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改写的九九重阳节思亲古诗热门20篇

爱洒重阳节,情暖老人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改写的九九重阳节思亲古诗,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648

作文

1000

拔苗助长改写500字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宋朝时有一个农夫,性格急躁,他一日复一日地去田地里干活,十分关注禾苗的成长,但他却没有发现禾苗在长高,他非常着急,总是不停地想办法让禾苗长高。

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去地里干活,这次他却突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我可以把禾苗拔高呀!这样禾苗就会长高了一大截。说干就干,他快速地来到了地里两只手拽着禾苗,把它们一根一根地往上拔,天气十分炎热,太阳火辣辣的炙烤着大地,虽然农夫的衣衫已经湿透,累得头晕眼花,但看着被自己拔高了的禾苗,心里却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越拔越开心。到了晚上,他终于干完了所有的活,他兴冲冲地回到家,气喘吁吁地对家人说:“今年咱家一定会提前收获的。”他的儿子听了,心里很奇怪,心想:爸爸到底用了什么方法使禾苗长高的呢,为了一探究竟,第二天,儿子跑到田地里一看,禾苗竟然全枯掉了。他跑回家里把这件事告诉了农夫,然而农夫并不相信,反而大声斥责他道:“胡说,我明明看见禾苗长高了。”“那你明天去看看吧!”儿子也不服气地说。结果,农夫跑到田地里一看,果然禾苗全都枯死了。农夫目光呆滞,一屁股坐在地上,还不知道为什么禾苗会枯死呢!

他当然不知道,一切生物都有自己生长的规律,想要借助外力使它生长反而会破坏它的生长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古诗《赠汪伦》改写

全文共 809 字

+ 加入清单

在唐朝的泾县,住着一个叫汪伦的人。他非常仰慕“诗仙”李白的才华,很想邀请李白到他的家乡来做客。

于是,他托人捎了一封信给李白,信中写道:“先生喜欢桃花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接到这封信后,非常兴奋,立刻便准备马车前往泾县。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李白看到“十里桃花”与“万家酒店”会异常兴奋呢?这是因为李白不但喜欢游山玩水,更喜欢饮酒作诗。这么美丽又有许多酒的地方,李白怎能不想去呢?

两人一见面,李白便迫不及待地拉住汪伦,问:“汪伦兄,我早就饿了,那个‘十里桃花’与‘万家酒店’呢?快带我去赏景饮酒吧!”汪伦听后,大笑起来,这让李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看着李白疑惑的表情,汪伦说:“李兄,你太急了!‘十里桃花’是我们这儿有一个桃花潭,方圆十里;‘万家酒店’是因为这里酒店的老板姓万。”李白听后一愣,继而一边大笑,一边拍着汪伦的肩说:“不错啊,老兄,把我都耍了一把!”两人一见如故。

接下来的日子,汪伦带着李白尽情地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每天都开开心心地过着如神仙般的生活,这正是李白所向往的生活。一天,家中捎来一封信,告诉李白家中有急事。面对热情好客的汪伦,李白不好开口说要走,只好在临走前的夜里给汪伦留下一张纸条,说明他回家的原因。

第二天的清早,李白踏上了回家的小船。他依依不舍地回头看了看还在睡梦中的泾县,刚准备让船夫开船,岸上忽然响起了一阵踏步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原来是汪沦!汪伦笑着说:“李白兄,要走也不早和我说,我们这儿有一个送客习俗,每一位客人走时,全村村民都要踏步唱歌,欢送客人。”李白听后很感动。正当这时,船夫说:“客官,时候不早,该起程了。”李白回头不舍地抹了抹眼泪,大声地对汪伦说:“再会啊,汪兄!”汪伦一边挥手一边说:“我们一定会再相见的!”

船离岸越来越远,李白思绪万千,为汪伦写下了一首《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描写快乐的重阳节的初三

全文共 945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秋高气爽、菊花飘香的时节,我们又一次迎来了一个特殊的节日——重阳节。 Whenever we have a special festival again when the autumn is high and fragrant.

