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谈论鲁迅作文【汇集20篇】

鲁迅笔下的故事,除了犀利的杂文还有优美的散文,而《朝花夕拾》就是其中的一部散文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谈论鲁迅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748

作文

1000

给鲁迅先生的一封信

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藤野先生

你好,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咱们之间已经阔别了20年,你过得还好吗?虽然咱们已分别开了这么久,但是在仙台你对我的帮助,每一个情景仍历历在目,您对我说每一句话,还时常回荡在我的耳边,这二十年来,因为状况无聊,又没照相,所以一直没有给你写,真是对不起了。

很抱歉,当初我骗了你,在与你分别辞行后,我并没有去学生物学。而是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开始了我理想的工作,是的,我并没有成为一位出色的医生,回到祖国后,我拿起笔,用笔来代替手术刀,成为了一位文人,你也许会为我弃医从文而感到惋惜,可是先生,我并没有改变我的理想,执笔,一样是一项伟大的拯救工作,不同的是,手术刀拯救的是人们的生命,文学拯救的是人民的灵魂。我学医学,是希望能拯救国民,让他们获得新生。记得看电影那次吗?从那一回起,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凡是愚蠢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的健壮,也只能做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无聊的看客,中国,需要一个健康的灵魂比需要一人健壮的体魂更甚。我要激起国民的爱国精神,而最有效的方法,要推文艺了,因此我希望用笔来唤起国民的爱国意识。其实执笔比拿刀更难,如同创造健康的身体比拥有健康的思想来得容易。面对种种反动势力的迫害,学生总想起先生。凝视着先生的照片,学生仿佛又听到你那抑扬顿挫的声音,是先生给了我勇气,给了我力量。感谢你先生。

从我弃医从文开始,直到现在,我还记挂着你。国为你是我为师的当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你对我的热心帮助,不倦的教诲,我时刻都铭记在心,你的品质,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最伟大的。

当我独处时,每当夜深人静,我在写寻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而感到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看见你黑瘦的面容,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了勇气,于是点上一支烟,又继续工作了。尊敬的先生,你是我工作的动力,是我工作的信心,你鼓舞着我与困难作斗争。

几十年来的事,不能用一页薄纸尽诉,还望先生日后多多保重,还有请原谅我还封迟来的信。

此致

敬礼!

学生:周树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鲁迅作文500字

全文共 686 字

+ 加入清单

周末,爸爸带我了鲁迅故里,还没走进大门,一副巨大 墙画印入我的眼帘:一张刚毅的国字脸,一道浓黑的眉毛,还有那嘴角一丝的浅笑,勾勒出一张与众不同的脸。“这是谁,鲁迅先生吗?”我忍不住问爸爸,爸爸凝视着那堵墙,低沉着声音说:“是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惊世名言呼唤出一代文豪啊!”

从爸爸那儿我知道了他,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他就是我们绍兴人的骄傲——鲁迅先生。

进了鲁迅故里,我看了很多有关鲁迅的图片资料,他一生出版了无数著作:《呐喊》、《野草》、《华盖集》、《彷徨》、《朝花夕拾》等专集,倾注了他全部的热情,他用手中的笔对黑暗的旧社会,人吃人的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揭露和抨击。他四处演讲,带领年轻的大学生发起五四运动,他奔走于革命的前线,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最前线,他的一生真是让人佩服、崇敬的一生。

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要从鲁迅先生那里学到点什么呢?出了鲁迅故里,爸爸给我出难题。是啊,我该学点什么呢?我们现在是和平年代了,不需要生活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去粉碎国民党反动派了。我们应该把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学校建设的更加美好。在班级中我是一名语文课代表,我应该像鲁迅先生那样做一头全心全意为同学、老师服务的“孺子牛”。每天按时收齐作业本,放在老师的办公桌上,每次老师批改好的作业都能督促同学及时订正;同学有不懂的问题我把它收集起来,向老师反映;老师不在时,我可以带领同学读好课文,和纪律委员组织大家上好课。

星期一,我踏着欢快的脚步向学校走去,我要用行动证明,我是鲁迅先生的接班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心中的鲁迅

全文共 799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名字如此熟悉,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便扎根于记忆中。

这个名字那么陌生,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后,却仍只是个名字。

鲁迅先生:

请原谅我少年的单纯与稚气,只怪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不懂得太多无奈与绝望;请原谅我此刻的困惑与不解,只怪我的生活太过安逸,不明白太多愤慨与悲哀;请原谅我曾经的散漫与自私,只怪我的旅途未历风雨,不知道生命何其短暂,责任何其重大……先生,请允许刚开始思考的我慢慢向您的心靠近,试着感受那伟大的热度。

您是我敬畏的人。从前是因为您站得太高,太远,模糊的印象让我产生敬畏。如今,我努力向上攀爬,渴望更近、更清晰地认识您,然而直到现在为止,我只是发现,对您的敬畏更多更多了。

您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是毋庸质疑的。可我更愿意抛开这些空洞的称号,因为我知道,您只是一个中国人,一个有思想、有骨气、有人性的中国人。无法想象,那是怎样的混乱的年代啊,那是怎样的堕落的社会啊,那是怎样的愚昧而懦弱的民族啊!我庆幸自己生活在这和平的年年岁岁中,但也为难以体会您的心灵而深感遗憾。我只是试着,试着感觉那交织了无数情感的炽热的心,一种不能用言语诉说的感情,只能像这样,像这样化作我对您深深的敬畏。

世上的人们常谈论起您,对对错错,是是非非,没有一个定论。而我——一个涉世未深的小丫头,实在不敢妄加评论。您在我心目中,简单又复杂,平凡又伟大,如一个耐人寻味的谜。对于您,我仍无法清晰地了解,只是一遍遍读着您的东西,反复推敲着您的文字,尽可能准确地揣摩您犀利的话语,仔细地发现您敏锐的目光,深切地感悟您燃烧的情感……

当我努力向您的心靠近时,周围弥漫着沉重而压抑的空气。但是我嗅到了,我真的嗅到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的气味。我似乎能听到心脏有力地跳动,我似乎能触摸到心底的滚烫,那样的炽热,必蕴涵着一种力量,源于人性的精神的力量!

