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陕西方言词汇及出处(热门20篇)

2024年陕西的高考作文是关于理想主题的。人生没有理想,就会在生活中迷失方向,理想是人生导航的灯塔,少了它,我们的生活会是一片迷茫。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2024年陕西高考作文题目优秀作文素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浏览

6015

作文

187

水的出处作文300字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去参观自来厂。

首先,水晶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自来水厂的小视频。然后,一位男老师开始问我们一些关于小视频里面的问题,回答对的就奖励一副尺子。

接着,那位男老师变成了领导人。水晶老师拿着相机咔嚓咔嚓的拍个不停。我们看见了绿池,绿池里的水是多么绿,多么清澈啊!

最后,我们又去了化液房,哇!里面有高温间、办公室和一间实验室。这几个房间里,我最喜欢那间实验室了!里面有许多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呢!

快到3点钟的时候,水晶老师让我们把小马甲脱下来,然后就教我们怎么叠马夹。先把马夹向下翻,再向右叠。好了,一件马夹叠好了!

今天虽然蛮累的,但是我知道了我们喝的自来水是怎么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作文600字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话说“一千年历史看北京,三千年历史看西安”,历史上曾有十三个朝代在西安建都,给这座古城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迹。去年暑假,我来到赫赫有名的中国四大博物馆之一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

远望陕西历史博物馆,便是一派大气、雄伟的仿唐代建筑,好像一座盛唐时期的宫殿。馆内共有一百七十多万件宝物。其中的基本馆是按年代顺序排列的,史前人类部分展出了距今115万年的陕西蓝田人、大荔人的头骨碎片以及他们使用的石器,陕西不愧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而夏商周时期,多以形状各异、种类繁多的青铜器为主,有生活用具、礼器、兵器……开启了人类制造工具的先河。之后,是以兵马俑为代表的秦代部分,其中的国宝厅有一尊与众不同的绿面跪射俑,神奇之处在于他的脸是淡绿色的,也是秦兵马俑出土的唯一的一个,虽然面部已经斑驳,但英姿犹在。在讲解员的介绍下,我才知道每一尊兵马俑原来都是被彩绘过的,封存在地下两千多年,只是在出土的一瞬间,接触空气就迅速氧化、褪色,变成了如今的土灰色。此外,这里还展出了许多兵器,有长短不一的刀、剑、矛,还有各种弓、弩、箭,可见当时秦朝军事的强大。

而后参观的汉、唐部分,则更是整个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精华所在,这里展出了大量精妙绝伦的金银器和唐三彩,令人叹为观止,体现出古人无穷的智慧与精湛的工艺。其中一个“唐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机关重重,无论怎样转动,里面的香料都不会洒落,而且做工十分考究,有繁复精美的镂空花纹,据说深得杨贵妃的喜爱,更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整个博物馆的大大小小的宝物令我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是当之无愧的“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成语出处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回:“你们别吵!我此刻方寸已乱,等我定一定神再谈。”

成语繁体:方寸已亂

成语简拼:FCYL

成语注音:ㄈㄤ ㄘㄨㄣˋ 一ˇ ㄨ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方寸已乱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正音:寸,不能读作“chùn”。

成语辨形:已,不能写作“己”或“巳”。

近义词:心神不定、如坐针毡

反义词:无动于衷、心安理得

成语例子:我的方寸已乱,断无道理可计议了。(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英语翻译:be greatly perplexed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陕西美食作文400字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国庆假期,我可算吃遍陕西了。嘿嘿,谁叫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吃货呢?

国庆假期第一天,妈妈告诉我可以去外婆家。我喜不胜收,因为,我已经等陕西美食很久了。

刚上车,我就问妈妈:“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到?在车上,急不可耐的我可能问了N遍了。到了西安,我看到路边的肉夹馍店,馋得“口水直流三千尺”。妈妈也挺善解人意,立马买了三个,满足我这个小吃货。没过几分钟,这几个肉夹馍统统到了我的肚子里。吃完,我发出感叹:“西安肉夹馍可真正宗呀”!

随后,我陆续吃了菜夹馍、凉皮、羊肉泡馍等。其中,羊肉泡馍最有特色。

羊肉泡馍的吃法是:把馍切碎,再陆续把碎馍放进羊肉汤里,静等五分钟。我在那等待的时间里,感觉度“秒”如年。终于,五分钟过去了,内心有点小激动的我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那硬硬的馍经过羊肉汤的“过滤”,瞬间变得软中带硬,配着羊肉吃,那真的是美味佳肴啊!

这个国庆假期是不是有点别具一格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陕西的春节作文

全文共 864 字

+ 加入清单

陕西人一进腊月,就忙起来了:推上碾子压糕面,赶上毛驴磨豆腐,蒸黄馍馍,做黄酒,擀杂面,炸油糕,过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备好。在这里还有这样一种习俗,过年都要给孩子做个“枣牌牌”。“枣牌牌”就是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个鞭炮,挂在孩子的背后,这是一种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这里,我还看到有的人家用红线穿上做针线活用的“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岁顶针”。每年增加一个,一直到十二岁为止。

当除夕到来,万事都准备好了,贴对联,打醋炭,挂红灯,净院落。打醋炭,是陕西一种独特的习俗,就是在铁勺上放一块烧红的煤炭,再浇上醋。“打醋炭”要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进行,意为驱邪,实际上这是一种科学的杀菌消毒的办法。夜幕降临,老年人总是虔诚地敬神点香烧纸,领着好奇的孙子们叩头。大孩子忙着放炮、点火塔塔。细心的婆姨在门边放上炭块和冰块,在门后立个擀杖和刀斧,据说,这是镇邪的,在这里叫“守岁”。

