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民间艺术品的作文(最新20篇)

人和动物是永远的朋友。我们应该尊重、理解、关爱、保护动物。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以艺术有关的话题作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浏览

1994

作文

58

民间艺术作文

全文共 881 字

+ 加入清单

一直以来,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备受人们的青睐。在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我们来到了城隍庙,采访了民间艺术家郭秀丽阿姨。提到郭阿姨,她可了不起啦,曾获得20xx年中华世纪坛“第二届华夏风韵剪纸艺术展”金奖,河南省第四届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金鼎奖”,还在20xx年应邀赴俄罗斯等国表演剪纸。

郭阿姨热心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并教我们剪团花。首先阿姨拿了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三下,成了一个八层的三角形。只见郭阿姨手中的剪刀在纸上游走着,动作是那样的娴熟。就在我们还在期待着阿姨继续剪下去的时候,她却放下剪刀,慢慢地打开,一个漂亮的团花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不由得发出赞叹声。我越看越激动,跃跃欲试。可当我拿着剪刀时,却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简单的事情此时变得这么难。郭阿姨告诉我,剪团花时你尽管大胆去剪,每个人的构思都是很奇特的,剪出来的图案是独具风格的。在阿姨的鼓励下,我大胆地剪起来,剪好以后怎么看都是那样的难看。“打开来看一看。”阿姨提示道。我慢慢地打开,一个美丽的喇叭花展现在我的眼前,真的没有想到是这么漂亮。

随后我们欣赏了阿姨的剪纸作品,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调皮可爱的娃娃,姿态多样的蝴蝶,都让我惊叹不已。阿姨说,她小时候看到大人剪窗花,很感兴趣,于是也跟着大人学着,加上自己的努力,所以现在随手就能剪出各种各样的图案来。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她还告诉我们剪纸中用到的形状很简单,就是云纹形、锯齿纹、圆形、菱形、三角形、方形等,这些形状在剪的.过程中互相结合穿插运用就可以组成与众不同的图案,真是太神奇了!她在城隍庙里传授剪纸就是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民间艺术,让更多的人喜欢剪纸。

在我们的要求下,阿姨又现场剪了一只大公鸡。她一边讲解一边演示,从嘴巴剪起,鸡冠、身子、爪子、尾巴,剪刀如行云流水,一只公鸡就诞生了。然后在公鸡的身体上剪了一朵盛开的花朵进行装饰。终于完成了,展开是一对面对面鸣叫的公鸡,尾巴就像一堆火在燃烧。令我兴奋的是阿姨把它送给了我,我小心翼翼地夹在本子里保存起来了。

采访结束后,我们都依依不舍,但通过这次采访让我们对剪纸有了一些了解,感受到了剪纸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生活中的艺术_民间艺术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处处其艺术,艺术丰富了人生,艺术一个多么平凡的字眼,却写出了不少艺术家,正如俗世奇人中的泥人张,令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真的是见过这么几口一口的人物了,真是得感受到了艺术的美好。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里,我与朋友们去集市玩耍,忽然听到了,快跑过去看看老姨一人捏的泥人去,我的好奇心让步伐加快了,顺着人流拥挤的地方去跑去,我像一只小泥鳅从人群中窜来窜去,我看见了一张木头的桌子,上面摆放着不少成品,有婀娜多姿的少女,有威武的大老虎,有一些互相追逐的小孩子,有趣极了这些泥人,被普通的老艺人捏得巧夺天工,栩栩如生,下面老艺人开始为人们展示着自己的艺术,老艺人仿佛失了变戏法,手速快极了,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围观的人们拍手称赞,手法庙这技术高超,可是那位衣着俭朴的老艺人却默不作声,还不到5分钟的时间,一个娇气非凡的小公主就捏好了。那个泥人如同活的一样,正在淘气的像人们眨了眨眼,惹的旁边的小姑娘心里直痒痒,总想把它买走,一会儿老人收摊儿了,人群也散去了,朋友们也悄悄的对我说,那位老人是聋哑人,我震惊了,因为聋哑人内心却这样热爱中国传统艺术捏泥人。

我真为他点赞,艺术让我们心中充满阳光,艺术丰富了我们的人生……

版权作品,未经《作文迷》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民间艺术作文

全文共 1037 字

+ 加入清单

梅录地处湛江的东部,南临南海,是吴川市府的所在地。它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还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梅录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多姿多彩。有飘色、泥塑、花桥、花塔、叠罗汉、舞龙等。其中:飘色、泥塑、花桥被称为吴川“三绝”。特别是飘色,以其精、巧、奇而闻名遐迩,其形式之独特,艺术之精湛,确是令人叹为观止。被外国友人称为“隐蔽的东方艺术”。

