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二月二的古诗词(通用20篇)

古诗词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遇见是最大的享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浏览

350

作文

517

遇见最美古诗词

全文共 1423 字

+ 加入清单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皎洁月光下,在一个透着微微亮光的小小窗口前,一个小女孩在咿咿呀呀地用着稚嫩的声音在读着一首诗。淡粉色温馨房间里,儿童玩物放满在床上,木偶闹钟摆放在床头边,房间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一个扎着双尾辫不过十岁的小女孩在拿着本儿童读物,用那双胖乎乎的小手,指着读物上的一个古人,奶声奶气地问道:“妈妈,他是谁啊?”“他啊,是唐代的诗人李白。”“李白?好奇怪的名字!跟洗衣粉立白一样”……额,他的名字已经早是家喻户晓啦。而且,他还被称为诗仙呢!“”诗仙?哇,作诗都作成仙人了,好厉害!”“额……”

李白?立白?小女孩的脑海中从此便出现了这古怪名字的人,也许是因为他的名字跟立白有谐音吧,也许是因为今后的教材书上很多次出现这个人的名字,使小女孩更加印象深刻。她看过他的资料,是一个漂泊流浪的诗人,希望能得到他人的推荐和赏识而得官,却每次令他失望。“真厉害,一个漂泊四方的诗人,却能得到这个‘诗仙’的称号,真是个人才!“小女孩这样想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女孩懂得他的诗就更多了,他写的诗有很多种,山水景的,思乡的,还有送别朋友的,许许多多。渐渐地,小女孩喜欢上了古诗,并且时时会朗读于口。而这个小女孩,就是我。

偶然的一次,小女孩又在书上看到了李白的一首送别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时的她,已经是初一的学生了。她反复朗读了几遍,大概的了解了意思后。便问妈妈:“妈妈,这个‘龙标’是在哪里?”“这个啊!‘龙标’是唐朝县名,是在湖南,现名叫黔阳。”“哦……”我恍然大悟,“那……‘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子规’是什么?是植物吗?”“这个啊,‘子规’指的是一种动物,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那么‘五溪’指的是什么?是五条溪流吗?”“没错,的确是五条溪流。它们是湖南西部五条溪流的总称,分别是酉水、辰水、溆水、舞水和渠水,统称‘五溪’。”“我还有一个地方不懂,那就是‘夜郎’是什么东西?”“‘夜郎’啊,指的是古代少数名族国名,辖境主要在现在贵州西部。”“哦……”我终于弄明白了。“千千,你知道,这是一首什么诗吗?”“我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从哪些地方看出来?”“我们可以从最后一句品味出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其中,‘我寄愁心与明月’最为明显,当作者知道好朋友王昌龄被贬湖南黔阳后,为他同情,也为他担忧,‘我寄愁心与明月’的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而‘随风直到夜郎西’的意思则是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拟人和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不错不错,看来,你的古诗知识又提升了!”“嘻嘻……”

又一个夜晚,风温柔的戏弄着柳树的细辫,杨花开得艳美,却又是那么的凄凉。皎洁的月光照进屋子里,像是披了一层朦胧地雾霜。蝉儿终于停止了他高昂的歌声,转为了永眠的沉睡。波光粼粼的小湖上,银光闪闪,倒映着寂静的夜空。朦朦胧雾中,似是一位穿着青玉白褂衣竹叶服的诗人站在湖边,双手背后,抬头望月,默默碎念着:“家乡可好……家乡可好……”夜光照在他身上,显得一片凄凉。我不禁又念起五年前那一首思乡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起了家乡,也思起了人。李白当时的心,也许就是这样的吧。人间情源可有,却又无缘相见。问梦知多少,似是故乡来。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除夕古诗词集锦

全文共 2201 字

+ 加入清单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下面是除夕古诗词,也许对你有帮助哦。

《除夜有怀》

唐 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译文】

跋涉在道路崎岖又遥远的三巴路上,客居在万里之外的危险地方。四面群山下,残雪映寒夜,对烛夜坐,我这他乡之客。因离亲人越来越远,反而与书童和仆人渐渐亲近。真难以忍受在漂泊中度过除夕夜,到明天岁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除夜有怀》

唐 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译文】

跋涉在道路崎岖又遥远的三巴路上,客居在万里之外的危险地方。四面群山下,残雪映寒夜,对烛夜坐,我这他乡之客。因离亲人越来越远,反而与书童和仆人渐渐亲近。真难以忍受在漂泊中度过除夕夜,到明天岁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唐 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译文】

长期以来两家关系就很好,彼此相知亲密无间。天黑之后点起描画的红烛,排起守岁的宴席,友朋列坐其次。席间歌女唱起《梅花》旧曲,大家畅饮新蒸的柏酒,推杯换盏,间或会有行酒令的游戏。作者现在是四处漂泊随行处且行乐,一年一年的过去了也不见。

《除夜有怀》

唐 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译文】

跋涉在道路崎岖又遥远的三巴路上,客居在万里之外的危险地方。四面群山下,残雪映寒夜,对烛夜坐,我这他乡之客。因离亲人越来越远,反而与书童和仆人渐渐亲近。真难以忍受在漂泊中度过除夕夜,到明天岁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宋 苏轼

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着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搏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译文】

冰冷的除夕夜,作者行走在江南道上,思绪千万,为自己政治上的失意,且行且歌,为黎民百姓的生活担忧。远水,低星渐渐模糊,不眠不是为了守岁,而为不断的在思念,思念家乡,思念父老乡亲。重衾难暖这霜雪浸透了的心田,沐浴后头发倍感稀疏。应该谢谢这残尽的昏灯,在孤舟上与我一夜相依。

《除夜》

唐 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译文】

回家团聚的渴望,牵动着我的喜乐和忧虑,转眼已成空。整夜里都怀着对万里外家乡的思念。最让人哀愁的是伴着阵阵报晓的鸡鸣,憔悴的人儿又迎来了春风。

《玉楼春·元日》

唐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祗与东君偏故旧。

【译文】

莲花滴水送走了旧的一年。在井悬冻酒,晓寒侵人之时,柳枝的苗条身姿,已透露出了新春气息。虽有佳人歌女劝酒佐兴,可词人却为早春的物候所惊,犹如见到了久别重逢的故旧。构思新颖,饶有情致。

《田家元日》

唐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译文】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客中除夕》

明 袁凯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

【译文】

今儿晚是怎样的一个夜晚?只能在异地他乡诉说故乡。眼看别人的儿女一天天长大,自己的客游生活却岁岁增长。战乱连年不断、无休无歇,关山阻隔,故乡归路渺茫。饮一杯除夕避邪的柏叶酒,压不住思亲眼泪万千行。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唐 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译文】

