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谈论鲁迅作文(精品20篇)

鲁迅笔下的故事,除了犀利的杂文还有优美的散文,而《朝花夕拾》就是其中的一部散文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谈论鲁迅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753

作文

1000

鲁迅故居随想_800字

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一方水土的她——古城绍兴,以古朴典雅、恬淡清幽的面容吸引着大批游人,却以一个不苟言笑的老人般的庄严述说着二千五百多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治水英雄”大禹、“书圣”王羲之、“鉴湖女侠”秋瑾、更有一位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让我的内心莫名的激动……

一个星期天,我和伙伴们结伴而行,一同来到仰慕已久的鲁迅故居。一到那儿,我们的眼睛不由得被那黑漆斑驳的木门所吸引,啊,十足的古色古香。跨入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尊鲁迅先生的铜像,他凝神端坐,暗黑的古铜色,眉宇间流露出坚毅的目光。我默默地瞻仰着,心潮起伏,不禁为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节而钦佩不已。

我们穿过窄窄的青石铺成的过道,看到了一个小小的四方庭院,一股压抑郁闷的感觉油然而生——这也许就是鲁迅先生儿时所谓的“只看见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生活天地。随后又来到了当年鲁迅的卧室前,只见折叠整齐的素色被褥,端庄厚重的木床,四四方方的八仙桌以及桌上油黑的茶壶水瓢……一切显得那么井然有序,让人不由得联想到当年鲁迅舒适安逸的童年生活。一路七拐八弯后,我们穿过了一座拱形门,游历了鲁迅儿时戏耍的天堂——百草园,现在的百草园早已分不清哪棵是高大的皂荚树,哪棵是结过桑椹的桑树,只有一堵半人来高的泥墙,想必就是当年鲁迅拔何首乌弄坏的墙了……眼前的一片萧条荒凉,丝毫没有让人产生凄凉之感,反而勾起了我无尽的遐想:在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的绍兴,竟然还保存着如此古老悠远的历史风貌,到底是绍兴的现代化留住了文化历史,还是绍兴的文化历史促进了现代化……

在联翩遐想中,我们走出了鲁迅故居,踏在青石板的步行街道上,两旁的商店起劲地吆喝着琳琅满目的绍兴土特产:甘醇清香的古越黄酒、令人回味无穷的茴香豆、乌黑油亮的霉干菜……此时的我们,感觉像是走进了鲁迅童年的天地,恍若隔世。突然一股奇臭无比的气味随风袭来,“啊,臭豆腐!”伙伴们异口同声地叫起来。我们循味找到了一个油炸豆腐摊前,只见一个头戴乌毡帽的青年人正神情专注地炸着臭豆腐,“那……那不是闰土嘛!”一个伙伴脱口而出。大伙儿都笑了,每人拿起一串臭豆腐,津津有味地品着,说着,感受着古城绍兴的无限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谈论天气的英语作文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A: Good morining.The sun is nice.

B: Yeah. But the weather report says it will rain soon.

A: Really? I hope it wont.

B: Lets take a photo of the sky.The clouds are white.

A: Great.

B: Look! The sky is like the water.

A: Youre right.

B: Oh--

A: Whats wrong?

B: Theres a black cloud coming here.

A: Where?

B: Behind the mountains.

A: Unlucky.

AB: What a bad day!

A: It becomos dark.

B: Lets go back home.

A: OK.

B: Tomorrow we play again.

A: OK.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鲁迅的故里

全文共 1250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是一位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政治评论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他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鲁迅故居分为三部分,分别为鲁迅故里、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我们先来说说这鲁迅故里。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白碑,上刻有黑色的“鲁迅故里”四字,在它的下方,是一幅黑色的图画,描绘的是小桥流水及乌蓬船。而字的右方,是鲁迅先生手夹香烟的雕刻。在整块碑的前方,有三尊塑像,一站两坐,形态逼真。在碑前方的视角来看,在右方独自一人坐的便是鲁迅。

走进故居,便可见当年鲁迅家的“客厅”里的一些家具及牌匾。从“客厅”往左走,便是小姐的“闺房”。闺房中有一张圆桌,圆桌上有四个杯子,看似是茶。床边的蚊帘半掩着,靠墙的方桌上还有一面小铜镜。对于这个小姐的闺房,因为导游没有讲解,我们也不知到底是谁的闺房。我们猜测有可能是鲁迅母亲的,不过更有可能是鲁迅妻子的房间。说到鲁迅妻子,我不得不又揪出一段历史了。话说鲁迅的夫人名叫朱安,她和鲁迅是当时鲁迅母亲鲁瑞亲手包办的一场婚姻,鲁迅不情愿,可出自孝顺,也没反抗。可是第二天他没有去祠堂,而是独自呆在自己的书房。对于朱安,鲁迅不爱,却又不能休。所以第三天,他就去了日本,留下朱安一个人在家伺候婆婆。后来,鲁迅认识了北平师范的女学生许广平,他俩情同意合,未婚同居了,不久生下一子名叫许海婴。这段历史披露了封建社会风俗的残酷与无情,令人震惊。

往里走,就可以看到周家的厨房了。厨房左侧可以看到许多笼子似的工具,右侧则是一些石磨之类的东西。

再走,就能看到鲁迅的房间了。他的房间里光线很好,也很古朴。离我们最近处是一张方桌,旁有两把椅子及一张小桌。他的床不算很精致,但却很漂亮,白色的床帘半掩着,清晰可见里面的枕头及一个不知道是什么的圆柱体,上面布满了刺。床下有两双布拖鞋,拖鞋旁边躺着的蓝色花瓷壶不免令人疑惑。床的左边,除了衣橱,便是几个储物的箱子,看样子像是存书的。

现在,我们到的是鲁迅故居后面的百草园。这里有鲁迅曾连根拔起何首乌而毁了的泥墙,有他曾跳来跳去的石井栏,也有神奇的何首乌,碧绿的皂角树,紫红的桑葚……这里一切的一切,都是绿色的,显得是那样的幽静,那样的古典。

跟着流继续走,我们便到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的左边这一间,里面存放着鲁迅当年用过的座椅。他的座位并不奢华,而是普普通通的把椅子。桌子有些年代的历史痕迹,上摆着一只破旧的盒子,我猜是眼镜盒,可未免有些宽了。好想看看桌上他因迟到而刻下的“早”字,可惜有护栏。

