是静止的介绍景物的导游图、说明书与散文、游记的区别所在。在议论文中作为例证的叙事片断,只要交代人物做过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而在记叙文中,则不但要写出人物做什么,更主要的是,要表现人物怎样去做(动态)。在导游的说明中,主要是交代那里有什么(静态);而在记叙文中则主要描写“我”在那里看到了什么(动态),它在“我”心里引起了什么反应(动态),“我”的行为引起了别人什么反应(动态)。

选择具有动态感的材料,还要注意,动态发展的流程最好是波浪式的,而不是直线式的,因为那种直线式的事件、直线式的情感缺乏回环蕴藉的美。“文似看山不喜平”,在那些优秀的作品中,我们总会感到,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内在情感、事件的发展过程,总是曲曲折折地向前发展的中国古代小说中的那些三迭式情节,如三打祝家庄、三顾茅庐三打白骨精等等,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我们应该从中得到启发。

[佳作示范]

好 奇 心

2008年 江苏考生

在那个不寻常的中午,在她坚定地迈出每一步时,阳光碎了。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每个女孩都是天使。但当我第一次看到她时,我觉得她不是。

她是那个坐在教室角落里的女生,不美,而且她只有一条腿。也许正是因为这,我的好奇心才会像雨后的小草一样“嗖嗖”地长了出来。

那天的阳光好像格外刺眼,中午放学后我走得迟了点,刚好看见她拄着拐杖缓缓地走向楼梯。这时,我的好奇心告诉我:为什么不跟过去看看她怎么下楼梯呢?于是,我悄悄地跟了上去。

只见她拄着拐杖艰难地走下楼。楼梯并不高。但对于她来说每一步都是一次挑战吧!她先将拐杖拄在下一级台阶上,再用腋下顶住拐杖,用力地将那条独腿挪到下一级台阶。我看到她的双手紧紧抓住拐杖,手上的青筋清楚可见。

这时,我的好奇心不但没有减退,反而更加强烈了。不知是谁将吃剩的香蕉皮随手扔在了楼梯上,大概是想恶作剧吧!不知道她会不会注意到,我屏住呼吸看着她艰难地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近了,近了……

她要做什么?只见她一手抱住栏杆,一手将拐杖放下来,接着,她蹲下身……她,竟将香蕉皮捡了起来。我的好奇心仿佛一下子被击碎了。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恶魔,站在这个角落,阴险地看着这样一个天使走进危险。

阳光透过窗射进来,我仿佛一下子被照亮了。我不再好奇她会怎样走下楼梯,赶紧思考怎样去弥补我的好奇犯下的错误。

于是,我飞快地朝她走去。她正努力着站起来。也许是因为太累了,她怎样努力都没有用。这时,我伸出手想把她拉起来。她抬起头,用疑惑的眼神望着我。我轻轻地对她微笑,她便也微笑着将手递给我。于是,我就这样扶着她走下了楼梯。虽然,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但我却从她手心的温度中感受到了来自她内心深处的温暖。这温暖慢慢地将我融化,将我的好奇心融成了一颗有爱、有温暖的心。

走出教学楼,她微笑着对我说:“谢谢。再见。”接着便向路边的垃圾筒走去,她小心翼翼地将香蕉皮扔进垃圾筒,然后又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出校门。耀眼的阳光洒在她瘦小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她变成了一个天使。只不过她是一个单翼的天使。她头顶上的隐形的光环温暖了我的心。

我站在金急雨的花树下,将那颗好奇心小心翼翼地放进心中的角落,用她给我的充满爱的心温暖自己。

评析

我已经好久没有看到写得这么精彩的记叙文了!见多了粗糙的叙述,俗套的描写,读到这样的开头:“在那个不寻常的中午,在她坚定地迈出每一步时,阳光碎了。”我禁不住陡然一惊,我预感到:好文章要来了!

果然,每一处描写,都是那样的细腻、真切,每一处心理的变化都是那样的自然、动人,每一句话都是那样的耐得起咀嚼、品味。请特别注意文中关于“阳光”的描写,在阳光的映衬下,文中的许多描写,都成了诗,成了画,成了美的精灵!

写人,固然要写人物“做什么”,但动人处往往在“怎样做”。

请仔细体会以下的细节描写:

只见她一手抱住栏杆,一手将拐杖放下来,接着,她蹲下身……她,竟将香蕉皮捡了起来。我的好奇心仿佛一下子被击碎了。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恶魔,站在这个角落,阴险地看着这样一个天使走进危险。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这个细节?“她蹲下身……她,竟将香蕉皮捡了起来。”这一句中的“……”和“,”隐藏着“我”怎样的心理过程?

好 奇 心

2008年 江苏考生

坐在我前桌的那个人竟然没来参加考试?!看着前面空荡荡的座位和那空白的答案纸,我的好奇心蠢蠢欲动。

她(他)是因为害怕吗?

如果是这样,我只能表示理解但并不赞成。我们这一届是江苏高中课改的第一届,放在科学实验中也就和“小白鼠”差不多,从教材内容到考试形式都是全新的,从老师到学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真正信心百倍的能有几个呢?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就临阵脱逃。高考固然可怕,但仔细想想,高考也是可爱的。它意味着我们终于能和数不清的作业、上不完的晚自习和考不完的试卷说再见了!我们终于能以最公平的方式和同龄人展开较量,证明自己的实力了!毛主席说得好,“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所以对于高考,今朝的咱们不用怕!

她(他)是因为复习太认真而病倒了吗?

如果是这样,那真的太不值得了。高考对于我们这群人来说是很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直接决定了我们未来五六十年的生活质量,很多家长都把高中生活说成是“辛苦三年,幸福六十年”,但高考的成败并不代表一切,上大学是一条出路,不上大学也照样有很多创造美好生活的选择,“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古训永远都不会过时。所以,何必为了一次高考把自身给搞垮呢?高考诚可贵,健康价更高啊!还是咱毛主席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她(他)已经被某所著名院校提前录取了吗?

如果真是这样,我只能说:“太羡慕了!”上学期,我们班也有一位同学被南大录取了,当时那个轰动啊,真是无法形容。班上同学都羡慕得有点儿嫉妒,拼命吵着让那人请客,后来还是“老班大人”结束了这场骚乱,以每人一块德芙巧克力收场。要是我前桌的这个人真的被提前录取了,我倒挺幸运的,兴许还能沾沾她(他)的仙气,最后也能上一所重点大学,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唯心主义思想啊?

去年有部特火的电影,叫《好奇害死猫》,说的是好奇心毁了一个家庭。不过今天,在这个考场上,好奇心帮了我一个大忙!顺利完成了这篇命题作文。要是有幸能拿到不错的分数,我一定会对身边所有的人说:“好奇心真是个好东西!”

评析

在紧张的考场上,作者居然注意到前面有一位缺考的考生,于是激发了自己的好奇心,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成就了这样一篇奇文。

文中关于为什么缺考的三种揣测,来自活生生的高中生活,个中滋味,甜酸苦辣,既自然真切,充满了生活的质感,又写得轻松活泼,幽默诙谐。能做到这一点,靠的是平时对生活的体察,靠的是从容和自信的心态。

仔细体会,本文绝不是简单的“灵机一动”,而是长期积累和妙手偶得相结合的成果。

从本文中我们应当得到这样的启示:写作的素材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关键是要善于体察。文中富有现场感的“前面空荡荡的座位和那空白的答案纸”,以及关于缺考原因的三种揣测,无不来自于作者对生活的体察。而我们的许多考生,被沉重的书山题海压得连喘气的工夫都没有了,感觉器官也迟钝、麻木了,对书山题海以外的事物,甚至对与自己紧密相关的生活现象也变得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触而不觉了,哪里还有什么“好奇心”呢?闭目塞听,麻木不仁,哪来写作的素材呢?身在宝山不识宝,也只能空手而归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开发五官,永远保持一颗敏感而活跃的“好奇心”,拥抱生活,体察生活,才能接纳写作的源头活水。

让我走远看看你

2008年 湖南考生

我是你生命的延续。命运的精灵在我出生之日起便用血缘的长绳将我和你绑在一起,挣不脱,扯不断。我们紧紧相伴十八年,却因置身太近,使我在这十八年的晨光与黑夜感受不到我们之间真实存在的温暖厚重的那个字。

以后啊,让我走远看看你。

很小的时候,别的孩子还被全家捧在手心的时候,别的父母还小心翼翼地牵着孩子过马路的时候,你把我带到游泳池边,用命令的口吻说:“下水。”几岁的孩子,即便在浅水区也不及水深的高度,怎么敢走向那未知的恐惧?你没法向我说明求生技能的重要,狠心扔入水中,且拦住急欲下水救援的哥哥半分钟,任那么小的小孩子在水中挣扎、叫喊、哭泣。那是如死亡般恐怖的记忆。让我在那么近的距离里深深怨恨着你。然而,当十岁的我被教练一眼相中,加入县游泳队的时候,当独自去海南潜水却中途弄掉氧气嘴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这一技之长竟如此有用,而此时,我已经远离了你。