三巴的道路多么迢远,我走在万里艰危的征程。乱山上残雪在黑夜里闪光,一支烛火陪伴着我这异乡的人。离开亲人们已越来越远,和僮仆的感情分外加深。哪堪漂泊在天涯,又适逢明朝岁华更新。

《除夜雪》

宋 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译文】

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盛了半盏屠苏酒的杯子还没有来得及举起庆贺,我依旧在灯下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元日》作者是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除夜太原寒甚》

明 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译文】

给远离家乡的人们说几句话:天气虽然有些寒冷,但又何必为此而不堪苦闷呢?春天不久就要来到了,春风就在屋子的东头。

《除夜作》

唐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译文】

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遇见最美古诗词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我爱古诗词我酷爱语文,更喜欢古文,文言文是我喜欢的古文类型之一,而最爱的古文类型就是古诗词了。

我之所以喜爱古诗词,可能是因为表姐。小时候,我的表姐就钟爱语文,她非常喜欢古文,你别看她最喜欢的是文言文,但是以前她经常给我背诵古诗词,表姐不光背诗句,还给我讲述古诗词的大概诗意和所描绘的意境。那些古诗词不仅诗句美,连连所描绘的意境也美。“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和恰恰啼。”这是唐代诗人杜甫作的《江畔独步寻花》,我还记得表姐当时给我讲的大概诗意:在江边散步,看见黄四娘家前的小路上鲜花朵朵,把枝头都压弯了,是多么鲜艳,多么美丽啊!就连可爱的蝴蝶也不舍得离开了,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也在为花儿歌唱:“真美丽啊!真美丽啊!”听着表姐讲述的诗意,我想象到了那种美丽的田园风情,是多么美丽,真是恍若人间仙境!

渐渐地,我发现光是诗句、诗意、意境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的求知欲了。我开始想方设法地调查、了解诗人。“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所作的《望洞庭》。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刘禹锡的诗内容富于战斗色彩,生活气息浓,其语言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是唐代诗坛上的重要诗人,被称为“诗豪”。刘禹锡与柳宗元同榜进士,交往甚多,人称“刘柳”,也与白居易交谊深厚,世人将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作品有《刘梦得文集》。

这样优美、瑰丽的古诗词,不仅让我陶冶了自身的情操,还增长了语文知识,真是一举两得啊!我爱古诗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遇见最美古诗词

全文共 964 字

+ 加入清单

古诗,乃文化之精髓,语言之精炼,内容之浓缩,意义之深长。它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更加绚烂缤纷。现在,让我们扬起知识的风帆,一起去感受古诗的海洋。 ——题记

英雄儿女,精忠报国;几代诗豪,报国心切。

文天祥一句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他至死不渝的精神。范仲淹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他胸怀四海,为国家肝脑涂地,呕心沥血之情。在魂归西天之际,陆游拖着病躯,挥笔颤颤巍巍地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物忘告乃翁。”的千古绝唱。悲哉,壮哉,雄哉,好一个爱国情深的陆游,好一个胸怀四海的陆游。尽管流泊天涯,但王安石依旧报着对国家的眷恋之情,大喊:“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边塞诗人”王昌龄一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表达了边塞军民视死如归,尽忠报国的决心。一代伟人,周恩来小时候就猛志壮四海,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犹如晴天霹雳一般,震醒中华民族,唤醒中华民族心中的那片满腔热血,叫醒中华名族爱国情怀。从此他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了新世纪。

天涯海角,友谊长伴;海枯石烂,友情常存。

大漠黄沙,荒凉之地,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悲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对友人的殷殷祝福;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对友谊的赞颂,对友人的期盼;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友人旅途寂寞的温暖关怀。“诗仙”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送我情”是对友谊的不言而遇。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友谊最真挚的描写,是友谊跨越时间的执着。

神州大地,景色娟秀;锦绣中华,风光秀丽。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对茫茫戈壁沙漠的赞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江南的旖旎风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饔暌嗥妗笔嵌浴叭思涮焯谩蔽骱拿杌妗6鸥Φ囊痪洹盎岬绷杈ィ焕乐谏叫庇质嵌晕逶乐住疤┥健钡男畚白彻鄣拿栊础!熬徘坪油蚶锷常颂畏玺ぷ蕴煅摹笔嵌蕴咸喜痪幕坪拥纳栊础K臻囊痪洹安皇堵秸婷婺浚辉瞪碓诖松街小笔嵌月降男蜗蟊扔鳎炙得髁恕暗本终呙裕怨壅咔濉钡娜松芾怼

我们的生活本身就五彩缤纷,但配以含有文化气息的古诗,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精彩。让文化走进我们,让古诗走进我们,让含有文化是的古诗走进我们的生活。

生活因古诗更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寒食节的古诗词大全

全文共 5729 字

+ 加入清单

【寒食节的来历】

在我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重要的节日——寒食节,它是纪念春秋时期的隐士介子推的。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介子推。

晋公子重耳流亡列国十几年,介子推紧紧跟随,并曾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烤给饿昏的重耳吃,重耳登上王位后,介子推却躲入深山避官。重耳放火烧山,企图把介子推逼出来做官,结果却把介子推烧死了。后人为纪念淡泊名利的介子推,逢他死的这一天,禁火寒食,形成了长达一千多年的习俗。

尽管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但连续几天吃冷食的习俗,肯定有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有的地方不是几天吃冷食,而是一个月都吃冷食。

到了东晋南北朝时期,寒食节已由原来的一个月或五日改为三日。后来又由三日减为两日或一日。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渐渐就合二为一了,吃冷食的陋习也变成了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斗百草等习俗。这是人类历史上风俗习惯的一大进步,也是我国古代文明程度的一次大提高。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

《寒食夜有寄》 韩偓

风流大抵是伥伥,此际相思必断肠。

云薄月昏寒食夜,隔帘微雨杏花香。

《寒食夜》 韩偓

恻恻轻寒剪剪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解释】首句“恻恻轻寒翦翦风”,先使诗篇笼罩一层凄迷的气氛;次句“小梅飘雪杏花红”,更为诗篇涂抹一层秾艳的色彩。有了这两层烘染,才能托出第三句中“那人”不见的空虚之感和“纤手香凝”的绮丽之思。至于诗的结句“楼阁朦胧烟雨中”,更直接从第三句生发,是第三句的延伸,是把诗人的密意温情推向夜雨朦胧的楼阁之中,暗暗指出其人的居处所在以及诗人的心目所注,从而加深意境,宕出远神,使人读后感到情意隐约,余味无穷。没有这样一个结句,当然也托不出第三句。就通篇而言,应当说,这首诗既以第三句为中心,而又靠上下烘托,才成为一首在艺术上臻于完美的作品。