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举办,那时候,许多老奶奶们跳舞、唱歌为自己过重阳。九九重阳正赶“九”,又代表着中华人民的喜悦、兴奋。

重阳节的种.种风俗习惯,不辜负这大好光景,增添了这个秋天的快乐,有多少人画上了这个秋天的快乐,为多少人画上了一丝微笑,它看不见,摸不着,要发自内心去感受。秋天是野游的好季节,可到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对身体有益的活动,这是对身体非常好的哦。我国已经把九九重阳节定为老年人的节日。同学们,九月初九时,你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什么,怎样让他们过得难忘,快乐呢?听听我的亲身经历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顶上。到处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层厚而蓬松的金沙,金灿灿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历,原来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阳节呀,是长辈们的节日,我怎么会忘了呢,应该向她送什么礼物呀。我想了好一会儿,想不好呀。正当我心情烦躁时,我随手拿了一张报纸,看见了“重阳节”这三个字,喜出望外,认真地阅读起报纸来,报上清楚地写着每当重阳节时,做子孙的应该陪自己的长辈出去到郊外。散散心,吃吃糕点,看看菊花,这就是最好的礼物,体验这个秋天带来的幸福。看了这张报纸,我的心里有了小算盘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外婆的记性就笑着说:“外婆,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外婆疑惑地说:“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过了好几个月了。”外婆又思索起来,“难道今天是你妈妈的生日?”“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阳节,是你们的节日。”外婆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继续说:“我陪您出去玩玩吧!”我和外婆出发了。我和外婆一边说,一边走,走得更远了。我们看着清澈的池水,饱览壮丽的山色,顿时感觉神清气爽。我和外婆不知不觉度过了一天可爱的重阳节

天暗下来了,妈妈爸爸回来了,还带了一袋糕点,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准备给外婆过重阳节。上面缀着各种花纹,有的是嵌着几棵小草。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尝起了糕点,可好吃了。外婆笑了,像年轻了几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六年级九九重阳节作文

全文共 845 字

+ 加入清单

x月x日早晨,秋风习习,我很早就把妈妈叫起来了,因为今天我又要参加邢周报小记者活动“包饺子庆重阳”啦! x On the morning, the autumn wind learned, I called my mother very early because I was going to participate in the small reporter of Xing Zhou newspaper "DumplingsQing Chongyang ""!

上午9点,我和妈妈来到申庄街的“邵屯老六羊汤”,这时,立朦姐姐已经让小记者和家长排队了,我们也赶紧跑了过去。立朦姐姐点完名后,带我们上楼了。我刚到楼上的时候,立朦姐姐就问我们九九重阳节是哪一天?我说:“x月2日”,“那农历呢?”,我忙说:“九月初九”,然后立朦姐姐又问我们:“谁知道关于九九重阳节的故事”,有一位小记者举手回答了,后来一位老师给我们详细介绍了重阳节的来历。还有几位才艺不凡的小记者表演了节目,博得大家的阵阵掌声。

表演过后,我们就开始本次活动的重头戏包饺子,我们5人一组,共分成6个小组,每组要求1位小记者擀面皮,另外4位小记者包饺子,我首先毛遂自荐说:“我来擀面皮。”队友都说:“行。”我们就在家长的指导下开始包饺子了,我一看四位队友都要面皮,就赶紧用力擀起面皮了,不一会就满头大汗,我擀的面皮速度很快,阿姨还夸奖了我。我们包的饺子都是奇形怪状的,有的圆圆的,有的长长的,还有三角的呢!包完后一位哥哥帮我们把饺子煮了。这时我们就坐在桌边等着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了,先上了几道小菜,一会儿我们包的饺子也上来了,我赶紧咬了一口,自己亲手包的饺子吃起来就是不一样,感觉特别香特别好吃。

时间过的真快,一会儿就到上午11点了,活动也快结束了,我们所有的小记者照了合影后,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老六羊汤”。虽然今天还没到重阳节,但我们邢周报的小记者提前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重阳节,不仅让我知道了重阳节的来历,更让我懂得了感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最新快乐的重阳节中学生

全文共 1170 字

+ 加入清单

自古以来,中国便将“九”这个数字视为阳数,九月初九,两阳相聚,便将这天定为“重阳节”,又因为“重阳节”是老年人过的节日,所以,又将这天称为“老人节”。 Since ancient times, China has regarded the number of "nine" as the number of yang. On the ninth day of September, the two yang met each other, and the day was set to the "Chongyang Festival".And because the "Chongyang Festival" is a festival for the elderly, it is also called the "Old Man Day".

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家人相聚,一起登高望远,插茱萸叶子,饮菊花酒,在欢笑声中度过这一天,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将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王维的《九月九忆日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都给我们描述了的先辈过重阳节的温暖幸福的情形。可是,今日的重阳节,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尽管日历上鲜红的九月九日下面清晰地标注着“重阳节”,可是绝大多数人家中却没有一点过节的气氛的影儿。不少老人依旧呆在屋中,洗衣做饭,替儿女子孙分忧。巍峨挺拔的大山上寂静无声,只有偶尔传出的几声风吹树叶的声音记录着昔日重阳的欢声笑语。学生父母们口中吟诵着“遍插茱萸少一人”,最后却连“茱萸”到底为何方神圣都不知道;孩子们像宝贝一样捧在手里的东西不是献给老人们的一杯清茶,而是一本厚厚的语文书……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告诉华夏子孙正在淡忘这个中华的传统节日。

