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党员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通用20篇】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明确了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行为准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基层干部党风党纪专题教育学习心得,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3434

作文

1000

党员三讲话一通报心得体会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扶贫是冬夜的炉火,是拢你入怀的温暖。是土胚房前月光下的思念,是脱胎换骨后的蓝天。也许你被握疼的手臂会让你‘心酸’,过后却时常回味些许的甘甜。也许你正在扶贫,却到处寻找温暖;也许你就是烛火,却还要点亮灯盏。

扶贫就如氧气,无所不在,你却无法看见。温暖就如群众时时刻刻给你灿烂;扶贫就像乐器,随意的舞蹈都能让你笑容满面。

每天对着群众展开笑颜,便把幸福收藏心间。给你一个微笑,给群众一个问候,幸福便在幸福中蔓延。

扶贫工作都是一样的,建档立卡,各有各的贫困户,各有各的难处。那么怎样的幸福才是脱贫的味道?

一入扶贫深似海,从此家人变路人。

晨曦落日,惊醒基层蹉跎志。

走村入户,帮扶苦海贫困人。

幸福就在身边,扶贫就在当下。不要抱怨,放松心情,去细心感受扶贫的每一天。我是幸福的,因为我感受到了温暖;因为我的灿烂,群众永远的幸福是我扶贫的期盼。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党员建设副中心向前站一步心得体会

全文共 915 字

+ 加入清单

8月8日下午,钱引安市长在市政府秘书长贺东、市纪委常委陈宏伟的陪同下,来到蔡家坡经开区检查蔡家坡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开展情况。钱引安对岐山县和蔡家坡经开区积极推进蔡家坡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表示满意。钱引安要求各相关部门要继续凝聚共识,加强合作,进一步推动蔡家坡副中心城市建设超常发展。

座谈会上,蔡家坡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武勇超从贯彻落实市委全委会精神,加强县区联动、做好与陕建集团工作对接、加大融资力度、做好规划设计、推动项目建设、加快城中村改造等方面向钱引安一行作了工作汇报。武勇超说,自7月11日钱引安市长调研之后,管委会积极与岐山县委、县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加强联动合作,紧锣密鼓落实各项工作,使“突破蔡家坡”和“建设副中心”工作扎实向前推进。武勇超表示,下一步经开区管委会将按照钱引安市长调研精神,抓好工作落实,不负市委、市政府对蔡家坡地区发展的厚望。

钱引安在听取汇报后指出,按照市委常委会工作安排,来到蔡家坡经开区检查工作,其目的是为了强化责任担当,推进工作落实。自7月11日以来,岐山县和蔡家坡经开区管委会在积极推进蔡家坡副中心城市建设方面齐心协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向着目标积极推进,蔡家坡副中心城市建设有起色,有力度,对此表示满意,希望蔡家坡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加强对村组织干部的教育,在搞好廉政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抓好经济发展工作。

钱引安强调,下一步工作,一是要继续抓紧落实融资,加强与国开行、陕建集团的联系,继续加大力度推进蔡家坡地区的整体开发建设项目,利用城中村改造项目促成融资;二是要把教育、医疗、娱乐等设施建设纳入到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规划中去,要提升档次,按照副中心标准规划和建设;三是要尽快谋划对高速路出口处进行提升改造,落实好拆迁工作和大型广告安设工作,市级相关机构要积极协调,支持蔡家坡副中心建设工作。钱引安还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党工委书记张海建在座谈会上表示,将及时召开党工委会议,把经开区管委会的工作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中去,积极争取融资,加快启动渭北东路改造和高速路口拆迁改造项目和重点示范镇建设工作,高标准修订规划,进一步深化蔡家坡行政体制改革,精简行政程序,加快蔡家坡超常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党员讲话一通报心得体会

全文共 1443 字

+ 加入清单

扶贫开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因此,实施扶贫开发战略,消除贫困与不公,促进和谐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矢志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习近平同志指出,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从我国发展实践看,无论从1949年到1978年对减贫开发道路的不懈探索,还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范围广泛实施的扶贫开发战略,都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史也是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创造史。实践证明,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

扶贫开发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并且一路披荆斩棘、流血牺牲,百折不挠地为之奋斗。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以更加强烈的为民造福情怀,践行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追求,完成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使命。“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习近平同志引用这句古话,就是要告诉人们,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为了一部分人、少数人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前最紧迫、最艰难的任务就是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扶贫开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刚性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旨与要义,既在“小康”,又在“全面”。“小康”追求的是发展水平与质量,“全面”追求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这一最突出的短板,想方设法补齐短板,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习近平同志将全面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刚性任务,紧紧抓住扶贫开发这一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发展理念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决心。

中国扶贫开发对国际减贫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消除贫困、共享幸福,是全人类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当前,尽管各国为实现减贫目标进行了不懈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贫困及其衍生出来的饥饿、疾病、难民潮等一系列问题依然存在,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挥之不去的“梦魇”和阻碍全人类发展进步的“祸根”。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中国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贫困的同时,还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作为有着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消除绝对贫困,既让全体中国人民走上全面小康之路,又对国际减贫事业作出重要贡献;不仅有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而且将提供扶贫开发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力量,推动全人类的发展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党员学党章党规党纪心得体会

全文共 1980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辽宁省司法厅党组进行了第二专题学习讨论,厅党组书记、厅长林志敏主持,厅党组成员、省戒毒局党委有关党员干部及厅机关处级党员干部参加。

按照省委组织部和省厅关于“两学一做”方案的要求,第二专题以“做学党章、遵守党章的模范,做严守党规党纪的表率”为题目,第一部分,学习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二部分,厅党组成员谈认识、谈体会

厅党组成员在学习体会中谈到:《准则》和《条例》,都是党内法规制度金字塔体系当中位阶非常高的重要基础性的法规。党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核心的比较完整的纪律体系,其中最核心的是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首先必须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保持中央的政令畅通。这是党和人民的最高利益所在,绝不允许对党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采取阳奉阴违的态度,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其次要遵守党的组织纪律。组织纪律的核心是民主集中制,主要是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服从中央。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在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全国必须保持高度一致。

厅党组书记、厅长林志敏在最后的发言中谈到:目前,党章的要求、总书记的要求很多都体现在“准则”之中。“准则”总结文革的十年教训,总结了建党几十年的历史经验,是我们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对于提高我们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纪律处分条例”,我们今天主要学习了违反组织纪律、违反工作纪律方面的条例,建议各支部会后着重学习违反群众纪、律廉洁纪律方面的条例。“纪律处分条例”从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真正体现了中纪委讲的四个形态,而且强调纪严于法。今后对于违纪的同志给予党纪处分和组织处理的会占大多数,追究法律责任的会成为极少数。习总书记要求纪委的工作越来越严,要求纪严于法。

现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三讲教育”、“群众路线教育”、“党的先进性教育”、“三严三实”教育都有所不同,省委及各单位开展学习教育有方案、有日程表。我们第二专题的核心是学“党章”,讨论也是围绕“党章”开展。虽然有“准则”“条例”,但实际上他们都是党章的延伸,最后延伸到党规党纪。党章是总纲,其他是围绕在党章周围的制度,形成一个党内法规体系,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主题,我谈三点体会。

一是要遵崇党章,唤醒党章意识和党员意识。近期在中央巡视组反馈会议上和省委相关会议上,李希书记专门强调了党章意识和党员意识,这也是中央习总书记和中央领导所讲的。因此,当前我们要把唤醒党章意识和党员意识作为我们学习“党章”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总书记强调的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相适应。第一个就是“政治意识”,实际上党章意识就是政治意识的具体表现。通俗的说,党章意识就是一名党员不忘记自己是党员的身份,履行入党的承诺,遵守党章的要求。什么是党员意识呢?党员意识就是党员对党组织的一种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因此,当前无论我们学习什么都要时刻不忘记自己的党员身份,不忘记党员履行承诺、遵守要求。不光在行动上入党,更要在思想上入党,始终保持党员本色。党章意识更要树立党规、党纪意识,做到守纪律讲规矩。

二是要学好党章,形成党员的觉悟。经常有身边的群众议论说身边的党员还不如自己,这样的语言虽然有些偏激,但也表现出了某些党员没有履行好党员的义务,没有达到应有的觉悟,因此必须要形成党员的觉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学习党章,知道党章的要求,明确党章的思想,了解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了解“四个纪律”。只有通过认真学习,才能在实践当中有所感悟,通过这种周而复始的过程才能形成党员的觉悟;二要通过学习之后的思考,通过思考和实践去感悟,最后形成党员的觉悟。只有觉悟了,才能做到理想信念的坚定性,才能形成行动的自觉、思想的自觉;三要在学党章时与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结合起来,要与学习“准则”等相关文件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会让大家耳目一新。