每年的元宵是梅录的民间艺术大放异彩的重要时刻。传统的梅录元宵活动从农历正月十五日开始,十六、十七日达到高潮。节日期间,梅录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彩旗琳浪满目。人们习惯在十五看泥塑、逛花街、赏花塔、观景点;而十六、十七日的大巡游,则由飘色、地色、车色、狮、龙、八音班、长笛、陶鼓、舞二真等当主角,彩车及武术队伍齐出动,场面极为壮观,此时观众如潮,万人空巷。每年,梅录元宵盛大的民间艺术观赏活动吸引了方圆百里的群众和外国友人、港澳同胞前来观赏。

被称为吴川“三绝”中的第一绝是飘色。它始于清代。最初只是闹元宵活动中的一种“噱头”,由于深受观众的喜爱,后来,飘色就成为庆赏元宵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它是在色台上,把儿童扮成历史典故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例如“梁祝”、“盗灵芝”、“徐九经卖酒”、“宝莲灯”等。这些人物姿态固定,由看不见的“色梗”(钢筋构成的支架)支撑,犹如在空中飞舞,加上这些幼童流露的天真可爱的神态和动作,将观众逗得喜笑颜开、拍手称好。

第二绝是“泥塑”。我们称之为“泥鬼”。源自唐末宋初。传说元宵造“泥鬼”可以引福归堂,驱邪出境。在元宵前的一两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泥塑就展现在梅录的街头巷尾,供游人观赏。大型泥塑有 “十八罗汉”、“红楼梦”、“财星正照”等,既有经典韵味,又有时代气息和乡土风情,令人流连忘返。1980年香港申报发表《梅录泥塑甲天下》的文章,对这些泥塑的艺术价值给予充分肯定。

第三绝是“花桥”。梅录花桥始于明代。民间流传说,在元宵时,情侣同行花桥“摘白花,买茹菇生男仔,摘红花生女仔”,家庭主妇行花桥则“桥头洗手好胜手,糠(养)猪好肯大”。真有趣呀!只见桥上张灯结彩,吊起花灯,挂上字画,桥的两旁摆上鲜花,把花桥装点得五光十色,恍如仙境一般。游客慕名而来,在桥上挤得摩肩接履、水泄不通。

1996年,梅录被评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20xx年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作为吴川人,我为此感到自豪、骄傲。我们应勤奋学习,为建设美丽富饶的吴川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坚信:吴川的明天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民间艺术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泥巴有什么神奇的?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可是,当它经过了泥塑大师的手后,就变身为民间工艺品啦!它可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做泥塑,泥土需精心准备,一般选用带些粘性又细腻的土,经过捶打、摔、揉,有时还要在泥土里加些棉絮、纸或蜂蜜。泥塑的模制一般分为四步:制子儿、翻模、脱胎、着色。制子儿就是制出原型。翻模就是把泥土压在原形上印成模子。脱胎就是用模子印压泥人坯胎。最后一道工序是着色,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一般着色之前先上一层底色,以保持表面光洁,便于吸收彩绘颜色,彩绘的颜料多用品色,调以水胶,以加强颜色附着力。

在我的家里,有一个泥塑作品——菩萨头像。它并不很大,长短和语文书一般。菩萨头发上都有一层纱,泥塑也不例外。它头上薄纱的一部分在顶部的头发前将其遮住,发后的自然向下垂落,披至肩部,然后向左边飘去。左边薄纱的后面则向左上方翘起,好像风儿吹得再大些,薄纱便会飘走。菩萨顶部的头发上,有着许多饰品。在呈波浪型的珠链前后,有着花一样的东西,十分美丽。垂落下来的凌乱的头发正与颈间的项链交织在一起。此时的菩萨眼睛微张,好象在俯视什么东西似的。眉心的红点格外鲜明,嘴角稍微上扬。在纯洁的白色衣服中的左手臂抬了起来,手十分靠右,还是兰花状,右臂在身后,握着白玉兰瓶,瓶中什么都没有,空荡荡的。手臂的衣袖十分宽,以致衣袖都有了褶皱,一道一道的,很明显。白色的薄纱、衣服,黑发,淡色的饰品,就组成了一个朴素的、善良的菩萨。它是那么逼真,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啦!