我,仍在这样凝固的空气里,努力,努力,试着亲近那颗炽热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鲁迅说无尽的远方作文

全文共 865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空间是无限的,我们就处在空间的任何一点。如果时间是无限的,我们就处在时间的任何一点。

人生的道路就像庞大的树系,树干上长出许多枝干,在枝干上的每一个支点处也长有小枝干,在小枝干上又会生出新的枝条,继续循环反复下去。我们则行走在这些枝干上。一路上,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老人,青年,小孩,富人,穷人,老师,医生……有的人匆匆走过你的身边,在你眼中连一片掠影也不曾留下;有的人轻轻来到,悄悄离去,在你心中点起浅浅的涟漪;有的人与你一路相伴,谈笑风生,成为你生命中重要的牵绊。在下一个支点来临时,每个人都要做出选择,走上属于自己的新枝条,与相识的人分离,与未相识的人相见。枝干无穷无尽,连绵延伸向远方,我们就是如此在新枝条上行走着,在新支点处选择着。庞大的树系将自己与林林总总的人都联系在一起,组成一条人生的道路。

每个点的移动会影响一个空间,每个人的举动会改变整个世界,每条枝干的变动会引起整片树系的变化。

若你觉得自己仅是普通平凡的人,所做的仅是些杂七杂八的琐碎的小事,那么这些事情宛如一滴水滴在水面上。起初只是一个点的振动,紧接着引起四周的波动,水纹一圈一圈的扩散,涟漪飘向远方。在我们伸出援手帮助他人时,一举一动会被铭记,如接力棒似的由他们传递下去。在你嘲笑他人时,嫉妒报复的种子栽种在那人的心里,还传播四周。

若是一个有分量的人,或是一帮群体,抑或是一个国家,做出的举措,就同一块巨石砸入水中,激起水波阵阵,水花四射。如中国前期发生“李刚门”,既之之后是“药八刀”事件。这行为无疑在影响着官二代,富二代,及贫穷的人群。也许会有更多的官二代模仿这些事迹,也许会在富二代身上打起警钟,产生警惕。也许会激发一些贫穷人群的不满与愤怒……而前些日子日本发生的核泄漏现象,给各大小国家产生惊动。尤其日本的邻国人民恐慌核辐射对身体造成的危害。联合国也禁止更多国家研制核武器。每个国家加强对核电荷的重视与管理。人类开始思考自己制造核武器到底是利是弊。

一个人影响的是一批人。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存在着,我在生活,我将继续生活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鲁迅爱书故事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工具,那是一些简单的画线仪器、几根钢针、一团丝线、几块砂纸以及两块磨书用的石头。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使他珍藏着的一万多册图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破散的情况。 鲁迅先生一向乐意把书借给别人看,特别是青年学生,但是归还时,如果上面有了破边卷角等损坏的情况,他会不高兴的。对于那种不爱护书的借阅者,鲁迅宁愿把书送给他,也不忍看到那本被 “蹂躏过的原书再转回来。”鲁迅先生时常把一些好书主动寄赠给渴求知识的人,每当把书送出去时,总是非常仔细地包扎好。鲁迅先生爱护书籍的故事至今还在广为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回忆鲁迅先生读后感

全文共 1040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被XX称为革命家、文学家、思想家。可以说是闻名中外的人物之一。

前几天,我们便学了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回忆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生活中的一些琐碎小事。其中一件事使我现在记忆犹新鲁迅先生不游公园,住在上海十年,兆丰公园没进过,虹口公园这么近也没有进过。。当我读完这段时,我想:公园离鲁迅先生家那么近,他为什么不游公园呢?

我在书本中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了,原来他把节约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那么这句话不正说明鲁迅先生热爱时间,珍惜时间吗?

没错,鲁迅就是这样的一个热爱时间人,他的这种热爱时间,珍惜时间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爱时间可以说是如同爱自己的生命。这时,我突然想到美国着名的作家富兰克林曾说过的一句话:你热爱生命吗?那么请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的确,只有热爱时间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更充实,更有意义。这难道不是吗?现在社会中浪费时间的人这么多,他们只知道现在享受,浪费时间,而不设想一下自己以后的生活,等到老了才后悔,那时已经晚了。正所谓百川东到海,何是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所以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之后,为父母争光,为祖国争光。

这篇文章使我收益非浅,当我反复读时,我对时间的理解越深了。我觉得时间就像一把弓箭,只要你用足劲拉起弓,这只箭就会射出,只须一眨眼的工夫,箭就会在你眼前消失得无影无踪。作为一名学生,应该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自己的父母。但要得到这优异的成绩,就必须珍惜时间,珍惜这分分、秒秒。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许多杰出人物像鲁迅先生一样珍惜时间,我国杰出的学者李大钊便是之一。他从小就懂得珍惜时间,所以才有所成就。有一次,李大钊的爷爷不在家,只剩李大钊一个人在家。本来可以乘爷爷不在家玩一会儿,可李大钊却抓紧时间,在书房认真做作业。窗户是开着的,这时,一只彩蝶飞来,在李大钊的作业本上停了一下,又飞走了。又过了一会儿,几只讨厌的麻雀飞来,在窗前的大树上叽叽喳喳的乱叫。可李大钊十分认真,连眼皮儿也不眨一下,眼珠直盯着作业本,好像周围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就因为李大钊从小就抓紧时间学习,才成为我国着名的革命家、思想家。

通过学习《回忆鲁迅先生》这篇课文后,我在学习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上课是我总是东看看西看看,总是不认真,浪费时间。现在,我知道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从此上课认真听讲,在也不打小差了。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是一去不返,我们要珍惜这大好光阴,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效力。

[读《回忆鲁迅先生》有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参观鲁迅故里

全文共 972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我与母亲至绍兴一游,前来拜访鲁迅先生的故居之地。

正值节假,人多的出奇。一杆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一堵斑驳的青灰石碑屹立后方,“鲁迅故里”四个大字高挂其上,一笔一画正是鲁迅先生所书手迹,质朴典雅,古厚自然。我看见石碑上分明的凿痕:寸把长的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两道有棱有角的浓眉就像锋芒毕露的利剑,直刺敌人的要害。隶体“一”字似的胡须贴在鼻下,薄薄的嘴唇紧抿着,划出一道似有若无的弧度,让人能够感受到他的精神。他方正的脸庞,透露着凛然大气。一袭长衫以下,手上食指和中指夹着一枝烟嘴,轻袅的烟气一直延伸到小巷人家。

我在石碑前伫立良久,游人们也在这里驻足而经久不散。直到导游嘹亮的喇叭声把我们唤醒,才后知后觉地跟上了大部队。鲁迅曾生活的所在都极其俭朴,大多都是一个样式,往往是正中梁上一块牌匾,其下一张画像或是两行对联,一两张方正的木桌,几把不胜简巧的木椅,便是全部的所有家当了。

