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4057

作文

68

壮族三月

全文共 772 字

+ 加入清单

充满奇风异彩的壮族节庆,多数是以村寨或家庭为中心的。说到交际最广泛、规模跨州过县、可以把所有人都牵动起来的节庆,莫过于三月三的歌墟了。

壮族人的能歌善舞是举世闻名的,他们以歌来讲述事情、表露情感、渲泄情绪,自古以来就有以歌会友、赛歌选贤能、以歌传情择偶、赛歌择婿等风俗,逐渐形成了“歌墟”这种以歌为主的节日盛会。

每到农历三月初三,壮乡处处成了歌的海洋。盛装打扮的人们向“歌墟”涌去,他们带着节前已做好的五色糯米饭和彩蛋,先去祭祀歌仙刘三姐的神像,祈求她赐予歌才。刘三姐是壮族人心目中美与爱、智慧与才能的化身,据说“歌墟”便是为纪念刘三姐而起的。

人们敬过刘三姐后,即争相亮七歌喉相对唱,歌声此起彼落。打擂台式的对歌是最有趣的,应对双方或单对单、或组对组,歌词往往都是脱口而出,即兴“爆肚”,以难倒对方为胜,当然大不乏戏谑诙谐之词,逗得听众哄堂大笑。

节日期间,不但有欢歌笑语,还有抢花炮,耍杂技、舞龙舞凤、演壮戏等各种文娱活动;而最终硕果累累的,却是造就了双双对对的美好姻缘。

实际上,壮族男女青年把三月三视为他(她)们的“情人节”,谁不想抓住这每年一度最好的交际机会,觅得意中人呢?这时,传情择偶的对歌便在歌墟的一角展开。通常先是小伙子唱“游览歌”观察特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就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如果有意,便以歌声回应,彼此有了倾慕之心,就唱爱慕歌。若姑娘觉得小伙子的人才、歌才都合意,就会悄悄将自己精心绣制的绣球赠给意中人。

绣球是用12块花瓣结成的一个圆球,每瓣代表一个月份,它是壮族人的传情信物。有的专访,歌墟场上还会搭起彩棚让男女青年互抛绣球,那场面既欢乐又让人感到情意绵绵,煞是动人。隆重的歌墟往往要一连狂欢几天。而近年来,壮族歌节更发展成为“广西国际民歌艺术节”,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民歌好手也云集而来,自然,活动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那三月里的桃花小学作文

全文共 519 字

+ 加入清单

在今年三月的清晨,我和妈妈去看桃花。一进桃园,就象走进一个花的世界。桃花在微风中跳舞,仿佛在向我们招手:“欢迎,欢迎!”我深深吸了一口气,那么沁人心脾,我又忍不住大口大口地吸气,顷刻间,我感觉唇齿之间都充满了那股迷人的香气。

我和妈妈在花海里倘佯,欣赏着桃花的千姿百态。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有的单独挂在枝头,有的三三两两紧挨着。她们有的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娇嫩的脸颊被羞得红彤彤的;有的像一个火红的太阳;有的则露出粉嘟嘟的小脸蛋,显得可爱极了,让人越看越喜爱;有的皮肤雪白,像穿着白色芭蕾舞裙的公主,时刻准备着为我们献上一支优美的舞蹈。仔细看那花骨朵儿,她像一颗颗粉红色的小珍珠,又象一颗颗可爱的小豆子。我想:这可能是桃树的眼睛吧!在灿烂的阳光下,正调皮地向我眨眼呢。一阵微风吹来,桃花就象一只只蝴蝶,在枝头翩翩起舞,叫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阳光下,成千上万的蜜蜂、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像是在跟桃花姑娘们说悄悄话呢。

我们如果把眼前的景色看做是一幅画,那只有大自然这位伟大的“画家”才能画出如此的美景!我感觉自己已经变成了一只小鸟飞到天空中,俯瞰大地,只见一片粉红色的海,十分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壮族“三月三”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对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又称“歌圩”或“歌节”。

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壮族歌圩,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的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阿昌族会街节是户撒和腊撒地区的传统节日。过去多在农历九月中旬举行,一般持续5 天左右,现在已改在国庆节前后的三天举行。

