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实用三篇 作文素材合集20篇

三进三帮是党对于基层人民的辅助政策,向美好的生活出发。开学吧小编整理了相关的民情日记范文,欢迎欣赏与借鉴。

浏览

5966

作文

575

民情日记

全文共 22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来到范家咀村六社贫困户马三羊家,主要了解他家近期生产、生活情况,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

一进门,他就拉着我参观他家的新房,他家的住房是今年享受棚户区改造政策补助新建的,马三羊说:“今年多亏了有这样的好政策,让我家住了多年的土坯房换成了现在宽敞明亮的大砖房,总算是了了我的一块心病”。我鼓励他明年多种点当归、黄芪等中药材,效益一定会很好;他说;“我也是这样打算的,我现在干劲足的很。”看到他脸上高兴、满意的表情,我感到很欣慰。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精准扶贫民情日记模板

全文共 916 字

+ 加入清单

2017年2月28日,早春,阳光和煦,春意盎然,老城镇芦苇村六组精准扶贫户陈泽龙家中。

上午十点,市纪委驻村工作组给他家送来了一头母猪和最新的养殖技术。这是工作组为他们父子俩新一年脱贫致富助力的新举措。我特约电视台的记者到村为陈泽龙的儿子陈伟全电视征婚,让勤劳朴实的他通过媒体寻觅好姻缘。

时间回溯到2015年底的一天。当我走进帮扶户陈泽龙家时,78岁的他年老体弱,独自一人在家,没有经济来源,全靠在外打工的儿子陈伟全打工维持生活。我把陈泽龙的家庭情况记入了扶贫手册的首页。

后来陆续几次到村,都只见陈泽龙一个人孤零零的在家,村里已将他列为低保户,加上每年纪委干部逢年过节捐赠帮扶,生活倒也不成问题。只是这样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到底在这场全国上下掀起的精准扶贫战役中如何尽快实现脱贫,我心里还是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变化发生在2016年8月,在外打工的儿子陈伟全回乡了。外出多年,收入微薄,他回家后一无田亩耕种,二无种养技术,该如何在家里发展生产呢?在村第一书记罗大庆的鼓励下,他租赁闲置的猪圈搞起了牲猪养殖。好家伙,四十多头猪仔进圈了。罗书记几乎每隔两个星期就要到他家了解猪的生长情况,问问他有什么实际困难。我到村里参加活动,也总要来他家坐坐、拉拉家常,为他加油鼓劲。陈伟全渐渐树立了脱贫致富的信心。

今年2月底,陈伟全饲养的肥猪出栏了,综合算帐,养殖半年净赚一万四千元。考虑到长远发展,驻村工作组这次又将他纳入了母猪养殖户的名册。一年后,母猪就可产仔,按一年两窝、二十只猪仔计算,他每年光猪仔的收入就可以增加一万多万。母猪进圈,陈伟全心里乐开了花;畜牧专家现场向他讲授了春季疫病防治知识,让他心里更有底了。新的一年,新的希望,“全面掌握牲猪养殖技术,抓好母猪繁养,争取今年出栏50头。”这不是什么豪言壮语,但却代表了他的心声。

多次到村,了解到他想立业成家的想法后,当天我联系了松滋电视台的昔日同事,为陈伟全量身定做了一期电视征婚节目,让媒体为他搭鹊桥觅佳偶。

从政策兜底到产业扶贫,精准二字在陈泽龙一家身上得到最好体现。作为全村12个脱贫户之一,2017年他们一家一定能够走出贫困。

国家惠民政策惠万家,精准扶贫真情暖人间,扶贫路上大家一起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双联双创民情日记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2012年3月8日 星期四 天气:雪

全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会议刚刚结束,在办公室的我有点坐不住了,双联行动方案虽然已经出台,但具体工作从何着手,一定要再入户看看,尽可能多的掌握一些实际情况,才能理出思路。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雪,也好,环境恶劣有些问题才能显露出来,叫上张组长,马上出发。

我们驱车径直来到土门镇永东村北城组的一户人家,几间80年代的土坯房里住着一家四口,户主叫朱光林,两个女儿都在上学,妻子郁海棠身体不好,只能做做家务,照顾照顾孩子,只有朱光林一人是家庭主要劳动力,家庭收入也基本来自10亩地的几千元种植收入,由于供养负担重,常常是入不敷出、捉襟见肘。看着这位比我年长不了几岁,但被生活的担子压得显得有点苍老的一家之主,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离开了朱光林家,我们又来到永东村车院组的一户农家,穿过泥泞的小院,来到了堂屋,大炕上躺着一位年逾花甲、重病在身的老人,老人由儿子王奋仁夫妇照顾,一儿一女两个孩子正在镇上的小学上课,一家五口人住在几间年久失修、已成危房的土坯房里,每年来自10亩地的一点收入,除了家庭正常开支、给母亲看病、供孩子上学外所剩无几,靠享受政府低保勉强维持生计。

又走访了郭林等几户人家,情况基本大同小异,带着纷繁的思绪回到办公室已是下午六点多了,一天的摸底走访,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贫困村、贫困户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省委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大意义,作为一名联村联户的干部,我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作为全市地税系统“双联富民”领导小组的组长,我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我相信,通过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找到出路、想出对策,早日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最终奔向美好的小康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驻村扶贫组民情日记

全文共 1409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5月18日,村里安排我、镇干部姚元梅、村官林选钟下乡入户,开展走访调查。他们比较熟悉各家各户的情况所以我们很快完成了入户调查工作。当准备返回村委会时,村副支书陈元毅负责、挂片的田坝社3点钟要进行“回头看”民主评议贫困户,提出让我留下一起完成田坝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