三是要忠于党章,做“讲、懂、守”的模范。“讲、懂、守”是习总书记在辽宁时特别提出来的,我们首先要维护党章的权威、捍卫党章的尊严;第二要有责任意识,要敢于担当;第三要廉洁自律,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一种常态,让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成为大多数,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应该是少数,对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应该是极少数。

我们肩负着建立辽宁省司法行政系统良好的政治生态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一定要使学好党章、学好习总书记讲话、做合格党员,成为一个重要的自觉行动,让大家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放在谋求发展上、放在齐心协力抓大事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党员领导干部万人在线心得体会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 刀不磨会生锈,人不学习会落后” 。民间有句谚语,非常贴切的反映了学习的重要性:“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学习是党组织对党员干部提出的基本要求,是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有力武器,是新的形势下做好基层领导工作的重要法宝。学习能促进思维创新,思维创新促进智力发展。毛泽东主席早在50年代就曾指出:

“我们现在许多同志不下苦功,有些同志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主要放在打纸牌、打麻将、跳舞这些方面,我看不好,应当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主要放在学习上,养成学习的习惯。”区委、区政府历年来都特别重视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干部,这次区委组织部又推出党员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对党员干部队伍强化学习、提高素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是在线学习解决了工学矛盾的突出问题。它突破了面对面式授课,使整个学习变得灵活便捷,完全可以利用工作的闲暇时间,打开电脑就能进入“党员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因此,一些零散的时间也就变成了学习充电的好机会。

二是学习的针对性强,效果亦非常明显。“党员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利用灵活的时间和丰富的内容,提供了一个完全可以根据个人所需自主学习的平台。在完成必修篇目或选修篇目的同时,还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政策与形势、党的建设、经济管理、民主法制、xx大学习、人文社科、领导艺术与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党员两学一做第二专题心得体会

全文共 1714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同时,他为党员干部划出了四条底线:法律底线、纪律底线、政策底线、道德底线。

明底线、守底线是党员干部修身正德、干事创业的必修课。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只要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要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这四条底线都不能踩、不能越。

党员干部要有敬畏法律的自警。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在花花世界的无限诱惑下,部分党员干部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缺乏,把自己凌驾于法律之上,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干,有的甚至为追求个人利益,不惜逾越法律红线、触碰法律底线,把法律当作一把“折扇”,需要时扇两下,不需要时束之高阁。中国有个成语叫“无法无天”,就是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从刘青山、张子善,到周永康、令计划,无一不是罔顾法律规则,走上“不归路”的。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就要严守法律底线,不越雷池半步,把“遵纪守法为荣、违法乱纪为耻”的荣辱观深深烙进心里;要带头学习法律、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适应全面依法治国新要求;要常怀对法律的敬畏之心,把法律当成自己头顶的“达摩克利斯利剑”,时刻警醒自己。

党员干部要有循规蹈矩的自觉。“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循规蹈矩并不是死守条规、不知变通,而是遵规守纪,处事讲原则、守法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三国时期,曹操的坐骑违反军令,践踏了百姓的庄稼,按律当斩,他执意要自刎,在众将士的请求下,割发代首,以儆效尤。十八大以来打下的“老虎”“苍蝇”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前期守规矩、后期坏规矩,最终为不讲规矩、不守规矩付出惨重代价的。“循途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对一个合格的党员干部而言,循规蹈矩就是要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自觉坚守党的各项政治纪律,明令禁止的事坚决不能做,明确规定要做的事坚决执行。

党员干部要有落实政策的自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我们党的理论、纲领和主张的具体体现,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遵循,是党员干部的行动指南。一个党员干部要想执行政策不偏不倚、落实政策全面到位,首先就要系统地学习好掌握好政策,理解其深刻内涵,做到熟悉主要内容,熟记重要条文,把握总体趋势。其次,要从严执行政策。能不能严格执行政策法规是检验党员干部的一个重要标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决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中央的决策上打折扣。”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规范程序,成为政策的有力执行者。最后,要创造性地落实政策。政策具有原则性、实效性和灵活性,党员干部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运用政策解决实际问题,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提出对策,更好地适应工作实践和群众需求。

党员干部要有信行道德的自律。罪莫大于无道,怨莫大于无德。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的著名讲话中提出,要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从做人的角度对全党提出了思想道德的要求。纵观党的发展,凡是能有所成就、得到群众认可的党员干部,无一不是坚守道德底线的人。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等,他们用自己的坚守展示了一名合格党员干部的“道德名片”。干部的道德底线,就像大楼的地基,地基打得牢固,楼才建得好、建得高;反之,楼要么建不起来,要么盖得越高越容易倒塌。一个合格的党员干部,就要在道德底线面前,保持平和心态,做到不为名利失心,不为权欲熏心,静心静气培养自己的定力,自觉追求党员干部应当具有的崇高的道德境界,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

习总书记划出的四条底线,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做人做事的警戒线,不可踩、更不可越。做合格的党员干部,就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意识,始终警醒自己坚守底线,对照“四条底线”来要求自己、激励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党员干部学习廖俊波心得体会

全文共 1052 字

+ 加入清单

2017年3月18日,“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任南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兼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廖俊波在赶往会议途中发生车祸,因公殉职。

49岁,本是年富力强、干事创业的大好年华,可生命却戛然而止,令人扼腕叹息。如果说生命的长度是神定的,但生命的宽度却是我们自己可以决定的。生命的意义在于“长”乘以“宽”,“长”已无法改变,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中增加生命的宽度,则需要学习廖俊波“只争朝夕”。

“快”字当头。“恋爱快,结婚快,生孩子快。生活如此,工作更是。自己冲在前面,还要拉上别人一起跑。”廖俊波这样笑谈自己。主政政和期间,他创造了经济开发区从无到有、从破土动工到首家企业投产仅用半年的“政和速度”。在武夷新区,他创造了南平航天体验馆项目从签订协议到建成仅用80天的“新区速度”。这奇迹的背后是他夙夜为公、身体力行的结果。

“敢”字贯穿。他刚执政政和县时,那里是一穷二白;四年时间,政和经济突飞猛进。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关键在“领头羊”廖俊波书记勇于担当、干事创业。“要发展,就不能惧怕突破条条框框。你们大胆干,出了问题我来担当。”他的表态,给广大干部吃了一颗定心丸,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发展为中心,上下一盘棋,营造出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创业氛围。他从不墨守成规,敢于创新、敢于突破,带领当地干部群众白手起家苦干,扑下身子实干,撸起袖子加油干,从无到有,旧貌换新颜,穷乡变宝地,勤勤恳恳、尽心尽责,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落到“实”处。国家的发展需要实干者,不需要自诩清高、超脱世外的清谈客,领导干部更应把党和人民的事业当成自家的事,让人民得到切切实实的利益。廖俊波始终坚持“踏实干事”的价值观念,坚守“能到现场,就不在会场”的工作理念,经常深入一线,到田间地头了解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俯下身子与群众打交道。他带领当地干部狠抓狠干,攻坚克难,打赢了脱贫致富仗,也赢得了百姓的真心。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需要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汇聚而成,廖俊波用生命抒写了这其中光辉的一章。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廖俊波,坚持以此为标杆,自觉对标找差距,深思再笃行,不忘初心、不负光阴、扎实工作,身体力行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切切实实为百姓谋福利,在深化改革开放中砥砺前行。

1.党员干部关于廖俊波事迹心得体会

2.关于廖俊波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3.学习县委书记廖俊波心得体会

4.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5.党员干部学习廖俊波心得体会

6.党员学习廖俊波心得体会

7.个人学习廖俊波心得体会

8.学习廖俊波心得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党员常青心得体会

全文共 1083 字

+ 加入清单

不忘初心,不改忠诚,始终将党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组织的位置摆在最高处。作为党组织中的一员,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 从青春年少,到白发苍苍,“党员常青”的代表人物,始终以敬畏之心、忠诚之心追随党,在世事变幻中保持着最初的赤子之心,用实际行动践行“忠诚一辈子”的不变诺言。“行百里者半九十,对党忠诚是一生的考验”。连日来,武汉市各级党员以“党员常青”为旗子,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对党忠诚”。

进入6月下旬以来,武汉经历了一场洪涝灾害的侵袭,长江武汉段水位长时间超过警戒水位,暴雨导致城市严重内涝,街道渍水,小区积水,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在灾害面前,武汉人民没有退缩,而是勇敢的团结在一起,众志成城,抵御灾害。特别是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以身作则,勇于担当,以“党员常青”为旗帜,永葆党员本色,铸成一座钢铁长城,为人民群众筑造一个幸福安康,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党龄不论长短,始终保持对党忠诚。一旦水淹80万吨乙烯工程、武钢,后果不堪设想。武汉化工区北湖泵站站长、党支部书记江群,从7月1日起就坚守在泵站机组前面,唯恐机组出现故障。“人可以倒下,但是机组一刻也不能停下”,作为有15年党龄的党员,42岁的江群在危急时刻,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对党的事业的忠诚。

