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改写的九九重阳节思亲古诗(精彩20篇)

爱洒重阳节,情暖老人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改写的九九重阳节思亲古诗,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827

作文

1000

九九重阳节九年级作文300字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秋风送爽,菊花飘香的时节,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重阳节。重阳节定在每年的九月初九,今年的重阳节刚好是十月二号,国庆放假,于是,我们就到乡下看望外婆,开心极啦!

不过我送外婆什么好呢?我想啊想,终于想出来了,外婆最喜欢吃螃蟹,我要买螃蟹为礼物送给外婆。于是妈妈把我带到海鲜店,我们仔细挑选每一只螃蟹,我看了看,差不多有50多只螃蟹,在袋子里乱爬,让人看了眼花缭乱。售货员称了称一共要二百元钱,我说就用我的零花钱付了。我想:“买了这么多螃蟹,外婆一定会很高兴的。”

到了外婆家,我高兴拿出螃蟹说:“外婆,这里我送给您的重阳节礼物,开心吧!里面大概有50多只,你数也数不清哦!”“哇!这么多螃蟹,不亏是我的好外甥啊!谢谢了!”外婆开心的地说。我调皮地说:“不用谢,这是应该做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古诗春望改写

全文共 231 字

+ 加入清单

春,百花争艳,鸟语花香。可今年,春似乎来得特别晚,没有了昔日的生机,反倒添了几分死沉。花依旧开发,鸟依旧鸣唱。可心总是平静不了,总想好好痛哭一场。可又有何用?

仗还是要打,苦日子还是得过。多么想念家乡的亲人啊!他们现在又怎样呢?在这战火连绵之际,一封家书却显得如此珍贵。

愁啊!满头的白发越抓越稀疏,简直插不住簪子了。

泪在眼眶,血在沸腾。何时还我安定之日?

正如我诗中所写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石壕吏改写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出场人物:老妇(妇)、差役1、差役2、儿媳妇(媳)、村民(民)

布景:石壕村、一户穷人家门口

【幕起】——

画外音:差役到(敲门)

役1:“有没有人在家?(没有声音,衙役提高了说话的声音,敲门的声音也更响了)有人的话,快点儿出来。”

(老妇上)

妇:“来了,来了。请问两位官爷有事吗?”(妇弯腰低声问役)

役2:“你家里的男丁呢?”

妇:“回官爷的话,我的三个儿子已到邺城去防守了。一个捎了书信回来,另外两个儿子已经战死沙场,能活下来的活下来,死了的已经回不来了”。(役听了后生气的又问)

役1:“难道就没有其他人了吗?我们将军等着用人呢!”(妇用衣袖捂着嘴,弯着腰,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妇:“官爷,实在对不起啊!家里就剩个吃奶的孙子,还有我的儿媳妇和我这个老婆子了。我请官爷放过我孙子和儿媳妇,请官爷让我去吧!说不定还能赶上给辛苦一天的将士们做顿早饭”。(妇说着说着,眼泪就哗啦拉的下来了,两个差役不知在一旁嘀咕什么,过了一会儿,只见其中一个差役居高临下地说)

役2:“那也行,就你了,赶快走!”

(妇用衣袖擦着眼泪又说)

妇:请官爷行个方便,我跟家里人打个招呼就走,行吗?

役2:(不耐烦)“真啰嗦,怎么这么麻烦呀!你快一点,不然时间就来不及了。”(老夫站在门口对里面低声抽泣的儿媳妇说)

妇:“儿媳妇,你多保重呀!别把自己和孙子饿下了,我走了。”

(老妇说完又哭了起来,里面的儿媳妇对老妇说)

媳:“娘,您放心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重阳节的作文200字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奶奶在我12岁的时候离开的人世,每年到她生日那天我都会到她的坟前祭奠。奶奶很爱我和我的两个姐姐,我们也爱我们的奶奶,可是奶奶过世了。

奶奶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最好的老人,爱听戏,爱给我们讲故事。

不知道奶奶在天堂过的好吗,她一定很幸福的,没有疾病,没有痛苦,奶奶操劳一辈子也没怎么过好日子,在好日子来到的时候却突然的离开了我们。奶奶过世多年,她的照片我一直在我的相册里保存着。