田坝社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民主评议工作由村干部陈元毅、镇干部蒋必春负责。3点钟刚过,人已到齐,首先由村副支书陈元毅介绍会议召开的动因、主题、贫困户标准及范围,并引荐、邀请我发言、讲话。作为从省上下来的同志,亲自参加村社会议,群众相当期待。当我站起自我介绍、讲话时,大家都聚神凝听。我也放慢语速、吐清字眼,尽量避免因普通话造成部分老年人听不懂的问题。我介绍自己会全力以赴做好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工作,想方设法解决村里的发展困难。但是,前提是认定真正困难的家庭,扶真贫,真扶贫。所以,这次一定要评议出真正贫困、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希望每位乡亲要客观、公正、出于公心、发自良心地提出自己心目中真正的贫困家庭。我讲完后,陈副支书接过话题,进一步强调希望大家认真对待,客观评议,并请蒋必春宣读贫困户候选名单,请大家评议。

第一个参加评议的是一位老党员。他不评议自己,而是评他的一个神经有问题、受过车撞、腿有残疾、媳妇跑掉、留下2个孙子的大儿子。在贫困程度上,他认为其子的家庭在整个石灰村也是数一数二的。还有有一户人本身有病,难以治愈,家庭困难,还没有纳入建档立卡户。因申请低保名额,与村干部有过争执。另外也还有一户新申请。我提醒主持人不妨都纳入,由群众来决定,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自有公断。

我和镇干部蒋老师及时编写贫困家庭候选代号,将制作好的选票发给现场群众,同时提醒群众因为名额问题,在12户中只能选中9户,可以少选,但多选属于废票。有几个家庭户主选择弃权,有几户代表表示不会识字、不会写字,有几户认为选谁都可以,自己无意见。结果,最后清点票数,可能不想得罪人,仍然有多张全选票,从而成了废票。

作为反映民意的投票环节,其中的公开唱票、公开计票就成为了关键的核心节点。现场公开唱票、现场计票、现场公布结果,随即展开。将废票剔出,最后原9户候选对象中当选8家,新纳入候选对象的3家有1家当选,随之,张榜公示。

投票前,原先的9户候选贫困对象就坚定地表示,如果此次投票就是落选,也保证承认结果。结果揭晓后,原先喊叫得很凶、争着加入候选贫困户对象的2家没有了意见和声音。评议后,参会家庭认为,此种办法好,是真正的民主,能够真实地发映民意,符合实际。既选出了真正的贫困家庭,又化解了冲突和不满,还不会制造矛盾,避免了得罪乡里乡亲。

如果需要总结此次民主评议活动的话,可以得出,一要勇敢地采用无记名投票的办法,自荐、他荐、荐人、上级推荐,拿出候选对象。只要统一了标准、范围和条件,明确了界线,就会推出合适的候选对象。因为,群众心中有杆称。二要会议领导人员当机立断,及时纠偏,保证主题,同时,主持人员打铁还需自身硬,做到客观公正、公道正派,就会有威信,就能服从。三要全程公开透明,现场公开唱票、计票、公布结果,真正赢得在场群众的认可和信服。共产党人不怕民主,并且从一开始就高举民主的旗帜。只要我们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树立群众工作路线,在法治的原则和框架下,民主就能充分反映民意,就能符合实际情况,就会是好东西。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切为了百姓,我们就能好事办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大学生村官民情日记

全文共 1254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进一步加快阳郭镇“美丽乡村”建设步伐,转变干部思想,对照先进找差距、寻求突破快发展。3月15日,我和部分机关干部、村干部随同杨镇长一同来到宝鸡市眉县横渠镇豆家堡村参观学习“美丽乡村”建设。

当我们的车子缓缓驶进横渠镇,周围整洁的村道、整齐的绿化已牢牢吸引了我们的目光,我不禁感叹到:怎么会有环境如此整洁、干净的乡村?当我回过神时,我们已经来到了我们今天参观的目的地—横渠镇豆家堡村。豆家堡村位于宝鸡市眉县横渠镇,下辖8个村民小组,2000余人,当地群众以种植猕猴桃为主导产业。近年来豆家堡村在村党支部书记齐书记的带领下,举全村之力将豆家堡村打造为省级“美丽乡村”。我们一行人在豆家堡村环视了一圈,没有发现一处乱放的“三堆”杂物。经介绍群众都自觉的将“三堆”物资集中起来放到村子的空院子里或者整齐安放在自家的田地里。群众的高素质、高意识着实让我们竖起了大拇指。我们还参观了两户群众家的厕所,由于当地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强,他们统一将厕所修建在院子后侧,一方面保障了村道的环境整洁;另一方面也利于门前的绿化。

这次参观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和一行的村干部通过亲眼看、亲耳听和亲身体会认识到了我们镇与横渠镇在建设“美丽乡村”方面存在的差距,为我们镇今后建设“美丽乡村”有了新的启发和新的认识。对此,我个人有以下几点感触:

首先要提高认识,发动群众。“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虽然我们与先进的村子有差距,但不能放任自流,要下大决心、寻找好的出路。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向群众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只有将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才会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

其次要大力发展经济,优化主导产业。豆家堡村村民以种植猕猴桃为主导产业,当地群众的年收入远远高于我镇群众的年收入,所以我镇必须因地制宜、勇于创新,改变传统的经济模式,发展特色经济,如近年来的核桃栽植就是不错的选择,也可以利用山区的独特地形发展一些高效益的特色产业,如:栽植猕猴桃、白皮松等。只有群众的经济收入提高了,才会有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来改变居住环境。

再次要创新实干,突破发展瓶颈,寻找新的出路。“美丽乡村”建设是我镇今后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要走出一条“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路子,认真总结所学习到的先进经验,因地制宜运用到我镇的“美丽乡村”建设中,不怕困难,鼓励各村主要干部要勇于担当,在大形势面前要敢作敢当,要尽全力带动本村群众投身到村子的环境卫生整治中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将垃圾合理归类,将村道清洁落实到专人,将“三堆”杂物及时清理。只要踏实肯干,就一定能干出特色、干出成绩。同时可以借鉴豆家堡村的经验为每家每户制定卫生合约,合约上明确制定出乱扔、乱放的处罚制度。让群众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学习,确保村子的环境卫生有大的改善。

我相信只要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恒心,提高认识,拓宽思路,真抓实干,勇于创新,调动起全镇群众的积极性,从现在开始行动,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我们阳郭镇的“美丽乡村”建设肯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村干精准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肖院长带领法院29名法官干警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走访活动,他多次与69岁老人邹友珍面对面交谈,了解到邹友珍老人患有慢性疾病,而且其子祝某某有轻度精神病且残疾,家里生活来源主要来自低保金、养老保险金等各类补助,住房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肖中兴当即表示:目前第一要务就是确保邹友珍家住房安全有保障,不管从法院还是个人的角度都要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您好,这是我的电话号码,有什么想法和困难随时给我电话。”临行前,大家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了帮扶对象,方便帮扶对象沟通、联系。此次的活动,给予人强烈的触动,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想,自己应该还可以做些什么了?!