如今,已经迈入信息化社会的我们,是否真的不再需要传统社会的习俗了呢?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重阳节……这些为我们身边最亲近、给予了我们最多关爱的人所设立的节日,真的不需要了吗?恰恰相反,这些节日中所包含的亲情伦理道德,这是我们这些人最需要学习的。孝敬长辈,为其分忧,是我们在重阳节这天最应该做的,也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因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值得欣慰的是,在重阳节这天,仍有不少人还记得它——这个老人的节日。在大山里侧耳细细倾听,还能听见脚踩在落叶上的沙沙声;老人的耳畔,还回想着女儿的祝福之音;在一些家人的阳台上,撒着两三颗茱萸杆和黄中带青的茱萸叶子;在一些孩子的日记本上,字迹中还能看见“欢度重阳,为爷爷奶奶做事”的记录,在老人的床头柜上,慢慢的茶杯里飘出了缕缕菊花的清香气息……

重阳节,希望在不久之后的九月初九,会重新飘起菊花酒的气息,响起老人们的欢笑,拾起儿女的孝心,更拾起的是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美德和悠悠的灿烂的历史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重阳节高中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株庾少一人。

每当重阳节的时候,大家都能想起这首诗吧!

今天天气明朗,我早早地起了床,因为我有重要的事要做。爸爸妈妈去乡下看爷爷奶奶,我给他们准备了礼物。爷爷奶奶平时在地里忙农活,双手变的很粗糙,所以我就想到送他们护手霜。洗漱完毕就“噔噔噔”地跑到书桌前拿起笔在纸上写到:“亲爱的爷爷,奶奶,重阳节快乐!这是我给你们的小礼物,记得每天都要涂哦!”我把纸条对折好赛塞在了护手霜的包装盒里,迫不及待的递给妈妈,反复地叮嘱她:“你别忘记了,一定要记得帮这带给爷爷,奶奶啊!一定要记得,千万不要忘了……”之后我想像着他们收到礼物后的心情。他们布满皱纹的脸上一定会绽开无比欣喜的笑容。

放学了,我背着重重的书包飞快的跑回家,还来不及放下书包就赶紧跑过去问妈妈:“妈妈,你把礼物给爷爷奶奶了吗?他们收到礼物后有没有说什么啊?他们收到礼物后开心吗……?”不等妈妈回答我就连珠炮似的问个不停。妈妈一边笑一边回答我:“给了,给了,爷爷奶奶收到你的礼物很开心,还说孙女长大了,懂事了,还让我跟你说谢谢呢!”听完我开心极了,蹦蹦跳跳着做作业去了。

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我们一定要发扬和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元日诗文改写元日古诗欣赏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元日

作者: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重阳节的作文300字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听妈妈说,今天是九九重阳佳节,我们开开心心的来到了姥姥家,妈妈说重阳佳节是老人的节日,就像我们小孩的儿童节一样,要求我为她们做一件事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她们光操心太辛苦了,我是小孩又没钱也没办法买礼物,捶背吧平时也可以做,我动脑筋想了想,平时我不听话的时候老惹她们生气,今天我就做个听话的孩子光逗她们开心,让她们过开心的一天。

我给姥姥姥爷讲笑话猜脑筋急转弯、还教姥姥玩陀螺,最好玩的就是:我用矿泉水瓶子在口上扎了个洞装上水,捏着水在地上写字,然后让姥姥姥爷猜,猜对了有奖,可是她们每次都猜不出来,为什么呢,哈哈,因为我写的字乱糟糟的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字。

到了晚上,我们要回自己的家了,姥姥姥爷说我是个乖孩子,还不舍得我走呢,其实,我也很开心,要是每天都能这样就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所见改写记叙文作文400字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烈日当空的中午,小牧童戴着草帽,身着草衣,骑着老黄牛,高高兴兴地散步。老黄牛不听使唤,一会儿走到这儿,一会儿走到那儿,太阳就正好照在他们的头顶上。牧童连忙把老黄牛赶到阴凉的树阴旁去。他一边坐在老黄牛背上,一边高声歌唱,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像方圆几里地都听得见似的。

可不知道为什么,牧童突然停止了歌唱,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难道是怕老黄牛累着了,停下来休息会儿?原来他是想捕捉树上那的鸣叫的蝉呢。

你瞧:牧童蹑手蹑脚地慢慢靠近树木,手脚并用地慢慢往树上移,快到树顶时,牧童一个不小心,手没抓牢,摔下树去了。

这一掉不但把牧童的屁股摔疼了,还惊动了树上那鸣叫的蝉,使它飞到更高的树枝上去了。牧童没有捉到蝉,很是不甘心,他想:这个战术不行,我得换个既不麻烦,又能很快捉到蝉的办法!