除夕之夜人们总是睡得很晚。一般家里都彻夜不熄灯,预示四季平安,长命百岁。锅里放些吃食,这叫“照锅”,意思是一年不缺吃。有些老人这夜睡不着觉,一个人静静地踏黑爬上山顶,面向东方了望,这叫“品天”。据老人说,从晓天的色道上能看出今年庄稼的丰歉、村寨的吉凶。究竟灵不灵,谁也不去深究。年初一这天,天刚朦朦亮人们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炮”,这意味着开门大吉。接着,老人们便忙着迎神、接灶君。孩子们早都跑出去拜年了。拜年在这里叫“问强健”,小辈见了长辈都要“问强健”,像“爷爷强健啦!”“奶奶强健啦!”长者便回答“娃娃乖着哩!”意思是夸孩子健康进步。这种拜年礼俗,不仅限于孩子,就是已娶妻养子的汉子,见了长辈也是如此。

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在这里俗称“沿门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谒庙、敬神,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到各家各户拜年。秧歌队每到一户,伞头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祝福,如“进了大门抬头看,六孔石窑齐展展,五谷丰登人兴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陕西的春节作文

全文共 1189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的民俗,在全国各地大同小异。而陕西民风古朴,春节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岁首。古代的“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或者三十,而是在“腊日”,即后来的“腊八”。南北朝以后才把腊祭移至岁末。到了民国时,改用阳历,才把阴历的“年”叫作春节,因为春节—般都在“立春”后,因而称其为春节。

陕西人如今仍把春节叫作“过年”,并流传下来一个关于过年的故事。在远古时,有一种叫“年”的猛兽,每当寒冬将至新春来临的夜晚。出来食人,使得人们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发现这种凶残的猛兽最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个办法,一旦“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年”一见熊熊大火,听见叭叭炸响的爆竹,就逃遁得无影无踪。后来,便逐渐形成了过年团聚。守岁、挂红灯、帖对联、放爆竹、吃年饭的风俗习惯。

陕西乡村腊月二十三即入年关,把过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农村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以求温饱。过罢小年,人们便为春节做准备了。一般农家,杀猪宰羊,碾米磨面,做点豆腐,购买蔬菜,吊挂粉条,准备好过年所需的一切食物。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为关中人蒸馍时间。家家户均短几笼子馍馍,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习俗。妇女上街为老人和孩子添置衣裳鞋袜、老年人则购买红纸、年画、冥币、白麻纸等大年礼仪用品。

除夕的前两天,陕西不论关中、陕南、陕北,还是城市农村,要“扫舍”,城里人叫打扫卫生。家家房前屋后,窑里赛外,连拐角都要打扫得于于净净。窗房上重新糊上白纸,贴上大红窗花。年三十早,家家房户贴对联和门神,屋里挂上年画。年终于来临了。

进入腊月,人们便开始忙碌,一直忙到腊月三十日,过年便正式开始。大年三十晚饭前,家家户户必须把房子、院落、房前屋后打扫干净,收拾清整,贴好大红对联(有丧服的人家贴黄色或绿色对联)及门神、窗花等,大门及堂屋、卧室、灶房、牲畜圈等处都要贴相应的对联。一切准备就绪,便开始点腊烛、烧香、燃放爆竹、祭祀先祖。之后,全家大小便共聚一桌吃“团圆饭”,俗谓“团年”。晚上,各家灯火通明,炉火熊熊,老少彻夜不眠,围炉“守岁”,俗称“坐年根”。在守岁的同时,合家大小依次要洗澡,换新衣,包饺子,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待到子时(相当于今23时—1时),万家鞭炮齐鸣,意为“接天星”,“迎财神”,有的还摆上香案,行跪拜之礼。据说谁家鞭炮响得最先,财神就先光临谁家。然后,便是晚辈为长辈们磕头拜年,长辈们也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给孩子。同家分居的人,便开始相互奔走拜年,通宵达旦,直到初一早上。

安康人从初一到初十,还有以观看天气的好坏预测五谷六畜是否兴旺的习俗。相传每天天气都有预示。即:初一观鸡,初二观狗,初三观羊,初四观猪,初五观牛,初六观马,初七观人,初八观谷(庄稼),初九观果(果树),初十观菜。俗称“新春十日晴,丰年乐太平,新春十日阴,谷米贵如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湘乡方言词语札记

全文共 4872 字

+ 加入清单

湘乡地处湖南中部,是一座古城,从秦朝设县以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湘乡方言属于老湘语,是古楚语的一支,保留了一些唐音,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本文遴选了若干比较有特色的湘乡方言词语加以考释,以窥湘乡方言词语之一斑。

一、答白/答曰

“答白”一词与普通话“回复”义近,当为同义复合词,“白”与“答”义近。“白”,《玉篇》:“告语也。”即“说的话”义。《正字通》:“下告上曰稟白,同辈述事陈义亦曰白。”即下级报告上级称“禀白”,同辈之间陈述事义亦称“白”。可见,“白”在古汉语中就有“沟通、议事”义。“白”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也十分广泛,比“答”的含义更多,如“对白”“告白”“表白”“坦白”等。在“告白”“表白”“坦白”中,“白”变成了“坦露心迹”之义。

“答白”也指“插嘴”,如:“大人讲话小孩子不要答白。”“答白”同时适用于应答、承诺的聊天环境,如:“他都这么说了,你就答个白。”义为:“他都这么说了,你就答应他吧。”“答白”有引申义“不要管闲事”,如:“这件事情你不要答白。”从“回复”到“不要管闲事”是一个语义扩展的过程,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运用的多样性发展。

在湘乡方言中,“答曰”与“答白”义近。《说文·曰部》:“曰,词也,从口乙声。亦象口气出也。”“曰”有如下释义:一是我们熟知的“说”,如“孔子曰”;二是“称为、叫作”义,如《书·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三为“是”义,如《书·洪范》:“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而“答曰”中的“曰”应该是“说话、回复”之义,如:“我在问你,你怎么不答曰。”此句中的“答曰”与“答白”义近,两词的区别在于参与程度不同,比如:“别人说话,你不要答曰。”“这件事,你不要答白。”从这两例可以看出,“答曰”主要用于话语上的干涉,参与程度较浅。“答白”的含义已经延伸到动作的参与,比“答曰”参与的程度更深,适用范围更广。在同一个区域,有“答白”和“答曰”两种用法,原因是湘乡方言的区域比较大,各个镇的语音和词汇各不相同,所以会出现内容相同,而形式不一样的情况。