三味书屋的最中间,是最大的一间屋子。在屋子的正中央,有一张较大的桌子,上摆有一些书籍及一根戒尺,这肯定是教书先生的位置了。在教书先生座位的后上方,有一块牌匾,上有“三味书屋”四字。牌匾的下面是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提到过的一幅画。画中一只身体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三味书屋的最右边的屋子,我们没有过去看,不过远眺了一下,那里好像是学员们的桌椅。

现在,我们也就把鲁迅故里看完了。我回想着鲁迅故居里的一幅幅画面,不禁陶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鲁迅也如诗作文600字

全文共 681 字

+ 加入清单

《故乡》中的时过境迁,《孔乙己》中可悲可叹的酸秀才,《阿Q正传》中的世态炎凉,它们都出自一人笔下,他就是鲁迅。初次阅读他眼中的封建社会,理解那些晦涩难懂的句子,我只觉得这位作者悲天悯人,是个无聊的悲观主义者。然而,我渐渐发现,鲁迅也如诗。

回忆起小学课本中《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就想起他在回答“鼻子为什么是扁的?”时,意味深长的说:“我处在一个黑暗的环境中,什么都看不见,四处碰壁,就把鼻子碰扁了。”他的正直为他惹来许多迫害,他却依然保留着不屈不挠,正义凛然的民族气节,被人们称作“民族魂”。他是一首正义的诗。

上了初中,我又读到阿累的《一面》,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那隶书般的一字浓眉,两端犹如蚕头雁尾。他与阿累的见面让人难忘,作为文学大家,亲自降低身份与阿累见面,对年轻人寄予厚望,丝毫不摆大师的架子。他是一首平易近人的诗。

到绍兴旅游,参观鲁迅故居,烟波浩渺的水乡蕴藏着他幼年美好的回忆。碧绿的菜哇,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古板又和蔼的寿镜吾先生,也一定令鲁迅受益终生,创作喜爱《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回忆童年。他是一首充满回忆的诗。

时代在变化,留在故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往昔美好的故事,亲情的人物,甜醉的情景,就像鲜活花瓣夹在书里面,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萧红传》中的鲁迅已步入暮年,频频遭到日本人的迫害,幼时的无忧无虑一去不复返。尽管如此,对于刚见面的二萧他还是倾囊相助,无论文学上的指点,还是替他们付回程电车钱。这样的鲁迅是一首关怀备至,体贴入微的诗。

现在,我对鲁迅只有深深的敬意,鲁迅也如诗,一首蕴含着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的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描写鲁迅先生的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先生逝世了,许多人都来追悼他。他的遗体静静地躺在万国殡仪馆里。那时侯鲁迅救助的黄包车夫来了,在鲁迅家做事的女佣阿三来了,他的侄女周晔一家人也来了,万国殡仪馆里挤满了追悼鲁迅的人,庄严,肃穆。

我站在万国殡仪馆的门口,心中有说不出的那种滋味。我真想走上前去献上一朵鲜花,我真想去学医,把鲁迅先生医好......但那已经不可能了。

第一个走上前去的是鲁迅曾经救助的黄包车夫,他买了一双崭新的鞋子,也许是他四处几借钱才买到的鞋子,也许是他再也不会让鲁迅看到他光着脚了吧。他穿着军装,走上前去,敬了个礼,然后说。

“鲁迅先生,我寄托了你的希望,成了一个军人,我也学会了打鬼子了,但您已经悄悄的离开了我们。你不能就这样抛弃我们走了,我们的祖国还需要你来栽培、帮助。如果你还活着那该多好啊,继续帮助我们的祖国,写文章,如果你能长命百岁那又该多好啊!”

听了黄包车夫的感述,那个从前眼睛失明,但受到了鲁迅先生的帮助的女佣阿三也发言了。

“亲爱的鲁迅先生啊,你是多么伟大,多么慈祥啊,你生病时,还叫我不要干重活,而且你在死面前也无所畏惧,还在坚持写文章,这种为自己想少为别人想得多的精神可真是可敬啊,值得全世界学习啊!”

第三个走上前的是周晔和她的爸爸妈妈,周晔把伯父送给她的两本书放在花上,只见她满面泪水,穿着黑白相间的衣服,头上带着白巾。然后,周晔就深情款款的说。

“伯父啊,你真伟大,生前还教我怎样好好做人,一眨眼,您就去世了,我是多么伤心啊,你真是好样的!”

然后,许多工人和学生都向鲁迅先生致敬,场面悲伤极了。

我相信,鲁迅的灵魂会默默帮助我们的祖国的明天更加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鲁迅的故事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关于鲁迅与红辣椒的故事

鲁迅先生从小就非常爱读书。有一次,他考试成绩非常优秀,学校奖励了他一枚金质奖章。他不是把奖章收藏起来,而是把奖章卖了。他用卖来的钱,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和一串红辣椒。他把红辣椒挂在自己的房间里,有时晚上看书很冷或想睡的时候,就吃一个红辣椒。辣椒把他辣得全身冒汗,这样身体就不冷了,也不想睡了。他用这样的办法坚持读书。由于他刻苦努力,鲁迅终于成为了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现我们生活条件好了,再也不应红辣椒来驱寒提神。但鲁迅与红辣椒的故事鼓舞着我们:只有勤奋刻苦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呐喊鲁迅读后感二:鲁迅《呐喊》读后感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提起“红色经典”,说实话,我不知道它有哪些代表作。想起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有人说《白毛女》也是?恍惚间想起了我唯一看过的《呐喊》,它应该也是一本红色经典书籍吧!

高中时学到《呐喊》是鲁迅先生自《狂人日记》后的第二部经典小说,至于它其中包含那些文章?记不清了,于是,又从图书馆借来翻阅。

看到了《故乡》,《药》,《孔乙己》,曾经很熟悉的文章,再次阅读是我看到了更深层的东西,感慨老先生文笔的犀利,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情况和人物性格。

比如《药》,作品描写华老栓用被刽子手杀害的革命者夏瑜的鲜血蘸成“人血馒头”为儿子治病的事,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了人民大众受到封建社会的压迫。揭露了统治者(康大叔)的残酷,卑鄙,仗势欺人,华老栓的愚昧,迷信,麻木,茶客们的盲从和人与人之间的势利,赞扬了夏瑜的革命英雄精神与气节,痛惜了民众的落后和无知。

先生写这个《呐喊》,是希望唤醒许许多多在小铁屋里沉睡的人们,激励着当时中国人,向被深深蒙在鼓里的国人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

而现在的我们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现在,我们的祖国更需要我们团结起来,面对强权主义,反对“藏独”,反对“分裂”!

