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泉州文化底蕴【优秀20篇】

中华民族传统文是国家的瑰宝,每个人都应该要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泉州文化底蕴,欢迎阅读!

浏览

509

作文

29

篇1:南京文化底蕴作文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家乡,虽然这里没有茫茫的大海,没有绿色的森林,也没有一望无际的沙漠,但是这里有许多名胜古迹,有高高耸立的摩天大楼,这就是我的家乡——南京

我的家乡风景如画。春天,绿博园里的花应有尽有:有的像五角星,有的红的像火,还有的蓝的像一片海洋,这真像一幅水墨画。夏天,玄武湖的荷花亭亭玉立,你可以乘着小船在湖里赏荷花,还可以带捞鱼网来在岸上捞鱼,眼前的情景,真像一幅水墨画。秋天,九仙山上到处都是红色、黄色,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红的似火,黄的如画,真像一副画家才能描绘出来的油画。冬天,可以去夫子庙赏花灯,那里的人很多,带进去的水果恐怕挤出汁来了,真像一幅儿童画。

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像巨龙一样的明城墙,曾经发生火灾的明故宫,还有乌衣巷、总统府、科巷、三条巷……到处都是名胜古迹,这些古时候的建筑遍布整个南京。

家乡的美味可真不少。小笼包香气四溢,美味多汁,肉质鲜嫩。七家湾锅贴香飘十里,鸭血粉丝,粉丝顺滑爽口,鸭血像豆腐似的。盐水鸭好吃极了,咸咸的,桂花糕让人吃了第一块肯定还想吃第二块,吃了就停不下来,桂花糕又甜又香,包你吃得满嘴流油。小馄饨又烫又香,不过“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家乡美食很多,香甜、顺滑爽口、香气四溢,让人流连忘返。

我的家乡还有许多美景等你来欣赏,还有许许多多的美食等你来品尝,欢迎你到我的家乡来做客!

这就是我的家乡——南京。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南京文化底蕴作文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故乡是南京,一个家喻户晓的地方,这里不仅景美而且人也美。

在南京,景色应该最不缺吧!比如梅花山,这里山上到处是粉红的梅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黄色的花蕊,好像要让全世界都知道它的美,有的还是个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从远处看,好像一片粉色的花海呢!

微风一吹,花瓣随风飞舞,场面既美又壮观,像一个个小仙子,把美洒满整个人间。摘下一朵梅花近看,宛如一个小姑娘的笑脸,灿烂无比,远看就融入了花海,这简直就是大自然的馈赠呢!再闻一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却美的让人心醉,美的让人无法形容。

远处的山上不仅有梅花,还有许多美丽的游客,他们慕名而来,来这里观赏。瞧,这些顽皮的孩子们正在互相追赶,逮蝴蝶、捉蚂蚱可就不用说了,不过得小心点,别一个不留神从山上滚下来,可就不好办了啦!大人们有的坐在梅花树下,有的搭起帐篷,有的直接躺地上就完事儿了,在这里弄吃的可不要太简单。摘下一片梅花花瓣放入馄饨中,好吃到停不下来,还有很多种方法呢!等你去解锁。

我坐在梅花树下,抬头望着点点梅花,这一朵花瓣轻轻一吹,它就随风飘舞了,我想:美丽的故乡梅花都令我如此喜爱,那你岂不让我深深陶醉了呢?故乡啊,我永远地深爱着的土地啊……

我的故乡南京,6000多年的历史,让我久久无法难忘,这里景美,人也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泉州文化吸引了爸爸作文

全文共 947 字

+ 加入清单

江西的爸爸“移民”到了泉州,我疑惑地问爸爸:“爸爸为什么要做泉州人呢?”爸爸意味深长地说:“是因为泉州深蕴的文化像磁铁般吸引着我,让我流连忘返。”

高甲戏是泉州各市县都有的地方戏,丰富了广大民众的文化精神生活,它表演时活泼风趣,趣味性极强,代表着泉州的民族文化特色,在海内外也有较大的影响力。有一天晚上,爸爸加班回家,发现村里的戏台上(每个村都有戏台)正在演高甲戏,出于好奇,爸爸本想看一会儿就走,却发现高甲戏能把剧中的人物演绎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夸张得让人忍俊不禁。在江西,爸爸每次去看当地的戏剧时,总是没看一会儿就昏昏欲睡,而观看高甲戏,爸爸却精神抖擞,直到散场还依依不舍呢!

除了爱看高甲戏,爸爸还爱上了泉州的提线木偶呢!提线木偶仅仅是靠几十根纤细的线和表演者的巧手相连,让可爱的木偶做出的各式各样、惟妙惟肖的动作,这无与伦比的精彩表演,让人瞠目结舌,叹服叫绝。爸爸欣赏完提线木偶戏回到家,竟自己亲手做了几个提线木偶,自导自演,让我们笑得前俯后仰。

每年的夏天,爸爸一有空就在家里光着膀子,随着音乐,滑稽地拍自己的胸脯,那搞笑的动作让我和妈妈哈哈大笑,我问爸爸:“你为什么要拍自己的胸脯啊?”爸爸自豪的对我说:“这叫拍胸舞,每当有什么重大的活动,一般都会有一群人光着膀子在大街小巷间,伴随着音乐,在胸脯上打起了节拍,以此娱乐和健体。”“噢,原来如此!”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中国古典音乐活化石——南音,每次上街遇到演奏南音时,爸爸总是带着我观看,那悠扬的音乐和表演者动听的唱腔,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爸爸还叫我在学校报了南音班,学习南音。近年来,爸爸总是抱怨:“现在大街上怎么很少看到演奏南音呢?”爸爸念念不忘南音啊!

来泉州不久,爸爸和工友去“惠女水库”玩,“惠女水库”是穿着惠安特色服饰的惠安女,不辞辛劳、日复一日地开凿搬运大石块,在短短两年内垒成的大型水库,比著名的十三陵水库还高一倍多,这座水库体现的“惠女精神”,成为泉州不竭的精神财富。“惠女精神”感动了爸爸,他下定决心,要娶惠安女做妻子。功夫不负有心人,妈妈就是那勤劳能干的惠安女呢!