与“答白”结构类似的还有“扯白”,义为“胡扯、瞎说”。“扯白”还有一个略显不雅的近义词“扯卵弹琴”,比喻胡扯或者胡闹,如“这人讲话一没得正经,喜欢扯乱弹琴。”“卵弹琴”也比喻胡扯或者胡闹,如“他做事虎头蛇尾,就是卵弹琴。”周立波《山乡巨变》也有类似用法:“么子互助、合作,还不都是卵弹琴!”笔者猜测,“扯卵弹琴”“卵弹琴”可能与“对牛弹琴”(讥讽对方听不懂自己说话)不无关系。

二、走/行

在湘乡市壶天区域,“走”为“跑”义。在古代,“走”亦为“跑”义。《说文·走部》:“走,趋也。从夭止。夭止者,屈也。”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趋也。……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如《韩非子·五蠹》:“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宋王安石《阴山画虎图》:“阴山健儿鞭鞚急,走势能追北风及。”都表达了“奔跑,竞走”义。而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走”和“跑”代表着两种程度的步行。在湘乡方言中,“行”义为“走”,并且一般只用“行”代表“走”。《说文·行部》:“行,人之步趋也。从彳从亍。”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人之步趋也。步,行也。趋,走也。二者一徐一疾,皆谓之行,统言之也。”由此可见,古代“行”的含义就是现今的“走”,而在湘乡方言中继续沿用了古代汉语的用法。就像花鼓戏中《刘海砍樵》中的对白一样:“走咯吼,行咯吼。”义为“跑一段,走一段”。由于“行”在湘乡方言中的含义比较固定,因此“行头”在湘乡方言中就不是指“演出时的装备”了,而代表另外的含义。

“行头”在现代汉语中泛指演出时的装备,在古时候义为“部队首领”,现代汉语中的“行头”中的“头”属于名词后缀,放于动词词根之后,类似的词语有“念头”“做头”“盼头”。在此,“头”并没有实际含义,是为了修饰前面的动词而存在。在湘乡方言中,“行头”的语义如下:①先走。此义和粤语中的“行先”类似。如:“我的车就要来了,我行头。”“我行头啦,下次见!”②走在前面。如:“这里路我熟,我行头。”“路有点看不清,年青人行头。”③作为时间副词表达“先”义,或者表达抽象的时间概念“以前”。如:“我妈妈说晚上才回来,让我行头吃饭。”“在行头,你这样是要坐牢的。”

在湘乡方言中,“行头”中的“行”表“走”义,但是“头”却发生了变化。“头”义为“首也”。“头”表示物体的顶端,表达一种方位,如“山头”“在这头”;也表达次序第一的含义,如“头等”。而在“行头”中,“头”代表的是时间观念,即“先”。随着词义不断发展,“行头”中“行”的意义不断虚化,只突出了“先”义。发展到现今,“行头”也可以代表“以前”义了。刘娜(2013)指出:“湘乡方言中‘行头’的用法比较特殊,既可以作为短语,表示‘走前面’,又可以作为时间副词‘先’,表次序。时间副词‘行头’是短语‘行头’词汇化的结果。语义基础是时间副词‘行头’形成的基本条件,句法位置是其形成的决定性条件,语用因素则是其形成的外部条件。”这两种用法在湘乡方言中同时存在。值得注意的是,“行背”作为时间副词的含义还没有虚化到“以后”,只是单纯表达次序的“后”。

三、落/筛

“落”有“掉下”义,《说文·艹部》:“落,凡艹曰零,木曰落。从艹洛声。”“落”的本义为“草木凋零”,引申为“掉下”义。在湘乡区域,表示东西掉落一般不用“下”,只用“落”,包括各种天气现象,如“落雨”“落雪”。在查找资料过程中,发现这个用法在南方大部分方言区域都有体现,例如吴语上海话中也用“落雨”表示“下雨”。又有“落气”义为“离世”。“落”本就带有“离世”的含义,如《书·舜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国语·吴语》:“人民离落。”韦昭注:“落,殒也。”但在“落气”中,“落”不是“离世”义,而是“停止、脱离”义,表达“气脉已绝,人已西去”。还有“落土”义为“太阳或者月亮落山”,如“日头落土”。从上述例子看,较现代汉语,“落”在方言中修饰的宾语更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范围很广泛。

类似的词有“筛”。在湘乡方言中,“倒酒”一般用“筛酒”代替。“筛”,《神异经》:“竹器。有孔以下物,去粗取細。”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筛子”。“筛”亦有“斟酒”义,如《水浒传》第二十九回:“武松道:‘不要小盏儿吃。大碗筛来,只斟三碗。’”笔者猜测因为其本义是“去粗留细”,所以也可引申义为“穿过孔隙流下”,故有“筛酒”一词。在湘乡人的日常生活中,“筛酒”成了固定的用词。此外,在湘乡方言中,可饮用的液体的倾倒一般也用“筛”,如“筛茶”“筛水”等,扩大了“筛”的使用范围。

