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人物描写作文教学反思(最新20篇)

导语:看,那些运动员,一个个精神饱满,跃跃欲试。有的在热身,有的在放松,有的底气十足,有的运筹帷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运动会的优秀作文,欢迎查阅,谢谢。

浏览

1448

作文

639

母亲的背影人物描写作文300字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次,妈妈在拖地,我跟在妈妈的后面,看着妈妈,拖一会儿,站起身来,歇一会儿,我看的都辛苦的不得了,唉!何况是妈妈呢?

那一次,妈妈拖地时,我看妈妈那疲惫的样子,心痛不已,妈妈在为我们能生活在干净的环境里,自己却牺牲在热当中,天气炎热,而我们却在空调中,偶尔才出去倒倒水什么的,妈妈,在阳台上没有风,只有太阳,照着,晒得,那是多么辛苦啊!我看的都特别心酸,没办法也只能牺牲自己,为家庭造福,妈妈弯着腰,收拿拖把,头微微下垂,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用手用力的按住在地板上,用手往回一拉,就有许多黑黑的脏东西,就全部拖出来了,真是辛苦,阳光下照射的背影,我看的特别心酸,我想妈妈,她可以不用受这种累的,但,妈妈为了我们,不惜一些代价为我们造福,妈妈真是是我们如珍宝啊!我们,真是太幸福了,让我们可以有好的环境学习,真是好啊!

妈妈的背影是那么的疲惫,让我们有好的东西享受,自己却不享受,妈妈可以为我们牺牲一切,那么妈妈有我们做什么事,还有什么理由推辞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人物细致描写

全文共 592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小的时候小的时候,春天的阳光是温暖的,热腾腾的面是温暖的,而姥姥的爱更显得温暖的。

记得那一次,天空黑压压的,下起了倾盆大雨。而我却忘记带雨伞了,只能等待雨停了再回家。时间一分一秒地流失,雨就是没有停的。这下我急了,姥姥会来接我吗?雨那么大,路上那么滑。姥姥上次不小心扭到脚了,年纪也大了,要是摔一跤,那可怎么办?过了一会,一个熟悉的身影过来。仔细一看,啊!原来是姥姥啊!我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我急急忙忙的跑过去,快乐地向姥姥跑去,扑到了奶奶地怀里。姥姥见我这般模样,也露出了笑容。走在回家的路上,不知不觉中,雨伞倾斜到了我的头顶上。可姥姥自己呢,大半个身子都在雨中,衣服也打湿了,裤子也有一块块湿的。我看着很心疼,就把雨伞姥姥那边去。姥姥看着我,笑眯眯地对我说:“我的宝贝也懂得照顾人了。我身体好着呢,没关系,你可不行,小孩子体质弱!”我听了,心里也不好受。到了家,姥姥的衣服湿透了,裤子也湿了,更别说鞋子了,整个人看起来就是一只活生生的落汤鸡了!再看看我自己,衣服上、裤子上没有一点痕迹。姥姥忙去拿毛巾,擦我脸上的雨珠。可她自己呢?其实脸上的雨珠比我还多!我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像断了线的风筝不停地往下落。人们常说:母爱如谁,父爱如山!我觉得姥姥的爱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人,也不是用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

姥姥的爱很温暖,像春天的阳光,像热腾腾的面,让我的心里很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作文教学反思范文

全文共 7753 字

+ 加入清单

在大赛中有位老师的参赛题目就是《写作中的文化思考》,在他看来“有文化”的写作应该是“有思想”的。我们的中学生写作,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思想,没有自己的话语。我对他这样的判断是赞成的。由此我想到“也”跟一跟这位老师的风,于是就把“文化”两字嵌入我的述评标题之中。我想,中学生作文缺少文化品位是否跟中学作文教学缺少文化品位相关呢?简单说,中学作文教师以“文”而使学生有所“化”之境界、层次太差了。

我可能是这届比赛大会中唯一的“观察员”。我不想虚伪地说是学习者,我是地地道道的“观察员”。我非常认真地听了高中老师全部的比赛课程,毫不夸张地说比评委听得还要认真。现在,我将用冷峻的刀笔对这些比赛课程进行剖析。即从这些全国各地选拔出来的精英的教学行为去认识教师的社会存在,他们的思维方式及知识结构,教学内容的内涵及其价值,执教者的素质——从态度到能力,甚至包括他们教学中的习惯话语“非常好”、“很好”——无一例外对学生不绝于耳的夸赞,这已经成为具有某种文化意味的模式。这种充斥课堂的溢美赞语令我这个局外人感到有些虚伪。如果我们的孩子们在这样的纷围中成长,我对他们的未来深表担忧。当然,这还是小问题,是枝节。但在这里可以体会出他们的心理状态。其实这一切都集中于一个非常现实的话题——“不懂而教”。

一、当前提就错了的时候,这样的课堂教学还有啥用?

讲台上,大屏幕打出“例证法的运用”几个大字。

随后字幕打出:论点——“苦尽甘来”。

然后老师依次讲出高尔基瘫在床上写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老师指出这是学生写作中的原稿);爱迪生苦苦寻找制造灯丝的材料;明人宋濂忍受寒冷借书抄书成为大文学家;李时珍走遍各地爬山涉水,向农人、牧人、猎人寻问草药,最后写成《本草纲目》;王羲之写尽十八缸水成大书法家。在课堂上,师生互动探讨哪个事例能用,哪个事例不能用,而且在使用时如何紧扣论点加以分析。听课教师在静静地听,认真地记。

我要问的是“苦尽甘来”可作论点吗?

我们说:论点是论者的一种主张、思想、看法等等,这是常识。而“苦尽甘来”它不是思想,不是看法,也不是一种行动办法。它是对一个行动者艰苦奋斗之后终于获得成功并享受成功这样一个过程高度抽象的概述。“苦尽”之后“甘来”,这是讲述“过程”。这个错误愁人处不是观点有问题,而是我们老师不认识“论点”的性质。

课后我与听课学生交谈,对这个“论点”提出否定。学生开始不理解,我给他讲——“只有吃得苦中苦,才有可能得到甜上甜”,这是根据俗语概括出来的一种“思想”、“价值观”、“做事的准则”,论述“吃苦”与“得甜”的关系问题,这可以作论点。而“苦尽甘来”是对持这种人生观奋斗并获成功之人奋斗过程的概括表述,它对人不具有思想性启示,不是一种道理。因为“甘来”,可以通过艰苦奋斗获得,亦可通过其他手段来争取,比如“投机取巧”,“嫁个好男人”等等。具有不同人生观的人,会走不同的道路。学生听后说,“啊,这节课白听了!”

二、在关键的时刻就是跨不过学生所知这道“坎”

参赛课程题目:《援譬设喻》。中心内容是讲如何打比喻。

首先说,这个题目就有问题。“援”,它的本字是“爰”,它是指用绳子将人    慢慢地拉引上去,后来演变为“援”。“嫂溺援之以手”这句话大家都知道。由此有了引申意义即“引用”之意,如论说文写作中“援例以证之”。“设”,《说文》曰:“设,施陈也。”本意就是安排、布置。由此引申意义为“筹划、制定”,“设法度以齐民”及“想法设法”中的“设”就是这个意思。我以为,我们平常说“设喻”,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安排比喻,而应该有“制”喻的思考。从“制”字理解,那么就与如何打比喻相统一了。但“援譬”,只能理解为“引用”,它本身没有“制”的内涵,因此说“援譬设喻”与讲如何打比喻不通。

讲过这个标题之后,再谈这堂课是如何进行的。

老师在讲述生动的比喻过程中引导学生与之对话,即如何打比喻。老师问:“打比喻应注意啥问题?”学生逐一都非常准确地说:“要注意用生动形象的事物”,“要用常见的”,“要用有相似地方的”。于是老师在黑板总结出打比喻应注意的问题——“熟悉”、“相似”等等。