小学的时候,别的孩子还举着棉花糖坐在单车后座的时候,别的父母还做好可口的饭菜为孩子端上桌子的时候,你配了一把亮闪闪的钥匙挂在我胸前,随口叮咛:“靠着右边走。”于是,长长的20分钟的路程,一个刚上一年级的丫头片子,便这样一点一点学着自己走了。因为步行,每天要早起10多分钟;因为步行,每天要晚回家10多分钟。回家后,没有炊烟,没有人声,先做作业,等父母回来。你永远不会觉得一个人呆在家里是多么恐怖的事,自强如你,只会觉得那是天经地义。那是如粗布般灰暗无光的记忆,让我在那么近的距离里深深怨恨着你,然而,当四年级的我便能独自骑车去上学的时候,当12岁的我便一个人走南闯北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的自立竟如此超人,而此时,我已经远离了你。

初中的时候,你调去外地,留我一人在家读书。妈妈尚且每周回来一次,而你,即使我过去,也未必能找到时间陪我。好强如你,只是在偶尔见面时责备我的功课,那是如羽毛般苍白无力的忘记,让我在那么近的距离里深深怨恨着你。然而,当我顺利考入重点中学的时候,当我在高中亦能平平稳稳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严厉竟能如此激励一个人的成长,而此时,我已经远离了你。

今天早上,你又骂骂咧咧地责怪我不会买圆规,硬是自己上街重新买回一个最好用的,亲自送到教室,然后转身离开。我站在远处看着你,和近距离的相处不同,我突然觉得你已苍老一个世纪。

父亲,我亲爱的父亲,过去的十八年,我们相离得太近,因而感受不到爱的存在,那么以后,让我走远看看你。看看你是如何用自己坚实的臂膀为自己的女儿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评析

2008年,湖南的高考作文题是这样的: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诗句。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觉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本文作者准确地理解了命题的意图,紧紧扣住材料中有关“距离”的提示,写出了在“近处”看父亲和在“远处”看父亲的不同的体会和感悟,文章的内容切合题意;文章记叙了“很小的时候”、“小学的时候”、“初中的时候”与父亲在一起的时候感受到的父亲的严厉和自己的怨恨,以及“远离”父亲时才体会到这些特殊的教育方法所带来的好处。全文线索清楚,内容充实,语言流畅。

文章最后,父亲为自己“买圆规”这个细节以及自己站在远处看父亲的感受,不仅与全文的内容相扣相合,而且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仔细想想,本文的几个主要片段,也就是《我的父亲》之类的文章中常见的内容,但是却被作者用到规定性很强的试题中来了,而且非常切合题意,其中的奥妙在哪里呢?这就是我多次讲过的“语言周旋”“拉一拉,靠一靠,扭一扭”的技巧。你看,从文章的题目“让我走远看看你”到文中每写一事都反复强调“让我在那么近的距离里深深怨恨着你。”“而此时,我已经远离了你。”作者在“拉、靠、扭”上用了多大的力气!

把本文和2006年湖北的高考优秀作文《三生有幸遇上你》结合起来阅读,想一想,同样的材料,怎样转化运用到不同的题目中去。你学到一手了吗?

三生有幸遇上你

2006年 湖北考生

前生,今生,后世,这三生我所有的幸运都只是能够遇上你。——题记

佛说,因果有缘,千百年的轮回皆由缘而起。我想,上辈子也就是前生,我一定是千万次的回眸,亿万次的寻觅,才能在滚滚人流中遇到了你,惟一的你!

我是一个受命运诅咒的孩子。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上天就带走了我的妈妈……一个熟悉的身影,眨眼间消失了,那种感觉,那种心痛贯穿了我的整个生命。从此,我变得敏感多疑,寡言少语,心灵封闭,没有安全感,缺少人情味儿。

我以为我会一直这样生活下去,与空虚相伴,与孤独同眠。然而,三生有幸,我遇见了你……

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你,是在那个微凉的晚秋,枯黄的叶子漫天飞舞的时候。你作为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出现在我的视线里:微胖,短发,一身黑色衣服,笑时给人温暖,不笑时给人一种严肃。那时,我已习惯于独守自己的心灵世界,不容外人涉足,那是伪装到最后的坚强,也是不容任何人去打破的宁静,对你也没有任何多余的感情。

奇怪的是,你并未因我的冷漠而忽视我,还让我当了学习委员,掌管班上大小事务。一有机会,便表扬我,一有时间,便找我谈心,鼓励我多与人交往,不断地教我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你心疼我,我知道,可是,我心里的冰块是那么牢固,那么寒冷……

时光在你的关心和我的冷漠中如白驹过隙,一晃三年过去了,我离开了你,升上了重点初中,与你的联系少了许多,但是,你始终没放弃过对我的感化与疼爱。

几年如一日,你对我关爱有加,问寒问暖,情浓如水。

中考前的那个下午,我记忆犹新。你托人送给我一封信,看到信封上的熟悉笔迹,我感受到世界上最美的亲情:加油,好好考,我始终相信,你是最棒的!我的眼泪潸然而下,心里有股暖流在涌动,我仿佛听见了自己心里的冰层开始破碎的声音,我不禁笑了,这是妈妈“走”后,我第一次幸福而快乐的微笑。

考入县城重点高中后,我们学校与你家的距离更远了,但我们的心更近了。你时常拎着水果来看我,给了我全部的母爱。

你的信笺和电话成了我温暖的源泉,你的看望和谈心成了我愉悦的家园,你的汇款和米菜成了我幸福的粮仓,在我渴望的时候,你是春天般的及时雨。

高考临近,你发短信来说:“孩子,亲爱的:你要认真复习啊,好好考试,我一直认为你是最优秀的孩子!”老师,你不知道啊,我又一次落泪了,你老是惹我哭,惹得我激动地哭,惹得我高兴地哭……

今天是六月七日,高考的第一天第一科。此时,我想,你肯定捧着保温盒站在考场外,因为你说过,离这儿再远也一定来送考。今天不知为什么你来晚了,是拎的东西多了,还是堵车了?是节约车费步行艰难,还是走错了路?……如果你现在已经从百里之外赶到了这儿,我真的很想跑到考场外,拥抱你,亲吻你,对你说一声:“我想叫你一声妈,老师!”

妈,我三生有幸遇见了你,虽然你并不是我的亲生妈妈,但你满足了我对母爱所有的希望,妈,我爱你!是你教我懂得爱,懂得生活,懂得追求。上帝是公平的,它带走了一个亲妈,却还给我一个伟大的母爱!

三生有幸遇见你,希望我还有下一个“三生”,再下一个,生生世世,永远有幸与你相见!

妈妈,你听见了吗?但愿生我之身的妈妈升入天堂,爱我之身的妈妈永驻人间!

我爱你,妈妈!

评 析

本文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选材,写出了对一直关心“我”的老师的真挚、深沉的感情,文中对老师的肖像描写、对老师在场外送考的想象,都写得真切动人。文章从“题记”人手,扣上命题的要求,结尾时,又进一步照应“三生有幸”,首尾圆合。特别是“但愿生我之身的妈妈升入天堂,爱我之身的妈妈永驻人间”一句,更把文章的感情推向高潮,读来令人动容。

2006年湖北的高考作文题要求写出对带“三”字的词语(一个或几个,如“三思而行”“举一反三”“三省吾身”,等等)的联想与感悟,题目出得相当灵活,考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的余地是很大的。这位考生非常聪明,她(他)所写的其实也就是《我的老师》《记一个人》等题目中常见的内容,但她(他)巧妙地把这些内容融会到《三生有幸遇上你》这个题目中去了。我曾经在许多场合讲过,同样的材料,是可以转化运用到不同的题目中去的。北京有一位对高考作文颇有研究的特级教师甚至说,任何命题都是“不命题”。你对这篇文章的构思,你对这样的观点,有什么看法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新闻稿件写作技巧与方法

全文共 3582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的生活,有许多人正在从事或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它们包括各种媒体记者、各社会媒体通讯员、特约记者、新闻专业的等。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的人来说:好第一篇新闻稿件十分关键。结合具体实践经验,本文将对次做如下论述:

一、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意思准备

同是大学生记者,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也都到实践中去了,到学生中去了,为什么有的记者能写出漂亮的新闻作品,而有的记者仍然发现不了新闻线索,或者说发现不了有意义的新闻线索呢?为什么有的学生记者通讯员总是埋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而一再要求编辑老师为他们提供采访的话题,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新闻敏感的问题。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1)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

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在大学生记者群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刚开始成为一名学生记者,通讯员的时候,由于都是刚刚从中学来到大学,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但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笔耕,终于成为了一名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校园记者。

二、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记者。”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大学生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法国作家果戈里便有一个近五百页的笔记本,他总爱把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传闻趣事、警句谚语随时记到这个笔记本上。他说:“一个作家。应该象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着铅笔和纸张。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很不好。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每一个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一个校报记者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

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第二、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分享或讨论以及反映相关话题,请到论坛讨论

第三、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只要经常深入到同学们的教室、寝室、图书馆、运动场,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

第四、时间和空间角度。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有的事实发生在A学院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学院却又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三、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

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如果是学写第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学会写导语。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第三、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

第四、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往往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臆断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闻事实,使写出的新闻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

而孕育新闻主题,则是提高新闻稿价值的应有之义。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如果要反映记者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使写出的新闻报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就必须注重提炼新闻主题。清代的袁枚对“主题思想”的问题讲的精彩。他把漂亮的句子比做一大堆铜钱,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可以用绳子穿起来,一串铜钱叫“一贯”,袁枚认为,文章的主题就好比是穿钱的绳子,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来统帅你的文字,那你写的东西就像撒满一地的铜钱,不能派上用场。如获得1986年全国高校校报好消息一等奖的《小郎和日本姑娘喜结良缘》(3),如果作者只是轻描淡写地描述去婚姻本身,而不是站在“为中日友谊写下了新篇章”、日本姑娘向往中国、追求自我存在价值的高度,就不会使这篇消息给人以启迪和教育,也就成不了一篇好消息。