四、在房

“在房”主要用于长辈对晚辈的赞许,表达这个孩子乖巧可爱。如“你家的这个孩子真在房啊。”义为:“你家的这个孩子真乖啊。”《说文·户部》:“房,室在?也。从户方声。”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室在旁也。凡堂之内、中为正室,左右为房。”故“房”的本义是“房间”,而“在房”在湘乡方言中是一个形容词。“在房”在古语中有所出现,如陆机的《短歌行》:“今我不乐,蟋蟀在房。”表示的含义是需要及时行乐。而这里的“蟋蟀在房”又是引用于《诗经·唐风》中的《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这里是用“蟋蟀入房”来表达气候的变化,从而引申出诗人的感怀,与方言义存在差距。宋·苏泂《次韵刍父秋怀》中有:“士有修身者,娟如女在房。”义为士人中注意修身养性的,就像女子在闺房中一样美好。此例“在房”与湘乡方言“在房”义近,通过“女子在房”代表美好和纯洁。笔者推测,由于古代女子一般都不出闺房,一旦有人问起,就会说:“在房,在房。”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正经乖巧的代名词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成夸奖晚辈的一个形容词。

“在房”由介宾短语到形容词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笔者认为语用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正是由于“在房”间接表达女儿乖巧懂事,也就形成了“在房”转变的外在条件。至于为什么用于女生的形容词转向了男女均适用,可能是在词语的使用过程中虚化了“在房间”的本义而凸显了“乖巧懂事”这一引申义,就像“美”这个词也是属于性别指向性模糊的形容词。

这里存在一个争议:在湘乡方言中,“房”和“行”(háng)的读音是一样的,所以这个词的写法不一定是“在房”,而有可能是“在行”。但是“在行”的意思与“里手”的意思重叠了,“在行”表达的意思是对某一行业非常了解。如《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探春点着头儿,又道:‘只是弄香草没有在行的人。’”可见,“在行”的含义很明朗,它的含义在时代更迭中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笔者更倾向于写作“在房”的可能性要大于“在行”。通过对贵州方言的了解,在毕节区域形容孩子乖巧,深居简出,也用“落屋”,从另一方面佐证了“在房”的正确性。

五、咸同/平四

一些年纪较老的湘乡人会用“咸同”表“过去”义,如“咸同这个时候,我们已经要出去打工了。”所以在湘乡方言中的“咸同”,讲的是过去那个年代,形容的是一段时间。“咸同”何以有此义?杨慕如在《品味湘乡话》中认为:“咸同”是咸丰和同治两个年号的简称,虽然咸丰、同治只有二十多年,但是发生了许多大事,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从明朝开始,湘乡的农民就苦不堪言,咸丰同治年间,很多农民被曾国藩带领去镇压太平军,湘乡同胞,付出了鲜血和生命,也带回很多战利品。这段值得骄傲的历史,使大家记住了“咸同”这个年代。随着时代的变迁,“咸同”并不代表具体的咸丰同治年代了,而仅仅表示的是过去的某段时间。因此,“咸同”一词也就成了湘乡文化中独特的印记。

用以表达时间的还有“平四”一词。“平四”是“平时”之义,如“平四这阵子,天已经断黑了。”表达的含义是平常这个时候,天已经黑了。在湘乡方言中,“四”和“时”的读音不同,“四”是平舌音,而“时”是翘舌音。在古书中有记载“平肆”而无“平四”。《周礼?地官·司市》:“凡市入,则胥执鞭度守门,市之群吏平肆,展成,奠贾,上旌于思次以令市。”义为“凡进入市场,管理的人拿着鞭杖守在肆门,市中群吏按货物分类划分行列,审视将成交的货物而估定价格。”“平肆”义为“评察市肆中的货物使其名实相符”。与“现在、平时”义相差甚远。故基本上排除“平肆”的说法。

笔者按照“咸同”的思路去推测“平四”会否是重要的年份。研究发现,由于北方战乱,东汉时期经历从北至南的民众迁徙。邵百鸣,葛力力(2004)指出:“据现代学者推算,在东汉灵帝中平四年(公元188年),全国人口约5978万人,江西人口数最高达2066万人,远远超过福建(13.3万人)、浙江(95.6万人)、广东(109.9万人)(见《中国人口史》),可见这一次北方移民大迁徙对赣方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促进了新湘语和赣方言的形成。”平四年间豫州大旱,加速了当地人员的流动。江西地区的人民对这一年印象深刻,经过不断转述、流传,“平四”慢慢有了“平时”义。湘乡方言的形成与赣方言区人民的迁徙不无关系。根据相关资料记载:湖南东部拥入了大量的江西移民,湘乡方言正好处于湖南的娄邵片区域。在明代中期,有一部分江西人移民湖南,“平四”这个词语有可能来自江西。在江西南昌话中,平翘舌不分,“平时”和“平四”的发音类似。因此,不排除在江西人迁入湖南之时,直接用的就是“平时”,但是发音类似“平四”。赣方言对于湘方言使用者的影响,使得“平时”音变为“平四”音,而义未变。“平四”到底是“中平四年”的缩写还是方言读音的迁徙,都代表着不同的思路,为我们了解方言的含义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六、结语

方言能够体现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也能见证一座城市的发展。方言所带有的独特印记是普通话不可比拟的。湘乡方言是古楚语,是目前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古汉语之一。新湘语受西南官话的影响较重,很多词汇以及发音都向普通话靠近,湘乡方言的独特性也就弥足珍贵。湘乡方言词汇的研究不仅可以为汉语语言学、文化学、民俗学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还可以为辞书的编纂和修订提供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引绳批根出处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及魏其侯失势,亦欲倚灌夫引绳批根生平慕之后弃之者。”集解苏林曰:“二人相倚,引绳直之,意批根宾客也。弃之者,不与交通。”孟康曰:“根,根括。引绳以持弹。”索隐案:刘氏云“二人相倚,事如合绳共相依引也”。批音步结反。批者,排也。汉书作“排”。排根者,苏林云“宾客去之者不与通也”。孟康云“音根格,谓引绳排弹其根格,平生慕婴交而弃者令不得通也。小颜根音痕,格音下各反。骃谓引绳,排弹绳根括以退之者也”。持弹,案汉书本作“抨弹”,音普耕反。【示例】梁启超《新民说·论自尊》:“己不办事,立于办事者之后,引绳批根以嘲讽掊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书名出处

