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观后感(精品20篇)

导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拿高分的作文类型,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

浏览

5224

作文

90

2024神舟11号成功发射观后感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一号飞船是指中国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神舟载人飞船,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神舟十一号由长征二号FY11运载火箭发射,。

飞行乘组由两名男性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神舟十一号飞船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研制,飞船入轨后经过2天独立飞行完成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自动对接形成组合体 。

神舟十一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个过渡,为中国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准备。[3] 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是我国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将长达33天。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观看神舟11号飞船发射有感

全文共 231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6日电(记者李国利、陈曦)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16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

武平表示,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航天员景海鹏参加过神舟七号、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陈冬首次参加载人飞行任务。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第22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

全文共 1352 字

+ 加入清单

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我国目前已经发射成功了的北斗导航卫星22颗。

3月30日凌晨4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22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这是2016年春节后中国航天的首次发射。

这颗星属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卫星入轨并完成在轨测试后,与其它在轨卫星共同提供服务,将进一步增强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星座稳健性,强化系统服务能力,为系统服务从区域向全球拓展奠定坚实基础。

长征三号甲火箭是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本次发射任务是长征系列火箭第225次发射,是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的第73次发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发射次数已占中国运载火箭所有发射次数的近三分之一。

长征三号甲与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三型火箭共同构成了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该系列火箭目前包揽了我国所有高轨道航天器发射任务,主要用于执行北斗导航工程、通信卫星、国际商业卫星等发射任务。

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高达98%,是长征火箭家族中的“金牌火箭”,也是中国航天高强密度发射的“主力火箭”。2015年曾创下中国航天单一型号火箭年发射次数9次的“最多”纪录和发射周期17天一发箭的“最快”纪录。

据悉,“十三五”期间,长三甲系列火箭仍将保持每年10次左右的发射频率,并有望在此期间迎来百次发射,成为长征火箭家族里第一个单一系列发射次数过百的火箭。

中国火箭的“百次”跨越

2007年,中国长征火箭家族完成第一个百次发射。

2010年,担当“主力军”的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完成百次发射。

“十三五”期间,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将有望实现单一系列火箭的百次发射。

2024年前后,在所有飞行过的十余种火箭中,长三甲系列火箭中的长三乙火箭将有望完成单发火箭的百次发射。

相关阅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正式版1.0正式公布,北斗导航业务正式对亚太地区提供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2013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召开,正式发布了《北斗系统公开服务性能规范(1.0版)》和《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2.0版)》两个系统文件。

2014年11月23日,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认可的航行安全通函,这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成为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的组成部分,取得面向海事应用的国际合法地位。

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已获得国际海事组织的认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观后感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7时20分许,李克强、刘云山等来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观看飞船发射实况。

7时30分,随着一声“点火”口令,承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火箭,在巨大的轰鸣声中冲天而起,飞向茫茫太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大厅现场的电子屏幕上,显示出火箭和飞船运行的轨迹和参数,工作人员密切监视各项数据,不时发出一道道指令。扬声器里不断报告火箭和飞船的运行状态: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整流罩分离,船箭分离,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帆板展开,航天员飞行乘组状态良好……

7时49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宣布: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大厅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里一片欢腾。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嫦娥三号成功发射观后感

全文共 1306 字

+ 加入清单

12月2日1时30分,搭载着我国嫦娥三号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改进型运载火箭按照预定程序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塔架点火起飞,顺利发射成功

“嫦娥三号”肩负我国探月工程落月重任

今天凌晨1时30分,“嫦娥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按计划,“嫦娥三号”探测器将在月球虹湾区着陆,并在月面工作一年,同时“玉兔”号月球车也将开始长达3个月的月球巡视勘察之旅。

“嫦娥三号”任务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在月面软着陆并开展月面就位探测与自动巡视勘察,这一过程中,它将创造并实现登月史上多个“首次”:在国际上,这是第一个在首次月面着陆中又同步实现巡视探测的任务;首次实现中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及巡视探测;首次研制中国大型深空站并初步建成覆盖行星际的深空测控通信网;首次实现对月面探测器的遥操作;首次在国际上对月面开展多种科学探测等。