但真正让我惊愕的,是鲁迅先生自己所住的杂间。目之所及,的的确确只有一张床,一张桌,一幅肖像和两个笨拙简易的木柜了。床是最简单的样式,四四方方的像一个大盒子,只挂起了白色的床帐;桌子也不过一米长,上面并排放着俩个小小的木柜,加起来倒有十来个屉子,很是实用。一张黑白画像系上了条细绳,衬着干净的黑框底挂在白墙上,整个房间便空荡荡无一物了。这样一眼看去,我的心底便油然生出一股崇敬,不自禁地要感叹。

再说到要令我最哭笑不得的地方,便是鲁迅先生所写过的一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百草园了。老师曾为我们绘声绘色地讲解过这篇课文,其笔触之妙美简直让每一人都如同即将前往蓬莱仙境般期待。然而,当导游领着大家来到此地实物参观时,我却觉得自己是被鲁迅先生大大地忽悠了——这分明就是自家小院再普通不过的菜园子啊!可恰恰我又难以恼怒他开的玩笑,若一一核实的确是有这些物什的: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或是“趣味无穷”的泥墙根一带……这时候,我不得不惊叹于鲁迅先生的笔法之妙、文采之长。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技法实在是让人望文兴叹的。

出了园子,我又看到了一座石碑,赫然是“民族英雄”。是了,可歌可敬的鲁迅先生!“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看见他仿佛从那石碑里走了出来,浓眉墨须,牙黄羽纱。

这位顶天立地的战士!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游绍兴——鲁迅故里作文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初三,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鲁迅的老家绍兴。刚到鲁迅故里的大门口,就看到许许多多的人都争着买票,简直就像一只只饿了一星期的饿狼朝小羊羔的身上扑了过去。大门口也被围得水泄不通,人山人海。幸好爸爸在网上预定过的,不然我们肯定拿不到票。

我们奋力地往人群里钻,几经周折,终于站在了鲁迅故里的大门口,我一眼便看到门口前三个青铜像,那好像是鲁迅和他的小伙伴们玩耍。接着,我们来到了三味书握。这个地方,我早就久仰大名了。记得小学时学过的一篇课文《早》,里面讲到了鲁迅在自己的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于是我便迫不及待地想进去看可究竟,结果令我大失所望,鲁迅的桌子在屋子的角落里,而屋子却被拦了起来。无论我怎么看:跳着看,脖子伸长了看……就是看不到。真是把我给累死了!

我们沿着鲁迅故里继续往前走,街道的两旁到处都是小店铺,让人看了眼花缭乱的。还有许多臭豆腐店,街道上弥漫了阵阵臭豆腐的味道,我经不住诱惑,便也买了一盒,说实话这豆腐一点也不臭。

我们走着,走着便来到了鲁迅故居,一进门便看到了“德寿堂”三个大字。我们继续往里面走,不一会便来到了百草园,这就是鲁迅所说的他儿时玩的场所,“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鲁迅作文500字

全文共 680 字

+ 加入清单

上个星期六,我和妈妈乘动车组来到了绍兴。我们先去了鲁迅故里。

鲁迅故里包括鲁迅祖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等。一进鲁迅故里,就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因为外面都是高楼大厦,而里面都是老房子:不高,但很有特色。先进了祖居的大门,就来到了“客厅”,“客厅”里的家具已经很旧了,显然已经放了几十年。鲁迅他家里非常富有,都有一张高档的“宁式床”了。“宁式床”是一种木头做的床,木头上刻着十分漂亮的花纹,还镶嵌着漂亮的图画。

鲁迅故居是鲁迅青少年时代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在这里。故居没有祖居那么大,但家比祖居的要新。客厅的摆设与祖居的一模一样,刚进去时我还以为走错了。百草园其实就是鲁迅他家的菜地,也是鲁迅玩耍的地方。鲁迅先生曾写道如此生机勃勃:“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想必当时一定很美,但现在却只是个普普通通的菜地。

以前有两种“学校”,是“私塾”和“家塾”。所谓“私塾”,就是由学生到老师家里去读书,“家塾”就是请老师到自己家里来教书。三味书屋是鲁迅读书的地方,是一个由寿镜吾老先生办的“家塾”。鲁迅的座位在东北角上。但他原本是坐在东南角上的,但因为你、那里是一条过道,经常有人进进出出,他很喜欢读书,但又静不下心来,于是他要求老师把他的座位东北角。鲁迅的座位上刻着一个一寸见方的“早”字,据说鲁迅有一次迟到了,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后刻下“早”用以自勉的。

鲁迅故里果然名不虚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鲁迅祝福读后感

全文共 2745 字

+ 加入清单

祝福》的故事,在读书人中广为流传。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了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剧中主人公祥林嫂,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她十岁半被婆婆买来做了童养媳。而当时的小“祥林”却还在“摇篮眠”!“白昼间我喂他三餐饭,到晚来我给他把尿布来添!含辛茹苦十余载,成亲半年命归阴!”这便是三十岁刚满、一个连自己的姓名都不知道,只被人唤作“祥林嫂”的人生悲剧的开始。庆幸的是祥林和他弟弟祥根都很善良,祥林死前硬是恳求妻子逃离了家园,因为此刻卫癞子正在设计出卖她! 此时的祥林嫂,有的是力气,而且又聪明、又勤快。她经人介绍,初次来到鲁镇的鲁四老爷家去帮佣,鲁四太太说她:“力气大来工钱低!”所以很愿意收留她。而鲁四老爷却从心里嫌弃她是个“寡妇”,但迫于雇人难而不得不暂时留用了她。他还忠告他的太太:“对下人满意,只可喜于心,莫可露于外!”可见,他是一个多么阴险、狡诈的家伙啊!

两年后,卫癞子终于千方百计地打听到了祥林嫂的下落。首先,他明目张胆地以“父债子还,夫债妻填”为理由,索走了祥林嫂靠帮佣攒下的辛苦钱。然后,又和她婆婆串通一气,设计抢走了去河边淘米的祥林嫂,把她卖给了深山密林里的贺老六。 起初,祥林嫂死活不从,还想一死了之,并为此碰得头破血流!无奈,在众人的强拉硬扯下,还是“拜了堂”!酒席散后,凑热闹的众乡亲相继离去。从昏迷中醒来的祥林嫂,心中充满了怨愤,她含泪反复哀求贺老六:“放我回去!放我回去!……”心地善良的他,不忍再伤害眼前这位可怜的人!于是,他答应了祥林嫂的请求。但当他问道:“你是回鲁家帮佣,还是回家”时,一句话却触动了祥林嫂的满腹心事:“回家,我哪里还有家?”是啊,天地如此之大,竟然没有她的落脚之处……于是,两个苦命人儿又相帮相依,组成了一个“新家”!

