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南京胜棋楼的来历(汇集20篇)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下面开学吧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南京胜棋楼的来历优秀作文,供大家学习,希望你认真看完,会对你有帮助的!

浏览

2045

作文

1000

英文介绍中秋节的来历

全文共 1815 字

+ 加入清单

the mid-autumn festival falls on the 15th day of the 8th lunar month, usually in october in gregorian calendar.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the festival has a long history. in ancient china, emperors followed the rite of offering sacrifices to the sun in spring and to the moon in autumn. historical books of the zhou dynasty had had the word "mid-autumn". later aristocrats and literary figures helped expand the ceremony to common people. they enjoyed the full, bright moon on that day, worshipped it and expressed their thoughts and feelings under it. by the tang dynasty (618-907), the mid-autumn festival had been fixed, which became even grander in the song dynasty (960-1279). in the ming (1368-1644) and qing (1644-1911) dynasties, it grew to be a major festival of china.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folklore about the origin of the festival go like this: in remote antiquity, there were ten suns rising in the sky, which scorched all crops and drove people into dire poverty. a hero named hou yi was much worried about this, he ascended to the top of the kunlun mountain and, directing his superhuman strength to full extent, drew his extraordinary bow and shot down the nine superfluous suns one after another. he also ordered the last sun to rise and set according to time. for this reason, he was respected and loved by the people and lots of people of ideals and integrity came to him to learn martial arts from him. a person named peng meng lurked in them.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秋节的来历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中秋节从2008年起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嫦娥传说

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中秋节也称为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作文压岁钱的来历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你们一定都很喜欢春节,因为春节大人们会给我们许多压岁钱。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压岁钱的来历吧!

以前,有一个小妖叫“祟”,它每到大年三十,就作恶多端。当小孩熟睡时,它就去摸小孩子的头,小孩子一开始会哇哇大哭,过一会儿,头就发热,变成傻子,甚至会死亡。但这个名叫“祟”的小妖怕光,所以在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都点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有一对老夫妻,他们年老得子,把自己的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心肝宝贝。有一次年三十,他们拿出8枚铜钱逗小孩子玩耍,小孩子玩累了,就躺下睡着了。那对老夫妻便把8枚铜钱放进红袋子里,放到孩子的枕头旁,夫妻俩也不敢合眼。半夜,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蜡烛,“祟”来了。它来到枕头旁,刚想去摸小孩子的头,突然,那个口袋射出了万道金光,吓得“祟”屁滚尿流,落荒而逃。原来那八个铜钱是八个神仙变的。第二天,那对夫妻把这件事告诉全村人,从此以后,大家学着做,“祟”再也不敢来了,孩子就太平无事了,因为“祟”与“岁”谐音,就逐渐演变为“压岁钱”。

久而久之,大年三十发压岁钱就这样变成了文化传统,它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美好祝福,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平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南京研学之旅作文600字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不知不觉中,春天悄然来临,到处都呈现出一派勃勃的生机。就在人间最美的四月天里学校组织了一次春季研学活动,让我们走出校门,到社会上和自然中去实践学习。

这次研学的目的地在六朝古都南京。在导游哥哥的带领下,我们到达了第一站南京理工大学。大学的校门口已经有许多其他学校的学生了。大家都整齐划一的穿着校服,显得格外精神。南理工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十分干净、高大,给人一种望而却步的感觉。进去之后才发现学校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是真的很努力、很用功,或许他们都知道南理工这所大学只是他们人生中一个小小的驿站。他们即将奔赴下一个更大的舞台,在那个舞台上继续大放异彩。这使我不得不为之一震,哥哥姐姐们已经在这么好的学校中学习了,却还并不仅仅满足于这些,还想要更上一层楼。而我们才刚刚步入初中的大门,怎甘心就这么安于现状?我们现在拥有更加充足的时间,理应加倍努力学习。这让我定下自己的一个小目标,南理工,即将是我报考的大学,我会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的!

中午在南理工的食堂吃过午饭,稍作休息后我们便到达了大家最期待的银杏湖主题公园。一进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银杏湖中央的喷泉,随着湖旁音响里音乐的节奏变换了许多花样,让人舍不得移开视线。公园里的各项娱乐设施多得让人目不暇接,大家都很纠结究竟要玩哪一个才好。最后,我服从了大部分人的意见,尝试了两个最刺激的:子弹列车和大摆锤。起初,我满心欢喜,十分激动,但当真正快要轮到我的上去玩的时候,立刻又怂了下来,最后鼓起勇气,继续玩。车开动后,到了最高点往下冲的时候,我本想忍住不尖叫,可后来才意识到,有些事不是想忍就能忍得了得,你越忍反而会越难受。

这次的研学之旅让我懂得了很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冬至节的来历和习俗

全文共 868 字

+ 加入清单

冬至,俗称冬节,在二十四节气中,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

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从天文学角度看昼夜长短变化的依据是:冬至日的白天是一年中最短的,太阳几乎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过了冬至后,随着太阳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时间渐渐长起来,所以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冬至吃饺子,你知道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吗?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呢。呵呵。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朋友,今天你吃饺子了吗?赶紧去吃吧,要保住你的耳朵平安过冬哦。哈哈哈哈!!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年兽的来历与传说

全文共 1034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年”是什么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年兽的来历传说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在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的形貌恐怖,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365天(或366天,也就是一年)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思,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却瞧不见一个人影儿。转了大半个晚上的“年”毫无所获,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饥。再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要感谢天地祖宗,要互相祝贺没有被“年”吃掉,还要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去同邻里亲友见面道喜。

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

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君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年”就被人们降服,成了镇宅保平安的益兽。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感谢紫微星君下界带来的平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压岁钱的来历优秀作文

全文共 945 字

+ 加入清单

压岁钱来历

你们一定都很喜欢春节,因为春节大人们会给我们许多压岁钱。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压岁钱的来历吧!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妖叫“祟”,它每到大年三十,就作恶多端。当小孩熟睡时,它就去摸小孩子的头,小孩子一开始会哇哇大哭,过一会儿,头就发热,变成傻子,甚至会死亡。但这个名叫“祟”的小妖怕光,所以在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都点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有一对老夫妻,他们年老得子,把自己的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心肝宝贝。有一次年三十,他们拿出8枚铜钱逗小孩子玩耍,小孩子玩累了,就躺下睡着了。那对老夫妻便把8枚铜钱放进红袋子里,放到孩子的枕头旁,夫妻俩也不敢合眼。半夜,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蜡烛,“祟”来了。它来到枕头旁,刚想去摸小孩子的头,突然,那个口袋射出了万道金光,吓得“祟”屁滚尿流,落荒而逃。原来那八个铜钱是八个神仙变的。第二天,那对夫妻把这件事告诉全村人,从此以后,大家学着做,“祟”再也不敢来了,孩子就太平无事了,因为“祟”与“岁”谐音,就逐渐演变为“压岁钱”。

