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641

作文

1000

模棱两可成语故事

全文共 910 字

+ 加入清单

模棱两可是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对问题正反两面态度模糊,下面是其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成语】:模棱两可

【拼音】:móléngliǎngkě

【解释】: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

【成语故事】:

唐朝时代,栾城有一个人,名字叫苏味道。他九岁的时候就会写文章,以后和他的同乡李峤都以才学出名,当时的人和称他们为苏李。苏味道在二十岁的时候,考取了进士,曾做到吏部侍郎的职位。后来在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做了宰相。根据“唐书”的记载,苏味道做了宰相以后,只求保持个人的地位和安全,处理事情总是这样办也行,那样办也可以,却从不表示明确的态度和意见,更谈不上什么创建和改革了。他还常常对别人说:“处理事情不能做明确的决断。因为如果发生了错误,就要负失责的责任,只要保持“模棱”两端就可以了。”当时的人听他这么一说,都叫他“苏模棱”或者是“模棱手”。“模棱”是指方向可左可右的意思。因此,后人在遇到有人说话或处理事情不作明确的决断,也不表示显明的态度,可以或不可以都行,这就叫做“模棱两可”。

这故事只是用来说明成语的出处,可千万别学这种人的处事态度,而成为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喔!

用模棱两可造句

一、我来说一个模棱两可的东西,你叫什么?

二、大家听了这个方案,有的立即赞成,有的模棱两可,有的直接反对,因此大家议论纷纷,说长道短。

三、这种模棱两可的说法似乎自相矛盾。

四、请别怪我模棱两可,因为两边我都得罪不起啊!

五、他给了我们一个模棱两可的答复。

六、他们必须承认,毫不含糊地或不模棱两可地,该组织是唯一代表巴勒斯坦人民的。

七、你说话模棱两可,我无法了解你的真实意愿。

八、他说了半天,尽是模棱两可的话,让人搞不清楚他真正的想法是什么。

九、虽然这回答仍模棱两可,但是比刚才的回答进了一步。

十、 他父亲的看法好象也模棱两可。

十一、别模棱两可了。有什么事出了问题?

十二、这在他那篇模棱两可的开场白中暗含着

十三、图像的模棱两可既考验你的想象力又考验你的观察能力,从不同角度来观察能够得出不同的图像。

十四、别再向我报告模棱两可的情报,教授。

十五、年之后,直到年之后,人的概念变得模棱两可。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郝隆晒书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郝隆晒书

成语拼音:hǎo lóng shài shū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有学问。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指人腹中装书,很有学问。

成语来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郝隆七月七日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

成语造句:郝隆晒书的故事让人发笑。

郝隆晒书的成语故事

西晋时期,大司马桓温手下的参军郝隆饱学多才,没有得到重用。他辞去参军的职务回故乡隐居。每年的七月七日当地有晒衣服的风俗,家贫的郝隆解开衣扣袒胸露腹晒太阳,人们问他何故?他傲然地回答道自己在晒书。

郝字开头的成语

郝隆晒书

包含有郝字的成语

郝隆晒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银样蜡枪头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银样蜡枪头

【拼音】yin yang la qiāng tou

【释义】样子像银子实际是焊锡做的枪头。比喻外表很好看,但实际上不中用。

【历史由来】元明清戏曲对红楼梦词汇有着直接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首先,西厢记的主题对《红楼梦》影响很大,《红楼梦》的许多情节更是脱胎于《西厢记》。再看语言。《西厢记》的许多唱词、道白均为《红楼梦》所吸收。如纱窗外定有红娘报,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孟光接了梁鸿案,斜签着坐等等。另外,《红楼梦》还吸收了《西厢记》中许多富于表现力的俗语,最典型的例子是《红楼梦》第二十三回黛玉骂宝玉的话:呸!你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一个银样蜡枪头,这出自《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红娘骂张生的一段你原来是苗而不秀,呸!你是个银样蜡枪头。又如《红楼梦》六十二回:邢岫烟对贾宝玉说:这可是俗语说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脱自《西厢记》第二本楔子中惠明的一段唱词。以上两例,前者只是词序作了变动,而整句俗语完全相同。后者王实甫认为不是俗语,曹雪芹使用时则在前面加了冠词,点明其俗语的性质。这一切均表明曹雪芹创造性地继承了《西厢记》中的语言成分。由于宋代对于武器管制非常严格,不允许民间私藏兵器,凡民间需办社火等活动时,所用武器必须是银样蜡枪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励志简短成语故事破釜沉舟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那不是原来的那个赵国)的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不是原来那个楚国的国王)求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军中没有粮食,士兵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他也不管,只顾自己举行宴会,大吃大喝的。