这次牧童吸取了教训,他先从树下捡来了一根细长的树枝,又找来了一个白色塑料袋,把塑料袋系在树枝上,往树上一套,就把那只得意忘形的蝉给捉住了。只见那蝉像无头的苍蝇,在袋子里到处乱撞,还把自己给撞晕了。

牧童看着自己捕捉到的蝉,心里满是成就感,高高兴兴地骑着黄牛回家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七年级九九重阳节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又称“老人节”,顾名思义,就是为老人过节。有一位温暖的老人,虽已与世长辞,却在我的记忆里挥之不去。

x年x月份,我的出生让奶奶十分开心,整天抱着我舍不得放下。那时我还不记事,这都是后来爸爸告诉我的。谁要是把我气哭了,奶奶非得大动肝火不可。

二三岁时的我十分淘气,一会儿跑一会儿跳的,奶奶担心地跟着我,怕我摔倒。有时候,奶奶在沙发上织毛衣,我便像只小猫,抓着毛线球不放,几次弄得奶奶都要重新整理一番。

记得有一次,下着大雪,奶奶去菜市场买菜,看了土豆很便宜,便买了好几斤背回家,又拿一半给我们家送来,十几厘米厚的雪,奶奶就这么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将近一小时,只是为了给我们家送菜。

x日,是我永远也忘不了的日子,奶奶心梗发作,再也没有回来。那天早上,我还满心欢喜地去上幼儿园,下午回到家,妈妈就和我说,奶奶走了,年幼无知的我还一脸疑惑地追问妈妈:“奶奶走了?去哪儿了?”后来才知道奶奶是真的走了,一辈操心劳累的奶奶终于可以歇歇了。我不哭,只是不说话,一连几星期,一个字也不说,只是在想和奶奶的点点滴滴。

我很幸福有温暖的奶奶陪伴,也很怀念……

奶奶,一切安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重阳节六百字满分作文

全文共 813 字

+ 加入清单

我对于传统节日,一向是一知半解的,也不知懒惰和主观因素哪个占得更多。比如重阳,我对于个日期来源以及大致要做些什么事,还是明白一些的;至于具体到做这些事的细节,便是一问三不知了。

重阳,因阴数为六阳数为九,又称重九。顾名思义,是在每年的阴历九月初九。起源的传说有很多,我对“恒景杀魔”版更为相信些。这个传说也比较符合中国古代多数节日的起源:山里或者海里林里出了个妖或者魔祸乱人间,一个少年或者少女提剑或者刀杀之,于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为了永远铭记这英雄出少年的壮举就把当年做的事一年年延续下来云云。这样的传说是典型的面包加大棒记忆法,过节有吃有喝还有恐怖故事听,更容易记住和传承。

登高远游,配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便是在重九日主要所做的事。茱萸自然是做作邪用,也是受到了那个传说的影响。但凡糕点,在汉族文化中都有高升之意,也是比较受欢迎的节日食品之一。汉族的传统节日都对吃什么很重视,当然民以食为天,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同时却把另外的活动给忽视了。比如这些年重阳有登高习惯的人是少之又少,倒是很多人的“过节就该放开肚皮”想法愈发根深蒂固。过节是为了铭记,但铭记的方式却已变了味。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王维在某年重阳作的两句诗。出门在外,离家万里,睹物思人,逢年过节即使是只看到块砖片瓦关于明月愁思的往事,都会让人静静回首,悠悠忆起当年,想到那千里之外的浓浓亲情。一个我忘了姓名的歌手唱道:“又是九月九,重阳夜,难聚首。思乡的人儿,漂流在外头。

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他乡没有烈酒,没有问候。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弹指间依稀可见千百年前王维低吟的忧伤,一年年重演。有时想,这歌与张行的“故乡的云”一般,我都认做是流浪歌手的歌曲,自然不是字面上的流浪。惟有览尽沧海桑田的人才能真正从喉间宣泄出这几曲,然后继续走下去。很像传说中的一种职业――歌行者,且歌且行,且思且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重阳节学生400字作文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昨日是重阳节,也是一年一度的老人节,可也就在昨天晚上,噩耗传来。

夜里,正当性我们一家欢聚一堂,有说有笑地吃着晚餐时,妈妈的手机响了,母亲接完电話,我询问妈妈是谁的电話,母亲黯然的跟我说,住我们家三楼的高祖母(舅婆的母亲)过世,讲完,便和爸爸匆匆忙忙地出去了。这一件事而言,真是宛如晴天霹雳,泪水直往下流。我掩盖不上我的难过,更掩盖不上我对高祖母的内疚。

