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谈论鲁迅作文(热门20篇)

鲁迅笔下的故事,除了犀利的杂文还有优美的散文,而《朝花夕拾》就是其中的一部散文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谈论鲁迅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937

作文

1000

走近鲁迅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一个十六岁的高一学生看来:鲁迅,是永远也不可走近的。

鲁迅,是不可走近的,因为他是寂寞的:从小康家庭而坠入困顿,在每天店铺和药店的循环往复之间看清世态炎凉;从绍兴到南京学洋务,在奚落和排斥中与亲人分离;从中国到日本致力医术,在外人的歧视中发现国人的麻木不仁;从彷徨到呐喊,在万难被毁的铁屋中大嚷挽救将从昏睡入死的民族……谁能在如此特殊的年代有着如此特殊的经历?在我认识的人中想来也只有鲁迅了吧。

鲁迅,是不可走近的,因为他是寂寞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面对政府的“围剿”和迫害,面对“御用文人”的诽谤和风刺,面对广大人民的的麻木愚昧,“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是向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成为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对敌人顺手一击的讽刺,现在看来更像是驱除寂寞的苦药。

鲁迅,是不可走近的,因为他是寂寞的:生在近代,却无时无刻不警示着一代一代的后人。读过鲁迅的作品,个个丑陋的中国人:奴性、面子观念、看客心态、麻木、卑劣、自私、狭隘、保守、愚昧等等都揭露无遗,即便是现在,我们的身上仍残留着它们的种子,行走在社会上仍处处可见。鲁迅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审视着当时甚至现今的社会,对丑恶,陋习,弊病进行着无情的揭露批判,多么深刻,却又多么寂寞。

在我,一个十六岁的高一学生看来,鲁迅,是永远也不可走近却又必须走近的。鲁迅把自己投入到了黑暗窒息的深渊中,发出刺眼的光亮,为后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走近鲁迅,便是走进他内心深处的寂寞——包含着勇气、热忱、客观、严谨的寂寞。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鲁迅低调的爱情故事

全文共 163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提起鲁迅,人们更多的是想到了鲁迅那座雕像,那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眼神,那本惊世骇俗的狂人笔记。可是我们却不会将他和爱情联想起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鲁迅的爱情故事

1904年,留学日本的鲁迅把短发照赠给好友许寿裳时,背后题写了“灵台无计逃神矢”的诗句,来抒写个人心中的隐痛,有着母亲包办婚姻的冤苦!纵观他的一生,鲁迅经历了前半生封建包办婚姻的痛苦煎熬,到后半生终得自由爱情的幸福!

1898年,鲁迅决意“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到南京水师学堂读书。母亲鲁瑞想到儿子已十八岁,是觉得应当给孩子说一门亲事的时候了。她先想到的提亲对象是小舅父鲁寄湘的大女儿琴姑,并向他家提过这桩婚事。依据绍兴旧时婚俗,同姓不能成婚,而姨表姑表虽血缘很近,倒是可以成婚,还美其名曰“亲上加亲”。琴姑汉文出众,能看极深奥的医书,打小与鲁迅玩在一起;比鲁迅小两岁,属羊。俗语说“男子属羊闹堂堂,女子属羊守空房”,属羊的女人要“克夫”的!而鲁迅出生是“蓑衣包”(胎盘先生下来),乡俗认为这样的人命弱,难以养大。于是,通晓人情世故的“长妈妈”便出来反对这门亲事,说是“犯冲的”。这门亲事便再也不提了!

恰在这时,隔壁的谦少奶奶受婆婆之托,要把婆婆的内侄孙女朱安说给鲁瑞作大儿媳,前来给鲁迅说媒。朱安1878年生于绍兴城里丁家弄一户殷实人家,她家有两幢三进屋宇,有书房,有石池、花园等。谦少奶奶便奔走于周朱两家,使议婚的事有了较大的进展,于是鲁瑞向朱家送去头盘“财礼”。1902年3月鲁迅以优异成绩从南京矿路学堂毕业,赴日本留学。在此期间,母亲来信说为他定下朱家这门亲事。鲁迅无奈之余,从东京写信给母亲,提出让朱安放足与读书。1903年8月,鲁迅利用暑假回绍兴探亲,母亲向他谈及了此婚事,并不顾鲁迅反对,给鲁迅定下亲事。暑期后,鲁迅又返回日本。1906年夏,鲁瑞托身体有恙召回在日本的鲁迅,并筹办婚事。鲁迅感到了母爱的盲目与可怕,但又不愿刺伤寂寞的母亲的心,任人摆布与朱安成亲。鲁迅心中苦闷不乐,逢人便说“这是母亲要娶的媳妇”。婚后四天,鲁迅带着婚姻不幸的隐痛,又东渡日本。与友人许寿裳沮丧说:“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直到1919年12月,鲁迅把母亲、朱安、三弟接到北京西直门内八道湾定居。朱安女士成了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品,也成封建婚姻祭桌上一个苦涩的供果!

