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励志成语小故事20篇

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一起来看看关于故事的作文,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浏览

5688

作文

1000

黑牛白角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黑牛白角的成语故事,出自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解老》,形容办事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注音】hēi niú bái jiǎo

【出处】詹何坐,弟子侍,有牛鸣于门外。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解老》

【解释】形容办事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恰中主观意想

【结构】紧缩式

【押韵词】若要好,问三老、深稽博考、如获至宝、楞头磕脑、心精手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冬烘头脑、鱼沉鴈杳、七老八倒、截发锉藳。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古代詹何坐在家里讲学,弟子们侍侯在一旁。有牛的叫唤声自门外传来,一弟子猜说是头黑牛,其前额是白色的。詹何用道术算了一下承认是黑牛,但白色的东西在牛角上,派人去验证原来是一头黑牛,牛角上包着一块白布。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一渊不两蛟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一渊不两蛟

【汉语拼音】yī yuān bù liǎng jiāo

【近义词】:一山不二虎

【反义词】:和睦相处、宜室宜家

【成语出处】

1、《文子·上德》:“一渊不两蛟,一雌不二雄,一即定,两即争。”

2、《淮南子·说山训》:“一渊不两蛟,水定则清正。”

【成语解释】比喻两雄不能并立。

【一渊不两蛟造句】一渊不两蛟,这两个人还是不要放在一个科室的好。

【一渊不两蛟的成语故事

文子是老子的弟子,与孔子同时,为《文子》(《通玄真经》)一书作者。文子学道早通,游学于楚。楚平王孙白公胜曾向他询问“微言”。后又游学到齐国,彭蒙、田骈、慎到、环渊等皆师事之,形成齐国的黄老之学。常游于海泽,越大夫范蠡尊之为师,授范蠡七计。范佐越王勾践,用其五而灭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猪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她出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猪就给你做。”这话倒也灵验。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大,说道:“家里只养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一顿丰盛的晚餐。

曾子用言行告诉人们,为做好一件事,哪怕对孩子,也应言而有信,诚实无诈,身教重于言教。

一切做父母的人,都应该像曾子夫妇那样讲究诚信,用自己的行动做表率,去影响自己的子女和整个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成语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故事中说到一个大财主大摆酒宴。席间划拳行令喧闹如潮,一个老头因牛肉没嚼烂而卡住喉咙,顿时大汗淋漓,翻白眼,众人纷纷为他想办法处理,把老汉左右折腾,老头儿气得大喊而吐出牛肉,财主见状要各位回家说:“有了前车之鉴,要想不再发生这样的灾祸,酒肉不可吃,三餐不可有”。

读了这个故事之后,我想起了爷爷跟我讲小时候学走路的事。当时我刚学会了走路,没走几步就会摔倒,但是当时自己都站不起来,然后爷爷把我抱起来放在地上让我接着走,现在想想自己不想站起来,可能是再也不想学走路了,但是我并没有因为摔倒而放弃了学走路。

因噎废食,故事中的财主,因为老头儿被噎着,而放弃了三餐时,我意识到不能因为受到挫折而放弃做这件事情,虽然老头儿因为吃牛肉噎着了。但是是老头儿急于说话所造成的,所以财主因此放弃三餐是不对的,而是要找到事情的原因。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知道两个道理,酒肉不可吃,三餐不可有是不对的可以在请别人吃饭的时候尽量不要说话,还有要是想说话就等到嘴里没有东西在说话才对。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男盗女娼成语故事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汉字书写】:男盗女娼

【汉语注音】:nán dào nǚ chāng

成语出处】:明.谢谠《四喜记.天佑阴功》:“眼前之报,男盗女娼,灭门绝户,日后之报。”

【成语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指坏人。

【男盗女娼的意思】:男的做贼盗窃,女为卖淫为妓。形容男女都做坏事或思想、语言、行为都极其腐朽卑劣。

【男盗女娼的近义词】:狗彘不知、行同狗彘;

【男盗女娼的反义词】:仁义道德、正人君子;

【男盗女娼的故事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我听了继之一席话,暗暗想道:“据他说起来,这两个道台、一个知县的行径,官场中竟是男盗女娼的了,但继之现在也在仕路中,这句话我不便直说出来,只好心里暗暗好笑。虽然,内中未必尽是如此。你看继之,他见我穷途末路,便留我在此居住,十分热诚,这不是古谊可风的么?并且他方才劝戒我一番话,就是自家父兄,也不过如此,真是令人可感。”一面想着,又谈了好些处世的话,他就有事出门去了。

【男盗女娼例句】

鲁迅《坟.论“他妈的!”》:“所以又有俗谚,说:‘口上仁义礼智,心里男盗女娼!’他们是很明白的。”

鲁迅《伪自由书.赌咒》:“‘天诛地灭,男盗女娼’是中国人赌咒的经典,几乎像诗云子曰一样。”

老舍《蛤藻集.且说屋里》:“无父无君,男盗女娼的一群东西!我会跟你算账,甭忙,大小姐!”

