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谈论鲁迅作文热门20篇

鲁迅笔下的故事,除了犀利的杂文还有优美的散文,而《朝花夕拾》就是其中的一部散文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谈论鲁迅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581

作文

1000

鲁迅《藤野先生》读后感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异国他乡最关心他的一个人,一位恩师,藤野先生,是鲁迅的老师之中,最令他感激,给他鼓励的一个。因为没有忘了藤野,因此鲁迅中年后才会写下《藤野先生》这篇文章;因为没有忘了藤野,鲁迅才得以有毅力继续不断地写下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文章。因此,我认为,我们要不忘恩师。

不忘恩师,是一种美德。居里夫人发现镭后,名声远扬,当她回到祖国波兰时,波兰妇女界举行盛大宴会欢迎她。大会期间,居里夫人被众人围在中间,然而她却分开众人,激动地跑到角落里拥抱,亲吻一位老年妇女。这位妇女,就是居里的小学老师西科尔斯卡。从此,居里夫人不忘恩师的美德,便成为世界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居里夫人之所以成名之后,仍然会拥抱自己的小学老师,正是因为她拥有不忘恩师的美德,这种美德,也就是居里不断前进的动力之一。在人生的成长道路上,最重的几个人之一,便有自己的老师,不忘恩师并不是谁的专利,这种美德,应得为我们大家发扬。

不忘恩师,不仅是美德,还要落实于行动。张澜是朱德元帅上中学时的老师,朱德后来为国为民奋斗大半生,与张澜的教育是分不开的。革命成功后,朱德对老师关怀备至,一日,张澜来北京,朱德亲自到车站迎接。而张澜病逝时,朱德便亲自担任治丧委员会主任,真正做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叩之以礼。”俗话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朱德对待他的恩师,正是如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也许,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需要像朱德一样等恩师去世后都要“祭叩之以礼”。但是,我们不应该回去看望一下以前教过我们的老师吗?真正的不忘恩师,就是要落实于自己的行动之中。

不忘恩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需要我们中华儿女,以实际行动发扬光大。因此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像鲁迅先生一样,勿忘恩师,振兴中华!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我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眼前不由得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画面,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心急,总是捕不到很多,在三味书屋,当寿先生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有发现他的学生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头上玩游戏,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的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天性。

如今,田野上已建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都在为将来努力着,老师和家长为了安全考虑而管束着我们,因此我们感受不到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然爱着大自然,向往自由,无论现在能否实现,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里生活。这也许就是我和幼年鲁迅的相似之处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与鲁迅比童年作文

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有一个最美好的童年。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随着时光的流逝,却一去不复反了。

自从学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我就深刻了解到鲁迅先生童年时代的美好回忆与畅想。课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幼时在百草园中玩耍,随着时光的流逝,到了接受教育的年龄,被家人送进了书塾,在那个新天地中接受教育。再紧急的学习压力下,他却能忙里偷闲,在先生家的小院儿里玩耍。鲁迅新生的童年里虽然没有现在的玩具,却能在百菜园和三味书屋里玩得有声有色。他的童年充满了乐趣,但是我的童年也不赖嘛。

听妈妈讲述,我小时候就是个笨小孩儿。“真是笨的可以啊!”这句话我听过不少于20次了。

小时候,我总是不喜欢去幼儿园,因为在幼儿园里要被凶巴巴的老师管着,在家里自由自在,多么舒服啊!渐渐地,我发现家里有一本很奇怪的书,听大人说叫日历。后来,我又发现,妈妈每天晚上都会撕一张日历下来。后来,我又发现,妈妈撕到红字时,我就不用去上幼儿园了。妈妈说:“红色代表星期天,这一天大家都放假。”

后来,我天天看日历,可是好久才会出现一张红色的。

有一天,我看到墙上的日历,突发奇想,想出了一个好主意。说干就干!我搬来一把小板凳,然后把日历一张张的撕下来,过了好久才出现一张红的,我又惊又喜,急忙把妈妈拉过来,指着墙上的日历说:“妈妈,日历是红的,今天是不是不用去上幼儿园啊?”妈妈看见满地的日历纸,就一下子全明白了。他语重心长的说:“日历只是让人知道今天的日子,但是时间是不会随着日历的变化而变化的。”呜呜——我要红的!我要红的!”我大哭起来,把全家人都逗乐了。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最独特的,就是最高级的模仿师也模仿不来的!鲁迅先生的的童年是新奇、有趣的;而我的童年却是幼稚、无知的。

[我与鲁迅比童年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心中的鲁迅作文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这个在我心中模模糊糊又清晰可见。鲁迅,一个中国人,那么普通,事迹那么特殊。笔作武器,精神的使者,心中的火把。

也许鲁迅并不是身份特殊,而是事迹特别,与众不同罢了。

可能人的“身份”是相同的,但事迹不可能完全相同。鲁迅,一个把时间看做金钱,不!应该看作是一切。为了挤出一点时间来写作,做精神的斗争,不光拯救了人民,也挽回了民魂,但他却为祖国付出了生命。