这一下可把项羽的肺气炸啦。他杀了宋义,自己当了“假上将军”,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项羽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他亲自率领主力过漳河,解救巨鹿。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

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楚军士兵见主帅的决心这么大,就谁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

在项羽亲自指挥下,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拚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大败。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打这以后,项羽当上了真正的上将军,其他许多支军队都归他统帅和指挥,他的威名传遍了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成语故事:百川归海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川:江河。许多江河流入大海。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个地方。接下来,小编为您介绍了一些详细的资料!

成语】: 百川归海

【拼音】: bǎi chuān guī hǎi

【解释】: 川:江河。许多江河流入大海。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个地方。

【成语故事】:

西汉的思想家、文学家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袭父封为淮南王。他爱好读书鼓琴,才思敏捷,曾召集宾客和懂得天文、医学、历算、占卜等数千人,集体编写了一部数十万字的书《鸿烈》,也称《淮南子》。

《淮南子》中有一篇《汜论训》,讲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情况,它的基本观点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文章中写道:“我们的祖先早先住在山洞里和水旁边,衣着非常简陋,生活十分艰苦。

后来出了圣人,他们带领人们建造宫室,这样人们才从山洞里走出来,住进了可以躲避风雨寒暑的房子。圣人又教人们制造农具和兵器,用来耕作和捕杀猛兽,使人们的生活比过去有了保障。

后来,圣人又制礼作乐,订出各种各样的规矩,使人们有了礼节和约束。由此可见,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们不是老是用一个方式生活。所以对古时候的制度,如果不再适合使用,就应该废除;而对于现在的,如果适合使用,就应该发扬。

以上的一切都说明像千百条来自不同源头的江河,但最后都会归流入大海一样,各人做的事不同,但都是为了求得更好地治理社会,过更美好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没完没了成语故事

全文共 1697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méi wán méi liǎo

【出处】没完没了的苛捐杂税不算,还他妈的乱抢乱夺。 郭澄清《大刀记》第二章

【解释】无穷尽。

【用法】作谓语、状语、定语;指无穷尽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无休无止

【相反词】到此为止

【押韵词】奇珍异宝、犁生骍角、一笔勾倒、若要好,问三老、如获至寳、锦花绣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伏低做小、雪中鸿爪、神魂颠倒、......

【年代】当代

【灯谜】豆腐渣擦屁股

【歇后语】滴水崖上滴水止

【英文】endless

【德语】endlos

【语文同步】不知为啥换成了京剧,咿咿呀呀的,唱个没完没了。 《看电视》小学二册·课文·5

成语故事】清朝咸丰年间,李鸿章因为同英法签订《北京条约》,受到慈禧太后的重用,他组建清朝的海军,从日本人那里得到一条游船,送到昆明湖,湖水太浅,李鸿章命人再修建一个更大的湖泊及宫殿,老百姓说“李鸿章修致敬阁——没完”

【成语示列】他总是没完没了地缠着我。

【成语例句】

◎ 秦歌几年前,我们家庭的信息化建设过程就像是没完没了的"胡子工程":先是全家省吃俭用攒够了钱去专卖店买回一台名牌国产电脑,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没有打印机实在不方便,又去商店买台打印机,本以为万事大吉了,没想到没有扫描仪的日子也不好过,于是再到中关村买台扫描仪回来。

◎ 玉英每天一见金枝在面前如醉如痴地想儿子,说儿子,她心里就难过,就内疚;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要带着这难过、这内疚过一辈子!想到这里,她突然忍不住朝张全义喊起来:"哼,干妈!我还不如……不如不当这个'干妈'!我干吗要自找一把刀子,没完没了地戳自己的心!"