泥塑历史悠久,深得百姓喜欢。其中最为着名的是天津的“泥人张”和无锡的惠山泥人。泥塑早已走出中国,远渡重洋,成为中外文化的使者。它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民间工艺品,记载着中国的历史磨难和辉煌,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神奇的民间艺术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学完琴出来,在门口看到一位不起眼的中年妇女坐在一个不起眼的小摊前忙活着。说不起眼,是因为那个摊位只有我们的一张课桌那么大,可是她旁边的草垛却有一头大象那么大,而且草垛上插满了用糖做成的各种动物。

我情不自禁地停下了脚步。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 “我们请她做一个吧。”妈妈问了价钱,只要三元,我选了一条跳跃的鲤鱼。只见她麻利地在桌前的白色大理石板上抹上一层油,然后从右手边的锅子里舀了一勺化好了的糖汁,用一把平铲轻快地抹在大理石板上,顷刻间一条鲤鱼的鱼身就出现在了我的眼前,就像中国画的 “大写意”。

她又舀起一勺,朝鱼身慢慢倾倒。随着糖汁的缓缓流下和她手不断地舞动,鱼身上的鳞片出现了。随后是鱼鳍和鱼尾,片刻间,一条鲤鱼已呼之欲出。她拿起一根竹签子放在鱼身上,可鱼眼呢?却见她用那铲尾的尖蘸了点糖在鱼眼处一按, “真的是画龙点睛啊!”我忍不住叫了出来。当那位妇女将那条活灵活现、晶莹剔透的糖画鱼递到我手里时,我觉得很不可思议。我用舌头舔了一下,呵,真甜啊!可我不舍得吃,我还要好好欣赏。

不知什么时候,原本空空的摊位前一下子围了很多人,成了一道最抢眼的风景。在回家的路上,妈妈还告诉我,我们中国有许多传统的民间手艺,它在我们勤劳的民间艺人中传承……听着妈妈的话,我心里想:我们中国的民间艺术可真神奇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民间艺术——剪纸_250字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我国民间剪纸艺术

剪纸是一门民间艺术,在中国各地广为流传,其中河北省蔚县的剪纸最为着名。蔚县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工艺流程别具一格:第一步是“薰香”,把原纸样或设计的草图,贴在一张白纸上,然后点燃蜡烛进行烟熏;第二步是“闷”,就是将刻花用宣纸剪成将要刻制的画幅大小,用水淋湿,用手压实;第三步是刻制,把剪纸剪刀换成换成刻刀,刻制时以银刻为主;第四步是着色,点染所用的颜色要先用酒调和。

做一副剪纸作品真不容易,不过努力劳动就一定会有成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民间艺术作文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夏天的一个黄昏,太阳正缓缓西下,但这时在一处十字路口,却热闹了起来,一群身穿粉红一的表演者,带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木制鼓,后头紧跟一辆辆华丽的车,热闹的民艺表演就要开始了。

这次的民艺表演,花样百出,我最先目睹的是打鼓者,他们的鼓款式不一,有的拿鼓棒敲打,发出的声音低沉而响亮,彷佛大将军要出征般的雄伟;另一种则是以手击打,声音十分清脆,让人充满活力。这两种鼓在路上调和的演奏,为大会增添色彩。

后头的车子,样式很多,有巨鱼、恐龙…等,车上表演的女郎,每人都穿得很清凉,活力四射的跳着舞,路上的行人看得直拍手,我也是其中之一。

这次的民艺表演是我第一次参加,活动十分精彩,让人印象深刻,希望以后还能再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介绍中国民间艺术作文精选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学校要求做工艺品,我们班的特色是“纸盘画”,就是在盘子上画画,可难哩!

