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谈论鲁迅作文(实用20篇)

鲁迅笔下的故事,除了犀利的杂文还有优美的散文,而《朝花夕拾》就是其中的一部散文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谈论鲁迅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739

作文

1000

鲁迅先生的情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严肃刚毅,精神抖擞,这或许就是我们所认识的鲁迅吧!但以《朝花夕拾》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他的情。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都是我对于父亲最大的错处。“这是鲁迅先生后来回忆自己在父亲临死前的行为而不禁感叹的,表达了自己对父亲无说的爱,以及对自己的行为无比后悔。

在对一个不是生母却胜似生母的长妈妈的描写中,鲁迅先生虽然表面上写了她十分迷信,但是实际上却表达了对她深深的爱,由她为自己而想尽一切法子去买《山海经》来表达了自己对她的敬意,字里行间都体现了鲁迅先生的情,更有在最后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祝福“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当然,鲁迅先生的情并不仅仅只在自己的亲和自己所热爱的人那,更存在于中国所有的劳苦大众。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情,他才可以一直坚持下去。他以笔为武器,像一把锋利匕首,狠狠地插入敌人的胸中,像一把优秀的手术刀,治疗人民的病处,像一块块砖头,筑成了人民心中的长城。

因为鲁迅先生的情,所以他会不顾身份,跪着为人民服务,他会时时刻刻为进步青年着想,他才会一直有勇气,有决心,在曾经那个污浊的社会屹立起来,成为所有人的一颗“北极星”,永远为人民指引方向。

或许有的人会说,我们也有情,为何就比不上鲁迅先生呢?不!你那只不过是为自己着想,而从未没有为他人考虑,你只知道收获的喜悦,而不明白奉献的快乐!

我们,不!所有人都应有鲁迅先生那样的情,心中只有他人,从来只为他人考虑,我们身边才会出现一个又一个“鲁迅先生”!

我明白了鲁迅先生的情……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参观鲁迅纪念馆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10月5日,我们好奇小队参观了我们到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家乡绍兴,参观了久负盛名的鲁迅纪念馆和鲁迅故居。

走进鲁迅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墙上雕刻鲁迅曾说过的著名话句,我们对鲁迅也肃然起敬:“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再往里走,介绍了鲁迅的生平,和他毕生的作品,我认为,鲁迅一生都在战斗。在这长假期间,各地前来参观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足以见证着人们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仰慕之心,鲁迅作为一种文化形象已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民心中。鲁迅故居位于绍兴,坐落在极富特色的江南水乡之间,鲁迅笔下的乌篷船、乌毡帽、孔乙己、茴香豆等一些绍兴风土人情,在这里尽览无遗。古老的石铺街道两侧,一家家极具特色绍兴“老字号”,缕缕清香,流露着乡村的气息。

我们在鲁迅纪念馆内了解了鲁迅的一生;在古色古香的建筑中穿越时空,与鲁迅握手;在百草园中寻找何首乌和叫天子;在三味书屋寻找鲁迅刻的“早”字。古色古香的老房子,高龄的参天大树,除了街里的商铺变了,其他都没什么变化,在咸亨酒店,“三月六日,孔乙己欠十九钱”也被嵌进了相框。走进三味书屋,课桌上的“早”字格外引人注目: 鲁迅12岁时,往三味书屋跟从寿镜吾先生读书。鲁迅因给父亲买药而迟到被先生批评,后来他在自己的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时刻提醒自己,从此再没有迟到。

其实,我觉得鲁迅是一种民族魂的象征,是他在作品中用一种刚正之气,一心为民着想,有自己的感觉,敢于与整个社会风气做思想斗争,树立了中华民族的榜样。

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悼念鲁迅

全文共 1267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是11月上旬,(这里指2006年11月上旬),11月19日也并非过了很久,但从1936年的10月19日记起,却又显的非常遥远了。时间过的真快啊!70年就如此匆急而去,经不得人们思考和回味些什么,沧桑的历史如同一张白纸,在它上面勾勒着一条条的痕迹,触摸着上面那深浅不一的勾痕,在不经意间两个字响的格外醒目??鲁迅

在10月27日下午,《东方时空》专门为先生做了一次特辑,是先生的儿子周海婴讲述生活中的父亲。若不是这次节目,又会有多少人记的8天前是先生的祭日呢?在以前的脑海中鲁迅这个名字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通过先生儿子的叙述,在我面前又展现了现实生活中先生真实的一面。

先生的一生是冷峻与沉重的,以至于先生的文笔也随性格一般,不似一些作家的闲适、散淡,没有那种诗情画意的味道。先生的文字字里行间都有着一种凝练、冷峭与沉重,压抑的气氛中似乎又品出了许多。有些人却说先生的文字太悲观,但如果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是一些风花雪月的东西,那我们又怎能体会得到当时社会的黑暗?那个时代在我们的脑海里也许只剩下空白了。

