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和戏曲有关的作文(实用20篇)

中国传统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败,如今有360多个剧种。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和戏曲有关的作文,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浏览

5822

作文

161

戏曲情缘作文300字

全文共 325 字

+ 加入清单

人常说,人生犹如一场戏。在我看来,它是一场长久却无需道具的戏,这场戏的,主角是自我,每个人在演戏都是演真实的自我,感受喜怒哀乐自是一种快乐,真可谓,何必让杞人忧天占了上风。

既然是看戏,何不真就当做一一场戏曲,边看边想,看完还是要记得摆脱出来,千万不可执迷。快乐是一生,悲哀是一生,碌碌是一生,追求亦是一生!

戏剧原始社会发展代中国古代,经历了一个重大改革。中国古代戏剧因“戏”“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作“戏剧”。

中国戏曲主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看了上方的介绍还不错吧!

中国的戏曲文化就是这么精彩,要一点一点讲十天十夜都说不完呢!期望未来的我们能继续发扬它哦!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和戏曲有关的谚语

全文共 954 字

+ 加入清单

有关戏曲谚语(1)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百日笛子千日箫, 小小胡琴拉断腰。

有关戏曲的谚语(2)

1、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2、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3、字不清,唱不明。

4、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5、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6、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7、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8、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9、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10、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11、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12、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13、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14、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15、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16、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17、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18、演员上了台,一步值千金。

19、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20、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21、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22、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23、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24、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25、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26、四、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27、私下练,台上见。

28、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29、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30、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31、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32、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33、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34、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35、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36、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37、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38、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39、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40、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41、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42、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43、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44、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45、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46、腔好唱,味儿难磨。

47、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48、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戏曲游园惊梦观后感

全文共 2664 字

+ 加入清单

《牡丹亭》是中国戏曲的经典之作,汤显祖在这本唱本中最出名的一段无疑就是《游园惊梦》中的《皂罗袍》和《山桃红》,耳边依稀响起那段触动了林黛玉的唱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游园惊梦观后感。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和你把领扣儿松,衣带宽袖梢儿揾着牙儿沾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

这些唱词也是出现在杨凡导演的电影《游园惊梦》中频率较高的唱段,不过因为电影中的唱腔加入了新元素,倒比原唱段更多了韵味,因为我从前没听过昆曲,所以觉得电影中的唱腔特别好听,还引起了我对昆曲的喜爱。

我是北方人,从小听的都是晋剧、豫剧、京剧或者是上党梆子,不过我却从对江南的东西有着特殊的感情,一直很喜欢越剧和黄梅戏,虽然听得不多,如果不看唱词的话,也许根本就听不懂,不过还是喜欢听。后来因为听过粤剧《帝女花》,所以还喜欢上了粤剧。

现在的年轻人几乎已经没有喜欢听戏的了,大多都是听着流行歌曲,可能都认识很多港台甚至好莱坞明星,却不见得认识一个戏曲艺术家,哪怕是每年上春晚的京剧大家。我虽然对戏曲有着好感,但是听得也很少,有些附庸风雅之嫌。

还是说说这部电影吧。我已经很久没看这种文艺电影了,因为一直在写灵异爱情小说,所以一直看恐怖电影找灵感。昨天就看了一天电影,今天打算好好码字的,可是却忍不住看了《游园惊梦》,这样的好电影,刚一开始就深深吸引了我,让我欲罢不能,整整两个小时,我几乎都快要入戏了,不过在最后结尾的时候,却被太过现代化的片尾曲《明明》破坏了美感。本来我还是沉浸在故事中的,怀念着里面的情节的,可是突然听得这样的歌曲,真是有些无奈。

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20世纪30年代,那个时候正是许多大家族日渐败落的时候,可是那些所谓的贵族却不肯放下架子,即使是早已成了一个空壳子,却依然是三妻四妾,家仆成群的。他们整日生活在鸦片的味道中,他们花钱如流水,他们逛戏院,养戏子。他们从妓院买回来那些风尘女子,不过几日,她们就被冷落了,她们不得不在冷清森严的府邸过着年复一年的单调生活,可是她们不过是刚刚二十岁的年轻女子,青春年华便荒废着,渐渐成了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所以她们才会出现乱伦或者出格的事,她们也是无奈,毕竟年轻的岁月就这样被蹉跎着,不管是谁都不甘心,更何况她们原本都是风月场中的最闪耀的明星。

荣府的故事也不例外,荣老爷娶回了得月楼最红的歌妓古翠花,可是老爷只管躺在床上抽鸦片,除了需要听戏的时候,古翠花才能见得他一面,她在家里不过是个摆设,空有一副好的皮相,也没人欣赏,即使她打扮得再美,也没人注意到。

她古翠花可是得月楼最红的戏子,荣老爷花了三千两银子不过买回来一个摆设,这让她情何以堪。她原本以为逃离了风尘,嫁到了大家族,也算是找到好归宿了,谁知这样的大家族给她的只有无限的寂寞和荒凉。

