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怎么写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最新20篇】

导语:盼啊,盼啊,新年的天使终于踩着欢快的舞步降临到人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春节的优秀范文,欢迎查阅。

浏览

3424

作文

1000

春节风俗习惯的作文_其他话题2400字

全文共 2257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风俗习惯作文(一)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

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北京春节的习俗真有趣!

春节风俗习惯作文(二)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春节风俗习惯作文(三)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天津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1236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天津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腊八这天,人们早早起来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农历12月二十三日,是传统的“小年”。这天,人们要把灶台打扫干净,杀鸡宰鸭来祭“灶神”。 腊月二十五日前后,人们选择吉日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迎新年。这时,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买菜,割肉,准备各种各样的年货。

从前,天津民间信奉多神,如财神、灶王、菩萨、玉皇等,但由于天津地处海边,民众一面强调航海技术一面祈求神灵保佑,所以在民间威望最高、崇拜最甚的要属“天后娘娘”———在南方称“妈祖”。同时天津又是航运枢纽,外来商人诸多,航运活动频繁,所以“天后宫”的香火也非常旺盛,并多有祭祀的花会活动。到了清朝初年,康熙皇帝巡视天津,视察了天后宫,并非常欣赏花会的表演,皇帝钦赐会旗,从此天后宫的民间花会成为了“皇会”。法鼓、狮子、中幡和花鼓等各种表演走街串巷,锣鼓声不绝,喝彩声不断。据《天津皇会考记》记载,“通宵如是,直至夜阑不散。烛灭香消,未觉东方之既已白。”后来,除了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辰大庆之外,农历腊月十五至正月初一还要举办盛大的庙会,慢慢地,天后宫庙会变成了春节最为重要的一个喜庆节目。

天津民俗博物馆副馆长尚洁说:“为什么在腊月这冰天雪地的寒冷季节举办规模宏大的娘娘庙会呢?说起来它与天津人传统的年节习俗有着很大的关系,天津人十分重视过年过节,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大城市中极负盛名,这与天津的历史地理环境、五方杂处的人群结构、多数人长期从事漂泊无定的海运和漕运职业有关。每到年节,人们企盼着能够与家人平安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共祝来年好运。这种买价与心理的浓烈程度是其他城市的百姓无法相比的。

天后宫腊月庙会就是在这样一个热闹的气氛中应运而生的。从腊月十五开始,各种年货商贩聚集到天后宫内,形成一个声势浩大的年货交易市场。宫南宫北一带年节需要的杂货和庙内前院的儿童玩具,吸引了大量的游人,而这种形势至今未改。” 除夕可真是热闹非凡呐!家家户户赶做年饭,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春联;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和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大年初一是春节的高潮。这天,人们不许杀生。早上,要互相讲吉利话祝贺,大人们要给孩子们压岁钱。从初一到十五,人们都不许讲不吉利的话。吃罢早饭,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上街头,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的凑在一起,下象棋,聊天等,热闹极了。 正月初二这天开始,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 初三,大家一大早就起床,开门扫地,打扫成堆的鞭炮纸。 汤圆一上市,春节便接近了尾声。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这天晚上,有张灯结彩、猜谜踏歌的活动,突出了一个“闹”字,人们还要吃汤圆,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过了这天,春节也就过完了。农民们开始准备春耕,学生们也要开学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春节风俗作文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然后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然后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然后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然后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然后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然后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向延续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春节风俗习惯作文100字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新年好啊!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伴随着愉悦的歌声,我们不知不觉来到了新的一年。

过年的习俗有很多,比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等,但是我最喜欢贴春联和放鞭炮。(Www.uj.coM)今年,我就和妈妈一起贴春联,和爸爸一起放鞭炮,过年真好!

我先是和妈妈贴春联,我们一点一点的把上面的小纸抠下来,使图案变得好看。在贴到合适的位置就大功告成了!接着,我和爸爸又去放炮了。爸爸让我来点火,我就浑身发抖,因为我的胆子很小,所以我只好让爸爸点火。着了!那炮噼里啪啦的声音吓的我连连退后,过了一会儿,炮终于停了,我的心也踏实了。

放完炮,我们吃着饺子喝着汤,嗑着瓜子看着春晚,过了一个圆满的羊年!在这里,我祝愿大家新年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春节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浩大的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着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现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千古绝唱的好诗总让我想起了家乡过年的习俗,我至今都刻骨铭心。

过年是一年中令我最开心的时刻,大人们开心,我们小孩子更加开心,因为我们小孩子可以尽情地玩耍。我一整天都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外面疯玩,还有一件事情让我们这些晚辈们最开心,那就是收压岁钱。长辈们给我们压岁钱是想让我们这一年都过得平平安安的,因为“岁”与“祟“同音,收到了压岁钱就可以镇压邪祟,这样一年都会过得开开心心、平平安安的。

元宵节来了,春节又到了一个热闹的时候。正月十五到处都挂满了灯笼,一片红红火火的景象,广场上还有美丽的表演呢,家家户户还要吃元宵,这代表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正月十五的确是一个好日子,过了正月十五之后,这个春节才算真正的过完了。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当我吟诵这首诗的时候,我又想起了美好的春节。春节中的一些习俗我会一直继承和发扬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学生家乡的春节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广西北流,按照我们的家乡的习俗,过春节从腊月十二的年夜就已经开始了。

