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感动中国2021作文原创素材【热门20篇】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讴歌党的丰功伟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感动中国2021作文原创素材,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浏览

7787

作文

983

2024年央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全文共 785 字

+ 加入清单

榜样的力量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磨,反而因为它的伟大而历久弥新。12月5日,由中央电视台组织的“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评选进入投票阶段。连日来,我区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和魏德友夫妇的事迹感动了全国的网友,他们和我区各族干部群众一道踊跃为他们投下了神圣一票。截至12月25日19时30分,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得票315074票,魏德友夫妇得票2652261票,得票数分列20位候选人的第15名和第8名。

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是新疆哈密市中级人民法院退休的一名维吾尔族干部,被誉为“新疆焦裕禄”,曾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一等功。

76岁的魏德友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的一名退休职工。52年来夫妇俩人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被誉为边境线上“活地图”。

当央视网公布了他们的故事和投票页面之后,网友纷纷留言和问候发起了一场向榜样致敬的行动。

网友“亲爱的小壁虎”说:“无数次踏雪访贫问苦,冒雨送救济粮款,关心孤寡老人、失学儿童……这些年来,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像一颗不会生锈的螺丝钉,依法公正廉洁办案,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新疆下雪了,爷爷奶奶注意保重身体 !”“让我感动的不仅是守边,还有平淡而真实的陪伴和不离不弃!祝福爷爷奶奶!”“为老魏叔夫妇投上一票,向屯垦戍边的兵团人致敬!”投票、致敬、牵挂、嘘寒问暖……网友们自发的这场向魏德友夫妇再致敬行动,让这个冬天一下子温暖起来。

兵团第九师宣传部部长李伟道说:“投老魏就是投新疆精神、兵团精神,就是在全国面前力挺大美新疆和真实的新彊人。”

乌鲁木齐市居民林枫说:“他们在平凡中产生了不平凡的力量,这种力量震动了我,感动了我,促使我反思,使我有力量举起手为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和魏德友夫妇投票。”

网友新疆人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还有些人能够守护着精神的乐园,不得不为这些人的举动所折服。”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全文共 8064 字

+ 加入清单

从耶鲁大学毕业后,秦玥飞的故事就不仅是他自己的故事了,很大程度上成为一个独特的大学生村官的故事,一个群体、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故事。

当村官

秦玥飞已经在湖南省衡山县贺家乡贺家山村当了一年多的村官。

他住在贺家乡乡政府的办公楼里,一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两层砖楼,他位于二楼的房间只有八九平方米,没有天花板,彩条塑料布加木板钉起来遮住屋顶的瓦片;屋里光线昏暗,即使白天,依然要开着灯;墙壁暗黄,不少地方糊着报纸;纱窗是破的,漏洞的地方用纸堵住,两扇窗户根本关不拢,有一扇斜倒一边,基本上处于半开的状态,因为纱窗是固定住的,无法取下,只能任由漏风;五毛钱硬币大小的死蜘蛛挤在纱窗和窗台的缝隙里,清理不掉,还是夏天留下来的痕迹。

但是屋内整洁有序,地面虽然凹凸不平,但扫把、水桶、暖水瓶、脸盆、洗衣粉,沿着墙边一字排开,两个做俯卧撑的工具垫着纸板放在地上,柜子上挂着巨大的绿色行军包,正对着另一边墙上挂着的绿色军大衣。书桌挨着床,不大,但是书、电脑、水杯、文件,一切都井然有序。

见到秦玥飞的时候,他正在屋里和三个志愿者讨论信息化教育的项目,四个年轻人聚在一起,书生意气十足。秦玥飞个子高,脸色有点苍白,他解释说,因为知道你要过来,特地洗了头发,刮了胡子,搞干净一点。

湖南冬天,室内甚至比室外还要冷,秦玥飞的取暖工具是一台不大的电暖器,还是朋友来看他,住了一晚后,回去邮寄过来的。他说自己用得不多,多半是客人来时才会打开。看过一些他在耶鲁的照片,难免感叹前后生活条件的巨大差异,但是他自己反倒觉得没有什么落差。

2010年6月,秦玥飞从耶鲁大学毕业时,完成了经济学专业和政治学专业的课程,拿到了文科学士学位。毕业要求36个学分,他拿了40多个。2011年6月,秦玥飞在学校的事儿忙完了,7月份回国正好碰上了湖南省招大学生村官,用他自己的话说,很自然地接上了。秦玥飞告诉本刊记者,虽然他在城市长大,但对农村并不陌生。我们大学暑假特别长,有4个月,每年暑假我都会有一个月左右在农村,支教啊,做社会实践或者田野调查啊,虽然不是完全了解农村,但也并非一无所知。

秦玥飞就这样成了贺家山村的村主任助理,他上任的时候没有任何仪式,也没有任何人把他公开介绍给村民。

融入与信任

做了一年多村官,秦玥飞做成了不少事:修水渠、维修道路、装路灯、建敬老院,拉来了乡村信息化教育项目,他在整个贺家乡都有了名气,当选为贺家乡和衡山县的人大代表。对此,秦玥飞特别看重,他清楚记得2012年10月24日是选举日。这对我是个挺大的事,因为基层的人大代表是直选出来的,是村民一票一票投出来的,80%多的老百姓给我投了票。他们认可我的工作,信任我。可能有的老人并不知道人大代表是做什么的,他们或许以为只是一张荣誉证书,在我的名字后面画个圈,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我的支持。但秦玥飞并不认为自己当选是因为修水渠做了政绩。很多时候不是这些看似风光的大事让村民接纳我喜欢我,村民找我做的事有99%都非常琐碎,但我出现在他们的生活里,他们随时能看到我、找到我,我是他们的一分子,跟他们生活在一起。老人需要摘菜提水我去帮忙,耕地的时候我去帮忙,都是很简单的事,这个过程中的存在感和信任感让我很感动,他们选我应该是因为这些小事。

他与村民相处自然而融洽,路上碰到村民会主动招呼、握手;看到老人赶集买了东西会帮忙提过来送回家、坐下来跟老人聊天,告诉老人有事尽管找他;村里人周末到乡政府问征兵政策,找不到人,过来问他,他耐心地告诉他们要等周一乡政府上班的时候再来、要带哪些材料、去哪几个办公室,再把村民送出门。

村民也把他当成自己人,他到学校去,小孩子拉着他受伤的手看很久,问他疼不疼;有村民看他冬天穿得单薄,送他一件军大衣;有村民送他一大罐自己磨的芝麻花生核桃粉,告诉他一天吃几勺,可以防止长白头发;到饭点了,招呼他去家里吃饭;走在路上,有人追上他往手里塞两个鸡蛋或者递烟村民们已经可以毫无顾忌地打听他的私生活,请他帮忙做事,这种关心和询问称得上是乡村社会里最明显的亲近,然而这种亲近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秦玥飞说,来村里的最初一个月,自己天天往村民家里跑,听他们聊天,在一边坐着傻笑,慢慢才听懂当地方言。喝酒抽烟都是来这之后学会的,碰上村民点根烟,这是对村民的尊重,看到小孩子要把烟藏起来,也是对小孩子的尊重。他就这样慢慢与村民熟悉起来,一个月后,开始有人找他帮忙。村民家里热水器坏了,我去捣鼓了一下。秦玥飞说,这对他是莫大的鼓励,说明村民开始信任并且接纳他。

秦玥飞也告诉本刊记者,来村里的第一天他就上了一课。在大学时候生活条件好,留学时养成的生活习惯是早上起来要淋浴。2011年8月29日,我来村里第一天,天气非常热,晚上睡觉蚊子特别多,早晨起床满身都是汗,当时就想去洗澡。村里有个简易的地方可以洗澡,离我住的有点距离,我就提着洗发水走过去,这个过程被村民看见了,传开了,因为他们不会早晨洗澡。这对他们来说非常奇怪,他们会过来问一句,早晨去洗澡了?会有人说,这个小伙子嫌他们这脏,有的会说这个小伙子娇气,还有的说浪费水。于是,第一天我就意识到,要把自己的生活习惯变得跟村民一样,我带来任何不一样的东西,都会阻碍我跟他们融入到一起。

为了融入村庄,最开始他刻意去避免任何跟村里人不一样的东西。冬天就两身衣服,都是黑色的,夏天也是几件衣服,也是单色的。很多年纪大的老人可能记不得你的脸,但是他一看你穿的衣服,颜色和样式固定,就能认出来。我刚来时候带了一件T恤,上面印着一些英文字母,颜色也多一点,后来发现村民穿的衣服都是单色的,感觉那件衣服有点不合群,就翻过来穿。一开始确实是在有意识地改变,但是后来好像慢慢地就把自己当村民了。秦玥飞说,他现在确实有了很多村民的习惯:穿解放鞋干活儿,收到村民递过来的烟,顺手就别到耳朵上,等车的时候非常自然地在路边蹲下。

村里人对外人有明显的客气和戒备,但对他已经没有任何防备。村里有位64岁的邓奶奶,年轻时候出去打工,回来后自己的房子塌了,只能借住在乡政府后院一个简陋破败的房子里,一住就是十几年。看到秦玥飞,邓奶奶招呼他说话,本刊记者提出想到她家里看看,邓奶奶有点迟疑,似乎对自己的处境有些难堪,不想把自家的窘迫展现给外人,解释说儿子在外打工挣钱,要回来修房子。秦玥飞悄悄告诉本刊记者,以前他一个人来时,进门聊天邓奶奶没有任何犹疑。