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读者至上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

四、虚心请教,大胆投稿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必要过程

请教的时间,可以贯穿到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如何培养新闻敏感,寻找新闻线索可以请教;如何拟订采访提纲、选好新闻题材、提炼和表现新闻主题可以请教;如何使写出来的新闻更加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更加精彩,更应该虚心向学长、师长请教。

一篇新闻概写好后,还得大胆投稿。有的初学新闻的学生记者,或者认为自己的作品羞于出手,即使写好了,也不敢或不愿寄出去,或者总是过分要求稿子的质量,一而在,再而三的修改,结果错过了报道的时机。其实,由于校园存在范围小、易于捕捉、头绪少等特点,如果不抢时间积极投稿,就会让别人抢得先机,即使你写得再好,也只能算作又一次练笔了。

当然,大胆投稿不是盲目投稿。如果没有任何目的,打的是无准备之仗,再好的稿子也可能石沉大海。因此,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一定要认真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它的版式结构、专栏设置、报道风格、出版(或播出)周期甚至编辑部的人员构成、编辑姓名及联系电话等。是邮寄的,还要弄清楚通讯地址,保证所投稿件万无一失地寄到编辑部。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写稿之前,针对传播媒介的特点,引导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对写作内容和形式作出必要的限制;在新闻稿写好之后也能够有的放矢地投递到报纸等媒体的相应版面、专栏及编辑手中,从而大大增强新闻稿见报几率(或播出几率)。

总之,作为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如何写好第一篇新闻稿是十分关键的,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大学生记者只有勇于实践,大胆尝试,深入采访,勤奋笔耕,不断提高新闻采访写作的技巧,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写记叙文作文常用的结构模式

全文共 1274 字

+ 加入清单

从考试实际出发,我们需要研究文章的结构模式。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写记叙文作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欢迎大家阅读!

一、总分式结构

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我们都需要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这中心就是记叙文要展现的核心,将核心内容放在记叙文的开头,开门见山点明文章的中心,是总起;而放在写人叙事的结尾处加以强调,是总括。总分式便因此可以分为三种:总分、分总、总分总。无论使用哪一种形式,都应注意,分总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分述部分要围绕总述的中心(人物性格和主题)进行,总述部分应是分述的总纲或水到渠成的总结。

二、并列式结构

无论是记叙一件事的多个侧面,还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来展现一个共同的主题,常常需要从多重内容和多个角度来写人叙事,表现人物和主题,这多重内容和多个角度之间构成并列关系,使文章有了层次感和厚重感,这就是最常见的并列式结构。

如果是写一个人物,我们应该围绕人物的性格选择细节。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往往有着多个侧面,那么,要展现一个人复杂的性格,就应该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侧面去展现,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而立体。如《项链》中的玛蒂尔德,既有虚荣心极强的一面,也有自尊自爱的一面,作者通过借项链和丢失项链之后的两方面细节对比展开,展现出玛蒂尔德可恨可鄙又可敬可爱的两个侧面,使得人物立体丰满,栩栩如生。

如果记叙文写作中需要围绕一个主题去叙述事实,我们依然可以采用这一章法,即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方面的实例加以表现,通过小和大,名人和普通人,文艺界和体育界,物质和精神等等不同的方面的人物或事例,展现相同的主题或者主题的不同深度。如以“丰收”为主题的一篇作文,一位同学就选择了两位不同的人的事例加以展现,一是选取了自己的舅舅因种植的西瓜又大又好而获得了“瓜王”的称号和后光荣回村的情节,展现新时代的农民物质上的丰收。接着又用自己在教师节那一天去看望老师,老师书房中满满一面墙上贴满了学生发来的贺卡,展现了辛勤耕耘的教师深受学生爱戴,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丰收。这样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共同展现出“丰收”的意义,给人深刻的启迪。

运用并列式结构需要注意:并列的几个内容应各自独立,但又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人物性格或主旨);并列的各个部分必须是平行的,注意不要出现交叉或从属。

三、对照式结构

记叙文的对照式结构其实可以看作是并列结构的一种特例,只因为并列的事例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公与私等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故称为对照式结构。如《守财奴》一课中,巴尔扎克就将葛朗台对金钱的执着和种种为争夺金钱的种种丑态和女儿欧也妮对金钱的无所谓,对父亲的真爱鲜明对比,突出葛朗台被金钱腐蚀的丑恶灵魂,以及欧也妮灵魂的美好和崇高。记叙文中的对照结构应该特别注意不要简单地通过评价直接对比,而要在字里行间要渗透作者的褒贬、爱憎之情,让事实说话。

这几种技法,既是分别独立的,又可以融为一体,如总分中,分的内容可以是并列式,也可以是对照式,而无论是并列还是对照,在一篇文章中都只能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所以不要可以追求形式,还是要集中展现人物性格以及文章主旨。

[写记叙文作文常用的结构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中考半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全文共 2276 字

+ 加入清单

命题作文因其比全命题作文给考生提供的自由度更大,因此考生可写的内容更多,切入的角度也更多。半命题作文以后的命题趋势将是自由度更大,普遍性更强,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更紧密,有利于考生尽情地写出自己感受到的最有意义的人生体验和对生活的思考。

半命题作文在选材、立意上的自由度一般都比较大,写好此类作文的第一步在于补充完整一个恰当的题目。补题时,先进行选材上的思考,然后根据所选材料拟定完整的题目。此后的构思写作同于“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写作,关键在于高明 补题、精心构思。如果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命题,则容易出现“干人一面”、千“空”一“词”的雷同题目现象。如何把半命题变为有利于自己发挥特长的命题,可以说是一种技巧和艺术。因此,要掌握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写作时才会做到游刃有余、收放自如。

第一步:仔细斟酌 补好题目

1、准确理解,辨清题意

写好半命题作文,最重要的是拟好题目。我们应对题目认真审度,理解每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如2010年江西南昌的作文题目“我读____”,从句子成分来分析,明显地缺了吗?不行。还要抓住至关重要的关键词。把握住了关键词语,也就掌握了正确理解题意的钥匙。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有的明显,有的隐蔽,有的甚至是命题者故意设置的迷惑和干扰因素。上面例题中的“读”就是关键词语,重点扣住“读”的程度或过程,把最能反映特殊爱好而自己又沉醉其中的那个事物名称填上就行了。如《我读四大名著》《我读松花江的浪花》《我读妈妈那颗期盼的心》等等。

2.细处入手,以小见大

如果拟题过大,往往难以下笔。以“善待 ____”这一半命题作文为例,不少考生运用散文化的笔法,写《善待生活》《善待他人》《善待时间》《善待大自然》……显然,要在如此短的篇幅中,写深写透一个主题,写起来不易把握,更不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想使文章有深刻的立意,最好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写,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充实,主题深刻。如选取生活中你最为心动的一个场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最受感动的一个细节,用自我独特的情感体验,去表现最动人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因此补题要避免雷同,要从小处切入,才能写得具体,写得生动。如以《善待地球》为题,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场景,抓住几个真实的、震撼人心的镜头,注意细节取胜,让人感受到地球被毁坏的惨状和大自然警钟长鸣的力量,挖掘出深刻的立意。

3.诗意命题,匠心独具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不经意时错过一些美好的、珍贵的、受益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位好友,一段真情,一片风景,一个物件,或者是一句真诚的劝说,一次难得的机遇,一声礼貌的道谢……而这一切错失的背后,应该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与非同寻常的意义。请将你的故事与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请以 “曾经错过的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近几年来,诗意化的命题逐渐走进了中考作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但也因此增加了审题和构思的难度。考生要将诗意化命题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挖掘出来,使作文立意深刻含蓄。如上述命题,大多数考生补题为:一段友情、一次机遇、一个道歉等。如此补题易于构思行文,但均出自提示语中。造成雷同,毫无特色。我们不妨展开想象,化实为虚,补出新意。在文题的横线上补上:一轮明月、一米阳光、那个季节、那缕芬芳、暗香盈袖的日子、梦想拔节的日子……这些文题新颖生动,既富有诗意,又蕴有理趣,能激发读者美好的遐想。

第二步:理清思路 立意出新

不难看出,半命题作文的立意,实际上往往与作者的补题构 思同步进行。考场作文立意水平的高下决定着作文的成败,而立意水平的高下又取决于作者平时的生活积淀和感悟人生、提炼思想的水平。下面谈谈半命题作文立意的三点要求:

1.准确。准确是前提,立意不准,全盘皆输。求准,首先就是要准确理解文题中的关键词语:也有人称之为“题眼 ”“题魂”。立意前须把握题中已有的修饰或限制性词语,准确理解已给文字的含义十分重要。同时,半命题作文如果有引语,往往以精辟优美、寓意深刻、情感浓郁的语句导人作文情境,或阐释,或举例,或提示,往往有着激发写作情思、界定选材范围的作用。

2.新颖。即对题中已有概念的理解要避开一般层面而取题意允许的新层面。例如“拒绝____”一题,一般考生在横线上补充上“自卑”“儒弱” “平庸”“自我封闭”等宾语,构成动宾短语,这类文章都含有自我 审视和校正的色彩。有的考生却能避开这一般模式,机智地补出别具一格的题目,闪烁出与众不同的文学色彩、哲理色彩,如《拒绝再玩》《拒绝长大》《拒绝末日》等。在求新的同时,所补题目须利于我们选用自己熟悉的、有感情、有特色的题材,这样就能做到有材料可写,有情可抒发。