小年夜这天,人们要包粽子,还要做年糕。第二件事是上街买鞭炮和玩具,贴近除夕就去买年画了。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户户赶做年菜,贴对联。挂灯笼。挂年画等。男女老少穿起了漂漂亮亮的衣服。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和烟花彻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们还要守岁。

大年初一更热闹。一早,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或朋友家去拜年。同时,风景区、游乐园、网吧等也更热闹了,大人小孩特别喜欢去游玩。

元宵一到,更是最热闹的时候。除夕很热闹,可是没月光,元宵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家家的灯笼不一样,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纸灯。宫灯,还有的灯笼里面有叮当作响的小铃铛呢。外面有灯,家中也有灯,走马灯。纱灯。冰灯除了看漂亮的花灯。人们还会吃汤圆,汤圆有用红豆沙做的。有的用花生做的。还有的用芝麻做的。吃元宵饭,人们预示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一眨眼到了正月16日,春节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往常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二家乡风俗的优秀作文600字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冬至,也叫冬节。在我们福清家家户户在冬至前一天晚上都要搓圆,福清人叫“搓米時”。搓圆代表团圆,在民间还有“吃了冬节圆多一岁”的俗谚。

冬至前夕,家里就备好了福桔、筷子、蜡烛、圆簸箕和糯米粉。晚上,吃完团圆饭,家里人围坐在一起,准备搓圆了。

妈妈在桌上摆好圆簸箕,圆簸箕前方好一对红蜡烛,寓意欣欣向荣,点上蜡烛,为了祈求平安。在簸箕里摆上十个福桔,“福”代表吉利。福桔堆里插上两朵搓圆花,摆上十双筷子。大概中国人都喜欢成双成对、十全十美,这些喜庆的红色把家里烘托的祥和而又温暖。

“搓汤圆喽!”妈妈笑着喊道。

大家开始忙活开来。先在糯米粉里加上水,放在盆里揉搓,松松干干的糯米粉变成粘粘湿湿的一团。我很好奇,用手就揪一小块,捏一捏,咦!现在米粉团就如同橡皮泥一样,软软的。

我掰了一块放在手心里团圆成一个球,再把它压扁。传统的汤圆里没有馅,为了让汤圆更美味,这次我精心准备的“料”是另具一格的:QQ糖、葡萄干、草莓干……把“料”放进压扁的团里,再搓圆,一个汤圆就搓好了。我心里充满了期待:我搓的圆煮完后会变成什么样子?会不会和外面卖的果味汤圆一样?如果真成了,那就是我的独家秘方。带着满脑子新奇,我期待第二天的冬至快点到来。

冬至一大早,我一起床就冲进厨房,看见妈妈在煮汤圆。妈妈在锅中装满水,等水烧开将汤圆放进锅里,一个个小汤圆服服帖帖地挨个儿贴在锅底,不知它们为何这样亲热。

“噗……”锅内叹了口气,热气从锅盖边沿冒出来。掀开锅盖,呀!一颗颗汤圆变得胖乎乎,圆溜溜,晶莹剔透,如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娃娃脸,有时还会有几个调皮地咧着嘴巴,冲我笑,笑得馅都流淌出来,让人看了直流口水。

汤圆也有各种吃法,煮好的汤圆装上汤或裹上黄豆粉,都是顶美味的。松软甜糯的汤圆,几分钟时间就被一扫而光,好似秋风扫落叶一般。而甜美的味道,却让人回味无穷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家乡的春节优秀作文950字

全文共 940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廿四就开始了。有“腊月廿四,掸尘扫房子”的说法,其用意是要把一切晦运统统扫出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一次,拆洗被褥、窗帘、掸拂尘、打扫房前屋后,到处洋溢着万象更新、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在农历腊月二十至三十之间,选一个良辰吉日要“谢年”,这是台州当地一种祭祀活动。一大清早,祖母便会把擦洗干净的八仙桌移到正大门前朝南方,还要在桌子当中放上一对烛台。谢年所用贡品也非常讲究,一般都是6样,因为6代表着六六大顺。摆完供品,点上蜡烛、香,嘴里还念叨着一些新年的企盼,求神明保祐。酒过三巡后,祖母再拿出大火盆,烧一些纸钱、元宝,随后便放鞭炮。在一声声鞭炮声中,充满了人们对来年的期望和祝福,祈盼明年五谷丰登、合家平安。

除夕是最热闹的时候了,到处充盈着浓浓的年味与香飘千里的酒菜香。上午要在大门前贴春联、贴福字,还要挂上红红的灯笼,为春节再增添一些喜庆。除夕夜就更意义非凡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香喷喷的年夜饭,说说笑笑,吃吃喝喝的,好不热闹!吃好年夜饭后长辈们要给压岁钱了,一个个红包向我“奔”来,我便立刻成为小富婆了。晚上一边欣赏着《春节联欢晚会》一边跟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守岁。外面烟花漫天飞舞,爆竹声此起彼伏,一起等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

农历大年初一这一天,早上一般都吃汤圆或年糕,寓意着团团圆圆、高高兴兴。早餐后,穿戴一新的我跟随着父母到各家长辈、亲戚、朋友家拜年,互相用吉祥的话道贺,一起玩耍,也可以收到长辈们送的红包哦。