我在城市里长大,留过学,我期望服务这些村民,他们对农村和农业的了解比我要多得多,不管我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我在他们面前可能连个小学生都不是。要向他们学习,唯一的做法是要融入他们,看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只有融入村民的生活,他们才会渐渐信任我。如果我不能融入进去,就不可能有信任。秦玥飞说,有了信任后,他们才会说,我这里有点困难,小秦你帮我解决一下。比如最开始他会告诉你,我不会写字,我要给政府打个报告申请个补贴,你帮我写一下,都是些很小的要求,但对我来说是很有成就感,说明已经建立起初步的信任。你帮他做了一件事以后,这个信息就会传开,各种各样的村民会找你做各种各样的小事,你把这些小事做好后,村民才会觉得这是个踏实的孩子,你愿意为他们服务,才会找你做各种各样的大事。

秦玥飞很珍惜村民给他的信任,任何可能导致与村民关系疏远的行为他都会考虑再三,有时甚至会慎重到让人有些无法理解。他不太愿意让本刊记者跟他同时出现在村民视线里,客气地请记者远远跟随,理由是村民可能会有各种猜测或误解。这也是我对村民的尊重,如果我在村里娇气、傲慢,有所谓名校生架子,是做不了公共服务的,形象对我很重要。如果形象不好,可能会影响我以后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工作。他诚恳地说。

规则,程序与人情

在村里做事,秦玥飞有自己的一套认识论。一个本科毕业生,到农村里工作,他如果觉得自己很牛、什么都懂,到这里来了,看见这不行那不行,就去告诉村民,你这里那里都不行,全部都要改,这是非常错误的思考方式和工作方式。大学生村官里有一个官字,但不是官,是服务者,要为村民做好服务。秦玥飞说,我在村里做的很多事,不管是水利也好,教育也好,建敬老院也好,包括路灯、校车安全这些我非常关心的事,并不是我来了之后,利用我所谓耶鲁大学的高材生的身份,自以为懂农村了,提出来去做的。其实这些诉求都是村民提出来的,他们提出来后,我再想办法帮他们一个个去实现,我觉得应该是这样一个过程。

村民找秦玥飞有各种各样的诉求,有的事他办不到,但也不会简单地拒绝。有的退休教师来问我能不能帮他涨涨退休工资;有的告诉我说儿子30岁了,没有女朋友,想结婚,能不能帮忙找个女朋友。这些我显然办不到,但不是说办不到就不办了,涨工资我没办法,但是,提出来了就要记下来,要去县里问,有没有给退休老师涨工资的相关政策。找媳妇这事,我要去其他几个村问有没有没嫁出去的姑娘,回来反馈给村民。看似荒谬的要求其实都有道理,村民有自己的逻辑,即使办不到,他们也会理解。真正做的事不仅仅是建一栋楼,修一条路。

秦玥飞思维清晰,做事很有技巧,很多事在他看来是技术活儿。有村民告诉我说房子漏雨了,问我能不能帮忙去解决一下,首先得去看他是什么样的房子。秦玥飞说,国家没有专项资金来修补漏雨的房子,但是你要去想办法,要研究政策。比如,发现国家有个危房改造的安居工程和政策,如果这户村民的房子非常老了,确实是危房,就可以利用政策。这时候就要让村民写个报告,他不会写,你要帮忙,之后要到村里去盖章核实,证明他家里的实际情况,再拿到乡政府民政助理那里,告诉他下边的村民打了一个报告,我来交给你,问他一下今年的指标还有没有。民政助理可能会告诉我今年没有指标了,但2013年的指标4月份来,他是第一个,到时候按照国家政策的流程,优先帮他办。这时候就可以非常高兴地回访村民,告诉他这个事帮忙办了,不是说现在已经解决了,而是说正在做,已经在议程内了,其实我就相当于一个桥梁。秦玥飞告诉本刊记者。

在这些琐碎细小的事里建立了信任,村民才逐渐告诉他自己的诉求和需要,秦玥飞做的事也就越来越多。

但村里没有任何事情是简单的,有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村民之间、村民和公家之间,人际关系复杂。一方面是人际关系,一定要尊重村民,待人真诚;另一方面,处理事情一定要按照程序来,村里的矛盾除了利益分配之外,最大的问题来源于不走程序。秦玥飞向本刊记者解释,比如说,村里希望把泥巴路硬化了,赶集的时候租出去收摊位费。修路要10万元,但村里账上一共才5万元,村干部按照议事程序召集村民来讨论,讨论的时候有各种各样的意见。村里的意见是,那块地是集体土地,所以村里出钱修,修好后,摊位费村里来收。但是村里来做这样的事不仅要把仅有的5万元全部用上,还要背上5万元的债务。10万元,要收10年的摊位费才能把成本收回,划不来。而且虽然土地是集体的,但路两边的住户都搭了棚子,这是违章的,按照法律可以拆掉,但你怎么能去给他拆了?现在都担心村民闹事。幸亏有程序,召集村民讨论的时候有人离场,我们去做工作,不久之后村民自己提出来一个方案,主动提出拆掉棚子,但是要求自己出钱硬化门前的路面,摊位费归个人。因为村民算了一笔账,一个月120块的摊位费,3年左右就可以收回成本。于是,事情解决了,村里的钱也没花,这就是程序与人情,而且,不能与民争利。秦玥飞说。

修水渠也是个规则和人情混杂的事。秦玥飞告诉本刊记者:如果修水渠不走程序,几个村干部聚在一起聊聊就把事情决定了,会出很多问题。比如说,你怎么知道村民愿不愿意修,你怎么知道村民愿意以这样的方式修,你怎么知道村民愿意你把村里的钱动用了来搞这个事,你怎么知道这么做之后不会损害一些村民的利益?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出来。但是如果有一个决策程序和议事程序,通知大家有修水渠这么一个想法,把村民集中来开会,来不了的村民,要有代表过来,充分抒发意见,这样就可以知道大家为什么支持或者不支持。由此审视来做,要怎么做,由谁来做,施工的队伍怎么选择等等。人际关系一定要做好,平等沟通,大家才会愿意参与程序。

但是,即便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在乡村社会,有时候人情的力量远大于程序和规则,修水渠最终还是出现了问题。

村民小组一起讨论,当时出来一个方案,四五十票全部通过,但是后来发现,有一户村民没来参加投票,按照程序,可以当作弃权,即使当反对票,也是四五十票对一票,按理说可以直接去做了。但是这个村民出来喊一声说不能做,原来四五十个同意的村民都不吭声了,因为不想跟他产生矛盾。虽然做水渠可以让收成变好,并且用的是我从外面筹集的钱,这是跟自己利益直接相关的事,但是有人出来吼了一声,就都不做了。秦玥飞说,这时候硬按程序推进肯定会出问题,四五十个人都同意,我们得支持他们的决定。所以,我就找到那个村民,天天去他家里,带上两包烟,给他点上,伯伯叔叔地叫,一周时间,聊熟了,信任我了,问我能不能考虑让他来施工,他想从这里边挣钱,我才知道他当初为什么出来吼一声。秦玥飞当然最终也没同意让他施工,外面找的施工队更便宜,但他跟我熟了,也不好意思为难,就同意了开工。秦玥飞说:很多人说要民主的议事和决策程序,这很好,但是只靠投票或只靠人情是解决不了农村的事情的,现实与规则的博弈,放弃任何一个都会出问题。

质疑,以及中国

秦玥飞当村官的微博在网上流传开以后,很多人给他留言、发私信表示支持和赞赏,也有少数人质疑,直接给他贴上富二代、官二代的标签,说找钱那么难,怎么能找到这么多钱,肯定是有关系或者家里直接给钱。他会去浏览网友的评论,但是不太回应解释。给我的微博回复和私信99%都是支持的,芮成钢的微博下面百分之七八十是支持,有的是贴标签,那我就没有必要去回应了,反正没有影响到我工作。而且并不是说有人骂我,我就是他们骂的那种人。

秦玥飞说,自己确实没有什么社会关系,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了解公益慈善方面的信息,去北京、长沙、上海,跟各种各样的公益组织、基金会、企业和个人打交道,才寻找到各种社会资源的支持,已经给村里和整个贺家乡筹集到80多万元。跟公益组织等机构打交道不是说打个电话或者写封邮件去告诉他们你需要多少钱,而是要把项目相关的信息都准备好,比如说建敬老院,要把所有预算做好,清楚明白地拿给出资方看。他自己发明了一套系统,给每个项目的所有过程拍照。比如取钱的单子,前后要能对起来。比如修水渠用的U形槽,搬运、装卸,都拍照,这是为了给出资方看,方便他们检查和监督,运作也透明。他细心周到,出去参加活动,西服干脆就放在朋友家里,需要的时候让朋友寄来。有活动的时候,我让朋友把西装提前寄到当地固定的青年旅社,青年旅社的人帮我送去干洗熨烫,我到那以后取回衣服,洗个澡打理好头发,换好衣服去参加活动,谁也看不出我是农村来的。我在酒会上用中文或者英文给他们讲各种各样农村的故事,很有趣,很多人围过来听,他们当中可能就会有人能给我提供帮助。活动结束后我回青年旅社睡一觉,第二天早晨再换上村里的行头回去。

外出筹钱的路费从自己每个月1450元的工资里出,开支加起来已经近万元,幸运的是农村里花销不大,秦玥飞还能有余钱给敬老院买大米,给村里困难的老人送些东西。他去耶鲁念书靠的是全额奖学金,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不穷,但是也绝对谈不上富有。

很多人质疑一个耶鲁大学毕业生为什么当村官,对他有各种猜测,对此他甚至会觉得很好玩:跟我不相关的人怀疑我是不是贪钱去了,但我做的事跟他们没有直接关系,而村民其实不管你是哪里毕业的、是不是城市来的,这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村民不关心谁来服务他们,只要能把他们服务好,改善他们的生活,他们就满意了。就算有一天,真的是官二代富二代到农村去做各种各样的好事,我也很支持。秦玥飞说。