《寒食日献郡守》 伍唐珪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江陵使至汝州.》 王建

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熟还。

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寒食二首·其一》 李山甫

柳带东风一向斜,春阴澹澹蔽人家。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万井楼台疑绣画,九原珠翠似烟霞。 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

《途中寒食》 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解释】由于江南气候温暖,二月已花满枝头。诗的首句描写物候,兼点时令。一个“满”字,传达出江南之春给人的繁花竞丽的感觉。这样触景起情,颇觉自然。与这种良辰美景相配的本该是赏心乐事,第二句却出人意外地写出了“堪悲”。作者乃关西人,远游江南,独在他乡,身为异客;寒食佳节,倍思亲人,不由悲从中来。加之,这里的“寒食”二字,除了指节令之外,还暗含少食、无食之意,一语双关,因此“他乡寒食”也就更其可悲了。“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在诗人看来,介子推其实是寒食节一个可有可无的因素。对于天下寒士来说,“寒食节”几乎每天都在过,因为生活逼仄,每每断炊,哪里来的烟火?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解释】诗的首句从近处着笔,实写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远方落想,遥念故园寒食的景色。这一起一收,首尾呼应,紧扣诗题。中间两句,一句暗示独坐异乡,一句明写想念诸弟,上下绾合,承接自然。两句中,一个“独”字、一个“想”字,对全篇有穿针引线的妙用。第二句的“独”字,既是上句“空”字的延伸,又是下句“想”字的伏笔;而第三句的“想”字,既由上句“独”字生发,又统辖下句,直贯到篇末,说明杜陵青草之思是由人及物,由想诸弟而联想及之。从整首诗看,它是句句相承,暗中钩连,一气流转,浑然成章的。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引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雪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解释】小寒食是指寒食的次日,清明的前一天。从寒食到清明三日禁火,所以首句说“佳辰强饮食犹寒”,逢到节日佳辰,诗人虽在老病之中还是打起精神来饮酒。。“鹖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点出作者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身份。穷愁潦倒,身不在官而依然忧心时势,思念朝廷,这是无能为力的杜甫最为伤情之处。春来水涨,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第三联两句写舟中江上的景物。第一句“娟娟戏蝶”是舟中近景,故曰“过闲幔”。第二句“片片轻鸥”是舟外远景,故曰“下急湍”。 尾联两句总收全诗。云而曰“白”,山而说“青”,正是寒食佳辰春来江上的自然景色,“万余里”将作者的思绪随着层叠不断的青山白云引开去,为结句作一铺垫。“愁看”句收括全诗的思想感情,将深长的愁思凝聚在“直北是长安”上。

《寒食野望吟》 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解释】寒食清明尤为崇尚的风俗是扫墓。寒食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十分盛行。从这首诗中,不仅可以看出扫墓的凄凉悲惨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扫墓习俗中寒食与清明是一回事。的确,每当此时,一些漂泊异乡的诗人墨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寒食夜》 白居易

无月无灯寒食夜,夜深独立暗花前。

忽因时节惊年几,四十如今欠一年。

《寒食》

(唐)白居易

人老何所乐,乐在归乡国。我归故园来,九度逢寒食。

故园在何处,池馆东城侧。四邻梨花时,二月伊水色。

岂独好风土,仍多旧亲戚。出去恣欢游,归来聊燕息。

有官供禄俸,无事劳心力。但恐优稳多,微躬销不得。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望伊川》

(唐)李德裕

远村寒食后,细雨度川来。

芳草连溪合,梨花映墅开。

槿篱悬落照,松径长新苔。

向夕亭皋望,游禽几处回。

《东都所居寒食下作》

(唐)陈润

江南寒食早,二月杜鹃鸣。

日暖山初绿,春寒雨欲晴。

浴蚕当社日,改火待清明。

更喜瓜田好,令人忆邵平。

《使东川·清明日》

(唐)元稹

常年寒食好风轻,触处相随取次行。

今日清明汉江上,一身骑马县官迎。

《寒食内宴》

(唐)张籍

朝光瑞气满宫楼,彩纛鱼龙四面稠。

廊下御厨分冷食,殿前香骑逐飞球。

千官尽醉犹教坐,百戏皆呈未放休。

共喜拜恩侵夜出,金吾不敢问来由。

《寒食夜》

(唐)崔道融

满地梨花白,风吹碎月明。

大家寒食夜,独贮望乡情。

《寒食日怀寄友人》

(唐)齐己

万井追寒食,闲扉独不开。

梨花应折尽,柳絮自飞来。

梦觉怀仙岛,吟行绕砌苔。

浮生已悟了,时节任相催。

《秦梦诗三首·挽公主》

(唐)沈亚之

泣葬一枝红,生同死不同。

金钿坠芳草,香绣满春风。

旧日闻箫处,高楼当月中。

梨花寒食夜,深闭翠微宫。

《寒食》唐·卢象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

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

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

光烟榆柳灭,怨曲龙蛇新。

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

《寒食》 王禹偁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解释】首联写自己被贬官的心情,“忆昔西都看牡丹,稍无颜色便心阑。而今寂寞山城里,鼓子花开亦喜欢。”作者这几句诗就是最妙的解说词。今昔的强烈对比,怎不惹起诗人无限的惆怅呢? 颔联的句法是套用杜甫《江村》中的“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句式; 颈联写的是“草树沐新雨”和“依依墟里烟”两种境界。中间两联对仗是山里寒食风光的具体描绘,写得很有特色,笔法也很老到。尤其是颈联,比起“草树沐新雨”和“依依墟里烟”这两句更有韵味,更富诗家语。诗人偏偏不说“草树”,而说“绿”;不说“墟里烟”,而说“乍禁烟”,既含蓄,又使形象显得更为突出。用这样的语言去写才叫做写诗,懂得这样去鉴赏才算是会读诗。 尾联是反语,是牢骚语,虽然嘴里说“莫惆怅”,心里早已是“因思世事悲心事,更听风声杂雨声”。靠替人写碑文,写墓志铭得来的钱买酒喝,要不然“酒债寻常行处有”,这过的是什么日子!“犹有”,看似旷达,实为愤激,里面藏有多少潜台词呵。

《和子由寒食》 苏轼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寒食夜》 苏轼

漏声透入碧窗纱,人静秋千影半斜。

沉麝不烧金鸭冷,淡云笼月照梨花。

《寒食上冢》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壬戌清明作》 屈大均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浣溪沙》