农历正月初八俗称“闹上八”也是“开市”的日子。许多商店也在这一天开门营业,为了图个热闹、吉利、顺当,商家都要放鞭炮,于是大街小巷到处响着“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一派红红火火的景象。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虽在我们这儿不怎么隆重,但也十分热闹。这一天我通常会拉着爷爷给我做的兔子灯,去街心公园猜灯谜,领奖品。对于我这个吃货来说,吃显然比玩更重要了,正月十五这天我们要吃一种台州特有的小吃“山粉糊”,主要以山粉(红薯粉)为主,配料可以随心所欲地放,如:葡萄干、红枣、荸荠、小汤圆、莲子、芝麻粉等,甜甜的糯糯的,有种幸福的感觉。

家乡的春节在正月十五香甜的山粉糊中结束了,可那热闹、祥和的画面深深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家乡的风俗小学生

全文共 5194 字

+ 加入清单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一样地方的风俗文化肯定也会不一样,我家乡有很多趣味的风俗,下头我就给大家介绍我们家乡最趣味的风俗之一——龙灯会。

在我们兰溪,到了正月初十,是我们那边一年一度的龙灯会。龙灯是灯会的主灯,龙灯中最有代表性的数“桥灯”,一般均有百余桥,长者数百桥,甚至千桥。龙头下托以木板,上建支架,以竹箴扎于板架,成棘龙形状。灯内燃点蜡烛,色彩鲜艳夺目。灯桥下托木板,板上设有灯架,每板两枝。龙尾是最末一桥,呈龙尾巴形状,披以绸缎彩虹。

在那天夜里,街上都会挤满了众多的人前来观看。大家聚在一齐,有说有笑的。一齐等待着精彩的舞龙灯。远远望去,好像是一片黑色的海洋。我也在这片“海洋”中等待。最终,在远方有了一片红红的灯火在这热闹的人群中蠕动。我背在爸爸的背上,向远方眺望。“哈!是舞龙灯的队伍来了。”我十分得兴奋,十分期待龙灯在我身边“游”过的那一瞬间。很快,前面的人渐渐散开。只见一条体型硕大的龙,在我的面前游现。

在我们那里,谁也不能从龙灯那里跨过,因为龙灯是具有威严的,谁也不允许有人这样侮辱他。要是谁敢这样做,指不定是一份打。

很快,龙灯在我们的眼前慢慢移动,我们也一步一步的跟着龙灯。想在他身上沾点光……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龙灯会,是不是很趣味呢,如果有机会,必须要亲眼来看看,相信你必须会喜欢这个趣味的活动的!

家乡的风俗小学生作文3 Custom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of the Hometown 3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崇明岛,那里远离喧嚣的大都市,自然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其中一个就是与众不同的过年习俗——蒸崇明糕。

传说,蒸糕的由来是在战国时期伍子胥预料到吴国将有大难,让家人在大年三十蒸了糕埋在地下,待饥荒时可以取出来食用,人们纷纷效仿,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食——崇明糕。

崇明糕不同于其它年糕,它的重量、配料、做法与其它的有很大不同。做糕时,先将三十斤左右的糯米淘好,滴干水,再磨成粉,便形成了它的原料——糯米粉,再将白糖、红枣、葡萄干、核桃等十几种配料剥壳、去核,再按比例配好,接着将它们倒入一个大盆中混合。由于糕太大了,无法用煤气灶来蒸,必须用土灶,在下面烧火,上面是一口大铁锅。蒸糕前,先在上面烧开小半锅水,再放上铺了一层布的糕笼,在里面均匀的倒上一层原料,接着将剩下的原料不断填平笼中的凹陷,于是糕便节节“生长”起来了,然而,在撒面粉时也必须时刻注意着火候,以免受热不均,这可是技术活呢,等面粉用尽,且最上层的糕已经蒸熟时,便蒸好了。然而,下一个步骤却是最难的,在不损坏糕的情况下,抱着三十斤重的糕到桌上,再将它拍落,将糕笼取走才算真正完成了。

崇明糕还有不少寓意呢,圆形的糕,象征着团团圆圆,做糕时慢慢涨高和糕的谐音都象征着人们步步高升……

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乡的这些风俗慢慢被我们所遗忘,因此,我们更应该传承这些风俗,因为这是中国的文化。

家乡的风俗小学生作文4 Custom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my hometown 4

我的家乡在淄博,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包粽子变成了过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粽子做法并不单一,有豆沙的,黑米的,红枣的等,五花八门,在端午这一天,家家都会包各式各样的粽子。

小时的回忆,爷爷摸着黑就会起床,忙前忙后,先用水把粽叶洗净,晾干,再准备好糯米,洗净放在一边一会儿用,再拿出豆沙,红枣,黑米放在一边。等一切准备停当,我们就开始盼着爷爷的话了。

爷爷是一个比较守旧的人,定要等到十点十分——十全十美,而我们却不敢顶撞爷爷,只好在一旁等候。

十点十分爷爷一起身,我们就来桌前,爷爷可是一个包粽子老手了,他一拿,一盛,一放,一包,一个粽子就包好了,爷爷一边包,一遍不一会儿,一筐粽子就包好了,而我呢,却把米搞得一身,好不容易包好了一个,一拿,米像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一样冲了出来,满地都是,而大人们呢,则在一旁哈哈大笑,爷爷却和蔼的看着我。

这包进去的,是我的快乐,包进去的是馅,是美好的心,更是大人们对我们的关心和耐心。

没过一会儿,一锅美味可口的粽子被蒸好了,刨开一层粽叶,吃到了那甜甜的腻腻的味道,吃到了爷爷那辈的老手艺,带着对岁月沧桑的处置坦然,,带着对传统的毕恭毕敬,带着对一家人的十全十美的祝愿。

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家乡的风俗小学生作文5 The custom of the hometown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 composition 5

在家乡,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风俗过节,我们的风俗也不逊色于别的地区呢!