幸好他还有女儿惠儿陪伴,她在荣府几乎是被忽略的,尽管她是美丽的高贵的优雅的,可是却没人能够懂得欣赏,她身边的老妈子曾说她真高贵,二管家似乎对她也有些若有若无的情意,可是这又能怎么样呢?她需要的是一个真正爱她懂她的人,观后感《游园惊梦观后感》。

其实她身边是有这样一个人的,那就是荣老爷的表妹荣兰,她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女子,虽然家族败落,可是她受过教育,是进步青年。她和翠花之间暧昧的病态的关系,让她一直有着负罪感。她是翠花在荣府唯一温暖的依靠,所以她的整颗心都是放在荣兰身上的。

很难想象翠花这样美丽优雅的女子是由一个日本女子宫泽理惠饰演的,而且她表演的也很到位,虽然说她的表情不算很丰富,略微有些僵硬,不过能演出民国时期大家族闺中幽怨的少妇那种哀怨的味道也算是很不错了,毕竟她是日本人,我们对她要求也不能太苛责了。

王祖贤就不用说了,她那双迷离的雾蒙蒙的眼睛真是醉人,把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没落贵族小姐的挣扎和病态表演的很到位,也许这样的故事很老套,不过在现代人看来却还是很新鲜,毕竟她们身上有一种我们很难有的颓败的感觉。

吴彦祖是我最喜欢的男明星之一,他几乎是所有女人的梦中情人吧。他虽然戏份不多,而且和王祖贤的几段戏几乎都是激情戏,他的演技也没有太过凸显,不过这部电影本来就是突出落魄大家族的两个女子的暧昧情愫的。他不过只是用来洗去荣兰心里深重的罪恶感的一个筹码而已。

翠花看到荣府日渐败落,大管家已经把容家的东西卖得七七八八的了,可是荣老爷一味躺在床上吸鸦片,对此事不管不问,翠花有些心惊,她很担心在不久的将来,她和女儿会流落街头。

一直默默喜欢她的二管家也要去从军了,她的心几乎已死去了大半,不过幸好身边一直有荣兰在关心她,爱护她,让她生活得很快乐,她们有很多美好的回忆,因为荣兰也很会唱戏,经常和翠花搭戏的,不管在舞台上还是在舞台下,她们看起来都是绝配,可是她们之间的感情本来就是错误的,所以荣兰也一直很纠结。

翠花借着一次堂会上和一个小生的暧昧,终于被容家逐出了容家,于是她便和荣兰住在了一起。可是翠花却因为吸鸦片染上了肺病,开始咳血,她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谁知荣兰竟然在学校遇到邢志刚,这是一个帅气完美的男人,所以她无法抑制地爱上了他,她一味沉浸在与他的爱恋中,却一直瞒着翠花。

可是那天翠花收到二管家阵亡的消息,而且还经过一番辗转,二管家的日记本才交到她手上,里面写到的都是她。可是女儿偏偏要拉着她去外面玩,她碰巧就在外面碰到了荣兰和邢志刚在一起。

翠花伤心欲绝,一个深爱她的男人死去了,身边爱她的这个女子变心了,她一时间无法接受,她痛哭流涕着,为了爱她的人,也为了她爱的人。

荣兰知道愧对翠花,可是两个人还是觉得别扭,暂时冷战着,脆弱继续吸食鸦片,这让荣兰心里更加愧疚。

可是邢志刚只是荣兰生命中一闪而过的烟花而已,他终于离去了。荣兰和翠花也和好了,可是翠花的生命却已经到了尽头。

这是一个哀伤的故事,两个女子相爱的故事,谁说同性之间的爱情就不美好了?我有时候觉得同性之间的爱情比异性之间更多了一份纯粹和真挚,他们都是无欲无求地为对方付出着,没有杂念,更没有过多世俗的牵绊。

我已经很久没有写文章了,可是这部电影却让我有了写作的冲动,因为这实在是一部好电影,下午看完后,我仍然回味着里面的情节,而且我还是一边听昆曲一边写的。这样美妙的音乐,让我的心整个都变得清爽了。

文艺片,才是我的最爱,看来以后不能只看恐怖片了,还是要多看看爱情文艺片才好,不然我的品位会越来越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沐浴戏曲的阳光作文800字

全文共 880 字

+ 加入清单

爷爷是个“老戏迷”,受他的熏陶,我从小就是个“小戏迷”。没事的时候,我总喜欢对着镜子有板有眼地唱上几句京剧,自我陶醉一番。一次,我听到了一个好消息:学校艺术周安排我登台表演戏曲节目。听到这一喜讯,我不禁心花怒放!