根据中国探月工程总体规划,2020年前,中国月球探测工程以无人探测为主,属人类探月三阶段中的“探”、“绕”、“落”、“回”三个步骤实施,分别实现绕月探测、月面软着陆探测与月面巡视勘察、采样返回等目标。“嫦娥三号”便是探月工程“落”的关键任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发射环境:气象预报误差不超1℃

在为“嫦娥三号”奔月的众多准备中,气象条件也被精细研究考量。据媒体报道,针对西昌地区高空风和寒潮降温等影响发射的重要天气因素,发射中心组织专家和岗位人员对40多年的气候资料进行分析比对,对8000米到12000米的高空风进行精确预测,建设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实施场区精细化预报,把数值预报从5公里范围缩短到3公里,气温预报误差不超过1℃,极大提高了预报精细化程度,为探测器创造最好的奔月条件、最佳的落月轨道。

据了解,“嫦娥三号”发射期间,发射场天气晴好,无雷电、无降水,地面风力和高空风也满足发射要求。

目前,“嫦娥三号”探测器和“玉兔”号月球车正搭乘着长三乙奔向月球,其穿行空间的“天气”亦十分平静。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预计,今明天太阳活动水平低,爆发M级耀斑的可能性不大;2日可能出现短时地磁活跃,3日地磁活动平静到微扰;未来三天,电离层天气平静。

漫步月球不是轻松活儿

待到达此次任务的目的地——月球之后,“嫦娥三号”探测器以及“玉兔号”月球车还将迎来各式新的挑战。

“嫦娥三号”月球车

月球探测是一项非常复杂并具有高风险的工程,据资料统计,截至目前,不包括“嫦娥三号”,世界上共进行了129次月球探测活动。其中,美国59次,前苏联64次,日本和中国各2次,欧空局和印度各1次,成功或基本成功66次,失败63次,成功率仅有51%。

国防科工局新闻发言人吴志坚表示,“嫦娥三号”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多、技术跨度大、实施风险高。

对于最为关键的“落月”这一环节来说,就面临三大难点:首先是平稳着陆,其次是月球车适应月球表面地形,第三是月球车必须能够抵御温差高达300℃以上的严寒酷暑。

据悉,“嫦娥三号”若成功落月,将使中国成为继美苏之后第3个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全世界只有美国实现了载人登月,前苏联开展了2次月面无人巡视探测任务,中国是第2个实施无人月球巡视探测的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神舟十一号发射观后感

全文共 1082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我国的航天技术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不,“神舟五号”发射两年后,“神舟六号”又要上天了。不过,这次和以前不一样,这是我国自行研制的载人多天航天发射器,也就是“神舟六号”能同时带着两个飞行员一起在太空中飞行。今天就是发射日期,我们心情都非常兴奋。上课了,沈老师走进教室,她面带笑容,习惯性地拍了一下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接着,老师又说了一句令人万分高兴的话:“今天上午的语文课,我们先不上,我们一起来观看‘神舟六号’的发射过程吧!”“耶!”全班都沸腾了,大家都因为自己可以亲眼目睹“神舟六号”发射过程而欢呼。沈老师又叫我们做好笔记,不要浪费机会。虽然电视的信号不怎么好,屏幕上都是雪花。可是这丝毫不影响我们的心情,同学们一个个神情专注地观看。据了解,这一次飞行的是费俊龙和聂海胜,他们一个是江苏人,一个是湖北人,而且都是从14个预选人中脱颖而出的精英。突然,电视机里传来一阵声音:“三分钟准备”“两分钟准备”“一分钟准备”“30秒准备”“20秒准备”原来,火箭要上天了!此时,全班同学也似乎感受到了现场的热烈气氛,齐声大喊:“10,9,8,7,6,5……啊!!”“神舟六号”吐着长长的火焰,腾空而起,带着这两名宇航员向宇宙飞去。那情形就像蛟龙出水,令人赞叹。古代有嫦娥奔月的传说,现在我们又有了多人宇宙飞行的成果。这次发射成功标着我国航天技术以挤进世界前列。我想:我也要好好学习,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发展而奋斗。神舟六号 府苑五(2)班 喻建安 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我来告诉你吧!今天是最值得中国人纪念的一天,神舟六号发射成功了!我们早就期盼这一天了!