“三月三”,方圆数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兴高采烈地穿上节日盛装赶来参加,少者几百人,多达数千人或上万人。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嘹亮,成了歌的海洋。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或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彩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壮族三月三活动的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壮族人民每到“三月三”时,方圆数千里的男女青年,都开开心心地穿上盛装来参加,少则几百人,多多则数千人或上万人。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响亮,成了歌的世界。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则佳偶,别有风趣。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的答应;彼此互相了解之后,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即编即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男女青年经过对歌接触之后,建立了一定的感情,相约下一次歌圩再会。

在歌圩上还有碰蛋的习俗:小伙子用手上的彩蛋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急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此外,还有抢花炮、演壮戏、耍杂技、舞彩龙、无彩凤、武术表演、唱桂剧等,整个山乡沉浸在节目的气氛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欢度三月三小学生作文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春风吹在身上暖洋洋的,放风筝的好时节又到了。

星期天,爸爸带我去海边放风筝。到了海边,来到了金灿灿的沙滩上。我左瞅瞅,右望望,这里放风筝的人真多啊!看!那边升起了一只蜻蜓风筝,花花绿绿的身体,像一只巨大的蜻蜓飞机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瞧!那边又升起了一只大蝴蝶,五颜六色的身体,在天空中像一件漂亮的花衣裳。左边又升起了一只大蜈蚣,黑里透绿的身体,像蓝蓝的天空中飘着一条黑里透绿的彩带。右边又升起了一只老鹰,只见它越飞越高,短短的时间内,这只老鹰已经超过了所有的风筝,在空中遥遥领先。它的羽毛是黑白相间的,还点缀着花花绿绿的斑点呢!

我也不甘示弱,拿起我的老鹰风筝,看看是我的老鹰飞的高,还是他的老鹰飞的高!还没等我让它飞,它倒迫不及待地自己飞起来了!我的风筝越飞越高,已经远远超过了那只老鹰风筝了。看着别的小朋友羡慕的眼神,我自豪地笑了。

可爱的风筝,美丽的春天,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欢度三月三小学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壮族三月三习俗

全文共 1352 字

+ 加入清单

每到歌圩期间,青年男女便穿上节日的盛装,云集山头旷野或竹林草坡即兴对唱,相互盘答,歌声此起彼伏。在歌墟中,勤劳智慧的壮族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山歌,使这一传统的民族节日充满了迷人的音韵。

1、包五色糯米板

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板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

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壮家人喜爱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除了农历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节,甚至过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饭吃。在孩子满月、新居落成等喜庆日子里,也要蒸煮五色饭分送左邻右舍。壮人也爱枫叶,认为枫叶能“除邪驱鬼”,给人带来吉利和平安。所以,农历三月三做五色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选的枫叶。甚至做五色饭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围的墙脚下,以求驱邪保平安

2、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青睐。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3、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传说靖西县旧州古镇,贫穷人家的儿子阿弟爱上了邻村的姑娘阿秀。阿秀在一次赶圩时,被镇上一个恶少看上了,要娶阿秀为妻,阿秀以死相胁,誓死不从。恶少贿赂官府,将阿弟判了死刑并关进地牢,等待秋后问斩。阿秀哭瞎了双眼后,开始为阿弟缝制绣球。针扎破了手,血流在了绣球上。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绣球做好了。

阿秀用变卖了手饰的钱和家中的积蓄,买通了狱卒,见到了已被折磨的骨瘦如柴的阿弟,阿秀从身上取出绣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这时,奇迹出现了,只见灵光一闪,阿秀、阿弟和家人便不见,等醒来时,已躺在远离恶魔的一处美丽富饶的山脚下。后来,阿秀和阿弟结婚了,生了一儿一女,靠着自已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就是绣球的由来。

4、打扁担

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舞者多为双数。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扁担在手中运用自如,或正面、或反面、或侧面敲打,发出的声音或脆、或沉,声声相异,形成节奏明快、起伏有致的韵律。在扁担不断相击中,表演者不停地穿花转动,更使人眼花缭乱。技巧娴熟的各种动作,在声声扁担撞击声中轻松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壮族三月三作文400字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阳春_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迎来了一个节日,大家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这,就是我们的“三月三”!