党员不分男女,时刻为党分忧,为群众解难。7月以来,武汉市蔡甸区桐湖香城、赵家垴民垸相继超警戒、保证水位,汛情危急。紧要关头,香妃湖社区妇女主任、党员熊秋红,带领当地70多名妇女,自发组成“女子抢险队”上堤抢险,被桐湖居民亲昵称为“女汉子”抢险队。7月4日,大雨中的桐湖赵家垴水位迅速上涨,桐湖办事处紧急动员全体干部群众上堤抢险,留下少数年龄较大的妇女看家。见到汛情紧急,在家看门的熊秋红坐不住了,她穿好套鞋,拿起铁锹,边跑边喊,“能上堤的都过来集合跟我走。”各家各户留守妇女们纷纷穿上雨衣,拿着铁锹聚了过来,不到10分钟,70多人的妇女队伍向堤上行进。正在堤上抢险的男同志见一群“老弱妇孺”上了堤,连声劝阻。熊秋红说:“情况太危急了,虽然我们力气不大,但做一点是一点,堤就垒得快些。”

每一名共产党员,就是一面鲜红的旗帜,飘扬在哪里,哪里就是阵地。“做一点是一点,堤就垒得快些。”多么朴实无华的言语呀!在抗洪抢险救灾中,每一名共产党员,始终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将党的形象视为自己的生命,将党员的身份更是当作一种使命。不惧危险,不怕困难,哪里有任务,共产党员先上;哪里有危险,共产党员先冲,时时刻刻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贯穿于为人民服务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每一次行动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党员关于十九大心得体会

全文共 1338 字

+ 加入清单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今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把改革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天下之事,非新无以为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创新驱动一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着力点,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历年两会的必谈话题。今年两会上,从上海自贸区建设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到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对改革创新的思考与谋划贯穿总书记的“两会时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激发改革动力、推动创新发展,是落实两会精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啃下发展硬骨头、迈向发展新阶段的必由之路。

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要靠创新。创新是全方位的,既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新思路、新举措探索发展新路径;也要抓住科技创新这个“龙头”,奋力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还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清除障碍、破除藩篱,让创新创业的活力充分涌流。把握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就是要变中求新、变中突破,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国企、财税、金融、社保等基础性关键性改革,更好发挥改革的牵引作用,才能用改革的办法促进结构调整,厚植新的发展优势;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短期和长期、减法和加法、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才能用创新的路子加快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供给质量。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不管是占领科技创新的制高点,还是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或者是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都是啃硬骨头多、动奶酪多的硬仗苦仗。越是这个时候,抓改革、促创新,就越需要保持定力、勇于担当,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奋发有为。鼓起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就能摆脱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凝聚社会创造力;激发破字当头、迎难而上的干劲,就能除旧立新、破局开路,打开一片发展的新天地。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当好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当好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让改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当前,我国有1.7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高技能的人才,与近8亿的劳动力结合起来,能创造的财富、激发的能量难以估算。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只要抓住“人”这个生产力当中最重要的因素,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改革人才培养使用机制,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我们就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代表委员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献计献策,共享单车等新商业模式激荡市场……两会期间,从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到春意融融的神州大地,改革强音振奋人心,创新活力扑面而来。迎接挑战,开创未来,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创新不懈怠,就一定能闯关夺隘、爬坡过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向新高度,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党员学习七一讲话心得体会

全文共 7503 字

+ 加入清单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是起点时心怀的承诺与信念,是困境时履行的责任与担当。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党旗下庄严许下的诤诤誓言,是融入血脉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宗旨。95年前,我们党从南湖上的一页小舟起航,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一路高歌,披荆斩棘,用30年时间建国,用30年时间立国,用30年时间成为大国。我们坚信未来的30年,将是中国开启强国进程,实现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重要历程。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5年了。我们热烈庆祝党的生日!联系今天我们党正面临新的历史性重大考验,再回头来看党这95年艰辛的战斗历程,我们党的全部历史不就是一部不断经受重大考验。

大家熟知,毛泽东同志曾经用“赶考”这个词来形容我们党所面临考验。那是1949年3月23日,新中国成立前夕,党中央机关和毛泽东同志即将离开“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西柏坡,前往北京(时称北平)的时候。他以警省语气,深情感慨地说有两种精神状态。一种是李自成,“进了北平就变了”,精神懈怠,贪图享受;另一种是我们共产党,“决不当李自成”,我们要“进京赶考去”!毛泽东同志的警语,已经成为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把经受重大考验叫做“赶考”的由来。

再说到党的十八大后不久,新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到西柏坡调研。他在同县乡村干部和群众座谈时这样说:“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请看,这又是何等清醒自觉、语重心长啊!

从“进京赶考”到“‘赶考’远未结束”,再加上回溯党95年的战斗历程,可以悟出一个大道理:我们党从来就是不断“赶考”的。不是说考一次,考了个优等,以后就笃定优等了。没有那回事!还得接着考!

今天重温我们党的“赶考”历史,重新振起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而又大无畏的“赶考”精神,就是我们对党95岁生日的极好纪念。

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踏上了“赶考”路,在人民大革命中考出了农村包围城市这一独特的中国革命道路,考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考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挨打,民族陷入灾难深渊,社会长久处在大动乱中。封建主义那一套不行了,从西方学来的那一套如君主立宪制、多党制、议会制等也试过,都失败了。直到一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找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革命的面目才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本身就是在中国人的长期“赶考”中考出来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披荆斩棘,力挽狂澜,为中华民族之振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大考”。

第一次大考,经过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战争,打开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反帝反封建,是我们党的二大明确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但是怎么反?尤其是蒋介石反水之后,怎么反?是继续在城市,还是转入农村?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并不是所有人一开始就有自觉,甚至身子已在农村的红军指战员中还有人提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毛泽东同志深刻分析当时的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后提出:“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 因为中国是“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由“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和“统治阶级内部互相长期混战”的国家。这种立足中国国情又掌握天下大势的清醒认识,才是真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由此,“农村包围城市”这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就形成了。

第二次大考,抗日战争时期,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又顶住国民党一次又一次反共高潮,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红军长征刚到陕北落脚,一大堆考题就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后,要不要同手中还拿着屠刀的国民党第二次握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产党要不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尤其是皖南事变后,跟蒋介石打不打?如果打,抗日怎么办?面对这样复杂的形势,我们党提出了“两重性”的重大战略理念:“现在的政策,是综合‘联合’和‘斗争’的两重性的政策”。

“不是‘一切斗争,否认联合’,也不是‘一切联合,否认斗争’,而是联合一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社会阶层,同他们建立统一战线,但对他们中间存在着的投降敌人和反共反人民的动摇性反动性方面,又应按其不同程度,同他们作各种不同形式的斗争”。这种“两重性”还体现在劳动政策、土地政策等方面。由此,巩固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赢得抗日战争胜利打下了最为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一在斗争中形成的战略理念,也成为我们党的宝贵财富。

第三次大考,历时3年的全国解放战争时期,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坚持将革命进行到底。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冒天下之大不韪,破坏重庆谈判达成的停战协定。而就我们党来说,一方面,面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严峻形势;另一方面,由于美、英、法同苏联的关系有所缓和,苏联也施压要我们同蒋介石妥协。

摆在我们党面前的是两个选择——妥协还是将革命进行到底?在这个历史关头,毛泽东同志又一次作出了历史性判断:“(美苏之间)这种妥协,并不要求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人民随之实行国内的妥协。各国人民仍将按照不同情况进行不同斗争。”就是这样,在深刻分析国内国际形势基础上,我们党作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重大决策,最终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第四次大考,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怎样才能从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面对这样的考验,党中央的决策是,把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同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结合起来。我们党制定了以工业化为“主体”、以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为“两翼”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在打好工业化基础的同时,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在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无疑是一件破天荒的大事。

总之,从1921年到1949年再到1956年这35年,中国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上井冈山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又从抗日战争胜利后“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决战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总共四次大考。要问中国共产党考出了什么?考出了农村包围城市这一独特的中国革命道路,考出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毛泽东思想,考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归根到底,考出了一个既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以“赶上时代”为使命踏上新的“赶考”路,考出了真正活跃起来的中国,考出了新一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考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以“赶上时代”为使命开始了新的“赶考”。

从邓小平同志为我们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打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到党的十八大,这34年“赶考”路,事非经过不知难。

