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带故事的四字成语的美文和它的解释(汇编20篇)

诚信就是诚实,信用。始终用善感的心灵去认真对待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节!小编收集了我的诚信故事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4941

作文

1000

推心置腹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110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推心置腹比喻诚心,真心实意地待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解释,欢迎查阅。

【汉字书写】:推心置腹

【汉语注音】:tuī xīn zhì fù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上》:“降者更相语曰:‘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由是皆服。悉将降人分配诸将,众遂数十万,故关西号光武为‘铜马帝’。”

【成语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强调信任真诚。

【推心置腹的意思】:推:拿出;置:安放;把自已的心放到别人肚子里。比喻诚心,真心实意地待人。

【推心置腹的近义词】:肝胆相照、待人以诚。开诚相见、赤诚待人、诚心诚意、开诚布公;

【推心置腹的反义词】:虚情假意、居心叵测、虚与委蛇、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推心置腹的故事】

汉朝时期,王莽篡位夺权不久便暴发了农民起义,西汉皇族刘秀也加入了绿林军的队伍,准备复兴汉室。昆阳失陷后王莽派了四十万大军前去镇压,刘秀发挥聪明才智指挥部队以少胜多把王莽的部队打得落花流水。此战之后刘秀到河北招兵买马,护充队伍力量,并安抚各个州府。河北铜马起义军在跟刘秀反复斗争之后终于被刘秀打败了。刘秀为了加强力量准备将这数十万人马收编到自已麾下,于是把义军的首令都封官加爵。这些首领们起初都认为刘秀此举并非真心实意,刘秀也猜到他们心里的想法,他便带着几名贴身随从到军营里轮流问侯他们。刘秀毫无戒备的行为让这些将领们非常感动,他们说:“萧王对我们推心置腹地,我们还有理由不信任他吗?”刘秀见他们心服口服便正式将他们安排到自已的部队下,如此一来,刘秀的部队马上就增加了数十万的士兵。

【推心置腹例句】

清.张鸿《续孽海花》第三十五回:“即使吾们欲入他的会社,他们见了吾们的地位,先要疑心……就算认识我们的诚意,然于他们极秘密的事,不见得皆推心置腹。”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由于他平素对朝廷不满,又感于尚炯的推心置腹,就把他平日不轻对人谈的话都谈了出来。 ”

秦牧《深情注视壁上人……》:“一个外国人,对新中国如此热爱,对朱总司令如此推心置腹,自然是由于伟大的中国革命力量的感召。”

宋学武《敬礼!妈妈》:“我后悔当初没听小芃(péng)的话,后悔不该让小芃离开我的身边,后悔以前没和她推心置腹地谈一次心。”

夏衍《在烈火中永生》:“徐鹏飞自已抽烟,然后又摆出一种推心置腹的姿态,进一步说:‘我替许先生设身处地想了一想,许先生今后的出路,不外乎上、中、下策,刚才谈的合作是上策。’”

【推心置腹造句】

每次她从外地回来只要一碰到推心置腹的朋友就会忘乎所以的侃侃而谈。

如果你的生活中有那么几位你了如指掌可以推心置腹交流的朋友,那么你就是幸福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饮水食菽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31 字

+ 加入清单

老莱子(约公元前599年一约公元前479年),春秋晚期思想家,道教人物。楚国人(湖北荆门),出生于楚康王时期,卒于楚惠王时期,著书立说,传授门徒,宣扬道家思想。和老子与孔子一个时期。另:为中国民间传说中二十四孝人物之一。道家的代表人物——老莱子。道教,是中国的国粹,是在华夏本土萌生、成长起来的宗教,究其根源,起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学派。在荆沙古地域上生活的老莱子在道家形成的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因为他的生活年代与老聃同时,其影响远大,堪称一代杰出的思想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励志简短成语故事破釜沉舟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那不是原来的那个赵国)的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不是原来那个楚国的国王)求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军中没有粮食,士兵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他也不管,只顾自己举行宴会,大吃大喝的。

这一下可把项羽的肺气炸啦。他杀了宋义,自己当了“假上将军”,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项羽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他亲自率领主力过漳河,解救巨鹿。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

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楚军士兵见主帅的决心这么大,就谁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

在项羽亲自指挥下,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拚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大败。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打这以后,项羽当上了真正的上将军,其他许多支军队都归他统帅和指挥,他的威名传遍了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千钧一发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91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千钧一发比喻情况万分危急,极其危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解释,欢迎查阅,供参考。