爱国胜于自己的幸福,心被祖国纠缠,为祖国舍去了自己完美的家庭,在某种意义上,他用自己照亮了黑暗的世界。在人们的脑海里浮出奋笔为国的情形。

鲁迅的样字,在我心中是一个黄皮肤,一字形胡子,不时尚,但非常朴素。身穿一件件米色长衫,永远带着微笑。

人民心中,他是一把伞,遮挡了风雨;他是一盏灯,点亮了心灵;他是一棵树,矗立在我心中。

鲁迅的财产是精神,是一比不可摧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心中的鲁迅作文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还未洒脱一身稚气时,拜读你的文章,我曾有过这样一段暗想:你的文采也不过如此嘛,文章没有用华丽的词藻,没有一连串使人折服的修辞,什么打伏笔,什么前后照应,什么突出中心,也都不在情理之中嘛。只是有一种莫名的情感和涌动在你的文字中。

于是,你的光芒没有在那个时候于我的心中闪烁,然而,时间的流逝却让你在我心中蜕变,那个崭新的你在不久后就出现了。

成长让我明白你笔下的尖锐,让我看到你的诚实,你的爱国,你的无所畏惧,你的大义凛然,孰重孰轻…你就这样被铭记---鲁迅。亲眼目睹为准绳,白色恐怖的年代里,鲁迅先生那叫鲁迅,愚鲁而迅行,大愚如智而行事迅速快猛,文学家与革命家在此刻并现。

你用伶俐的口齿,解放人们的思想;用一只笔杆子,痛打资本家的“走狗”;用犀利的目光,笑过“二丑艺术”;用凸起的颊骨,骂过“聪明人”和“奴才”。思想光芒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阻隔。这便是你,鲁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走近鲁迅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双休日,爸爸妈妈带我到鲁迅故里——绍兴游玩。

绍兴可是个古色古香的小镇啊!我们首先来到了鲁迅纪念馆。一进门,我就看见鲁迅先生那高大的青铜雕像。在这里,我了解了鲁迅先生的一生。接着,我们来到了鲁迅的故居和祖居,体验了鲁迅小时候的生活环境。鲁迅的三条读书戒律——心到、眼到、口到,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出了纪念馆,我们来到了百草园。刚踏进百草园,一股清香就扑鼻而来,只见园子里种满了绿油油的蔬菜和五颜六色的花草,还有郁郁葱葱的树木。我想象着童年的鲁迅在这里看书、嬉戏,可真惬意啊!

后来,我们又来到了三味书屋。这里有假山、小水池,还有小花坛,看起来哪像学校,简直就是一个小花园!我找到了鲁迅的座位,看到在桌子右侧的一块玻璃下面压着鲁迅当年刻下的那个“早”字。原来,一次鲁迅上学迟到了,被先生训斥了一番,为了不再迟到,鲁迅便刻下了这个字。不过,大家可别误会哦,鲁迅可不是贪玩迟到的,而是为了给生病的爸爸抓药才迟到的。

走近鲁迅,让我感受到了鲁迅先生伟大的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鲁迅作文500字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相信大家都了解,他是一名大文豪,也是一位伟大的讽刺家。但是最近不知道怎么回事,什么讽刺人的话,都可以是鲁迅说的了。

有一些,是用来娱乐的。我给大家提供一下:所有的名言都是胡扯的,包括这句。——“鲁迅”。这句的话一般是用于网上论坛之间的调侃或之间的谈资,是十分风靡的一句话。

还有,比如说这句:我从没说过这句话。——“鲁迅”。这句话就比较好玩了,既然从来没有说过这句话,那何来这句话呢?

还有这句话:“到了一定年龄,必须扔掉四样东西:没意义的酒局,不爱你的人,看不起你的亲戚,虚情假义的朋友。”这句话看起来还有模有样的,似乎真的就是鲁迅曾经说过的。但是你要仔细一查,咦,这句话哪儿蹦来的,石头里蹦出来的吗?

再给大家来一句:我还能怎样?能怎样?还不是像父亲把你原谅。——“鲁迅”。大家听说过这句话吗?我真是佩服网友们的想象力啊。

“我即使是死了,钉在棺材里,也要在墓里,用这腐朽的声带喊出:我没说过这句话。”——“鲁迅”。从这句话我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多么执着啊,到死的他也自己打假,尽管这句话也不是他说的。

刚刚我还查到了一种,没错,是一种,不是单单一句。来,我给大家复述一下其中的两句:表情包多的人,没有对象。晚睡的人,没有对象。这两句都是“鲁迅”说的,但是他们有没有对象关鲁迅先生什么事啊?他给他们相亲吗?

世界上最大的洞不是黑洞,而是网友们的脑洞,希望大家能小心一点,不要再被假名言所迷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鲁迅公园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公园是青岛市内的一个海滨公园。

公园依山傍海,里面有大片大片的松树,郁郁葱葱,每一棵松树都形态各异。有的歪着脖,有的驼着背,还有的好像刻意生长得弯弯曲曲。但它们株株都显得苍劲有力,青翠欲滴。松树下面不是杂草丛生,而是人工种植的小草坪,它们被修剪得整整齐齐,像绿茵茵的地毯。有人干脆在树下支起帐篷,准备露营了。

鲁迅公园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海滩了。这里的海滩都是由赤褐色的礁石组成,这些礁石瘦骨嶙峋,姿态万千,当海浪冲上来的时候,低矮的礁石纷纷没入水中,过了一会儿又整齐地露出水面。大人们不约而同地爬上礁石,看海浪冲击礁石产生的浪花,任海浪拍打他们的双脚。小孩子们则忙着在礁石上面的水洼里或礁石的缝隙里搜寻着海浪带来的小鱼小蟹或美丽的贝壳。

