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降温许嵩歌词解析最新20篇

我从成语里挑出了几个人们耳熟能详但是寓意深刻的故事,针对创业者通常易犯的毛病做了一个探讨和分析。襟抱堂主人希望给创业路上的人们敲响一个思想的警钟,聊以自警和分享。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一些关于降温许嵩歌词解析优秀作文,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浏览

8012

作文

335

吩咐词语解析

全文共 1402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是吩咐词语解析,希望对您有帮助。

【词目】吩咐 也做 ‘ 分付 ’

【拼音】fēn fu

【基本解释】口头指派或命令;嘱咐。

《东周列国志》第五回:“时秋七月中旬,见田中早稻已熟,吩咐军士假扮作商人模样,将车埋伏各村里,三更时分,一齐用力将禾头割下,五鼓取齐,成周郊外,稻禾一空。比及守将知觉,点兵出城,郑兵已去之远矣。”

【英译】tell;instruct

【近义词】命令

【反义词】听命

造句:

1、在离开地球,耶稣吩咐我们要通过对公众的信仰行为与他的死亡和埋葬和复活的基督信徒开放的鉴定要求。

2、在我们顺着荒野散步的时候,你吩咐我随便去溜达一下,而你却跟希刺克厉夫先生闲逛啦!

3、我吩咐他继续说下去。

4、您有事请随时吩咐好了。

5、耶和华必将他们交给你们。你们要照我所吩咐的一切命令待他们。

6、以利沙吩咐仆人说,你对她说,你既为我们费了许多心思,可以为你作什么呢?

7、照我吩咐你的去做。

8、好,一切按你的吩咐办理。

9、我吩咐基特里吉写封信给他。

10、拥有主动的品质,在你有一个好主意的时候开始实施它,而不要等到被吩咐。

11、她吩咐了需要做什么后,我们就开始由天花板至地板清洁起房子以及打扫起院子来。

12、我们要往旷野去,走三天的路程,照着耶和华我们神所要吩咐我们的祭祀他。

13、我要马上吩咐希尔一下。

14、莫非你吃了我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吗?

15、皮彻说,“昨天你吩咐我给他们打电话,叫他们今天上午介绍一个人过来。”

16、除非医生吩咐你,你自己不要这样做。

17、我接受了他的吩咐后,就派一个人去请律师,又派了四个人,配备了可用的武器,去把我的小姐从她的狱卒那儿要回来。

18、你要这样照我一切所吩咐的,向亚伦和他儿子行承接圣职的礼七天。

19、他遵照父亲的吩咐给律师写信。

20、我叫某某,有事请随时吩咐。

21、我得到吩咐不让任何人入内。

22、给他文件和你的钱,然后照他的吩咐去做。

23、父亲吩咐他一个人上路,切勿浪费。

24、他的吩咐让我心里顿时暖洋洋的,所有的不安瞬间消失。

25、耶和华怎样吩咐摩西,他就怎样在西奈的旷野数点他们。

26、照医生的吩咐去做。

27、我岂没有吩咐你吗?

28、那时,我将你们所当行的事都吩咐你们了。

29、吩咐那女孩把衣服穿得整齐些。

30、圣灵吩咐我和他们同去,不要疑惑。

31、我们照他的吩咐去那里。

32、主已经把神宝库的钥匙放在我们手中了,祂吩咐我们去无限制地领取一切我们所要的。

33、基甸就从他仆人中挑了十个人,照着耶和华吩咐他的行了。

34、我随时听候您的吩咐。

35、摩西就这样行。耶和华怎样吩咐他,他就怎样行了。

36、高考临近,老师吩咐我们要注意饮食,注意休息,放松心态。

37、吩咐孩子在离房子里的人能听得见的地方玩。

38、请吩咐她来帮助我。

39、你照我的吩咐把所有的兵器都挪走了吗?

40、我什么都不要;我已吩咐家里预备晚饭了。

41、当我们按照神的吩咐,向敬虔的朋友承认自己的挣扎时,这样的事就会发生。

42、出门前,妈妈吩咐我要照顾好自己,万事多加小心,多留个心眼。

43、切记吩咐你的事。

44、然后,吩咐他们到一个密室里藏起来,不让任何人知道他俩回来了。

45、所以你当束腰,起来将我所吩咐你的一切话告诉他们。不要因他们惊惶,免得我使你在他们面前惊惶。

46、仆人无动于衷,等候他的吩咐。

47、你吩咐我走我就会立刻走的,奎尔普。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囫囵吞枣词语解析

全文共 124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语成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语言文化之一,而成语的存在为汉语增添了一丝精彩!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囫囵吞枣词语解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注音】hú lún tūn zǎo

【典故】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

【解释】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读书不认真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不求甚解、生吞活剥

【相反词】含英咀华、细嚼慢咽、融会贯通

【同韵词】阖门却扫、兔子不吃窝边草、针头线脑、择地而蹈、望梅阁老、张皇幽眇、不知颠倒、食不念饱、捶胸顿脚、敛手束脚、......

【年代】古代

【灯谜】吃枣子不吐核

【邂逅语】吃枣子不吐核

【英语】bolt

【德文】eineDattelhinunterschlucken,ohnesiezukauen-etwaslesen,ohneeszuverstehen

【日文】なつめを丸(まる)のまま飲み込む;(読書内容などを)ろくに検討(けんとう)もせずうのみにする

【法文】mangerlesjujubessanslesmǎcher

【俄文】восприниматьбезразбóру

【语文同步】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  叶文玲《我的“长生果”》小学九册·课文·4

【成语故事】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成语举例】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看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  朱自清《论诗学门径》

【成语例举】

◎ 一饭一粟,来处不易,一本好书的产生,更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岂可草草读过,不说对不住作者,就对自己的本身说,也不应囫囵吞枣一般地来读书。

◎ 如果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让学生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即使在学生的头脑里填塞了一大堆知识,也不可能增进他们的思考力。

◎ 然而,人们来不及鉴别、吸收和消化,只能采取浮光掠影或者囫囵吞枣的办法,良莠不分,拾起来便用。

◎ 行为主义的交替反应之说便用以补救这种囫囵吞枣之弊。

◎ 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己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 那种只有一个笼统说法的囫囵吞枣式的教科书,只能使学生"食而不化",难以理解。

◎ 在学习前人的东西时,取囫囵吞枣的方法,不能消化并理解其所以然。

◎ 爷爷也不要求这些,因为他本来就讲不明白那些诗,只能让我囫囵吞枣。

◎ 倘使囫囵吞枣,似乎没有多大用处。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相近四字词语解析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1、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2、 一步登天--平步青云

3、 同归于尽--玉石俱焚

4、 名列前茅--独占鳌头

5、 忘恩负义--恩将仇报

6、 唇亡齿寒--休戚相关

7、 固执己见--一意孤行

8、 永垂不朽--万古流芳

9、 落井下石--乘人之危

10、 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11、 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12、 穷极无聊--心灰意冷

13、 自不量力--螳臂当车

14、 百年不遇--千载难逢

15、 明察秋毫--洞若观火

16、 管中窥豹--坐井观天

17、 出类拔萃--鹤立鸡群

18、 白日做梦--痴心妄想

19、 五颜六色--五彩纷呈

20、 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21、 口是心非--阳奉阴违

22、 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23、 十拿九稳--万无一失

24、 千里迢迢--山遥路远

25、 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26、 洋洋得意--忘乎所以

27、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

28、 穷凶极恶--青面獠牙

29、 皮开肉绽--血肉模糊

30、 火烧火燎--心急如焚

31、 班门弄斧--自不量力

32、 千人所指--众矢之的

33、 一掷千金--挥霍无度

34、 狐假虎威--狗仗人势

35、 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36、 偷梁换柱--移花接木

37、 毛骨悚然--胆战心惊

38、 鸟尽弓藏--辅车相依

39、 唇亡齿寒--兔死狗烹

40、 百发百中--弹无虚发

41、 神气活现--趾高气扬

42、 瞒天过海--声东击西

43、 庸人自扰--杞人忧天

44、 休戚相关--息息相关

45、 破釜沉舟--义无反顾

46、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47、 唾手可得--易如反掌

48、 四面八方--五湖四海

49、 同床异梦--貌合神离

50、 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以及解析

全文共 639 字

+ 加入清单

【人物心情的四字成语】:百感交集

【拼音】: bǎi gǎn jiāo jí

【解释】: 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举例造句】: 我是上一个世纪出生的人,能参加这样的盛会,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拼音代码】: bgjj