大家一定想问,三月三是怎么来的呢?其实,三月三有多种不同的来历,但最著名的非“刘三姐”莫属。

相传,刘三姐的歌声婉转动听,被誉为“歌仙”,但她的山歌里,揭露了财主们犯下的滔天罪行,财主们对刘三姐恨之入骨,于是趁其上山砍柴的时候让她跌入山谷身亡。于是人们在歌仙逝世的三月初三唱山歌来纪念歌仙。这,也就形成了三月三最有名的习俗,歌圩节。

三月三不仅仅是壮族的节日,也是汉族、瑶族等多个民族的节日,在一些地方,三月三甚至比过春节更重要。

三月三这一天,壮族人民家家户户制作五色饭,染彩色蛋,穿上节日盛装,赶去参加“歌圩节”。“歌圩节”的地点一般在离村子不远的`地方。“歌圩节”一般持续两三天,附近的群众无论相识与否,都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在“歌圩节”上,各村的花季少年,纷纷三五成群地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男青年先唱“游览歌”,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邀请歌”。得到女生回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了解后便唱“爱慕歌”和“交情歌”。分别时,唱“送别歌”。歌曲随心所欲地编,随心所欲地唱。亲切感人。

这,就是三月三,我们的三月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壮族的三月三作文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美丽富饶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尤其是盛大的三月三,方圆数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兴高彩烈地穿上节日盛装赶来参加,少有几百人,多达数千人或上万人。

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嘹亮,成了歌的海洋。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对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又称“歌圩”或“歌节”。 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在壮语中被称作“窝墩”、“窝岩”,意为“出野外玩耍”。由于这种活动相互酬唱,彼此对歌,所以古代人之为“墩圩”。 壮族歌圩,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

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的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不过,据古代文献的记载,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经流行。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这里所说的就是男女青年聚会的歌圩。到了明代歌圩又有了发展,并定期在固定地点举行。 壮族歌圩有大有小,各地不一。不过,农历三月三最为隆重。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或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

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采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壮族三月三作文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羊、蒸糯米饭、煮彩蛋。

三月三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妈妈就已经把蒸好的五色糯米饭倒进大圆盆里,热腾腾地活像一个鲜花竞艳的花盘。我吃了几口糯米饭,就来到妈妈身边,帮她选蛋煮蛋。妈妈说:“煮蛋的时候,火不要太旺,以免蛋在锅里开裂。等水开后,你在一旁用筷子将蛋上下翻一翻,好让它们受到均匀的热度,蛋在锅里就安然无恙了。”妈妈说完就忙别的去了。我照着妈妈说的煮好蛋,并把这些蛋涂上七彩颜色,码在竹篮里就像一篮五颜六色的贝壳。

你可知道,碰蛋比赛是三月三小孩们的最大乐趣。我和姐姐拣了几个又尖又大的彩蛋,朝村口跑去,找伙伴们展开碰蛋大战。

村里的伙伴也纷纷来到村口。我们有的把蛋放在衣兜里,走得慢慢的,生怕蛋在衣兜里“打起架”来;有的把蛋放进毛线网袋里,挂到胸前;有的两手中各拿一个蛋,兴冲冲地跑来。碰蛋开始了,村口顿时热闹起来,小伙伴们这一群那一伙地围在一起碰蛋比高低。“啪!”一个蛋被碰破了,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笑声。我和姐姐拿了四个鸡蛋、四个鸭蛋,和小伙伴碰了起来,结果三赢五输,我们把碰破的蛋一个个剥开皮吃掉了。小伙伴们也在剥蛋,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用涂满各种颜色的手抹着沾在嘴边的蛋,笑了。

我们回到家里,只见妈妈正把一碗碗、一碟碟热气腾腾的鱼、肉、菜摆满一桌。这时,爸爸笑盈盈地拎来了几瓶好酒,同邀来的亲戚好友开怀畅饮。一桌人高高兴兴地吃饭、喝酒,欢笑声在屋里回荡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壮族农历三月三的传说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三月三是布依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至于此节日的来历,却没有统一的说法;

三月三最早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宫观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记”对真武大帝的来历和国内主要的真武道场以及真武“救军旅之祸”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简明而艺术地阐释。说明了人们在三月三纪念真武大帝的来由和意义。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晚上,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说这天鬼魂到处出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壮族三月三日来历解读

全文共 1783 字

+ 加入清单

2014年“壮族三月三”申遗成功, 三月三将广西壮族及各民族文化推上了国际舞台,每年三月三广西全区人民享有两天假期。下面是关于三月三的来历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有许多动人的传说。

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爱意。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两人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双双殉情。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传说最广是关于刘三姐的:壮族歌仙“刘三姐”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有一年的三月初三,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这些传说现已难于考证,但在宋人着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也很兴盛。

