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和戏曲有关的作文通用20篇

中国传统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败,如今有360多个剧种。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和戏曲有关的作文,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浏览

5783

作文

161

戏曲大舞台优秀作文_[第四单元]戏曲大舞台3100字

全文共 2986 字

+ 加入清单

1戏曲舞台

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中,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如昆曲的典雅精致,粤西的轻柔玩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宝贝——吸取天地之中,去感受他拨打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

我国的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据统计,全国现有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很多剧中,都有其独特的演变过程。如大家都知道的京剧,就是由安徽的徽调和湖北的汉调及昆曲、秦腔糅合发展而来的;东北的吉剧,是由民间说唱艺术二人转衍化而来的。

中国的戏曲和西方戏剧不同,他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表演体系。比如我们经常在洗礼看见的大花脸,那就是戏曲中的一个行当。戏曲剧种人物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行当来充任。表演上也具有中国传统美学的协议特点,比如用几个龙套表演就代表千军万马,舞台上开门关门等也往往用虚拟的动作来表下。

中国的戏曲,真是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戏曲”对我来说是个陌生的词,只是一个上代人爱看的节目,远远不及现代的动画片,所以我从来没有看过,根本不了解“戏曲”的所有相关资料。

“戏曲”这个词突然变新鲜了,我真想回到从前,看那古代的戏曲表演。

2戏曲大舞台

“戏曲”对我来说是个陌生的词,只是一个上代人爱看的节目,远远不及现代的动画片,所以我从来没有看过,根本不了解“戏曲”的所有相关资料。

小时候,在沉闷的假期里,按动电视遥控器,不时地会发现有一些关于“社戏”的节目,但我却毫不犹豫地跳过了,看那些有趣的动画片。

很多熟悉歌曲,都来自社戏。比如黄梅戏《天仙配》中的歌,常常在我妈妈嘴边挂着,不时还会哼两下: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我非常需要认识“社戏”,恰好我上了一节关于“社戏”的课。

课上,我们先听了一首歌叫《唱脸谱》,我觉得很有趣,因为歌里有现代的音调,也有古代的唱法。接下来是交流资料,因为我准备充分,自然也会学得很好。

社戏的角色分四大类:生旦净丑,是按胡须的颜色分的。“生”分为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摇旦);“净”分为做工和唱工;“丑”是扮演喜剧的角色。我国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

我们还欣赏了几种戏曲剧的简介:昆剧——中国戏曲之母;京剧——东方“歌剧”;黄梅戏——芬芳的泥土气息。我们欣赏了我最熟悉的黄梅戏《天仙配》、粤剧《分飞燕》、豫剧《花木兰》。

我们还学了京剧的脸谱: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性质、角色和命运。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今天许多地方戏中都保留了这种传统。

“戏曲”这个词突然变新鲜了,我真想回到从前,看那古代的戏曲表演。

3戏曲大舞台

仙居古镇的路是泥泞的,雨天几乎难走人;仙居古镇的路是狭窄的,小车几乎难停靠;仙居古镇的路是冷清的,行路几乎难遇人。

我独自在古镇走着,一座高大宽阔的古园吸引了我。跨过半膝高的门槛,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别致的戏台。“哦,是戏院。”

五丈高的戏台,散发着神秘的而古朴的气息,我忍不住东张西望,左摸右敲。

“喂,你干什么?!”

我猛一回头,蓦地发现戏台下已是人山人海。喝茶的,嗑瓜子的,聊天的,拉二胡的……有头发花白的老人,身强力壮的青年,衣着高贵的富人,衣衫褴褛的穷人……戏台上方,依然人如云烟。很多人都在上方伸着脑袋,似乎在等待些什么。孩子们在人群中嬉戏打闹,一片嘈杂;邻边儿有个大妈,同样在向外张望,还嗑起了瓜子,一个劲儿地往下吐。台下的人都好不情愿地看瓜子壳零零落落地往下掉,一下子翻了脸,吵得不可开交,到处是闹哄哄的一片。

“呛呛呛呛——噌——”全场骤然鸦雀无声。我也慌忙后退了几步,想探个究竟。只见一个“红眼”俏女迈着扭捏的碎步出场了。着装很是简单,仅陈旧破烂的戏服,脸上几抹淡淡的妆术,便绘成了一个角色。她先是用手在脸上遮遮掩掩的,之后竟然在原地兜起了圈子,白色的大褂,跟着她飘。耳边响起一阵如雷掌声。台下一人大吼:“祝英台,好!”

原来是“梁祝”,我擦亮了眼。

祝英台跷着兰花指左一点,右一指,那表情极为夸张,红色的粉底反衬着柳般细目,樱桃小嘴念着歌样的戏词,慢慢吟唱着,一个字似乎拖上了几分钟。那永远捕捉不到的眼珠子羞答答转着。

许久,“蓝袍”俊生大模大样从后台绕出来,和着祝英台的曲调唱起来,唱得刚强有力。想必此人就是梁山伯。

若祝英台是柔美,他则是刚毅,两者结合就是缠绵。场下几十个人都激动地吼起来,掌声似乎从未停过。

“喂,孩子你在干什么呢?发什么呆呀?”