3.深刻。这不是指故作高深,而是指由表象进入本质,由感性进入理性。例如作文题“我多想____”,你若补“唱”,则文章未免肤浅;你若补 “飞”,这比“唱”可能要好一些,但也流于一般。其实所补写的内容可实可虚,可近可远,你只要大胆发挥想象,尽可以游览于草木山水之间,徜徉于琴棋书画之中,关键在于你是否有较为丰富深刻的人生思考。例如有位考生拟题《我多想把你留住》,作者从运河水当年的清澈、宁静写到现在的浑浊、喧嚣,写到了人对大自然的毁坏,也感悟到世态沧桑和“水如人生”的哲理,平中 见奇,于一般中见深刻。

第三步:明确要求 写出特色

有的半命题作文前有引语,要谨慎审视,提取关键词语和切题联想。在文题的后面,往往都有一个“要求”,常对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字数等方面作了一些限定。审这些要求的方法与全命题作文的相同,此不赘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怎样提高我们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4029 字

+ 加入清单

1.开阔视野,多方面观察、感受生活

文章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注意观察和感受生活。古往今来,凡是写文章有所成就的人,都十分重视这一点。汉朝的司马迁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行万里路”,就是指要从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他本人也正是这样做的,从20多岁就开始漫游全国,考查史迹,采访史料,终于写出了著名的《史记》。

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的意义在于:首先,可以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材料。因为我们写作文,无论是写人、写事、还是描写景物,都是在写现实生活,都需要现实的生活情景、生活细节。而这些生活情景和生活细节,是不能凭空捏造出来的,只能通过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才能获得。即使是合理想象的那部分,也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其次,可以使文章获得较深刻的思想意义。因为只有与现实生活有较多的接触,我们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有较深切的感情体验。准确地把握了事物的本质,有了较深切的感情体验,才能写出思维意义深刻的好文章。

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首先要尽量多参加社会活动,在生活中观察身边的各种人、事物和景物,把它们的面貌和特征装进大脑这个“仓库”。这样,等到我们动笔写文章的时候,这些装进“仓库”里的材料,就会自动出现在我们的思考过程之中。其次要留心身边的人和事,注意多听多看。因为不管是谁,活动范围总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一种活动都能参与。所以,我们就要多听多看,从别人的嘴里以及他们的活动里获得生活材料。这样做,有时甚至比亲身参与的获取量还要大。比如,我们在北京却可以听到广州的事;还有,我们作为旁观者的时候,却可以比当事人观察得更仔细,因为当事者迷,旁观者清等等。再次,我们在接触生活的时候,仅仅用眼睛和耳朵还是不够的。还要用大脑。要对面前的事物进行深入的思考,看看它到底有什么样的表现形式,特征是什么,说明什么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生活中的道理,把握事物的本质,产生较为深刻厚重的思想感情。

2.广泛阅读文章

古人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犹有神。鲁迅也曾这样说:只看一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这都是前人的经验之谈,是有很深刻道理的,很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广泛阅读为什么如此重要呢?一方面,它可以弥补我们体验生活的不足,使我们间接地获得许多生活材料及对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可以使我们博采众长,多方面地学习别人和技巧。

广泛阅读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在这方面,前人有过不少好的经验。比如粗读和精读相结合,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粗读,就是拣各种范文进行阅读,读的时候不必做详细分析,对文章的思想意义和写作技巧有个大致的了解即可。这是从“广”的角度下功夫,使自己获得多方面的营养。但是,只“广”不“深”也是不行的。对那些好的文章,还需要精读。精读,不但要认真思考,看看人家主题是怎么表现的,结构是怎么安排的,语言是怎么运用的,读后还应该把这些记在本子上。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把这些记下来,才能时常温习,不至忘掉。通过精读,可以获得好和技巧,使我们向“深”的方向发展。

3.要多练笔

多练笔,可以加快从学习写作知识到会用写作知识的过程,可以说这是提高写作水平最关键的一环。清代唐彪曾这样说:

“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做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

大意是说,读十篇文章也不如做一篇文章收获大。常写,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熟练,即使题目很难,写起来也觉得容易;不常写,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生疏,即使题目很容易,写起来也会觉得很难。

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的道理,经常进行认真的练习,这样才能逐渐摸索出作文的“思路”和“机关”。

练习应该带着明确的思想感情目的来进行。初学写作的同学,开始可先写一段表达思想感情的话,练习所有的话都围绕着中心来讲。接下来,看看表现中心的几部分安排得是否合理,学习掌握结构方面的知识。然后,再看这几部分哪些地方需要详写,哪些地方需要略写,学习写人、记事、描写景物方面的知识。最后,再考虑用词造句,并进行相应的练习。这样带着明确的思维感情目的来练习,比单纯孤立地学习叙述、描写、结构等,收效要大得多,有利于我们较快地掌握作文的“思路”和“机关”。有了一定写作知识的同学,在练习写作时。,也应该始终把思想感情放在第一位来进行。

另外,练习写文章,不要怕出丑。写出来之后,应当让人家看看,挑挑毛病。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自己写的文章,往往看不出毛病,只有让别人看看,才能知道哪些地方写得不好,才能有明确目的地进行修改。另一方面,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容易出毛病之后,也能引起自己的注意,有利于自己的不断改进和提高,使自己进步得更快。

4.要重视修改文章

多多练笔固然是关键的一环,但每次练习之后,还应该进行认真的修改,这对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是有着很重要作用的。

修改可以弥补一次思维的不足。一般来说,凡是稍微复杂一点的事,考虑一次总是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疏忽和错误。写文章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仅仅思考一次,疏忽和错误更是难以避免。只有反复思考,不断修改,才能使文章逐步接近完善,也才能使水平在修改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

这种提高,往往比正面学习写作知识提高得要快。这是因为,我们在修改作文的时候,总要找出文章的不足,来加以弥补和改正。一般说,人对自己存在的不足都是十分重视的。我们在这种“十分重视”的情况下来修改文章,就能比较容易地、同时也能比较牢固地掌握避免不足的方法,从而从反面增长写作知识。

修改文章应该从三方面来进行:

首先,从表现主题的方面来看。主题表现得如何,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头等大事。我们在修改文章的时候,应该首先看看文章的主题与材料是不是十分吻合;结构安排得是否合理;各重点部分是否都很好地突出了主题。这些方面没有问题或者修改好了,文章在大的方面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了。

接下来,应该从文章的几个重点部分来看。文章的每个重点部分,都有它相对独立的中心,也有一个中心与材料是否吻合的问题、材料安排得是否合理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要看各部分是不是写得具体生动,哪些地方应该突出一点,哪些地方应该删去,直到各方面都不存在问题为止。

最后,再从文章的段落、句子来看。段落和句子,是文章内容的基本单位,它们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文章的质量,所以也要予以足够重视,进行认真的修改。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看段意是否表达得具体清晰,是否有条有理;还要看各个句子衔接得如何,以及有没有语法方面的错误,等等。

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都完成了,文章的修改工作才可以说基本上结束了。

要掌握思考过程的基本知识

1.学会把握事物的本质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的,即使同一类事物,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果我们的眼光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我们就无法分清和认识我们的世界;只有透过这些现象,抓住他们的本质,我们才能从根本上以及事物之间的区别上,认识世界上的各种事物。

读书和写文章也是这样,一开始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总是一些纷繁的现象(人物、景物、事件等)。这就需要我们从这些现象出发,找出它们共同的东西,也就是它们的本质,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读懂或写好一篇文章。

那么,怎样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呢?一般来说,主要应该注意两点:第一点,面对单个事物的时候,不要仅看它的表面现象,还应该看一看它到底说明什么,能说明什么,一般就是这个事物的本质。比如,一个同学在家里写作业,这时客人来了,于是他放下笔,让客人坐,并给客人端来了糖果。这是很普通的一件事,如果我们不注意,不加以分析,就觉得这事没有什么。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地想一下,问一问它到底说明什么,就会发现这事虽小,但它却说明了这个同学讲文明懂礼貌的本质。第二点,面对诸多事物的时候,我们也不能被这些现象所迷惑,而应该从它们之间找出内在联系。这内在的联系,就是这诸多事件的共同本质。比如,有这样两件同一个同学有关的事:一件是他在班上给同学讲数学题,另一件是他在街上扶一个盲人过马路。这两件事,从表面看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但是我们认真地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两件事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即都体现着一种“助人为乐”的精神,这就是这两件事的共同本质。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不能只看一遍就完了,因为这时我们获得的,基本上还是人物、事件、景物等一些表面现象,还没有从这些现象中找出本质的东西。我们还应该思考或者阅读,找出事物的本质,并将本质与现象结合起来,对文章进行进一步的理解,这样才能真正读懂文章,得到深层次的知识。写文章的时候也是这样,我们不能根据头脑里的一些材料拿起笔来就写,而应该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找出这些材料的共同本质,也可以说是提炼出主题。然后,根据主题的需要来安排组织材料、结构文章。这样,才能为文章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做到把握事物的本质,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我们应该在读书、写文章以及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意识地培养锻炼自己,使自己在实践中得到逐步的提高。

2.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一篇文章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思考过程。思考得全面透彻、有条有理,文章就等于成功了一大半,而且,写起来也不会很吃力。如果思考过程进行得不深不透,即使写的时候再卖力气,文章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而且往往会出现很不容易修改的毛病。

所以,我们应该十分重视思考过程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的作用。

要想使思考过程达到“深”和“透”的程度,除了要把握事物本质之外,还应该注意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正确的思维方法,不但能使我们的思考沿着一条正确的轨道进行,避免走弯路,而且能使文思敏捷,在较短的时间内思考较多的问题。比如,在提炼、表现主题的时候,能自觉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思维方法;在提炼、表现人物的时候,能自觉运用开掘和生发的思维方法;在具体描述的时候,能适当运用形象思维、判断、推理等方法,无疑要比不讲究思维方法的思考效果好得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写作方法:如何写好人物的动作

全文共 2217 字

+ 加入清单

如实地写好一个人的动作,才能够把人物写活。那么,如何写好人物的动作呢?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篇写作方法:如何写好人物的动作,欢迎大家阅读!