就拿离我们最近,也最喜庆的节日——春节来说吧!

春节,在我们家乡,过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买肉,买糖,屯年货,生怕去晚了就没得挑了。还有做馍馍,杀公鸡,拜社王爷等风俗。可你不知道吧,这还要分日子做呢!

我的家乡,过春节啊,很讲究,每天该干啥干啥,多做少做都怕坏了风俗。例如阴历腊月二十八需要“把面发”,那就必须“把面发”,缺了少了都不行。还有春节得贴对联,不贴,“福”就不来,也没年味儿。还有吃饺子,象征团圆吉祥,春节就也得必须吃饺子。大年三十一晚,大家要熬夜通宵,小孩子还会收到压岁钱,并且会对长辈说祝福语。

而第二天,则是串门送礼,祝福亲人在新的一年里顺心、健康、有才、进步。我们村里,还会有“会”。就是大家出来摆摊,还有人逛“会”。“会”上可有许多小孩儿见了两眼一亮的:糖画,棉花糖……那儿不仅有吃的零食,面摊也有!卖玩具、衣服、首饰、挂画的也很多,年味儿十足,大家也都喜气洋洋的。十分热闹,人们肩膀碰肩膀,脚尖碰脚跟。

春节还有一个都有的风俗。过年回家,与长辈团圆。这也是家乡的风俗。

还有,家乡过节的风俗很多:端午节,包粽子,系彩绳;重阳节,团聚,插茱萸;七夕节,看星星;中秋节,吃月饼,赏月;……

家乡的风俗,不论何时何地都要带着,都要记在心里,做在手上!

家乡的风俗小学生作文6 Custom elementary school composition in the hometown 6

我们家乡宝清的风俗习惯有很多,例如:过年时吃的杀猪菜、粘豆包、扭秧歌、打陀螺等,都很有趣。

说起那又香又甜的粘豆包,谁不是馋得直流口水呢?你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让我来告诉你吧!

其实做粘豆包的方法并不难,需要的材料有:粘米面、水、红豆和白糖。做粘豆包需要先烀豆馅后和面。先把红豆放进锅里煮,等煮熟了就把它捣碎,捣成豆泥状,再撒一些白糖,就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白色的毛毯似的,白糖的多少根据个人喜好而定。然后开始和面,首先把粘米面和水和到一起,使它形成一个大面团。因为是粘米,所以做的时候要撒些面粉,这样它就不会粘到面板上了。再把这个面团揪成一些拳头大小的小面团,整齐地排放在面板上。接下来该把豆馅放进去了。那怎么放呢?其实很简单的,先用大拇指在小面团上按一个洞,注意不要按漏了,再盛一勺豆馅放进去,最后把它团成一个团,放到锅里蒸半个小时,刚出锅时,看着它白白胖胖的样子,像一个个雪娃娃,让人不忍心下口。当你拿起来时,香气扑鼻而来,当你咬上一口时,又甜又糯,仿佛置身于白茫茫的雪地里,欣赏着冬季的美景,让人无法忘怀。

以前,在农村杀猪是一件大事,谁家杀了猪,都要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吃杀猪菜。就是用自己家腌制的酸菜和新鲜的血肠再加上猪肉一起放到锅里炖,再放一些姜和蒜,味道好极了!让人回味无穷……

我爱我美丽富饶的家乡宝清,更爱这里地风土人情!

家乡的风俗小学生作文7 Customs in the hometown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7

我的家乡在常德,那是个美丽的地方。风儿一吹过,花儿便绽开了笑容。鸟儿在枝头一唱,万物复苏了。今天我就来说一说我们常德的春节风俗吧。

我最盼望的节日便是春节,在春节里,要装上灯笼,贴上对联。那一个个的大灯笼,仿佛在为新年的到来欢迎,还有那对红红的对联,还有贴上倒过来的“福”。全家都是喜气洋洋,红红火火。当然,过年哪少的了压岁钱,对着长辈们大声说祝福:“新年快乐!”你便会得到许多红包。孩子们也会在外面玩得快乐,穿上过年的新衣,举着灯笼。不过,小孩们也会玩各种各样的鞭炮。

我们常德有在腊月除尘之俗,一旦是腊月初八,十八,二八,家家户户可要忙着打扫卫生。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以旧换新。这可是传统的卫生节。

除夕时,家家都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当然,我会买一些小小的鞭炮来放。在十二点的时候,烟花响了起来,我们站在那里观看着,美丽极了。嗨哟啊等着财神爷的到来,要到第二天早上才能把门打开。对于我来说,除夕最热闹。

后面的几天,小孩都要去买小鞭炮和零食,以免过年饿肚子。

大年三十,是吃团圆饭,全家围在一起,便有了年的味道,菜也是丰富多彩,大鱼大肉,有鸡、鸭、鱼、青菜、海带、肉丸、香肠等。味道好极了,特别是在喝上一杯葡萄酒,那就更美味了。全家其乐融融。

这就是常德春节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小学生作文8 Custom Elementary Students Composition 8 >

我出生在一个美丽的城市,泰州,泰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梅兰芳,施耐庵,郑板桥等名人也是泰州的,今天让我来向你们介绍介绍泰州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中最重要的节日。