1909年鲁迅结束了长达七年之久的留日生涯,回到故乡。1912年5月,鲁迅北上,开始了北京长达十四个春秋的生活。1923年10月,鲁迅开始为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生讲授《中国小说史》,许广平成了他的学生。每到鲁迅来上课,许广平总是挤到第一排中间的座位上,入神地听鲁迅讲课。1925年3月,许广平给鲁迅投寄了第一封信,信中以“小鬼”之称,探问鲁迅“孤寂生活,其味如何”。随后,两人展开了书信往还。随着了解的深入,两人互生好感,互递情丝,萌生爱意。此时的信中,鲁迅则称许广平为“兄”“大人”“阁下”,而许广平则自称“愚兄”并称鲁迅为“嫩弟”。尽管与鲁迅相差十八岁,鲁迅也有着包办婚姻强加给他的“礼物”,而许广平全然置之不顾,写了《风子是我的爱……》,来赞美这段纯真的爱情!而鲁迅也写下《腊叶》,“是为爱我者的想要保存我而作的。”

1926年8月,鲁迅和许广平告别了这座曾经带给他们苦闷和欢乐的古城同车南下。9月两人分别登上“新宇”号和“广大”号轮船,鲁迅赴厦门大学任教,许广平到广州任教。两人在热恋中乍分两地,便有了浓烈的相思之情。1927年1月,鲁迅到广州中山大学执教,两人又相聚。在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的岁月里,鲁迅与许广平经历了分离的痛苦,也品味了重聚的甘甜。1927年10月8日,这对有情人终在上海横滨路幸福地结为伉俪。

鲁迅对于朱安是无爱的婚姻,而对于许广平则是相濡以沫的厮守!

公元4世纪,古希腊流传一首诗《维尼丝祭前夕》:“没有爱的,愿你们明天爱起来;在爱着的,愿明天仍然爱。”(现居:浙江诸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鲁迅祝福读后感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初读《祝福》,祥林嫂的形象便印在脑海里。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姑娘,为了生存努力的干活、工作,“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可是她还是不能摆脱被他人操纵命运的生活,甚至成为“婆婆”赚钱的工具。

在与贺老六拜堂时,祥林嫂激烈地反抗,那一撞,振撼人心。人们着实为她不肯向命运屈服的精神折服。可她毕竟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无力抵抗“命运”。一切不幸却由之而生,她终身落下一个“不干不净”之名。

祥林嫂悲惨的命运让人心头一酸产生无限怜悯之情,其实更多是对那个社会的憎恨。祥林嫂悲惨的身世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四婶四叔顽固冷漠的态度让她一次又一次陷入绝望。最让我不解的是人们竟不肯给她最后一次正常生活的机会!在祥林嫂赎罪后,她对生活燃起了一点点希望之火,可她还是被否决了。我无法想象当“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只是失神的站着”时,绝望到了何种地步。

这些足以看出当时社会人们是何种愚昧,何种无情,何种麻木。祥林嫂终于成了社会落没的牺牲品,而以鲁四老爷为代表封建礼教的维护者,执行着祥林嫂之死的帮凶。

祥林嫂死于“祝福”之际,大悲大喜联在一起,就连那时的天空、晚云、爆竹声都显出无尽的悲哀之情。悲哀的不仅是为祥林嫂,事实上是为那个社会。那个被封建思想、封建礼教麻痹了的、毁灭了的可悲的社会。

祥林嫂,孔乙己,范进这些人都是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人,封建社会“吃人”本质确实叫人憎恨,人性无情冷酷也被揭露无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心目中的鲁迅传记作文600字

全文共 973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位伟人——鲁迅。他被伟大的毛泽东主席评价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形成了路”。“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这些是他写过的许许多多的名言中的几句,鲁迅的一生都是以笔为武器去战斗的,他时时刻刻的为祖国的命运去探索、去努力。鲁迅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因此,鲁迅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又改为周树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做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一生创作和翻译了许许多多的小说作品,如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还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各种作品。”

我们六年级语文上册一个单元的主题就是学习鲁迅先生的习作。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了一篇鲁迅写的文章和三篇别人写鲁迅的文章。第一篇是鲁迅先生写的《故乡》里节选的《少年闰土》。第二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者阿累的《一面》。接下来我给你们一一介绍吧。

《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写的故乡中的一段,其中主要写的是:鲁迅先生少年时和闰土认识时发生的一些生动的故事,更准确的说——是鲁迅先生少年时听闰土讲一些他所不知道的趣事或闰土经历过或者见到过的事情。如:雪地捕鸟,夜晚看瓜刺猹,潮汛看鱼,海边拾贝等等有趣的事。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作者有点特殊,是鲁迅的亲侄女周晔,主要以回忆的形式写了四件事:“笑谈水浒传,饭桌笑谈碰壁,路边救护夫车和关心女佣阿三”。充分体现了鲁迅是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

《一面》中六次写了鲁迅的外貌和隶体一字的胡须,手里捏着一支安烟那头早已熏黑了的烟斗。主要内容吗我就不多说了。

萧红对鲁迅先生的评价是:“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是从心里发出来的;走起路来经捷,帽子一扣。左脚便出”。巴金对鲁迅先生的评价是:“对劳苦大众很是关心,经常帮助他们”。所以在鲁迅先生逝世时,这些人都会来万国殡仪馆里,深切的追掉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伟人鲁迅。

