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征文(经典20篇)

院墙外的天空,很美,很蓝,更令人陶醉的是它充满了自由的味道,自由,无拘无束,这两个字言是我梦寐以求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院墙外的天空征文,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794

作文

1000

2024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观后感

全文共 205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生死关头的道路抉择

唯有真正了解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历程,才能深刻理解长征胜利的必然性。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的资格,这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岿然不动的基础,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一曲气吞山河的壮丽凯歌。除了对光辉胜利的歌颂、仰视,我们的钦敬,更应该来自对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洞察先机、举望未来的道路抉择,从而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专家解读习近平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讲话

全文共 3235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习近平指出,长征的胜利,是方向和道路的胜利。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习近平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21日上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会上,习近平用四个“伟大远征”概括长征: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习近平指出,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长征路上的苦难、曲折、死亡,检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坚不可摧的。

“在绝望、没有任何出路的情况下,依然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理想、信仰,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晓敏认为,在当时中国内忧外患的国情下,救国救民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最基本、朴素的出发点。

“当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红军面临如此危急的情况下,能够踏上长征路,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定追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封长虹认为,中国红军选择进行长征,即是为了使中国革命向前推进。从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后,我们党更具信心,一路披荆斩棘,胜利完成了长征路程。

在封长虹看来,长征的胜利即是我们党坚定不移追求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的历史成果。在长征路上,我们党坚持的信念是:不能被国民党拖垮,一定要为中国劳苦大众而奋斗,一定要把长征走下来,一定要开创新历史,开辟真正能够带领中华民族奔向光明的道路。“正是靠着这种信念支撑,我们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才得以完成。”封长虹说,没有这种信念,长征走不下来;没有这种信念,我们也无法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取得胜利,没有这种信念,我们更无法建设新的中国。

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习近平强调,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确立。经过长征的千锤百炼,我们党在思想上不断成熟,成为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成为中国革命赢得最后胜利的中坚力量。

封长虹告诉记者,在长征之前,毛泽东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中国革命路线是否正确等问题并不明确。长征走不走、怎么走;在长征过程中,某一场战斗打不打,这些问题在党内也都存有分歧。同时,当时部分代表提出的意见占据支配地位,却并不适合中国的实际国情。

封长虹说,遵义会议和苟坝会议上,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得到明确:必须由毛泽东来领导我们全党、领导我们红军,完成长征的使命。实践证明,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和指导方针是正确的,能够领导共产党和红军继续前行。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这才是真理。”翟晓敏认为,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有着自身内在的规律,不会因为外来的干扰或内在的变化而中断。而马克思主义在面临现代化、内忧外患的中国时,似乎有些“水土不服”。只有当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才能将当时的中国解救于水火之中。

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习近平表示,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长征的胜利,宣传了我们党的主张,播撒下革命的火种,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巩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牢牢扎根在人民之中。

“红军长征的胜利确确实实依靠的是民众。如果没有民众的支持,红军长征要完成如此艰难的路程,结果难以想象。”封长虹向记者细数历史:通过湘江战役,八万多人的红军损失惨重,只剩三万余人。在三万多人继续向着革命胜利的目标艰苦奋斗时,国民党大军的拦截时刻阻碍着中国红军前进的步伐。封长虹认为,红军在如此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依靠的是广大民众的支持:一是生活上的支持,二是道义上的支持。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从华中、华南等地区边作战、边考察,看到了众多地区老百姓的需求及希望。开阔眼界后,党与红军不再是一个地区性的政治组织,更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翟晓敏认为,长征可以用两方面的“接地气”来形容,一是接中国社会现实、中国历史文化的地气;二是马列主义这一外来的政治主张中国化,更是接了中国实际国情的地气。

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习近平指出,长征的胜利,是方向和道路的胜利。长征的胜利,不仅保存了革命力量,而且使我们党找到了中国革命力量生存发展新的落脚点,找到了中国革命事业胜利前进新的出发点。从长征的终点出发,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展开了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新画卷。

“解放军的天是人民的天,解放军的天是蓝蓝的天”。在当时的延安,有一首歌里如此唱到。封长虹说,红军长征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开创了一片新天地,来到了一个新起点。

封长虹表示,以当时的情况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红军如果没有长征,就没有今天。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如果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再固守当时的寸土寸地,恐怕难以生存下去。毛泽东同志发起了长征号召,踏上了新的征程,尤其是红军长征胜利、三大主力会师后,来到了延安,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红军自此找到了延续革命力量的新落脚点,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新征程。

“长征精神”专家

封长虹:践行长征精神,继承革命传统,记好革命之本。

封长虹认为,习主席所强调的长征精神是指敢于吃苦,善于拼搏,追求未来,追求光明的精神。这是当年长征过程中红军所坚持的一种精神,在当今仍然适用。

毛泽东同志当年也对长征精神做了概括总结: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封长虹解释道,当时的红军坚持长征精神,一路走,一路播种,一路作为宣传队,才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封长虹表示,中国共产党一直发展到今天,靠的就是长征精神的支撑。当今,我们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两个百年梦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同样需要长征精神。从党的十八大到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不断奋斗,尤其在反腐问题、深改问题,在顶层设计领域上,在经济问题改革上所作出的努力,都离不开长征精神。

封长虹告诉记者,习近平主席强调长征精神,更多的是希望大家不忘初心,要把老一辈的革命精神发挥在我们当下所有工作和领域之中。“学习长征精神,首先要了解长征精神。”封长虹认为,当今年经的一代,对历史了解甚少、对长征了解甚少、对革命传统了解甚少。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复兴,依靠的是新一代。希望年轻人一定要了解历史,了解长征,践行老一辈留下的长征精神,继承革命传统,记好革命之本。

翟晓敏:长征精神永不过时

“长征精神就是艰苦卓绝、不认输的精神。”翟晓敏认为,对于一个国家、民族、个人来说,艰苦奋斗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如今物质、信息、文化等高度发达的社会,很容易丢失这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如何,不管在任何时候,我们绝不能丧失根本。坚定信仰,奋斗自强,是任何个人乃至民族生存发展之根本,其重要意义,应在物质、技术、知识之上。

翟晓敏指出,从中国近代史来看,长征精神的强大是空前的。如今,从中国的文化传统来看,我们更应该注重精神层面的问题,应该不忘长征精神并不断发扬光大。然而,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在课堂上学到的基本是技术层面的知识,关注精神层面部分很少。翟晓敏说,面对当今社会的诸多问题,长征精神可以说是一把解决问题的钥匙。当代年轻人在遇到困难、及痛苦带来的焦虑时,应常学长征精神,困难便会得到针对性地解决。

“长征精神永不过时!在任何时候,艰苦卓绝的长征精神都能发挥其重要的作用。”翟晓敏说。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纪念反法西斯战争征文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8月25日莲香园社区党支部组织社区自管党员人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观了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1周年。

在参观之前莲香园社区党支部还举行了新党员宣誓、老党员重温宣誓誓词的仪式,原社区党委书记还现场发言。

纪念馆总建筑面积4350平方米,展览面积2500平方米,由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论《持久战》的发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平北游击战争的开展和根据地的开辟、巩固平北坚持冀中开辟平北、平北根据地的艰苦斗争、平北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等八部分组成,展出图片316幅,文物268件。