第一次大考,是结束“文化大革命”,启动思想大解放。面对“文化大革命”这场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内乱及其造成的严重的经济和思想的恶果,如何根本扭转社会沉闷停滞的局面,摒弃“以阶级斗争为纲”“两个凡是”的僵化思想,阻力重重。但是,邓小平同志果敢地打开了思想大解放这个“总开关”,并把解放思想聚焦到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而落到解放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上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这样,通过真理标准大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从“沉闷停滞”到“真正活跃起来”,把全社会潜在的巨大生机和活力解放了出来。这是当代中国最重大最深刻的变化。

第二次大考,是应对国内外政治风波挑战。拨乱反正和开始全面改革后,一方面,我们党确立了新时期正确的发展道路和基本路线,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另一方面,中国社会也积累了很多矛盾。加上复杂国际因素,爆发了1989年国内政治风波。

尤其是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红旗还能打多久”这个更尖锐的问题摆到了中国共产党面前。在这个何去何从的历史关头,邓小平同志以88岁高龄到南方多地视察,发表了举世闻名的“南方谈话”,廓清了思想混乱,坚定了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大方向。随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编辑出版,全党掀起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高潮。随之而来的,就是改革开放取得新的历史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全国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

第三次大考,是成功经受住亚洲金融危机冲击,果断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是对我国经济的一次大考验。党中央正确决策,沉着应对,使中国成功渡过这场危机,避免了遭受“亚洲四小龙”所经受的那种重挫。

紧接着,面对是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实质是参与经济全球化),党中央又一次作出正确决策,参与经济全球化,同时趋利避害。事实证明,我们没有被经济全球化冲垮,反而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随之而来的,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10年,GDP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升为世界第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是又一次严峻考验,我们党继续经受住考验,同时更加自觉地致力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赶上时代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大前这34年,中国共产党以“赶上时代”为使命踏上新的“赶考”路,考出了一个真正活跃起来的中国,考出了邓小平同志开启并以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考出了一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党的十八大明确宣布,我们的任务依然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的机遇依然存在,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期望越来越高。但与此同时,我们面对的国际环境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啃硬骨头”的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难度之大是罕见的,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多元化态势与网络化相互推动的复杂局面前所未有,党的建设也到了迫切需要全面从严治党的时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面临新的多方面历史性考验。现在回过头来看,习近平同志在西柏坡提出“‘赶考’远未结束”的重大警示,意义何等重大!

面对“赶考”,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确立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制定了一整套攻坚克难的行动纲领和路线图。短短3年多来,党中央秉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理念,从中央政治局抓起,把教育与惩治结合起来,大刀阔斧全面从严治党;制定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这两个被称为“姊妹篇”的行动纲领,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制定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和引领的“十三五”规划。总而言之,开局好,难度大,有大希望。

体会,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对应,有四个“双重使命”。

一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纲领指引下,我们不能不面对的“双重使命”,就是既要继续完成发达国家早已完成的传统工业化,又要赶上方兴未艾的现代科学技术新的伟大革命的时代潮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仅仅复制传统工业化的“钢铁文明”“机械文明”,更不应重复那种任由资本、技术排挤劳动和破坏环境的道路;而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信息化为翅膀,以绿色发展为新目标,实现13亿多中国人的国家、社会和生活的现代化。

二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纲领指引下,我们不能不面对的“双重使命”,就是既要通过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改革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又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走共同富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激发社会活力和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走共同富裕道路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在这样那样的具体问题上又可能发生不一致和矛盾;在长远发展上是一致的,但在一定阶段又可能发生不一致和矛盾。这就要求我们立足当前统筹兼顾、着眼长远而不求毕其功于一役,妥善处理这一复杂问题。

三是在“全面依法治国”纲领指引下,我们不能不面对的“双重使命”,就是既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又要坚持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开展活动。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带头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是党的高度自觉,也是党的领导力量的具体体现。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这个关系处理得好,则法治兴、党兴、国家兴;处理得不好,则法治衰、党衰、国家衰。

四是在“全面从严治党”纲领指引下,我们不能不面对的“双重使命”,就是既要从严治吏,解决一些干部“乱作为”甚至胡作非为的问题,又要激发广大干部的理想信念和担当精神,克服干部“不作为”“能力不足”等新问题。从严治党要解决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中存在的消极腐败问题,更要调动这个“关键少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提高干部的制度执行力。党的干部工作能否经受住面临的新考验,关系到我们事业的成败。

同国内大局相联系,国际大局也包含着我们不能不面对的又一项“双重使命”,就是既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又要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包括建设强大的国防),走出一条近代以来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国和平崛起之路。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仍是时代潮流;另一方面,冷战思维、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是个别大国的行为特征。新型大国关系与传统大国关系并存,而前者处于新生态势,后者盘根错节。

对此,无外乎三种作为:一是固守冷战思维,搞各种形式的冷战;二是世界大战虽打不起来,却搞局部热战;三是走新路,管控好分歧,培育共同而非排他的“朋友圈”,构建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各种形式的利益汇合点和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对于前两种作为,我们一反对、二不怕。我们主张第三种作为。

总之,定下心来,韧性战斗,确保中央已定政策不走样、不变形,确保中央的政策落地生根,我们新的历史性“赶考”之路一定能越走越宽广。

“赶考”归根到底考的是党,考出了“两个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而赶上“新的群众的时代”则是党所面对的最新考题

95年“赶考”路,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一个50余人的小党,历经千难万险、牺牲奋斗,到今天成为拥有8800多万党员的大党。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不移,同时又矢志不渝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搞革命、独立自主搞建设、独立自主搞改革,在当前和今后很长历史时期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当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样的党,举世无双!

95年“赶考”路的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赶考”,归根到底考的是党。而党之所以能够奋斗95年,并且还要继续奋斗下去,当然不是由于党一贯正确、没有错误,而是由于党能够为人民完善自己、修正错误,拥有极其重视自身建设、勇敢纠正自身错误的高度自觉。这就是为什么党在各种各样严峻考验面前能够经受风险、浴火重生的根本原因。

请再回头看一看我们党95年是如何加强自身建设的吧。从古田会议到延安整风到第一个历史问题决议,从真理标准大讨论到第二个历史问题决议,从“三讲”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从“三严三实”到“两学一做”,一以贯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主心骨和领路人,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党能够自己起来修正错误,是一个方面;而党能够面向未来,保持对时代的清醒理解和把握,是另一方面。“赶考”,说到底就是“赶上时代”。事情就是这样:95年来,正是世界大变动、中国大变动的历史要求,启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赶考”并“倒逼”着党的马克思主义新觉醒;而中国共产党“赶考”所实现的马克思主义新觉醒,又反过来持续启动和引导了中国一波又一波的历史大变动,持续启动和引导了中国“赶上时代”。“赶上”本身,就包含要“超越”、要“引领”。

“赶上时代”有国际大局和国内大局两个方面。就国际大局来说,前面已经说过,这里只补充强调一点:在清醒把握时代主题和国际关系的前提下,我们还要深入观察、精心把握当代世界各个领域各个侧面呈现的新特点及其发展势头。比如说:新的社会生产力大飞跃的历史特点,新的科技、教育、文化大发展的历史特点,新的社会政治制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国防体制)优劣相较量的历史特点,国际深度合作与激烈竞争并存的历史特点,和平发展与危险冲突(冷战、热战危险)交织的历史特点,如此等等。这样的一系列新特点,我们现在也许还不能见其全貌,但是它们的演化和趋势正在展开,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

再就国内大局来说,千头万绪,要求我们更加认真注意。这里只强调一点:我们今天所面对的,是新的时代、新的群众,是新的群众的时代。人民群众是我们的“上帝”,这是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说过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他还说,必须“和新的群众相结合”“和新的群众的时代相结合”。

在建党95周年的此时此刻,我们国家和社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当中一个最大最值得我们重视的变化是,我们面对的是21世纪的新的时代的群众,而这样的“新的群众”已经成为我们的劳动大军、科技大军、教育大军、文化大军、国防大军还有创业大军,已经成为我们党的队伍和干部队伍的新生力量。新的时代的群众不仅朝气蓬勃、创新精神更足,而且自我意识强。肯定无疑的是,他们将是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代表着中国的未来。

这就要求我们党下功夫学会善于联系和依靠“新的群众”。这可是一个极关紧要的最新大考!这同时也就意味着,我们党历史上曾经凝聚了亿万人民群众人心的有名的群众路线,今天应当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并且应当得到更大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号召我们:“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的时代的“伟大斗争”已经来临!新的时代的“赶考”已经来临!此时此刻,更需要我们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我们的力量。

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重新振起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而又大无畏的“赶考”精神,就是我们对党的95岁生日的极好纪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党员对党忠诚做合格党员心得体会

全文共 804 字

+ 加入清单

“我要学习程永革同志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学习他忘我工作、勇于担当的敬业精神,学习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做一名忠于党、忠于教育事业的合格党员。”4月11日,八师一三四团二中教师王玉萍在看完学校统一组织观看程永革同志先进事迹专题片后感慨地说。

