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不自量力成语故事图片汇编20篇

罗斯福是美国第32任总统,联合国的创建人之一,美国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总统。小编收集了关于罗斯福的故事,欢迎阅读。

浏览

6402

作文

1000

一字千金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拼音]    yī zì qiān jīn

[成语解释]    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典故出处]    《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成语故事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因在赵国经商时,曾资助过秦庄襄王(名子楚)又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子楚为妻,待子楚接王位后,便被封为文信侯,官居相国。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当时养士之风甚盛,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都提出来写在书面上。汇集起来,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着,提名“吕氏春秋”。

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当时吕氏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者,就赏赐千金(合黄金一斤)。这段记载,见“史记”:“吕不韦传”。后来的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一字千金”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一篇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在修辞上特别出色,字字珠矶,不可多得。例如我们读到一位名学者的新作,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方法,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业程度和品质,还能相应增加教师本身的进修,对这样的一篇价值极高的文章,我们便可说它“一字千金”了。在近代的社会中,样样都成了商品,文章也不列外,那么我们说,某著作家的一篇文章,稿费价格之高,相当于“一字千金”。不过,通常我们还是用来形容文章的价值或修辞的美妙比较妥当。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成语故事贾人渡河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个贾人,在河南办了一批货,取水路贩往外地销售。船在河中顺风行驶,忽然浓云密布,狂风骤起,大雨倾盆,河水陡涨。贾人走出船仓查看货物,一股大浪袭向船头,把贾人拍落水中。贾人在水中挣扎呼喊:“救命呀!”

一个渔夫听到喊声,急急忙忙把船摇过来救人。贾人看到渔夫,大声喊道:“快来救我,我给你一百两白银。”

渔夫把贾人救起来,送进船仓,贾人换好了衣服,拿出十两银子送给渔夫,说:“拿去吧,这十两银子够你辛苦半年了。”

渔夫不接银子,看着贾人说:“刚才你在水中许诺说给一百两银子,而不是十两。”

贾人满脸不高兴地说:“你这人也太不知足了,你一天打鱼能挣几文钱?现在一下子捞了十两银子,不少了。”

渔夫说:“事是这么回事,理却不是这个理。你刚才不许诺给一百两银子,我也会救你一命,但你既然说给一百两,我希望你不要失信。”

贾人摇摇头,踱进船仓,不再理会渔夫,渔夫长长叹口气,回到渔船。

一年后,贾人又办了批货,碰巧在河中与渔夫相遇。两个人都想起了去年那次不愉快的分手。贾人说:“我给了你十两银子,你为什么不用来当本钱,做点小生意,何苦风里雨里挣这份辛苦钱?”

渔夫来不及答话,贾人的船触上礁石,船仓进水,船渐渐下沉。贾人急得团团转,大声对渔夫说:“快来救我,这次我给你三百两银子,保证不失信。”

渔夫摇橹从贾人旁边划过去,回头不紧不慢地说:“喊信得过你的人来救命吧,我不要你的银子,可也不救你这种无信无义人的命。”

很快,贾人随着沉船在滔滔河水中消失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封豕长蛇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封豕长蛇

【汉语拼音】fēng shǐ cháng shé

【近义词】:毒蛇猛兽、牛鬼蛇神

【反义词】:祥麟威风

【成语出处】《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

【成语解释】封:大;封豕:大猪;长蛇:大蛇。贪多无厌,贪婪如大猪,残暴如大蛇。比喻贪暴者、侵略者。

【封豕长蛇造句】 可恶的侵略者如封豕长蛇残害平民老百姓。

【封豕长蛇的成语故事

四年春季,三月,刘文公在召陵会合诸侯,这是为了策划进攻楚国。晋国的荀寅向蔡侯求取财货,没有得到,就对范献子说:“国家正在危急之时,诸侯 正怀有二心,准备在这种情况下袭击敌人,不也是很困难吗!大雨正在下着,疟疾正在流行,中山不臣服,抛弃盟约而招来怨恨,对楚国没有什么损害,反而失去了 中山,不如辞谢蔡侯。我们自从方城那次战役以来,到现在还不见得能在楚国得志,只不过是劳兵伤财。”于是就辞谢了蔡侯。