【男盗女娼造句】

这个人是一贯以工作的名义图谋不轨,口头上冠冕堂皇远见卓识,满肚子里却是男盗女娼。

这世上多的是外表道貌岸然,却一肚子男盗女娼的混蛋,尽管见怪不怪,我们还是不得不防!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依山傍水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依山傍水

【汉语拼音】yī shān bàng shuǐ

【近义词】:倚山傍水

【反义词】:不毛之地

【成语出处】宋·叶适《安集两淮申省状》:“奔迸渡江求活者几二十万家,而依山傍水相保聚以自固者亦几二十万家。”

【成语解释】依:依靠。傍:靠,靠近。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指地理位置很好,褒义词。

【依山傍水造句】风景区内,依山傍水,环境优美。

【依山傍水的成语故事

叶适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年(1150年)五月初九(5月26日)出生在温州瑞安县城南门望江桥一带,叶氏祖籍处州(今浙江丽水地区)龙泉县,在叶适的曾祖叶公济时方徙居瑞安。

叶适的少年时代,家境贫困。“自处州龙泉徙于瑞安,贫蒉三世矣”。其父叶光祖,字显之,性情开朗,有大志而未入仕途,以教书为业。母亲杜氏嫁到叶家的那一年,正逢水灾,家中器物被大水冲尽,自此更为艰难,居无定址,先后迁过二十一处,“穷居如是二十余年”。杜氏生于瑞安,勤劳贤慧,善于教子,她对童年时代的叶适影响很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物不平则鸣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

这则成语出自唐·韩愈《送孟东野序》。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注音】wù bù píng zé míng

【典故】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释义】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结构】紧缩式

【相近词】不平则鸣、不平而鸣

【押韵词】铁面无情、前言往行、匿迹隐形、坐享其成、操奇逐赢、四海昇平、摊书傲百城、持盈守成、冰壶玉衡、趔趄而行、......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文学家韩愈的学生孟东野熟读经史,很有才能,直到50岁才做溧阳县蔚,因而常抱怨自己怀才不遇。韩愈十分同情,并在孟赴任时写《送孟东野序》赠别:“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成语举例】怨不得芳官。自古说:物不平则鸣。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儿童成语故事倒持泰阿

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 倒持泰阿

【拼音】: dào chí tài ē

【解释】: 泰阿:宝剑名。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

【成语故事】:

“泰阿”是一把宝剑的名称。关于这把宝剑,曾有种种传说。例如《越绝书·外传》的《记宝剑》那一段里这样说:

春秋时,楚王特派风胡子去找越国的欧冶子和吴国的干将,请他们铸造几把宝剑。欧冶子是当时最著名的铸剑技师,他曾为越王铸过5把出色的宝剑,名叫“湛卢”、“巨阙”、“胜邪”、“鱼肠”和“纯钩”。干将和他的妻子莫邪,也是当时著名的铸剑技师。他们接受了楚王的委托,便在茨山(在今安徽泾县北)开矿取铁,经过认真的冶炼、锻造,铸成了3把锋利无比的宝剑,其中一把就叫“泰阿”,或作“太阿”;其余两把,一名“龙渊”或“龙泉”,一名“工布”或“工市”。

到了晋代,《晋书·张华传》又有如下的记载:

晋初,武帝时,在斗、牛二星座之间(据说即吴、越分界处的上空),发现常有紫气。当时官为“中书令”的张华,问善观天象的雷焕,这是什么缘故。雷焕说:“这是宝剑的光。从这道直冲牛斗的光来看,那宝剑定非凡品!”张华又问,宝剑大约在什么地方。雷焕仔细观测之后,答道:“在豫章郡的丰城县”(丰城在今江西南昌附近)。张华便推荐雷焕担任丰城县令,立即上任。雷焕到了丰城,专心寻找宝剑的下落,终于在一所监狱的地下,找到了剑光的来源。当即搬走监狱,往下挖掘。掘了四丈多深,发现一个石匣,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一对宝剑,剑上都刻着字,一把是“龙泉”,一把是“太阿”。当天晚上,再观星空,牛、斗之间的紫气,果然不见了。

上面两段传说,当然不可能是事实。但是我们既然明白“泰阿”乃是一把宝剑的名称,那么对于“倒持泰阿”这句成语,也就不难理解了。

宝剑本是用以自卫的武器,如果虽有泰阿宝剑,而把它倒过来拿着,这不是自动把剑柄送给对方,给对方造成机会,而自受其害吗?

因为“泰阿”又作“太阿”,所以“倒持泰阿”也可作“倒持太阿”,或作“泰阿倒持”、“太阿倒持”。《后汉书·何进传》作“倒持干戈,授人以柄”,意思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励志简短成语故事破釜沉舟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那不是原来的那个赵国)的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不是原来那个楚国的国王)求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军中没有粮食,士兵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他也不管,只顾自己举行宴会,大吃大喝的。

这一下可把项羽的肺气炸啦。他杀了宋义,自己当了“假上将军”,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项羽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他亲自率领主力过漳河,解救巨鹿。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

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楚军士兵见主帅的决心这么大,就谁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

在项羽亲自指挥下,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拚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大败。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打这以后,项羽当上了真正的上将军,其他许多支军队都归他统帅和指挥,他的威名传遍了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成语厉兵秣马的故事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厉兵秣马出处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厉兵秣马意思