我虽然不知道鲁迅先生在你们的心中是怎样的形象,但在我的心目中,鲁迅先生是一个伟大的人,热爱帮助劳苦大众的人,是一个令**闻风丧胆的人。啊,鲁迅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鲁迅故里一日游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祖国母亲的生日,我和妈妈一到早开车到绍兴,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鲁迅故居是他生前居住的地方。

我们第一站是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寿家台门系清代建筑的,是鲁迅垫师寿镜吾家人世居之地。一进门外面就闻到了浓浓的书香味,屋子里的柜子里放满了许多文学作品,如范仲淹的嵇山书院的遗迹·房子的设置图等等。接着我们来到了第二站鲁迅故居,故居的有许多东西是放在大厅的,如周家的祖图·房子里面有许多房间如鲁迅的他们吃饭的饭堂,卧室,沐浴房等等。进去一点我们到了百草园,鲁迅笔下的风情图。百草园原来是周家新台门族人所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鲁迅曾回忆说“我家的后园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百草园顾名思义是有许多植物的园子,里面有松树等等什么的。

后来天下雨了,我们就匆匆的回家了,本来我们还要去更多的地方,没办法恋恋不舍走了,带还是很开心,使我懂的了读书的城市最美丽!以后我要更加努力读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珍惜时间的鲁迅作文400字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珍惜时间——这是鲁迅给我的第一印象。 来自:作文大全  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做更多为革命为人民的事情。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的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写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  鲁迅不仅珍惜自己的时间,还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

了解了珍惜时间的鲁迅,我感到十分惭愧 。

暑期我去上辅导班,约好了两个小伙伴一起去,可是我晚上没睡好,早上起晚了,让两个小伙伴白白等了我半个小时,差点迟到。

鲁迅珍惜时间与时间赛跑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鲁迅先生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听到这样一个名字,心中都会涌起一阵冲动,对他这个一般人无法用双眼看透的人,只有敬佩与爱戴,他用手中的笔写下一本本巨着,用文字与反动派做斗争,他就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中国的骄傲,中国白话文小说之祖——鲁迅先生

在反动派逼迫下,他写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人们散失信心时,他写下“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当别人空耗时间时,他写下“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许广平赞赏他“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就如臧克家说的他“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

他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他活着的日子,有数不胜数的人因为他的关心而有信念活下去。

他关心过许许多多与他毫无关系的落魄青年,关心过不计其数的失败者,他的生命好似就是为了帮助他人而存在,虽然没有回报,虽然没有好处,但他仍然数十年如一日的帮助他人,关心他人,这是比助人为乐还要高上几个等级的精神。

现在,鲁迅先生虽然已经不在了,但他的精神却永世长存、流芳百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鲁迅先生

全文共 888 字

+ 加入清单

面对鲁迅,我常常不由自主的肃然起敬。他那不屈的精神已注进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田。

鲁迅先生的童年是多变的,一出生便受尽瞩目、宠爱,但好景不长,在其祖父因事入狱后,便开始了他真正意义上的童年。后进入南京矿物学堂,后又公费至仙台留学,最后弃医从文,致力于中国的文化革命,成为了一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逝世于1936年10月19日,上海。

多少年过去了,新中国也成立了六十多年了,鲁迅先生面临的那个民族危难的时代,早已不复存在。现在的中国人也早已不是那个面临民族危亡,同胞被杀害却“目光呆滞、麻木不仁”的中国人了。现在的中国人以祖国为自豪,为了维护祖国荣誉奋不顾身。鲁迅先生第一声呐喊仍在给我们力量。

李敖说鲁迅是世故的;林语堂说鲁迅“老而愈辣”,还有梁实秋、陈西滢之流,说鲁迅为人偏狭,睚眦必报,其文,刻薄尖酸。诚然。鲁迅先生用一种无形的利器,尽自己最大努力抗争。

因为,他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若他真用血肉之躯去参加革命,那留下的会是什么,依旧如此?一个人的绵薄之力能改变什么?这无异是送死。所以,他选择了拿起笔,用自己的文字描绘出自己对革命的热忱,用所谓的“冷嘲热讽”来唤醒国人,与那些有识之士携手,凝聚集体的力量。鲁迅先生是毅然的、是智慧的。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做到了,他也曾独自在深夜彷徨,可他最仍旧坚持了,坚定了。那份革命的希望之火依旧在那燃烧着,永不熄灭。

鲁迅先生的文章言简意赅,满含思想,绝少废话,可以说是字字珠玑。他的文章不是那些用来调笑的佐料,是真正的思想、哲理,甚至是一份赋予的责任。所以那些看客们说其无味,怎奈其中真知又岂会让人轻松,那其中严肃的责任是一份重担,有识之士会奋力承担。那才是真正能读懂鲁迅先生文章的人。