尽管如此,他依然非常认真地用中国梦这个概念来解释自己的行为:我到农村一年多,接触到这么多村民,对农村了解比原来深,我的感觉是,农村的家庭同样非常热爱生活。他们都期盼着子女有好的教育,长大后有出息,能找个好工作,多赚点钱,自己能有更舒适宽敞的房子,更好的环境,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和更加可靠的社保,这是很多家庭最简单的中国梦,很美好也很实在,很有价值,是一种对更好生活的期盼,这是我理解的一个基本的中国梦。我也有这样的梦想,不是说我来当村官,我就不喜欢稳定的生活,不喜欢财富,但同时,更能让我满足的是,我可以在很多人实现自己家庭中国梦的路上帮他们一把。先不说什么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简单的,国家是由一个个人和一个个家庭组成的,让每个人都过得有尊严,这是非常实际的期盼,我觉得这些期盼很重要。我的价值观跟村民是一样的,我理解村民,跟他们是同样的人,我强烈认同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才认为做这个有意义,能帮更多人实现中国梦,也可以实现我自己的中国梦。秦玥飞说,有人说我为名利、为权力、为以后的升迁铺路,这要怎么说呢,就好比上小学也可以看作是为上中学、上大学铺路,并不是说我在为自己以后某个不可告人的秘密铺路,而是说如果我做得好,有更进一步的空间,能为更多人做公共服务,我自然会继续做下去。

秦玥飞告诉本刊记者,他很早就希望将来从事公共服务方面的工作。我在重庆南开中学上高中,那是个很好的学校,互帮互助的氛围很浓烈,那时候我就有这个想法,但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概念。读大学之后,知识和视野都拓宽了,才能用公共服务这个词语来诠释我想做的。我是希望用所学和所长为社会发展出一份力,但是上大学的时候,我不知道如何将所学所长和这个目标契合起来。之前也尝试过很多其他的公共服务类工作,最后发现,大学生村官是个很好的开放性平台,农村各个领域的事都可以去做,农村教育、农村医疗、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等。他说,中国大多数地方是农村,农村很有代表性,中国不是微博上的中国,这里才是真正的中国。我当村官可以更好地了解基层和老百姓,也能更好地了解我自己,至少可以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在公共服务领域工作。现在看,我做得还行。

村官之后?

秦玥飞很担心自己被媒体异化,他其实是个再正常不过的年轻人,只不过多了个世界名校的光环,也更加优秀。他喜欢听古典音乐,喜欢文艺电影,除了英语还会俄语和法语,看各种各样的书,他在大学里组建过摇滚乐队,自己打鼓写歌,爱游泳,参加辩论、演讲、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还是学生会主席。在村里,他会跟来支教的志愿者在学校屋顶的平台上瞄准地上的圆圈投石子,聊天开玩笑,很有默契地念起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对白,就是一个年轻人松弛自在的状态。

签了3年的村官协议,这之后做什么?他并没有明确的规划,去念书或者从事别的公共服务岗位都有可能。村民毫不吝惜地表达对他的欣赏和喜欢,村主任胡传佳说:我当村干部20多年,水渠的事弄不好,小秦一来就能筹到钱把水渠修好,有能力,我很佩服他。有些村民直白地表达希望他留在村里多干几年,但是更多村民希望他能有一个更好的平台,村里的曾师傅告诉本刊记者:小秦很好,我们都喜欢他,但是村里条件不好,他应该去更高的地方,到更高的平台上能帮助更多人,但他跟村里人关系好,也不会忘了村里人。

尽管未来并不清晰,但是秦玥飞告诉本刊记者,有一件事他一直在考虑,并且非常确定地要去做:我当村官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比如说智力资源,我不懂敬老院,不懂建筑,不懂农业方面非常细节的东西,虽然我是耶鲁毕业的,但是我不懂这些,我必须得承认。同时我又没钱,政府的钱也有限,我需要整合各方面的社会资源给村子做事。其他的大学生村官或者基层的公共服务者们也有很多,刚从学校出来,涉世不深,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资源有限,虽然有一颗赤诚的心,可能还是做不成事,他们肯定也需要帮助。所以我想搭建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是能够把各种社会资源整合起来,支教的也好,支医的也好,扶贫的也好,把年轻的公共服务者和社会资源对接起来,为公共服务者提供支持和帮助。这同时也是大家学习的过程,学好了,以后会在公共服务的领域里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全文共 2185 字

+ 加入清单

个子不高,身穿黑色衬衫和深色西装,英语流利,透着浓郁的知识分子气息。这是记者在大会现场第一次见到已经声名鹊起的潘建伟院士时留下的印象。他的头衔包括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主任。

量子通信已然成为了时下的大热话题。只是这一次,信息革命的先机是否会在中国科学家构建的“量子版图”里闪现曙光?

“量子星群”

墨子号量子卫星发射后,潘建伟成了大忙人。现在,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里忙碌。上午休会间隙,记者有机会与潘建伟近距离接触。对媒体,潘建伟教授表现得非常谨慎,不愿透露太多,但在和量子技术泰斗级人物、日内瓦大学量子科学家Gisin教授的对话中,他耐心地解释着自己的工作以及中国量子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Gisin教授显然对于中国量子的产业化非常感兴趣,问了很多关于资本与政策的问题。Gisin教授最早来中国是在1986年,当时他参与了一家欧洲光纤制造商在中国的业务发展。不过一直到近半年他才开始更加频繁地往返中国和欧洲,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的公司即将在中国量子领域开展业务。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潘建伟所构建的“量子星群”蓝图对于国际重要的行业参与者极具吸引力。按照他的设想,未来10~20年,将通过多颗量子卫星和包括“京沪干线”在内的地面光纤网,构建一个天地一体的全球化量子通信网络,这张网也将成为中国信息安全免受外界攻击的最强保障。

据潘建伟团队的科研人员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量子通信的传输途径包括可信的中继站以及卫星和地面之间的星地量子通信。即将建成的“京沪干线”就是为了保证量子密钥的传输安全。而星地量子通信则是依靠量子卫星。据潘建伟介绍,他的团队已经通过实验验证了微弱量子态在穿越大气层后是有可能保持的,而且每秒可传输1万个量子密钥。但是他承认,1万个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未来还将发射多颗量子卫星,形成“星群”。

将于今年年底建成的量子通信干线“京沪干线”全长2000余公里,是全球跨度最长的一条量子保密光纤。和普通光纤不同,这条光纤的节点上布局的是量子密钥分配器,具有绝对的保密性。京沪干线的建成标志着我国量子通信技术正式进入了产业化阶段。

Gisin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政府越来越意识到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他们不再倾向于依赖国外技术,下定决心要在量子通信时代来临前布局好本土研发的技术。这对一个国家在电信、核能、航空、金融、国防等关键战略性领域的影响是重大的。中国政府的决心对于欧洲也是一个的重要机遇。”

壮大的版图

1996年,潘建伟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第一次见到导师塞林格教授。这位量子物理学世界级大师问道:“你的梦想是什么?”他的答案脱口而出:“我要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

现在,他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

回国后,潘建伟在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组建了量子实验室。他的团队取得了首次实现光子比特与原子比特间的隐形传态,首次实现具有存储和读出功能的量子中继器,将单次激发量子存储时间提高了2个数量级,实现了对纠缠光子的量子存储等成果。合肥的量子通信城域试验网也成为全球首个拥有规模化量子通信网络的城市。

在潘建伟的“量子版图”里,坚固的“地基”就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量子实验室。这是一切产业化应用的理论基础。尽管中国开始研究量子信息学的时间晚于欧洲,还是涌现出潘建伟、郭光灿和段路明等一批优秀的科学家,目前,这一队伍还在不断壮大。

中国科技大学在中国量子通信产业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最典型的科大国盾,科大控股是其主要股东。此外,问天量子等也都是中科大下属的产业。

同样值得关注的一家公司是九州量子。中科大虽然不直接控股九州量子,但九州量子的首席科学家陈增兵就是潘建伟的同学。尽管中科大和潘建伟个人并没有持股,但在九州量子成立合资公司期间,中科大做了很多工作帮助他们建立起整个网络。

九州量子10月份公布投资了6500万元人民币与瑞士顶尖的行业企业IDQuantique(IDQ)共同建立合资控股子公司浙江理想。按出资比例,九州量子占65%股份,IDQ占35%股份,总投资规模达1亿元人民币。IDQ成立于2001年,该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正是日内瓦大学的Gisin教授。而在九州量子的公告中,Gisin是合资公司的首席科学家。

对于合资公司未来的合作模式,潘建伟也有担忧:“就好像苹果找一家中国的代工厂,代工厂并不掌握苹果的技术。有可能在量子领域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技术还是在外国人手上,我们最后变成了一个生产厂商。”

产业化挑战

通过将产、学、研真正实现一体化,并借助国外的先进技术,中国正在加快步伐构建整个产业链,打通上下游。科大国盾总经理赵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科大国盾负责为九州量子的设备提供上游的研发和产品开发,而九州量子更加注重商业化,以下游为主,研究如何落地和使用。”

据赵勇透露,目前科大国盾已经为央行、银监会等机构提供一系列实际商业应用的产品,包括提供商务密码信号等。“我们正在铺设基础的量子通信系统,保证电信级别的基础设施安全,只有先铺好路,才能跑车。”