厉兵:磨快兵器;秣马: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

厉兵秣马的典故

公元前628年冬天,在郑国戍守的秦将杞子暗地里派人回国报告说:“我们已经掌握了郑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派部队来偷袭,可以顺利地占领这个都城。”

秦穆公接到报告,满心欢喜,很快任命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人为统帅,率军前去偷袭。

大夫蹇叔看出了这次远征的危险性,劝阻穆公说:“秦,郑相距千里,中间要经过广阔的晋国领土,长途奔袭,怎么能保住秘密?郑,晋两国如果在路上伏击,我们的远征军可就完啦!”穆公认为晋文公刚死,机会难得,不听劝说。

蹇叔的儿子也在远征军中,出发时,蹇叔到东门外送行,哭着说:“晋人一定会在設地袭击你们,今后我到那里去给你收尸。”穆公听他尽说丧气话,大骂该死。

千里奔袭的秦军,好容易才来到离郑国不远的滑国。恰好郑国有八商人弦高,正赶运货物来到这里,见到这么多枭军,不由吃了一惊。但他不动声色,很快弄清了秦军的动向。

弦高担心自己的祖国还不知道偷袭的秦军已到大门口,便派人火速回去送信,他自己假冒郑君使者,对秦将说敝君知道贵军远道前来,特命我送上一批牲口,供将军慰劳部下。”孟明视摸不清虚实,不敢继续进兵。

再说杞子把报告送出后,日夜计算着秦国远征军到来的口期。这支留在郑国都城客馆内的秦国戍守队频繁地活动起来,他们把行李捆载好,战马养得精壮,兵器磨得锋利,随时准备行动。

与此同时,郑国已接到弦高的密报,得知秦军偷袭,便立即动员军队和人民,加强城市的守备,还派人到客馆查看杞子一行人的动静。

郑人看到客馆内厉兵秣马的情景,更加证实了弦高的报告。他们派军队把客馆监视起来。杞子知道消息已经走漏,慌忙带着随从逃跑。

为了不开罪秦国,郑国军队不加阻拦,让他们逃出城去。孟明视得到消息,眼看成功无望,只得败兴而归。但是当他们路过設地时,果然遭到晋军伏击,全军覆没,三个统帅都当了俘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驴鸣狗吠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lǘ míng gǒu fèi

成语故事】南北朝时期,温子升作《韩陵山寺碑》,庾信读其文而拓写其本,南朝人问庾信对北方的文士感觉如何?庾信回答说:“唯有韩陵山一片石堪共语,薛道衡、卢思道少解把笔,自余驴鸣犬吠,聒耳而已。”

【典故】惟有韩陵山一片石堪共语,自余驴鸣吠,聒耳而已。  唐·张鷟《朝野佥载》

【释义】如同驴叫狗咬一般。形容文字言语拙劣。

【用法】作宾语、定语;形容文章低劣

【近义词】驴鸣犬吠

【成语示列】先生曰,此乃驴鸣狗吠,何益于国家。  周作人《道义之事功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揽辔澄清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1376 字

+ 加入清单

"揽辔澄清"典故出自:"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一句,比喻一个人有匡时济俗、澄清天下的抱负.不仅具有很重要的文化价值,而且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表示革新政治,澄清天下的抱负。也比喻人在负责一件工作之始,即立志要革新这件工作,把它做好。

【典源】揽辔澄清:语出《后汉书·范滂传》:“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汉宣帝励精图治:事见《汉书·魏相传》。

成语故事

西汉时,汉昭帝刘弗陵没有儿子,他死后,手握朝政大权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拥立汉武帝刘彻的孙子刘贺为皇帝。但霍光很快就发现,刘贺生活放荡不羁,成天只知道寻欢作乐。于树又将刘贺废黜,另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帝。这就是汉宣帝。

刘询的祖父刘据,本来是汉武帝的太子,由于卷入一次事变,全家被诛杀。当时还是婴儿的刘询被一位狱官营救,才得以幸免于难。后来,刘询在民间的外祖母家中长大成人。

霍光借拥立汉宣帝的功劳,把自已的亲朋好友安置在朝廷中担任要职。

汉宣帝心里明白,但也知道自已的命运完全掌握在霍光手中,对霍光的权势十分惧怕,只得百依百顺。

尽管霍光几乎控制了整个朝廷,但他的妻子霍显并不以此为满足。她为了把自已的小女儿纳入宫中,用重金买通了一个女医生,把许皇后毒死。霍光得知这件事后,利用权力竭力为那个女逸生开脱罪责。

后来,霍光病死。御史大夫魏相向宣帝建议,鉴于历史教训和霍氏家族专权胡为,必须采取措施削弱霍氏的权力。霍显毒杀许皇后的罪行败露,真相大白于天下,宣帝借此罢免了霍氏的官职,并重用魏相,将他提升为丞相,封为高平候。

霍氏对魏相被重用十分仇恨,很想将他除掉。于是假托太后之命,准备先杀掉魏相,再将宣帝废黜。不料,宣帝事先得知了这一阴谋,先发制人,采取果断措施,将霍氏家族满门抄斩。