(宋)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蝶恋花》

(宋)南徐好

开到杏花寒食近。人在花前,宿酒和春困。

酒有尽时情不尽。日长只恁厌厌闷。

经岁别离闲与问。花上啼莺,解道深深恨。

可惜断云无定准。不能为寄蓝桥信。

《秦楼月(寒食日湖南提举胡元高家席上闻琴)》

(宋)范成大

湘江碧。故人同作湘中客。

湘中客。东风回雁,杏花寒食。

温温月到蓝桥侧。醒心弦里春无极。

春无极。明朝残梦,马嘶南陌。

《花心动(柳)》

(宋)吴文英

十里东风,袅垂杨、长似舞时腰瘦。

翠馆朱楼,紫陌青门,处处燕莺晴昼。

乍看摇曳金丝细,春浅映、鹅黄如酒。

嫩阴里,烟滋露染,翠娇红溜。

此际雕鞍去久。空追念邮亭,短枝盈首。

海角天涯,寒食清明,泪点絮花沾袖。

去年折赠行人远,今年恨、依然纤手。

断肠也,羞眉画应未就。

《浪淘沙》

(宋)张炎

寒食不多时。燕燕才归。杏花零落水痕肥。

浅碧分山初过雨,一霎晴晖。

闲折小桃枝。蝶也相随。晚妆不合整蛾眉。

蓦忽思量张敞画,又被愁知。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宋)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生查子》

(宋)晏几道

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

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

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

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

《点绛唇(紫阳寒食)》

(宋)陈与义

寒食今年,紫阳山下蛮江左。

竹篱烟锁。何处求新火。

不解乡音,只怕人嫌我。愁无那。

短歌谁和。风动梨花朵。

《感皇恩》

(宋)晁冲之

寒食不多时,牡丹初卖。

小院重帘燕飞碍。

昨宵风雨,只有一分春在,今朝犹自得,阴晴快。

熟睡起来,宿酲微带。

不惜罗襟揾眉黛,日高梳洗,看著花阴移改。

笑摘双杏子,连枝戴。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解释】)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节再起火,称为“新火”。【译文】无花无酒的清明真没兴致,无聊寂静像山僧一样的落寞,幸而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火,独对南窗点燃蜡烛读起书来。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译文】我在长满芳草花卉的原野尽情地游玩,目睹春色已到远山,四周一片碧绿。乘着兴致追逐随风飘飞的红色花瓣,穿过柳絮飘摇的小巷;感到困倦时,对着溪边流水,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休息。休要推辞这杯酒,休要辜负十分诚挚劝酒的心意,只是怕风吹花落,一片片飞散了。况且今日是清明佳节,又遇着晴朗的好天气,极宜游乐,但不可乐而忘返。

《清明》 (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百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解释】南面北面的山上坟墓很多,清明时节三五成群的人都到墓地祭扫。纸灰如同白色的蝴蝶满天飘飞,啼哭之声悲切,那杜鹃花好象被斑斑泪血染红了。日落后,狐狸在坟墓上安眠。儿女们扫墓归来,夜晚依然在灯前笑谈。人生在世有酒就应当畅饮而醉,死后何曾有一滴能流到九泉。作者也正是看到了现实世界人情的淡漠,才发出了及时行乐的感叹。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心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解释】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古代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吃得油嘴腻脸。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这种人的人生萎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春秋战国时代的介子推,他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不要高官厚碌,宁可隐居山中。晋文公想让他出来做官,下令放火烧山。但是,介子推其志不可动摇,意抱树焚死在绵山中。)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杯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宋】范成大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桃奇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读懂了古诗词

全文共 1019 字

+ 加入清单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听着《中国话》中的这段绕口令,虽然听上去让一些人似懂非懂,但我知道,正是这一句句极富韵律感的仅由“平、仄”两字构成的句子,组成了一首首流芳千古的诗词。

从古至今,有无数豪情满怀的诗人,用他们巧妙的构思、优美的文笔和深刻的意韵,通过这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诗词,表达出他们对时事的评价、前途的憧憬和满怀的激情。这些古诗词经万口传诵,经历史的洗涤而不曾褪色,反而更加受人喜爱。也有无数人痴迷于古诗词中蕴含的丰富的感情,也通过这些这些古诗词,领悟了生命的含义、陶冶了情操。

从小,不论课内还是课外,我读学会了不少文笔优美的古诗词。不过,那时的我,还不能领会古诗词中的意蕴,于是,还常闹出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就拿李白的《静夜思》来说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年的我读得懵懵懂懂,竟然天真地以为,李白一定是个近视眼。因为他连地上的月光都能看成是地上结霜了!你说,他难道不是个名副其实的近视眼吗?!

这样的笑话还有很多,但随着时光的流逝、知识的积累和年岁的增长,我逐渐懂得了很多小时候不懂的道理,随之我也读懂了古诗词的意蕴。

我读懂了诗人们对自然的赞颂“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直白地写出了诗人对秋季的喜爱;我读懂了诗人们漫游天下时浓浓的思乡之情,“人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写出了游子远离家乡之时,浓浓的思想情意;我还读懂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诗人表达的对母爱的赞颂。

不仅如此,这些优美的古诗词也教会了我许多道理。

“关关鸠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古老的《诗经》中早有对男女感情的记录。“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新中国的缔造者毛主席告诉了我,困难仅是面前的“纸老虎”。攻克了困难,一切都会迎刃而解,从而等待我们的就是成功后的喜悦。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则告诉我,学习一定要时刻汲取新的知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借莲花的品质告诉我,做人就要像莲花一样,身处乱境却不为之所动的君子精神……

一首首朗朗上口的古诗词,如同一只只调皮的小手触动着我的心弦,不论诗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意蕴,我都会一如既往的热爱他们。

但是,“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各个年代的诗词各有各的特点,每个人创作的风格也会不尽相同。但是,只要我们心中拥有对中国古诗词的热爱,就能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古诗词文学常识汇总

全文共 1227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古典诗歌五十余首,根据作者抒发的情感可以这样分类。

一:赠别

古人在送别亲人朋友时的抒怀之作,多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或对对方的劝勉之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送别》、《淮上与友人别》。

二:思人

古人抒发对亲人朋友思念之情的诗作。

《夜雨寄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无题》、《浣溪纱(晏殊)》。

三:山水田园

多描绘农村秀丽风光或山水美景和农村恬淡生活,寄托诗人对贴近自然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过故人庄》、《钱塘湖春行》、《游山西村》、《西江月》、《清平乐·村居》、《饮酒》、《江南春》、《滁州西涧》。

四:边塞生活

多描写将士戍边、战斗生活的艰苦和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

《使至塞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雁门太守行》、《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采薇》、《凉州词》。

五:爱国

《春望》、《过零丁洋》、《江城子》、《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六:怀乡羁旅

抒写飘零异地的游子思乡之情。

《次北固山下》、《黄鹤楼》、《渡蓟门送别》、《天净沙·秋思》、《采薇》。

七:怀古咏史

通过凭吊古迹,追忆历史来阐发个人议论。

《赤壁》、《山坡羊·潼关怀古》、《咏煤炭》。

八:壮志抒怀

表达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或不畏艰辛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壮志。有——