今天我们老师为了让我们多知道一些关于航天的故事,就用上课的时间让我们看神六发射前的现场直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许多人等待着神六发射,控制神六的是费俊龙和聂海胜叔叔,他们两位是经过强化训练的,身体素质都很棒。这一天,对他们来说应该是最兴奋,最难忘的一天。在神六发射还有最后几秒钟,我们屏住呼吸,眼睛一直看着电视,5秒,4秒,3秒,2秒,1秒,“轰!”神六发射了!我们全班同学都大声欢呼,看着神六带着我们祖国的航天技术,洒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的心情万分激动。

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应该牢记许许多多的航天技术员,特么为我国的行谈事业默默奉献了无数个春秋。就让我们的祝福为两名航天英雄加油鼓劲,也让神六满载我们的祝福遨游太空!目前世界上的航天技术,我们知道跟美国的航天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不应该满足于现在状况,刻苦学习,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争取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的科技强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观后感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点火升空。从漆黑的夜空一直走到现在繁星遍布的辉煌,中国的航空发展历程从来都是国人的骄傲。

神舟十一号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六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升空后再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试验。对接完成之后的任务将是打造太空实验室。任务将是对神九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补缺。飞船搭载两位航天员飞向太空, 将在轨飞行30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

中国,上个世纪初还是一个落后的国家,经常被其他国家欺负,被别人抢了属于自己的东西。但是我们的国家却有一群顶天立地不屈不饶的人,他们有着梅花一样坚强的精神。哦,是他们创造出了现在的中国;是他们决定了中国的未来;也是他们帮助中国一步步走向成功!中国原本是一个不起眼的国家,但现在,神舟十一号发射了,神舟十一号空间成功交会对接,接下来还有神舟十二号中国发射了那么多次火箭,每一次都创造出完美的奇迹!作为中国人,我深深地为自己的祖国感到自豪!

神舟飞船让我们中小学生了解了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

神舟十一号空间交会对接,预示着我国为来空间站的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象征着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体现了我国科技的发达,国家的繁荣昌盛。祝愿远在太空的宇航员叔叔们能够凯旋归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年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观后感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时间11月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身体状态良好,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一号飞船于10月17日7时30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宫二号对接形成组合体,2名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进行了为期30天的驻留,在轨飞行期间,完成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有关负责人表示,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取得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成果,为后续空间站建造运营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的意义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一号”是中国建造并发射的第11艘太空飞船,也是中国第6艘载人飞船,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早晨7点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神舟十一号”飞船充分继承了“神舟十号”飞船的技术状态,主要功能和技术指标保持不变。在此基础上,为满足任务要求,进一步提高可靠性安全性,以及验证未来航天技术,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技术改进:

一是为满足本次任务要求,调整了轨道控制策略和飞行程序,使“神舟十一号”飞船能够适应本次任务交会对接轨道和返回轨道高度由343公里提高到393公里的要求;优化调整了货物装载布局方案,进一步提高了这次飞行任务的随行运输能力。

二是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可靠性,新配备了宽波束中继通信终端设备,显著扩大了测控覆盖范围,提升了飞船姿态快速变化时的天地通信保障能力,从而提高了航天员的安全性和飞船的可靠性。

三是为验证未来航天技术,满足未来空间站交会测量设备长寿命使用要求,对“神舟十一号”飞船的交会测量设备进行了升级换代。

刚刚过去不久的2016年10月8日,是我国航天事业创立60周年的纪念日。60年前的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航天一甲子,辉煌六十年。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十三五”,多个航天重大工程进入关键阶段,“神舟十一号”飞船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自造卫星成功发射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日前,南京理工大学学生自造卫星成功发射,名为“南理工一号”的自主研制卫星成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这是由南理工微纳卫星中心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微纳卫星。

据了解,“南理工一号”卫星仅重2.2千克,“造星”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仅23岁,包括硕士、博士和教师。

“南理工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11号”运载火箭成功搭载发射,将用于全球海上船舶自动识别、星间信息交换在轨演示验证。

几天来,卫星从太空成功发回数据,可对海洋、大气、飞行物等实施监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南理工研制的这颗卫星包含了卫星所有功能系统:电源、结构、热控、姿态、通讯、星务等一样都不少,星上系统全部采用商用器件,自主研制。