通过参观纪念馆,大家从不同侧面、多个角度了解了当时全国抗战形势以及平西抗日根据地创建和巩固的全过程;

重温了党的光荣历史,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的教育。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让我感受到了军民团结、保家卫国的强大力量,体会到了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这些退休老党员们纷纷表示,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社区的创建工作,为社区的和谐建设、为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也要向他们学习,努力工作,为社区建设尽自己的最大力量。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红军长征电影观后感500字

全文共 5371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以下红军长征电影观后感由语文迷网整理提供,欢迎阅读。

红军长征电影观后感一:

今天下午,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观看了《我的长征》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个名叫王瑞,小名叫瑞伢子的孩子从一个少年变为一个优秀的红军战士的故事。

在这个影片中,我最难忘的镜头是敌军的飞机在红军过湘江时对战士们的狂轰乱炸。一枚枚炸弹投入水中,溅起的水花有几丈高。一枚枚炸弹射在房屋上,房子一座接一座地轰然倒塌。残存的几面颓墙上,挂着几十个伤员,他们浑身是血,衣服已经如乞丐服般破烂不堪。看得我毛骨悚然。

在飞夺泸定桥时,红军们一边在十几根铁索上艰难地攀爬,一边机警地躲避着对面的敌人的枪林弹雨,随时就可能降临的危险让人不寒而栗。不好!王瑞的姐夫在攀爬中被敌人的子弹射中了,但他双手紧握着铁索,看起来好像摇摇欲坠,我害怕地闭上了眼睛,不敢再看下去。

结果,王瑞的好几位亲人和几名胜似亲人的战友,都在长征途中牺牲了。

正是在长征途中的耳濡目染,才使得王瑞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红军战士。中国解放后,每当回忆起长征,王瑞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落,他是百感交集啊。

看完后,我的内心翻江倒海,久久不能平静。

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克服了千难万险,最终取得了胜利。我不由得想起了我平时的所作所为。学习的时候,一遇到困难我首先就想到了退缩,而不是想办法克服。一遇到挫折,我就抱怨,有时候甚至一蹶不振。

今天看了《长征》的电影我明白了,与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血泪史相比,我们现在遇到的挫折又算什么?我决心,从今往后,我要学习红军战士知难而进,坚持不懈的精神,学习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精神,做一个勇敢而坚韧的新少年。

而且,通过看这部电影,我也知道了如今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我们要拿出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感恩并回报给予我们幸福生活的先辈们,英雄们!

我的脑海中又浮现出了《长征》中的镜头,我的耳边又响起了毛主席的诗句:

红军长征电影观后感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长征》的七律诗高度的形容了红军长征的情景,前几天观看了〈〈我的长征〉〉,红军长征的经历又重新在我的眼前。影片的片头以著名的老电影演员王心刚饰演的王瑞,在乘飞机的途中,时空由现代回到解放战争时期,影片通过时空倒转的手法,通过王瑞的回忆,记述了红军长征的事件。

王瑞,一个16岁红军小鬼,诠释了那些历史上的著名事件,遵义会议,四度赤水,飞夺泸定桥等等。当红军辗转行军,危机重重,九死一生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能够知道去哪里?为什么要走?连毛主席也说不知道该怎么走,他说,我知道那是错误的,所以不要跟着错误走,而其他人的的回答是:跟着走!或者跟着毛主席走。

在遵义会议的时候,面临着红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各位领导人都很焦急,但是影片没有直接表现出那种紧张的气氛,而是通过王瑞去送宵夜时,被毛泽东骂,之后再通过另一位领导人对王瑞的解释说:“现阶段的情况很紧张,毛泽东他们在没日没夜的开会,你打断了他的思路,所以他才会对你凶的,表现出来。会开完了,第二天早上毛泽东同王瑞偶然相间了,毛泽东想起那个小鬼就是昨晚被自己凶过得人,于是跟他聊了起来。期间,毛泽东看王

瑞口袋里鼓鼓的便问那是什么?王瑞便掏出来那四只红色的蜡烛,毛泽东要他好好保存,以后会有用的。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老师要我们注意那红色的蜡烛,在红军长征胜利后,红色的蜡烛又出现在荧屏中,但与前次不同的是,这次的红色蜡烛是点燃的。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红色是否代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点燃的蜡烛是否代表了中国红军长征的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红军用鲜血换回来的。蜡烛一般是代表着奉献精神,红色的燃烧的蜡烛也代表了红军的奉献精神。

影片中的一幕幕场景使我记忆深刻,遵义会议后,正是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红军才能摆脱敌人的一次次围剿,红军知道了自己往哪里走——向胜利的方向走;影片中以浪漫的手法——王瑞姐姐的歌声去打动那些彝族同胞,以以诚待人的方式终于取得彝族同胞的信任。

红军需要渡过天险大渡河,三条小船无法渡过千军万马,而为了能够抢渡泸定桥,红军战士不畏艰辛,王瑞所在部队奉命沿江而下,抢夺距安顺场渡口三百二十里的泸定桥,只有这样,红军才能通过天险大渡河,北上抗日。晚上,下着大雨,悬崖下的羊肠小道,道路泥泞难行,红军战士饿着肚子强行前进,因为对岸就是去增援的敌人,如果让增援的敌人抢了先,后果不堪设想。好在雨越下越大,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而红军战士们凭着顽强的毅力,仍旧冒雨、踩着泥泞前进。日以继夜赶赴目的地,红军组织的突击队,攀着铁索桥,冒着对面桥头堡敌人的枪林弹雨,匍匐前进,勇敢顽强地冲向被敌人拆成只有十三根铁索地泸定桥,最后勇士们冲破了敌人在桥头堡的火墙,为他们身后千万个红军战士顺利通过泸定桥铺平了道路。王瑞最后一位亲人——姐夫肖德昌牺牲了,从悬空的铁索上中弹跌落到汹涌咆哮的大渡河激流中;他的彝族兄长达尔火——这位参加红军才二十多天的小伙子在把弹痕累累的红旗插上桥头堡时,也被流弹击中,挺立在桥头堡一动不动,手里仍旧高举着那弹痕累累的红旗,一个个赤血男儿怀着革命的激情和对革命胜利的渴望,克服重重困难使国家转危为安。敌人的枪炮是猛烈的,却始终打不倒战士们勇敢的心,自然条件是恶劣的,但依然撼不动他们对革命胜利的憧憬。为了革命,他们甘愿献身,为了新中国,他们不惧死亡,他们用热情和鲜血缔造了中国革命的辉煌明天。

红军长征是艰辛的,二万五千里的长征磨练了中国共产党,也为红军保留了后续力量,成为了后来的精英领导。同时,通过长征生存下来的红军也是伟大的,我想我们应该牢记这段历史,牢记为中国革命事业献身的共产党。

红军长征电影观后感三:

前言:展开历史的长卷,我们看到在那条蜿蜒崎岖的长征路上,破险阻重重,越关山无数,在那里他们拒危难险阻于不顾,在那里他们万众一心重新撑起一个古老民族不屈的脊梁。诚然,毛泽东是这场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创造奇迹的好舵手;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着这漫漫长征中红军前进的步伐。