先生生前是孤独的,在多少个夜里,昏黄的灯光下有先生写作的身影,先生用手中的一支笔,向整个中国黑暗的社会发出厌恶的《呐喊》,一个人“横眉冷对千夫指”,毅然同腐朽势力作着斗争,将整个中华大地上的人们从愚昧中醒。先生在年轻时曾学国医,想拯救病痛中的人们,但越来越多的庸俗麻木告诉先生,医治人的思想比医治人的体肤更重要。先生弃医从文后,做的也是一个“医生”,医治人们思想的“医生”,他的笔便是“手术刀”,剖析着整个社会,他在剖析外部世界的同时也在剖析着自己的内心世界。清晨,地平线发出漫漫长夜的第一丝微光,是先生用手中的“手术刀”划破了长久以来笼罩在中华大地上的黑暗。

然而先生逝世后却越发显的冷清了,只是在语文课本中偶尔学到先生的一两篇文字,其他的确实也没什么记忆了。事实也就是如此,先生确实是越来越寂寞了。在现在谈起来:“你的偶像是谁?”“周杰伦……”等一大堆所谓“星”的名字涌现出来,而又有谁会提到先生?我看即使有人提出来,也会遭到周围人的嘲笑,而事实上根本没有!真的很难想象又一个70年过去后,会不会有人不知道鲁迅是谁?想到这些心里经不住悲凉起来。在现实生活中的今天,难道先生的思想过时了?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了?中国最危难的时期过去了,难道先生的文字也只能被一笔带过了?难道先生的文章也只能作为一份文化遗产永远的封存在鲁迅纪念馆了?

的确,战火纷飞的年代早已逝去,那个黑暗令人窒息的社会也一去不复反了。在多少年后还会有人重新拿起“投枪”战斗吗?“这样的战士”还会有吗?在几度深思与徘徊之间,我深信先生的一切是不会被时间冲淡的。

只要有先生的文章在,先生的思想就不会被抹灭,只要有先生的书,就会人读,先生的思想和精神也就会持久永恒的传承下去。先生带着一颗不沾染世俗的心走了,可他的精神还在,正如臧克家给先生写的一首诗一样:“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后记:正值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特写此文兼缅怀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鲁迅故里游[300字]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元旦节,我和妈妈去鲁迅故里游玩,节日的故里人山人海。我们排了队,登记了身份证,跟着人流开始参观。先参观了鲁迅祖居,一进进木结构老式二层楼房,里面设有堂屋、书房、琴房、沐浴房、卧室、厨房······所有功能的房间都具备了。听说鲁迅的祖辈是做官的,这就是当时一个大户人家的象征。

祖居的对面是三味书屋,那是有钱人读书的地方,鲁迅小时候就在这里读书。

接着我们游览了鲁迅纪念馆,这是座两层的现代建筑,一进去,就看到了高大的鲁迅铜像,进入里面,陈列着许多鲁迅的照片和绍兴旧貌的照片,还有鲁迅小时候看社戏的场景。二楼陈列着鲁迅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

最后参观了鲁迅故居,房子结构和鲁迅祖居相似,只是房间少了一些。房子后面有一大片地,那就是鲁迅在书上提到的百草园了。低矮的围墙还在,菜地里的蔬菜依旧苍翠碧绿,只是没有了何首乌,也没有了孩提鲁迅捕鸟的情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写给鲁迅的一封信

全文共 1871 字

+ 加入清单

敬爱的鲁迅先生:

这是数十年后的一个学生怀着敬仰之情写给你的。我不知为何想要写信给你,恐怕是因为你让我懂得了一个简单却又深邃的道理吧。

依稀记得小时候,我无意间从杂志上翻到了一页《题辞》,这便是我们的第一次“邂逅”。但这第一次似乎并不太美妙,因为从你瘦削的脸庞上、严峻的神情中,我看不到一点情趣,只有“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剩野草”的沉重与冷酷。

那时,幼小的我无法理解那些晦涩的字词,无法感受到你对祖国的一腔热血,对******腐朽统治的愤恨,对民族命运的呐喊,只觉得你不会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你是一个满腹牢骚的柔弱书生。直至长大一些,才明白我对你的理解偏差如此之大。

但终究,我没有放下这本书,而是日益被它所吸引。“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书中的每一个字都仿佛在纸上跳跃,散发着奇特的清香……每每翻动书页,我便仿佛回到了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黑暗的统治使人民麻木不仁,仿佛天空都蒙上了一层阴暗的铅灰色,压抑、恐慌。

朦胧中,我隐约看到了你忙碌的身影,你坐在狭小的书桌前奋笔疾书,用笔杆当做武器无情抨击敌人的腐朽。同时,我也看到了你弃医从文的决绝,看到了你对封建制度的嘲讽,你对深受其害的芸芸众生的同情和怜悯……

你的每部作品都是如此脍炙人口,这其中蕴藏了太多难以言喻的情感。这深沉的怀念,这激愤的呐喊,这“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愤怒,令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你以笔为剑、以文为矢,揭开了丑恶社会的遮羞面纱,让人性的力量得以彰显。

雄鹰需要有搏击长空的勇气才能自由翱翔天际,人类亦是如此。只有拥有不畏****的勇气、与黑暗势力做斗争的毅力,才能有美好的生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不正是你一生的写照吗?

在以后的道路上,当疲惫偷懒、骄傲松懈时,一想到你,我的身上便凭空又多了一份力量,使我能坚持下去!感谢您,鲁迅先生,让我懂得了这样简单却深邃的道理,也感谢您让我的生命有了永恒的动力。

写给鲁迅的一封信篇二

敬爱的鲁迅先生:

您好!