我恍惚了一下,骤惊。戏曲声停了,掌声停了。台上台下所有人都似乎与梁祝一同“化蝶”了,就连那住大妈吐得一地的瓜子壳都不翼而飞了。

整所园子依旧冷清冷清的,泥泞泥泞的。

惟剩下眼前这个并不相识的百岁老人茫然的眼神。

我问这里过去干吗用,他说表演越剧;我又问这里现在干吗用,他说这是他们住的地方。

据说,留守下来的除上百岁老人便是不满十岁的孩童,壮年男女都去了新城。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里的人越来越少。没人听戏剧,戏台也成了没用的东西了。

但是无论再残旧、泥泞、冷清……久经岁月的沧桑的一砖一瓦见证了戏曲艺术旧时的辉煌。台下现在只有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和一个年幼的我,在倾听着若隐若现的吟唱声……

4戏曲大舞台——记一次综合性活动

小时候,在沉闷的假期里,按动电视遥控器,不时地会发现有一些关于“社戏”的节目,但我却毫不犹豫地跳过了,看那些有趣的动画片。

很多熟悉歌曲,都来自社戏。比如黄梅戏《天仙配》中的歌,常常在我妈妈嘴边挂着,不时还会哼两下: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我非常需要认识“社戏”,恰好我上了一节关于“社戏”的课。

课上,我们先听了一首歌叫《唱脸谱》,我觉得很有趣,因为歌里有现代的音调,也有古代的唱法。接下来是交流资料,因为我准备充分,自然也会学得很好。

社戏的角色分四大类:生旦净丑,是按胡须的颜色分的。“生”分为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摇旦);“净”分为做工和唱工;“丑”是扮演喜剧的角色。我国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

我们还欣赏了几种戏曲剧的简介:昆剧——中国戏曲之母;京剧——东方“歌剧”;黄梅戏——芬芳的泥土气息。我们欣赏了我最熟悉的黄梅戏《天仙配》、粤剧《分飞燕》、豫剧《花木兰》。

我们还学了京剧的脸谱: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性质、角色和命运。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今天许多地方戏中都保留了这种传统。

“戏曲”这个词突然变新鲜了,我真想回到从前,看那古代的戏曲表演。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关于戏曲的作文800字

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身着戏服的戏班子。

他们的舞台前是平静的村庄,就像从未动情过的潭水。秋风吹动着临时戏台的幕布。贴着脸吹过的风,冷冷的,让人感觉到要入冬。

但是,听——

演员开口了。明亮坚定的女声如潭水般清冽、清脆。几个唱得动情的演员在你面前。如井水一样,是深邃的神色;斜风一样,是摆动的衣衫;细雨一样,是轻悄的脚步;叮咛一样,是动人的嗓音。他们的自信毫无掩饰地似马奔腾着,信那博大的文化、信那朴实的戏人、信自己模拟了千万遍的演绎。无名的村庄中,展开了一场多么动人,多么神秘的戏剧——潮剧。

戏声、锣鼓声,使贴着脸吹过的寒风都静止了,成了柔和的微风。使有点刺眼的月光变得彻底温柔、温暖起来。歌声好像暗藏着什么,似微风与明月将我包围。

使人想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使人想起: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使人想起:听得汕头一夕曲,青天碧海莫相忘。

容得下水声,容得下风声,容得下掌声。是包容一切,海纳百川的震撼。歌声让我的心微微颤抖起来。我悄然思索着,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在这舞台上演绎,干着这收入不怎么高的事——那是对中华文化的信啊!他们要将这瑰丽传承——不论代价!

好一曲潮剧!

演员们交错互相替换演唱着,戏声传到村庄的家家户户,使在家中的人也微微动摇着。溪水、风、月光都恍然成了戏台。没有杂音,它们只安然地将戏声带到家家户户。

每个词都唱着村庄中安逸的欢乐,每一个词都柔情却豪壮。每一个步子都是光和影的温柔变幻,像打着柔光镜头的影片。还有收音电台的滋滋声。

好一曲潮剧!

潮剧没有粤剧那江南多雨的温顺柔情,没有秦腔壮阔雷声的豪迈。它有的是——柔中有刚,刚中带柔的独特风情。是“别有幽愁暗恨生”的哽咽凝塞,是“银瓶乍破水浆迸”的豪情壮志,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坚定自信。

或许,就是这样的独特,才深深地吸引着我。我专注地盘膝坐在草地上。有点潮湿的草地,仿若是将演员的声音变得更加动人,清脆。他们身上的自信,顺着潮湿的土地,向我蜿蜒而来。

好一曲潮剧!好一曲自信的欢歌!

但——当它停止时,声音似乎是真正地消逝了、不见了、不复返了。瀚海的戏剧,就这样悄然落幕。观众们还沉醉在戏中没有回过神来。

远处,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戏曲走进校园观后感

全文共 115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戏曲,对于年轻人的我们未必十分关注,但我对中国戏曲还是很关注的,从小受爷爷的影响,我对戏曲也有点兴趣了,在大学,没想到我可以选到这样的课,我根据我的爱好就选了,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我学到很多关于戏曲的知识,我通过查一些资料,自己写了一些对该课程的感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的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中华文化也从几千年前的单调,发展到现在的辉煌。戏剧,无疑是能够很好地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和特色的一项文化。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戏剧的发展可以说是随着文明的出现就出现了,虽然原始的戏剧很粗糙,也可能称不上是戏剧,但任何一项文明的发展都是要经历刚开始的粗糙,才能逐渐得趋于完善的。原始的戏剧为后来完美的戏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戏剧从原始社会发展代中国古代,经历了一个重大改革。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作“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

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正是从古代的戏剧开始,到如今,戏剧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完美的整体。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河北梆子、安庆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众多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戏剧的发展可以说是相当的成功的,有众多老一辈的艺术家和群众们热衷戏剧,希望将戏剧,这项中华的璀璨文化发扬光大。

然而,戏剧在现在的发展中却面临着一个非常大的问题:现代文化的冲击。随着老一辈艺术家的渐渐衰老,新一代的年轻人逐渐崛起,现代文化正和传统文化商讨着一个问题:我们两个,到底哪一个才能站得住脚呢?我曾经看过一个电视节目,记者到街上进行随机采访,对象都是一些年轻人,记者一些老艺术家的名字,问他们知不知道,而大多数被采访者都表示没有听过。现在,新一代的文化如浪潮般席卷而来,新一代的偶像受到众多粉丝的追捧,新一代的歌曲、舞蹈在人群之间流传。有许许多多的现代偶像的粉丝对中华传统文化不屑一顾,认为那样的艺术、文化不适合喜欢追赶潮流的自己;对老一辈艺术家和传统节目一无所知,认为父母那一代人知道,并不等于他们也应该去知道。这是多么令人心寒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戏曲进校园的观后感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小的时候?如今的社会,无论如何我都不会去看那些老掉牙的玩意,影视和网络。

戏曲源远流长,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让我们身临其境,赶不上潮流,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多姿多彩,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将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隧道,出神入化,当

我们细心的欣赏我们的戏曲时,将历史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最好亲口尝尝。“不尝不知道,它让人赏心悦目,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戏曲是我们的国宝,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犹如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

俗话说,老一辈的人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要知道梨子的味道。

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一尝吓一跳呀!