鲁迅先生,他值得人民称之为“民族魂”,它值得毛泽东评价为“中国第一等圣人”。

他有思想,有见识,有智慧。也许他在某些事上有些许偏激,处理不当,但无损其在思想上的见解,以及对革命的关注,对未来前景的期待。

鲁迅,用《呐喊》唤醒世人,用《朝花夕拾》缅怀过去,用《野草》点亮革命之路。他无愧于那个崇高的称号:“民族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游鲁迅故居的作文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10月1日,也是一年一度的国庆节,我和爸爸一起来到了鲁迅故居

一走进大门,就闻到了一股清香,原来这里种着两棵茂盛的桂树。所以这里叫挂花明堂。

过了桂花明堂就来到了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向四周一看,到处都是房间。东首前半间是客厅,是鲁迅吃饭会客的地方。西首前半间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室,她性格幽默,孙子们都很喜欢到她那儿去聊天。蒋氏常给幼年的鲁迅讲猫是老虎的师傅、水漫金山等民间故事和传说,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楼上东首一间是鲁迅原配夫人朱安的卧室,她和鲁迅性格不同,所以鲁迅对她无爱情可言。

穿过蜿蜒曲折的长弄堂,便是美丽的花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百草园名称虽雅,但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天晒稻谷,但那是儿时的鲁迅的乐园。鲁迅经常和小伙伴到这里来玩耍,正是因为这样,鲁迅才会12岁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所以他非常留恋这个属于自己的乐园。

走过长长的小路,映入眼帘的就是鲁迅笔下的风情园。台门内有一方400平方米的清澈见底的水池,水中的鱼儿们在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看着看着,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假如我能像水中的鱼儿们一样,那该有多好啊!

天色已经暗了,而我却还想在游览下去,不过没办法,我只能回家了。不过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令人回味无穷的名人之家!

[游鲁迅故居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鲁迅童年的故事

全文共 197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鲁迅先生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据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的童年

鲁迅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的记忆力很好。人家念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他念两三遍就能背了。他这样能背,老师就让他比别人多背一些,甚至曾经让他一本书一本书地背。他还是背出来了。当然,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伶俐,还依靠自己的勤奋。

鲁迅小时也很喜欢玩耍。他怎样玩呢?第一,他喜欢种花。为了种花还专门买了一本怎样种花的书——《花镜》来看。他还专门在各种花旁插上竹签,写明花的名称,弄得津津有味。第二,他喜欢描画。那时候没有美术课,他自己买了一些宣纸,映在绣像小说上,把书上的人物、房屋等描下来,再订成一本一本的小册子。这对他以后在南京路矿学堂学画图很有帮助。

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而要玩得有趣有益。

幼年的鲁迅会那么可爱。他长得很健壮,圆圆的脸,矮墩墩,眉眼又清秀,用绍兴话来说,长得很“体面”事实上,直到后来从日本回家完婚,他都被家乡人看作是一位漂亮人物。他性格活泼,机伶,自然也就调皮。他的曾祖母戴氏,平常不苟言笑,总是一本正经地端坐在门口一张硬梆梆的太师椅上,让人觉得不大好接近。鲁迅却偏偏要去逗她,故意从地面前走过,假装跌跟头倒在地上,引得老大太惊叫:“阿呀,阿宝,衣裳弄脏了呀……过一会儿又从她面前走过,又假装跌,要引她再作那样的惊呼。那么个小小孩,就会如此去和一脸严正相的曾祖母寻开心,倘在别的场合,你想他会有多顽皮

随着年龄增长,小小孩的顽皮也就逐渐发展成少年人的鬼脑筋,甚至是恶作剧。三味书屋里有一项必修的功课,叫作“对裸”,老师出一句“红花” ,让学生按照词义和平仄,选相对的两字枣譬如“绿叶”、“紫荆”来回答。鲁迅的对课成绩相当不错,屡次得到塾师寿镜吾先生的称赞。有一回,一位姓高的同学偷看了寿先生的对课题目,是“独角兽”,就悄悄地来问他:“你说我对什么好?”鲁迅说:“你对‘四眼狗好了。”那人也真是呆子,上课时竟真以“四眼狗”回答寿先生,寿先生是近视眼,正戴着眼镜,听了自然大怒,把那同学狠狠地骂了一顿,再看鲁迅,却在一旁用书遮着脸,憋不住要“咕咕”地笑出声来。

一个健康顽皮的男孩子,往往有几分野性。鲁迅虽是长在城里,却没有一般城市中少年人的孱弱相。他七八岁的时候,常受到另一个比他大几岁的名叫沈八斤的亲戚的威吓,心中非常生气,可是家中有规矩,不许与别人打架,他就只好用画画来发泄,画一个人躺在地上:胸口刺着一枝箭,上面写着:“射死八斤!”进入三味书屋以后,他的好斗的性情更有发展,有一次不知听什么人说,城中另一家私塾的老师,绰号“矮癞胡”的,竟然虐待学生,连撒尿都要从他手上领一枝竹签才能走,鲁迅不禁大怒,放学后就和几个同学一起,冲到那“矮癞胡”的私塾里,正巧里面没有人,他们便打翻砚台,折断竹签,大大地造了一通反。还有一次,也是听到一个传闻,说有位姓贺的武秀才,经常在家门口打骂过路的小学生,鲁迅们便相约着埋伏在那人的家门口,预备揍他一顿。他们都还是小孩子,那姓贺的却是武秀才,为了保证必胜,鲁迅特地取了祖父的一腰刀,藏在大褂底下带去,幸亏那武秀才听到风声,不愿意来和小孩子们惹麻烦.