看到那湘江激战、四渡赤水、抢渡乌江、飞夺泸定、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难险阻的情景,见到那一个个为革命事业勇往直前倒下去的革命先烈,心灵深处受到一次次的震撼,那《十送红军》的旋律,那马蹄急促声仍在我耳际萦绕,那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无时不在我心中回荡着。

一、审时度势,力挽三万士兵于危难之中。

当时在党中央居于统治地位、支配革命战争全局的,仍是照搬外国经验、唯“国际指示”是从的教条主义军事路线。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大军,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面对国民党军设置的层层包围圈,毛泽东认为对付国民党军的有效方法是:“应该使用红军主力突破敌人围攻线,转入我之外线即敌之内线去解决这个问题”,然而却被博古和李德等人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排斥。战争的检验是无情的,由此而造成了1933年至1934年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大失败,中国革命战争的命运危在旦夕。为了挽救革命挽救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红军毅然决然踏上了遥遥的长征之路。

红军在仓促准备的情况下匆忙撤离,开始长征,因此,处于被动的境地,显然被动就挨打,处境险恶。但是红军战士们凭着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必胜信念,经过数日浴血奋战,终于突破国民党军设置的四道封锁线。但为此付出的代价几乎是毁灭性的:中央红军由开始出发的8.6万余人锐减为3万余人,伤亡惨重的中央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的“追剿”,未作任何休整,马不停蹄继续西进。这时,蒋介石为阻挡红军会合,又集结40余万大军在湘西摆兵布阵,欲在此全歼中央红军。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博古、李德仍然不顾敌强我弱的客观事实,固执地坚持北上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师。这无疑就是让革命成为国民党军刀俎下的鱼肉。

在决定中央红军命运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审时度势“力主放弃会合二、六军团的企图,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在转兵西进贵州,士气空前高涨,一举攻克了黎平。在蒋介石屯兵湘西准备大“围剿”的危急关头,是毛泽东的审时度势正确军事主张,避免了中央红军全军覆没的厄运。

二、召开遵义会议,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伟大历史转折

周恩来精辟概括:“由于毛主席拨转了航向,使中国革命在惊涛骇浪中得以转危为安,转败为胜”。由于博古、李德的“左”倾冒险主义使红军屡遭重创后,红军官兵的怀疑、不满和要求更换领导的情绪不断滋长,在湘江战役时达到了极点。

敌数十万大军层层封锁,步步紧逼,而教条主义军事路线的笨拙指挥不仅不能使红军脱险,反而导向绝境。虽然当时毛泽东已经被解除军事领导权,他凭着对革命对红军生命的高度负责精神,痛中思痛,他知道要想挽救革命就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突破共产国际教条主义的革命战争模式。在毛泽东的努力下,王稼祥、洛甫等逐渐认识到“左”倾军事路线的严重危害,得出“领导问题不解决,我军就难以彻底地由被动变为主动”的结论。中央红军智取遵义后,于1935年1月15日召开了遵义会议。会上,毛泽东继博古等人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后,作了重要发言。他对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路线进行精辟地分析和客观地批评,将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正确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指明了今后的正确方向。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得到与会绝大多数人的拥护。但他考虑到当时一些中央领导人的觉悟程度和所处的战争环境,在会上没有谈及“左”倾政治路线的错误,这一点充分体现了毛泽东超人的领导才华。

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不仅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而且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为胜利完成长征奠定了基础,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和里程碑。周恩来是这样高度评价毛泽东的---由于毛主席拨转了航向,使中国革命在惊涛骇浪中得以转危为安,转败为胜。

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想必看过《长征》的同学都会有这么一种感觉---红军四渡赤水,巧夺金沙江打得真的太妙了,太漂亮了。

在中央红军撤移到扎西的同时,蒋介石仍以为红军要北渡长江。他一面加紧对长江重要渡口的兵力部署,一面调重兵对扎西进行合围。毛泽东和中革军委依据避实就虚的战略原则,乘贵州国民党军兵力空虚之际,果断挥师东进,重返贵州,二渡赤水河,把敌人远远甩在长江边。

毛泽东按照“实行机动并迅速略取与控制赤水上游的渡河点”的作战目标,在派中央红军主力围攻鲁班场未克的情况下,主动撤出战斗,摆出欲再渡长江的姿态,以迷惑、调动国民党军。

果不出其所料,国民党军中计了,毛泽东又指挥红军突然急转东进。在此期间,红军在数十万国民党军的“缝隙”中穿插,挥师南下,突破乌江,把疲于奔走的国民党军抛在了乌江以北。接着,毛泽东又声东击西,吸引国民党注意力向其他地方转移,自己则指挥中央红军主力以不可阻挡之势相继攻克其他地区,向西直逼昆明。此时蒋介石惊叹之余,匆忙飞往昆明,亲自调兵遣将。此时,国民党军的战略意图已经爆破,毛泽东见机行事决定率中央红军折转西北疾进,终于率第一、第三、第五军团全部渡过金沙江。至此,国民党数十万“追剿军”被甩在金沙江以南,中央红军终于跳出了国民党军的重重包围。在敌我力量悬殊、处境恶劣的条件下,红军迂回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巧妙地牵制、拖累、打击国民党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巧夺金沙江,这是多么漂亮的一战,足以显示了毛泽东作战的智慧。

四、正确处理党内矛盾,促成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之后,毛泽东主张红军继续北上,到接近抗日前线的川陕甘地区建立新根据地。“有枪就是草头王”的封建军阀思想作祟下,张国焘却把8万余人的红四方面军看成他个人谋权的资本,他鼓动自己部下的队伍来进行反对。张国焘在卓木调成立所谓“第二中央”,在分裂党和红军的罪恶道路上越滑越远。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张国焘仍然采取说服教育、耐心等待的方针,做到以诚相待,仁至义尽。这对后来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起了重要作用,也为正确处理党内斗争树立了榜样。

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劝导、督促下,经过朱德等人的坚决斗争,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又强烈要求北上与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会合,10月,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进至会宁县,同红一方面军会师。10月,红二方面军冲破国民党军的重重阻拦,在隆德县将台堡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终于实现,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长征胜利结束,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的落脚点和革命的出发点。

回眸整个长征岁月,毛泽东的贡献和作用却是决定性的,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红军谱写出壮丽的史诗,赢得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生存与发展。

结论:无论是微观个体还是宏观意义上的集体、民族或国家,总是处于“长征”或“新长征”之中,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困难,因此,我们需要的是乐观、豁达、大无畏的思维和态度,要坦然、泰然看人生、看挫折,看潮起潮落和云卷云舒。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长征精神代代相传征文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是红军长征80周年,在这个暑假里看了许多红军长征的故事。知道了长征时期红军战士物质格其匮乏,甚至连生存条件都不具备,但是红军战士胜了难以想象艰难险阻,最终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

红军长征途中的艰辛是非常人所难忍受的,过草地时红军战士没的干粮就啃树皮、吃草根,过雪山时,红军战士又冷又饿,加上夹金上海拔4500米,山上空气稀薄,天气幻莫测,进到山里,雪花飞舞,红军战士一个个变成雪人,有的同志累了坐下休息,就永远没有起来,有的同志走着走着不知怎么倒下就永远没有站起来,前面的同志牺牲了,后面的同志继续前进,雪山终于被红军战士不折不饶的革命毅力征服了。