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女子将绣球抛给自己心爱的男子后,双双退出歌场,互赠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到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圩活动的就有二十六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壮族对歌的场所叫歌坪,壮语“欢龙洞”。意思是到田间唱,也叫“欢窝敢”,即到岩洞外唱歌。届期,人们用枫树叶、黄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饭,以祭奠刘三姐,并自己食用,俗说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样兴旺茁壮。

壮族歌墟,是壮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它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它的来历,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以“赛歌择婿”的故事流传最广。传说在很久以前,一位壮族歌师的女儿,品貌端序、美丽,歌声婉转清脆。歌师一心想为女儿选一个歌才、人品都出众的青年做女婿。消息传开,男青年一批接一批前来赛歌,负者自然离去,歌才最好的一个小伙子留下来与歌师的女儿成了亲,他们的结合被传为佳话。从此,男女青年借歌传情择偶。就形成了歌墟。

壮族三月三的习俗

壮族三月三歌节这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那天,青年男女三五成群,互找对象以歌对答,此起彼伏彻夜不息。所唱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一不唱。在歌圩中,还有抛绣球作为定亲信约的,所以,它又是恋爱中青年传达情意的场合。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或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男女青年山歌对唱,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绣球则是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碰彩蛋是互相取乐承欢,亦有定情之意。

歌圩上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三月歌圩节

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

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田阳县的乔业都是历来较大的歌圩。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

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碰彩蛋是互相取乐承欢,亦有定情之意。歌节是民贸的盛会,也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1985年,区人民政府将三月三定为广西的民族艺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小学桃花三月作文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三月正是开桃花的好日子。

我急匆匆的跑到窗户前,赏桃花。:“桃花这么漂亮,还带有着一丝丝微弱的光芒,大概是阳光照射的缘故吧!”我猜测道。在一大群粉红桃花中,有一朵不起眼的白桃花,上面还有着一滴透明的小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发光。

我想:这么微不足道的小水珠竟然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得那么晶莹剔透,佩服呀!突然,一阵强风吹过,白桃花抖了一下,花瓣吹走了三四片,只剩下一片花瓣了。我轻轻地捂住桃花,不让最后一片桃花掉。强风吹了三四分钟,终于走了。我高兴极了,摆了一个剪刀手。

我爱桃花。

[小学桃花三月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壮族三月三”习俗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阳春四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迎来了一个节日,大家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这,就是我们的“三月三”!

大家一定想问,三月三是怎么来的呢?其实,三月三有多种不同的来历,但最著名的非“刘三姐”莫属。

相传,刘三姐的歌声婉转动听,被誉为“歌仙”,但她的山歌里,揭露了财主们犯下的滔天罪行,财主们对刘三姐恨之入骨,于是趁其上山砍柴的时候让她跌入山谷身亡。于是人们在歌仙逝世的三月初三唱山歌来纪念歌仙。这,也就形成了三月三最有名的习俗,歌圩节。

三月三不仅仅是壮族的节日,也是汉族、瑶族等多个民族的节日,在一些地方,三月三甚至比过春节更重要。

三月三这一天,壮族人民家家户户制作五色饭,染彩色蛋,穿上节日盛装,赶去参加“歌圩节”。“歌圩节”的地点一般在离村子不远的地方。“歌圩节”一般持续两三天,附近的群众无论相识与否,都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在“歌圩节”上,各村的花季少年,纷纷三五成群地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男青年先唱“游览歌”,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邀请歌”。得到女生回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了解后便唱“爱慕歌”和“交情歌”。分别时,唱“送别歌”。歌曲随心所欲地编,随心所欲地唱。亲切感人。

这,就是三月三,我们的三月三!

[壮族三月三习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壮族三月三作文400字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真是特别而又快乐的一天,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重大的“三月三”庆祝活动,今天预报的节目有跳舞、唱歌、吹葫芦丝、有具有民族特色的竹竿舞、还有品尝美味美食。最重要的是无人机在空中进行前后左右的航拍呢,节目演出之后据说还要在电视台播放呢!