◎ 二婶,你是该学习学习了,这城乡几十里,你是第一名多产户,这样没完没了地生下去,要是再生一串女孩……"唐二婶大怒:"什么?怪不得我老生不出男孩,原来都是你咒的!你给我出去!去杀你的马吃吧!"

◎ 再者说了,老夫老妻的了,离什么婚哪!您这么大岁数儿啦,再想找一个还得登征婚启事,找电脑红娘,等儿女同意,再互相考验两年也麻烦着哪!行啦!行啦!全看我啦!不许没完没了的!两口子过日子,得互相谦让,互相谅解,古人云:"夫妻本是同林鸟,一日夫妻百日恩"嘛!

◎ 中小学生负担很重,没完没了地做作业,不能玩,不能接触大自然,更不能怀疑书本上和老师讲的那些"绝对真理"。

◎ 快速约会所还规定初次约会不得向对方索取电话号码,以免给对方带来压力;也不能问对方的职业,以免话说起来没完没了。

◎ 这不也省得你没完没了地看西医,熬中药,还不知盼到哪年哪月才见送子娘娘的信儿呢。"

◎ 现在农场的两派不是已经联合起来了吗?据说要走上正轨了,为什么对我们还是这样没完没了?真让人不能理解!实际我同他分别是从去年七月就开始了的。

◎ 这时,一个好心人为了能使顾青从没完没了的"深挖"中解脱出来,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 生活于都市的现代人,每天所要面临的,以及明天将要面临的似乎永远都是没完没了地充满着物质追求的欲望。

◎ 会说话的石头会说话的石头周绍义甘肃的冬天冷得早,一冷起来就没完没了。

◎ 因为你很快就会发现,你需要不断地加大剂量,没完没了,所有的一切开始无聊,到最后你整个人会被彻底偷走。

◎ 当时,他直言不讳地问我,你们这些当作家的是怎么了?居然没完没了地在报纸、杂志上讨论作家需要不需要有责任感、使命感?他说这简直就像在讨论学生应该不应该学习、农民应该不应该种地一样,如此荒谬和不可思议。

◎ ,就是借助于圆的一串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的数列定义了的圆的周长———当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时,这一串圆的内接正多边形将无限地趋近于该圆周,即它们的极限位置就是该圆周,这就是极限的思想方法,这种思想方法不仅引导人们看到,无限过程是没完没了的,永无终结的,同时它又使人们看到无限变化过程飞跃式的“终结”

◎ 张大民蹲在地上算账,把钱没完没了地扔给美国的牛奶公司,不如把钱一次性地扔给自己家的奶牛。

◎ 如果知道我肚子里有她的孙子,那会没完没了地要我这,要我那,我就没法动弹了。"

◎ 萧芒再也不夜以继日地浏览宁羽的照片没完没了。

◎ 和妻子的性生活对于他已越来越是一场折磨,一次无休无止的战争,并且没完没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成语孤注一掷的故事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孤注一掷这个成语出自《宋史·寇准传》。

当契(qi)丹侵犯宋朝边疆的时候,承相寇准极力主张宋真宗(赵恒)亲自去讨伐,真宗到了澶州(今河南省蹼阳县西南)后,见到契丹的兵力十分强大,不敢再前进,准备退一下来。寇准又会同太尉高琼劝谏真宗渡过遭州,督促前线的战士作战,果然一下子就把敌人打得大败。紧接着,契丹就派人来讲和了。

宋真宗因为寇准一立过一场功劳,对他很好。可是参政的王钦若心里很妒忌他;又因与寇准有些私人恩怨,就在真宗跟前说寇准的坏话。他说:

“你听说过这玩艺儿吗?的人看到本钱快输光的时候,就会拼上自己所有的本钱来再下一注,这就是‘孤注’,寇准让你亲自去讨伐契丹,你就成了寇准的‘孤注’呵,这也太危险了!”