【汉字书写】:千钧一发

【汉语注音】:qiān jūn yī fà

【成语出处】:汉.枚乘《上书重谏吴王》:“臣乘原披腹心而效愚忠,惟大王少加意念恻怛之心於臣乘言。 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危急时刻。

【千钧一发的意思】:钧: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30斤为一钧。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极其危险。

【千钧一发的近义词】:危在旦夕、岌岌可危、迫在眉睫;

【千钧一发的反义词】:安然无恙、安如磐石;

【千钧一发的故事】

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枚乘擅长写辞赋。他遇事头脑清醒,而且善于思考。当时吴王刘濞乐此不疲地阴谋反叛朝廷,枚乘曾经在吴王刘濞那里担任郎中,枚乘觉得这件事情非常危险,就婉言劝阻刘濞说:“用一根头发系上千斤重的东西,把它挂得高高的,而下边是万丈深渊,谁都知道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如果头发一断,我们根本无法接住那重千斤的东西。东西要是掉进了深渊,我们也没有办法去取得。现在如果反叛朝廷,就会像头发系着千斤重的东西一样非常危险。”但是吴王刘濞对枚乘的劝告不予理睬,仍然一意孤行要反叛朝廷。枚乘只好离开吴国投奔梁国的梁孝王。汉景帝时期,吴王刘濞合同六个诸侯国起兵叛乱。枚乘在这个时侯又写了《上书谏吴王》,劝刘濞罢兵。但是刘濞还是不愿意回头。过了不久,汉朝的大将周来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叛军,吴王刘濞最终被杀掉了。

【千钧一发例句】

唐.韩愈《与孟尚书书》:“汉氏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浸以微灭。”

宋.程珌《程端明公洛水集.丙子轮对札子》第十一卷:“肆我祖宗得请于上帝,假手鞑靼,连岁屏除,岌岌之千钧一发矣。”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五章:“正在这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那捉女学生的警察猛地被一个人一脚踢出好远去。”

【千钧一发造句】

突尼斯军队在千钧一发的时刻支持了反抗者,军队从容不迫的拒绝向游行示威者开火。

米勒上士挺身而出冲向游击队,在千钧一发之际,先入为主以他的班用火力压制住了游击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惜墨如金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惜墨如金

成语拼音:xī m rú jīn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轻易动笔。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补充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惜:爱惜。爱惜墨就像金子一样。指不轻易动笔。

成语来源:宋·费枢《钓矶立谈》:“李营丘惜墨如金。”

成语造句:孙犁《秀露集·夜思》:“有些文艺评论家,赞美我在文字上惜墨如金。”

惜墨如金的成语故事

李成,字咸熙,长安人。原是唐代皇室,五代时避乱于山东营丘,故又称李营丘。李成学问高深,为人磊落不凡,但仕途失意,寄情于山水之间,对权贵采取不结交的态度。一次有位姓孙的显赫人物慕名求画,李成断然拒绝,那人只能用别的方法搞到其画。当李成在其家看见挂着自己的画,当即愤然拂袖而去。这在当时,被士大夫看作是人格高尚的表现。

惜字开头的成语

惜墨如金

包含有惜字的成语

惜墨如金    弃之可惜    食之无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如临大敌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107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如临大敌形容戒备森严或者过于紧张的意思,往往含有嘲讽的意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解释,欢迎查阅,谢谢。

【汉字书写】:如临大敌

【汉语注音】:rú lín dà dí

【成语出处】:后晋.刘昫等《旧唐书.郑畋传》:“ 畋还镇,搜乘补卒,缮修戎仗,浚饰城垒,尽出家财以散士卒。昼夜如临大敌。”

【成语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非常紧张。

【如临大敌的意思】:临:面临;好像面对着强大的敌人。把情况看得特别严重,好像碰到大批敌人一样。形容戒备森严或者过于紧张的意思,往往含有嘲讽的意味。

【如临大敌的近义词】:如临深渊、小题大做、如履薄冰;

【如临大敌的反义词】:处之泰然、一笑置之、如坐春风、不屑一顾、临危不惧、付之一笑;