公园里,沿海边建有一条观光步道,在步道的两旁,刻有鲁迅的诗句,站在步道上,向上望,就是青岛的老城区——八大关。一座座欧式建筑掩映在绿树之中,红色的屋顶格外醒目,站在步道上往远望,大海碧蓝碧蓝的,天空蔚蓝蔚蓝的,这些一起构成了一幅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美丽画卷。

鲁迅公园太美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看鲁迅作文800字

全文共 826 字

+ 加入清单

毛泽东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他是中国空前的民族英雄。”郁达夫说:“要想全面了解中国的民族精神,只有读鲁迅的作品。”

每次读到鲁迅的作品,我总是感慨万分。那犀利的语言,一针见血,很容易使人全身热血沸腾,总觉得路在前方,人生总有希望。就像鲁迅所说:“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也阻止他不得。”

文学是所属时代的反映,一个作家的思想也就是作家人格的反映,鲁迅的文章毫无虚假。他把文字加工成一把锐利的匕首,直插入敌人和国民的心脏。

自1840年一声炮响后,中国的命运就随之改变了,也同时改变了所有中华儿女的命运。在那个受人欺凌的,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鲁迅就是在这所有人都在为生活奔波而想方设法委曲求全来保全自己性命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正因为有这样可以诅咒的时代,才能为他的创作奠定基础。

鲁迅深谙医学只救得国民的躯体而拯救不了国民的灵魂,于是他自弃医从文。1911年,鲁迅应中华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到南京教育部任部员。1918年,鲁迅第一次用这一笔名在《新青年》刊物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他发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强有力的呐喊,惊醒了中国的一大批有识之士。之后他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创作出版了《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作品。鲁迅是一个勇往直前的猛士,就如他所说:“谁也不能阻挡生命的路”,谁也挡不住他傲骨的气质,更阻挡不了他探索民族发展的路。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疯狂的武装侵略,而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鲁迅在此形势下鼓励人们要做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我想,这便是他的人格魅力。

时间在给人以希望的同时也在吞噬着人的青春年华。在这救国救民的道路上,鲁迅走了很久,也走得非常艰辛。1936年5月,鲁迅患上了肺病。在这生死的边缘,他依然在战斗,仿佛永远不会倒下一般。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方向。鲁迅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鲁迅先生

全文共 782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先生一生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鲁迅先生的大半生中,去影院的次数比较多。他看电影不拘一格,尤其讲究电影的品位鲁迅当时很推崇进步的外国电影。他对前苏联的早期革命电影情有独钟,如《夏伯阳》、《复仇艳遇》(《杜勃罗夫斯基》)等。许广平曾回忆说:"至于苏联的片鲁迅是每部都不肯错过的,任何影院不管远近,我们都到的,着重在片子。"虽然,在当时很难看到这些影片,鲁迅先生还是想尽办法看了10部。就在他逝世前的10天,还看了由普希金小说改编的《复仇艳遇》,鲁迅把它视为"最大慰藉、最深喜爱、最足纪念的临死前的快意"影片,并向友人推荐"不可不看"。

对美国电影,他以"拿来主义"的态度接受、欣赏。二三十年代美国电影波及到世界各个影院,充斥着驳杂斑斓的美国文化特点。而对传入中国的美国电影,鲁迅先生虽时而流露出不满和激愤,但更多的还是成了他考察美国文化和作为文化娱乐的重要途径。据统计,鲁迅在1927-1936年的10年间,共观看了142部影片,其中美国片就有121部。对好莱坞的探险片、喜剧片、侦探片、歌舞片都作了公允的评价,特别对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城市之光》给以热烈的赞赏。他看得最多的是美国纪录片学派实地拍摄的探险片,有37部之多,如《南极探险》、《奇观》等等,有的不止看了一遍。

鲁迅热情扶持中国的"左翼"电影事业,在《准风月谈·后记》、《中国文坛上的鬼魅》中,他毫不畏惧地痛斥了蓝衣社特务用法西斯手段捣毁艺华影业公司,禁演田汉、夏衍等编写的早期进步电影的罪恶行径。特别是对早期进步演员阮玲玉的自杀和"左翼剧联"盟员艾霞之死,鲁迅写下了怒不可遏的檄文《论人言可畏》。鲁迅对当时一些不好的国产电影也兴趣索然。针对无聊的电影,鲁迅曾当头棒喝:"现在的中国电影,还很受着才子加流氓式的影响……看了之后,令人觉得现在倘要做英雄,做好人,也必须是流氓。"

[关于鲁迅先生的作文3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心中的鲁迅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他,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坛上,一位里程碑似的人物;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浓墨写的隶书“一”字……他,就是鲁迅先生。

在我眼中,鲁迅先生十分谦虚。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人物,而是时常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说话,批判着封建思想的成旧和腐败。

鲁迅先生也十分有爱国情感。就拿他在仙台读医时说吧,有一次,他的导师藤野先生问他:“中国的女人为什么要裹脚?”原是不经意一问,鲁迅先生却十分不好意思,脸上泛起了红晕。还有一次,是在先生去看电影时发生的。电影中,一个中国特务成了洋人的刀下鬼,就在那一刹那,全场中国大学生一起欢呼!这大大激发了鲁迅先生的爱国廉耻心,毅然决定弃医从文。