除夕夜,人们通常叫它30晚上。这一天,一家人会团聚在一起,要吃团圆饭,说到团圆饭可真让人垂涎欲滴,鸡鸭鱼肉一个不少。吃完饭后,一家人会坐在沙发上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看完后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了,我们会相互道一声新年快乐,变随着窗外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入睡了。

大年初一早上,早上人们早早起床,穿上新衣,坐在饭桌前,品尝着美味的干丝。吃完饭就到了,孩子们最喜欢的时候了“拜年”,孩子们会向长辈们拜年,因此他们就会得到许多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和“祟”谐音,晚辈们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拜完年后就可以出去玩了,晚上一家人又团聚在一起吃晚饭,晚饭后,孩子们拿着事先准备好的爆竹和自己兄弟姐妹们玩了。

初七初八春节就应该结束了,孩子们收心上学,大人们好好上班。

这就是我们泰州春节的习俗,听到这里,你想来我们大泰州吗?我们会张开双臂欢迎您的!

家乡的风俗小学生作文9 Customs of Hometow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Composition 9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会在我们平静的生活创造一个又一个高潮,最热闹,最隆重的,必是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到来之时,处处洋溢浓浓的年味。到了腊月二十三,家家开始准备年货,集市上已是人山人海。

在春节早上,家家户户门前一片火红,都挂起了大红灯笼,家家飘出酒肉的香。团圆饭莫过于一天中最重要的,大家围坐在桌前,精心制作的佳肴纷纷摆上餐桌,大人们一会儿大声说笑,一会儿互相敬酒以表示自己对他人的由衷祝福。吃过团圆饭,孩子们在院中互相嬉戏,大人们在屋里谈笑,看春晚,欢呼声络绎不绝。家家高挂起灯笼,大街上张灯结彩。“当!”时针指向了十二点,新的一年来到,烟花陆续升上夜空,人人脸上洋溢着笑容,户户准备祭天,鞭炮声,欢笑声在大地上久久地回荡着。

红火的春节一过,人们就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春节是晚霞,岁末最后一道风景,春节更是朝露,新的一年又要开始了。

家乡的风俗小学生作文10 Custom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e hometown 10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想知道我的家乡有什么风俗吗?请听我慢慢道来。

每到农历正月,我们苗族便要开始赶年场,其日期由各地自行约定。每到赶年场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会穿着美丽的服饰,成群结队地来到年场。

你瞧,年场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不但可以进行物资交流,还可以参加各种活动,有舞狮子的,有上刀梯的,还有玩龙灯的。青年少男少女也利用这种机会谈情说爱,俊俏的歌娘更是大展身手,三五结队,引吭高歌,互相唱和。听的人兴质高昂,即使下大雪,也抵挡不住人们对连场的热情。

更多时候有逢晨便是看龙场日,习惯称作看龙头后十二天又轮转辰日,再看龙场时,不管是什么人,都得休息一天,如果干了什么农活,那就犯忌了。因此,我们苗家人。看龙场那天都会踊跃参加。大家对看龙十分重视。看龙日定在农历的三月三。我们苗族人的一个节日,这时你就想问是什么节日了吧?是湘西的一个传统歌舞节日,这一天。所有的苗族人都会在约定好的地点。尽情地唱,快乐地跳。一片喜气洋洋的气象。

这就是我们苗族人的风俗,你喜欢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七年级家乡的风俗的议论文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的春节按家乡的风俗习惯:“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早上拱拱手。”从农历的十二月二十日以后家家都忙着过春节。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大家仍冒着严寒忙着打扫卫生,希望扫去一年的秽气。远在天涯海角工作的亲人,也陆续赶回家和家人团渡新春佳节。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月小二十九,为除夕。除夕这一天,我们家乡称为过大年,家家户户贴对联,大人们准备了满桌吃的,吃完晚饭,大家团聚一堂,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直到十二点结束。鸣鞭炮关大门,这就叫辞岁。接着守岁到黎明前开门,又是鞭炮齐鸣,这就是象征开门大吉,一年平平安安,风调雨顺。正月初一,小孩子们穿上新衣服给家里的长辈拜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哈哈,又轮到我拿压岁钱了。每年长辈红包时,总会说几句祝福的话语,比如好好学习,键键康康之类的话,儿孙们都说几句吉祥话。那时压岁钱不只是给孩子们快乐,也赋予了老人们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和家庭兴旺的美好希望。

最后,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庙会,雄狮起舞,长龙游街,一片热热闹闹,这是春节的最后一天,元宵节。也是把过年剩余的东西吃完,再吃一些汤圆,像征今年团团圆圆,生活红红火火,家乡的春节一年更比一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乡的春节小学作文250字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结束了第一个学期,放寒假了,也就迎来了春节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在一片片鹅毛般的大雪里,在一阵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里春节到了,小朋友欢欢喜喜的在雪地里玩耍,放小鞭炮,堆雪人,大人们都在家里搞卫生,包种子,杀鸡杀鸭,准备 年货,真是热闹。到了大年三十傍晚五点左右,鞭炮声一阵接一阵响个不停,在一阵鞭炮声后,大家都在家里吃年夜饭了,吃完年夜饭大家会做在电视机前你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到晚上十二点整,又 是一阵热闹的鞭炮声,因为即将迎来新的一年的第一天,过去的一年在这鞭炮声中结束了,崭新的一年也在这人漂亮的鞭炮烟花声中来临了,我也就又大一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莆田春节风俗