鲁迅先生,众所周知,您是中国文坛上举足轻重的大文豪,我是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别看我年纪小,却是您忠实的粉丝呢!提笔写这封信,是想和您说说我的心里话。

鲁迅先生,我们虽然生活的年代不同,年纪也相差很多,但是通过读您的书,我对您还是有了解的。

鲁迅先生,您是一位勇敢的人。我知道您早年是学习医术的,希望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解除患者的病痛。但是当您看到我们的祖国被日本人侵略,国人不能够奋起自救的时候,您毅然决然地弃医从文,以笔为枪,写下了一篇篇唤醒国人心灵的文章。

鲁迅先生,读您的《药》,我似乎能够感受到您对于国民的那种无知的深深的痛。当我读到华老栓把沾满革命者夏瑜鲜血的馒头带回家给小栓子吃的时候,我的心里充满了愤恨。我和您一样,我恨他们的无知,我恨他们的愚蠢,我恨国人的不清醒。当小栓子死去时,我的心里又是那么的痛。我痛老栓的愚昧,我痛夏瑜的无畏,我痛,我痛。我想您在创作这篇小说的时候,内心也一定是不平静的。想一想当时的国情,内忧外患,正是您用自己手中的笔与反动势力做着无声却勇敢的抗争。

鲁迅先生,读您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欢欣不已。因为您的百草园里有那么多神奇的东西,我好像穿越时空,和您一起到百草园去探险。夜里我也时常会梦见您说的“美女蛇”呢!还有您说的蟋蟀、油蛉,我真想和您一起玩呢!记得您在三味书屋的课桌上刻下的“早”字。我知道,这“早”字对您有着特殊的意义。那是您的父亲生病了,您一面要去学校读书,一面要帮着母亲料理家务,小小的年纪几乎天天奔走在当铺和药铺之间。一天,您迟到了,老先生严厉地对您说∶“以后要早到!”您没有辩解,而是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旧书桌上刻了个“早”字,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从那以后,您上学再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弛地奋斗了一生。

鲁迅先生,您虽然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是您却是那么的朴实,您关爱身边的劳动人民,您关爱进步学生。有一次您在路上碰到一个受伤的车夫,那个车夫因为在拉车时不慎把玻璃刺进了自己的脚里,正在痛苦地呻吟并盘算着该如何回家。您出于怜悯之心,不求回报地拿了膏药和绷带为这个车夫包扎伤口。

亲爱的鲁迅先生,最后我想对您说,您当年的梦想实现了。我们的国家日益强盛,国际地位与日俱增,近期我们还举行了APEC会议,这是我们国人的骄傲。

鲁迅先生,请您放心,虽然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是我们不会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我们会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

此致敬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游鲁迅故居作文400字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日,我们全家去绍兴游玩,参观了鲁迅故里,看到了好多以前年代的东西。

走近鲁迅故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睹雕刻着鲁迅和江南小镇的墙,前面有几个栩栩如生的铜像。不时有人上去跟他们合影,我也上去照了几个。之后,妈妈去买了票,我们便正式进入了鲁迅故里。

我们先去了鲁迅祖居,一进去便是古色古香的正厅,大大的“德寿堂”悬挂在中央,下面的墙上挂着一幅画和一副对联,下面的方桌和方凳摆的整整齐齐的,听边上的导游阿姨说,这是会客的厅堂。

看完了正厅,我们穿过一条过堂,来到了厨房。妈妈突然指着一个像是风车的东西问我是什么,我盯了半天回答不上。姐姐告诉我那是用来筛选谷粒的,外婆家就有。听了姐姐和妈妈的解释,我知道了厨房好多东西的功能,我还特意在厨房照了张相留做纪念。再往里走,我还看了一些房间,有主人的,有少爷的,还有小姐的。还有绣房、琴房、书房。不同的房间有不同的特色,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出了鲁迅祖居,我们还去了三味书屋和百草园。姐姐说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我在里面还看到了模仿上课情景的铜像,真是有趣。百草园里有颗树龄100年的香樟树,长得好高大,我和爸爸在下面拍了好几张照呢!对了,我还买了把扇子!姐姐笑我扇起来的时候像个混世小公子!这是夸奖吗?

在一家人的欢笑打闹中游玩了鲁迅故居。鲁迅故居真的很有趣,有机会大家也要去看看哦!

[游鲁迅故居作文4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读鲁迅一件小事感想

全文共 803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的《一件小事》是一篇很短的小说,主要情节是:在一个刮着西北风的冬天,“我”坐着人力车出门去。当人力车夫正在大道上奔跑时,车把带倒了一个从道旁横截过来的衣着破烂的老妇人。当时“我”看到老妇人并没有碰伤,而且也没有别人看见,就想叫车夫快些走开。可是车夫却立即放下车子,搀起老妇人,并到巡警分驻所去承担责任。这时,“我”突然觉得车夫那“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来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地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藏着的‘小’来。”

这一篇小说,使我产生了许多联想。我首先想到,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经过无数先烈的流血牺牲,革命终于取得了胜利。像《一件小事》中所描写的在北风呼啸中还得顶风冒寒拉人的车夫和头发花白、衣服破烂的老妇人那样的劳动人民,也早翻身过上幸福的生活。今天,我们仍应该像鲁迅那样,关心人民,热爱人民,和群众打成一片,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如果一事当前,先为自己着想,不顾人民群众的利益,那实在是有愧于革命先辈的英勇斗争和流血牺牲。