晋国人向郑国借用装饰旌旗的羽毛,郑国人给了他们。第二天,把羽毛装饰在旗杆顶上去参加会,晋国就因此失掉了诸侯的拥护。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因小失大成语故事_600字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因小失大是一个成语,拼音yīn xiǎo shī dà,是指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形容为了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得不偿失。

近义词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一叶障目;得不偿失;因噎废食;舍本逐末。

有个书生,住在京城里。一天,他偶尔路过延寿街,看见一个年轻人正在买书,刚好有一枚钱掉在地上,他就走过去用脚踩住钱。等年轻人走后,他弯下腰把钱捡起来。旁边坐着个老人,看了他半天,忽然站起来问他的名字,问完了,冷笑两声就走了。

后来,这个书生得到了江苏常熟县尉的职位。正式上任前,他去拜访自己的上级江苏巡抚汤潜庵。可求见了十多次,巡抚都不见他。巡抚还传下命令,叫这人不必去赴任了,原因是他的名字已经挂进了被检举弹劾的公文里了。

书生大惑不解,问是为什么事情而被弹劾的。人家回答说:“因为你贪污。”书生很奇怪:我连官都还没做一天呢,哪里会贪污?就想进去当面解释一下。

差役再次传达了巡抚的话:“你难道不记得当年在书铺里的事了吗?你当秀才的时候,尚且爱那一文钱如命。现在你运气好,当上了地方官,那你还不把手伸进老百姓的口袋里去偷,成了戴着乌纱的小偷?请快走吧,别一路上哭个不停。”这时他才知道,当年问他姓名的老人,竟是这位汤老爷,于是惭愧的辞官而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学生诚信成语故事大全

全文共 276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诚信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基础,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能够给予我们警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学生诚信成语故事大全,欢迎大家参考!

1.曾参杀猪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儒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

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

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2.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4.推心置腹

王莽篡汉后, 发生了农民起义。后来, 南阳著名的豪强, 西汉皇族刘穌、刘秀兄弟也乘机起兵, 加入了绿林起义军, 准备夺取政权, 恢复刘氏的天下。

王莽听说昆阳失陷, 派42 万大军前往镇压。起义军在刘秀的正确指挥下, 以劣势兵力击败了王莽军。

接着, 萧王刘秀主动要求去河北安抚各州郡, 他在河北争取人心, 扩充力量。接着, 刘秀派出14 名将领, 带领大批兵马, 去消灭河北的铜马起义军。经过多次激战, 刘秀终于击溃了铜马起义军, 数十万人向他投降。

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 扩大自己的影响, 刘秀决定收编这一大批人马, 并把投降的起义军首领封为列侯。但是, 这些首领心存疑虑, 不相信刘秀会信任他们。刘秀了解到他们的心思, 就让他们各自回营, 照样带领自己的部下; 刘秀骑着马, 只带几名随从, 到一个一个军营去慰问他们。

这些投降的将领见刘秀这样毫无戒心地对待他们、关怀他们, 感动地说:“萧王如此推心置腹, 我们怎能不为他卖命呢!”

刘秀见他们都已经打心里服了自己, 就把他们分别安排为自己将领的部下。这样, 他一下子就增加了数十万人马。关西那一带原来只知道铜马, 现在都把刘秀说成是“铜马皇帝”。

5.信誓旦旦

春秋时, 有个男子, 爱上一位天真美丽的姑娘。他借换丝的名义向姑娘求婚, 并发誓真心爱她, 永不反悔。

纯朴善良的姑娘信以为真, 答应秋后与他结婚。婚后, 妻子对丈夫真心诚意, 但是丈夫却变了心, 百般虐待她。后来, 那男子竟狠心地将她遗弃, 她在痛苦中回忆起以往的种种情景, 内心无比愤恨, 怨恨地控诉说:“ 当初你说白头到老, 现在一回忆起这话就使我怨恨。滔滔的淇水再宽也有个岸, 湿湿的洼再阔也有个边。当初我和你一起嬉戏, 说说笑笑多么欢快。当年你信誓旦旦, 没想到如今你反复无常把心变。我恨你变心不念旧, 只好一刀两断把事情了结!”