孤注:的人即将输光时,将所有的钱财并作一注。掷:指赌钱时掷骸(散)子。后来人们就用‘孤注一掷”来形容不顾一切,企图一举侥幸获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较短中华成语故事大全

全文共 115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在汉学文化底蕴中,大多数成语都有其历史典故!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较短中华成语故事大全,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二)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三)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四)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五)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六)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七)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八)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队伍,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惊弓之鸟的意思及成语故事_600字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解释】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出自】《战国策·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叫更羸的射箭能手。

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打猎。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更羸说:“请让我试一下。”更羸并没有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只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本事!”更羸笑笑说:“不是我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了。”

后来用“惊弓之鸟”形容受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战国策·楚策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击壤而歌成语故事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击壤而歌

成语拼音:jī rǎng ér gē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太平盛世。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年代:近代

成语解释:击壤:古代的一种游戏。打击土堆而唱歌。比喻太平盛世,人人丰衣足食。

成语来源: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一回:“衣冠辐辏,车马喧阗,人人击壤而歌,处处笙箫而乐。”

成语造句:林语堂《读书救国谬论一束》:“不过是我们中庸知命系统哲学的新解释,是我们羲皇上人击壤而歌的新变相。”

击壤而歌的成语故事

上古时期,帝尧治国50年,他十分虚心,不敢自信自满,经常穿上平民的服装,亲自到民间察访,了解自己政绩的好坏,在康衢见到一个老人吃饱饭在玩抛石子游戏,并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日而食。”

击字开头的成语

击壤而歌    击楫中流

包含有击字的成语

击楫中流    以卵击石    避其锐气    击壤而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成语故事

全文共 200 字

+ 加入清单

西汉末年,成纪(今甘肃秦安地区)隗(wěi)嚣组织武装力量反抗王莽统治,攻占陇西、张掖、酒泉、敦煌等地。后刘秀任隗嚣为西川大将军。为阻止占据成都的公孙述势力向外发展,刘秀写信给隗嚣,希望他阻击公孙述的侵犯。信的大意是:如公孙述进兵汉中,图谋长安,我希望借重将军的兵马旗鼓抵挡之。如你能这样做,我就算得到上天的赐福。人们由刘秀信中“愿因将军兵马旗鼓相当”引申出“旗鼓相当”,比喻势均力敌或力量不分上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三年级成语故事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湖广襄阳府枣阳县有个叫蒋兴哥的男子,娶了本县王公的女儿三巧儿,两人婚后十分恩爱。有一回蒋兴哥到外面去收账,一年多没有回家,三巧儿在家等啊等啊。心里很是焦急!于是就请算命先生算卦,算命先生说:“别急,你的丈夫过几天就会回家了。”三巧儿听了高兴万分。由于一心盼着丈夫回家,便每天出外翘首以盼,脖子都望酸了。

由于三巧儿长得漂亮,在外东张西望时惹来了一个叫陈生的外地人,他用银子收买了卖珠子的薛婆,让她帮忙引荐自己和三巧儿相识。薛婆收了陈生的银子便不时在三巧儿面前说陈生的好话,最终,陈生硬是从中作梗,拆散了蒋兴哥和三巧儿。一桩好姻缘就这么没有了。后来人们便用“东张西望”这个成语,来形容心神不宁地到处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有关历史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全文共 233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我们都知道中国有非常非常多的成语,这些成语背后有一些还隐藏着一些历史故事。你都知道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有关历史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1、太公钓鱼

商朝末年,纣(zhòu)王荒淫(yín)无度,残暴不仁,人民生活过得非常艰苦。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纣王的胡作非为,就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

渭河一带是诸侯姬(jī)昌的管辖范围,姬昌胸怀大志,很爱惜人才。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边钓鱼。他的鱼钩是直的,没有鱼饵,离水面有三尺高。他一边钓一边说:“鱼儿呀,你快点上钩吧!”有人好意地告诉他这样钓不到鱼,姜子牙只是笑着说:“鱼儿自己会上钩的。”人们嘲笑他,他也不理会,只是静静地钓着鱼。

结果这件事传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个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请。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还继续钓鱼,嘴里念着:“钓、钓、钓,鱼儿不上钩,虾米来捣乱!”士兵只好回去报告。于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请,姜子牙看见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里又念着:“钓、钓、钓,大鱼不上钩,小鱼来捣乱!”大臣也只好回去报告。最后,姬昌就准备了丰厚的礼品,亲自拜访姜子牙。姜子牙看出他的确是一心想要寻找贤能的人,就答应辅佐(zuǒ)他。姬昌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就封他为太公。

后来姜子牙连续辅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中国历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2、平易近人