【如临大敌的故事】

唐朝时期,唐僖宗的政权日益衰退,黄巢率领部队发动起义,起义军一路将广州占领后继续北上攻占长安城,唐僖宗见大势已去只好匆忙逃跑。起义军一路挺进,唐僖宗将郑畋任命为凤翔节度使,希望他能够阻止起义军的道路。临行前唐僖宗对郑畋说:“凤翔是重要的地理位置,你一定要想方设法坚守阵地!”郑畋信誓旦旦地对唐僖宗说:“凤翔距离太远,一旦打起仗来战事便千变万化难以控制,只要皇上给我见机行事的权力,我将赴汤蹈火拼死对敌。”唐僖宗对郑畋说道:“你身经百战,经验丰富,只要是对战事有利的决定,你自已做主就好了。”郑畋来到凤翔后不断的招兵买马,修战车加固城墙,将士们日夜加强防卫措施,每天操练士气大增。没过多久,黄巢命尚让将军带着五万军马开始向凤翔发动进攻。尚让自以为是,觉得郑畋只不过是一介书生,没有实战经验,因此他没有严格要求部队保持警惕,郑畋正是抓住了尚让的这种心理设下埋伏,结果尚让的部队中了埋伏后落荒而逃,损兵折将半数有余。

【如临大敌例句】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八回:“到了抚院,又碰了止辕,衙门里扎了许多兵,如临大敌。我问了巡捕,才知道两院昨夜接了一个甚么洋文电报,便登时张惶起来。”

郑观应《盛世危言.训俗》:“各属乡民,勇於私鬭,此一姓或若干人,彼一姓或若干人,约期械鬭,如临大敌。”

陶菊隐《记者生活三十年》第六章:“于是便有一群如狼似虎的巡捕蜂拥而来,七手八脚地要来捆绑我,其势汹汹,如临大敌。”

萧殷《桃子又熟了……》:“二十个全副武装的哨兵,分成两排把守着城门洞,两溜刺刀闪着寒光,如临大敌。”

【如临大敌造句】

面对余额宝这种产品前所未有的强大竞争,各大银行破天荒的如临大敌般纷纷出台新政。

对于早恋问题家长们总是谈虎色变,只要孩子们稍稍有一点儿不正常便如临大敌般紧张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管鲍之交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guǎn bào zhī jiāo

【典故】生我者也,知我者鲍叔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  《列子·力命》

【释义】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用法】作宾语;用于好朋友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生死之交、管鲍之好

【相反词】点头之交、孙庞之隙

【#25276;韵词】薰香自烧、得人为枭、玉碎花消、逃之夭夭、玉人吹箫、误认颜标、杀鸡焉用牛刀、驽马铅刀、忿火中烧、笑处藏刀、......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与鲍叔牙关系特别好,他们合伙做生意,鲍叔牙总是多出本钱少分利,乐意帮助贫寒的管仲。管仲率军打仗兵败,只有鲍叔牙了解他的苦衷。小白执政齐国后,鲍叔牙把相国的位子让给管仲,管仲说:“知我者鲍子也。”

【成语举例】前与苏子瞻山河订誓,本为管鲍之交,名位相倾,顿起孙庞之隙。  明·陈汝元《金莲记·诗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三年级成语故事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329年,石勒踏平了“前赵”,终于能纵情驰骋在大平原,悠闲欣赏北国风光了,然而遥远的江南总是诱惑着他。

这一年他56岁了,来日无多的紧迫感,时时袭上心头。他下定决心,要完成人生的最后一个梦想:飞越长江。

三次进攻建康都失败

要进攻建康,一般都是从西边动手,先拿下荆州、江州,或者历阳,然后顺流而下。但是这一带的最高长官是陶侃,他横刀立马、威风凛凛站在长江边的身影,以及到处传播的英雄故事,让石勒失去了渡江的勇气。

江州曾经发生一次相互残杀的大案。“流民帅”郭默杀死江州刺史后,遭到陶侃讨伐,不战而降,当场被杀。

郭默在南方就是个无名小卒,然而墙内开花墙外香。他在北方大名鼎鼎,骁勇善战,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石勒军队见到他就抖豁,如同遇到“关羽、张飞”。

石勒听说陶侃捉拿郭默,兵不血刃,像抓只小鸡一样简单。石勒无限感慨:陶侃真是名不虚传啊。

陶侃也不轻易向北方示兵,石勒对他如同当年对待祖逖一样:尊重和敬畏。

既然从西边毫无希望,只有改道从东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五年级成语小故事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王商,字子威,继承父亲的封号为乐吕侯,是汉成帝的丞相,他为人耿直,作风正派。

汉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长安城中忽然有传言说要发大水了,长安城就要被水吞没了。刹时间,整个长安城的老百姓都惊慌起来大家扶老携幼,争相逃命。