有人根据这位女子不幸遭遇, 写成了一首诗。这首诗后来被收进了《诗经》, 即《卫风·氓》, 其中有段写道:

及尔偕老, 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6.实事求是

刘德是西汉时期汉景帝刘启的儿子, 为栗姬所生, 被封为河间王( 封地在今河北河间县一带)。据传, 刘德酷爱藏书, 他从民间收集了很多先秦时期的著作。刘德对收集到的古书, 能够认真研究和整理, 很多学者都愿意和他一起研究学问, 甚至皇帝和官府中的学者, 对他的学识和治学态度都很佩服。

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 在撰写《汉书》时, 专门为刘德写了传记《河间献王传》, 对刘德的研究精神作了高度的评价, 文中说:“ 修学好古, 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 必为好写与之, 留其真。”成语“实事求是”即由此而来。

7.移木建信

战国时,商鞅准备在秦国变法,惟恐老百姓不信,于是命人在都城的一个城门前,放了一根高三丈长的木柱,并到处张贴告示:"谁能把城门前那根木头搬走,官府就赏他五十金。"老百姓看到告示后议论纷纷。大家怀疑这是骗人的举动,但一个年轻力壮、膀大腰圆的小伙子说:"让我试试看吧!我去把城门那木头搬走,要是官府赏钱,就说明他们还讲信用,往后咱们就听他们的;如果不赏给,就说明他们是愚弄百姓。他们往后说得再好,我们也不信他们那一套了。"说罢来到城门前把那根木头搬走了。

商鞅听到这一消息,马上命令赏给那人五十金。那位壮汉看到自己果真得到了五十金,不禁开怀大笑,一边炫耀那五十金,一边对围观的老百姓说:"看来官府还是讲信用的啊!"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不久就传遍了整个秦国,商鞅这才下令变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战争的成语故事_3100字

全文共 2951 字

+ 加入清单

【坚壁清野】

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傕(yù)传》。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揭竿而起】

这个成语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

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这两个差官又从壮丁里挑选出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作屯长,让他们再去管理其余的壮丁。这两个屯长一个叫陈胜(字涉),是个雇农;另一个叫吴广,是个贫农。他俩原来并不认识,现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运,很快就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陈胜、吴广一行往北拼命赶路,一点也不敢耽误。因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误了日期,是要砍头的。可是,他们刚刚走了几天,才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正赶上下大雨,只好扎了营,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个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误了,陈胜同吴广商量,说:“咱们即便走,误了日期,也是死;逃,给官府抓住,也是个死。反正是个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为老百姓除害。”

吴广也是个有见识的人。他同意了陈胜的意见,并商定借着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苏和深得群众拥戴的原楚国大将项燕(项羽的祖父)的名头,以号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于是陈胜和吴广就带着几个心腹首先把那两个差官砍死,然后提着他们的头,向大家讲明了不起义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这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吴广一块儿干。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将项燕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占领了。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人们将“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简化成“揭竿而起”这个成语,比喻高举义旗,起来反抗。多泛指人民起义。

【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势如破竹】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昊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如火如荼】

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他带领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

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惊,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大家说,现在退回去等于两关打了败仗,还会两头挨打;如果能打败晋国,就等于在诸候国中当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践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经拿定,当务之急是尽快征服晋国。考虑再三,决定出奇制胜。

一天傍晚,吴王下达了命令。全军将士吃得饱饱的,马也喂足了草料。从全军中挑出三万精兵强将。每一万人摆成一个方阵,共摆三个方阵。每个方阵横竖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头的都是军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个大夫负责。每项一个方阵由一名将军率领。中间的方阵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帜,白弓箭,由吴王自己掌握,称为中军;左边的方阵,红盔红甲、红衣服、红简直就像深不可测;右边的方阵则一水儿黑色。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刚刚显出亮色,吴军鼓声大作,欢呼之声震天动工地。

晋军从梦中醒来,一看吴军那三个方阵和声威气势,简直都惊呆了:那白色方阵,“望之如荼”——像开满白花的茅草地;那红色方阵,“望之如火”——如像熊熊燃烧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阵,简直就象深不可测的大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成语故事之焚书坑儒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焚书坑儒

【拼音】: fén shū kēng rú

【解释】: 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成语故事】:

秦始皇憎恶儒生引用诗书来反对秦的法律,于是焚毁诗书,坑杀儒生,对中国文化带来极大的摧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统制思想文化而采取的两项重大措施。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博士淳于越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建议依据古制,封子弟功臣以为枝辅。丞相李斯为杜绝“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的现象,提出焚书的建议。秦始皇采纳其建议,下令除秦国的史书、博士官收藏的图书和百姓家藏的医药、卜筮、种树等书外,凡列国史记、百姓私藏的《诗》、《书》和百家语等均限期交出焚烧。此外还规定偶语《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诛,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30日不烧,黥为城旦。

焚书对古代文化典籍造成极大的破坏。次年,为秦始皇寻觅长生不老仙药的方士侯生、卢生,因难以继续行骗,便以始皇贪于权势,未可为求仙药为由,相约逃亡。秦始皇闻讯大怒,认为儒生多以妖言惑乱黔首,于是下令御史案问诸生,受株连的儒生达460余人,全被活埋于咸阳。焚书坑儒暴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青州从事的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恒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则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

【解释】青州:古代州名,在今山东东部;从事:古代官名。好酒的代称。

【用法】作宾语;指好酒的代称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琼浆玉液

【相反词】平原督邮

【同韵词】不得已而求其次、不因一事,不长一智、大天白日、暗无天日、夜以接日、朝发夕至、厉精求治、盈箱满笥、瞻云就日、鲁戈回日

成语故事】魏晋时期,桓温手下的一个主簿善于辨别酒的好坏,他把好酒叫做“青州从事”,因为青州有个齐郡,齐与脐同音,好酒力一直达到脐部。把次酒叫做“平原督邮”,因为平原郡有个鬲县,鬲与膈同音,次酒的酒力只能到达胸腹之间。

【成语举例】青州从事孔方君,终日纷纷喜事生。 宋·李清照《感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草草了事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794 字

+ 加入清单

草草了事成语何来

虽说僧经道忏,上祭挂帐,络绎不绝,终是钱银吝音,谁肯踊跃,不过草草了事①。

草草了事成语解读

①草草了事:匆忙随便地把事情了结掉。指一种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虽然说也有和尚、道士在讲经做忏,前来吊问祭祀的人也络绎不绝,但毕竟是钱财上不够大方,也没有人肯全心投入,一切不过是草草地应付了事。

草草了事成语故事

贾母病逝,贾府举哀。王熙凤仗着自己的才干,原想办贾母丧事会大有一番作为,不想现在的贾府早已今非昔比,仆人骤减,男仆只有二十一人,女仆只有十九人,难以点派差使;又加上支不出银钱,因此虽然说和尚、道士念经做道场,上祭挂帐,络绎不绝,但毕竟因银钱上吝音,没有人肯全心投入,不过草草了事。连日来王妃谙命也来得不少,但王熙凤也不能上去照应,只得在底下张罗,叫了那个,走了这个,发一回急,央及一会儿,糊弄过了一起,又打发一起。

虽然是使尽了浑身的解数,王熙凤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邢夫人等见丧事忙乱,还以为王熙凤不用心。王熙凤一急,只觉得眼前一黑,嗓子里便喷出一口鲜红的血来,倒在地上。

草草了事成语史例

1908年,三岁的溥仪继清帝之位称宣统皇帝,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在登基大典上,钟鼓齐鸣,山呼万岁,把小皇帝吓得坐在龙椅上不住哭闹:“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醇亲王载洋是宣统帝的亲爹,他跪在龙椅下,死死按着儿子。无论如何,登基仪式总是不能出什么差错的。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没完没了,小皇帝的哭叫也越来越响。载洋不停地哄着孩子:“快回家了,快完了……”

当时参加仪式的许多老臣听到载洋这句话,大惊失色。笼罩着一片悲哀气氛的登基大典草草了事以后,文武百官在底下窃窃私议:“怎么可以说快完了呢?”“说要回家可是什么意思啊?”大家议论纷纷,垂头丧气,认为这是大清皇朝的不祥之兆。