西周初,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于鲁,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齐,周公仍在朝摄政辅佐成王。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晚啊?”伯禽说:“我变革礼俗,费力不小。比如服丧,必得服满三年方得去除。”而太公到齐之后,五个月就去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太公说:“我大大简化了君臣礼仪,一切依从通俗简易。”太公后来听说了伯禽汇报政务的情况,长叹说:“鲁国后世必定会北面臣服于齐国。政治如果不简要平易,民众就不愿意接近。平易近民,民众才会归附。”

“平易近民”本指政治上通俗简易。到了唐朝,为避太宗李世民讳(huì),凡言“民”处皆改为“人”,此语就改成了“平易近人”。这样一改,意思也就变了,从指政治变成指为人处世的态度,有时也指文章风格浅显易懂。

3、千金一笑

西周末期,周幽王上位后,根本就不理朝政,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周朝有个诸侯国叫褒(bāo)国,其国君见天子如此荒唐,就来规劝,幽王根本不听,反而把褒国国君关进大牢。

褒国国君的儿子洪德见父亲被关,非常焦急,就与母亲商量如何营救。他们听说幽王非常喜欢美女,就用重金买下一年轻漂亮的少女,取名“褒姒(sì)”,教会了她宫中礼仪,然后送给幽王。幽王见了大喜,于是下令放了褒国国君。

褒姒入宫后,很得幽王的宠爱,可是只有一件事不随心意,就是褒姒有个怪脾气,从来不笑。幽王下决心要让她笑一笑,于是贴出布告:谁能让新王后笑一笑,赏金一千。告示一出,一些人争相入宫。有的吐舌瞪眼做怪相,有的说一些荒诞的笑话,可褒姒看了,听了,仍不露一丝笑容。幽王手下有个大臣叫虢(guó)石父,是个会拍马逢迎的坏家伙,他出了一个坏点子,叫做“烽火戏诸侯”。原来古时候,遇到敌情,主要靠烽火台报警。那些烽火台遍布各诸侯国,相邻的两座能互相看见。如果白天某处发现了敌情,就点燃晒干的狼粪,靠“狼烟”传递情报;如果是晚上,就点燃柴草,靠火光传递情报。这样一座传一座,用不了多长时间,消息传遍全国,各地诸侯就会率队伍赶往京都,听候调遣。

幽王听了这个计谋,万分高兴,决定一试。一天,天气晴朗,幽王带着褒姒来到城楼顶上,登台远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幽王下令点燃烽火,顿时狼烟四起,直冲云天。远近诸侯看到烽火点燃,还以为敌国来犯,于是纷纷点齐兵马,向镐(hào)京奔来。他们赶到镐京城下,却看不到一个敌兵,只见幽王和褒姒坐在城楼上喝酒看热闹。这下,可把褒姒给逗笑了。她笑幽王如此轻率行事,笑诸侯这样容易上当。褒姒一笑,幽王高兴了,马上给了虢石父千金的奖赏。那些诸侯可气坏了,知道受了愚弄,就大骂一气带兵回去了。

幽王对此并不在意,为睹褒姒笑脸,又多次玩此闹剧。不久,戎(róng)人发兵前来攻打镐京。幽王看到戎人真的打来了,赶紧派人去点烽火,向诸侯求救。可是这一次,诸侯们还以为天子与王后嬉戏,全都按兵不动。就这样,镐京被戎人攻破,幽王逃到骊山脚下,被杀掉了,褒姒被戎人抓走了。

成语“千金一笑”,形容美人的笑颜十分难得,价值千金。

4、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qiáo)夫站在岸边,他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5、道不拾遗

春秋时,郑国政治家子产由于平定贵族旧势力的叛乱有功,成了郑国的正卿(qīng)(官名)。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郑国经济发展;同时还主张依法治国,制定了严厉的刑法来处置犯罪行为,因此,国内没有盗贼。“道不拾遗”(路上丢失东西,别人不会捡去);街上的桃树、枣树长满了果实,也没人爬上去摘。由于子产把国家治理得很好,郑国富强起来了,虽然连续三年受灾,老百姓也没受冻挨饿的。

“道不拾遗”这个成语常与“夜不闭户”连用,形容社会风气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金针度人成语故事_300字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jīn zhēn dù rén