从《一件小事》中我还想到自我批评的重要。我们要虚心听取老师、同学们提出的意见,要勇于承认并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如果一个人只满足于自己取得的一点点成绩,听不得别人的批评,也不愿意进行自我批评,固步自封,骄傲自大,那是很危险的。任何人都不是天生的圣者,只有那些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经常进行自我批评的人,才能够进步。先鲁迅这样伟大的人物都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自己,检查自己,我们就更应该这样做了。我们要学习鲁迅严于自我批评的精神,像《小学生守则》所要求的那样,“诚实勇敢,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从小做一个勇于自我批评的人。

鲁迅的名字早就印在我的心中了,但我认真地独立地阅读鲁迅的作品还是第一次。虽然读的是一篇很短很短的《一件小事》,但鲁迅那种热爱人民、严于自我批评的精神,却深深地感动了我,并将永远地铭刻在我的心中,成为鼓舞我前进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鲁迅的一生

全文共 2643 字

+ 加入清单

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

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他1881年9月25日出生,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考取留日官费生,赴日本进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鲁迅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

三味书屋

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乳房》、《华盖集》,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

鲁迅

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坟》、《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着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着《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

求学时期

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作官的道路。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个官僚的“幕友”(俗称“师爷”),倘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鲁迅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借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是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期间,鲁迅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着作,开拓了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着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着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欺凌。

鲁迅先生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

鲁迅先生画像

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他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

青年时期的鲁迅

弃医从文

鲁迅先生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59。3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一场电影中,鲁迅看到众多的“体格强壮,神情麻木”的中国人,在淡然地围观被当作俄国侦探处死的同胞。鲁迅受到极大的打击,这时他已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于是他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

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先生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的思想不但为当时大多数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社会的混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五四运动之后,他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场面非常壮观。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鲁迅中国魂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他是中国的民族魂,是中国文学革命的主将,掀起了新文学的浪潮,为中国文学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他早年学医,在藤野先生的指引下,走上了救国救民之路。他这样做不是为了当官,也不是为了引人瞩目。相比之下,那些打着“改革中国文学”旗号的“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显得多么的卑微。在世人和那些所谓的“前辈”的挖苦下,他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坚强。人生之路本不平坦,不但要注意路面上的石头,还要小心前方的荆棘。但是,当你勇于前进、勇于挑战时,你会发现困难会随你的坚强而消退,最终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在人们眼中,鲁迅总是严峻的。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像刷子一样竖立的头发,一排“一”字型黑色的胡子。的确如此,在鲁迅的作品中,显露出了它对严酷现实的讽刺,对于那些“前辈”的挖苦,他经常反唇相讥。而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对他五彩缤纷的童年进行了描写,让我们领略到了这位文学大师也有柔情的一面。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珍惜和拥护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鲁迅的死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是奴隶性很强的半绝望的国家;也因鲁迅的死让人们意识到了民族的确尚有可为。

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鲁迅这位伟人不但给后人留下了他的传世之作,还有他的丰功伟绩。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黄土中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鲁迅《藤野先生》读后感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朝花夕拾》是我小学六年级时候读第二遍的书,其中要数《藤野先生》给予我的印象和启示最为深刻。

重读这本书的时候算是我比较巅峰的时候,因为我战胜了碾压我五年的好同学,尽管不是在班上,但仍是在同一个培训机构做同一张试卷,还是不止一次,自然膨胀骄傲了。

重读这本书是被妈妈压迫的,因为我已经读过了,觉得意义不大,但却令我收获满满。

读过这篇《藤野先生》后,我被文章中的藤野先生深深感动了。要知道,那时候的种族歧视是非常严重的,而且那时候的中国还十分的落后,鲁迅可算是吃遍了苦头,饱受欺凌与轻视。在日本学生眼里,中国留学生就是卑微的,成绩就该是最落后的,就该是被嘲笑的。但藤野先生却不,他对每个人都有同样的尊重,从不偏袒任何一个人,大公无私,而且兢兢业业,十分的认真。这种可贵的品质深深打动了鲁迅,鲁迅从心底拜他为自己的显示,向他的品质学习着。

我也在阅读,我也在思考:是否有那么一个人可以成为自己心底的老师?答案是:每个人都可以。

于是,我开始不断去寻找自己的老师。我一般都是在课堂外的生活中寻找着——等待公交车时,路过身边的环卫工人,我向他学习着,无论是什么职业都不分贵贱,都是重要的,需要尽自己之力的;来到图书馆看书时,坐在我对面的老爷爷,我向他学习着,看着他认真阅读的样子,我知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闲着无聊时,池塘里游去游来的小鱼儿,我向它学习的,尽管我们时间和能力有限,但我们仍要尽全力去寻找心底的那些美好……

《藤野先生》不仅是一篇文章,更是一位老师,教会我谦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续写鲁迅“祝福”作文600字

全文共 86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雄鹰需要有搏击长空的勇气才能自由翱翔天际,人类亦是如此。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续写的优秀作文,欢迎查阅,谢谢!

