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高考作文指导:半命题作文审题立意通用20篇

浏览

2264

作文

483

中考作文指导命题作文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2141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命题作文在中考命题中呈现渐热趋势。分析近三年的中考命题作文题,可归纳出三种命题 形式:

一是独词型。如2014年的“答卷”(陕西)、“转身”(山东德州),“ 感动”(四川雅安) 、“远方”(四川南充)等。此种题型是话题作文命题化的绝好佐证,而且往年中考的独词型话题今年可能会以命题形式重新出现,如“幸福”“分享”“合作” “责任”“惜”“和”“喝彩’’等。

二是短语型。如 “生命的需要”(内蒙古包头)、“爱的叮嘱”(四川内江)、“学会等待”(江西)等。这类命题一般以偏正结构、动宾结构或主谓结构的短语为主。

三是诗意型。这种命题一般采用象征、比喻、拟人、双关等手法拟题,意义含蓄而多解。如“开在心中的花”(湖南衡阳)、“我心灵的甘露”(天津)、“快乐加减法”(深圳)等。

也可以按立意的明确与否将命题作文分为两类,一类是立意明确的,一类是立意不明确的。

中考兵法

作文的审题和构思过程。几乎是同步的;如果审题不明,不但不利于调动生活积累,还有可能写跑题;让“后功尽弃”。命题作文一般限制较紧,不像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那样宽松,文题有大、小、宽、窄、显、隐之别,所以审题是关键,也是难点。

一、独词型命题用扩充法审题

给独词型标题加上合适的限制性词语,能使宽泛的题目变得具体、实在、易写,便于把文章写真、写小、写活。如面对“晨”的命题作文,在不改变原来文题的情况下可以用扩—展的办法将其转化为“人生之晨”“泰山之晨”“校园之晨”“车站的早晨”等来构思。又如“凝聚”(北京),可以用扩充法审题后,从 “凝聚友情”“凝聚亲情”“凝聚力量”“凝聚爱心”“凝聚精力”等角度任选一个行文。

二、短语型命题用分析法审题

在审短语型的作文题时,将字数较多的作文题目压缩、拆解,抽出主干词或中心词,便于把握文章的中心,不易写跑题。

1.分析题眼法。题眼是标题的核心和灵魂,直接决定了选材和立意。如果标题是主谓句,题眼就在谓语或谓语中心词上,如“我做主”,“做主”就是题眼,立意上就应从其重点着墨,如“做国家的主人”“做命运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某件事的主人”等。如果标题是动宾短语,题眼常在动词上,如“品味生活”,题眼就在“品味”上。如果标题是偏正短语,那么题眼一般是定语或状语。

2.分析关系法。即分析短语内各成分间的关系。如湖南邵阳中考命题作文“有你真好”,“有你”和“真好”之间暗含了“因为……所以”的关联词,所以要展现“有你真好”的原因和过程。

3.辨别标志法。就是通过辨识题目中标示文体的词语来明确作文的体裁,如题目中标有“记”“回忆”等字样或标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的,应写成记叙文;文题中出现“谈”“说”“议”“辨”“评”“析”“读”“感”“启迪”“启示”“体会”“感想”等字眼的,一般要写成议论文;文题中有 “介绍”“使用”“构造”“形成”等字眼的,一般要写成说明文;若文题中有象征性、形象性、抒情性意味的词语,多写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议论的散文。如 “记住这一 天”,“记住”表明这应该是一篇记叙兼议论、抒情的叙事散文或者以记叙、描写为基础的议论文。“这一天”对写作内容做了定位,要么,对“这一天”发生的、应该“记住”的事加以详细描写,要么对“记住这‘天”的理由用发散思维的方法加以阐释。

三、诗意型命题用揭示内涵法审题

受高考作文命题的影响,诗意化的命题逐渐走进中考作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但也因此增加了审题和构思的难度。将诗意化命题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挖掘出来,才能使作文立意深刻起来。例如“打开一扇窗”,传统意义上,只有打开窗,才能看到外面的风景,才能有风和阳光进来,才能让阴暗、寒冷、污浊的斗室变成明亮、温暖和清新的天地。由此引申开来,这里的“窗”具有多种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例如心灵之窗、宽容之窗、智慧之窗、善良之窗、交流之窗、文学之窗等。

审引语 析透思路

虽然一些命题作文没有引语,但有引语的作文命题就要谨慎审之了。引语的作用可能有三种:一是开拓写作思路,降低文题难度;二是明确写作方向,相当于暗示性的写作要求:三是引起考生的情感共鸣,便于调动写作素材。审引语的方法主要是提取关键词和切题联想。如浙江温州市中考作文题:

古人云“知行合一”“知易行难”,“知者”可贵,“行者”更可贵。“行者”,用行动诠释生活的意义,用行动抒写生命的美丽:鲁迅以直面人生的呐喊唤起民众的觉醒,“我”以满腔的热情帮助迪龙实现生命的蜕变,而面临危机的美丽汉语需要我们用行动去拯救。

当我们抱怨环境脏乱时,我们为什么不俯下身去?当我们接受善意的微笑时,为什么不报以同样的微笑?当我自怨自艾时,为什么不走向 更广阔的世界……行动,就在举手之间。

做一个“行者”,行动着,感悟着,收获着……

请以‘做—个‘行者’”为题写—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 (写咸诗歌不少于2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前三段文字属于引语,从多个方面提示了写作的方向。第一段首句从三个方面,次句从两个方面,分别提供了写作立意的方向,第三句引导我们注意选用素材的角度。第二段从反面提醒我们不要抱怨 ,从小事做起,举手之间就可以做一个“行者”。第三段则提示考生可以分别叙写“行”的经历,抒写感悟和谈论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高考英语写作指导策略之探究的论文

全文共 2168 字

+ 加入清单

论文摘要】在高考英语试题中,写作是有效提高学生整体成绩的重要手段,写作是目的也是为了测试学生直接运用英语表达的能力而设置的,因此通常都会放在试卷的最后面作为压轴题出现。在高考英语写作要求中,明确提出要让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书写,能组词成句、组句成文,语句符合英语语法和习惯。在写出的书面材料中,要求达到:切中题意,文理通顺,语言准确,得当。那么,怎样才能在高考英语写作中出类拔萃呢?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一、有的放矢,了解高考英语写作要点

要对高考英语写作的题型及内容有所了解,才能把握好高考英语写作的考点,在此基础上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及方法。纵观近几年各省高考英语试题中,写作测试的命题思路,有一种从指导性写作逐步向半开放式写作过渡的趋势。半开放式写作,具体地说,就是给考生们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图、文或图文结合)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来进行书面表达,这样的考题形式,既限制了考生随心所欲的思维,又给予考生适当的发挥空间。这种命题方式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而在文体方面,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及书信为最常见的写作题材。因此,我们可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写文章就像工厂里制造一台机器那样,首先要确定机器由几部分组成,然后对这几部分分别细化,形成初步的设计图;再根据要求对初步的设计图进行完善、补充、修改,随之形成最终的设计图;然后我们再按照图纸的设计,使用我们所掌握的零件去制造出机器;同样的道理,学生写作时可参照以下模式:

1.理解话题:学生在动笔前必须对指定的话题进行反复细读,认真思考,理解其真正的含义,了解出题者的意图,这是进行写作的第一步;

2.明确文体,确定人称时态:这一阶段的判断中,主要强调近十年高考最常见的两种文体:(1)说明文:必须按照事物的原貌加以说明、介绍、解释,常采用一般现在时,被动语态也常使用;(2)记叙文:通常采用第一人称,描述本人的经历或耳闻目睹之事;或用第三人称讲述他人的事情,如果是过去的事情,要用过去时。

3.初拟提纲,再理解话题:明确文体的基础上,草拟写作提纲;提纲是文章的骨架,可以是一句活,也可以是一个词组,由于考试时间所限,提纲内容不必面面俱到,但必须体现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思路;目前绝大部分高中学生在英语写作时,还习惯于使用母语进行构思,然后将构思好的中文内容翻译成英文,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关键在于翻译过程中的语言表达必须符合英语语言的表达习惯

4.开始写作:提纲完成后,应根据提纲充实内容,如果说提纲是骨架的话,那么这时你必须将骨架填充血肉;具体的说就是要扩展要点,连词成句,适当地变换句型,组句谋篇成文;注意应简明扼要,层次分明、用词准确、语法概念清楚,使文章更具说服力,然后在写作完成后,还要对文章进行快速的检查,减少单词的拼写错误和句子表达的错误。

二、高考英语写作指导的具体策略

根据以上对历年高考英语写作试题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1.细读材料,认真审题

仔细阅读书面表达题所给材料的全部内容,准确理解题目要求。需要认真审查的内容有:(1)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否已给出;(2)用第几人称写作,书面表达要求中会明确指出使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3)提供的情景是图画、图表,还是提纲,如果是连环画,要注意故事情节的连贯性,确定合理的情节发展;(4)是否提供参考词汇,如果提供有参考词汇,写作中最好要用到;(5)采用什么文体,如果是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和结论三部分。如果是应用文,要注意其格式。如果是记叙文,要抓住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事情起因、事情的发展与结果。

2.恰当选择词语和句式

认真审题后,就可以列提纲了,将重点单词、短语、句型写在提纲里,关于选词切忌使用生僻词语,要求做到用词准确、得体、达意。选择句式时,尽量使用多种句式,如强调句、倒装句、各种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和固定句型等,长句和短句视情况交错使用,这样可以提高文章的档次,使文章生辉。

选词大多是在一组同义词或近义词之间进行。例如,我们要表达“好”这个意思,一般来说,大家会马上想起“good”,因为口语中我们经常说agoodfriend、goodluck、agoodpicture等。但是,在不同的短语中,可以选择不同的英语单词使表达更加准确、生动、形象。

3.多背常识性语句,扩大知识面

语言是有规律的,不同体裁的书面表达都有其常识性语句。如果同学们平时有大量的语句积累,在写作时就能把积累的东西调动起来。这些常识性语句既可增加文章的连贯性、逻辑性和可读性,同时还能提供地道的表达方式。写人物介绍时,应着重写人物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身高、健康状况、业余爱好、工作态度、与人相处和社会评价等语句。例如:lipingisagoodteacher,whoisthirtyyearsold.heis175centimetrestallandheishealthy.等。