我喜欢奶奶笑,喜欢抱着奶奶的胳膊睡觉。奶奶的脚是旧社会时候裹的小脚,直到离开也没有恢复过来。

奶奶她在天堂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八年级重阳节传统习俗作文通用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九九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家乡要进行一年一度的民间活动——炼火。听妈妈说炼火之前还有表演,而且妈妈也要去参加表演。

晚饭过后,我怀着一颗快乐的心来到炼火场。抬头一看,炼火场那块地方放着一堆木炭,木炭旁边有一大块地方空出来,上面铺着一块布。五点三十分,表演时间到了,首先是花头台,然后是腰鼓,第三个节目是舞蹈,接着我妈妈也出场了,她们表演的是红色娘子军,穿着整齐的军装走出来,手中拿着一把玩具枪,演得多么精彩!

节目表演很快结束了,人们在那空地上盼着、等待着。那些工作人员把火堆用工具往中间推,然后生起来。那堆火从远处看去就像一座火山。火越来越旺,人群也多起来了,有些人站在火堆旁,有些站在山上,还有些人拿来梯子站在梯子上,真是人山人海。

八点左右,炼火活动终于开始了,勇士们到小河边把脚给洗了,领头的“勇士”在桌子上说着话,好像为炼火的“勇士”祈求神仙保佑,领头的祈求完毕,向火堆的四个方向喷了一口水,然后勇敢地冲了过去,后面的“勇士”们相继冲过了火堆。第二次冲锋时,领头的又飞快地冲过了熊熊的烈火,后面的人用他们的工具——铁锹把烈火往两边翻,翻的时候总有一群群火苗冉冉升起,冲过去时也会有一些火苗升上天空,好像成千上万只萤火虫在空中飞来飞去,似乎那些“萤火虫”也在为那些勇士们鼓掌。炼火渐渐接近尾声,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炼火场。回到家里,我还在不断地回忆这次炼火的场景。

炼火是我们家乡的一种民间活动,它能吸引全国各地的来客,据老人们说,能去邪,保一方平安,让家乡的人们一年四季安居乐业,开开心心地生活在美丽的山村土地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重阳节的作文300字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重阳节快到,老师让我们星期天帮助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一些孤寡老人做些事,我就开始行动。

星期天,我早早的起床,我把作业做完后,便开始想:帮助谁做什么事呢?突然,妈妈想出一个好主意。妈妈兴奋地说:“我们可以帮隔壁的爷爷、奶奶扫楼梯呀!”我立刻赞同妈妈的说法。我拿起扫把开始扫楼梯,妈妈说:“扫楼梯的时候,人要站在上面往下扫。”我照着妈妈说的去做,好不容易才把楼梯扫干净。妈妈拎过来一桶水,我问妈妈干什么?妈妈说:“扫完后要用水冲一下才干净。”于是,妈妈就把一桶水洒在楼梯上,看着那水从楼梯的第一阶滚到第二阶,从第二阶滚到第三阶……就像瀑布一样,漂亮极。

到下午,楼梯上的水干,我想隔壁的爷爷、奶奶看见,心里一定很高兴,看着扫干净的楼梯,我的心里有一丝丝的甜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央视重阳节晚会岁岁又重阳观后感个人心得

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重阳节,你们打算干什么呢?对多数人来说,可能对重阳节没什么纪念意义性吧。回答是不是的,重阳节不但是有纪念性也是有意义性的。接下来我就说说重阳节的起源吧!