敬爱的鲁迅先生:

这是数十年后的一个学生怀着敬仰之情写给你的信。我不知为何想要写信给你,恐怕是因为你让我懂得了一个简单却又深邃的道理吧。

依稀记得小时候,我无意间从杂志上翻到了一页《题辞》,这便是我们的第一次“邂逅”。但这第一次似乎并不太美妙,因为从你瘦削的脸庞上、严峻的神情中,我看不到一点情趣,只有“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剩野草”的沉重与冷酷。

那时,幼小的我无法理解那些晦涩的字词,无法感受到你对祖国的一腔热血,对******腐朽统治的愤恨,对民族命运的呐喊,只觉得你不会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你是一个满腹牢骚的柔弱书生。直至长大一些,才明白我对你的理解偏差如此之大。

但终究,我没有放下这本书,而是日益被它所吸引。“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书中的每一个字都仿佛在纸上跳跃,散发着奇特的清香……每每翻动书页,我便仿佛回到了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黑暗的统治使人民麻木不仁,仿佛天空都蒙上了一层阴暗的铅灰色,压抑、恐慌。

朦胧中,我隐约看到了你忙碌的身影,你坐在狭小的书桌前奋笔疾书,用笔杆当做武器无情抨击敌人的腐朽。同时,我也看到了你弃医从文的决绝,看到了你对封建制度的嘲讽,你对深受其害的芸芸众生的同情和怜悯……

你的每部作品都是如此脍炙人口,这其中蕴藏了太多难以言喻的情感。这深沉的怀念,这激愤的呐喊,这“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愤怒,令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你以笔为剑、以文为矢,揭开了丑恶社会的遮羞面纱,让人性的力量得以彰显。

雄鹰需要有搏击长空的勇气才能自由翱翔天际,人类亦是如此。只有拥有不畏****的勇气、与黑暗势力做斗争的毅力,才能有美好的生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不正是你一生的写照吗?

在以后的道路上,当疲惫偷懒、骄傲松懈时,一想到你,我的身上便凭空又多了一份力量,使我能坚持下去!感谢您,鲁迅先生,让我懂得了这样简单却深邃的道理,也感谢您让我的生命有了永恒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游鲁迅博物馆作文800字

全文共 862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先生,这个活在人们心目中的伟大文豪,现代文坛的“东方不败”。他弃医从文,用犀利的文字批判着当权者面具后面的肮脏面孔,揭露着封建社会那喝人血吃人肉的黑暗制度,他的文章犹如一声声向着人民的呐喊,驱散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彷徨,就此,一批又一批的爱国人士站了起来。

在那条巷子的深处,就是我们参观的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的石像立在花坛的正中央,还是那语文书里的模样,“一字胡”一向是鲁迅的标志,凡是第一次看到鲁迅这番模样的人总是会失礼地偷笑,当然也会同时将这张脸深刻地记住。

博物馆里收藏着鲁迅曾经用过的东西以及鲁迅的文摘,同时还附上了鲁迅从小到大生活在各个地方的照片和故事。在这个博物馆里参观时你会惊奇的发现,整个博物馆灯光昏暗,从少年鲁迅在日本跟随藤野先生学医,到鲁迅那受世人瞩目的简朴而又隆重的葬礼,自己仿佛置身于鲁迅的身边,跟随着他的背影度过了一生,当你走出了博物馆的,似乎又发现,原来刚才就叫度日如年。

从博物馆的出口走出来,我们便找到了鲁迅故居。我们在鲁迅故居并没有停留多时,不过两颗棵前院的丁香树却吸引了我的注意。这两棵丁香树是鲁迅亲手种下的,他最喜欢的花就是丁香。那丁香树在这个时候已经谢了,但是如果是细心,还是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花香,夹杂着一种温柔与幽怨。朱安将所有的温柔留给了鲁迅先生,但鲁迅却从未待她温柔,可鲁迅这样智慧的人又怎会这样不解风情,只是朱安从没有活在他的心里罢了。朱安死后,这小小的四合院内,也只留下这两棵白丁香年复一年地开了又谢,向世间倾诉着诉不尽的人情冷暖。

那天回去的时候,雨下的很大,猝不及防的我被淋了个半湿。举着伞出了我们来时的大门,回首望去。那个在雨中被冲刷的雕像仍屹立在那里。周树人啊!在写作上文笔犀利,在生活中温柔风趣的人。面对社会现状,他默默地做到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感悟人生,他轻描淡写地谈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临床之时,他也能劝家人:“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就这样一个低调的人,内心深处其实藏着一个强大的灵魂。

雨仍是下着,身后的鲁迅博物馆已经消失在了烟雨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给鲁迅的一封信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先生:

您好!