很幸运,我成为这次 “三合一”工作队队员。那一刻,我紧握自己的手:一定要“专下来,沉下去”!唯有专注,唯有真情,才能把事情做好。在随后的日子里,我与工作组组长武振林汇同安桥村干部一起走村进户,详细了解和掌握结对帮扶对象的家庭情况、生产生活条件、身体健康状况等,并建立扶贫帮困明细台账,制订帮扶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扶贫工作。

4月,春暖花开的季节。也是县法院“走亲访贫”活动月,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帮助更多村民改善一定的生活条件,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

忙碌、充实,但幸福快乐着,这便是我在安桥村最真实的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二年级记录寒假假日的日记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里发生过许多趣事,这些趣事犹如一朵朵花一样,每一朵都那么鲜艳美丽。但有一朵花却显得格外美丽,就像是一朵玫瑰花,但要得到他,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记得在去年寒假,我们里的几个小伙伴经常三五成群的去买些爆竹,然后爬上城墙去放。

而有一天,天气格外明朗,而在这种天气,出去玩当然是不过的呢。于是我把原班人马(项以豪、小洋洋、牛牛、龙龙)喊出来去城墙上放爆竹,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好!”

我们几个买了几盒威力强大的爆竹,就直奔城墙。

到了城墙,牛牛提议说:“我们平常都是走楼梯上,今天我们就走土路上去吧。应为其他人都上了7年级。当然不怕,而我这个学生还是有点害怕的,正在我考虑时,其他人都已经捷足先登爬了上去。虽然我害怕不敢上去,但我也是堂堂男子汉,总不能在伙伴面前丢脸,于是我鼓足勇气开始向上攀登。刚开始,很是很顺利。可开上去时,我有些着急,想一口气冲上去的时候,脚一下踩空了,幸好我抓住了一块石头,可这块石头也开始动摇了,这时我不顾勇气大喊一声”救命啊”。已经上去的牛牛听到了我的救喊声,就把手伸给了我,其他的伙伴也向我伸出援助之手,之后大家同心协力把我拉了上去。

这时我的脸色苍白,过了半天才反应过来,小洋洋说:“哎爬不上来就不要逞强,我们又不会笑你。”我不好意思的笑了……

我想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有趣的事,那就告诉我吧,让我和你一起分享快乐。并且我还要提醒大家不要再做温室里的花朵,让我们偶尔也享受一下大自然给我们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民情日记:为人民服务

全文共 1474 字

+ 加入清单

小事连民心

群众利益无小事,通过在姚山村的走访,我越发感觉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18日下午,在姚山村走访途中,我发现在姚山村陈圩组龙王街路南一棵树上,挂着四块电表,位置较低,小孩很容易摸到,是个安全隐患。据村干部和群众反映,由于群众房屋拆迁,原先挂在墙上的一些电表无处可挂,只好挂在树上,虽多次与供电部门联系,但都没有结果。对此,村干部和附近群众十分担心,遇到阴雨天,就更为担忧。听后,我当场安排工作人员给县供电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打了电话,要求他们派人到现场察看,迅速进行整改。县乡供电部门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并着手施工。在姚山小学校园内,有一个50米长、20米宽、2米深的水塘,塘内有不少水,虽然周围用尼龙网围着,但对学生来说,还是个安全隐患。学校教师和群众反映,曾经有名小学生掉进水塘,由于施救及时,没有发生严重后果,但水塘未平,始终是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一个心病。填平这个水塘需要一万多元,村及学校经费很紧张,没有多余经费用在填平水塘上。听后,我安排身旁的镇党委书记,要求镇政府出资填平水塘,镇党委书记当即表态三天内完成任务。

这两件事,对于有些干部和部门来看,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其解决的却是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困难,涉及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若是对“民有所呼”心不在焉,就会把小问题拖成大问题。只要我们各级干部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切实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干部的大事,做到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就会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汇聚加速宿州崛起的强大力量。

群众心里有杆秤

按照走访计划,18日下午,我在村干部的陪同下,分别走访慰问了困难户和五保户。

走访慰问的第一户是特困户王新章,今年73岁,老伴已去世,目前全家五口人,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外出打工,一人独自生活,患脑血栓病近四年,腿部有残疾,行动不便,个人有3.9亩地,由女儿帮着种,包括土地收入和残疾人、低保户享受的保障金,全年收入2000元左右。在全面了解老人的基本情况后,我拉着老人的手,问还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时,老人连声说:“没有没有,政府很关心我们,不能再给政府添麻烦了。”当我给老人送上慰问金时,老人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长满老茧的双手紧握我的手不放松。离别时,跛着脚执意将我送到门口。

来到五保老人温传祥家时,老人正在准备吃晚饭。通过交谈,得知老人今年74岁,1970年4月从蚌埠下放到姚山村,现有5亩地,包给别人种,自己平时主要以捡破烂为主,全年收入2400元左右。当我问到老人过得好不好时,他十分激动地说:“比过去幸福多了,逢年过节,上级政府都来看俺,给俺送被送粮送钱,共产党的政策太好了,如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俺今天”。站在一旁的我感觉得出,老人的话发自内心,让我很受感动。临别时,我给老人送上慰问金,老人连声说谢谢,并目送我们很远。