鲁迅是个聪明的孩子,四书五经之类的正经书并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他对这些枯燥乏味的说教,从心里不感兴趣。因此,他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自己来开辟另外的求知途径。首先是看杂书,从画着奇形怪状的神话人物的《山海经》,到《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之类的神话传说,凡是他觉得有趣的,都千方百计搜来读。其次是抄杂书,从陆羽的《茶经》陆龟蒙的《耒耙经》,一直抄到《西酉丛书》里的古史传和地方志。再就是绘画,先是从大舅父那里借来绣像本的《荡寇志》,把里面的一百多张绣像全都描下来!后来更自己买来好儿本画谱,用纸蒙着,一页一页地描。明明是自己买来的书,却这样耐心地描画,鲁迅在这当中感受到的乐趣,想必是非常强烈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童眼看鲁迅

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以前在我眼里鲁迅只是一个朴素的作家,跟别的作家一样没什么特别的,但是在他的追悼会上,从人们的失声痛哭中,我体会到了鲁迅的伟大。

后来我学了一些他的文章,虽然有些看不懂,但是从他的文章中可以看到他对旧社会的厌恶和为以前的人心灵的麻木心疼。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但现在他家穷了下来,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对他心灵的打击也太大了,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待物的:对有钱有势的人是一种态度,对无钱无势的人又是另一种态度。多年以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鲁迅这么小就懂得了这么深刻的道理,我也不知道要怎么说他,我很为他幼小的心灵痛惜。 鲁迅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做贡献,他永远都是先为别人着想,就连生病也一如既往。我很佩服他,也很尊敬他,我想这会持续一辈子。因为他是我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写人作文:我心中的鲁迅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他常常穿着一件白色的长衫,头发浓密乌黑,像刷子似的竖起,特有的“鲁氏”胡须,成个隶书的“一”,他关爱青年,爱护青年,他一生接济了无数的困难青年,他是中国的第一位用笔跟敌人战斗的作家!他就是让我尊敬的鲁迅的先生!

鲁迅先生的一生与敌人“战斗”,他敢于斗争,他那严肃中又带着慈祥的脸庞,注视着中国的兴败,为受欺压凌辱的百姓打抱不平!

鲁迅先生的一生中最痛恨浪费时间,乱占用别人时间的人。他自己非常珍惜时间,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珍惜时间,要用自己有限的时间为中国文坛做出更多的贡献!有人问他,“为什么你会有那么大的成功?”,鲁迅先生说“我只不过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来写作而已。”

这是多么简洁而深奥的话语。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而鲁迅先生成功的决窍就是这么简单。

鲁迅先生的一生写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小说、诗歌、散文等等。他的杰出作品吸《故乡》、《阿Q正传》、《秋夜》……他还翻译了许多外国作家的书籍,如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弗雷德里克·凡·伊登的《小约翰》等等。

鲁迅,这位伟大的作家,中国第一位用笔与“敌人”战斗的作家!中国的大文豪!

这就是我认识的鲁迅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鲁迅的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浓密的一字胡,直竖起的硬发,一双枯瘦的手,一对深沉而明亮的眼睛——他就是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他不常笑,他常在思考,怎样为国家做出贡献。他眉头紧锁,却从来没有为生活的压迫而放弃过——他就是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鲁迅。

鲁迅,这样一位大文豪,从不诉苦,从不抱怨。他同新时代的青年一起奔跑,洒下的汗水培育出一代新星。他深爱着中国,却十分憎恶那些奸佞小人。他勇于探索,从不畏惧困难;他珍惜时间而爱憎分明。鲁迅,这样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值得每位爱国人士永远铭记。

鲁迅先生的故事流芳百世。鲁迅先生的侄子周晔记录下了这样一幕:当鲁迅遇到一位脚受重伤的车夫,鲁迅先生仔细地为车夫包扎好,将自己的血汗钱给了他——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在鲁迅去世的时候,有多少人为他哭泣!鲁迅的精神支持着我们做着善行,虽然我们做的远不如他。

他的文章实行着批判主义,那是因为他对那个时代的失望和不满。他是一位战士,一位以纸为弓,以笔为箭的老战士!鲁迅先生,以我浅薄的学识,我要赞美您,永远向您学习!