全文共 1388 字

+ 加入清单

春 怨

刘方平唐

纱窗日落渐黄昏, 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 梨花满地不开门。

赏析

这是一首宫怨诗。点破主题的是诗的第二句“金屋无人见泪痕”。句中的“金屋”,用汉武帝幼小时愿以金屋藏阿娇(陈皇后小名)的典故,表明所写之地是与人世隔绝的深宫,所写之人是幽闭在宫内的少女。下面“无人见泪痕”五字,可能有两重含意:一是其人因孤处一室、无人作伴而不禁下泪;二是其人身在极端孤寂的环境之中,纵然落泪也无人得见,无人同情。这正是宫人命运之最可悲处。句中的“泪痕”两字,也大可玩味。泪而留痕,可见其垂泪已有多时。这里,总共只用了七个字,就把诗中人的身份、处境和怨情都写出了。这一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他三句则都是环绕这一句、烘托这一句的。

起句“纱窗日落渐黄昏”,是使无人的“金屋”显得更加凄凉。屋内环顾无人,固然已经很凄凉,但在阳光照射下,也许还可以减少几分凄凉。现在,屋内的光线随着纱窗日落、黄昏降临而越来越昏暗,如李清照《声声慢》词中所说,“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其凄凉况味就更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是为无人的“金屋”增添孤寂的感觉。屋内无人,固然使人感到孤寂,假如屋外人声喧闹,春色浓艳,呈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或者也可以减少几分孤寂。现在,院中竟也寂无一人,而又是花事已了的晚春时节,正如欧阳修《蝶恋花》词所说的“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也如李雯《虞美人》词所说的“生怕落花时候近黄昏”,这就使“金屋”中人更感到孤寂难堪了。

末句“梨花满地不开门”,它既直承上句,是“春欲晚”的补充和引伸;也遥应第二句,对诗中之人起陪衬作用。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中指出“诗文俱有主宾”,要“立一主以待宾”。这首诗中所立之主是第二句所写之人,所待之宾就是这句所写之花。这里,以宾陪主,使人泣与花落两相衬映。李清照《声声慢》词中以“满地黄花堆积”,来陪衬“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词中人,所采用的手法与这首诗是相同的。

从时间布局看,诗的第一句是写时间之晚,第三句是写季节之晚。从第一句纱窗日暮,引出第二句窗内独处之人;从第三句空庭春晚,引出第四句庭中飘落之花。再从空间布局看,前两句是写屋内,后两句是写院中。写法是由内及外,由近及远,从屋内的黄昏渐临写屋外的春晚花落,从近处的杳无一人写到远处的庭空门掩。一位少女置身于这样凄凉孤寂的环境之中,当然注定要以泪洗面了。更从色彩的点染看,这首诗一开头就使所写的景物笼罩在暮色之中,为诗篇涂上了一层暗淡的底色,并在这暗淡的底色上衬映以洁白耀目的满地梨花,从而烘托出了那样一个特定的环境气氛和主人公的伤春情绪,诗篇的色调与情调是一致的。

为了增强画面效果,深化诗篇意境,诗人还采取了重叠渲染、反复勾勒的手法。诗中,写了日落,又写黄昏,使暮色加倍昏暗;写了春晚,又写落花满地,使春色扫地无余;写了金屋无人,又写庭院空寂,更写重门深掩,把诗中人无依无伴、与世隔绝的悲惨处境写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些都是加重分量的写法,使为托出宫人的怨情而着意刻画的那样一个凄凉寂寞的境界得到最充分的表现。

此外,这首诗在层层烘托诗中人怨情的同时,还以象征手法点出了美人迟暮之感,从而进一步显示出诗中人身世的可悲、青春的暗逝。曰“日落”,曰“黄昏”,曰“春欲晚”,曰“梨花满地”,都是象征诗中人的命运,作为诗中人的影子来写的。这使诗篇更深曲委婉,味外有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弘扬陕西精神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2 字

+ 加入清单

古老而悠久的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爱国守信从来就是凝聚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取向。爱国守信,就是对人、对事以信仪为重,对国家、对民族忠诚至上,它是一种社会责任,更是人们理应遵守的处世之道和报效国家的人生态度。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当前陕西发展进入关键时期,走在上升通道,全面建设西部强省其势已成,其时已至,我们要与时俱进弘扬陕西精神,热爱祖国,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用改革方法破解难题,用开放举措推动工作,敢闯善干,敢为人先,重诺守信,真朴简约,用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建设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建设包容和谐、文明的精神家园。

当我们撩开时间的帷幕,回顾历史时我们发现,陕西人在改造自然、融于自然的过程中,秉持了一种精神——勤劳质朴。这种勤劳和质朴来源于农耕文明所留下的深深烙印,他们不懒惰,不空谈,不夸耀,不奢侈。一个陕西人,就像一头秦川牛,笨重、厚实、勤劳、任劳任怨,只是奉献,不图回报,这种融入血脉的高尚品格,决定了陕西人生存与发展的生活理念,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奋发图强。

在陕西这片土地上有许许多多的英雄豪杰,他们不自满、不松懈、不退缩,他们有的是信念、勇敢和毅力。

他们以榜样的力量引领着我们奋发学习、积极向上,为建设繁荣、富足、文明的新陕西,而努力,而奋斗。

新时代的陕西人,秉承祖辈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为陕西的发展进步,人民的富足幸福积极进取,不懈奋斗,涌现出大批杰出的时代英雄。

从灿烂的古代文明到近代救亡图存的社会革命,再到新时蓬蓬勃勃的建设大潮,陕西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风范。

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就接受祖国优秀文化的浸润,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继续发扬陕西精神,将此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陕西的民俗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老家在陕西,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文明遐迩。陕西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孕育出独特的风俗文化。那里还是旅游圣地,如果你要去了西安一定要去看看那里的兵马俑,它可是世界之最。