【近义词】: 悲喜交集、感慨万端

【反义词】: 无动于衷、铁石心肠

【人物心情的四字成语】: 故作镇静

【拼音】: gù zu zhèn jìng

【解释】: 指故意装做心情安定。

【出处】:

【举例造句】: 你故作镇静也不能掩饰自己。

【人物心情的四字成语】: 满脸春风

【拼音】: mǎn liǎn chūn fēng

【解释】: 形容心情喜悦,满脸笑容。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早见那位钦差顶冠束带满脸春风的迎出舱来。”

【举例造句】: 她慌慌张张接着被子,笑得满脸春风。 李准《李双双小传·春笋》

【人物心情的四字成语】: 赏心悦目

【拼音】: shǎng xīn yuè mù

【解释】: 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出处】: 明·无名氏《人中画·风流配》一:“长篇短章,不为不多,然半属套语,半属陈言,求一言清新俊逸,赏心悦目者,迥然可得。”

【举例造句】: 两人到山脚下一看,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赏心悦目。 鲁迅《故事新编·采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专家解析

全文共 1183 字

+ 加入清单

2017全国Ⅱ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试题材料由精心选择的六个中华名句组成,试题命制充分发挥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自觉继承、转化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试题既让每个考生有话可写,又让优秀考生能够脱颖而出。六个名句言浅理明,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清晰,具有很好的亲和力,考生在理解上没有难度;而在审题立意、文体选择等方面又具有很大的开放度,便于考生发挥;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为命题加大了空间纵深,也为优秀作文提示了明确指向。

分别来自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时期的中华名句,有诗词有随感,或豪迈或温婉,有的抒怀有的思辨;包含了自强奋发、家国情怀、坚持自我、豁达自信、开放进取、提升境界、敢于正视问题、勇于面对困难、勇于实践、敢于担当等丰富内涵,涉及个人“小我”与家国、社会“大我”等不同层面;既各自独立,言简意赅,又彼此关联,声气相通。将六句并列齐观,从《周易》到毛泽东,本身就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渊源有自、传承有序与生生不息,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生动写照。

命题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实则是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合,从“小我”或“大我”的角度,以古鉴今,古为今用,激活名句的内在生命力。考生既可以集中论述两三个名句的相通内涵,如以①⑤为基础探讨自强奋发、敢作敢为;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个名句组合生发的新含意,如以③④⑤为基础,讨论自信与正视问题、开放进取之间的关系;考生还可以深入研析个人、国家、社会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以①③④⑤为基础,探究如何全面提升个人的人格境界,或以②⑤为基础,表现个人对家国情怀、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索,或以③⑤⑥为基础,论说坚持自我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等等。

考生也可能更看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带给他的感触与思考,而由此出发立意行文,对名句作者及其时代进行历史分析,个性化地阐发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或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讲述中华名句化育后世的精彩故事,论说名言警句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命题明确要求考生“合理引用”名句,既呼应了中国诗词大会引发的诗词记诵热,更隐含了“文化传承不应只是静态记忆”的认知。“引用”,可以是名句字面意义的简单借用,也可以是名句哲理的深度化用;可以是正引,也可以是反用。合理引用名言警句,能使语言表达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和说服力;将名句自然融入文章、与全文浑然一体,对考生的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写作要求中的“引用”指令,暗含了文化传承与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丰富期待。同时,这一任务型材料作文的创新,也为辨识考生水平高下、强化区分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震耳欲聋词语解析

全文共 194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语成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语言文化之一,而成语的存在为汉语增添了一丝精彩!下面小编带来的是震耳欲聋词语解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拼音: zhèn ěr yù lóng

释义: 欲: 快要,就要。形容声音很大。

解释

出处: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星新一《喂—出来》:他把扩音机紧靠住洞口,把音量开到最大限度,震耳欲聋的声音源源不断地从扩音机里传了出来,经久不息。

示例: 马路上,汽车的喇叭声震耳欲聋。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新年到了,虽然是寒冬腊月,但到处一派生机,瞧,大年初一,街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敲锣打鼓声震耳欲聋,砰的一声,一束礼花射向天空。

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呆呆地将那些人扫视一遍,却没有发现我的母亲。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李爷爷在嘣爆米花,那声音震耳欲聋。

语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声音很大。

翻译:英文——deafening 日语——鼓膜 韩文—— 法文——abasourdir

“欲”解析:欲有想要和快要两种意思,第一指耳朵被震得想要聋了,第二指耳朵被震得快要聋了。两者没什么差别,只是想要的意思有两面:褒义和贬义的,所以想要是正确的。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振聋发聩、响彻云霄、沸反盈天

反义词: 万籁无声、万籁俱寂、鸦雀无声

造句:

1、在那个安静至极的地方呆了这么长时间以后,马达的声音真有点震耳欲聋。

2、在房间里,手风琴拉得震耳欲聋。

3、此外几十位师兄师姊开始修理地板,敲击声震耳欲聋大快人心!

4、这个炮垒的大炮接连不断地射击,震耳欲聋,硝烟笼罩着周围。

5、工人们必须带耳塞才能够忍耐工厂里震耳欲聋的噪音。

6、他们从地道口上来时,吵闹声震耳欲聋。

7、在那一瞬间,整个城市都响彻爆竹的震耳欲聋的声音。

8、自动乐器震耳欲聋的乐曲声掩盖了我们的谈话,使旁人听不清楚。

9、迪思扣舞厅的音乐实在是震耳欲聋,我们不得不跑出来。

10、河水波涛汹涌,水声震耳欲聋。

11、最后我们放了一挂1000响的鞭炮,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此起彼伏。

12、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回荡在简陋的家中,仿佛一声春雷。

13、这时一道闪电仿佛一把利剑划破长空,紧接着震耳欲聋的炸雷响了起来随后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

14、在震耳欲聋的爆竹声的伴奏下一顿丰富的除夕晚宴结束了。

15、晚饭刚吃到一半,我就被一阵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吸引了过去。

16、那一次的鼓掌只有我一个人听到,但却是那样震耳欲聋。

17、妈妈工作的地方环境不但恶劣,还发出一阵阵响声,震耳欲聋。

18、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的,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19、一个黑漆漆的夜晚,闪电划过宁静的天空,雷声是那样的震耳欲聋,不久后雨点落了下来,它清洗着大地的尘埃;风,呼啸而过,带来了丝丝的清凉。

20、耀眼的礼花在空中闪烁,鞭炮声声震耳欲聋,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那五彩缤纷的烟花映红了大地,映红了天空,这绚丽的色彩,不正象征着我们祖国的锦绣前程吗?

21、小时候的我,酷爱爆米花,虽是喜爱但它做出来后的“巨响”确实难以忍受,并在儿时特别惧怕它,震耳欲聋好似雷神“发怒”般,惊动我的心。

22、我们刚刚走出门,只听见震耳欲聋的烟花爆竹的炸声,吓的妈妈直往门里钻,可我却静静的欣赏着免费的烟花大会:有红有绿,有形有色,美极了!

23、突然,鼾声停了,嗯?这不是奶奶的习惯啊,平时必须打呼噜打好久才停呢?今天怎么就打了两下呢?突然“呼噜”一声,把我吓坏了,那声音简直震耳欲聋,原来奶奶是储存气力来一个“惊天骇浪”。

24、“砰——啪!”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米花的巨响打破了街道的平静,仿佛要震慑到人的大脑深处去。

25、场外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加油声,那声音仿佛使大地都在摇晃。

26、此时钱塘江不再平静它掀起了三米多高的巨浪;飞溅起无数朵浪花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犹如万马奔腾势不可挡。

27、当汽车门打开的刹那,响亮的敲鼓声震耳欲聋,所有人的目光注视着我们,眼神里的热切和那纯朴的微笑融化了耳畔震耳欲聋的鼓声。

28、忽然,打了一个令万兽之王——狮子也畏惧的响雷,紧接着刚才还晴空万里的天空立刻变得乌云密布,然后便打起了震耳欲聋的雷声,闪电也紧跟而来。

29、那天,同学们团结一心;那天,同学们使出吃奶地劲;那天,同学们的嗓子都喊哑了;那天,呼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

30、又是一道刺眼的闪电,一声响雷之后,一个令人震耳欲聋的炸雷在耳畔爆炸,我好像全身的血液都凝固了似的,心跳都仿佛停止跳动了。那声音就像野兽在咆哮一般。

31、一只硕大的大象从门中走了出来,它们在草地上吃着饲养员给的食物,还不时地甩起长鼻子对天吼叫,这声音可真是震耳欲聋,惊天动地啊!