近年来,虽然农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依然还有部分群众因孤、病、残原因导致生活困难,说明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群众理解。然而通过与群众的座谈交流,特别是通过与王新章、温传祥两位老人的交谈,我感到他们对党和政府的衷心拥护,感谢现在党的好政策,大多数人是通情达理的、是很容易知足的,只是因为客观原因导致他们暂时的生活困难,不愿党和政府。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心中有百姓,百姓有杆秤,只要我们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也会装着我们。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我们一定要坚决执行上级党委决策,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带到基层,送进百姓家中,让广大群众明白党的政策,感受党的温暖,特别要实实在在地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早日走出困境,过上幸福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春节慰问走访日记

全文共 1202 字

+ 加入清单

古尔邦节的前夕,我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带着民政上发放的节日慰问金,去村里低保户和贫困户家里走访慰问。在机关工作时,我们也会在节日开展慰问活动,但总是感觉有些生疏,像去坐客。但是到了达达木图乡布拉克村里担起“访惠聚”工作任务后,服务的意识更强了,对村里的弱势群体感觉更象是自己的亲戚朋友了,对他们的困难,从心里关心和帮助。

雨后,天格外蓝,虽然走访的村民房子有些低矮和破旧,但小院打扫的都非常干净,种着葡萄和花草,和睛朗的天气一样格外地舒适。我们顺着巷道走进买买提家的院子,院内很安静,村主任喊了一声“买买提哥”。从屋内走出一位头戴花帽,行动迟缓的老人,主任迎了上去,用少数民族常有的方式握了手,互相问了好,我们也依次和他打了招呼,又互相谦让地坐在院内的土炕了,我们问候他身体可好、家里亲人可好之后,讲明了来意,把慰问金交到了他的手上,他激动地说了好几次“谢谢”。

随后,我们来到一个漂亮铁门前,村主任敲了门,却很久也没见人出来,于是主任推门进去,从屋内扶了一位老人出来,他是眼睛和手都残疾的吐尔逊大哥。快过年了,他穿了一身新衣服,看上去精神很好。由于在肉孜节前夕,他院子的大门坏了,找到了村委会,于是工作组帮他买了新的大门,所以他很开心,也很激动,拉着村书记和我的手说着感谢的话。我心里油然升起一股暖流,对于工作组的帮助,他没有忘记,从心里感恩党和政府,我认为这便是我们工作组最大的职责和幸福。

在另一个巷道,我们要去看望热依沙汗老人,他们老两口都去邻居家窜门去了,他的儿子让我们稍等一会,并很快就扶着老人回来了,热依沙汗老人今年76岁,走路也不利索了,但见了我们,非常热情,热依沙汗老人的丈夫今年82岁了,能自己走路,还和村主任开着玩笑,拒绝被搀扶,挨着老伴坐下,我们把慰问金交到了热依沙汗老人的手中,并讲明了来意,两位老人这时已经是泪流满面,对我们说:“过节的时候,村里都会来,感谢党,感谢政府,还是共产党好!”我们也不停地安慰两位老人,并祝福他们身体健康。

我们带着被感染的心情来到了另一个巷道,吐尔逊那依老人正坐在大门口的凳子上,看到我们,就拉着村书记的手,说着道谢的话。原来,一年前,她身体得了病,家里生活困难,希望能享受低保,村书记帮着渡过了眼前的困难,现在低保也申请下来了,所以每次见到村书记,都会很感谢她。老人年龄不太大,脸色红润,但走路困难,我们扶着她坐在屋子的台阶上,阳光正好照在她的脸上,晶莹的泪水挂在她的脸上。我们也围坐在台阶上和她交流,她依然很激动,苍老的手抓住我们,仿佛我们就是她最坚实的依靠。她充满了信任的眼神让我感动,也让我更加难忘记。我们的工作意义在哪儿,不就在她的眼睛里,心坎上吗!

这些可亲可敬的老人们,他们和村子一起走过了许多的岁月,他们见证着村子的变化,他们感恩党,感恩政府,对我们充满了感激。我们为他们服务,他们又回馈给我们丰富的情感和认可,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扶贫工作民情日记

全文共 894 字

+ 加入清单

驻村工作已经五个多月了,作为一名扶贫驻村工作队员,精准扶贫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如何贯彻落实好贫困村的脱贫目标任务和目标责任,如期摘帽?在村级基层工作中既要宣传贯彻好国家的扶贫方针、政策和惠民政策,又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怎样做好群众工作呢?通过在基层驻村5个月对扶贫工作的学习、认识和思考,我认为,在精准扶贫攻坚中要成为一名好干部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必须在基层坚持学习。用理论学习武装自己的头脑,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认知。

二是一切学习都来源于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向群众学习并指导好群众工作,让我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理解了“府下身、静下心、向基层干部学习和向群众学习”的真正含义。在基层,只有带着感情,谦虚谨慎的去学习,才能指导好农村工作,包括干群关系、工作方法和实际效果,基层干部和群众是我最好的老师。

三是基层群众工作,要落地气。要经常去与群众拉家常,做群众的知心人,让群众放心;要有亲民爱民为民之心;要想群众所想,盼群众所盼;需要加大对广大群众的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和正确引导;带领群众,特别是党员干部带头,解决大家所关心的实际困难。

四是基层干部要认真履职,做一名好干部。(1)以较强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履好职用好权,要有仁者之心,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办事公道正派;(2)做到行为正,办事公,处事明;(3)抓感恩教育,引导好群众,做到对经济发展和设施建设的了解和支持;(4)结合“两学一做”教育活动,讲正气、树新风,做合格党员,教育和带领群众,促进经济发展;(5)严格依法办事,公道正派,清正廉洁;(6)要讲团结,讲奉献,发挥好领导班子成员作用;(7)想办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文化建设。