还记得有一次,我放学后回家了,家中没有人,我又没带锁匙,焦急万分。我跑到三楼敲响了高祖母家的门。她开了门,见就是我,脸部外露了慈祥的微笑。我给妈妈打了电話,才安下了心。挡高祖母颤颤巍巍地把爽口的饭食端到我的眼前时,猛然一股暖流流遍了我的全身上下。

可是我,可是我却,却。每一次高祖母去散步遇见我,我还不理不睬,连招呼也不打,如同没看见一样,可她老远就望见我了。如今,高祖母过世,我追悔莫及,可一切太晚了,太晚了。我从此见不上她慈祥的面庞,从此觉得不上她的爱。天上的星星,请你告诉我,高祖母能听见我说话吗?她会原谅我吗?地面上的小草,请你告诉我,高祖母睡得好么?

我能始终记牢昨日——重阳节。安息吧!高祖母,之后每一年的重阳节,我都是会来探望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二年级写作文题目是重阳节600字

全文共 974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的重阳节。重阳节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每年的重阳节妈妈都要带我去爬南山。 On September 9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it is the Chung Yeung Festival in my country.The Chung Yeung Festival is the time of autumn and coolness. Every year, Chongyang Festival mothers take me to climb Nanshan.

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流传很多年。重阳节的传统风俗有五种,一是登高,那正是秋高气爽、景色宜人,也是爬山的好季节,既可以陶冶情趣,又有益于健康。二是登高的人要佩戴茱萸,茱萸是一种带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可以驱赶蚊虫,茱萸还可以制作药酒,养身祛病。

三是饮酒赏菊。农历九月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观赏千姿百态的秋菊,喝几杯菊花酒,也是重阳节快乐事。四是吃重阳糕。人们把粮食做成白嫩可口的米糕,谓之重阳糕,而“糕”又与“高”谐音,所以吃重阳糕就可以步步升高。五是开展尊敬老人的活动,从古至今重阳敬老之风绵延不绝。

为什么重阳节有这么多风俗习惯呢?原来在很久很久以前,河南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折磨。有一个青年叫恒景,他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恒景不畏艰险找到法力无边的仙长,经过勤学苦练,终于练出一身非凡的武艺。一天仙长对恒景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

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并且教他避邪的用法,让恒景赶快回家去。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杯菊花酒,做好降魔的准备。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不敢往前,脸色大变,这时恒景挥着降妖宝剑追下山来,一下就把瘟魔刺死。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插茱萸、饮菊花酒的风俗就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现在的重阳节也是“老人节”,这一天我在家还给外公外婆盛饭、讲笑话、弹琴给他们听,做很多敬老爱老的事情,大人们都很开心。重阳节不仅让我们登高望远,身心愉快,还让我们懂得要关心老人,真是一个有意义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改写《石壕吏》500字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在唐肃宗乾元二年春,由于指挥部统一,郭子仪等被史思明的援兵打的全军溃败。唐肃宗为补充兵力,在洛阳从西至潼关一带,无论男女老少,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

有一天,杜甫来到了石壕镇办差。由于他行了遥远的路程,感到很辛苦,就来到一家客栈睡了一觉,直至半夜。

一阵吵闹声震醒了杜甫,杜甫出门看了看,差役在到处抓人。差役正想抓杜甫,杜甫出门看了看,差役在到处抓人。差役正想抓杜甫,杜甫从客栈里拿了一个官牌,差役看了对他毕恭毕敬,没一会儿又去别处抓人了。杜甫正想回客栈休息,看见一个男老人翻墙跑了。杜甫正想去问他为什么翻墙逃跑,一个差役带了一对差役,指着老人的家说:“搜。”差役们正要把门砸开,一个老妇人开了门,为让老头子能跑更远,应对着差役们。

差役们凶狠的向老妇人喊道:“你这个老家伙挡在门口干什么?”老夫人悲苦的诉苦道:“我的三个儿子被你们抓去邺城防守。一个儿子最近写信回来,说他的两个哥哥已经战死沙场了。还活着的人偷偷地生活,死了的人已经死了

1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子了,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就连我们一家人进进出出都没有完整的衣裳。我的虽然小,但请让我进也更你一起回营去,赶到河阳去服役,还可以给你们做饭。”

到了深夜,周围都像是凝固了,但好像还能听到有人在低声的哭泣。天亮了,杜甫同那个老头子告别,继续赶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改写古诗《舟过安仁》

全文共 978 字

+ 加入清单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注:棹:船桨。怪生:怪不得。

改写篇】

“妈妈,让我们去划船呗!”

“不行、不行!快去做功课!”