我豁然开朗,“东亚文化之都”泉州的文化——惟妙惟肖的高甲戏、生动有趣的提线木偶、妙趣横生的拍胸舞、扣人心弦的南音和勤劳能干的惠安女——妈妈,留住了爸爸。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品茶香文化,赏泉州古韵作文

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泉州,是一首意味深远的诗,是一幅轻描淡写的画,是一部读而不倦的书,更是一杯回味无穷的茶,永远充满青春活力和无穷魅力。

置身泉州,轻轻吸一口气,便能闻到香飘万里的铁观音的味道。随着飘来的香味慢慢探去,便可看到几位礼仪小姐们把嫩绿的茶叶放入一个透明的玻璃杯中,用水轻轻一冲,就可看到茶叶一片片散开,茶水汤明色绿、浓艳清澈,又香味四溢,令人心旷神怡。淡淡的品一小口后,虽然感到略有苦涩,却又醇厚甘鲜。慢慢咽下,喉咙中感到十分清爽甘甜,韵味无穷。

在春季采茶中,我随着外婆早早的来到了风景如画的茶山。茶山上一片翠绿,犹如走进了一个绿色的海洋。随处都可见到呈青蒂绿福蜻蜓头状,有美如观音重如铁之美誉的铁观音。一阵轻轻的风拂过,一缕缕淡淡的茶香味扑鼻而来,一颗颗茶树盘山而上,从远处望去,宛如一条巨大的翡翠龙横卧在山上。

在鸟语花香的季节中,铁观音树早已探出一个个绿色的小脑袋,在暖风中摇曳着婀娜的身姿,好奇地打量这周围。外婆神采奕奕,头戴草帽,腰挎背篓,用灵巧的动作敏捷地从茶树上采下一片片嫩芽。绿树衬托着外婆辛勤劳动的背影,构成了一幅朴实的油画。

看着外婆采得如此来劲,我也不甘示弱,便也学着外婆的样子采起茶来。我笨拙地从茶树上用力一扯,却把嫩叶给弄破了。外婆看了,在一旁乐呵呵地笑着说:“阿清,采茶,不能这么用力,只要轻轻的在叶子的跟上一压,再顺势一提,才能保持茶叶的完整。”我听后,若有所悟,连忙用外婆的方法试一试,果然采摘的叶子没有被损坏。接下来,我的兴致越来越高了,尽管采摘的速度和外婆差距甚远,但是我已经很满足了。

回到家后,外婆将茶叶平铺在太阳底下晒,铁观音茶叶在太阳的照射下,娇嫩的身躯一下变得僵硬了。接下来外婆就把茶叶放到摇青筒中,茶叶们在筒中蹦跳着、飞舞着,一片片兴高采烈。成品的茶叶还需要炒青、整体包揉等步骤才算完成。制茶的过程看似简单,但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错过其中一个环节,就不能制成一泡好茶。

铁观音一上市,它的香味就引来了许多客人,不一会儿,就被一抢而空了。铁观音有着与人相同的厚重,才使茶成了泉州人、茶香人不可欠缺的一部分。而茶作为人类灵魂的饮品,也使人在品尝中体会美的享受。

甘甜醇香的茶叶,就如同一颗颗璀璨的“宝石”,点缀着泉州的山山水水,让泉州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和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泉州海丝文化征文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2017年1月26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海上丝绸之路最具代表性的港口城市“古泉州(刺桐)史迹”作为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古泉州(刺桐)史迹”将有望成为我国第53项世界遗产。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50处世界遗产。2017年7月在波兰克拉科夫召开的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审议中国申报的“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和“青海可可西里”。这两个项目极其可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贵州梵净山将作为2018年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中国申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项目,有可能成为中国第54处世界遗产。

“古泉州(刺桐)史迹”系列遗产是泉州在以“刺桐 ”的代称闻名于世的宋元时期(960-1368),在“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盛阶段的背景下,产生并遗留至今的与海洋商贸、海洋文化相关的诸多史迹与遗址。

它们代表了宋元时期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城市的航海、贸易运行系统,完整而突出地展现了长期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古代中华帝国在其海洋文明发展高峰时期的航运设施水平、文化交流与港口城市的建设情况,体现了古泉州作为宋元时期东方重要港口城市的历史地位、航海和贸易传统,以及因国际交流而形成的社会文化特征,从不同角度勾勒出10至14世纪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城市的繁盛图景。作为著名历史事件“马可波罗世纪之旅”东西两端的威尼斯和泉州明确见于史籍。

“古泉州(刺桐)史迹”将以符合《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中确定的世界遗产标准第二、三、六条,并具有较高的完整性、真实性,保护管理整体状况良好,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泉州海丝文化征文600字

全文共 2347 字

+ 加入清单

泉州,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它有着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有着勤劳贤惠安女,香气四溢的泉州小吃,还有爱拼才会赢的泉州人民······不仅如此,最近泉州还荣获了一项荣誉,那就是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嘻嘻,厉害吧?今天,我就带你印象东亚文化之都——泉州。

提起泉州,就不得不说起泉州那些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如千年古刹开元寺,多元化文化基地清源山,还有清净寺······其中,我最喜欢的要数清源山了,我带你去看看吧!来到清源山就不能不去老子天下第一的老君岩,来到老君岩,你会发现,一座巨大的老君造像正慈眉善目地注视着你。相传伟大的道教学家老子来到清源山里在这里升仙,留下这尊巨大的雕像和这个传说,老君岩的每一个部位都刻画得恰到好处,也令人叹服叫绝。

看完名胜古迹,我再带你去听听泉州的声音——南音,听!丝竹箫弦乐器伴奏下,一位演唱家便声情并茂地唱起南音,令人听得如此如醉。如果以为泉州的声音只有南音,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在菜市场,一位阿婆和一位大婶似乎在说什么,可是,她们说的是什么话?英语?德语?其实,她们是在用闽南语交流。闽南语是我国重要方言之一,有“古汉语活化石” 的美誉。

看了听了这么多,你的肚子是不是唱起“空城计”?来这正好有一家土笋冻店,向老板点两份土笋冻,土笋冻上来之后,你是不是觉得这卖相很奇怪,它虽然卖相不好,但很好吃,加点醋吃下去,口感中带着一丝大海的味道,奥秘就在于冻里的虫子,这些虫子是从沿海采集的所以味道十分鲜。

怎么样,泉州评选东亚文化之都是不是当之无愧?那么,记得有时间来泉州玩一玩,相信泉州会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

泉州海丝文化征文600字【篇二】

夜晚华灯绽放,朦胧的月色穿过高大婆娑的刺桐树照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红墙白瓦的建筑街头,不时传来一阵茶香,耳边轻轻响起一曲南音,梨园戏似乎就在眼前。