作为上科大二号的B星,这颗立方星将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研制的2颗立方星进行组网,用于全球海上船舶自动识别、星间信息交换在轨演示验证。这个卫星上搭载有一个船舶识别系统,在大海里跑的船,发出信号,这个系统可进行信号搜集,万一有船在海上失踪,可以进行定位识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中国长征五号成功首飞观后感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年之际,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参加这次任务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的工程,创新难点多、技术跨度大、复杂程度高,代表了我国运载火箭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其首次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填补了我国大推力无毒无污染液体火箭的空白,使我国火箭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这一重大成就,是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化、型谱化发展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航天战线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对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祖国和人民感谢你们!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希望你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断创造航天事业新辉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发射天宫二号观后感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一个合家团圆幸福快乐的日子!我们的祖国经历了许多年的艰辛历程,克服了种种困难,继续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着。

现如今,我们的祖国正在以飞跃式的姿态蓬勃发展着,你们看,我们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经搭乘着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起飞,冲向那无垠而深邃的太空。这是我国航空和太空实验继“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后的又一次壮举!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自22点04分09秒起飞后,先后完成了和助推器的分离、整流罩剥离、箭器分离、太阳能板成功展开等程序,而在地面的渭南站、太原站、青岛站等监控中心和“远望五号”监测船上,个岗位的人员都紧张有序的循环报告着监测情况——正常。我从动画图像上看到“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会从我们的头顶经过,我就趴在窗户上向外看,希望能够看到“天宫二号”从我头上飞过的英姿。

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入轨道后,大家又耐心的等待了几分钟,等待着监测数据的最终汇报。过了一会儿,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总指挥长张又侠将军做出了这次发射任务的结果——圆满成功!一时间里,实验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也高兴的又笑又跳,这时,就连天上的月亮也越发的明亮了。

“天宫”密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还有一个老前辈——“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是在2011年9月29日飞入太空的,它曾经还和我国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和“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过,在2016年3月,超期服役的“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结束了它的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天宫二号发射成功作文700字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昨日中秋佳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每家每户都充满着欢声笑语,庆祝中秋。就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正在发生一件震惊世界、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迹。是的,2016年9月15日晚10时04分,万众瞩目的“天宫二号”,在一声点火命令之下,伴随着隆隆响声,直冲云天,奔向太空,一道美丽的光弧从天空划过,这是中国航天梦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新突破。

“天宫二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梦想不再遥远。从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历经46年的峥嵘岁月,弹指一挥间,中国航天事业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巨变,有了巨大的进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3次发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1次发射成功;从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到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从航天员成功往返太空到“嫦娥”探月传回五星红旗的图像……这一切,都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每一步的腾飞和跨越,见证着中国人航天梦的一步步变为现实。

“天宫二号”的成功发射,令国人兴奋不已并感到无比自豪。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已不同的方式庆祝,掌声再起!欢呼再起!喝彩再起!掌声、欢呼、喝彩都是对国家航天事业的肯定与自豪,彰显了我们国家综合国力,有能力、有条件攻克高端艰难技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天宫二号”的发射成功,无疑是给中国人民的节日献上了一份伟大厚礼,为中国“航天梦”的进一步实现奠定坚实步伐,为“中国梦”的实现增添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长征五号发射成功观后感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五号的芯级,也就是中间的主体部分直径达5米,比一般的火箭主体直径大了50%,体格壮实,绰号“胖五”。这次发射任务主要是检验“胖五”设计的正确性、飞行的可靠性,以及发射场和火箭之间的匹配性。作为运载火箭的“重中之重”,“胖五”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从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至今,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237次发射,发射成功率高达97%左右。从国际上来看,从1957年到2015年,全球共发射5400多次,平均发射成功率是91.5%。

如果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比作一个大家族,现在其家庭成员已经有17个了,实现了从常温推进到低温推进、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单星到一箭多星,运载能力覆盖高、中、低各种轨道,能够满足不同载荷的发射要求。

但是,随着火箭发动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和人类对宇宙空间的不断探索,世界主要航天强国纷纷推出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比如欧洲的阿里安5、美国的德尔塔4和宇宙神5。而中国现有的长征家族原有的成员在面对未来载人空间站、探月和探火工程等一系列重大航天工程任务,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长征家族迫切需要新引入一位“大块头”成员扛起重担。

哪怕不算前20年的研制期,仅仅是立项后的砺“箭”,“胖五”就花了10年时间。按说在新一代成员里,“老大哥”“胖五”是最先启动研制的,但是却比长征六号和长征七号这些“兄弟们”更晚“成家立业”,足见其难度之大、风险之高。