“我们的功课都做完了,好妈妈,让我们去划船吧!”

“好啦,好啦!别再闹了,划船去吧!不过要注意安全,小心一点儿,去划吧!”

在哥妹俩和妈妈的唇枪舌战中,妈妈最终抵不住哥哥的金口才,抵不住妹妹的撒娇,让他们划船去了。

“噢~耶!终于可以划船了!太棒了!”哥妹俩欢呼着,双手击掌祝贺。

原来这一家人是渔民,有两个孩子,大的是哥哥叫火娃儿(大名酒衷豪),因为他出生那天特热,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儿,只看见太阳投射出强烈的白光,地面像是着了火似的,简直能把人热死。小的是妹妹,比哥哥晚出生一(天)年,叫水娃儿(大名四月妮妮),因为她出生那天,好像是天上的天河开了口,雨水铺天盖地倾倒下来,院子里、大街小巷都成了水的世界。

哥哥拉着妹妹的手飞快地来到了小河边,他们解开岸边的绳子,跳进小船,四只稚嫩的小手迫不及待地抓住船桨用力摇了起来,小船前进了,越来越快,暖暖的阳光照耀着他们,爽快、清凉的风儿吹拂着他们,水中的鱼儿看着他们,不时还跃出水面,哥妹俩别提有多高兴了。划了一会儿,水娃儿(四月妮妮)觉得有些累了,就对火娃儿(酒衷豪)说:“哥哥,我们别划了,张开伞借助风让它走吧!”“好啊、好啊!你可真机灵!”

于是,妹妹(四月妮妮)张开伞,小船乘着风又前进了,似乎比原来更快了呢。他们不约而同地笑了,“咯咯咯咯······哈哈哈哈······”河岸上回荡着他们愉悦而又稚嫩的笑声。

自评:这次改变了以古诗结尾的方法,还请老师和博友们多多指导,谢谢了!

爸爸的话:《牧童》和《舟过安仁》是四年级语文下册21课《古诗两首》中的两首诗,老师讲解后,为了加深孩子们对诗的理解,就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像进行改写。

遵从小城说雨老师的指导方法,俺尽量不动孩子的文章,让孩子自己多改几遍,改写《牧童》中,孩子写小毛头看了看新盖的教学楼,与当时历史背景不符,于是建议改成了学堂;当看到这篇文章中孩子写到哥妹出生时那一段,把我笑了个半死,人家说妹妹比哥哥小一天,这也太离谱了,这生娃娃还能今天生一个,明天再生一个?于是,让孩子妈妈给讲了讲这生娃娃的事,最后连他自己都笑了。文中的漏洞和不足之处还请老师和朋友们多多指导!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重阳节五年级作文400字

全文共 760 字

+ 加入清单

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具备的优良品德。每当秋高气爽、菊桂飘香之时,我们又一次迎来了这个特殊的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今年的10月19日,农历九月初九,为我国传统的重阳节。清早,在温州出差的妈妈打来电话问我今天是什么节日?我左思右想就是不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妈妈告诉我今天是九九重阳节,让我为外婆做一件事,使外婆过得开心、难忘,祝她节日快乐。

放学后,我回到家,从冰箱里拿出一只红通通的大苹果,洗干净,又拿出水果刀,准备照着妈妈的样子削苹果。但是,从哪里开始削就把我难住了,我只好随便找了一个地方,插进小刀开始削苹果,我小心地削了几圈苹果后,发现我削下来的苹果皮厚厚的,有许多果肉,苹果也“瘦”了一大圈,而妈妈削下来的苹果皮却是薄薄的,削好的苹果圆圆大大的。

我在削苹果的下部分时,非常仔细、小心,速度也很慢,却差点儿削出血,真希望妈妈在我身边,但这是不可能的,妈妈还在回来的路上呢。我只好接着削,大约用了8分钟才把苹果削好。我端详了一会儿,发现苹果上面小,下面大,活像一只小鸭梨。我把削好的苹果削成薄薄的小片,装在盘子里,拿到外婆的面前,笑嘻嘻地对外婆说:“外婆,重阳节快乐!”外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

外婆揉着我,一边笑眯眯地吃苹果,一边不停地点着头。等外婆吃完苹果后,我又拉着外婆的手到小公园赏菊花、桂花。菊花真美、真艳啊!一盆盆形状不同、颜色各异,粉的若霞,白的如雪,黄的似金,“龙爪菊”像小姑娘的卷发,“绒球菊”像节日盛开的礼花。桂花像一个个有生命的小精灵躲在绿叶间捉迷藏,轻轻一吸,沁人心脾。