全文共 1057 字

+ 加入清单

莆田除除夕家家团圆过年之外,还会再过一次年,当地人称之为“做大岁”。莆田的这个特殊的过年风俗是有历史来源的。莆田市直辖莆田和仙游两县,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都同属于兴化这一军、路、府,因此习惯上称为兴化。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侵犯抗倭英雄戚继光福建,占领宁德横屿、福清牛田和莆田林墩等地,建立据点,四处烧杀掠抢。兴化府城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九的半夜时分被倭寇攻陷,并被占据长达两个月之久。兴化城内被焚毁殆尽,死亡3万余人。当时,莆田男女老少奋起反抗,被倭寇割舌断胫,或火焚、钉死,惨不忍睹,倭贼灭绝人性的暴行震惊海内外。次年正月廿五日,由于城内死尸腥臭不可居,倭寇只得暂退平海。兴化城的陷落惊动朝廷,这是自有倭患以来被攻陷的第一个府城。嘉靖皇帝罢免福建总兵游震得,从浙东调回戚继光为福建副总兵官,配合新任福建总兵俞大猷和广东总兵刘显会同剿倭。

戚继光多次来莆田抗倭,拯救百姓于水火。期间的莆田黄石林墩大捷,连克倭营六十多座,歼敌四千多,铲除倭寇大本营,从此倭患基本平定。兴化城得以光复。这时,逃亡山区的老百姓,才纷纷于二月初二返回家里。大家一方面掩埋亲友的尸体,另一方面收拾破碎家园。这时,年节已过,人们只得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后,于二月初四重新过年团圆。平倭之后,邑贤林龙江捐田三十亩,在林墩首倡建生祠奉祀戚继光,1998年,戚继光纪念馆编入《福建年鉴》。光饼的传说也就是民间对戚继光的纪念。莆田人民为纪念那段惨痛的历史,缅怀抗倭英雄戚继光的英勇事迹,民间相约以除夕为小年夜,正月初四为"大年夜",亦称"做大岁",补过一次年。根据史料,当时遭到倭寇侵害的还有江苏兴化,据说当时倭寇接到上头命令进犯兴化,但没搞清楚是哪个兴化,就同时进行侵犯。江苏兴化却没有“做大岁”的习俗。所以莆田的“做大岁”这个风俗可以说是全国独有。

新年正月初一吃完饭后亲友登门互相拜望,叫做“拜年”,说些吉利话儿,这种习俗和全中国都一样。但以正月初二为“探亡日”,这一天互不登门,以表示对倭寇侵害中死难亲人的哀悼。至今莆田人每年这一天,都不互相串门拜年,或者走亲访友,害怕把霉头带给别人。(不过我们年轻人偏偏挑这一天进行聚会之类的活动,就因为街上人少,正合适。)

贴春联也是中国人特有的春节风俗,它是把各种吉祥的祝福语写在大红纸上贴在门的两边。红色在中国是喜庆的颜色,用红纸来写春联是一般中国人约定俗成的习惯,是家家必须要遵守的,否则会有不吉利的嫌疑。但在莆田正因为有这段倭寇侵害的历史的缘故,莆田境内却流行着贴白额春联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的春节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我很盼望过年,我盼啊盼啊,终于一年一度的春节来啦!

过年啦!人们高兴得不得了,家家户户都在贴对联,吃饺子。我家的对联是我贴的,我先把对联的反面抹上浆糊,贴到门口,再拿手扫一扫让它贴紧别让它掉下来。上联贴完了就开时贴下联,照刚才的方法,对联贴完了,看着大门口红红的对联,我心里美滋滋的,不由得念起来。

我们家一起吃团圆饭“饺子”奶奶和妈妈负责包饺子,我负责下锅,爸爸负责捞饺子。香喷喷的饺子上桌了鸡鸭鱼肉应有尽有,我口水直流三千尺,我拿起筷子就开时吃,一碗不够来两碗,两碗不够来三碗非吃饱不可。

到了傍晚,我赶紧去放鞭炮,插到树上,一点燃,赶紧跑“噼里啪啦”的声音发出来了。放完了,我发现盆炸漏了,哈哈,逗死我了。

家乡的春节真让人留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乡的春节作文200字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家乡春节别有一番特色,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天都会有精彩。

除夕是最值得我们庆贺的一个时刻。因为在这个时刻,除了有特殊原因外,大家都会回到家里,与家人们团聚 在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离别时的奇闻乐事,津津有味地品偿美味佳肴,享受着团圆的乐趣。吃完年夜饭,我们可以到室外去观看美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缤纷绽放,聆听每一声喜庆的祝福。走在小镇的每一条大街小巷,你都会真切地感受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们总是要吃饺子,这是我们的传统习惯。从初一开始至初十左右,我们大家都要到亲戚朋友家里去作客拜年。去时一般都会带上一些礼品,表达一片客气之意。同样,亲戚朋友来作客也是如此。这期间,小孩子肯定赚足了便宜,因为他(她)们能得到大人们的压岁钱,手拿压岁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春节是快乐的节日,是丰收的节日,让我们一起来庆贺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的春节作文300字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春节在重阳节、端午节、春节等节日中,我最喜欢春节。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每过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饺子…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访亲友,相互拜年,恭祝新的一年大吉大利。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新年吃完晚饭,家家户户打开电视机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有小品、相声、还有精彩的杂技和绚丽歌舞。