消息传到宫中,汉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宫中议事,商量对策。成帝的舅父、大将军王凤也惊慌失措,劝成帝、太后赶快躲到船上去准备撤离。大臣们也纷纷附和王凤的意见。只有孙丞相王商坚决反对,他认为大水不可能突然而来,一定是谣传,在这个关键时刻更不能轻易撤离,这样只会使人心更加慌乱。成帝采纳了王商的意见,过了一会,城里也没见大水来,谣言不攻自破,城里的秩序也慢慢恢复了。调查下来,确实是传言失实。成帝对王商能力排众议很赞赏。王凤却认为是王商使他下不了台,因此心怀不满。

王凤有个亲戚叫杨肜,是琅那太守,因为没有把他管辖的地方管理好,王商要办他的罪,王凤为此亲自跑到王商面前,替杨肜说情,为他开脱。王商坚持原则,免去了杨肜的官职,王凤更加怀恨在心,千方百计想要打击报复。于是他勾结了同伙,诬陷王商。汉成帝最后听信了谗言,罢免了王商的丞相职务。

但是,是非自有公论。《汉书》的作者班固在撰写王商的传记时对王商的评价是:为人诚实公正,不屈不侥。这样的评论是很客观公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东张西望成语故事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

这里那里地到处看。形容寻找东西或心神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一心只想丈夫回来,此时经常走向前楼,在帘内东张西望。”

成语繁体:東張西朢

成语简拼:DZXW

成语注音:ㄉㄨㄥ ㄓㄤ ㄒ一 ㄨㄤ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东张西望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左顾右盼、三心二意

反义词:一心一意、聚精会神、目不转睛

成语例子:见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英语翻译:stare wildly about

日语翻译:きょろきょろ見回

俄语翻译:смотрéть по сторонáм

其他翻译:tourner ses regards de cǒté et dautre

成语谜语:一时看两头

成语歇后语:出洞的老鼠

成语故事

湖广襄阳府枣阳县蒋兴哥娶本县王公女三巧儿,两人十分恩爱,兴哥到广东去收帐,一年多没有回家,三巧儿请算命先生算卦说近日就会回家。她一心盼丈夫回来,每天外出东张西望,却引来青年陈商,最终把蒋兴哥的幸福家庭拆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华成语气壮山河的故事

全文共 1013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赵元镇丞相与谪朱崖,病亟,自书铭旌: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 山河壮本朝。

释义

比喻人的豪迈之气如同高山大河。

故事

南宋大臣赵鼎出身贫寒,四岁就失去父亲,在母亲抚养和 教育下成长。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当官时敢于批评权贵,受到宰相 吴敏赏识,被调到都城开封任职。1125年冬,北方的金国出兵南侵。次年秋攻陷太原,严重地威胁 到宋朝的安全。昏庸懦弱的宋钦宗惊慌失措,赶紧召集文武大臣商 议对策。一些贪生怕死的大臣,主张割让土地向金国求和。赵鼎与这些 大臣的看法不同。他说:祖先留下来的国土,怎能拱手送给别人?望 陛下千万不要考虑这种意见!可是,钦宗非常惧伯金兵,决心屈膝投降,把大好山河割让。金 军使者来谈判时,要求把黄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割让给金国,钦宗不 敢违抗,竟答应了金军提出的要求。但是,金国统治者并不满足,他们命令部队继续甫下。这年底, 金兵抵达开封城下。胆小如鼠的钦宗不等金军攻破,就亲自到金军 营中乞求投降。不久,金兵统帅扣留了钦宗,让部下进城掠夺,然后把钦宗和他 的父亲徽宗当作俘虏,连同搜刮到的大量金银财宝,一起返回金国。 北宋王朝就此灭亡。不久,钦宗的弟弟康王赵构在南京建立了南末王朝,史称宋高 祖。宋高祖即位初期,起用了一批主战派的大臣,赵鼎也在其中。曾经担任过宰相的秦桧,是主和派的头目,因结党专权而被罢 职。赵鼎对他很警惕,曾经向人表示过,此人如果得志,我门就没有 立足之地。不料、后来秦桧又一次被任命为宰相。他知道高宗只想偏安江 南而不真心抗金,便竭力唆使高宗与全国讲和。赵鼎对他自然反对。