若是元宵,那人群必是满大街都是,美丽的大花灯点燃了一片热情。正如“放大光明双宋塔,花灯如海竞新奇。”这就是热情而又欢乐的东亚文化之都——泉州。

虽然千百年过去了,但是那些还保持着原汁原味、鲜活鲜明的传统文化依旧没有随着时光而抹去光辉。烧香拜佛的关帝庙,一到农历五月十二,那场景,别提多热闹了!一进庙,空气里弥漫着硝烟,地上撒满了鞭炮壳。关帝爷的车骑,拥挤的人群纷纷向关帝爷的车骑拜了拜,祝福自己能够富贵、幸福。环境优美的清源山,有笑容可掬的老君岩;有香火旺盛的千手岩;有如诗如画的弥陀岩,以及密荫幽涧的碧霄岩。红墙绿瓦的西街,两侧榉头留有走廊,木窗为圆形结构,颇具特色;檐墙有砖雕壁图,有天井和双榉落,面前堂建筑上砖下石,两侧砖壁各设一个花漏窗。还有许许多多的名地,何不妨来泉州看看呢。大街上的车水马龙,给泉州贴上一个“繁华热闹”的标签。泉州老城区,那些古街巷里,历史沉淀赋予城市的儒雅气质,似乎全写在了斑驳的瓦片上。安静宁人,似乎没有一丝杂物。不过,同样在热闹的泉州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泉州美丽的风景,多么和谐自然的画面啊!泉州有朴素勤劳的惠安女,其服装奇特:佩带花色头巾和橙黄色的斗笠,花巾上还有编织小花和五颜六色的饰物,上身穿着短小的衣服,露出肚脐,下身穿着宽松的裤子。还有德化精美绝伦的瓷器,它凝聚了泉州市民的智慧,才会这般高雅、精美。走进泉州,你可以品味着汤圆的甜美,赞叹着技术精湛的泉州花灯和精美绝伦的德化瓷器。你可以品尝着着名铁观音的茶香,吃着味道鲜美的海鲜,一边观赏泉州光彩照人的美景。东亚文化之都如此美丽,如此吸引人,让人实在不得啧啧称奇、流连忘返!

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它代表着中国人的自豪,它让外国人流露出赞叹的眼神,它连接着东方与西方文明的桥梁,令人骄傲,令人自豪!

泉州海丝文化征文600字【篇三】

我怀着好奇心观看了CCTV-4《文明之旅》之《海纳百川闽南韵》专题片。随着黄书记娓娓道 来,我不禁对闽南文化特别是泉州文化叹为观止,被泉州精神所感动。 闽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独特,是中华历史文化的精彩遗存,为人类文明的瑰宝。

节目在泉州提线木偶《钟馗斩妖》表演中拉开序幕。提起泉州木偶真是家喻户晓,老少皆喜,奇特复杂的木偶雕刻艺术,精湛的表演技艺,到过联合国和许多国家演出,受到世界各地观众的高度赞赏。

“太空朋友,恁好,恁食饱末?有闲著来阮遮坐哦。”地道的闽南话被“旅行者”号宇宙飞船选为55种地球语言之一,向太空朋友发出问候。《爱拼才会赢》喝响世界的每个角落,不仅华人会唱,连外国人也会唱。“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唱出了闽南人的“爱拼敢赢”的精神,道出了闽南人不服输、不言败的人生信条。

唯美的惠女服饰,不仅表现了外在美,更是惠安女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坚韧品质的生动写照,是闽南文化的一种代表符号。 寓意吉祥、富丽堂皇的闽南古大厝,“红砖白石双拨器,出砖入石燕尾脊”

这一独特的“皇宫起”建筑特色诉说着这座有着数千年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而古香古色的南音,帮我们记录了中原古代历史,是中原古典音乐的遗响,成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活化石”。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促进了内陆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泉州成了“世界宗教博物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丝文化,泉州当选为“东亚文化之都”实至名归。

通过观看专题片,我深切地感受到勤劳坚韧、开拓进取、爱拼敢赢的闽南精神,敢于冒险、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洋精神的巨大魅力,正是这种精神推动着泉州的快速发展。

历史代表着过去,实现闽南梦,泉州梦需要我们珍视历史,努力传承与创新。我们应努力学习知识,全方位了解掌握闽南文化,应尽力维护一些正确的、有道理的观点,对于政府的宣传应大力支持,并动员周围的人一起支持并理解,积极向外人介绍闽南文化,让我们的闽南文化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让闽南文化成为实现闽南梦、泉州梦的助推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泉州海丝文化

全文共 1667 字

+ 加入清单

泉州,一颗闪耀于祖国东南方的明珠,一座有着丰富历史人文底蕴的城市,再加上那火红的刺桐花独具一格的衬托,无不让世间的文人墨客,倾倒于她的优美景色与文化底蕴之下。 “苍宫影里三州路,涨海声中万国商”,这里,记载着刺桐曾拥有的繁华热烈;这里,曾刻下郑和下西洋的文明历史;这里,便是我们魅力的泉州。

诗人说,泉州是沉睡在深海里的宝船,时间贬不低它的价值;游子说,泉州是宝盖山顶的万寿塔,永远映衬在海外游子的心中;从南宋至今,西街斑驳的老树根记载了这座城市从海丝之路到如今的满城霓虹的璀璨历史。

曾与亚历山大港齐名的泉州港,在历史的舞台上无比耀眼。精湛的造船工艺,先进的航海技术,无不令全世界瞩目。那些被中国历史所铭记的杰出人物,至今依然在泉州的历史名册上熠熠生辉;那些尚存的历史古迹,依然长存于泉州?? “刺桐花谢刺桐城,法界桑莲接大瀛。石塔双擎天浩浩,香炉独剩铁铮铮。”这是郭沫若老先生抒发对泉州辉煌历史的礼赞,也寄托他对未来泉州发展的希冀。从开元寺桑树花开游鱼戏水的典故,再到泉州西街可口的美食;从泉州著名的东西塔,到大殿里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铸献的千斤铁香炉;从泉州出发到世界各地著名商务港口,最后引出了历代外国友人来泉州贸易的光辉历史。其历史记录之长,地域范围之广,都令人感到拔地参天,激昂振奋。

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对外开放的城市,泉州早在唐朝建国伊始,就已对外开放,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迎接各样的外国游客、商人,繁荣昌盛早已成为了泉州的代名词。中国的东南海,这片蔚蓝的热土,锻造了泉州人“爱拼才会赢”的传奇故事!