相传远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叫“年”每到除夕就下山,吞食牲畜,伤人夺命。有一年“年”又下山了,一家房子的男主人,为了壮胆,在房子里点了一堆火。突然,年扑进家门,男主人慌忙之下把一个火盆扔向年,年逃走了,从此每到过年,家家都放鞭炮。

怎么样;我们家乡过春节有趣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家乡风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78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呈献也有许多种,而枫泾古镇便是中国古老文化之一。每到元宵佳节,便会看见满街悬挂着的花灯,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元宵的气息,听着充满喜庆的鞭炮声。我最喜欢的习俗便是猜灯谜。

元宵当天,我们一家一起去枫泾古镇游玩。一到那里,我一眼看见的便是那喜庆的颜色——红色,就连湖面上的河灯都带着每个人的愿望一起飘向远方,长廊上挂着一排火红火红的灯笼,灯笼下飘着五颜六色的彩纸,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谜语,我被这热闹的场景感染了。

在一个灯笼前我停下脚步,小心地摘下一张灯谜纸,上面写着:早上不说,晚上不说(打一字)。我开始认真思考起来:句中的两个“说”字说明应该是言字旁,然后……我有些迷茫,突然,灵机一动:对了,一天分早、中、晚三个阶段,句中提到早上不说,晚上不说,那不就是中午说吗?言字旁加上一个“中”,不对,没有这个字,但可以把“中”换成“午”,不就是“许”字吗?我兴高采烈地拿着彩纸给了志愿者姐姐,并说出了我的答案,志愿者姐姐朝我微微一笑,只见她从麻袋中拿出一个玩偶递给我,说道:“恭喜你!小妹妹。”

拿了奖品,我又迫不急待地找了一个花灯,小心地摘下,上面写着:金木水火(打一字)。我心想:金木水火……是土吗?不是少了一个土吗?我慢慢地走到志愿者姐姐面前,小声地问道:“请问是“土”吗?”她摇了揺头,说道:“不对,小妹妹再想想。”我又思考了一会儿,还是没能解出来,于是志愿者姐姐告诉是“坎”,我反过去再一想:少了一个“土”,而“少”或其他相关的字都和“土”字不能合成字,只有和“欠”合起来才组成“坎”,我这才恍然大悟。

通过今年的元宵节,我似乎明白了,猜灯谜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游戏,而是重于在让人灵感突至,悟出谜底时的拍案叫绝,而又回味无穷,源于汉字的丰富多彩和千变万化,让我们增长知识,获知识在课堂之外,启迪智慧于娱乐之中,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传扬这种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家乡过春节学生日记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的春节,我是在奶奶家过的。风俗的不同使奶奶家的春节和姥姥家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令我充满了好奇。

除夕的上午,大家就忙活开了。快把镜头拉过来!这里是厨房,正在做晚上给奶奶上供的供品。瞧,公鸡拔光了毛,鸡头高高地昂起来,翅膀被撑开了,用竹竿牢牢固定。下半身是向后翘着的,放在一

个白瓷碗里,远远望去,这鸡就好像马上就能够飞上蓝天似的。

院子里的小木桌上,已经摆好了一些供品。看,有猪蹄、鸡、猪肉、猪肝……十分丰富。每一个都被做成漂亮的花样,就连那猪肝,也被做成了一朵层次分明的花儿,好像艺术馆里的展品一样。

除夕夜来了,奶奶和她的儿媳妇们开始包饺子,而爷爷、爸爸他们则去了老房子祭祖。由于祭祖女人是不能看的,所以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家里吧。

奶奶、妈妈、三婶在包饺子,奶奶擀皮,妈妈和婶婶包。我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包好的饺子,它挺着大肚子,扎着一排“麻花辫”,是一个“矮胖子”。因为它还穿着“白衬衣”,所以我认为还是叫

它“爱干净的矮胖子”比较恰当一些。饺子们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横成列,竖成行,让我不禁想起了训练有素的士兵。

吃饺子的时刻到来了!伴着窗外的鞭炮声,一盘盘“珠圆玉润”的饺子上了桌。我赶紧夹了一个放进嘴里,啊!好香!我顾不得别的,一口气吃了一盘多,才住了口。

今年的春节过得特别奇特而有意思,它将成为我心中抹不掉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春节家乡风俗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茂名,我们的茂名有一个独特的节日——年例。顾名思义,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年例来由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也就是说,在年例那一天要进行游神,用于驱鬼。

“游神”就是把神像抬起来,绕着村子走一圈,据说这样做可以驱鬼,也可以保佑自己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体健康,五谷丰登。说起游神,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传说在光绪时期,有一个地方出现罕见的大旱灾,当地的县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便开仓救人。谁知县官因为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员上奏将他斩首示众。在他行刑前的一个晚上,他梦见了一位神仙,神仙对他说:“你是个好人,你不应该死的,当你重新生活后,要把我抬出来绕着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吉祥、五谷丰登。”第二天,他果然没死,他再三回忆着梦,发现梦中神仙与小庙里的安济圣王长得一模一样。于是这个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游神这样一个习俗。当然,每个地方抬的神像不一样,我们的茂名所抬的神像是观音菩萨像。

年例不仅要游神,还要在家中摆上十几围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鸡、鸭、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户都要赶回家乡,准备酒席、食物、饮料等东西。年例一定要吃鸡、鸭、鹅,这样可以保佑自家的鸡鸭鹅不受病毒感染,而且越养越多。