我们怎能忘记它们,戏曲是我们的国粹!今天的语文课上?这些戏曲,我们这些青少年的视野!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我真是井底之蛙呀,外国人又怎么能比得上,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戏曲进校园观后感

全文共 1717 字

+ 加入清单

黄梅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并在安徽安庆地区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小戏。两百多年来,它继承了古代戏曲的优良传统,博采众长,吸收各艺术门类的精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以抒情见长且通俗易懂的剧种。黄梅戏唱腔优美动听、韵味丰富,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受各地人民群众的喜爱。 中国的地方戏曲品种繁多,每一个地方戏都是一个地域的文化精华,也是维系某一地域人民的精神纽带,特别是对那些背井离乡、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家乡戏更是他们思乡的精神寄托,听一听家乡戏、哼一哼家乡的小曲,便可足以慰藉自己思乡的心灵。黄梅戏是安庆个家乡戏,也是慰藉游子离别愁绪的乡音,特别是其代表曲目《天仙配》,更是百听不厌,我曾经买过各种版本的《天仙配》卡带、CD、VCD等,当然其中最经典的还是严凤英版的《天仙配》了,可以说《天仙配》的故

事、唱词、唱腔,对于我来说早已烂熟于心了,只可惜自己的嗓子不行,不然的话肯定也会是一名黄梅戏的票友。 《天仙配》为安庆黄梅戏戏曲传统经典剧目。内容讲的是董永卖身葬父,玉帝的第七女(七仙女)深为同情,私自下凡,在槐树下与董结为夫妇。一百日后,玉帝派托塔天王和四大金刚逼迫七仙女返回天庭,夫妻在槐树下忍痛分别。

《天仙配》之所以成为黄梅戏经典,是因为其剧情、唱腔、唱词、演员表演等无一不是经过千锤百炼、精心打磨的,《天仙配》也是黄梅戏的传统曲目,解放前就已经在各黄梅戏帮演出,但真正成功还是解放后五十年代新中国文化团体对其进行改编版,同时也造就了严凤英、王少舫等著名黄梅戏演员,并在全国引起了轰动,最后该剧也被搬上大银幕,让全国人民都能够欣赏黄梅戏艺术精华。所以说,《天仙配》剧目在黄梅戏中的地位相当于九鼎之尊,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了黄梅戏的代名词。

艺术来源于生活且也高于生活,影片中的七仙女真实得犹如我们身边的身着古装的邻家大姐!她的身上没有半点仙家千金的架子!缝衣、补衣、织布、粗活、细活动手就来!她对贫穷卖身为奴的汉子——董永的一往情深,感动了多少古今中外的大众善良人心!严凤英优美的戏曲身段和动听的黄梅戏曲唱段,特别让人们喜爱和欣赏!那身段柔美无限!那唱腔委婉动人心弦!草原此时此刻虽然不会唱黄梅戏,但时而不由得跟着这动听的黄梅戏曲调、慢慢地轻轻低声和着哼唱??

《天仙配》的剧情非常简单,角色也不多,但故事情节却非常的讨巧,深受老百姓的喜好,戏词通俗易懂,达意深刻,故事情节悲喜交加,简洁却勾人心弦,非常的适合普通大众的品味。《天仙配》的剧情是历史上有关孝子董永的传说演变而来,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历朝历代都重视孝道,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经过民间或野史不断的流传,最终就成了神话爱情故事,其本义也就是宣扬孝道、尽孝能够感动上天,给自己带来好运。五十年代经改编后的剧本,并没有放弃神话的因素,只是将主题升华,加入“玉皇大帝”、“财主”的反面角色,将整个剧情改编成包含“劳动人民追求幸福生活,与封建制度(统治势力)做斗争”寓意,既保留了传统的文化精华(“孝道”),又贴近时代的特点(反封建),满足时代进步文化的要求,所以该剧本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达到了高度统一。

戏曲绝对是一种以音乐为主的艺术,戏曲中的音乐绝对是戏曲的灵魂,不同风格的戏曲音乐也就造就了中国不同的地方戏,黄梅戏被誉为“山野吹来的风”,可见其戏曲音乐风格乃是清新、自然,有浓郁的地方乡土气息。《天仙配》的戏曲音乐,不论从词或是曲来看,都是非常地朴实,就和家乡的百姓一样淳朴。《天仙配》的唱词,极其通俗,接近大白话,就算是没有一点文化的劳苦大众也能够理解,比方说其中背广为传唱的“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唱段,很通俗地告诉大家,劳动人民的幸福就是夫唱夫随、夫妻恩爱、家庭和谐,体现在具体的表象上就是“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很简单但又非常真实,不需要过多的华丽词藻、不要过多的典故来装饰。戏曲的唱腔也比较单一,没有过多的花哨、技巧,没有像京剧、昆曲那样有复杂的曲牌、套路,老百姓很容易就能理解其中包含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当然,黄梅戏这种音乐特点,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其本身的发展,也就是说有些曲目,比方说武戏等,就不太适合黄梅戏来演绎。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戏曲的呼唤作文800字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夏蝉不止地鸣叫,大葵扇不停地在手中摇着,额头上的汗珠仍不断地冒着……角落的电风扇却一动不动地站着!这是一个停电的夏夜。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爷爷拿着他的充电收音机,播起戏曲。“你可把它关上吧!听着就烦。”奶奶停下手中的大葵扇,冲爷爷嚷嚷。