这座古城,至今仍然遗留着许多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历史印记,它们散落在泉州的每一个角落默默地诉说着流传千年的历史故事,寄托着对泉州的喜爱与不舍;那藏身九日山摩崖石刻群中的祈风石刻,那横卧在入海口的阳古桥,那文兴古渡头的古老石碑,那高耸山巅的万寿塔、六胜塔,还有那在海底沉睡多年才被打捞上岸的古船,都甘愿做泉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姻缘的千年铁证。 泉州悠久的造船历史,奠定了她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基础。早在春秋战国时代,聪明的泉州人就开始研习造船技术,所以隋唐时期,泉州就成为了全国最主要的造船基地;宋元时期,泉州的造船业极其发达,援引宋朝谢履诗云:“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可见其之兴盛。当时泉州人所造的海船质量长时间居于全国之首。正如吕颐浩所曰:“南方木性与水相宜,故海舟以福建为上,广东船次之,温、明船又次之”。同时古代履责于海外的船只,很多都到泉州来招募舟师与水手。无论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护送阔阔真公主远嫁波斯所使用的四桅船,还是郑和下西洋的宝船,都是“泉州制造”的。

然而,历史年轮的有力印记,从另一方面又证明精湛的造船工艺绝非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唯一因素。“北人善骑,南人善舟”’

这是对我国古代地域先人使用交通工具形式的简要概括,基于这一历史,泉州一直不乏驾舟爱海之士。千百年来的东南海上经济的繁荣昌盛,使得泉州成为古代当之无愧的航海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并为全国航海业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技术高超的航海家,正是有这些人才凭借自己过硬的航海技术,加之于罗盘、指南针、量天足、灯旗等科学工具的合理利用,才有了海上丝绸之路搏击惊涛骇浪,穿梭于近百个国家之间的历史传奇,这也为泉州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兴旺发达,刻上了不可磨灭的里程碑。

海丝时代,泉州作为东南方的侨居圣地,有着数以千百万计的亚洲、非洲、欧洲等世界各地的商人、传教士、使者、旅行家、贵族和平民,他们接受着泉州文化的洗礼,同时他们也将他们各自的文化、风俗、宗教信仰传播到泉州这片文化热土,促使泉州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保护中外历史文化交融重要印记的自然博物馆。 究竟是刺桐花开的火红热烈,还是清源山上虫鸣鸟叫的音乐合唱;是西湖畔上默默待放的荷花,还是闽台缘博物馆上的缕缕阳光,都是泉州的热烈、泉州的合唱、泉州的荷花、泉州的阳光。

如今我热爱的泉州,继续以一种独占鳌头的气势,屹立在中国的东南角,闪着光,发着亮,向全世界各族人民展示泉州的风采、福建的风采、中国的风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弘扬泉州海丝文化征文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泉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唐五代环城种植刺桐树,亦别称“刺桐城”。在长达4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三湾十八港点如众星拱月组成了泉州港,是宋元时期中国海外交通贸易重要港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

泉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泉州成了世界多元文化在中国的汇集之地。于唐时,它是世界四大通商口岸城市之一;于宋时,它是东方第一大港。而这些,足以说明泉州作为海丝之路起点的意义和优势,以及泉州作为海丝之路起点的贡献。正因如此,泉州成了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而在中华灯谜文化发展的历史上,泉州同样也贡献不小。对古代灯谜略有所知的人,都知道王安石与好友吕惠卿对谜的故事。王安石所作的“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与吕惠卿所作的“东海有一鱼,无头又无尾。更除脊梁骨,便是这个谜”,双双成为脍炙人口、传诵至今的宋代灯谜佳作。而后者更是见之著录的最早一条由泉州人创作的灯谜。

由于吕惠卿生前积极推动熙宁变法,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因此屡遭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诋毁和攻击。吕惠卿死后,《宋史》将其列入“奸臣列传”,大肆歪曲、贬低其所作所为。后世连其著作都遭毁没,导致今人不仅对吕惠卿知之不多,连不少公开出版的谜书都将他的姓氏弄错,甚至将其名误作“王吉甫”(吕惠卿字吉甫,正确的名称应为吕吉甫)。

有感于此,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实地查访,试图向读者介绍这位历史上最早、也是知名度最高的泉州谜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泉州文化

全文共 977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咱们闽南可是有许多著名的文化,像提线木偶,东西塔和清源山的老君岩等等都是

中央电视台cctv8的《文明之旅》来到了泉州,并录制了关于泉州的闽南文化的《海纳百川

闽南韵》。

《海纳百川闽南韵》主要介绍了代表闽南文化的人物,事物,让我给你们介绍介绍。

首先登场的是两个提线木偶。说到提线木偶,同学们肯定会想:’提线木偶不就是在木偶上插几根线让它动起来吗。’如果你这样想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市委书记黄少萍阿姨说“泉州的提线木偶最多有36条线,每根手指都有一条线,这样木偶才能做拿酒,拔剑的动作。”在闽南以前小孩满月,老人过寿都要提线木偶表演,渐渐地提线木偶成为闽南的特色。

接下来,是一张唱片,看到这里,你们肯定会问:“一张唱片跟闽南文化什么关系?”其实这张唱片十分稀贵,它是由60种语言组成,并被火箭发射到太空与外星人进行友好交流闽南语也在其中,说道闽南语,不得不说一首十分火热的闽南歌《爱拼才会赢》其中的一句“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令我感受最深,因为它说出了闽南人不放弃,不言败的精神。

然后,介绍了温柔贤惠的惠安女,她们的丈夫出海捕鱼时,她们便担起生活重任,带孩子,造船,晒渔网等活她们都要干,可是她们肯吃苦,样样都做得很好。20XX年许多惠安女推车,搬石头经过许多的困难,终于在20XX年建成了泉州第二大水库——惠女水库。看到这,我对惠安女的毅力惊叹不已,但更多是对她们的赞叹!