“中秋过后又重阳”,起源于汉初的重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要说重阳节的来历,那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儿!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传承至今,重阳节已经演变成为了一个活动丰富、情趣盎然的佳节,各地人们通过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活动来欢度这个历史悠久的节日。

缺少了我最赞赏的地方,恒景拜师学艺,杀死瘟魔才让九月九登高的风俗传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重阳节活动感想四年级作文参考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谈到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那肯定就快到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啦!我决定在这个重阳节做一个重阳糕给我的奶奶。

在做之前,我从妈妈那儿听到了关于重阳糕的来历: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重阳糕的历史,人们吃重阳糕也是为了取吉祥之意,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听完了来历,我就急匆匆地跑到超市里去,买到做重阳糕的用品。

开始做重阳糕了。我先把糯米粉、大米粉、玉米粉等各种各样的米粉放进一个大碗里,然后加入少许的糖和适量的水,再耐心的细细搅拌碾碎成小颗粒状。接着拿出筛子,先取一部分半湿粉,放入筛网过筛。边按压边铲边摇晃,为了让做出的重阳糕蓬松好看。直至把全部半湿粉过筛完成细粉料。取一个容器,铺上打湿的纱布,轻轻放入过筛后的米粉到容器的三分之一处。锅中放水大火蒸5分钟后取出,凉了一会儿,我把重阳糕的底层涂上了红豆沙,让味道更浓厚,更香醇。想起来就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在米粉上铺红豆沙,再撒上蔓越莓干和葡萄干,再上锅蒸15分钟,就大功告成了。

刚出锅,那迷人的味道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到了我的鼻子里来。我仿佛进入到一个梦幻的世界。铺在上面的蔓越莓干和葡萄干,看上去简直就是锦上添花。我迅速拿了两块,一块给奶奶,一块给自己。样子虽然丑了点,但毕竟是自己做的,比外面做的好吃多了,我们俩异口同声地说:“啊!人间美味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有关古诗的作文400字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丁零零……丁零零”,悦耳的铃声响起,组员们个个争先恐后地奔向组长,伴随着的是那诵读声,唯有我们的组员泰然自若。没过多久,其他组都背完了,而我们组里的成员才慢悠悠地走了过来。坐在我后面的同学最先走来,自信地说:“组长,我要背古诗。”可他张口便出师不利:“嗯,丞相祠堂何处寻?嗯……什么来着?”最终向他的同桌投去了求助的小眼神,但同桌只是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见我在看他们后,便十分尴尬地笑了起来,灰头土脸地逃了。第二个同学背得快,结束得也快:“丞相祠堂……”他就这样盯着我看了一个世纪,也没想出一点关于古诗内容。他,沮丧地走开了。最前排的小胖墩更是离谱,张嘴就来:“丞相祠堂……锦宫……不对!”他的大脑袋好像一个摇铃,左右移动着,眼睛四处张望着:“哦,锦官……城外柏……森森”复读机般铿锵有力地背了出来,真不知该拿他们怎么办!

“丁零零……丁零零”,铃声再次响起,这个中午,同学们哪是在背古诗,分明是在饶舌呀。下次的饶舌比赛不知何时举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描写快乐的重阳节小学生

全文共 135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重阳节,你们打算干什么呢?对多数人来说,可能对重阳节没什么纪念意义性吧。回答是不是的,重阳节不但是有纪念性也是有意义性的。接下来我就说说重阳节的起源吧:

中秋过后又重阳,起源于汉初的重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要说重阳节的来历,那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儿! Today is the Chung Yeung Festival.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For most people, it may not be commemorative meaning for the Chung Yeung Festival.Is it true that the answer is not only commemorative but also meaningful.Next, let me talk about the origin of the Chung Yeung Festival:

After the Mid -Autumn Festival, Chongyang, originated from the Chung Yeung Festival in the early Han Dynasty, has a long history.To say the origin of the Chongyang Festival, it is not a relaxed job!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传承至今,重阳节已经演变成为了一个活动丰富、情趣盎然的佳节,各地人们通过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活动来欢度这个历史悠久的节日。缺少了我最赞赏的地方,恒景拜师学艺,杀死瘟魔才让九月九登高的风俗传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重阳节的习俗英语高中

全文共 1558 字

+ 加入清单

In ancient times, people called the six Yin number, nine known as Yang number。 September 9 this day, two together called "Double Ninth Festival", the day also called "festival for the elderly", is our country a long history of the festival。

After this afternoon, I and my classmates are on duty, 43 bus ride home。 The car is very crowded, I can not easily find a seat, a bottom seat, you can have a good rest for a while。