【出处】鸳鸯绣出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  金·元好问《论诗》诗

【解释】金针:比喻秘法,诀窍;度:通“渡”,越过,引伸为传授。把高明的方法传授给别人。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把高超的技艺传授给人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郑采娘从小聪明伶俐,心灵手巧,她的针线活、刺绣做得十分精巧。她七夕之夜设香案向织女祈祷,祈求做针线的绝活。当夜的梦中她见到织女送给她一枚金针,三天后可以得到绝技,然而她急不可待把到手的金针给弄飞了

【成语举例】用笔之活可作金针度人。  鲁迅《集外集拾遗·怀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以强凌弱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以强凌弱就是指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小编下面整理了关于以强凌弱的成语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释义

凭借强大,欺凌弱小。凌:欺侮、侵犯。

故事出处

《庄子·盗跖》:“自是之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出处译文

从此以后,社会上都凭借强大欺凌弱小,以多数欺负少数。

成语故事:

孔子有个朋友,叫柳下季,是一位大贤。柳下季的弟弟跖是一个强盗,人们都管他叫做盗跖。一天,孔子去找盗跖,想劝他改邪归正,像他的哥哥那样,当个受别人尊敬的人。

盗跖一见孔子,就气不打一处来,对他说道:“你这个欺骗天下人的伪善之人!今天,你如果顺从我的心意,我还可以饶你一命,否则的话,我就一刀宰了你,摘了你的心当饭吃!”

孔子听了,毫不害怕,说道:“凭你的才华,足可以成为一路诸侯,享受荣华富贵。可是你却当起了强盗。难道‘强盗’二字就那么好听吗?我劝你呀,还是不要舞刀弄枪、侵犯百姓了。”

盗跖觉得孔子的话不合他的心意,就说道:“你不要用功名利禄引诱我,我可不是愚昧的人!当初尧、舜位居天子之位,可是如今他们的子孙连立锥之地都没有。所以我对荣华富贵是不稀罕的。”

说着,他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从黄帝以后,天下就争斗不止,到处打仗。尧和舜当了天子,就设立了百官。商汤起兵谋反,居然把他的君主流放到南巢,周武王起兵造反,更是逼得君主自焚而死。从此以后,社会上都凭借强大欺凌弱小,以多数欺负少数。所以从商汤、周武王开始,全是靠征伐杀戮而犯上作乱。

“到了现在,你却把仁义之说传授给众人,欺骗各国君主,妄想靠这个牟取富贵。这样看起来,天下的盗贼就数你最大了。天下人真是糊涂,为什么不叫你盗王,而偏要称我为盗跖?”

孔子见话不投机,只得回转曲阜。回去后,他叹口气说:“我真是自己触霉头,闲着没事,亲身涉险。我这次不顾一切去摸老虎胡须,却险些被老虎吃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龙山落帽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孟嘉,字万年,晋代江夏(今湖北云梦)人,年青时代就才华出众,曾在太尉庾亮属下任从事,庾亮询问地方的风俗与得失,孟嘉回答说:“您问我手下的官吏吧。”庾亮笑,说:“孟嘉原来是个大才子啊!”把他转为劝学从事。

有一次,豫章太守猪裒进见庾亮,向庾亮提起孟嘉,并大大夸奖了孟嘉一番。

自此以后,庾亮更加器重孟嘉。

后来,孟嘉在征西将军桓温属下当参军,桓温十分倚重他。

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桓温在龙山设下宴席,僚属们都被请了来。

当时属官们都穿着军服,一阵风吹来,把孟嘉头上戴的帽子吹掉了,然而孟嘉却没有觉到。

桓温暗示左右的随从不要告诉孟嘉,想看看他的反应。

过了很长时间,孟嘉上厕所,桓温叫人取来帽子还给他,并叫另一个富有才华的参军孙盛(字安国)写一篇文章嘲讽孟嘉,写好后就放在孟嘉座位上。

孟嘉回来看见文章后,立即写了一篇文章作为回答,文笔非常优美,满座的客人都赞不绝口。

孟嘉喜欢开怀畅饮,喝酒越多越不醉。

桓温问孟嘉说:“酒有什么好处,您为什么这么喜欢喝酒?”孟嘉回答道:“您没有得到酒中的乐趣啊!”桓温又问他说:“听歌妓演奏,弦乐不如管乐,管乐不如歌声,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嘉回答说:“逐渐接近人体,声音才更加动人。”听了他的回答,满座的人都赞叹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有志竟成成语故事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yǒu zhì jìng chéng