的确,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似乎有些赶不上潮流。戏曲的色彩逐渐黯淡,越来越多人表示听不懂戏曲,甚至根本不愿听。老实说,我也不喜欢听戏曲。直至打开《呼兰河传》,我对戏曲才有所改观。在《呼兰河传》中,看戏的日子是极其重要的。家家户户接亲戚的接亲戚、唤朋友的唤朋友。这唱戏究竟是为什么呢?唱戏是在秋天,比方这一年秋收好,就要唱一台戏,感谢天地。若是夏天大旱,人们就戴起柳条圈来求雨,把雨给求来了,到秋天就更得唱戏。据说是因为求雨的时候许下了愿,许愿就得还愿,那么还愿的戏就非唱不可了。每每这个时候,嫁了的女儿回来娘家,回婆家的时候,母亲便会摆着手说:“秋天唱戏的时候,再接你来看戏。”母亲含着泪看着女儿走。也许在不同的地方有不一样的习俗,但在过去,戏曲就象征着家人、朋友的呼唤

近几年来,国家越发重视戏曲的传承。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念、做、打”于一体,以独特的唱腔,作为国粹的梅兰芳的京剧体系梅派和布莱希特的柏林剧团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莫斯科大剧院被誉为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传承与发展历史,它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

不难发现,听完一段戏曲,我们又了解了一段历史,这何尝不是大家获得知识的一个便捷而又充满趣味的方式呢?作为一名高中生,通过长时间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戏曲的地域性特征则充分彰显着传统文化的特色。作为传统文化,它就是最能展现人民群众感情的艺术明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有关戏曲的谚语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1、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

2、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3、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4、要想学好艺,先得做好人。

5、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6、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7、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8、生意不得地,当时就受气。

9、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10、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11、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12、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13、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

14、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15、私下练,台上见。

16、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17、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18、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19、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20、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21、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22、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23、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

24、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25、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26、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27、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28、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29、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30、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戏曲谚语

31、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32、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

33、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34、无祖不立,无师不传。

35、腔好唱,味儿难磨。

36、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37、艺人的肚儿,杂货铺儿。

38、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39、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40、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有关戏曲的谚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四单元作文:戏曲大舞台_500字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戏曲的角色分为四大类:生,旦,净,丑,这还是我小学音乐参加公开课时,老师让我们记下的,还别说,我真的知道关于戏曲知识的只有这些,因为我从不关心戏曲,对它的印象只是两个无聊的热门在无聊的说唱着,每次“扫荡”但是频道时,看到它后,变好不犹豫的跳过了。

唯一的一次转折还是在这次语文课上,是“戏曲大舞台”这一综合实践课上,老师先放了一段段“讨人喜欢”的戏曲,这声音可好听呢!所以,我认为:反正都是学,还不如好好借着这次机会研究一下,何况它还这么好听呢!

于是,我便真的好好学了。

上完这节课,我颇有感触:难怪戏曲能从封建社会一直流传了几百年至今!因为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闲娱时间创作出来的,内容多为人民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天仙配》中的一句:“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你好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心中对生活那淳朴的向往,因为戏曲 “顺”民意,“得”民心,所以才能流传甚广,所以才能格外动听。可惜现在的青年只痴迷于流行音乐,一点也不重视这美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为璀璨的明星 --戏曲!

不管别人怎样对待它,反正,我是爱上它了,单从这次语文课!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戏曲观后感推荐

全文共 219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戏曲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戏曲观后感(一)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太老土,赶不上潮流,无论如何我都不会去看那些老掉牙的玩意。

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呀!今天的语文课上,当我仔细欣赏了中国别具一格的戏曲时,我真是为之。

震撼,原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是那么的有艺术魅力,我真是井底之蛙呀!唉!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外国人又怎么能比得上?难怪呀,老一辈的人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那么喜爱戏曲。

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不是吗?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

我们怎能忘记它们?如今的社会,我们这些青少年的视野,已经转移到流行音乐,影视和网络,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其实,当我们细心的欣赏我们的戏曲时,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犹如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将历史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隧道,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感慨不已。

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中国戏曲观后感(二)

戏曲,中国的文化源泉,却正一步一步走向衰落。

戏曲,从前满大街的戏迷,现在已后继无人,从前人们耳熟能详,现在却一问三不知;从前的刀嗑话题,现在已无人问津。这一切都在诉说一个残酷的现实——戏曲将会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戏曲这一个庞大的家族衰落不禁令我有以下的观点:戏曲的衰落是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时代在发展变化,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就像流行歌曲一样,过时了,不流行了,自然就会被淘汰。它虽然是中国的艺术瑰宝,但有一点不可忽略,它也是一种供人们娱乐的工具,如果有比戏曲更好的娱乐工具,人们自然会向往着好的。大自然有着一个法则——弱肉强食,也就是说如果戏曲不能超越那些如同雨后春笋般发展的新娱乐工具,那戏曲被淘汰将会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大自然还有一个法则——适者生存。戏曲作为古典文化,如果一直因循守旧在那个世界中,不敢走向新世界的话,迎来的是会消失。

想到这儿,我不禁多了几分担心,戏曲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信仰,试想,一个民族若没有了信仰,那岂不是一团乱麻。于是,我又想到了一个拯救戏曲的观点:戏曲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十分古典的,场面小,表演的方式单一,而且在人们印象中是一成不变的,似乎从未发生改变。所以,第一,在戏曲内涵不变的条件下,要添加新的元素,让戏曲是多样化的,变化的,这样会给观众带来新鲜感;第二,在剧情不变的条件下,场面要变,要一改以往秀气的风格,几个人当千军万马?不,至少要上百个,这样才热闹,才能让观众身临其境,有亲和感;第三,在内容不变的情况下,表演的方式要变,可以将戏曲的故事起源拍成电影、电视剧、卡通片或是动画片,例如《梅兰芳》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开端;第四,政府可以请些明星来唱戏、表演,这样,我相信戏曲将不再孤单。

我想着,新的戏曲将掀起一股热捧的浪潮;也想着,梅兰芳在新戏曲前也只不过是班门弄斧;想着,外国人都会哼上几声京腔……我会一直想着。 中国戏曲观后感(三)

古典舞一般都是在民间舞的基础上,经过历代舞蹈家的提炼、加工和创造而逐渐形成的舞蹈。因此,古典舞都有一整套规范化、程式化的表演动作及技巧,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