这是打比喻的一般道理,连初中生都知道。课后我问听课的同学:“老师讲的这些东西,如果你不听课是不是已经会了呢?懂不懂呢?”学生回答说:“知道,懂。”我又问“怎样把比喻制作得更好,或者说怎样从思维的方向上,超越目前所知的范畴制作出审美价值相对较高的比喻,你懂不懂呢?”学生回答:“不懂。没有听过这种分析。”这就是说,我们老师只讲了学生知道的东西。而学生不知道的,他却没有讲。因此,我怀疑在关键的时刻,他们没有能力越过学生所知这道“坎”。

与《援譬设喻》课相接是《以文学的名义——陌生化语言训练》专题。这位老师讲课的部分内容是上一课老师讲课内容的继续,其中讲到“立象”这个题目时,举例“老照片是……。”这位老师讲出一个原则——“风马牛不相及”,这句话我印象很深。我以为很有道理,从对方法的表述上有启发性,也有操作性。比如说:“老照片——我过去的时光留下的脚印。”“脚印”与“老照片”,“风马牛不相及”。如果你说:“老照片是不连贯的电影记录片。”此“片”与彼“片”,都是“片”,不美,形象相近,缺少诗意。

但这位老师所讲“风马牛不相及”不具有理性的意义,因而大大降低了它的指导性。比前者虽然有了一点儿超越,但仍然没有攀上“理性方法论”这个台阶。

下面我来给他们作一个总结升华——“异质构喻”,解释一下:在异质的世界里寻找与被表现事物对应的表现事物,在一定的界限内,被表现的事物与用作表现的事物,两者距离越大,文本的审美价值越高。

我们常用“牛饮”、“狼吞虎咽”、“猴急”说人,这都是“异质构喻”。

乔治·布洛克说:“当诗人吟诵出‘燕子像剪刀似地掠过天空’时,他实际上已经在一把锋利的剪刀和一只在天空中迅速疾飞过的燕子之间找到了共同点”。

我以为,上述两位参赛人的讲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都应该跨越学生所知这道“坎”而跻攀上我所讲的理性平台,这样的教学课对学生才有意义。

只提出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可以说是这届教学大赛所表现出来的明显缺陷。在不能跨越学生所知这道“坎”的问题上,我再剖析第三位参赛者的课程。当然我会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尽管因篇幅问题不能展开论述。

话题《打开思维的另一扇窗》的主讲者兴高采烈地启发学生以现有的熟语为由头提出了许多与熟语本身内涵相异的新思想。比如“东施效颦”,本来是批评东施姑娘不顾自身条件一味模仿西施的行为,结果弄得自己丑态百出,然而老师启发学生提出“模仿是创新的开始”;比如“飞蛾扑火”,本是批评飞蛾不识火的厉害自寻死路,然而老师启发学生讲什么“勇于追求光明”。老师所讲“另一扇窗”就是所谓“逆向思维”。可是要追问 “怎样”具体展开思维,“逆向”提出问题?令人可笑的是老师讲到这里时大屏幕上打出了敦煌壁画中一位反弹琵琶的飞天美女神象,画面的确是很美。但是,从这反弹琵琶的画作中就能让学生明白“逆向思维”的规律吗?在花俏甚至有点喧闹的课程过去之后,留下的仅仅是一个干巴巴的“逆向思维”概念,还有一幅“反弹琵琶”画像。这就是当今中学作文课堂教学的文化性之所在。

其实,“逆向思维”在哲学上讲就是“两面思维”中的一面。罗马神话中有一位神叫雅努斯,他就长着两付面孔,人称“两面神”。“两面看”有许多思维路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有各的走向。这里仅以“调查与发言权”为题讲其中一个逆向思维的路子。

说到这个话题,一般人马上会想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毛泽东的话,具有普遍性。但是,反过来还可以再问“有了调查就一定有发言权吗?未必也。”比如调查王熙凤阴狠歹毒的霸道作风,选择贾母、王夫人,选择贾宝玉、薛宝钗,选择平儿、袭人,这些人不是王熙凤的至亲长辈,就是她的至亲平辈,再不就是她的亲信下属。从他们这里能问出什么来呢?尽管代表面挺全。从“有发言权”到“不一定有发言权”两种命题的提出,这里的“逆向性”就是“两面思维”之一的“‘普遍’——‘特殊’双向思维”。“有发言权”讲得是一般、普遍规律,“不一定有发言权”讲得是特殊、个别。所以,我们看事物既要看到普遍的一般的规律,又要注意可能发生的特殊情况。“打开思维的另一扇窗”的训练,必须进入到这种理性训练的境界对学生才有意义。

三、游戏写作,教坏学风

在《淘课本之米,为巧妇之炊》的话题讲课中,我吃惊地发现中学生的不良文风及不良学风是怎样来的,可以说是他的老师教出来的。先请大家看一看这位老师讲课的主导例文:

作文题:请以“诱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

[1]蓠笆那边/有草莓一棵……草莓,真甜!

如果(上帝)他也是个孩子/他也会爬过

——狄金森《蓠笆那边》

鲜红的草莓就是诱惑,诱惑国之大,上帝都无力抗拒!而茫茫人世、滚滚红尘中,金钱美色、香车宝马、功名利禄等诱惑无处不在。为诱所惑者,如飞蛾扑火、身败名裂;抵制诱惑者,藐权贵如草芥,视金钱如粪土,名垂千古。

[2]吴王夫差大败越王勾践,勾践任用文种与吴国讲和,表示甘愿成为吴国附庸。吴国重臣太宰嚭在越国钱财和美女的诱惑下,利令智昏,反而在夫差面前大讲越国的好话。而夫差也被西施的美色弄得晕头转向,亲小人、远贤臣,整日沉溺于声色犬马。哪还有心思理会朝政?吴国的君君臣臣在诱惑面前吃了败仗,虽拥有号称十万的大军,却落得个被三千越甲踏破吴宫的可耻下场。

[3]面对诱惑,有人却做出了截然相反的回答。

[4]他无望地盘坐在路边,容颜像枯干了的木柴。他面前放着一只残破的碗,空的。他那无助的双眼似乎在乞求每一个路人:行行好吧,施舍一点吧,我已经饿了好几天了!这时,一个衣着华丽的富家子弟弄来了一碗饭菜,远远地放着,用唤狗一样声音对他嚷嚷:“来,吃啊!”乞丐坚决地摇了摇头。这个锇死的乞丐告诉我们:在诱惑面前,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5]大帅哥邹忌面对巧言令色的诱惑,清醒处事,悟出了讽谏齐王的治国之道。陶渊明面对官职的俸禄,大喊一声:“我决不为五斗米折腰!”且不说那在国家大义面前最终拒绝了母爱私情诱惑的赵威后,也不说那面对楚国相国的官帽头也不抬的庄周先生,单从那司马迁对皇权意志的抗拒中,我们便能感受到“史家之绝唱”的浩然正气!

[6]面对诱惑,有人安贫乐道;面对诱惑,有人成就理想。古人如此,今人亦然!

[7]学者朱自清先生“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面对美国人施舍而来的救济粮的诱惑,他毅然绝食,宁死不屈,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8]“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亡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在痛苦地思考着生与死的问题。对于弱者而言,生之艰难,也许死亡就是一种诱惑,有的人也许抵挡不住而寻求解脱。而史铁生的这句话表明他是一名抵挡诱惑的胜利者,是生活的强者。

[9]无论是英雄,还是智者,能抵制诱惑就一定具有伟大的品格。

[10]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各种诱惑层出不穷的今天,中学生应如何抵制诱惑,不为物质所诱惑呢?那就“打开窗子,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的气息”(罗曼·罗兰《名人传》),我们应该像英雄一样,正直、仁慈、无私,保持纯洁高尚的心灵,做一名拒绝诱惑的中学生,绝不做被外物驱使的奴隶!