秋去冬来,岁月更替。五年后的一个春天,他们夫妻俩生下的“小阿毛”也已长成一个活泼可爱的好孩子了。他是那样听话,那样乖巧,那样讨人喜欢。妈妈让他做什么,他就去做什么。此时的祥林嫂心中充满了幸福感,她是那样满足,那样快乐,那样满怀希望!

一天,阿毛爹上山去打猎,突然被乡亲抬了回来,说是“伤寒”病又犯了。贺老六还挣扎着说:他刚打死了一只狼就犯病了,另一只狼却逃走了!祥林嫂忙于抢救丈夫,就让阿毛去门口剥豆吃。不想,他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此时,卫癞子又闯进贺家逼债,惹恼了本已生病的贺老六要与他拼命。卫癞子乘机将贺老六从胸口猛填一拳,他顿时口吐鲜血,倒地身亡。而此前祥林嫂为了安慰病中的丈夫又出门去找阿毛,却猛然发现踪影皆无!忽听有人高喊:“打狼,打狼……”待她失魂落魄地和乡亲们一起追去时,孩子已被狼吃了!“五脏都已被挖空了,但手里却还紧紧地抓着那只篮子……”

此时的祥林嫂又该如何呢?面对丧夫失子的不幸,面临卫癞子“抢房又将穷家端”的悲惨结局,无奈之下,她只得又奔鲁家去帮佣。但鲁家对她的态度,上至老爷、太太,下至佣人柳妈都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人人厌来个个嫌!”——“皆因我两次守寡命运贱!”老爷、太太还吩咐柳妈:“只可让她做些下人的活,祭祀时是千万不能让她插手的!”柳妈又恐吓她:“你如今嫁了两个丈夫,那两个死鬼在阴间都等着你,等你死了要将你锯开来分给他们……”并送给她一本关于“阴曹地府”的画册!夜幕降临,孤独的祥林嫂拿着它,越看越心惊,越看越害怕!耳边还不时响起柳妈的那些话……万般无奈之际,她不得不听从柳妈的建议:“现唯一的办法是:去土地庙敬个神,捐个门槛让千人踏,万人踩,那样就赎了你一世的罪名!”于是,祥林嫂又把“多年辛苦”换来的工钱全部交给了“庙祝”,并赊账“捐了门槛还了愿”!

一年一度的“祝福”又到了,鲁家上下,忙碌中透出丝丝喜气。当祥林嫂“高高兴兴到堂前”,为鲁四老爷家端来“祝福”的年饭时,“忽听老爷太太一声喊,”说她“是不祥之物,伤风败俗,除夕之夜赶外边!”……这下彻底打破了祥林嫂继续生活下去的梦想,使她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绝境!

痛定思痛,绝望、愤怒的祥林嫂终于鼓起勇气,手执利斧走进了那座“土地庙”,她要去“砍门槛”!她要把这象征着封建迷信的神权统统毁掉!她满怀“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天地和神仙!”“到阴间即便是刀劈斧剁也心甘!”的一腔豪气和怨气,砍掉了那个曾被“千人踏、万人踩”的“门槛”!在又一个“祝福”的风雪之夜,倒在了鲁四老爷家的门前……至此,全剧画上了一个凄凉而悲惨的句号!

!

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自其问世以来,相继被改编成各种戏曲,我观赏过的有:越剧、黄梅戏等,它们的改编可谓风格各异,各有千秋。剧作家都能吃透鲁迅小说的深刻内涵和思想精髓,着力塑造祥林嫂这个凄惨的悲剧形象。但秦腔的改编却又将这一悲剧人物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即增加了“砍门槛”这一重要情节,还增添了一些必要的次要人物和必要情节,使得这幕悲剧比小说更令人玩味,更令人荡气回肠!尤其是“砍门槛”这一情节,使原本柔弱、卑微的被损害、被侮辱的“小人物”——祥林嫂,具有了坚强不屈、不甘屈辱、与命运做最后抗争的光辉形象,使她的反抗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使观众从她那如泣如诉的哀怨声中,听到了她痛苦的呻吟,听到了她愤怒的控诉,更听到了她不平的心声!祥林嫂的艺术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令人思考,催人奋进,教人学会生活,学会珍惜。

记得当代著名作家丁玲曾说过:“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都把她往死里赶!”此话的确很精辟。她本是一位勤劳、善良、倔强、坚强的农村劳动妇女,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却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最终被旧社会所吞噬。面对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也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然而最后还是被彻底压垮了。

《红楼梦》中妙玉曾说过:“哀莫大于心死!”当绝境中的祥林嫂“抬头问苍天:‘魂灵究竟有没有?魂灵究竟有没有?’”时,“苍天——不开言!”又“低头问人间:‘地狱到底有没有?……死了的一家人还能再见面吗’”然而,“人间也无言!”祥林嫂就在这“半信半疑难自解”中,“似梦似醒”地离开了人间……她的死,固然是由于贫困、潦倒所致,但更重要的却是精神的崩溃。这不仅仅是她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整个社会的悲剧。只有彻底埋葬那个时代,像祥林嫂这样的劳动妇女才会有活路,才能过上劳动致富的幸福生活。所以,生活在今天的广大妇女,一定要无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学会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打造一片新天地,创造一种新生活,也为家人、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剧作家的良苦用心,亦能对得起鲁迅先生的伟大灵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鲁迅的故里

全文共 881 字

+ 加入清单

刚下火车,我们就被糊里糊涂地拉上大巴,糊里糊涂地来到绍兴,糊里糊涂地就到了鲁迅故居。经过昨夜的狂欢,现在我的上眼皮和下眼皮正在进行“激烈的抗争”,好不容易“平局”了,我睁眼就是“鲁迅故居”四个大字。

哈,我们到鲁迅他老人家的故居啦!

我立刻来了精神,( ⊙o⊙ )哇,这就是我们无比崇仰的鲁迅先生~~~~~~~的老家吗?~ 只见一块巨石上刻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旁边则是鲁迅先生的画像(鲁迅老先生就不能画过一张照片吗!)这里就是鲁迅故居了。

往里边走,我们先去了鲁迅住的地方,哎,有钱人家就是不一样,我一边参观一边想。我们先先后后参观了老台门、新台门、鲁迅的书房卧室,以及他们家的前门后院,听着导游的讲解,我不禁神游:如果我是那个时代大户人家的小姐的话。。。。。。。

“同学们,接下来我们要去三味书屋了,大家跟上!”