【参考文献】

[1]韩金龙,秦秀白.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法.[j].外语界2000(1)

[2]韩金龙.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体裁教学法.[j].外语界.2001(4)

[3]何星.“过程写作法”较之“结果写作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

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大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高考作文指导:半命题作文命题技巧有哪些

全文共 2774 字

+ 加入清单

个性化,是创新思维的一个最基本特征。半命题作文获得高分,固然像其它形式的作文考题一样,取决于考生的作文是否有多个“亮点”,小编收集了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半命题作文命题技巧有哪些,欢迎阅读。

半命题作文是作文考题的一种常见形式,由于其处在“命”与“非命”,“限制”与“非限制”之间,考生对题目还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还相当大。此外,有的话题作文其“话题”本身就包含了太多的“半命题元素”,实际上可称为“准半命题作文”,如以“感悟”、“渴望”、“珍惜”、“关爱”等为话题的作文,考生只需在“话题”前后补上一个巧妙新颖的词或短语即可动笔成文。

由于半命题作文有“限”的一面,考生中最常见的毛病便是拟题雷同。拟题雷同的现象在半命题作文中十分突出,写出的作文“撞车机率”也相当高。比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极易雷同的拟题是《难忘的一天》、《难忘的假期生活》等,相当多的考生似乎只有“一天”、只有“假期生活”是“难忘的”;写《当我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时,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的作文便会成批出现,要“面对”的似乎不是“挫折”就是“成功”。试想,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命题,岂有不出现“千人一面”、千“空”一“词”的拟题雷同现象!

其次是拟题宽泛,难以下笔。以《感悟》这一半命题作文来说,《感悟大自然》、《感悟青春》这类既无新意、涵盖范围又过大的拟题比比皆是,要“感悟”的惟“大自然”、“青春”是大。显然,拟出这样的题目,写起来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且不说内容的创新,连“标题”这一被称为作文的“第一张示人的面孔”也未能画好,实在可惜。

再次是考生对原题“补词”的随意性。半命题作文的拟题之所以会出现上面提到的“一窝蜂”的拟题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少考生看到半命题作文题时,不能根据所选材料确定一个最佳的词语或短语来将题目“补充完整”,也就是不能很好地将“选材”与“补词”同时加以考虑,而是匆匆提笔信手“补词”,前面提到的在半命题作文《难忘的》、《当我面对》后补上“一天”、“假期生活”和“成功”、“失败”这类词,不难看出“补词”的随意性。

总之,考生在拟题时不能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具有的“自我命一半题”这一有利条件,因“势”利“导”,仅仅着眼于内容是否“好写”,是否“耳熟能详”,而不是是否“写得好”,是否“能出新”,这种“先天不足”,势必导致自己拟的题目反“将”了自己“一军”,不是所拟题目限制了自己的手脚,思路打不开,就是拟题涵盖宽泛,想写的内容太多,不知从何入手。

个性化,是创新思维的一个最基本特征。半命题作文获得高分,固然像其它形式的作文考题一样,取决于考生的作文是否有多个“亮点”,是否张扬了个性,而拟一个切旨、切体,又求真、求趣的“亮丽”标题是十分重要的。拟标题,是考生遗词造句、概括能力等语文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体现,要拟出富有创意的标题,必须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势,积极进行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必须多方位、多角度“出击”。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拟题法:

一、抽象事物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是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写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以《当我面对的时候》为例,可以《当我面对虚荣的时候》为题,敞开心扉抒写自己对心灵的拷问;可以《当我面对他*的唠叨的时候》为题,叙写自己对母爱的独特感受。《感悟》则可以《感悟初三生活》为题,抒写对紧张、忙碌的“冲刺阶段”的学习生活的种种体验;可以《感悟春天》为题,豪情满怀地谱写充满勃勃生机的春的乐章。此外,像《寻找心灵的伊甸园》、《寻找人生的方程解》、《我好想有一片蓝天》等用的也是此种拟题法。

二、具体事物拟题法。这种以具体事物入题的方式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如上面提到的半命题作文《难忘的》,可填上“一条红丝带”,叙写关爱他人,关注生命的动人一幕;《当我面时候》,可填上“那片绿叶”,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愿做绿叶、无私奉献的情操;也可填上“那座荒山”,呼吁绿化荒山,爱护家园,加强环境保护。此外,像《我好想早点结束这堂课》、《我好想有一个温暖的家》、《寻找爱的猪》等,均为具体事物拟题法。

三、特定情景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新颖别致,能创设一种特定氛围,给人一个让思絮飘逸、遐想的空间,极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如《我好想再看你一眼》、《我好想当一天老师的“好学生”》、《当我面对心灵的抉择的时候》、《当我面对寒风凛冽的时候》、《我梦见范进参加中考》、《我梦见妈妈下岗》等标题采用的便是此种拟题法。前面提到的《当我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若一定要选“成功”或“失败”的作文材料,采用特定情景拟题法,将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掌声响起的时候》、《当我面对鲜红的“58分”的时候》等,便会获得另外一种奇妙的效果。

四、条块分割拟题法。这种拟题法是从形式上来说的。为避免半命题作文拟题或内容上的严重“撞车”,不妨依据所选的体裁,将内容“裁”成几个小“条块”,犹如裁缝剪布料一样,样式剪裁得新颖得体,穿起来就会赏心悦目,使人获得美的享受。如某考生的半命题作文《寻找失落的昨日》,将“昨日”一分为三,用小标题“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逐一“回放”给读者。另一考生的《感悟生活中的美》,则是先设一“题记”,下拟三组小标题:“母爱之美”、“劳动之美”、“运动之美”,截取生活的三个画面,表现对美的热爱和感悟。再如《关注我们的家》这一关注大自然、抒写环保之歌的半命题作文,巧妙借用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写秋景的名句做小标题,这种拟题形式富有创意,实在是新得“逼你的眼”。此外,“病历杂文体”、“几何证明式”、“访谈体”、“日记体”等体裁形式的作文,在拟题上也是大有文章可作。

五、特殊符号拟题法。此法是借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特殊符号或公式来拟题,适合于涉及几种因素、内容上相互关联的作文。这类标题的作文在行文中必须恰当地体现公式符号与社会现象、某种道理的契合点,使形式和内容统一。如以《当我面对“?”的时候》为题,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上种种时弊的质疑;以《当我面对“A”、“B”、“C”的时候》为题,抒写自己对学习英语的乐趣和享受;以《当我面对“1”(哆)、“2”(来)、“3”(咪)的时候》为题,抒写自己对立音乐的感悟。此外,《我好想得到一个“A+”》、《感悟8—1>8》、《明天,我飞向β行星》等,这类题目形象生动,醒人耳目。

总之,题贵新颖,半命题作文的拟题追求的同样是务求准确、生动而有魅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文化知识,正确理解半命题作文的“另一半”提示、“另一半”导引的内涵,并且掌握一定的拟题技巧,就能拟出让读者“怦然心动”、击节叫好而一见钟情的好标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往年高考半命题作文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大千世界,色彩缤纷,引人遐想……在我的心底,有个愿望——我想回到以前。

我想回到公元前3000年,与河姆渡人一起生活,我想和他们一起住杆栏式房屋,我想和他们一起捕鱼,一起做彩陶,我想和他们一起品尝自己亲手种下的稻子,我真想……

我想回到炎黄时期,观炎黄部落大战蚩尤部落,为炎黄与蚩尤两方分别呐喊助威。我想帮助禹一起治理黄河,造福于人类,我真想手握钉耙与人民一起修筑堤岸,我真想……

我真想回到三国时期,成为蜀国军队的中的一员,我真想在赤壁之战中,勇往直前,奋勇杀敌,为自己的国家而奉献出自己的生命。我真想在三国鼎立后,替国守卫边疆,坚持不懈,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我真想回到从前……

我想回到唐代,与李白拜师学艺,我要向你白学吉他的文采,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即可作出一首流传至今的名诗——《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表现了诗人对好友离别的不舍,与深深的情谊;在床头思念故乡时,即可作出一首人人都晓得到五言绝句——《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中又体会出诗人强烈思乡之情和对家人的思念。在……我要向他学习,争得成为像李白一样的诗人,我想回到从前……

我想回到清朝,我想在虎门前,看林则徐虎门销烟,望那白色烟雾腾空而起,瞧那火红色的火苗在不停的跳跃。我想与龚自珍成为诗友,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我想学习他身上那种不屈不挠的性格,我真想回到从前……

我想,我要回到从前,这个愿望是无法实现的,现在,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认真学习,长大后继续探索从前的往事,造福于千千万万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考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全文共 1037 字

+ 加入清单

前补,如“___给我带来了欢喜”。后补,“拥抱__”。补中间,如“在__影响下”。补两边,如“__里的__”。补中前,如“__让__更美丽”。补中后,如“我想让__更__”。但无论是哪一种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方式,都必须掌握一个诀窍,那就是:充分、合理、高效地利用好两个字“自由”。

半命题作文的考题方式,是将一个完全命题,省去其中的某一局部,使之成为一个不完全命题,省去的某一局部由作者去增补。这种考题方式从本质上讲,只是规定了一个写作框架范畴,而把与立意选材、主题的自由,统统留给了作者。这类题在三个方面给作者以“自由”:

一是重在让考生自由选材。如文题“我渴望__”、“__笑了”、“我爱我的__”等都是这样。做此类题,要在选材上仔细斟酌,以“易下笔、角度新”为原则,多次斟酌,筛选出自己最熟悉、最有意义、最简单好写的材料,补充好题目并实行写作。

二是重在让考生自由立意。如文题“做人要__”、“这堂课真__”、“星期天给我带来的__”、“那天,我真__”等。做这些问题,要以“站得住、立得稳”为原则,认真思虑立意角度,写出自己最真切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三是既重自由选材,又重自由立意。如文题“当代科技带来的__”等。做此类题,要把它看成一篇自由拟题作文来写,把选材、立意、构思放在一起,统筹思考,合理安排结构,胸有成竹之后再落笔成文。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填补题目要注意主谓宾搭配巧妙而合理,半命题作文基本涵盖了一个单据的框架结构,只是有时主谓宾俱在,有时略去了主语或者宾语其中的一个,只要搭配不超出语法结构要求就是合理。