五是工作要有思路,大胆发展,要有敢于创新的思路和担当风险意识。查找至今尚未脱贫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带领群众找致富办法,引领群众脱贫奔小康。

这是我扶贫驻村5个月来对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的一点粗浅认识和体会,村级群众工作是我的弱项,我会加强学习,借鉴经验,协助扁里村“两委”贯彻落实好脱贫攻坚的各项措施,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扁里村的脱贫摘帽指日可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双联行动民情日记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天气已经很冷了,外出必须要加上棉衣。想起王伟一家的情况,我决定去探望一下。 我买了冬季御寒的棉被,打电话联系她,她还是很怕麻烦我,一个劲的表示感谢。

到她家后,一家人对我十分热情,满怀感激的接受了我给她们的棉被,她女儿还没有去上课,很快就给我泡好了茶。我一边闲聊一边了解她们家的情况,她告诉我,经过上次医院的检查和治疗,她爱人闫全胜的病情有所缓解,她再次向我表示谢意。我为她们一家感到高兴。

她的女儿也与我聊了一会,她告诉我她现在一边学习美术一边学习文化课程,时间有些紧张,但她觉得还是能坚持的,她希望可以通过这个加些分,争取考个好成绩。我鼓励她要坚持下去,又给她讲了一些我以前学习的经历,希望可以帮到她。

听到这些,我感觉很欣慰,虽然我的帮助对她而言远远不够,但对她一家还是有所帮助的。同时我也更加体会到像她们这样的家庭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对我的工作也是一种肯定和鼓励。希望能有更好的政策可以帮到她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村干精准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1140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林溪镇的村村寨寨时刻活跃着一支支“精准扶贫”入户调查工作队,他们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平日还是周末,都走村窜户,深入群众家中详细询问其生产、生活情况,并认真评估登记。自林溪镇启动“精准扶贫”工作以来,镇党委、政府紧扣“精准”二字开展工作,全镇精准识别工作稳步推进。

调查技巧“精准”培训。自“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林溪镇第一时间成立以镇三家班子主要领导挂帅的,以各贫困第一书记、挂点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全镇“精准扶贫”工作。10月20日,林溪镇组织全体乡干,各村党支书、主任,区、市、县第一书记以及县、乡镇精准扶贫工作人员,召开“精准扶贫”攻坚工作动员培训会。重点强调要严格按照“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工作方法,公正、公开、透明的开展精准识别工作,做到入户真,调查真,数据真。会上还就精准识别的内容、方法、步骤和技巧进行了详细培训,为下一步精准识别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工作保障“精准”投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使精准识别顺利开展,林溪镇精准投入从吃、住、用、行等方面为精准识别工作提供保障。此次,派到林溪镇开展精准识别工作的区、市、县工作队员来自19个后盾单位,共计37人。为扫除他们驻村工作的后顾之忧,林溪镇除动员各村帮助工作队员安排宿舍的同时,为他们购置了床垫20张,被子40床,被套40套,资料袋、遮阳帽、手电筒等用具也一应配齐。针对部分偏远村屯开展工作难度大的特点,林溪镇加强调度,统筹安排全镇公务用车全部服务精准识别工作。截止目前林溪镇共投入4万元为精准识别工作开展保驾护航。

宣传发动“精准”到位。在“精准扶贫”宣传方面,林溪镇充分利用“百姓宣讲”这一平台,组织本乡镇侗款师按照“精准扶贫”工作的目的意义、工作要求、方法步骤等内容编成侗款,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容易接受的形式进村入屯进行宣传。10月20日,在林溪镇冠洞村冠大屯举行的“百姓宣讲”专题报告会上,侗族款师吴怀新以侗款《精准扶贫,共同致富奔小康》进行宣传,受到群众欢迎。同时,各工作组抓住重阳节各村活动多、群众集中的有利时机,将精准扶贫宣传动员会开到行政村,开到活动现场,开到群众当中,把“精准扶贫”宣传到群众心中。截至目前,林溪镇共计悬挂“精准扶贫”工作宣传横幅28条,发放宣传资料7500份,为入户开展精准识别调查营造深厚的社会氛围。

入户调查“精准”推进。为提高精准识别工作效率,林溪镇各个工作小组除了对贫困户分布情况进行划分外,还对识别对象的在家情况和作息时间进行分门别类,为加快工作进度,各个工作组均启用“白+黑”、“5+2”工作模式,不辞辛劳,不计得失,进村入户开展调查评估,稳步推进全镇精准识别工作。截至27日,林溪镇共完成入户调查评估2503户,10413人,占总任务数的6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村干部驻村工作民情日记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20xx年9月3日 星期一 天气晴

人物:胡集镇党委驻邱楼村包村干部李婷婷

上午,我到村里帮扶对象邱志柱大爷家中去看看,邱志柱大爷今年近80岁高龄了,只有一个女儿,远嫁他乡,由于生活窘迫,没有能力赡养老人,所以,邱大爷被列为了帮扶对象。推开虚掩的门,一个佝偻的背影出现在面前,邱大爷正在院落里剥蒜种,我急忙上前帮忙,并和邱大爷唠起了家常,在接触邱大爷过程中,感到邱大爷心态很好,对苦难的生活有着顽强的承受力,对党和政府的关怀照顾也很感激。听着老人的述说,我从心底里替他高兴,看来老人家生活的信心是越来越足了,这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临近中午,我正帮老人做午饭,敲门声响起了,原来是村里的“好媳妇”孙冬姣来帮老人做午饭了,“好媳妇”帮“困难老人”是村里结对帮扶创举之一。我和“好媳妇”一起帮邱大爷做午饭,然后围在小饭桌上一起吃饭,从邱大爷幸福的笑脸中,我感到了真情帮扶真的能给人带来满足。

吃过午饭后,我便与老人告辞。邱大爷把我送出了很远。离开了邱大爷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心情很愉悦,真心为邱大爷现在的生活态度高兴,希望他能一直这样开心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社区民情日记