我立刻就清醒了,“三味书屋”,哇,就是鲁迅那篇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书屋。我亢奋了,今天终于要识真面目了,我一下子窜到队伍的最前面。

跨过一道门槛,走过一个小院,映入眼帘的就是三味书屋的牌匾了,下面就是一幅画——如书中所说:很高的古树下躺着一只很肥的梅花鹿。很简单的一个学堂,却启蒙了一个伟大的文人墨客和民族英雄,我思忖着,摇摇头,世界上的事还真奇妙。

隔壁就是介绍鲁迅的老师寿镜吾先生的一些图片,听说寿镜吾先生可是鲁迅先生最尊敬的老师呢!

接着,我们就要去百草园了,这让我想起了那篇课文:“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想着想着,我们就来到了园内。

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泥墙根,矮矮的,窄窄的,植物多种多样,当然还有各种昆虫,难怪鲁迅说它有无限趣味呢。接着我们又看了依旧碧绿的菜畦、石井栏、皂荚树。

虽然对于我们来说,它算不了什么,但那

时,对于鲁迅,这还真是个“乐园”呀!大自然孕育了鲁迅啊!

。。。。。。

这就是鲁迅故居,我沉迷于它的自然、纯朴中。是啊,正是这样,才有了这样的鲁迅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鲁迅的童年

全文共 1430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童年,可以说是欢乐的,也可以说是凄苦的,更确切的说,是一个从天上到人间的转变过程。对于他的童年,鲁迅自述为:“我幼小的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受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的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一年多,死去了。”这一段平实的文字看起来简单,实则概括了鲁迅“从天上到人间”的童年。鲁迅的家庭,童年,都可以说是封建主义压迫下产生出的悲剧下面将具体分析他的童年。

首先,要想走进他的生活,必将先走进他的作品,在他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另一篇文集《呐喊》中,大致有四篇提到了他的童年。其中《故乡》是写他在“天上”的那一段童年。其中写道“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从“少爷”二字便可看出那时鲁迅的阔绰。他的家里有田地,有钱,有佣人,衣食无忧,自由自在。《故乡》中主要讲了鲁迅和闰土之间的事,在那一段欢乐生活里,鲁迅自由自在,阔绰,闲在,完全是“贵族大少爷”的生活。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家庭的经济条件也是非常不错的,有佣人,受到远房叔祖的教导,读了许多书,压岁钱也会有几百文,生活也是不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大致写的是他自由自在的童年。在百草园中,鲁迅无忧无虑,每天是以鸟兽为友,花草为伴,过得也甚是很快乐,即使是到了有着严苛的老先生的三味书屋也是如此,学习虽然苦,但鲁迅凭借着自身的机智,聪明也能应付,所以并未从他的文字中并未有着不满。但百草园最终还是失去了,卖给了另一位贵族。这就不得不提到鲁迅家族的衰败了。《朝花夕拾》中最为明显的一篇文章便是《父亲的病》。在这篇文章中,鲁迅通过与庸医(所谓的神医)打交道,从其中被榨取了不少钱财,也渐渐发现了社会的黑暗。在“神医”的“治疗”下,他的父亲还是未能康复。也可以说,他的父亲是被庸医治死的。这一段生活对他的打击实在很大,但这也让他更加清醒,更加痛恨封建社会,也使他在未来时刻斗争着,一直不放弃,像猫头鹰那样,在夜深人静的黑暗与寂静中见证着一个个卑鄙无耻行为,众人皆醉我独醒,用犀利的笔触,刻薄的话语批判着封建社会伟人所不齿的内幕行为。

从一些资料中也可以看出鲁迅从天上到人间的生活。鲁迅出生在绍兴的一个大家之中,他的祖父周福清,号介孚,进士出身,身价不低,当着朝中大官。鲁迅一出生,位置就极为优越,因为他是周家的长孙。“长子长孙”的观念决定了鲁迅“幸福”的童年。确实,在前一段童年中他确实有着不错的生活,就像故乡所描写的那样。但是1893年时,一切戛然而止。周福清因受贿而入狱,为了不使周家的支柱被斩,周家的四五十亩水田变卖了一半,四处打点。而鲁迅的父亲因受牵连,忧愤交加,大病不起。从此“大少爷”也只能出入当铺和药店了。数次和庸医,骗子打交道,使鲁迅在童年即接触了许多社会上的阴暗面。但即使用出了周家的许多钱财,鲁迅的父亲仍然未能好转。直到鲁迅的父亲离世,周家也全部破产。试想,从一个大少爷突然变成了一个“乞丐”,又有谁能接受得了呢?可以说,鲁迅是深受封建社会的迫害的,所以他在抨击那个阴暗的社会是才能那么令人产生共鸣。面对自己的“仇人”,自然不会留情。所以鲁迅对社会的阴暗面的接触使他留下了阴影,成了一副猜疑,刻薄的性格。

总的来说,鲁迅从天上到人间的转变,虽然凄苦,令人同情,但确实也炼就了他的性格,使他的思想更为深刻,留下了一篇篇思想深刻,扣人心弦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倾听鲁迅

全文共 1099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1881年生,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议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起为首的改良派展开了大规模的论战时,鲁迅站在革命派的一边。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重要论文。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发表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最前列,并同早期共产主义者李大钊等取一致步调,坚决反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妥协,投降倾向。1918年至1926年间陆续创作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在这一时期,鲁迅开始接触马列主义,阅读过《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著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来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一切职务。他是无产阶级的伟大战士。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20年后,党和人民政府迁移重建了鲁迅墓。毛泽东亲自为鲁迅墓题字,并多次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向鲁迅学习,北京、上海、绍兴等地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

鲁迅的15部小说中有六部代表作:《一件小事》、《狂人日记》、《故乡》、《孔乙己》、《药》、《阿Q正传》。我从中摘抄几句精彩片段: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一件小事》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狂人日记》

可是,这样一位大文豪,离我们而去。“鲁迅先生‚您在哪里。”永别了,鲁迅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参观鲁迅纪念馆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10月5日,我们好奇小队参观了我们到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家乡绍兴,参观了久负盛名的鲁迅纪念馆和鲁迅故居。

走进鲁迅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墙上雕刻鲁迅曾说过的著名话句,我们对鲁迅也肃然起敬:“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再往里走,介绍了鲁迅的生平,和他毕生的作品,我认为,鲁迅一生都在战斗。在这长假期间,各地前来参观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足以见证着人们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仰慕之心,鲁迅作为一种文化形象已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民心中。鲁迅故居位于绍兴,坐落在极富特色的江南水乡之间,鲁迅笔下的乌篷船、乌毡帽、孔乙己、茴香豆等一些绍兴风土人情,在这里尽览无遗。古老的石铺街道两侧,一家家极具特色绍兴“老字号”,缕缕清香,流露着乡村的气息。