我理所当然地选择表演我最喜欢的戏曲——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选段。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唱好,谈何容易。熟知这些道理的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刻苦练习,唱好这段戏曲。于是,我反复看视频,听原唱录音,仔细推敲每一处唱腔,每一个动作,并抓紧时间练习,写完作业练,上下学路上练,课间休息也练,同学们调侃道:“李参谋长,您歇会吧!”我则想:戏曲大师们都是靠着刻苦的练习才使技艺炉火纯青的,就像音乐王老师说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在一次排练后,王老师皱了一下眉头,和蔼地对我说:“伟琛啊,你要知道,做一件事,只有领会它的内涵,才能真正做好。你的唱腔基本上还能到位,你的表情、动作和对角色的把握还不够到位。你并不明白这段戏曲的故事背景,对吗?”王老师的话道出了我的心声,我忙不迭地点头。王老师便滔滔不绝地讲起来:“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收编的土匪武装,到处烧杀抢掠,扰乱后方,人民恨之入骨,解放军进入深山老林,动员群众,消灭土匪,解救人民脱离苦难。这段戏曲正是表达了解放军消灭反动派的坚定决心啊!”听了这席话,我胸中豁然开朗,心底油然升起对解放军参谋长的敬佩之情,也对角色的把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排练中,我逐渐有了进步,更明白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演出的日子很快到了,面对台下的观众和镜头,我从容不迫地登上了舞台,随着熟悉的伴奏,舞台上的我雄姿英发,唱念做打、字正腔圆,我仿佛与救人民于苦难中的参谋长融为一体了,俨然一名革命斗士:坚定不移的眼神、豪迈有力的动作、饱含爱国热情的话语……“人民的军队与人民共患难,到这里为的是,扫平威—虎—山!”音乐缓停,热烈的掌声在耳畔响起。

看到台下鼓掌的同学们,为戏曲所感动,也为戏曲的魅力而折服,我更感觉戏曲如暖暖的阳光,让我感悟生活的真谛,在中华“国粹”的熏陶下茁壮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有关戏曲的谚语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1、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

2、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3、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4、要想学好艺,先得做好人。

5、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6、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7、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8、生意不得地,当时就受气。

9、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10、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11、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12、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13、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

14、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15、私下练,台上见。

16、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17、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18、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19、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20、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21、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22、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23、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

24、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25、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26、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27、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28、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29、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30、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戏曲谚语

31、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32、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

33、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34、无祖不立,无师不传。

35、腔好唱,味儿难磨。

36、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37、艺人的肚儿,杂货铺儿。

38、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39、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40、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有关戏曲的谚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戏曲的艺术魅力

全文共 695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华师大闵行校区,我们欣赏了上海越剧院优秀青年演员王柔桑老师的讲座《中国戏曲与越剧小生艺术流派》。了解了一些戏曲知识和表演风格,实在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

戏曲指中国传统的戏剧,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形式,其内涵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以及灯光、道具、布景、服装等表现形式。戏曲具有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写意性的艺术特点,服饰有冠、盔、巾、帽、蟒、帔、衣、鞋、靴等等,其服饰变化不仅塑造人物形象,而且对表现时间、地点、场景以及人物性格、身份都有独特作用。

越剧是流行于我国沪浙苏等地的地方戏曲之一,在全国很有影响。小生流派有尹桂芳、范瑞娟、徐玉兰、陆锦花、毕春芳、竺水招等越剧表演大师,代表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沙漠王子》、《孔雀东南飞》、《红楼梦》、《白蛇传》、《盘夫索夫》、《珍珠塔》、《西厢记》等。各个流派在唱腔上或奔放高亢、跌宕起伏,或稳健轩昂、倜傥豪爽,或朴素大方、柔中带刚。

王老师在现场边讲解,边示范,并带妆彩唱,音色圆润嘹亮,音质优美动听,表演生动传神,给人美的艺术享受。表演结束时,她还热情签名留念,并以精彩贺卡相赠。从中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她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对观众朋友的真挚情感,以及对事业的执着探索和不懈追求。

十分怀念小时候跑到十里八村听戏、听评书、看杂技、看电影,抱着收音机收听《岳飞传》、《杨家将》的美好时光。戏曲艺术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一场精彩的戏曲,往往能使观众震撼思想、愉悦心灵、同喜同悲、荡涤灵魂,受到思想教育、情感陶冶和美的享受。衷心希望我国戏曲传统艺术不断发扬光大,久唱不衰!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廉政戏曲《全家福》观后感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7月1日下午,优秀廉政豫剧《全家福》在叶县演出,全县四大班子领导,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全体班子成员和县纪委机关干部共计796人观看了演出,全场座无虚席。

《全家福》整个剧情触及思想,触及灵魂,发人深思,催人泪下,给人启示。作为一名纪检干部,我在思想上受到震撼的同时,也对“忠诚、干净、担当”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一、牢记对党忠诚这个根本

在全面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的历史条件下,纪检干部肩负艰巨繁重的的任务,面临严峻复杂的考验,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要求纪检干部对党忠诚。对党忠诚,就是要忠诚党的信仰,补足精神之“钙”,培育思想之“元”,固守执纪之本。忠诚党的宗旨,以对党和人民的大忠大爱,赢得人民群众对党和纪检监察机关的信任和支持。忠诚党的组织,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决不搞非组织活动,决不搞拉帮结派,以坚定的信仰和正确的政治立场,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

二、坚守个人干净这条底线

保持个人干净,要严格做到“三个始终”和“三个净化”:始终保持对岗位责任的敬畏,始终保持对党纪国法的敬畏,始终保持对手中权力的敬畏,“三个始终”是对党和人民事业负责的前提,也是保持个人干净的重要保障。同时,保持个人干净还必须,净化“工作圈”,构建同志间纯洁的工作友谊关系。净化“朋友圈”,构建真诚和谐健康的社会友谊关系。净化“家族圈”,构建俭朴和睦向善的家族亲情关系。