年例是我们的家乡一个独特的节日,它拥有独特的习俗,所以我们的一直保留着这个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家乡的春节作文500字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新年到啊!新年到啊!祝福大家新年好……”,一听到这首歌就知道新年到来了,其实每年过年都一样,但是一听到过年,欢叫的是孩子们,苦叫的是大人们。

许多人说:“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可是,在湖南,这里却是20度的温度,我看啊,是“腊七腊八,热死寒鸦”。许多地方在这一天要喝腊八粥,可是我们这儿吃臭豆腐的,整个房间里都有这臭味,这便又来了一句:“腊七腊八,臭死寒鸦”。

除了这些,那就是“姑娘爱花小子要炮”。姑娘都拉着亲朋好友买新衣服,在商场里不停地试衣服,看看这儿,看看那儿,有些衣服鲜艳夺目,有些衣服非常潮流,这下可难住姑娘们了。小子们就整天放炮,这段日子放炮连电脑游戏都抛到脑后去了。

过年之前,大人们忙,孩子们也忙。大人们忙着大扫除,买东西。孩子们就忙着吃喝玩乐,大人们买来除夕吃的,都被孩子们给试吃个遍。走在街上,你便能听见孩子们唱:“过年了过年了,我放个鞭炮穿新衣,吃堆饺子去睡觉”。

除夕就更热闹了。每家每户都在吃团圆饭,门上贴上了春联,还有门神,姑娘们把新衣服穿起来,放炮的小子们也被拉去穿新衣,不停地放鞭炮,放烟花,看春晚时还不停地用手机抢红包。

正月初一,许多人都奔向一个地方-----岳阳楼!在岳阳楼里有庙会,孩子们可欢喜了。那些卖玩具的和卖小吃……这下可有大收获了!

正月十五,家家都在吃汤圆,在家里和家人们一起欣赏花灯,大人们聊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谈一谈今年的计划,孩子们争着谁吃的汤圆最多,他们吃得狼吞虎咽。这场景真是美好。

这便是我家乡春节,每家每户都是红红火火,真是分外热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不一样的家乡风俗作文800字

全文共 804 字

+ 加入清单

金黄金黄的外皮,猪肉糜剁成馅儿,包成一个弯弯的半月型——哈哈,大家应该都猜到了吧?这就是我们家乡上海的美食——蛋饺。

说到蛋饺,不得不提到它的起源。上海吃蛋饺的传统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张爱玲就在小说《半生缘》里提到过:“饺子、蛋饺都是元宝。”到了大年三十,上海人年夜饭的最后一道重头菜,都会是“全家福”,“全家福”可以是暖锅,也可以是砂锅,一般以高汤打底。讲究的,再加上几只虾,进一步调出鲜味儿。食材很丰富,但唯一不能缺少的就是这个蛋饺了。

做蛋饺的过程非常难!所以外婆和妈妈经常连夜一起做蛋饺。做蛋饺呢,要先用一小块肥膘或者猪油在圆勺里转一圈,以免粘住勺底(上海话,叫做“嘚底”)。然后倒入一勺打好的蛋液,再将勺子逆时针轻轻转上一圈,使蛋液均匀铺满整个勺子,成为一张圆形的蛋皮。蛋皮一定要厚薄均匀,这是最考验手艺的时刻。之后在蛋皮中放入一小团事先调制好加入葱花的肉馅儿。等到边上的蛋液刚刚凝固,马上用筷子尖儿小心地挑起来一边的蛋皮,慢慢地把圆形蛋皮一折为二,让两面合拢完全包盖住肉馅。最后在蛋皮周边,稍微压那么两下,封口——一个半圆形的蛋饺就大功告成了!

因为蛋饺的形状像元宝的样子,而且颜色金黄,所以有招财进宝的寓意,而且,外婆和妈妈对蛋饺也有一番别样的回忆。

对他们来说,蛋饺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家人相聚在一起吃“全家福”的幸福感。妈妈虽然现在很瘦,但她小时候也是一个十足的“小馋猫”。在她外公外婆做蛋饺的时候,常常期盼做出失败的蛋皮,这样妈妈就可以把做坏了的蛋皮一个个吃掉,那叫一个嗲啊!

可现在,蛋饺早已在市场上非常普遍。有新鲜现做的,也有速冻的,想什么时候吃就可以什么时候吃。可却缺少了一点什么……大概是那么一点过去的味道和快乐吧?所以我也要学会做蛋饺,以后在过年的时候也能亲手为家人亲手制作这份美味,和家人一起分享这种快乐,更是补上这一点属于过去的回忆。

小小的蛋饺,也是我们上海的老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家乡的春节作文300字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家乡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十二月就开始了。

十二八这天,人们要喝十二八粥。十二八粥可好喝了,它里面有桂圆、苡米、麦片、糯米、绿豆、红豆、芸豆、花生。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酒肉的香味在天空中久久地回荡着,大人们在门外贴对联,家中贴漂亮的年画,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彻夜不绝。在外上班或打工的人,一定得赶回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得守岁。

春节第一天的景象可不一样。人们都会出去拜年,一般是年少的给长辈拜年,孩子们会得到特别多的压岁钱,有的孩子会买玩具,也有的会把钱存起来,将来再买学习用品。

到了元宵节,超市就特别热闹,人们买元宵回家煮着吃,为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