中国古典舞起源于古代封建社会。自宋代后,中国的歌、舞、剧相结合的戏曲艺术兴起。后来,古典舞逐渐被戏曲所吸收、融合,至今大多保存在中国戏曲艺术里,从中大致可以看出它的风格、特点。中国古典舞在表演动作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律和法则,讲究外在的手、眼、身、法、步与内在意、劲、精、气、神的合一,手一指、目一视、足一抬都要与整个身体协调。注重身韵、气韵、音韵、神韵的整体韵律性和俯仰、屈伸、开合、顿挫的鲜明节奏感,以及刚柔相济、动静相宜、物我一体、身心合一的美学追求。同时,动作从运动到静止都离不开“曲”和“圆”,即遵守欲进先退,欲伸先屈,欲起先伏,欲高先低,欲直先迂的原则。比如,手要向左指,行就要先往右略略运一下,然后再转向左方。动作线条必圆浑完整,如做一个“云手”动作,要像天上的云彩变幻那样,随风流动,轻盈美观。

中国古典舞在表现手法上讲究集中、洗练、夸张、虚拟。虚拟是没有实物的表演,比如,一个人只拿一根马鞭,就能一会儿表现战马飞奔,四蹄腾空;一会儿表现信马由缰,缓缓而行。手握一柄船桨,不仅要表现出是在行船,而且还要表现出是逆水上行还是顺水而下。虚拟把生活中有特征性、代表性的动作夸张地表现出来,从而引起观众的艺术想象和生活联想。

只要两三个人就可代表着千军万马,只在舞台上走五六步就可以表示越过万水千山,这就是中国古典舞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中国谜语大会观后感2015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戏曲大舞台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戏曲的句子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1.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2.戏曲的魅力,还在于它的视觉效果。

3. 戏曲糅合了雕塑、绘画、工艺、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这是由于它所要表现的内容情节的需要,也带给人们它独有的美的享受。

4. 戏曲是写意的,因为它需要在小小的舞台上再现不同的场景,展现或恢弘、或清幽的意境。这像极了中国的水墨画,在一方宣纸上,用寥寥的几笔勾勒出山水,刻画出鸟兽;用浓的、淡的、浅的、深的墨色去表现大千世界里的种种色彩。

5. 在戏曲的舞台上,视觉始终是最直接的感官,带给人们最强烈冲击。而戏曲在这一点上做的不遗余力。

6. 从著名导演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到流行歌手李纹的歌曲《刀马旦》;从台湾作家白先勇编导的青春版《牡丹亭》轰动半个中国,到叛逆小天王周杰伦捏着假嗓在《霍元甲》中唱京剧……不经意间,戏曲这种艺术形式正悄悄地浸染着我们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戏曲大舞台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社戏的角色分四大类:生旦净丑,是按胡须的颜色分的。“生”分为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摇旦);“净”分为做工和唱工;“丑”是扮演喜剧的角色。我国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

戏曲”对我来说是个陌生的词,只是一个上代人爱看的节目,远远不及现代的动画片,所以我从来没有看过,根本不了解“戏曲”的所有相关资料。

小时候,在沉闷的假期里,按动电视遥控器,不时地会发现有一些关于“社戏”的节目,但我却毫不犹豫地跳过了,看那些有趣的动画片。

很多熟悉歌曲,都来自社戏。比如黄梅戏《天仙配》中的歌,常常在我妈妈嘴边挂着,不时还会哼两下: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我非常需要认识“社戏”,恰好我上了一节关于“社戏”的课。

课上,我们先听了一首歌叫《唱脸谱》,我觉得很有趣,因为歌里有现代的音调,也有古代的唱法。接下来是交流资料,因为我准备充分,自然也会学得很好。

社戏的角色分四大类:生旦净丑,是按胡须的颜色分的。“生”分为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摇旦);“净”分为做工和唱工;“丑”是扮演喜剧的角色。我国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

我们还欣赏了几种戏曲剧的简介:昆剧——中国戏曲之母;京剧——东方“歌剧”;黄梅戏——芬芳的泥土气息。我们欣赏了我最熟悉的黄梅戏《天仙配》、粤剧《分飞燕》、豫剧《花木兰》。

我们还学了京剧的脸谱: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性质、角色和命运。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今天许多地方戏中都保留了这种传统。

“戏曲”这个词突然变新鲜了,我真想回到从前,看那古代的戏曲表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戏曲也魅力作文700字

全文共 698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不是那一次经历,也许我永远都不会对戏曲产生一丁点兴趣。

今年的暑假,我和妈妈回到了她的故乡——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地方。一向生活在现代城市的我,根本不对这“老地方”感兴趣,可真到了那,我就不能自拔地陷在了这地方。

我和妈妈下了车,早已等候多时的姥姥姥爷先是对我又搂又抱,又接着带领我们游览了整个小镇。过了一会儿,他们又要带我们去听大戏。听惯了流行音乐的我一口回绝了他们。不过在他们的软磨硬泡下,我终于败下阵来。尽管内心十分不情愿,但又迫于无奈,只好答应。

来到戏院,台下的观众席位已人满为患。无论是稚气未脱的孩童,还是白鬓满头的爷爷奶奶,都已恭候开戏多时了。原本打算站着听戏的我,不曾姥姥早已定好了位子。找准位子之后,我就在位子上老老实实地听戏。

戏台上珠光耀眼,彩色灯光打在背景画面上,使背景看起来栩栩如生,有一种立体感。演员们的服饰上满是五色的珠子,在灯光的照耀下特别的显眼。生、旦、净、末、丑,各类角色一一待命,样子有几分搞笑。其中最具特点的是丑角,亦名小花脸。如此的场景布置在加上如此装扮的人儿,真让人以为到了另一个世界。如梦境般吸引着我。

突然,一阵悠扬的二胡声从耳边响起,戏开场了。

一张口,那声音便婉转了整个戏院的每一个角落,一段平常的文字到了他们的口中,变成了一段悠扬的戏曲,一段唱词一波三折,一段故事九环曲折。每一个字因拉长唱腔使观众如身临其境,曲词直扣人心弦。我发现我开始喜欢上这小小的戏曲了。小小的戏台变幻莫测,三五人便可有千军万马的气势,手拿长枪便有将军风范。演员们尽心尽力的表演,观众们也看得尽兴。这怎么能不叫好呢?