二、补充部分角度不宜过大。比如“在__前”这一题目,有的考生写出了《在历史的大门前》,看似不错,但角度太大,弄不好就写成了一片历史的流水账。如改成《在圆明园的废墟前》,同样以历史为主题,切入点就变得具体而容易下笔了。

三、补题要彰显涵盖主题与思想,不能信马由缰,漫无目的。否则,补足的题目看似绝妙,但却是蚂蚁吃西瓜,无处下手,只能给自己徒增烦恼。

四、不能突破原题所给与的框架。半命题作文题只给考生一半的自由,也便是说,考生在完成命题时,还受到必定的要求。

再有的文题也有一大段笔墨,但这段笔墨的作用只是提示而不是要求(它没有要求必定要写哪一方面的内容)。如下面一个文题:

家庭给我的__(家庭给我们的有爱、有暖和、有教益,大概还会有烦恼和难过……)

这样的题目且其面面俱到,那样反而会尾大不掉了,你在哪个方面感应最深,就从哪个方面下笔,专其一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高考作文立意创新招术之大题小作法

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大,指的是题目可写范围比较广,时间跨度比较长,空间距离也比较大,可写的人、事、物、理,很多很多。一方面,这类题目为考生提供了张扬个性、驰骋笔墨的广阔天地。另一方面

,这类题也使考生难于把握,落笔时不易集中,好比脱缰的野马,失去方向,无法驾驭。大题小作就是把内容宽泛的话题具体为自己要写的小事件、小文章,为大题目、宽题、虚题找一个小巧的突破口,从小处着手,以小题材反映大主题,从小题材中挖掘出深刻的、闪光的思想。大题小作,有题材上的,也有立意和联想上的。题材上的化大为小,指从写作题材纷繁复杂的结构组成中,精选出被一般人忽视、看似平凡微末的事物作为角度,通过对这些“小”的扩写,来展示整体事物的万千气象之“大”。在这里,这些“小”要能体现原整体事物的神髓。立意上的化大为小,指从一个大主题中找出一个他人所轻的“小”意思来作为切入点,表现大主题。联想上的化大为小,指从联想中取其与此联想神晤的一端,拓展联想的空间。这里的“小”大多指细节性的。无论哪种类别上的化大为小都是以“小”为角度写其“大”。大题小作的要领

一、先应判定哪种题目是大题。所谓大题多为统率的内容,头绪多,不便归类,或概念抽象,题目是一个词,或不好驾驭,难以将众多而庞杂的内容统一在一篇文章之中。如《父辈》、《面向大海》等。

二、限制定向,宽题窄作。一般限制的方法是在标题前面加修饰语,也可在后面加中心词,还可前后都加。如“父辈”可写成艰难的父辈、父辈的辉煌、父辈的遗憾、父辈——执著的一代、对待父辈即对待传统……,这样一限制,文章的范围就缩小了。

三、大胆取舍,见微知著。作文不求面面俱到,但要力求用八百字的篇幅将属于这一题范围内的某一点、某一侧面、某一感人片段写得深刻一些,充实一些,生动一些。如檐大笔,不一定篇篇都是妙文华章,倒是一些日常凡人小事,能让人领略生活的况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中考作文指导:立意原则

全文共 2470 字

+ 加入清单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小编收集了2017年中考作文指导:立意原则,欢迎阅读。

乐曲要有主旋律,文章要有主题。写文章总是有一定的目的,它往往是作者用客观的态度,去审视、认识、分析这个世界后,从生活中获得本质的东西和自己的感受。借此来影响、教育和感染读者。其中这本质的东西就是文章的主题。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而这主题就是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生活现象时,通过文章内容表达出来的某一基本意见或中心思想。

主题与文章的优劣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制约了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如把握不助主题,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使人不知所云。

一篇好的文章,一定有了好立意。

怎样才能立好意,请记住“立意”的原则:

中心思想明(明确),深(深刻),康(健康),

时代社会是总纲,

好品质,新风尚,

新生活,新气象,

宣传正常批不良。

1、立意要明确、深刻、健康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如果作者的写作目的不能通过文章表达出来,或者是读者看了作者的文章,不明白作者到底想说什么,到底要告诉读者什么?那么这篇文章的主题就不明确。

如:以“幸福”为话题,题目有提示语,有的考生面面俱到,关于“提示”的内容样样点到,谈了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母爱是幸福,家庭是幸福,团结是幸福等等,什么都想谈,什么都没有谈清楚,主题不明确。

2、立意要反映时代社会的风貌

立意要反映时代精神,展示时代特点,时代风貌。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社会生活内容,有着代表当时人民利益的具体独特的东西。这些东西反映到文章中来,就形成了这一时代文章的新主题以及有别于其他时代的新特点。

当代中学生要具备敏锐的“触角”,不断地关心新问题,发现新问题,把自己的笔和时代紧紧联结在一起,主题才有价值,文章才会有新意。

例如:以“_________的力量”有一位考生写的是“见异思迁”的力量,赋予见异思迁以“见先进就学”的新含义,举了南昌卷烟厂的实例,因为南昌卷烟厂能在新形势下“见异思迁”,重金买下好技术,使原本亏损的工厂扭亏为盈。小作者的立意属反弹琵琶,紧扣时代的特征,论证了只有“见异思迁”(即改革),才有出路的道理。像这样能够反映时代社会风貌的文章,可以得高分。

3、立意要歌颂“真、善、美”,批判“假、丑、恶”

“文为心声”,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同学们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自己,使自己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作文时,才能歌颂、宣扬“真、善、美”,批判、摈弃“假、丑、恶”。

有一位考生,写了一篇《神的力量》的文章·,文中叙述了自己开始并不相信“神”,有一回自己生了病,奶奶去拜“神”,结果自己的病没治就好了。这件事以后,自己的对“神”的力量半信半疑。这时,父母闹离婚,自己的心里很害怕,生怕父母真的离婚,于是就去拜“神”,求“神”保佑,别让父母离婚,结果父母真的没有离婚。通过这件事,确实证实了“神”的力量是伟大的。小作者世界观还未形成,小小年纪就信神,这对他今后世界观的形成肯定会有负面的影响,这种文章立意不正确,应属批判之列。尽管小作者文笔不错,但因立意不正确,被判为四类文。

所以,同学们在写文章时,一定要遵循立意的原则,使自己写文章的水平能够更上一层楼。

【立意导练】

文题一:梦圆此时

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梦”。某一日,当“梦”终于圆了的时候,一定会有很多精彩的故事。请用上面的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从这篇文章的立意看,可以选择“大”、“中”、“小”三个方面来确立文章的主旨。

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是国家和民族之“梦”:如申办奥运成功,香港、澳门回归,加入WTO等等,文中传递出的将是浓浓的爱国激情。

从“中”的方面来说,可以是班级或家庭之“梦”:如班集体获得了某一项桂冠,家庭中办成某一件渴望已久的事情等等,中文表达的将是对集体荣誉的珍视或家庭思想实现后的欣喜。

从“小”的方面来说,可以是个人之“梦”:如苦苦奋斗的成绩,努力追索的目标等等,文中展示的将是一个有志气的中学生不懈追求的青春朝气。

文题二:感谢挫折

生活中,我们谁没遭遇过挫折呢?正是这些挫折,使我们明确了方向,振作了精神,获得了成功。请用上面的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如果写记叙文,可以通过对一方面或几方面的“挫折”的具体叙述,表达出“我”不畏挫折、屡败屡战的精神风貌。

如果写散文,可以铺叙“挫折中奋起”的若干画面,可以是个人的,可以是集体的,可以是国家的,然后抒发对“挫折”的感受。

如果写议论文,可以在确立论点的基础上,讲道理,摆事实,继而有力地证明自己的观点。

文题三:《运动场上》

[点拨]:从人们讲文明、讲道德的,人们相互帮助,可提炼出赞颂新风尚的的主题;运动员在赛前刻苦锻炼,不怕苦、不怕累,终于摘得冠军,这可提炼出赞颂顽强的拼搏精神。赛场上各班都在为自己的班级呐喊助威,这可提炼出集体主义精神和互助精神。

文题四:以学生“过生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随着家庭独生子女的增多,同学们的生日也过得越来越隆重。应该说,此话题有话可写。写记叙文,可从父母关心子女的健康成长立意,可从儿女感受来自各方面的关爱立意,可从觉得爱太沉重方面立意等;写议论文,可以肯定过生日的意义,可以中肯评说过生日的是与非,可以批评过生日的铺张等等。无论从哪一方面立意,都应该多几分理性的思考。

文题五:《故乡的元宵节》

生甲:写的是元宵节热闹非凡:狮子、龙灯、……叫人目不暇接。

生乙:写元宵节与众不同,有一种风俗叫“赶毛狗”。就是用柞树或杉树枝堆放在每间房中,点火烧得噼噼啪啪响。然后全家老少高喊“su——su”,说是把“毛狗”赶走。

生丙:写元宵的别具一格,那古老的风俗,就是“赶毛狗”。爷爷奶奶最虔诚,爸妈只是走过场,而小孩则是看稀奇。突然,狮子龙灯过来了,小孩先跑了。而后,电灯亮起来,电视里的元宵晚会开始了,爸妈偷偷溜走。最后只有爷爷奶奶有气无力的声音在锣鼓声、鞭炮声、歌声中时断时续……你认为谁的立意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往年高考优秀半命题作文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我丢了一张CD,这是最近整理时才发现的。我恍然记得那个女歌手白沙一样从容淡定的声线,以及我千辛万苦淘到它的经历。可是它现在随着我对它的珍爱消失而一并消失了,从刚开始时凭几句歌词、一点依稀的旋律拼命地找寻,到得知它歌名后一家家音像店的挨户搜索,这些经历都随CD风干在时空的某一角落。