不仅如此,鲁迅先生还十分关爱青少年,敢于与反动派作斗争。在《狂人日记》中,多次用到了“吃人”这个词,最后还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心声。在接受媒体的采访中,更是严肃的提出了这个问题。鲁迅先生这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这就是我眼中的鲁迅先生,一个正直,谦虚,朴素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名人读书的故事5、《鲁迅》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非常讲究读书方法。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写鲁迅的

全文共 914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

有人说他是异乡人。

嶙峋的脊骨,生硬的线条,如绍兴那一块块青灰色的石板路,坚硬、冰冷。

他脱下了白大褂,用锋利的笔尖做武器,闪着凛冽的寒光,直刺敌人的咽喉,直指人心。

然而一个古老的水乡却沉蕴着柔美的风景。粉墙黛瓦,流水人家,糅杂着草与土的芳香,眼前的悠悠碧水,耳畔的欸乃浆声,勾画出一个充满诗意,纯粹柔情的绍兴。

但水乡软玻璃似的明镜里,曲曲折折地倒映出棱角分明,一派豪情的鲁迅。那柔软的水玻璃上折射出一把明晃晃的刀,不,比刀更有杀伤力,“哗”地从水中掠起,撩开了众人的羞耻心。

曾经,也是这片柔情的水乡,人民看见烈士的血从侵略者刀尖淌下,却仍是一副麻木的表情,甚至有人会用血裹着的馒头治病!

一声呐喊,划破了寂寥的长空,激起满城碧波,也激起了鲁迅的愤恨。

任人宰割的民族,没有骨气和灵魂,竟麻木地生活在狰狞和丑恶的社会之中!鲁迅暴怒了!他的笔锋直刺向这个暗无天日的社会,以笔的力度宣示着一个中国人的铮铮傲骨!!他最终登上了思想舞台,向旧中国开火,他不畏惧死,也不可能在文坛中倒下,他挥舞着笔,敌人被鲁迅打得满身血痕,魂飞魄散,但鲁迅还要用笔斗争下去,深思凝重的背影,震耳欲聋的话语,振兴了中华民族!也振奋了每个国民的心!!!

提起鲁迅,往往会使人想起巍峨的华山,冷峻而稳重。他又似山巅上的一棵雪松,俯瞰神州。

在他的故乡里,他写下了许多不朽的文章,但在他童真的记忆里也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随江南的水波在心头荡漾,随恬淡的月光濡染出宁静的水乡。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少年时套着银项圈的闰土,在雪地捕鸟中遗留下小小的秕谷,还有桑葚,皂荚,覆盆子,童年的纯真也不逊于笔锋的尖锐。

鲁迅在弥漫着硝烟,却又无硝烟的战场上浴血奋战。“横眉冷对千夫指,俯着甘为孺子牛”,就是他一生的写照。

鲁迅的早逝可能与他的尖锐有关。然而鲁迅的灵魂永远在天边微笑,他内心的仇恨在九泉之下也会与恶势力相拼。

我认为鲁迅不是绍兴人,因为他的豪迈粗犷与绍兴的碧波柔情不相匹配。

然而绍兴翡翠似的活水配上鲁迅的锐劲不就酿造成一碗浸透着绍兴悠久历史和豪气的酒了吗?

酒气绕梁,千日不绝。

鲁迅的的确确在水乡绍兴,那绍兴不就透着灵气和遒劲吗?

遒劲与灵气,就是鲁迅,就是绍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鲁迅的简介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主席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眼中的鲁迅

全文共 1336 字

+ 加入清单

对我影响最大且最崇敬的人,鲁迅如果不是唯一最重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人之一。我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好,恰恰相反,作为现代中国人我深深的引以为自豪。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

先生一生热爱祖国母亲,面对外辱“没有丝毫奴颜媚骨”(毛泽东语),倾其一生的精力为民族的觉悟和精神的改造奋斗打拼;或“郁郁独行”如“过客”(《野草/过客》),或“荷戟彷徨”如“斗士”(《彷徨/卷首诗》);先生执着自己的理想,直面惨淡的人生,在依稀微茫的血色中而奋然前行(《纪念刘和珍君》)。“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掷地做金石声的自白,即使是在今天,又有哪一个具备起码良知的国人不为之动容?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非常坚强勇敢的人。

他像马克思一样的把普罗米修斯当着自己的道德偶像,宁愿冒着巨大的个人危难,而“盗天火给人间”;先生在“风雨如磐”的“故园”,像一棵独立支持的大树,并不在乎腹背的受敌;面对着无边的黑暗,和做着各种鬼脸的妖魔,他的回答就是用他的一支“金不换”,一再地“举起了投枪”还有“匕首”(《野草》)。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高尚的人。先生反抗着,并且肩负着广博的社会和人生的责任--他“肩着黑暗的闸门”,放青年人到光明的地方去(《坟》);心胸装着对每一位“弱者和幼小者”的博爱,包括对家人,对“黄包车夫”,和对每一个到书店里购买他的书的读者--他写到:每一块带着读者“体温的铜板”,都像“烙铁一样灸烫着”自己的心(《且介亭杂文》)。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先生没有很高且完全的学历,也不是学文史哲的科班出身,但是他却成为一代文学巨匠思想泰斗;靠的就是勤奋和努力--他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天才,只不过把别人“喝咖啡聊天的时间”都用来读与写罢了。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严格要求的人。先生没有私敌,对自己的敌手严厉,至死奉行“一个也不宽恕”的政策;但对自己也非常严格。他说“解剖自己严于解剖别人”。他敢于在文章中说出自己皮袍裹着的“小”字,虚心向“引车卖浆者流”认输,敢于忏悔并“幡然自新”(《一件小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就是先生一生恪守的座右铭。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真实不假的人。