程永革的先进事迹通过媒体报道后,一三四团党委迅速召开党员干部大会,要求各级党组织结合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学时代楷模 做合格党员”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党员干部学习程永革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质;忘我工作、勇于担当的敬业精神;心系群众、为民尽责的公仆情怀;强化党章党规意识,增强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争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教育引导广大职工群众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勇于担当、勤奋工作,营造“人人学先进、人人争先进”的良好氛围。

连日来,该团各单位组织干部职工观看程永革同志先进事迹电教片,并通过座谈会和多媒体形式大力宣传程永革同志的先进事迹,让大家学习程永革同志对本职工作的追求精神,学习他用生命诠释“戏比天大”的人生意境,学习他的担当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春耕春播以来,该团的党员干部以程永革为榜样,深入田间地头,帮助指导职工春耕春播生产,那里有播种机,那里就有党员干部,那里有贫困户那里就有党员干部,党员干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帮助职工播种、扶土、搬农资、安装滴灌设施等样样农活抢着干,受到连职工群众的好评。

“在程永革同志的感人事迹背后,是人民公仆一心为民谋福祉的无私情怀。他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看出了差距,明确了努力方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时刻向程永革看齐,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心系群众,甘当公仆,以实际行动践行‘两学一做’要求,努力做党满意、群众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该团二十六连党支部书记王红雁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幼儿园党员教师两学一做心得体会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为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到实处,凸显学习实效,xx县第三幼儿园党支部紧跟县委和教体局党委的步伐,精心谋划,主动作为,夯实措施助推党员当好“两学一做”排头兵。

打好根基“学”是基础。自“两学一做”启动以来,该园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结合实际详细制定“两学一做”实施方案、支部学习安排和个人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形式、进度。倡导广大党员每天利用半小时手抄《党章》和《准则》并撰写心得体会。还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园报、微信平台、学习园地、上级网站等形式,将学习教育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进行宣传,营造浓厚的学习教育氛围。据统计该园已办学习园地1期,撰写心得体会1次,张贴横幅和宣传标语各1条,开展支部书记讲党课1次,专题研讨1次,党员撰写学习笔记人均2000字左右。

强化主体“做”是关键。学的目的在于做,该园坚持问题导向,学用结合,以学促行,立行立改,对一些学习认识不实、服务意识不强、行为规范不符师德要求、专业本领提升不明显、不愿亮出身份、工作中起不到先锋作用等问题党员,深挖问题产生根源,对症开方下药,净化党员素质,让党徽更加闪亮;以“两学一做”助推日常工作,通过开展“亮晒作”行动、岗位大练兵、二次培训学习、示范课引领、党员带头学专业技能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全园教师专业化水平和看家本领。还通过开展家长优质服务活动、家长《指南》培训、家长沙龙、家长半日活动观摩等促进家园共育零距离,强化《指南》实验工作再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坚持四讲四有做合格党员心得体会

全文共 1035 字

+ 加入清单

近期,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并发出通知,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作为一名合格党员,必须做到四讲四有:讲政治、有信念, 讲规矩、有纪律, 讲道德、有品行, 讲奉献、有作为。

讲政治,有信念。党员,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身份,党员讲政治、有信念,既是义务,更是责任。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以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为基本要求,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思想,自觉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言行,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这就是讲政治。按照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进一步树立清风正气,进一步强化宗旨观念,勇于担当作为,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这就是有信念。

讲规矩、有纪律。党中央强调守纪律、讲规矩,切中了时弊,抓住了根本,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能不能守纪律、讲规矩,是领导干部党的观念强弱的试金石。今天,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更需要让守纪律、讲规矩成为自觉和常态。只有这样,我们党才会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成为一个万众归心、坚强有力的大党,才能带领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谱写新的辉煌篇章。

讲道德、有品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讲修养、有品行,这就是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的正气。党的肌体的细胞就是一个个党员,细胞健康,才有肌体的健康。要永葆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就必须从根本上做到知耻明礼、为民务实清廉。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两个先锋队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是具备高尚修养、有着远大理想的党员组成的政治集团,绝不容许那些道德败坏、生活腐化、骄奢淫逸、素质低下的乌合之众混入党内。

讲奉献、有作为。我们的党和国家事业要发展,必须要靠党员干部真刀真枪,脚踏实地,埋头实干。国家培养一个党员干部不易,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身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担起自己的责任,既要承担起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无私奉献的责任,又要承担起为群众排忧解难,谋求幸福的责任。如果党员干部怕事躲事,慵懒散政,那么群众的困难还怎么解决?在党一天,就要时刻以服务群众为己任,自觉克服慵懒散政,沉下身子踏实苦干,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党员学习两学一做第二专题心得体会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学”是基础,但关键在“做”,“做”的时候最能检验出两者是不是脱节。所谓关键在“做”,就是要在做事情上体现出“学”的效果来。“人须在事上磨练”。一个人在平常无事的时候往往看不出所学的究竟管不管用,只有在遭遇人情世故的时候才能看出修养究竟有多深。比如,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讲,有不虞之誉,也有求全之毁,无论是“毁”还是“誉”,碰到的时候,能不能不患得患失、淡然处之?没有得到提拔重用的时候,能不能平心静气,依然踏实工作?面对利诱的时候,能不能不为所动?在这些事情当中,才是最能体现“学”的效果和作用的时候。关键在“做”,指的就是不回避问题,不为各种情绪和利欲牵动,守住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底线,在遇到考验的时候能把所学用起来,以保持住定力。

“‘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只有始终以问题为导向,才能避免“学”与“做”脱节。问题是什么,问题就是实际。脱离问题的“学”和“做”,就是脱离实际,这样的“学”和“做”,必然流入形式主义、空洞无物。带着做一名合格党员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来学,这样的学习才能真切笃实,才不会是应付检查、装饰门面、学过就忘的学习,而是在平时照样能用得上的切身体会。同样,只有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做合格党员才能切己和有方向感,才会真心实意地弥补自己身上的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党员两学一做讲奉献有作为心得体会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东北某高校一博士生借调到宝钢工作,干得非常出色,对方特别希望他能留下来。学校非常纠结,觉得自己培养的博士被人挖走,是一种人才流失。但权衡再三,最终还是把人放了。这所高校的领导说,"人才"由"人"和"才"两个字组成。"人"流走了,"才"照样可以为己所用;相反,"人"虽留住了,但当地并没有宝钢那样好的施展"才"的平台,同样是一种人才流失,或者更准确地说,叫"人才留失".

也许宝钢真的能为这位博士生提供一个比培养他的学校更好更大的舞台,这个舞台也许能让这个博士生未来的道路走得更好。看似遵循了以人为本,也很好的尊重了人才、爱惜了人才,却忽略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渴望程度。宝钢也许有十个像他这样的博士,而学校也许只有他这样的一个,从用人单位的角度上看,学校比宝钢更希望这位博士留下。就如同工作环境艰苦村级小学每年都缺老师,环境优越的县级小学从来不缺老师。可每年都有大批村级小学的老师挤破头的想进入县级小学,其中也不乏个别因进不了县级小学干脆辞职一走了之的。

人有一颗向上的心,想不断努力为自己谋求更好更大的舞台,这样的想法是人之常情。而一味的想逃离艰难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了自己更好的舞台而抛弃自己现有的舞台,把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单位置于更艰难更尴尬的处境,则是对敬业奉献缺少最起码的信仰。相比"人才留失"更可怕的是"人才匮乏".把最优秀的人才放到最艰苦、最需要他的地方也是对人才最崇高的敬意,而一个人能否称得上才,还需要在艰苦的环境中检验他是否始终秉持着敬意奉献的信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党员看毁于小节的悔恨人生心得体会

全文共 906 字

+ 加入清单

组织部长是管“官”的官,他的一言一行不仅直接影响着选人用人的导向,而且,影响着党管干部的形象和声誉。 品味李源潮的讲话精神,我觉得,组织部长要守住小节、保住底线,关键要在保持健康的人际交往上下功夫。