难道人生的全部意义不就在于这样永无止境地跋涉和行走吗?你可以拼命追赶,以试图阻止那几缕音乐的飘散,可当你真正买到CD时,却无法赶得上对于它渐渐远离的爱,于是,对于另一张CD的追赶由此而生。

没有人可以停下来,从许多年前我们一出生开始,便在不断赶路。我们匆匆忙忙别别扭扭地踏出第一步,剩下的便全是岔口。各种形色不同的际遇像稠重而混浊的雾飘洒在此间,错综的情感、隐秘的怀想宛如缠绕的藤萝,在老树阴暗的荫蔽下开出零零散散的紫花;而我们的怨怒、痴想、意念盛放在路旁的草丛里,每当我们黑夜赶路时,这些花蕊上飘浮不定的磷火总让我们不寒而栗。我们就是这样赶路,我们就是这样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行走在此间。

当我们踏出第一步时,仿佛内心飞出一道白光,穿过迷雾,到达很远很远。可是,我们并不屑于在此端瞭望,尽管那一端无可捕捉,这道白光没有终点,我们的路也没有终点。无论怎样,在我迈出第一步时,就有这样一个道理横亘在那儿,直至我不断的赶路中,我才不断剥离出它的真相;从这里出发的旅程最远。

所有的人都必须赶路,没有人可以停留。只不过有的人变得迟钝,以至于在城市钢铁森林里折弯了腰,惊悚地听着城市强劲的心跳。而有的人仍旧清醒,他们静静地赶路,面容虽有风尘,却仍是淡定从容。

总归,我们都在赶自己的路,仿佛被冥冥之中的某种力量驱使一样,我们都向着不可预知的某一点奔去,尽管我知道,那一点是不可到达的,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不可到达的一点,我们才会如夸父般不停不止。所以,就我们每一个个体而言,我们都是某种意义上悲剧式的英雄,在无可复制的道路上执著地行走。

所以,我说,人生的全部意义便在于永无停息地跋涉和行走——这样地赶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高考作文指导:注重考试审题

全文共 1507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是我们记录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我们面对生活的缓解心情的一种方式,小编收集了注重考试审题,欢迎阅读。

审题就是分析文章的题目,弄清题目的意思。审题包括三方面内容(1)找出重点词,有些题目,有一个关键词,也叫“题眼”,题眼就是写作的重点。如《一件难忘的事》中的“难忘”之类。(2)搞清写作的范围和要求,即时间、地点、人称、数量、内容等限制范围。(3)弄明白是写人的,是记事的,还是状物、写景的。

记叙文总要表达一个思想,说明一个道理或表现某一方面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文章的中心要正确,对社会上正确的现象加以歌颂,错误的现象给予批评。中心正确,健康是文章的根本,对此必须首先要注意。中心还要求集中,一篇文章一般只能有一个中心,各方面内容都要紧紧围绕中心写。

作文的内容就是材料。写作文要紧扣中心选择材料,与中心关系不大的或无关的,要少选或不选。所选的材料还要真实、具体,真实就是不凭空编造,不夸大也不缩小。同时,还要注意材料的新颖、典型,不落俗套,要能够清楚地反映人或事的特点。

所谓安排文章的结构,指的是文章的材料的组织安排。如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以及怎样开头,结尾,过渡等。文章的材料,常用以下这些方法安排:(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2)按时间顺序;(3)按空间的顺序;(4)按事物的几个方面。

提纲,是结文章的总体设计,具体包括:(1)文章的题目;(2)中心思想;(3)写作的顺序;(4)详写,略写的提示。提纲不能太详细,也不能太简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过渡和照应。常见的开头有:(1)开门见山,直入正题;(2)概括全文,揭示中心;(3)提出问题,引起注意;(4)环境描写,渲染气氛;(5)说明情况,介绍背景;(6)先说结果,倒叙开头。结尾的方法有:(1)自然方式结尾;(2)总结式结尾;(3)含蓄式结尾;(4)启发式结尾。文章的过渡,应力求自然。照应,指的是文章中前后内容的关照呼应。最常见的是文章的首尾照应。

写事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2、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3、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

4、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

写人文章应请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并把人物所做的事具体地写出来,用最能反映人物精神风貌的典型事例去刻画人物;

2、注意写好人物的外貌(包括容貌、衣着、神情等),语言,动作,特别是能反映人物特点的语言和行动,更要准确、细致的描写;

3、心理活动是指一个人的思想活动。恰当的心理、活动,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突出中心思想;

4、如果是通过几件事写人的,可以采用详写一件事,略写另几件事的写法,几件事需并列写的,则可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

写景、状物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抓住景和物的特征写。所谓特征就是同其他物体有区别的地方,抓住特征描写,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写景、状物要言之有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中间到两边等。不能一下子说这,一下子说那,东拉西扯,没有顺序;

3、写景、状物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联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要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描写的景物写生动,写形象;

4、状物要描写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做到写什么,像什么。写活动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写活动一般是命题作文。

1、可以按活动的过程写,但也可先写结果,再写活动过程,总之要有顺序;

2、要突出重点,有详有略,特别要注意把活动的过程写清楚;

3、注意写好活动中人物的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高考作文指导:如何写出满分作文

全文共 937 字

+ 加入清单

高考临近,我们应该如何写好作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如何写出满分作文,欢迎阅读。

就考试来说,构思主要包括三件事情,即:(1)文体选择;(2)思路展开(论证结构、论证方法);(3)结构设计(“列提纲”)。

一、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你是准备叙事呢,还是议论或抒情?写文章的表达工具只有五种:叙事、抒情、议论、说明、描写。不同的表达方式为主构成的文章就具备了不同的体裁,即我们所熟悉的说法,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或散文、小说、戏剧、诗歌等。

所以,审题的时候,我们要考虑选用怎样的表达方式。决定选用何种表达方式的要素有哪些呢?起码有四种。即:题目本身的限定、写作方向的限定、写作内容的限定、写作能力的限定。

二、议论文的思路如何展开?

记叙文(散文)以画面抒情,所以通常采用折扇式结构—以一条线索串起若干依次展开的画面。因此,写作记叙文(散文)的基本功是先具备用文字营造画面的能力,写景当然容易一些,人物众多的场面可能就更难一些了。画面展开的顺序无外乎三个:时间、空间、心理(意识流)。或者三者兼用。另外,记叙文(散文)的写作还需要塑造形象(意象),形象(意象)需要强化,这样又要处理好几个画面之间的同中之异,或异中之同。

这里重点谈谈议论文思路展开的问题。议论文的思路简单地说其实就是三个短语: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也就是说,所有的议论文都可以看成由三部分构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首先要确定论点即“是什么”,然后必须回答“为什么”或“怎么办”。论点有两种,一种是讲述道理的,一种是指导实践的。前者需要讲清楚“为什么”,后者既需要讲清楚“为什么”还需要讲清楚“怎么办”。行文的时候或两者兼而有之,或两者只需其一,这与写作情境与潜在读者的需要有关。但是,不管怎么说,提出一个观点以后,你必须能够直面别人的质疑,要论证自己道理的合法合理性,解决一个“为什么”的问题。所以,第一要思考的问题是:我的理由是什么?

从总体上来说,议论文思路展开的大框架如下—

论点(是什么)理由(为什么)做法(怎么办)

有人将议论文的思路概括为48个字,不妨借鉴—

提论点,开议论:为什么—怎么能;正面讲,反面论;讲道理,引言论;举事例,典型新;联实际,确切准;生发开,驳异论;结尾时,要回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考作文语言深度的指导

全文共 1062 字

+ 加入清单

主要指语言流畅,文句有意蕴,有文采和意境。有深度的语言超越了平庸,摆脱了童稚,能体现作者较高的语言素养和语文能力。下面的《微笑——生活中的色彩》一文,语言有深度。

微笑——生活中的色彩

微笑,是最美的符号。她能将隐藏在人们心中的心结一一化解,她能将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诠释得淋漓尽致。充满温馨的微笑,是生活中一道不可缺少的靓丽色彩。

透明的微笑

同学之间的友情,像一块洁白无暇的璧玉,晶莹、剔透、纯洁,不含半点杂质。纯乎得可用白色来诠释这种情感。当你和朋友闹矛盾,而相互为了面子又难以低头认错时,请用一个透明的、纯洁的微笑,来化解你们之间的心结,打破你们之间的沉寂。一段真诚的友谊需要人们的关怀、呵护。当友谊出现裂痕时,请不要轻易放弃这段来之不易的情感,用一个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微笑,虽然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微笑,换回来的将会是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一个人活在世上,少不了其他人的鼓励和帮助,少不了其他人的喝彩。当你取得好的成绩时,你会在人群中发现,你的朋友、亲人会给你一个粉红色的微笑,那是对你的一种祝贺和勉励。当你缺乏自信时,他们也会给你一个红色的微笑那是对你的一种鼓励,也是对你的信任。正是有了他们的微笑,我们才会认识到自己不是孤立的个体,原来也会有这么多人在注视自己,关心自己。这将会激励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有了这粉红色的微笑,人与人之间会多一层信任与力量。

深蓝色的微笑

沧海桑田,世事变幻,而只有生命长存不息,延续到今,只因有一种爱从未改变,也永远不会改变。有一种爱,是用亲情来维系的,任何语言的描述都是苍白无力的,那就是母爱。母爱如深蓝色的大海般,对儿女们爱得如此之深沉,爱得如此之宽广。母亲永远是儿女们的守护天使,当我们成功时,失败时,当我们犯错时,矛盾时,当我们高兴时,沮丧时,当我们受伤时,生病时……,母亲总会用一个深蓝色的微笑来包容我们,鼓励我们,关爱我们。这时我们更能体会到母爱的神圣,母爱的伟大。这种微笑的力量是我们心中永远的“金城汤池”。

彩色的微笑

随着心情的变化,面部的表情也会随之变化,但无论是在何时、何地,面对他人,最好的符号就是一个微笑。绿色的微笑,能够带给失望的人一线新的希望;蓝色的微笑,能够安抚别紧张的甚吏焦虑的心;橙色的微笑,能够带给失落的人心中的温暖;黄色的微笑,能够带给他人你的宽容,谅解。紫色的微笑,能够带给信心和希望……然而这就够了。

总之,微笑是对自己感情的一种诠释,一种宣泄,一种展示,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勉劢。正是有了这些彩色的微笑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姿。我们的才会变得清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高考作文指导:让高考作文重焕生机

全文共 1803 字

+ 加入清单

于学生来说,光说不练是不行的,必须常动笔,勤练笔,小编收集了让高考作文重焕生机,欢迎阅读。

面对当前普遍存在的中学生写作时唉声叹气,教师批改辛苦学生却收效甚微的作文教学现状,结合本人从教十余年的体验,我认为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缺少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前中学生因课业负担繁重和升学压力等原因,无心关注学习以外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因此缺少写作之米,这便使写作丧失了“源头活水”。

其次,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不愿写,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没写作兴趣的学生被迫无奈又非写不行的时候,就像被强饮水的牛,结果可想而知,一旦要写作文,头都大了,怎能写出感人的佳作呢?