翘起”的微笑,而一个爽朗的人笑得时候是“咧开嘴巴,露出牙齿”的开怀大笑。

第二点,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更需要注意准确用词。

比方说,你在饭后散步时的“走”和上学要迟到时的“走”是一样的吗?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在平时喝水时,可能是“拿起杯子,把杯子凑到嘴边,一仰脖,喝一口。”而当你渴极了或者是时间紧急的时候,你会怎样喝水呢?肯定是“一把抓过杯子,凑到嘴边,一仰脖,‘咕咚’灌下一大口”,你看,同样是你这个人,同样是喝水,因为情境不同,表现出来的动作不同,所选用的动词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在描写人物行动时,务求做到“准确”二字--抓住人物行动的特点写,抓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动的特点写。这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写准确,把人物写活。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哑巴去商场买剪刀,他不能说话,无法用语言告诉服务员自己要买什么。于是,他就伸出自己的右手,伸出食指和中指当作剪刀,并且上下动动,好像是在剪东西的样子。服务员一看就明白了这个人要买剪刀。同学们想一想:哑巴没说话,服务员是怎么知道的呢?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个人通过自己的动作来说话。

哑巴买剪刀如此,我们写作文也是这样。作文时我们把人物的一举一动细致描写出来,写出人物具体动作,那么所写的人物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活起来。

一提到动作描写,肯定要准确运用动词。比方说,表示“看”这个动作的词语就有“瞄”“瞟”“盯”“瞥”“端详”等,我们在写人物动作的时候,就不能总是“我看了一眼”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写成“我漫不经心地瞟了他一眼”或“我死死地盯着他”。这样,通过准确运用动词,就能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鲜明。

准确运用动词,同学们都能做到。但是有些同学就会有疑问:李老师,我用了动词了,为什么写出来还是不具体呢?比方说,我写“她举起了手”,可我们老师怎么还说我写的不具体呢?

其实,这位同学准确运用了“举”这个动词,已经能把人物的动作描述出来了,要想让描写更加具体,人物更加生动,李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些小技巧。

妙招一:动词+修饰语的方法

这种方法很简单,就是我们在描写人物的动作的时候,首先要准确运用动词,这是基础。然后在这个动词前或后加上表示“方向”“程度”“轻重”“快慢”“数量”的词语。

如:方向+动词--他高高地举起了手;我向右侧了侧身。

轻重+动词--老师轻轻地摸了摸学生的头;他的脚重重地踢在了墙上。

快慢+动词--厨师手里的菜刀飞快地舞动着;他一下子就跳了起来。

程度+动词--爸爸狠狠地打了小明一巴掌。

动词+数量--他向前跑了几步。

以上这些类的词语可以单独用,也可以结合在一起用。大家试一试,用这样的方法写出来是不是很具体呢?

妙招二:动作拆分法。

在介绍第二种方法之前,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动作--敲门,注意是“敲门”,而不是“拍门”或“推门”。这个动作看似简单,但要把它写好,其实包含着“大玄机”。

其实,再复杂、连贯的动作,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在观察和描写时,如果把动作分解成若干步骤,一步一步仔细观察,并选择恰当的动词一步一步地描写,就不难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动作拆分法,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大动作分成几个连贯的小动作,用慢镜头的方式一一描绘出来。我们都知道,在传统的武打动作或电视的慢镜头中,往往把一种行为分解成若干个部分,或者是把一个大动作细化为几个小动作,然后分别对每一个部分、每一个小动作按一定层次具体展示或描写,使整个动作行为栩栩如生。

运用这种动作拆分的方法,“敲门”这个简单的动作可以分解为如下几个小动作:①走到门前②停下③举起(右)手④弯曲手指⑤敲门。准确地描述出这几个连续动作,组成流畅的句子,就能具体地写出人物“敲门”的经过了。

运用这种方法,“敲门”这个大动作,我们就可以写成一段话:他穿戴整齐地来到妈妈的门前,轻轻推了一下,门紧闭着,里面似乎有亮光。他迟疑地举起了右手,想了想,慢慢弯曲食指,轻轻地敲在门上,里面没有反应,又敲了三下,仍然没有动静。他鼓起勇气,又轻轻地敲了敲,还是没有人出来开门,他一下子愣在了那里。

同学们,运用这种动作拆分的方法,我们是不是一下子就能把动作写具体了呢?希望同学们在自己的作文中也能运用这种方法,让自己的文章更加具体。

今天,李老师只是告诉了大家两种方法,相信老师的这两种方法一定能帮助同学们轻松写动作,把动作写得更具体!

妙招三:准确运用词语

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结合具体情境。这就要求在写人物动作的时候,避免使用那些“万能词”。什么是万能词呢?就是那些无所不能,多用途的词语。比方说下面的句子:

我走到门前。

我走到妈妈面前。

我走过去。

“走”就是一个万能词,还有“看”“拿”“吃”等等。这些词用起来看似没有任何问题,可以用来写人物的动作。但是要知道,这些万能词有时却是万万不能的,因为它们不够准确。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不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所以,在描写人物动作的时候,要充分结合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等,要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例如:一个家境富裕的孩子,他是把一块钱拿在手里。而一个贫穷的孩子,他会把一块钱攥在手里。

再如:一个腼腆的人,笑的时候是“抿着嘴,嘴角微微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四六级高分写作方法

全文共 1577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的过程

无论是四级还是六级的写作,一般分为三个过程:构思、组织、表达。

1 构思。即:当考生拿到考题,看懂题目,在脑中整合与考题内容相关的内容。这时的素材往往是个别的,孤立的,很凌乱琐碎;

2组织。即把脑中的素材做出整理,使其条理、系统化。取舍素材的标准如下:第一自己是否可以准备的英文进行表达,第二整理的素材字数是否符合考试的要求。

3表达。即把组织过的材料仔细推敲,确无问题了再落笔成文。在撰写时要注意主谓语一致,时态呼应,用词贴切等。

四级真题如:“My most impressive friends”

首先我们的脑海里会想到许多让我们影响深刻的人物,即使不是朋友也没有关系。

其次,想到这些人发生了什么事情使自己印象深刻。

最后,需要考生自己进行有效地删选,再回忆自己所积累的英语进行正确的表达。

六级真题如:“Whether technology is indispensable in education.”

首先,考题中出现“whether”一词,所以考生构思文章就可以选择两个观点的其中之一阐述,或者两个观点分别加以阐述。

其次,出现了文章的观点就需要阐述持有该观点的理由。

最后,应用自己在考神团队写作课上所讲授到的功能句进行套用表达。

二 写作的必备积累

1 基础语法。

写作是一个输出的过程,要求考生一定具备最基础的语法才会造出正确的句子,所以在真正写作之前,考生需要检验自己的最基本语法知识是否具备。具体如下:时态,语态,三大从句,主谓一致。倘若可以掌握更复杂的语法点自然是更好,如:虚拟语气,强调,倒装,非谓语动词等。但在此之前需要考生掌握造句的最基本语法。

2 高级词汇以及高级固定句型的积累。

写作的高分标准不是语言的正确表达,而是优美表达,换言之,文章不是写对就是高分,需要写好。这就要求考生一定有语言的积累,体现在写作的造句方面就是单词和句型的升级。

三 写作的提高方法

1 阅读优秀范文。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好英语先要读好英语。积累一个词,应该要同时掌握这个词的用法。记单词不能光记它的表面意思,而应深入了解它的适用语境、常用搭配、习惯用法等,这样才算真正掌握了一个词。

例如“Actually, no rules of the game states you must do anything”这个句子中,查字典了解到“state”一词意思是“表明、说明”,在这里作及物动词,用法之一是“…state…”。以后在写作中要表达“考试中取得高分表明你学习取得了很大进步”便可写成“The high marks of the tests state youve made great progress in your studies”。

2 加强练词造句训练。

词句对作文相当于造房的材料,无好材料就造不出好房子。平时在学习阅读时要注意收集积累,把好的词语、短语、句型做好笔记。平时在练习中的错误也要做好记录,再对照正确句子,使地道的英语句子如同条件反射,落笔就对。

3 了解英语写作格式

可以先看一本介绍英语写作入门的书,对英语写作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如怎么写议论文,如何提出论据,如何展开,如何确定中心句;又如,英语信的格式,如何根据不同身份写不同结束语等,然后根据不同的体裁进行写作练习。

4恰当运用过渡词

恰当运用过渡词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过渡自然,避免脱节现象。时间上的衔接词有“then、as time goes by、day after day、gradually、finally”等,表因果关系的有“as a result、because of、thanks to”等.