32、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边车与摩托车彻底决裂。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素材解析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宁静的“最美乡村公路”——大姚路,这几天并不平静。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上,由崔岗艺术家谢泽发起的一轮“保路活动”,被广泛转发。听闻大姚路将可能因206国道改造,而扩宽成六车道,谢泽坐不住了,他呼吁城市建设能否为艺术、为合肥水源地让条路。

谢泽是崔岗艺术村的发起人之一,更是“最美乡村公路”的发现者。三年前,也是一个春夏之交的时节,谢泽意外发现了大姚路。

初夏的大姚路,树叶透着油亮的新绿,黄色蒲公英刚刚结束盛放期,一朵朵降落伞般的半透明圆球,摇曳着脑袋飘荡在微风中。“连每一口呼吸都是新鲜的。”谢泽说,他当时就被这条路吸引了。

“大姚路有高低,有起伏,不同于普通公路,更像是欧洲的乡间小路。”谢泽告诉记者,如果没有大姚路,他不会发现崔岗村,如果没有大姚路,艺术家们更不会被这里的独特气质吸引过来。“大姚路就像是艺术村的灵魂。”

而有关崔岗村的改造声音,三年来一直像是个梦魇困扰着艺术家们。“前年就有声音说要改造,去年说是不改了,前几天有熟悉的朋友又说要扩宽成六车道。”谢泽说,艺术家们急了,正如他在公共知情沙龙上发的帖子中所言——

“三十岗乡的大姚路是合肥唯一水源保护地县级公路,也是一条美丽的乡村公路……这不是一条普通的道路,这条位于水源保护地的蜿蜒起伏的乡村小道,已经成为了合肥文化名片和户外运动爱好者的乡愁之路。”

而现在,在谢泽呼吁下,崔岗村的艺术家们行动起来了,他们联合发出倡议,希望城市建设能给艺术、给水源地让条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天津中考作文解析:"晒什么"好写"怎么晒"出新

全文共 2793 字

+ 加入清单

千呼万唤始出来,2015年天津中考作文终于摘下了她神秘的面纱。根据笔者第一时间得到的信息,2015年天津中考作文题目是“晒出我的_______”。 有朋友开玩笑说:2015年的高考作文题“范儿”,能够让人第一时间联想到李晨和范冰冰的那张照片;2015年的中考作文题“晒”,也能够让人第一时间联想到李晨和范冰冰的照片。看来天津中高考的命题人,都是真爱粉啊……玩笑归玩笑,本文笔者将从作文命题特征、构思写作流程、未来一年备战重点这三个维度,对2015天津中考作文进行全面评析。

一、天津中考作文的命题特征

纵观天津近五年来的中考作文题目,我们发现天津中考作文,从命题类型上,只考查命题和半命题作文。其中,半命题作文考查了3次,命题作文考查了2次。

为什么以考查半命题、命题作文为主?其实,根据东学堂语文的归纳,作文命题类型无外乎四种: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如果细分,还有有无导语、有无材料后观点的区别。就审题难度来说,话题作文因为限制最小,考场中最容易准确把握审题结论,不易审偏;材料作文难度最大,一段材料的出现可能会有不同的审题结论,但是学生一般在高压力的考场环境下,无法得到最切合的审题结论,对于初中考生来说较难。因此,天津中考的作文题目多考查四种作文类型中审题难度居中的命题和半命题作文,而半命题作文留给考生的空间更大。可以说,天津中考作文以命题、半命题的形式呈现,既是对09、10年材料作文实际效果不甚理想的纠偏,也是稳定难度、便于考生发挥水平的一种手段。

另一方面,天津中考作文对应的选材范围,东学堂语文认为只有两个维度:亲情友情;成长励志。从近五年的作文题目看,其实每一年的题目都可以往这两个维度上靠拢,帮助考生迅速锁定写作内容:11年命题作文,题目为“如星子划过夜空”,星子可以是父母的关爱(亲情),同伴的帮助鼓励(友情),拼搏的汗水、成功的喜悦、自信的笑颜(成长励志)等等;12年半命题作文,“以微笑__________”,横线处需要填写一个动词或者动词短语,我们可以以微笑迎接父母的关爱(亲情),以微笑接受同学的帮助(友情),以微笑包容他人的过错、以微笑面对挑战(成长励志)等等。类似的,13年命题作文题目“捡拾幸福”、14年“我心灵的甘露”的导语,给我们的提示都可以归为亲情友情,成长励志的两个维度。

结合上述天津中考作文的命题特征,2015年的作文题目虽然表面看起来不一样,但实际也是新瓶装旧酒。“晒出我的_________”,即便没有导语,我们也能迅速完成填空:晒出我的亲情、晒出我的友情、晒出我的成长历程。考虑到“晒”从扣题上也没有什么难度,写好“晒什么”,对于各位完成备战的初三考生来说,绝对不是什么难事。

二、从构思写作流程看天津2015年中考作文

前面已经说过了审题和选材。结构上,中考作文应注意段落的功能性划分,不要再使用简单粗暴的“三段式”,最好采用五段或者六段来写作,这样整篇文章的层次感会更强。比如,可以晒三样东西,囊括“亲情”、“友情”、“成长励志”,给自己的初中生活做一个完美的总结,然后配合开头结尾对此的导入和升华,给自己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也可以晒亲情的三个不同层次,由浅入深,以点带面,呈现自己初中三年对亲情逐步深入的体悟,用“亲情”写“成长”,一箭双雕、一举两得。还可以晒自己“成长”的不同阶段,将“亲情”揉入一个阶段中去,体现自己成长的全面,让“亲情”与“成长”相得益彰……这些写法中,以小见大的立意要点、交相辉映的结构匠心,其实都包括进去了,备战得法的考生,当游刃有余。

另外,鉴于在天津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语言是很重要的一项,因此考生在写记叙文时,当然应该尽量避免平铺直叙,避免整篇作文只是将事情交代清楚、没有华丽的辞藻或者一些细节描写。只是,这样的话难免会有陈词滥调之嫌,类似的,还比如让考生“在作文中运用一些修辞(如比喻、排比、拟人等)”,或者“引用一些课内的诗句或者自己背过的诗词”这样的建议,虽说这样的确会增加作文的文学性,不过考生之间也很难通过这种形式拉开切实的档次。这里,东学堂语文特别建议考生的是:在句式上不要只简单用一些短句,而要尝试着运用整散结合的句子,使作文形成一种错落美,这对于文章语言节奏的把握,对于改善阅卷老师阅读体验、进而从印象上帮助阅卷老师给文章提升语言档次,都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

最后我们来看立意。前面说过,这篇文章写好“晒”什么很简单,但如果考生能够关注到“怎么晒”,那么整篇文章的气象又会拓展出一片新的空间。当其他考生前赴后继地“晒”出他们的幸福的时候,如果你能在晒的契机上多花心思,那你的文章会比其它文章多出深厚的背景信息,一下子就增加了文章的深度和厚重感。又或者,当其他考生前赴后继地晒出他们的“幸福”的时候,如果你能用晒出那些挫折、误会,然后在结构上形成一个反转,欲扬先抑,那么比起单纯的正向堆砌材料,你在立意上的心思也足以帮助你在中考作文的考场上脱颖而出。

三、未来一年,如何备战天津中考作文?