【典故】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后汉书·耿弇传》

【释义】竟:终于。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夸奖人

【结构】紧缩式

【近义词】有志者事竟成

【同韵词】老虎头上打苍蝇、畅叙幽情、四海飘零、蚌鹬争衡、法有定论,兵无常形、以狸致鼠、以冰致绳、世道人情、荼毒生灵、老朽无能、天纵多能。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东汉初年,大将耿渰奉光武帝刘秀的命令去平定张步的叛乱,在战斗中不小心中了对方一箭。他咬紧牙关,带伤继续战斗,士兵们深受鼓舞,最终打败了张步。刘秀称赞他说:“你取得最终胜利,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成语举例】改日须醵公分,畅谈一日,以贺素兄有志竟成也。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四十六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大全

全文共 161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韦编三绝

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成语:凿壁借光

西汉时有一位着名的经学家名叫匡衡,关于他凿壁偷光读书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为佳话。

史书记载,匡衡自小家境贫寒。白天,他靠砍柴割草,换点粮食度日;晚上,他想读书,可是没有钱买油灯。他看到邻居家灯火明亮,就在墙上动手凿个洞,引一点微弱的亮光。每天晚上,他就靠这点儿亮光如饥似渴、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后来,为了能读到更多的书,他甚至愿意给一位家中藏书丰富的人做奴仆而不计报酬,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读到更多的书。

成语:囊萤映雪

《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释译:晋朝车胤恭谨勤苦,学习不知疲倦。学问渊博,通晓许多门知识。由于家里穷,不能经常弄到油点灯,夏天他就用白绢袋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亮读书,一直读到天亮。

清张英《渊鉴类涵》卷二0二:“孙康家贫,无油,尝映雪读书”。《尚友录》卷四:“孙康,晋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是说:晋朝人孙康家里穷,无油点灯,曾经在下雪天的夜晚用雪光照着读书。

后用以比喻刻苦勤学。《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也载此事。

成语: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着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成语:手不释卷

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年青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

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

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你们年轻人更应该勉励自己多读点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

成语:随月读书

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他白天要工作,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起灯,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读书。他每当读到月光西斜时,就搬一张梯子搁在墙脚下,站在梯上读,月光逐渐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有时读累了,一不小心从梯上掉下来,他连忙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爬到梯上,继续读下去。

成语:牛角挂书

隋朝时的李密非常专心向学,分秒不愿浪费,有一次他要去绥山,怕途中耽搁太多时间,出发之前他用蒲草编织鞍子放在牛背上,把要阅读的书挂在牛角上,一边骑牛一边读书,十分专注。连当时大臣杨素经过,丝毫不觉。勤学专注之功令人敬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五年级成语小故事

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位著名的大将军叫吕蒙。他带兵打仗非常勇敢,跟着孙权南征北战,为东吴的建国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这位英勇的战将自小没有读过书,所以,肚子里墨水很少,行事也比较粗鲁,又不怎么懂礼仪。所以,大家都称他为“吴下阿蒙”。

有一天,吴主孙权把吕蒙请来,对他说:“如今你是朝廷既有名望又有权势的人,不能没有知识呀,只讲武战是不够的,应该多读点书,增加一些见识,才能不负众望哟!”吕蒙说:“我整天在军营里忙忙碌碌的,有处理不完的军务,哪里还有空看书呢?以前,我不读书,不是照样带兵打仗取得胜利吗?”