我认为,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最高体现。长征故事可歌可泣,红军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世所罕见,得是千难万险压不倒红军战士,征服一切困难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非常优越,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在以后的学习中,碰到困难,我们要发扬长征精神,树立坚定的信念,以不屈不饶的精神去战胜和克服困难。我们一定要发奋图强,争取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将来报效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

全文共 1382 字

+ 加入清单

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长征路上的苦难、曲折、死亡,检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坚不可摧的。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石头会被打碎却始终坚固,朱砂能被研磨却不改朱红。长征路上困难重重,艰苦奋斗指引了红军战士们牢记职责,不言放弃;勇于战斗时刻督促着他们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奉为人生信条,凭借着超强毅力战士们才夺得了最后胜利!历史证明,长征精神在中国革命道路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在新时代下,解决如何发扬长征精神,不忘革命之本的问题尤为重要。

继承革命传统,“关键少数”要发挥带头作用。只有抓好“关键少数”才能带动“绝大多数”,为更好地发扬长征精神,各级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都需要从自身做起,树立起典型、榜样以发挥示范性作用。我国正处于“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挑战大、任务多、难度高,要攻坚克难,有所收获把握好长征精神内涵十分关键。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做到以务实工作为己任,以艰苦奋斗为原则才能更好地引导人民群众继承革命传统,发扬长征精神。

众志成城,人民群众需践行“长征精神”。二万五千里长征路途漫漫,人民的支持是长征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得民心可以涨士气,得民助方能稳天下。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除了享有必要的权利,广大群众也需要肩负好责任为我国发展注入一份力量。“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不论身处什么位置,只有用好“长征精神”,以“敢吃苦、不怕苦”的严苛要求对自身加以鞭策才可以促进自身进步,进而为国家走向富强打好坚实基础。

与时俱进,“长征精神”应有时代内涵。世界格局不断变化、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牢记历史使命是革命成功的必要条件,而要在新时代下有所突破不仅需要继承,更需要创新。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国力日渐强大,女排精神、航天精神、马兰精神等逐步成为推动我国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不可否认的是它们中所体现出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乐观主义等很好地继承了“长征精神”的内核,是对其的延续和发展。实践证明,唯有与时俱进“长征精神”才可以永不褪色,永放光彩。

不忘历史,以宣传教育弘扬“长征精神”。天气恶劣、食不果腹考验的是红军长征的决心,享乐主义、形式主义检验的则是广大民众的精神品质。受一定主客观因素影响,党员干部在各项工作中易出现重形式、轻时效等失误,政策实施不全面、工作效果不明显、对中央文件领悟不到位等问题切实存在;同样,部分民众在生活中也缺乏正确精神作为指导,对工作避重就轻,对利益趋之若鹜,因而从小处着手树立艰苦奋斗的社会风气,弘扬“长征精神”就显得势在必行。广泛开展系列活动、紧抓中小学思想教育、加大网络媒体宣传力度等方式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普及“长征精神”,提升思想觉悟,让不畏艰难、勇于战斗的品格融入到全民学习当中去。

发扬“长征精神”需固其根本,它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能不能用好这个宝贝决定着中华民族是否能以开拓进取、克难攻坚的毅力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用绝佳状态迎接接下来的挑战。当代青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肩上的担子更重、面对的诱惑更多、眼前的问题更难,以“长征精神”激励自身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保障,接好“两个百年”计划的接力棒。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征文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最好的明镜,也是一部绝好的爱国主义教科书。国耻,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

历史不容忘记。只有真正了解并牢记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的历史,才能深刻了解并牢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重要性。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战争反法西斯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也对世界各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知耻而后勇。”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才能从内心伸出激发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才能高扬爱国主义的时代主旋律,不断激发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今天我们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重温历史,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化耻辱为悲愤,化悲愤为自尊、自信、自理、自立、自强、自励,进而确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为祖国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讲,必须牢固树立国耻的意义、忧虑意识和危机意识。一个国家对自己民族遭受的耻辱,往往比得到荣誉更能刻骨铭心。而建立在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忧虑意识,更是当代青少年建功立业的现实压力和动力!目前一个不忘国耻而愤然前行、充满忧患意识而始终居安思危的民族,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在伟大祖国通往现实化的不平坦的征途上,我们广大青少年理应警钟长鸣,勿忘国耻,具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变压力为动力,把爱国精神和国耻危机转变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朋友们,我们是国家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我们要树立起强烈的观念:居安思危。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的长征路我的中国梦征文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没有梦想的人,就像一只没有翅膀的鸟,永远也飞不起来。”这是语文老师时常给我们讲的一句话。

因此从入学起我们幼小的心灵就开始树立自己美好的梦想,我的梦想很大,但它很简单,就是长大以后成为一名教师。在我小小的脑海里总是认为老师是那么的令人尊敬,很令人羡慕,所以我暗暗为自己设立了这样一个梦。慢慢的我长大了,才逐渐地发现教师的职业是那么的琐碎繁忙,而不是那么简单,他们是那样的无私,在岗位上默默工作着,送走了一批批学子,实现了千千万万学生的愿望。是他们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是他们赢来了祖国崭新的明天,我梦想着成为一名能为祖国培养优秀的人才的教师,尽管现在我离教师这个职业还有很远的距离,也许会经历无尽的苦难和风雨,但是我会毫不犹豫地坚持下去。因为我相信,只有经历困难,才有冲破阴霾的力量。只有忍受地狱的磨练,才可以实现梦想。

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说过:“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这段话影响了几代青少年的成长。他像一盏明灯,为我们青少年点亮了人生的航标灯。我们青少年应该明确自己的人生使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我做起,勇敢地担负起复兴中华的使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我们是学生,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那是必须的。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热爱劳动,团结同学,尊老爱幼,注意节约……

同学们,让我们放飞自己的中国梦,让自己成为翱翔天空的大鹏鸟。我梦想成为一个可以为祖国做贡献的人民教师,我也相信自己的梦想终究会有绽放的那一天。今天我以四小为荣,明天四小将以我为荣。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作文

全文共 920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9月3日,是一个值得世界人民永远纪念的日子。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镶嵌着国徽的礼炮齐发70响,在人们雄壮的国歌声中,升旗手手臂一挥,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的目光紧紧盯着国旗,情不自禁的起身肃立,随着大家一起唱着国歌。

随后,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他说:“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是啊,战争是炼狱、是熔炉,战争只会给所有人带来自痛苦和灾难。而和平是珍贵的。我们要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同志们好!”“首长好!”