《登飞来峰》、《望岳》、《观沧海》、《江城子》、《浣溪沙(苏轼)》、《行路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己亥杂诗》、《山居秋暝》。

九:民情疾苦

表达诗人对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深切同情。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观刈麦》(讽喻)。

十:爱情

《迢迢牵牛星》、《关雎》、《蒹葭》。

十一:其它

内容涉及游赏、酬赠、讽喻、干谒(乞仕)亡国衰思等。

《如梦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泊秦淮》、《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相见欢》、《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十五从军行》、《长歌行》、《长相思》、《约客》、《回乡偶书》、《虞美人》。

在做这类题目时,注意以下技巧:

1、审视题目。考生通过审视诗歌题目,可以知道诗歌的类别,从而大致推断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写景诗的借景抒情,咏物诗的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借古讽今,送别诗的离愁别绪,羁旅诗的漂泊愁苦,边塞诗的壮志豪情或厌战思乡。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送”就可以知道这是一道送别诗。

2、抓住诗中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古诗词中常用到一些直接表露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题目中的“寄”及诗中“共剪”。可以看出作者对对妻子的一片深情。

3、分析意象。意象即诗中已经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景和物如杨柳表示送别怀远,月亮思乡的代名词,菊花表示坚强、正直,梧桐凄凉悲伤,抓住这些意象可以帮助考生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4、准确表述作答。在平时学习时,考生要积累一些概括感情的常用词语,避免答题时说外行话。如喜悦、欢快、恬淡、闲适、烦闷、愤怒、壮志未酬、借古讽今、旷达乐观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二月二龙抬头之理发风俗-------"剪龙头"

全文共 1234 字

+ 加入清单

民谚曰:“二月二,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是六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据说经过冬眼的龙,到了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头而起。所以古人称农历二月初二为春龙节,又叫龙头节或青龙节。故这一天人们便到江河水畔祭龙神。《中华全国风俗志·寿春岁时记》云:“二月初二日,焚香水畔,以祭龙神。” 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风俗.据说在这一天理发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

人所共知,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信仰的图腾。所以我们自豪地宣称: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二月二春龙节由来已久。留下许多风俗。明人沈榜的《宛署杂记》中云:“二月引龙,熏百虫。……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明宫史》载:“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以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清人富察郭崇在《燕京岁时记》中也说:“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其中一此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80年代中叶,在豫北一带还保留着吃黍米的风俗。二月二早上,家家户户都要煎黍米糕,群众称之年糕,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二月二,煎年糕,细些火,慢点烧,别把老公公的胡须烧着了。”中午皆吃“老龙布蛋”。即玉米蜕皮俗称玉黍米加面条。这一天理发,叫“剃龙头”或“剃喜头”。借龙抬头这一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民谚有“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之说。

另外,之所以在二月二日剃头,是因为俗信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说法。而一个月不理发又很难受,故大家都在正月过完后的二月初纷纷理发。而且不理发,头太重了抬不起来,不能“龙抬头”了,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民俗专家表示,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而中国人素以龙为图腾。这一天“剃龙头”,体现出人们祈求神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所以,古时也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在二月初二这一天理发,叫“剃龙头”或“剃喜头”。借龙抬头这一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民谚有“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之说。

另外,之所以在二月二日剃头,是因为俗信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说法。而一个月不理发又很难受,故大家都在正月过完后的二月初纷纷理发。而且不理发,头太重了抬不起来,不能“龙抬头”了,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民俗专家表示,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而中国人素以龙为图腾。这一天“剃龙头”,体现出人们祈求神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举办"二月二龙抬头"系列活动简报

全文共 80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过‘二月二’比过元宵节还热闹,除了吃饭有讲究,这一天的活动也非常丰富。”10日上午,左臂带着红袖标在舞龙现场维持秩序的王俊文对记者说。

今年53岁的王俊文是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公喇嘛村村民。他说,从他记事起,村里每年农历二月初二都会“办红火”,今年也不例外。

“办红火”是当地方言,意思是组织举办传统热闹的庆祝活动,包括扭秧歌、游九曲、舞龙、焰火晚会等。而这样的活动全部都是村民自发组织,有的人出钱,有的人出力。

除此之外,在二月初二这一天,当地及周边农村会“严格按照要求”来安排自己的三餐,谁也说不清这个传统延续了多少年。

“早晨吃饺子,叫‘安龙宴’,中午吃炖骨头,叫‘剔龙骨’,晚上吃面条,叫‘扯龙皮’。总之就是希望这一年风调雨顺。”公喇嘛村副支书秦根柱如是说。

据了解,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通过举办各种祭祀活动,祈望神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正如一首民谣所云:“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上午10时许,记者驱车进入村庄的主街道,敲锣打鼓的声响渐渐清晰,让人清楚地感觉到了节日的气氛。

越往村里行进,车行越缓慢,直至道路被车流、人流完全堵塞。原来在村庄中心地带,秧歌队已经“扭”了出来,十里八乡的村民们都聚集在这里,有年轻父母领着小孩儿,也有老年人三五相携,随着秧歌队的前进一路向盛和寺(原名盛元寺)挺进。

盛和寺宽阔的广场前,舞龙队和舞狮队在这里聚集,为围观的群众献上精彩的表演。记者发现人群里有不少衣着时尚、口音与当地人不同的外来游客。

“我从呼和浩特市来的,听说这里的‘二月二’挺热闹,就想来看看。”游客范女士告诉记者,她还想中午找一家农户尝试一下当地的“二月二特餐”。

“这两年来我们这儿过‘二月二’的人特别多,我们村里常住人口4000多人,去年这时候来了10000多人。”秦根柱告诉记者,现在村里人也越来越清楚地了解传统习俗文化的重要性,他们会好好注意保护发掘。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二月春风似剪刀

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春天的风爬上任何人的脸都只会是舒畅,唯独我,举世独我,脸是疼的,疼进骨头,疼进心神。梦想依然在远方,梦想离我仍旧这样远,我力不从心,以至于想要放弃。

二月春风剪刀,不仅把花花草草剪美丽了,也将我的心给剪伤了。

二月,我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反思自己透骨的自私。

二月,我流下了二零零八年到二零零九年的第一次眼泪,很咸,证明我还是个人,很苦,说明我还有知觉,我还未麻木。

二月,我开始学做一个冷漠的人,学做一个不在乎任何事物的人。

二月,我把日记抓作一团,用一种无关冷漠的残忍将日记付之一炬,从此,我不再拥有过去,从此,我不再怀念。

二月,我开始注意自己的身体。有人告诉我,要冷暖自知。在这个世界上,最爱的要是父母,其次是自己。我开始学做一个爱自己胜过他人的与自私无关的人。

二月,艳阳高照,我一个人用了一个早上的时间练习扣篮。手指磕肿了,流出鲜红色的血液。我很疼,可是我不要任何人来安慰,不包括我亲爱的妈妈和爸爸。我有看过这样一句话,在我学会抽烟的那一刻起,我就已不需要任何人来安慰。我不赞同,我要说的是,当我决定要做一个冷漠的人的时候,我就已经不需要任何人来安慰。