鲁迅,他便是凌晨的那颗启明星,引领我们向未来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游鲁迅公园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金秋十月,我们又迎来了祖国妈妈的第54岁生日,在这欢庆的日子,我和妈妈兴致勃勃地来到上海鲁迅公园内的鲁迅纪念馆游览了一番。

鲁迅纪念馆是一座白墙黑瓦的建筑物,一排排青翠碧绿的树木环绕在它的周围。正面墙上,周总理亲笔题词的“鲁迅纪念馆”五个金色大字在朝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我们沿着一长溜的石级快速走进了鲁迅纪念馆的大厅。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墙上那一幅幅描写鲁迅先生生平的木刻画。这些画的制作非常的逼真,仿佛使我看到了鲁迅先生当年工作、生活的情景。大厅里还摆放着两台电脑,这是为参观者作指南用的。我从电脑里了解到: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人物纪念馆,它建立于1951年1月,在1958年迁入虹口公园,也就是现在的鲁迅公园。在大厅左侧有一尊鲁迅先生的全身塑像,让人有一种与鲁迅先生在一起的亲密感。大厅右侧是一条通往二楼的楼梯。来到二楼,我首先看到的是根据鲁迅先生几部作品所刻出的浮雕,有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有描绘中国农民的《祝福》等。大厅旁边有五个展示厅,分别展示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纪念品。在第一个展示厅里摆放着一些鲁迅先生珍贵的手稿,上面是鲁迅先生写的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有些地方还用粗笔修改过。这里还展出了鲁迅先生生前使用过的文具和生活用品。在第五展厅里,一块写着“民族魂”三个字的横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妈妈说,这块横幅曾经覆盖在鲁迅先生的遗体上呢!是啊,“民族魂”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灵魂,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鲁迅先生是现代文学家,它曾弃医从文,用他那支笔唤起中国人民觉醒,批判罪恶的封建社会。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他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参观了鲁迅纪念馆,我感触深刻,对鲁迅先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坚信,只要我努力再努力,一定也能像鲁迅先生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读鲁迅

全文共 1034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从我做起。——题记

鲁迅——乃我们绍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人也,近些年来,这位年过花甲的“老寿星”又频频出现在绍兴的每个角落里,人们只要一谈起他,都可以引起一番高谈阔论,自然也会有人跟着一起“啧啧”称赞。在他的身上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自打我出生以来,我就知道鲁迅这个人,不仅知道他是一个爱国者,还知道他是一个大文豪,有着很不错的文笔,随着我一天天的长大,我对鲁迅这个人,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他从小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中,在他的童年里,是与朗朗的读书声为伴,与篇篇字经为友一起长大的,他有着一个和我们与众不同的童年,他开朗、和善,有着无穷无尽的理想,他向往自由,向往大自然……他会不断地去追求,去探索。

可是,天总是那么不随人愿,鲁迅富裕的生活也就此被打破了,他不再富裕。有时甚至为了钱,他不得不拿家里的东西去当掉。当时,正是五四运动的初期。于是,他便离开了中国,只身一人去了日本留学、学医,为得知是寻求科学知识和救国的真理。他在寻寻觅觅着,他在努力探索着。终于,他成功了。是呀,不付出努哪来的成功。或许,我们缺少的,正是这种精神吧。

于是,他便回国,他要回来,回到他思念日日夜夜的祖国。可是,当时的五四运动还未结束他看着自己的祖国人民,看着这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决定要干出一番大事业来。但 是,当时的中国已经支离破碎,不仅仅是贫穷的问题,还有着人口的问题。

在那一瞬间,他决定弃医从文,用“文字”这种特殊的语言,来找唤起中华民族和祖国人民的灵魂。就这样,他开始了自己的漫长的写作生涯……

我记得,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有着一颗博大的强烈的爱国之心。虽然说,现在的人还经常把“爱国主义”这四个字挂在嘴上,可心里却并不一定是这么想的。现在,又有多少人能够像鲁迅先生那样,为人中华的富强而去国外留学,但是,到头来却是“一去兮不复返”。

鲁迅先生先后发表了不少作品。其中:《狂人日记》、《朝花夕拾》、《呐喊》、《彷徨》、《野草》、《故事新编》、《阿Q正传》,这些最为著名,至今已广为流传,成了人人皆知的不朽的著作。这些作品都是以揭露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当时政府的腐败为主题的。

鲁迅——这个名词,已经成为了咱们绍兴的招牌。有些远道而来的人,就是因为久仰了鲁迅的大名才来到我们绍兴。来了解他的精神,来了解他的人生。是呀,鲁迅这个名词恐怕在我们心中是永远也抹不去了的。他会一直生活在我们的心中,不断地激励着我们,促进我们奋发向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鲁迅37岁时仍是无名小卒

全文共 873 字

+ 加入清单

少年的不幸,让鲁迅遭受了很大的心灵创伤,他到日本留学后,决定学医,希望学成之后,可以回来“救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病,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但是,幻灯片事件却改变了鲁迅的初衷。鲁迅决定弃医从文。在日本时,他写了很多深刻的文章,并和弟弟周作人还翻译了很多外国小说,但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落寞之际,鲁迅本想去德国,但经不住母亲的哀求和经济上的压力,他最终在29岁时选择回国。回国后,他先在浙江绍兴任教,后来在北京教育部任职,一个人住在北京的绍兴会馆。