一台戏,一杆枪,一段历史,一种文化,别样的魅力深深吸引着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戏曲大舞台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中,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如昆曲的典雅精致,粤西的轻柔玩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宝贝吸取天地之中,去感受他拨打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

我国的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据统计,全国现有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很多剧中,都有其独特的演变过程。如大家都知道的京剧,就是由安徽的徽调和湖北的汉调及昆曲、秦腔糅合发展而来的;东北的吉剧,是由民间说唱艺术二人转衍化而来的。

中国的戏曲和西方戏剧不同,他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表演体系。比如我们经常在洗礼看见的大花脸,那就是戏曲中的一个行当。戏曲剧种人物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行当来充任。表演上也具有中国传统美学的协议特点,比如用几个龙套表演就代表千军万马,舞台上开门关门等也往往用虚拟的动作来表下。

中国的戏曲,真是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戏曲对我来说是个陌生的词,只是一个上代人爱看的节目,远远不及现代的动画片,所以我从来没有看过,根本不了解戏曲的所有相关资料。

戏曲这个词突然变新鲜了,我真想回到从前,看那古代的戏曲表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戏曲进校园作文800字

全文共 1141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常看见一些爷爷奶奶在随身带着的小电视看京剧。里面的人身着怪异,画着一个难看的大花脸,有的胡子老长了,拖在地上,说话的声音也怪模怪样,咿咿呀呀的真难听。长大了,也觉得京剧没有动画片,电视剧好看。直到“戏曲校园”这个活动开展后,我对戏曲才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早就闻听今天下午要开展“戏曲进校园”的活动,我一听这名字就觉得没趣。下午,我们端了板凳来到操场,准备活动的开始。不一会儿,主持人上台,宣布活动开始。首先,主持人给我们普及了有关戏曲的知识。戏曲是我国的传统戏剧,我国各地就戏曲总目360种,而传统剧目数以万计。现在有新编历史剧于表现现代的现代戏,在现代戏中,又分:昆曲、越剧、淮剧……等50多种,今天要表演的就是其中的川剧。

第一个节目是《柜中缘》。《柜中缘》讲述了男主角岳雷被人追杀,逃到女主角玉莲家中,最终摆脱追杀的故事。第一个出场的是女主角玉莲,玉莲迈着小碎步走上了台,动作里透着优雅。我满以为玉莲一说话一定又是像京剧那样咿咿呀呀的,谁知女主角一开口却是地地道道的四川口音,在四川口音中又夹着一股柔弱。这可让我耳目一新,有了继续看的劲头。玉莲的妈妈老旦角,满脸慈祥地走上台来,与女主角谈起家常事。就在这时,画风一转,音乐变得十分幽默,丑角的怪哥哥淘气出场了。淘气画着一个大花脸,明明是个男的,全身穿小裙。扎着辫子,明明没有畜生,却拿着个赶畜生用的鞭子,还大摇大摆的走上台,活像个小丑。接着淘气,又哭又闹要去舅舅家。老旦角没办法,只好带淘气去舅舅家了。玉莲便在家中缝衣服。缝了一会儿,男主角岳雷登台了。岳雷一个后空翻翻进雨莲家中,来不及多说,就急闪进柜子里。追杀岳雷的差人们,闯进屋来,搜来搜去,没看见岳雷便走了。淘气却回来取东西,看到柜子里有个陌生人,便责备妹妹行为不当,还与玉莲吵起来。老旦角回来了,赶紧制止了这场吵闹,问明了原因,成全了岳雷与玉莲的一段烟缘。

《柜中缘》结束了,大家还沉浸在其中,但更精彩的表演、川剧的压轴节目出场了。

随着变脸这首歌一红一黑,两个身影快速闪上台,坐着川剧里的标准动作。红衣突然拔出一把扇子,往脸上一抹,由红底带白点一下变为白花脸。黑衣也不甘示弱,只见黑衣往脸上这么一扯,由黑底黄带脸一下变为黄花脸。两人你变来我变去,正当大家厌烦之时,红衣将手中的扇子一瓣瓣撕下来。再合拢,又变回一把完整的扇子。黑衣也放绝招了,黑衣先是变为半面具半人脸,再吐出一团火焰,大家顿时雷鸣掌声。红衣决招还没放完!只见黑衣吐了火之后,红衣随着“变变变变看看看”的歌词,不停扭头,转头,不停变脸,最后一霎那,红衣与黑衣同时变为自己的脸收场。

还有《别洞观景》《江姐》等的表演完后,同学们情绪都非常高涨,大家都意犹未尽。

“戏曲进校园”这个活动,让我慢慢喜欢上了戏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跟母亲学戏曲作文800字

全文共 1065 字

+ 加入清单

“苏三离了洪桐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内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就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一个只有椅子那么高的小姑娘咿咿呀呀地哼唱着一首戏曲

小姑娘扎了一个冲天辫,肉乎首的粉色小脸上挂着得意的笑容,小手在空中乱挥,大大的黑眸中满是欢愉。

这是幼年时期的我,因为一次“偶然”迷上了戏曲。

那时,妈妈刚从音乐学院学习回来,每天都播放戏曲的音频,那独特的节奏,颇有韵味的戏曲使仅有3岁的我觉得十分新奇:“妈妈,你放的是什么?”

“含子,这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戏曲。”妈妈摸摸我的头。

“妈妈,这些戏曲好好听,你教教我吧……”我对妈妈撒着娇。

“不行,你太小了,就算是学也唱不好。”妈妈拒绝了。

“求你了……”

在我的软磨硬泡下,妈妈终于同意了,她先教我唱京剧《苏三起解》。

“苏三离了洪桐县……”妈妈开始唱第一句,我也不知道什么意思,是哪几个字,跟着唱音唱了起来:“苏三离了‘风’桐县……”

“错了,不是‘风’桐悬,而‘洪’桐县。”妈妈拍拍我的肩,“再来一遍。”

“苏三离了洪桐县……”你看这个“洪”多好听呀,我一直以为它是“红”字,红色多鲜艳啊,我爱吃的苹果也是红色的哩!