“不对呀,”孙权耐心地开导他,“以军务忙为借口就不读书说不过去,我难道不忙吗?朝廷上下,哪一项不让我操心哪,但我还是抽出时间来读书。我自渡江以来,就抽空读了《史记》《汉书》和各种兵书。当然我也不是叫你整天看书,不问军务,只是想让你看看前人留下的经验,扩大些眼界,充实一下自己,这样对你日后领导军队是非常有帮助的……”

于是,孙权就给他拉了一串书名,让他有系统地读些书。吕蒙是一个说到做到的将军,从那以后果然坚持天天读书,有时读到深夜。甚至还会利用战争停息的阶段,认真读书学习。书读得多了,见识也提高了许多。

后来,都督周瑜去世了,孙权任命鲁肃为大都督。有天,鲁肃来看望吕蒙,跟他讨论起军事来。吕蒙问鲁肃:“您受朝廷重任,驻防陆口,跟关羽为邻,有什么策略以防不测呢?”鲁肃随便答道:“哦,到时候再说吧!”吕蒙站起身,一本正经地说:“关羽如同熊虎,厉害得很,不能不防呀!我这里有五条妙计,愿意奉献给您……”

鲁肃听完吕蒙的五条妙计,惊奇又高兴地说:“以前你只有武功,现在你又有广博的学识。你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个阿蒙喽!”吕蒙答道:“读书人离别后三天,就应该另眼看待了呀!大哥不能用老眼光看人!”

打这以后,鲁肃再也不敢小看吕蒙了,两人还成了好朋友。鲁肃去世前,向孙权推荐了吕蒙,接替了他的职务。吕蒙当上统帅后,一面采取各种军事步骤,一面联合魏国,终于打败了一代名将关羽,夺回了荆州。

由于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所以,后人就常常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寓言故事中的成语:惧老休妻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个叫陶邱的人住在平原郡,他娶了渤海郡墨台氏的女儿做妻子。这位女子不但容貌十分美丽,而且很有才华,为人温柔贤慧,亲戚邻居没有不羡慕的。陶邱也感到心满意足,一家人过得十分幸福。

一年后,他们养了个儿子,家中更是充满了乐趣。一天,妻子对丈夫说:"自从嫁到你家,这一年多我从没回过一次娘家,我很是想念母亲和娘家的人,我们是不是择个日子,回一趟娘家,顺便也把孩子带给他们瞧瞧?"

丈夫想了想,说:"也是,应该去见见岳母。"

于是一家三口人选了个日子,雇了车马一路上风尘仆仆到了渤海郡。到了墨台氏妻子家里,娘家人见了女儿、女婿和小外孙,都非常高兴,杀鸡宰羊招待。岳母丁氏已是70多岁的老妇人,自然行动迟缓,步履蹒跚,满脸皱纹交错,说话也不灵巧了。岳母上前见过女婿便回房休息去了。

几天后,陶邱带着妻子和儿子回家。一回到家就把妻子休了。

妻子感到十分诧异,便问丈夫:"不知我有什么过错,夫君要休我回家。"

丈夫陶邱说:"前几天到你家去,见了你母亲真叫我伤心,她年龄老了,满脸老气横秋,德行礼节都不讲了,已不能与过去相比。我担心你老了以后也会变成这副模样,倒不如现在就把你休了。再也没有别的原因了。"

妻子听了,哭笑不得。后来,亲戚和邻居知道了这件事,都骂陶邱愚蠢至极。

寓言启示:这位丈夫实在是庸人自扰,为担心遥远的将来而放弃现实中的美好,这不是太愚蠢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成语故事7:负荆请罪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代,强大的秦国常常欺负赵国。在代表赵国出使秦国中,蔺相如智勇双全,把和氏璧安全带回赵国,在渑池大会上又保全了赵国的荣誉,被拜为上卿,地位跃居大将军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说:“我为赵国立了多少汗马功劳,才有今天。蔺相如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倒爬到我头上来了。哼!见到蔺相如,我一定要给他点颜色看看。”为避免和廉颇见面,蔺相如就称病不上朝。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门,远远的瞧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过来,赶快退到小巷子里,让廉颇的车马先过去。蔺相如的门客们觉得蔺相如胆小怕事,请求离去。蔺相如劝阻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比,哪一个厉害些?”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些。”蔺相如说:“对呀!秦王我都不怕,我怎么会怕廉将军呢?秦国不敢来侵犯赵国,就是因为我们赵国文臣武将团结一心。如果我们两人不和,秦国就有机可乘了。”廉颇知道了,赤着膀子,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的家里请罪,他说:“我是个粗人,见识少,气量窄。哪儿知道您竟如此容忍我,请您处罚我吧。”

负荆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