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住社区工作已有三个多月了,回想这段时间的工作和生活,感觉还像发生在昨天,还在眼前。2016年2月底我来到塔什科瑞克乡新路街社区,社区工作人员有22名,少数民族干部100%。社区虽然办公阵地小,没有警务室,在这样最基层的社区工作,就要求我们工作组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社区干部一起把群众的事办好,办实,为辖区的平安和谐,团结进步尽自己最大的力量。

新路街社区住村工作组是由市卫计委的4名干部和市教育局的3名干部组成,其中5位汉族同事,2位维族同事,初来乍到,大家互相不认识,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接触和了解,大家逐步地熟悉起来,从非常的客气到互开玩笑到坦诚相待,大家的感情升温的很快。工作也由刚开始的一头雾水到渐渐熟悉到提出办法和措施,工作的认知度提高的也很快,这几个月里7名干部互相包容互相理解,团结融洽。

在工作组当中,我是联络员和信息员,主要任务是上报各类材料、工作情况、撰写信息,在办公室呆的时间较多,不像其他队员经常入户,摸排,但流动人口大清查,走访慰问贫困户、重点人员,我是一定会去的,在入户走访时有些组员负责与居民交谈了解民情,有些组员负责记录谈话情况,有些组员负责语言翻译,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工作组通过走访详细了解了社区的情况,为我们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这里,值得让我学习的是,工作组在配合社区开展工作,发挥每个成员的长处优势,大家互相团结方面做的滴水不漏,让我从中得到学习和感悟,从他们身上我也不断的反省、改进和提升自己。

离访惠聚工作结束还有8个多月的时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认为还是要从点点滴滴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大事上积极锻炼自己,加强自身素质,通过不断的学习,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忠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虚心向社区干部学习,向工作组成员学习,加强团队合作精神,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社区服务,更好的辖区居民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党员联系群众民情日记

全文共 870 字

+ 加入清单

从2003年3月起,我市深入开展以“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连百家心;办百家事,致百家富”为主题的“民情日记”活动,大力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实践证明,“民情日记”活动拉紧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载体。

一、提高了为民服务水平

“民情日记”活动的开展,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在帮助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过程中,锻炼提高了领导发展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调解处理农村各种矛盾纠纷的过程中,锻炼提高了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在了解民情、记录民情的过程中,锻炼提高了分析判断能力和写作能力。“民情日记”活动,不仅增强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还提高了服务群众的本领,增强了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二、改进了干部工作作风

“民情日记”来自于群众,根植于群众。要写好“民情日记”,党员干部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能凭空想象,也不允许走马观花。“民情日记”活动实工实做,不流于形式,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良好作风的形成。

三、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为了写好“民情日记”,基层党员干部深入农村、深入农民群众,把农民群众在发展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记录下来,并帮助农民群众想法子、找路子,提供资金、信息和技术服务,不断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民情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因而“民情日记”的触角,不仅要触及经济领域,而且要触及农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民情日记”活动,广泛收集农村社会各个层面反映的情况,为党委政府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存在的问题提供决策依据,使“民情日记”真正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

四、推动了和谐农村建设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在开展“民情日记”活动中,深入农村了解情况,认真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建立起一套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化解矛盾的快速反应机制,调处解决了大量的矛盾纠纷。通过开展“民情日记”活动,充分调动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民情日记:探望困难户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大店子村5组的徐福生属于五保户,家里就一个人,由于贫穷,前几年还住着茅草屋。今年,村委会为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帮助他家修了新房。对法院“三万”活动工作组专程前来入户调查、看望,徐福生表达了最质朴的感激。临行,我拉着他的手嘱咐他好好生活,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我代表法院送上了慰问金,徐福生感动得热泪盈眶。

同组的曾庆祝是搬迁户,家里3口人,仅有的承包地支持了国家的铁路建设。由于男主人常年生病,再加上小孩正在念初中,家里一贫如洗,村委会今年同样帮他家建起了新房。我们看望了生病中的曾庆祝,鼓励他战胜病魔,同时送上了慰问金。曾庆祝感谢法院对他的关爱,对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衷心拥护,对法院“三万”活动工作组扎实、务实、踏实的工作作风表示钦佩。

今天的走访让我感慨良多、受益匪浅。农村工作和法院工作虽然不一样,但在本质上也一样。不一样的是经济地域条件和生活工作环境,一样的都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我真心地希望,我院“三万”活动工作组的同志们继续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把本次“三万”活动真正落实好、完成好,建成一座干部和人民群众们的连心桥。我默默地祝福,让幸福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壮大、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干部帮扶民情日记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中午从兰州汇报旱情情况回来,下午去了大河乡光华村位于榆木山的牧业点,一年一度畜牧业生产的最关键时期---接羔育幼已全面展开,我去的这一户牧民家的新生羔羊因病死了好几只了,乡农牧业技术服务站的技术人员和村干部已闻信去了,并提取了病死羔羊的病料送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实验室化验,正在等待结果。本来我要带一个兽医去的,但无奈的是机关的兽医全部去各乡,村突击打小反刍兽疫疫苗去了,我只能只身前往。接羔育幼才刚刚开始,由于持续的干旱,今年流产也较往年明显增加,这是草原畜牧业的本质决定的,虽然这些年大力发展舍饲半舍饲养殖情况有所好转,但是离彻底改变尚需一段时日。

了解了这一户的情况,反复交代了要注意的事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返回到县城已是华灯初上的时节了,牧区居住分散,要做好农牧村工作实在不易。回来后分别安排了应对的措施,一是安排休病在家的一名高级兽医师和实验室一名女同志,明天再去这一家进一步确诊病因,以便对症下药;二是要求包村技术人员近期督促牧民做好消毒等防控工作,三是要求技术人员继续查阅资料交流诊断,尽快控制疫病,减少群众损失。明天要去明花,祁丰,大河三个乡查看小反刍兽疫防控情况,工作的特殊性和最近牧业生产的形势,需要我们到一线去了解情况,帮助开展工作,再说了,我们一线的100多名干部还在加班加点的忙碌在千家万户呢。下去,到一线,到一线的同志们中间去,到牧业点去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