后来,清王朝于191年被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遗老遗少怪罪摄政王说,就是他在登基大典上说“快完了”,所以把大清朝的江山给葬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不常见的励志的成语故事:歧路亡羊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杨朱是战国时期的一位着名学者,人称杨子。杨子的邻居丢失了一只羊,于是,这个邻居的全家人都去找,同时也请杨子的仆人帮着一块儿去找。

杨子说:唉,不过是丢掉一只羊而已,何必要让那么多人去找呢?丢羊的人说:因为岔路太多了。

那些找羊的人回来后,杨子问道:找到了没有?他们回答说:没有!杨子问:为什么找不到呢?他们说:岔路中间又有很多岔路,我们不知道羊往哪一条岔路上去,所以就回来了。

杨子听了,很有感触,脸上露出了很不愉快的神色,沉默了很长时间,整天都没有笑容。人们觉得特别奇怪,便对杨子说:羊又值不了多少钱,更何况丢的也不是你家的羊,你为什么这么闷闷不乐呢?杨子没有回答。

有一个名叫心都子的人在一旁边听了说道:道路因岔路多了,容易使羊丢失;学者因为不能专心致志,可能会迷失人生的方向。(原文是: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杨子闷闷不乐的原因难道你们还不明白吗?

歧路亡羊这一成语由大道以多歧亡羊演变而来,比喻事情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歧路,岔路;亡,丢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三年级成语故事

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

西汉时,有个名叫牵秀的读书人,年轻时就有些才气,也能说会道。后来被权贵看中,任为司空从事中郎,当上了皇帝的侍从官。

牵秀好说大话,常把自己夸得了不起。有一次竟对人说,他如果能居于督察百官的地位,就一定像冲除脏水、浮上清水那样除掉恶人,奖励好人;如果能担任军事要职,就一定会建立将帅的功勋。但是,他不过是说说而已,实际上没有照这样去做。公元二九○年晋武帝司马炎死后,他的儿子司马衷继位,史称晋惠帝。司马衷患有痴呆症,第二年起,皇族之间为了争夺政权,发生了长达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

当时牵秀担任尚书,但他对诸王专权、惠帝沦为傀儡,从不敢反对。相反,他见哪个有势力,就去投靠哪个。他先是为长沙王司马义效力,接着又投奔成都王司马颖,后来再投靠河间王司马。最后,牵秀在这场皇族大混战中,被司马颙的部下杀死,以致他根本就没有做到自己说的,像冲除脏水、浮上清水那样除掉恶人,奖励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兄弟怡怡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兄弟怡怡

【汉语拼音】xiōng dì yí yí

【近义词】:难兄难弟

【反义词】:煮豆燃萁

【成语出处】

1、《论语·子路篇》: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兄弟怡怡。”

2、鲁迅《彷徨·弟兄》: 你昨天竟急得那么样,叫旁人看了也不能不感动,这真所谓‘兄弟怡怡’。

【成语解释】兄弟和悦相亲的样子。

【兄弟怡怡造句】这一家子兄弟怡怡,幸福长久。

【兄弟怡怡的成语故事

《彷徨·弟兄》:“老三说,老五折在公债票上的钱是不能算公用的,应该……应该……。”益堂咳得弯下腰去了。

“真是‘人心不同’……。”月生说着,便转脸向了沛君,

“那么,令弟没有什么?”

“没有什么。医生说是疹子。”

“疹子?是呵,现在外面孩子们正闹着疹子。我的同院住着的三个孩子也都出了疹子了。那是毫不要紧的。但你看,你昨天竟急得那么样,叫旁人看了也不能不感动,这真所谓‘兄弟怡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传神写照的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chuán shén xiě zhào

【出处】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

【解释】传神:指优美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写照:画像。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能生动逼真地描画出来。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十分逼真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传神阿堵

【同韵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花丽狐哨、回眸一笑、眉飞眼笑、抓乖弄俏、独行其道、母慈子孝、九关虎豹、亡国之道、父慈子孝、......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顾长康画人像十分有名,有的画了几年不点上眼睛。有人问他原因,顾长康说:“四肢身体的美丑,本与神韵无关,要想人像画得传神,关键在于这眼睛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有关牛衣对泣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亦作【泣对牛衣】牛衣:牛畜御寒遮雨之覆盖物。 原指睡在牛衣中,相对涕泣;后喻夫妻共度贫困之生活,常用此语。

【出处】典自(汉班固《汉书卷七十六赵尹韩张两王传第四十六》):“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诀,涕泣。其妻喝怒之曰:‘仲卿!京师尊贵在朝廷人谁逾仲卿者?今疾病困厄,不自激昂,乃反涕泣,何鄙也!’”