先生已经去了,呐喊的人还会有,但还有像先生喊得那么有力的人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走近鲁迅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双休日,爸爸妈妈带我到鲁迅故里——绍兴游玩。

绍兴可是个古色古香的小镇啊!我们首先来到了鲁迅纪念馆。一进门,我就看见鲁迅先生那高大的青铜雕像。在这里,我了解了鲁迅先生的一生。接着,我们来到了鲁迅的故居和祖居,体验了鲁迅小时候的生活环境。鲁迅的三条读书戒律——心到、眼到、口到,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出了纪念馆,我们来到了百草园。刚踏进百草园,一股清香就扑鼻而来,只见园子里种满了绿油油的蔬菜和五颜六色的花草,还有郁郁葱葱的树木。我想象着童年的鲁迅在这里看书、嬉戏,可真惬意啊!

后来,我们又来到了三味书屋。这里有假山、小水池,还有小花坛,看起来哪像学校,简直就是一个小花园!我找到了鲁迅的座位,看到在桌子右侧的一块玻璃下面压着鲁迅当年刻下的那个“早”字。原来,一次鲁迅上学迟到了,被先生训斥了一番,为了不再迟到,鲁迅便刻下了这个字。不过,大家可别误会哦,鲁迅可不是贪玩迟到的,而是为了给生病的爸爸抓药才迟到的。

走近鲁迅,让我感受到了鲁迅先生伟大的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读鲁迅作文

全文共 1179 字

+ 加入清单

他,我们大家敬爱的鲁迅先生,已经去世68年了(1881-1936)。他是深沉、敏锐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思想充满了强烈的爱憎和情感色彩,还有活生生的现实气息。他的情感充满了思想的力量和哲理的深意,他的文字,简练而刻毒,如匕首和投枪。礼教、制度、传统、政府......全成了他批判的对象。

鲁迅对旧中国的鞭挞,沁人心脾。他绝任何形式、任何范围内存在的权力关系和压迫:民族的压迫、阶级的压迫、男性对女性的压迫、老人对少年的压迫、知识的压迫、强者对弱者的压迫、社会对个人的压迫......鲁迅憎恶一切不平等关系、说教和谎言,他不断揭露和痛斥国民的麻木性,让一切自居于统治地位的人感到不安。鲁迅先生是一个艺术家,他看见什么,他描写什么。他把他自己的世界展开给我们,不粉饰,也不遮盖。那是他最熟识的世界,也是我们最生疏的世界。他在我们里面看见赵家的狗,赵贵翁的眼色,看见说“咬你几口“的女人,看见青面獠牙的笑,看见孔乙己的偷窃,看见老栓买红馒头给小栓治病,看见红鼻子老拱和蓝皮阿五,看见九斤老太,七斤,七斤嫂,六斤等的一家,听见阿Q的枪毙时说的话,看见一群在饥饿里逃生的中国人。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偏是这些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人事里含有一切永久的悲哀。鲁迅先生并没有把这个明明白白地写出来告诉我们,但这个悲哀毕竟在那里,我们都感觉到它,我们无法拒绝它。

鲁迅毕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他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以文学为武器,深刻揭露封建主义、军阀势力和******反动派的丑恶嘴脸;他积极支持并参与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的斗争,为维护民族尊严、争取人民解放而战斗,表现出高昂的爱国主义激情和民族气节;他尖锐揭示了国人身上存在的国民劣根性,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渴望以理性精神开启民智;他在严格解剖他人的同时,更加严厉地解剖自己;他面对残酷的文化围剿,以坚韧的战斗精神不懈抗争,成为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和领袖;他坚持文艺为人生为革命的道路,始终“和革命共同着生命“,深信“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用如椽巨笔,承担起“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历史责任。鲁迅以他那深刻的思想、辛辣的文笔、卓越的艺术才华和凌厉的战斗风格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爱戴与尊敬;以其一生的辉煌业绩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崇高地位。

鲁迅留下文化遗产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是伟大的。鲁迅的伟大决不因为哪一个大人物盛赞过鲁迅,所以才变得伟大起来。不是的。鲁迅存在的本身,决定了他应有的地位。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倘没有鲁迅,本世纪中国的文化史,尤其是文学史,不说黯然失色,也肯定要减色几分的。“他用生命的全部光芒,划亮了充满天地间的黑暗和寂静,在他身后,有我们整个民族的血污,苦难,彷徨,觉醒......他走了,留下的是锋芒毕露的匕首和投枪!他走了,留下的是铁骨铮铮的思想和精神!

[我读鲁迅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鲁迅作品读书笔记

全文共 1959 字

+ 加入清单

《雪》写于1925年1月,1925年1月,当时正处于北伐革命的前夜,国共两党结成统一战线,革命形式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鲁迅当时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

作者在全文描述了三种雪:一是尚未化为雪的“暖国的雨”;二是滋润美艳之至的“江南的雪”;三是孤独、自由、奋飞向上的“朔方的雪”。用大量的篇幅描写被化妆、快速融化的“雪罗汉”。通过描写北方的雪则是对北方局势的不满,并认为要像北方的雪一样通过奋斗来争取自由。

作者对三个形象的基本态度似乎也与作者用语的感情色彩,作者的人生态度相吻合了。

作者表现了对南方局势的担忧,那是被美化和吹捧的一种暂时假象,是没有生命力的“雪罗汉”而已。并指出,革命不是那么容易成功,是需要无数革命志士通过奋斗去争取,才会有光明的一天。 篇二,鲁迅作品读书笔记

我从《雪》中读到了三种人生,因为它被选入了江苏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新教材。这篇文章,我上学时肯定是读过的;但同样可以肯定的是,我对它已几乎一无所知了,或者应该说我本来就对它一无所知罢。为了编点教学资料,也因为莫名的潜滋暗长着的一份好奇,我开始反反复复地读它。诗质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很快征服了我的心。可是,众多的疑惑竟也一并攫住我的神经,让我难以自拔: “暖国的雨”、“江南的雪”、“朔方的雪”,作者把这三个形象放在一起到底想告诉读者什么?作者明显偏爱“朔方的雪”,可为什么花大量的笔墨写“江南的雪”,甚至于用两个小节写塑雪罗汉的情景?如果作者写“江南的雪”和塑雪罗汉是要表现“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与热情赞美”和对“童年生活美好的回忆”(引号中为课文中的旁注语),那文章的第三节是否显得画蛇添足,大煞风景?