久而久之,大年三十发压岁钱就这样变成了文化传统,它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美好祝福,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平安。

扩展阅读

除夕之夜,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压岁钱。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有避邪的功能。钱币正面一般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话和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图案。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故事。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里出来,专门摸睡熟的小孩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也就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整夜点灯不睡,就叫“守祟”。

据说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年三十晚上,为防止“祟”来侵扰一直逗孩子玩,小孩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以后,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在枕边。半夜里,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头,突然孩子枕边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于是这件事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夜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压岁钱的来历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寒食节的来历

全文共 1370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在周代已经流行了,自古以来人们在清明节留下了很多习俗。寒食节就是。古诗云:“未到清明先禁火”,清明以前禁火的习俗,始于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据传说,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宝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其实,寒食节的风俗至少可以上溯到西周初年。《周礼》一书中已有暮春禁火的记录。

寒食节介子推的传说故事,端午节屈原投江的传说是一样的,表现了炎黄子孙崇敬先人的民族心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南京》观后感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看完了《南京!南京!》这部影片。

影片以一张张南京老城的照片拉开序幕,在炮火轰鸣中城墙在扬起的尘土中坍塌,画面转接进城门内,守城的国民党三十六师的将士们用血肉之躯去阻止准备溃逃出城的国民党官兵展开一场肉搏,那悲壮的场面,震撼着观者的内心。枪声,炮声此起彼伏,惨不忍睹的杀戮,血流成河,生灵涂炭,南京城变成了一座死城。

最令人感动的是那双被称为“天使之手”举起的一瞬间,上百名妇女举手自愿牺牲自己做慰安妇,为安全区的民众换取过冬的物资,每一只上扬的手,都像一只灼灼扑动的火炬,放射出民族尊严的光辉。每一个举手的妇女,燃烧自我,救助他人。她们的牺牲与毅然走入刑场,高喊“中国不会亡”的中国士兵的牺牲一般高贵而沉重,像两记重锤直击在历史的鼓面,震撼着我的内心,动人心魄,回音荡荡。教堂妇女举手一幕是《南京!南京!》继中国军人江边就义后的第二个高潮,令这部灾难电影,回肠荡气,渐入佳境。

《南京!南京!》里透露死亡讯息的场景之多,尤其黑白画面的处理更让每一种形式的死亡都让人身临其境,这种真实的氛围已经让你觉得内心超出了对残酷的负荷,那些惊心动魄的老照片,在黑白不见血的银幕上,你只能读到俩个字——绝望。那使你相信这就是真实的地狱。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历史留给我们的是痛苦,也是教训,更是一种激励,只有中国强大,才不会被外国欺凌,只有自己强盛了,人民才有安全感和自豪感。我们要铭记国耻,勿忘国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七夕节来历说明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而且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而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就把七夕叫"魁星节 ",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相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主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关于魁星爷,还有一些传说故事:说魁星爷生前长相奇丑,脸上长满斑点,又是个跛脚。有人甚至还写了一首打油诗取笑他的长相。但这位魁星爷志气奇高,发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试时,问他何脸上全是斑点,他答道:"麻面满天星";问他的脚为何跛了,他答道:"独脚跳龙门"。皇帝很满意,就录取了他。

而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传说则有点悲伤,说魁星爷生前虽然满腹学问,可惜每考必败,便悲愤得投河自杀了。岂料竟被鳖鱼救起,升天成了魁星。

"晒书"的习俗也有一些有趣的故事:

《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是在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

李商隐诗中的"方信阮家贫",则另有其他的意思,说的是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 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全文共 879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世界通行的历法是阳历,而华人计历更多采用“农历”,“农历”又称“夏历”,对应于“阳历”又称“阴历”,是我国民间传统节令,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

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已经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观念了,进入战国,魏国人石申编制了一张包括二十八星宿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运行关系的星图表,这是全世界第一张星图表,标志着中国的天文学走入一个新时代。

阳历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计算,这一周一共是 365 天 5 小时 48 分 46 秒,为方便以 365 天做为一年,每隔四年设一个闰月,使原本 28 天的二月增加为 29 天。

阴历则是以月亮的圆缺变化周期作为计算单位,这个周期大致是 29 天 12 小时 44 分 4 秒左右,因此大月30天,小月29天,真正的阴历一年只有 354 天,比阳历少 11 天,为了使它能够符合天气冷热变化的周期,每隔二年或是三年就得多增加一个月,称为“闰月”,所以我国古时就有“十三月”的名称,后来又用“19年7闰”的方法来设定闰月。目前在科学指导下,闰月设置就更精确了。

为了充分反映季节气候的变化,古代天文学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法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并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这二十四个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二十四节气指出气候变化、雨水多寡和霜期长短,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对天文、气象、物侯进行观测探索和总结的结果,对农事耕作具有相当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一般更适用于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事活动。

自从西汉起,二十四节气历代沿用,指导农业生产不违农时,按节气安排农活,进行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事活动。几千年以来,一直是深受农民重视的“农业气候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腊八节喝腊八粥的来历

全文共 4161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民间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日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这个农历腊月的名称,以及吃腊八粥的民俗是怎么来的呢?腊八粥的含义是什么?