“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习主席乘坐红旗检阅车驶出天安门广场,对站在长安街上英姿飒爽的军人们说。军人们齐声回答,声音嘹亮整齐。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分列队检阅开始。随着激昂的音乐,只见三军仪仗队护卫着军旗率先通过天安门广场,其余的几个徒步方队依次接受检阅。“咚—咚—咚”他们的步伐多么铿锵有力,他们的动作多么整齐划一。这踩出了中国人的尊严。你瞧,兵哥哥们一个个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紧接着,30个装备方队缓缓驶来,坦克、导弹、突击车……各式各样的武器反映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强盛。12个空中梯队呼啸而来,轰炸机、歼击机……这代表中国人可以让别人随意践踏欺凌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看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中国战争时衰败的日子。那时,中国的战士们流血流汗,可以为了国家和人民抛头颅、撒热血,甚至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但依旧是敌不过外国侵略者的先进武器。可是,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我们还是胜利了,是中国的落后战胜了外来侵略者的先进。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当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还是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

既然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感到由衷的光荣和自豪,作为一名学生,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将来成为国家的建设者,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

全文共 1281 字

+ 加入清单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纵横11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排除万难,胜利到达陕北。

时光飞逝,如今长征的胜利已经70周年了,在70周年前,那一支英勇的队伍在革命史上写上了光荣的一笔。它好似一副画卷画着气壮山河的英雄画面:在冰天雪地里,风似刀般割在英雄们的脸上,但他们却宛如一条巨龙,蠕动着、蜿蜒着它庞大的身躯,穿越着那二万五千里的路程。夜晚,伸手不见五指。草地上坑坑洼洼,沼泽连片,没有道路,没有人烟,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葬身泥潭。

长征中的艰险是我们在平和年代所不能想象的,英雄们顽强不屈,抵御自然灾害,长途漫漫和粮食短缺问题。前辈们穿着草鞋在雪地、在沼泽中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我们要把他们身上坚持不懈地优良美德传承下去。当我们碰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想想这些在长征中的英雄是怎样克服困难,他们在那么艰难的时候都能挺过来了,我们这些小困难为什么就不能解决呢?

现在的学生认为中国的经济已经很发达了,所以在吃饭的时候,觉得这个菜不符合口味就不吃了,扔掉了。这是多么不应该的阿!有句名言说过:“谁只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或许这个还不够,那我们应该会想到在红军长征的时候,那些英雄们在面对粮食短缺的时候,竟然还用草皮,树皮来做粮食填饱肚子,而现在我们有足够的粮食却不好好珍惜。我们应该好好像那些红军叔叔们学习啊!

但在社会上也有像红军叔叔面对困难从不喊苦的人。就像造隧道的工人们,他们在一个温度达到40度以上的空间里面工作,而且在炎热的夏天,外面的温度已经够高的了,可以想象他们里面的温度会让人受不了。甚至有时他们在切割金属的时候与火接触,更是火上浇油。当他们的头上冒出如豆粒般的汗珠时,他们却从不喊苦,他们为了自己的事业和那份准备为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心,即使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还坚持着自己的岗位,他们是伟大的,是无私的。

最近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各项创新,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也只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才能取得成功,所以就不折不扣地走群众路线,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将人民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护好、发挥好。国家领导人也继承了长征奋斗的精神,为我国人民考虑周到,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精神动力。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正是共产党人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

我们进行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的长征。走在新长征路上,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前进的巨大力量。红军长征的路是艰苦的、漫长的;新长征的路会更艰苦、更漫长。因此,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胜利。

两万五千里长征,不管时间流逝的多长,我们都会时刻紧记在心,将红军长征的优良美德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

全文共 860 字

+ 加入清单

提起长征,许多文人墨客总要赞叹敬仰,佩服长征中的每一位战士。长征就像一本宣传册,又像一台播种机,它将老一辈革命先烈们的坚强不屈、舍己救人、严于律己、大公无私的精神一代又一代传递下去,闻名全世。

长征就像一幅幅惨烈的图画。包受饥寒的战士们在草地上行军,到处都是沼泽,一不留心就会陷入泥潭;别的战士去救,就会一同陷下去,越陷越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战士们失去生命;战士们在爬雪山时,衣服单薄,寒风刺骨,有的战士身体都冻僵了,呼吸也极其困难,一不小心就会滑入深谷;还有战士们过铁索桥时,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手一边抓着铁索一边和敌人勇猛的战斗,不小心就会掉入滚滚长江。

红军长征过草地时,草地气侯恶劣,变化无常。时而大雾茫茫,时而电闪雷鸣,时而烈日当空,时而寒风凛凛。茫茫草地上沼泽遍地,但水质恶劣,饮用后会生病,而且不小心就会陷入泥潭。就在这种恶劣的确环境下,很多同志生体生病,有的甚至失去生命。但是,红军战士 们以藐视一切困难的革命精神,顶风雪,冒严寒,吃草根,啃树皮,经过艰苦地奋斗,终于战胜了不可想象的确困境,走出了茫茫草地。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事。记得暑假奥数班老师给我们布置了几道题。在做这些题时,有一道题很难,我左思右想,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答题思路。这时,恼怒的我把笔一扔,坐在沙发上大吼:“这是什么破题材!”急躁之余,我想到了红军过草地时的艰难,想到了翻雪山的磨练……渐渐地我平静下来。红军长征中遇到了那么多困难和挫折,还能勇往直前,我这点儿困难算什么?怎么能轻意放弃呢?想到这些,我重新理轻思路,用线段图方式表达出题意,并认真思考,终于把这道题做出来了。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面对困难不要退缩,要勇往直前,知难而进,只要用心去做,什么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总会想起红军长征坚强不屈、舍己为人、严于律己、知难而进的精神。这种精神使我克服重重困难,并会使我受益非浅。只要我们有这种长征精神,无论什么困难也会被我们克服。这种精神将会永远激励我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红色长征,正像一条蜿蜒二万五千里的红飘带,以它无与伦比的绚丽,舞过那个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舞过多风多雨的二十世纪,舞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崭新希望。

红军长征历尽千山万水,通过人类难以生存的雪山、草地。1935年8月,右路红军踏上了生死难测的茫茫草地,度过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岁月,走过敌人认为不敢走的路,及时赶到班佑、巴西地区并率先北上。由于张国焘坚持南下,于同年9月,率红四方面军再次通过渺无人烟的草地,重过草地比第一次情况更加恶劣,是一次无谓的牺牲。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成功地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后,为了早日摆脱国民党的围捕堵截,迅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他们只好选择一条人烟稀少,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路线——爬雪山,过草地。

过了雪山草地后,1936年10月,红军三支队伍终于在陕北胜利会师。党中央领导核心得以胜利转移到延安,红军主力也迅速转移到民族解放战线的最前沿,中国革命从此转危为安。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英雄足迹携刻在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中,始终是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豪迈记忆;他那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那战胜一切困难的气概,始终激励着全体中国人民朝着辉煌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飘扬在地球上的飘带,成为人类坚强无畏的象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开学第一课长征征文

全文共 719 字

+ 加入清单

位小女孩天真地问父亲:“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对于他们,长征已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流逝,它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们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一位重走长征路的年轻军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地址都成了遗址,笑容都成了遗容;长征是他们的苦难,苦难是他们的光荣。”

就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30万红军经过长征,只剩下了3万,而他们活到今天的,已不足300人。但这用无数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已成为中国革命和人类历史上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一段永不磨灭的铁骨精魂的回忆。

1934年10月16日傍晚,八万中央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被迫突围西行,开始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这时候,远隔千里的蒋介石指着地图狂妄地叫道:“他们是走向深渊,走向死亡!”短短的一年后,当他面对追获的一大堆烂草鞋的时候,他不得不承认,这股头戴红星、足踏草鞋的铁流是不可阻挡的。