于是,秦桧经常在高宗面前说赵鼎的坏话,使高宗对他逐渐失去信 任。后来,高宗终于将他贬到外地去当官。赵鼎离京时,秦桧假惺惺地为他送行。但赵鼎并不领情,只是轻 蔑地瞧了他一眼,拱拱手就走了。为此,秦桧更加忌恨赵鼎,将他越 调越远,最后贬谪到朱崖。 赵鼎在朱崖住了三年,熟人都不敢去看望他,生活非常困苦。秦 桧知道他的处境后,认为他活得不可能长久,便嘱咐地方官每月向 自己呈报他是否还活着。赵鼎六十二岁那年,终于患了重病。临死前,他把儿子叫到床 前,悲愤他说道:秦桧非要置我于死地。我不死,他可能会对你们下 毒手;我死了,才可不再连累你们!说罢,他叫儿子取来一面铭旌,在上面书写了一行字。它的意思 是:我身骑箕、尾两座星宿回归上天,我的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壮 豪迈地存在于本朝。几天后,赵鼎不食而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成语中名人故事大全

全文共 335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中有许多名人故事,有时,这些成语可以在阅读和习作起到很大的作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成语中名人故事大全,欢迎来参考!

【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样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我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理解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势如破竹】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必须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一样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务必趁目前昊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我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此刻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 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如火如荼】

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他带领军队一向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

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十分震惊,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大家说,此刻退回去等于两关打了败仗,还会两头挨打;如果能打败晋国,就等于在诸候国中当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践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经拿定,当务之急是尽快征服晋国。思考再三,决定出奇制胜。

一天傍晚,吴王下达了命令。全军将士吃得饱饱的,马也喂足了草料。从全军中挑出三万精兵强将。每一万人摆成一个方阵,共摆三个方阵。每个方阵横竖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头的都是军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个大夫负责。每项一个方阵由一名将军率领。中间的方阵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帜,白弓箭,由吴王自我掌握,称为中军;左边的方阵,红盔红甲、红衣服、红简直就像深不可测;右边的方阵则一水儿黑色。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刚刚显出亮色,吴军鼓声大作,欢呼之声震天动工地。

晋军从梦中醒来,一看吴军那三个方阵和声威气势,简直都惊呆了:那白色方阵,“望之如荼”——像开满白花的茅草地;那红色方阵,“望之如火”——如像熊熊燃烧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阵,简直就象深不可测的大海。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样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必须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立刻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一夫当关】故事:《史记》载:公元前207年刘邦入咸阳,“守函谷关,项羽至,不得入。”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形势,由此可见。古代,还有几个与函谷关有联系的成语故事。

【围魏救赵】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乘魏国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

【出奇制胜】战国时期,齐国将领田单用火牛阵出击燕军,使燕军大败。这就是孙子兵法势篇中“凡战者,以奇胜。”

【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先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之后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就应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最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十分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十分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儿,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样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必须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立刻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马革裹尸】

东汉马援自南方还军,故人多迎劳他,号称有计谋的孟冀也向他祝贺。马援说:"你怎样也同一般人一样呢?方向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我想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死在儿妇女婢中呢?"见《后汉书·马援传》。后以"马革裹尸"等指为国而战死沙场。清张贷《西湖梦寻·岳王坟》:"但恨和一成,国家日削,大丈夫不能以马革裹尸报君父,是为叹耳!”

战无不克:攻战没有不取胜的。形容强大无比,能够战胜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龙山落帽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孟嘉,字万年,晋代江夏(今湖北云梦)人,年青时代就才华出众,曾在太尉庾亮属下任从事,庾亮询问地方的风俗与得失,孟嘉回答说:“您问我手下的官吏吧。”庾亮笑,说:“孟嘉原来是个大才子啊!”把他转为劝学从事。

有一次,豫章太守猪裒进见庾亮,向庾亮提起孟嘉,并大大夸奖了孟嘉一番。

自此以后,庾亮更加器重孟嘉。

后来,孟嘉在征西将军桓温属下当参军,桓温十分倚重他。

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桓温在龙山设下宴席,僚属们都被请了来。

当时属官们都穿着军服,一阵风吹来,把孟嘉头上戴的帽子吹掉了,然而孟嘉却没有觉到。

桓温暗示左右的随从不要告诉孟嘉,想看看他的反应。

过了很长时间,孟嘉上厕所,桓温叫人取来帽子还给他,并叫另一个富有才华的参军孙盛(字安国)写一篇文章嘲讽孟嘉,写好后就放在孟嘉座位上。

孟嘉回来看见文章后,立即写了一篇文章作为回答,文笔非常优美,满座的客人都赞不绝口。

孟嘉喜欢开怀畅饮,喝酒越多越不醉。

桓温问孟嘉说:“酒有什么好处,您为什么这么喜欢喝酒?”孟嘉回答道:“您没有得到酒中的乐趣啊!”桓温又问他说:“听歌妓演奏,弦乐不如管乐,管乐不如歌声,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嘉回答说:“逐渐接近人体,声音才更加动人。”听了他的回答,满座的人都赞叹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斋戒沐浴的经典成语故事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斋戒沐浴