我们老家的风俗业多种多样,虽然我了解的并不是很全面但也可以做一回大家的向导了。在我们老家如果家里人有过生日的全家都要吃面,他们称这种面叫做长寿面,我也吃过但我认为味道跟普通的面条没什么区别。

老人做寿,外甥与女婿都要送厚礼,其中必有长寿面、寿桃、寿糕、红烛。昔时富贵人家,寿桃高达一米多,上插米塑戏曲人物,配以寿屏、寿嶂。寿堂上,礼品列陈,红烛高烧,敬过祖宗神祗,晚辈按辈份跪拜祝寿,送上寿面,寿翁寿婆分“寿钱”。而后亲友前来祝寿。虽然我并没有真正的见过但大家都是这么告诉我的。

吃五豆是西安关中地区的民间习俗。腊月初五,将大豆、小豆、绿豆、红豆、黑豆等 5 种豆子放入锅中煮熟,全家人食用,但不能吃完,必须要吃后有余。以此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吉庆有余。吃五豆在冬至过后,此时昼渐长、夜渐短。因此吃五豆还带有节令性变化的含义。吃五豆的风俗至今在农村尚流行。在城市中已经很少见了。

陕西皮影戏也十分的有名,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重点主要在农村,体制多样,组织分工严格有序,保留着民间说书的历史痕迹 ,是近代陕西诸种戏曲的前身。陕西皮影不仅唱腔种类繁多,表演技术高超,而且影人的雕刻技艺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我的家乡不仅是一个旅游圣地而且还有独特的民族风俗。如果有机会可以去我的老家参观参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新陕西小学作文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陕西,是我们出生的地方;陕西,是我们生活的摇篮;陕西,是我们可爱美丽的家园。

在我们改革开放的这些年里,陕西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的腾飞,工业的发展,教育的提升,旅游业的开发,一个接着一个的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建成,一个个的开发区的如雨后春笋的产生……

我从小就生活在西安,看到了许多美好的人和事,有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让座的哥哥姐姐,有扶老奶奶过马路的警察叔叔,还有给迷惘的人指引路线的热心的路人;更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志愿地震灾区的热心捐款的场面,也有环城西苑,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北广场那风景如画的美景……这一切,都让我为自己是一个西安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但是,在这些和谐温馨感人的画面中,却又那么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出现:随地吐痰的不文明现象,游手好闲的社会闲人……

有一件事,我记得特别深刻。

那是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上街,我看见有一个叔叔紧紧地跟在一个阿姨后面,过了不一会儿,只见他把手伸进了阿姨的口袋。阿姨似乎有所察觉,警惕地用手摸了摸口袋,却没有发现什么。最终,那个小偷从阿姨的口袋里偷走了一部手机,快速地逃跑了。我本想大叫一声,但是我因为害怕,最终没有敢喊出来。那个叔叔跑走了,我才问妈妈:“妈妈,你看到没有?”“看到什么?”妈妈疑惑地问。“小偷在偷阿姨的手机啊!妈妈,周围那么多大人,为什么没有人阻拦呢?”妈妈叹了口气,失望地摇了摇头,说:“我们的物质生活虽然丰富了,但是有些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却出现了,这些人就是那些不劳而获的人,真让人气愤。”听了妈妈的话,我点了点头。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小手拉大手,消除这些不文明,不美好的事情吧。让我们陕西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变得更加美丽些吧!

[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新陕西小学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精彩的陕西5日游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593 字

+ 加入清单

8月6日的下午,我和爸爸妈妈怀着高高兴兴的心情,各自背着一个背包,提着两箱大大的行李,带着换洗的衣服和各种各样的零食前往世界文明古都——西安。

第一天抵达西安

坐了长达两个小时的飞机以后,我们终于到达古都西安。一下飞机,我们顾不上看东西了,立刻走出机场,坐机场大巴前往市区。在汽车行驶途中,映入我眼前的是一片繁华的都市,我想:这次来西安真的没选错。随后我们找到酒店,放下行李以后便前往大广场参观一下。哇,这里可热闹了,不管,都不约而同地一起去跳起舞来。她们跳得可好看了,这种诱惑感使我也想上前跳一跳。

第二天细游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观赏第一喷泉

到了第二天,我们一起去了西安历史博物馆。我听导游姐姐说,从周朝开始十五个朝代都在西安建都在西安建都,而且西安的文物可是全国第一。一进入博物馆,一大堆历史文物使我都惊呆了:甲骨文、箭、四脚顶、白玉玉玺、编钟、金钱豹……但是最吸引我的还是牛尊,它那独特的外表使我目不转睛。这个牛尊是在1967年陕西歧山县贺家村出土,高24厘米,长37厘米,腹深10。7厘米,是一个盛酒器。牛尊的背上有一只老虎,可能是制造者运用的夸张手法吧!

当天晚上,我们还到了大雁滩观看全亚洲最大的喷泉表演,观赏这历史性的一刻。在表演开始前,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动。表演一开始,几乎全西安的人民都沸腾起来了,有些市民还不顾个人形象,直接冲到喷泉中,享受一下在炎热的夏日中激情玩耍的乐趣。本来我是不想进入喷泉中,可是爸妈硬要我进入,导致我浑身都湿透了,简直就像在街边洗澡。即使我已经全身湿透,可是我还是很开心。

第三天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

到了第三天,我们一起就去了世界第二大瀑布:壶口瀑布。那一天,爸妈为了节能、环保而选择坐大巴,不愿浪费资源。天哪,告诉你们,那天我整整坐了7个小时的车程,下车时一看,我两只脚都肿了起来,穿鞋时感觉更紧了。虽然坐了长时间的车,而且脚都已经肿了,但我依然没有后悔,因为能一睹世界第二大瀑布是我的荣幸。我一下车,就被那眼前宏伟壮丽的景观所迷住了:大大的一片黄河从一个狭窄的“路口”流了下来,才行成如此壮观的瀑布。它的水是黄色的,就是从黄河里流下来的,我迫不及待想去感觉一下“母亲河”的水。双脚一浸,哇,真冷啊,仿佛就像是从北极里回来,然后就不敢再碰这些水了。