一.腊八粥的起源

腊八粥的起源,始之于我国古代天子国君年终时的蜡祭农神,叫做天子大蜡八,而天子大蜡八则是起源于我国古代头代炎帝神农氏石年的始作蜡祭以告上苍。

1. 神农氏的始作蜡祭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民生活的根本需要,《易经·系辞》说:“需者,饮食之道也”,即需要的主体是饮食。《礼记·礼运》说:“孔子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即:礼俗之初是从保证饮食开始的。食物来自于农业的发展。我国农业的兴起,始自于头代炎帝神农氏石年的发明农具,树艺五谷。《易经·系辞》说:“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教民树艺五谷。”耒耜是农耕用具,即翻田的犁。耒是犁柄,耜是犁铲,翻田耕种,收成五谷。所谓五谷,即:稻、黍、稷、麦、菽。《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句,赵岐《注》说:“五谷者,谓稻、黍、稷、麦、菽也。”菽是豆类的总称。五谷收成后,头代炎帝神农氏石年于年终十二月始作蜡祭以告上苍,并祝曰:“土反(即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蜡祭的含义是庆丰收之意,祷祝则是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土地肥沃,昆虫不作,灾害不生,再来一个好收成。这就是蜡祭。蜡音乍(zhà),也音岔(chà),是我国古代天子国君年终时祭祀农神的祭名,即农历每年十二月祭农神之称。蜡还音拉(là),与腊同音。于是,蜡祭也被称作腊祭,腊祭是蜡祭的转称。

2. 天子大蜡八

蜡祭有八个方面的内容,称为八蜡或蜡八。《礼记·郊特牲》说:“八蜡以祀四方。”郑玄《注》说:“蜡有八者:先啬,一也;司啬,二也;农,三也;邮表辍,四也;猫、虎,五也;坊,六也;水庸,七也;昆虫,八也。”头代炎帝神农氏石年开创了我国古代以农业立国的根本,并且始作蜡祭以告上苍,形成了我国古代年终蜡祭的开始。蜡祭在我国古代是一件大事。所以,作为一国之主的历代天子或国君,在每年的农历十二月,都要作蜡祭以祀神,并且进行祷祝,称为天子大蜡八。《礼记·郊特牲》说:“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祭百神以报啬也。飨农,以及邮表辍、禽兽等,仁之至,义之尽也。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故迎而祭之。祭坊与水庸,事也。故祝曰:‘土反(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皮弁素服而祭之。”文中,伊耆氏即神农氏。啬即穑,收割庄稼的意思。先啬,始教民以稼穑者。司啬,主管农业者。仁,不忘恩而报答之。义,有功劳必报答之。坊,堤坝。用来储水、障水。水庸即水沟,用来引水、放水。反即返字。皮弁,用白鹿皮制为弁。素服,用素缯布制为服。

八蜡之祭或称蜡八之祭是祀八谷星。八谷星是主岁收丰俭之星。关于八谷,《本草》:“八谷”,《注》说:“黍、稷、稻、粱、禾、麻、菽、麦。”《大象赋》的《注》说:“稻、黍、大麦、小麦、大豆、小豆、粟、麻。”八谷一词也是星名。《宋史·天文志》说:“八谷八星,在华盖西,五车北。武密曰:主候岁八谷丰俭。一稻,二黍,三大麦,四小麦,五大豆,六小豆,七粟,八麻。”《晋书·天文志》说:“五车五星,其西八星曰八谷,主候岁八谷丰俭。”根据以上文字,知天子大蜡八的“八”字,并不是随便取的,而是有特定含义的。即祀八谷星神。

3. 腊八粥的成因

腊八粥起源于我国古代的天子大蜡八。天子大蜡八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二是进行祷祝和祈求。

① 关于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万者,极言其多也,并不是真的合聚一万种物品,也不是只限于八种蔬果。蜡八的“八”字是指祀八谷星、八农神,农业的八个方面,并不是说用八种蔬果来祭祀。索者,绞合也,蜡即索的意思。飨者,敬献也。即将许多种蔬果谷物搅和在一起,煮熟成粥,敬献神灵,然后食用,叫做腊八粥。为什么是煮熟成粥,而不是煮成干饭呢?因为蜡祭是要祷祝,蜡八祭祀加上祷祝就是蜡八祝,也就是腊八粥。腊八粥谐音蜡八祝。那么,蜡八祝为什么不写成蜡八粥而要说是腊八粥呢?即:蜡为什么变成腊呢?因为年终十二月祭献神灵用的蔬果谷物等全都是干物。一年中收成的蔬果谷物等放置到年终十二月,当然全都变成干物了,而干物称腊。所以,用干物蔬果煮成的蜡八祭祀之粥,就被称为腊八粥了。这里的八是祀八神的意思,并不是指八种蔬果。关于干物称腊。干物在天子家中归腊人掌管。《周礼·天官·腊人》说:“腊人掌干物。”郑玄《注》说:“腊,小物全干。”所以是干物称腊。蜡祭是用蔬果干物煮熟成粥作祭品。所以,蜡祭又被称作腊祭。即蜡祭也称腊祭,蜡八也称腊八。这里的腊是指干物的意思,还没有和十二月连系在一起。但腊祭是在十二月进行的,其含义已经和十二月靠近了。

4. 腊祭之日――――腊日

腊祭之日是在农历每年的十二月进行的。那么,是在农历每年十二月的哪一天进行呢?《说文·肉部》说:“冬至后三戍,腊祭百神。”《本草纲目·水部》说:“冬至后第三戍为腊”。即:腊祭是在农历每年冬至后的第三个戍日进行的。该日称为腊祭日,简称腊日。既然农历每年的年终十二月为腊祭之月,则腊日应该都在农历每年的十二月内。《史记正义》说:“十二月,腊日也。”可是,冬至在我国的农历中,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日子。因而,使得冬至后第三个戍日腊日也不是一个固定的日子,有时也会落到下一年的正月里去。这就不符合农历每年十二月进行腊祭的规定了。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腊祭的日子固定在农历每年十二月里的某一天。究竟是那一天呢?既然每年天子的腊祭称为天子大蜡八(祭祀八农神八谷星),蜡八也称腊八。那么,就将每年腊祭的日子腊日定为农历每年十二月初八日而被正式确定下来。《荆楚岁时记》说:“十二月初八日为腊日。”该日是一个固定的日子,始终在十二月里而不会改变,符合“十二月,腊日也”的规定。

5. 腊祭之月――――腊月

用干物祭祀神灵叫腊祭,腊祭之月叫腊月。这里的腊字是干物的意思,并不是月份名称。在《说文》所说的:“冬至后三戍,腊祭百神”的年代,腊祭的日子有时是在年终的十二月,有时是在下一年的一月里。即腊祭之月的腊月,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月份。有时十二月为腊月,有时下一年的一月为腊月。这里的腊月是指腊祭之月的意思,也不是指月份名称。后来将腊祭的日子定在农历每年十二月初八日。于是,腊祭之月就固定在每年的十二月。在此情况下,腊祭之月的腊月,就固定在农历每年的十二月了。这里的腊月虽然是固定在农历每年的十二月,但还是腊祭之月的意思,并不是月份名称。腊音拉(là),我国古代十二月祭名,称为腊祭。