古人说:“交友须慎,不慎招祸”。“君子与交,关乎一生成败,不可不慎也”。当前,我们有些领导干部把交友多、关系广、路子宽看成是能力强、本事大,随便与社会上的所谓“名人”、“要人”、“能人”建立联系,有的千方百计“交有用的、傍有钱的、靠有权的、找有背景的”,有的挖空心思搞“感情投资”、“曲线运动”,有的把对外交往视为个人隐私,单个行动、独来独往,别人谁都不能管,也不让管。结果在不知不觉之间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比如,海军原副司令员王守业整天与地方老板拉拉扯扯、吃吃喝喝,显得本事很大、能量很大,似乎没有摆不平的事情,但最终却因收受巨额贿赂而被判重刑。公安部原副部长李纪周自吹有一帮敢出头、能出力的铁哥们,私人关系非同一般,但结果正是这帮铁哥们把他送进了牢狱,断送了政治生命。南京军区干部部原部长许志强道德败坏、玩弄女性,为了满足情妇需求大肆索贿受贿,最后栽倒在了“石榴裙”下。这些沉痛的教训警示我们,领导干部由于所处的特殊地位,和谁交往、怎么交往,是守住小节、保住底线的关键。你如果能择善而交,肯定能做到一尘不染,洁身自好;你如果“三教九流,无所不交”,保不准那一天就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拉下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身处敏感岗位的组织部长,与人交往一定要三思而行,慎之又慎。特别是在当前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一定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交往观,既不能逃避现实、自我封闭,又不能不辨良莠、泛泛而交,而要时刻想到自己的特殊身份,想到党对领导干部的要求,自觉抵制庸俗低级的人际关系,慎重择友、谨慎交往,切实净化自己的“社交圈”;一定要清楚交往之中有政治、交往之中有原则。要择人而交,多交“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的诤友、益友,不交“甘言如饴、游戏征逐”的昵友和“利则相攘、患则相倾”的贼友;一定要增强人际交往的自制力。远小人,近君子,以善而交,择贤而处,做到不义不亲,不义不交。这样,才能确保自己小节不倒,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党员春季政治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国家权力是一柄双刃剑,它能够强力保障公民权利,但如果行使不当,又会侵害公民的正当权利。为了既发挥国家权力在保护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又防止权力行使不当造成对公民权利的侵害,必须保持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协调与平衡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

如果权力过于膨胀,权利则必然萎缩;权力空间过大,权利空间则必然狭小;反之,如果权利过于膨胀,没有足够的权力空间,导致无政府状态,社会失去秩序,最终损害的仍然是公民权利。因此,既要防止国家之权被滥用,侵犯公民之权,以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也要防止公民之权被滥用,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正常秩序,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严守纪律做合格党员心得体会

全文共 3509 字

+ 加入清单

在德国某个地区的一个火车小站里,一位扳道员正要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辆徐徐驶近的列车扳动道岔。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辆火车从相反方向隆隆驶近车站。假如他不扳道岔,这两辆火车就会相撞,酿成巨大的灾难。这个时候,他无意识地回了一下头。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自己的小儿子正在铁轨的那一端玩耍,而那辆开始进站的火车就驰在这条铁轨上。

怎么办?他可以立即飞奔过去,把儿子抢救上站台。但是,迎面驰来的列车上将会有数百人面临丧生的厄运!他强忍巨大的痛苦,决定不违反自己肩负的安全职责。这位工人向他的儿子大吼一声:卧倒!随即快步奔向岗位扳动了道岔,一眨眼工夫,这辆火车安全地进入了预定的铁轨。他的儿子由于平素就习惯了服从长辈的命令,没显出丝毫的慌乱,立即笔直地躺倒在铁轨中央。一列满载的火车从他的头顶呼啸着飞驰而过。

车上的旅客们毫不知道,他们的到来给一颗崇高的心灵带来了多么巨大的痛楚,他们的生命也曾如千钧悬于一发。那位父亲向着儿子的方向狂奔而去,不敢想象儿子那惨不忍睹的情状。然而,他的儿子活着,而且未受一点损伤!据说,德皇知道了这位扳道工人的勇敢举动,就派人去把他召来,奖给他一枚荣誉勋章,一方面是奖励他极端尽职的行为,另一方面则是感谢他教育出一个遵从纪律的儿子。因为守纪,一位普通的扳道工人成为了一位英雄,一位挽救了上百人生命的大英雄。也是因为守纪,扳道工人的儿子的生命才得以保全。

1、为什么要守纪律讲规矩

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臵。各级党组织要把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放到重要位臵来抓,努力在全党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氛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他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花大篇幅浓墨重彩地论述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出了五个必须的重点要求。

试问,在新形势下,习近平为啥一再强调守纪律、讲规矩?显而易见,因为,守纪律、讲规矩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一招,也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

我党历来有守纪律、讲规矩的政治传统。马克思说: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列宁说,无产阶级的无条件的集中制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毛泽东同志说: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没有纪律,党就无法率领群众与军队进行胜利的斗争。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小平同志强调,同心同德,一心一意,没有纪律不行。我们过去革命,就是靠纪律,而且是自觉的纪律。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这些话讲的都是同样道理,都是强调守纪律、守规矩的重要作用。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拥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明的纪律。在党和军队的历史上,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红枣落地也不吃;邱少云烈火烧身纹丝不动;周恩来到杜甫草堂视察买门票;毛泽东到人民大会堂喝一杯茶也要付钱;陈云告诫警卫员不要贪污公家一分钱都被传为佳话。

习近平一再强调守纪律讲规矩,还和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比较严峻复杂有关。2013年11月9日,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当前腐败现象多发,滋生腐败的土壤存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必须加大惩治腐败力度,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2014年10月23日,他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七个有之的重要论断,明察秋毫,有的放矢,深刻指出:一些人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了自己的所谓仕途,为了自己的所谓影响力,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也有之,如此等等。有的人已经到了肆无忌惮、胆大妄为的地步!而这些问题往往没有引起一些地方和部门党组织的注意,发现了问题也没有上升到党纪国法高度来认识和处理。这是不对的,必须加以纠正。

毋庸臵疑,在当下治国理政、点燃理想、筑梦中国,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格的纪律是重要保障,必须把守纪律、讲规矩作为重要抓手,抓紧抓实,久久为功,方能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达到预期目的,实现预期目标。

可以说,政治规矩,是当前理解中国政治思路的一个关键词。那么,到底什么是政治规矩?为什么要在今天重新提出政治规矩?

2.什么是党的规矩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一个人,没有规矩,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没有经律和规矩,就注定成为一盘散沙。

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需要保持执政党的团结统一。要达到这个目的,不仅需要一套严密的组织体系,需要全党成员的高度自觉,也需要制度约束——这就是纪律和规矩的作用。

革命战争时期,为了上下同欲者胜,需要规矩;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为了凝聚全党、团结一心啃下硬骨头,同样需要规矩。

那么,党的规矩到底包括哪些?

习近平对此有过总体论述。具体说来,党的规矩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第二,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第三,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第四,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

从宽泛的外延说,中国共产党党员也都是中国公民,因此必须遵循国家法律,这毫无疑问;从党员的身份来说,党章等党内规章制度作为硬性的约束,也需要每个党员遵守。而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宣传纪律等在内的党的纪律,既然已经明确成文,自然也就成为约束和指南。那么,为什么说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也是政治规矩?

这就需要理清党的纪律和党的规矩之间的关系。习近平对此有详细的论述:纪律是成文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不成文的纪律;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自我约束的纪律。党内很多规矩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

经过实践检验,约定俗成、行之有效,反映了我们党对一些问题的深刻思考和科学总结,需要全党长期坚持并自觉遵循。

也就是说,从概念的层面,党的规矩的外延要比党的纪律更大。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是不成文的、相对柔性的规矩,同样需要遵守。

在党的纪律中,习近平尤其强调政治纪律,因为这事关全党的路线和立场。同样,在党的规矩中,习近平也尤其强调政治规矩,因为这也是事业兴衰的关键。习近平指出: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3.政治规矩包括哪些

政治规矩确是一个新词,也是理解当下中国政治思路的一个关键词。

新概念的提出,通常有其问题背景。而作为总书记,习近平为什么要提出遵守政治规矩呢?无疑,是因为党内存在不遵守政治规矩的表现。

在近日出版的《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中,习近平对于不守政治规矩的现象有所总结。

比如,在原则立场上,不守规矩主要体现为不能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包括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场摇摆,对涉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政治问题公开发表反对意见,甚至是对中央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阳奉阴违,口无遮拦,毫无顾忌。

又比如,在党内团结方面,不守规矩的主要体现,是团团伙伙、小山头、小圈子、宗派主义。2013年和2014年,习近平两次在不同场合表示,党的干部来自五湖四海,不能借着老乡会、同学会、战友会等场合,搞小圈子、拉帮结派、称兄道弟,宗派主义必须处理,山头主义必须铲除。

为什么?因为这涉及到全党的团结统一。山头主义和宗派主义的出现,本质上就是党内有党,不仅可能在上情下达、方针执行上打折扣、搞对抗,甚至可能形成门客、门宦、门附的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在政治上形成一种抱团化、互相支持、互相提携的利益交换关系,使政治潜规则大行其道,破坏党的风气和统一。

习近平反复论及的另外一个规矩,就是组织的重要性。要有组织、体现组织,就要体现程序意识。

作为党员,组织性体现在哪里?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遵循组织程序、听从组织安排、重大事项向组织请示报告。习近平批评道,现在许多干部没有程序意识,迈过锅台上炕,或者是做先斩后奏的事后诸葛亮。