我们在鲁迅纪念馆内了解了鲁迅的一生;在古色古香的建筑中穿越时空,与鲁迅握手;在百草园中寻找何首乌和叫天子;在三味书屋寻找鲁迅刻的“早”字。古色古香的老房子,高龄的参天大树,除了街里的商铺变了,其他都没什么变化,在咸亨酒店,“三月六日,孔乙己欠十九钱”也被嵌进了相框。走进三味书屋,课桌上的“早”字格外引人注目: 鲁迅12岁时,往三味书屋跟从寿镜吾先生读书。鲁迅因给父亲买药而迟到被先生批评,后来他在自己的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时刻提醒自己,从此再没有迟到。

其实,我觉得鲁迅是一种民族魂的象征,是他在作品中用一种刚正之气,一心为民着想,有自己的感觉,敢于与整个社会风气做思想斗争,树立了中华民族的榜样。

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鲁迅散文集读后感

全文共 838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鲁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来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朴实的文笔,细腻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一位和蔼慈祥,平易近人的爷爷交谈。

首次捧起鲁迅的《散文集》,从目录,细细品读下去。鲁迅的文笔绵密细腻、真挚感人,犹如小桥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实地纪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风俗画面。

鲁迅与闰土的童年,可以说是人间比地狱。因为是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从小就要受苦受难。而鲁迅正家境不错,所以过上了相对比较幸福的生活,但却不及闰土的生活有乡土乐趣。而今,我们生活的21世纪。再与鲁迅的生活相比,可谓是天上人间啊!但想一想,比起《百草园》的生活,我们的生活真是毫无乐趣可言啊!没有端详过麻雀,不知道什么是叫天子,何首乌似乎听说过……被吓唬到的神话故事总算是听到过几个,但是却再也想不起来。至于雪天中的“拍人印”。更是连想都不敢想。即使有纷飞的大雪,也是不敢“妄想”的。只是现在,倒宁愿忘记那场雪了呢,因为没有乐趣,只有被约束的难受!

与我们的生活相比,私塾里的生活,又或许要难过上许多倍。能在百草园烂漫多年,也许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时只能呆在书院里读书,会觉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实,相对于以前的孩子,我们已经是站在金字塔的较上方了,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思想品质。有朦胧的思想,看着实事的动荡,体味着生活给予我们的甘甜,我们的生命里也有无数的活力。又相对于那个封建的年代,现在生活是多么的宽松。可是,也不得不说,以当事人孩子们的眼光来看,中国的教育,仍然让人快乐不起来。接受所谓更加“全面”的教育但没有一点兴趣,很累,很累。不再能够体会,究竟什么才是我们的快乐。

《朝花夕拾》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有真挚的情怀,有无奈的感伤。欢快的时候,我感到有沁人心脾的馨香袭来;郁闷不乐的时候,我感到无名的寂寞前来吞噬。这一切,确实是能真切的感受得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鲁迅的故事

全文共 766 字

+ 加入清单

江山自有人才出”,在这片神州大地上从古至今涌现出许多改变中国命运的伟人,鲁迅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人才,他用他的笔和智慧,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六年级上学期时,我们的语文书里增添了一伟人:鲁迅先生,起初我还不是太感兴趣,可是,自从我读了他文章和资料后,才知道了他是一位如此令人敬佩的伟人。于是我想更多地知道鲁迅先生,便去书店买了《鲁迅的故事》回来看。

我读完这本书后,真正被鲁迅先生的精神感动了,他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少年时代饱读经书,学习了很多知识,可是好景不长,家道中落,鲁迅就在那时,坚强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在外打拼,到国外学习知识,回国后,他弃医从文,因为他觉得,医国比医人更加重要,那时的中国正饱受帝国主义的侵略,鲁迅先生用他的笔用他的知识同敌人抗争,最后,他因为积劳成疾逝世,终年五十五岁。

了解鲁迅先生后,我不得不为他这伟大的一生而赞叹,他原本只是个平凡人,只因为他那爱国的精神,而成为了一个不平凡的人,他一生都在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奋斗,在抗日阶段,鲁迅先生用自己的文章激励了许多人才抗日,他的才华值得我们赞叹;在危难时期他临危不惧,坚持抗战,他的勇气值得我们敬佩;他那为国家努力奋斗坚贞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记得鲁迅先生写的一句话:青年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的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是啊,做人就要堂堂正正,诚实守信,鲁迅先生的这句话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曾经,毛主席评价他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旁人只羡慕他的成就,而不知道他所付出的努力。鲁迅先生让我学到了勇敢、不屈、爱国的精神,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做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形容鲁迅先生光辉的一生再也合适不过了,鲁迅先生为了国家的兴亡战斗了一生,我要向他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名人读书的故事5、《鲁迅》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非常讲究读书方法。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鲁迅故里作文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好!今天,我以小导游的身份,欢迎大家跟着我一起走进绍兴的鲁迅故里

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从古至今,人杰地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鲁迅原名周树人,现在我们就来参观下鲁迅故里。鲁迅故里主要由故居,纪念馆,百草原和三味书屋所组成的。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鲁迅出生的地方——鲁迅故居,两扇黑漆漆的石库台门里,所有的房屋结构保存完好,青砖黑瓦,从大厅,书房,藏书室,卧室,客房直到厨房,可以看出鲁迅家原来是个书香门弟的大户人家。

跨出周家大台门,请大家一起来参观一下鲁迅纪念馆。这里有鲁迅先生的生平记录和保留下来的书,书里面的文章含意深刻,书法优美,图文并茂,详细介绍了鲁迅坎坷的人生。一件件,一篇篇,让我们为他的一生感概,更为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府首甘为孺子牛”而感动。

最后,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鲁迅成长的摇篮吧!这里是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在这里,曾经还发生过一个小故事:孝顺的鲁迅因为照顾生病的爸爸而上学迟到了,被教书先生责骂。于是,他下定决心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迟到。正是因为鲁迅有这顽强的毅力,才成就了后来伟大的革命事业。当然,鲁迅生生也有顽皮的时候,书院课程枯燥乏味,当先生讲得入神时,学生们就会偷溜去后院玩。

鲁迅故里一天游玩到此结束。我很高兴能为大家导游讲解绍兴鲁迅故里,欢迎下次再来绍兴,同时也谢谢大家的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鲁迅我想对你说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

您,一位在百草园里欢乐的小男孩成了一位忧国忧民的老人。的确,中国当时的现状令人担忧,黑暗的社会,人民是那么的无助!那些达官贵人们顾着自己花天酒地,却不曾想到人民身处水深火热之中。这不和谐的社会制度令您担忧,这腐败阴险的官员们令您痛恨。

记得您曾经在日本学医,当时的中国在“日本帝国”人眼中只是一群“东亚病夫”。您在一次解剖学的测验中考了59分,竟被怀疑是老师泄题,多么的荒唐。这极大地刺激着您要去发展祖国,拯救祖国。而后,在一次教学幻灯片中,播放了一段中国人民被日本兵残忍地砍头时的情景,您在这时发现旁边一个中国人竟饶有趣味地观看着,您在愤怒的同时又感到莫大的悲哀!您醒悟了:真正在吞噬中国的不只是日本帝国,更是中国人精神上的麻木啊!于是您从此弃医从文,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与腐败和压迫做斗争,唤醒人们已麻木的斗志和拯救国家的决心!