第四天畅游西岳华山

到了第四天,也就是去玩耍的最后一天,我们将要去中国五岳之一:西岳华山。华山海拔高2154·9米,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阴县境内。我还听爸爸说过,以前有8个解放军曾经智取华山道,上华山去捉土匪。我是个怕死怕累的人,所以我祈求爸妈坐索道(他们曾经想走路上去)他们只好答应。坐完索道后,我们开始了峰顶旅游,我们决定要把5个山峰全部走完。我原本以为只要坐了索道就只有很短的路了,但是却恰恰相反,仍然还需要走许多的路,我走了一个山峰就已经累得半死了。华山有奇、秀、险之称,我去了以后,果然名不虚传。那些路全部都是非常陡峭,而且很高,楼梯有90°,需要扶稳旁边的铁链。虽然爬华山很辛苦、很累,但是每当我成功爬上华山时,那种心情将会是无比的骄傲啊!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风景实在太漂亮了!最后,我在爸爸妈妈的不断鼓励下,坚持不懈地爬上了北峰、南峰、西峰、中峰、东峰总共5座山峰,好开心啊!

第五天放松心情

在旅程的最后一天里,我们没有安排任何活动,尽情休息,睡到自然醒,然后到附近逛逛,(我在西安买了一些特产,上学后我会给大家尝试尝试),便坐飞机回家了。

这一次的旅游中,我非常开心,因为我可以吃到西安的许多特产,并且认识了中国许多的历史文物,使我更加觉得“中国的确是一个有上千年历史的国家”这句话没有说错。但是在开心里,我还是觉得有一点点遗憾,因为在西安几乎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玩、没有可以娱乐的地方(对于我们这些小朋友),全部都是历史文物,想要去西安的朋友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陕西中考真题话题作文题目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礼记·虽有佳肴》

人们有时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要是我们受制于人,亲爱的勃鲁托斯,那错处并不在我们的命运,而在我们自己。

——莎士比亚《裘力斯凯撒》

最近,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遭受美国大面积技术封锁。面对记者采访,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说:“我们最重要的还是把我们能做的事做好,美国政府做的事不是我们能左右的。”

——新华网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三、要求

题目自拟;

②紧扣材料主题,内容具体充实;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出处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1. 事前显示将要发生某种事情。

《陈书·毛喜传》:“臣实非智者,安敢预兆未然。” 清 严有禧《漱华随笔·陈演祖》:“后有司送匾其家,前梦始验,不知此事何急而预兆於五十年前。” 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在康奈尔校园里》:“他心里就乱成一团麻。因为今天的热烈正预兆着明天的冷清。”

2. 事前显示的迹象。

《水浒传》第九八回:“ 李逵的梦,神人已有预兆。” 清 昭连 《啸亭杂录·癸酉之变》:“会辛未秋,彗星出西北方,钦天监又奏改癸酉闰八月於次春二月,诸贼乃以为预兆。”

3.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出自江苏省小学六年级上学期24课《大自然的文字》: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

出自初一上册语文书第十八课《看云识天气》中“经验告诉我们: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陕西高考作文

全文共 779 字

+ 加入清单

大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或许是一个,或许是好几个。用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有理想才会有人生奋斗的方向。”只能从目前来说,我的理想是进入军校,毕业后成为一个军人。

至于我的理由,是因为对军事感兴趣。我现在第一喜欢看文学巨作,第二喜欢看军事类的作品,特别是作家刘猛的作品,我更是爱不释手。这一段时间电视上还播出了由《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改编的《我是特种兵》,使我更加热爱读军事类的作品,更加热爱当兵的人。

或许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我的大堂哥是中国海军的老兵,他和他们连的战士在西沙群岛驻守着一座名为“金银岛”的小岛。十年来,堂哥只回来了几次,更多的时间花在小岛上,建设小岛,为中国的边防工作做自己的贡献。当堂哥和我谈起他的兄弟的时候,是充满自豪的,没有因为苦而抱怨。说实在的,我为他们的这种献身国防的精神感动。

小时候我动过当一名兵的念头,不过是没有原因的,只是觉得电视上的那些军人很威风,很帅气,很挺拔,很伟岸。

现在,我又重新提起了这个念头,是因为作家刘猛,也是因为我的堂哥。刘猛作品《狼牙》里的好兵刘晓飞、张雷、林锐,宁愿牺牲自己的田大牛、乌云,干部陈勇、耿辉、何志军、雷克明,还有女兵何小雨、刘芳芳、方子君……这些人物形象刻画在我的心里,一直感动着我。哥哥呢,和他的弟兄们驻守在西沙的一个小岛,常年不回家,为了上级的一个命令,宁愿献出自己的生命。

我想成为一名中国的军人,因为我想和他们一样,成为祖国第一道防线和最后一道防线,为祖国而奋斗,必要的时候还要为祖国献身。我想,我要抓紧时间锻炼身体,把身体素质搞好;学习也是很重要的,我还要保持好的学习成绩;最后就是应该稳定住视力,尽量防止视力下降,到一定时候如果可能的话利用一些仪器把自己的眼睛给治好。到高中毕业,我就考军校的侦查指挥专业。

为了自己的理想,我们都应当努力奋斗,直至达到这个目标。为了自己的目标,加油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成语出处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第363卷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成语繁体:刺股懸樑

成语简拼:CGXL

成语注音:ㄘˋ ㄍㄨˇ ㄒㄨˊ 一ㄤ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刺股悬梁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勤奋苦读。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悬,不能读作“xuàn”。

成语辨形:梁,不能写作“粱”;股,不能写作“骨”。

近义词悬梁刺骨、秉烛夜读

反义词不学无术

成语例子:古人尚能刺股悬梁,孜孜不倦地学习,难道我们就不能发奋读书吗?