虽然一路走来道路并不平坦,坚韧不拔的“胖五”却比现役火箭的运载能力提升2.5倍以上,还能够与其他家族新成员共享其研制过程中产生的创新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梦想是成功的起航——《睁开你的眼睛》观后感

全文共 760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有一个冠军梦,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冠军。只要你努力了,达到了你人生的极限,你就是自己的冠军。

睁开你的眼睛》这部影片的主人公叫罗建平,是一名射击选手,他的梦想就是成为冠军。他为了自己的梦想,每天夜以继日地训练,付出了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汗水。他的付出使他成为一名年轻出色的射击队员,并夺取了国际性的射击冠军。在这期间,他的眼睛曾一度失明过,他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但他并不觉得孤单,梦想与他相伴,给他力量与勇气,使他战胜病魔重见光明,这就是梦想的力量。

一个人只有心怀梦想,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宏伟蓝图,到达成功的彼岸。实现梦想的过程曲折又漫长,有些人放弃了梦想,他的生活就如断翅的小鸟,无法高飞,没有活力;他的生活就如无舵的航船,任意飘荡,没有方向;他的生活就像懒惰的寄生虫,碌碌无为,没有贡献……这样的人,不会有很高的人生价值。

“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由这位主人公我不禁想起了全身瘫痪的霍金,他虽然只有两根可以活动的手指,但他的思想却飞出了地球,揭开了宇宙的奥秘;身受宫刑的司马迁,在忍耻受辱的情况下,撰写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传世巨作——《史记》。他们在挫折中铸就了一双坚强的翅膀,可以从山重水复飞到柳暗花明。

我很喜欢冰心奶奶的一句话:“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每个人都会遭遇失败风雨的侵袭,重要的是你要有坚定的信念,不停下追逐人生梦想的脚步,梦想便最终能够实现。梦想是一叶小小的扁舟,它可以承载着我们在浩瀚的人生长河中,勇往直前;梦想是一朵小小的浪花,它能激荡出我们心中蕴藏的力量,达到目标。

让我们插上梦想的翅膀,拥有坚实如山的意志,刚强如铁的精神,追寻梦想的天堂,让梦想尽情飞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神舟十一号发射的观后感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10月17日早晨7点30分28秒,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十一号由长征2F遥十一火箭发射升空。这是中国自2013年完成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之后,时隔三年再次进行载人航天发射。

神舟十一号飞船搭载景海鹏和陈冬两名男性航天员,他们将在轨工作、生活33天,这将创造中国载人航天在轨飞行时间的新纪录。神舟十一号飞船入轨之后,将与天宫二号太空实验室进行对接组成组合体。两名航天员将在天宫二号内完成系列在轨试验和科学实验。

照计划,天宫二号将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轨道高度,分别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交会对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神舟十一号飞船回家观后感

全文共 4355 字

+ 加入清单

11月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身体状态良好,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在神舟十一号顺利回家的背后,有哪些看不见的力量在默默支撑?《经济日报》记者专程采访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探听神舟十一号回家背后的故事。

一项始于1958年的探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自1958年起,一直进行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研究,承担我国各类航天器的回收着陆重任,是保障神舟十一号顺利回家的重要力量。508所相关科研人员向记者介绍了我国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发展历程——

1959年7月10日,508所提出T7M探空火箭研制任务,以此探索液体探空火箭研制的技术途径。该型号是我国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启蒙型号。1960年4月17日,T7M-003探空火箭发射升空,箭体乘降落伞徐徐降落在东海之滨,这是我国航天器回收着陆历史上的首次成功。1966年发射的两枚T—7A火箭,成功实现了我国首批次小狗上天的回收着陆任务。

相关科研人员介绍,在我国国防装备大型实验数据舱回收系统研制中,为摸清有效载荷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的各种情况,需对再入段进行实时测量。当再入速度达到马赫数10甚至更多时,有效载荷与周围空气摩擦产生的温度可达到千摄氏度以上,会出现“黑障”现象。在当时遥测技术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必须将这阶段的数据先存储在有效载荷的数据舱磁带中,在着地前将数据舱弹出,对其实施减速并回收,然后通过回收磁带的方式获取数据。