很抱歉,本不应该打扰您,但自从1932年秋天上海内山书店与您匆匆见了一面之后,您就像刀刻一般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难忘您的音容笑貌,当我第一面见到您的时候,您的面容已深深烙印在我心里:您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初愈的人,但是您的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长长的,虽然很久没剪了,却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十分引人注目,好像是大书法家用浓黑写的隶体“一”字,显得面容庄严。您的健康已经完全被工作毁坏,您将整个生命都投入到了写作和国家中,您被毛泽东主席称为“名族魂”是当之无愧的。

难忘您那天对我的关爱与帮助:就在那时候,我正在犹豫该不该把我吃饭的钱买书的时候,你挺身而出,您不仅将您翻译的《毁灭》那本书送给了我,还推荐我买了曹靖华翻译的一本名叫《铁流》的书,让我得到了知识的粮食。每到晚上,我就像饿狼似的扑在了书上,手不释卷,当我每看完一页,就会习惯性地咽了咽口中的唾沫,仿佛要将这书中的营养全部注入自己的大脑。

感谢您给予我的精神力量:是您,让我知道做人要坚强,绝对不能向困难屈服。你不但没抛弃我们社会底下的劳动人民,反而更加关注我们,关心我们。你的眼睛似乎会说话,那种正直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受到身上多年没有感觉到的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祥交织着的抚摩似的。你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国奋斗的斗志,我永远不会忘记,这种精神就是鼓舞我努力的力量。

先生,未来的路还很长。这个民族需要您!这个民族的人民需要您!请你一定要保重身体。

此致

敬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读鲁迅有感

全文共 1436 字

+ 加入清单

那一章章那一节节,无数秋风落雨,无数寒冬激昂之情,无数春之呢喃细雨,点缀着夏日之韵.如同高亢振奋的交响唤起沉睡之狮的苏醒;;如同嘹亮的军号号令全民冲向利前锋。一支笔,几张薄纸,承载着的却是希冀。那是一颗启明星,迎接着旭日东升。开拓一片神州光明。

忘记是在几岁开始知道有鲁迅这个人物,只有随着年龄增大,也逐渐有了他的文章的接触,更知道了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人民战士。郁达夫说: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为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力;也因为鲁迅的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国家。

《狂人日记》这是一篇不易读懂的文章。只记得那时第一次读它时,觉得很莫名其妙。我甚至摸不着头脑,我不清楚自己这是在看一篇什么样的文章,有点害怕,有点疑惑,那吓人的语句,吃人的历史,仿佛就发生在身边,使我不禁联系自己所生活的时代,现今又是怎么样呢?

也许他的“吃人”也可应用到当今社会中金钱为止,以利为友的没有亲情可言的只顾自身,榨人不眨眼的冷酷的竞争吧,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你不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站得高些,总会有人将你从天堂打入地狱,那个神话中到外是折磨的恐怖地方,你总是会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的心情中。

残酷的现实中你如果没有钱就很难生存,也许你需要靠别人的施舍来过活,说得现实些也就是你要去向别人乞讨。或许你会幸运些,有人肯施舍你,但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会那么好心。你就会面临着失业,然后就是昔日所谓的朋友一个个的离去。最后就只剩你一个。这不是跟吃人一样吗?但在生活中,我也是相信有那些温暖可言的,毕竟每天的太阳是温暖的,在人类越来越文明之际又怎么可以发生人吃人的这种野蛮行为呢?

鲁迅最大的特质,是有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胸怀。看到受苦受难永无了日,故有其“哀”;看到受苦受难而无长进,故有其“怒”。鲁迅的一生,就活在“哀”与“怒”循环交错的复杂“情结”里,时而“俯首”,时而“横眉”,时而“甘为孺子牛”,时而“冷对千夫指”......《狂人日记》道出了他的哀与怒。他用一支笔向世人诉说着那个时代的不幸,希望人们不再“人吃人”,而是倡导全民站起来不去向旧势力妥协。

相对《狂人日记》,《阿q正传》就好懂多了。《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其后的未庄为历史舞台,以主人公阿q的活动为线索,以批判阿q的病态心理精神胜利法为重点来组织材料。鲁迅不但从中国的现实社会出发,以农民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去“杂取种种子人”概括出阿q的典型性格,而且着眼于辛亥革命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设计未庄这样一个闭塞落后的江南农村,作为阿q生活的典型环境,这样,就使阿q这个形象,既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阿q正传》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村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旧中国劳动人民的奴隶生活的深刻写照,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被压迫的历史缩影。当我第一次读完《阿q正传》的时候,不禁为那时的人感到悲哀,然而讽刺的是此时我却觉得阿q的这种子精神胜利法表现如今却是被人们所需要的。也许是现今的人比较脆弱吧,越来越多的人一旦受挫就选择极端的手段来解决所出现的问题,这群人缺的就是阿q那种“乐观”生活态度。也许当你自我安慰一下,你的信心又回来了,这对你的人生将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鲁迅先生,这棵文坛上风摧不折,雷击不了,斧劈不倒的长盛不衰的长青树,他弃医从文,用另一种方式引导人们走向光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谈论社会公德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社会公德,上到国家1领导人,下到幼儿园的小孩。在表面能看出我们这个社会是个有道德有文明的和谐社会,但是内部还隐藏着许多不讲文明不讲道德的人。

一个阳光灿烂的晴天,我补习完作业后,走在回家的路上,街上冷冷清清,没有那么繁闹。我走到公园,一个高大男子,大概30岁左右,嘴里叼着烟,“大摇大摆”的走过。他的旁边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那位老人没看他,只是低着头好像在想着什么。眼快抽完了,男子弹了弹烟灰,一甩手,熟练的扔出烟头。烟头掉在地上,还有点点的火星,那男子吐了口痰,“浇灭”了烟的火星。那老人看见了,走上前去,摸了摸口袋,好像在找纸巾。他拍了拍手,露出了无奈的表情。那老人二话不说伸手把烟头抓住,走到了垃圾桶旁边,扔进了垃圾桶里。老人还是拍了拍手,低着头走了。