【近义词】:毕恭毕敬、一秉虔诚、心香一瓣、顶礼膜拜、暮礼晨参

【反义词】:盛气凌人、骄横跋扈、出言不逊、倨傲无礼、咄咄逼人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成语解释】:祭祀之前的一种仪式,包括沐浴更衣、戒酒、吃素,以求身心的洁净,表示虔诚。比喻虔诚恭敬的态度。

【斋戒沐浴造句】:外婆是虔诚的佛教徒,每到农历初一、十五,总是“斋戒沐浴”,到庙里祈神求福。

【斋戒沐浴的成语故事】:

古人沐浴而朝,斋戒沐浴以祀上帝,可见,沐浴是一种隆重的礼仪。孔子赞赏的学生曾点甚至把洗澡作为一种至美的人生境界。在古希腊人的生活中,运动的紧张和洗澡的松弛让人们从中发现了无与伦比的美妙。在古罗马的豪华浴场,洗澡是古罗马人欢宴人生的一种方式……虽然历史随着岁月远去,而今,当你周身被温暖的水流包围,当你沉浸在金碧辉煌的流光中,觥筹交错间,一场超奢华的感官沐浴享受正在开启一个全新的欲望国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付之一炬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fù zhī yī jù

【出处】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唐·杜牧《阿房宫赋》

【解释】付:给;之:它;炬:火把。一把火给烧了。

【用法】作谓语;表示野蛮残暴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付之丙丁

【押韵词】十八层地狱、殚心积虑、视同一律、温香软玉、优柔餍饫、颠来播去、深见远虑、大同境域、浮名虚誉、长辔远御。

【年代】古代

【谜语】纸船明烛照天烧

【法文】livreraufeu

【俄文】преáтьогню

成语故事】唐敬宗时,朝廷大兴土木,挥霍无度,杜牧十分气愤,就写一篇《阿房宫赋》,讲述秦朝的阿房宫是十分的繁华,最后被西楚霸王项羽放火烧了三个月才烧完,借古讽今,希望能让当权者吸取秦亡的教训

【成语示例】除夕,京师富家竞购千竿爆竹,付之一炬。  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

【成语例句】

◎ 可惜好景不长,不久一系列的不幸接踵而至,当年夏天普法战争爆发,巴黎歌剧院被迫关闭;9月,正值盛年的列昂猝死于心脏病;三年后一场大火烧毁了巴黎歌剧院,连带所有保留剧目的布景和服装全部付之一炬。

◎ 1972年,金顶的古建筑群被人付之一炬,令佛学界、文物界人士痛心疾首。

◎ 2月2日上午,在天津市郊一片开阔地上,6000多公斤含有矿物油的禁售食品被付之一炬。

◎ 南来以后,为了安全,抛掉了不少部稿子,有的给埋在地里烂了,有的连埋都来不及,只好付之一炬。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五年级成语小故事

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位著名的大将军叫吕蒙。他带兵打仗非常勇敢,跟着孙权南征北战,为东吴的建国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这位英勇的战将自小没有读过书,所以,肚子里墨水很少,行事也比较粗鲁,又不怎么懂礼仪。所以,大家都称他为“吴下阿蒙”。

有一天,吴主孙权把吕蒙请来,对他说:“如今你是朝廷既有名望又有权势的人,不能没有知识呀,只讲武战是不够的,应该多读点书,增加一些见识,才能不负众望哟!”吕蒙说:“我整天在军营里忙忙碌碌的,有处理不完的军务,哪里还有空看书呢?以前,我不读书,不是照样带兵打仗取得胜利吗?”

“不对呀,”孙权耐心地开导他,“以军务忙为借口就不读书说不过去,我难道不忙吗?朝廷上下,哪一项不让我操心哪,但我还是抽出时间来读书。我自渡江以来,就抽空读了《史记》《汉书》和各种兵书。当然我也不是叫你整天看书,不问军务,只是想让你看看前人留下的经验,扩大些眼界,充实一下自己,这样对你日后领导军队是非常有帮助的……”

于是,孙权就给他拉了一串书名,让他有系统地读些书。吕蒙是一个说到做到的将军,从那以后果然坚持天天读书,有时读到深夜。甚至还会利用战争停息的阶段,认真读书学习。书读得多了,见识也提高了许多。