从此,汉宣帝亲自上朝处理国事,振作精神,力图将国家治理得繁荣昌盛。他直接听取大臣们的意见,对各级官员严格考查和要求,并且提倡勤俭节约,降低盐价,鼓励发展农业生产。魏相也尽心尽力辅佐宣帝,很得宣帝信任和赏识。

宣帝在位二十五年。在此期间,他在大臣们的配合之下,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生产发展、减轻百姓负担的有效措施,使西汉王朝兴旺发达起来,出现了“中兴”的局面。

解析:

“辔”,意为马缰绳;“揽辔”是说手拉着马缰绳。“揽辔澄清”指在乱世之中初拿大权而有革新政治,澄清天下的宏愿。用更通俗的话来说,它的意思近于“新官上任三把火”。开头的“三把火”烧的效果如何,毫无疑问要影响新上任者的威信和权力效益。宣帝的“三把火”首先烧掉了专权妄为的霍氏,为新政扫除了障碍,廊清了道路,后来的施政措施才得以顺利进行。这种正面效果的“三把火”,犹如打仗中一开始就使出的下马威,可以立即稳住自己的阵脚,增强自信心,从而鼓足勇气一拼到底。“火”不可乱烧,必须烧到点子上,也就是说,要总观全局,弄清楚要害在哪里,从哪个地方下手,才能收到牵一动万、纲举目张的效果。烧不到点子上,或者切入点不对,不但不能立刻稳定阵脚,反而会使原来的问题复杂化。除了准确之外,烧“火”的速度还得快,闻风而动,让风助火势,便会收奇效。速度慢了,犹豫不决,拖拖拉拉,还不如不放火。放火过后,也怕没有后劲儿.本来放火烧荒意在清除前进的障碍;障碍既除,理应顺势推进,获取全胜。若不顺势推进,就大可怀疑了:或者是做表面文章给人看,或者是另有所图。当然,也不排除有昏愦者坐失良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一朝一夕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1405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yī zhāo yī xī

【典故】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周易·坤》

【释义】朝:早晨;夕:晚上。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形容很短的时间。

【用法】作定语、状语;用于否定句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一时半刻、弹指之间、转眼之间

【反义词】千秋万代、万古长存、地久天长

【押韵词】较若画一、西市朝衣、终天之戚、费尽心机、凝脂点漆、言高语低、不失时机、辅车相依、手高眼低、榛榛狉狉。

【年代】古代

【谜语】明;元宵;二十四小时

【英文】in one day

【德文】aneinemTag

【日语】一朝一夕(いっちょういっせき)

【法文】dujouraulendemain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季梁得重病,他儿子请来矫、俞、卢三位医生。矫说病因在冷暖失调;俞医生认为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渐变而来;卢医生说病因在于心理原因造成的。季梁认为卢医生的诊断很准,不久病就自然而愈了。

【示例】即如今日中倭之构难,究所由来,夫岂一朝一夕之故也哉!  清·严复《论世变之亟》

【成语例句】

◎ 这样演变下去,说不定倒可来一次人变猴子呢?不过无论是从前的猴子变人,或是将来的中国人变猴子,都非一朝一夕之故,还用不着杞忧,无妨趁这空儿胡诌几句关于"变"的话。

◎ 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好的事情,但是必须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

◎ 虽然重点学校生源要好一些,教育主管部门相应的资金投入也充足一些,但应当看到重点学校更是一代代师生不懈探索的结晶,远非一朝一夕所能追赶上的。

◎ 但是,改变风俗习惯,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期的事,并且这是少数民族自己的事,任何人都不能加以干涉。

◎ 历史事实证明,生产力的巨大变革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必然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必然会出现部分质变的发展阶段,和生产力的这种发展状况相适应,生产关系的稳定也是相对的,它也有量变的积累过程,也会出现部分质变的发展阶段。

◎ 但要建立一个新体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而难免会出现不够严密的地方。

◎ 乃是要看到生存空间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和协调并非形成于一朝一夕,而是具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 任何一个剧院在风格上都有自己的追求,但真正能形成自己风格的却少之又少,因为风格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或是经过一般的努力就可以实现的。

◎ 但明显,矛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至少从第五集就存在。"

◎ 敏锐的感知能力和准确的表现力是画家的本钱,而这些良好的身体感受素质并非生来就有,也非一朝一夕就可得来,而是从不断地对外界事物进行揣摩、艺术加工、练习与创作的循环中逐渐增强的。

◎ 强调"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良好的医德修养并不是一朝一夕,通过一两件事情,参加几次学习就能成就的。

◎ 美的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也不是单靠理论概念可以构成,它要依赖美感的积累。

◎ 要继续使广大职工深刻理解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方针,工业支援农业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

◎ 当然,由部落发展为民族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其中也有反复,也有过渡。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二桃杀三士成语故事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èr táo shā sān shì

【出处】《宴子春秋·谏下二十四》

【解释】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比喻借刀杀人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借刀杀人、二桃三士