我们看到,根据东学堂语文的总结分析,天津中考作文命题的基本趋势,是以考查命题和半命题作文为主,总体审题难度不大,作文的写作范围都是贴合学生生活的两大类:亲情友情与成长励志。所以,在未来一年,考生备战的重点应该是学会积累作文素材,留心生活中的点滴,去发现一些你经历但是别人没有经历的素材,让自己的作文更为“个性化”。例如:同样是写亲情,你是否关注过你父母的职业使得他们关爱你的方式,会跟别人相比有什么区别?或者,你自己经历过什么样的、别人无法亲历也无法想象得小趣事?即便选材上大的事件条目可能和别人相仿,考生也可以留心这些事情的细节,将这些细节观察好、写入你的作文,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自己的不同,得到一个理想的分数。

与此同时,作文语言水平的提升,必然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虽然《读者》《意林》这种杂志的水平并不多么出色,但对于正在培养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初中同学来说,也不妨将其作为一个模仿并超越的对象。如果考生在语言表述方面较有天分,那么梁实秋、梁遇春、张晓风的散文,则是帮助考生提升语言品位、朝更高层次迈进的好的养料。当然,积累优美的句子只是一个方面,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类,清楚其表达上的功能和使用范围,才是头脑清晰的备战方法。

此外,结构上,考生要特别注意段落的层次感,形成一段段的深化,段数在五到六段即可,不要太过零碎;立意上,考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情,尽量深层次地体悟“以小见大”的内涵;或者采用“情感交互体系”,采用例如“妈妈爱我、我爱妈妈”这种双向的故事结构,这样的写法,更能深化文章的立意,使其坚实、厚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无论各位准初三的考生们现有水平如何,相信只要备战得法,确保效率,你们一定能够在2016年的天津中考作文考场上,取得理想的成绩!大家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2024年初三期末考试作文题目解析:来之不易的成果

全文共 1169 字

+ 加入清单

题目解析

2014年的作文-----来之不易成果,这个作文题目和去年的作文-----在路上,都体现的对过程的关注。相比而言,《在路上》这个题目,学生可以是一个观察者,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展现出来,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思考,或者独到的感受。而《来之不易的成果》这个题目学生就不能单纯地只作一个围观者啦,不一定是自己的,但至少要参与其中,只要这样,他们才能通过语言向大家展示其的确“来之不易”。这两个题目要求学生从一个观察者变成一个体验者。

立意

题目分成两个部分:来之不易+成果。作文题目重点在于展示成果的来之不易。所以从这个来角度来立意的话,文章的重点就在于获得成功的过程。必须有过程展示其“来之不易”,可以是回顾式的,在现在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回顾以前,但是必须是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即成果。从这个角度出发,学生就觉得那那些可以算作我已经取得的成果呢?

另外如果提示中没有其他限制,只是给了这么一个作文题目的话,我们也可以从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这个角度进行立意,这样的话,学生可写的范围就广多啦。因为现有的成果可以是他人的,不一定是自己的,所以写如何去珍惜的话,这个立意所体现的内涵就深啦,传统的记叙文和议论文都可以成为学生的选择。

选材

选材必须体现文章的立意。上述两个立意中,前者展示过程,学生可以写自己曾经取得的某一项成就,回顾其为之拼搏的过程,这个点一定要有细节描写,切不可简单叙述就草草了事。而后一个立意我们的选材角度就广啦,可以写我们应该怎么做去珍惜成果,也可以写别人的一些不珍惜他们成果的行为而进行反思,也可以写身边某人正在做的事体现这个主题等等。

布局

文章的布局可以根据传统的形式进行布局,但是注意立意中的部分一定要在文章中进行细节描写,在描写之中体现“来之不易”“珍惜”。如果取前一个立意,不建议采用小标题,那样对文章的描写深度会有所欠缺;而后一个立意可采用并列式或者层进式的小标题。

后记

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分值占比很大,他也是学生最头疼的模块。很多学生总是希望能够在考前准备几篇范文以备应考,然后上了考场之后不管遇到什么题目就往上套,这时候我们发现的确有些同学这么干,而且有些分数一直不低,但是真的请不要羡慕。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体现一个学生的整体素养,提前准备一些作文对于语言能力较强的孩子来说的确可以在考场上应对自如,但是这个有风险,同一个素材是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挖掘,从而表现不同的主题,所以可以运用在不同的立意作文中,但总是如此对自身的写作能力提高没有什么帮助。作文的题目每年都在变化,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语文素养较好的学生无论出什么作文题目,他们都能从容应对。所以在此和各位交流一个观点,不要总是想去套作文,而在平时加强自身的学习,切实利用机会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而不能总是寄希望于“万能作文”。胸有成竹又有何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大放厥词词语解析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语成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语言文化之一,而成语的存在为汉语增添了一丝精彩!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大放厥词词语解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注音】dà fàng jué cí

【典故】玉佩琼琚,大放厥词。  唐·韩愈《祭柳子厚文》

【释义】厥:其,他的;词:文辞,言辞。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

【用法】作主语、谓语;指大发议论

【结构】动宾式

【近义词】大发议论、说长道短

【相反词】缄口结舌、默默无言

【押韵词】狗屁不值、控名责实、拿云攫石、易子而食、身不遇时、争长黄池、望屋以食、嗷嗷待食、褐衣蔬食、丰杀随时、......

【年代】古代

【英语】spoutastreamofemptyrhetoric

【日文】大いに気炎(きえん)を吐(は)く,やだらに議論を吐く

【法文】fairedegrandsdiscourserronés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柳宗元与刘禹锡主张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他在官场上屡屡失意。但文学成就很高。散文说理透彻,山水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他死后,韩愈写《祭柳子厚文》称赞他:玉佩琼琚,大放厥词。

【成语示例】也许他认定我年轻无知,才毫无顾虑地在我面前大放厥词。  郭良蕙《焦点》十

【成语例句】

1、一个不辨菽麦的人,却对农业生产大放厥词,指挥农民生产,不饿死人才怪呢。

2、也许他认定我年轻无知,才毫无顾虑地在我面前大放厥词。

3、同学们应友好相处,不能为一些小事情而大放厥词。

4、商学院大放厥词说不同国家的人的混合在一起强迫学生扩展视野,质疑假想。

5、尽管他有时候大放厥词,中国政府似乎并不急于打碎他的梦想。

6、这个女人有在到处大放厥词,污染空气。

7、我在我的德国朋友群里也会对美国大放厥词。

8、他连续几小时对税务制度大放厥词。

9、反中医者歪曲事实,对中医大放厥词是对历史的无知。

10、这家伙的口气还真大,明明自己也没开辟神通,就敢站在这里大放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忆读书词语解析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1、生字辨识

着(zhuó)力 无聊(liáo) 消遣(qiǎn)

2、重点词语注释

[津津有味] 形容非常有滋味,有趣味。

[豪杰] 具有杰出才能,非常直爽痛快的人。

[悬念] 课文里指挂念,惦记。

[催促] 叫人赶快行动或做某事。

[一知半解] 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居然] 竟然,表示出乎意料。

[人情世故] 指为人处世的道理。

[厌烦] 嫌麻烦或因对象的琐碎而讨厌。

[兴亡盛衰] 兴盛和衰亡(多指国家)。

[索然无味] 没有一点趣味。

[华丽] 美丽而有光彩。

[无病而呻] 没有病却发出痛苦的声音。文中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情实感而矫揉造作。一般作“无病呻吟”。

[自作多情] 自以为非常优秀,自以为别人喜欢他。

[心动神移] 形容某处景色或某件作品特别能够感染、打动人,使人心神为之移动。

[自已] 控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3、形近字辨析

己:音jǐ,作“自己”解,可组“自己、舍己为人”等词。

已:音yǐ,作“停止,已经”解,可组“自已、已经”等同。

巳:音sì,作“指上午九点到十一点”解,可组“巳时”等词。

4、同义词辨析

居然 竟然

本课例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

两个词都表示出乎意料,超出常理或常情的意思。多数情况下可换用。用于不好的方面,表示“不应该这样而这样”,如:他竟然(居然)当面撒谎;用于好的方面,表示“不容易这样而这样”,如:他一个人竟然(居然)完成了五个人的任务。

主要区别:①“居然”的语气有时比“竟然”重。②“居然”可以出现在主语前面,“竟然”一般不这样用。如:这么大声音,居然你没听见。

[忆读书课文及词语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高考常见病句类型解析

全文共 2737 字

+ 加入清单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考常见病类型解析,欢迎大家查看。

■分句含有两个以上动词且不是连动或兼语式关系,易杂糅。如:

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此句属于句式杂糅,“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可改为“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或“都是靠电磁力来实现的”。

■联合短语作句子成分,短语中的某一个成分不一定与与之紧密相关的成分完全搭配。如:

荞麦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发作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发作”组成联合短语,但“中风发作”不能与“疾病”搭配,应该删除“发作”。

■谓语动词一般是“称为”、“成为”、“成了”、“是”,易出现主宾不搭配语病。如:

坐火车到威尔士北部最高的斯诺登尼亚山峰去观赏高原风光,是威尔士最主要的一个景点。

谓语动词是“是”,主干是“坐火车……风光是景点”的结构,压缩后明显看出主宾不搭配。

■句子含有否定词,易出现否定失当的语病。如:

一名韩国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防止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要再次发生。

否定句有一重否定、二重否定、多重否定等形式,还有由反问式与否定词、否定意义的动词与否定词构成的特殊否定句,如果多用或少用一个否定词,或忽略否定意义的动词与反问式的作用,易出现不合逻辑的语病。“防止”是否定意义的动词,表示一重否定,再加上“不要”,便形成肯定意义,与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

■句子中含有关联词,易出现关联词位置不当的语病。如:

我们一定能在奥运之际展现出古老文明大国的风范,那时我们的城市不仅会变得更加美丽,每一个人也会更讲文明。

前后分句主语相同,关联词置于主语之后,否则,置于主语之前。“我们的城市”和“每一个人”分属前后分句的主语,关联词“不仅……也……”置于主语前。

■句子中含有关联词,易产生逻辑关系错误的问题。如:

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反而”表示语意转折,而前后分句的语意关系是因果关系,故换用“因而”。

■句子中含有关联词,易出现关联词搭配不当的语病。如:

在纪实性文学作品中,如果作者过于夸大人物的事迹,反而可能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关联词搭配不当,表假设的“如果”与表转折的“反而”不能搭配,可将“反而”改为“就”。

■副词置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易产生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的语病。如:

1984年12月26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抵达南极洲。12月31日,南极洲上第一次飘起了五星红旗。

“首次”是表示时间的副词,在句子中应该修饰动词,充当状语,而错误地置于名词“南极考察队”前,产生了语序不当的问题。

■数量短语作定语,易出现因为语序不当而产生的歧义现象。如:

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数量短语“几十个”,置于现在的位置,易出现两种理解,是报社的几十个编辑记者,还是几十家报社?或改“个”为“家”,或把“几十个”移至“编辑”前。

■倍数词语用于表示减少,是词语误用的语病。如:

第二航站楼交付使用后,设备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旅客过安检通道的时间,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

语法要求,倍数只能用于增加,不能用于减少。

■句子中含有联合短语,易出现概念不清、并列不当的语病。如:

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发放到各社区。

“拼图”、“卡拉OK”不属于体育活动,出现了不合逻辑的错误。另外,“准备了……体育活动”也不能搭配。

■句子宾语部分过长,易出现缺少宾语中心词的语病。如:

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如果句子的宾语部分有比较复杂的定语成分,容易出现缺少宾语中心词的问题。“培养”后的成分比较长,但没有中心词出现,应补“的意识”。

■句子包含“肯定否定两面性”词语,易出现“一面两面不对应”的语病。如:

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强弱”是一个角度的两个方面,与其对应的“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方面,产生了不合逻辑的错误。

■句子若含有多项定语或状语,易出现前后语序不当的语病。如:

运动员的高超技能可以通过日常的刻苦训练获得,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却要通过临场的无数竞技才能练出来。

“临场”、“无数”都作“竞技”的定语,按多层定语排序规则,表示数量的定语置于动词性定语之前。再如:

这里,昔日开阔的湖面大部分已被填平,变成了宅基地,剩下的小部分也在以10%的速度每年缩减着,令人痛心。

多层状语有其内部的顺序,一般是表时间、地点、范围、情态、对象+中心词。“每年”置于“以及10%”前。

■形容词充当状语,易出现成分错乱的语病。如:

请柬的封套上古色古香地印着青铜器,上面整齐地排列着身披铠甲、手持盾牌的秦军战士。

“古色古香”应该修饰“青铜器”,作定语。此句错置状语位置。

■句子含有数量短语,易出现量词不恰当的语病。如:

在翻阅中国话剧100周年纪念活动资料时,他萌生了创作一台寻找中国话剧源头的剧本的意念。

“一台剧本”不当,应是“一部”,“一台”可与“戏”搭配。

■句首出现介词,易出现因滥用介词缺少主语的语病。如:

由于对滩海地区的地质条件整体认识存在误区,导致了勘探队多次与遇到的油层擦肩而过。

句首使用了“由于”形成一个介词结构,后句没有“导致”的主语。应删除“由于”。

■句子包含两个联合短语,易出现前后位置错乱的语病。如:

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推进和挖掘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和四川特色的文化产品。

“推进和挖掘”与“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是两个在语意上密切相连的联合短语,它们的搭配关系应是“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和“挖掘特色文化内涵”。

■递进关系复句,易出现前后句序颠倒的问题。如:

他不但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且能够领会这些理论的精神实质。

递进关系复句前后是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由次到主的顺序,前后不能颠倒。此句前后分句调整顺序即可。

■句中含有代词,易出现指代不明的语病。如:

我认为,应该尽可能使用简化字,不要滥用繁体字,这样会给汉字规范化和青少年学习增加困难。

代词“这样”前有两项内容:尽可能使用简化字,不要滥用繁体字。究竟代指前者还是后者,不够明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立意解析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审美和哲理)

材料内容(关键词):游客,山脚下,山腰,山顶,流水潺潺,鸟语花香,古木参天,林静山幽,云海茫茫,群山隐约,上面有好看的吗?好看,没啥好看的。

材料特点:纵观2014年全国各省高考(微博)作文题,绝大多数在材料中对审题立意有所提示,立意难度不大,但湖北卷的材料却没有提示,而且也颇有意蕴,因此,这个材料对于中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能确定立意,却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写作水平,相信会写出许多精彩的文章。

审题立意:人生何处是风景?“流水潺潺,鸟语花香”不是美景吗?为什么有的人懂得欣赏而有的人则继续寻找?“古木参天,林静山幽” 不是美景吗?为什么有的人懂得欣赏而有的人则继续寻找?寻找者即使到了山顶,看到了“云海茫茫,群山隐约”,而在他们的心中,这也未必就是美景,因为他们就是那些回答“没啥好看的”的人。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时刻懂得知足,懂得发现,懂得欣赏;还有一种人永远不知满足,不懂发现,不懂欣赏,永远希图有最好的在后面。人生何处是美景?景色的美与不美,不在景色自身,而在欣赏的人。所以,本材料可以以下一些方面立意:1.美景在我心;2.发现美、欣赏美;3.“美景”与“寻常”;4.“知足”与“不知足”等方面。

立意开头示例:

善赏者常美,知足者常乐

踏破铁鞋寻赏美景,其实美景就在身边,就在眼前,就在我心。风景万千,取之在意。高大是美,矮小也同样是美;阳刚是美,阴柔也同样是美;壮阔是美,渺小也同样是美;豪放是美,婉约也同样是美。美景,得之于善于发现的眼睛;美景,得之于善于品味的心灵。美景,需要凝神静观,无需四处寻觅。因为,善赏者常美,知足者常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慨叹词语解析

全文共 2908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词语更是多不胜数。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慨叹词语解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慨叹,汉语词汇。

拼音:kǎi tàn

释义:指感慨叹息。

词目

慨叹

拼音

kǎi tàn

注音

ㄎㄞˇ ㄊㄢˋ

英文

sigh with regret

引证解释

亦作“ 慨叹 ”。 感慨叹息。

1、《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 祖逖 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 大江 !’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2、唐 王昌龄 《代扶风主人答》诗:“主人就我饮,对我还慨叹。”

3、明胡应麟 《诗薮·元》:“ 于介翁 、 李坦之 ,皆新拔多奇句…… 元 诸家诗选亦绝不收,良可慨叹。”

4、清 黄鷟来 《序》:“与二三遗老,寻前贤之坠绪,伤故国之荒墟,冷烟零露,慨叹不胜。”

5、 朱自清 《航船中的文明》:“这确是一件可以慨叹的事。”

6、郭沫若《十批判书·庄子的批判》:“他常常在慨叹,有时甚至于悲号。”

造句:

1 走在夏天的乡间的雨里,我怀有别样的感慨,是的,历经六百余年苍搡的家园,发月轮回,年代更迭,我感觉旧的意念与现代意识相依并存,但愿这时久的夏雨能洗清人人心中的尘埃,还原他们祖先,六百余年前的初衷。

2 忧时原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

3 鸟儿飞不远了,天空变得低了。感慨为了天空的鸟儿,也为了天空下的我们。忙忙碌碌的一天又一天,即使我们有一对能够触天的翅膀也要退化了。那时落满一地的羽毛将被风吹散,同时吹散的还有我们年少轻狂时做的梦。

4 我依依不舍地下了山,回眸远眺天池,心中无限感慨,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功,造出这等美景供人们欣赏!真是太神奇了!细数青山,瀑布奔腾一望间,玉龙下山,瓢洒飞雨,满眼云山图画开。清风明月,何时再来?