讲课老师就是利用这篇文章做例子,给学生示范如何运用从课文中积累的材料,并且进行了这样的归纳:

概述评价,表明观点。联想想像,神思飞扬。

刻画场景,细节动人。列举排比,气势非凡。

引用名句,增添文彩。

而我,宁肯把这篇例文当作反面的典型,在讲不应该这样写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怎样以严谨的态度使用所学的东西,尤其是在拿不准的时候要到文本中去认真核实。在议论文写作中,我反对将课文资料做“文学化”的“联想想像”;我反对将课文资料添油加醋,编排“细节”;我反对将课文资料一股脑“列举排比”在文中。这篇例文是这位参赛选手“歪经”指导下的“歪文”。两者互释互训。

诱惑,是指人受某种事物的吸引而使自己的心智迷乱。写这篇文章,理应面对今天纷繁复杂的社会,写出人们应当怎样面对生活,保持理智,这样的文章才有实际意义。

然而,参赛老师所推崇的例文距离今日现实太遥远了,这是一篇典型的掉书袋文章,光人物就有十多人,充满了书柜的霉气。

可以说,这篇文章不是讲课人所言“淘课文之米,为巧妇之炊”。“淘”者,澄汰之谓也。洗去杂质,留下精华。这篇文章其实是“堆”米,这是老师所谓“列举排比”之法的典型劣作。这种“列举”是不管“米”合适不合适,乱“堆”一气。比如赵太后送儿子去做人质,其实就是为大爱而舍小爱,怎么胡乱说什么拒绝“母爱私情诱惑”。司马迁,何曾受到什么“诱惑”,他是因与李陵关系甚好且认为朝庭对李陵不公说了几句辩解的话而已,算不得抗拒“皇权意志”。他的遭遇与什么“诱惑”不搭界。

尤其不能容忍的是胡编乱造,对课文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极其轻率的改造。比如朱自清仅仅是不领美国的“救济面粉”,但并没有“绝食”。还有对那个饿死的乞丐所谓的“想像”、“刻画”,在有历史知识的读者百前,显得很是滑稽可笑,不具有任何说服力。

讲课老师开始说这是从《礼记》中的记载而来。但查《礼记》原著,其记载如下: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衭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因不食而死。

课后,我曾与讲课人说,《礼记》所说“左奉食,右执饮”这是很诚执的助人态度,只不过喊了一声“嗟”而没有说“请”显得有些粗鲁,那位饥者因此拒绝帮助而饿死不值得尊敬和崇尚!对古人这种所谓“尊严”需要重新认识,不能以此律今,今天有几人认同他呢?这是地地道道“死要面子”。学生那种所谓的“细节”描写,是在按照自己的需要修改史记。讲课人辩解说:“是从孟子‘鱼我所欲’一节而来。”确实,这位教师在讲课时说到“一箪食,一豆羹,得则生,弗得则死。”但孟子仅仅是说“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在《孟子》书中,并没有说乞丐因此而饿死。很显然,例文中乞丐之事是作者将《礼记》与《孟子》两书中的资料合而为一,重新编造而成。这样使用课文的材料是不妥当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礼记》所记也好,孟子所说也好,那种为了一点儿面子的事而拒绝生存,这与今日人们的价值观相差很远。此外,这篇谈拒绝诱惑的文章本身就表现出作者受“诱”而“惑”,他受“高分”的“诱惑”置历史事实于不顾恣意修改!这种为了自己的需要说大话、编历史的学风、文风是可恶的!

四、教者缺乏基本的写作示范能力

老师讲作文,并不要求他一定是写作高手。但是,他必须具备基本的写作能力,也就是说在讲述如何写作的时候,至少能作出准确恰当的示范例子来。然而在这方面,我却看到了许许多多负面的例子。

在《议论文论点与论据——从“功亏一篑”谈起》课例中,参赛老师在解释什么是“功亏一篑”时候,讲了两个例子:

其一,一个自行车赛手即将获得冠军。但是,在他距终点很近的时候,与另一个赛手相撞。他与冠军失之交臂。

但是,这个例子不是“功亏一篑”,而是“功败垂成”。“功亏一篑”,是指为山九仞,由于他自己的原因,未能坚持下去,最终还是缺了一筐土。“功亏一篑”这种失败,人们更多还是从行为主体去反思。而“功败垂成”,虽然也是说即将成功时却失败了,但其原因却是多种的,可能有行为主体的,也可能是其他的。

其二,一位喜欢花生米的先生,吃了不少香香的花生米,但吃到最后却是一粒苦涩的。真是“功亏一篑”。

“功亏一篑”,说得很清楚,山堆得已经很高了,只差一筐土,但却没有成功。然而老师所讲吃花生米,不是“缺”,恰恰相反,是多吃了一粒。如果不吃那最后一粒,他会很满意地说:“今天很好地品味了香香的花生米。”这不是“功亏一篑”,而是“味毁于多吃一粒”。不仅如此,“功亏一篑”,应该反思行为主体自身方面的原因。而吃花生米,后边误吃的那一粒是不易发现的,因为花生经炒制后其果仁的颜色一般人不易发觉有什么异常,不吃是察觉不出来的。所以,误吃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发觉是苦涩的,吐出来就得了,他满肚子的果仁还是香香的。这与“功亏一篑”不搭界。

参赛老师在讲“摆事实,讲道理”的时候,摆出的事实不能讲清自己要讲的道理,这不是很尴尬的事吗?

这样的事例,在这届教学大赛中屡见不鲜。

请看《从叙述性材料到事实论据》话题讲解,老师的讲课中心是告诉学生如何把一段文字性的记载材料紧扣论点非常简洁地概括为一则论据。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老师也亲自写下水文给学生作示范。

在论证《不耻下问》这一论点时,老师讲了一个材料,大意是贾思勰向养羊人请教养羊经验,向农民请教选种技术。有的人认为有失体统。但他不以为然。经过多年积累研究,终于写成了《齐民要术》。

讲课老师就此事的叙述如下:

我国南北朝杰出的农业科学家贾思勰,他的《齐民要术》闻名于世。但是,这样一位有学识的科学家还向农夫求教。一些人知道了这些事,就冷嘲热讽地说:“赫赫有名的贾思勰怎么还向农夫求教,岂不太失体面了吗?”但贾思勰毫不在意。

既然是要紧扣论点对材料进行整理,当然是要删掉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但绝对不能把精华的东西去掉。这位老师的下水文,恰恰是把体现贾思勰不耻下问的具体事例淘汰了,而代之以空洞的说教。下边我就以她的字数为限对前边那段材料重新整合:

南北朝农业科学家贾思勰勤于下问,他曾跑百多里的路向善养羊的人请教养羊经验,他曾跑到田间向农民请教选种技术。有人说这样做有失体面,对此他不以为然。毫无疑问,那部农学巨著《齐民要术》便凝聚着许多贾思勰不耻下问学来的宝贵经验。

请大家比较这两段下水文。它们的文字数量基本持平,但取舍不同。前者重那些虚话,后者重实际行动。论说文的论据贵在事例凿凿。特别是前者仅仅把《齐民要术》这部书作为显示贾思勰成就地位的道具,而后者则突出它的撰写与不耻下问直接相关,这样就更突出了不耻下问对人们生活的意义。特别是这一点,许多在场中学语文老师认识不到这种点化的作用。

我真想把我所听的课逐一进行这样的点评,但因篇幅所限,只好作罢。写到这里,我想起大会组织者在开幕式上的致词——这届大赛是从理论到实践,从上到下,对2001年以来的改革进行反思,对前一段课改成果的展示。我以为,与其说是成果展示,莫不如说是浅陋的现状展示,而且是淋漓尽致的展示。我不知道评委在将这些课评为优秀的时候以及这些课程主讲人接受优秀证书的时候是怎样的高兴,我想他们也同样不知道如我一样这些学生的爷爷、爸爸听到孩子们在听这样课的时候是怎样的难受。某些人总把我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批评看作是大学教授的指责,其实我作为一个家长是为孩子们着急啊!特别是当人们还不能认识这个现状,醉乎乎地拿着奖状走进充满欢庆鞭炮硝烟味的校门时,那更是令人心痛。