这个世上,人和人都平等,何必要让一个老人“帮助”一个年轻人?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为大家着想?先来评价一下这个年轻人:扔了烟头,还在上面吐痰。干干净净的地被年轻人弄成那样,他的行为是不是那么恶劣?如果我们都向年轻人一样,我们的家园会怎样?再来看看这位老人:不嫌肮脏,爱护环境。老人的行为和年轻人的行为恰恰相反,被垃圾污染的地,正是有了这些人的品质才铸成一片干净。舒适的家园。如果我们都向这位老人学习,那我们的生活环境会不会舒适呢?

以优秀的高尚的道德品质为荣,向肮脏的低贱的道德品质为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精选文学常识之鲁迅个人介绍

全文共 855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本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汉族。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主要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

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坟》《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国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1025 字

+ 加入清单

在到达鲁迅故里后,我们首先看到了一面很大的并画着鲁迅头像和旧时水乡美好风光的墙。而且,在墙的旁边还有几个铜人,其中一组的一个铜人头戴毡帽顶带银圈。呀!这不就是鲁迅的文章——《少年闰土》中的闰土吗?我走近了一些看,只见他有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脑袋一脸朴实,如果涂上色,还真会被当成活人呢!

然后,我们走进了一间两层楼高的仿古建筑里,因为那儿是景区的服务台,爸爸用身份证领了三张门票,我好奇地接过它,细细地看了起来,在背面,有一些文字,上面记载着鲁迅故里景区在几年建立,这些清代建筑又是何时建成的。看完了背面,我开始端详起正面来,一翻过来,我便见到了外面的那面墙和小铜人儿,然后,又有几个红色大字“鲁迅故里”印在上面。不过,最令我感到疑惑不解是的,在门票的右边,有几个小格子,上面有景点的名字,是干什么用的。这时恰巧爸爸走了过来,我就问他:“爸爸,这几个格子和里面的字是什么作用的?”他看了看说:“这几个格子呀,是为了方便给我们游玩而设计的,每过一个景点,他们便会用打孔器在上边相应的格子里打洞,避免游客重复去一个地方。好了,休息够了,让我们出发吧!”我打消了心中的疑虑,跟着奶奶和爸爸走进景区。

一走进景区,我便觉得自己好像身处旧时的绍兴一样,两旁都有屋子,屋顶都是用黑瓦封顶,墙壁都是用石灰和黄砖筑成。在左边还有一条流淌着淼淼碧水的小河,这条河大概四五米宽,偶尔会有几片落叶像小舟一样在水面漂浮。还有几条乌逢船载着游客轻盈地在水上游荡。第一个要去的景点,便是鲁迅先生的祖居了,一进门,我们便到了客厅,虽然我只是在旁边看,却看到了当年主人与客人坐在位子上谈论事情的情景。接着,我们走进了一条长廊,因为这是唯一一条能够看清全部房间的走廊。一行人顺着路笔直地走去,厨房、少主房间、主人房间、地窖、书房……使我为之震撼,尤其是主人房间,处处张显着清朝年富贵人家的华丽气派。随后,我们又来到了鲁迅故居,刚一进门,一阵书香便扑面而来,虽然面前的仍是客厅,但比祖居里明亮得多,我的面前似乎浮现出了鲁迅先生年青时和他的哥哥周建人,弟弟周作人一起吟诗的片断。穿过几个房间后,我们到了百草园,令我有些失望的是,百草园在我的想象中是布满奇花异草的。而眼前这个园林却绝然不同,地上只有一些蔬菜,还有几棵老树,再就是一口枯井,一片死气沉沉的模样。但是,我觉得在以前,这里一定是百花齐放,鸟声满园的,我相信,通过现代的高科技手法,一定可以将百草园复原的。于是,我满怀希望走出了景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鲁迅的作文

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身甘做孺子牛。这种魄力不是人人都有的。

近日,杨济源见义勇为事件传遍大江南北,大多数的天津人都为之自豪。但随之入耳的也不乏不和谐之音。也有一部分人认为那是多此一举,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却去找死,死了活该!我实在不知道也不敢想象,假若他在天有灵,听到如此这般话语是否也会心冷至极。

于丹曾经说过,人生有四个老师:父母、老师、自然、社会。但是往往这第四任教师会颠覆以前的三位的所有话语。究竟是这个社会太冷漠,还是人性太凄凉?

100年前的中国人民在列强压制下思想麻木不仁、社会冷漠不堪,而那个时候的鲁迅果断弃医从文,以拯救人们心灵为己任。救天下苍生、抚黎民百姓。如果说杨济源是多此一举的行为,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把黄继光邱少云的文章从小学课本取消,说他们只是一帮傻子,为何要为了天下人而牺牲自己?将思想品德课程取而代之为教会孩子们怎样自私怎样谋取私利。这样,是不是才符合这个时代的特点?

不!不是这样的!

无论是在列强压制下的旧中国还是当今这个国际地位至高的大中国,我们每一个人不都是从小接受着爱国、要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的教育长大的么?为何在一点点步入这个复杂社会之后就一点点抹灭了人之初的善良呢?社会无情还是人类自己的无情?