干部职工的表现令我感动,默默的我对你们说一声---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走访日记

全文共 1251 字

+ 加入清单

上午7点50分,我和四井村的村主任吴文泉来到了老党员付正凤的家。这是一个有着多年村干部经历的优秀老党员,和老伴都70多岁了,长子已成家,住漳河镇同乐村,是同乐村副主任。两位老人住的是土坏房,但收拾整洁。两位老人家特别精神,眼睛不花,耳朵也不聋。我们针对家庭生产、生活,以及四井村的发展和老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付正凤老人和老伴姜传云种有10.9亩地,和小儿子是一个户口。小儿子在荆门一建筑工地做瓦工。家里的农活主要由二老担当,种田的难度较大,关键是二老年事已高,不能使用农机,以耕牛进行原始的方式种植。不过去年收成还不错,收水稻一万四千斤,纯收入一万元。加上付正凤本人享受老干部津贴,生活上钱是不成问题。

我们询问老人有什么困难需要党和政府帮忙解决,老人很激动:“这么些年我一直享受干部津贴,农村政策也好,我们能够自食其力,不能再给政府添麻烦,我只希望自己能够多活几年。”不过老人也提到了一点希望:近年经常听说要搞新农村建设,就住房来说,急需要改建了,但又怕建了以后要搞新农村,还得再修房子。希望四井村的新农村建设能早点有个方案,好按统一规划修建。说到村里的建设,付正凤老人就村里的农田水利建设提出了建议,建议村里要修好主渠,农户修好田头支渠,还建议村里动员村民自己出钱出力,搞好堰塘清淤,好在雨季的时候多蓄点水。话茬儿一打开,建议就多了,或许有的建议不够科学、不够前瞻,有实施难度,但我们由此而体会到的是一位老党员、老干部火热的激情。

在我们即将告别时,老人还拉着说出了心中的两个不理解:一是农村低保户问题。为什么同样是困难户,有的家里保了一个人,有的保了两个人,有的还没评上?村主任就这个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因为受到上级分配指标的限制,村里的困难户还不能做到应保尽保。低保户评定是经个人申请,村民代表共同评定的。受指标限制,特别困难的评两个人,相对好一点的评一个人,因特殊情况新增的(如因病等),还没有评上,我们将在下次指标中考虑。村主任还就评低保户一事承诺,以后评定将增加部分党员代表,进一步增加低保户评定的公开程度。老人的第二个不理解是:村民李生权(65岁)的儿子,因刑事犯罪被判无期徒行,媳妇离家出走,不知去向。李生权自带孙女生活,目前其孙女就读漳河中学七年级,生活困难。前期我们工作组走访时了解了这个情况,到漳河中学就学生的教育问题与老师进行了交流,并与学校协商免去该生的生活费用。老人说她不能理解,村里的好多村民都不能理解,为什么犯罪分子的子女还要给这么多照顾?就此事我和老人进行了交流,让老人明白了:李生权的孙女是无辜的,而且她要承受比同龄人更多的心理压力,更需要社会的关心和爱护。“两个不理解”让我感到:付正凤是一位热心的老党员,是一位退职不退责的好干部。虽然第二个不理解,没什么道理,但从中我们能感受到村民的淳朴,也说明普法有待更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的复杂,也许就是与村民的淳朴相伴生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时多与村民沟通,给村民一份清醒的认识,有了理解,就有了和谐,就有了新农村的新气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村干部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

全文共 1731 字

+ 加入清单

2月29日晴

西部农村的天是不是亮得更早,因为我们的农民比别的地方更艰苦。晨8时,大家都陆续起床了。今天的任务是到麻洞村、哈什村走访民情。我们先去麻洞村,该村是松多藏族自治乡八个行政村之一,全村221户,897人,以土族为主。

从松多乡政府所在十八洞沟村至麻洞村仅有十余公里路程,我们却走了大半个小时。这里早先只通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这两年虽通了砂石路,依然是颠簸不平,群众出行极为不便。更有甚之,途中两座村里前些年用义务工修建起来的拦洪坝被冲毁,由于义务工取消、村中壮劳力全部出去打工、钱物不足,至今未能修复。夏季雨量一大交通就中断了,给群众生产、生活、学生上学带来极大不便,甚至影响到部分村民的居住安全。出发时,乡长说这条路已经立项了,明年就可以油化通车。希望一切顺利,沿途村民能早日走上这条便利交通路。

在这条路的尽头,就是麻洞村。这里是典型的西部山村,民居散落,高高低低,没有多少树,连一块平地都很难找到,甚至有些村民利用山坡挖了窑洞。工作组中有人2004年在这里下乡两个月,8年过去了,他说这里还是早先的模样,没有大的变化。

在一个向阳的大门前,七八个男性村民聚在一起打扑克,我们凑上去跟他们拉家常。闲聊时,问他们怎么不出去打工?大家笑着说,他们还要种地,这里开播一直要等到清明前10天,如果现在走了,家里只剩老人孩子,地就要撂荒。而且到了秋天,他们还得回来收割庄稼,一年到头,打不了几天工。

问及他们还有什么困难时,大家齐声说吃水比较麻烦。早先麻洞村群众吃水要到上游较远的地方马拉牛驮,方式极为原始。后在政府的帮助下村子里打通了水井,但仍然囿于山大沟深等环境因素,未能根本解决吃水问题。这两年松多乡投资二千多万元自上游水源地拉通至各村的自来水管路,于去年底开始供水。但是因源头水量、工程施工、后续管路维护等诸多原因,只通了十余天水就断了。我真心希望互助县和水务部门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协调没途各村用水量,合理利用好村民上缴水费,彻底解决麻洞村吃水用水难题。