不知不觉,已到8点了,美丽的景色让我俩流连忘返。回到家,妈妈也已经回到家了,桌上放着一袋糕点,真是锦上添花啊:上面印着小花小草。我们一家坐在桌边,品尝着糕点,外婆笑了,好像年轻了几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范进中举改写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215 字

+ 加入清单

话说,范进一生诵读诗书,追逐名利,寒窗苦读几十余年,老来,也尚未谋个一官半职,更别说什么亚员、解元什么的,常被邻人引以为笑,范进一时悲愤,竟大病一场,不治身亡,范进膝下无子,唯有认养的继子,名唤范利,寓意是希望自己的继子继续饱读诗书,追逐名利,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临终前,范进将范利唤过来,说,‘利儿啊,父亲一生碌碌无为,临终前身上也没几个钱,就只有这破房一间,父亲一生也尚未谋个一官半职,父亲将希望全都寄于你身,愿你考取个好官职,三年清知县,万俩雪花银,一定要饱读诗书啊,咱们读书人,跟他人不一样,咱们清高,知文达礼,别学他们啊……’范进边说边咳血,忽的一声倒下,再也不起,结束了他这悲哀的一味追逐名利的人生,而范利也一口答应下来……

安葬完范进的第二日,范利就被屠户的丫头、自己的养母给送到了学堂。

‘佛曰……佛曰……’范利背着文人墨客的名言警句。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大家快看那个呆子,真是个书呆子,一天天的,就知道佛曰,佛曰,真是……哈哈哈,笑死我了,诶哟,诶呦,笑得我肚子疼……’

‘你是范进的儿子吧哈哈哈,别学你父亲了,我劝你还是回家养猪放牛吧,整天佛曰佛曰,你父亲考了一辈子,不还是什么也没考中,别学你父亲了。’

‘佛曰……佛曰古有范进之子,常论佛曰,终一事无成……看我编的诗句好不好啊哈哈哈……’

孩子们的嘲笑声不绝于口,似滔滔江水滚滚东流,流进了范利的耳朵里,范利生性懦弱,哭着回家找养母,无论养母怎么打吗,范利都不愿再踏进学堂一步,范利的养母无可奈何,只得让范利自学。范利边放牛边读书自学……

一晃许多年过去了,往事如烟,范利成年过后,便步入了他父亲的老路,前去考取功名。范利的母亲借了东邻借西邻,终于凑足了盘缠,含着泪的将盘缠亲自交于范利,范利带了几天的粮食,便上路了。

考场之上,考官问道,‘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范利在卷纸上提笔,写道,‘柳宗远,曾巩,欧阳秀,王安石,苏时,苏撤,苏洵,韩愈。’数不胜数的错别字,乱七八糟的卷面,但考官看了赞不绝口,一个劲的夸范利的字苍劲有力。

就这样,范利考取了解元,报录人前去范利家报喜时,差点进不去家门-范利一家的邻居们早已把范进家围了个水泄不通,门槛都要踏烂了,都在竭尽全力的攀关系。

‘范大嫂好福气,好福气,日后范利做了官别忘记俺了啊。’

‘范利真是有才,范大嫂好福气。’

‘报录人来了,报录人来了……’

范大嫂早已被夸得神志不清,当看到儿子身着一身老爷服装出现的时候,摔了个跟头,满脸都是泥垢,头发散乱,甚是狼狈,范大嫂眼一翻,‘太好了,我儿中举了,我儿中举了……’拍着手,不住的喊道,然后一头扎进草垛,高兴的在地上打滚,大家忍俊不禁的笑了。

‘范大嫂无碍,左不过是被消息冲昏了头脑,痰上来了罢了。’报录人一脸不足为怪的样子,说的话也非常熟练。

范利最终继承了他爹的夙愿,考取了功名,一味追逐名利。这种命运难以摆脱,将会在无数人的身上重新上演,重新继承,一代又一代,一代又一代一代又一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九九重阳节满分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今天爸爸带我去泽雅老家——屿山村探访家乡重阳节民俗,我还当了一回小记者,采访当地的老人有关重阳节的民俗,收集了很多重阳节民俗的照片和资料,家乡的重阳节活动可真是丰富多彩呢!

我们先去了屿山村星光老年之家,有老人在这里下棋、看电视。在这里我了解到全村有一千多人口,村里60岁以上老人有223人。星光老年之家里面有老年电视大学、文化娱乐室、健身活动室、老年卫生室、老年理发室等等,村里的老人可以在这里喝茶、聊天、下棋、看电视、健身等娱乐活动,老年人可以在这里过幸福的晚年生活呢!