整整用了四个下午、四个晚上——20多个小时上网读《野草》,读关于《野草》的评论,读关于鲁迅的评论,最奇怪的感觉竟然是,人们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雪》,偶尔有片言只语,终难尽解我心头之惑。我所看到的意见无外乎两种。一种意见我称之为“追求美好说” (看来教材编者也接近这种观点),即“江南的雪”象征美好的世界,“朔方的雪”象征为着追求美好而须的不屈的抗争(也可补上“精神”、“战士”之类的词)。姑且不论这种说法与普遍认同的“对比”特点是否一致,仅就“滋润美艳之至”六个字,就让人总觉得讽刺意味更胜赞美意味。另一种意见可以叫做“灵肉说”,如就读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的金瑞锋先生(虽然他发文时只是大一学生,但我愿意这样称呼他)认为:“江南的雪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美艳至极,是炫耀的肉体,这种只适于塑罗汉的柔和的雪永远只能在冷风的吹刮中消失掉它的胭脂。北方的雪,如粉,如沙地飘洒,和飘飞着的灵魂一样,徜徉在空中,飞舞,蓬勃,奋发,闪烁永久的光,鲁迅期待着这种灵魂的诞生。”读了几天的“网文”,这段文字是最让我忘却眼酸腰痛的。然而“暖国的雨”呢?

难道它仅仅是为了给结束语“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创造一个呼应?难道“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这样的语句竟可以没有一点意味? 20xx年12月28日,已经多年难得见雪,见雪也至少要到春节前后的苏州,竟然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一时间心头不由得也迷信起来。眼睛从荧屏移向校园,虽没有看见雪野中有各色花草、蜂蝶,但欢呼雀跃的学生却是随处都是,更有一群青年教师,女的打着花伞,男的举着相机,在已被白雪半遮半掩的绿树碧草间照相,那种兴奋直逼进三楼阳台上的我的心里面来。“明天肯定有人塑雪罗汉了。”我自然地想道。忽然间,我有了一种感觉,这是一幅热闹的画面呀!

而这热闹,全是因为“江南的雪”的“滋润美艳之至”讨人喜欢的缘故了。而“朔方的雪”不同,它“如粉,如沙”,只因太过冷峻,人们是宁愿居屋烤火也不愿意亲近的,于是尽管它“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别有一种“壮美”,但只能面对“无边的旷野”、“凛冽的天宇”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 有一种想法在心中升起:“暖国的雨”、“江南的雪”、“朔方的雪”象征着三种人生——“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让“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自己应该感到“不幸”而又不一定感到不幸的人生;“滋润美艳之至”,如小丑般媚俗而受宠,却终究因没有灵魂而成为匆匆“过客”的人生,永远独立独行,用“蓬勃地奋飞”“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却必须忍受“孤独”的人生。如此,“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这句话好像也不是太难理解了,同时,作者对三个形象的基本态度似乎也与作者用语的感情色彩,更与作者的人生态度相吻合了。读书偶得,存此一说,以备斧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心目中的鲁迅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有这样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就是鲁迅

以前我并不了解鲁迅,只是觉得他是一位作家。通过一组课文的学习,我才真正了解鲁迅。

读着《少年闰土》让我看到了这样一个鲁迅:他的家景良好,但却处在一个黑暗的封建社会,只能被关在高墙大院之内,对所处环境感到深深的不满,因而羡慕见多识广的闰土,喜爱丰富多彩的生活。

读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让我看到了这样一个鲁迅:他能从百忙之中抽空出来给侄女翻译童话书,询问侄女的学习情况并教导她读书。鲁迅先生很幽默、乐观积极的与反动势力作斗争。他还很关心劳苦大众,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

读着《一面》让我看到了这样一个鲁迅:他关心进步青年,忧国忧民他很累,他的健康已让完全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吞噬了,他把一生的时间交给了我们民族,他真是一位越老越坚强的战士|

读着《有的人》让我看到了这样的一个鲁迅:他虽然离开了人世,但精神却永远留在别人的心中。他爱憎分明,憎恶反动派,却对吃不饱穿不暖的劳苦大众倾囊相助,给予关心。

经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让我了解了鲁迅。我想,我也要好好学习,发扬鲁迅精神:关心别人,节约时间,多看书,多动笔,为国家作出贡献,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写给鲁迅先生的一封信

全文共 2059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先生您好:

隔着遥远的时空给您写这封迟到的书,并不是我神经错乱。也非我哗众取宠。而是在新世纪的曙光即将到来之际,竟然还有人出来大放肆言,满口鬼话。祸害人类,不得不惊扰你的英灵,您若地下有知,一定会原谅晚辈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环境那么恶劣,您是个孤独的觉醒者,在布满荆棘和刺刀的小路上独立行走。您将讲鬼话的人的言行斥为“鬼混”,您的言行总是像武侠电影中打斗场面,用锋利的剑扯去对方的面纱,使其露出真面目。您在您的杂文集《热风》中有一篇杂感(随感·三十三》其中这样写道:“现在有一班好讲鬼话的人,最恨科学,因为科学能叫道理明白,能叫人思路清楚。不许鬼混,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了讲鬼话的人的对头·····”

如果您在天之灵也满怀气愤的话,我想借您的如椽之笔也来戳穿法轮功的为科学的虚假面具。难道现代人的笔锋还不够犀利,还须惊扰您的英灵么?非也,然也!真的不是拍您马屁。你的思想和作品不仅没有时代的局限性,而且太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了。你的目光犀利而深邃,洞察千年,预知未来。您看您笔下的孔乙己、闰土、阿Q岂止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我始终觉得你没离去,也不可能离去,因为时任臧克家就感慨的说“您死了,却还活着!”

您这篇杂文的开头,简直就是在勾画李宏志之流的嘴脸。您能容忍这些鬼域魍魉的大肆猖獗么?多少年都过去了,他还在玩弄您早就戳穿过的老把戏。却如您所言,它所使用的方法就是捣乱。真谛是把一些科学名词术语东拉西扯,掺进鬼话。弄得是非不明,连科学也带了妖气。伪科学这个词汇您一定认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鬼话”也在进步。它换上了更加爱惹人迷恋的外衣。尽管外衣的质量不怎么地,将一些本来很贵重的布料裁剪的斑驳不堪,拼凑的杂乱无序,毫无美感可言。从轻了说他是一个蹩脚的裁缝,从重了说它是对文明的亵渎和污蔑。是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都是一种亵渎。您是否也认为伪装之下的亵渎比直接的谩骂更加卑鄙无耻。尽管他的狐狸尾巴时不时的就露了出来,他拙劣的骗术还是迷惑了许多善良无知的人们。