大约10点钟,我们排着队,拿着小板凳到观众席,找好位置后,到文化广场上去跳开场舞,先跳《迎客歌》,再跳《敬酒歌》,我们伴随着欢乐的乐曲,跳着优美的舞蹈,唱着动听的歌曲,广场上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等我们跳完后就回到观众席坐下接着看后面的表演。

后面的表演首先是花山拳,再是狮公舞,然后是吹葫芦丝,最后是二十四字歌,花山拳是壮族与野兽搏斗、部落斗争、抵御外侵等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搏击术,经过长时间演变形成武术功夫。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演出结束了,我们回到教室里享受美食,有色、香味俱全的春卷,有紫、黄、红、白、黑的五色糯米饭,有酸酸甜甜的酸嘢,有美味可口的鸡翅、寿司、冰糖莲藕,还有王老师做的香味十足的鹌鹑蛋汤……同学们都吃的津津有味,不亦乐乎;最受欢迎的就是鸡翅了,不过很可惜的是我没有尝到,被同学们一下子吃完了。

短短的一天过去了,三月三的庆祝活动是多么快乐,多么美好的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三月三的小学生优秀作文500字

全文共 856 字

+ 加入清单

春临三月,大地蓊郁,草长鸢飞。在竹笋破土而出菜豆刚刚长成的时候,乡村的又一节令“三月三”便在春光融融中暖暖走来了。

如今的乡村,信教有些江湖混乱,就拿白喜事来说,儒、释、道三教九流混杂而用,往往邀请一些装腔作势的“师公”来施法念咒,本属于道教的道场,却总是掺杂有佛教和儒教的形式,反正乡里人的丧事只求风光热闹,谁也没有在乎什么正教邪派!因而平时的信仰也是如此,敬奉着五花八门的神明菩萨。进寺庙烧香,拜祭的是如来观世音菩萨,这是佛教;而家里供奉的“天地国亲师位”却是典型的儒家;平时小灾小病的求个神明保佑,门上贴的符咒就是活生生的道教了。在老家,我听父亲讲,真武祖师曾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同时也是一个得道的药师,尤其擅长治疗“痈疖疽肿”之类的坨毒。他死后,后人尊谥号为真武祖师爷,奉为道教之神供奉在山门。传闻农历三月初三日是真武祖师的生日,千百年来的乡村总为战争和疾病的困扰,只要是能解救民众苦难的神,才不管他是儒释道的哪教哪派,一并信奉就是了。

我们那里有一处名曰“冷背后”的山岭,供奉着真武祖师的山神庙,位置就在我五哥的岳母娘家旁边,平素这里冷冷清清的,没有多少生气。只有到了每年的三月三,可就热闹了。一个原本寂静的小山村,一下子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朝觐的香客,沿途络绎不绝,把这条简单的乡村山路挤得水泄不通。他们都是周围附近赶来烧香拜神的,顺便也有来问卦药方的人,这可真是件很奇异的事情啊!有一年春上,我的脸部粉刺很是突出,父亲就带了我到真武祖师那问卦求药,在案台之上摆放了厚厚的一叠处方。不管你得的是什么病,只要诚心跪拜于前,然后卜卦等候“神明显灵”应验卦象,那么就可以欢欢喜喜到所对应的地方去拿相应的单方,只要付给守庙的老人五毛钱,就可以直接到药店去抓药了。到药店问医生,无非都是一些理气活血之类的方子,反正服用之后不碍事,对身体还是有利的。因此,大家就都争相传奇真武祖师神通广大,因而香火神通源源不断,三月三日这一天从清晨到下午,一直都是川流不息的人群,香烛纷飞,鞭炮声声,把平静的山村彻底喧闹了整整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壮族三月三习俗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每年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以农历三月初三最为隆重。大的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是壮族歌手的典型代表。歌圩期间还举行男女间的抛绣球、碰蛋等娱乐活动 ,吃五色糯米饭、唱壮戏、兼办物资交流等,预祝五谷丰登。唐代壮族已有舞蹈。广西宁明、龙州等地的断崖陡壁上留下了壮族先民绘制的众多崖壁画。铸造和使用铜鼓在壮族已有2000多年历史。壮锦是享有盛名的纺织工艺品。

壮族的婚姻,过去是父母包办,但婚前恋爱自由。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现在有些地方仍有此俗。住房多数与当地汉族相同。部分地区居民住二层干栏,楼上住人,楼下养畜堆物。近年来已有改变,实行人、畜分居。服装大部分和汉族相同,但还有许多地方仍保留着本民族服饰特点,且各地不一。男子多穿唐装。衣料过去多为自织的土布。过去有文身习俗,现已改变。饮食方面,喜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主食大米和玉米。年节时,用大米制成各种壮族妇女粉、糕。妇女有嚼槟榔的习俗。结婚送聘礼时,必赠槟榔。除祭祀祖先外,还有自然崇拜,如祭祀山神、水神、太阳神等。唐宋以后佛教、道教先后传入壮族地区。近代有传教士到壮族城镇建立基督教、天主教教堂,但影响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学生作文壮族三月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三月三,是我们壮家扫墓的节日。