508所承担了此项任务,先后参加了四十余次发射,全部完成回收任务,为我国国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使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80年5月18日,在我国首次远程火箭全程试验中,南太平洋成功回收数据舱就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成功范例。

返回式卫星的回收是我国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跨越的又一大步。科学实验卫星回收系统是我国第一个卫星回收系统。在此次系统研制中,508所科研人员经过大量理论分析计算、地面试验和风洞试验验证,解决了降落伞、时间机构、真空润滑等多项关键技术。1976年12月10日,508所首次成功完成科学实验卫星回收舱的回收任务,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卫星回收的国家。2016年4月18日,实践十号卫星安全降落在预定着陆区域,我国返回式卫星时隔十年后再次安全回家,为我国返回式卫星金牌回收系统再添一枚新的勋章。

截至目前,508所先后完成了我国所有7个型号返回式卫星回收系统的研制,参加了25次发射飞行试验,成功率达到100%。

载人飞船回收是我国近年来取得的又一大突破。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无人试验飞船发射,次日成功降落在着陆场,回收着陆系统首次圆满完成飞船回收与着陆任务。神舟五号于2003年10月15日发射升空,次日返回舱载着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安全着陆,圆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2013年6月,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载着3名航天员成功着陆,为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飞行画上了圆满句号。2016年6月26日,多用途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首次飞行任务画上圆满句号。

2014年,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在完成近80万公里的绕月旅行后,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进入大气层,并采用半弹道跳跃的方式再入返回地球家园。这是我国首次航天器深空飞行后进行回收着陆,标志着航天器回收技术达到了能够满足深空探测返回的水平,是我国航天器回收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我国后续飞船的论证和研制中,基于返回质量和飞行参数等技术条件的不同,回收着陆系统将采用基于群伞的气动减速方案,并需要在超音速条件下打开稳定减速伞。目前,508所已经成功完成了大型群伞技术的验证和超音速稳定减速伞技术验证,为我国载人航天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多项安返神器显神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面对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十战十捷’所积累下的雄厚技术储备和成熟产品序列,五院没有止步不前,而是针对神舟十一号飞船运行、返回轨道提高所带来的新风险,开展了持续的技术创新,在保证航天员返回生命安全的基础上,自我加码,聚焦保障航天员身体健康这一更高的要求,对成熟技术、产品、工艺进行了创新和优化,让航天员回家之路更安全、舒适”。

检漏是航天员进入返回舱后的首要工作,只有确保舱门与接口处完全密闭,才能保障航天员在乘返回舱回家时,始终处于一个安全的空间内。“我们研制的载人飞船舱门快速检漏仪,整个仪器不到5公斤,自动完成全部检测所需时间小于8分钟,可以实现对舱门密封情况的快速、准确检漏,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五院510所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舱门快速检漏仪将成为后续空间站和货运飞船等任务的标配,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提供重要保障。

从距离地球393公里的深空返回,对于神舟飞船返回舱而言是一次从未经历过的极端挑战。返回舱身处深空低温环境中时,轨道高度的增加将让返回舱经受更长时间的低温考验,舱内数十台设备存在因低温结露而罢工的风险;返回舱在进入大气层后,又因与大气的剧烈摩擦,表面温度会急剧上升,最高可以达到1500多摄氏度。为让航天员和舱内设施经受得起这“冰火两重天”的挑战,五院总体部勇于创新,为神舟十一号返回舱武装上了“多层防护衣”这一利器。

防护衣的里层是厚厚的划分成网格状的防烧蚀材料,防护衣外表面喷涂了特殊设计的有机热控涂层,在大大提高外热流吸收能力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红外辐射能力。此外,在防护衣内部,五院技术人员还通过增加舱壁加热回路、优化风机管道布局、增加设备单独隔热层等措施,增添了新保险。通过多重保护,科研人员确保了返回舱温度始终维持在30摄氏度以内这一适宜的温度。

为让航天员在返回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也能泰然处之、安全归来,五院502所和西安分院采用更加智能的产品武装神舟十一号,让其具备“出现一个故障系统正常工作,出现两个故障保证飞船安全返回”的本领。西安分院研制的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显著提升了飞船自主运行的能力,确保飞船可以在地面指挥系统无法提供支撑的紧急关头,自主进行应急返回,并通过神经网络计算落点的控制参数,辅助航天员确定落点的优选方案。