我觉得李宏志恰恰是看到并利用了我们这个社会上人们的某些弱点,致命的弱点。不过请您放心,中国的民众已经不是当年那些麻木的看客,受党教育和改造这么多年,无论是从意识形态还是从行为方式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和变化。不过人总是会有弱点的。总是会犯错误的。对一些事物的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坏的东西只能蒙蔽一时,而好的东西像金子,无论藏得多深我们总会找到。就好像您在晚年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一般。真是无巧不成书,您在文中提到的那位神童做了《三千大千世界图说》就是拼凑了儒、释、道及耶稣教义的糟粕,胡乱插花。此二人一样都是反人类反社会反文化的。那位神童的柱子是某政客,而某政客的主子是美国鬼子李佳白。不知李宏志的主子是何方神圣,反正他已经跑到美国西雅图了。

我想李洪志如果有机会堵到您几十年前的那篇文章一定会有一种被戳破画皮的惊恐和呆滞,会惶惶不可终日的。一定会抽自己的嘴巴的。看来鬼话并不是他前治无古人的发明。不过他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结局。历史的垃圾箱就是他应呆的地方。永久得被定在耻辱柱上也许他还不太够格。战犯也是有级别的。他只一块头顶的乌云,很快就会散去的。他还够不上历史上谙熟厚黑之道大奸雄的资格。大奸雄在客观上也在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他则在拉着历史的倒车,仅仅够上一页反面教材供人阅读。历史跟他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他给社会撒下一个弥天大谎。结果只是自欺欺人。历史会给他以更大的嘲弄。试看这位伪君子口口声声说他给他的弟子不参与政治,他是往高层次带人。您看事实他鼓动弟子围攻中南海,煽动痴迷者自焚。他拼凑并曲解一些佛教道教的理论,将人往低处拉。口是心非,伪善假慈悲,欺世盗名。

科学是神圣的,但这个“科盲”却能肆无忌惮的践踏真理、侮辱科学。您没觉得科学还没有真正走入民众身心之中么?李宏志只留正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践踏着现代文明。这就是几千年来迷信的毒害之处。也是社会的危险之处,他的书,音像制品之所以能大肆泛滥,主要是大众缺乏哲学思辨。有了这个武器就不怕歪理邪说乘虚而入。因此在普及科学的同时,哲学的普及尤为重要。不知您是否同意我的观点。对于许多社会问题,我们不能割断历史去考虑,因此必须穿越时空与您进行沟通。因为在本世纪初,您就尖锐的揭批伪科学的问题。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来分析所有的问题。因为伪科学也有一套所谓的理论根据。与真正的哲学貌似。是披着唯物主义外衣的唯心主义的东西。就像西游记里真假美猴王,大小雷音寺一般。铁的事实证明,伪哲学害人至深。动机不纯,挂羊头卖狗肉是可以闻出味儿来的。

我给您写这封信的目的是让人们都去读读您的那篇文章。让人们都去领略一下您在文章结尾处提出的精辟的论点。“关于吞食细菌的事,我上文所说的大概也是错误的,但现在手头无书可查,也许k博士发现了虎列拉菌时,p博士以为不是真病菌,当面吞下去了,后来病得几乎要死,总之,无论如何,这一案绝不能作”精神能改造肉体的例证。”··就是人们在思想上与法轮功彻底划清界限,并共割去这个社会毒瘤。

此致

敬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鲁迅先生

全文共 805 字

+ 加入清单

目光犀利穿过黑暗,嘴角带着浸润着血迹的蔑视和嘲讽;你在彷徨,你在呐喊;把笔杆,变成了锋利无比的匕首,面对几千年的王朝历史;你用沉默中的爆发,惊醒沉睡中的魂魄。

前方的路迷茫,我们需要光的引领。

你就是我的前行之光-----鲁迅

你呐喊:拯救国民在于拯救其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文化落后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国民的愚昧麻木。在那黑暗的时代,当整天说着“我先前比你们阔多了”的阿Q惨死刀下时;当愚昧无知的华老栓拿着蘸满先烈鲜血的馒头为儿子救命时;当“救救孩子”的呼喊从狂人口中发出时;当风雪中的祥林嫂倒在新年的一片祝福声中时,我的灵魂颤抖了,愚昧已然蔓延,“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是你,为我在黑暗中把前行之路照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建立起高高的精神殿堂,才能堂堂而生,磊磊而立!

在社会日益复杂的今天,那些“麻木”的看客并未“断子绝孙”,甚至“人丁兴旺”。湖南数百名群众兴高采烈,面带微笑,在如潮的欢呼声中见证一个鲜活的生命从高楼跃下永远消失;当“小悦悦”遇难,道旁十八个人经过都装没有看见……物质丰富而精神贫瘠,道德沦丧,城市与冷漠戒备相联,良心和良知的血液已被商业稀释,

前行路上,光,似乎残缺了,我拾起了他们丢失的灵魂碎片。你说要不断改造国民的劣根性,使中国人不再麻木落后,不再愚昧无知。你说哪怕光有所残缺,但仍需坚持,要从内心将光不断迸射,一点一点刺入黑暗。一个寒冷的冬天虽已经降临,但泥土下的种子已经苏醒,春天还会远吗?

前行路上,穿梭在光亮中,做一个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残酷的试炼;前行路上自己也来放光,照亮一路的高低起伏,照亮生命的山峦,照亮理想的高台。这光定能突破黑暗也突破冷漠,这光定能百折不回,战无不胜。

和谐的社会同时也是文明的社会,在建设中,我们应担当起正义,担当起良知,摒弃冷漠, 传递温暖。如此走进21世纪才不会耻辱。

前行有你,前行有光。

我定会以我的光,唤醒沉睡的大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踏着石板小路,走进鲁迅故里,看着两边古色古香的门店,感觉回到了从前。

鲁迅故里分为鲁迅故居、鲁迅祖居、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纪念馆、鲁迅笔下风情园。

鲁迅纪念馆始于1973年,它位于鲁迅故里东侧,于寿家台门隔河相望。

寿家台门是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先生家的住屋,闻名中外的三味书屋就在寿家台门的东侧厢房,寿家台门分为三进,第一进即台门斗,在台门斗的西边有一个小竹园竹园的北边厢房,摆放仿造“三味书屋”我们可以在这仿真的书屋里坐一坐,体验一下私塾生活,或者拍照留念,第二进为大堂前用于红白喜事的聚会之地,穿过天井,来到第三进——座楼,分别有小堂前、书房、卧室。