在这届比赛大会召开的日子里,大雨频频,雷声阵阵,电光闪闪,我心里很不宁静。其实语文课改,最重要的任务是改人,首先是语文教师需要改造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这一点做不到,孩子们只能上这样的无用的课。看着这沓剥掉了“皇帝”新衣的文章,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诗:吟罢低眉无写处。由此想到,我的文章有发表的地方吗?人们敢面对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作文教学培训反思

全文共 2576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不仅是人们用来进行社会交际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衡量一个文化人的价值的重要标准。学生作文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对初中作文教学反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下面,本人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这是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了《夏》。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双翅,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

二、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如“初中生活形象设计”、“给心灵下场雪”、“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在我们现在的日常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并不重视作文的命题选择,表现在对学生作文的训练缺乏通盘考虑,作文布置往往兴之所至,信手拈来,题目陈旧,内容重复,致使学生了无兴趣,丝毫没有创作激情。其实作文题目命得怎样,集中体现了一个语文老师自身的素质水平,也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所以本人极为重视作文的命题。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

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获取大量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每时每刻都有很多信息通过各种媒介在流动着。而当代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因而就须每天阅读,获愁和博贮信息,造成一种势能,使胸中有故事。把阅读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创造能力,从而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我们向学生推荐《语文报》、《中学语文》、《读者文摘》、《故事会》等杂志,从而使学生增加了阅读量,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因而有了写文章的积极性。

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鲁迅《致赖少麟信》)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所以平时让学生坚持写日记。从刚接一个班开始就让他们每天都去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些人、事、景、物,感受到的周围的变化以及从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得到的一些感悟。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步慢慢来。“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作文自然能够学得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写作水平也就不断提高。

四、开放作文评改方式,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阅读者和评价者,教师个人主观性特别强,而且往往很不及时,不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新《课标》还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在习作评改教学实践中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参与了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如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或组内同学或同桌同学听,请同学打分或评级,并谈谈为什么得分又为什么扣分。在班内举行作文展览,让学生阅读自己的,欣赏他人的等等。并且让学生人人办了自己的文学小报,把自己的作文发在上面,完了以后全班进行交流,实现了更加充分共赏互评的效果。这样,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共赏互评,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使写作能力不断进步。

总之,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应该是学生优秀的禀赋、主体意识的强化与写作规律的有效渗透的结晶。而作文教学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今后,我们要勇于开拓,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为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不懈地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苏霍姆林斯基设计的作文题目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3]陈毛美等,《中学语文教材教法》[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4]梁中杰,《现代基础写作学》[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8

[初中作文教学培训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英语作文课教学反思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这次作文课要求学生图文并茂,可以通过画图和作文来说明要写的内容。作文的题目是“我的梦中小屋”。我们作文时不受钱、时间、地点等任何外界条件的限制,任凭我们自由发挥想象作文。

作为老师,该如何组织好本次习作教学,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呢?结合班级实际,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以“谈谈自己的梦中小屋”和“评评同学的梦中小屋”为本次习作教学的话题,通过谈关于房子方面的亭、台、楼、榭等单词入手,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经过思考琢磨后,开始动笔画的画,写的写。课后同学们全都积极的把作文交了上来。

同学们描述的“梦中小屋”美妙绝伦,他们想象丰富,无论是图画还是作文都令人感觉舒适、安逸、有趣和奇特。

[学写景作文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人物描写作文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瞧,这里站着一位洋溢着阳光笑脸的小男孩,红扑扑的小脸蛋,头发密得像森林里的树,浓浓的眉毛,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透着一股机灵劲;高高的鼻梁。他是谁呢?不是别人,正是我自己——李冠儒呀!

别人都说我活泼可爱,的确如此。我整天快活得像一位小神仙。下课了,我像脱缰的野马,狂奔在学校的操场上。你现在看我在男生堆里踢足球,眨眼间我又会去女生堆里跳几下皮筋,一会趁你不注意时我又溜到篮球架下,拍几下篮球,当然凭我现在的打球技术,还不能准确投篮。嗨!玩玩儿呗。

不过,我也有烦恼的时候。例如竞选班长的失败、“童话王子”比赛的失利,使我连平日最喜欢的美食都不想吃了!——唉,没心情!多亏妈妈的及时开导,才使我的心情好了许多。

可是,我也不总是名落孙山,也有扬眉吐气的时候,比方考试的时候。偷偷告诉你吧,我虽然年龄在班里最小,但已经拿了好几次年级第一啦!想知道其中的秘诀吗?告诉你吧:认认真真审题,扎扎实实做题,就能稳扎稳打,夺得第一名的。放心吧,我不会骄傲的。

不过,我最大的乐趣还是结交天下的朋友。来吧,交个朋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人物描写的精彩作文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一位名人说过:“战胜自己,才是最大的胜利!”而我也说:“相信自己,那才是真正的胜利!”

那是一次体育测试,400米跑步。没想到,这一跑却跑出了我的自信。

下午,体育老师让我们排成4列,每人绕塑胶跑道跑2圈,正好400米

比赛开始了,只见我前面的同学各个都跑得轻松自如,跑得是那么快,我不禁有点胆怯,生怕没跑好。

哎呀,快到我了,我的心像兔子一样到处乱跳,我不禁想:我这么久没锻炼,一定跑得很差吧,而且还有“飞毛腿”——骆利杰和我跑,我不死定!可我又转念又想:箭在弦上,一触即发,要相信自己!

终于,轮到我上场了,只听老师一声哨响,我拼命地往前跑。眼见我超过两位同学了,我越跑越自信,一直紧追骆利杰。还剩不多米了,我使尽全身力气向前冲,比骆利杰晚一步到达终点,获得了第2名。

虽然这次只的了第2名,但是我却十分高兴,因为我战胜了自己,拿出了自己的实力!

通过这次比赛,我学会了自信,连成绩也逐步提高了。记住,相信自己,这才是真正的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写植物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440 字

+ 加入清单

四年级的学生还处于习作的起始阶段,我将习作教学的主要目标定位为:凭借孩子感兴趣的方式,给孩子以实实在在的指导,降低难度,培养孩子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在习作中学会做人。删繁就简、化难为易是我不变的追求。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和大自然打交道:变化多端的天空、汹涌澎湃的大海、美不胜收的公园……可是,当我们在课堂上让孩子说说印象最深的自然景观时,占主流的往往是这样两种回答:或“记不清楚了”,或“不知怎么说了”。面对这样的情形,即使我们讲再多写景的方法恐怕都收效甚微。那么,我们该如何让孩子笔下的景活起来呢?我的做法如下:

一、观察——让学生眼中有景

写作源于观察,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写景的作文尤其离不开观察。上习作课的前一周,我便把观察的任务布置下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处自然景观,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做好记录。针对现在的孩子在观察方面存在的问题:1、观察粗糙、笼统不仔细;2、观察混乱,缺乏顺序性;3、观察对象比较孤立,观察一点就会做出简单的判断,我在布置学生观察的时候,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准确、全面、精细。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大自然的神奇,这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二、交流——让学生心中有景

习作指导课上,我注重了交流这一环节:讲讲自己印象深刻的自然景观,看能不能让听众也为之心动。我注意选准时机,将写景的方法融入到具体的作文情景中,比如:学生讲到仙湖植物园的全貌时说:“那里有的是树,有的是花,有的是草……”我马上追问:“像什么呢?”学生们便七嘴八舌:“像世外桃源”,“像人间仙境”,“像一个绿色王国”……当学生讲到碧云草的颜色、形状时,我首先肯定他抓住了特点,然后又问:“有风的时候,碧云草又会是怎样的呢?”学生说到了“翩翩起舞”、“说起了悄悄话”等。在交流这一环节中,我将具体的写景方法:抓住特点、考究顺序、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相映、情景交融等一一渗透进去,学生自然而然习得。而学生在表达中出现的语病等问题,更在具体的语境中得以点化。在思维碰撞中,学生心中的景越来越清晰了。

三、动笔——再现心中的美景

作文之所以难教,习作之所以难写,主要原因是被人神秘化了,高高在上,脱离生活实际。其实,“作文即生活,生活即作文”。学生动笔之前,我真诚地对他们说:“你们人人会说话,所以人人都能写好作文。现在就拿起手中的笔,把自己心里的神奇景象记下来,让别人也来分享你的快乐,这岂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吗?”解放孩子的心灵,他们一定会在阳光下舞蹈。