However, the car just after a stop, there is a old man on the train, he probably slightly hunched, over sixty。 I immediately thought to give seats to the old, but thought, he managed to sit down, let the pity。

How do ah? In the end is to let do not let? I think, as a young pioneer, if lets me not, then how to the front of my red scarf?? cant think, I must let。 So I stood up and said: "Grandpa, you come to sit!" I saw my grandfather smiled, then slowly sat down, and said to me: "really good boy!"。

Although I lost a seat for me to rest, but I got the words of praise and happy mood, which is how happy ah!

Care for the young is the traditional virtue of the Chinese nation, we must continue to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 this!

在古代,人们把六称为阴数,九称为阳数。九月九这一天,两阳相聚称之为“重阳”,这一天又叫做“老人节”,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节日。

今天下午,值勤过后,我就和同学一起坐43路车回家。车上很挤,我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座位,就一屁股坐下了,可以好好的休息一会了。

可是,车刚过了一站地,有一位老爷爷上车了,他微微驼背,大概六十多岁的 样子。我马上就想到了要给老人让座,但又转念一想,自己好不容易才坐下,让了怪可惜的。

怎么办啊?到底是 让还是不让?我想,身为一个少先队员,如果我不让的话,那又怎么对得起我胸前的红领巾呢?不能再想了,我一定要让。于是,我站起来,说:“爷爷,您来坐吧!”只见爷爷笑了笑,然后慢慢地坐下,并对我说:“真是好孩子!”我听了以后,心里也乐了,因为我做到了。

虽然我失去了一个供我休息的座位,但是,我却得到了表扬的话语和愉快的心情,这是多么快乐呀!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定要让这种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九年级重阳节敬老作文

全文共 956 字

+ 加入清单

当落叶纷纷扬扬的落下,当大雁在黄昏的夕阳中往南飞,当丹桂浓郁的香气灌满整座城市,当阵阵微风中略带一丝凉意,我们知道,秋天悄悄的临近了。

可是,前不久,奶奶却因为秋寒,病了。奶奶今年70岁不到,身体还比较硬朗,所以就会经常和村里的同龄人在村里扫扫地,采采茶叶,赚些小钱。可她毕竟也已经年过半百了,身体总会不如从前的。

那天,妈妈正要带我去理发,爷爷从那条熟悉的小路上匆匆忙忙走过来。爷爷说:“你妈的手痛了好几天了,这怎么办才好啊?”妈妈听爷爷讲完了事情的经过后,说道:“去医院看过了吗?”爷爷点点头。可是爸爸不在家,妈妈一时也拿不好主意,便让爷爷先回去,晚上再去奶奶家看看。天很快就黑了,吃过晚饭,妈妈便带我去看奶奶。

月光洒在稻田里,泛着银色的光,正是稻谷的收获季,空气里混杂着稻穗和桂花的香气。青蛙在田间隐秘的地方“呱呱”得叫着。穿过一条羊肠小路,一间刚装修过不久的老屋映入眼帘。泛着黄色的灯光从玻璃窗里隐隐约约地透出来。

爷爷在收拾着碗筷,见我们来了,说了几句便领着我们上楼了。

好久没来奶奶家了,感觉有些陌生。走进房间,昏暗的灯光尽力充斥整个房间。奶奶正躺在床上,右手搭在额头上,痛苦地呻吟着。我轻轻叫了声“奶奶”。奶奶艰难地把手从额头上移开,亲切地叫我:“静静,你们来了。奶奶的手都痛死了。”妈妈说:“可能是肩周炎吧,明天去骨伤科看看吧。”就这样,爷爷和妈妈开始聊奶奶的问题,奶奶躺着,听着,不时补充几句。

我静静的站着,不打扰他们。奶奶头上那几缕银丝和黑发混杂在一起,额头上、眼角都被岁月无情地刻上了深一道浅一道的痕迹,眼神也变得不再那么光彩熠熠了。

聊了一会,我们便离开了奶奶家,我回头看了看奶奶家那间老屋,心里莫名的略过一丝哀伤。过了几天,我和姐姐去奶奶家送饼。奶奶已经可以站起来了,她像以前一样热情地招待我们,只是行动还有些不方便。