“将身来在大街前……”妈妈似乎觉得我唱得不错,便很快教我了第二句,奇怪的是,为什么这个“街”字不读“jie”而读“jiai”呢?还有“我”怎么会发“ngo”的呢?我死缠烂打地问妈妈这个问题,可妈妈也说不清到底是为什么。

很快,我便学会了《苏三起解》,我每天都醒得很早,便站在小马扎上,大声唱着《苏三起解》,把全家人都给吵醒。

“羽含,有了你全家就不需要闹钟喽!”爸爸开玩笑地说。

随后,妈妈又教我唱黄梅戏——《女驸马》,它的节奏很欢快,我也是十分喜欢,手拿小拖鞋,踏着音乐的节奏,挥来挥去,有一句我始终弄不明白:“帽插宫花好新鲜。”头上戴花不是“好看”吗,怎么会是“新鲜”呢?

有一次,妈妈怀着试一试的心情教我唱难度很高的沪剧《燕燕做媒》,本以为我学不会里面的上海话,结果我居然唱几遍就会了!妈妈上班去了,我在家里对着碟子唱:“就是同村个李小晚,哎呀,迭(这)门亲事勿稳当,攀了迭门亲,村里厢有人讲……”后面的念词我也能模仿出来:“小外(晚)令才(人才)长得好,城里哪个比得上,放了犁,秀(就是)耙,劳动生才(产)好榜样,……”

小时学过的戏曲,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学习戏曲也给了我一副好嗓子,进入了学校合唱团。

现在的我依然会找我的“良师益母”——妈妈温习一下戏曲,在记忆深处,是她教我戏曲,只有她才会耐心地教我,用温柔的声音指导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戏曲大舞台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戏曲舞台》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中,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如昆曲的典雅精致,粤西的轻柔玩,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宝贝——吸取天地之中,去感受他拨打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

我国的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据统计,全国现有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很多剧中,都有其独特的演变过程。如大家都知道的京剧,就是由安徽的徽调和湖北的汉调及昆曲、秦腔糅合发展而来的;东北的吉剧,是由民间说唱艺术二人衍化而来的。 中国的戏曲和西方戏剧不同,他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表演体系。比如我们经常在洗礼看见的大花脸,那就是戏曲中的一个行当。戏曲剧种人物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行当来充任。表演上也具有中国传统美学的协议特点,比如用几个龙套表演就代表千军万马,舞台上开门关门等也往往用虚拟的动作来表下。 中国的戏曲,真是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戏曲”对我来说是个陌生的词,只是一个上代人爱看的节目,远远不及现代的动画片,所以我从来没有看过,根本不了解“戏曲”的所有相关资料。 “戏曲”这个词突然变新鲜了,我真想回到从前,看那古代的戏曲表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戏曲的作文800字

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水袖翻飞美难收,凌波莲步掌上轻。听君一曲梦归春,十万貔貅罢长征。”这个寒假,我到正乙词古戏楼听戏,改变了我以往对于京剧刻板、无味的态度,体会到了京剧艺术别样的韵味。

不同于我们平时对于古代文化复杂、繁琐的看法,戏曲的精妙在于它的“简约”。京剧演出,只有几样唱腔、伴奏和造型。只是几句简单的旋律,经过演员的演绎变得扎实、有韵味。不管是悲伤,还是喜悦,唱还是说,都靠着一把嗓子。只是简简单单的曲儿,就都能将情感表现出来。再就是伴奏之简,京剧的伴奏十分简单,主要就是京胡、月琴、弦子三样组成。伴奏在舞台大幕的一角,但作用却极为重要。既可以表现邻家别院,又能马上转化为战场上的千军万马。经过几种乐器的配合,衬托出台上人物的心情。

相比于现在经过层层包装的流行音乐。京剧的音乐既简约又凝炼、清新。京剧虽然简约,但不简陋,对于人物的行头以及脸谱都有很高的要求。造型是对人物刻画的重要体现,演员们一个个衣着得体,粉墨登场。戏曲表演的构思也极为巧妙。第一次去正乙祠古戏楼,就被那里的风格深深地吸引。它保留了古代戏楼的格局,共有三层。舞台一直铺到观众席,使得观众能近距离地欣赏作品,坐在那里犹如身临其境。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项羽中计被困的那段。士兵在三楼击鼓,二楼有敌方叫阵,项羽独自在一楼,显得孤立无援。这样的舞台效果,也体现了作者精致的构思。

戏曲除了娱乐,还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霸王别姬》中项羽不听虞姬劝阻,不顾反对,明知有诈却受不了挑衅而中计。江山失手他人。正应了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类人物的塑造,体现了人的莽撞、刚愎自用等性格弱点,意在告诉人们要谨慎小心、虚心。还有《锁麟囊》中薛湘灵与赵守贞的命运反转,其中有一句唱词就是:“我只道铁富贵今生铸定,又谁知人生数顷刻分明。”让我不禁感叹人生百变,善终有善报,恶终究有恶报。戏曲是古代人们最重要的娱乐方式,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戏曲大舞台作文

全文共 1457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幕

[幕启。四下皆暗,追光灯渐亮。布景是一个富裕的家庭,室内陈设着豪华家具、冰箱、彩电、空调等,桌上放着无绳电话。一对相爱的情侣走到了一起。

男人(面向女人):我现在有公司,有跑车,有了丰裕的物质生活,缺的就是一个家庭。因此,小梅,我们能共度这一生吗?(露出期待的神情)