四、评价——体验习作的快乐

现在的大人孩子大都迷恋游戏,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游戏永远给人希望。如果我们的作文课堂始终能给人带来希望,那还有人厌倦它吗?学生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东西,如果你说全是废话,相信没有人不沮丧的;点评习作如果能不断地给学生注入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课堂谁不喜欢呢?我非常欣慰地看到这样一种情形:总有几个孩子缠在我身边问:“老师,什么时间讲评作文啊?”那眼睛里燃烧的是写作的热情啊!身为教师,我要做的就是保护它,让这种景象更加壮观。为此,点评习作时,我让学生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的习作,分享别人的经验;而我更是放大优点,热情鼓励。孩子们俨然自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呢。

五、修改——扬长避短画面活

在和谐的习作磁场中,我强调“好作文是改出来的”、“非宁静无以致远”,让学生对照成功的范例,检查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的作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呈现在纸上了,一个个瞬间定格成了永恒……

这堂课已经成了我生命中最难忘的一幅画,最神奇的一道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小学人物描写作文:搞笑的妈妈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晚上,我刚要闭上眼睛入睡的时候,爸爸飞快的冲进我和奶奶的卧室,慌慌张张的对我们说:“妈,厨房里有只老鼠,快

去捉!”

奶奶不慌不忙的从床上翻身坐起来,梭下床,穿上拖鞋,慢条斯理的边走边说:“老鼠早就跑了,逮得倒什么嘛!”显得很不情愿的样子。

妈妈听见,连忙抄起一根钢条,飞奔进厨房,像侦察兵一样,用犀利的眼睛,搜寻老鼠到底躲在哪里?忽然奶奶看见墙角里的口袋在动,估计老鼠就藏在里面。于是妈妈拿着钢条猛力向口袋捅去,狡猾的老鼠一动不动。妈妈又连通几下,受惊的老鼠眼看藏不住了,偷偷的钻出口袋,像子弹一样,飞上妈妈的肩头,站在肩上,好象要和妈妈决一死战。此时,妈妈只见黑影一闪,老鼠抓住她的肩头,“啊——”,只听妈妈一声尖叫,把披在身上的衣服一下子甩了老远,呆呆地站在那里。老鼠从妈妈的肩上跳下,冲过爸爸守在门口的第2道防线,逃走了。

我和爸爸望着妈妈傻愣愣的样子,不约而同的笑起来,妈妈看着我们笑了,她也扑哧一声笑了起来。一场紧张的扑鼠“战斗”终于结束了,这个“扑鼠先锋”的妈妈真好笑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语文人教版第六册《语文园地三作文教学》教学反思

全文共 933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年级习作提出这样的基本要求:乐于表达,对习作有兴趣;留心周围的事物,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内容要有趣、有益;课前可以引导学生看看有关写自己的,以启发思路。在习作中尝试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特别优美的词句;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标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向大家介绍一个真实的自己,不要胡编乱造。指导学生注意选取合适的角度来表现自己。

《说说我自己》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习作题,本次作文的内容是向别人介绍自己。本次习作和口语交际的训练可以紧密结合。在口语交际课学生听、说、评的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一两篇写自己的佳作,从读中学写。然后选择最能反映自己特点的某一方面,将它们写下来。

基于此,我在作文教学指导时,首先作了三方面的习作要求:一、介绍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二、介绍要抓住特点来讲述;三、要说真话,写完后加个题目。为了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我还设计了一个&ldqu;题目套餐&rdqu;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感受到作文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然后要求学生们按下面的习作提示进行习作:1.选择合适的角度来表现自己,可以突出个人的某一方面的特点,如>.>,也可以是多角度介绍自己,如>。2.怎样写自己?介绍自己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先向读者问好,可以描写自己的外貌.身材.性格.爱好等作自我介绍。 3.写自己只要你能有条理的把自己的各方面情况介绍清楚就可以了。

最后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把握的结构和重点,我通过出示了一篇习作范文,让孩子们看看别人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帮助学生打开写作的思路,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样指导,大部分的学生作文兴趣高,基本上把自己的相貌介绍给别人,还写得很形象,自己的特点方面写得更好。尤其是有一部分学生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有趣的、难忘的、与众不同的事情,与自己的性格特点结合起来写,更是生动有趣、别具一格!

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看,孩子们对于自己的性格、优缺点以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有趣的、难忘的事还是讲得相当有条理的,这说明他们确实很了解自己。虽然有时候表达的语句不是很清晰,但意思很明确,课堂上我们班的孩子给了我很多的收获!

[语文人教版第六册《语文园地三 作文教学》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125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近些年,作文在语文试卷中的比重越来越大,150分的试卷,作文占60分,作文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语文成绩。而现在的初中学生,因为中考压力,对语文学科不重视,平日也很少有读书的习惯,积累少,阅读素养差,思想水平低,表达能力弱,在写作上反映出思路不开阔,重点不突出,层次不清晰,主题不鲜明,描写不具体,讲故事不生动,不会构思立意等问题,所以作文成绩总是在30-40分之间,无形中使语文总分降了20-30分,这怎能有竞争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初一时,因为学生负担不重,所以在作文教学上我主要以日记形式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每日见闻、学习心得、读书感悟、仿写片断、生活随笔等内容要求学生每日写,要求做到观点鲜明,表达流畅,内容充实,情感真切,有一定的写作速度。经过一年的训练,学生颇有收获,不怕写了,半小时能写400-500字,语言也较流畅。

到了初二,功课多了,学习繁忙了,我将日记改为随笔,一星期写二至三篇,内容随课文和生活而定,学生生活阅历少,感悟少,加之作业多,写作态度不端正了,随笔字数少了,内容空洞了,书写也越来越凌乱了,加之我工作繁忙,批阅的次数和评语少了,学生的写作停滞不前。

进入初三,随着中考的临近,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越来越迫切,在课时紧的情况下,我每星期安排一节作文课,前一天或当堂命题,布置08年中考作文题,并进行构思立意选材的讲解指导,有时还念范文让学生模仿,通过十多次的训练,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觉得话题作文有话说了,材料作文会立意了,命题作文也能出新了。但毕竟生活阅历少,认识水平有限,积累少,要写出立意深刻有见地有个性的文章不容易。学生写作的质量和积极性仍不够高。

所以我想,要想提高,首先要抓学生阅读,多读书,多感悟,多模仿,才能如源头活水,给作文教学以生机和活力。可给学生定期推荐好文章,引导学生欣赏评价,既给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又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第二,紧扣生活,多给学生启发引导,交流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来加强作文的思想性和个性表达,来提高作文的深度和新意。第三,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讲故事的能力,要求讲解加入具体细节,做到细致生动,能引人入胜;适时在班上开展一些讲故事比赛,激发学生积极性。第四,平日注重对学生进行就材料提炼观点、概括故事内容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提炼概括能力。第五,增加作文批阅的次数和激励性的批语,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第六,增加作文面批指导的次数,有针对性地指导写作,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第七,增加训练次数让学生多写多练,以提高写作速度。

总之,只要在主观上重视学生的作文教学,多思考,多学习,多实践,学生的写作能力定会有提高的!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读后感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930 字

+ 加入清单

要写好读后感,关键在于把握好“读”与“感”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结合实际,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中,我发现了学生写读后感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

第一、“读”和“感”分离。有些同学写读后感,只写“读”而不写“感”,成了这本书或这篇文章的“内容简介”。也有同学写读后感,只写“感”而不写“读”,成为无根底的随意而发的感慨。

第二、“读”和“感”在读后感之中两分天下,这也是不对的。前边的“读”实际上是写文章内容简介,后边发一通感慨。

第三、不会结合实际,。感想很空泛。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做了如下的指导:

1、精心细读课文。

首先要指导学生用心地“读”,理解地“读”,有情感地“读”。没有这样的“读”,不可能有“感”。

2、要选好“感点”。

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的读后感,可“感”的点很多,要写好读后感,必须选好“感点”。感点是由书中某一个地方的内容引起的,引发我们体会的地方,它不是凭空产生的。一篇文章,给学生的感受是多方面的,或者说学生从中得到的体会不止一个。面对众多的感点,我们必须指导学生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一个或几个感点,作为自己写读后感的切入点,不可面面俱到。

3、联系实际谈感受。

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或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的思考,于是激发了“感”。首先,是联系个人实际。这个“实际”,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没有情感的读后感苍白无力,有情感的读后感才能感染人。用作品上的人物、事迹观点,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人物言行,这样的读后感才是有价值的读后感,这样的读后感才是真实感想。

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差异

教学中出现了几处与预设不同的情况:首先是学生对所选文章读的不够透彻,对文章整体把握有所欠缺,导致了叙述过程中的不尽如人意。其次是在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习作过程中,没有安排好,使得在讲评过程中没有出现某篇文章的完整读后感。

总之,写读后感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可以先叙述文章内容,后集中谈体会,这种写法适于只谈一点体会。还可以边叙边谈体会,“读”和“感”交叉写,这种写法可以谈几点体会。不离开文章的内容,要真切联系自己的实际抒发感想,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就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作文的教学反思

全文共 140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本人执教了四年级一篇作文课《未来的笔》,要求同学们打开思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弄清楚现在的笔有什么缺点,未来要怎么改良这个缺点,所以本次习作自然也就要考察和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教师要上好一节作文课,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要想在作文指导课上使学生获得作文的技巧与方法,教师必须精心地设计作文指导课的上法。因此,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成绩,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及水平,教师必须在作文指导课上下功夫。

想象作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的一种最好的方法。由于小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较差,虽然有时他们经过持续观察后占有的材料十分丰富,且富有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但是在他们的头脑里,这些材料是零乱的、分散的,没有大小轻重之分,尤其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小学四年级,他们不会根据中心思想选取相关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所以大多学生写起来思前不想后,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到哪里,这就难免出现词不达意、详略不当的毛病,比如:未来的笔,他们的素材就很少,可能被现实生活中的笔给禁锢了。因此,教师有必要采用“问题”导向使目标明确。因此本人在进行《未来的笔》作文指导课的时候,问到:“现在的笔有什么缺点?你

想怎么改良成未来的笔呢?”使学生能按照一定的重点和顺序,有意识地边想象边思考,循序渐进。

我在作文课上给学生提出的要求:1 、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大胆、合理。2、语句通顺、生动。3、能把故事写具体,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首先要让学生在互相的讨论中想到自己要变的未来的笔的样子,有点和缺点,这样的前提是要自己喜欢的事物或者感兴趣的事物,从学生的内心入手抓住他们可以发挥的想象,再让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地去说变成了该事物之后自己该做哪些对社会和人类有益的事情,这样做就能很好地对学生的“变成后做了什么事”引导比较到位。目前的小学生写作文时最大的难题就是没素材可写,或是不知从何想象。其实呢,不是生活中没有作文素材,而是学生缺少善于捕捉作文素材的能力,缺乏实践活动,还缺少文化知识。所以我用了大量的图片、故事……等各种设计来启发他们的思维,让学生把目光投向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去,不断发现,捕捉在生活中有趣和值得关注的事物,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见识。即使是平常的小事也可写出新意来。老师要选择最佳的观察对象,安排合理的观察顺序,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这样,学生可用一个简单的生活情节来想象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可见作文来源于生活,学生通过生活开拓思维,想象一个新的境界。

想象性作文凭借儿童的想象展开,但儿童在想象时,情节较为抽象、模糊,可能只是一个大概的过程和结局。所以,在

学生的想象有了大致的轮廓后,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围绕情节想具体。除此之外,由确定材料到下笔成文,中间需要一个说的过程,我口写我心,我心写我口。让学生把自己头脑中想象的情节说出来。在此过程中,语言与思维呈互动状态。说的收获与启发也促成了写的酝酿,将积累材料与化成文字之间的梯度大大缩小。尤其是教师让学生示范说,个别说,同位说,小组说,既是个体一次写的酝酿和尝试,也是不同个体间的一种互相启发,能使学生互相影响,不断补充,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内容。

我认为“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培养学生想象作文的途径是很多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挖掘学生的内在创造潜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使学生创新能力和作文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人物描写作文我最喜欢的体育老师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今年七月份上了小学一年级,上了这么久的学了我最最喜欢的课就是体育课了。

我们的体育老师是一个长着小小的眼睛、瘦高的个子,说起话来总是一套一套的老幽默了。同学们都喜欢这个老师,因为在体育课里他总是逗得大家捧腹大笑,对我们也非常和蔼。有一次我们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我不小心摔了一跤,疼的我当时坐在地上就哇哇大哭起来,本来大家玩的很开心被我这么一哭就扫了大家的兴。老师急急忙忙跑过来把我扶起,关心地问我:“昕卓摔坏没有。”我一边哭一边摇摇头。老师一听我没事就上来了他的幽默劲,笑着对大家说看看我们的昕卓眼睛都累出汗了。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我一听本来还在哭呢便不自觉地破涕为笑了。

这就是我喜欢的一位体育老师,我更喜欢上他的体育课。

苍茫天地,谁主沉浮?英雄,无泪无悔,他以皓月铸剑,刺破了历史与岁月的尘埃,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君主,也是我最崇敬的人。他就是——项羽。

项羽从小就力大如牛,可以举起几百斤的大鼎,胸怀天下,又天赋过人,从小就立志,发出豪情壮语,24岁的他,已经是郡守,他的果断和勇敢是千古才有的英雄气魄!

崇敬项羽,为他那雄伟的气概!

秦军围赵军之时,他率军2万人度漳水,支援巨鹿,楚军在项羽的带领下是多么的英勇善战,以一当十,他们准备了三天的干粮,破釜沉舟,将士们迸发出了不破秦军终不还的气概!后来把秦军打的落花流水,大败而逃。

崇敬项羽,为他不顾生死的刚强,勇敢!

四面楚歌声,汉军十面埋伏,他高声叹道“天之亡我,非战而已。”当楚歌将要灭亡时,真所谓英雄气壮,滚滚的乌江边,他望着江东辽阔的土地,却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昂首。高呼“天之亡我”项羽为了自己那不可丧失的尊严,抽剑出鞘,自杀乌江。

崇敬项羽,为他视死如归的精神,每当我仰望这位英雄时,不禁慨叹,英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项羽,大英雄,我崇敬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教师作文教学的反思

全文共 989 字

+ 加入清单

一提到作文,学生怕,老师也怕,

作文教学反思张彦梅

。学生怕写,老师怕教,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却只能在低谷中呻吟、徘徊。对于农村小学来说,作文更是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所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的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形式多样,及时有效

作文评价与批改结果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采用分数、等级来表示,也可以用评语来表示;还可以采用多种评价形式进行综合评价。平时我们常说的精批细改只是作文批改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而已,但不是惟一的方法。那种认为老师把学生的作文改得越细越好的看法是片面的,如果教师在所有作文批改中均采用精批细改这一方法,要把每一篇小学生作文均改成小学生优秀作文的想法和做法那是不太现实的。因为好的作文是很难一次成功的,学生的能力提高也是循序渐进的,教师绝不能急功近利,揠苗助长。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四年级小学生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777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作文教学的难点其实在于学生无素材写。无素材可写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作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的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知识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作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一、作文教学要体现生活

“体现生活”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贴近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是重塑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最具生命个性的教学层面,是具有个性的学习主体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放飞情感,表明态度,实践人生价值的体现。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基于这一理念,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表达的能力,要解除羁绊于学生作文情感的条条框框,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学生让学生在开放中放胆作文,弘扬人性,放飞情感,写真实的生活,述生动的情感。