【典故】汉代王章,字仲卿,少时为诸生,求学于长安,与妻共居。一日,王章得病,因贫无被,睡于麻编之牛衣中,自料必死,与妻诀别而泣。其妻斥之曰:“仲卿!京师朝中贵人无一超乎君?今贫病交迫,不自发愤图强,反而啜泣,无志气也!”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贫贱夫妻

【用例】(明叶宪祖《鸾鎞记第十四出》):“我曾把讥评句,聊申劝勉情,也只为牛衣对泣怜同病。”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义猫》):“翁家筏食,借贷无门,典质已尽,搔首踟躇,牛衣对泣而已。”

(清陈烺《错姻缘第一出》):“堪叹家贫似水,恁凄凉泣对牛衣。”

成语故事】汉朝书生王章到京城长安读书,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因为家里很穷,只好与妻子躺在盖牛用的蓑衣里御寒。一天生病,他担心自己会死,与妻子在蓑衣里相对哭泣。后来当官,因看不惯汉成帝的舅舅王凤专权,不听妻子的劝告上书而被赐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年少无知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年少无知

成语拼音:nián shào wú zhī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不懂事。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年纪小,不懂事。

成语来源: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口尚乳臭,谓世人年少无知;三折其肱,谓医士老成谙练。”

成语造句:老舍《赵子曰》:“欧阳那个人,据我看,是个年少无知的流氓。”

年少无知的成语故事

楚汉相争时期,刘邦因西魏王魏豹要背叛就准备出兵讨伐。他询问郦食其魏豹的将领情况。郦食其说魏豹的大将是柏直,刘邦认为柏直是口尚乳臭、年少无知,就派韩信、灌婴、曹参率军前去攻打魏豹,并获得大胜,活捉了魏豹。

年字开头的成语

年少无知 年高有德

包含有年字的成语

一年被蛇 一年被蛇 烈士暮年 年高有德 年少无知 七年之病 三年不窥 十年树木 十年生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成语故事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当时有一个著名的诗人叫郑谷。某年冬天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他以文会友,经常和一些文人往来。 当地有个叫齐已的和尚,对诗文很有兴趣。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他早就仰慕郑谷的才名,就带着自己写的诗稿,前来拜会。齐已把诗稿一首一首地请郑谷看。郑谷读到《早梅》这首诗时,不由得沉思起来。郑谷吟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面对齐已说:“梅开数枝,就不算早了。”郑谷又沉吟了一会,说:“不如把‘数’字改为‘一’字更好。”齐已听了,惊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一字就能完美表达出诗词的主题了。”于是齐已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

文人们知道了,就把郑谷称为齐已的“一字之师”。成语“一字之师”是指能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从善如流的成语故事_500字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像流水一样迅速。形容听取正确的意见及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那样畅快而自然。

出处

《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发兵攻郑,郑国不敌赶紧求救于晋。晋国派出大将栾书增兵援助,楚国不敢与之交战,立即撤军而走。栾书转而攻打楚国的盟友蔡国,蔡国告急,楚国来不及调集大军,只好派公子申和公子成两支小部队前去救援。