再次,生活感悟不够,不会表达真情实感。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过多地关注自己,而对生活中的其他人和事却常是见而未见,闻而未闻,缺少真心的感悟,因此也表达不出真情实感。

针对以上原因,我认为要想很好地扭转上述局面,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

一、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许多作家的经历告诉我们,作者的经历愈丰富,对生活的感受愈深刻,积累的写作素材就愈多。中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底子薄,如果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不积累写作材料,一遇到写作文自然心如四野,无话可写。生活中有许多的人、事、景都值得去写,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好多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教师应引导学生打开生活宝库的大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回味生活、体验生活,发现生活素材,并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进行写作。

二、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兴趣理所当然应是学生写作最重要的内驱力,因此我常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想说的话写下来,肯定某些闪光之处,让学生认为写作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以此来消解他们对写作的恐惧感,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手随心动,口随心动,真正实现我手写我心的愿望。从而产生写作的欲望和冲动,想写,愿写,不再谈“文”色变。

在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还特意丰富作文课的类型,活跃学生们的思维,从而又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写作热情。

三、多角度扩大学生的生活积累,阅读积累,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特别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尤其是对生活细节的回忆——让学生真的“能写”。

1.多观察——用一双慧眼,观察世间万象。

我认为观察生活是作文真情实感的保障。引导学生睁大自己的一双慧眼,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形形色色的人物及五光十色的大自然尽收眼底,于细微处见精妙,为写作准备丰厚的物资基础。当然,观察前应为学生提供可借鉴的观察方法,观察角度,把这纷繁的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2.多思考——用心来感受人间冷暖。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观察、积累、阅读的基础之上,静下心来用心思考,从中感受人间的冷暖和社会的丰富多彩,让积累的内容沉淀下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伪存真,酿出五味的生活之“蜜”。

四、积极创设一种良好的写作情境,让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有创意地进行写作,尝试多样化的表达。

1.多练笔——用一腔真情来谱写世间众生相。

对于学生来说,光说不练是不行的,必须常动笔,勤练笔,让平日的观察,积累及感悟的精髓化作实实在在的东西,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在指导时除要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外,还要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注意表现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二要注重自己的独特感受特别是第一感受和真切体验;三要感情要真挚,尽量做到有话必说,心口一致,无话不说,不能乱说。

2.多修改。

我们常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在反复的推敲与修改中,才会出现值得推敲的佳作。

此外,做个孩子喜爱的老师,让学生在学习中快乐地感受阅读的快乐,观察的快乐,积累的快乐。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鲜花再美,在牛的眼里也不过是饲料,同样,你的课讲的再好,指导再精彩,在讨厌你的学生那里也不过是一种噪音。可见,作为教师让学生喜欢也并非小事。

总之,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去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那份生命感,自信感、成就感,使学生愿写、能写、乐写,富有激情创作,不由自主地抒发,使写作成为学生积极地情感体验,成为一种愉悦的精神生活,成为一种生命的风采展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高考高分作文的写作方法指导

全文共 2151 字

+ 加入清单

高考是争分夺秒的战场,对写作手法熟悉,不仅能的高分,也能提高你的速度。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提供关于高考高分作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分作文的写作方法一、结构模式要简

高考作文先要整体构思。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主体展开,材料选取等,在动笔前要通盘考虑。只有自己想清楚了,才能写清楚;自己写清楚了,阅卷老 师才能看清楚;阅卷老师看清楚了,给分才能给清楚。笔者认为,考场作文的结构应该简明,因为教师阅卷时,每篇作文平均阅读的时间仅为一分钟。因此,一篇应 试的议论文最好只包括三大部分,五到八段文字:第一部分,简要提引原材料,在这个基础之上引出自己的感悟,作为中心观点,这个观点要明明白白,旗帜鲜明; 第二部分,分三至五段,前两段(或三段)从古今中外不同角度各取一个例子,紧扣观点进行正面论证;后一段(或两段)可从反面选取事例与前文进行对比论证; 第三部分,对全文论述的观点进行总结升华,给人以完整感。这样结构文章既简明又严谨且不呆板,还能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高分作文的写作方法二、列提纲要快

高考既考能力又考速度。考场上列作文提纲,可先写出简单的结构模式,然后把可能能用上的词句和例子,如名言警句、古诗词、古今中外的事例(尤其 是带有时代气息的当今事例),简省写出,只要自己看得懂就行。写于卷面之前,可边浏览边修改,择优录用。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一气呵成,避免文面多处涂改。

高分作文的写作方法三、内容要新

1.题目要新颖别致。“题好文一半”,许多阅卷老师就是根据学生命的题目来判定他的审题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因此,能拟一个独具特色的题目,就能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住老师的视线,分数自然偏高。

2.开头要新颖独特,结尾要深刻感人。从题目实际出发,选取自己最拿手的文体,精心打造开头和结尾,确保获得高分。

3.素材的选取要新鲜贴切。材料新颖又切合题意,那就能显示自己敏捷的思维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作文分数自然就能上一个 档次。我们要力避大众化和过于平淡的素材,要善于从现实生活、历史典故、文学名著中去搜寻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而且要注意材料的贴切性、典型性、新颖性、 多样性。

高分作文的写作方法四、立意要深

1.要扣命意。高分作文必定是扣题行文的。扣题能力其实就是审题能力,如果扣题不紧,得的分数会很低。

2.立意要有深度,要“掘地三尺”。“千古文章意为高”,不少考生的应试作文往往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立意没有深度。立意,我们可以从历史和 文化的沃野中去找寻理论的“掘地三尺”的深度。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理想和现实的观照,偶然和必然的分析尝试辩证地寻找理性的答案。阅卷老师一般对深具 慧眼、富有哲理的作文情有独钟,给分较高。

3.立意不能浅俗,思想不要幼稚,态度不要“嬉皮士”。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有一些境界低下、思想庸俗之作。我们要明白,高考体现国家意志,而国家 意志则重在弘扬真、善、美。有些同学喜欢唱反调,不管写什么都用调侃嘲讽的口气来写,显得很不严肃。高考作文立意要境界高雅、胸襟阔大,力避市侩气息、低俗趣味。

高分作文的写作方法五、感情要真

文章不是无病呻吟的“涂鸭”,而是酸甜苦辣感情的寄托。诚挚朴实的情感,读来是一种享受,品来是一种惬意。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常能打动阅卷者。要让阅卷老师感动,自己首先要投入,要动真感情。真情实感的文章往往能得高分。

高分作文的写作方法六、语言要美

流畅优美的语言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这种语言能力要靠平常的努力锻炼。无错字、病句,词句洗练流利,语脉首尾贯通,文意开合自如,是做到语言美的第一关。词语生动、句式灵活、文句有意蕴是语言美的真正体现。作文的语言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练就:

一是恰当引用古今中外名人名言、诗词名句、谚语、典故等;

二是综合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如排比、比喻、反问、设问、对偶、夸张等;

三是综合使用各种句式,如多用短句,变式句,倒装句,双重否定句等。

四是丰富自己的生活和文化积累。因为“腹有诗书文自华”。

五是锤词炼句,以铺陈、抑扬、排比、反问等手法增强文章气势。总而言之,润饰好了语言,能寓繁于简,寓抽象于具体;能使文句更形象生动,更含蓄幽默,更有意蕴;能使文意更鲜明突出,更富有哲理,更耐人寻味。

高分作文的写作方法七、文面要洁

文面如人面,它是敲开阅卷老师心扉的第一块砖。高考阅卷时间紧,天气又热,评卷老师每天面对电脑屏幕,心态很微妙。字迹清楚、端正,字体美观大 方,无明显涂痕的试卷,能立即获得评卷老师的好感,这样一来印象分就高了。试想:一份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的试卷出现在工作强度极大又十分疲累甚至有点焦 躁的你的面前,你岂愿卒读?太潦草的作文,往往只看了首尾,可能三类作文偏下的分数就出来了。当然,我们所写之字不一定是练过书法的(练过当然更好),而 只是要求所写之字大小一样,一笔一画认真书写,不潦草,不涂改(实在需要修改时也应用笔轻轻划去,切不可重重涂写,乱打叉),要让阅卷老师知道你所写的字 是什么字,以求一个整体效果。

这里所谈的高考作文七“要”,多少有一些“急功近利”、“离经叛道”的味道,但它确实是获取应试作文高分的有效策略。希望高三学子予以重视,针对自己的实际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作文复习备考更具针对性,也更富有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考作文指导:散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128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作者在散文中的形象比较明显,常用第一人称叙述,个性鲜明。正像巴金所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总之可以说是表现自我。散文要做到形散神不散,才是一篇好散文,下面我们来看看散文写作技巧

同时,这也就需要大胆无忌。正如鲁迅所说“任意而谈,无所顾忌”,他还推崇曹操及魏晋散文的“力主通脱”。也如刘半农所说,散文要“赤裸裸地表达”,写真实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征和生命所在,这是定义的最大要素。

散文语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而文语(包括古语和欧化语)为点缀。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