先生敢怒、敢爱、敢恨、敢骂、敢笑。不做欺心之事:不弃对前妻朱安的道义责任,更爱红颜知己许广平;呵护小弟周建人有加,而对不肖的二弟周作人强忍决裂之痛;既敢于理性的分析和呼吁社会对于妇女解放的关注(贯穿于于早期的大量文字),又大胆地感性地指出个别女人的邪恶(见于晚期的杂文《阿金》),修正自己对于女性的偏颇的看法;既痛斥作威作福的“洋大人”和“假洋鬼子”、“西崽”,也真挚地感念跨洋的老师藤野先生的恩情。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善于创新和继承的人。

杂文文体在他手中再生;小说史经他亲手开创;故事新编由他立体;短篇小说从斯得以成熟;散文诗体为他所立法;鲁迅的书法也是一绝。“旷世文章属阿q”(郭沫若语)。实践已经证明:先生是我们伟大民族新文化的创造者和旧文化的继承者。他的十六卷集的创作,和十卷集的翻译,以及他的浩瀚的手稿挡案,是我们民族二十世纪文化和思想的百科全书,也是我们后人永远探索的不尽的宝藏。“高山仰止,景行景止”,“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鲁迅的道德文章是我们民族的精魂,后世师法的高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鲁迅的故事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童年时代,鲁迅常跟母亲住到绍兴乡下安桥头外婆家里,后来又到皇甫庄大舅父家里寄居。安桥头、黄甫庄都在绍兴昌安门外水乡,宽狭纵横的河流静静地流过村边。鲁迅喜欢到乡下去,他把那里看作是自由的天地,崭新的世界。因为在这里不仅可以免读深奥难懂的《四书》、《五经》,还可以同农民的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起,到密如蛛网的河上去划船、捉鱼、钓虾,去欣赏带着点点渔火的水上夜景,或者到岸上去放鹅、牧牛、摘罗汉豆,呼吸清新的空气……

每逢村子里演社戏的时候,鲁迅就和小伙伴们一起摇船儿来到半个在岸上、半个在湖里的戏台前面,看武功演员翻筋斗。有时,他还和农民的孩子一起学演戏、扮小鬼。他们在脸上涂上几笔彩画,手握一杆杆钢叉跃上台去,愉快地玩耍着。

农村,对少年时代的鲁迅是很有吸引力的。在这片自由的天地里,鲁迅不仅学到了许多社会知识和生产知识,还和农民家的小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逐渐了解了农民勤劳、质朴的性格,同时也看到了旧社会阶段压迫、阶级剥削的血淋淋的事实。鲁迅和农民的孩子常念诵的一首渔歌中,就有这样的悲惨的句子:“一日七升,一日八升,两日勿落(两天不下河打渔),饿得发白;一日七升,一日八升,两日勿落,要哭出声。”这些对鲁迅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鲁迅知道农民“是毕生受着压迫的,很多苦痛,和花鸟并不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鲁迅37岁时仍是无名小卒

全文共 873 字

+ 加入清单

少年的不幸,让鲁迅遭受了很大的心灵创伤,他到日本留学后,决定学医,希望学成之后,可以回来“救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病,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但是,幻灯片事件却改变了鲁迅的初衷。鲁迅决定弃医从文。在日本时,他写了很多深刻的文章,并和弟弟周作人还翻译了很多外国小说,但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落寞之际,鲁迅本想去德国,但经不住母亲的哀求和经济上的压力,他最终在29岁时选择回国。回国后,他先在浙江绍兴任教,后来在北京教育部任职,一个人住在北京的绍兴会馆。

这期间,正是中国社会最剧烈动荡的时候,鲁迅本应在此时大展拳脚,摇旗呐喊,但是在目睹了一次次以革命为幌子的政治秀后,他对于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始终以怀疑的态度冷眼旁观。他宁愿以收古董、抄碑贴、读佛经的方式默默地打发时间,也不愿参与喧嚣动荡的社会现状。然而,这种百无聊赖的清静生活对心怀壮志的鲁迅来说,也有着说不出的苦涩。

但是,一本杂志和一个青年却打破了鲁迅与世隔绝的生活,这本杂志就是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而这个青年就是《新青年》的编辑钱玄同。

钱玄同是周氏兄弟留日的同窗好友,他在为杂志寻找优秀撰稿人的时候,首先想到了周氏兄弟。周作人很爽快,但鲁迅却迟迟不肯答应。钱玄同拿出了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劲头,想方设法鼓动鲁迅为《新青年》写稿,但鲁迅一直不为所动,直到两人谈到“铁屋子”比喻时,鲁迅的态度才有所改变。

鲁迅不愿出山的原因很简单:“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死了,然而从昏睡人死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但是钱玄同却反驳说:“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鲁迅终于被说服,他写出了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并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上发表。自此之后他一发不可收,写出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这一年的鲁迅37岁,离他去世还有18年,但这短短的18年,却是鲁迅笑傲江湖、所向披靡的18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写人作文:我心中的鲁迅600字