后来,都督周瑜去世了,孙权任命鲁肃为大都督。有天,鲁肃来看望吕蒙,跟他讨论起军事来。吕蒙问鲁肃:“您受朝廷重任,驻防陆口,跟关羽为邻,有什么策略以防不测呢?”鲁肃随便答道:“哦,到时候再说吧!”吕蒙站起身,一本正经地说:“关羽如同熊虎,厉害得很,不能不防呀!我这里有五条妙计,愿意奉献给您……”

鲁肃听完吕蒙的五条妙计,惊奇又高兴地说:“以前你只有武功,现在你又有广博的学识。你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个阿蒙喽!”吕蒙答道:“读书人离别后三天,就应该另眼看待了呀!大哥不能用老眼光看人!”

打这以后,鲁肃再也不敢小看吕蒙了,两人还成了好朋友。鲁肃去世前,向孙权推荐了吕蒙,接替了他的职务。吕蒙当上统帅后,一面采取各种军事步骤,一面联合魏国,终于打败了一代名将关羽,夺回了荆州。

由于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所以,后人就常常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百闻不如一见成语故事出处

全文共 788 字

+ 加入清单

闻不如一见这个成语故事出自《汉书·赵充国传》。百:多;闻:听见。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西南)人。他很熟悉汉初西北疆的匈奴和西羌族的情况,武帝、昭帝时,率军反击匈奴贵族的攻扰,勇敢善战,任后将军。宣帝即位后,封为营平侯。

公元63年西北羌族各部落奴隶主头子会盟,联合发兵进攻汉朝。宣帝先派光禄大夫义渠、安国(义渠,部族名,当作姓用;安国,名)去征讨,结果被打得大败,一口气逃到今居(今甘肃平凉西北),再派人向朝廷讨救兵。

汉宣帝经过与大臣商量,觉得在将军中只有赵充国最熟悉西羌的情况,可是他已经七十六岁了,还能出征打仗吗?于是便派御史大夫丙吉去征求赵充国的意见,看这次出征派谁去最好。赵充国自告奋勇地说:“要平定西羌,我这个老头子就适合。”

宣帝同意了,便问他:“老将军这次出征,你准备带多少人马,怎样去征服西羌?”

赵充国回答说:“百闻不如一见。兵难喻(音yú 于)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意思是说:听说百遍不如亲自去看一看。打仗用兵,很难在遥远的地方作出估计。我到了金城,侦察了解了情况后,才能够制订出作战的计划。

赵充国到了金城,西羌人天天都来挑战。赵充国吩咐将士们坚守营地,不许出战。经过充分的了解后,赵充国就先后四次上书宣帝,报告了自己征服西羌准备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屯田防守,一是着重劝化。对不听劝化的顽固头子,就抓住时机狠狠打击。前三次上书,汉宣帝召集群臣研究,都没有得到完全的赞同,并指责赵充国迟迟不进兵,催促他发兵进攻。后来,汉宣帝经过再三思考,又觉得赵充国讲的确有些道理,就把派去征讨的各路骑兵撤回来,只留下赵充国在那里屯田防守,开展各种工作,主要用教育、劝化的办法,去征服西羌。这么一来,果然很有效,西羌那边很快就安定下来了。

后来,人们便把“百闻不如一见”引申为成语,用来比喻即便听人说一百遍,也不如亲自看一看,了解情况处理问题要多作实地调查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水中捉月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水中捉月

【汉语拼音】shuǐ zhōng zhuō yuè

【近义词】:异想天开、痴人说梦、好高骛远、空中楼阁

【反义词】:踏踏实实、 安分守己、 实事求是、 脚踏实地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永嘉真觉禅师》:“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水中捉月_成语故事。”

【成语解释】比喻空虚幻想,不能实现,资料《水中捉月_成语故事》。

【水中捉月造句】学习要抓住基本知识:即不水中捉月,而忽略基本的东西。

【水中捉月的成语故事】

窗外月光如银如霜,正笼罩在飘逸思绪的窗前。月光如水,静静地泻了满地。坐于窗前的我,思绪亦随月光拂了满地──窗前明月光,月是故乡明。这月光偏偏就有灵性,月光拂了满地,无人清扫。诗已拂了满地,有少数人捡起几句,风流不可一世。沐浴着这清凉如斯,亘古不变的慧光,任时间挟着思绪,落花流水地从心地中流淌过。于是乎,我有了一种冲动:把所有语言都融进唐宋文人墨客的华章锦句中——浅析唐宋文学中有关月亮的意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百丈竿头成语故事_500字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招贤大师》,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宋朝时,长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号招贤大师。这位太师佛学造诣高深,时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