最初,盘子是不画的,中间是一首中的诗意,然后就写上诗;然后,老师提倡:中间依然画诗意和写诗,边沿画一些图案,会更美观。有一少部分同学画了,但是有一大部分同学仍旧没画;现在,老师说:“同学们,现在我们改一改,改为边沿画一些精美的图案,中间不画,只写诗。”“哇!这么难!”有同学说道。我说:“为什么?”“你没有听吗?”“有呀,这么啦?”“老师说要画精美的图案呀,精美的图案画在边沿,边沿又小,图案要精美,实在很难呀!”他说很难,我画起来却很好画,很好看,并不像他说的这样难。我明白了只要认真,再难的事都可以办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民间艺术作文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书法是我国历史悠久而又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艺术,它从汉字特有的线条和书写的规律,出现出丰富多彩的笔法、章法、和笔势,反映人们的气质情趣和审美理想。书法是我们祖先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美化书写形式,进行艺术创造的成果。在传统文化中具有极为尊崇的地位,受到中国人民普遍的喜爱,也是其它艺术形式所不能取代的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的起源首先归功于汉字的产生,汉字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不公成为记载中化历史、文化的工具而且其形体结构还衍生出了独特的书法艺术,甲骨文是已发现的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它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风格,有的壮丽宏放、有的工整秀丽、有的劲峭整饬还有的纤细紧密。从殷商到西汉暑期的甲骨文、金文和篆书的特点是结构复杂,线条单纯没有明显的粗细变化,东汉到南北朝暑期的书法家开始注重以自由多样的线条变化和空间构造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书法艺术更加抽象化,而到了隋唐以后,书法艺术更是异彩纷呈,书法作品的特点更趋于多元化,形成了不同的书法流派。

记得上中班的时候,妈妈带我去参观书法展览,一幅幅书法作品真是美不胜收,我陶醉在了这书法艺术中,于是我便对书法产生了好奇心,就这样踏上了“书法之路”。第一次我看见陶老师挥舞大笔,在宣纸上写下“国粹”二字,我认为写书法很简单,只需要身子摆一摆,手指动一动就能写出一手好字,于是我照着想的去做,我写出来的字却横不像横竖不像竖,经过我五年的练习,我的字终于进步了不少,学好书法既是对传统精粹的传承,可以提高一个的品德修养,还能陶治人的情操,我要继续练习书法的变化多端和妙不可言,将它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神奇的民间艺术——剪纸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的民间有一种古老,又受人喜爱的艺术形式——剪纸。许许多多的剪纸艺人用一双巧手,一把剪刀和几张纸片,剪出了五彩斑斓的精彩人生。

我国剪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当时人们在金箔、皮革、绵帛,甚至在树上剪刻纹样。《史记》中就有剪桐封弟的故事。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我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

剪纸,是旧时女孩从小就要学习的手工艺,她们剪着自然景物,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些关于著名的民间剪纸艺术家——胡家芝奶奶的资料。她1897年出生于浙江桐庐一个书香门第,七八岁时就喜欢上了剪纸。溪流清澈、远山凝翠,秀丽的乡间景色为她的艺术人生注入了更深厚的生活源泉。我看到了她剪的一幅精美的作品——新婚大喜。作品上有身着盛装的新郎、新娘,还有龙凤戏珠,狮子滚绣球,连年有“鱼” ……真是精美绝伦!

有一次,我照着参考书,剪着剪着,就剪出了一个“喜”,我拿起“喜”给妈妈看。“我剪得好吗?”我说。妈妈一看就兴奋地说:“你是先画再剪的吗?”“是的。”“哇!你好厉害,连我都要先画好,才能剪出来。”我把“喜”字贴在窗户上,看起来整个房间喜气洋洋的。

我喜欢剪纸,它让我们体验到了生活中的艺术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宁波的民间艺术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当我们满怀喜悦地迈入马年新春之际,在鼓楼举行了一次剪纸展,这些无不令人赞叹的剪纸展都出自老年大学的老人之手,他们用巧手剪出了春节与春天的美好气氛与精彩。

精致的剪纸作品让我眼花缭乱:农民挥着锄头掘新笋;为了绿化环境,让人们呼吸清新的空气,辛勤劳动着的孩子们填土浇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在剪纸中,也一样体现出五十六个不同民族,不同的风土人情,她们身着少数民族的服装,跳着优美的民族舞,给人一种民族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息;一只喜鹊停在压满积雪的梅枝上早早地来报喜……

在众多的作品中,有两幅作品我十分喜爱。一幅叫“年年有余”,两条栩栩如生的大鱼跃然纸上,活灵活现,衬托起三朵莲花,与上面“年年有余”四个字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整幅作品喜气洋洋,代表了百姓们对将来的美好愿望。另一幅作品是一个“寿”字,粗看是一条龙 ,但就是在这条龙缠绕的“寿”字中,却隐藏着十二生肖,从上到下依次是:龙、鼠、猴、鸡、牛、老虎、蛇、兔、马、羊、狗、猪。“寿”代表长寿,龙代表吉祥,表达了人们长寿百岁、吉祥如意的愿望,把十二生肖融入其中,如此绝妙,我不禁再一次对这幅剪纸作品啧啧赞叹。