然后我们去了爷爷家里,我陪爷爷聊天,问了爷爷很多关于村里老人节的民俗活动。爷爷告诉我,每年的老人节都很热闹,村里有能力有孝心的人自发组织了一个叫“屿山联谊会”的爱心组织,巳经有会员一百多人,专门为村里的老人服务、献爱心。每年重阳节,组织联谊会会员开展“孝暖重阳、爱在重阳”活动,由会员个人出钱,大摆“孝敬酒”,给老人发红包,还邀请瓯海三医的医生免费为老人体检送药。村里有很多爷爷辈的理发师傅,村里人称他们为“剃头老司”,在每年的老人节免费为老人理发。爷爷说今年的老人节摆了28桌酒,可热闹了,还给每位老人发了红包,老人们可开心了,都夸这个联谊会办得好,夸联谊会的叔叔阿姨有孝心,让老年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我想我以后也要向联谊会的叔叔阿姨学习,学习他们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做一个有孝心有爱心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描写快乐的重阳节小学生

全文共 954 字

+ 加入清单

“哦哈哈”从大巴里传出我的笑声,是什么让我这么高兴呢?别忘了,今天可是重阳节啊!我们一大早就乘着大巴前往目的地——马仁奇峰。 "Oh haha" comes out my laughter from the bus, what makes me so happy? Dont forget, today is the Chung Yeung Festival! We are a big big!He has long taken the bus to the destination -Ma Renqifeng.

车窗外的风景衬着我的好心情,挂在天空上的太阳,今天也显得格外耀眼。满载着好心情,出发!作为小记者的我和姐姐第一次参加出游活动,别提多高兴了,一大早就按耐不住兴奋的心情来到报社集合。现在在车上,想到马上就能到达目的地,更是激动。

三小时后,我和姐姐还有堂姐一行人顺利下了车,来到目的地——马仁奇峰。进入大门,我才知道整个景区由太阳山、月亮山两座山峰组成,两山既相对又相连,相映成趣,奇峰迭起。左手边的红色收藏和右手边的月亮湖更是引人入胜。随着前进的脚步,我们又来到,天下第一福鼎,之见在广场上耸立这一座高9.9米、重88吨的“大福鼎”,极为壮观。

鼎身镶嵌着999个字体各异、大小不等的“福”字,仿佛是在祈求世界和平,又壮观又漂亮,不愧是称作“盛世福鼎天下第一”。在一系列的祈福活动后,我们又随着导游来到楠木竹林。一进竹林,微风送来阵阵露珠和野花的香气,脚下的落叶仿佛是柔软的.地毯,踩在上面,“咔咔”作响,竹林里,好清爽!我们按照计划里的活动进行登山比赛,老少皆宜。大家都使出全身干劲,奋力向上攀登。在背上沉重的背包,也轻了许多,登山,太简单了!虽然最后大家都原路返回了。

上午的活动结束了,到了中午,应该去吃中饭了。我们到了指定的土菜管,大吃了一顿,大家谁也不客气,其中还有许多小朋友,为庆祝重阳节,大展才艺,让在场的老爷爷老奶奶都笑出了声。午饭后,是自由活动时间,大家都奔向自己喜欢的地方,我和姐姐还有堂姐最钟情竹林里简单的游戏设施。跷跷板,秋千啊,什么之类的。我们玩得都很开心。时光飞逝,1:30了,我们匆匆赶上了车,一阵发动声后,带走了登山比赛的辛苦,留下了一天的快乐和愉悦。

难忘,重阳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重阳节拜访老人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大多数为老人服务的小站都是真诚的,也有一部分是趁机销售一些所谓的治疗仪器。这边刚免费为老人做了简单的身体测量,那边就忙不叠拿出仪器向老人展示,施展浑身解数,巧舌如簧,誓必让老人买下不可。

一些单位在重阳那天,肯定会有行动,名为给老人送爱心,实际为单位赚名气,送些不靠谱的礼物,诸如视力保健仪之类的,老人用得上用不上可管不得了平时就经常有敬老院虐待老人的事情曝光,但是敬老院还是照样要开的,只是换个名字重整旗鼓而已。至于服务质量有没有改进,那就不得而知了。基于现在的社会环境,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小孩的,到我们年老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或孩子身处外地或工作关系,或自身原因,无暇照顾老人,很多人可能都有机会进老人院安度晚年,这样的状况怎么不让人为以后担忧呢?

真正关心老人,不要只在乎形式,不要在节日的时候才表达关怀,无需用金钱和物质去衡量关心的程度。身在外地的,一条短信,一通电话,只要是流露真心的问候,老人也会很高兴。经济不太好的,平时多帮老人做些家务,和老人聊聊天,也是最好的孝道。至于单位企业的节日献爱心,真正为老人们做点实事,少些沽名钓誉的虚浮吧。

关心老人,如何搞好夕阳工程,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善待老人吧,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重阳节活动话题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