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讲经。前来听讲的僧人很多,大师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听的人深受感染。法堂内除了大师的声音外,一片寂静。

招贤大师讲经完毕后,一名僧人站立起来,问他行了一个礼,然后提了几个问题,请求大师解答。大师还了礼,慢慢地作答起来。

那僧人听到不懂处,又向大师提问,于是两人一问一答,气氛亲切自然。

听讲的人发现,他俩谈论的是有关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内容。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招贤大师当场出示了一份偈帖。所谓偈帖,就是佛教中记载唱词的本子。但见大师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道:百丈的竹竿并不算高,尚需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百尺竿头这则成语也称百丈竿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成语盲人摸象的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盲人摸象故事

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他们。镜面王吩咐侍臣说:“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来。”使者很快就凑集了一群盲人,带领他们来到王宫。

使者走进宫殿向镜面王禀报说:“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现已带到殿前。”镜面王说:“你明天一早带领盲人们到象苑去,让他们每人只能触摸大象身体的一个部位,然后马上带他们来王宫前广场。”

盲人摸象

第二天上午,镜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数万平民聚集在王宫前的广场上,沸沸扬扬的人们交头接耳,谁也不知道国王将要宣布什么重大的事情。不一会,使者领着盲人们来到了镜面王的高座前,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镜面王向盲人们问道:“你们都摸到大象了吗?”盲人们齐声回答说:“我摸到大象了!”镜面王又说:“你们每个人都讲述一下大象是什么模样的!”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来说:“禀告圣明的国君,大象就像一只盛漆的大圆桶。”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说:“大王,大象应该像一把扫帚。”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说:“大王,大象确实像大鼓。”随后,摸到大象头部的说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说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后部的说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则说大象犹如簸箕。最后,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说:“圣明的大王,大象实在像一根粗绳索。”一群盲人分成了几伙,吵吵嚷嚷,争论不休,都说自己正确而别人说的不对。他们又纷纷到镜面王前争辩说:“大王!大象的模样确实像我说的那样!”这时,在场的臣民见此都大笑不止,镜面王也意味深长地看着众人笑了起来。

【出处】

《大般涅槃经》三二:“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甕,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解释

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刻苦读书成语故事

全文共 947 字

+ 加入清单

读书,给我带了莫大的乐趣,每当翻开书,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涌出一种感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刻苦读书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悬梁刺股

悬梁的故事发生在楚国一位名叫孙敬的贤士,到洛阳求学,为了勤於学习,怕受睡眠困扰,因而把头发绑住悬於梁上,假如读书疲累,眼睛一合上,头低下 来,那悬在梁上的头发一拉,必定痛得醒过来,而后他苦读有成。刺股的故事发生在战国苏秦身上。他在鬼谷子那儿学合纵连横之术,学成后 到秦国游说,不被采用。旅费用完只好回家,但家人皆不理他,他非常羞愧难过,於是发愤苦读。读累了打瞌睡,就拿一把锥子在腿上戳,把睡意赶跑,又继续苦读。后来,再出发游说诸侯时,无不成功,身挂六国相印,好不威风。

2、囊萤读书

车胤,晋代南平人,年轻时就爱读书,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苦,没钱买油 点灯。日子久了, 车胤觉得长久下去,将不知浪费多少宝贵时光,一定要想办法 解决才行。一晚,他见一群萤火虫,一闪一闪的飞来飞去,立刻想到,假如捉十 几只萤火虫放在袋中,不就可以藉它们所发出的光来读书吗?此后,他就每晚靠 著萤火虫的光来读书,有时甚至看到天明。

3、映雪读书

古时有一读书人名叫孙康,也因家贫,冬夜经常在雪地借助雪光返照来读书。随月读书 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他白天要作工,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 起灯,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读书。他每当读到月光西斜时,就搬一张梯子搁在 墙脚下,站在梯上读,月光逐渐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有时 ,读累了,一不小心从梯上掉下来,他连忙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 爬到梯上,继续读下去。

4、牛角挂书

隋朝时的李密非常专心向学,分秒不愿浪费,有次他要去绥山,怕途中耽搁 太多时间,出发之前他用蒲草编织鞍子放在牛背上,把要阅读的书挂在牛角上, 一边骑牛一边读书,十分专注。连当时大臣杨素经过,丝毫不觉。勤学专注之功 令人敬佩。

5、凿壁偷光

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可是家里非常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

比喻:在艰苦的条件下设法坚持学习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