奶奶其实很希望我们经常去她家陪她聊聊天,解解闷,可是我们总是以这样那样的理由作为借口。而奶奶,只要有什么好东西都不会忘记我们。只要我们放假在家,奶奶就会经常拿一些牛奶、水果、饼干之类的东西给我们,每当这时,就会感到一丝惭愧。

今天是重阳节,奶奶的手终于好了。她又可以像以前一样行动自如了。秋意正浓,看着奶奶那张略显苍老的脸,我不禁低下了头。

我想:以后,奶奶会是我心头永远的牵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二年级重阳节日记

全文共 36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重阳节!我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回了农村老家。

我们老家的院子里种了有石榴树、枣树、核桃树、还有柿子树、槐树等好多的树呢!秋天到了,果实成熟了,爷爷让我帮他去收果实。

一回到家,我就往后院跑,哇,枣树上挂满了红红的枣子,我踮起肢尖够了一个,尝了尝,真甜。妈妈先用竹竿敲打,枣子就往下掉,但掉到草地上后就不好找了。然后我的小冯叔叔过来帮我们,他说,用一个大大的床单接着,然后他再使劲摇树,这样大部分的红枣就会落到床单里。还有,小冯叔叔的女儿美美也过来帮我们,我们按照小冯叔叔的方法,在每一枝红枣多的地方下面用床单接着,果然接了许多。然后我和美美也在树下帮忙捡,真开心!

之后我们又拿梯子去摘了好多红通通的石榴,黄澄澄的柿子,拿了满满一桶回来呢!

在回家的路上,爷爷说我今天的表现可好了,会给他帮忙了,他很高兴,我今天也过得非常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重阳节说明文高一

全文共 1015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九月,金秋送爽,丹桂飘香,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

登高

在古代,民间重阳节有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所谓登高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早晨,用片糕搭儿女的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之本意。重阳糕的制作古人比较讲究,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有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意。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小红纸旗,点蜡烛灯。意欲用“点灯”、“吃糕”来代替“登高

赏菊及饮菊花酒

重阳节恰逢金秋时节,菊花盛开,相传赏菊及饮菊花酒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已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所以不少妇女、儿童将茱萸佩带于臂,或插在头上。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还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已经如此,历代盛行。在清代,北京人在重阳节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

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人晚上过重阳节,因为白天忙于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吃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

有些地方的群众,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1989年,我国政府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每到重阳节,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生写重阳节的优秀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这天,我依旧像以前一样,坐上公交车去上学。

在路上,我发觉这天好像个性热闹,有一些老人排着队,击着大鼓,拿着凳子,在“砰……砰……”的大鼓下快乐地走着,公交车内很热闹。有的在亲切地交谈;有的看着写在公交车前“祝老人们身体健康”这几个字出神,还流露出笑容。然后我有礼貌地向一位老太太问:“老奶奶,这天是什么日子?”“这天是九九重阳节。”老奶奶慢慢吞吞地回答,还带着一种自豪感。

这时,我不知不觉就想起了爷爷,想起爷爷那慈祥的笑容,温暧的怀抱,他给了我一个快乐的童年。记得每次爷爷出去,我就像是一条“小尾巴”一样和爷爷形影不离。每当傍晚,我们来到人民路的香樟树旁听着老人们拉二胡,有的人干脆在音乐伴奏下起舞,爷爷也边学边哼,边唱边笑,我也在一旁蹦蹦跳跳,开心极了!