女人:我知道你对我好,可是你有钱,有公司,有跑车,有很好的工作,而我什么也没有。我每天还得起早地去跑业务,中午还得在街上啃着面包,晚上有时还得在公司加班到很晚。

男人:小梅,我爱你,因此,为了你的事业,我能接受这一切。并且我拥有的财产,今后就归我们的家庭共同所有。你若不想再干你的工作,也可以呆在家里,一心管理好这个家。(饱含深情)

女人:我爱我的工作,是它让我的生活富有挑战性,因此我不会很早放弃我的工作。

男人:(走到女人面前)我就喜欢你这样的性格,我爱你,小梅。

女人:我也爱你,我希望我们的爱能地久天长。(两人紧紧地拥在了一起)

[两人当着老天的面发了誓:让我们的爱情到海枯石烂都不改变……

[画外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画外音:两人从此就生活在了一起,男人每天开车去上班,中午因为家里没有人,也很少回来。下午下班回来,看到空荡荡的家,往往露出失望的神情。女人虽爱家爱男人,但她更爱那份工作,她每天卖命地工作着。一天,两天,男人能忍受,可一年,两年这滋味真不好受,男人实在忍受不了。

[两年后的一个晚上,室内依旧放着冰箱、彩电、桌上依旧是手提电话。很晚,女人才回到了家里。

男人(不安地):小梅,我想跟你商量个事。

女人:什么事,老公?

男人(激动):这两年中你每天拼命工作着,公司也没有给你升职。结果换来了什么?什么也没有。因此,小梅,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完美的家庭,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孩子,并且我希望你今后留在家里照顾这个家庭!

女人(平静而耐心地):可是我爱我的工作,尽管公司没有给我升职。但我不想整天呆在家里作家庭主妇,因为呆在家里就意味着很快老去。

男人(愤怒地):不呆在家里,我们就离婚!(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卧室,关上了门。)

[工作了一天的女人,什么话也说不出,因为她也看出了丈夫对自己的不满。两人结婚前的誓言,终因彼此不能满足对方而消失得无影无踪。

[画外音:轻轻的我将离开你,请将眼角的泪拭去……

(闭幕)

戏曲舞台作文【篇二】

从小便受戏曲艺术的熏陶,虽然咱这五音不全的嗓子哼哼不出几句像样的戏段,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闲暇无事的时候,自己嘴里嘟哝几句,也是足以自误自乐了。

“跨战马,提银枪,足蹬战靴着戎装……”短短几句主话,就把一个整装待发的老年妇人心中悲愤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了。“跨”、“提”、“蹬”、“着”等几个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妇人心中的悲愤,面对不认结发之妻,一曲《对花枪》将妇人的心理浩劫描写地淋漓尽致,最终的结果皆大欢喜,罗艺的演唱更是令人啼笑皆非。

“帅字旗,飘入云,斗大的穆字震乾坤……”这是《穆佳英挂帅》中的穆桂英的唱段。五十三岁的穆桂英再次接掌帅印,尽管杨家冷冷清清孤寡一门,杨家七子先后血洒疆场,只有杨文广一子,但年过半百的穆桂英决心重抖天门阵前之威,让进犯贼子一提穆字便心惊胆战,到校场,穆桂英年老心不老!

“再亲亲儿的脸,再吻吻儿的腮,让儿吃一口,为娘的奶……”法海天兵若相逼,素贞抱儿哭得碎心!谁说妖便无一好,白素贞对许仙断桥之约不曾忘。白素贞对小青,花钱飞买下青蛇,认妹真心对,就这样如此好的一条白蛇,谁又说法海有理!“别让娘在雷峰塔下永沉埋!”一句,道出了白素贞满腹的委屈与伤心!

京剧,中华民族的瑰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有关戏曲的谚语大全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无祖不立,无师不传。

名师出高徒。

艺多不压身。

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宁赠一锭金,不传一句春。(春:指行话)

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

艺人的肚儿,杂货铺儿。

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

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拳不离手,唱不离口。

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

打你今朝有过,为你将来成人。

要想学好艺,先得做好人。

南京到北京,人生活不生。

生意不得地,当时就受气。

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私下练,台上见。

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

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戏曲大舞台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戏曲的主角分为四大类:生,旦,净,丑,这还是我小学音乐参加公开课时,老师让我们记下的,还别说,我真的明白关于戏曲知识的只有这些,因为我从不关心戏曲,对它的印象只是两个无聊的热门在无聊的说唱着,每次“扫荡”但是频道时,看到它后,变好不犹豫的跳过了。

唯一的一次转折还是在这次语文课上,是“戏曲大舞台”这一综合实践课上,老师先放了一段段“讨人喜欢”的戏曲,这声音可好听呢!所以,我认为:反正都是学,还不如好好借着这次机会研究一下,何况它还这么好听呢!

于是,我便真的好好学了。

上完这节课,我颇有感触:难怪戏曲能从封建社会一向流传了几百年至今!因为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闲娱时间创作出来的,资料多为人民心中对完美生活的向往,比如《天仙配》中的一句:“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你好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心中对生活那淳朴的向往,因为戏曲“顺”民意,“得”民心,所以才能流传甚广,所以才能格外动听。可惜此刻的青年只痴迷于流行音乐,一点也不重视这美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为璀璨的明星——戏曲!

不管别人怎样对待它,反正,我是爱上它了,单从这次语文课!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关于戏曲的谚语最新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师父领进们,修行靠个人

指旁人对你的辅助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学本领在乎自身的努力与提高。

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艺多不压身:意即手艺人有一技之长,社会存活能力强。高人胆大:它鼓励人们好好的磨练技艺,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到那时,就可以毫无畏惧了:另一方面就是要勇于冒险。当有了顶尖的技艺,可以凭借高超的技艺在江湖上行走,就可以无往而不胜了。

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

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无祖不立,无师不传。

名师出高徒。 艺多不压身。 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宁赠一锭金,不传一句春。(春:指行话)

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 艺人的肚儿,杂货铺儿。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拳不离手,唱不离口。 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 打你今朝有过,为你将来成人。

要想学好艺,先得做好人。 南京到北京,人生活不生。 生意不得地,当时就受气。

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只许人家不听,不许自己不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指任何事情都得下一番苦工夫,方能做出好的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