二月,春暖花开,草冒尖绿,万物复苏。我心却死,何其伤悲。

二月,我要把二零零八年烫卷的头发剪成平头,平头配上中山装,没有女生会多看我一眼。

二月以后,我不再把我的忧郁投入校报,也不将我的骄傲狂妄写入空间,我要做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冷漠的人,心冷,人冷,文字更冷。

二月以后,我要做一个现实的小人,冷暖自知。

二月以后,我将冷漠自私无情。

二月以后,是三月。

三月以后,我会用一年的时间来祭奠三月之前。

三月以后,我只在乎自己的梦。

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吹过后,再没有任何风能吹疼我心。

[二月春风似剪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社区开展二月二龙抬头活动简报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抬头(二月二) 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等,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

也有人认为“龙抬头”指的是百虫开始于初春苏醒,所以人们在喜庆日子里用舞龙来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时,龙代表了吉祥、尊贵、勇猛,更是权力的象征。

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来助兴,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此外在表演过程中,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阳刚之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和古诗词作文500字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一朵绚丽的文学奇葩。古诗词不仅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历程,更是一个传奇!它所代表的是一个永远令人陶醉的王朝。

唐诗词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振作生命的活气,也可以为我们疗伤,更是一种享受。每次出去玩,等到高高的山上去,就会想起李白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顿时觉得充满活力,有了勇气。每次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就会想起王维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我感受没有事情是克服不了的,眼前困难只不过是一时的。

古代的人要是和好友送别时,总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如果国家惨败了,心中有许多“离愁”的情绪,总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表达了诗人身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和思之切。每次走到山顶时,心里忽然想起了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似乎万物都可以,尽收眼底。

在所有的古诗词中,我最喜欢的是抒情这一种。如每次心情不好时,心里特别愁时,总会说起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觉得自己跟诗人有同感。我还喜欢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句比喻对意中人至死不渝的爱和无尽的思念;还有人用这句表达对老师的赞美。

每次读到古诗词时,我都会觉得充满了精神,这也许就是古诗词的魅力所在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二月二十七日星期天睛

全文共 323 字

+ 加入清单

这天,我早早的起了床,飞快的拿起作文本,跑到了蝴蝶兰的前面。昨天晚上,我梦见了家里的蝴蝶兰在那里跳舞,那几个没有开的花苞也开了。虽然才刚开,但是它却是那么的有活力,所以我今天才那么早起来。当我来到了蝴蝶兰的前面时,我的心里有两种心情在打斗着。高兴说“应该高兴”,伤心说“应该伤心”。为什么我会有这两种心情呢?先说高兴吧!我的梦居然成真了,那几个昨天没有开的蝴蝶兰花苞终于在今天盛开了,再说伤心吧。有几个又大又红的蝴蝶兰枯萎了,只见那几个掉在地下的蝴蝶兰正迎着风舞了起来。我捡起了在地上的蝴蝶兰,把它们放进了盒子里,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在我的心目中,蝴蝶兰是我最喜欢的花,它既有气质,又有骨气。它就像一只在天空自由飞翔的蝴蝶,在蓝天白云下慢慢地长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社区开展二月二龙抬头活动简报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二月二龙抬头,前程似锦乐悠悠;二月二龙抬头,福运伴你解烦忧……”农历二月初二,春回大地,正是作物播种的时节,大地渴求雨水的滋润,为了让社区老人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感受春回大地暖、邻里关怀热心肠,同时锻炼老人的动手能力。3月10日(即农历二月二)下午,葵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于3月10日(即农历二月二)下午组织开展了包饺子活动,饺饺美味大家一起品尝。

活动共吸引了20位社区老人前来参加,大家对于包饺子活动都非常的积极,由四五个比较会做的阿婆主导,其他人协助,各自都明确着自己的分工,由和面、擀饺子皮、剁馅、包饺子、煮饺子到吃饺子,老人们都做得不亦乐乎。好几个阿婆在品尝饺子时不断地夸赞饺子做得好吃,比外面做得好吃多了,同时她们还不忘向主厨们请教,也想着学会了回家自己也做。

此次活动给老人提供了一个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丰富老人的生活,让老人自己包饺子锻炼老人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弘扬了中国包饺子这一传统饮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遇见最美古诗词

全文共 1091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写作文,老师总是说我们观察得不好,用的意象不足,让我们去学古人。当时只知道照搬照抄别人用过的意象,长大后才明白,我们远离的其实是一份精细的心情。每到春来,还感受得到春意在心中的悸动吗?古人给我们留下这么多首春天的诗词,一点一点打开我们的心门,让我们的心都经历一次苏醒,我们才会恍然惊觉生命深处对光阴的柔情。

中国人爱说,“沐春风而思飞扬,凌秋云而思浩荡”。春风秋云,春来秋往,思绪翩跹,是春天和秋天,与我们的生命有着特别深刻的呼应吗?

在汉语里,和时间观念最亲密的词,大概就是春秋了。问老人家的年龄,会问“春秋几何”,一说到年华流光,也喜欢使用一个词——“春秋”,连流行歌里也在追问着“几度风雨,几度春秋”。甚至在中国的古代典籍里,我们常说的四书五经中也有一部《春秋》,是由孔子删订最后定稿的鲁国编年史,也是中国较早的史书之一。后来,叫“春秋”的书更多了,比如秦国吕不韦的《吕氏春秋》、齐国晏婴的《晏子春秋》。因为孔子编的史书叫《春秋》,那段历史——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也被我们叫做“春秋”。

为什么我们用“春秋”二字来概括历史?怎么从来没管它叫“冬夏”呢?也许,在中国,特别是在中原文明发轫的黄河流域,相比于酷暑严冬,温暖的春、凉爽的秋,更适于中国人的诗情吧。

中国人喜欢用春、秋之间的变化来形容时间的流转。白居易的《长恨歌》里有名句“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写的是唐玄宗离宫之前和回宫之后强烈对比的心灵之感。安史之乱之后,人在归来的时候,物是人非,今昔之感,这种沧桑心理的落差变化,为什么会用“春风桃李、秋雨梧桐”来形容呢?