6. 腊月名称的确定

天子大蜡八,我国古代天子国君每年的年终之时,都要用干物祭祀农神,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作为天子的秦始皇也要在每年的年终之时,用干物进行腊祭。腊祭是在农历每年的十二月进行的,而且是用干物,干物称腊。于是,秦始皇就将腊祭之月的十二月正式定名为腊月而被确定下来。即:十二月称腊月。这里的腊月是月份名称,腊祭之月的含义已不明确,干物的意思则就更荡然无存了。

7. 腊八粥的由来

由于我国古代天子国君农历每年的十二月要用干物进行腊祭,敬献神灵。腊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祭祀;二是祷祝。祭祀是祀八谷星神,用干物敬献,表示庆丰收之意。干物称腊,八是八谷星神,故称腊八。在时间上,腊祭又是在农历每年的腊月初八日进行的。腊月初八日亦称腊八。祷祝是腊祭的一个重要方面,内容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确保农业丰收。于每年的腊月初八日用干物祭祀八谷星神,进行祷祝,称为腊八祝或称蜡八祝,祝与粥同音,于是就于每年的腊月初八日,将蔬果干物搅和在一起,煮熟成粥,敬献农神,以表示庆丰收之意,并进行祷祝。用腊八粥来谐音腊八祝的意思,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含义是用干物煮粥,敬献农神,进行祷祝,祈求保佑,以庆丰收。

关于腊八粥的内容和做法,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说:“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物,合水煮熟,外用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白糖、红糖,琐琐葡萄等,以作点染。”

二.腊八粥起源的错误说法

关于腊八粥的起源,社会上有一种错误说法,说腊八粥起源于夏历十二月初八日是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佛教寺院僧众取香谷及果蔬等物,煮粥供佛,名曰腊八粥,有庆丰收之意。将腊八粥的起源和释迦牟尼成道连系在一起。这样的连系是错误的。腊月初八日寺院僧众可以用腊八粥供佛,但不等于说腊八粥起源于腊月初八日的释迦牟尼成道。首先在时间上,十二月称腊,始于我国秦始皇之时,在此之前,腊月并不一定就是十二月,即:十二月并不称腊月。而释迦牟尼成道是在公元前550余年的春秋之时,其时十二月并未称腊,怎么会有十二月初八日煮粥叫腊八粥的名称呢?腊字的含义何在?更何况古时候的印度使用的是印度历而不是夏历。印度历的释迦牟尼成道日在夏历中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日子,怎么能将释迦牟尼的成道日固定在夏历的十二月初八日呢?释迦摩尼成道之前曾经到一条河中洗了澡,上岸后吃了牧羊女给他的一碗乳糜,然后在一棵菩提树下打坐七天七夜,悟道成佛,叫作“veda”,音译中文为“佛陀”,即“觉悟”的意思。腊月初八日天气寒冷,释迦摩尼怎能在河水中洗澡呢?这是一些人错误的把中国的古文化和印度佛教联系在一起了。 在印度佛教戒律中有“腊数”之称。但佛教之腊是在夏季(雨季),而不是在冬季(旱季)。佛教戒律规定,比丘受戒后每年夏季(雨季)的三个月,要安居一处,修习教义。每修完一个雨季,称为一腊。僧尼依此腊而数“出家后的年龄”,叫做法腊或戒腊。僧尼的长幼坐次,即依他的“腊数”之多少而定。佛教的腊数和中国的腊月根本挂不上钩。一个是在夏季,一个是在冬季。再说释迦牟尼成道与庆丰收之间又有什么连系呢?所以说腊八粥的起源,始自于释迦牟尼成道的说法是错误的。吴自牧的《梦梁录》说:“十二月初八日,大刹寺院谓之腊八,僧众设五味粥供佛,名曰腊八粥。”周密《武林旧事》说:“十二月八日,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这只是寺院僧众也设腊八粥供佛,并不是说腊八粥起源于释迦牟尼成道。腊八粥起源于我国古代天子的大蜡八,也就是农历每年的腊月初八日用干物煮粥祭农神,进行祷祝,称为腊八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除夕的来历[100字]

全文共 21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除夕日,大家知道除夕是怎样来的吗?让我给大家说说除夕的来历吧。

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大的节日之一,是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上,因常在农历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挂门龙,喜庆色彩的新衣服。

现在,大家知道除夕的来历了吧,大家一定要记住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讲述冬至民俗的来历,为何北吃混沌南吃汤圆

全文共 2724 字

+ 加入清单

一、历法中的冬至

1、“是月也,日短至”

地面物体受太阳照射而产生的投影,会随着空中太阳的移动而不断变化且有规律。充满智慧的先人,据此并通过长期观察、测算,最终知晓正午时投影最长或最短的那一天,太阳恰好处于最南端或最北端的极限位置(即南、北回归线)。这据说是“冬至日”与“夏至日”的最早来历

冬至日与夏至日,其冰火两重天的气温,对先人的生活势必产生重要影响,使得这两个节日的地位尤显重要。他们知晓,当太阳离开最南端,开始向北方移动时,天气逐渐变暖,万物陆续复苏。同理,当太阳离开北端向南方移动时,天气逐渐变冷,草木陆续凋零。

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白昼渐长。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热量要来得少,在短期内气温继续降低。天文学上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

表述“冬至”的词汇,在古代还有如“至日”、“长至”、“短至”、“长日”、“日南至”等说法。

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处于南回归线,“日南至”不难理解;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短。这也就是《礼记·月令》所言“是月也,日短至”。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白昼渐长,又称“日长至”是也。

但对于百姓而言,“冬至夜”是一年中最漫长的一个黑夜,这个印象再深刻不过了。在唐时,这一夜叫“除夜”,在宋时叫“冬住”。

2、冬至阳生春又来

资料显示,古人眼里的“冬至”,也是“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的同义语。

学者解读称,这句话至少存在着三个层面的意思,即阴极之至、阳气始至、日行南至。“日行南至”,我们在前文已有解释;因为北半球所受的太阳光辐射量,处于最低值,此即“阴极之至”。而太阳在抵达南回归线后即时“返航”,这也是北半球“阳气”得到加强的开始。这就不仅仅是冬至,而是“三至”。古人对此称“昼漏极短、去极极远、晷景(影)极长”。

冬至冬至,这冬天的到来,世间不得不面对万物凋零、肃杀萧条的现实。但即便这样,先人们也并没有感到消极或者绝望。

全年季候中,冬至因为具备“阳气始至”这个特殊特点,因此有“阳气始生”一说,也因此被认为是万物开始萌动的日子。唐杜甫有诗称“冬至阳生春又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二、习俗中的冬至

作为天文学上的一个节气,后来又如何演变为一个民俗节日呢?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社会心理在起作用?是对自然的敬畏崇拜情结以致产生的一种寄托心理?还是另有原因呢?