最后介绍的是皇宫起。市委书记黄少萍讲起了皇宫起的传说:“相传唐昭宗光化年间,一天刮起了台风,惠安皇后在宫中焦虑不安。她深知家乡的父老乡亲身居茅屋,地处滨海,遇到大雨加上大风,经常是茅飞屋塌,苦不堪言,因而很是忧伤。闽王去为什么,皇后便如实说了,闽王说:“这事好办,寡人赐你府上建皇宫式房屋。”皇后听罢,眼睛一亮,立即跪下谢恩。对传旨太监说道:“陛下赐我府可建皇宫式的房屋,你速去传旨”。闽王说的“你府上”是单指黄皇后的家,这时她说成“我府”是故意含混其义,让太监误以为是指整个泉州府,以造福家乡。于是整个泉州府,特别是达官、豪绅、富商和华侨,甚至普通百姓人家,纷纷仿效王府的样子造起了房子。便有了皇宫起。”这美丽的传说也为皇宫起增加了一丝色彩。

看完《海纳百川闽南韵》我知道了许多闽南文化的知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出人头地,建设好我们美丽的家乡。

[泉州文化主题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泉州文化

全文共 139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泉州“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我的家乡泉州位于厦门东北方向,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

这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举世瞩目。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27处。泉州是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以来各种宗教兼容并存,东西文化交汇荟集,特别是佛教、道教、摩尼教等一度十分盛行。诸多宗教遗迹构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现,颇具历史和艺术价值。

说起泉州不能不提起泉州的提线木偶戏 根植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又名“丝戏”,民间俗称“嘉礼”,乃流行于闽南语系地区的古老珍稀戏种,数百年形成了一套稳定而完整的演出规制和700余出传统剧目。 在全国各类木偶戏中,泉州提线木偶戏又是唯一仍有自己剧种音乐“傀儡调”的戏种,至今仍完整地保存将近300支曲牌旋律曲调及南鼓(压脚鼓)、钲锣等古乐器。泉州提线木偶形象结构完整,制作精美,尤其是木偶头的雕刻、粉彩工艺,独具匠心,继承了唐宋雕刻、绘画风格,当代木偶头制作,在师承的传统技艺基础上,更侧重于夸张与变形,尤为强调性格化和表现力,乃驰名中外的民间工艺珍品。 泉州提线木偶形象,一般都系有16条以上,甚至多达30余条纤细悬丝,线条繁多,操弄复杂,与我国多数传统木偶戏相比,技巧表演难度最高。泉州提线木偶戏《四将开台》曾亮相20XX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

另外,泉州高甲戏也很出名。高甲戏是闽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福建省闽南方言地区和台湾、金门及东南亚各国华侨、华人聚居地。音乐曲牌属南音系统。

高甲戏孕育于明末清初,早期只是一种化装游行演出,在民间乐曲的伴奏下作即兴表演。后来发展成专业戏班,因主要演宋江的故事,被称为“宋江戏”。清中叶,艺人们吸收了其他艺术门类的表演形式,再次发展成有文有武的“合兴戏”。清末,又吸收了微剧、江西腔和京剧的艺术表演形式,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闽南地方戏曲,始称高甲戏。

高甲戏操闽南方言泉州腔,演唱南音,吹奏南乐,形成本地区具有很强欣赏性的大剧种。它演时活泼风趣,舞蹈性极强,涌现出“柯贤溪、陈宗熟、林赐福、许仰川”等闽南名丑。培育出中国戏剧“梅花奖”优秀演员。

20XX年以来,高甲戏《连升上级》、《凤冠梦》、《金魁星》、《金刀会》、《上’舅婉儿》等剧目接连引起轰动,在中国戏曲大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还有泉州的布袋戏

布袋戏又称作布袋木偶戏、手操傀儡戏、手袋傀儡戏、掌中戏、小笼、指花戏,是一种起源于17世纪中国福建泉州或漳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广东潮州与台湾等地流传的一种用布偶来表演的地方戏剧。

布偶的头是用木头雕刻成中空的人头,除出偶头、戏偶手掌与人偶足部外,布袋戏偶身之躯干与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装;演出时,将手套入戏偶的服装中进行操偶表演。演出上可分为前场与后场,前场即戏台部分,观众可见到操偶师傅操作人偶于戏台上的表演,后场则包括了操偶师、乐团和口白师傅。

最后再说说泉州梨园戏

泉州梨园戏和昆剧是中国现存两大最古老的剧种。梨园戏因保留并能演出许多早期南戏的剧目,而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一些经典剧作中的忠孝节义与男女爱情的故事,是那样深入人心,让人百看不厌。泉州的文化让我这个家乡人感到无比的自豪,我们要把传统文化艺术继承和发扬下去,为泉州的建设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泉州海丝文化征文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泉州的小巷从不会缺乏惊喜,许多精巧优雅的院落就像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家碧玉”一般,即使拥有绝世的美丽却并不自傲,直让路过的旅人在别后还一再怀想她洒落的馨香。位于洛阳街中段的这落进士第就是这样一个令人惊叹的所在,虽然前落已经坍圮,但一走近后落的门栏,惊艳之感便连绵而来。

过着快节奏生活的现代人也许永远无法理解古人对建筑细节审美的苛求,那种对红色的狂热,对雕饰纹样细节的刻意追求,对吉祥象征物的从容表现,都在有意无意地彰显着屋主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座属于宣统二年一位名为王冠群的进士宅第虽然远没有鼎鼎有名的杨阿苗故居、蔡氏古民居那样巨大的形制和恢弘的气魄,却是极尽“小而精”之能事。门墙上那棱角分明的石质人物浮雕,檐角上木质梁柱边角上凹凸有致的花草装饰,都让人不禁对惠安工匠精巧细腻的刀工心生敬意。身为进士后裔的屋主丝毫不介意我们在午后的突然造访,反而极其热心地为我们指点着门廊上栩栩如生的建筑构件、侧门旁的先人手笔,生怕走马观花的我们会遗漏掉任何一个精妙的细节,也享受着我们的每一声由衷的惊叹与羡慕。

从古到今,洛阳不曾匮乏声名显赫的乡贤,而写下了世界十大情歌之一《康定情歌》的吴文季可谓是其中最富浪漫气息的一位了。

这位蜚声世界的音乐家的故居,位于一条狭窄得犹如“一线天”般的陋巷当中,简且陋,小而暗。

在这里,吴文季谱写并编导了《阿兰》、《惠女颂》、《渔蚌嬉舞》等乐曲和舞蹈,在这里,吴文季始终讴歌着光明、希望和欢乐……我想,吴文季先生就是洛阳人常说的那句“站着要像东西塔,躺着要像洛阳桥”的真实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泉州海丝文化的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5 字

+ 加入清单

泉州的特色产业已成长为辐射福建全省、全国的专业化、区域性优势产业,获得中国鞋都、中国纺织产业基地、中国休闲服装名城、中国建材之乡、中国建筑之乡、中国石雕之都、中国工艺陶瓷之乡、中国瓷都、中国茶都、中国伞都等国家级和区域性品牌。