不过,量子通信大规模地产业化仍然有不少挑战。目前来看,成本是最大的问题。对此,九州量子总经理曹文钊表示:“要扩大产业化应用,就要使同样的价格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样客户对价值的感知就不一样了,接受度更高。比如购买一套设备,再加一些应用,性价比就提升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刘宇帆

今天我们看了感动中国,我很感动。

感动中国一共有10位让我们感动的,其中我最喜欢最让我感动的是第7位,他是一位叫黄大发的人是他们村子里的大队长,要把水引到村子里,在黄打发的管理要翻过三座大山,越过三道悬崖,别人和工程师都不敢从悬崖下去修路,王大发毫不犹豫的决定了自己下去。就这样要翻过三座大山,越过三道悬崖的生命水终于开通了。用了36年的时间终于把水开通到了村子。王大发今年83岁了,现在大家都吃上大米了,水通不到乡村就用命来砸。王大发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观看了这位老爷爷的视频,我感到很愧疚,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往事。

那次,我没有写完作业,早上妈妈让我写作业。我心里想:咳——还有这么多,怎么可能写的完呢?所以我就不写了,妈妈告诉我说:“必须地写,如果不写那是完不成的,如果写那还有可能完成,只要你坚持就能完成作业。”妈妈鼓励我的话是我感慨万分,我就坚持不懈的写呀写,连中午饭也没吃终于写完了。是啊,只要坚持不懈就会成功。

这就是我的观后感,大家也要学习王大发坚持不懈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感动中国感动你我作文

全文共 876 字

+ 加入清单

今晚,我观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在这次颁奖典礼中,有为了中华民族付出了一切的科学家于敏;有为了山区孩子的前途而放弃优越条件去艰苦的地方教学的朱敏才、孙俪那夫妇;有坚持做好事30年的炎黄张纪清;有跟听力障碍的儿子同桌16年的母亲;也有为了新疆的和平不畏牺牲的警察木拉提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而又让我最感动的是警察木拉提和炎黄张纪清。

木拉提是一民警察,这是一个光荣的职业,同时也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职业,木拉提跟他的同事们每天有任务,每天都不分昼夜地工作。因为他们在新疆,众所周知,新疆是恐怖分子的根据地,所以有很多恐怖分子以及各种各样的坏人,每年都有许多无辜百姓受到伤害,但因为木拉提以及他的队伍,使得老百姓能在这里安居乐业,虽然木拉提他们很可能在某次任务中殉职,但他们依然不畏牺牲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木拉提的许多战友都因为执行危险任务而牺牲离开了我们,但木拉提依然为了和平与恐怖分子勇敢战斗着。

还有一位也令我非常感动的人物炎黄,炎黄的真名叫张纪清,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他为孤儿院,学校,灾区捐赠了许多资金,每次捐款都以炎黄的化名填汇款单。他原本有三百平米的房子,可他为了捐款,卖了房子,住在70平米的屋子里,默默地坚持做好事。因为他每次捐款都用化名炎黄,人们找了他三十年,直到2014年因为他在银行汇捐款时摔倒被送去医院,人们看到他撒落地上的汇款单才知道他就是默默做了三十年善事的炎黄。三十年来,他一共捐了几十万元。当主持人问他每次捐款时都怎么想,他却说:捐款只是一个小事,很多人在捐,只是我捐的时间长了一点而已。他让我倍受感动的地方是他做了三十年的好事却从不留名,其实他的真名是张纪清,正如主持人给予他的颁奖词:是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你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你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你为我们点燃。

看完颁奖典礼,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们都是如此平凡的人,却又那么伟大,他们值得我们敬佩,我们都应该学习他们,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贡献出应有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考写作素材之"中国梦,人民的梦"

全文共 155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新华网北京3月17日电习近平主席说“我深知,担任国家主席这一崇高职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3月17日上午9时20分许,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人大代表、向全国各族人民郑重宣示。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人民大会堂见证,在繁星点点的穹顶下,在如潮涌动的掌声中,习近平坚定表示: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这是共和国领导者对祖国、对人民的情怀和担当: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这是对民族的承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2012年11月15日,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结束后,也是在人民大会堂,新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首次与中外记者见面时曾这样描述他所理解的“责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今天,凝望主席台,全国人大代表、甘肃临夏州委书记周强对今年2月习近平的甘肃之行记忆犹新:“我们必须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扑下身子、苦干实干,带领广大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过上好日子的中国梦。”

这是对人民的承诺:“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过去100多天,从深圳特区到北京社区,从河北乡村到甘肃山区,习近平的双手一次次紧紧握住普通百姓的手,和各族群众共同描绘“上学梦”“就业梦”“安居梦”“致富梦”,一再强调“实干兴邦”。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2月特意到河北阜平看望慰问困难群众,不仅看真问题、真看问题,更想方设法为群众解决问题。今天,我又一次从他的讲话中‘读’出坦率和真诚。”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保定市副市长闫立英对记者说。

这是对历史的承诺:“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面对未来10年,一个个挑战也考验着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中国如何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能否成功遏制腐败?怎样应对环境危机?……

习近平以坦诚的态度、自信的话语表明:“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决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

他更号召全体人民: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

“对于个人而言,只要努力上进,就能实现梦想。”来自广东的农民工代表易凤娇对记者说:“对于我们国家而言,在公共服务保障、医疗教育等方面还要改革,相信改革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好的小康生活。”

3000多字的讲话,有希冀,有期许,有承诺,有担当,人民大会堂内13次回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习近平为实现中国梦所发出的号召,激起人们无尽的憧憬与向往。

此时此刻,向着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100多天前,习近平这样表达过他心中蕴藏的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今天,他再次以坚定的话语向世人宣示: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感动中国人物张纪清的事迹介绍及颁奖词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他是江苏江阴市民张纪清,27年署名“炎黄”捐款,建敬老院、希望小学。

在“感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两个代表城市良心的符号,一是2006年度青岛的“微尘”,二是这一届的“炎黄”。

1987年,江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用于敬老院建设的捐款,捐款人署名“炎黄”,1000元的捐款金额几近于当时一个人一年的工资。此后27年间,贫困学生、希望小学、敬老院、地震灾区都陆续收到了署名“炎黄”的捐款。

“炎黄”到底是谁呢?当人们在大街上举着“寻找‘炎黄’”的牌子,当“炎黄”渐渐成为江阴的慈善符号,当代表爱心的“炎黄陈列馆”落成,“炎黄”本人却千呼万唤不出来。

2014年11月,有位叫张纪清的老人在邮局汇款时突然晕倒。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炎黄”!

今年74岁的张纪清出身清苦,曾是改革开放后镇上的首个万元户。这些年,为了多做善事,他的房子越换越小,从3间变成2间,又从2间变成1间。

“一不小心”暴露了身份,他还有点苦恼,“唉!没有隐藏好。”当别人为他的善举点赞时,他摇摇头:“这都是小事,能帮就帮一把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开学第一周,学校领导带领全体教师在报告厅观看了201x感动中国视频。视频虽短,却感动了我们在座的所有人,很多人潸然泪下,当然我也不例外。其中让我最感动的就是莫教师,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敬佩,值得我们去学习。

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人间正道是沧桑,正当我们这有着几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次次遭受挑战与冲击时,我们的身边也在不断涌现出人间大美大爱的感动事迹和感动人物来。正是他们的大美大爱,犹如一根根擎天巨柱,撑起了我们这个社会道德的蓝天,让我们在灰暗的感叹中惊喜地看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节目的意义也就在于此。

莫振高,学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长爸爸”,是广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长。都安是全国贫困县,这个大山里的瑶乡,有着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于是,莫振高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将了解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学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然而,自己的工资毕竟只是杯水车薪。面对数量众多的贫困学生,这位从未向别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缘”之路。他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做演讲、做动员,只为通过社会力量,帮助更多的瑶乡儿女走出大山。

就这样,莫振高一共筹集了3000多万元善款,让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201x年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莫爸爸”的“化缘”之路改变了数以万计贫困孩子的命运,现在他已桃李满天下,九泉之下也可含笑。

一支粉笔写就您人生的轨迹;两鬓染霜谱成您人生绚丽的乐章;三尺讲台留下您人生的灿烂和辉煌!有人说教师像园丁;也有人说教师像蜡烛;而我却觉得她更像一支粉笔。她缩短了自己的身躯,为我们铺长了知识之路。她总是默默地在黑板上耕耘着,为我们播下了知识的种子。

我们用再多的言语也无法诠释莫振高教师的伟大,只能在心底聊表敬意。希望被帮助的孩子们用心学习,将来也能帮助下一批需要帮助的人,把莫教师的精神一直延续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1509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76岁的魏德友和他的老伴刘景好,在新疆无人区守边52年。这对远在新疆萨尔布拉克无人区的老夫妇,用长达半个世纪的坚守,兑现自己青春时对国家许下的诺言。今年7月份,现代快报制作的H5作品《无人区52载守边人》爆红网络,老魏叔也成了真正的网红。近日,老魏叔夫妇以他们打动人心的守边故事,入选2016感动中国全国候选人。在20位全国候选人中,还有一位来自江苏的候选人“寻亲大姐”吕顺芳,也是很多人熟悉的面孔。在此之前,现代快报也曾多次报道过吕大姐的故事。

入选2016感动中国全国候选人

今年76岁的魏德友和他的老伴,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的退休职工、护边员。在新疆萨尔布拉克中哈边境无人区,他们协助边防官兵戍边长达52年。

这里,冬季狂风肆虐,暴雪深达一米多;夏季蚊虫猖獗,当地有句俗话“十个蚊子一盘菜”。 向西直线距离8公里,就是中哈边境173号界碑。1964年,从部队转业的魏德友主动报名,来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始了他一手拿镐、一手拿枪的屯垦戍边生涯。两年后,他把妻子刘景好从山东老家接了过来。

52年过去,昔日战友陆续告老还乡,边防战士也是一茬接着一茬,就连世世代代住在草原的牧民也都搬到了条件更好的定居点。而魏德友夫妇却选择留下来,独自生活在空旷的草原深处,他们的家被驻地边防派出所官兵称为“一座不换防的夫妻哨所”。

老伴守着家,老魏叔每天沿着边境线放羊、巡边,来来回回十几公里。52年来,他走了近2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5圈!