这种情况,主要体现为组织意识淡漠、不向组织请示报告,比如子女在国外定居、个人有几本因私护照、随意外出不报告、个人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不报告等。而这些,往往也是干部出问题的苗头,在近年来落马的官员中屡见不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党员干部知法守法敬法心得体会

全文共 2167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和圆满落幕,全国各地都掀起了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新风。作为一名司法系统普通党员,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此次十八大报告及此次大会中各方面创新之处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胡锦涛主席在做十八大报告时的一句“不念全文,只讲要点”可以说是开场的亮点,与以往念报告的方式相比有很大突破。这种改变由领导人来带动,看似不经意但是带来的将会是一股会议的新风,这种改变不仅节约了时间,提高了会议效率,更让我们看到领导人于细微之处彰显的睿智、大气、亲和力和创造力。

其次我想就十八大报告中涉及到的内容创新谈谈我的体会。此次党的十八大报告主题鲜明深刻,内容博大精深,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表述、新概括、新要求、新任务和新举措,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的纲领性文件。通过对报告的初步学习和梳理,我觉得重大的理论创新和突出亮点主要表现在:

一、对科学发展观作出新的历史定位。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列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二、从数字的角度可以看出十八大报告中的理论闪光点。如首次提出“两个同步”: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出“三个自信”:即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出“四种监督”和“四个意识”:即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而且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和使命意识”;提出“五位一体”,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其中首次写入生态文明建设;明确提出了“八个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首次写入党的代表大会报告;

三、党的十八大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只有这一字之改,但却是一个质的飞跃,它把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更具体更生动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也把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和信心展现出来;

四、党的十八大报告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用24个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概括,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五、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创新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作出新表述,提出了社会建设的两个重点内容—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根本。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寥寥数十字,高度概括了民生之所需,百姓之所求;充分体现了党对民生事业的关心和重视,表达了我党进一步做好民生事业的坚强决心,透露出浓浓的民生情。

六、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也有许多新的观点、新的思想和新的阐述,令人耳目一新。比如报告提出的“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等。

七、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突破。一是把党的纯洁性纳入党的建设的主线中,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有了更坚实的保证。二是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三是提出要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的能力。我想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普通百姓,大家都能从这些新的提法中找寻到未来中国的发展密码,从中感受出十八大所带来的温暖和感动。我想我们都不会忘记,当胡锦涛总书记作完报告,在其间响起过37次掌声之后,掌声再度响起。这一次的掌声更加坚定,更加热烈,热情澎湃,经久不息。从这阵阵雷鸣般的掌声中,我们不仅读出了人民对党和政府执着的信任、坚定的支持,更读出了中国人民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共同愿望和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的旺盛斗志。至今仍让我感动的是,来自山西的代表巨晓林在朗读自己写的献礼十八大的诗歌中泣不成声,从一幅自创的画有“放大镜中嵌套心形”的漫画中,我们看到了人民的新期盼以及他们对国家繁荣发展的信心,正是这种最朴素的表白映射出人民最忠诚的感情。

除了以上提到的关于十八大报告的量化解读让人感叹外,十八大的会风和语言也令人折服,会风务实高效,语言简练朴实,没有大话、套话和废话,许多还是老百姓日常的大实话,使大家都听得懂,听得明白,听的实在,体现了近年来中央倡导的求真务实的文风。同时报告的语言始终充满着对人民、对国家、对民族的一种深厚感情,近100分钟的报告让人心情激昂,精神振奋,体现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我想每个人对十八大报告都有自己的解读,但无论从哪个角去解读,我们总能找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和幸福,我们也总能看到中国未来的美好蓝图和宏伟画卷!

以上就是我这段时间以来对党的十八大报告的深入学习与体会,作为一名政法系统工作人员,我将继续努力工作,用自己的热情和汗水为美丽中国的发展发光发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党员常青永葆党的纯洁性心得体会

全文共 4662 字

+ 加入清单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重温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对于更好地理解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内涵,加强党性修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8月13日下午,按照市场司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统一安排,市场信息司第一、第二党小组集中学习了《为人民服务》和《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结合学习会上大家交流发言,我以三段问答的形式整理形成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学习体会

一、这本书是怎么形成的?

刘少奇同志之所以要写这样一部党建论著,原因有多个方面。但综合政学各界考据分析,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解决当时大批新入党的党员入党动机不纯、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以帮助他们真正在思想上入党。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为适应形势的变化和抗日战争的需要,党采取了大量发展党员的方针,大批爱国志士从全国各地涌向延安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党员数量迅速增加。如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全国党员人数在4万左右,到1939年已上升到50万人,1940年则达到80万人,这三年也成为我党历史上党员人数增速最快的一个时期。因此,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成为党面临的极为重要的任务。针对抗战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党组织的状况,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对党的建设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特别是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政治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我们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养”的命题。这在刘少奇思想上引起强烈共鸣,使他产生了在当时抗战新形势下写作论述“共产党员思想意识修养”这一重大课题的想法,并随即付诸实施。之后,他结合自己多年来对党内生活的观察和总结,并经在河南省渑池县和确山县竹沟镇工作期间的不断修改完善,形成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初稿(演讲稿)。

1939年7月8日和12日,刘少奇应马列学院院长张闻天的邀请,分别在延安蓝家坪马列学院窑洞外的广场上和中央党校礼堂内,向全体师生演讲了自己多年来对党的建设和党员修养问题的思考,受到了热烈欢迎。毛泽东在阅读刘少奇的讲稿后,欣然提笔批示:这篇文章写的很好,提倡正气,反对邪气,是一篇很重要的文章,应当快登。于是,这篇讲稿以《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为题,于1939年8月20日至9月20日,在《解放》周刊第81期至84期公开连载发表。同年11月7日,《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以单行本的形式正式印发,成为党员党性教育的必读书籍。此后,刘少奇于1949年和1962年又对《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进行了两次修改。目前我们看到的版本,大多是1962年的修订版。

二、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全文4万3千多字,共包括“共产党员为什么要进行修养”、“做马克思和列宁的好学生”、“共产党员的修养和群众的革命实践”等九个方面内容。从脉络看,前三个方面主要是讲了共产党员为什么要进行修养、修养的标准、如何修养三个大的问题;后六个方面主要是讲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共产党员的责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错误思想的表现形式、错误思想的来源和对待错误思想的态度等六个具体问题。《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自出版以来,一版再版,历时几十年经久不衰,先后被印成蒙、维、朝等13种民族文字和俄、英、日等多种外文,总印数以千万计,影响遍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1998年,在刘少奇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人民出版社又第34次印刷了这部著作,发行量近500万册。那么,到底是什么让这本书具备如此“魔力”?个人理解,有三个原因:

一是理论价值巨大。《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创造性地建立了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系统理论,填补了马列主义建党学说的空白,在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并且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与党性修养融为一体的历史必然性。这是刘少奇对毛泽东党建思想杰出的理论贡献。正如1962年刘少奇在该书的第二次修订期间所说:“在党的建设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着重是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很少从每个党员应该怎样加强自身的思想意识修养、理论修养和党性锻炼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以有效地贯彻执行这些路线、方针、政策的角度,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我们党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一贯重视制定各个时期的正确路线、方针,同时又重视这方面的问题,《修养》就是根据多年对党内生活的观察,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总结。”

二是与(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相结合与再升华。一方面,刘少奇在书中大量引用中国历史上“先贤”和“名士”的至理名言,用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将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表达出来,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党性修养理论。如在谈到修养的过程时,他引用了孔子的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以此说明党员的修养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天生的”;在针对一些党员把马克思、列宁看成是“高不可攀”的神秘人物时,他指出“人皆可以为尧舜”,等等。另一方面,刘少奇对传统文化的吸收所持的又是一种自觉扬弃的态度。正如他在书中所说:“古代许多人的所谓修养,大都是唯心的、形式的、抽象的、脱离社会实践的东西。……我们不能这样去修养。我们是革命的唯物主义者,我们的修养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也正是这种去伪存真、批判吸收的态度,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中闪光的思想精华与共产党员的修养有机结合起来,是我党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高度提炼和理论升华。

三是刘少奇本人的“言行合一”。刘少奇同志的党性修养,不仅体现在他是《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一党建理论巨著的创设者,更在于他本人也是党性修养的践行者,不仅是践之以行,甚至是生死以之。如在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刘少奇在总结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提出了两个“三七开”的观点:一是成绩缺点三七开,七分成绩,三分缺点和错误;二是困难原因三七开,“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充分反应了他对真理的坚持和对党的事业的负责。1966年文革开始后,刘少奇成为被打倒的首要对象,期间倍受迫害,直至1969年含冤去世。至此,他用生命诠释了他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写到的这段话:“他理直气壮,永远不怕真理,勇敢地拥护真理,把真理告诉别人,为真理而战斗。……甚至因此而要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也能够逆潮流而拥护真理,绝不随波逐流。”1980年5月7日,邓小平在代表中央为刘少奇所致的悼词中说:“刘少奇同志言行一致。他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对广大党员提出的党性锻炼的要求,自己都以身作则地实践了。”我想,正是刘少奇的“言行合一”,才赋予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更强大的生命力和传播力,这也是它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三、这本书对于新时期加强党员的修养有何启示?