三、强化敢于担当这个责任

纪检监察干部处于反腐败斗争的第一线,在腐败与反腐败两军对垒面前,是否勇于担当,这是检验纪检监察干部的“试金石”。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纪检监察干部,面对大是大非要敢于亮剑,面对矛盾要迎难而上,面对危机要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要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要敢于坚决斗争。狭路相逢勇者胜,只有肩扛责任,一往无前,乘胜追击,才能打赢反腐败斗争这场攻坚战和持久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华戏曲伴我成长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06 字

+ 加入清单

五千年的中国历史,积淀了大量的丰富文化,中华戏曲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热爱中华传统戏曲,是受爷爷的影响。传统戏曲,如同宇宙中一颗并不耀眼夺目的恒星,虽然若隐若现,但它始终保持自己的韵律。

起初并不懂何为越剧。小时候看到爷爷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观赏越剧红楼梦,看他时不时还饶有趣味地跟唱一两句。那时起,我便被里面俊秀的古装男女、华丽的衣着首饰、富有戏剧的爱情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在爷爷耐心的解说下,越发觉得越剧唱词韵味,曲调朗朗上口。于是,我逐渐从对越剧的一窍不通到欲罢不能。

首先是它的音乐。越剧起源于浙江,在上海,浙江一带流行。西湖之水的滋润,秦淮烟波的熏陶,使得它的曲调格外地细腻,另外,配上吴语作为唱词,无论是细细聆听还是低吟浅唱,都觉得它曲调柔情,情思绵绵。在加上越剧各具特色的流派唱腔,稳健敦厚的范派,清脆甜美的傅派,委婉明丽的王派……总能把人物的苦乐悲欢以及内心的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其次,是它传神的表演。像著名的扇子功、水袖功乃至越剧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根据人物的性格和身份而设计的,有眼有板,韵味十足。这些便构成了越剧非凡的艺术魅力。古往今来,《梁祝》、《西厢记》、《孔雀东南飞》等脍炙人口的优秀剧目,无一不蕴含着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总是习惯性地沉醉于悠扬的越剧中,那是一个无人能打扰的世界。音调在高潮中拉得如泣如诉,婉转低回,昂扬直入云霄又戛然而止,一线收束,把韵律插入灵魂又兀自静默,让人如痴如醉。渐渐地,发现越剧中蕴含着丰富的古典文化。且不说舞台上展现的古代社会的人情百态、风俗习惯,单是唱词中的古代诗词就让我受益无穷。陆游的《钗头凤》、李清照的《声声慢》等经典诗作我都是在《沈园绝唱》和《李清照》中记住的。

此外,抱着求知似渴的态度,我又了解到了更多关于中国传统戏曲的知识。知道除了轻转柔婉的越剧之外,还有雍容华美的京剧、典雅精致的昆剧、高亢悲凉的梆子戏……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魅力、韵味及内涵。同时,我也了解到这些中华民族的瑰宝在现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似乎有点站不住脚跟,日趋被人们淡忘。人们似乎更热衷于“弃之戏曲,投之流行”。当今世界的艺术形式日渐丰富了,传统戏曲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我从不盲目地追求流行,我深爱着祖国的传统文化。我始终觉得,传统文化是无可替代的。我喜欢深夜里一个人静静地坐着,闭目养神,听一段戏曲,或是泡上一杯醇香的清茶,看一会儿戏曲节目,细细品味其中的文化精髓。同时,我也愈发地明白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戏曲文化,我经常和同学们到大街上宣传或者开展一些有关戏曲的表演节目。是的,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中华戏曲文化生生不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戏曲大舞台作文600字:观戏有感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们在老师的指引下,走进了戏剧世界,真是既兴奋又迷茫。终于在亲身感受之后,我认识了戏曲

戏曲是我国悠久文化造就出来的精粹。著名的剧种有京剧、越剧、河南梆子等。京剧被称为“东方歌剧”,这是形成于北京的剧种,它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很著名。拥有“中国戏剧之母”之称的昆剧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发源于我们湖北黄梅县的黄梅戏,最后壮大于安徽。可以说,各个地方剧种都各具特色,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

有一种戏曲发源于我们本地,正是楚剧。因为发源于本地,剧中人物对白就是我们的方言。楚剧也是对我国戏曲艺术有较大影响的剧种。对此,你是否有一种自豪感呢?