快报制作的H5让老魏叔成为“网红”

今年7月份,现代快报记者来到无人区,走进了老魏叔的家,进行了一周多的深入采访。7月26日,现代快报推出题为《无人区52载守边人》的H5及全媒体系列报道,仅单条H5的阅读量已过2000万次,点赞“陪老魏叔一起巡边”人数超过130万次。相关话题的阅读量,超过1.2亿次。这条H5还变身视频短片,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乌鲁木齐等五大都市的公交地铁、高铁飞机和户外大屏上循环播放。央视《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人民日报》也相继报道了老魏叔的故事。网友们纷纷给老魏叔点赞,并留言说:“这才是真正的网红”“这种朴素的坚守才是爱国的正确打开方式” ……

8月9日,农历七夕,老魏叔的故事和现代快报的报道,还登上了央视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10月28日,中央宣传部在中央电视台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时代楷模”魏德友的先进事迹。

老魏叔夫妇入选,“众望所归”

现代快报制作的有关老魏叔的H5作品在网上热传之后,许多网友在鼻酸落泪的同时,也开始高声呼吁,“老魏叔夫妇应该入选今年的感动中国候选人!”而近日候选人名单一公布,立即获得网友们大赞,“老魏叔夫妇入选,众望所归!”

对于魏德友夫妇入选今年“感动中国”的全国候选人,央视“感动中国”栏目组工作人员直言,“他们的入选毫无悬念”。从今年下半年以来,栏目组每天都能收到来自全国各省市大量的推选事迹,其中老魏叔夫妇的故事,是最为打动推选委员会的事迹之一。

一些推选委员会成员表示,他们有的此前就看到了网上转发的现代快报制作的H5作品,或是在央视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上听到了老魏叔的故事,十分感动、印象深刻。因此,此次魏德友夫妇成为全国候选人,在栏目组看来可谓当之无愧。

在央视网的“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评选”投票页面,记者看到,截至12月9日晚上11时,魏德友夫妇的票数已达到20274票。

成为2016感动中国的候选人,老魏叔有什么感想吗?12月9日晚上,现代快报记者打通了老魏叔的电话,在电话的那一头,老魏叔的语气像往常一样平静,“我其实没做什么,”他说,“这些事都是我应该做的,党和国家给我的荣誉太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感动中国的学生观后感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在学校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感动中国》,里面人物的先进事迹,使我很感动!其中,医生胡佩兰奶奶最令我感动。

胡佩兰,女,中国着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母亲。194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1986年,70岁的胡医生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8年间曾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20**年1月22日5时30分,郑州98岁女医生胡佩兰,与世长辞。而她在逝世前一天,还在社区坐诊,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胡佩兰对病人的态度也是有目共睹,她也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自然会与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平生第一个病人看待!”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甚至苛刻地要求自己每天的生活费不得超过3元钱。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给病人开药,也很少超过100元。20**年7月,98岁的胡佩兰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

胡佩兰真的是: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生,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她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胡奶奶,您大公无私,默默无闻,只为别人着想,而很少想到自己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感动中国十大物

全文共 909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晚上,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我观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节目中,虽然感动我的人很多,有为了孤儿能学习到知识而去辛苦攒钱的阿里木;有执着追梦的刘伟,给我们留下了一片思量和敬佩;有托举生命最美丽的妈妈吴菊萍……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孟佩杰。

孟佩杰的命运不平常却很悲惨,但是她却用温暖的微笑回报这个让她生活艰辛的世界,五岁那年,爸爸遭遇车祸,妈妈将她送给别人领养,不久也因病离世,在新的家庭之中,她也没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命运又与她开了个玩笑,养母在三年之后瘫痪在床,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孟佩杰的孝心让我的内心为之震撼,曾听说过“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当年仅仅8岁的她担负起了照顾养母的重任,每天她为母亲做饭按摩,帮养母做120个仰卧起坐,拉腿240次,捏腿15分钟,等服侍养母睡觉之后,她才坐下来做功课,那是已经是夜里了。在她的勤奋刻苦的努力之下,孟佩杰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在别人都在称赞她的孝心时,她却说:“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她的孝心让无数人为之动容,同样是母亲的女儿,我不禁扪心自问,我又为母亲做过什么,也许在心情不好的时候还会对母亲发脾气,但母亲却从不责备我,只是默默忍受我的怒火。在看过孟佩杰的事迹之后,我的内心也涌起波澜。

还记得那撼动心灵得颁奖词: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了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孟佩杰,是她让我感受到了在当今这个金钱利益当前的社会中已经渐渐被消逝的难能可贵的那份孝心。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

看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我顿时觉得明白了很多东西。我明白了只要用心去看世界,浮沉过后,去发现细节的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礼观后感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叶连平老师九旬高龄仍坚守三尺讲台,20多年来退而不休,他是我们全体教师学习的榜样和道德楷模,叶连平老师的先进事迹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认识到教育是如此美丽。”9月12日上午,刚刚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的红星中学英语教师张桂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在叶连平老师身上,学到了无私奉献精神。“叶连平老师始终淡泊名利,倾尽心力、财力,努力用知识改变乡村孩子的命运,用爱照亮他们通往梦想的阶梯。这位老党员,几十年来,不忘初心,用实实在在的行动默默付出。”张桂霞说,在叶连平老师身上,她学到了爱生如子的道德情操。叶连平老师是“四有”好老师的生动典范,他忘我的精神令人钦佩,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三尺讲台,一生情怀。

“叶连平老师曾说过:老师的工作,绝不止在三尺讲台上。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最重要的!”张桂霞告诉记者,她在10多年教学生涯中发现,因为经历不同,孩子们的性格、智力、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她会更加关注每一个个体的成长,整理并记录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观察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走进他们的内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能,让每一个孩子在集体中都有存在感和归属感。

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十多年来,张桂霞曾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省优秀青年教师、市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张桂霞表示,荣誉代表过去,她会努力用自己勤勉的教学态度,培养学生刻苦的学习态度,促进学校“让学习成为习惯”学风的形成,让学生慢慢明白终身学习的道理。她将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争做学校“闪闪红星,放飞梦想”团队里的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用一颗母亲的心做教育,和学生共同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感动中国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获得殊荣的,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可以说,没有人是为了今天的奖台而选择自己独特的生活。他们不知不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举动,只是因为忠于自己的内心,缘于爱。

感动中国》节目让我明白:因为爱祖国,有了“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跟随将军回乡务农,扎根并奉献农村一生的龚全珍以及中国航天团队,因为爱职业,因此有了98岁高龄依旧工作在第一战线的“良心医生”胡佩兰;因为亲情之爱,有了身患绝症,为了孩子未来的苦绣《清明上河图》的姚厚芝。

中国古老的美德,包括仁、义、礼、智、信。仁者爱人,位列第一。

爱,超越年龄,阶层、民族,在这些不同的职业,不同背景下的普通人,身上折射出光辉,它是人类最美的语言。

爱还可以传承。当我们看到90多岁的刘盛兰老人老有所养,当我们看到残疾的方俊明背后的妈妈和女儿,当姚厚芝年幼的儿子那样动情地出“我爱你”,我们不仅能够理解现场的眼泪,还收获了对社会的信心。

都说中国梦,中国梦其实源于每个人普通的梦,关键在于有爱,在于坚持爱,传承爱。

爱需要传承,感动不只是一场晚会的激情,一次刹那间心灵的温暖,它落实到具体的行动。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我们的明天会截然不同。

让我们伸出我们的双手,去拥抱那些让我们感动的人,让爱的力量充满整个中国,让爱充满千家万户,让每个人都生活在爱中,让爱传万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高考励志作文素材:中国梦

全文共 3888 字

+ 加入清单

习近平主席说“我深知,担任国家主席这一崇高职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2013年3月17日上午9时20分许,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人大代表、向全国各族人民郑重宣示。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人民大会堂见证,在繁星点点的穹顶下,在如潮涌动的掌声中,习近平坚定表示: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这是共和国领导者对祖国、对人民的情怀和担当: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这是对民族的承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叶斯木别克·帕那尔——中国梦是人民的梦

哈萨克族有句谚语:“人没有梦想就是因魔鬼在作怪。”梦想是一种理想,是既定的目标。人类首先应该有理想,其次要有达到这个理想的勇气。理想任何时候都是通过人的不断努力而实现的。中国梦是国家的理想,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理想,是每一个家庭的理想,是十三亿各族人民的理想;中国梦是你的梦,我的梦,他的梦。实现中国梦的目的是要使国家富强,让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如果个人富裕了,那么他所在的家庭,生活就能随之改善;如果每一个家庭都富裕了,那么这些家庭所在的那些区域就会富裕;如果每个区域都富裕了,整个国家就会富裕,就会强盛;如果国家富裕了,也就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其他国家人民也会因此而受益,才能谈得上为整个人类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就因为这个原因,世界人民十分关注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与美国梦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是相通的”。中国梦不是深奥莫测、抽象的东西,而是能够摸得着、看得见的,民众真正能够感受到的理想。因此,只有所有的民众齐心协力才能将中国梦在整个中国大地上得以实现。只有这样认识中国梦,我们在实现中国梦时才能形成无穷的力量源泉。