在502所自主研制的新一代SoC片上系统芯片和SpaceOS高可靠实时星载计算机操作系统支撑下,神舟十一号返回的制导与控制性能将更为优异:在落地精度上有了大幅提高,优化的轨道方案将减轻失重下高负荷对航天员的压力;并使得飞船具备了“半自动控制模式”这一独特本领,在航天器姿态失控时,航天员只需要操作几个按钮就可以建立正常姿态,为安全回家再上一道保险。

降落伞和缓冲发动机是保障航天员安全返回的重要防护网,他们将联手合作,让返回舱温柔地拥入地球母亲怀抱,减轻着陆冲击对航天员健康的损害。针对飞船回收着陆系统不可测试环节多的特点,五院508所利用仿真手段进行了充分有效的校核验证。γ光子测距技术是决定缓冲发动机“精准刹车”的关键,508所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γ高度控制装置,填补了国内高精度γ光子测距技术空白,通过神舟十号全面验证了产品性能,为神舟十一号返回舱落地前“稳、准、好”的刹车提供了有力保障。

把“3个篮球场”装进“冰箱”

把3个篮球场装进冰箱需要几步?这个听起来像开玩笑的问题,却真真切切地摆在五院508所科研人员面前。原来,神舟十一号飞船降落伞装置主要用于降低返回舱的速度,保证返回舱的稳降姿态,使航天员安全平稳降落。其中,主伞面积约1200平方米,全部展开后可以覆盖3个篮球场。主伞虽然块头大,但重量却不到100公斤,收拢后装进伞包内的体积还不到200升,可以塞进普通的家用冰箱。然而,这种“塞”可不是随便一揉塞进去,而是需要一项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包伞。

“按专业说法,包伞就是将降落伞的伞衣、伞绳和连接吊带等部件装进伞包内,使之保持一定的几何形状,并保证伞衣等部件在工作前不受气流吹袭和不与其他物体钩挂,在工作时则要保证按预定程序开包工作。”五院508所相关技术人员告诉记者。

原来,降落伞制作完成经检验合格后,就进入了包伞环节。整个包伞流程有几十道工序,主要步骤有:晾伞(用于释放材料内应力和清理多余物)、叠伞衣(将伞衣按顺序整理)、梳理伞绳(确保任意两根伞绳不出现交叉或缠绕)、整理伞包、装填降落伞、封包、称重。每一步都影响着1200平方米的巨伞怎样装进200升的伞包,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梳理伞绳、装填伞衣、封包等环节。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耳机线、电源线、项链等打结的情况,得花不少时间将其解开。神舟飞船降落伞有96根伞绳,伞绳长度将近50米,该如何摆放确保它们不会缠绕“打架”呢?相关技术人员道出了“秘诀”:首先,伞绳采用特殊材料制成,表面光滑,本身就不容易打结。其次,工作人员会用一种叫梳绳夹的工具,将伞绳按照编号顺序依次排列进梳绳夹内。工作人员手持每12根一组的梳绳夹,从头理到尾,近50米的距离来回要走好几趟。梳理之后的伞绳就可以整齐有序地排列在伞包内,保证了伞绳拉出时不打结不缠绕。

要把降落伞装进伞包既需要技术人员灵巧的双手,也需要借助15吨的压力。把伞衣装填进伞包时,需要3个人同时操作,一人为主,两人为辅。辅岗两名人员负责整理伞衣并送入伞包,主岗人员负责将伞衣叠放平整并初步压实。伞衣折叠后像卷起来的棉被一样粗,装填进伞包既要均匀有序,又要充实饱满,不留空隙,这力度的控制全靠包伞人员的双手。压实伞衣时,用拳、用掌还是用手指,要根据伞衣在伞包中的位置灵活使用,不能蛮干,否则会损伤伞衣,一定要用那么一股巧劲儿。当然,只靠人的双手,很难将降落伞全部装填进伞包中,还需要来自压力包伞机重达15吨的压力,将伞衣、伞绳和连接吊带等部件压进伞包内。包伞过程需人工与压力包伞机配合进行,底层伞衣用包伞机压实后,便可以继续手工装填。反复数次,降落伞便全部被装进伞包内。