总的来说,要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能力,必须多精读、泛读,积累精彩的单词、短语、句子,并尽可能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多模仿一些原汁原味的文章,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议论散文写作的开头方法

全文共 2076 字

+ 加入清单

议论性的散文应该怎么开头才能吸引读者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议论散文写作的开头方法,欢迎参考阅读!

1.比喻入题,直接扣题 。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及情感有关。”《天平和七弦琴》解说:将理智和情感比作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首句入题,就形象地点出了情感与理智的内在关系——情感与理智对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样的开头,入题迅速,闪烁着思辨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2.拟人入题,激发想像 。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 《学会历史的旁观》)解说:文章开头赋予蝶、蜂、花以人的性情,连物都会带着情感的眼光来评价、认知事物,更何况是情感丰富的人?通过生动贴切的拟人手法,将话题的内在含义巧妙点出,不仅唤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相关联想,更体现了作者的睿智。

3.设问入题,启人深思 。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勿以好恶论断之》)解说:一起笔就紧扣情感与认知,以一种假设将读者的思维引向对本质问题的思索,文章的立意显得十分深刻。这样的入题方式,将设问的修辞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简洁,却分量十足。

4.排比入题,先声夺人 。

“你会因喜爱北国的皑皑白雪,而对南国的椰树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烟’的美吗?你会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吗?你会钟情流行音乐,而厌烦‘沉闷乏味’的古典音乐吗?——古希腊哲人曾说,人是感情的动物。因此,面对大千世界,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喜好憎恶往往会影响到对人对事的看法。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架天平,有个自己的标准,用来衡量周遭的一切。”(《心中的天平》)解说:优雅的语言、和谐的音节、丰富的形象还不足以触动你的情感吗?还不足以让你在美的品味中恍然大悟“原来对美的感知,对人对事的看法,都是要受到心中那架天平的影响”吗?

5.抒情议论入题,入情入理 。

“ 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我们才悲哀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与疾病殊死斗争,我们才诅咒病魔的猖獗横行;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们才正视社会上的毒瘤......感情的叶片时常遮挡住我们理智的目光。”(高考优秀作文《放下感情的叶片》)解说:这样的语言是不是很容易唤起你的共鸣?这样的开头,既饱含着深厚的情感,又折射出理性的色彩。如此入情入理的文字,引导我们触摸到了这样的本质——“感情的叶片时常遮挡住我们理智的目光”。

6.名言警句入题,彰显底蕴 。

“人是有感情的,正如古语所说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故而,在认知事物时便不自觉地附着了浓浓的个人情感。于是有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缠绵,有了‘感时花溅泪’的悲戚。(《怎一个“情”字了得》解说:文章开头即紧扣住一个“情”字,在三句话中嵌入了三句有关情感的名句,显示出了考生较为扎实的写作功底和文学底蕴。

7.对比入题,表明立场 。

“有时候,感情是一剂善变的药,融在爱人的酒杯中,苦涩里也能品出甘润;有时候,感情是一把双刃剑,握在敌人的手里,纵轻轻挥下也觉得伤痕累累。”(《真情诚可贵 理智价更高》)解说:感情既是能化苦涩为甘润的“善变的药”,又是可以带来累累伤痕的“双刃剑”。精致的比喻将情感的两重性揭示出来,构成巧妙的对比,非常形象地点出了文章的中心: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

8.假设情景入题,埋下伏笔 。

“如果你正赶时间,可是走到路口却被人告诉前面过不去。如果这个人是你认识的人,你会怎么办?如果这个人是陌生人,你又会怎么办?”《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解说:是啊,假如遇到这种情景,我们该怎么办?是从感情亲疏的角度出发,对所认识的人相信多一点,对所不认识的人相信少一点,还是反过来?假如其他类似的情景,又该怎么办?很自然地,我们便顺着作者的思路追寻下去,去看看作者预设的答案到底是什么。

9.品评时事入题,追踪本质 。

ApEC让全世界刮起了‘唐装热’。看着那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着一身相同的唐装时,我不禁呐喊,我爱唐装!曾经,这样的传统服装让国人排斥,单调乏味,不及洋装轻便舒适,人们抱怨过,人们责难过,穿着这样的衣服甚至让他们羞愧,我不禁要问:一件衣服,有那么多过错吗?我看是感情在作祟吧!”(《我爱唐装》解说:直接以ApEC会议引起的“唐装热”入题,联系对唐装前后情感态度的不同,引出了对本质的追问——衣服自然不会有对错,错的是人们的情感和认知。假如能在入题时用时事材料来紧扣话题,通过品评时事来追踪本质,你的作文的开头就也能带着几分新鲜,闪烁着几缕智性的光芒。

从以上的例子就可以看出,这些精巧的开头并非只是简单套用某种入题的技巧才显示出新意来,而是结合了几种或多种技巧,并且,从优秀考场作文的开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这些考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和良好的语文素养,这才是他们获高分的根本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国考申论文章写作方法

全文共 2182 字

+ 加入清单

简单地说,文章写作题就是要求考生写一篇文章。下面小编就从文体、内容、语言和结构四个方面为大家详细分析,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写好申论文章。

一、文体

申论文章必须写成议论文。申论文章写作题虽然没有文体限制,但一般都会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充实”,而议论文最能使文章的观点突出,详细的议论还能够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深刻。此外,申论考试阅卷时间较短,要使阅卷老师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抓住文章观点、明确文章结构,议论文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采用议论文意味着申论文章必须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

1.论点。即文章所要议论、阐释的观点,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核心看法或主张,无论是阐释分析问题还是提出具体措施,都要紧紧围绕论点进行论述。

2.论据。即立论的根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事实。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述和概括,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文章写作题常用的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和统计数据等。

理论论据是指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为正确的观点。文章写作题常用的理论论据包括经典著作中的理论、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

3.论证方法。即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议论文的论点要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则是解决“如何证明”的问题。申论文章写作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和比喻论证。

二、内容

1.观点鲜明、正确

这一条要求包含两个方面:

(1)观点鲜明。鲜明,就是考生要明确地表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对某件事情、某种现象发表议论,必须态度明朗,观点明确,要让阅卷者清晰地认识到文章的基本观点是什么,是围绕什么问题而展开论述的,而不能让阅卷者雾里看花。议论文不需要朦胧美。

(2)观点正确。观点正确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观点符合命题者的命题要求,没有离题。

二是观点符合客观实际,符合认识规律,经得起实践检验。如“坚定的信念是一切事业成就的前提”,这种观点虽然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并不科学,也不严谨。

三是观点符合官方看法,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申论考试是录用政府工作人员、模拟政府具体工作的考试,必然要求应试者从政府立场出发思考问题,因此考生提出的观点必须符合政府意志,并同中央政策精神保持一致。“主流价值观”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一个基础,观点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也是对公务员的必然要求。

2.见解深刻,有一定高度

这是对申论文章的较高层次的要求,即作者思考问题时要尽力向更深层次挖掘,看到问题的本质。文章要避免大而无当、思想空泛,或面面俱到、认识肤浅,要对实际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价值。

杜绝思想空泛的毛病,考生可以把论题范围变窄,并注意选择论述角度,适当缩小题目,论在实处。要杜绝认识肤浅的毛病,一要把研究的问题“吃透”,抓住要害和本质;二要强化政治理论素养,让自己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三要克服蜻蜓点水式的浮躁心态,从理论或实践上做深入认真的分析。这样的文章才会具有深刻的见解。

3.逻辑严谨

逻辑严谨,是指运用论证方法组织材料论证论点的过程合乎逻辑、合乎事理、严密周全,不存在以偏概全、论据证明不了论点、自相矛盾等逻辑错误。

4.联系实际

联系实际就是观点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要通过例举实际情况来论证和支持观点。文章的论据要贴近现实。申论文章最忌假、大、空,空有观点而无事实佐证的文章会显得空洞无物、苍白无力,在考试中绝不可能得到高分。

联系实际具体要做到:首先,文章立意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从具体问题出发。其次,要有具体事例作为观点的佐证。

5.内容丰富

即文章要论点全面、分析充分。具体要求:

首先,文章论点要全面。考生在提出中心论点(即总论点)的基础上,还要对其进行分解,提出分论点,用以丰富中心论点的内涵。

其次,分析充分,要有理有据。这要求文章不能仅仅停留在提出观点阶段,还要对观点进行分析阐释。比如分析观点提出的依据、现实意义、面临的问题以及具体的措施等,分析要做到深刻、有条理,论点明确,论证充分。

三、语言

1.简洁规范

2.有一定文采

即语言的使用在保证简洁、流畅、规范的基础上要生动、丰富。这是近年来申论考试对文章写作提出的新要求。考生可以少量引用俗语、诗文,恰当使用比喻、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适当使用排比整齐、富有气势的句式,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结构

1.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首先要求文章要有题目、开头、主体内容和结尾。开头、结尾各自独立成段而不可与主体内容合并在一起。其次要求文章应在开头提出论点,主体部分重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结尾得出结论,三者缺一不可。

结构是文章的“筋骨”,缺少任何一部分都不算完成整个文章的写作意图。

2.条理清晰

申论文章有清晰的文章脉络,文章层次要鲜明。第一,要按照正确的逻辑顺序组织安排文章的段落,例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第二,文章要尽量简化层次。申论文章较短,1000字左右的文章如果分为十几个段落明显是不合适的,文章会显得杂乱无章,每段内容必然也稍显单薄,无法将内容论述深刻。