【同韵词】挈瓶小智、无微不至、瓜分鼎峙、千金一掷、并无二致、誓以皦日、脸红耳赤、曾子杀彘、三朝五日、横三顺四、......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国有三个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居功自傲,蛮不讲理,相国晏婴担心他们会闹事而影响国家安危,建议齐景公赐两个桃子让他们三人论功而食,结果他们有勇无谋,因争吃桃子纷纷自杀身亡

【示例】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唐·李白《惧谗》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成语故事之涸辙之鲋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 涸辙之鲋

【拼音】: hé zhé zhī fù

【解释】: 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成语故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注释

贷――――借贷。

诺――――答应的声音。好、可以的意思。

哉――――文言语助词。呢、吗的意思。

激――――引导。

邑金―――封地上所得到的财产收入。

肆――――卖东西的铺子、商店。

评点

作者用十分简练的文笔,描绘出一个吝啬鬼的形象,揭示出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决不能只说大话,开空头支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带有植物成语故事

全文共 1233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是中华文化组成一部分,时至今日是我们不可或缺的文化食粮。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带有植物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成语名字】枯木逢春

【汉语拼音】kū mù féng chūn

【成语解释】

干枯的树木遇上了春天,又恢复了生命力。语本敦煌变文《*山远公话》。后用“枯木逢春”比喻虽处于绝境却重获生机,或劣境忽然转好。

【成语典故】

敦煌变文《*山远公话》(据《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六》引)

是日远公由(犹)如临崖枯木,再得逢春。亦似钩锢(沟涸)之鱼,蒙放却归江海。天生意气,不与凡同,骨貌神姿,世人之罕有。重声钟罄(磬),再举经题,为众宣扬。

【成语注解】

1、远公:指释慧远(公元334~416),俗姓贾,东晋雁门楼烦人。初学儒家、老、庄,二十一岁往太行恒山参见道安,听讲《般若经》,遂从而出家。后入庐山住东林寺,领众修道。善于般若,并兼倡阿毗昙、戒律、禅法。因此中观、戒律、禅、教及关中胜义,都仗慧远而流播南方。曾与刘遗民等人,在阿弥陀像前立誓,共期往生净土,故后世净土宗尊为初祖。著名弟子有慧观、僧济、法安等,另有雷次宗传其礼学。

2、由:通“犹”。

【成语出处】

1、元.刘致〈端正好.众生灵套.货郎〉曲:“众饥民共仰。似枯木逢春,萌芽再长。”

2、明.梁辰鱼《浣纱记.第一九出》:“谁料积霾见日,枯木逢春。仗范大夫之奇谋,赖我国家之洪福,吴王放赦,得还故乡,实为天幸。”

3、《喻世明言.卷九.裴晋公义还原配》:“两口儿回到家乡,见了岳丈黄太学,好似枯木逢春,断弦再续,欢喜无限。”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比喻虽处于绝境却重获生机,或劣境忽然转好。

使用类别    用在“出现转机”的表述上。

【枯木逢春造句】

1、经过名医的诊治,原本生命垂危的老王,好像枯木逢春,又恢复了健康。

2、王老先生自从去就读银发族大学后,竟似枯木逢春般,整个人都年轻起来。

3、也许是认识了新女友,原本萎靡不振的他,突似枯木逢春般,重新有了活力。

4、近年政府重视地方文化的发展,许多沉寂已久的地方戏曲都枯木逢春,渐放异彩。

5、由于国人越来越重视户外运动,原已衰落的自行车工业,有如枯木逢春,又渐渐复苏了。

6、正当走投无路之际,突然收到慈善机关送来的救济金,让我们有如枯木逢春,燃起了希望。

【近义词】:枯树生花,起死回生,绝处逢生

【参考词语】:枯树逢春

【汉语拼音】:kū shù féng chūn

【成语解释】:即“枯木逢春”。见“枯木逢春”条。

1、《五灯会元.卷一四.含珠哲禅师法嗣》:“唐州大乘山和尚,僧问:『枯树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希有。』”

2、元.无名氏《冻苏秦.第四折》:“我争些儿有家难奔,恰便似旱苗纔得雨,枯树恰逢春。”

【枯木逢春的成语故事】

《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六.*山远公话》中的“是日远公由(犹)如临崖枯木,再得逢春”二句话,是描述慧远重新登上高座为众人讲经,就像干枯的树木遇上了春天,又恢复了生命力。后来“枯木逢春”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虽处于绝境却重获生机,或劣境忽然转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莫须有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莫须有

成语拼音:m xū yǒu

成语用法:作谓语、补语、定语;指凭空捏造诬陷。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紧缩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莫:大约;须有:指可能有。也许有。指凭空捏造诬陷。

成语来源:《宋史·岳飞传》:“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成语造句: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看来许之罪其实是‘莫须有’的,大约有人欲得而甘心,故有此辣手。”

莫须有的成语故事

南宋时期,岳飞率领岳家军英勇抗击金军的侵略,所向披靡。金军闻风丧胆,指使投诚的秦桧回南宋朝廷,离间岳飞君臣的关系。岳飞父子等被秦桧诬陷治罪,韩世忠心中不平,责问秦桧。秦桧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莫字开头的成语