据宋《文昌杂录》(庞元英著),在那个时代,元日、寒食、冬至,可以享受休假七日的待遇,为一年中休假最多的三个节日。可见先人对此节俗的重视程度。

随着时光的流逝,社会的发展,对于既为节气又为节俗的这个“冬至”,为何有“大如年”一说?为何有“吃了冬至汤圆长一岁”的说法?当年的贺冬、祭祖之礼还在吗?北方过节以食馄饨为主,南方则食汤圆,这是为何呢?这个节日的背后,还有多少涉及民俗的细节在流失?

1、北方冬至吃馄饨

据一些乡土资料所载,“冬至”作为一个民俗节日,是古代民间的一个大节,其重要地位仅次于春节,因此有“亚岁”之称,有“冬至大如年”之地位。

直到晚清,坊间在冬至节里的规定动作,还有贺冬、祭天、祭祖、迎神、辟邪等环节,甚至连官方都参与其中。而在食俗上,南北方也有着不同的传统。

《燕京岁时记·冬至》中称,这一天,百官呈递贺表。民间惟食馄饨而已。京师谚曰:“冬至馄饨,夏至麪(面)”。《帝京岁时纪胜》,也对冬至的贺冬、祭祀、食俗有过记载。文中述称,长至,南郊大祀……百官进表朝贺,为国大典。绅耆庶士,奔走往来,家置一簿,题名满幅。

宋朝晏殊写有《奉和圣制冬至》诗,云:吉序冠三正,民时协顺成。岁穰千亩实,气爽六符平。肆乐遵年律,迎长蔼颂声。云浓燕雁度,雪霁楚兰荣。异域梯航集,诸侯篚贡盈。尧仁敷万有,同此一阳生。

据称,因为夏至阴气起,故不贺。而冬至阳气起,万物复苏,故值得一贺。

前文提及的“馄饨”,世间传言是塞外叫浑氏、屯氏的两人所为。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但此说被认为有牵强附会之嫌。若确如传言称,由二氏为之,则何者为馄何者为饨呢?由此,此说乃胶柱鼓瑟。

看来,北方冬至吃馄饨,也只是一面之词,有待商榷。

到了明朝,此俗也因受社会变革的影响而有所变化了。传称,自正统己巳(1449)之变,此礼顿废。但在京仕宦流寓极多,尚皆拜贺。除祀祖羹饭之外,以细肉馅包角儿来献祭。此举被认为是“冬至馄饨夏至麪(面)”的遗韵或是变形。

据《西湖游览志》载,先前的杭州,仍有贺冬、祭祀的遗风相传,冬至称“亚岁”,官府民间各相庆贺,如“元旦”之仪。在吴中之地,还有“肥冬瘦年”之盛。此外,熬赤豆粥也是此节中的食俗之一。

2、南方冬至吃汤圆

而在温州,相关的习俗似乎有所不同。

对于“贺冬”,瑞安、乐清方志中的记载大同小异。乐邑有“官府士绅相贺,作粉圆献之祖先”。瑞境有“粉糯米为丸,又炊黍为糍,以享先充馈”。这一天,官府展履长之庆,交相称贺,亚于岁旦。“履长”源于三国·魏·曹植《冬至献袜履颂表》中“国家冬至,献履贡袜,所以迎福践长”一语,指冬至,意为此日后开始女红了。

不过,“贺冬”似乎多为官方之举。据温州史料所载来看,民众未必参与。

但,或“作粉圆”或“粉糯米为丸”的习俗,倒是见载了。上述乐清志、瑞安志有之,清光绪《永嘉县志》亦有。称“冬至,粉糯米为丸,名‘汤圆’”。可见制作汤圆已经约定俗成。《浙江民俗》(叶大兵编著)中称,在温州,冬至也叫“冬节”。这天早上,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同食汤圆或麻糍。

民间称,在这一天吃了汤圆之后,就算长了一岁。这是为什么呢?有人开玩笑说,过新年长了一岁,过生日长了一岁,这吃了汤圆,又长一岁,这一年要是长三岁,情何以堪啊!

不过,这也让人思考,这吃了汤圆,为何有“长一岁”之说呢?

3、吃“冬至圆”为何长一岁

史料显示,上古的夏殷周时代,对“正月”的具体时间安排是不一样的。夏以今农历一月为正月,第一个节气是立春;殷以今农历十二月为正月,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为小寒;周则同样以今农历十二月为正月,但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日却是从冬至开始,因此冬至这一天,也就是当年的“元旦”。

周以后,计算二十四节气,都从冬至开始,这样冬至便成了“岁首”。再者冬至所在的十一月份曾经是“正月”。这也就是“冬至大如年”一说的来头。

有学者认为,正是由于历史上确有一段时间把“冬至”视为“岁首”,把冬至的前一天之夜视为“岁除”。当冬至节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呈式微之态时,原来那些习俗,便渐渐融入了后来盛行的“春节”之中了。

前文我们说过,冬至具备“阳气始至”的特殊特点,意味着“阳气始生”,万物开始萌动。因此,在冬至日吃汤圆,又何尝不是意味着新一年的开始呢?因此长了一岁,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名字的来历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大名叫郝宇晴,小名叫青青。妈妈刚怀我的时候,爷爷就给我起名叫青青了,因为爷爷希望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所以才起小名青青。在我出生之前,爸爸妈妈就天天用青青这个名字和我说话,给我讲故事。

我出生的时间是2002年1月30日,那是一个晴朗的冬天。妈妈说希望我的世界,天空永远是晴朗的,每天都有好心情 ,能成为一个活泼、开朗、积极向上、自信、阳光的孩子,所以给我起名叫郝宇晴。这就是我的名字的来历

我喜欢我的名字,我会像爷爷奶奶希望的那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会像爸爸妈妈希望的那样,天天都有好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修正案正式出台后南京才能实施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下午,记者采访了南京市卫计委。相关部门回应表示,针对“二胎政策”,目前南京没有新的部署和计划,一切要等人大的修正案正式出台后,才能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统一的部署和实施