但从另一方面讲,文章也不可不分段落,或仅开头、结尾分段而主体部分不分段。“开头——主体——结尾”的“老三段”在申论文章中不能体现清晰的结构脉络。一般情况下,申论文章的主体部分应在三到六个自然段为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记叙文写作基础知识大全

全文共 3644 字

+ 加入清单

一、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

[记叙文的概念]

记叙文,是叙述、描写人物、事件、景物的文章。

即通过人物的言行、事情的经过,来表达一定的中心思想。

或者说,记叙文是通过记叙人物、事件,来表明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不是狭义的文体概念,它是泛指以叙述、描写为主的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文章。写人、记事、摹景、状物均属广义的记叙,以这些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叫记叙文。

[ 记叙文的特点]

1、以人、事、物、景为写作对象;

2、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

3、通过对事物的描述,用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4、记叙文的主题,一般是通过对人事物的描述表现出来煌,而不是由作直接讲出来的。

二、记叙文的类型

A、一般来说, 记叙文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简单记叙文”:只记一人一事,篇幅比较短小;

另一种是“复杂记叙文”:所记的人和事件,不限于一个或一件;写作方法也比较复杂。

记叙文包括范围很广 ,童话、故事、散文、游记、参观记、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人物传记、回忆录、家史、短篇小说、长篇小说,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B、记叙文本身也较复杂,它又可公为四种类型:

写人、记事、写景、状物。

写人、记事,只是侧重不同,二者密不可分。写人要叙事;记事要有人。只是人、事在不同的文章里描述的程度不同:

写景、状物有密切关系,其实质是咏物抒情,“情景作文”是二者合一之体现。景也是物(是有观赏价值的物),关键在“情”,然“情”之依托物,乃景、物及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等)。

三、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但它并不排斥议论、说明和抒情。

复杂的记叙文,往往是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相互结合。

为什么会这样来表达呢?

1、因为在记叙文中,所写的人、所记的事、所描摹的事物,总要有作者的看法,总要表达自已的感情。

这种对人或事物发表看法,进行评论——这就是“议论”;

这种对人或事物,表达自已的爱憎感情——这就叫“抒情”。

2、一篇好的记叙文,,不能单纯叙述、描写,而要在叙述、描写过程中,夹以议论、抒情。

3、写记叙文 ,除了运用主要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外 ,为了突出形象、加深主题,常常用到到议论、抒情和说明;但议论、抒情应恰到好处使文章更形象生动,更富有感染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从上述可见:叙述、描写——是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

议论、抒情——是记叙文常用的表达方式。

四、记叙文的“六要素”

1、记叙文的“六要素”

所谓“六要素”,就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任何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字,都不能缺少其中任何一项,否则,叙述就会出现疑窦,出现悬念;或者有头无尾,线索中断;或者来路不明,无中生有。

2、记叙文的“六要素”也是叙述、记事的“六要素”。

3、怎样理解 “六要素”?

因为一件事情,都要发生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环境(地点)里,有一定的人物参加。凡事情都有其起因(原因)、经过、结果。这些都是写记叙文的主要内容,必须写具体,重点内容要写详细、写充实,才能达到一篇记叙文的写作目的。

要想把一件事情说清楚,只有将与这事情有关的主要因素,交代清楚,就能把这个故事(事情、事件),即文章,显得完整、有条理。

也只有把六要素,交代清楚了,才能更好地表现主题思想。

在文章中,如何处理 “六要素”呢?

——要根据文章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运用。

A、用三个“要素”,就能写成文章。

写一篇文章,对所写的人物、事件,都要有所侧重。只要能抓住其中三个要素,就可以写出一篇好篇文章。

在“六要素”中,时间、地点是最主要的要素。

因为 ,一切事物都存在一定的时间、地点(空间)里;一切事物又都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发生,发展,进行演变的。

所以, 时间、地点,必须交代清楚(交代即可,不等要详写)。

在一篇文章里,只要抓住不同的时间、地点的变化,就能突出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就能写同很有特色的记叙文章来。

B、“六要素”的位置。

时间、地点——通常在文章前面作简要交化;

人物——随事件发展,陆续登场;

吸引人结果——作倒叙方法描述;

还可以最后交代原因——以作悬念。

C、有时,有的要素,可不用出现。

“六要素”,是否在文中都得出现?——这要从实际情况而定。

若,时间、地点,是人所共知的;或由其他之描述也能反映出来的;或不交代也没有多大影响的要素——则可省略不写。

如果事件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结局可以不写,以给人留下回味之余地。

D、以时间为例,看“六要素”的交代方法可灵活多样。

□ 一般的交代:

×年×月×日

早晨、中午、傍晚

○ 代替法:

通过“太阳升起来了”、“烈日当空”、“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天边染上了红霞”等来代替时间的变化。

◎ 精确到:

时、分、秒

※ 大概:

“以前”、“古时候”、“前不久”、“最近”。

五、记叙文的写作要略

(一)、定要素

记叙文的写作,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定要素;

搭架子;

会表达。

【定要素】

[相同点]

时间、地点——这是写文章的共同要素,一般都应写入文章。

[不同点]

一是,对人物和事件,在每篇目文章里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各类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内容)的重点内容也不同(或人、事、物、景)。

写人=时间+地点+人;

记事=时间+地点+事(原因、经过、结果);

写景=时间+地点+景(过去、现在、未来);

状物=时间+地点+物;

抒情=时间+地点+情(见景生情、睹物思人)。

(二)、搭架子

记叙文的写作,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定要素;

搭架子;

会表达。

(二)、搭架子

搭架子——这是记文的结构安排问题。

开头——要简明、要点题。

中间——有“六定”:

1、定(分)段;

2、定各段详略;

3、定事——记一事或几事(一详,余略);

4、定人——写一人或几人(一主,余从);

5、定表达——以叙述为主,兼议论或抒情;;

6、定过渡、照应——使文章曲折、波澜。

结尾——要扣题;收束有力、发人深省、令人回味。

(三)、善表达

要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写好记叙文。

这就必须知道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和表现方法。这也是写作中的大事。

叙述、描写——是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

[叙述]

叙述是作者对人物、事件、环境作一般交代和说明,不作细致刻画。

一般用在:具体情节,事情因、果、经过的叙述。

[描写]

描写是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刻画。要用生动富有感情的、形象的语言,着重刻画人、事、物的具体状态和细节特征。

议论、抒情——是记叙文兼用的表达方式。

[议论]

记叙文的议论,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在记叙文中穿插的议论,可起到画龙点睛作用;有的在段落之间加上一两句议论,还可起到承上启下作用。

记叙文中的议论,可先叙后议,也可先议后叙;有的是不直接对人、事、物发表议论,而是由文中的人物去发议论、作评价。

[抒情]

记叙文中抒情有两种情况:

一是,在叙述的基础上,直接抒发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二是,间接抒情,是寄情于人、事、物中,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用情景交融、情事结合的内容,使人受到感染。

◎ 记叙文要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要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少用议论、抒情。

因为记叙文是要充分地具体叙述、描写客观事物,让事实本身说话。

议论、抒情用在文章开头、结尾、中间,或写在与事间均可。

这几种表达方式,要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巧立意

[巧立意]要明确1、2、3、4,四件事!

1、“立意”,就是确立主题,也就是写出来的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2、确立的主题,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 审清题意,做到全局在胸;

二是, 明确主题,做到突出中心。

3、确定记叙文主题时,要做到“三要”:

一要,有积极意义(主题思想必须是健康的,有教育癔义);

二要, 集中(不能是多中心);

三要,含蓄(主政工要蕴含在具体的记叙和描写,之中, 一般不宜用明显的话语揭示出来。)

4、在明确主题时,要考虑到记叙的内容,来定中心:

写人记叙文——要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记事记叙文——要写出事件所蕴涵的意义(或政治思想、或哲理、或情趣的);

写景记叙文——要写出个人对景物深刻的感悟(热爱之情);

状物记叙文——要透露出乐趣,或托物言志,要表现对人或现象之情感。

(五)、记叙文的“头” 与“尾”

记叙文常用的开头法:

开门见山开头——直截了当地交代了要写的事情的起因和必要的要素;也可开宗明义,一落笔便直触主题(中心)。

悬念法开头——先造成悬念,让读者产生悬想;

环境描写开头 ——以生动的环境描写起笔,来渲染气氛;

名言警句开头——以含蓄深刻的名言警句开头。

此外, 记叙文也可用下列方法开头:

议论开头;

抒情开头;

说明开头;

人物开头;

景物开头;

设问开头;

倒叙开头;

回忆开头……

开头,要揭示中心、要简要、要引人入胜。

记叙文常用的结尾法:

照应开头,点题结尾;

自然结尾;

引用阐发结尾;

省略号结尾;

还可以用下列方法结尾:

总结全文,画龙点睛;

议论抒情,深化主题;

展望未来,鼓舞号召;

结尾是文章的结束部分,也是文章有机组成部分。结尾要能起到点明或深化主题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学生写作方法有哪些?