如果一个区域的所有家庭都能向同一个好的方向发展,生活过得有滋有味,那么这个区域的社会环境就会和谐、稳定,事业就会向前发展,人们就会无忧无虑地生活。接下来就会对整个国家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整个人类的幸福起推动作用。反之,社会上不稳定因素多了,发展经济就无从谈起了,人们的生活贫困,经济陷入困境,社会就会走向衰退。家庭是祖国的最小组成部分,祖国是由每个家庭组成。所以,要实现“中国梦”,民族的团结、家庭的和睦是很重要的。

中国人民经历了很多历史性的选择,才将历史引向正确的道路,一直走到今天。我们所说的“中国梦”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理想,是让各族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伟大理想。哈萨克族有句谚语:“达到的理想不是理想,未达到的理想才是理想”。因此,理想在任何时候都在不断地变动和发展,越攀越高。你若达到了一个阶段的理想,前面还会有更远大的理想在向你招手。于是,人们达到一个理想又走向下一个理想,然后追随着更远大的理想。中国的发展阶段也是如此。我国在以前的发展过程中也有过理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越过一个个理想,走向一处处更高的理想,逐渐靠近了今天的理想,逐渐靠近了“中国梦”。

虽然理想只有一个,但是每一个人在达到理想的过程中所奋斗的途径和方法是不同的。当然,只有选择正确渠道和方法的人才能很快实现理想。让祖国富强,使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唯一目标。因此,我们若脚踏实地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能实现崇高的“中国梦”。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需要磨砺意志,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并齐心协力,我们只有将56个民族的精神、勇气振奋起来,将56个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才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快速前进,才能实现“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目前,从整个世界的情况来说,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新疆的各族人民要充分认识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实现“中国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和生命一样珍惜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既是实现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石,也是实现奋斗目标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个中国人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好”。“中国梦”是要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实现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社会上所有人努力履行自己担负的职责,在自己从事的岗位上创造出好成绩,我们才能让“中国梦”成为现实。

中国梦:李彦宏--鸿雁于飞 少怀远悟

“如果把财富看得更广义一点的话,它应该意味着幸福才对。金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是不是在做你喜欢做的事情,是不是有一个幸福的生活。在我看来,幸福是更重要的。很多人在温饱线上挣扎的时候不见得能够理解这种想法,但是一旦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时,仔细想想,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李彦宏

这是李彦宏对幸福的定义。出乎我们意料的不是商场上硝烟味十足的野心与抱负,而是生活上暖情四溢的爱与悠闲。成功背后蕴藏更多的是低调与随时爆发的激情,他善于观察、懂得薄发、长于坚持、敢于挑战。阳光的外表下是一颗更加热爱生活的心。

“能容则易,梦想是能够超脱互联网”

专注是李彦宏最美的注脚。百度自创建起他的梦想从没有改变过。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作为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的李彦宏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坦诚表示,自己的梦想是能够超脱互联网存在的。“让人们更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从百度创建至今这依然是他的目标所在。他并非只把注意力落脚于互联网,而是更多地研究如何找到一种更加方便的、有助于人们日常信息提取的工具,这种“实用”不仅是单纯依靠互联网才能实现的。

“找到所求的形式现在有可能是互联网,过去不是,未来可能也会有新的形式出来。”李彦宏对中国青年网记者说。

这样一个梦想若要实现,李彦宏会比别人有更多的优势,因为他能“容”。——容人所言,容人所求,容人所异。面对一些新挑战,他能做到听多数人的的意见。

他始终认为,一个人的知识与阅历再丰富,其覆盖面也总是有限的,在一个真正的团队里,每个人都应该向后来者无私地分享团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教训,让他/她站在前人肩膀上迅速成长。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主动分享,我们在一起就不再是加法,而是乘法了,团队的效率与“智商”才会不断提高。

数年间,李彦宏经历着各种机遇与挑战,在别人看来,他的一切都太受命运之神的眷顾了,一切是那么顺利。其实在他看来,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确的选择,而他的智囊团在这方面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选择喜欢的 做擅长的事情

19岁,他背起行囊离开老家山西阳泉来到好多人做梦都想进的北京大学,在图书馆学情报学系四年的学习让他深谙搜索内涵,为日后的成就奠定了宝贵的基础。

23岁,他大学毕业后到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主攻计算机。在那里,他熟练掌握了计算机工具,也正是这样李彦宏开始对互联网产生了更深的情愫。

31岁,他创建了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2000年1月1日,是所有百度人应记住的日子。还有一个日子,所有百度人同样值得记住——2005年8月5日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那一天,纳斯达克疯了,百度火了,李彦宏成就了。据当时的报道称,百度开盘价高达66美元,比IPO价格27美元高出39美元。前期数据显示,百度IPO价格为27美元,这一价格高于之前23美元到25美元的估价,共售出404万股票,募得1.091亿美元。

那一夜,百度无人入睡。

但是李彦宏并没有因此洋洋得意,反而更加努力追求卓越。他的字典里没有终点二字,多年前他曾在《鲁豫有约》节目里说到自己对危机的见解,比起站在原地看收获,他更喜欢从未来的角度来看待今天。经常去想“两年后我会是什么样子?”而不是今天怎样。

这种危机意识让他能够时刻保持着一种学习者的姿态,用饱满的开拓精神进行不断的探索,也正是凭借着这样的一种态度,他使百度成为东半球最大的网站。

辛弃疾《青玉案》中的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仅是让百度寻到了自己的名字,让网友体验到了超强的搜索引擎,也让李彦宏自己实现了那个时期的梦想。

李彦宏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说:“每个人的特长都不一样。应该找到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事情,并且坚持下去”。这一直是他所推崇的,同时用自己作为实例,践行着这句话。也正如李彦宏在《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一书中撰文说:“每个人都应该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东西,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情,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坚持下去,你才能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退缩、不轻易的去改变你的方向。我相信,做到这点,成功就会离你不远了,你的命运也会因此与众不同。”

他长于瞻远,善于了悟。他用自己的梦想点燃着别人的梦想,也在种植着新的梦想。

事业不是他的唯一,生活才是他的全部。闲暇时,他喜欢陪伴妻子与爱女爬山,喜欢养花种草,喜欢和朋友一起玩“杀人游戏”,喜欢参加员工的年会……对于生活理想,正如他曾经所说——“希望将来能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携妻及子,闲看落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这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真的很感动,触动心灵最深的是这样一句话:“蜀道难,蜀道难,台湾娘子上凉山。跨越海峡,跨越偏见,她抱起麻风村孤单 的孩子 ,把无助的眼神 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她起来无比坚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不错,她就是张平宜老师。有人说当老师就是每天讲纪律,不怎么快乐 ,是不是这句话就是老师们的心声呢?

不是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感觉 ,同样,做一名老师应该用心 去体会教孩子们的快乐,听到孩子们整整齐齐的说句:“老师,这堂课我学会了!”这便是老师的快乐。

张平宜老师竟然在生活艰难的麻风村里教没有书读的孩子们,“无助的眼神”“世界的希望”这不就是张平宜老师所期待的吗?

有人还说“好人难做。”我倒觉得不是。当一位好人,其实就是随手捡捡垃圾,给素不识路的老奶奶 指路,这,便是好人。就如那位阿姨,为了救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居然受伤 了一只胳膊,值得我学习。

让我学会坚持的是拥有 “隐形的翅膀”的大哥哥,因为小时候的意外 ,两只胳膊离他而去,他哭过,怨过,骂过,后来他觉得人生活着就应该创造价值 ,于是他去参加艰难的游泳训练,正在他克服了种种困难,准备参加奥运会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情,让他不得不放下游泳这个梦想。

看到这里,我干脆索性捂住双眼。原以为他会放弃,会自暴自弃,竟没想到他没哭、没放弃、坚持自己的价值、梦想,他开始学音乐 、坚持适应用脚去弹钢琴,最后,可想而知,他,成功 了!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你做了一件事 ,可能会失败 。但你不去做,一定会失败。”人生活着就是为国家创作价值。这,便是理智的选择 。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王定国颁奖典礼观后感

全文共 3171 字

+ 加入清单

岁月易逝人易老,但革命者王定国心随党走不觉老。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人物王定国颁奖典礼观后感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王定国,“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的夫人,生于1913年,是健在的年龄最大的女红军。她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任最高人民法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2009年9月,被评为双百人物之一。

“我清楚地记得在漆黑的夜晚,在蜿蜒曲折的路上,我们点燃了火把,长长的队伍像火龙一样,把天地照得通红……我一直在寻找这生命的火种。”王定国这样回忆。

这是一个忠贞追随者的人生写照。

百多年风雨,从黑暗到光明;两世纪奋斗,唯初心从未变。

蜕变:从童养媳到女红军

王定国的原名叫王乙香,1913年2月出生在四川省营山县的一个佃户家庭。困苦的生活迫使她早早地挑起了重担,六七岁的她,就要到卖担担面的面食馆推磨挣钱。

那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王家也难逃噩运。由于没有粮食,她的妹妹被活活饿死了,父亲也因过重的压力病故了。无奈的母亲卖掉了她三岁半的二弟,才安葬了她的父亲。为了活下来,只好把她给了邻村的李家当童养媳。

川东地下党中心县委委员杨克明以布客身份来山区开展工作。王乙香简陋的家,成了农会活动的秘密联络点。她从退婚、剪长发、解放小脚开始了闹翻身、求解放的征途。

获得自由的王乙香改名王定国,配合农民协会四处宣传放脚、剪发、男女平等三件事,让妇女劝男人不吸鸦片,动员妇女参加农民协会。

1933年10月,许世友率红九军解放营山,王定国参加了红军,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县苏维埃政权内务委员会主席、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营营长、川陕苏区保卫局妇女连连长,为红军送弹药、清剿土匪,拿过枪、上过战场……

至今,王定国清楚地记得走上革命道路的那些细节:

“1932年,我跟着王维舟的川东游击队走南闯北。他有一个侄子叫王波,当时在91师,要我跟着他们走,我就跟着他们打游击去了。”“1933年12月,营山县委在消水河地区召开党代表大会期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记得那天晚上,县苏维埃组织部领导找到我,宣布我为中共正式党员,无候补期。他们和我谈了话,鼓励我在今后的斗争中要更加坚强。入党令我心绪万千,心情激动,我感到自己终于有了依靠,有了人生的奋斗目标。”

如果说一个人从平凡到伟大有一个起点,入党就是王定国的起点:“从那天起,我就只有一个想法,跟党走,不掉队!”