二、让生活成为习作的来源

生活,永远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读的活动总陪伴我们左右。我认为引导学生“多读、多听、多想、多说、多记”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作文、应用作文。“生活处处皆作文”,报刊杂志要看,广播电视要听,中外名著要读,名胜古迹要赏,山川河流要游。从打电话到接待客人,从写留言条到写申请书,从看电视广告到看电器说明书,无一不是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读、多听、多说、勤写生活随笔”,努力把习作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生活有多广阔,习作就有多广阔。

家庭生活是日常生活重要的部分,家庭是小社会,在这其中学生品尝了成长过程中的苦乐酸甜,也体味到了亲情的可贵。然而,许多学生认为每天都和父母接触,实在没有什么让人激动的事情。在这时,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让学生动情的东西。如让学生回家参加家务劳动,学习劳动技能,和父母一起体会劳动的甘苦;父母节日或生日的时候,给父母送上自己亲自做的礼物等等。体验亲情,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让学生和父母每周谈一次心,把成长的困惑告诉家长,把成长的成果和家长一起分享。学生在与父母的交流中,享受到了亲情,也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情感的基础,同时也积累丰富的习作材料。有了丰富的习作材料,学生将必克服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难题。

三、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作文是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语文是否学的好、学的扎实,是作文成败的前

提。“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把语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学好语文。四五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提高了,并学会了做读书笔记。在每节课的组织教学时间里,我指名一、二位学生将课外书中抄录的好段落、好句子念或背给大家听。。一方面,更多的学生主动去阅读课外书,另一方面,写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做生活的有心人,并为写作提供素材。渐渐的,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了会听、会想、会说的习惯。充分利用班级举行的各种活动学习语文。如班委选举,上台作竞选演说;运动赛场,小记者在行动;新年到了,让学生写《新年的快乐》??班级的这些活动“语文化”,真可谓一举多得:学生既是在实践语文,又是在搞班级建设;教师既是在进行语文用法训练,又是在进行班级教育。每月学生独自出一份手抄报。由于学生平时能留心班级生活中的闪光点,一篇篇感情真挚,内容鲜活的文章,由此诞生了。对学生而言,这些手抄报是他们小学时代的成长纪念册;对老师来说,则是班级生活与语文素养和谐统一的结晶。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动力和参照吧,同时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关注生活,获得各色人生经验,品味各色别样人生,书写心中的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人物描写作文300字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和妈妈一起回到了姥爷家。姥爷一如既往地蹲坐在石阶上等我们。

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里,那个台阶似乎早已是他的专属。他坐在上面,黝黑宽阔的手里稳稳地夹着一支烟。也许是长期在农田里干活的原因,他的脸同手一样晒得干黑,而短短的花白的头发却一根根挺立着,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那一对深深嵌在眼眶中的眼睛显得异常尖利明亮,仿佛早已知晓一切,透露出智慧的光芒。

他平常十分沉默寡言,但他并不是一个知识贫乏的人,他的肚子里装着太多古老的知识。若是打开了他的话匣子,那就一定是一篇高谈阔论了。他从三国,水浒,讲到毛泽东,蒋介石,都是一些我从未听过的奇异观点。他说话十分跳脱,那些话就像迫不及待似的从嘴里往外送。就像他本人不顾一切的性格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作文教学评价听后反思

全文共 237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作文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抓手。学生作文如果养成了创新习惯、强化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就一定能提高作文水平。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教学评价听后反思,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一、写作支架的搭建:

对于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无论何种文体,首先应培养学生文字输出的基本能力,保证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1. 通过阅读获取一定量的语言输入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可以聚焦两方面:其一,精品美文,如教科书和报刊杂志中

文章,文笔流畅,语言规范,蕴义深刻,可细读,咀嚼和背诵。在阅读中复习掌握一定数量的句型,习惯用语,并有意识地训练组句成文的的能力,保证语言输出的正确性。其二. 加强泛读,提高英语思维能力。通过泛读熟悉所学词汇并进一步扩大词汇量,以阅读能力提高促进英语思维能力提高,为书面表达打下英语思维能力的基础。

2.通过练词造句和句子翻译训练,提高文句表达的准确性

文句表达的准确度直接影响语意的表达和文段的可读性。学生在平时阅读中除了收集积累名句佳句,记下好的词语、短语、句型外,还要加强练词造句训练和句子翻译训练,并在练习中的注意错误修正,做好记录,掌握准确的表达。通过修正拼写错误、时态语态错误、词汇使用错误、句型表达错误可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进一步形成语言运用能力。

3. 掌握英语写作不同体裁的格式并训练到位。

养成写日记勤练笔的好习惯并根据不同的体裁进行写作练习,按照不同体裁和题目或根据所给情景练笔。要有意识地用一些好的词语、词组、句型、关联词等,使文句更有效地表情达意。写好短文后可对照范文,找出差距,然后再练习,这对提高书面表达水平很有帮助。

二、关注写作过程

要达到课程标准和高考对中学生写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抛弃陈旧的写作教学模式——只看结果,不看过程。重视习作,更重视写前准备、拟稿、改稿和定稿的过程指导;活用教材,合理开发课程资源,优化教学方式,将写作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抓好听说读写等技能的教学环节,夯实写作基础,认真用好高中英语教材里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设计的各类练习,如遣词造句、填空练习、句型转换、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进行阅读后写摘要、改写、缩写、仿写、扩写等操练型、指导型写作活动;另一方面,教师要有计划地开设英语写作课程。从高一年级开始就应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有准备地采取有效的写作教学策略,教师鼓励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cooperation)等方式进行写作训练, 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写作课效果的方法

1.首先应该慢慢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焦虑感和厌恶感,教师可以利用写作前的活动来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敢于开口、敢于下笔、乐于实践并获得成就感。

2.在写作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以相互信任、诚实、坦诚和公正的态度积极参与讨论、自改、互改和交流等活动,要相信每个同学的身上拥有的语言创造力,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在写作训练中教师应适当穿插读、听和说的活动。因为听和读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这四个技能是不可以孤立地进行的,只有达到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才能保证正确的输出。通过对每个单元的话题进行再次的阅读熟悉,听力巩固,讨论强化,学生对本单元的话题词汇的输出就轻松多了,因此,写的训练应与读、听和说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4.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写作策略与写作技巧的指导,在课堂上应该要做好写作监控和引导的作用。例如,让学生多运用典型句式,适当地运用成语和谚语,恰当地运用一些平行和对比结构,还有对过度词的选取,指导学生在表达时如何润色自己的文章。

四、读写结合的写作教学方法

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对字词句篇知识的掌握与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课型的教学原则

1、分解性原则。

在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时,应根据一单元阅读和写作的训练重点,确定读写结合的阶段目标,渗透某个要点(如话题friendship)和某种写作技能,运用有关的词汇描绘你的朋友的品格和品质(陈述说明特点)。当学生掌握了这一阶段的目标之后,再确定下一阶段的训练目标。

2、练习性原则

读写结合单凭讲解是不能使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的,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要创造口头笔头练习机会,让学生经常结合单元学习内容,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

五、读写结合的有效教学模式

第一环节 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初读,透过文字去整体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对文本所描述的事物获得初步的感受。

第二环节 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和句型表达内容的,体会字词句的正确使用及在句子篇章中表达语意的作用。

第三环节 在作文实践中,运用阅读时学到的字词句训练作文能力,同时使读的效果得到巩固。这样练习,可以让学生把在阅读中学到的相关词汇知识用到实际的写作之中去。

第四环节,可以让学生紧扣读写结合点,拓展到课外的阅读和表达中,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增强语感,在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又加深理解,使学生两种能力相辅相承地得到发展。

六、实施“读写结合”的基本方法

1、仿写练习。

1)仿句式。句子是文章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应从最基本的句子开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

2)仿顺序。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达时要注意表达的顺序,如事情发展顺序、时间先后顺序、地点顺序、方位顺序等,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训练。

3)仿结构。结构的仿写可以是段落结构仿写,也可以是文章结构仿写。

2、拓展练习。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掌握了较多的写作方法后,就适合拓展练习。比如:有些课文重记叙,轻描写,语言简洁,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进行练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高中作文课教学反思