全文共 3524 字

+ 加入清单

他用自己的文字呼吁人们,幽默中闪烁着睿智与深刻,虚弱的身体中却包含着中国人的骨气和一颗有份深沉的爱国之心。这,就我心目中的鲁迅;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

那颗闪耀的名星——鲁迅作文1

历史上溯到二十世纪初叶——全球狼烟四起,天下大乱,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称霸一方,穷兵黩武,扩张势力,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与此同时,旧中国风雨如磐,腐朽的清王朝气数已尽,革命力量风起云涌。内忧外患,积弱积贫的五千年文明古国,将何去何从?在大厦将倾、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一个身穿牙黄羽衫的人犹如一轮红日横空出世,用手中的笔作武器拯救危难中的民族,他就是鲁迅。他的出现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带来了新的希望。

他,瘦瘦的身体,黄里带白的皮肤,似乎如同大病初愈的病人一样脸色憔悴,但是精神饱满;整个人精神焕发,两眼炯炯有神。他的头发一根根的直竖着,没一根是耷拉着的,都那么长,头顶就如同一片“茂密的森林”。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胡须——浓密极了,而且极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他习惯穿长衫,手里时常拿着一支安烟。当有人说了可笑的话,他就会发出发自内心的笑声,爽朗的笑声常常使他咳嗽不止。他经常在夜里写文章,将自己对愚昧、落后的社会制度的愤慨进行控诉,他的文章反映了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的心声,被誉为“民族魂”。

鲁迅先生的文学是精神的反抗与生命挣扎的文学,是为了争取做人的资格:生存、温饱和发展的反叛,对生命体验的彷徨、孤独和绝望的挣扎。1918年5月,鲁迅先生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呼吁国人要“立人”就要进行思想的启蒙,就要反叛“非人”的思想和“吃人”的社会制度,就要揭露“吃人者”的把戏和“吃人者”的人性弱点,从人的意识和社会制度方面对黑暗的封建社会进行了深深刻刻的揭露和批判,对吃人的封建礼教进行了血泪控诉和无情鞭挞,对沉默的国民灵魂也进行了真实的写照。在当时那样的社会环境下,鲁迅先生敢于“横眉冷对千夫指”,需要何等的勇气和胆量啊!

一支小船,若是没有帆的帮助,是不可能驶向远方的;一朵小花,如果没有雨露的滋养,是不可能茁壮成长的。鲁迅先生,你既是我的帆,又是滋养我的雨露,是我心中最亮的一颗启明星!

回忆鲁迅作文2

喜欢鲁迅,喜欢他的作品,更喜欢他的性格!

喜欢鲁迅,喜欢他的真情,更喜欢他的思想!

喜欢鲁迅,喜欢他的才华,更喜欢他的勇气!

鲁迅先生,是中国白话文的奠基人,是为中国做出了伟大奉献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在“五四”运动的洪流中,拿起笔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36年10月19日,这是一个由泪水汇成的日子,鲁迅先生放下他心爱的笔,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这样说,他也这样做了。在那个民不聊生的时代里,在那个写满悲苦的记忆里。只有用他手中的笔写下他心中的悲愤,记下他对时代的呐喊。他手中的笔仿佛一把刺向敌人胸膛的利剑,他的作品仿佛一盏驱散黑暗的明灯。

《呐喊》《彷徨》《坟》《野草》……这一本本书中系托了鲁迅先生太多太多的感情,太多太多的思考。正是因为他的不朽杰作,让那个时代的人们看见了希望,看见了曙光。而在今天,他的作品依然给我们是心灵的震撼。如果,说在那个时代没有他的出现,人们也许会感到迷茫。如果说在那个时代没有他的出现,也不会有那么多不朽的篇章震撼着人们的心。鲁迅先生的作品对于我来说是一股动力,让我学会了很多很多。

如果,中国现代文学是一片天空,那么,鲁迅先生一定是那一颗永远最亮的启明星。如果,中国现代文学是一首嘹亮的歌,那么,鲁迅先生一定是那一段高潮的旋律。如果,中国现代文学是一座五彩的花园,那么,鲁迅先生一定是那一朵最艳丽的花朵!

我喜欢鲁迅先生!

我心目中的鲁迅作文3

我国有这样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就是鲁迅。

以前我并不了解鲁迅,只是时常从大人们口中听起而已。说到鲁迅,我知道他是一位大文豪,并没有深入的了解。这个学期通过一组课文的学习,我才真正走近鲁迅,了解鲁迅。

读着《少年闰土》让我看到了这样一个鲁迅:他的家景良好,但却处在一个黑暗的封建社会,只能被关在高墙大院之内,对所处环境感到深深的不满,因而羡慕见多识广的闰土,喜爱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

读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让我看到了这样一个鲁迅:他很忙,他日理万机,但又能从百忙之中抽空出来给侄女翻译童话书,询问侄女的学习情况并教导她读书、学习要认认真真,不能马虎。鲁迅先生很幽默、乐观,积极的与反动势力作斗争。他还很关心劳苦大众,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

读着《一面》让我看到了这样一个鲁迅:他关心进步青年,忧国忧民。他很累,他的健康已让完全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吞噬了,他把一生的时光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他真是一位越老越坚强的战士!