我们不妨问问自己,加入当时面对歹徒的是我们,我们是否有勇气去伸出援助之手?我们是否有勇气在歹徒的匕首前依旧面不改色?那为何在别人做了好事之后一些人还要这样去说呢?

新中国的一些人们也渐渐日趋麻木。社会导致也好,认为做法也罢,总之,这还是一个需要鲁迅的时代,这还是一个需要有人将麻木人民唤醒的时代,这还是一个需要“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时代。别再说鲁迅过时,鲁迅的精神永远贯穿在人类生活中。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作为新世纪的青年,如果不能从我们身上看到未来,那中国的未来又要到哪里去呢?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有这么一位大豪,他有一张瘦削的脸庞,透露出刚毅与坚强;两道犀利的目光仿佛能刺透那沉沉的黑夜;一头不屈的硬发,显示着对污浊岁月的不屑一顾

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在我心目中,在众多的作家群中,鲁迅是很突出的一个。鲁迅先生是一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老人。他是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即使自己生病了,也坚持工作。鲁迅先生非常珍惜时间,他说过,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鲁迅是中国的一座伟岸的山,是一片浩瀚的星空。要想跨过它这座大山,必须学会他说过的一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就是鲁迅。他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属于历史,也属于当代。他严厉,又慈祥。他栖居在我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游鲁迅故居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绍兴似乎从古至今是一个出名人的城市,也可以说,这个城市是以名人而新的。但是一踏上绍兴,脑海里便只有“鲁迅”这个深刻的印象罢。也是因为鲁迅,给绍兴添上了些许浓郁的“书气”。

绍兴总会给予人一种“老夫子”式的感觉。在冬天里,绍兴可算是生冷的,只不过还带一点清新,让人从沉闷中释放出来。昨晚的雪还未化完,便堆积在檐上。小水珠从中渗出来,极有声韵地“嗒叭”垂下来。“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的孩提住所就坐落在绍兴市区。第一次看见,真仿佛是几十年前的古镇,永不褪色的意蕴,与这日新月异的城市相映成趣。在鲁迅故居的一条街上,有不少民间特色工艺品摆在那儿。还有弥漫的臭豆腐的香味飘散,似乎再次强调了绍兴的饮食特色。中间的水道上三三两两的停着乌篷船,似乎还在重现昔时的江南水乡。不少戴着乌毡帽的游客与老人穿插在人群中,别有特色。作文网:zw.yjbys.com

在这个昔日的辉煌的大户人家里,虽是大年初二,却还是挤满了前来探寻的游客,不乏有闻名而来的老外。鲁迅的故居已大部分被修建,只留下故屋里的木板中的裂缝去探个仔细了。最真的,还是鲁迅故居里破损不堪的椅子,还有不成样子的一触即崩的棉絮,还有鲁迅睡过的木床,反应着当年这个伟大的历史人物的点点滴滴。我们还从被从远处“搬”来的三味书屋中看到了鲁迅所用的课桌与椅子,桌子上的那个“早”已经依稀,只是那黑白拓片还在描写着这一段“轶事”。则在“百草园”中,或许上面的杂草们已经做了几十年的替更,但是那片土地还在,洁净的轻纱一样的雪把这方寸土地轻轻地盖住,令人不禁想觉三尺土追寻当年鲁迅的脚印。这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从那连珠中,竟让人品味出一段江南的气息。更像是一幅水墨画,挂在故乡的记忆中。

鲁迅走了,带来了一拨又一拨或许永无止尽的来凭吊的人们,绍兴的故居还在沉睡中,让游客忍不住多窥一眼,庸俗的土墙还在大话着上个世纪,如今,只能从一个个故事与猜想中,扪问当年时节。

一片属于绍兴的棕黄色,记忆中的人儿还在吃着茴香豆,喝着温黄酒,安静地听着,属于乌篷船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和妈妈又去鲁迅故里玩。

鲁迅故里的游客真多啊。我先去鲁迅小时候玩过的百草园。妈妈给我讲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我在想,这么高的桑树,蚕宝宝怎么爬上去呀?我在矮墙边发现一只小小的蚱蜢,它一跳就跳进草丛,再也找不到。

我又去鲁迅故居、鲁迅祖居和鲁迅纪念馆。最好玩的是三味书屋,我早就听妈妈讲过鲁迅刻“早”字的故事,但是却没有找到那张桌子。接着,我和妈妈坐在三味书屋里,有一位老先生给我们上课,上的是《三字经》。老先生很瘦,穿一件长衫,戴一顶有长辫子的帽子。他让我们一起跟他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告诉你,念不出老师要打手底心的。我觉得挺好玩,忍不住大笑起来。老师还教大家作对,对上有小礼物。老师说:“茴香豆。”妈妈第一个对:“花雕酒。”还有的对:“霉干菜,臭豆腐。”老师把小礼物送给妈妈,妈妈又送给我。后来,妈妈又用“比目鱼”对出老师的“独角兽”。老师说:“妙哉,这正是鲁迅小时候对的。”原来,妈妈刚好看过这个故事,想不到派上用处。

今天真不错,游鲁迅故里有这么多的开心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