莫须有

包含有莫字的成语

鞭长莫及 、一人立志 、一筹莫展 、一夫当关、 莫须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趣味成语故事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 探骊得珠

【拼音】: tàn lí dé zhū

【解释】: 骊:古指黑龙。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

【出处】: 《庄子·列御寇》:“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成语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住在黄河边上,靠割芦苇、编帘子簸箕为生,日子过得非常贫困。

有一天,儿子在河边割芦苇,烈日当空,晒得他头昏眼花,于是他就坐下来休息。他望着眼前的河水在阳光下闪耀着粼粼波光,想起父亲说过,在河的最深处有许多珍宝,可是谁也不敢去,因为那里住着一条凶猛的黑龙叫骊龙。他想,要是潜到河底,找到珍宝,我们一家人就用不着像现在这样一天干到晚,三顿还吃不饱,不如豁出去试一试。他把心一横,三下两下脱了衣服,一头扎进冰冷的河里。

开始他还看得见四周的小鱼在游来游去,再往深处,光线变得越来越暗,水也越来越凉,最后,他什么都看不见了,四周一团漆黑。他心里有点害怕,不知该往哪儿游。就在这时,不远处有一个圆圆的物体在闪闪发光,定睛细看,啊,原来是明珠!他憋足一口气游过去,双手抱住明珠,使劲一拽,明珠就到了他怀里。他迅速浮出水面,上岸后撒腿就往家跑。

父亲一见明珠,就问他是从哪儿得到的。他把经过一五一十地向父亲讲述一遍。父亲听了说:“好险哪!这颗价值千金的明珠是长在黑龙下巴底下的,你摘它的时候黑龙必定是睡着了。它要是醒着,你可就没命了。”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历史故事与成语故事2两败俱伤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陈轸(zhěn)的人。他非常聪明,遇事总是能想出很多好办法。有一次,他受到楚王的派遣,出使到秦国去。当时,韩、魏两国互相攻打,打了一年多,仍然没有分出胜负。秦惠王打算出兵干涉,可一时也拿不定主意。秦惠王知道陈轸很有见识,便向他请教。

于是,陈轸讲了卞(biàn)庄子刺虎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叫卞庄子的人看见两只老虎正要咬一头牛,卞庄子见了,马上拔出剑来,想冲过去与老虎搏斗。旁边的人劝他说:“这两只老虎正在争吃一头牛,争着争着就会互相撕咬,结果一定是小的被咬死,大的也会受伤。到那时,你再去刺杀那只受了伤的,一下子就把两只老虎都解决了。”卞庄子觉得这个人讲得很有道理,就远远地看着那两只老虎。不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互相打斗起来,小老虎被咬死了,大老虎也受了很重的伤。这时,卞庄子冲上去,刺死了受伤的大老虎,一下子就把两只老虎都消灭了。

陈轸讲完了这个故事,然后对秦惠王说:“现在韩、魏两国长期战争,最后必然是弱国灭亡,强国受到很大的打击。到时候如果您乘机把遭到削弱的强国打垮,不就一下子灭掉了两国吗?”秦惠王听从了陈轸的意见,果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根据这个故事,后人便以“两败俱伤”作为成语,比喻斗争的双方都受到了损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名人的励志故事大全精选

全文共 3838 字

+ 加入清单

无论哪行哪业,成功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管多再辛苦都要保持前进,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关于名人励志故事大全精选。

关于名人的励志故事大全精选1:卡耐基微笑的力量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曾有过这样的一次经历:

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一位平时对卡耐基很有意见的商人,在别人面前高谈阔论,说了卡耐基的许多坏话,他并不知道卡耐基也出席了这场宴会。

当时卡耐基正站在人丛中听他高谈阔论,这使得宴会的主人十分尴尬,不知如何是好。而卡耐基却安详地站着,脸上挂着微笑,就好像什么也没听到的样子。当那位说他坏话的商人发现他就在旁边时,感到十分难堪,正想从人丛中溜走,卡耐基的脸上仍然带着笑容,走上前去亲热地跟他握手,好像碰到了自己的老朋友。

就这样,那个商人后来成了卡耐基的好朋友。

关于名人的励志故事大全精选2:安徒生

从前有一个穷孩子,父亲是鞋匠。父亲去世之后,母亲为了生活不得不带着他另嫁。有一天,他有机会去晋见王子,他满怀希望,在王子面前唱诗歌。朗诵剧本。表演完毕后,王子问他想要求什么赏赐?这个穷孩子大胆地提出要求:“我想写诗剧,而且在皇家剧院演戏。”王子把这个长着小丑般大鼻子的苯拙男孩从头到脚看了一遍,然后对他说:“能够背诵剧本,并不表示能够写剧本,那是两码事,我劝你还是去学一门有用的手艺吧。”  但是,他回家以后,打破了自己的的储钱罐,向母亲和从不关心自己的继父道别,离家去追寻自己的理想。这时候,他才14岁,但他相信,只要自己愿意努力,安徒生这个名字一定会流传千古。