在新建的鲁迅纪念馆东面就是鲁迅主居——周家老台门。其建筑共分四进。第一进称“台门斗”,第二进为“厅堂”,第三进为“香火室”,第四进是“楼房”,是主人的住屋。

鲁迅笔下的风情园也分四进。第一进“绍俗祝福”,第二进“越俗漫画”精美的图画以木板雕刻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第三进“迎神赛会”第四进“男婚女嫁”,主要形式演示了迎亲、婚礼、洞房等场景。

鲁迅故里还有好多好多我们没看到的情景,那就让我们跟着课本一起游绍兴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走进鲁迅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双休日,爸爸妈妈带我到鲁迅故里——绍兴游玩。 绍兴可是个古色古香的小镇啊!我们首先来到了鲁迅纪念馆。一进门,我就看见鲁迅先生那高大的青铜雕像。在这里,我了解了鲁迅先生的一生。接着,我们来到了鲁迅的故居和祖居,体验了鲁迅小时候的生活环境。鲁迅的三条读书戒律——心到、眼到、口到,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出了纪念馆,我们来到了百草园。刚踏进百草园,一股清香就扑鼻而来,只见园子里种满了绿油油的蔬菜和五颜六色的花草,还有郁郁葱葱的树木。我想象着童年的鲁迅在这里看书、嬉戏,可真惬意啊!

后来,我们又来到了三味书屋。这里有假山、小水池,还有小花坛,看起来哪像学校,简直就是一个小花园!我找到了鲁迅的座位,看到在桌子右侧的一块玻璃下面压着鲁迅当年刻下的那个“早”字。原来,一次鲁迅上学迟到了,被先生训斥了一番,为了不再迟到,鲁迅便刻下了这个字。不过,大家可别误会哦,鲁迅可不是贪玩迟到的,而是为了给生病的爸爸抓药才迟到的。 走近鲁迅,让我感受到了鲁迅先生伟大的品格。

[走进鲁迅的初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写鲁迅的

全文共 773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幼年时代,我记得只有三个姓鲁的,一个是鲁智深,一个是鲁班,还有一个便是鲁迅。鲁迅是勤奋的,鲁迅是以笔为剑的,鲁迅又是以文章插入*民党心腹的,我们的鲁迅有一颗真真正正的爱国心。

鲁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写白话文小说的人,也是第一个以文章与反动派、*民党作斗争的人。他以他自己的文章不屈不挠的战斗着、抗争着,以思想作剑,寸笔为枪,于种种敌人抗争着……

鲁迅小的时候,有一次给父亲抓药而忘了时间,到学校时受老师批评,于是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从此在没有迟到过;他看见别的同学出去玩时,写下了一句话:“君子自重”。正是他的勤奋铸造了他日后的丰功伟业。

鲁迅的种种作品,像一把犀利的剑,直接插入*民党反动派的心腹,并受广大人民喜爱。《狂人日记》这篇文章说明了希望人人都能成为“不吃人的人”,成为“真的人”。鲁迅对权势者和伪君子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孔乙己》中的丁举人,《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他们对社会的进步没有丝毫的热情,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权势地位,只想着怎样升官发财,而正是他们,阻碍着社会的进步与改善。

在众多作家中,鲁迅是突出的一个,也是特殊的一个。人们也许在读鲁迅的小说时会有这样的疑问,仅仅鲁迅的小说,何以说在世界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放出夺目的光彩?是的,他没有莎士比亚的累累巨着,没有卢梭的长篇自传,也没有那曲折动人的小说情节。然而他确实是位伟大的作家,因为他首先是一位伟大的战士。他生活在一片混沌的世界中,却异常的清醒和敏锐。他嫉恶如仇,使那些御用的反动文人们心惊肉跳,使病态社会的千疮百孔暴露无遗。他的幽默中闪烁出睿智与深刻,内心包含的是一颗忧愤深沉的爱国之心!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他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虽然早已不在人世,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让我们发扬鲁迅精神,在人人心中包含一颗忧愤深沉的爱国之心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给鲁迅先生的一封信_1500字

全文共 2278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鲁迅先生

今天,咱们高67班的全体同学在李老师的引导下兴致勃勃地学完第五册语文课本中第三单元的课文《阿Q正传》,那是您的经典佳作!你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形容自己对阿Q的态度。您自己说,您之所以要写《阿Q正传》,是因为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并且说:“我虽然竭力想摸索人们的魂灵,但时时总自憾有些隔膜。在将来,围在高墙里面的一切人众,该会自己觉醒,走出,都来开口的罢,而现在还少见,所以我也只得依了自己的觉察,孤寂地姑且将这些写出,作为我的眼里所经过的中国的人生。”先生,我很佩服您的洞察力,阿Q给后人展示了触目惊心的国民劣根性:吃人、妄自尊大、自轻自贱、守旧排外、漫夸历史、愚昧麻木、卑怯巧滑、投机钻营、色情狂……说不尽的阿Q呀,给咱这群衣食无忧的“90后”的学生引来激烈的讨论:吴妈该不该那样做?阿Q应该怎样革命?自己身上有没有阿Q的“精神胜利法”?……

不久,李老师将“走向鲁迅”的征文活动通知张贴出来时,马上有较多的同学围看:“为促进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引导广大中学师生进一步了解鲁迅,把握鲁迅作品的美丽和价值……”李老师在旁边加的提示语更惹人注意:“中学语文教材所收作品论数量及范围之广,非鲁迅莫属。让我们用笔发自内心地怀念这位中国的和世界的文学泰斗!”

先生,您是我崇拜的偶像,每每老师讲解您的文章,我的回答常常能得到他们的喝彩!这种成就感源自您的作品,我无法回到您的过去,我只好在文字中默默地与您对话——

深夜,灯下漫笔的您是孤独、寂寞还是伤感的?朝花若能夕拾,惆怅是不会浮现于字里行间的。眼下,我已慢慢融进您的思绪,随着飞扬的思情在解读“嬉笑怒骂皆是文章”的您。

解读您字里行间的情感,了解时代赋予您的使命。当所有人都在沉睡中您却是醒着的。您以笔为剑,用犀利的语言刺醒沉睡中的人们。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遍体鳞伤的您仍奋然前行。难怪至今人们一直牢记伟大领袖毛主席评价您的话语:“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先生,在黑暗中,您就是一抹希望的亮光,照亮了那个黑暗、阴森的冷酷世界。回想往事,记忆里仍有浓浓真情的流露。