长征:五过雪山三过草地

1935年3月,王定国调入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前进剧团,自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路。

长征,一个震撼世界的艰难征程。在王老记忆中,牺牲与战斗永不磨灭:“草地我走了3遍,翻了5座大雪山,我们文工团要做宣传鼓动工作,行军途中跑前跑后,走的路远不止二万五千里,应该是一倍以上。”王老在雪山上还冻掉一个脚趾头,“用手一拨,趾头就掉了,也不疼也不流血。”

王老记得:“百丈关战斗,当时敌人把路全都堵住了,不让我们走,牺牲了很多人。剧团的人也参战,我们枪很少,大家都背着乐器赶路,手里有扁担之类的棍棒。也不是空手打仗,用棍棍棒棒打。”

艰苦卓绝这四个字,对长征中的女红军来说,考验更大。王老说:“过草地很艰苦,仗打得也很苦。敌人多,我们人少,打得好就赢了,打得不好,人就没了。”

革命路上有艰险,有时更会身临绝境。“我们想的,就是打开一条路,唯一目的就是和其他部队会合。男女没有什么区别,打仗时不是说女的留下男的打,而是大家一起打。”王老如此坚定。

过若尔盖草地时,王老的体重仅剩下50多斤,“要是胖的话,哪里过得来啊!踩到泥潭里就要陷下了。”除了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雪山草地的严酷环境,饥饿、疾病、疲劳也是大敌。历经艰辛,王定国最终还是走出来了。

让王老铭记的,是和毛泽东主席一起过草地,“毛主席和战士们一起行军,也不骑马,徒步前行,还一路用浓重的湘潭口音给大家鼓劲儿。”

王定国的这条路走得心里踏实,步履坚定。

战斗:在危难中鼓舞士气

从长征开始,王定国的战斗方式就是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剧本。

王定国身材瘦小,平时就爱唱爱跳,还担任过地方革命负责人,随中央红军长征后,被抽调到剧团做宣传工作。

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难想象那个时代的战地宣传是怎样的情景,又意味着什么。

王老曾这样回忆,“山高路险,道不好走,剧团走前面,当拉拉队,大家看了我们唱歌、跳舞,忘了疲劳和艰苦,就走得快了。”

一边要长征,一边要作战,一边还要创作、编演、做宣传。部队行军时,剧团必须在队伍前头赶路;休息时,演员们还得回过头来进行慰问演出,从队头一直演到队尾。有人说:宣传队员所走的长征路,有时甚至超过一般部队的一倍。

仓德山是红军战士们翻越的第四座雪山。在那之前,战士们已经翻过了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雪山上空气稀薄,气候变化无常。上山时,还是阳光明媚,爬到半山腰就云遮雾罩,寒气袭人。等爬到山顶时,气温更是急转直下。爬上来时刚出了一身大汗,紧接着被冷风一吹,顿觉腰背冰凉。战士们的双手被冻得僵直,几乎抓不住木棍,耳朵也仿佛是要被冻掉一般。

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王定国和剧团的战友们仍然坚持着为同志们鼓劲,他们用自己的歌声和呼喊唤起同志们的斗志:“打了胜仗以后,剧团要去慰问我们的战士,我们去唱唱歌,跳跳舞,欢迎归来的战士,他们就不想战斗的事了,忘记战斗的苦了。”

1936年1月中旬,剧团翻过夹金山到大炮山慰问红五军三十七团,那里人烟稀少,野兽很多,经过艰苦行军,走了整整两天两夜才赶到大炮山脚下的牦牛村。“三十七团指战员听说我们冒着风雪,长途跋涉来前沿阵地演出,高兴极了,提前为战友做饭、烧水,并派人前往迎接。演出时,风像刀子一样刮着战士们的脸,而脸部肌肉冻僵了,手脚冻麻了,可这喧闹的锣鼓声却振奋着每个战士的心。”王定国回忆。

无悔:生死追随不改初心

在王定国的一生中,更严峻的考验是在参加西路军作战那一时期。

1936年11月,西路军向河西走廊挺进。王定国所在的剧团改称为“红西路军前进剧团”,过黄河后剧团跟总部行动。

“战斗中,我右腿被流弹击伤,剧团从士门到凉州时,我右腿又挨一枪,腿完全麻木了,天冷血流出来也冻成了冰,也不知道痛,包扎了一下照样行军。”王定国回忆说。

1936年12月5日,剧社奉命慰问从古浪突围出来的红九军,不料与马步芳部队遭遇。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剧社余下的30多人被敌人抓入了牢房。

“白天,不见太阳;夜晚,不见月亮。房阴森森,人孤零零,只有豺狼把牢房。”多年后回忆起被俘的境况,王定国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不叛变、不泄密、不出卖组织,千方百计营救战友,是王定国那个时期的全部信念。

1937年8月,党中央在兰州成立八路军办事处,全力营救被俘的西路军官兵,王定国和战友们被救出。当时担任八路军办事处党代表的是谢觉哉。

等见到营救回来的红军官兵时,谢觉哉一下子认出了王定国。谢觉哉日记中曾记载,王定国就是在长征途中替自己缝过羊毛衣的姑娘。经过“同志们关心,组织上安排”,1937年10月,两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在兰州“八办”简陋狭小的平房里,幸福地结成了革命家庭。

从此,从兰州、延安到北京,王定国几乎一直在谢觉哉身边工作。

从此,不识字的王定国有了一个不知疲倦的“识字教师”。

从此,王定国先后生育了7个子女,并全都抚养成才。

1971年6月15日,谢觉哉与世长辞。王定国在谢老走后的6年里,先后整理、撰写、出版了大量谢觉哉文献,总文字量多达500万字。

岁月易逝人易老,但革命者王定国心随党走不觉老。

1983年,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的王定国开始了新忙碌。她参与筹建了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她还关注林业发展,提出了我国造纸业应走林、浆、纸一体化等建议。2009年4月王定国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中国生态贡献奖“特别奖”,2011年又被授予 “终身生态贡献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950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张雨馨

今天是我们开学第二天,我们今天下午第二节课观看了《感动中国》。《感动中国》中有许多人让我感动,第一座奖杯颁给了制造人造卫星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孙家栋老爷爷,第二座奖杯颁给了冒着大火救人的王锋(王锋的妻子),第三座奖杯颁给了大山里教书让一千多大山的孩子的支月英走出了大山,第四座奖杯颁给了可以在高级公司工作,却在村子里当村官的秦明飞,第五座奖杯颁给了因为一次特殊状况壮烈牺牲飞行员张超,第六座奖杯颁给了“大国工匠”李万君,第七座奖杯颁给了在乡村给别人治病的粱益建,第八座奖杯颁给了艾磁病传染者学校的创始人;校长郭小平,第九奖杯颁给了铁面无私的法官阿布列林,第十座奖杯颁给了中科院院士潘建伟。第十一座奖杯颁给了为祖国争光的中国女排。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冒着大火救人的王锋和艾磁病传染者学校的创始人;校长的郭小平。

有一次王锋住的那栋楼因为电动车充电失火,住在一层的王锋一家第一个出来,可是王锋把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安顿好了后,王锋就冲进大楼,一个个敲门叫人,最后终王锋救了二十多个人,别人安全的出来了,可王锋出来的时候却头发烧没了,皮肤也烧伤了,所以去了医院,在医院的时候王锋走了好几次的大手术,王锋的英雄事迹被记者报道,感动了很多人,很多人捐款,王锋经过好几次的大手术,但是有一天王锋的病情突然恶化去世了。

艾磁病传染者学校的创始人;校长郭小平,他觉得社会的人歧视艾磁病患者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为了满足一个孩子的心愿,郭小平打算创办一个让小艾磁病患者上学的学校,他当时是三所医院的院长,二零一四年的时候郭小平创办了这所学校,辞去了三所医院院长的职位,当了这所学校的校长,当这所医院的校长是因为他想更加一步了解这些孩子的情况,郭小平的办公室的大门永远是开着的,一打下课铃往往郭小平的办公室是这个学校最热闹的地方,孩子们都把他当成自己的“爸爸”来看待。

不知不觉我们看完了《感动中国》,我的感触非常的深,我对《感动中国》每一位的获奖者都非常的敬佩,敬佩王锋奋不顾身去冒着大火救人的精神,佩服支月英用自己大好时光去教大山里小孩的精神,我佩服……我看完了支月英的事情,想到了《感动中国》中的一位教师,为了就一个自己的学生腿部截肢了。

我为每一位的获奖者感到骄傲,感到自豪,我要向《感动中国》的每一位获奖者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感动中国观后感初中生