江泽民同志曾说:“我们党的一大长处和优势,就是把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同坚持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有机结合起来,讲求共产党员个人的思想品德修养。刘少奇同志写了一本《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就是专门讲这个问题的。革命战争年代,党员和干部要讲个人修养,党执政了,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党员和干部同样要讲个人的修养。这个问题,我认为现在大有重申和强调的必要。”而在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途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理论价值和启示意义也将愈发重要。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个人以为,这一党建巨著对于新时期“加强党性修养、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启示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首先,要坚持党员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的根本原则。刘少奇提出,党员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是共产党员必须遵循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他这样解释到党的利益和党员个人利益的关系:“无产阶级解放的利益,人类解放的利益,共产主义的利益,社会发展的利益,就是共产党的利益。党员个人的利益服从党的利益,也就是服从阶级解放和民族解放的、共产主义的、社会发展的利益。”当然,这并不是要抹煞党员的个人利益。他同样说到:“党在一切可能条件下还要帮助党员根据党的利益的要求,去发展他的个性和特长,给他以适当的工作和条件,以至加以奖励等。”映射到实际工作,个人理解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在工作方法上,党员要始终保持默默无闻、低调务实的态度和作风,对组织安排的任务勇于承担、全力完成;另一方面,在工作思路上,特别是面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党员要充分发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特点和精神,促进事业发展,同时要积极利用好组织创造的学习培训等机会,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其次,要系统加强党员的修养。刘少奇认为,党员要进行多方面的修养。概括起来有六点:一是加强理论修养。刘少奇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是我们观察一切现象、处理一切问题的武器,特别是观察一切社会现象、处理一切社会问题的武器。”这是党员修养的根本。二是加强思想意识修养。刘少奇说:“共产党员在思想意识上进行修养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忠诚纯洁的进步的模范党员和干部。”这也可以理解为加强政治修养,是党员修养的核心。三是加强道德修养。刘少奇说:“共产党员应该具有人类最伟大、最高尚的一切美德。”这是党员修养的基础。四是加强作风修养。个人理解,现阶段就是要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这是党员修养的关键。五是加强组织纪律修养。核心是以无产阶级的态度,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正确处理党内斗争的能力。这是党员修养的保证。此外,还包括专业知识等方面的修养,这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必然要求。

最后,要践行群众路线。刘少奇反对党内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倡导共产党员的修养与群众革命实践的统一,并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专题阐述,如“我们要虚心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且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我们要虚心地倾听同志们和群众的意见和批评,仔细地研究生活中、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细心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这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养方法,和其他唯心主义的脱离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的修养方法,是完全不同的。”个人理解,这也与我们目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初衷是一致的。映射到实际工作,就是要利用好“接地气”支部工作法这一载体,深入基层了解人民群众的诉求,并把这些诉求带回案头加以研究解决,帮助亿万农民尽早实现“春天种啥对,秋天卖啥贵,买啥生产资料最实惠”的梦想。实际上,去年司里组织开展的“深入批发市场体验菜贩辛劳”主题党日活动就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最好最直接的践行和诠释。

概而言之,刘少奇同志对共产党员的角色定位是具有理想信念的政治主体和行为主体,其加强党性修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思想内核是就是共产主义理想。而实现共产主义,也正是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责任。最后,让我们重温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关于“共产党员基本责任”的一段精辟论述:“我们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责任是什么呢?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对于各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经过各国共产党和各国人民自己的手,去改造自己的国家,从而一步一步地把世界改造成为共产主义的世界。共产主义世界好不好呢?大家知道,那是很好的。……那种社会,当然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最美丽的、最进步的社会。谁个能够说这样的社会不好呢?那么,这样好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否能够实现呢?我们说,是能够实现的,是必然实现的。关于这一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已经作了无可怀疑的科学的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优秀党员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5376 字

+ 加入清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就在“全面”,这个“全面”既体现在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是不分地域的全面小康,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小康,意味着全国各个地区都要迈入小康社会,又体现在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覆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发展仍然是当代中国的核心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进一步解决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更有质量、更加均衡、更加全面、更加绿色、更可持续的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但要有实体经济的发展,还要有服务业的发展;不但要有城市建设的提质发展,还要有农村和中小城镇的提质发展;不但要拉动城乡居民的生活消费,还要拉动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不但要有民生投入和公共服务投入,还要有社会建设与治理的投入;不但要有资源开发性投入,还要有环境保护性投入,等等。

发展必须讲求质量和效益。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传统发展方式不可持续,我们必须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目标,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之奋斗,这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奥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统领地位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三大战略举措,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行动指南。

当前,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新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切实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对于我们协力推进“四个全面”,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谱写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时代新篇章,具有现实而深远的重大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里程碑

中国自近代以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走过了非同寻常的历程。先是经过百余年的奋斗,创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随后,又经过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先后实现从贫困到温饱、又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跨越。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清晰地表达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共同夙愿,使之成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里程碑。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励精图治、奋发进取,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中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已经吹响,关键是要树立起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心,凝聚起推进事业的强大力量,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如何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这里,关键是对目标的认同,寻求最大公约数,抓住不同阶层人们的普遍愿望,取得共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梦应运而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定为施政方向、把成就中国梦想当做未来愿景,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从而在全国上下、国内国外引起强烈反响,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成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精神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对什么是中国梦作了大量论述,内容博大精深。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这些重要论断告诉我们,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统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在实现中国梦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时代主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内涵丰富的崭新目标,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美好前景

“小康”是一个古老的词汇,源出《诗经》,是中国百姓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这一愿景提供了可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为此进行了艰辛探索。党的十三大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根据邓小平同志“三步走”的战略构想,把“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上升为国家战略。经过近2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我国在世纪之交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进入新世纪后,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在第一个10年中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顺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的更高要求,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包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等;人民民主不断扩大,包括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等;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等;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包括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包括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等。这五个方面的新要求,立足现实,与时俱进,覆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大系统,是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而制定的,集中精力着重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既与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又更加切合我国新的发展实际,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是目标的提高和追求的提升,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践中的不断拓展,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美好前景。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足迹遍及20多个省区市,念兹在兹的是亿万人民的小康生活,奔波谋划的是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绝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要让13亿中国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成果”;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就是要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是“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是“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全面小康,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面小康,等等。这一系列新论断,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实际,精准聚焦现代化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科学回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就在“全面”,这个“全面”既体现在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是不分地域的全面小康,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小康,意味着全国各个地区都要迈入小康社会,又体现在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覆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成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加和谐、更加绿色并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社会,进一步呈现出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更具体更生动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承载着全国人民对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我们所有奋斗都要聚焦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制定之年,对于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胜利至关重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发展。而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贯彻发展是硬道理这一战略思想的关键,又是如何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

发展仍然是当代中国的核心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进一步解决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更有质量、更加均衡、更加全面、更加绿色、更可持续的发展。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去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与以往的高速增长相比,尽管增速略有放缓,但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是最高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很快,国内消费贡献度上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4.8%,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80位左右,经济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按照年收入2300元的中国扶贫标准,2014年底还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必须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努力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

发展必须增强信心、稳定预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就是最大的信心和预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但要有实体经济的发展,还要有服务业的发展;不但要有城市建设的提质发展,还要有农村和中小城镇的提质发展;不但要拉动城乡居民的生活消费,还要拉动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不但要有民生投入和公共服务投入,还要有社会建设与治理的投入;不但要有资源开发性投入,还要有环境保护性投入,等等。在这些方面,蕴藏着广阔的发展潜力与空间。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着眼于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就是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实际出发,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的关键之举。要看到,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我国经济体量大、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我们正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状况持续改善,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改革正在不断深化,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必须讲求质量和效益。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传统发展方式不可持续,我们必须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以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无疑是我国经济迈向更高水平的必经阶段。如果说速度换挡是表象,那么,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则是本质,其实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不能更好地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取决于改革创新的力度、发展动力的转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以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劳动生产率、资源配置效率来支撑发展。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坚定地深化改革开放,更加充分地激发创造活力,更加有效地维护公平正义,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生态文明。我们要在努力完成“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的同时,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切实做好“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谋划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确保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

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确立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这个路线图中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重要里程碑。行百里者半九十。让我们坚定信心、加倍努力,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胜利而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