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散文写作观念,即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所有的教材都提出了散文要写感情,但却是作为一种必备因素和一种内在线索。应当强调指出,感情不是片面的因素,也不仅仅是线索,而是散文的对象。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感情体验。感情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朱自清的《背影》不是要记录回家和父子离别的琐事,而是要吐露一种对父亲及失败了的父辈的怜惜和敬爱。刘真的《望截流》,重点不是顺理成章的工程本身或建设者的业绩,而是一种回归历史进步主流的内心感受。感情体验,是散文的内在结构,有了它,就可以天马行空地起草。这一点,不能不明朗和确定。

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只要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可以写好散文。外在结构的核心是细节。散文和小说一样,建立在细节的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可以说,小说组合细节是“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以线穿珠”。小说的“盘”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具备冲突,各种阶层、力量的人物或隐或显,而细节只能在这样的“盘”中有机地展开。散文的“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任情挥洒——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由此,我们说散文(应称艺术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散漫如水,手法灵活。

只要弄清这些,写真实自我及由此生发的个性口语、感情体验和细节描写,就掌握了散文写作的要领,什么章法(如文眼)、意境等等一般化认识都不必过于拘谨地学习,其他文体理论知识和写作基础理论都会讲到。

散文主要分为记叙散文和抒情散文(仍按传统的不明确的说法)两种。下面将两种散文的模式列出,供初学者和高等教育应试者选择使用。

记叙散文模式

【开头】①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②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中间】一种情况: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写。另一种情况:几件事。每件事即每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

【结尾】①重申特质,照应开头。②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抒情散文模式

【开头】①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②议论景物和自己。

【中间】①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②发挥联想。

【结尾】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高考作文指导:微写作的四种主要形式

全文共 82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应如何的写好微作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微写作的四种主要形式,欢迎阅读。

微写作”的主要形式有“圈点批注”式、“微博发表”式、“文中选文”式、“拓展延伸”式。“微写作”的积累可激起学生作文的头脑风暴。

“圈点批注”式“微写作” “圈点批注”是一种最简单易行的“微写作”,很类似现在人在博客中发评论,在博客里,评论与微博同步,发一条评论就是一条简单的微博。这种发评式的“微写作”,有很强的即兴性,它是阅读者思想火花的灵光一闪,如果能长期坚持,积累下来,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逐渐提升,学生的思想也就逐渐丰富,有了深度。真正的阅读,阅读者势必会关心一些能触动自己心灵的文字,他们借助批注,把自己的心灵波动,心电图似的描摹出来。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用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也是一种写作积累的过程,这种情感的积累是作文中抒发真情的源泉,有了这些真情积累,才能避免写作中的矫揉造作和无病呻吟。这种“微写作”的好处,不仅仅在于练笔和积累,最重要的是它能给心灵注入灵性,让阅读和写作者对事物、世界和文字保持一颗敏感的心灵,让作文有了源头活水。

比如,在学习陶渊明的《咏荆轲》时,老师让学生依据课文《荆轲刺秦王》圈点批注诗作《咏荆轲》。有同学批“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二句就是一篇精彩小议论文:“惜”字知陶渊明眼见心冷,《战国策》用秦武阳殿前色变振恐,秦王惊慌还柱,极言荆轲之勇猛,又于文末以“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为说辞,为荆轲刺秦王失败开脱,而陶渊明则一针见血地指出原来英雄荆轲“剑术疏”。不然,荆轲手持药淬之利匕首,追杀朝服盛装的秦王,且秦王已经惊慌失态“绝袖”“还柱而走”,荆轲竟然不能擒而杀之,最后引匕首提秦王也未能击中秦王却中了柱子,可以确知荆轲剑术真是疏浅。由此可以推测,先前荆轲为何要久待“远居之人”的深意了,可见荆轲是有自知之明的,可以设想,假如荆轲此次协同一精通剑术的武士前往咸阳,那么历史又将如何改写呢?又哪来“奇功遂不成”的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历届高考半命题作文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个人,都会有一种想脱离地球引力,飞到天空中放松心情的感觉,可是,如果这一切都变成了现实,你有没有想过该怎么办?但是,我并不这么想,我现在想的只是眼前的事,未来的还是稍微少一点,可是,我也想飞,想飞到天空中自由自在的翱翔。

我想飞,想飞到法国的埃菲尔铁塔上看一看,看看那美丽的风景,看看那里到底想不想人们说的那样神奇,看看那里的河流,看看那里的环境,看看那里的文化。

我想飞,想飞到大森林里,与小兔子一块玩耍,与小马驹一块比赛奔跑,飞到大树上,看看鸟妈妈是如何带领着小鸟们学习飞翔的,听听鸟伴侣在树上窃窃私语,近距离的面对鸟儿们的天敌,看鸟儿们是怎么用自己的智慧来获胜的。

我想飞,想飞到天空中,和老鹰一块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翱翔,和秃鹫一起飞到悬崖峭壁上,和天鹅一块去美好的梦境中玩耍,和海鸥在大海上空欣赏着来自地下的“天空”。

我想飞,想飞人们的梦境中,看看那些美好的梦境是如何产生的,看看那些美好的梦境是如何结束的,看看那些不美好的梦境会告诉人们哪些忠告,会提醒人们注意哪些事物。或去驱赶那些对人们来说受到极大伤害的悲惨梦境,让人们不要永远的生活在悲惨的命运中。

我想飞,当遇到困难无法解脱的时候,我想飞到远方,释放心底那些不好的东西,让我的头脑保持清醒后,再飞回问题的所在地,查看问题的突破口。或者飞到问题的最根部,看看有没有可以突破的地方,如果可以,那么我将突破困难,将向成功前进。

我想飞,我想飞,我想向蓝天飞去,想向田野飞去,我想向大海飞去,我更想向心底飞去...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高考模拟命题作文“等待”相关写作素材及范文

全文共 984 字

+ 加入清单

战火后的等待

当看到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双膝跪倒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时,我想那些在二战中被德军残酷杀戮的万千生灵,那些徘徊在另一个世界里的灵魂,终于等到了虔诚的忏悔。

战火的硝烟早已散去,历史等待了六十年,世界等待了六十年六十年后,欧洲人民终于等到了这历史性的跪拜,这是深刻的、源自灵魂深处的跪拜。

二战的血痕渐渐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土中,同为二战受害国的亚洲各国人民同样等待着日本的忏悔但我们看到的是,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竟然在日本无条件投降61周年之际,悍然再次参拜供奉有14名甲级战犯的x国神社,其倒行逆施,一意孤行,令人发指。没有人会希望看到战争,然而战争却仍在不断爆发流离失所的难民,痛失亲人的孤儿,嗷嗷待哺却失去粮食供应的婴儿,经常通过各种媒介闯入我们的视野。

流血,死亡

生命,并非为成为子弹的活靶而生谁也没有权利剥夺一个无辜者的生命当子弹射入又一个颤栗的躯体时,我似乎看见了他惊恐而绝望的眼神他直直地望着你,没有言语,张大的眼睛迸射出绝望,他此刻正在思考什么?是回击?是躲避?是父母妻儿?是美好的生活?

也许什么都是,也是什么都不是,但我猜想,当生命的最后一滴从他躯体中流去时,他会在内心质问苍天:“为什么要战争?”为什么要战争?这也是许许多多人思考的问题,并非子弹的攒射,导弹地轰炸才会让人和和气气;并非侵入他国领土,屠戮无辜生命才能解决国际争端

我庆幸自己出生在一个和平的国度里,然而那整天躲避狂轰滥炸的孩子呢?

世界呼唤和平,人民渴望安宁只有和平,地球才能名副其实地做人类的摇篮;只有和平,经济才能发展,人们才能摆脱贫困;只有和平,人类才能继承和发扬文化传统,创造新的灿烂文明

德国总理面对受害者真诚的跪拜固然让人称赞,日本首相面对加害者拙劣的跪拜固然令人愤慨,但那无数人用生命书写的战火后的等待,不仅是真诚的忏悔;我们更迫切等待的,是再无战争,只有和平与友谊

等待永恒的和平,期待永恒的安宁

[点评]这是一篇关注时事、胸怀世界的大气之作,在众多的写日常生活之等待的题材中,令人耳目一新作者把德国总理的忏悔之跪和日本首相的顽固之拜、欧洲人民60年等待后的欣慰和亚洲人民61等待后的失望作对比,褒贬鲜明,并结合世界局部战争连绵不断的

现状,愤怒抨击了战争的罪恶,表达了等待永恒的和平,期待永恒的安宁的良好愿望善于使用对比和排比句,句式灵活,长短结合,整散相间,语言准确而鲜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往年高考作文指导

全文共 883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狄更斯如是说。这句话在今天也同样适用。当虚拟拉近了我们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方便了生活的同时,它也疏远和西施我们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在我看来,虚拟与现实的觥筹交错间,并没有谁对谁错,但不能放弃的,是对现实的坚持和守望。

从古至今,现实自有我们无法割舍的情感和积淀,我们无法离开现实。从鸿蒙之初走来,长腿的鹭鸶年在河边饮水,远方的太阳露出粉红、金黄和鱼肚白,人类于是在曙光初明的大地上摇摇晃晃地站起来。现实,是一种开化。河南新郑,轩辕之丘,轩辕之时,神农氏衰,兵马倥偬,运筹帷幄,陶唐有虞,从此茫茫九州,划为禹迹。现实中,有一种流淌的继承。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现实中,有一种希冀。

而当关关雎鸠,蒹葭苍苍终于成为苍白的某水鸟,某水草,甚至又将成为虚拟中可触不可及的存在时,我们要拿什么追溯我们行走的足迹,拿什么唤起初见时那花枝摇曳的悸动呢?

现实中的地点,演示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逻辑,揭示一个人的身世和成长。于是我想起了张艺谋导演的《追忆百花深处》,当百花深处胡同和鼓楼一起消失的时候,记忆中那叮叮当当响的很好听的铃声;那五月槐花,关于六必居酱菜,月盛斋羊肉,王致和豆腐的吆喝,又何处寻呢?