泉州民营企业依托县域特色产业集聚,积极探索培育、建设专业市场,泉州经济已初步形成石狮服装城、晋江鞋都、南安石材城、安溪茶都、德化陶瓷工艺城等一批辐射面广的区域性、全国性专业市场,形成了“以大市场促大流通,以大流通促大发展”的格局。

得益于民营经济的发展,泉州经济总量连续15年保持福建省首位,占全省1/4。

不仅本土,泉州经济还辐射全国。如今,在全国各地拼搏的泉州人有100多万泉州海丝文化高中作文泉州海丝文化高中作文。他们在鞋服、建材、水暖等领域达到新的高度,建立异地泉州商会180多个,每年创造的财富在4000亿元以上。

泉商也迈开向世界发展的步伐。去年,泉州外贸出口158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民企出口占比近60%,增幅高达52.5%。

一组数字直观体现泉州经济的影响力:

产业DD纺织服装产量占全国10%,旅游运动鞋产量占全国40%、世界20%,糖果产量占全国20%,石材、工艺陶瓷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35%、65%

品牌DD中国驰名商标数量持续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共有111件,占全省比例超过1/3,甚至超过部分中西部省份。

市场DD目前,该市共建设各类商品市场200多个,年成交额超500亿元泉州海丝文化高中作文高三作文。其中,石狮服装城、晋江鞋都、南安石材城、安溪茶都、德化陶瓷工艺城等已成为区域性、全国性专业市场。

资本DD目前,该市累计上市企业近80家,数量居福建省首位、全国地级市前列,在资本市场形成颇具特色的“泉州板块”。

泉州经济奇迹

泉州民营经济的超常规快速发展,除了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以及地方政府对发展民营经济不遗余力的支持外,还有多个很重要的与其他原因。

[泉州海丝文化的作文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泉州海丝文化

全文共 1115 字

+ 加入清单

泉州的地理位置是坐落于中国福建南部,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历史上,泉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的经济开发始于周秦,西晋末年,由于战乱,大量中原士族入泉,使得泉州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展露萌芽,并逐渐完善。泉州在历史长河中的名称、行政区域频频变更。这也使得泉州的文化丰富了起来。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泉州成了众多文化在中国的汇集之地。于唐时,它是世界四大口岸之一;于宋时,它是东方第一大港。而这些,足以说明泉州作为海丝之路的起点的意义和优势,足以说明泉州作为海丝之路起点的贡献。

海上丝绸之路,其雏形在汉代形成,在宋元时期蓬勃发展,是中国和外国跨洋交流的通道。在这些海外国家中,阿拉伯国家频频通过泉州进入中国进行贸易等活动。可以说,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凭借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建立一个“跳板”,使得泉州迅速发展。

昔有张骞出西域,尔后便有了丝绸之路通往中东等地区。再有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使海内外的商人、使者跨洋交流。海上丝绸之路是海丝文化的象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国外的艺术、文化传入国内,与国内的艺术、文化相互交融,从而产生了新的艺术形式和文化特色。

泉州的东西双塔、洛阳桥、安平桥等古建筑,以其宏伟的外形和丰富的内涵展示了一个时代的灿烂文明。海上丝绸之路给泉州带来的,不只有于当时的蓬勃,还有一个绚丽的未来。宋代古船、九日祈风石刻、郑和下西洋的碑刻等古文物,又见证泉州曾经有过的中外经贸文化交流的昌盛繁荣。所有这些,让人沐唐律宋韵之遗风,发思古之幽情。以上的种种,能够展现出来的,也只是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利端的冰山一角,可见海丝文化对泉的影响多么巨大。

如果说海丝文化是一段冗长的数据,那么泉州就是一个加密的硬盘,现今呈现在世人面前的遗迹、民间艺术不过是共享的、数量有限的数据资料。如果说海丝文化是条源远流长的河流,那么我们所看到的泉州名胜只是一条水量不多的支流。如果说海丝文化是本厚重的史册,那么我们所听到看到的七子戏、高甲戏、白字戏、拍胸舞、歌仔戏等表演技艺也不过是记载着为数不多的文字的残本。

正所谓,“赏古残韵,品古绝书,惜古遗文,踏古珍迹,寻古失物”。古人留下的美好事物,理应值得我们去探寻,去参观,去欣赏,去品味,去珍惜。海丝文化就像一个未完全解开的谜,还深藏着许多尚未展露出来的秘辛。古人留给我们的是底蕴,是发展创新的底蕴。海丝文化留给我们的是未来,不是过去。

海丝文化,留下的是不灭的记忆,失去的是宝贵的财富,传承的是永恒的瑰宝,托起的是举世瞩目的新天地。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海丝文化最大的受益者。正因如此,泉州成了首批公布的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简而言之,泉州传承了海丝,海丝兴盛了泉州。仅此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南京文化底蕴作文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家乡。虽然,我的家乡没有金黄的沙漠,也没有惊涛骇浪的大海,更没有茂密的森林。但是,这里有繁华的都市,也有争妍斗艳的野花,还有美丽的风景,更是十朝都会、六朝古都,随处可见的一排排楼房高低不齐,像一条蜿蜒起伏的波浪,最重要的是,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我的家乡风景如画。春天,梅花山上的梅花百花盛开,红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似霞。有的从树上掉下来,像下雪一样,人流如潮;有的在树下拍一张照,有的则跟梅花一起合影,真如一幅中国画。夏天,玄武湖里的荷花从水中生长了出来,那荷叶宛如绿色的盘子,荷花粉似粉色的碗,粉嫩嫩的,走在玄武湖的旁边,闻着荷花的清香,如同一幅水墨画。秋天,中山陵那枫叶红的似火,如同红色的小手掌,站在树下的人们都会被这火红的枫叶所吸引,又似一幅油画。冬天,夫子庙的雪格外厚,那雪景白茫茫的,人们又是挤得水泄不通,形成了一副水粉画。啊!我的家乡——南京真是太美了!