这次剪纸展使我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崇敬,走进了一个春意盎然的世界,让我有了一次与众不同的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民间艺术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六,我和妈妈吃完中午饭,决定去公园玩玩。

公园里的东西琳琅满目,吃的,玩的,等等。看得我眼花缭乱。正当我“一筹莫展”时,一个别有新意的东西吸引了我的眼球。咚咚咚,我迫不及待地跑过去看,一位老人拿着十几大片象西瓜皮的树叶折来扳去,编来拴去,不一会儿的工夫,一只活灵活现的蚂蚱在他手中诞生了。旁边的路人个个赞不绝口,我也瞪大了眼皮。

接下来,老人把一只做到一半的青蛙拿出来,继续编。“西瓜叶”往下,又往上,往左,往右。我的眼皮开始打架,根本不知道是多久做好的。这时,我发现了做这种的原材料,但不知道叫什么,还是叫“西瓜皮”顺口。

回过神来,老人又开始做一种象拉花的东西,它的手法和做拉花的手法一样,几分钟后,三个拉花就重叠在一起。老人的动作娴熟,几个做下来之后,手没有一点儿问题,真神!“拉花”那种东西是什么呀?我带着这个问题去问老人,他说是灯笼,我看了看,不象。他又把拉花打开,噢!三个灯笼维妙惟俏的展现在大家眼前。

我手脚开始痒痒,拿了三元钱买了一只青蛙,美滋滋地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民间艺术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盛世龙年,新春吉祥。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上午9时整,濮阳市2012年元宵节大型民间艺术展演活动在市中心广场的南端隆重举行。我们全家进行总动员,争看民间艺术沿街展演盛况,真是不虚此行。

汇演活动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承办,旨在活跃元宵节期间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弘扬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同时鼓舞士气、振奋精神,为全市科学发展、赶超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花车媲美,锣鼓喧天。各单位、社区和民间团体的表演人员,组成了一支阵容庞大的表演队伍,舞龙、舞狮、高跷、杂技、秧歌、旱船、腰鼓、盘鼓、花车等,各种具有民间浓郁特色的艺术表演一一登台、精彩亮相,使濮阳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喜庆节日气氛。一辆辆装饰华丽的彩车光彩夺目,一面面铿锵的锣鼓咚咚作响,一面面艳丽的彩旗迎风飘扬……热闹欢腾绕城游:自中心广场南门始沿建设路向东至金堤路,沿金堤路向北至胜利路,沿胜利路向西至开州路,历经两个半小时。

龙狮翻腾,人山人海。为参加这次活动,各系统都选调了精兵强将,进行了精心策划和刻苦排练,大多以横幅队、形象大使队、军乐队、礼仪队、彩车队、卡通人偶队、舞蹈队等组成了一只只长龙,人们载歌载舞,尽情分享幸福欢乐,形式多样的展示着濮阳市人民的飒爽英姿!也为龙乡人民带来了美好文化艺术享受,吸引数万名群众前来观看。

此次元宵节民间艺术表演活动,借着“一创双优”东风,营造了欢乐祥和、喜庆热烈的节日气氛,充分展现了濮阳市民间艺术文化水平和广大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激发了全市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巨大热情,激发了全市人民奋发图强、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的信心和决心。明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生活更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民间艺术作文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早在2000多年前,风筝就出现了。风筝,又名纸鸢、风鸢、木鸢。在中国,风筝荟萃之地是北京、天津和潍坊。大约公元七、八世纪,风筝由中国传入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各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掀起了“风筝热”。

每年春天,我最喜欢的活动就是放风筝了。今年春天,爸爸给我买了一个“喜羊羊”风筝,它的形状是三角形的,中间一根管子把风筝分成两片,两边各画着一只喜羊羊在滑滑板呢!风筝的后面还系着五根彩带,就像风筝的尾巴。

我左手拉着线,右手拿着线轴的转子,爸爸举着风筝,站在我的身后叫声“跑”,我就飞快地向前跑,我一边跑一边松线,风筝就凌空飞起,我越跑越快,风筝也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起舞,我兴奋极了!