这期间,正是中国社会最剧烈动荡的时候,鲁迅本应在此时大展拳脚,摇旗呐喊,但是在目睹了一次次以革命为幌子的政治秀后,他对于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始终以怀疑的态度冷眼旁观。他宁愿以收古董、抄碑贴、读佛经的方式默默地打发时间,也不愿参与喧嚣动荡的社会现状。然而,这种百无聊赖的清静生活对心怀壮志的鲁迅来说,也有着说不出的苦涩。

但是,一本杂志和一个青年却打破了鲁迅与世隔绝的生活,这本杂志就是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而这个青年就是《新青年》的编辑钱玄同。

钱玄同是周氏兄弟留日的同窗好友,他在为杂志寻找优秀撰稿人的时候,首先想到了周氏兄弟。周作人很爽快,但鲁迅却迟迟不肯答应。钱玄同拿出了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劲头,想方设法鼓动鲁迅为《新青年》写稿,但鲁迅一直不为所动,直到两人谈到“铁屋子”比喻时,鲁迅的态度才有所改变。

鲁迅不愿出山的原因很简单:“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死了,然而从昏睡人死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但是钱玄同却反驳说:“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鲁迅终于被说服,他写出了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并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上发表。自此之后他一发不可收,写出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这一年的鲁迅37岁,离他去世还有18年,但这短短的18年,却是鲁迅笑傲江湖、所向披靡的18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参观鲁迅公园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出去游玩。来到鲁迅公园,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鲁迅公园首先映入眼帘,好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走进公园,只见一棵棵青松笔直的站在小路的两旁。它们既像是在站岗,又像是在欣赏着无边的大海。我不由的想起了“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首诗。虽然现在没有下雪,但我仍然对青松不屈的精神肃然起敬。

透过树梢,就可以看见一片蓝蓝的大海。大浪向岸边涌来,只见惊涛拍岸,蔚为壮观。过了一会儿,大浪退去,水面上留下了一层层晶莹洁白的水沫,波光水色,特别好看。远处的海面上有一群群海欧在展翅高飞,它们像是一架架白色的小飞机,无忧无虑的在湛蓝的天空中飞来飞去,让人们看得眼花缭乱。

向鲁迅公园的大海走去,可以看到人们小心翼翼的顺着岩石轻轻走着,生怕掉下去摔个“狗啃泥”,“呀!我捉到小鱼了!”捉到小鱼的孩子兴奋的手舞足蹈,不知道要干什么似的。也有几个捉到螃蟹的样子横着走路,游客们又一片大笑。还有一些人为了让自己身体健康在大海里游泳......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大海。鲁迅公园,等着我,我一定再来。

同学们彩虹很美丽对不对?有时间你也上彩虹谷跟“彩虹姐姐”拍张照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鲁迅先生的讽刺名言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写小说,说到底,就是写人物。小说艺术的精髓就是创造人物的艺术。

勇者举刀向强者

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

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以无赖的手段对付无赖,以流氓的手段对付流氓。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

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鲁迅

社会上崇敬,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

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

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悲剧将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被别国所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心中的鲁迅作文

全文共 1045 字

+ 加入清单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的这句话,是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记得二、三年级时,我曾去过鲁迅先生的故居,那时候我从未读过鲁迅先生的一本书甚至一篇文章,所以看不懂他故居的任何一点东西。之后,爷爷对我讲了一点鲁迅先生的事,问着爷爷鲁迅是谁?鲁迅是干什么的这些问题。当时我不知道在鲁迅二字后的先生是什么意义,而现在,我明白了。

鲁迅先生用患了妄想症的狂人,道出了旧社会人吃人的本性,在衣衫褴褛的人力车夫面前觉得自己十分渺小在如此黑暗的社会上,一生正直的鲁迅先生面对政府对无数人民的压迫是那么的无奈他的文章让许多人明白了社会上的真相,但还有那么多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此这位一代伟人只能长叹一声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他得用破烂的毡帽毡遮着自己走过闹市,就像漏水的船只运酒那般危险。

在这样黑暗的环境里,鲁迅先生写出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还写了许多名留千古的作品,如《野草》、《朝花夕拾》等,鲁迅先生仅55岁,一生很短暂,但是他为世人留下了700多万字的不朽著作,他英勇战斗的一生的革命精神鼓舞着千百万人民。鲁迅先生的一生是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光辉战斗的一生。

鲁迅先生一直是一位清醒而勇猛的战士形象立于世人面前的,他抨击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揭露他们吃人的本质。他同情关注弱者,道出他们不能、不知甚至不愿道出的委屈和悲哀。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是他最真实的写照,是对他一生最深刻的评价。

1936年8月1日,鲁迅先生因患病体重已降到78。7斤,肺部发炎溃烂面积已达到4/5,肋膜间积水,高烧不退,8月7日一位日本医生第一次为他抽出了内膜积水就达200毫升。一位肺病专家为鲁迅先生检查身体时十分惊诧,若是别人五年前就死去了,而我们这位坚强的战士还在与病魔斗争,他不向病魔屈服,依旧忍着病痛继续工作,在他逝世一周前他还抱病参加了展览会,逝世前三天还为曹靖华的新作写了序言;逝世前1小时,他还在写文章