伞衣伞绳全部装填进伞包后,需要将伞包的口封住,专业人员管这个叫“封包”。由于伞衣伞绳是在压力包伞机的巨大压力下塞进伞包内部,当包伞机压力撤除,伞包内压实的伞衣伞绳也会随压力减小而膨胀。因此,封包就需要在压力解除但伞衣还未来得及膨胀的一瞬间进行。两名操作人员同时抽紧封包绳,要求两人力量均等且同步,慢慢收紧封包绳。围成的绳环大小达到规定尺寸后,第三名操作人员系紧封包绳。整个封包过程持续十几分钟。封包结束,操作人员一般都会甩甩手,缓解一直紧绷的肌肉,强度不亚于在健身房锻炼两个小时。

从200升的伞包到空中1200平方米的巨型降落伞,其展开过程也就几十秒。但这短短几十秒背后,却是包伞人员数天的包装、加工人员数月的缝制、设计人员数年的计算与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从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成功看我国的航天史

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一号”是中国建造并发射的第11艘太空飞船,也是中国第6艘载人飞船,它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搭乘景海鹏和陈冬两名男性航天员,将与上个月发射的“天宫二号”对接。

“神舟”载人飞船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用于天地往返运输人员和物资的载人航天器,利用了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及鲜明的中国特色。“神舟”载人飞船可一船多用,既可留轨观测又可作为交会对接飞行器,满足天地往返的需求。

“神舟”号飞船采用“三舱一段”,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包括13个分系统,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神舟一号”和“神舟二号”飞船都是无人飞船,“神舟一号”是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神舟二号”在“神舟一号”的基础上,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神舟三号”和“神舟四号”均属于正样无人飞船,即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为以后载人飞船发射做准备。

“神舟五号”是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主要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性。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随“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也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航天英雄。

从“神舟六号”飞船开始,我国的“神舟”飞船已经具有承载3名航天员的能力;“神舟七号”飞船实现了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神舟八号”飞船是我国的标准型空间渡船,与“天宫一号”于在我国甘肃、陕西上空进行了对接。“神舟九号”飞船也同天宫一号实施了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并且在此次任务中,中国首位女宇航员刘洋进入太空。“神舟十号”飞船也成功与“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成功,标志着中国已经基本掌握了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将对后续的“天宫二号”、即第二代空间实验室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观后感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新一代运载火箭按照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思想进行设计,从国家最高层面规划我国运载火箭的整体发展,尽可能多地采用通用技术,降低研制成本。”长征五号总设计师李东说。

11月3日,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完成了从总装测试厂房到发射塔架的垂直转运。现在,“大火箭”首飞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是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关键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10月17日上午7时30分,由长征二号F遥十一火箭发射升空,神舟十一号载人任务总指挥张又侠宣布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10月17日报道,这意味着大陆又往建造太空站的目标往前迈一大步。

报道称,搭乘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升空的两名太空人是景海鹏、陈冬。神舟十一号入轨后,将在两天内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两名太空人将进入天宫二号,在轨飞行30天,在太空的总飞行时间将长达33 天,这是大陆太空人迄今为止在太空最长的驻留与飞行。

两名太空人在太空30天,将进行航太医学、太空科学实验和太空应用技术、在轨维修技术、太空站技术试验以及科学普及活动。

报道称,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主要任务是,为天宫二号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进一步检验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特别是太空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技术;与天宫二号对接完成后太空人中期驻留试验,考核太空人在组合体内的生活、工作和健康情况,以及太空人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中国最大推力长征五号首飞成功观后感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日前,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完成了从总装测试厂房到发射塔架的垂直转运。现在,“大火箭”首飞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长征五号的芯级,也就是中间的主体部分直径达5米,比一般的火箭主体直径大了50%,体格壮实,绰号“胖五”。这次发射任务主要是检验“胖五”设计的正确性、飞行的可靠性,以及发射场和火箭之间的匹配性。作为运载火箭的“重中之重”,“胖五”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长征家族历史成绩优秀 发射成功率高达97%左右

从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至今,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237次发射,发射成功率高达97%左右。从国际上来看,从1957年到2015年,全球共发射5400多次,平均发射成功率是91.5%。

如果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比作一个大家族,现在其家庭成员已经有17个了,实现了从常温推进到低温推进、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单星到一箭多星,运载能力覆盖高、中、低各种轨道,能够满足不同载荷的发射要求。

11月3日20时43分,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30分钟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