读着《有的人》让我看到了这样的一个鲁迅:他虽然已离开了人世,但精神却永远留在别人的心中。他爱憎分明:憎恶反动派,却对吃不饱穿不暖的劳苦大众倾囊相助,给予关心。“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他的真实写照。

经过本组课文的学习,鲁迅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个勤勉的,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他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甘愿做人民的公仆。

经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让我了解了鲁迅。我想,我也要好好学习,发扬鲁迅的精神:关心别人,节约时间,多看书,多动笔,为国家作出贡献,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我心中的鲁迅作文4

一张瘦削的脸庞,透露出刚毅与坚强;两道犀利的目光,仿佛能刺破四周沉沉的黑暗;一头不屈的硬发,一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他,就是鲁迅。

鲁迅先生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教育家、革命家,以及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奠基人。鲁迅先生的一生都是坎坷不堪的。开始,他是一名医生,救死扶伤,到了后来他有弃医从文,放下手术刀,拿起手中的笔,用比作武器,用文字做军队,一次又一次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猛烈的进攻,揭露他们肮脏丑恶的嘴脸。鲁迅先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批判中,孤身一人走上了为民族、为人民的奋斗之路。这一路上,鲁迅先生一次又一次受尽迫害,尝尽辛酸。自己写的文章屡次被查封,但他依然不放弃,不惧迫害,顽强拼搏。他用满腔热血实践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追求,他用笔划存漫漫长夜,挑出些许亮色。

鲁迅先生不怕困难,三番五次地与黑暗势力作斗争。他是中国一颗璀璨的明珠,他是进步青年永远的导师。

鲁迅先生关心青年、爱护青年,对青年的关心更是无微不至。他给予那些失落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进步青年鼓励,给予他们父亲般的慈爱,温暖的关怀。他还亲自接待了来访青年500名,亲自给青年回信3500多封,帮助过的青年更是不计其数。

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是我们更深地了解了鲁迅。在我心目中,鲁迅先生幽默风趣,平易近人,他关心做过的下一代,在危险与迫害面前毫不退缩,永不屈服的人,是一个不拍困难,忧国忧民,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爱憎分明的人。

他用自己的文字呼吁人们,幽默中闪烁着睿智与深刻,虚弱的身体中却包含着中国人的骨气和一颗有份深沉的爱国之心。这,就我心目中的鲁迅;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

我心目中的鲁迅作文5

我国有这样一位大文豪:他身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胡须成了一个隶书“一”字……他,就是鲁迅。

在我看来,鲁迅是一个关心进步青年的人。

我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鲁迅先生穿着破烂衣服去理发店理发,一位年轻的理发师打量了他一下,以为鲁迅是一个乞丐,于是就胡乱地理了几下,于是鲁迅也乱抓一把钞票给那位年轻的理发师,理发师便数了数,呀!他猛地一惊,多了许多钱!他的心里乐开了花,真想鲁迅多来几次理发。

过了一个月,鲁迅再次来那家店理发,那位年轻的理发师认出了鲁迅,就笑容满面地给鲁迅细心地理发,理完后,鲁迅细心地给年轻的理发师钱,理发师数了数,咦?怎么钱刚好?他用疑惑的眼神望着鲁迅,鲁迅便笑着说:“前一次你乱理我的头发,我也就乱给你钱,但今天你仔细地理头发,那我也仔细的给你钱……“听到鲁迅的一番话,那位年轻的理发师惭愧地低下了头。当我看到这里时,我心想:鲁迅的教育方式真特别!

当我们学到《一面》时,才更加觉得鲁迅是一个十分关心进步青年的。文中的阿累在一次支内山书店买书时,买书的钱不够,没想到鲁迅竟在内山书店躲避敌人,为了让年轻人可以汲取丰富的知识,他把自己译的书送给了年轻人,可见鲁迅关心爱护进步青年。

社会的未来就是现在进步青年的,人一定要有知识才能创造未来,鲁迅把希望都寄托给了进步青年,进步青年是不能用外表看人的,也不能用自己的快乐放在别人身上的……应该要平等对待每一个人。

鲁迅呀!你真是一位关心进步青年的学者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鲁迅自喻“小白象”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先生以象自喻,鲜为人知。

在他和许广平的通信中,经常署名“小白象”,或是“你的小白象”。比如1925年5月鲁迅在北平写给在上海的许广平的第二封信(5月15日夜),署名的地方赫然画着一只高高举起鼻子的小象。(《鲁迅手稿全集·书信·第三册》第105页)而《两地书》在公开出版时,署名“EL”,就是Elephant(象)的缩写。

鲁迅先生为什么要以象自喻呢?从《柔石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述:“鲁迅先生说,人应该学一只象。第一,皮要厚,流点血,刺激一下了,也不要紧。第二,我们强韧地慢慢地走去。我很感谢他的话,因为我的神经末梢是太灵动得像一条金鱼了。”这给我们解开谜底提供了一些线索。鲁迅先生欣赏的正是象的宽厚和强韧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鲁迅我想对你说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先生,在这里,我先对您:“鲁迅先生,您在我们心里是最伟大。您热爱祖国、为祖国争气,您热爱、关心劳动人民,您乐于帮助身边的任何人……总之而言,您就是我们的大好人!”