爷爷给了我一个快乐的童年。爷爷走了,临终前,他给我说了一句话:“然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这句话的激励下,我发奋学习,让九泉下的爷爷能够安息。

此刻,我身边的老人只有外婆一个了,我们要好好对她,满足她的愿望,让她有个安祥的晚年。九九重阳,多谢你!是你让我懂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重阳节的作文高4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九月初九是一个属于老人的日子——重阳节。我们家也有两位老人,我的爷爷和奶奶。他俩虽然年龄不小了,可这个家还真是缺不了他们呢!因为他们是我们家的炊事员。爸爸妈妈下班总是很晚,所以做饭这个重担就交给他们了。在我眼中,奶奶是一个勤俭节约的人,而爷爷则是一个十分考究的人。

那次,我和奶奶去一家药店买药,服务员问要贵点儿的,还是便宜点儿的。奶奶毫不犹豫,开口就说:“给我最便宜的!”我想劝劝奶奶:“还是买贵点的吧!好得快!”“钱来之不易,能省就省吧!”我劝不动,只好作罢。等我们回到家,我早就累得气喘吁吁,可奶奶又马不停蹄的开始洗菜。而我则坐在一旁,一边呻吟一边拍打着自己的腿。我甚至怀疑奶奶是不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都不会累。

爷爷做任何事都十分考究,就拿洗鱼来说吧!一般人10分钟就OK,可爷爷总是先把鳞片刮得一干二净,然后在把鱼肚里的东西统统掏出。一条鱼,至少得花30分钟。我每次吃爷爷洗过的东西都十分放心,但同时又觉得有点对不住爷爷,因为我的放心,是爷爷长时间站在水龙头变换来的,那该多累呀!

每当我抬起头,望着爷爷奶奶那张白经风霜却又和蔼的脸时。我的心中是内疚的。那一条条皱纹,同样也深深得刻入了我的心中,是呀,他们本应该在享清福,而现在却为我们服务着。望着他们的身影,我心里琢磨着,有什么可以为他们分担。

就在这次的重阳节,我想出了一个法子,我要多关心爷爷奶奶,让他们每一天都活得开开心心。让我送走他们的不愉快,带给他们永久的笑脸和开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重阳节小学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秋凉桂花香,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活动兴趣盎然,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吴茱萸。每当我去参加这个节日,我总是想起唐代大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我想念我的亲人

相传东汉时,汝河有个瘟神。一出现,每天都有人生病死亡,这一带的人吃了不少苦。村里有个叫恒景的年轻人,立志要出去游仙学艺,为民除害。陈京拜访老师很久,终于发现东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位神通广大的神仙教主。泾不怕艰辛,不怕长途跋涉。在仙鹤的带领下,他终于找到了拥有神奇魔力的仙魁。仙女首领被他的精神所感动。他不仅教了他降妖剑术,还给了他一把降妖剑。从此,泾再也不怕风吹日晒,终于练成了一门超凡的武功。

这一天,仙长把泾给他叫来,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疫魔又要出来作恶了。你已经学会了你的技能,所以你应该回去杀人。”。仙长给了泾一袋吴茱萸叶和一杯菊花酒,教他避邪,让泾骑鹤赶回家。

泾回到了家乡。九月初九的早晨,他按照贤昌的指示带领村民来到附近的一座山上,给每人一片吴茱萸叶和一杯菊花酒,准备施魔法。中午,伴随着几声怪叫,瘟疫恶魔冲出汝河,突然闻到吴茱萸和菊花酒精的奇怪香味,脸色顿时变了。此时,泾执降妖剑数回合后,用剑将瘟疫妖刺死。此后,九月九日为躲避瘟疫而登山的习俗年年流传。

听完这个故事,我很感动,仿佛有一种能力注入了我的体内。我大踏步爬上山顶,很快终点就在我眼前。

下山的路上,我妈跟我说,重阳节也叫老人节,我想起奶奶一直有肩痛的问题,路边有个卖木棍的小摊,我就花了五块钱给奶奶买了一个,打算送给她。

那年的重阳节是我过的最有意义的重阳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描写快乐的重阳节的优秀

全文共 1158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一的时候,有个同学跟我说:“今天九月九日哦。”我这才想起今天是重阳节,我婉儿一笑说:“对哦,今天是重阳节。” On Monday, a classmate told me, "Today, September 9th." I only remembered that today is the Chung Yeung Festival.: "Yes, today is the Chung Yeung Festival."