他到了哥本哈根,挨家挨户地按门铃,几乎按遍了所有达官贵人的门铃,却没有人赏识他,他衣衫褴褛地落魄街头,却仍不减他心中的热情。

终于在1835年,他发表的童话故事吸引了儿童的目光,开启了属于安徒生的新页,他的童话故事被译成多种文字,除了《圣经》之处,没有任何一本书比得上。这时,距离他离开家已经16年了。

你有理想吗?你想怎样让梦想成真?坚持努力的过程,或许会是艰辛与充满苦痛的,但只要不放弃希望,终能获得甜美的果实。安徒生说:“只要你是天鹅蛋,那么即使你是在鸭栏里孵出来的也没有关系。

关于名人的励志故事大全精选3:乔治.费多给自己喝倒彩

乔治.费多是法国著名的戏剧家,特别擅长写滑稽剧,《马克西姆家的姑娘》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可是在当时,《马克西姆家的姑娘》这部剧首场演出时,却不被观众看好,剧院里喝倒彩的声音此起彼落,人们认为这是一部再糟糕不过的戏剧了。

费多那天晚上在那家剧院看戏。听到人们对自己作品发出的种种不满和嘲弄时,费多却一反常态,也跟着人们一样大喊大叫喝倒彩。

“费多,你难道疯了吗?”坐在他旁边的朋友迷惑不解地问。

“没疯!”费多解释说,“只有这样我才听不见观众谩骂的声音,使自己不会因此而伤心难过。”

关于名人的励志故事大全精选4: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在中国达人秀的现场,刘伟空着袖管走了上来,坐到钢琴前。那首《梦中的婚礼》响了起来。曲子结束,全场起立鼓掌。当评委高晓松问他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时候,刘伟说了一句:“我觉得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命运给了刘伟一个美妙的开局,却迅速地吹响了终场哨。对刘伟而言,10岁时的记忆,永远是那么残缺不全,1997年,10岁的刘伟因触电意外失去双臂。“怎么触电的?其实我自己是记不起来了,我的这部分记忆已经丢失。”刘伟说,根据别人的说法,刘伟家附近有一个简陋的配电室,墙是用土砌的,很矮,一翻就能进去,里面的电线裸露在外。3个孩子玩捉迷藏,刘伟往墙上爬的时候,触到了高压线。醒来的时候,刘伟已经彻底的失去了双臂。“当时我的脑袋一片空白,傻了。”刘伟描述着自己当时的心情。

但是,失去双臂的刘伟没有放弃,没有绝望,刘伟开始重新做回自己。

在医院做康复的那段时间,刘伟遇到了生命中的一位贵人,带给了刘伟截肢后第一次改变。那是一位同样失去双手的病人,他叫刘京生,北京市残联副主席。他能自己吃饭、刷牙、写字,而且事业上也非常成功,他教了刘伟很多。刘伟很感谢刘京生,因为有着同样的遭遇,刘伟开始向刘京生学习,“如果你一出生就有两个脑袋,别人都觉得很奇怪,怎么有两个脑袋呢?无所适从。但当你遇到一个同样有两个脑袋的人,而且你发现他过得很好,那你肯定会想,他过得好,我也可以。”半年以后,刘伟已经能够自己用脚刷牙、吃饭、写字。

两年之后,刘伟回到了自己原来的班里,到了期末考试,刘伟仍然拿到了全班前三名的好成绩。“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努力学习了。任何事情我只要想学,都能学得很快,做得比别人好。”没有双臂的刘伟开始面对别人的议论。他的同学对他很好,看到谁对他指指点点,“他们立马会过去把别人胖揍一顿。”刘伟说。

刘伟的第二次改变出现在2002年,那一年,世界杯正在火热进行中,刘伟也第一次看到了世界杯直播。从小刘伟就憧憬着能够成为职业球员,他出生的1987年,那之后的几年正是中国足球职业化的肇始。这个理想的开局同样异常完美,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10岁的他已经是绿茵俱乐部二线队的队长,司职中场。他欣赏的球队是巴西,但偶像是哥伦比亚的“金毛狮王”巴尔德拉马,“因为他够狂野。”看到世界杯后,虽然自己的足球梦已经破灭,但是刘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12岁时,刘伟开始学习游泳,并且进入了北京残疾人游泳队,两年之后,他就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了两金一银。2002年的事情了,北京已经获得了举办奥运会的资格。刘伟对母亲许下承诺:在2008年的残奥会上拿一枚金牌回来。

然而,命运仍然是那么的无情,在为奥运会努力做准备时,高强度的体能消耗导致了免疫力的下降,患上了过敏性紫癜。医生告诉过他母亲,高压电对于刘伟身体细胞有过严重的伤害,不排除以后患上红斑狼疮或白血病的可能,他必须放弃训练,否则将危及生命。“只能放弃,不能为了比赛,命都不要了吧。”

19岁时,高考临近,刘伟的成绩并不差,但是他的内心却有了疑虑,“内心有激烈的冲突,到底要不要上大学?”在放弃了足球、游泳之后,他把希望置放在他的另一项爱好上――音乐。家人反对他走音乐这条路,但没有成功。刘伟最终没有参加高考,获得了家人借钱买来的钢琴。“人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所以我最终选择了音乐。”刘伟说。