鲁迅先生,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叫《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从中我们了解到您不直接批评青年看书不认真,而是用风趣的语言来暗示。您是多么的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啊!您一看到劳动人民受伤,就不顾一切地去帮助。您是多么有爱心啊!您自己都生病了,还叮嘱女佣不要干活太累,要好好休息。您是多么关心身边的人啊!我们还学过一篇课文叫《一面》。从中我们了解到您把一生都交给了人民,跟敌人战斗了一生,为我们的祖国争光,而您却变得骨瘦如柴,精神却很挺立。您真不愧是一位“越来越顽强的战士。”啊!鲁迅先生,您的爱国之情是多么深啊!这种爱国的精神值得我们崇拜,值得我们学习。

鲁迅先生。我要大声呐喊:“您真不愧是我们的‘民族魂’!您永远活在们的心中!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您永远是我们的‘民族魂’!我们心目中的大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鲁迅《彷徨》读后感800字

全文共 1874 字

+ 加入清单

儿子读小学一年级时,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家长会。班主任程老师在家长会上说了一句话让我感触颇深。她说:“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为了培养儿子睡前读书的习惯,我也重拾书本,在书的海洋中畅游。

我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分局的好色之徒给起了一个绰号“警界鲁迅”,我听了沾沾自喜,颇引以为傲,我的偏激也是可见一斑。的确,鲁迅先生的文章我是必读的。我算得上是是鲁迅先生的铁杆粉丝了。

记得高中时,那是在九十年代中期,我就花费了十五元的“巨资”购买了鲁迅先生的杂文全集。当时的我很兴奋,厚厚的一本书,字很小,如同小蝌蚪,我却如获至宝。最为可惜的是,我当时没有一点文学根底,鲁迅先生的杂文似懂非懂,无法品出其真谛来。二十年过去了,为了培养儿子的睡前读书的好习惯,为了少年时的梦想,去年,花去我十九点九元,在龙泉中街的新华文轩购买了《鲁迅小说全集》。

《鲁迅小说全集》集结了鲁迅先生的三部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内容相当丰富多彩。《呐喊》包括自序以及《狂人日记》等十四篇小说作品,是鲁迅先生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小说集,它揭示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表现出鲁迅先生对民族生存的反思以及读社会急待变革的强烈要求。《彷徨》则包括《伤逝》等九篇文章。《彷徨》是鲁迅先生1924年至1925年写成的小说,表达了鲁迅先生对于广大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深切关注。《故事新编》收录的鲁迅先生在1922年至1935年间创作的短篇小说,它是鲁迅先生以远古神话和历史传说为基础而写成的。

周一至周五的晚上八点半,我和儿子就早早的上床了,各自捧着自己喜爱的书来细细的阅读。儿子喜欢看《十万个为什么》以及《丁丁历险记》,我则抱着《鲁迅小说全集》体会旧社会的普通大众的酸甜苦辣,大悲大喜。我们看书时,儿子时常发出感慨,飞机是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的,兰博基尼、玛莎拉蒂、法拉利、保时捷汽车都是意大利的。儿子时而又好奇的问我,为什么超人、钢铁侠、绿巨人、绿灯侠、雷神、金刚狼他们都是在美国呢?我听了笑笑说,美国是个很发达的国家,我们国家很落后,科技还不发达,而且山寨版的东西太多,现代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往往都用在旁门左道上去了,所以各方面都落伍了,大侠们自然成群结队到美国深造发展去了。儿子又问我许多的为什么,我最后都不知道怎么搪塞他了。儿子又问我看的什么书,我说是鲁迅先生的小说集,我说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作家。儿子茫然的看着我,不知道鲁迅先生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儿子若有所思的问我,是钢铁侠厉害呢还是鲁迅老先生,弄得我啼笑皆非。

我常常沉浸在这本小说集勾画的世界里,而不能自拔。试问,有比《社戏》描述的更美的乡下么,有比横笛更婉转、悠扬的乐器么,碧绿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现在还有么,你吃过有比迅哥儿品尝到的更美味的罗汉豆么?《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己的迂腐让人笑中带泪,《故乡》中的闰土小时候的聪明伶俐在成人后慢慢变得木讷困顿让人嘘嘘不已,《祝福》里的祥林嫂的不幸遭遇而人们却麻木不仁,我们读后往往愤慨不已,《伤逝》里面的涓生和子君从唯美的爱情到最终的分离为我们解读了现代婚姻的脆弱的原由,以及成功的爱情需要双方的共同进步,共同经营的这样的深深启迪。《铸剑》的眉间尺为父报仇的故事我似懂非懂,阅读多次,均不得要领。

孩子在慢慢的长大,我们却在慢慢的老去。孩子们对于未来充满好奇,充满期待,我们则往往抱怨现实,活在过去的梦中不愿醒来。在这个混沌的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拜金达到了让人疯癫的程度,手机成了现代中国人的精神鸦片,国家岌岌可危。读书,哪怕每天抽出半小时来,一杯清茶,一本书籍,静静的坐在书房,这样的景象似乎都成了遥不可及的事情。钱可以让我们变得光鲜,但依然无法掩饰内心的无知和浮躁。人们现在常说,我是个内心强大的人,但怎样才能让内心强大,除了翻开书籍,我想,别无他法了吧。

肤浅和妄自尊大往往成了现今土豪的标签。人们对于科学家的尊敬都到哪去了呢?老师的清贫让人心寒!吸毒群体日趋年轻化,让我们警察无地自容。听说,现代课文里面许多鲁迅先生的优秀作品都被删除了,也许鲁迅先生尖锐的批判,和要求社会和谐成了格格不入的一对矛盾吧。但我想说的是鲁迅先生绝对是最伟大的中国人,鲁迅先生的小说绝对是经典。

最后,我以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迫切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