重阳节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节日,因为《易经》中把数字“九”定为阳数,而九月九旺逢两个阳数相叠,所以成为“重阳。”重阳节染着菊花的香气,披着轻含的霜露,浸着烈的美酒,载着残阳中回味不尽的厚重心事。

放学后,我独自一人骑着自行车,在华灯初上的街道旁的林荫道穿梭。夜,很静,路边的灯光斜斜地织下来,细碎的穿过零落的树叶,在我的眼睛里投下斑斑驳驳的闪亮。萧瑟的秋风吹过,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秋的气息,惟独少了翻耕了的土地和到花的芳香。一片秋叶跳着像蝴蝶样绝美的舞蹈,将落在我的车篮里。我从车篮里拿出这片早落的黄叶,看着它心理觉得有点凄凉,不禁回想起往年的重阳。

以前重阳的时候,我,爷爷,奶奶等一家人都会去登山,累了就坐在路边的石头上休息一下,然后再继续未完的登山之旅。有时,我是在走不动了,就哭着要奶奶背我。即使上山的时候,我们觉得很辛苦,筋疲力尽;可当我们站在山顶饱览壮丽的山色时,顿时所有的辛苦都被抛诸脑后,感觉神清气爽。天上,山上,到处都是秋天的身影。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秋的气息,我们的心情也如秋日的碧空一样空阔明朗。

不久,我们沐浴者秋风下山了,那时的野菊花漫山遍野睁开的烂漫。我下山的时候总要采上一大把,拿回家插在花瓶里。

碎碎重阳,今又重阳。而此时的我呢,却远离家乡,不能与爷爷奶奶一起登山采菊叻,一想到这里,严重不禁闪着晶莹的泪花。

我把手中那片刚才飞舞的落叶夹在书中,骑自行车迎着萧瑟的秋风回家了。

还没进门就问道一阵阵香味,推开门一看,爸爸妈妈做了好多菜。才各式各样,琳琅满目,我赶紧洗了手坐下来吃饭。吃饭的时候,妈妈还时不时帮我夹菜······从这些美味佳肴里我吃出的是亲情的温暖。

吃完饭,我趴在窗台上,仰望夜空,仰望月亮,仰望满天繁星,让它们寄托我对爷爷奶奶的思念,把它传达给家乡的爷爷奶奶。窗外,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我再次拿出那片早落的黄叶,可我心里却暖烘烘的。以前的时光已经一去不返了,虽然空气中没有了翻耕了的土地和稻花的芳香,却仍浸透着秋的气息。黄叶落了,却化作“春泥”来养护其他的绿叶。我虽没能与爷爷一起登山采菊,却有爸爸妈妈陪伴着我。

让我们追慕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悠然,遥想李清照“帘卷西风时”的情怀,重读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名句,让融融的诗意萦绕重阳。让重阳寄托我们深深的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重阳节登高活动作文高3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年一度的九月初九,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老人节。在每年的这一天,我们都会提倡给老人们过一个愉快的节日。今年的九九老人节,我们要到奶奶家过节。

我的奶奶是一位退休老师,学校在这一天给她祝寿,不仅安排了精彩的节目和庆祝礼仪,还送给她一个精美的大蛋糕呢!晚上,奶奶请全体家人一起到“老家”吃顿团圆饭,也顺带着过重阳节。晚上6点左右,二伯、二伯母,哥哥和我的一家都到齐了,晚餐开始了,奶奶烧了一桌子她拿手的好菜,有红烧鸡肉,糖醋昌鱼,阳澄湖大闸蟹等。餐桌上是色香味具佳,看得我眼花缭乱,口水直流,忍不住不客气的先吃起来了。大家边品尝美味的菜肴,边谈着一些天南地北的三海经,说说笑笑,有多么的亲热又是那么的和谐啊!接着我们举起酒杯,为奶奶庆祝生日。