5 “时间是贼偷走一切”,很多人在老的时候都会感慨的一句话。回顾自己的一生自己做过多少值得或不值得的事情呢最近的比赛上刘翔以12.88的成绩平了世界记录,这就比赛在有限的路程中谁用时最短谁就是冠军;然而我们的一生不也就是一场比赛吗,只不过比拼的不是谁用时间最短,而且看看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跑了多少路程。

6 秋,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最令人感慨的季节;那丰硕的果实,每一个都满载着劳动者辛勤的汗水;那随风轻舞的枫叶呀,每一片都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绝唱;风轻拂,星低诉,举杯邀明月,遥寄相思赠嫦娥。

7 每当唱起这首歌,我们无限感慨。6x年风雨颠簸,6x年历经磨难,6x年锐意改革,6x年中华辉煌,我们豪情满怀,无限自豪地迎来了新中国的6x华诞。

8 中年是只会感慨不会感动的年龄,只有哀愁没有愤怒的年龄。中年是吻女人额头不是吻女人嘴唇的年龄。

9 在这里,影子真是感慨万千啊!说不出感动,倒不出的悲伤。

10 母亲甜甜的乳汁谁能忘怀,母亲暖暖的怀抱谁不感慨;天下纵有万般情意,最最动人的还是母爱;无私的母爱心中深埋,时刻系着系着儿女的命脉;广阔的母爱胸间激荡,日夜牵挂牵挂儿女的未来。

11 青春是美丽的风景线,有的人匆匆溜过,一无所获,到老了总是后悔莫及!有的人却欣赏到了那只属于他的精彩,令人神往,到老了总是回味无穷!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是否也给我们带来一丝感慨。

12 谦让是苏东坡“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的从容;谦让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谦让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慨。

13 一个男人,投笔从戎,他的生命不再属于自己。我对军人的感慨,就像对我的生命一样坚强。

14 东湖岩壁千姿百态,无奇不有。真可谓怪石嶙峋,形态万千。山岩累累,危峰兀立。抬眼上望,山峰像是用绿色染过似的,到处苍翠欲滴。还有气势壮观的陡峭石壁,像是那样的高,那样的陡,抬头仰望,真使人感慨万千。

15 爸爸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个不大不小但嗅觉很灵敏的鼻子,一张三口就能吃掉一个馒头的大嘴,爸爸虽然只有三十几岁,可黑色的短发中已经有一些白发了。想起爸爸年轻时的照片上帅气的样子,我真的感慨“岁月催人老”了。

16 感动是心灵的舞动,是灵魂的飞舞,是内心的震撼,是心中最最柔软之出的一丝颤动。感动是美好人生的启迪。它富于美好与幸福又富于感慨与同情。

17 我是白领:今天领了薪水,交了房租水电,买了油米泡面,摸了口袋,感慨一声,这个月工资又白领了…

18 风把云雾吹动,空气十分湿润,露水滋润着大地上的植物,风儿把它们摇动,露出生机。踏在枫叶上,听着脚下“咯吱,咯吱”的响声,看着风儿为小鸟梳理蓬松的羽毛,心里不由感慨:“秋天的风,真美。”。

19 有人赞叹波澜壮阔的大海,有人欣赏广阔无边的天空,有人称赞耸入云霄的树木,也有人感慨琳琅满目的特产。而我,却喜欢这默默无闻的梅花。

20 六一,六一,我度过了一段疯狂而美妙的难忘时光。我感叹时光飞逝,感慨人生短暂!而同时又期待下次六一,下一次属于我的六一!不仅仅是六一,还有那些属于我的假期!

21 每个人的生活各不相同,有的先甜后苦,有的先苦后甜。我却觉得只有曾经苦过,才能甜的实在,绚烂!就像彩虹一样,只会在夏日的暴风雨过后才屹立在天际,不然怎么会有“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感慨呢?

22 东湖岩壁千姿百态,无奇不有。真可谓怪石嶙峋,形状万千。山岩累累,危峰兀立。抬眼上望,山峰像是用绿色染过似的,处处苍翠欲滴。还有气势壮丽的峻峭石壁,像是那样的高,那样的陡,昂首仰视,真使人感慨万千。

23 月上中天,银光似水,倾洒在江面上,粼粼的波纹反射出清冷的银辉,江水已失去往日的汹涌和湍急,却有着祥和的境界,这里没有大江东去的感慨,也没有逝者如斯的哀叹。这里只有劳作之余的休憩,只有人们满足的快乐。

24 透过夜的帷幕,我聆听雨的声音,渐渐知晓,那是对苍茫大地而草却萧疏的悲痛与同情,自甘毁灭,去奉献甘霖给大地,雨落,升华,在黑夜中,一个伟大的形象朦胧展现,感慨于雨的执着去奉献。

25 不必说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古色古香古城墙,晨钟暮鼓的钟鼓楼,也不必说幽静美丽的兴庆宫,庄严肃穆的历史博物馆,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单是小小的碑林,就让我感慨万分。

26 某日,兴之所致,闲翻诗选:元轻白俗,郊寒岛瘦,姿态万千,信心然不可自胜。邻室却突然飘来动感的音乐。分辨之下,竟是邻室幼童学唱热辣情歌。惘然,怅然!不禁感慨:成长过程中切莫失去了文化的修养,人文的关怀。

27 国歌响起来,我心更豪迈。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不同的时代,唱着同一首歌,总是让人感慨,让人感奋,让人感动。因为这是凝聚人心的歌,这是催人奋进的歌,这是全国人民心里永恒的歌。

28 回忆从前,说明你在成长;回忆从前你笑了,说明你长大了;回忆从前你哭了,说明你成熟了;回忆从前你漠然了,说明你世故了;回忆从前你感慨了,说明你无奈了;回忆从前你淡定了,说明你开始老了。

29 今夜,又难眠,走在徘徊的回望中,于是,痴心依旧在,念你深若海,想拥你在怀,感慨于“相逢情更深,恨不相逢早,识尽多人,终不似,伊家好。”“要见无因见,拼了终难拼,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30 青春,终是逃不过一场爱情。爱情,也许是初见时那字斟句酌的思量,回首时那泪满衣襟的感慨;也许是欢愉时没心没肺的大笑,或是分离时撕心裂肺的痛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解析信息写作方法

全文共 1288 字

+ 加入清单

如何提高信息的产出率、命中率,这是每位组工干部所关注的。现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与学习体会,就如何写好组工信息,与大家共同进行探讨和交流。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信息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信息就是反映工作的文稿,是有价值的、客观情况的反映。层次高的信息是对原始信息的归纳、综合,是各级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信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具有宏观性。信息主要是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的,它所产生的效应直接或间接体现在决策方面。要求撰写信息人员围绕工作主题、单位工作中心工作抓大问题,抓有碍全局的实际问题,抓政策性问题,抓重要的监管动态以及重大的社情民意,而不是摄取小镜头,捕捉小花絮。二是具有真实性。与新闻报道不同,新闻报道要注重政治影响,而信息则要求实事求是。不管是喜是忧,都必须如实报告。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决不允许在数字上来大概加估计。三是具有权威性。信息必须经过本级领导审查后方可报出,应该是具有严肃性的官方消息,决不是不加约束混淆视听的小道消息。

信息具有四个方面的作用,简单讲就是,宣传、协调、交流和引导。

二、信息的采编技巧

(一)要学会取材。有的同志反映,身边眼前都是平平常常的业务工作,哪有那么多具有价值的信息呢?信息从哪里来呢?通过积累和实践摸索,有14条采集信息的途径可以利用,用言简意赅的98个字加以概括,那就是:文件堆里挖;翻阅材料筛;讲话稿中捡;领导口中理;联系上下摸;会议之中捕;参与活动追;重大事件抢;深入基层拾;关注新闻抓;掌握规律掏;情况反馈传;跟踪问效知;利用网络选。信息就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只要我们勤奋加刻苦,敏锐而深入,还会拓展出更多的渠道来,也一定会发现信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要注重时效。信息就像山里的药材,适时是宝,过时是草。要勤写快报,准确性中求快,新中求活,实中求深,是提高信息产出率的高招实招。同样一件事,你抢先一步,可能被录用,如果滞缓半拍,很可能被打入冷宫。