回家,不是回到一个地点,让你回到一段时光,让你明白自己不是没有根的浮萍。但我觉得,如果现实被虚拟取代,没有了地点,又何来的时光?没有故乡,没有身世,我们拿什么确知自己的存在?当往事的青苔被抹尽,没有一样东西曾经提醒你与她耳鬓厮磨,人们如何辨别自己的名字?如何称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其实虚拟并没有错,现实也未必是对的。疏离并不意味着舍弃,坚持也绝非固守。黑格尔有言,两个有充分理由的片段撞到了一起,双方都很伟大,但为了各自的高尚无法后退。说的便是如此吧。历史自有其宏大的水笔,时间的车轮也自会滚滚向前。但此时对现实的坚持与守望,让我们更加柔软,因为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也让我们更加坚强,因为知道自己将往哪里去。

从此追忆百花深处,让我们一往而无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高考作文指导:七个作文提分小技巧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个作文提分小技巧,欢迎阅读。

一、阐释法

技法概述

此方法注重于对话题或中心词进行深入思考,依据人物的生平事迹或其他材料,挖掘话题或中心词的内容是什么,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做的,怎样做到这一点,凭借什么去做,这样做有何意义,即对于中心词语或论点的内涵、时机、方法、方式和价值进行具体分析阐释。这样既能扣住中心,服务于表达的主题,又能丰富文章内容,使结构清晰,是考场作文叙述材料常用的方法。

二、倒问法

技法概述

倒问法,即倒叙设问法,为了给读者留下悬念,避免平铺直叙,打破常规叙述材料的思维,在叙述材料时不急于揭开材料主角的神秘面纱,而先亮出主角行为的价值,或者历史场景,似隐似现地暗示材料的主角,引发读者思考和追读,再点明行为的主角。其基本句式为“是谁……?是谁……?是你,……”,也可以是这种句式的变形。该方法通过两种艺术技巧增强了材料的说服力和论证力度,是考场作文叙述材料比较新颖的方法。

三、对比法

技法概述

对比法是为了使得论证更具说服力、思维更为严谨缜密、材料更具张力,可以从相对角度阐释两则相对的材料或者同一材料的正反两个方面,通过对比以充分论证中心,服务于表达的观点,突出中心论点。

其中,对于一则能论证中心的材料,可以再增加另一则相对的材料,以构成鲜明的反差,让读者在对比中有更清晰的判断和思考。

四、铺垫法

技法概述

叙述材料论证中心时为了避免突兀,先陈述与中心相应或相对的内容,或用另外的人或事做“衬垫”,或批驳异己思想,从而突出强化中心观点。前面内容铺陈衬垫,蓄势增情,强化表达效果,起着烘云托月的作用。

五、情景想象法

技法概述

六、反复强调法

技法概述

反复强调法是运用整齐划一的句式,紧扣住话题,反复强调某一个关键词语或中心思想,揭示其行为的不朽价值,或通过整合同一类型材料,强化主题,突出思想,丰富文章内容。反复强调不是简单地重复,当多位材料主角同一个行为具有个性化的收获,或者一位主角的同一个行为具有不同的价值时,可以反复强调这一重要行为,并揭示其意义。

七、排比陈列法

技法概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高考作文立意创新之多角立体法

全文共 3525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如何选择角度,对于其成败,常常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立意创新之多角立体法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苏轼《题西林壁》诗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恰可说明这个问题。角度是指作者站在什么位置,以什么样的视角,以及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审视、认识客观事物,从而描写景物、叙述事件、说明事物、评论问题等。角度不同,思路不同,立意也不同。尽管高考话题作文的主题是唯一的,不能反其意而为之,但是只要巧妙转换立意角度来表现,会令人眼前一亮。如变一般性的歌颂为思考,寄以远虑;或从人文角度来批判,表达忧思;或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纵论价值;或从生物科学的角度表述,推因析果。总之,转换立意角度、进行立体思维的方法很多,只要将其中一两种运用熟练,便能在考场上出奇制胜。常用立意法有以下三种:

一、顺向立意法,即根据材料的中心,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是对原材料中心的具体化。如2003年高考作文,依据《智子疑邻》的故事,提出自己的主张:不能凭感情亲疏远近认知事物,感情阻碍人对事物的认知。

二、逆向立意法,即以原材料的中心为对立面,提出与其相反的观点。如2003年高考作文,也可这样立意:感情是促进人正确认知事物的催化剂,正是人有了感情亲疏,才能加深和促进对事物的认知。

三、辩证立意法,即换一种眼光,变换一个角度看原材料。这是一种辩证思维。它提醒我们多从事物的不同侧面来思考和分析,进行多角度的审视。如论述学习“苦与乐”,一般同学会说学习是苦的,只有先吃苦然后才会快乐。“换一种眼光”呢?对“苦与乐”的认识是因人而异的,有人认为苦的事,有人却乐此不疲;有人认为乐的事,有人却认为苦不堪言。吃不着苦的苦比吃着苦的苦还苦,是心灵之苦。这样认识立意就会比前一种观点更高一筹。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世界因万物而多彩,因多彩而精彩。在这个多元又多极的世界中,每一天都有新鲜事物产生。很多问题本来就没有一定的答案,如果有,也只有高下之分,而无对错之分。何必去穷究根底,追求统一呢?还记得历史课上那个教完古代史后的必答题:你最喜欢哪个朝代?答案是无奇不有,让老师眼花缭乱。谁也没有想去评出一个大众化的“最爱”,那本身就是无益之举。何必要统一呢?“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呀!战国时的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秦时的明月汉时的雄关,三国的鼎足之势,西晋竹林七贤的隐逸,还有唐的风华与宋的儒雅,元的四海归一及明清的肃穆庄严。无一不美,无一不留下千古的传奇。

所以我说:历史因多彩而精彩。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吟咏徐志摩的佳句,我也轻轻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各有千秋。

所以我说:文学因多彩而精彩。

你可以在梅雨潭边感受朱自清描述的绿色的陶醉,你也可以在西湖边聆听柳浪与黄莺的对答;你可以小桥流水人家,也可以古道西风瘦马;你可以手持长剑,独立朔漠,感受“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你也可以手握画笔船头赏花写韵,领略一下“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闲适。从西域到东海,从朔北到江南,绮丽的风光给世界增添一抹耀眼的亮色。

所以我说:自然因多彩而精彩。

何必再去争论红楼中的花魁呢?不正是有了宝钗的端庄,黛玉的优雅,湘云的开朗,妙玉的清高,熙凤的泼辣,晴雯的俏丽,紫鹃的聪慧,平儿的细致,大观园才得以流光,《红楼梦》才得以溢彩吗?不正是因为有了各种个性迥异的人,才构成了这么丰富的社会吗?

所以我说:人类因多彩而精彩。

……

是的,太多了。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就借我一双慧眼吧!用它,去领略春华、秋实、夏炎与冬寒;用它,去笑对阴晴圆缺、云来雾往。

只因我相信,只有万花齐放,才是春满人间,那又何必追求一枝独秀呢?

因为世界因多彩而精彩!

这篇美文联想丰富。采用立体思维,对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展开了多角度,多侧面联想:“历史因多彩而精彩”、“文学因多彩而精彩”、“自然因多彩而精彩”、“人类因多彩而精彩”、“世界因多彩而精彩”。视角的广阔,使本文闪现出夺人眼目的亮色。

例文1

那个青年在危急中权衡再三,自私的想拥有一切的他最终选择了抛弃“诚信”,我不敢苟同。

我认为,诚信是去掉一切外在的美丽,举止的优雅,谈吐的从容后,剩下的心灵纯净。诚信是金。

我?朋友

俗话:知已难求,难就难在“真诚”上。偶尔的饭局,放任的玩乐,带来的只是玩伴。挚友一定是那以诚待已的人。

曾经我有一个三年的挚友。然而在一次出于自私的欺骗后,我失去了她。在怅然、悲伤后,我反躬自问,发现自己缺少诚信。然而时间的闸门说关就永远关了,我和她再也恢复不到从前的清澈感觉了。总有一点污油荡在我的心中,无法散去。

别人?别人

我开始观察身边的人,发现他们待人或而真诚,或而虚伪,或而守信,或而易变。但真正快乐的人总是那些注重诚信的人,因为他们心中坦荡荡,没有隐瞒、遮掩,少了扮饰自己的费心思量与担忧,而那些乐于虚假、变化的人笑起来总会有一丝的苍白,是内心的苍白。

企业?消费者

在市场秩序混乱成为突出问题的今天,企业对消费者的诚信就显得尤为重要。假烟、假酒甚至假文凭都横行的今天,消费者四处寻找着“真”,于是就有了海尔的承诺“真诚到永远”,企业的诚信是它的一种无形资产,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效益,更重要的是“诚信”代表着一种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以德治国”不也正是用诚信来治理国家吗?

国家?国家

美国的霸权是出了名的,它的不守信也是“众国皆知”。从对中美两个《联合公报》,对台湾问题的几次反复,到现在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拒签《京都议定书》,号称有着世界上最高文明程度的美国是否该想想自己缺了一点儿什么?

中国?WTO

中国“入世”已成为定局,这次“入世”可谓几经波折,但最终中国还是凭诚信折服了世界。中国对世界许下了承诺:将以最安定,最优雅的环境来迎接各国商客。全新的中国,更足的信心,更全面的开放,不变的诚信!

以诚为本,信能化金!