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在当地要饭,听说儿子在部队当官享福,便气冲冲找上山去。队伍正好开饭,老人看到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她流泪了,提起篮子将自己要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竟成为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为了欢迎这位母亲的到来,战士们演唱了自编的《牛皮腰带歌》:“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这些可亲可敬的战士面前,她怎能不为之动情,为之自豪?还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白洋,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党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观后感

全文共 1346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10月21日上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满怀深情地回顾了红军长征艰难壮阔的历史,深刻阐述了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指明了长征精神对于我们今天走好新长征之路的现实意义、现实要求。在此背景下,广大党员同志要响应号召,要真正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要真正弘扬好、践行好长征精神,首先必须学习长征历史。不学习长征历史,便不可能真正理解长征精神,更不可能弘扬、践行长征精神。可以说,学习长征历史是弘扬长征精神的先决条件。

长征精神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红军长征起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在革命事业遭受重大挫折的生死关头,广大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坚守建党、建军的初心,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人民幸福的决心未因环境之艰难而有丝毫动摇,誓要救民族于生死危亡、救人民于水深火热,坚持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侵略者。不深入学习长征历史,不了解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和红军的艰难处境,就不能真正理解当时的共产党人、红军将士要有怎样的民族情怀、党国责任才能毅然决然地踏上生死未卜的漫漫征途。

长征精神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一方面军8万余人从瑞金出发,最终成功到达陕北的不到8千人,其中每一次牺牲,背后都是一个不朽的传奇。不深入学习长征历史,不了解其中历次重要战役,就无法体味这些数字背后鲜活的生命热血,从而也无法体味这些生命热血铸就的伟大牺牲精神。

长征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正是左倾冒险主义军事路线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党中央和红军才被迫离开中央苏区,进行长征;长征初期,左倾冒险主义军事路线仍然在中央占主导地位,在这一错误路线指导下,经历湘江战役后,红一方面军由出发时的8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损失惨重。正是这一系列惨痛教训,使广大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领会到了“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马克思主义真理,从而开辟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不深入学习长征历史,不了解教条主义给党和人民军队带来的惨重损失,就无法理解在血的教训和斗争考验中得出的真理。

长征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在艰难行军道路上,面对每一次迫近的战斗、面对每一次行军路线的选择、面对每一次党内的分歧与斗争,都是一场生死抉择。在这一系列的生死抉择中,广大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以其大局观、纪律观和团结精神,度过了一次次生与死的考验。讲大局、讲纪律、讲团结,成为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作风,直至今日,依然照耀着我们前进。不深入学习长征历史,不了解历次党内外重大政治斗争、军事斗争的艰难历程,就不能真正领会大局观、纪律观和团结精神对于党的事业兴衰的决定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纪念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

全文共 1125 字

+ 加入清单

现代人们常说,物质上的匮乏并不可怕,精神上的空虚尤为致命。从某种程度上讲,物质解决人的温饱问题、住行需要,而信仰解决一个人的思想意识问题。哲学里也是这样描述的,思想意识对一个人的行动是具有指导作用的。时至今日 ,长征精神依旧如一个谜一样等待着人们去揭开,到底是怎样一种精神,怎样一种信仰竟超越了物质需求,超越了生死,硬是让血肉之躯得以在缺衣少粮之下战敌人、斗严寒、抗冰雪,最终走完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

许多年后,重拾起那段血雨腥风的革命岁月,似乎最规避不了要谈及的就是长征。毛主席也曾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的。"今天重温那段岁月,于我们而言,虽少了一些切身的体会与感受,但不得不惊叹他的伟大与献身。

长征途中,我党我军何以能摆脱蒋介石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何以能爬雪山、过草地,开创历史上的雄伟壮举,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似乎现在一切词语去形容那段征途岁月都会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我们依旧可以从金一南将军著作《苦难辉煌》这本书想象得到,国民党数十万大军、飞机大炮一路左跟右随,一路硝烟,一路战火,数不尽的狭道天险,道不尽的高山险阻。有一点你将很难忘怀,就是长征所展示的不死精神足以照射千秋万代。这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信仰所焕发出的磅礴力量。

现代汉语把"信仰"解释为"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信奉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红军的信仰不是一种物质给予,解决不了吃喝穿问题,但它却能作为一种精神需求不断的鼓励着人奋勇前行,是一种精神给养。这一信仰作为一种精神追求远远超越了物质需求,作为一种催人奋进的信仰已经根植于当时每一个红军人的心中。

这到底是一种什么信仰,竟能产生如此大的威力,我们是不难找到真相的。红军是百姓的队伍,是为劳苦大众打天下的,所以,这种"听党话,跟党走"的信仰就成了无数人的信仰,成了当时占中国人口大多数即劳苦大众的信仰,一旦汇聚一起,足以凝聚成一股摧枯拉朽的磅礴力量,而这一种力量超越了生死,成了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国民党的武器装备无论多么精良,也抵不住这一股由信念汇聚而成的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

习主席也说,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精神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如何丰富,我认为就是在无数次的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探索历史经验宝藏和丰富时代文化过程中获得。

信仰的缺失是最可怕的缺失,信仰的动摇是最可怕的动摇,作为武警国防生的我们就必须要根植一种信仰——"听党话,跟党走",树牢携笔从戎、献身国防的思想基础,打牢过硬的军政素质基础,为建设现代化武警、有效履行职责使命贡献自己的青春热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长征精神优秀征文

全文共 1792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长征的方向,是劳苦大众解放的方向,是中华民族解放的方向。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长征精神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80年前,红军一路征战,一路与人民群众缔结下生死情谊,并因此一路攻坚克难、发展壮大,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光荣和悲壮的远征。长征书写的既是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也是军民一心、患难与共的光辉篇章。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与人民群众用真情实意铸就了鱼水情深、生死与共的军民关系。著名的“彝海结盟”就是其中一个十分生动的故事。

红军与沿途人民群众结成鱼水情谊,实际上就是以情暖心、以心换心、心心相印的历史过程。“白军”占据的是大城市、金融中心、交通要道等;红军赢得的则是人民群众的心!从这个意义上讲,万里长征何尝不是红军与人民群众永结同心、赢得民心的远征!

历史从不偏爱哪一个政党、哪一支军队,谁能走进老百姓的心里,谁就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谁就拥有永恒持久的感召力、向心力。战争也不眷顾任何一方,谁能军民一心、同仇敌忾,谁就会有“压倒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底气,谁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80年前红军选择了长征,就意味着几乎是向死而生。问题在于,红军这样的选择,为什么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一路同行?换言之,红军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为什么牢不可破?今天回过头来看,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红军北上抗日,拯救民族危亡,把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扛在肩上!

红军长征的方向,是劳苦大众解放的方向,是中华民族解放的方向。在北上抗日、拯救民族危亡战略目标下凝结起来的军民关系,必然是最广泛的、最牢固的军民关系。

自古以来,“军”自“民”来,军民之间从来不断必然的军民关系。但来自民众的军队并不必然成为人民军队,必然的军民关系也并不必然是军民鱼水关系。如果来自民众的军队是奔着升官发财而去,那它一定不是人民的军队,甚至是压榨人民的军队,遑论军民鱼水关系?如果来自民众的军队是为着人民翻身解放、为民族独立解放而牺牲奋斗,那它一定是人民的军队。长征途中,红军之所以能同人民群众结成牢不可破的鱼水关系,说到底是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的,性质、宗旨,而我军的性质宗旨,不正是红军与人民群众鱼水一家亲的军民关系的最高理论表达么?