您回忆着充满无限乐趣的百草园——您怀念着采桑葚、拔何首乌、捕鸟的日子;回忆水乡故里、寄托思情——儿时的闰土给您讲述无尽趣事;回忆里得得锵锵的戏曲声,夹杂着香气飘然的豆子——简单的水煮豆,吃在嘴里却是无上的美味;回忆里那本“三哼经”,它倾注了多少长妈妈对您的爱,以至于您最后说:“黑暗人后的地母啊,远在您怀里永安葬她的灵魂吧!”这些往事您都记着,怀恋着。

然而,现实很难让您以悠闲的心情去欣赏美丽的田园和享受淳朴的乡情。现实让您紧握秃笔发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这个病态百出的社会里,使您不得不直面惨淡的人生。您活灵活现再现现实中的“病”,“深味着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最后,笔尖挥动,您一发不可收拾了。

您选择了穷困潦倒,守着孤灯,于是,有了破布长衫挂在身上的孔乙己,满口“之乎者也”的他也败在这“之乎者也”之下;有了在飘荡祝福之声的雪夜中死去的祥林嫂,她悲惨的人生际遇换来的却是人们的冷嘲热讽;欺凌怕势的阿Q,心里的“得胜法”使人感到悲哀,就连死到临头也不明白是怎么死的;再有一位以为有一剂“什么痨病都包好”的“良药”的华老栓,愚昧无违让他走向老年丧子的惨景。“人血馒头”,烤得焦黑的人血馒头,是现实最贴切的写照。呵,好冷,那时一种彻骨的凉风吹遍祖国大地。问苍茫大地,谁能“救救孩子”?就这样不幸中的人展露在这个病态的社会里,够冷漠,够可悲,够诙谐的了。您的笔下驰骋纵横,把文章做绝了,散文够散了,杂文够杂了,小说够味了。您吹起革命的号角,号声震荡人心,余音绕耳,快醒醒吧,沉睡中的人们,您疾呼!您诠释自己的笔名——迅速猛烈!彷徨之后的声声呐喊如战鼓!

1936年10月19日,您生命的“鼓声”骤然停止,遗憾啊,举国上下抚胸悲叹,慨叹您为何没等到国民彻底醒来的那天。一面鲜艳的旗帜覆盖在您的灵柩上,先生,九泉之下您知道国人看到这面旗帜的无限感慨与悲痛吗?阿累在一面中说道:“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走完就倒下,我们只能踏着他血的足迹继续前行。”先生,听到这句话您一定倍感欣慰,中华民族新文化的这条路上您并不孤单。残阳落日,不是消逝,而是另一种重生!今天,我从您的格言中重生——“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

您姑且尝试做一回狂人,呐喊的最后余力,终于走过彷徨。朝花夕拾的美好岁月,就如同春风吹又生的野草般袭来。十年,二十年,甚至百年的今天,那气势壮阔的文浪,经久不退,到了不可磨灭的地步。先生,您留下的不只是墨宝,而是您整个瑰丽的人生!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先生,您一定是永远活着的那个人。百年后的今天我以我的方式悼念您。因为,在您身上分明写着——文无止境,那是一种激人上进的不屈的力量。

先生,正是有您这种不屈的力量,凝聚在您灵柩的旗帜上,形成三个震撼人心的大字——

民族魂!

崇拜您的一位少女:李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鲁迅作文500字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的暑假,我去了绍兴一些名胜古迹,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游了鲁迅故里。

我们先来到了那间飘着油墨香的三味书屋。踏进书屋,第一眼就看到正墙上挂着一块小匾,上面题了四个字——三味书屋。听导游介绍听说鲁迅和他的同学就是在这里上课的,不禁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他们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情景:学生们个个手捧着诗书,摇晃着头嘴上念念有词,教书先生一手捧着书本,一手拿着戒尺,在书塾里走动,发现有学生不读书,做小动作,他就会拿着戒尺,训诫他一番。整个书塾,学生的桌子分别在书屋的两边,而鲁迅的桌子上最特别,书桌上刻着一个“早”字,在导游的口中我又知道了这个“早”字背后的感人故事,那是有一次,鲁迅因给父亲买药,导致上学迟到而被老师训斥,之后鲁迅就牢记在心,并在课桌的右下角刻了“早”字,时刻提醒自己。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百草园,这里完全是另一种景色,满园的绿色映入了我的眼帘,微风吹过,让我感受到了一丝丝凉意,园子的中央立着一块与我身高齐平的大石头,上面写着“百草园”三个字,石头旁边有一口枯井。园子的西边有一棵千年古树,枝叶茂密,走在树下,凉爽极了。几只蝉在树叶里欢快地唱着歌曲,我似乎看到了鲁迅在这里快乐地捉麻雀。

太阳西下,我恋恋不舍地告别了鲁迅故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历史将记住鲁迅作文800字

全文共 859 字

+ 加入清单

翻开历史的前一页,世界上有许多伟人,有的早已过世,有的还活在世上,但是,他们的精神却活在我们的心中,我最喜欢的伟人是文豪鲁迅先生,现在,让我们给你们讲一讲鲁迅先生吧!

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祖父是清朝的翰林,由于祖上的荣耀,整个大家族都很看重教育,鲁迅因此从小的时候就被送入学堂读书,三味书屋就是他幼时读书的见证。幼时的鲁迅曾如此向教书的先生提问,难道读书就是为了求取功名?就是考取了功名我照样也无法改变这个社会的黑暗啊?!教书先生无以为答,只一声叹息……后来,祖父在朝廷被害入狱,父亲因过度操劳也患病死去,家道因此中落。幼时的鲁迅就看多了别人的冷眼,听多了别人的冷语。即使族人,也多是嫌贫爱富,所谓今时不同往日,言语表情行动也多有厌弃。幼时的鲁迅就饱尝了人世间的冷暖,拯救民族于危患的想法也在他的头脑中萌芽……

及至先生长大,先生几经周折,先是东渡日本,希望学医以拯救国人。后来,先生猛然意识到国人思想的麻木与冷漠才是更可怕,更可悲的,于是弃医从文。也就是从那时起,一代文学巨匠逐步成长与辉煌起来了。

当时社会处于一片黑暗,但鲁迅先生毅然决定改变人民的思想。难以想象,一个民族的思想的转变该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但是,先生一生选定了一个目标就矢志不渝地去做了。无微不至地关心青年一代,担心有的青年会退化成“虫豸”,说明先生刚硬躯壳里有着一颗柔情的心灵;面对一些卑鄙文人的流言蜚语,先生又从来睥睨视之,不屑置辩。正所谓“阳春之曲,和者必寡”,先生的身影从人群中掠过,人群中总会惊起恐惧的尖叫和愤怒。