我的家乡历史悠久。走在南京城里,就如同走在历史的画卷。这里有著名的石头墙,有总统府,有美丽的乌衣巷,有明孝陵,走在里面,会让你感觉到大明王朝的强大……真是一副历史悠久的画卷。

南京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还有很多美味佳肴。美味的鸭血粉丝加一笼鸡鸣汤包,浇上一点辣油,真是让我胃口大开。还有那盐水鸭,咬一口,那美味的汁便在我口中徘徊,真是让我流连忘返。

这就是我的家乡——南京,欢迎你来游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西安的文化底蕴作文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要把寒假生活过的丰富多彩,杨老师要求每位同学去回民街品尝陕西的特色小吃,感受古城西安深厚的文化底蕴

今天阳光明媚,我决定叫上妈妈一起来到西安最著名的美食文化街区回民街。回民街的街区由北广济街、北院门、西羊市、大皮院、化觉巷、洒金桥等数条街道组成。街道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美食店铺,有近300多种特色小吃,每样都让人垂涎三尺,欲罢不能。我和妈妈是从北广济街进去拐到西羊市,再转到大皮院,最后再拐到北院门街。现在就让我由南向北开始陕西特色美食之旅吧。

首先来到北广济街南口的文吉锅贴馆,这儿的口啤一直很好,一大早好多坊上附近的人都来他家排队吃锅贴,他家在做锅贴时特别讲究要求,每个锅贴皮都擀的薄如纸,馅料更是讲究牛肉配韭黄,包好锅贴个个都像江边飘荡的竹筏,放在大大的平底锅中慢慢地煎等两面都煎成金黄色就可出锅了,轻轻咬一口外酥里嫩特别好吃。

今天的这一天光着文吉锅贴就让我们没白来一趟了,下次我还要和妈妈一起来回民街品尝西安的特色小吃。

[西安的文化底蕴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文化底蕴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而唯独西安的蜂蜜凉粽子只用糯米,无馅,煮熟后晾凉,吃时用丝线勒成薄片,浇以蜂蜜与黄桂酱――蜂蜜凉粽子白糖腌桂花酱。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蜂蜜凉粽子,这东西现在处处都有,过去则是夏时街头贩卖的解暑小食。卖粽子的小贩,挑个担子走街串巷,一头搁水桶,粽子预先做好了放里面,一头放蜂蜜、玫瑰、白糖,一摞白瓷盘子,上面盘根丝线。粽子包成菱形的,就是大点,约摸有成人半臂长短,剥开粽子上的湿布,出现白莹如玉的粽子,咬住丝线一头,另一头盘在粽子上轻轻一拉,便把粽子横剖两半。再切成薄厚均等的薄片布在盘里,用小勺细细的浇上蜂蜜和玫瑰酱,好似玉片上衬了琥珀一般,吃起来是筋软凉甜,香润滑糯,张口还芳香回甘,一盘吃罢觉得暑气全消,不愧是夏日甜品中的魁首。

现在的蜂蜜凉粽子,还是坊上回民做得细致独到,存了当初的原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泉州海丝文化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几千年前,第一艘船载满货物,从东方驶向遥远的欧陆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历史就是在这一天被创造。他们走过的那条路,被后人称为“海丝之路”。

大海,一直以一种人们所敬畏的形式存在着,因为他的神秘与未知。但人们总是在害怕着的同时,又会想着探索。因为这种好奇以及无数次的尝试之后,人们才发现,海的彼岸,还有着更加广阔的天地。他们扬起了帆,载着梦想驶向了远方。

海上丝绸之路,就这么,一步一步的将中国连通世界。泉州,也慢慢的在人们的视野中扎了根。在人们记住丝路的同时,也记住了泉州。作为海丝之路的起点,泉州亲眼见证了历史上人们无数次的远行。

泉州不拒绝外来文化,就像他不阻拦传扬中国文化一般,以其无限的包容,渐渐接纳了世界。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能见到越来越多的洋文化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文化在交流中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为我们的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没有这条路,我们或许不会知道什么是肯德基、麦当劳,不知道什么是微软,什么是苹果。因为海丝之路,让东西方文化得以融合。让海洋彼岸的人们知道,中国,不是一个只会自我封闭的蛮夷国家,我们的文化,是那么的独一无二。因为海丝之路,让我们知道,我们不是唯一,同一片天空下,还有着很多同为人的存在。

时间转到今天,因为海丝之路的存在,泉州用他独一无二的优势,泉州早已经成长成为了一个经济先进的城市。科学技术的提高,交通更加的便捷,使得泉州作为丝路起点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但这并不意味着丝路就要被放弃。丝路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今天美好生活的起源,他应该作为一种精神,烙在我们的心里。

丝路文化,也是丝路精神。它象征着百折不挠的顽强,象征着敢闯敢拼的坚强。因为这些精神的存在,才能驱使无数人面对位置的海域,勇敢的站上船,去征服,去闯荡。这种精神,永不褪色,它会一直它们为我们面对艰难困苦时的动力来源。

感谢“丝路”,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的色彩。更感谢泉州,孕育了“丝路”,也孕育了“丝路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弘扬泉州海丝文化征文

全文共 1696 字

+ 加入清单

泉州凭海而立、因海而兴,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起点城市之一,拥有保存完好、品种多样的“海丝”文化遗存。早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前,泉州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构建以“海丝文化”为重点的“泉州文化”。自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后,泉州快速响应,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泉州成功举办了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品牌博览会、首届“中国阿拉伯城市论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等,以及5月1日登陆纽约时代广场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中国泉州》的城市形象宣传片,向世界打开了泉州“海丝”的窗口。此外,泉州还作为中国唯一代表城市,应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中国一日·重返泉州”系列活动,成功向海外推介泉州海丝形象。

海外侨亲助推“先行区”建设

多年来,在泉州向海内外推广“海丝文化”这一历程中,涌现出一大批贡献巨大、成就杰出的乡贤硕彦,成为推动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将转化为积极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纽带和桥梁。“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文化节点’,文化上的共同性和认同感,使得闽南文化在沿线各国能够得到很好的传播。这不仅得益于泉州得天独厚的历史和地域条件,还包括了泉州各界人士和旅外侨亲的共同努力。”黎明大学外语外贸与旅游学院副教授、中美文化交流访问学者王强表示。

日前,由泉州市图书馆主办、刺桐会协办的《闽南的符号——在欧美宣传泉州海丝文化》在图书馆四楼报告厅举行,主讲人王强通过一本本介绍泉州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书,讲述泉州的过去、现在与将来,并和大家分享自己宣传“海丝”的故事。

不遗余力推广“海丝”文化

据了解,1996年9月,泉州举办了第一届商贸洽谈会,当时蒙特利公园市商会理事格治·安尼生受邀访问泉州,由年轻人王强担任翻译。正是在那次泉州商贸洽谈会上,王强与访问团的安尼生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结识了华裔企业家徐嘉定、徐杜经梅夫妇及南加州的华侨。随后,在海外华侨的支持下,王强作为访问学者,一直在海外致力于推广泉州的海丝文化。“在与华侨华人交流过程中,我发现移民海外多年的华侨更加珍惜传统文化,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一种不屈不挠的内在精神,而他们对于我在海外推广泉州海丝文化的做法非常认同,并且给予了很多帮助和支持。”王强说。