楚剧《四下河南》中有一个片段叫“母亡店中”,主要表现一位母亲临终前对一双儿女说的话。表演者以生动的面部表情,高超的唱功,塑造了一位含辛茹苦、满腹冤仇的母亲形象,让听众无比感动,甚至泪流满面。

亲耳聆听了一些戏曲唱段,我明白了很多。唱戏跟唱歌不同,它很慢,有时几乎是一字一拖。舞台上的场景布置也很简单,仅有两三件道具,但演员凭借唱腔、动作、面部表情等,可以模拟出非常丰富的内容,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有的戏十分精神,表演者一句一个动作;有的戏场面热火朝天,十分给力。而有的戏却是一个人在那里不停地唱,没有明显的高潮,让人昏昏欲睡。这样的戏,大概就是所谓“文戏”吧。

虽然直到现在,我对戏曲知道的依然不多,但比以前那是有大大的进步了。今后,我还有更多地去留意戏曲,体验这我国文化的精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传统戏曲初中

全文共 716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我清晨醒来,伴随我起床的不是闹钟的铃声,不是妈妈的微笑,更不是爸爸手里的一杯水。而是从爷爷收音机里传来的那咿咿呀呀的唱戏声。

小时候我并不了解戏曲,只是觉得那样咿咿呀呀地唱,几分钟还憋不出来一个字,而且声音还变化万千。有尖尖的女声;低沉的男声;还有带着哭腔的幽怨的声音。再加上各种敲的打的乐器。我真觉得这些声音像是个大杂烩,虽然有些吵,但并不觉得这些声音难听。

长大了再去用收音机聆听,才终于感受到这些声音的韵味与魅力。《卷席筒》仔细听,感觉很奇妙。特别是有的人哭着竟然还能唱出来!而且哭着哭着竟然又不哭了,又开始说唱。我还发现这些人每次都会“啊?”好长时间。所以他们的肺活量一定很大。这可挺难坚持的。我想他们一定是努力刻苦练习出来的`,就像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样”。我可真敬佩他们呀!

再听听女声的,我听了一段豫剧的《抬花轿》。声音依然是那么尖。而且感觉唱得很轻快,配的音乐也很喜庆,一会快,一会慢。更惊讶的是,有一段新娘子笑的声音竟然是用唢呐吹出来的!总觉得这段戏听起来很带劲,是不是因为它听起来有种蜻蜓点水般的感觉呢?配得乐也会随着剧情而改变,比如抬花轿那段上坡和下坡片段,就会非常的快,配乐那些人的手是有魔力了吗?怎么可以敲的`那么快?

我又听了小香玉版《花木兰》,那么激情昂扬的声音,让我仿佛看见了正在战场上英姿飒爽英勇抗战的花木兰。《墙头记》老生的苍老高亢的控诉和凄惨下场,令人怜悯。以及《五女拜寿》哭诉的痛断肝肠,让我不禁也想落泪。

现在每个清晨,我依然能被闹铃铃声;妈妈的微笑;爸爸端给我的水杯叫醒。但是,我多么希望,伴随我起床的是爷爷收音机里面咿咿呀呀地唱戏声?

这就是戏曲的声音,多变的声音!令人流连忘返的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央视中秋节晚会直播戏曲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2015中秋戏曲晚会播出时间:2015中秋戏曲晚会

2015中秋戏曲晚会直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

2015中秋戏曲晚会主题:花好月圆

2015中秋戏曲晚会主持人:张喆、任鲁豫、何赛飞、赵保乐

2015中秋戏曲晚会节目单:见下文

中秋是什么?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期盼,是“明月千里寄相思”的真挚情感,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温馨场景。又是一年花好月圆时,吃月饼,赏圆月,看大戏。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将于9月27日19:35为大家奉上《“花好月圆”2015中秋戏曲晚会》的直播,以一场戏曲盛宴陪伴广大戏迷朋友一起欢度中秋佳节。此次晚会由张喆、任鲁豫、何赛飞、赵保乐主持,节目不仅有《明月几时有》《花好月圆》等经典中秋节目,更有少儿戏歌表演《中秋画脸谱》、新排小品《智过女儿国》、戏曲小品《大观园赏月》等精彩呈现。赏“花好月圆”、品戏曲盛宴,戏曲频道和全国的戏迷朋友们相约中秋之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戏曲的谚语精编

全文共 983 字

+ 加入清单

1、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2、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3、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4、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5、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6、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7、私下练,台上见。

8、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9、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10、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11、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12、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13、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14、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15、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16、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17、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18、腔好唱,味儿难磨。

19、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20、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21、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22、字不清,唱不明。

23、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24、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25、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26、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27、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28、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29、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30、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31、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32、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33、百日笛子千日箫, 小小胡琴拉断腰。

34、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35、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36、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37、演员上了台,一步值千金。

38、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39、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40、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41、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42、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43、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44、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45、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46、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47、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48、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49、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50、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51、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52、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53、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54、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55、四、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关于戏曲谚语精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戏曲大舞台

全文共 878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是极爱越剧的。

客厅里,书房里,卧室里,时不时传来几声母亲沉醉的低唱;就连双手浸在泡沫油腻的餐具中,也会情不自禁地哼上两段。

记得母亲最爱的两出戏是《藏书之家》和《陆游与唐婉》。我不知道她是如何对它们做到百看不厌的,不过自己倒是“沾了光”,在母亲的熏陶下,不仅对很多戏剧情节熟悉得很,而且也渐渐喜欢上了越剧。