确定了自己的音乐路后,一个问题是,去哪里学习音乐呢?刘伟找到了一家私立音乐学院,然而学校的校长却说,刘伟进我们学校学音乐只能是影响校容。”刘伟对此回应说谢谢你这么歧视我,我会让你看看我是怎么做的。

刘伟开始用脚来学习练琴,可以想象这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要知道很多正常人用手练了很多年都不一定会有起色。为了能够有收获,刘伟每天练琴时间超过7小时。“我是三点一线的生活:练琴、学音乐、回家。我家在五道口,练琴的地方在沙河,学音乐的地方在四中,那时真是精神和体力的双重考验。”在脚趾头一次次被磨破之后,刘伟逐渐摸索出了如何用脚来和琴键相处的办法。如同在足球、游泳上的表现,他对音乐的悟性同样惊人。“没有手,用脚一样能弹钢琴。”刘伟说。

2008年,只学了一年钢琴的刘伟在北京电视台的《唱响奥运》节目中,当着刘德华的面,弹了一曲《梦中的婚礼》。接着,他弹着钢琴,与刘德华合唱了一首《天意》。双方拥抱之后,刘德华和他约定合作一首歌曲,于是,刘德华新专辑里多了一首叫做《美丽的回忆》的歌,其中有这样的歌词:“我站在这里送给你/送你我最美丽的回忆/送你我的努力/你的鼓励永远都清晰/我站在这里拥抱你/抱你我最真实的身体/抱你我的约定/你的美丽永远都很清晰”这个歌词就是刘伟填的。

在对自身不放弃的同时,刘伟还积极的融入群体社会,他积极的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来为自己加油。除了北京唱响奥运节目外,2009年12月3日,刘伟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全国双上肢障碍者书画及才能展示活动;2011年5月,参加了湖南卫视《快乐男声》济南唱区预选赛;2011年7月,参加了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2011年9月,参加《开学第一课》录制。

当然,刘伟也遇到过挫折,参加了《快乐男声》济南中赛区预选赛,“我的歌还没唱几句就被打断,当我们把钢琴抬进来表演时,不到一半,评委就很不耐烦地打断了演奏,然后一句话也不说。我觉得这些都不算什么,眼前的天空会出现5个字:多大点事啊。”让刘伟感到惊讶的是,参加中国达人秀后,他的人气开始暴涨,从上海回到北京,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在QQ和人人网上的好友申请成千上万,好友被迅速加到极限。只要电脑开着,各种信息都在不停地闪烁。他不敢轻易回复,看看就行了。

这一切,都因为8月的那场比赛,在中国达人秀的现场,刘伟空着袖管走了上来,坐到钢琴前。那首《梦中的婚礼》响了起来。曲子结束,全场起立鼓掌。当评委高晓松问他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时候,刘伟说了一句:“我觉得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当刘伟被命运再一次放到一个耀目的舞台上,刘伟有些像自己写的歌词那样:永远都清晰。“我一直为自己的梦想努力,现在演奏方面算是一般般吧,创作上正在学习,制作也学了一点儿。人不能把自己说得太好,光环越大,里面的空心越大。我要的只是做好自己,这就OK了。”

比赛后,刘伟的生活开始变得拥挤。面对进屋的记者,母亲王香英开始展露愁容,她希望儿子能够做他喜欢的事情,同时希望他的生活是轻松而平静的。“这段时间,心情很矛盾。”王香英在家看不到东方卫视,儿子在中国达人秀上的表现,她是在网络上看的。“看的时候不是很激动,经历的事情太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衣弊履穿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衣弊履穿

【汉语拼音】yī bì lǚ chuān

【近义词】:衣敝履穿、衣敝履空、家徒四壁

【反义词】:穿金戴银、富贵荣华、富可敌国、 丰衣足食

【成语出处】

1、《庄子˙山木》:“衣弊履穿,贫也。”

2、汉 刘向 《说苑˙善说》:“君将掘君之偶钱,发君之庾粟以补士,则衣弊履穿而不赡耳。”

3、《汉书˙鲍宣传》:“ 唐尊 衣敝履空,以瓦器饮食,又以历遗公卿,被虚伪名。” 颜师古 注:“着敝衣蹑空履也。空,穿也。”衣弊履穿,坐榻无席,自以跣露,恒兀坐读书,不迎送宾客,人皆以为倨。 《金史˙雷渊传》

【成语解释】衣服破败,鞋子穿孔。形容贫穷。 亦作“ 衣敝履空”。弊:坏;履:鞋。衣服穿破了,鞋子磨漏了。形容人很贫穷。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生活贫困

【衣弊履穿造句】这个人穿着衣弊履穿,生活极度贫困。

【衣弊履穿的成语故事

庄子身穿粗布衣并打上补钉,工整地用麻丝系好鞋子走过魏王身边。魏王见了说:“先生为什么如此疲惫呢?”庄子说:“是贫穷,不是疲惫。士人身怀道德而不能够推行,这是疲惫;衣服坏了鞋子破了,这是贫穷,而不是疲惫。这种情况就是所谓生不逢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