故园遭侵,先生几度呐喊;国家危亡,先生几度彷徨。先生思维依然缜密,先生的文笔依然犀利,先生的思想穿越了时光的隧道,使得一切世俗的假恶丑变得脆弱无比,就像黑暗见不得光明一样不堪一击!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

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先生的早逝令人倍感惋惜,身披写着“民族魂”的五星红旗,先生走得很是从容……

先生所处的阴霾岁月已然逝去,但先生的事迹与思想依然在三味书屋被人讲述,在百草园与人聆听,在咸亨酒店引人无尽回味与陶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与鲁迅对话

全文共 1249 字

+ 加入清单

在历史的银河中,闪耀着许多光彩熠熠的星辰。‘一颗明星,就是一座照亮后人前进的灯塔。于是我穿过时间的隧道,去历史的太空,寻找那一颗星。

我四处寻找着,忽然,我看见一位穿黑色长袍的先生正在桌上埋头写作。我走过去,他似乎被我打搅了,慢慢地抬起头来。一张消瘦的脸庞,透露出刚毅与坚强;两道犀利的目光,仿佛能刺透那沉沉的黑夜;一头不屈的硬发,根根显示着与恶势力的不调和。没错,就是他——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也看见了我,微笑着让我走近他,我此刻感觉到他是那样慈祥、和蔼。

“鲁迅先生,我与您是相隔一个世纪的人啊,但我也很爱好文学。”他放下手中的笔打量着我,笑着说:“啊,那么我和你是同路人啦!”

“先生,”我问,“我最喜欢看您的书,除了在课上认真学习了从您的书 中选来的文章外,还课外阅读了您的其他一些著作,如《朝花夕拾》、《呐喊》等。为什么您能写出如此精妙绝伦的文章?”

“这个原因很简单,”鲁迅先生慈爱地看着我说,“我生活在一片混沌的世界中,我看到了苟延残喘、阴险狡诈的‘落水狗’,我看到了奴颜婢膝、貌似中庸的伪君子,我也看到了国民众生的劣根性,我想要抨击他们,让那些反动的御用文人捉襟见肘、心惊肉跳,让病态社会的千疮百孔暴露无遗。”

‘可是您对待传统文化是否太偏激了呢?”

“我承认,我是有点偏激了,但我想通过某种必要的偏激,来打破禁锢,激活思想,引导解放。我时时解剖别人,更多的却在解剖我自己。”

“在热情勇敢的农村孩子中间,您看到了一个无知无能的‘我’;在衣衫褴褛的人力车夫面前,您感受到了体面外袍下的自私自利的‘我’;从学医到从文,从迷信‘进化论’到辩证地看问题,您就是这样不断地自我督促,自我更新。”

“您是位伟大的作家,您的笔锋幽默辛辣,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却不自命清高;您的幽默中闪烁出睿智与深刻,忧愤中蕴含着一颗深沉的爱国之心啊!”

“您是伟大的战士,异常清醒与敏锐,您不屈地战斗着、抗争着,以思想做剑,以寸笔为枪,划破漫漫长夜,挑出些许亮色。”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您在那黑暗荒芜的年代里始终坚持的人生态度!”

“我很高兴,你能读懂我的文字,能清楚地了解我,正确地看待我。我希望,当你醉心享乐、虚度光阴时,‘浪费时间无异于慢性自杀’的警告能让你幡然悔悟;当你无法把握自我,却又自欺欺人、逃避现实时,阿Q的形象能让你窥见自己的影子,猛然惊醒;当你钻人‘虚无主义’的圈子里不能自拔,对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历史产生怀疑甚至自卑时,那一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么’的反问,又能让你重新挺起胸膛……”

“鲁迅先生……”

隐约地,那张消瘦的脸庞模糊了;渐渐地,那黑色长袍的背影也消失了。

我与鲁迅先生的对话也随之结束了。

但我想,一个真正的思想家,他思想的光芒是不会受时间与空间阻隔的。

即便是在一个世纪后的今天,鲁迅那深邃的目光依然会让人惊醒,给人力量。

这,就是鲁迅。他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属于历史,又属于现代。

他严厉,却又慈祥。他消失了,却又永远在人们心中。

人的思想永远是相通的,它可以穿越时光的隧道,进行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鲁迅之于我600字作文

全文共 877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长河在不断地被时光催促着前进,然而,有些事物却不会被时光湮没,而是历久弥新,愈发香醇。

——题记

初见鲁迅,是在小学课本上,只知道他喜欢描画,喜欢看书,喜欢在三味书屋的桌角刻上小小的“早”字。那时的我很不理解为什么鲁迅写的文章老师都要我们背诵。开始厌倦这种做法,慢慢长大以后,我对鲁迅有了全新的认识,不但不厌倦,反而很喜欢他,敬仰他。

鲁迅之于我,不是平铺在教学书上的纸偶或跳动在屏幕上的剪影。他是一棵生命力旺盛的胡杨树,屹立在二十世纪中国的漫漫黄沙中。他是中国人民与苦难生活斗争的精神支柱,给人民带来了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正像他的原名周树人一样,鲁迅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

鲁迅说过:“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他的爱国情怀从他去日本学医开始,从他弃医从文开始。小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鲁迅先生在学医上也有成就,然而最终他却以文学为人民所铭记。了解那段风雨飘摇、政府腐败、百姓愚昧的历史后,我才明白鲁迅先生的选择,“医身易,医心难”,也就明白了他内心那颗拳拳的爱国之心。

我记得当时曾感动于长妈妈为鲁迅买《山海经》,做了“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曾歆羡于闰土与鲁迅先生之间的纯真友谊、美好的童年;却在后来得知长妈妈作为周府女工的凄苦,闰土成年后经历苦难生活的无奈。我明白了当时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淡化了人们之间的温情,给底层劳动人民套上了不得翻身的枷锁。祥林嫂、豆腐西施的悲剧也是这时代的产物。而鲁迅先生对他们施予同情和帮助,周犀利的笔控诉这个黑暗的社会,进而唤醒人们沉睡的意识,抨击腐朽的腐败的制度。

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他尊重自己的师长藤野先生,帮助友人范爱农;他无情地批判反动军阀镇压爱国学生的恶行。他是真正的勇士,他敢于直面惨谈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是我们中国人民的脊梁!

时光不断地向前飞逝,但鲁迅先生的精神永远留存,如胡杨树一般沉静、坚强,永远屹立在历史长河的前方。

鲁迅之于我,是良师,是益友,是前进的路标和榜样!

[鲁迅之于我6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