中午,村支书安排我们到一户农家吃饭,虽然只有洋芋和土猪肉,可这种香甜的滋味却是城市里吃不到的。村里吃肉不像城市里想买就能买到,这里基本吃的都是年猪。如果家境好一些,年关杀两头猪,可以坚持到8、9月份。家境不好,只杀一头猪,吃肉就只能坚持到6月份。我想是不是大城里的学生都应该到这样的山村看看,让我们的下一代还知道我们国家还有这样贫困的地方,居安思危、认知苦难。

由于麻洞村深处浅脑山山区,部分村民居住偏远,联通、移动信号很弱,常常是山头有信号,进村手机就打不通;屋外有信号,屋里就不能用手机。遇到急事或者危重病人紧急就医,通迅极为不便。甚至影响到村民外出劳务,外面有用工的却联系不上,往往是联系上了用人方,对方已经招满人了。在通讯如此发达的当代,电信、联通、移动、有线这些大公司能否加大对偏远地区的投入,增设基站,开通网路。一个都不能少,让同一片阳光下的人们都共享阳光的温暖。

麻洞村现在只有一年级和一名老师,孩子上完一年级就要到六公里以外的哈什村上小学;小学毕业后还要到七公里以外的松多乡上初中,初中毕业后再去十余公里远的五十乡上高中。以前村民送孩子上学、接孩子回家都用摩托、农用车、拖拉机等交通工具,如果家长外出打工,学生就只能步行回家。农村家长为孩子的教育费尽了周折,这种情况在偏远地区应该是普遍的吧。不知教育部门能否更加合理设置中心学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尽早落实校车接送制度。

一天的走访就要结束了,大家感慨万千。麻洞村以农业为主,域内没有河流,更无森林、草山、矿产等自然资源,纯属靠天吃饭,生存条件极为困苦,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去年大旱,庄稼没有收成,唯一收获的一些洋芋,由于生长时间不足,放到窖里两天都坏了,60%的人口粮不够。村民说:遇上这样的年景,如果不外出打工,连活路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麻洞村几乎是家家户户外出打工,剩下的全是老弱妇孺。去年夏季只有一名50岁以下的男性在村,其余壮劳力全部外出。由于麻洞村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要发展谈何容易,已有30余户村民自发搬迁到海西和新疆。在如此艰辛的生存环境下我想只有加大麻洞村退耕还林、整体搬迁力度,才能彻底改变他们的生存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来到小陈村后,感受最深的就是村民见识少,眼界窄,比较自私。而这也是造成村里风气不好的根源所在。”善于思考的武红卫决心从根源上改变小陈村。

要想让村民信服,就要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让党员“动”起来的武红卫开始了他的第二步行动:大力改变村风村貌。

农村卫生最大的问题就是垃圾管理和污水排放。由于农村没有下水道,在冬季每家每户的生活用水倒在街巷路面上,常年累月造成主要街道路面被冻坏,而且垃圾遍地,大家出行极不方便。武红卫决定分两步改变这种状况:首先是解决村民乱倒生活用水问题。“2015年9月8日,支委、村委干部共同协商打旱井事情,计划每户一井,费用农户出一部分资金,筹集一部分资金。”其次是硬化主要街巷问题。经武红卫多方沟通,2015年9月28日,“上午10点左右,县交通局领导来小陈村调研后决定出资60万元给村里的主街道铺一层柏油。”

武红卫的两项决定得到了全村村民的积极响应。当年10月4日,工程队开进了小陈村,三天后全长1700米的街道硬化工程顺利完工。而在支部书记柴小斌和村委主任柴建国的大力支持下,打旱井工作也在一周后紧锣密鼓地开工。

说起这两件实事,69岁的村医柴马管感慨万千,“我在村里行医50多年了,村里的卫生还是第一次变得这么好。以前街道上到处都是垃圾。现在村里有专人负责打扫卫生,街道每天都是干干净净,面貌大变,连村民的生活习惯也变了,走在路上看到纸片会自动捡起来,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全村精神面貌发生了大变化。”

武红卫为村民办的实事远不止这些。积极筹资为村里修建排水实施,为92岁的老人毛肯笑和尿毒症患者柴晓东申请农村低保,调解村民柴保家和柴立家的农田纠纷……“他能扑下身子实实在在为村民办实事,从他身上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对老百姓的关心。”老党员李启明评价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联村联户民情日记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3月8日 星期四 天气:雪

全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会议刚刚结束,在办公室的我有点坐不住了,双联行动方案虽然已经出台,但具体工作从何着手,一定要再入户看看,尽可能多的掌握一些实际情况,才能理出思路。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雪,也好,环境恶劣有些问题才能显露出来,叫上张组长,马上出发。

我们驱车径直来到土门镇永东村北城组的一户人家,几间80年代的土坯房里住着一家四口,户主叫朱光林,两个女儿都在上学,妻子郁海棠身体不好,只能做做家务,照顾照顾孩子,只有朱光林一人是家庭主要劳动力,家庭收入也基本来自10亩地的几千元种植收入,由于供养负担重,常常是入不敷出、捉襟见肘。看着这位比我年长不了几岁,但被生活的担子压得显得有点苍老的一家之主,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离开了朱光林家,我们又来到永东村车院组的一户农家,穿过泥泞的小院,来到了堂屋,大炕上躺着一位年逾花甲、重病在身的老人,老人由儿子王奋仁夫妇照顾,一儿一女两个孩子正在镇上的小学上课,一家五口人住在几间年久失修、已成危房的土坯房里,每年来自10亩地的一点收入,除了家庭正常开支、给母亲看病、供孩子上学外所剩无几,靠享受政府低保勉强维持生计。

又走访了郭林等几户人家,情况基本大同小异,带着纷繁的思绪回到办公室已是下午六点多了,一天的摸底走访,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贫困村、贫困户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省委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大意义,作为一名联村联户的干部,我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作为全市地税系统“双联富民”领导小组的组长,我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我相信,通过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找到出路、想出对策,早日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最终奔向美好的小康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