全文共 1247 字

+ 加入清单

___,女,__岁,主任护师,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__市人民医院__科副主任。自主持本科室工作以来就肩负着对重大传染病疫情、食源性疾病、医院环境、食堂卫生以及其他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处置和工作协调等重任。从医院接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和疫情防控任务那一刻起她就坚守在前沿阵地,用初心和行动践行着自己入职时的峥峥誓言。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救治就是作战,时间就是生命”。作为__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定点诊疗医院的__市人民医院,要为全市___多万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护航。她深感责任之重大,所以事无巨细,均亲力亲为。每天不仅要协调_个专项工作组和_个肺炎筛查医技科室落实应急预案职能,实现全院疫情防控工作无缝对接,还要严格执行《__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卫生应急预案(试行)》,依法、科学、有序、高效落实各项防控流程和措施。根据不同病例每天对疑似、确诊患者_大类__项数据进行多次采集、分析和汇总,分别在每天的0—3点、8:40、9:00、12:00、16:00五个时间点准时向市卫健委医政科、市委办公厅等单位汇报各项精确数据,为我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下一步决策提供翔实的数据信息。扛责在肩,全力以赴。她每天都要将确诊、疑似病例当日治疗情况、各项检查数据、医学观察方式、疾病分型等相关信息仔细研究并进行汇总,作出《疫情日记录》,方便患者病情信息查询和诊疗等。

在突发疫情应急工作中,病例的接收、信息上报是核心内容。疑似病例、确诊病例随时都可能出现。接到病例报告后2小时内上报是法律铁的规定。为保证信息上报的及时准确,不出现一丝纰漏,她几乎每天工作到零点。连日来,她既要根据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关于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等指导文件加强各项防护措施的制定和落实,同时为了达到省卫健委两个零目标(医务人员零感染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零死亡),还要协同设备科依据各科室诊疗范围和防护等级的不同将所需防护物资作出核算及时上报省卫健委然后再按规定配比发下去,同时还要部署加强医院门诊预检分诊、急诊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普通病区管理及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的落实,组织消杀组每天对全院所有内外环境定时彻底消毒,确保全院75个科室所有医务人员执业的安全。

灾难猝不及防,集结雷霆万钧。这是党和国家交到一线医务工作者手里的重任,是对一位民建会员在工作岗位上履职能力最严格的考验。在这场全国性的疫情防控战役中,她没有丝毫退缩,一边虚心向兄弟医院同仁请教,一边利用工作中的碎片时间认真学习国家卫健委不断更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不断增强对当前疫情防控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能力,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工作中提高。

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但硝烟无处不在的残酷战争,她以一位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崇高荣誉感和一位民建会员服务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以最严格的责任落实,最有力的防控救治,为最终夺取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胜利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感动中国2024年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梁益建,医学博士,成都市三医院骨科主任。多年前学成回国,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

近可能的为患者着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则。到医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经济条件都不好。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处处为病人节省费用外,还常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捐钱,四处化缘。碰到有钱的朋友,他会直接开口寻求帮助,甚至尝试过在茶馆募捐。

2009年,梁医生在凉山州木里县遇到一个年轻患者刘正富,当时即给他许诺,“你等着,我帮你找到钱就回来接你。” 1年后,梁益建驱车7小时,去木里县接刘正富,并为他实施了手术。

为了给这些贫困患者赢得更稳定的求助渠道,梁益建博士团队从2014年开始与公益基金合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获得帮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额近500万元。

从医三十年来,他用孜孜不倦的“工匠精神”实现在极重度脊柱矫形领域禁区的不断突破,用自己医者仁心的大爱情怀和刀尖上行走的精妙技艺书写了医务工作者忠于信仰、无私奉献的人生轨迹,为无数“低头”病患开启了他们的“抬头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1970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颇具影响力的一个品牌栏目,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本次评选投票到2017年1月5日23::5截止。如果您被“宁波守塔人”的事迹感动,请登录央视网“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评选”专题页面,为“宁波守塔人”投上宝贵的一票。

五代人守灯塔三位亲人献出生命!在2000多平方公里的浙东海域上,矗立着12座灯塔。这里留下了叶氏家族五代灯塔工的足迹。1883年白节山灯塔建成,渔民叶来荣带着一家老小上岛,成为中国第一代灯塔工,没想到,这一守就是一辈子。更让人意外的是,一百多年来,子子孙孙追随着他的脚步无怨无悔守护灯塔。五代人百年坚守三位亲人献出生命,灯塔依然亮着全国最佳灯塔工、全国劳动模范……故事的主人公叶中央是叶氏家族的第三代灯塔工,很多人可能都听过他的名字。

75岁的叶中央头发花白,回忆起灯塔工的生活,叶老一下子变得健谈起来。1883年,白节山灯塔建成,渔民叶来荣成为中国第一代灯塔工。1944年,叶中央4岁。他和父亲叶阿岳一起生活在鱼腥脑灯塔上,那时候父亲已经是一名灯塔工。有一次刮台风,一艘补给船要进港避雨,父亲一头扎进狂风暴雨中去帮忙,结果一个海浪扑来,船被打翻,父亲被卷入大海。掩埋黑发人,祖父带着孙儿上了白节山,祖孙俩守着灯塔相依为命。叶中央在祖父熏陶下,爱上了灯塔。19岁那年,他成为一名新中国的灯塔工。1971年春节前夕,几名灯塔工打点行装准备回家过年,叶中央却自告奋勇留下来,写信让妻子带着两个女儿到灯塔来过年,没想到等来的竟是噩耗。途中,小船不幸翻沉,除大女儿被人救起,年仅29岁的妻子和5岁的小女儿双双遇难。叶中央的妻女离世后,他本可以要求组织将他调离守塔一线,但最后叶中央只说“给我换一座塔吧”。这一回,他去了爷爷曾经守过的白节岛。叶静虎是叶中央唯一的儿子。

他本可以当一个合格称职的拖车司机。1982年,他接了父亲的班,成了白节山灯塔的一名灯塔工。孙子叶超群是个“90后”。2013年4月,大专毕业的他在爷爷和父亲的支持下,登上了位于宁波镇海口的七里屿灯塔。惊心动魄的一夜冒着12级台风,爬上塔顶排除故障“做我们这一行,经常会碰上海难,生离死别见得多了。”

小时候,叶中央就跟着爷爷在白节山灯塔值班,最早听到的一次海难就是“太平轮”沉没。“刚好是农历除夕的前一天,听爷爷说海上有一艘大船沉没了,就在驶离吴淞口不久,在灯塔能听到此起彼伏的哭喊声,但越来越微弱,声音很快就被淹没了。

一早看到,海面上泛着油光。”叶中央说,后来得知这就是让世人震惊的“太平轮”沉没事件。他曾在舟山群岛最北端的花鸟灯塔守了3年,那里被称为“远东第一灯塔”。

“以前根本没有网络,有没有台风,只能靠听收音机。对灯塔工来说,碰上险风恶浪是常有的事,我们早就习惯了。”叶中央和记者回忆起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有一年夏天,白节海峡遭逢12级台风,我们在灯塔值班。一阵电闪雷鸣过后,灯塔电器被击坏。灯塔失明,船舶随时都有触礁的危险。我冲入暗夜,匍匐着爬向塔顶。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让灯塔亮起来。最后,故障顺利排除。别看从值班室到灯塔只有100米的距离,但我足足爬了半小时。我们会在值班室和灯塔之间拴一根“安全绳”,抓着绳子爬行,稍有疏忽可能就被狂风吹落海里。“看得多了,就越觉得灯塔是不可或缺的。

在茫茫大海里,灯塔就是希望,就是家的方向。”叶中央说得很平静。无边无际的孤独一上灯塔就是11个月,只有海风只见海水叶超群,这个家族最年轻的守塔一员,仍在镇海坚守着传自父辈的这份灯塔情怀,“我刚踏上灯塔的时候,就倍感亲切,可能骨子里头就和灯塔有一种不解之缘吧。加上我性格比较内向,喜欢安静的地方。爷爷提议的时候,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新一代的灯塔工,生活不再像原来那样艰苦,电视机、电脑已经普及。

但白天看海浪,晚上看星光,孤独如影随形。刚到七里屿灯塔的那段日子,叶超群却有些不适应,“不知道怎么打发时间。整个岛上,走上一圈只要五六分钟。除了熟悉的几张面孔,只能听大海的声音。很难想象,爷爷一辈子呆在灯塔是怎么熬过来的。”记者注意到,叶超群用了一个字眼——熬。没错,那个年代的灯塔工要艰苦得多。那时候,他们的生活所需主要依靠补给船,每月一趟。如果碰上台风天,补给船来不了,他们只有挨饿的份。“有一次刮台风,补给船到不了。当时岛上只剩一个冬瓜,五个大男人就着一个大冬瓜,吃了整整一个多星期。”叶中央说,遇到紧急情况需要与外界联系,只能点烟,“有一次我发高烧,连着烧了三天,到后来整个人昏迷了。他们就在岛上放三把火求救,我算躲过一劫。”然而,最难熬的还是无边无际的孤独。

灯塔工要在孤岛上连续工作11个月才有20来天的休息,这11个月时间里,只有海风,只见海水,“唯一能解闷的就是抽烟,那时候烟瘾很大,一天要抽三包,现在落下了病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感动中国2024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郭小平,2004年,临汾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郭小平看到艾滋病区的几个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却没法上学,便和同事一起办起了“爱心小课堂”,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下,2006年9月1日,临汾红丝带学校正式挂牌成立,2011年学校被列入正式国民教育序列。2014年,彭丽媛向红丝带学校写信,并在采访说:“我希望这些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们,都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颁奖词:瘦弱的孩子需要关爱,这间病房改成的教室,是温暖的避难所。你用十二年艰辛,呵护孩子,也融化人心,郭校长,你是风雨中张开羽翼的强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