9日,鲁迅先生写杂文《死》时,正面临生命的危险,他没有屈服,虽然他连床都起不来,但他把自己的健康抛在脑后,因为他知道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在先生的遗言里,他对亲人和朋友说忘了我,开始新的生活吧!可人们又怎么能忘了他?!他们永远记得,有一位老人,一张消瘦的脸庞,透露着刚毅与坚强;一头不屈的硬发,根根显示着与恶势力不调和;两道犀利的目光,仿佛能刺透那沉沉的黑夜。这束光是永恒的,这位先生从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因为他们把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走向鲁迅_1200字

全文共 1269 字

+ 加入清单

他用生命的全部光芒,划亮了充塞天地之间的黑暗和寂静。在他身后,有我们整个民族的血污、苦难、彷徨与觉醒……

——题记

也许,我们对鲁迅的了解大多在于他的作品,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为革命献身伟大品质和崇高精神。一向“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塑立起了他在中国历史上高大形象,在人们心中刻下了他的印迹。

巴金爷爷曾经赞美鲁迅“你象一个普照一切的太阳,连我这渺小的青年也受到你的光辉,你象一颗永不殒落的巨星,在暗夜里我也见到你的光芒。中国青年不会辜负你的爱和你的期望,我也不应当辜负你。你会活下去,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中国青年的心里,活在全中国人的心里。”

鲁迅总是活在他自己著作里的。他写下了很多深刻的话,也说了些过激的话。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圣人”,而且一辈子也没有承认谁是“圣人”。他的祖上也“曾阔过”,到他却家道中落,成了“破落户儿”;父亲久病,作为长子的他经常奔走于当铺与药铺,受尽白眼;他曾因溜进百草园翻何首乌,捉斑蝥,被先生责罚;他留过学,学过医,成绩平平,弃医从文;他思想活跃,先是进化论,继之超人哲学,后来社会主义思潮,在他身上深深地烙上了中国近代思想快速发展的痕迹。但他自己的世界观,影响几代中国人。他“呐喊”过,想凭一己之力,唤醒沉睡的同胞,捣毁令人窒息的“铁屋子”;他也“彷徨”过,孤独地在故纸堆里抄写古碑;他更妥协过,接受了母亲“赠送”给他的“礼物”;他绝对疲惫过,“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总之,他同普通人一样,但想得多,看得深;他的思想未必都对,他自己也曾说“矫枉必须过正”;他深情祝福中国人“忘掉我吧”,但即便是七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也无法“忘却”!

不久,我学习了鲁迅先生写的《藤野先生》,从文中我懂得了鲁迅先生立志救国,年轻时到日本仙台学医,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自从在学堂看了电影后,看见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那些中国人看见自己的同伴被枪毙,还拍手欢呼的情景,鲁迅先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受伤,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他发现,无论他的医术怎样高明,所救治的只能是人的肉体,只能使国民变得强壮,但是并不能唤醒中国人的麻木,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给俄国人看客。因此鲁迅先生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他毅然选择了放弃医学,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从此走上了文学道路。

这位巨人,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反抗黑暗势力,追求光明,他的行动蕴含着中国将要成为自由,独立的国家,他为了中国,为了民族,为了新中国的到来,她真是费尽了心血。今天,新中国终于成立了,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可惜,他却永远闭上了眼睛......

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我们更应该汲取鲁迅精神力量的领域,继续向鲁迅思想前进,迎接更多的挑战,为提高民族的精神文化境界而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走进鲁迅作文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的一生,是坚韧战斗的一生,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他一生的著述和翻译,真是浩如烟海、洋洋大观,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鲁迅,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从小学开始就接触鲁迅的文章和各类歌颂他的诗文,但他生活的年代离我们太遥远,使我们无法想象。今天学习了《鲁迅自传》,又一次更进一步了解他的生平,我对鲁迅的了解才又近了些。

鲁迅,一个从深沉的黑夜里,高举熊熊火炬,勇敢的杀伐过来的战士的形象:倔强的头发,冷峻的横眉,如炬的目光,浓黑的胡须,还有那令人生敬的嵯峨的气度。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封建的思想文化,封建的道德伦理,成为几千年沉积下来的一种可怕思想,成为影响人们思想的一种可怕痼疾,而鲁迅却能在如此的环境中学习并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真谓之为我们的榜样,也正是因为鲁迅看到这种可怕思想对人的羁绊,所以才弃医从文,决心医治人们的想法,挽救落后的国家。

鲁迅一生曾经用过156个笔名,写了近千篇杂文,34篇小说,10篇散文,23篇散文诗,73首诗歌,共二百多万字;辑录、校勘古典文学作品和有关研究古典文学的著作,共约八十万字;翻译介绍外国文艺理论等作品共约三百一十万字。总共约有六百万字。

同时,鲁迅很注意哺育青年一代。在他一生中,亲自接待过约五百个青年来访,亲手拆阅过一千二百多个青年来信,亲自给青年回信三千五百多封,现收集到的信有一千多封,共约八十万字。如果再加上散失的二千五百多封信和他二十五年的日记,以及其他书信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