母亲看戏时,人戏极深。

听到感伤无奈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对,母亲的两道细眉就纠在了一起,双手习惯性地攥住衣角,眼神凝于舞台中央缱绻相拥的人儿;看到《药》中大刀劈向头颅后,那喷溅而出的鲜血洒向热气腾腾的馒头,母亲的嘴又紧紧地抿在了一块儿,然后缓缓松开,深深地叹一口气。

母亲爱极了越剧。小时候,母亲带我去过的许多大大小小的剧院,大多已经忘却了,而有个叫作“空中剧院”的地方却在我的记忆中深深地扎了根:哀婉的曲调,华美的服装,绚丽的舞台,还有那淡淡的百合香……

那束百合的香气至今仿佛还萦绕在鼻间。

那天,我跟着母亲去了“空中剧院”。剧终了,演员开始谢幕,但还有一项重要的仪式没有结束——献花!

这时的献花看似简单,其实也是经过内部人员严格筛选的——要是人人都冲上去,舞台还不“轰隆”一声塌了——不准你献花就是不准!保安!上!

那次,母亲通过层层关系,终于争取到了一个名额。

为此母亲特意挑选了一大束百合,绿色的带有褶子的纸束着,美丽而不失高雅。母亲还带上了摄像机,我以为她会用摄像机摄下她与自己崇拜的演员并肩合影的场面。但她突然把百合递到了我手上,推着我:“你,快上去,去献花!”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走上舞台的,往下一看,黑压压一片——我已觅不到母亲在何处,但我知道,母亲一定在某个角落举起照相机对准我……

下台后,舞台上绚丽灯光下的影子还在我眼中晃,感觉整个人晕乎乎的。

倒是母亲,看着这张相片,笑得合不拢嘴——比她自己上台还开心。

当年台上的布景,在我心中多多少少沉淀下了浅浅淡淡的岁月陈香;印象中的母亲,正坐在我的身边哼唱着那我再熟悉不过的《葬花吟》。如今,在无人处我也会轻轻吟上一段:“我家有个小九妹……”而母亲似乎正笑吟吟地看着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戏曲大舞台作文1000字_[第四单元]戏曲大舞台

全文共 1013 字

+ 加入清单

仙居古镇的路是泥泞的,雨天几乎难走人;仙居古镇的路是狭窄的,小车几乎难停靠;仙居古镇的路是冷清的,行路几乎难遇人。

我独自在古镇走着,一座高大宽阔的古园吸引了我。跨过半膝高的门槛,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别致的戏台。“哦,是戏院。”

五丈高的戏台,散发着神秘的而古朴的气息,我忍不住东张西望,左摸右敲。

“喂,你干什么?!”

我猛一回头,蓦地发现戏台下已是人山人海。喝茶的,嗑瓜子的,聊天的,拉二胡的……有头发花白的老人,身强力壮的青年,衣着高贵的富人,衣衫褴褛的穷人……戏台上方,依然人如云烟。很多人都在上方伸着脑袋,似乎在等待些什么。孩子们在人群中嬉戏打闹,一片嘈杂;邻边儿有个大妈,同样在向外张望,还嗑起了瓜子,一个劲儿地往下吐。台下的人都好不情愿地看瓜子壳零零落落地往下掉,一下子翻了脸,吵得不可开交,到处是闹哄哄的一片。

“呛呛呛呛一噌——”全场骤然鸦雀无声。我也慌忙后退了几步,想探个究竟。只见一个“红眼”俏女迈着扭捏的碎步出场了。着装很是简单,仅陈旧破烂的戏服,脸上几抹淡淡的妆术,便绘成了一个角色。她先是用手在脸上遮遮掩掩的,之后竟然在原地兜起了圈子,白色的大褂,跟着她飘。耳边响起一阵如雷掌声。台下一人大吼:“祝英台,好!”

原来是“梁祝”,我擦亮了眼。

祝英台跷着兰花指左一点,右一指,那表情极为夸张,红色的粉底反衬着柳般细目,樱桃小嘴念着歌样的戏词,慢慢吟唱着,一个字似乎拖上了几分钟。那永远捕捉不到的眼珠子羞答答转着。

许久,“蓝袍”俊生大模大样从后台绕出来,和着祝英台的曲调唱起来,唱得刚强有力。想必此人就是梁山伯。

若祝英台是柔美,他则是刚毅,两者结合就是缠绵。场下几十个人都激动地吼起来,掌声似乎从未停过。

“喂,孩子你在干什么呢?发什么呆呀?”