本文以“诚信是金”为轴心,多角度、多方位地表达主题,作者分别从“我与朋友”、“别人与别人”、“企业与消费者”、“国家与国家”、“中国与WTO”等方面论述诚信为本,化诚为“金”的道理。选材思路由小到大,由个人到集体到国家,由此说明在社会生活中,对各种大大小小的关系的处理,都要做到以“诚信为本”。

例文2

喝过营养老汤吗?看那些古籍,那些用火焰铸在金属器皿上的,用刀刻在竹筒上的,用毛笔写在绢帛麻纸上的,还有今天用钢笔写在方格纸上的。这一堆堆千秋经典,剔除奸恶,便可以理出

作为人必定要选择的三种大道。这便是:菊花、古剑和酒。

菊花,为隐逸之道。选择此道的人,皆是满腹经纶却无处施展才华,于是愤而避世,晋朝的陶渊明便是一例。陶渊明初为县令,却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便辞官入山,自耕自食,自得其乐,遂有优美的散文诗歌传世,为后人留下一股清新宜人的田园之风和“晋之陶渊明独爱菊”的美誉而名垂千古。

古剑,为激浊之道。宋代的辛弃疾可谓此道中大成者,他半生抗金却不受重用,满腔报国之志却无处施展,于是他愤怒了,到处奔走呼号,激励人们灭敌复国的壮志。可是,南宋朝廷的苟安,却让这支犀利的古剑在失望中慢慢锈去,直到蜕尽了锐气。唯有继东坡之后那一篇篇或慷慨激昂或忧郁愤懑但都大气纵横的“稼轩词”流传不朽,让后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份“携长铁兮以击天”的豪迈之风。

酒,为消愁之道。李白选择了它,这个据说是母亲梦太白而生的人,才华盖世,却被皇帝召作了御用诗人,悒悒不得志。于是,要杨玉环为他研墨,高力士为他脱靴,也因此又被挤出了朝廷。后来他便寄情于山水、留恋于杯中物了。《梦游天姥吟留别》透出了他的浪漫情怀,“对影成三人”又说明他是寂寞的,真至“骑白鲸而去”,他的一生才划上了句号。“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李白,只能因酒而生,因酒而灭。

在我们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也面临着重大的选择――菊花?古剑?抑或是酒?其实云就是云,雨就是雨,自然天成。孔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孟子则采取了中庸之道,说人之初善恶参半。我们民族文化的底蕴是儒家文化,因此我的选择也就显得中庸了。

1/3的菊花,我需要它的超脱。

1/3的古剑,我需要它的锐气。

1/3的酒,我需要它的“难得糊涂”。

于是,我拈一朵菊花,携一柄古剑,微笑着喝尽杯中酒,然后上路。

本文采用立体思维,将代表着千百年来文人学士生存状态的三种选择,借菊花、古剑、酒三种意象展示出来,极其浓缩地象征了中国古代士林的典雅与脱俗,清高与超然,忧悒与郁闷,痛苦与无奈,这位考生可以说深得中国文化的“个中三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承上启下六种技巧

全文共 3404 字

+ 加入清单

写议论文时,有的文章却脉络不明,似断似连,甚至出现裂痕,缺乏过渡这个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桥梁纽带。不妨回顾一下,我们读过的许多文章,学过的不少课文,之所以如行云流水般通畅自然,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是与恰当安排过渡分不开的。那么议论文中的 过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

一、材料与观点的过渡,常用的表述方式:

(1)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2)这虽是一则寓言,但却形象地说明了……(这则材料的寓意是……)

(3)由此观之……

(4)为什么会这样呢?

(5)由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例1】

我曾读过一本书,是说美国人的消费,美国人都是花未来的钱,而享受现在,‘举债度日’,我想一旦出现无赖不肯还钱,怎么办?原来美国有个信用局,若某君出现信用违规,即通知各大银行,封杀他的所有借款,此招足以使其无立身之地。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诚信,诚信是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

二、论点与论述之间的过渡

话题作文,学生从话题包含的内容,生发开去,阐述见解。一部分学生写议论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结合生活和社会现象对论点进行论证,但缺乏必要的语言过渡,使观点与材料分离。写作中,由提出论点到联系现实进行分析论证,学生常常使用“现实生活也有同类者”“我不禁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同类现象”等句子进行过渡,形成观点与论述之间的自然转换,文气贯通。

1、由此,我联想到我们人类社会……

2、物性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是这样……

3、……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

4、物犹如此,人亦然。

【例2】

马卡连柯的话令人深思。对花赞赏之余,为什么要手里拿起铁铲、剪刀和巴黎绿呢?为什么不考虑花是否愿意接受呢?这是因为花虽美,但美中也会有不足之处,美中会有隐患。如果不及时清除那些杂枝、病枝、虫害,再美的鲜花也会衰败、凋零。物性如此,人类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师长在表扬肯定我们的优点和成绩的同时,更要指出我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就是说,要想“爱之深”,就得“责之切”。

三、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之间的过渡。

论辩时理论论证为使论述变得深刻,事实论证为使论证显得具体,分析说理时联系生活实际,避免泛泛而谈,内容空洞,两者结合使用就应注意由此及彼的恰当过渡。

(一)事实到理论

1、“就拿……来说吧”或“例如……”来过渡;

2、纵观古今,凡是……无不是……

3、古往今来,无数成功者的业绩都……

4、纵观古今中外名人学者的成功历程,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的秘诀在于……

5、放眼寰球,纵观古今,大凡有……无不是……

【例3】

古往今来,情感高于理性的事情屡见不鲜,而理性控制情感的例子也不少。

【例4】

历览古来圣贤人,无不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处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

【例5】

举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许,将来也如此。

【例6】

历史上的教训,足以使我们对此有更为清醒的认识!

【例7】

其实,古往今来,不少人都调准了自己感情的"焦距",为自己展现出了清晰的世界。

(二)理论到事实

若先事实论证再理论论证,过渡文字一般则是对事实包含道理的分析、总括。

1、有位哲人曾这样说过:“……”

“这正如……所说……”等词语或句子进行过渡。

2、在生活中广为传颂着这样一句名言:“……”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3、“……”,不正是……精神的真实写照吗?可见……

4、“……”这妇孺皆知的俗语告诉我们一个平凡而又深刻的道理:……

5、“……”这句话曾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然而今天……

四、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之间的过渡。

1、正面分析与反面分析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反之”“相反”“否则”“如果不这样”等关联性词语完成;

2、正面举例与反面举例之间的过渡则一般采用“也有与此相反的情况”“相反的事例如……”等句式过渡。

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是如何呢?

而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

【例8】

古人尚能如此理性面对问题,可如今的世界却有很多人,无法理性地面对自己的实际和考虑别人的情况。如果"非典"在发现初期就被重视而不隐报,也午今天的"非典"就不会如此猖撅。如果美国理性面对伊拉克的核危机,试着用卜交手段解决,也许美伊战争就不会爆发,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死伤了。

五、层与层的过渡。

为了使论述充分、深入,写议论文必须讲究说理的层次性。说理时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以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为主,具有并列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同时”“还要”等关联词语过渡衔接;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则往往借助“不仅如此……而且”“更进一步说”以及“当然”等词句进行过渡衔接。

1、无独有偶

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个人如此,国家民族又何尝不是这样?

4、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

【例9】

不论是故去的古人,还是现存的今人,只有做到公正无私,才能在对事物的认识上得到真理,才能在对事物的处理上得到赞美。

【例10】

在现代,有没有韩非子笔下的"富人"呢?有!譬如在干部的任用问题上就出现了"任人唯亲"的弊端,一些领导在任用下属时,不是视其是否有才能,而是看其与自己远近、使一一些无德无能的人混人干部队伍,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真正有志有才之士被拒之门外。

六、辩证过渡

(一)欲进先退

在对某问题阐述自己观点见解时,先要承认与此相反的观点见解存在的合理性,然后指出其道理存在的不足之处,接着语意一转,话题转入对此观点见解的主要论述。“退”是通过承认反面的观点见解以防论证疏漏,“进”是论证文章论点的主体。

【例11】

的确,外在环境的感染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尤其青少年思想单纯,阅历浅,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世界观还未形成,触于墨者即黑,染于朱者即赤。多少青少年受坏人拉拢,看黄色书刊、录像,赌博、酗酒、偷盗、抢劫,逐渐走向犯罪的深渊。难怪昔有“孟母三迁”之举,这是促进孟子成为一代儒圣不可否认的外因条件。甚至多少知识名人、革命志士、人民功臣、劳动模范,也经受不了环境的熏染,荣华富贵的诱惑,最终沦为历史的罪人。

然而(转入论题),事物不可一概而论,不可以事物的一般规律抹杀事物的特殊性存在。

【例12】

诚然,正是由于有了人类之间曼妙的情感,全社会乃至全世界才不至于陷入一种盲目的、机械性的单调之中就如同电影《摩登时代》和《城市之光》中描绘的那样,人的言行似乎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变得毫无生气,如同机器人一般。缺乏感情的社会是僵硬的,是脆弱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仅仅凭借情感就可以主导全世界,就可以来评判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这还需要客观的评价标准,诸如法律、法规等等而这些则又需要认知与进一步的探索。否则,理性的天平就难以使得整个世界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下继续发展。

3、理性固然在认识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们能因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

其它如:诚然、固然、毋庸置疑

(二)主论先行,后堵偏漏。

当然 ;……不是……而是 ;然而,凡事都有度,过犹不及

1、当然,在历史上尽管也有“近墨而不黑”、昭著史册的人物,如出污泥而不染的屈原、陶渊明;执法惩恶,廉洁自律的包拯、海瑞;屡触权贵洁身自好的郑板桥、刘镛;但毕竟凤毛麟角,为数不多。这些事物特殊现象怎能掩盖外因能促进事物量变向质变转化的一般规律呢。怎能忽视“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哲理名言呢?

2、当然,不要轻易说“不”,并不是不能说“不”。如果你面对一潭死水的生活,波澜不起,生命的冲劲早已缺席,人生的斗志也了无踪影,你应该对这样的生存现状勇敢地说“不”。 1999年,高燃以一个中专毕业生的身份只身来到广州打工,又毅然抛弃月薪5000多元稳定工作,多方联系进入一家高考补习班,次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后来创办市值上亿元的MYSEE公司。央视记者李小萌采访他,他说,我不想过那种一眼就可以望到头的人生。高燃勇敢地跟平庸的生存状态说“不”,高燃超越了自己,他成功了。

3、我们不要轻易说“不”,并不是去做一个逆来顺受毫无原则的人,面对沉沦的陷阱和惰性的挑衅,我们要勇敢地说“不”;面对厄运的打击、失败的考验和种种执著人生的坚守,我们不要轻易说“不”。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坚守早就认定了的。人生的过程是一个超越自己的过程,人生的过程也是一个坚守的过程。

议论文中的过渡衔接没有固定的格式或词句,可有常用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