对于“二胎政策”全面放开以后,南京之前施行的独生子女就学补贴、独生子女奖励等是否会废除,也成为市民关心的热点。对此,南京卫计委相关部门回应称,首先,原本施行的独生子女上幼儿园的补贴,是由教育部门负责的,之前的做法是,对上幼儿园的独生子女家庭发放一定额度的“助学券”。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后,孩子上幼儿园是否还会有“补贴”?相关部门表示,截止目前该政策还在实施,但今后是否还会按之前的标准实施,目前还不能确定。

关于独生子女奖励政策是否会有调整,记者了解到,在“二胎政策”放开以前,南京对终身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夫妻双方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持证者自领证之日起至子女满十四周岁止,按每人每年20-60元的标准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二胎放开之后,之前持证者再生育,还能否享受奖励金?对此,南京市卫计委相关部门回应称,要等到国家相关政策出台后,根据政策具体施行。

1、2015国家法定婚假多少天

2、晚婚婚假规定2015【官方】

3、2016年晚婚晚育产假多少天

4、2016年晚婚晚育假期规定【最新】

5、晚婚晚育婚假规定2016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南京玄武湖小学生

全文共 4176 字

+ 加入清单

【篇一:南京玄武湖

玄武湖位于南京城中,是最大的城内公园。

走进大门,可以看到一条宽宽的马路,路上人山人海,路边有鲜艳的花草,一排排高大、茂盛的梧桐树,像一个个战士,腰板挺直、英姿焕发。

最美的就是湖面了,平静的湖面就像一面硕大的银镜,一阵微风吹过,漾起一道道波纹。各式各样的游船在湖面上行驶,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湖边的柳枝,就像一个长发的姑娘在湖边洗头发。湖中粉红色的荷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月光下的玄武湖,又是一番景色。湖边五光十色的灯光倒映在水中,就像无数的银蛇在流动。走在湖边的林间小路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闻着淡淡的花香,真是令人心情舒畅!

啊!玄武湖真美啊!

【篇二:南京玄武湖】

五一节的玄武湖是个欢乐的海洋。

玄武湖的大门巍峨雄伟,好像一个威武的巨人,展开了双臂,欢迎我们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

穿过大门,迎面是一条宽阔的马路,两边种满了五彩缤纷的花,它们摆在一起竞相开放,争先恐后地向客人们绽开了笑脸,仿佛在比谁开的花朵最多,谁开的花朵最旺盛呢!看见了这些美丽的花朵,游客们纷纷拿出相机拍照留念。

在路的两边是一片宽阔的湖面,已经有许多游客在湖中划起了船,我们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地也想跳上船一试身手。等终于买票上了船,妈妈和大哥哥负责划船,而我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快艇模型,将它放入水中开始玩了起来。一开始由于我操之过急,

把快艇一下子开了好远,我立即把它遥控回来。快艇好像一只顽皮的小狗,围着我们的大船跑前跑后,好像在捉谜藏呢!坐在船上,脚下就是妩媚多情的玄武湖水,侧耳倾听调皮的浪花拍打船舷的声音,“哗哗……哗哗”,多么有节奏,多么有活力啊!

中午,吃完饭以后,我们一家人坐在草地上休息,在我们的周围有三五成群的游客,有的大人和小孩在嬉戏,有的在做游戏,有的在打羽毛球……一片节日祥和的景象。

【篇三:南京玄武湖】

知了的叫声渐渐远去了,秋天的脚步正向我们走来。迎着凉爽的秋风,我来到了美丽的玄武湖公园。

一进玄武湖公园,我看见人们已经换下了单薄的衣服,换上了暖和的秋装。

忽然,我闻到了一阵阵香味,我随着香味来到了美丽的花坛。一朵朵、一簇簇的菊花都向我张开了笑脸。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初放、还有的怒放。菊花的颜色各不相同,有金灿灿、有红彤彤的、有白花花、还有晶莹剔透。近看菊花,像毛线球一样,花瓣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它们就像兄弟姐妹一样拥抱在一起,围着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花心。我发现外面的花瓣是卷着的,而里面的花瓣是展开的。外面的花瓣好像是护卫,里面像女神。我轻轻地摘下一片花瓣,拿到眼前仔细观察起来,只见花瓣上面是尖尖的,中间是鼓鼓的,最下面同样是尖尖的。再看看它的叶子像人的手掌,不过只有三个指头。叶子周围没有锯齿,摸起来毛茸茸的。

再往前走,我就到了玄武湖的湖边。秋风吹来,为湖水穿上了百褶裙。清澈的湖水中有一群群鱼儿自由自在地畅游着。它们有的三五成群,追逐嬉戏,好像顽皮的孩童;有的二鱼结伴,碰碰头再碰碰尾,好像一对对情侣卿卿我我;有的独自一人,好像遇到了什么伤心事……

秋天是迷人的,让我们丢掉烦恼,丢掉忧愁,放松一下,漫步秋天的公园去享受吧!

【篇四:南京玄武湖】

有人说,玄武湖就是一条“蟠龙”,守护着繁华的金陵。

有人说,玄武湖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五行之道中的一个卦门。

而我,既不会纵观历史长河,寻找玄武湖的往事,更不通五行之道,追寻这里最奇妙的“生生相生,生生相克”,只是这儿的清晨、午后、夜晚均留给我一个美丽的倩影,引人无限遐想。

清晨的玄武湖,是躺在薄雾里的仙境。一轮将升未升的红日挂在鱼肚白的天上,东边日出,西边仿佛还残留着昨夜绵绵的细雨,朦胧的玄武湖,便将这幅奇景融会贯通了。伫立在湖岸,这清晨的微风夹杂着湖水的芳香扑鼻而来,清新自然,我是万不会想到,不是百花竞放的春天,竟能闻到如此醉人的味儿,让人忍不住反复嗅她的气息。

清晨匆匆离去,迎来漫长的下午。湖边的柳树仍在尽其所能地飘摇,湖心的几叶白鹅船,慢悠悠地划向岸边。抬头望天,满是茂盛的梧桐,阳光丝丝缕缕地洒在我眼底,照得瞳孔微微收缩,也正是一眨眼的瞬间,那些树木便散发出耀人的神圣光辉,稀稀落落的地疏影投在地上,打个哈欠,如此迷人的午后便留在梦中了。

“扑棱、扑棱”我蓦得抬头,恰见到三五成群的水鸟飞过如镜的湖面,金灿灿的阳光落在它们洁白的双翅上,便似镀了层金边……

玄武湖就是如此祥和中透着安静的美地方,可看看它的月夜,你必然会同我一样坠入这美妙的天堂。

是夜,除了游人喃喃细语,一切便是在月光下悄无声息地显露它们美丽的一面。“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不错,范仲淹的千古名句几乎人人皆知,但玄武湖比这更美,美就美在一个万物齐心协力而组成的“静”上。