我恍惚了一下,骤惊。戏曲声停了,掌声停了。台上台下所有人都似乎与梁祝一同“化蝶”了,就连那住大妈吐得一地的瓜子壳都不翼而飞了。

整所园子依旧冷清冷清的,泥泞泥泞的。

惟剩下眼前这个并不相识的百岁老人茫然的眼神。

我问这里过去干吗用,他说表演越剧;我又问这里现在干吗用,他说这是他们住的地方。

据说,留守下来的除上百岁老人便是不满十岁的孩童,壮年男女都去了新城。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里的人越来越少。没人听戏剧,戏台也成了没用的东西了。

但是无论再残旧、泥泞、冷清……久经岁月的沧桑的一砖一瓦见证了戏曲艺术旧时的辉煌。台下现在只有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和一个年幼的我,在倾听着若隐若现的吟唱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廉政戏曲电影《全家福》观后感

全文共 843 字

+ 加入清单

7月20日,由市纪委宣传部主办的大型廉政戏剧《全家福》平顶山巡演活动圆满落幕已过去半月有余,然而,这部优秀廉政剧目在平顶山的大地上依然是“余音绕梁”,令人回味不绝。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我认为廉政豫剧《全家福》很好地做到了三者的有机统一,是一部当之无愧的精品。

记得市里第一次组织观看《全家福》演出时,该剧就让我动容,除了温情,更多的是对廉洁从政、清廉做人的反思。在3月中旬筹备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期间,我就提议在适当时候邀请《全家福》剧组来平为我市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进行专场演出。虽多方联系,但因档期原因,未能成行。得知市纪委将组织《全家福》剧组来我市进行巡回演出时,我们积极响应,认真筹划。时值6月,全市高招、中招工作的关键时期,我们努力克服自身困难,合理调整时间安排,做好宣传搞好动员,确保了《全家福》教育专场演出的圆满成功。

该剧把主人公蜕变的原因归结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诚然,社会的风气、家庭的影响,确实可以改变一个人,但内因还是在自身,是起决定作用的。因此,治理腐败更需要从“主观入手”,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坝。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是市教育局党委高度重视,并严格落实的一项重点工作。我局的廉政谈话制度自规范实施以来,已累计谈话1000余人次,其中不乏县区教育部门和局属单位的负责人。时常拉拉袖子、提提醒在我局已成“常态”,成为班子成员、科室负责人的自觉行动。近日,市委印发了“纪挺法前”《实施办法》,该办法的出台就是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抓自身、练内功,讲纪律、守规矩,防止由违纪行为演变成违法行为。局机关的学习贯彻活动正在有序开展,局党委及机关、二级机构各支部已分别进行了集中学习。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以系统内《全家福》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纪挺法前”《实施办法》的学习贯彻为契机,扎实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努力营造风清气正育人环境,推动全局整体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戏曲进校园观后感

全文共 806 字

+ 加入清单

戏曲,中国的文化源泉,却正一步一步走向衰落。

戏曲,从前满大街的戏迷,现在已后继无人,从前人们耳熟能详,现在却一问三不知;从前的刀嗑话题,现在已无人问津。这一切都在诉说一个残酷的现实戏曲将会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戏曲这一个庞大的家族衰落不禁令我有以下的观点:戏曲的衰落是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时代在发展变化,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就像流行歌曲一样,过时了,不流行了,自然就会被淘汰。它虽然是中国的艺术瑰宝,但有一点不可忽略,它也是一种供人们娱乐的工具,如果有比戏曲更好的娱乐工具,人们自然会向往着好的。大自然有着一个法则弱肉强食,也就是说如果戏曲不能超越那些如同雨后春笋般发展的新娱乐工具,那戏曲被淘汰将会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大自然还有一个法则适者生存。戏曲作为古典文化,如果一直因循守旧在那个世界中,不敢走向新世界的话,迎来的是会消失。

想到这儿,我不禁多了几分担心,戏曲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信仰,试想,一个民族若没有了信仰,那岂不是一团乱麻,观后感《《戏曲进校园》观后感心得体会》(http://www.35d1.com)。于是,我又想到了一个拯救戏曲的观点:戏曲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十分古典的,场面小,表演的方式单一,而且在人们印象中是一成不变的,似乎从未发生改变。所以,第一,在戏曲内涵不变的条件下,要添加新的元素,让戏曲是多样化的,变化的,这样会给观众带来新鲜感;第二,在剧情不变的条件下,场面要变,要一改以往秀气的风格,几个人当千军万马?不,至少要上百个,这样才热闹,才能让观众身临其境,有亲和感;第三,在内容不变的情况下,表演的方式要变,可以将戏曲的故事起源拍成电影、电视剧、卡通片或是动画片,例如《梅兰芳》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开端;第四,政府可以请些明星来唱戏、表演,这样,我相信戏曲将不再孤单。

我想着,新的戏曲将掀起一股热捧的浪潮;也想着,梅兰芳在新戏曲前也只不过是班门弄斧;想着,外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戏曲进校园的观后感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小的时候?如今的社会,无论如何我都不会去看那些老掉牙的玩意,影视和网络。

戏曲源远流长,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让我们身临其境,赶不上潮流,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多姿多彩,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将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隧道,出神入化,当

我们细心的欣赏我们的戏曲时,将历史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最好亲口尝尝。“不尝不知道,它让人赏心悦目,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戏曲是我们的国宝,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犹如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

俗话说,老一辈的人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要知道梨子的味道。

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一尝吓一跳呀!