全文共 241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高中学生的时间分分秒秒都是十分的珍贵,对于每一门学科的学习,学生都是刻苦努力,恨不得自己能够分身有术,多点时间进行学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据调查,高中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学生不喜欢历史课既有教材的原因,也有教师教学的因素。反思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不得不思考高中历史究竟该怎么上?优秀的高中历史课应当具有情感性、人文性、历史性、文化性。对照上述历史课“四性”,反思目前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还存在诸多薄弱之处。如何让学生喜欢历史课,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加强史实教学

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中写到“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感知历史阶段主要向学生呈现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制度、现象等具体史实。感知历史阶段,学生不仅是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能力,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忽视、削弱感知史实阶段是存在的,自觉不自觉地抹煞了感知史实阶段的内容和意义,影响历史教学效果。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加强史实教学呢?首先教师要认识史实教学在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次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的使用,使史实能生动地再现历史形象。再次是补充丰富、具体的史实,历史细节越清楚学习印象越深刻,甚至终身难忘。历史教师要在史海中筛选典型、鲜活、有穿透力的历史细节。例如,我在讲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时,给学生讲了胡适印章的故事。有一次,胡适得到一块上好的鸡血石图章料,决定用它刻一枚私章。他交待篆刻师傅,刻“胡适之印”即可。篆刻师傅认为胡适是白话文的提倡者,是用白话写文章的大家,影响这么大,怎么刻图章还用“之乎者也”一类的字,于是自作主张地把“胡适之印”改刻成“胡适的印”。三天之后,胡适收到印章,发现上面刻的是“胡适的印”时,哭笑不得。通过这个事故学生对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重大影响印象非常深刻。

二、培养学生质疑意识与方法

历史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教师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把教材知识视为真理,奉为神圣,要求学生死背史实和结论,质疑意识缺失。

基本史实和历史结论构成历史的陈述性知识。历史知识具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即二重性。客观性指史实的客观性,主观性是指结论的主观性。历史结论是教材编写者对史实的解读,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史实是虽然具有客观性,但也不能说就是绝对的历史真实,可能个别史实也是谬误。历史结论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我们更需质疑。例如,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腐朽的资本主义,而今帝国主义是垂而不死,很多方面我们还要学习借鉴。再如,经济危机在旧教材中认为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造成的。而今年从美国 爆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全球化的当今时代,哪个国家能逃脱经济危机的厄运?还有,在旧教材中对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评价是否客观、公正?

要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首先教师要有质疑的精神和尊重历史的态度。教师要关注史学动态,查阅历史资料,敢于质疑。其次是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质疑意识,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例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105页的活动课: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讨论题目是: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也有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教材还给学生提供了有关资料、参考论文。通过这个活动课,使学生明白对辛亥革命评价有多种观点,但不管哪种评价都要有依据。

三、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新历史观

我们使用的旧教材体现的是片面的、教条的旧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是旧唯物史观主要观点。随着新课程实施,教师关注课程观念和教学理念的转变,但忽视新的史学观念的吸纳,史学理念陈旧。因此无论旧教材还是历史教师都存在新史观的缺失。

新史观的缺失既不利于高中历史教学的与时俱进,也不利于学生高考历史考试的发挥。在高校和中学最紧密的结合点——高考命题这个环节上,高校教师必定会把他们平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来。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都融入了新史观,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唯物史观中的现代化史观等。

新时代要求和高考推动,迫使我们在使用历史旧教材的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新史观。例如,我们在《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中有必要融入文明史观、现代史观、全球史观。中国近现代史反映了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与冲突,中国近现史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用全球史观审视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变化。

四、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指出:“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历史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历史课程的最高目标。然而说教式、教条式、僵化的历史教学很难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导致历史教学人文精神的缺失。例如,大跃进中饿死很多人,有的同学认为控制了中国人口增长。又如,2001年美国“9·11”事件后,有的同学认为是美国强权政治的报应。这些都反映了学生对人生命权的不尊重,是人文精神的缺失。

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历史素材,让学生在感知丰富、具体的史实过程中,其人文的思想感情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

高中历史教师应当认真学习研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习新版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专着、读经典的历史专着和重要的历史期刊,关注史学研究动态。切实转变课程观念、教学观念、史学观念,积极投身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历史魅力课堂。

[高中作文课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数的改写教学反思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的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只有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中,才能感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因此,在初步探究完如何将一个大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得数后,我让学生自主发挥,自己先写一个整万得数,然后将它改写成以万为单位得数,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我又趁势让他们给同桌出一道这样的题,互相交流,互相判断,这就在检验孩子们的知识是否巩固,是否能自主进行正确检查。最后,又让孩子们写一个以万为单位得数,改写成生活中的大数,逆向思维得到训练。这个环节对于突破、重难点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从上课学生的反映来看,大家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是比较轻松的。在教学中,我始终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在充分的实践操作和自主思考的基础上,感知知识和发现知识的学生的,思维有实际经验支撑。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切实有效。

对于本堂课的遗憾是,教师本人操作不到位,在改写整亿数时,一定要前后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和计数单位,改写后计数单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在上课时漏讲了。比如在整理数位顺序表时,要让学生亲自写一写亿级上的计数单如漏写单位,或多去、少去0等问题。这需要学生对数位顺序有非常熟练的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全文共 1167 字

+ 加入清单

法国最著名的牧师纳德 兰塞姆聆听过一万多人的临终忏悔,他说,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每个人最后的反思,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把反思提前几十年,做到了这点,便有50%的可能让自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我们的教学中,多一份反思,或许会多一份清醒,多一份进步。

语文教师,我一直以为是最难当的。作为母语,似乎谁都知道都会理解都可以说上一二。前几年语文大讨论时,多少偏激之词言犹在耳,多少老教师感叹越教越不会教。我困惑,摸索,听了几位大师言谈,观摩了几堂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偶有一些心得体验,聊且作为反思。

首先,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必须过硬。听、说、读、写不必说样样精通,起码必须能镇住学生,在学生面前能有几分自信。我真正感到自己在课堂能闲庭信步,挥洒自如,是普通话培训之后。自己朗读能力提高之后,可以自如地范读,底气就足了。基本功过硬,语文教师本身就是语文。比如如果你善于听,学生课前三分钟演讲,你的评点,引申就有根据,有针对性。观摩一些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往往会发现他们本身素质相当之高。可惜,大学、目前的培训机构对这方面的训练太少了。

其次课堂的成功,备课必须充分,要带有自己的思考见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的魅力就在于它是很有个性的,能紧密联系生活的。陆游教孩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所以语文教师是一个杂家,必须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思考。学生如果会认为自己的语文老师知识渊博,上课能有一些新见解,就成功了一半。比如《项链》,未必就批判资产阶级虚荣心;《装在套子里的人》未必就一定要大谈揭露沙皇军警的黑暗。

教学中讲究一定的教学艺术。试看这样一个教学片段:同学们畅所欲言,对王权意识和奴性意识大加批判,我也加入他们行列,讲了几个小故事: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的专制时,有人质疑赫鲁晓夫为什么不在斯大林在任时指出他的过错,赫鲁晓夫拍着桌子:“谁在说话,给我站起来!”那人吓坏了,以为大祸临头。赫鲁晓夫幽默地说斯大林就是这样做的。高压专制下,必有奴性。随后讲了萨达姆的“万人坑”,讲了康熙、乾隆时代的文字狱,讲了孙志刚的遭遇。大家一下子陷入深思。这是我在教读《我若为王》一文时的一段“穿插”。将历史、现实和课文联系在一起,拨动着学生的心弦,不仅恰切的丰厚了教学内容,而且有力地烘托了课文的主题,强化了教学效果。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有机地适度地“穿插引入”,可以让行多行多的课表现得活泼灵动。教学艺术是需要学习总结的。这一点,湖北特级教师胡明道老师做得相当成功。她将课堂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加以分析,归纳了各种各样的应对方法,所以在课堂上她能游刃有余。而我们往往还凭经验驾御课堂,有时感觉很不错,有时感觉很失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我们要不断反思,与时俱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