鲁迅先生,我理解您,您为了中国的未来付出了一切,但是我现在可以自豪地告诉您:中国强大,中国崛起了!解放让中国如梦初醒,改革开放更是让中国经济腾飞。“发展才是硬道理”,这60年,中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和谐安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石油从地下不断涌出,天然气向东进入城市,万吨海轮长风破浪,载人飞船刺破云霄。中国这个新兴国家,一次又一次地向世界证明:这条东方巨龙正在逐步觉醒。让世界等着,中国龙迟早要腾飞于九天之上!

我们这代人生活在幸福安逸的环境里,我们会发奋读书,因为我们肩负着巨大的使命,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以后的发展,是要靠我们来完成的。我们不能满足今天。今后的路更长,更要付出努力和艰辛,强国梦是我们的民魂。用您的话是值得宝贵的,如今这民魂发扬起来,中国真的进步了,鲁迅先生,您在天堂看到这一切一定非常欣慰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游鲁迅故居

全文共 1114 字

+ 加入清单

到了到了!鲁迅故里到了!洋溢着浓郁水乡风情的大幅浮雕上,“鲁迅故里”四个大字苍劲有力。那气宇轩昂的一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形象,在我眼前渐渐清晰起来……

纪念馆的建筑与河水纵横交错,内外空间相互渗透,是一座古朴而神圣、充满灵气又独具绍兴水乡风情的现代展馆。而馆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大型青铜坐像。坐在鲜花丛中的鲁迅表情自然,仪态从容,严肃又不乏亲切,眉宇间似藏着无限的深思。陈列厅内详细地介绍了鲁迅的坎坷人生: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序幕;1918年,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看着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我的心中又不禁卷起一阵阵波浪,为鲁迅的一生感慨,更为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节所感动……

走出纪念馆,不觉已是春雨绵绵。雨很小,很细,小得几乎听不到“沙沙”的声音,细得像蚕吐出来的丝。漫步在这窄窄的青石板路上,欣赏着这细雨中朦胧的白墙灰瓦、古老又修葺一新的竹丝台门,聆听着那一串串韵味十足的绍兴方言

接着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跨过高高的门槛,从侧门进去,穿过年代已久的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俗称“天井”,这里原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闭上眼睛,小时候的鲁迅赫然就在眼前。夏夜,他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我的耳边似乎还有他的继祖母蒋氏让他猜谜、给他讲故事的声音……鲁迅的卧室、厨房、百草园……都一一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每到一个地方,都感到离这位一代宗师又近了一步…… 我最想去的地方还是三味书屋,于是又迫不及待地循着鲁迅的描述去感受他当年读书时的氛围。“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三味”就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匾额下挂着一幅栩栩如生的《松鹿图》,两边的柱子上还有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大约是在揭示读书的真谛吧。走进去,我们看见了一张陈旧的两屉硬木书桌。

再次走在这窄窄的青石板路上,雨还没有停,一样的小,一样的细,为这一趟鲁迅故里之游染上了一种别样的情绪。一条清澈的小河,从故居门前潺潺流过,雨丝轻轻地落在水面上,平静的河面顿时裂开了好多条“缝”,一圈儿一圈儿地荡漾开来……

我掏出一把茴香豆,坐上了晃晃悠悠的乌篷船。在头戴乌毡帽,手持青篙的船家带领下,挥手道别了这座伟大的历史丰碑,而那一圈儿一圈儿的鲁迅情却久久地在我心中荡漾……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有关以鲁迅为话题的写事作文1000字

全文共 3601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只是个已逝之人,可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是最敬佩仰慕的人,他的精神一直鼓舞着小编,你呢?

参观鲁迅故居有感作文1

周日的上午,我怀着敬仰的心情和妈妈来到了阜成门内的一个胡同里,因为鲁迅先生的故居,就静静的坐落在这。

北京的初春还是有些凉意,但我看到大门口桃树上的花苞,我的心里顿时温暖了起来。人一进门,就好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幽静的四合院,淡淡的阳光洒在房檐上,一点也不显得冷清,似乎还有人居住在这里。这个青瓦灰墙四合院很小,院子的中间有一棵大的丁香树,听故居的管理员阿姨告诉我这棵丁香树是鲁迅先生亲手栽种的,算算到今年都86年了,活的可好了。我想鲁讯先生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这里到了春天肯定是滿园飘香了。

院子北边的房子是正房是鲁讯先生的母亲和妻子朱安的卧室,西边是厨房,东边是女工们的卧室,南边的房子是鲁迅会客和藏书的地方。堂屋的后面,接出的一间小房子,是鲁迅的卧室兼工作室。这里每间房子的布置都是鲁迅先生亲自设计的。家具都是深色的非常古朴典雅,摆设也很整齐对称。房屋的后面还有一个小院子,有两棵枣树,不过是后来补种的。( 就在这个四合院,鲁迅先生在此居住的两年期间完成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一部分文章,印行了《中国小说史略》、《热风》等著作,同时还主持编辑了《语丝》、《莽原》等周刊杂志。

在故居的东边,有一个陈列大厅,摆放着各种展板和实物,浓缩了鲁迅先生一生的经历。“在绍兴的”部分主要 展示了从鲁迅先生在绍兴时的童年和少年时光,他经历了家道的败落,也由此体验了人生的辛酸。接着,“在南京”、“在日本”的求学经历,使青年时期的鲁迅抱定“救国救民”的信念,后来又毅然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在北京”的教学与革命经历,使他有机会宣传进步思想,在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之下写出慷慨激昂的战斗檄文,唤醒沉睡的国民,激励人们革命救国。在他看来,一个民族的命运,远远重于个人的得失。鲁讯先生的一生,是与整个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精神,也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

看完这些,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的精神鼓舞着我,我不但对鲁讯先生更加敬仰了,而且,心里真的明白了什么叫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鲁迅全集》读书后感1000字作文2