我的家乡在广西扶绥县,每年三月三,都要跟我爸爸妈妈回岜盆老家去扫墓。一大清早,爷爷就蒸好了祭奠先祖用的五色糯米饭。红色,是用红蓝草染成的;黄色,是用密蒙花染成的;黑色,是用枫叶染成的;紫色,是用紫叶染成的。蒸熟的五色糯米钣香喷喷、亮晶晶,一闻到那股清甜的香味,总忍不住伸手抓起一团放到嘴里。

三月三是登高看风景的日子。扫完墓,大人们就带着我爬上墓地附近的小山坡,看看周围的风景,可以看到高速公路,也可以看到附近大学的逐羊景区和游泳山泉银泉山庄,还可隐约望见远处的县城,风光美极了。

三月三也是我们壮族唱山歌的节日。青年男女成群结队来到歌坡唱起情歌,穿着壮族节日盛装的大伯大婶们也聚集在这里唱起了歌唱美好生活的山歌:“哎哟尼罗……你来看罗!左江两岸好风光哩……”录相播放到市里的电视上,她们还得过市里的奖状呢!

我爱家乡,我爱家乡的三月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壮族三月三的习俗汇总

全文共 2222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壮族三月习俗,很多人只知道对歌谈情,其实壮族三月三习俗有很多,抢花炮、抛绣球、吃五色糯米板等也是有趣的节日活动。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壮族三月三习俗。

壮族三月三习俗

1、包五色糯米板

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板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壮家人喜爱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除了农历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节,甚至过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饭吃。在孩子满月、新居落成等喜庆日子里,也要蒸煮五色饭分送左邻右舍。壮人也爱枫叶,认为枫叶能“除邪驱鬼”,给人带来吉利和平安。所以,农历三月三做五色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选的枫叶。甚至做五色饭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围的墙脚下,以求驱邪保平安。

2、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青睐。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3、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传说靖西县旧州古镇,贫穷人家的儿子阿弟爱上了邻村的姑娘阿秀。阿秀在一次赶圩时,被镇上一个恶少看上了,要娶阿秀为妻,阿秀以死相胁,誓死不从。恶少贿赂官府,将阿弟判了死刑并关进地牢,等待秋后问斩。阿秀哭瞎了双眼后,开始为阿弟缝制绣球。针扎破了手,血流在了绣球上。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绣球做好了。

阿秀用变卖了手饰的钱和家中的积蓄,买通了狱卒,见到了已被折磨的骨瘦如柴的阿弟,阿秀从身上取出绣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这时,奇迹出现了,只见灵光一闪,阿秀、阿弟和家人便不见,等醒来时,已躺在远离恶魔的一处美丽富饶的山脚下。后来,阿秀和阿弟结婚了,生了一儿一女,靠着自已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就是绣球的由来。

4、打扁担

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舞者多为双数。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扁担在手中运用自如,或正面、或反面、或侧面敲打,发出的声音或脆、或沉,声声相异,形成节奏明快、起伏有致的韵律。在扁担不断相击中,表演者不停地穿花转动,更使人眼花缭乱。技巧娴熟的各种动作,在声声扁担撞击声中轻松完成。

5、对歌谈情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

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若有意就答应。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谊,唱爱慕歌、交情歌。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与意中人,“他”则报之以手帕、毛巾之类的物品,然后歌声更加甜蜜,遂订秦晋之好。

对歌前,刘三姐的神像由众人抬着游行一周,人们祈求她赐予歌才,保佑三月三歌圩人人对歌如意。人们敬完了歌仙刘三姐,争相亮开歌喉,相互对唱,歌声此起彼落。男女老少在这歌圩中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

6、打铜鼓

广西的一些少数民族素来有在节日庆典或祭祀中击打铜鼓的习惯,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现在东兰、天峨等地壮族群众每年过三月三和春节,都安、巴马、大化等地瑶族群众过祝着节,南丹瑶族举行葬礼祭祀,南丹中堡苗族过春节或遇上喜庆时都要以击铜鼓的方式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