晋军大将赵同与赵括向栾书请战,这时,谋臣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上前劝阻道:“如果这次与楚军对阵,即使打赢了也不过只胜了两小股楚军而已。如果输了,那晋国可就被人耻笑了。”当时,栾书的部下主张进攻的有八人,主张收兵的只有这三位,按理说应以多数人意见为准,但栾书最终还是采纳了知庄子三人的意见,退兵回国。第二年,栾书趁楚不备,率军攻下了蔡国,继而又发兵攻向楚国。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三人分析了具体情况,再次建议暂时不要陈兵楚国而去攻打沈国,结果此战大获全胜。当时有人称赞栾书说:“这个人能听从好的、正确的意见,就像流水向下那样,不仅快而且非常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成语名正言顺故事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列子名叫列御寇,是战国初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战国时代,史疾为韩国出使楚国,楚王问他:“你在研究什么学问?”史疾说:“我在研究列御寇的学问。”楚王问:“列御寇主张什么?”史疾说:“主张正名。”楚王问:“这可以用来治理国家吗?”史疾说:“当然可以。”楚王又问:“楚国盗贼很多,用它可以防范盗贼吗?”回答说: “当然可以。”楚王接着问:“怎么用正名来防盗?”这时正好有只喜鹊飞来停在屋顶上,史疾说:“请问你们楚国人把这种鸟叫什么?”楚王说:“叫喜鹊。”史疾又问:“叫它乌鸦行吗?”楚王说:“不行。”史疾说:“现在大王的国家设有柱国、令尹、司马、典令等官职,任命官吏时,一定要求他们廉洁奉公,能胜任其职。现在盗贼公然横行却不能加以禁止,就因为各个官员不能胜任他的职位,这就叫做:‘乌鸦不称其为乌鸦,喜鹊不称其为喜鹊啊!’”

名正言顺”这个成语出自《论语》,表示名义正当,道理就讲得通,也表示作事理由充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成语故事7:负荆请罪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代,强大的秦国常常欺负赵国。在代表赵国出使秦国中,蔺相如智勇双全,把和氏璧安全带回赵国,在渑池大会上又保全了赵国的荣誉,被拜为上卿,地位跃居大将军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说:“我为赵国立了多少汗马功劳,才有今天。蔺相如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倒爬到我头上来了。哼!见到蔺相如,我一定要给他点颜色看看。”为避免和廉颇见面,蔺相如就称病不上朝。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门,远远的瞧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过来,赶快退到小巷子里,让廉颇的车马先过去。蔺相如的门客们觉得蔺相如胆小怕事,请求离去。蔺相如劝阻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比,哪一个厉害些?”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些。”蔺相如说:“对呀!秦王我都不怕,我怎么会怕廉将军呢?秦国不敢来侵犯赵国,就是因为我们赵国文臣武将团结一心。如果我们两人不和,秦国就有机可乘了。”廉颇知道了,赤着膀子,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的家里请罪,他说:“我是个粗人,见识少,气量窄。哪儿知道您竟如此容忍我,请您处罚我吧。”

负荆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霜露之疾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汉朝的公孙弘年轻时很穷,在海边放猪。四十岁时开始学习《春秋》,六十岁时,汉武帝广招天下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被征为博士。七十六岁时公孙弘当了丞相,封平津侯。虽然贵为三公,但公孙弘生活却很简朴,每顿饭只有一个荤菜,把自己的俸禄都给了故人宾客,家里没有什么余财。

后来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朝廷追拿其党羽正紧的时候,公孙弘却生病了。他觉得自己关键时刻不能给国家出力,给汉武帝上书请求辞职。汉武帝回信说:“……你不幸得了小病,就像寒霜朝露一样,很快就会好的,目前朝廷还有许多重要的事情等着你,你看看医生,休养休养,好了就回来,为什么要辞职呢?”又赐给他牛酒和各种布帛,做为养病之用。不久,公孙弘的病好了,就又上朝理事了。

霜露之疾”形容病很轻,很快就会痊愈。

(出自《汉书公孙弘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成语故事《南辕北辙》中英文版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Going South by Driving the Chariot North

Once a man wanted to go to the south, but his carriage was heading north. A passer-by asked him:"If you are going to south, why is your chariot heading north?" The ma answered, "My horse is good at running, My driver is highly skilled at driving a carriage, ad I have enough money."The man didint consider that the direction might be wrong; the better his conditions were, ther further he was away from his destination.

The idiom derived froim this story indicates that ones action was the opposite effect to ones intention.

南辕北辙

从前有个人要到南方去,他坐的车子却向北方行驶。过路人说:“你去南方,车子怎么向北行驶呢?”他回答说:“我的马很能跑路,我的车夫驾车的技术也很高明,加上我又带了充足的路费。”这个人没有考虑到,方向弄反了,他的条件越好,离他要取得地方就越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南辕北辙”。比喻一个人的行动和他的目的正好相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