不去看那令人神往的“仙湖”,树上绿叶映着银色的月光;林子里的青石板透着墨绿的深沉,是否多年前有人轻叩它们在如此的月下。吟上一曲低沉的《关雎》,树上的鸟儿隐在深处,不时飘来窃窃的私语,给整个玄武湖洒上一片温馨与和谐;天上不是狼牙月,而是圆圆的满月,悄悄地将夜带给整个人间,带给这仙境—玄武湖。

玄武湖之美,唯静而已。

我看玄武湖,是仙之国度,静之园。

【篇五:南京玄武湖】

去年暑假,我们全家去玄武湖游玩。欣赏它那如画般的美丽景色。

我们刚进入大门,看到的景象是人山人海。我们继续行走,看到很对座石桥。石桥地是用木板做的。石桥不大,大概四到五米吧!石桥虽小却牢固的很。他也成为游玩的必经之路。

我们过了石桥,继续走着后面的景色更美了。路两边茂盛的树叶,形成了浓密的树阴。旁边的草更加旺盛。一棵棵柳树形成了独特的风景区,柔软的柳树随风飞舞,美丽极了!

我们来到划船的地方。我们租了一条船。爸爸妈妈来划桨,我来拍照。岸边柳树依依,小草翠绿。湖水就不用说了,更是波光粼粼,在阳光的照射下,碧蓝碧蓝的。我用手捧起一些湖水泼在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令人心旷神怡。船桨轻轻的划着荡漾的碧波,我不禁唱了起来:“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篇六:南京玄武湖】

家乡南京,是个风景名胜众多的地方,其中有美丽的玄武湖。武湖形似火腿,不仅有368公顷广阔的水面,还有环洲、梁洲、翠洲、樱洲、菱洲五个岛屿。

玄武湖的水深不足两米,但是一点也不比那些水深的湖逊色,湖里养了很多鱼,有花白鲢、鲤、鲫、鳊等,湖面清澈,游鱼戏水,泛舟湖面,雅俗共赏!湖里还有很多荷花,每到夏天,那些荷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绽开了笑脸,还有的躲在荷叶间,水面一片碧绿,粉红色荷花掩映其中,满湖清香,景色迷人,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呀!

玄武湖不仅湖面景色美,五个小岛上更是风景如画。

环洲像两条巨大的手臂从南北两边伸向湖中拥抱着樱洲,洲上有童子拜观音、郭瑾衣冠冢、儿童乐园、喇嘛庙、诺那塔等景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童子拜观音”了。环洲正对玄武门的拐角处的假山旁有两块形状奇特的太湖石,一块形似观音,一块童子,所以叫做童子拜观音。

梁洲是五个洲中开辟最早的。洲东北有一座两层方型古建筑,那就是览胜楼。楼北边有一个平台,四周有铁栏杆围护,它就是古时侯的点将台。洲西北角则是是一个古典园林式花坛,由黄石叠砌而成,坛间有雨花石铺成的曲折小路,闻鸡亭即在花坛边。梁洲还有湖神庙、友谊厅、明代黄册库等等历史悠久的景点。

翠洲,顾名思义,岛上有很多翠绿的树木。“翠洲云树”就是岛上的第一大景观,那巨伞般的雪松,宝塔形的松柏与成片的竹林,十分幽静在旭桥南面的水上还模仿傣族风情筑起了一座水寨,名叫“绿漪小榭”。它由20余间小竹屋组成,各屋间有竹桥相连,游人坐在屋中,一边喝着茶,一边观赏着景色,十分悠闲。

樱洲位于环洲怀抱之中,有“樱洲花海”之誉。洲上樱桃如火如霞,樱花飞舞轻扬,长廊九曲回环,广场碧草如荫。

菱洲虽然没有梁洲和环洲那么历史悠久,没有翠洲那么幽静,没有樱洲花那么多,但是岛上的风景却毫不逊色于其它几个岛屿。“二龙戏珠”是菱洲的代表性景观,那是两条草做成的巨龙,叼着一颗“珠子”。菱洲,还有“飞禽世界”,那儿有鸽子、孔雀、鸭子……等各种各样的鸟,还有鹦鹉的杂技表演,你看,那只大鹦鹉竟然用小爪子抓住踏板,蹬起了自行车!

玄武湖真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

【篇七:南京玄武湖】

玄武湖是古都南京国家级著名风景旅游区,名胜古迹荟萃。著名的历史文化名人都曾在此留下身影,至今尚有遗迹与诗篇,此地风景秀丽,气候宜人。

去年春天,我们春游到此,那里风景如诗如画,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小草刚从肥沃的土地里探出了小脑袋,微风轻轻地吹拂大地,小草左右摇摆,好像卖弄那婀娜多姿的身材,桃花竞相开放,粉红的,映在人们的脸上,特别好看,杏花、梨花、樱花等都不甘示弱,开的满山遍野,有红色的、白色的,紫色的,错落有致,满园芳香,景色迷人,很多游客都留下那美丽的一刻。

玄武湖中有五个小岛,由桥堤相连在一起,桥堤相通,别具其胜,山水城林相融之美。园内亭、台、楼、阁、厅、廊、馆、榭疏密有致,云光岚影倒映。是生态休闲的好去处。

湖水清澈、碧波荡漾,游鱼、水草清晰可见,我们乘游船,在玩耍,一路欣赏这大自然赋予的醉人的湖景,呼吸新鲜的空气。此时此刻,心旷神怡,都忘记回家了。

朋友们,春天到了,快来踏青吧!不要错过好机会!

【篇八:南京玄武湖】

我的家乡在南京,南京玄武湖的荷花是我的最爱。

玄武湖的荷花有白、红两种,红的似霞,白的如雪,谁看了都会陶醉。盛开的荷花有十多片花瓣,半开的荷花像一盏盏灯笼,最可爱的是那花骨朵儿了,小小的,圆圆的,逗人喜爱。一阵风儿吹来,荷塘里亭亭玉立的荷花姑娘们摇着身子翩翩起舞,有趣极了。随风而来的不仅是那荷花的舞姿,而且还送来了一阵阵令人心旷神怡的淡淡的清香。

春天,荷花种子一个个在淤泥里发芽长叶,夏天,碧绿的荷叶和墨绿的茎顶着各种各样的荷花破水而出,清新极了,真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是啊!难怪南京人这样喜欢荷花呢!荷花美,荷叶也不甘示弱,它虽然不如荷花一般美丽,却以它默默无闻的精神打动了人们。荷花家族全是宝:根、茎、叶、花、花蕊都是中药,为病人治病,为人类作贡献。

《黄羚羊》和《红樱桃》都是南京培育出的荷花新品种,它俩在20xx年全国第十九届荷花展中分别获得一、二等奖。南京的《红灯笼》荣获碗莲栽培技术一等奖。南京的荷花在我的心目中是最美的!