(三)要体现特色。条条块块承担的职能不同,信息的产生势必各有侧重。只有注重挖掘工作中的亮点,聚焦工作中的难点,采集领导关注的热点,信息工作才能源头活水滚滚来。

(四)要实事求是。编撰信息必须树立实事求是的文风,不做假大空的文章。不乱提诸如战略、战役、战术、方略等过高的口号。语言要求准确、朴实、精练、明快、提神,避免客套话和空话。

(五)要对号入座。要根据信息层次不同,需求不同,量体裁衣,看菜吃饭,适合于哪一级信息刊物用的就报给哪一级,内外有别。各有侧重,不搞一刀切,一锅煮。

三、信息的写法

(一)细琢鲜明标题。标题是信息内容的统帅、纲领。题常意要新,意常题要新,这是对标题较高的要求。如何写好标题:是题文一致。标题必须与内容一致,不能用一些不适当的副词、形容词,以免华而不实、故弄玄虚。同时,标题的观点在信息中要有充分的依据,语言精准,让人想看下去。内容准确,少不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效果等。

二是选择句式的艺术。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是汉语的四种基本句式。陈述句是将所要叙述的事情直接陈列表述出来。信息标题大量使用的是陈述句,并且多用主谓型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死路词语解析

全文共 922 字

+ 加入清单

基本解释

1. [blind alley]∶道路不通。

2.[the road to ruin(or destruction)]∶无路可走,比喻没有前途顽抗到底,死路一条。

本段引证解释

1.走不通的路,导致灭亡的途径。

《水浒传》第四二回:"我今番走了死路,望阴灵庇护则个。"

明 史盘 《鹣钗记·齐微》:"不知死路,死路却无三日。"

清 李渔《玉·擒王》:"若还稍迟归顺,敢教乌合众立成虀粉。死路生机,从伊自分。"

2.自杀的途径。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你若不依我,只是寻个死路罢了。"

《儒林外史》第四八回:"我而今辞别分婆、父亲,也便寻一条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了。"

死路造句:

1、同时,如果战略和人才生产线不同步,公司最终训练出的许多一流的合格候选人,却适合于领导一些已陷入死路的领域。

2、北瑞奇蒙大街是条死路,除了圣兄学校的孩子们放学的时段,这条街向来安静。

3、有一种方法似乎可以让一个人在他面前现身,但最后这是一条死路。

4、社会学的提问可以被用在这儿,但是它不能告诉我们这个死路的秘密和克服它的方法。

5、他们吃喝过度,在自找死路。

6、曼奇尼的人仍然通过中路进攻,中路拥堵,无尽的死路在等着他们。

7、中国画的“发展”反而舍近求远,从与中国文化大相径庭的西方艺术理论中寻找出路是死路。

8、这是一条有去无回的死路。

9、梅德韦杰夫说,目前巴以和平进程走上了“死路”,要消除危机,有关各方就必须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放弃单边行动。

10、然而另一方面,对此事保持沉默又会拉长我们经济的病程,严重来讲甚至可能成为一个使经济走上死路的诱因。

11、如果依然按照原有的模式发展,最终仍是一条死路。

12、第三个线索是她逃脱继父的追捕时,来到一条死路,而等他追到时她已经不见了。

13、但他现在走的这条路显然是死路。

14、我们已经走进死路了。

15、这种局限对于未来大量销售而言是一条死路。

16、也许是在自找死路,但是至少他们有面对中国的本事。

17、对那些把自己送上死路的人,这是耗费资源。

18、这片由死路暗巷和破屋所构成的175公顷迷宫,住有1百万以上的居民。

19、他们看到犹大的结局,为他感到难过,因为他们毕竟是朋友,过去三年更是一起生活,但他的错误抉择却把自己送上死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侃侃而谈词语解析

全文共 125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语成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语言文化之一,而成语的存在为汉语增添了一丝精彩!下面小编带来的是侃侃而谈词语解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侃侃而谈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kǎn kǎn ér tán,意思是指人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古时候用来形容人善于交谈,有风度,含褒义。出自《论语·乡党》、《谢天香》。

解释

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也指理直气壮的直抒己见。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不带宾语;含褒义。

注意: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相混。

出处

《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示例

清·文康《儿女英雄》五:我即这等苦苦想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怎么问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清·颐锁《黄绣球》三:黄绣球只是侃侃而谈,全不像他平时的性质。

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偏袒”也在所不免的......这也算人情之常,不足深怪;但当侃侃而谈之际,那自然也许流露出来。

郑振铎《桂公塘》:“却从来不曾见过像这位蛮子般的那么旁若无人的气概。”

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一章:“他好像把法庭看作救亡运动演讲大会,回答时侃侃而谈。”

典故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踧踖为左足右叔和左足右昔,音cù jí ,恭敬不安的样子。)如也,与与如也。”

在周朝的等级制度中,大夫是诸侯下面的一个等级。其中又分为两等,最高一级称为卿,即上大夫,其余称为下大夫。

孔丘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又是个儒家学派的创始者。但他在当时的地位仅相当于下大夫。

孔子大力宣传“仁”的学说,并提出“仁”的执行要以“礼”为规范,极力维护贵族等级秩序,所以他是一个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在家乡,在朝廷上;和上大夫说话,和下大夫说话,他都有不同的举止和言语。

平时,在家乡与乡亲们谈话,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善辞令的样子;但在祭祀和朝见的场合,他却十分善言,只是比较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当国君不在场时,与下大夫说话,他言谈毫无顾忌,侃侃而谈,显得从容不迫;但和上大夫说话,他和颜悦色,十分谦恭;如果国君临朝,在国君面前,他一切都按朝仪去做,小心谨慎,还怕有不妥之处。

应该说,孔子提倡的礼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即使从这个时侯来说,也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造句:

(1)他对这件事情侃侃而谈时,常常表现出老成持重的样子。

(2)爸爸跟我辩论时总是侃侃而谈,我老是讲不过他。

(3)小明在讲演比赛时,不拿稿子,侃侃而谈。

(4)不论对谁,他总能侃侃而谈。

(5)两位老人,就这么面对面坐着,旁若无人般地侃侃而谈。

(6)他一坐下来便侃侃而谈,我简直插不上嘴。

(7)“侃侃而谈”,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得看看实际情况。

(8)有一次,我有问题请教表哥并与他一起讨论问题,他侃侃而谈、从容不迫的样子,真让我佩服啊。

(9)姐姐说话的时候,总是侃侃而谈,让人敬佩。

(10)小明在讲演比赛时,不拿稿子也能侃侃而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名师解析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天津新东方优能中学语文名师李爽:我们要先考虑是什么的问题,关键词“读”,这首先说明长辈身上有独特的地方。

然后,就要考虑怎么读。(1)传统的角度,长辈有和我们完全不一样的经历和文化习惯。(2)换一个角度,重读长辈这部书也可以重新给长辈定义,比如新的科技发展和时代变迁对长辈的影响。

从导语分析重读长辈“是什么”:1、长辈身上体现很多的人生事例,道理、道德,比如老工厂就是师傅带徒弟,我们可能也不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伟大的东西,但是徒弟会觉得我拿到工资以后回馈师傅是非常合情合理的。他们给我们传递的感恩之心、有责任感、守规矩,这是他们传递给我的道德。不这么做,有规矩不守,就会有问题。2、传统积淀,体现传统文化。3、时代的印记。4、读出我们的成长。

材料给的越多,可以写的方向就越多,跑题的可能性也越大,就看考生能否抓住一点,深挖下去。我们希望考生抓住一点,比如我们不了解长辈,我们希望更了解长辈这个初衷写下去,也可以。但是如果,一会写沟通,一会写传统文化,就会有问题。

看卷是立意优先。比如老虎吃人,很多考生会看到遵守规则的问题,不遵守规则就会老虎吃人,但是更深刻的立意应该是:看到什么是规则,我要遵守的是什么。立意优先以后,是逻辑清楚。再其次才是语言优美,也就是有没有文采。