英语翻译:jab ones side with an awl and tie ones hair on the house beam to keep oneself awake--grind away at ones studies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货腰的出处

全文共 223 字

+ 加入清单

货腰指的是风尘女子,古代就有记载,比如说杜十娘这一段,一般叫做货腰娘子。

杜十娘是一个美丽而工于心计的女人,不然,无法在七年货腰生涯中悄然积下如此巨资。她本来就是京中名妓,怎样骗男人是她的拿手好戏,当她有本钱从良时,将终身托付给了老实人李甲,可偏偏就是这个怯懦无能的男人,给了她最狠的一刀。在孙富的几句浮言下,就客串了人贩子,把刚刚获取自由的她,重新推向火坑。

曲筱绡穿了一件露背的黑色裙子就被赵启平说是“货腰”,看来赵启平骨子里其实是一个保守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一字千金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拼音]    yī zì qiān jīn

[成语解释]    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典故出处]    《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成语故事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因在赵国经商时,曾资助过秦庄襄王(名子楚)又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子楚为妻,待子楚接王位后,便被封为文信侯,官居相国。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当时养士之风甚盛,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都提出来写在书面上。汇集起来,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着,提名“吕氏春秋”。

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当时吕氏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者,就赏赐千金(合黄金一斤)。这段记载,见“史记”:“吕不韦传”。后来的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一字千金”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一篇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在修辞上特别出色,字字珠矶,不可多得。例如我们读到一位名学者的新作,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方法,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业程度和品质,还能相应增加教师本身的进修,对这样的一篇价值极高的文章,我们便可说它“一字千金”了。在近代的社会中,样样都成了商品,文章也不列外,那么我们说,某著作家的一篇文章,稿费价格之高,相当于“一字千金”。不过,通常我们还是用来形容文章的价值或修辞的美妙比较妥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陕西美食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李静涵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的眼睛挡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陕北是革命的象征,陕北人刚强的意志更让人记忆犹新,而最让人难以忘怀的便是陕北的美食

说起陕北的美食,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铁锅炖羊肉,羊肉的膻味儿,到陕北便会不攻自破了。无论味儿多大多膻,多让人崩溃,经过陕北人精细的加工,高汤的熬制以及他们自带的执着气息,都让羊肉瑟瑟发抖。蜜汁熬过后的羊肉,端到餐桌上来的,第一眼不是烧得黑黝黝的铁锅,而是白色的雾气。那气中还带着羊肉的鲜香,轻轻的闻一下,口水便会不自觉的流出,夹起一块,细细观赏,白里透紫,香里透鲜,并不华丽的色彩,但那种美味,让人欲罢不能。最鲜的,便是羊肉从口腔滑入咽喉的感觉,妙啊、妙啊!

虽说陕北是刚强豪迈的代表,但是即使是这样的陕北,也不免有种柔情,这便是子长煎饼,子长煎饼与普通的煎饼不同,是拿面皮蒸好,又薄又筋道,再来点土豆丝等配菜,只放一点,卷起来跟一根手指差不多粗细,一盘大概放七八条,再洒上酱汁,筋道的面皮,滑溜溜的土豆丝,再加上酱汁的香辣,是传统的美味。素的平凡,素的真实,素的好柔情。

陕北,一个吃着羊肉,喝着小酒,也不忘来一盆子长煎饼的地方;陕北人民,是粗中有细,柔中有美,刚中有柔的好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阳光2024陕西中考语文话题

全文共 1011 字

+ 加入清单

你是我心中的那缕阳光,伴我在明晃晃的台灯下一夜夜的冥思苦想;你是我心中的那缕阳光,随我在成长的隧道中蜗行摸索;你是我心中那缕阳光;让我在漆黑的小路上不再惧怕,这便是你不相随挂常挂念我的父亲。 You are the ray of sunshine in my heart, accompanied by my thoughts and thoughts on the night lamp at the bright table lamp;Snailing in the tunnel; you are the rays of sun in my heart; you are no longer afraid of me on the dark road. This is that you do n’t think of my father.

父爱如山,无言又沉重。而我却发现,我的父亲对我也时常有母爱的温柔。小时候,每晚给我乐此不疲的讲故事的是他,长大后,每次陪我游历山川的是他,而现在,不常见到我却总是在电话那头嘘寒问暖的是他。父亲不是母亲,他不喜欢追着我问这问那,不喜欢同我聊天。但他给我的爱和母亲是同等重量的,在这方面,从来没有赢家。

父亲是我心中的那缕阳光,是他将文学最初的美好给予了我。我是在父亲谢秀的文字下爱上了这奇妙博深的语言,我是从父亲的口中探得了这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神话。我要感谢父亲给予我最初的知识,使它们带领着我一直快乐的在成长的道路上飞驰,是它们让我的精神食粮一直不会空虚。

父亲是我心里的那缕阳光,教会了我勇敢坚强当我受到委屈和苦楚是他教会我不应在别人面前哭泣,因为哭是懦弱者无能的表现。以后的日子里,每当我受到挫折,我总会想起你坚定的眼神和那些顽强不屈的故事。是你,带我走出了胆怯与恐惧,让我懂得在世间万物面前高傲的抬头挺胸。

而父亲也是孤独地,小时候每次逛街,他都会牢牢的抓住我的手,有点痛,我却从不抗拒。因为这是父亲爱我的最好表现。有事回家会看见父亲有些苍老的脸上又添了几条新皱纹。妈妈为了照顾我,很少回家,父亲应该会很孤独吧!而在我面前他却永远像个开朗的孩子,引得我笑,引的在他周围的人都很快乐。

这便是我的父亲,他们有天使美丽的光环,也没有太阳的光芒万丈。但他却将那缕最美好的眼光射进我的心房,滋润着我的成长,我的理想

愿着缕阳光永存心间,愿有一天,我也能化为一缕温暖的阳光,映入他无私的心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