铜鼓是壮族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不仅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也曾是传递战争信号、陪葬和祭祖驱邪的器物使用。壮族每逢婚丧嫁娶、乔迁新居和盛大节日,都有打铜鼓、唱山歌的习惯,铜鼓文化已经成为壮族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流传在壮族地区的铜鼓舞,表演时,一般是将四面铜鼓挂在村前的大榕树上,由四个小伙子敲击,作为伴奏;前面置一大皮鼓,由一老鼓手双手持棍敲击,他是舞蹈的主要表演者。他边敲鼓,边舞蹈,有正面打、抬腿打、转身打、翻身打等各种击鼓动作,节奏由慢到快,反复变化,舞姿灵活敏捷。另有两个小伙,一个左肩扛竹筒,右手持竹棍边敲竹筒边舞,另一个拿雨帽为击鼓者扇凉,边扇边舞,三人彼此穿插跳跃,配合自然协调,场面热烈,情绪欢腾。

7、碰彩蛋

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意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如今,碰彩蛋有了“碰碰碰,碰出好运气”的意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壮族的三月三作文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我第一次到乡下外婆家去过三月三,农历三月三是壮族传统的节日。

壮族人民做的五色糯米饭特出名,我是早有耳闻的。一听见五色糯米饭这个词,我嘴都谗了。 到了外婆家,我叫外婆演示一次做糯米饭的程序给我看,外婆笑了笑就答应了。开始,外婆把枫叶放在臼中捣烂,晒干浸入一定量的水中,外婆还说,这枫叶一定要泡到明天才能继续做。 第二天,外婆把叶渣捞出来滤净,(滑雪作文)然后取出黑色染料液体。黑色染料液体要放入锅中用文水煮到五、六十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

外婆接着把黄栀子的果实提取,再将黄栀子捣碎成片后放入清水里浸泡,就可以得到黄橙色的杂料液体。 紧接着,外婆又用同一品种而叶片形状不同的红蓝草经水煮而成的红色杂料液体和紫色杂料液体跟糯米浸泡。外婆还告诉我说,这些植物叶片稍长的,颜色就稍深点,煮出来的颜色较浓,泡出来的米即成紫色;叶片较圆的,颜色较浅,煮出来的颜色较淡,泡出来的米即成鲜红。经外婆这么有一讲,我才知道:原来一种植物还会有两种颜色呢,真是太神奇了! 外婆说,用这些杂料浸泡过的糯米分别放在锅里蒸十几分钟,就能得出各种各样的糯米饭。说着说着,我口水都流了,真想很快就能吃到五色糯米饭啊!可是当外婆还没有做好五色糯米饭时,邻居的小伙伴已经来叫我去赶歌圩了。

我听了立刻欣喜若狂,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去赶歌圩呀。 我和小伙伴边走边聊天起来,虽然他们说的壮语我一句也听不懂,但是从他们的眼神和笑容里,我知道了壮族人民是很热情好客的,就连小孩也不例外。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一个土坡上,只见一对对青年男女肩并着肩在土坡上对歌,周围都围满了观众,真是热闹非凡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三月五日学雷锋的小学生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三月五日学雷锋纪念日,40多年来,雷锋的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茁壮成长。在学校的号召下,我们班也分成了几个小组,进行学雷锋活动。

我们十余个人准备好笤帚,墩布,抹布等用具,来到305教室进行打扫,同学们都兴致昂扬。或许是因为305教室往常没有指定的班级负责打扫,显得有些脏乱。这非但没让大家觉得麻烦,反而使我们的斗志更盛。有的同学拿起抹布擦黑板,有的同学在扫地,也有些同学在擦门窗,擦柜子。看着黑板越来越干净,桌椅越来越整齐,垃圾越来越少,伴随着每一个同学的付出,每一滴汗水,我们十分兴奋。时间一点点过去,原本还有些脏乱的教室被我们打扫得焕然一新。看着眼前的场景,我深深地感到付出是值得的。

我们为校园奉献了一份微薄之力。学雷锋日虽然过去了,但那种奉献的精神却应该一直留在我们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壮族三月三作文400字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对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又称“歌圩”或“歌节”。

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在壮语中被称作“窝墩”、“窝岩”,意为“出野外玩耍”。由于这种活动相互酬唱,彼此对歌,所以古代人之为“墩圩”。

壮族歌圩,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的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