我玩得正开心的时候,一个小弟弟的风筝突然被风刮歪了,和我的风筝缠在一起,我俩的风筝猛地扎在地上。我们飞快地跑向自己的风筝,想把缠在一起的线解开,可是线绞成一团实在是解不开,我一着急干脆把线扯断了,然后把新的接头连在风筝上。我在爸爸的帮助下又把风筝放上了天空。

放风筝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流传了这么多年,但是人们还是百玩不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民间艺术作文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一家到杏花公园去玩。

我们刚准备进公园大门,突然我被一阵迷人的香味儿吸引住了,回头一看,原来有一位师傅正在做糖画,四周围了好多人。

我们立马跑了过去,只见师傅的前面摆放了一张小桌子,左边放了一个火炉,火炉上面有一口锅,锅里熬制的就是做糖画的糖料了,糖料在锅里冒着小泡泡,颜色呈褐色,很美。师傅说,糖料一般是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文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以用来浇铸造型了。只见他把一些溶化了的糖料舀了一勺飞快地来回浇铸在光溜溜的大理石板上,然后用光光的铜片把糊在石板上的糖摊平,再轻轻地雕出花纹,等 糖画成型后再把长长地竹签搭上去,用糖固定住,之后把它铲下来,一个完美的糖画就做好了!

这些糖画在师傅精湛的手艺下,变得栩栩如生:有在空中翻腾的蛟龙,有在草地奔跑的山羊,有翩翩起舞的蝴蝶,有伸长脖子啼叫的雄鸡……看着师傅熟练的手上功夫,我惊呆了,看着这些造型美丽的糖画,我心动了。于是我就买了一个山羊形状的糖画,褐色的糖料有厚有薄,有的地方非常透明。刚刚拿到糖画,我就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糖画很脆,一吃就“咯嘣”一声响,而且一点也不腻,实在是太好吃了,于是我和爸爸妈妈就三下五除二就把它吃了个干干净净。

糖画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作为中国人可一定要尝尝糖画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民间艺术读后感1200字

全文共 1345 字

+ 加入清单

它们在岁月中,浸染了成百上千年,经过一代代人的奋斗,流传至今,它们游走在大街小巷之中,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令人向往。艺术,如一首首无字的歌谣,唱响在每个人深深的回忆中……

——题记

书的封面是土一般坚实质扑的黄色,上面印着四个刚劲有力的毛笔字——民间艺术,这本书看似平淡无奇,但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一种别样的诗情画意。

这是一部散发着乡土气息和草根芳香,全面介绍余杭民间艺术的书。翻阅这本图文并茂、绚丽多彩的书,余杭滚灯、高头竹马、五常掌灯……数不胜数,犹如进入一个迷人的艺术宫殿,让人觉得亲切,让人陶醉,使人留恋。

我家就在余杭仁和,这里有个造好新房子要“上梁”的习俗。所谓“上梁”,就是在新房子造好之后,选个黄道吉日,邀请所有的亲戚朋友、邻居们一同喝酒吃饭,见证、庆贺新房落成,并且,还要在当天补上房顶最后一根大梁。据说这样新房才会牢固,全家幸福安康。

这不禁令我想起了自己家上梁大吉的日子。记得三年前,我还在上三年级,我们家就选在了那年的五月一日“上梁”。那两天我正好放假,一早,就见姑妈、姑父挑着一担担“宝物”来到我们家。这些“宝物”可都出自姑妈之手,是用糯米粉揉成团后做成的。其中,“聚宝盆”最耀眼,那是一个金光闪闪的小鼎,非常漂亮,鼎上插着五颜六色、展翅高飞的小鸟,还有一盆盆五颜六色的糯米“元宝”,每个都捏得小巧玲珑,很是可爱,看着它们,我不禁垂涎三尺,好想拿几颗尝尝,但姑妈说,要完整地展示展示,不能先吃,上梁过后要隔壁邻居分着吃的,我只能忍忍了。说着,姑父又搬来了两盆象征着节节高的翠绿的竹子。

中午时分,宾客们越来越多,每每进门,看到那一盆盆惟妙惟肖的“元宝”,都赞不绝口,这可都是我心灵手巧的姑妈的功劳。正午快到了,爸爸妈妈把案桌、“元宝”们陆续搬到了顶层,我也是个积极的小助手,上蹿下跳地帮忙。