虽然那革命,革革命的时代已经远去,中国也有了不可限量似的未来。但中国人的积习仍未有丝毫改变。

中国人较之西洋人应称得上伶俐人。懂得“中庸之道”,明白得道与失道,更了解“非礼勿听,非礼勿视”,是一等的良民,且是中立的。中国人自有自己的布置,如鲁迅先生所言:“有贵贱,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凌辱,但也可以凌辱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中国人亦喜欢流言,就如苍蝇热衷于细菌。“一见短袖子,便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正如鲁迅先生的先见,中国人的想象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例如邻里之间,往往闲来无事,立志于观望别家,若找出丝毫事端,便开始影影绰绰,窃窃私语,当面仍旧是温蔼的笑脸。

第一次回国,邻居们的热情是可以把人溶化的,炽热的热情背后则开始打听和估算所有可知或不可知的细节。想到鲁迅先生提到的两种亦或四种:凶兽和羊;及凶兽样的羊和扮做羊的凶兽。现在仍是有的,那本是自古有之的。只是那现象的原因成了利益。

另说贵贱,大小,上下吧。在国内,城市人看不起乡下人;白领看不起蓝领。在国外,香港来的看不起大陆来的;大城市的看不起小城市的;父母花钱供的看不起自己打工的。嫁在国外,嫁白人的看不起嫁阿叉难民的;嫁阿叉难民的看不起嫁老头的。这种种的看不起便围成了整个华人世界。那毫不留情的中伤和白眼随处可见。这本是不该分贵贱的时代了,可骨子里的“古而有之”许会继续到未来吧。

再就是思想的局限。中国人讲究稳妥,无论说话办事。初到国外,班上的同学大半是同胞,成群结队的讲着中文,那讲英文的自然被视为异类,不敢骂你崇洋,但大可以孤立你。教授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则是一致相同或相似的答案,那所谓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整齐是可见一斑的。稳妥地目的是达到了的。

写了这许多中国人的积习,其实中国人的伶俐是不可限量的。中国中庸了千年之后,需要的是个体独立的中坚力量。我们的经济已经腾飞,再不做只求自保的蚁民了。中国人亦要用另外的视野看世界,甚或自己。

鲁迅先生的文字并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消逝。那些尖锐深刻的文字,让人心隐隐的痛。我们却是不该忘记那些战士的,今天的幸福与自由。鲁迅先生的文字让我们完全陷入曾经的那个纷乱的年代,人们所付出的代价亦是不该忘却的。少年时代很是痛恨这些文字,那大段大段的背诵,似乎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不知同龄的人有无阅读鲁迅全集的。城市的孩子们已经没有了苦痛吧。我却在此刻臣服。

鲁迅《狂人日记》读后感1000字作文3

鲁迅先生生活在中国那段水深火热的革命的灰色的年代,混沌的国人还没有完全觉醒,两千年来的封建思想仍在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只在暴力革命中取得胜利是不够的,国人的奴性思想是社会健康发展的桎梏:辛亥革命的硕果被军阀窃取,推翻清政府后又要建立另一种迫害压榨穷苦人民的帝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号角即将吹响时又爆发出国共彻底决裂的危机;国民党严酷的统治和持续四年之久的内战,是什么让即使取得胜利了的中国仍然动荡不安?如果改变不了人们根深蒂固的迂腐和懦弱,革命的意义永远无法实现,中国的和平时代永远不会到来。先生翘首以盼的是一个和平民主、平等自由、国人相亲相爱的和谐美好的社会,他用自己的纸笔和顽固保守势力斗争、和国人的愚钝斗争、和想要奴役国人思想蒙蔽国人意志的封建势力斗争,他想反映的是那个时代黑暗的社会和悲哀的现状,唤醒国人清除封建残余,跻身革命事业,对社会的不平等奋起反击是他倾其一生所希望能做到的事情,可是到了他生命的尽头,也未能看到在他的努力下,才能够到来的正义的新世界。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我怕得有理。”

这是小说的开篇,人物的意识首先登场了。为什么“今天”的月光格外好呢?为什么以前的三十多年见到的“全是发昏”的呢?“我”的精神因月光格外的爽快,可是“我”觉得还是要小心,因为“赵家的狗”不知为何,“今天”看了我两眼。其实主人公意识的登场,先生就预示着他的意识与常人的并不相同,否则“狂人”二字又从何而来呢?

这几天出行“我”总觉得村人的眼神和言谈举止有些许异样,便想起了其他村庄的人们将大恶人打死并把他的心肝挖出来吃的传闻,“我”终于明白其中缘由,其他村庄的人会吃人,缘何自己村庄的人就不会呢,既然可以吃别人,为什么不可以吃“我”呢?“我”猛然发觉,原来这是一个吃人的世界!本文的叙述者说,“狂人”是患了“迫害症”这类的癔症,因此称他为“狂人”。然而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个生活在封建士大夫家族中在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中猛然觉醒的知识分子。他的臆想并不是毫无理由,他以为他所生活的世界日益变成一个人吃人的世界,其实他看到的是人们独立的思想被日益吞噬,他看到的是在这个黑暗社会下人们的人格逐渐丧失。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狂人”所看到的“仁义道德”,是封建礼教下的道德,而他已经觉醒的民主意识让他看到这封建思想中极力提倡极力追捧与膜拜的道德,其实是活生生的“吃人”二字!在“狂人”臆想的世界里,他看到的是在封建礼教地束缚下,一个 人与人之间互相残害的,人吃人的可怖的世界,他认识到,原来几千年来的封建文化,教给人们的实质,其实就是“吃人”二字。他感到亲情的缺失、人情的淡薄,他感到孤立于世间的艰险与悲戚,人吃人的残酷迫害正在趋近于他,其实是封建思想的魔爪正在伸向他。“狂人”病症只是把封建残余对人身心的侵害变得更加具体和生动了,然而却没有人能明白他的恐惧,没有人明白他的狂与不狂, 没有人能看到自己内心比“迫害症”更加可怕的病症。在这样的情况下,真正的“狂人”被看作普通人,而觉醒的人却被看作“狂人”形单影只地艰难而忐忑地在乱世中挣扎度日。

现在看来,“狂人”其实说的并不只是主人公本身,而是生活在那个黑暗的世界里,在封建思想的压迫下,人性逐渐泯灭的全体国民。

“救救孩子……”

多么微弱,无奈,又悲壮的呐喊,救救孩子、救救下一代吧,被侵蚀的头脑、被腐化的思想,到你们就停止吧,让封建社会的假仁义假道德侵害到你们这一代就停止吧,别让下一代的孩子们还像你们一样,在这种可怕的、人情淡漠的年代里、在“吃人”与被吃中终其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