我们怎能忘记它们,戏曲是我们的国粹!今天的语文课上?这些戏曲,我们这些青少年的视野!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我真是井底之蛙呀,外国人又怎么能比得上,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国戏曲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戏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结晶,是我国的国粹,是世界文化历史的瑰宝,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最璀璨的明珠。外国人也说京剧是“东方歌剧”,昆剧是“戏剧之母”。

北方有京剧、评剧、二人转、黄梅戏;新疆有自己的曲子戏;江苏省有越剧、昆曲;我们广东省也有潮剧、粤剧。每一种戏种对代表着每一个地方的民族特色。中国的戏种真是五花八门啊!我国戏曲有三百多种,传统戏剧就是数以万计了。

虽然它们都有几千年的历史,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变化,但是它们现在仍然流传至今,流传在民间,它们都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色和中华民族的民族风情。具有“东方歌剧”之称的京剧和“戏曲之母”昆剧是我国戏剧史上的杰出代表。

中国戏剧,去还是留

如今,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看戏剧的人渐渐减少了,科技也渐渐取代了传统。人们开始追求现代化的文化了,如“电影”、“电视”等等。人们可以坐在电脑前,手握鼠标,就可以看到许多东西。但是却很少人再去关注我们的传统戏剧了,除了老一辈的人仍然热衷于它。

难道从我们这一代开始,我们中华民族古老而伟大的国粹就要失传了吗?不!我们应该采取采取一些措施了,不能让我们的戏剧消失。我们不仅要跟随时代的脚步,还有欣赏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多听听戏剧,找回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风情,组织大家一起想老人们学唱戏剧。

戏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既独特又有趣。让我们共同回味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历史沧桑,领略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情。我相信,我们的民族之花一定会开得更加灿烂,让东方之珠更加耀眼、更加璀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戏曲的谚语大全

全文共 294 字

+ 加入清单

要想唱好, 学会拐弯抹角。

唱得好, 全仗巧。

慢听味, 快听字, 音正腔圆真够劲儿。

词句准, 不掉板, 吐字清, 不连线。

山三四十分不开, 老乡保准不明白。

甩腔憋足劲儿, 给个知会儿闪个神儿。

边儿是边儿, 楞儿是楞儿, 拖泥带水唱

唢呐要当帮架, 不是跟演员打架。

拉弦的跟着演员走, 托腔保调是好手。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无祖不立,无师不传。

名师出高徒。

艺多不压身。

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宁赠一锭金,不传一句春。(春:指行话)

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

艺人的肚儿,杂货铺儿。

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

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戏曲大舞台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戏曲对我来说是个陌生的词,只是一个上代人爱看的节目,远远不及现代的动画片,所以我从来没有看过,根本不了解“戏曲的所有相关资料。

小时候,在沉闷的假期里,按动电视遥控器,不时地会发现有一些关于“社戏的节目,但我却毫不犹豫地跳过了,看那些有趣的动画片。

很多熟悉歌曲,都来自社戏。比如黄梅戏《天仙配》中的歌,常常在我妈妈嘴边挂着,不时还会哼两下: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我非常需要认识“社戏,恰好我上了一节关于“社戏的课。

课上,我们先听了一首歌叫《唱脸谱》,我觉得很有趣,因为歌里有现代的音调,也有古代的唱法。接下来是交流资料,因为我准备充分,自然也会学得很好。

社戏的角色分四大类:生旦净丑,是按胡须的颜色分的。“生分为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摇旦);“净分为做工和唱工;“丑是扮演喜剧的角色。我国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

我们还欣赏了几种戏曲剧的简介:昆剧——中国戏曲之母;京剧——东方“歌剧;黄梅戏——芬芳的泥土气息。我们欣赏了我最熟悉的黄梅戏《天仙配》、粤剧《分飞燕》、豫剧《花木兰》。

我们还学了京剧的脸谱: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性质、角色和命运。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今天许多地方戏中都保留了这种传统。

“戏曲这个词突然变新鲜了,我真想回到从前,看那古代的戏曲表演。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精彩的戏曲表演作文400字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上午第二节下课,校长通知要求大家搬上椅子,并带上纸和笔去操场,同学们一听,在班里说到“唉!又要干什么啊?”后来,听校长说要到操场上看戏曲表演,同学们顿时高兴得手舞足蹈,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表演开始了。第一个节目,是表演戏曲健美操,同学们没有什么反响。我觉得最让我们喜欢的就是第二个节目“变脸”,所以认真地看,仔细地赏。

音乐响起!一个穿着戏曲衣服,脸部是白色的演员出场了。他拉着红衣转来转去。突然,他把红衣裙摆拉起,快速地在脸上一晃,“哇!”同学们的尖叫声震耳欲聋。原来,他的脸眨眼间从白色变成了红色,再过一会儿,一晃又变成了蓝色,就这样,一会儿又变成了紫色,一会儿又变成了黄绿色……这里面有什么办法可以快速变脸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但我肯定,变脸一定有秘密。

第三个节目,是几个阿姨站在台上表演,我只看见了动作,并没有听到声音。最后一个节目,演员们穿着绿色的衣服,袖子是白色的,袖子很大,舞蹈漂亮优美,水袖甩得美妙绝伦,像是天女下凡呢!

很快节目看完了。到了教室,我还是觉得变脸这个节目真精彩,到底是怎样快速变脸的呢?我想啊,想啊,意犹未尽,回去查查资料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