顶层上,木匠师傅、水泥师傅把卷梁布绑在了大梁上,卷好之后钉上一枚枚铜钱。一切就绪,只等吉时,所有东西都摆放好之后,木匠师傅看了看手表,宣布道:“吉时已到!”两位师傅缓缓抬起大梁,把它放在早已经留好的衔口处,师傅们齐声喊:“上梁了”!霎时,屋外爆竹冲天,烟花在空中绽放。紧接着,糯米“元宝”如天女散花般洒向下面翘首以盼的人群,我赶紧跑下楼也去抢点,还有五角硬币、喜糖等也从天而降,大家抢啊、笑啊,拥在一块,好不热闹。开心之后,丰盛的酒席开始了,大伙们有说有笑,沉浸在欢乐中,一起庆贺着新房的落成……

一晃三年过去了,每每想起,还是觉得格外有趣。这就是民间艺术的魅力,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积累的具有独特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宝贵财富。这些民间艺术或历史悠久、世代相传;或特色鲜明、令人难忘。每一位手艺人,每一位工匠、每一滴汗水、每一点心血,汇聚成了这宏伟壮丽的历史文化。走在艺术的长廊上,看着每一位创始人的脸庞,看着一项项民间艺术,看着大大小小的人拍手欢笑,我感到由衷地自豪。

艺术,需要传承。如今,民间艺术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对于他们来说,这早已不再是一项技艺,更是一种先辈情怀,一种回忆过去的方式,一颗早已深深扎在心底的种子。民间艺术,需要由我们共同传承,延续,让这颗传承的种子在我们心中发芽、生长,成为人们心中一道永恒的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民间艺术作文800字

全文共 961 字

+ 加入清单

本次拜访山西途中,参与了非遗文化活动-剪窗花,收获颇多。

不知何时起,似乎北京的帝都古韵逐渐被淡化了。电子,科技,现代技术一点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蔓延开来,而紫禁城所原有的古老与传统感,一点点被淡忘了。而在游学期间所邂逅的剪纸艺术,倒是唤醒了许多曾经的记忆…

一直觉得,剪纸是门幼稚且简单的艺术,但我确实小看他了。用完午餐后,导游带领一位身着黑色褂子褂子的中年男人来到我们桌前,自称——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人。对于山西剪纸,简单直接,热情奔放的图案,火焰一样跳跃的火红的色彩,在广阔的黄土高原上,那些零零落落的村庄里,门上、窗上、墙上,贴的到处都是。在一片灰扑扑的色调中,跳出一抹鲜活的亮色,激起人们火热的生活激情。简直就像平淡生活中的奇迹。

这是我对它的第一印象。

一片红纸在老师的手中旋转,雕琢,最终形成惟妙惟肖的图案。接着,老师又拿起一张方纸,折成五折,经巧手一过,再次展现出一副大师之作。老师脸上并未出现任何骄傲自满之色,唯有沉浸于剪纸中的愉悦神情。

现在的学生,亦或是人群,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实在浅薄。很多人自以为,所谓的民间艺术只是“老街边售卖小玩意儿的摊贩”,显而易见的,这是错误的。着实不敢说自己对这些的理解有多么深刻,但至少,我对此报以崇敬。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到民间传统艺术,这些不单单是一门手艺,也是人类变迁的见证。

本次山西研学之旅收获颇多。生活在大都市中的我们,习惯了科技,现代,电子…。似乎“传统”二字听起来是十分遥远的。我们可以因一款新出的手游而津津乐道,却讲不出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一二。这是今天的时代最令人痛心的,这些被人们逐渐淡忘甚至忽视的民间传统艺术,都是几千年来人类智慧的凝聚,被历史长河所沉淀下来的珍宝,它们值得被铭记,值得被学习。本次游学,也让我们真真正正感受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精髓与魅力,这样的感受,或许很难用文字表述清楚,但那能清楚感受到的,是作为一位中国人,一位中国传统艺术的小传承人所具有的强烈骄傲与民族自豪感。

当然,像剪纸一样的民间艺术不计其数,可以叫得上名的比如皮影,毛猴儿,糖人,太多太多。本次仅以剪纸为主题做了探究性活动,而其他的民间艺术,它们宛如一颗颗失落在民间的粲星,默默等待着,绽放的那天,而“那一天”即将降临。

剪纸,剪出一片星河,剪出祖国山水,剪出人类文明的瑰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生精选作文:民间艺术

全文共 1793 字

+ 加入清单

画(new year paintings)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帖,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上海有“月份牌”年画,其他还有四川、福建、山西、河北以至浙江等地。