我爱家乡南京,也爱家乡玄武湖里的荷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参观南京科技馆的作文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盼望已久的夏令营活动终于到了!7月3日,我们坐上车快快乐乐地向着南京科技馆出发。同学们在车上谈笑风生,像一群快乐的小鸟。

不一会儿,一个半球形的,宛如一个巨大的银色碗反扣在地面的建筑物,便出现在眼前。上面写着“科技馆”三个大字,同学们惊呼起来。一进门一位热心的讲解员接待了我们。我们来到大厅里。戴上3d眼镜,观看3d电影。电影里的情景恍若在眼前,伸手却摸不着。往下一看,我们悬在半空,就像要掉下去似的,好可怕!接着,我们看了关于海洋生物的电影,让我走进了神奇的海洋生物的世界。了解了许多我们闻所未闻的知识。真是大开眼界。如:海星,有好多脚。乌贼在一夜之间交配产卵而死,鲸十年才生产一次……我们还玩了许多刺激的游戏。如:地震逃生,坐地铁防坏人等。让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地震逃生。当时我们走进房间,里面的灯忽明忽暗,同学们的尖叫不绝于耳,让人胆战心惊,屋子感觉在摇晃,我连滚带爬地好不容易冲出了房间。这一刻,我终于感受到了地震给人类带来的恐惧和灾害,所以我们要在地震未来之时,学好有关逃生的知识。

今天一天的夏令营活动,不仅令我们很开心。而且让我们收获了很多知识,希望以后还能参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美丽南京小学作文

全文共 728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像飞箭,转眼间青奥会就要在南京举行了,吉祥物砳砳张开双臂迎接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可能有些朋友还不了解南京,不要紧,今天我来当小导游,带大家走进美丽南京。

先为大家介绍的是南京的名胜古迹,南京有许多著名的景区,比如:热闹非凡的夫子庙、气势磅礴的中山陵、湖光山色的玄武湖……里面的景色和文化底蕴各有各的的魅力,美不胜收。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夫子庙,大家想知道为什么将这座庙取名为夫子庙吗?告诉你们吧!因为这里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每一年高考之时有不少的考生和家长都要到夫子庙祭拜孔子,以祈求好成绩。南京的市民还编出一段顺口溜“左清华、右北大,摸摸衣服上哈佛”,现在孔子的双脚和衣角已经被摸的锃光发亮。每当元宵节来临之际,夫子庙还会举行一年一度的灯展,千姿百态的花灯挂满街头,每一盏灯都惟妙惟肖,各具特色,有的像状元帽、有的像小兔拔萝卜、还有的像人们在比赛划龙舟,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南京不仅名胜古迹多,各色小吃也是远近闻名。根据游客的喜好南京推出十大特色小吃:小笼包、牛肉锅贴、鸭血粉丝、臭豆腐……就拿臭豆腐来说吧,虽然闻起来臭臭的,可是放到嘴里一咬,“扑哧”香卤立即涌出来,在你的嘴巴里环绕着,让你有种舒服愉悦的感觉。好了,我要介绍下一环节了,因为我再说,你们的口水就要留下三千尺了!

告诉你哦!南京不仅是六朝古都,还是一座富有现代气息的城市,河西新城欣欣向荣、绿意盎然,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紫峰大厦高耸入云、直插云霄,给人“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感觉;新街口热闹非凡、琳琅满目,给人沉醉不知归路。繁华昌盛的南京正一步步走向美好的未来。

听了我的介绍,大家都迫不及待了吧!快点来吧!快点来到这美丽的南京!

[美丽南京小学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作文压岁钱的来历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新年到了,我很高兴,因为我又收到了很红包,我每年的红包都是我妈妈在保管,妈妈把我的红包都存在银行里等我上大学时用。小朋友,你们的压岁钱是怎么用的呢?说起压岁钱呀,它还有一段传说呢?

传说,古时有一种怪兽叫“祟”,非常凶猛,每到年底它就来捉小孩吃,所以大家都很害怕,家家户户都把小孩照看的很紧,生怕被“祟”捉走了。有一户人家有一个小孩还不到一岁,夫妻俩轮流地守护着孩子不敢出门,因没有什么玩就拿了两个铜板给孩子玩,晚上孩子睡了,就用一张红纸把铜板包住,放在孩子枕头边,准备明天再玩。到了半夜“祟”来了,正当它准备捉走小孩的时候,小孩枕边的铜板发出一道金光,把“祟”吓跑了,于是大家都知道“祟”是怕红纸和铜钱的,大人们都用红纸包铜钱给孩子压“祟”。从此以后“祟”再也不敢来了。因“祟”和“岁”是谐音,被后人称谓“压岁钱”,也简称“红包”。所以,年三十时,大家都守“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圣诞节的来历英语作文

全文共 1429 字

+ 加入清单

the history of christmas

christmas is a christian holiday that celebrates the birth of jesus christ. no one knows the exact date of christ‘s birth, but most christians observe christmas on december 25. on this day, many go to church, where they take part in special religious services. during the christmas season, they also exchange gifts and decorate their homes with holly, mistletoe, and christmas trees. the word christmas comes from cristes maesse, an early english phrase that means mass of christ. the story of christmas comes chiefly from the gospels of saint luke and saint matthew in the new testament.

the history of christmas dates back over 4000 years. many of our christmas traditions were celebrated centuries before the christ child was born. the 12 days of christmas, the bright fires, the yule log, the giving of gifts, carnivals(parades) with floats, carolers who sing while going from house to house, the holiday feasts, and the church processions can all be traced back to the early mesopotamians.

many of these traditions began with the mesopotamian celebration of new years. the mesopotamians believed in many gods, and as their chief god-marduk. each year as winter arrived it was believed that marduk would do battle with the monsters of chaos. to assist marduk in his struggle the mesopotamians held a festival for the new year. this was zagmuk, the new year‘s festival that lasted for 12 days.

[圣诞节来历英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