实际上,春秋更多变化的特征,冬夏更多稳定的特征。小楼一夜听雨声,第二天满眼繁花,从听觉到视觉的转变,这个情景是春天能看见的;一夜听风声,第二天满地落叶,这个情形是秋天能看见的。在夏和冬,虽然也有雨有雪,有风有雷,可是雨过天晴,变化不大。春与秋,生物的苏醒和衰残,都在瞬间完成,来得那么蓦然那么剧烈,强化了人和风景相遇时猝不及防那一瞬间的感动,深深地激荡我们的内心。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春秋之间,我们看见生命的成长和希望,也看见生命的颓败和老去的感伤……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在春秋上寄予了这么深的诗情的原因。

什么是春天?春天其实是人心中朦胧的一种憧憬,是对生命所有的寄予和希望。“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光中,时间刚刚开始,人们可以一点一点地把梦想种在现实的土地上,看它开花,看它抽穗,看它结果。这个生长与成熟的过程,人还可以企望。

人对春天的憧憬总是来得格外细腻。中国人的诗情,总是在早春时节活泼泼醒来,从心头到笔端,舒展开一些美丽的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霜叶红于二月花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山间小径,你缓缓前行,忽然间,目光被它那火红的身影所吸引,停下匆匆的脚步,静静地走到它身下,倾听风过叶落之声,枫叶飘零,上下翻飞,天地间舞动着多彩的图片,美丽而凄凉。你轻轻叹息,片片枫叶在微风中微微抖动,飘飘悠悠如鸟儿般落来,红灿灿的叶面上布满了清晰的叶脉,好似五指,又如火团。是杜鹃泣血,还是猿猴悲鸣?那凝聚一身的红啊,如此的耀眼如此的触目。

你看得如痴如醉,情不自禁吟诗一首,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深秋枫叶,可曾唤起畅快淋漓?抑或是飘落沧桑?

春之茶,夏之荷,秋之枫,自然之景,皆着诗意,皆有大美。如果你拥有一颗闲适的敏感的清澈的心灵,那么你就会发现: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古诗词引领我成长作文600字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友情

古诗词里的友情,是《渭城曲》里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强烈而又深沉;古诗词里的友情,是送孟浩然时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深切而又依依不舍;古诗词里的友情,是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热烈而又深厚;古诗词里的友情,是高适别董大时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深情而又潇洒。

如此的友情,壮烈而义无反顾,浓得令人惊叹,在这一首首诗中,我体会到了友情的可贵,也学会了珍惜,珍惜友谊的相知。

思乡情

思乡情是什么?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那份渴盼;还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那缕惆怅;亦或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望眼欲穿?

思乡情在游子的心尖缠绕着,绵延着,每时每刻都在思念着,在这一首首诗中,我体会到了乡情的可贵,也懂得了享受,享受着亲情的美好。

山水风景

诗人迷醉在竹里馆中,那“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深幽环境实着令人着迷;他在西湖旁边聆听,那“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欢快场面让人好不向往;《鹿柴》里的那一座空山,《望庐山瀑布》中那如银河般的瀑布,《山行》里的枫林霜叶,在我脑海里模糊成了一幅幅淡淡的素描,越欣赏,越觉亲切,在一首首山水诗、田园诗中,我爱上了大自然。

人生的道路上,是它——恒美的古诗词,一直陪伴着我,引领着我去体会人生的种种美好情愫,引领着我一天天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全文共 2189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之说。

“二月二,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但往往被人忽略。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天上“龙抬头”的同时,春天也慢慢来到了人间。此时节,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因此,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作为一个吉祥喜庆的日子,为取吉利,二月二这一天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那么,为什么不是“二月一”或“二月三”呢?这和我们民俗中喜欢双数有关。

在中国古代,尤其是秦汉及其以前,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类的“重日”多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而,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纪念活动,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

天文专家解析“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那么,“龙”在哪里?它是怎样“抬头”的?天文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说,与古代西方天文学不同,中国把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

所谓“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说,东方的星象如一条龙,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象也随着季节转换。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显现;春夏之交,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头;秋冬之交,朱雀上升。

苍龙头部“角宿”上有两颗星: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苍龙头上的两只犄角。“角宿” 之后的四颗星是“亢宿”,亢是龙的咽喉,在咽喉下面有四颗星排列成一个簸箕的形状是“氐宿”,代表着龙爪。龙爪后面的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分别代表了龙的心脏和尾巴。

“二月二剃龙头”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另外,在我国民间流传着“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而中国人素以龙为图腾,这一天“剃龙头”,体现出人们祈求神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正月剃头死舅舅”习俗实为讹传

二月二的民间习俗

在春龙节这一天,我国古代民间都要焚香设供祭祀龙神,其目的是祈求雨水普降,消除虫害,五谷丰登。

我国山东等地区过春龙节,用灶烟在地面上画一条龙,俗称引钱龙。俗信引龙有两种目的:一是请龙回来,兴云布雨,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百虫就躲起来,这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是有益的。江苏南通民间有用面粉制作寿桃、牲畜,蒸熟后插在竹签上,晚上再插在田间,认为这是供百虫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驱赶虫灾,也希望百虫之神不要危害庄稼。

是日,各地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食“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等。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二月初三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诞辰日,该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举登第。旧俗,儿童在二月二这天行开笔礼,表明开始正式学习。过去,读书人要行四个礼,即开笔礼、进阶礼、感恩礼和状元礼,其中,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开笔就是开始写文章,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赠文房四宝等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二月春风似剪刀

全文共 1860 字

+ 加入清单

站在季节的端口,笑望尘世的景观。今天是中国人的"小年",二月春风剪刀,剪去了冬的厚衣,剪出了春的绚丽。春天,踏着醉人的春风,不紧不慢地来到我们眼前。漫步在天地间,春天的气息清清爽爽,盈盈绿意尽收眼底,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油然而生。俗话都说“五九六九,抬头看柳”,又说“春打六九头”,这应该说是到了立春,柳已能看出春的端倪吧,但又说“七九河开,八九雁来”,当然在这句谚语后还有补充呢: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雁真来。看来这河冰可不是轻易化开的,冬妈妈留给女儿的礼物不到女儿长大怎么会带走呢!这样想来,春一定就是藏到了冰层下,她恬恬地睡着,不想早早地来到人间,她想带着花拿着草而来,像一个大家闺秀,一定要长大了才会在人间抛头露面。只是她还是在睡梦中笑出了声,小河里的冰也在喀吧吧地响着,冰层也在渐渐地变薄吧!