旧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 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 传统年画以木刻水印为主,追求拙朴的风格与热闹的气氛,因而画的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内容有花鸟、胖孩、金鸡、春牛、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等,表达人们祈望丰收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 中国著名的四大“年画之乡”是:绵竹年画,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这些地方所生产的年画深受城乡人民喜爱。 各地对年画的称谓南辕北辙,北京叫“画片”、“卫画”,苏州叫“画张”,浙江叫“花纸”,福建叫“神符”,四川叫“斗方”……不一而足。今天,各地对年画逐渐约定俗成地简称为“年画”。

年画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是一种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 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如春牛图、岁朝图、嘉穗图、戏婴图、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等,并有以神仙、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作题材的。

颇多作为门画张贴之用,夹杂着“神只护宅”的观念,如“神荼郁垒”、“天官”、“秦琼敬德”等,体裁(或形式)有门画(独幅和对开)四屏条和横竖的单开独幅等。宋代已有关于年画的记载,目前见到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画是南宋刻印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清代中期,尤见盛行。建国后,年画在传统的基绌上推陈出新,丰富多彩,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 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每逢过农历新年时买两张年画贴在大门上,差不多每家都是如此,由大门到厅房,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新春之所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年画在这里面起着一定的作用。大抵比较富厚人家,在厅房总喜欢悬挂老寿星、紫微星、福、禄、寿等。至与梅兰竹菊等花鸟图,自然亦在欢迎之列。 千百年来,年画不仅是年节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也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对于那类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性喜闻乐见的媒体。

这种内容够得上百科全书式的民间艺术,包蕴着一个完整的中国民间的精神。 年画又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这些个性因素,不仅在题材内容里,从各个年画产地习惯的体裁、用色,线条及其不同的版味,也能一眼识别出来。由年画可以认识全部的中国民间。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多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以上,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

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墨、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生”是除了大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京剧脸谱的分类有:整脸、英雄脸、六分脸、歪脸、神仙脸、丑角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民间艺术剪纸活动作文200字

全文共 237 字

+ 加入清单

你们知道民间艺术吗?今天我就参加了小记者民间艺术剪纸活动

来到活动地点,老师给我们每个人发了5张红色的正方形纸和1张画了半只小狗的纸。

我们今天做了窗花练习、小狗、窗花等有趣的剪纸和折纸。在做手工的时候,只要有不会的地方,就可以上去请教老师帮助。老师还送我们每个人一张很小的剪纸,有鹿、鸡、狗等许多动物。在做小狗的时侯我碰到了许多困难,但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反复地练习,果然“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时间在流逝,我们在为做出那么多手工的欢乐中结束了这次活动,我喜欢民间艺术剪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民间艺术——皮影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我独衷热爱于皮影戏,不是因为其他的什么原因,而是由于它的朴素风气在我的心中震撼,它具有我们中华民族最传统艺术,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着实让人感叹。

中原人杰地灵,黄河世代从这里流过,在这里孕育了灿烂的黄河文化,也孕育了智慧勤劳的人民。千百年来,皮影艺术盛行于中国城乡,逐渐在各地形成了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流派,成为我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如果我们继续深入的对皮影艺术的社会文化含义,即以宗教信仰为线索来讨论其形成及演出的象征作用,以音乐唱腔、角色行当与戏目剧本来讨论其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或以大众的民俗生活为基础来讨论其演出的社会意义,就会发现在中国的皮影艺术中,蕴含着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

除了历史价值外,皮影更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首先,皮影戏中的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属于我国的民间美术范畴,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它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也是独树一帜。它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其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或纯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再加上雕功之流畅,着色之艳丽,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第二,皮影戏音乐,是在不同地区分别融汇当地民族器乐、民间曲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它的唱腔丰富,韵律优美,板式灵活多变,在我国音乐领域里自成一体。它与其他乐种也起着互相取补、互相促进与提高的作用。

此外,由于皮影艺术在我国还处于抢救阶段,它现在的价位还是属于较低的水平,所以我们应尽力保护好祖国的文化,即使力量是多麽的单薄,只要心中还涌动着民族的热血,民族的璀璨艺术将永远在人们心中闪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民间艺术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古代,弹琴(古琴)、弈棋(围棋)、书法(毛笔)、绘画(国画)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养性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合称琴棋书画。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围棋是由中国首创,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水墨画也是中国独有。所以,琴棋书画体现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文化。

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史前文化地下考古就有多处发现。中国泥塑艺术最着名的有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敦煌石窟彩塑等。如今,泥塑艺术是人们追求返璞归真的具体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