长征途中,严明的纪律始终是红军与人民群众结成和保持鱼水关系的重要保障。长征开始时,党和红军的领导机关就为红军规定了明确的行军纪律,要求每个官兵:“绝对服从命令,严守纪律,不强买,不乱打土豪,不侵犯群众利益,与群众发生亲密关系。严厉处罚破坏纪律、违反阶级路线的分子,每连队宣传队布置时,应实行进出宣传与检查纪律。”

时任红二军团六师政委廖汉生回忆:“长征途中,二军团六师十六团第二连在一个牛圈里挖到一大缸青稞。指导员钱治安在牛圈旁召开了党支部会议,讨论怎么处理。吃吧,怕主人家回来有误解;不吃吧,部队正饿着肚子。经过一番讨论,最后形成决议,取出粮食,放入银元,并留下一张字条,郑重地署明‘中国工农红军二连’”。

严明的群众纪律是军民鱼水关系的守护神。敬畏纪律,秋毫不犯;执纪从严,人人平等,没有“特殊”,这是红军不同于“白军”的根本区别之一,是红军赢得人民群众喜爱和支持的重要原因。

历史不可重来,传承下来的是文化。回望红军长征,不难发现当年军民团结奋斗的一切印迹,走过的路、住过的屋、打过的枪、写下的标语、传颂的故事等都已经成为一种红色文化。

从文化的角度看,红军长征途中形成的军民鱼水关系,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一直在中华大地传承着。从长征路上的“彝海给盟”到打败“飞机大炮”的“小米加步枪”、解放战争中的小推车、沂蒙奶娘,再到和平建设时期不同形式的“军民共建”和每遇到重大灾害时军民患难与共、共克时艰的动人情景等,都是军民团结、夺取胜利的生动表达。它们处在不同历史情境,却又一脉相承。

从这个意义上说,推动新形势下的军民融合发展,很重要的是有效强化这种情感联结,强化军民团结这一文化传统,并赋予这种传统以新的时代意蕴。比如,在高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融合发展,高科技人才群体的共享等。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要在和平年代进一步强化全社会的军民融合理念和现代国防意识,使军民融合为全社会广泛接受和认同,从而内化于心、固化于法、外化于行。我们相信,在信息网络化、军用民用技术融合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只要我们始终继承和弘扬军民团结的优良传统,军民融合发展必将迎来新的更高的境界!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名人故事:长征路上年龄最小的女红军——王新兰

全文共 1118 字

+ 加入清单

王新兰,1924年出生于四川宣汉一个富裕家庭,她的叔叔王维舟是着名的中共早期党员。在叔叔的影响下,王新兰的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先后加入共产党。王新兰7岁时,因为人小,不易引起白匪注意,党组织常让她传递秘密文件。

1933年红四军入四川,王维舟领导的“川东游击军”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他任军长。当时王新兰只有9岁,虽然年幼,但在家人的熏陶下,也领悟了不少革命道理。红军长征了,家里只留下王新兰和多病的母亲。看到王新兰终日如坐针毡的样子,15岁的姐姐、红军女战士王新国看出了妹妹的心事,知道她希望跟着红军一起走。于是,在姐姐王新国的鼓励下,王新兰鼓足勇气报名参加红军。

深明大义的母亲对此感到特别欣慰,只是担心王新兰年龄太小,红军不收。

时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的徐立清接待了她们。当他见到王新兰扎着两个羊角辫、个头还没有步枪高时,便微笑着问:“你这么小能干什么?”

王新兰惟恐红军首长把自己看小了,便大着嗓门说:“我什么都能干!”

徐主任见她率真的样子,哈哈大笑:“哦?什么都能干?那就说说你能干些什么。”

“好!”听首长话有松口,王新兰的劲头更足了:“我会写字,会跳舞,会吹奏,还会唱歌!”说着她还用手在地下写了几个字让徐立清看。

这时,姐姐王新国也在旁边帮腔:“首长,您就收下我妹妹吧!您别看她年龄小,可她已经为党工作好几年了。”她如数家珍般把王新兰几年来为党传递情报的事讲给徐立清。徐立清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嗯,不错,不错。”专心听王新国说完,徐立清转而对王新兰说:“小妹妹,不是红军不要你,只是你的年龄太小了……”

一听又没希望了,王新兰发起了小孩脾气:“小?小怎么了?哪个天生会打仗,还不是一点点学起来的。我虽然年龄小,可学东西还快呢!”

看王新兰参军的决心很大,徐立清最终同意了:“好吧,那你明天就过来吧!”王新兰当即兴奋得跳了起来。随着一声“是”,王新兰拉着姐姐就往外跑。徐立清突然想起了什么,对着她们喊:“你妈妈同意吗?”“早就同意啦!”一句愉快的回答从门外飘了进来。

几兄妹把母亲托付给地方苏维埃组织后,第二天一大早,王新兰就到红四军报到了。王新国被分配到红四军政治部宣传委员会工作,王新兰则安排在委员会下属的宣传队当宣传员。一到宣传队,姊妹俩就开始编演节目、书写标语。长征路上,王新兰和战友一起穿山越岭,爬冰卧雪,无论吃多少苦,受多大罪,从不叫苦叫累,也从不掉队。

不过,王新兰确实太小了,爬雪山,她是靠拉着马尾巴才攀上去的;过草地,她有些时候也不得不趴在红军大哥哥的肩膀上。尽管这样,王新兰只要有机会,就会立在风口、站在路边,为战友们送歌献舞,加油鼓劲。

小红军王新兰愣是用稚嫩的双脚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随同大部队胜利到达陕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心中的长征精神征文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饮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想必大家也听过这首歌吧!但大家知道这首歌背后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吗?今天让我们重温长征中的故事,感悟长征精神,并传承长征精神吧!

在艰难的长征路上,有许多和我们年纪差不多大的小红军,他们吃不饱,穿不暖,他们不怕流血、不怕牺牲,他们穿的是破旧的军装和草鞋,爬雪山过草地。吃的是野菜、树皮!而我们呢?我们平常挑三选四的,什么菜不合胃口就不吃,什么衣服穿不舒服就不要。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在你不喜欢这不喜欢那时,红军可是想都没有想过,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挑三选四的呢?