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作文解析

全文共 969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的试题整体上呈现“承前启后”的味道。作文更是如此。“承前”主要表现在仍然是新材料作文,内容是在信息时代下如何认知自然与人的关系,在感性与理性的认识中去阐释 “近”和“远”。思辨性一直是广东高考语文作文的一个突出的特征。2014年的“胶片与数码时代”,2013年的“富翁捐款”,2012年的“生活的时代”都是有不同认知的材料可供考生多方位去思考,凡事一个角度切入而又能比较理性思辨的作文都会有高分,从这点看2015年的“感知自然”具有承前的味道。在立意上可以写“在信息时代中人如何更好的认识自然”“感性与理性中的自然美”“远与近的自然风景”等,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生活学习中对自然感悟来表达对人与自然相处的思考。

“承前”是相同点,如果说到“启后”就是今年广东高作文与往年的不同点,就是思想更加的深邃,内容更加阔远,因为“人与自然”的命题毕竟涵盖的立意范围和需要学生思考的深度都较之以往要难,其中的“近”“远”是一个具有哲学意味的概念,估计学生多数只会从材料中就地议论,难以深刻。但从这点看今年广东的语文作文更体现了过度性,比较前两年的新材料作文话题的具体性和现实性,今年的作文显然抽象了不少,其中“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这里对“近”“远”的理解是作文能否深刻的关键。由于信息化社会中发达的资讯,人们对很多东西都可以通过便捷的信息交流获得,这各途径就是“近”,然而也由于过多的依赖便捷信息的途径又会缺少了切身的感受,对大自然感知的“远”与“近”不是对与错、好与坏,只是不同的途径而已。

其实,这则新材料作文要写的内容在粤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感悟自然”中可以有所联系,学生应该不太陌生。而所有语文课本中几乎都有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和文段,对自然的感悟不仅存在于课本中,在现实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对大自然的认识、保护、利用以及如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都应该是现实生活中每个人要关心的。“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从来都是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实现着对现实社会的关怀,这也是高考作文承载的责任和使命。

需要指出的是,在立意和构思中要始终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来写,有几个关键词要抓住:大自然、感知、近与远。如果只谈如何保护自然或赞美大自然的美,而忽略了对“近与远”的思考,那么立意和构思就显得会有偏差甚至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画蛇添足词语解析

全文共 203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语成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语言文化之一,而成语的存在为汉语增添了一丝精彩!下面小编带来的是画蛇添足词语解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画蛇添足,汉语成语。

拼音:huà shé tiān zú

释义:语出《战国策·齐策二》。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形容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得不偿失的人。后来用“画蛇添足”形容做多余的事有害无益。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引证解释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事多余,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唐·韩愈《昌黎集·卷三·感春》诗:“画蛇著足无处用,两鬓雪白趋尘埃。”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回:“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

《花月痕》第五一回:这也是一则事实,并非做书的人画蛇添足,为此奇谈。

老舍《四世同堂》:“这些,他觉得已经够对得起钱家的了,不能再画蛇添足的作些特别的事。”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他想接上去说,又觉得是画蛇添足,只好惋惜地坐着没动。”

成语辨析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结构】连动式,作宾语。

【近义词】多此一举 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反义词】恰到好处,画龙点睛。

成语故事

古时候,楚国有一家人,祭完祖宗之后,准备将祭祀用的一壶酒,赏给帮忙办事的人喝。参加的人很多,这壶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够的,若是让一个人喝,那能喝得有余。这一壶酒到底怎么分呢?

大家都安静下来,这时有人建议: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又画得好,就把这壶酒归他喝。大家都认为这个方法好,都同意这样做。于是,在地上画起蛇来。

有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最先画好了,他就端起酒壶要喝酒。但是他回 头看看别人,还都没有画好呢。心里想:他们画得真慢。又想显示自己的本领, 他洋洋得意地说: “你们画得好慢啊!我再给蛇画几只脚也不算晚呢!”于是,他便左手提着酒壶,右手拿了一根树枝,给蛇画起脚来。

正在他一边画着脚,一边说话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已经画好了。那个人 马上把酒壶从他手里夺过去,说:"你见过蛇吗?蛇是没有脚的,你为什么要给它添上脚呢?所以第一个画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

那个人说罢就仰起头来,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成语介绍

原文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译文

楚国有个搞祭祀活动的人,祭祀完了以后,拿出一壶酒赏给门人们喝。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足够,一个人喝则有剩余。我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正要喝,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给它画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然后他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为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酒。

注释

1.祠(cí):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2.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3.卮(zhī):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

4.相谓:互相商议。

5.请画地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地: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为蛇:画蛇(画的结果)。

6.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引:拿,举。

7.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固:本来,原来。

8.子:对人的尊称,您;你。

9.安能:怎么能;哪能。

10.为:给;替

11.遂:于是;就。

12.赐:赏赐,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13.为之足:给它画上脚。足(此句中的足):画脚。

14.终:最终、最后。

15.引:拿起。

16.且:准备。

17.成:完成。

18.余:剩余。

19.足:脚。

足:画脚

20.亡:丢失,失去。

21.为:给,替。

22.乃左手持卮:却,表示转折

23.夺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

24.遂饮其酒:那,指示代词

25.终亡其酒:那,指示代词

26、谓:对......说。

画蛇添足造句

1、大司马对此发表评说无异于画蛇添足。

2、我用长篇的话语也只是画蛇添足,千言万语化作三个字我爱您!

3、他也曾经尝试创作了第三乐章的一些片段,不过这些片段反而破坏了前两章统一的风格,给人以画蛇添足的感觉。

4、它完全避免了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

5、这里的“凯旋而归”用得就不好,凯旋即战胜归来的意思,因而“而归”两字就是画蛇添足了。

6、他本来就很囉嗦,画蛇添足也非意外。

7、他认为这样做并无大碍。实际上,这是画蛇添足。

8、这事就说到此为止,你别再画蛇添足了。

9、写文章意足即可,不要画蛇添足。

10、做事最好适可而止,刻意求工,常会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专家解析

全文共 1015 字

+ 加入清单

一、材料来源于2016年12月23日《光明日报》对于安徽合肥一家新华书店24小时营业模式的评论短文,经过修改,把时评型材料处理为没有明显主观评判的客观事实材料,把情感价值隐含在对事实现象的客观描述中。要求考生在材料给定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自主选好角度,选择立意,选择文体。

二、材料内容贴近考生实际,贴合时代脉搏。

其一,考生对材料中的“书店”“书”“顾客”“读者”等相关概念非常熟悉,这些关键词可以引导考生产生关于书店的功能、文化属性以及人们阅读意义等方面的感悟和联想。

其二,材料中关于各类“顾客”的内容,尤其是“夜读人”元素的加入,表现了人们对于知识、文化、文明的渴望,展示了书店不仅是人们汲取精神营养的场所,更是人们期盼的精神寄托所、心灵栖息地,由此可以引导考生思考阅读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思考书店的社会价值和象征意义,思考书店在当今社会中的文化传播、文化建设的责任担当问题。

其三,材料中工作人员“不驱赶任何人”的表述,表现了书店的人文态度和经营理念,由此可以引发对书店经营目的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关系问题、社会发展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的思考。

其四,材料中“经营模式”和“工作意义”这两个关键词,可以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发展的问题,探讨创新、发展理念,思考书店等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出路问题,思考关于经济发展与精神文化同步提升和共赢同享的关系问题。

三、材料立意多元,适合个性表达,能给考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和写作空间。

其一,从书店角度立意。就其功能来讲,书店是展示民族文化、时代精神的场所,能够给人们的文化成长提供精神食粮,给社会的进步提供文化滋养;就其经营理念而言,其人文发展理念、创新理念、共享理念、公平理念,都符合时代精神;就书店的象征意义而言,它具有了精神寄托、心灵成长、文化滋养的文化空间的意义。

其二,从顾客、读者角度立意,可以联系给定材料,书写个人对精神食粮的需求与享受,或书店这样的文化环境对于自己成长的滋养价值意义,也可以紧扣书店文化环境谈人际关系问题等。

根据自己的感悟与联想,考生可以叙写书店这类文化空间助使心灵成长或提供精神栖息港湾的感人故事,也可以阐发由这一现实事件引发的理性思辨或问题探究。不管是文学类的小说、散文、戏剧、小品,还是实用类的议论文,都能对考生的感悟能力、联想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并且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的发现能力、写作能力,考查考生的情感价值判断和语文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