2014年,负责丝绸之路项目的专家Shabahang博士在参观《中国一日 重返泉州》展览后与王强联系,希望王强回国前在教科文总部跟他再次见面,并协助他核实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介绍材料中的历史史实。但他从巴黎回来后的三个月,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部互联网络升级无法与他取得联系。在王强即将放弃时,微博上有个远在北京叫“海星虫”的网友,每天坚持更新微博关心故乡泉州,让王强看到一种精神,最终王强与Shabahang博士联系并促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在海上丝绸之路极其重要地位的新闻稿在官网的发布,以及丝绸之路项目平台上泉州网页的设立。

将闽南文化带入美国展览

2014年,王强作为中国社区文化顾问,受邀参与了全球最大的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举办的“带我去体验中国展”前期筹备工作。用什么样的符号能代表泉州、代表闽南、代表海上丝绸之路航海时代的中国呢?为此,王强把出门在外的闽南人的共同乡愁与闽南人祖籍地的文化都搬进了博物馆,让旅居海外的游子们为之动容。这次展览获得了巨大成功,轰动了欧美国家,美国学生也从中理解了闽南文化的价值。

承天寺王姓家庭成为“带我去中国展”中国家庭代表

在王强的策划下,泉州成为“带我去体验中国”展的代表城市,展馆设计以泉州为原型布展。这项展览时间长达三年半,担任展览顾问的王强,返国后仍将继续为该馆提供展出活动的协助。一直以来,王强都很感谢帮他一起推广泉州“海丝文化”的海外华人,王强认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推手是那些心系桑梓的海外华人华侨。

近年来,泉州的“海丝文化”在海外的宣传产生了巨大影响。2016年7月,美国博物馆将再次邀请泉州代表家庭赴美推广闽南文化。王强表示:希望借泉州晚报、东南早报等多家本地媒体呼吁泉州民间艺术家能一起赴美推广闽南文化,在美国孩子心中植入中国梦和泉州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泉州海丝文化

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是美丽幽静的九日山。这里草木茂盛,鸟语花香。春天,花朵们争奇斗艳,树木吐露新绿。一年四季,松柏常青。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你猜对了,我是一块石头,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在这九日山上,漫山遍野都分布着我的兄弟姐妹们。自从有文人墨客游览登山之后,我的生活、我的生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一阵笑声,一群人来到了我们的家。我们高兴极了,心想:我们的家终于来客人了!于是那草、那树都绿了起来,花儿们露出了笑脸,红的、白的、粉的、紫的??整个山谷姹紫嫣红,欢迎客人们的到来。走在前面的是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专家蔡襄,他们边游览边赋诗,一时兴起,就在我的兄弟姐妹们的身上题诗了。一块石头因为这些登临题诗,这些景迹题名,这些游览留名,还有一些修建纪事而有了生命。但是我们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

好事成双,“刺桐”(今泉州)是古代中国在中外贸易中居主导地位,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作为东西洋间国际贸易网的东方支撑点,占有重要独特的历史地位,是当时世界性的经济文化中心。公元1104年,泉州官员为航海船只举行祈风典礼。那一天,大到朝廷官员,小到平民百姓,都聚集在我的家九日山,他们准备了无数的瓜果贡品祭祀海神通远王,祈求海神保佑这些往来东西洋间贸易的船只一路顺风,出入平安。祭祀完毕之后,一群人登临九日山,欣赏无边的美景,并且在我们身上记录下了这些事迹。

九百多年后的今天,我的家乡一如既往地占据终于的地位,特别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提出让全家乡、全泉州、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知道了我们灿烂的家族史。家乡的娃娃们开始学习本土的历史,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络绎不绝,他们研究着我们身上的历史,也不得不感叹着我们这些神奇的石头——拥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品格、淡泊的态度。其实这也是我们南安人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泉州海丝文化

全文共 1024 字

+ 加入清单

泉州港历史悠久,有1500多年对外开放的历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之一,中世纪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宋元期间,泉州港的出口货物以丝绸为主,故称泉州古港至西洋的航线为“海上丝绸之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泉州古港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并于1991年2月14日组织世界各国有关专家学者乘坐“和平方舟”号考察船抵达后渚作业区,对泉州港进行全面科学考察)。到了明清实行海禁,港口逐渐衰落。

据历史记载,泉州古港与国外交往最早可追溯到南朝时期。早在6世纪初,泉州已开始和国外交往,有大船到南洋诸国通航。印度僧人拘那罗陀于陈武帝永定二年(558年)和陈文帝天嘉六年(565年)两次到泉州,在泉州西郊九日山上翻译《金刚经》,后从泉州乘船到棱加修国(今马来半岛)和优禅尼国(今印度)。

随着我国南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泉州港的海外交通,至唐代时开始兴起。唐中叶爆发“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导致通往西域的道路被阻,“陆上丝绸之路”停滞,于是中外经济交流活动由陆转海,“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兴起。当时阿拉伯、波斯商人通过海上来到广州、泉州购买中国丝绸、瓷器等,尤其是泉州,还可买到日本、朝鲜的货物。于是泉州海上贸易日益兴盛,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与广州、扬州等并列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大港口。唐王朝特在泉州设参军事,管理海外交通贸易事宜。

五代时,泉州为闽国辖地,闽王王审知很重视海外贸易,“招徕海中蛮夷商贾”,泉州的海外交通得到进一步发展。五代后期,泉州扩大了城市范围,并增辟了道路和建置货栈,以适应海外交通贸易发展的需要。

宋元两代是福建古代水运的鼎盛时期,也是泉州港名闻海内外的时期,被誉为“世界最大贸易港”之一,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宋时,泉州与国外往来的有70余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交通畅达东、西二洋,东至日本,南通南海诸国,西达波斯、阿拉伯和东非等地进口商品主要是香料和药物,出口商品则以丝绸、瓷器为大宗。为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宋哲宗元祜二年(1087年),政府在泉州设置“市舶司”,宣告泉州港正式开港。从此,海船不需寄港广州而可直达泉州各口。同时对外商实施优惠政策,鼓励来华贸易,之后又设“来远驿”,以接待贡使和外商。为鼓励海外交通贸易,宋代的泉州市舶司和地方官员每当海舶入港或出航的季节,特为中外商人举行“祈风”或“祭海”活动,以祷祝海舶顺风安全行驶。政策上的契机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断发展与繁荣,为泉州港的崛起与兴盛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