大家酒足饭饱后,一起在大厅看起有关重阳节的电视节目,我和哥哥可闲不住了,为了能使爷爷奶奶过一个快乐的节日,我们负责给他们捶捶背。过了一会儿,奶奶把大家又召集在餐着前,猜猜我们要干什么呢?吃蛋糕呀!我把蜡烛先插在蛋糕上,哥哥把灯点关了,然后由二伯把一个莲花式样的蜡烛点着了中心,“啪!”,那朵莲花奇妙的开放了,大家都被吓了一跳,但紧接着美妙的生日歌音乐响起来了,家人个个笑逐颜开的随着音乐唱了起来,奶奶露出了激动的神情,等蜡烛吹灭,二伯母亲手把大蛋糕切成一小份的分给大家吃,甜蜜的奶油香浓的蛋糕,真诱人啊!哥哥一口气吃了三快,还变成了一只名副其实的:“大花猫”当然我也好看不到哪里去。最后妈妈给奶奶和爷爷各做了一碗长寿面,我抢先祝福一声:“祝爷爷奶奶福如东山,寿比南山”。他们笑了,笑的那么满足,那么慈祥,那么快乐。

今年的老人节过的真开心啊,希望每个老人都能过一个愉快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狼改写白话故事600字

全文共 639 字

+ 加入清单

原作:蒲松龄

屠户很晚才回家,担子中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没人要的骨头。没想到了,回家路上被两只盯上了。

屠户看着跟在后面的狼,心想:“这大晚上的,什么人都没有。我该怎么办呀?有了,要不扔些骨头把它们打发走。”于是,屠户赶紧扔了块骨头,一只狼停下来,咬住骨头,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又扔了根骨头过去,这只狼停下,前一只狼又跟了上来。随着骨头一点点减少,屠户也加快了脚步。很快,骨头扔完了。两只狼舔了舔嘴巴,似乎并不满足,开始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害怕了,边跑边想:“这两只狼如此贪婪,吃完我的骨头又想要吃我,待会这俩畜生一前一后夹击我,我不就成了它们口下的晚餐了吗?”

忽然,看见前面不远处好像有个打麦场,场主把柴草堆得跟小山似的,心想:“真是天无绝人之路!”他迅速跑过去,背靠着“小山”下方,将肩上的担子解下,拿起刀子,决心就靠这个有利地形与狼决一死战。两只狼看见屠户的样子,都不敢上前,只好瞪着他。

不一会儿,一只狼走开了。而另一只狼似乎贼心不改,像狗一样蹲在屠户面前。屠户看见了心下有些吃惊,但他不敢有丝毫放松,这狼到底在耍什么花招?

时间久了,这只狼就像睡着了似的。没有任何预兆,屠户直接朝狼的脑袋砍去,又连砍了几刀才将狼杀死。他刚想走,突然感到不对劲,这只狼怎么敢在敌人面前睡觉呢?于是他小心翼翼地走到柴草堆后面,才发现原来另一只狼想从身后攻击他,一半的身子已经钻进草堆了。屠户来不及多想,便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杀死了它。原来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是来诱惑他,好为后方的同伴打掩护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所见古诗改写作文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一阵清脆嘹亮的歌声在树林深处回荡。歌声越来越近了,只见一个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牛背山。你瞧,他头戴着斗笠,一双乌黑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圆嘟嘟的小脸蛋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斜坐在黄牛背上,一边高兴地唱着歌,一边将小脚丫欢快地摆动着,好像做了好事被大人们夸奖了。肚子圆圆的老黄牛悠闲的迈着稳重的步伐,往村子里走去,似乎也沉浸在牧童那嘹亮的歌声中。

牧童唱得高兴,一阵清脆的蝉鸣声从附近响起。忽然,牧童从牛背山跳了下来,停住了脚,不再唱歌了。他又慢下步子,猫着身子,仰着头,牧童小心翼翼向蝉靠近。他原来是想捕捉树上的鸣叫的蝉呀!近了,又近了,只见牧童离蝉只有一步之遥。但蝉毫无发觉危险就要降临,仍然“知了,知了”地叫着。这时,牧童迅速地将双手向中间一合,蝉立刻变成了牧童的囊中之物。

牧童笑着,纵身跃上牛背,踏上了回家的路。

这一情景,刚好被清代大诗人袁牡看见了。随口吟诵道: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