春来了吗?当然来了,时令已明明白白地告诉了我们,只是她太淘气了,她还在与我们玩着捉迷藏的游戏,总让我们去找她,去找她来了的一点点蛛丝马迹!春来了,柳林绿了,山坡上的映山红开了,燕子唱着歌飞到农家的屋檐下筑起爱巢,杜鹃飞翔的翅膀下是一片春的灿烂。山上别致的小树,随风摇出了满山的成熟,所有的快乐伴随春天的季节而来。春去春又来,我依旧习惯独步珊然;花开花又落,我仍然醉心十指盘花。执手最初的心念,我还是那个素颜朝天的女子,坚守自己的真本,无怨亦无悔。更多的时候,就像这个有阳光的午后,我会伴着音乐在属于我的幽谧中肆意放飞着我的心念;让浩浩荡荡的暖阳,缠裹着我的肌肤;让柔柔暖暖的气息,轻轻巧巧的潜入我的心底,我不说话,只是扬眉淡笑……此时此刻,远离喧嚣的我忘记了晨间的寒意,忽略了夜晚的清冷,被一个叫“温暖”字眼缠心绕骨。春天,真的来了。

春去春又来,没有永远的美丽,也没有一成不变的风景;有的只是我们对淳朴的坚守,对自然的眷恋,对真本的崇尚。树,是用风的语言在与天空对话,它的每一根枝桠都是伸向天空的手语。而我,却只能在每一个凄凉的夜里,将苦难刺破胸膛,用泣血的成长告诉蓝天——我欲飞翔。初春寒意依旧,冰天雪地间,一个小女孩正踮起脚尖帮爸爸系着围巾,这感人的一幕,让人温暖到心头。我似乎一直站立着,就在路边,像一棵树一样默默地站立着,所有的路人,都是我身边匆忙行走的过客,而我,也只是别人眼中稍纵即逝的风景。冬就要走了,虽然她的余威并没散去,但时间已扯住了她的手,让她不能再多停留。虽然她有些不放心自己的孩子独自留在人间,她还想看着她成长起来,像每一个疼爱孩子的母亲一样,但节令已不容她再迟疑。

春来了,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呢?因为她还眷恋着母亲,她还带着母亲的气息,她还不愿长大,她把自己藏在了北风中,她在北风中回忆着母亲的样子,但她还是露出了踪迹,于是北风的肃杀弱了,弱了,春是不是就在结得厚厚的河冰中呢?放眼小河,还是不见冰融化的迹象,一点都看不见。河面上,好多的孩子在飞跑。就要过年了,孩子放了寒假,不用再去学校了,有了时间,也有了心情,打扮得五颜六色的孩子在河面上跑出一道风景。那冰是不是冬留给女儿的礼物呢?就如一个厚厚的襁褓,可以让春在里面安然长大呢?花开了,花又谢了,春来了,春又走了,我在一个人的世界里体味阳光、风雨,我在一个人的世界感受痛苦、悲欢。

春来了,而我还是怕冷,依旧躲在屋子里。一上午就慵懒着日渐臃肿的身躯,蜷缩在阳光里,静静的听一段音乐。等到阳光转过去,屋子越发的阴冷了,于是就冲杯热热的咖啡,捧在手里,心也温热起来。偶尔觉得这样的生活是幸福的,幸福的一如绽放在角落里的蔷薇,闲适而恬淡。我想,如果我是一朵花,我的生命是否会因灿烂而幸福?如果我是一株草,我的生命是否会因繁茂而满足?可我只是一棵树,我无法体味出其他生命,在成长过程中的喜悦与悲愁。有时却感觉是那么的卑微,继而渴望自由的飞翔。对于春天的感知,似乎总是由花草开始的。可是,当我走近自然,面对葱郁繁盛的田园,我才明白自己曾是多么的肤浅啊。读风中的春水,读水那深藏的记忆!

似乎中华文明从来就是与水连在一起。细想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因为我们都是黄河的儿女,是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民族文化自然会打上水的印记!秋去冬来,冬走春归,轮回数十载,却从未有过今天的体味,也从未有过如此的感怀。原来,春天是如此的美好,竟然会令人感觉这样的畅快!不曾想过,也不敢奢望,在如火的骄阳过后,当月圆的仲秋逃走,竟然可以穿越萧瑟的晚秋荒凉,竟然可以跨越严冬的霜冻冰创,让心境如此这般,直接步入幸福的殿堂,使得心灵可以安享这满载的快乐温馨,收获这欢愉无忧的美好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早春二月作文

全文共 766 字

+ 加入清单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又掀千万卷,东风起,不复焉!

于是,一种浓厚的亲情的向往,让我坐上了回忆之路的车,重现那寒瑟的时令……

人们常说,冬天是短暂的代词。我想是的,这里没有茂密郁葱,这里没有叶红果丰,这里更没有莺燕北回,这里仅有的,是瑟瑟严寒。冬,莫过于一种悲剧之感。不知道剧坛大师为什么在冬天创作,可能是巧合吧!是啊,也就是在冬天的巧合中,透露出了一丝春意。忍过这一季,那么你的精神便就又磨砺了许多。

相比而言,春便又是另一幅生动的景象了:

岸上的柳树悄悄发了芽,引得蜂虫十分羡慕:是的,那翠色的芽蕴含着饱满的希望;那翠色的芽代表了初出的新生曙光;那翠色的芽藏着日后的青丝;那翠色的芽啊!是你说“春天来了!”是你为大地报喜!

忽然觉得严冬挺好:那声声刀子般龙盘虎锯的呼啸声,刺耳又难免有一吐圆润;而那割在脸上的利刃却又感到一丝怜悯,是为什么呢?

是对春的期待!

趴在窗户旁,感受着迎春花似醒非醒的时节,倍感清澈又滑腻;远方的燕子零星的回翔了;温日照在建筑上,瓷的反射让人感慨是晚华,而那蕴藏多时的花蕾也绽了,无不艳丽缤纷。只有那松柏的腰直了,那久不出户的四合院的门打开了,人们的装束又下了一层,而那蒜苗也愈发的茂绿了。

这是梅花零零落落碾尘的时节;这是燕鸣鹰唳久不停殆的时节;这是河水破冰映红的时节;这是辕屐轩转大地复苏的时节,这就是春!

确实,我想让冬天也是暖洋洋的,每当正思索着思索仍不可能的事时,母亲便总会带来一丝春的安慰,就这样,冬变了春,严寒变了温和!春天……

当然,现如今已经没有了那些柔软,有的,只是人们的呼唤;而现如今连呼唤也萧条了。

这种时节发生在二月

于是,人们似乎为了纪念这样温暖又令人难以释怀的季节,把它称为春,人们又为了书上都能够传播这种难以言表而又易于表述的时节,于是人们叫它:

早春二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小升初作文写作技巧:古诗词常用典故

全文共 2345 字

+ 加入清单

在作文中应用一些古诗词,可以让我们的文章更加有层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词常用典故,欢迎阅读。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1987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着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8、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9、螟蛉《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

10、鸿雁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11、神器指帝位、政权。

《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12、月老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官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续幽怪录·定婚店》)。后来因此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13、陶朱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

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14、祝融

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15、秋水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