在长征途中,有一位叫陈赓的红军迷了路,他在寻找队伍时,发现了一个和他差不多大的红军,经过寻问,陈赓知道他也是掉队了。于是,陈赓叫他上马坐一会儿,他拒绝了,叫他把一小包青裸面吃了,他也不肯。没办法,陈赓只好无奈地走了。刚走没多远,陈赓就发现自己被骗了,等陈赓回到那儿时,他已经停止了呼吸。这个故事中的小红军再三拒绝陈赓,可是,等陈赓明白一切时,小红军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

这说明了当时的生活是多么艰苦,他们却从来没有后悔过,不论他们多么艰难,都是以积极乐观向上,持之以恒的精神来克服,他们在长征途中,有多少人陷在了深深的沼泽地里,又有多少人因为没有吃的,尝野菜中毒,又有多少人因为战败给疲倦和饥饿,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并不服输,就算只剩一个人,他们也会走下去。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就是革命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幸福!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为祖国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作文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是中国战胜法西斯70周年,虽然已经过了70年,但是那段异常悲壮的抗战历史,却不容许忘记。

我们不妨回忆一下。这70周年,日本是否承认历史?除了村山富市的道歉,还有没有日本人道歉过?日本甚至还隐瞒罪行:二战时日本只同美、英交过战,并未向亚太地区各国发动过侵略战争;他们还竟然企图抹杀历史事实,说“慰安妇是个光荣职业”,说“慰安妇”是自愿的。他们不但拒绝向中国及其他受害国谢罪和赔偿,而且肆意在教育方面篡改历史;最近又频频滋事,对我钓鱼岛虎视眈眈,并妄图染指台海,制造了一个又一个严重挑衅中国主权和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极端事件……难道一个投降就真的好了吗?

如果不是我们的国家舍命与日本的军队抵抗,我们也过不上今天这样安逸、舒适,没有战争的生活。

纪念,是为了认清历史、正视历史、记住历史,在人们庆贺胜利70周年之际,世界还不太平,我们一定要不断增强自己的民族防范意识。我们一定要牢记这段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弘扬长征精神征文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岁月悄然流逝,可是长征精神却随的流逝而隐埋,报告总结,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却有越来越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

在长征中

有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当她看到战士们吃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时,她落泪了,她把要饭讨来的生芋头倒进了锅里。就这,竟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的美餐。“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茶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听着战士们自编自唱的《牛皮腰带歌》,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还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警卫员,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

这长征精神,这在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的硬骨头精神,这面对敌人的屠刀与诱惑,丝毫的奴颜和媚骨的大无畏精神!

同学们,当你沉溺与网络游戏,失去自我的时候;当你留恋于武侠小说,不思进取的时候;当你吃着肯德基,为超女疯狂的时候......想想长征吧,想想80年前的那些人和事。说当所面临的是三座大山,民主政权的话,而几天所面临的,则是用的勤劳和智慧使的祖国阔步迈入世界经济列强国的行列,这关系到每一位华夏子孙的命运。

当代的热血青年,应该有的远大理想--民族的复兴。这一次充满艰辛的长征,这是时代赋予青少年新的长征!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为振兴而勤奋学习,明天为祖国辉煌的未来的力量。

同学们,让重新踏上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火红的太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纪念一二九运动学生征文

全文共 2286 字

+ 加入清单

“一二九”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伟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它掀起了全国范围内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极大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在“一二?九”运动中,学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北大学生还组成了“南下示威团”进行抗战宣传,将抗日的火种撒向全国。这一切,都充分展现了青年学生爱国进步、共赴国难的光荣传统。

“一二?九”运动所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屈抗争的精神、英勇献身的精神,依然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毛泽东同志在评价“一二?九”运动时指出,它“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他曾断言,一二九运动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纪念”。七十一多年过去了,战争的硝烟早已弥散,抗战胜利的号角也已遥远。今天我们纪念“一二?九”运动,就是要我们广大青少年学生继承和弘扬“一二?九”精神,从“一二?九”运动的历史中重温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思考当代中国青少年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要深刻理解“一二?九”精神的真谛,明确历史使命,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贡献。今天,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是我们依然要以一二?九运动中的青年学生为榜样,学习他们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把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同建设祖国、振兴中华、服务人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甘于奉献,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勇攀高峰。

要继承和发扬“一二?九”运动所体现的“不屈不挠、斗争到底”的民族精神。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们,为了民族解放和世界和平而英勇斗争,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以和平和发展为主旋律的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更应该大力继承和发扬这种民族精神,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同时,在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宏伟目标下,应该把这种民族精神升华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精神,把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有机结合起来,同心协力,共创未来;在全球化浪潮中,更要以一种开放大气、稳健开拓、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姿态弘扬民族精神,这样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回顾历史,应当以史为鉴,从中获取智慧和启迪。我们应该珍惜无数先辈用鲜血换来的胜利果实,时刻铭记,为我们生在这个伟大的国家而倍感光荣;我们应该客观分析我们所处的周边环境,加强合作但不放松警惕,和平发展、和平崛起;我们更应该时刻牢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转化为创新的动力,转化为建设祖国的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青少年的成长发展,从来就是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广大青少年只有把自己人生追求同祖国命运联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把“青春”、“希望”、“激情”同振兴中华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使得这种“爱国热情”成为我们奋斗的原动力。“一二?九”运动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不要局限在个人的世界里,不要只关注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用“天下兴亡,你我有责”的使命感去关注国家大事,投身社会实践。

“一二?九”运动促使有作为、有理想的青年投笔从戎,参加革命实践活动。参加“一二?九”运动的很多学生在学校里在学习上都是一流的。八路军当时力量较为薄弱,长征完成之后红军只有两到三万人,而且武器落后,队伍也很不整齐。但是日本帝国主义把当时的青年学生逼到了革命的一方,国民党不抗日,把青年学生逼到了共产党的一方。当时所有有为的青年,真正念书最好的那些人都去参加了共产党、参加了地下组织,去搞革命了,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纪念“一二?九”运动,必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握当前,掌握真实本领。青年学生都有理想、有激情。同时,要把这些大处着眼的东西从小处着手,好好把握当前,好好把握学习。现在的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人生学习记忆的黄金时段,而且身处美丽的校园,享有良好的教育资源,理应珍惜机会,认真学习。

12.9学生抗日救亡运动距今已经整70年了。大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并没有忘记当代青年学生们为了祖国、为了理想而与帝国主义抗争,不惜年轻生命的景象。面对大刀、水枪、皮鞭和逮捕的威胁,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唱着“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抗日救亡之歌,冒着严寒,忍着饥饿,举行了大规模的爱国请愿和示威。运动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爱国青年,涌现了一种又一种的爱国情怀。他们嘹亮的口号,喊醒了许多早已麻木的心灵、早已泯灭的良知;他们震天的喊声使“卖国贼”们心惊肉跳、忐忑不安;他们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各地爱国学生和爱国人士,最终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虽然“12.9”已经过去很久,祖国早已改革开放,也早已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幸运的的我们不必再挣扎在动乱中,不必再生活在硝烟里,不必再用鲜血、生命与敌人斗争换取和平、安宁。今天,我们缅怀先辈们的功绩时,不禁心潮澎湃,不能自已。那么我们,作为新世纪青年的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我想,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踏着先辈的足迹,传承先辈的精神,坚定前行的理想,以我们的智慧,用我们的双手,用我们火热的青春,做新时代的弄潮儿,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繁荣,更加昌盛。

同学们,我们应该永远铭记12.9这个神圣而又伟大的日子,我们应该和那些爱国青年一样从心底呐喊出:“祖国,我爱你!”,我们更应该永远抱着一颗虔诚的积极进取之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大声昭示:“祖国,你是我的骄傲!!祖国,我是你的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