全文共 6047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小学写作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怎样写事

写事要求清楚、具体。一件事情的发生,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把这六个方面写清楚了,才能让读者明白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同时,还要寓理于事,即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在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其中,“经过”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败的关键所在。在小学生的作文里,“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小学生的继续文不感人,平淡乏味,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记事的记叙文可分两种:写事和写活动。

(一)怎样写事

一是把“经过”部分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按照先后顺序一层一层地写得清楚。写的时候多文几个“后来怎样”,文章就具体了。

二是注意材料的详略,有所侧重。对一些重要的过程、场面要细致描绘,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三是对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一定要写具体。

(二)怎样写活动 活动都是有目的、有形式、有过程的。搞什么活动?为什么搞活动?则眼搞活动?活动的结果怎样?都要写清楚。写活动也要求写清楚“六要素”,要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 在整个活动当中,不是写一个人,二是写一群人;不是用一两件事来写人物,而是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写活动的文章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活动的经过,二是自己的感受。如果写“参观”活动,就要用“观一处,感一处”的方法。写整个活动的过程,要用顺叙法,即按活动的先后顺序,把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的经过和结果依次写出来。

二、怎样写人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写人的继续文,叙事不要求完整;记事的记叙文,虚实要求完整,而且要贯穿文章始终。

(一)通过一件事来写人

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或性格的一个方面。为了刻画人物,对所写人物必须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但是,从以事写人这个角度来说,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并把这件事写好。 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二)通过几件事写人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以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一种品质;二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多种品质。 要注意:用几件事写人,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作者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一一交代清楚,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只着重于某几点进行叙述。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详写;有的事略写;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完整,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简单。 通过几件事写人,同样要对人物进行必要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的描写。

(三)学会刻画人物

写人的文章要会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就是学会刻画人物。

1. 也叫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2. 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二是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别、年龄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特点。 对话描写有四种形式:说的话写在后面,说话人后面用引号;说的话在前,说话人写在后,用引号、句号;前后各引一句或几句,中间交代谁说的,用逗号;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这四种形式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事业,避免行文死板。

3. 动作描写

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看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怎么说,更要卡他如何做,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因此,动作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呢?

首先,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会有许多动作。但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

其次,要写准确。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但只有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才能把人写“活”。有一位作家说过,最难的不是写动作,而是写出有特点的动作,从动作中写出人来。

4.心理描写

心理的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的要求是: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小学生作文时,大多采用第一人称(“我”活“我们”),采用这种人称作文,就不能用“他想” 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我”不可能钻到别人的脑子里去看。此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在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上下功夫,这样可能更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心理描写除了用“我想”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提出问题,引入所想的内容。

(2)使用假设,流露心理活动。

(3)字里行间,流露着“想”。

(4)直接抒发心中所想。

三、怎样写景

描写景物,表现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域风貌,赞美祖国的壮丽山河和大自然的奇妙,是记叙文的又一个重要类型。写景的记叙文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景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景物指提供人观赏的风景、建筑等;广义的景物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即自然环境和身会环境。换句话说,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风光、建筑物、动物、植物等事物的描写,所描写的景物在文章里占重要位置,这是写景记叙文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的主要区别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有对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背景介绍、环境描写,但它们在文章中不是主要内容,是为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为渲染气氛服务的。同理,写景记叙文里也有写人叙事的内容,但都是为写景服务的。

其次,写景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人物感情抒发表达出来的。作者可以在文章中直接抒发感情,即所谓直抒胸臆,也可以通过写景表达出来,即所谓寓请于景;还可以在景物描写中蕴涵自己的主观感受,即所谓情景交融。要注意景物描写必须为人物的思想感情服务,与人物的思想感情相一致,不能孤立地、无目的地写景。

怎样写好写景的记叙文?

(一)要写出有特色的景物

一般来说,景物是各有特色的。同样都是公园,但每个公园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例如,北海公园的白塔、九龙壁、颐和园的香阁、十七孔桥;天坛公园的祈年殿、回音壁;紫竹院公园的竹子;香山公园的红叶等。同样是山,我国的四大名山各领风骚,独具特色。同样是水,长江、黄河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文明数千载。或烟波浩渺、横无涯际;或奔腾咆哮、气势磅礴。这些景色都以其特有的鲜明的特点闻名于世,只有把它们的独特之处描绘出来,才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人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

(二)要学会观察

写景作文和看图作文有相似之处,都是以观察作为写作的前提。观察景物与观察图画不同,观察景物要确定观察点,也就是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观察点不同,所看到的景物也就不同。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于观赏庐山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所获得的感受也就迥然不同了.

(三)要借助想象和联想

(四)写景要抒情

写景,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再现,更是作者主观感情的外观。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正所谓“情随物迁,辞以情发”。景是情产生的基础,情是景的产物。因此,要求小学生不要单纯写景,而是要借助景物,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当然,这种感情必须发自内心,而不是无病呻吟。

四、怎样状物

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由于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状物的方法也不一样。

(一)怎样写物品

1.抓住特征

从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制造材料)等方面,对所写的物品仔细观察。因为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种物品,也会有某些席位的区别,也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蛛蛛物品的特点写,就是抓住了这一物品是区别于另一物品的地方写。

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1)按总一分一总的顺序写。

(2)按物品各部分的空间顺序写。

(3)有的物品,须按先外后内的顺序写,即先写外表,后写内里的顺序。

3.状物需要想象和联想

展开想象和联想,不仅使所状之物更加具体生动,还可以开拓作品的意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怎样写动物

大多数小学生都喜爱小动物,看了以后总想把它们写出来来。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写好描写小动物的作文呢?

1.写外形

首先,观察小动物(包括昆虫)的外形,一般是写小动物的静态。在观察时,包括颜色、长相、个头都要如实写出来。其次,要抓住特点,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写。三是按顺序:先整体一再局部一最后整体。概括写整体,具体写局部,用总分关系的句群。最后,为使描写更形象、具体,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恰当地运用比喻。特别要注意提醒小学生“像——”、“犹如——”、“仿佛——”等喻词的使用。

2.写习性

写小动物,还要细心观察它们的动作、静态和生活习性,这些是小动物的动态方面。例如写它们吃食物、嬉戏的样子,相互追逐争斗的情形,如何筑巢、休息的情况,等等。

小动物也 感情、情绪,这要靠小学生从它们的叫声和动作中,用拟人的方法去体会和想象,这样就能写出小动物的性格,显示出它们的活泼和可爱,实际上也就写出了小学生自己的感情。

(三)怎样写植物

提起植物,小学生的脑海力会出现许多花草树木的样子,但是要将平时熟悉的植物写成作文,很多同学却感到很难,有的觉得无话可写,有的三言两语就写完了。怎样才能写好植物呢?首先,写前要细心观察所写的植物,并做观察记录。观察时,先看整体的形状(外形)特征;再看颜色、枝叶的细部特征及生长环境,并把所看到的详细情况记录下来。其次,安排好写作顺序。

1.可以从整体到局部

先写植物的整体特征,再写它的局部特征。例如以主干、枝、叶、花、果等为序,并突出写其中的一两部分。另外写的时候,要求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详细地描绘、刻画。例如描写树叶,就写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给人的感觉等;描写花,就写它们的大小、香味、色彩、花期等,使人有如身临其境。

2.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很多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直至衰亡,每个时期的形态各不相同的,所以,可以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3.写观察日记

可以用写观察日记的方法。来描述某种植物在一段时间里的生长、发育情况。

4.以四时变化为序

很多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割据特色,所以,还可以其四时的变换顺序。

5.托物抒怀,借物咏志

写植物,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外形和色彩的描写上,还应该在文章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感悟人生的哲理、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等等。用这种方法,要借助例文进行必要的指导,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在描摹植物形态的同时,赋予它们一定的象征意义。

五、怎样写游记

在节假日,小学生在父母和老的在节假日,小学生在父母和老师的带领下,到公园和游览区欣赏景物、陶冶性情。如果将游览时看到的景物,所听到的声音,所产生的联想,所获得的感受,按照一定的顺序,有重点、有感情地记录下来,就是一篇游记。写游记有如下一些要求。

(一)写游记必须写清游踪

要记住从什么地方到了什么地方,每个地方的名称,以及每个地方的方位。这样读者才能搞清楚你先到什么地方。后到什么地方,才能确定你所要描述的景物的具体位置以及它的特征,唤起读者对你所游览之处的神往之情。同时,也使文章福有条理,层次清晰。

(二)要留心观察

观察是写好游记的基础。游览时,不能走马观花,要仔细观察。所谓仔细观察,就是要看景物的形状、颜色、质地是怎样的,静态下什么样,动态下又是什么样,等等。只有这样,在写作时可选的材料才多,才便于把景物写具体、写出特点来。另外,在观察的时候,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由近及远,又远到近;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里到外,从外到里;或从中间到两边,从两边到中间;或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按照这样顺序去观察,彩绘全面,描写时彩绘有条理。

(三)要做记录

学生游览的时候,看的东西多,去的地方也比较广,一时很难记住,就是当时记住了,过后也难免遗忘,不利于组织作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游览时要求学生带上笔和本,边观察、边记录,随看随记,就不会忘记了,写作文的时候还便于选择。另外,公园和修蓝区的有些景物带有介绍。例如,辞经管是何时建造的,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占地面积是多少,包含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等等。这些资料很有可能成为学生作文时的宝贵材料,应该要学生记录下来。 在游览之后,要求学生及时地把自己观察到的和记录的材料整理归类,看看哪些是属于作文需要的材料,哪些需要详写,哪些需要略写,做到心中有书,为下一步作文做好准备工作。可以要求学生按照下面的表格整理材料。

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由于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状物的方法也不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